丰收节劳动感悟
2025丰收节劳动感悟(集锦9篇)。
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凝心聚力共谋乡村振兴发展,进一步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丰收节心得体会(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5丰收节劳动感悟 篇1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丰收节是农民晒丰收、庆丰收的节日,让我们看到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展过程中取得的宏大成绩,更让我们看到在助力乡村振兴开展过程中政府的不遗余力,也看到中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还有一段路程,需要凝聚更强大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谱写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开展新的华彩乐章。
同学们,你们知道2023年9月23日是什么好日子吗?让我告诉你们吧,那可是我们第6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爸爸和我相约一起去农村看看,“童”享农民丰收的喜悦。我们起了个大早,驱车来到了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步入村口,首先看到的是五个圆柱形建筑,像杯子一样。走进一看,四个矮小建筑上贴有“谷”字,另一个高大建筑上那么贴有“丰”字,原来他们代表着粮仓,寓意着五谷丰收。看见旁边有一根扁担,还有装满玉米的箩筐,我用尽全身力气,想将货物挑起,为难的是不仅挑战失败,箩筐里的玉米还散落一地。突然间让我觉得自己成为了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中的玉米投手;在它对面的空地,用扁筐连接成一个心形的图案,扁筐里面放着辣椒、红豆。惊讶的发现,图案上本、心两字竟然是用红色花瓣制作而成;乡村小路旁也随处可见黄色的玉米、红色的辣椒、笨重的南瓜……我吃力的用双手将一个南瓜抱起,真沉啊;河道旁用辣椒“书写”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可真好看啊,让我大开眼界;来到母子井,我又体验水车的工作原理,旁边井上刻着“饮水思源”,代表人要有感恩之心;农夫农耕体验园,在农民爷爷的指导下,我不仅学会了割稻、打稻;还体验利用机器如何脱粒,玩的可开心了啊,现场还有一头牛正在犁田,让我觉得也很新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想如果没有农民的辛苦付出,很难想象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
2025丰收节劳动感悟 篇2
“瞧瞧,这晚稻,穗大,籽粒饱,看来今年秋粮又要丰收了。”湖南省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大户陈世丹忙得很,一边忙着“三秋”生产,一边还忙着把承包果园里的优质黄桃通过电商卖到各地。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对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殷切期望。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农业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以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为契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进军号角已然奏响。
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连日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丰收文化活动,展示各具特色的农业物产,展现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让全社会感受到丰收带来的快乐。丰富的地貌,多样的气候,成就了中华大地不同风情的土特农产。勤劳的人民,勤奋的文化,也涵养出中华民族质朴浑厚的民族气质。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农民和丰收为要义,既有身份职业特征也有产业地缘,既有现实地理特性也有文化风貌韵味,这一节日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赞誉和广泛支持并不意外。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的体现。从历史脉络看,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农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被视作国泰民安的标配。从文化现实看,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一个全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新时代先进文化。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也是对中国农民伟大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政策信号,也是一个鲜明的改革旗号,将极大调动起蕴含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伟大创造精神,提升亿万农民的自信心、荣誉感、获得感,为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88教案网 jAB88.Com]
2025丰收节劳动感悟 篇3
“瞧瞧,这晚稻,穗大,籽粒饱,看来今年秋粮又要丰收了。”湖南省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大户陈世丹忙得很,一边忙着“三秋”生产,一边还忙着把承包果园里的优质黄桃通过电商卖到各地。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对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殷切期望。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农业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以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为契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进军号角已然奏响。
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连日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丰收文化活动,展示各具特色的农业物产,展现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让全社会感受到丰收带来的快乐。丰富的地貌,多样的气候,成就了中华大地不同风情的土特农产。勤劳的人民,勤奋的文化,也涵养出中华民族质朴浑厚的民族气质。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农民和丰收为要义,既有身份职业特征也有产业地缘,既有现实地理特性也有文化风貌韵味,这一节日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赞誉和广泛支持并不意外。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的体现。从历史脉络看,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农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被视作国泰民安的标配。从文化现实看,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一个全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新时代先进文化。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也是对中国农民伟大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截至今年,从农村发端的改革开放,已走过整整40年。40年来,从安徽小岗大包干点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热火,到浙江温岭民主恳谈增进协商民主的实践经验,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释放,推动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政策信号,也是一个鲜明的改革旗号,将极大调动起蕴含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伟大创造精神,提升亿万农民的自信心、荣誉感、获得感,为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5丰收节劳动感悟 篇4
晚秋时节,家家户户忙着储存过冬的食物。
今天早上,妈妈六点钟就起来了。因为,家里快没有菜了。所以早上去了早市,买了一些菜回家。回家之后,妈妈对我说:“今天早市上的人非常多,因为快到冬天了,要买储存的食物了。”
中午,我上完跆拳道课,就和妈妈去农村的姥姥家了。我们来到了姥姥家,走进院子,首先看到的玉米棒,之后是一袋袋玉米粒和玉米,都用塑料膜盖上的,我想可能是怕下雨吧。走到房前,看见旁边的台阶上有一些白菜,也用塑料膜盖上了。接着,我来到屋一看,冰箱旁边有一口缸,里面有一些白菜,姥姥告诉我:“到了冬天,地里没有蔬菜了,所以把白菜渍成酸菜,放在阴凉处。”
我来到屋子外面,看见仓房里一捆捆的大葱立在地上,一拍拍的都很整齐。每捆葱都是根朝下,叶朝上。
姥姥还告诉我说:“把土豆放纸壳箱里,在土豆中间放几个未成熟的苹果,因为苹果中有一种物质,可以避免土豆长芽,(大家不妨试一试)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土豆放在阴凉的地方,不要让阳光直射,要不然还会发芽的。地瓜和土豆一样,不要让阳光射到。要不然和土豆一样长芽。不过土豆是白芽,而地瓜是红芽。”
窗台上,一串串的干豆角像是缩小了几千倍的扁孩子手拉着手在玩儿游戏呢。这时,我感觉热了,想吃雪糕,于是就跑到冰箱前。在拿雪糕时,我看见了冰箱里也有一串串的豆角,像是有的扁孩子因为淘气进入了“冰冻监狱”。姥姥告诉我:“这冰冻豆角到了冬天,那才好吃呢!”
还有南瓜,如果切开了,就得在三五天之内吃完,要不然,就会长毛。
这可是晚秋贮存蔬菜的方法。
2025丰收节劳动感悟 篇5
2023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论断。这些新思想和新论断契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为新时期我国农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农民收入明显增多,农村面貌明显改变,农业生产明显改善,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的腰包鼓了群众的笑脸多了,我国脱贫攻坚的担子也就轻了。
“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雪山冰川也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我们广大农民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农村是我们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也是我们生长繁衍的根据地。记得住乡土乡愁,才能建设好美丽乡村;留得住绿水青山,才能处理好经济同环保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样中华大地的天会更蓝山会更绿水会更清,人民也会更加幸福。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农民富了,农村美了,农业也就强了。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而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古今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更使我们体味到了丰收的喜悦。不同地域会孕育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地域也都有自己庆祝丰收的独特方式,可是那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却是相同的。
“平凡的丰收,不平凡的喜悦”。金秋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喜悦的季节,而农民是丰收的主体,更是丰收的关键。我们每餐食用的五谷杂粮无不出自朴实的农民之手,正如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面写的:“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而丰收节给农民那像土地一样平凡的日子留下了太阳一般的光辉。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除了党和国家惠农为农的好政策以外,我们广大农民群众也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也为早日建成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乡村,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注入新力量。
2025丰收节劳动感悟 篇6
秋分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农民们一年的辛苦耕耘,终在金秋时节收获累累硕果。劳动人民最光荣,也最值得人民尊敬,此刻他们不仅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而且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
礼赞丰收节,让农民辛苦耕耘,付出终有收获。农民最朴实,他们敦厚实在、勤劳勇敢,他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辛苦耕作,将自己的汗水浇灌在自己的那亩土地上,年复一年生长出希望的果实。他们辛苦付出,就是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充足的物质资源,用只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这些辛勤付出的劳动者,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中,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稻田里的守望者”,实现了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产,他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力军,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壮美诗篇。
礼赞丰收节,让农民努力奋斗,生活更加美好。“丰收”的前提是努力,是奋斗,也是农民的自我成长和价值追求。“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的丰收“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年,一切改革利好指向农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并逐步向小康生活迈进,丰收的日子也是他们美好生活的开始。
礼赞丰收节,让农民紧跟时代,地位得到认可。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节日的设立,凸显了农业大国的农民情怀,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把农民作为一项受人尊敬的职业来看待,结合农村农业发展需要,让更多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进入到新型农民的队伍中来,倾注更多的智力和科技,让农业发展更加多元化、产业化,壮大农业产业发展,真正让农民的地位得到认可,让丰收的寓意得到提升。
丰收的日子承载着四季的酸甜苦辣,留下了岁月印刻的足迹,写满了宁静温馨的幸福生活。礼赞丰收节,致敬奋斗者,让我们一起迎接“三农”工作中的新挑战,让农民更加受人尊敬,让农业更加有奔头,让农村更加安居乐业。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庆祝丰收、共同致敬劳动、共同感恩大地、共同分享喜悦。
2025丰收节劳动感悟 篇7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为什么要设立这样的节日,起码有四重深意。
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句话精准诠释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雷打不动为“三农”而出,,就足以显现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而设立这样一个节日更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饱含了全国上下对农民群体的深情祝福。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针对一个群体而设立的节日,代表的往往是对一个群体的祝福。今天的农业、农村、农民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农民=种地”的单一模式早就一去不复返。种养殖、做电商、搞加工,今天的农民条条大道通丰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提醒全国上下不要忘记农民的伟大创造和艰辛付出,深情祝福广大农民大丰收、大增收,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美好生活。
高高树立新时代农民的尊严感、荣誉感。民以食为天,不论社会怎么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地位不仅不会改变,而且只会加强——因为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里,永远有放心粮食、新鲜蔬菜以及其他由“农民造”的生产生活必须品。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高高树立新时代农民的尊严感、荣誉感,提升亿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鲜明传导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中国农民丰收节”强调的是“丰收”,那么农民的丰收何以才能实现?显然要靠各级各部门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唯有真抓实干,带领广大农民奔富路,抓好产业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聚力乡村振兴,才有可能实现大丰收、大增收。也只有各级各部门尽到应尽之责,履行应尽使命,才能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交出“丰收”的合格答卷。
2025丰收节劳动感悟 篇8
让粮食丰起来、让农民口袋鼓起来、让农民收入多起来,这是党中央多年来对农民幸福生活的期许。对农民的尊重、对农民的敬重、对农业的关注,这是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振兴乡村的又一个生动而具体的表现。
作为传统农耕文化发展而来的国家,农民在我国社会组成中就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孟子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皇帝之功,勤劳能力。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虽然其终目的是为了加强统治的需要,但也可以说明,古代当权者对农业的重视。
近代的土地革命,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给予农民尊严,保护农民所得,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这是当时革命需要,也是每个农民内心“耕者有其田”的盼望。随着时间流逝,改革开放的到来,农村百姓纷纷离开故土,到城市赚钱谋生。土地开始慢慢荒芜,农村开始缓缓衰败,城乡差距加大。“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将成为阻碍国家改革开放前进发展的羁绊。
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引起国人的重视;农村要发展,就必须让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改革的目光投向百姓。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乡村,都有着流传千年的播种或庆祝丰收的民间节日。
景颇族文化里的“新米节”就是在稻谷成熟的这天,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久而久之变成了节日。在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以及云南的藏族地区的农区,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庄稼成熟之际举行“望果节”。我们熟知的中秋节,早来源于古代的祭月,但不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而是在秋分。帝王春分祭月是统治者的专利,老百姓选在八月半庆祝丰收是欢乐之举,二者相辅相成日久成俗。农耕时代,庄稼熟则百姓福,那份庆典来自内心的欢呼。
在乡村日渐衰落、急需重视的当下,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更在提升百姓荣誉感的基础上,引起全社会对农村的关注,更是把那些濒临消逝的传统农耕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让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绽放更多的鲜花。
2025丰收节劳动感悟 篇9
周三下午,学校利用拓展课时间举办了一次丰收节。
这次活动,每个年级有不同的任务,一至四年级负责运稻,五六年级则是负责割稻、打稻。因为从未接触过这些事,故而大家对这次活动颇有兴致。老师们分发完工具,我们就向学校后面的稻田进发了。
我原本以为去往稻田的路是平平坦坦的,却没想到这路上布满了石子,到处坑坑洼洼的,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总算到了目的地。“我的天这居然真的有稻田!还是这么大的一片!”同学们惊奇地说。一眼望去,到处是金色的,果真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老师把我们领到属于我们的那块田,让我们排好队,先看示范,看着老师娴熟的动作,想必是个简单的活。我们都举起手来,嘴里喊着:“我来,我来。”老师让我们排好队,轮流体验。我就在老师的面前,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一个就轮到我了。我慢慢地跨到田里,学着老师的模样,左抓一把稻,右拿一把刀,我挥起右手,想把那一把稻给割下来,但任我咋割,稻子像个倔强的小孩,就是不愿被我割断。老师在一旁催促我“快一点!用点力啊!”我使出“洪荒之力”,才把稻子割了下来。我走出稻田,往身上一看,发现身上粘满了褐色的刺状物,我用手掸了许久,才掸干净。
每个人都尝试过后,就要原路返回到学校操场打稻了。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一把稻子,排着队等待,过了很长时间,总算是到我了。我把稻子高高举起,接着用力把它摔在板子上,刚摔下去,我的四周就“尘土飞扬”,迷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但还是把活给干完了,怎一个累字了得!
一套流程下来,这次“丰收节”就宣告结束了,通过这次丰收节,让我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
上一篇:幼师的个人工作总结(收藏11篇)
下一篇:露肚子的检讨书(通用五篇)
- 小满时节的诗词(精选五篇)03-13
- 2025丰收节劳动感悟(推荐六篇)03-13
- 2025学雷锋新闻稿标题(精选十篇)03-13
- 连接员的检讨书(汇编五篇)03-13
- 2025优秀个人发言稿(汇集八篇)03-13
- 2025丰收节的心得感悟03-13
- 服装公司经理述职报告总结(范例7篇)03-13
- 地面方案(经典4篇)03-13
- 我的荷兰猪作文(推荐十一篇)03-13
- 汽车放气检讨书03-13
- 送女朋友唯美文案(合集31句)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