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美丽的地球教案

时间:2023-05-26 美丽地球教案 美丽教案

美丽的地球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不可少的工作事项之一,因此要每天都花时间来撰写。只有准备充分的教案课件,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是否有可供参考和使用的优秀教案课件素材呢?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篇有关“美丽的地球教案”的好文,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帮助,并供参考使用。请务必收藏并分享该文章!

美丽的地球教案 篇1

(播放歌曲)刚才大家不难听出这首编排在一年级教材中的歌曲,它是一首2/4拍,五声C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的儿童歌曲,这课受题材限制,音乐是庄严肃穆的音乐,歌曲是优美抒情的歌曲,较其他内容而言没有欢快热烈的音乐节奏,没有可供学生充分活动起来的因素,所以要让这节课的内容上得充实、饱满,学生在愿学乐学的氛围中,抒发喜爱国旗的真挚的情感,不是特别容易。(学情分析)加上一年级的孩子刚入校不久,音乐课的常规还在逐步养成之中,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够安静的听音乐,这就使教师对课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是要新颖,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注意动与静的交替;三是要防止“放得开,收不拢”的现象。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教学目的)围绕爱祖国这一主题,通过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和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能让学生认识到国期的美丽、神圣,感受到国歌的激昂奋进、威武雄壮。通过对国旗有关背景的了解,能使学生知道国旗与国歌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在优美、庄严的旋律中强烈的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儿童的无比自豪与幸福。

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作用,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利用了激趣诱导,引导感受,体验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观看——聆听——演唱”等一系列活动中,促进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很快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所以上课开始,我就用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国旗(图示)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切入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情绪进入一种兴奋的状态,同时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来描述国旗的样子好吗?我这一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肯定会说:国旗是红色的,国旗是长方形的;国旗上有五颗金色的五角星。紧接着又问:你们知道在什么场合下会升起国旗、奏响国歌吗?在这种生活情境中,我感到了这样的设计,已经把孩子从音乐的殿堂里拉倒了生活中,使他们感觉到身为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自豪,所以要热爱祖国,爱护国旗。有了对音乐的 感受,紧接着让孩子体验音乐第二个步骤的教学

我认为,音乐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还要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这样才能让我们有机会更好的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国旗吗?国旗美吗?谁来给老师描述一下国旗?同学们回答后,我接着说你们知道在什么场合下会升起国旗、奏响国歌吗?再请同学们思考问题:每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讲一讲,可以互相讨论,然后进行听音乐,说感受,扮演不同角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以上活动中,我借助实物和投影进行教学,凸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我仍以国旗为线索,创设这样一个导入,提出问题:你都知道哪些赞美国旗的歌曲?学生回答后紧接着说,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赞美国旗的歌曲,然后出示画面,学生仔细聆听和观看,紧接着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以师之情动生之情,继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从而学唱歌曲,自己创编舞蹈动作,并进行全体表演。这一操作活动,遵循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由演唱到肢体动作表演的过程,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了解了国歌和国旗的关系,也巧妙地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此环节以亲手制作国旗为主线,吸引学生唱歌,正确认识国旗的重要性,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学习了《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知道了一些有关国旗的知识,并知道国旗是一个国家、民族尊严的象征,我们每位同学都要象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国旗,引学生共同合作,亲手制作国旗,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同时创设情境,一名学生代表手拿国旗,全体同学跟随音乐节奏左右晃动身体,高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律动,随着音乐在强拍的时候拍手,弱拍的时候拍腿,让孩子在快乐的律动中学到了乐理知识,在孩子意犹未尽的时候结束新课,进行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共同聆听了庄严而又神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们还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国旗国旗真美丽》,我们还一起制作了美丽的国旗,那么最后就让我们一起用最最美丽的语言来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说:国旗国旗真美丽!

美丽的地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国旗的知识,懂得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

2、尊敬国旗,热爱祖国。

3、通过听音乐、朗读儿歌、唱有关国旗的歌,感受对国旗的情绪,使学生了解有关升国旗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升国旗的神圣与庄严,了解我们在升国旗时应该怎样做。

教学准备:

2、电脑多媒体、相关音响资料和音乐歌曲。

师: 今天,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同上课,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在这里不能用“紧张”一词,避免学生更紧张,而高兴一词就把学生的情绪给调动起来了。)

师:咱们班的同学们最聪明,老师们今天就是来见证你们的聪明才智的,你们欢迎吗?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小国旗,看谁今天能让她贴在自己的胸前(向学生展示制作的小国旗)。

一、课堂导入。(点击课件:一面迎风飘扬的国旗,同时配音乐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点击课件,揭示课题:国旗国旗真美丽。)

二、初步认识国旗。

师:(点击课件: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国旗)你能从下面的这些旗帜中找出哪一面是我们国家的国旗吗?

师:(点击课件):谁能说一说我们的国旗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点击课件:国旗图)(让学生边看图边说)

师:(点击课件):国旗上有什么图案,这个图案有什么特殊含义?生1:国旗上有五颗星星,一颗大的,四颗小的。

生4:她的意思是让我们要听共产党的话,叫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学生的天真回答迎来观众们的热烈的掌声,老师及时给于奖励,把制作的小国旗贴在了学生的胸前,学生十分高兴,荣耀地坐下。)

(点击课件小资料:我知道了……指名读):(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国旗是用无数个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星红旗上五颗星都是黄色的。由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组成。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中国人民。四颗小星的五个角都有一个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象征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

师:(点击课件):我们的国旗这么美丽,让我们一起读儿歌来赞美她吧!

国旗升起红彤彤。

什么亮?

金星亮,

金星镶在国旗上。

国旗国旗真美丽,

全国人民热爱你。

升国旗时要敬礼,

师:(点击课件)国旗代表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那么你在哪里看到过国旗?你知道什么时候要升国旗吗?

师:对,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升国旗时你是怎么做的?

师:我们的国旗这是在联合国总部前面的广场上,我们中国也是联合国的成员之一。

师:他为什么举着国旗跑呢?他在向全世界的人们宣告什么?

师:对,他在向全世界人民宣告,我们中国是最强大的,我们中国已经崛起了。

师(给学生纠正):这不是杨利伟,而是神舟七号的宇航员翟志刚来到太空中,在太空中行走,举起了我们的国旗。

师:对,这是我们中国南极考察队的科考队员们在升国旗。

师:为什么在这么多地方都能看到我们的五星红旗呢?

师小结: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热爱国旗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

生:我们站得非常整齐,行队礼,眼睛看着国旗往上升。

师:(点击课件:国旗中队升旗图片和资料):国旗中队的战士们是怎样升国旗的?哪位同学来读读小资料?

生(读):为了让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降落,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们仔细查资料,认真地做了观察记录,精心编排了国旗升降时刻表。就说八月份吧,升旗有时在4时58分,有时在5时7分,有时在5时17分。

师:(点击视频)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和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们一起升国旗吧!(学生一起看升国旗,参与升国旗。)

生1: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向国旗班的战士们一样。

师:说得很好,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的一道风景线。

师:国旗班的战士们为了让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付出了艰辛和汗水,他们的步伐多么整齐,神情多么庄重,因为他们心中有国旗。

师:(点击课件:)儿歌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尊敬国旗,一起来读读吧!

升国旗,要肃立,头要正,胸要挺,小手小脚放端正。小眼睛看国旗,一点一点往上升。爱祖国,敬国旗,人人争当好学生。

师:(点击动画课件:请演唱一首关于国旗的歌曲)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对国旗的爱吧!(学生全体起立,随着课件中的音乐一起唱《歌唱祖国》,一名学生主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一起互动。)

师:(点击动画课件)国旗在我心中,请带着对祖国的爱用水彩笔画一面国旗。(生画国旗,师巡视,同时播放孙楠的歌曲《五星红旗》,渲染对国旗爱的氛围。)

(点击配乐课件:“月光图片,谢谢指导”,以表达对观众的感谢之情)

师(总结):同学们已经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了对祖国的爱,那么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祝福我们的祖国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昌盛、伟大、富饶!(好)下课。

美丽的地球教案 篇3

Cute妹妹:

收到这封信,你一定会感到很意外。我想我有必要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胡桐的妻子。

夜已经很深了,胡桐睡得很沉,怎么也睡不着的我,终于决定上网给你写这封信。

现在,我的电脑里放着孙燕姿的《遇见》。这几天,我一直在听这首歌,在这首歌里体会着你的心情,我的痛,你应该知道。

从来没想过,在我们和谐,平静的婚姻生活中,竟然还有一个你存在。我们结婚七年,我从未对他产生过怀疑,也从未对我们的婚姻感到失望。

我真的不是故意要刺探他的隐私的。那天,家里的电脑染上了病毒,总是一上网就死机,而我必须要把一篇写好的稿子发出去。正在我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一眼瞥见他的笔记本,他早上走得太匆忙,忘了带。我心里一阵欣喜,把稿子存到u盘,然后将他的笔记本取出来,连线,上网。在新浪的VIP邮箱登陆首页,刚敲下我的电子邮件的第一个字母h,电脑立即自动生成了hutong0626――“0626”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随后,他的邮箱竟自动默认了密码,我一边在心里暗笑他的愚懒,一边漫不经心地进了他的邮箱。

然后,我看到了你写给他的所有或缱绻或娇嗔或幽怨的信,以及你刚刚发给他,他还没有打开的那首《遇见》。

我傻在那里很久,脑袋里一片空白。直到电话响起,听到他焦急地问起他的笔记本,说有些资料马上要用,要我立即打车帮他送去,我才回过神来。

慌慌地给他送了起,然后打电话给电脑公司。等那个维修人员一走,我立即上网找到了《遇见》,下载到桌面,在那缠绵而忧伤的音乐里,我的泪,终于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从你的信中,我了解到,介入这场“美丽的意外”并不是你的初衷,你的内心也矛盾,也挣扎。我知道你们是因为一次工作上的偶然遇见的,最初一是一见如故,然后是情不自禁。我知道你也有丈夫,有儿子,看得出来,你不想拆散你的家庭,也不想破坏我们的婚姻。

可是你知道吗?虽然你并没有威胁我的婚姻,可你们的“美丽”对我,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同是女人,同是为人妻,我想你一定可以想象,这是怎么一种刮骨剜肉的痛1我宁愿从没看到过你的信!如果不看见,我就可以继续活在我的满足与幸福里,活在他一直以来给我的这种恩爱的陷阱里。现在,面对你们之间的柔情蜜意,我一次次问自己:怎么办?找你大闹一场,搞得世人皆知?我明知不够理智;揭露他的隐情而绝不原谅他,毅然离婚?这显然是最愚蠢的做法……一向睡眠很好的我,开始整夜失眠……

想来想去,我决定写这封信给你――我没有任何要贬损你或辱没你的意思,我懂得,任何一种真情的付出,都值得尊重,这与婚姻无关。

我并不恨你。食色性也,再好的美味吃得多了,也会觉得无趣。就算我曾经是他的红玫瑰,可日子久了,也难免会淡成蚊子血――他平时几乎日日挂在嘴边的那句“我爱你”,当然可能不止对我一个人说。男人经不起诱惑,他在我的同时爱上你,并不矛盾。我能够理解他并已经打算原谅他。因为,我始终坚信,在他的心里,再没有第二个人能代替我的位置,这也与婚姻无关。

我穷其一生追求的只是他对我的心意,并不是任何一种内容和形式。他能一直用他天衣无缝的隐瞒让我活在甜美的幸福里,说明他的本意是不想伤我。那么,我会一直活在他这种善意的欺骗里,而不去拆穿。如果可以,希望你不要告诉他我发过电子邮件给你,好吗?

如果有一天,他发现你才是他一生要找的另一半而并非我,那么我会选择退出。如果不是,那么你始终不过是漫长婚姻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插曲――是插曲就总有结束的时候,而我,愿意容忍他的任何一个弱点,与他一同经历风风雨雨的见证,等待属于我们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最后结局。

那么你呢?你的谜底又如何?

我想,也该是美满的吧。

美丽的地球教案 篇4

一、课程设计理念:

我们课程的设计是以体、音、美的实验课题《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兴趣的研究》为基础,确立了本节的音乐与美术的整合课,同时根据《大纲》要求,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美术教育应当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这不仅要体现在音美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更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

本课通过学生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形象化、美术化,使学生在欣赏音符的`节奏美感的同时欣赏其所传达出来的视觉美感。提高学生对艺术学科的兴趣,采用音、美互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艺术学科的多元性和统一性。

(2)“看音符”:将音符的各个部分替换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并有机组合。

2、隐性目标:

(1)通过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联想记忆能力。

(2)创设音乐与美术相融合的教学情境,用音乐与美术互动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对音乐音符的美化和再创造的能力。

3、教学思路:

本课跳出普通艺术课跳跳唱唱说说画画的老圈子,运用最先进的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艺术殿堂,音美两位教师联手打造网络环境下的艺术课,让音乐艺术和抽象绘画环环相扣密切穿插共进共行,将音乐和绘画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毫无保留一一展现,在四十分钟内师生共同煨煲一锅色香味俱全的艺术靓汤,

4、教学重点:

学科的融合,使学生本课的学习中形成新的对艺术学科的理解。

6、教具、学具准备:

1、情境创设法:通过听音乐感知节奏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联想创造法:在音符形态的基础上进行联想,运用各种图形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由图形组合成的音符,并且每组图形有相同主题,互相关联,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3、对比欣赏法:在辨别不同音符的形变绘画中,把不同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并请他们从中找出同类的作品。主要是从色彩、创意、构图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学生对音乐的形成认识过程中,加深对音符的印象,音、美两科相辅相成,互为辅助。

4、讲授法:在为绘画作品分类时,要使学生明确音符的时值长短,以便于节奏类型的归类。

在教学中我们还运用了学科交融法、兴趣引入法、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等方法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本课的设计和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音乐的旋律、理解音乐的节奏等要素,通过联想、组合等美术手段来再创造音符,从而认识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美丽的地球教案 篇5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课前准备:

(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

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评:激趣导入,以孩子喜欢的形式直观展现地球,让他们看到地球美的一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意图,了解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评:《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切入课题后,设疑,激起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极大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心理准备。]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评: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部分。文章的语言美,学生读得也有感情,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入情入境。让学生想象地球母亲的样子,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5)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

(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实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评:抓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多自己搜集查阅资料,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

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美丽的地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2、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3、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教学;学生搜集《伟大的友谊》这篇文资料。

、师:同学们,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平时喜欢交朋友吗?

生广泛谈自已的意见。

2、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喜欢交朋友的原因:“朋友”对我们很重要,我也很有同感。我们今天这节就一起来谈谈“朋友”好吗?(板书题:朋友)

3、请大家带着你自己对“朋友”的感受来读一读题。

、师:大家一定都有很多的朋友,请大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好的朋友,也可以讲一讲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好吗?

2、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向大家介绍:可以讲故事、展示照片或朋友之间相互赠送的礼物,还可以现场和朋友一起合作游戏表现默契等等。

3、师: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的展示,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有朋友真的很快乐,有朋友真好!

三、我心中的朋友――理解“真正的朋友”

、师: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带来欢乐,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的双手。所以我把朋友有一比:(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

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

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

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

2、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呢?为什么?(鼓励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的感受)

3、请你带着你此时对朋友的感受再来读“朋友”一词,一定要读出你对朋友的理解。

4、借助故事,提升学生对朋友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1)师:说起“朋友”这个词很轻松,但是真正地要去体验它、感受它、实践它,却并不轻松。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伴随着朋友的搀扶、点化、纠正,可以说“真正的朋友”可以影响你的一生。最近,我读了几个专门讲“朋友”的故事,我深深地被感染,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我想,这样好的故事我应当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于是就打印出来,这就是同学们手里拿到的三个故事《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胖子和瘦子》、《皮斯阿司与达蒙的故事》。

(2)相信大家前已经读了这三个故事,你们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故事,也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事再来谈一谈什么是“朋友”。

(3)学生谈对“朋友”的理解,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归纳并让学生将对“朋友”的理解简要写在黑板上。

(4)带领学生一同读黑板上对朋友理解的话。

、师: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就需要彼此付出真心,用心去浇灌,去呵护…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我们的友谊树。你认为这些行为分别有哪些?请你们小组讨论。

3、班内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和烦恼进行分类,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

4、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组内共同研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减少烦恼、建立健康友谊的建议。

、全班进行交流、补充和评价,并将学生提出的好建议写出来挂在“友谊树”上。

、除了上面这些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朋友情深的故事?能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吗?

教师提示:可以从古人的诗句中去理解,可以从自己看到的外读物中去感受,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提炼。

2、到底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真正的朋友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本P13“故事与思考”,然后思考讨论:

(1)题目“朋友”为什么加引号?

(2)读了这个故事,你对“朋友”这个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你现在最想说什么?请你用一句话来结束这节的学习。

美丽的地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根据批读要求,边读边批。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图片。

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文

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地球。

二、检查预习

三、粗读课文,提出疑问

1倍1、2段,说说为什么人们对地球既熟悉又陌生?

2钡厍蚴侨嗣俏ㄒ坏募蚁纾但是人们对这颗行星又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来认识这美丽的地球。

四、细读课文,了解地球

1笨挝拇佣喾矫娼樯芰说厍颉Q∽约合不兜姆矫娑烈欢痢0炎约旱母惺苄丛谂员摺#ㄑ生阅读、批写)集体交流。

2苯淌σ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知道课文分别从“地球的颜色、地球的年龄、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来写的。

3笨挝脑擞昧四男┧得鞣椒ǎ请举例说明。(如,列数字:地球的年龄从数字上便于说明特征,就运用数字“46亿年”来说明地球年龄大;作比较:把地球表面水的面积与地球表面陆地的面积进行比较,说明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球自转现象,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理解;打比方:利用地球和陀螺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自西向东地旋转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五、精读课文,理清关系

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六、总结全文

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球是唯一的,我们的地球无可替代。

板书:

美丽的地球

地球

颜色

美丽的地球教案 篇8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主题活动地球妈妈我爱您

今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倡导绿色消费共建美丽家园。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珍爱地球,保护环境,横沽幼儿园开展了我爱地球妈妈的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宣传世界地球日的有关知识,让幼儿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内容:

小班、中班

1、学习一首环保儿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垃圾分类,加强幼儿园的环保意识。

2、幼儿和家长制作环保卡片,宣传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不要乱扔垃圾作品在园内展示。

大班:

1、我帮垃圾找个家老师带领幼儿来到校园,将地面上的纸片、塑料袋、落叶等垃圾捡到垃圾箱里。让幼儿在清洁家园的活动中体会劳动的乐趣。懂得爱我家园、保护环境。

2、幼儿通过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家园。作品在园内网站及展示窗进行展示。

3、故事地球妈妈生病了,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人们对地球的伤害。

小百科:1990年4月22日这天,全世界有数亿人身穿蓝绿两色服装参加了“地球日”活动。他们为纪念“地球日”20周年,开展了捡拾废纸和塑料袋、严禁随地倒垃圾的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提醒人们重视保护地球环境,制止生态恶化,使每一位地球居民都为悍卫地球环境、改善地球环境作出贡献。身穿蓝绿两色服装是表示为捍卫地球环境而行动的决心。

美丽的地球教案 篇9

今天听了省优质电教录象课《只有一个地球》,录象的效果不是很好,我跑到最前面,学生的话还是听不大清楚,老师的话基本能听清。听了一半,突然有美丽的纱衣,易碎的课堂的感觉。

这堂课学生人手一机,遨游网络,却也其乐无穷。教师精心设计的网页上有地球知识窗、美丽的地球、环境的破坏、太空的奥秘、理解与运用、课外拓展等版块,还有有关的超文本链接。图片、文字资料、影片、练习、论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样的设计确实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的,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补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有5次集中利用网络学习的机会。

一是课前预习时,学生登陆教师主页自主阅读,自学基础字词,提出问题,给老师发电子邮件。教师通过电子邮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这种预习方式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以学定教。

二是老师归纳学生课前提出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说地球可爱?为什么说地球容易破碎?为什么说地球被破坏后我们别无去处?学生读书,思考,交流后,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就最感兴趣的部分和学习小组的伙伴交流。

学生在读书、思考,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通过查阅有关的音像、文字资料,确实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学习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给了学生较多的自主选择权利,时机安排比较恰当。

三是反馈交流。总结课文之后,让学生戴上耳机,自选音乐,读最感兴趣的部分。这是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之后的赏读,老师准备了一些音乐供学生选择配乐,学生选择音乐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课文的深度加工、理解过程。语言和音乐是相通的,能够选择恰当的音乐,说明文章的语言学生已经内化了,吸收了。

四是读完书后进行网上承诺卡活动,尽情书写环保心声。键盘的敲击声抒发着孩子们保护地球的心声。

最后一次是课后参加绿网环境论坛的讨论活动,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总的说来,教师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与运用信息能力创造理想的教学环境,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注意把握课堂的性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不是纯粹的网络学习,强调整合,注意了读、说、议、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的味还是比较浓的。

为什么说是易碎的课堂呢?这节课虽然披上了网络学习这层美丽而现代的纱衣,感觉语文学科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因素被冲淡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并不充分。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下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发言不是在常态下进行的,很不自然,发言时滔滔不绝,但是像在背稿子,而不是临场的发挥。这样的学习学生失去了孩子固有的纯真、自然。这样的课堂披上再美丽的纱衣又怎样呢?学生始终没有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没有强烈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想到南宁观摩会上的那节《只有一个地球》那节课,孩子们泣不成声的情景,与这节课孩子们不应该有的理性成了鲜明的对比。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如果丧失或冲淡语文学习的根本,是易碎的。

jk251.coM小编推荐

经典初中教案地球的运动


【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3.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4.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

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发现地球在运动呢?(同学有不同的回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或亲身感受到许多现象――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更替;当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国家举办时,我们需要后半夜起床看球;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夏天太阳照射地面时的角度大,冬天太阳照射地面时的角度小;冬寒、夏热、春秋温和等,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在后面的四节课中来认识这些现象产生的道理。

(讲授新课)

我们先请一名同学读教材提供的关于天体运动的阅读材料。

(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同学回答)

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的两段文字和地球公转的相关文字,看看能否自己填出下列表格内容,填完后请同学回答: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讨论)学生4人一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产生哪些现象?

两个组同学回答,其他各组补充,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投影展示填表内容(或由学生回答,老师将内容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填完后教师进行总结。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在图上表示方向

围绕的中心地轴太阳

周期1天1年

地理意义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产生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变化

(课堂练习)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方向

在图上表示方向

围绕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义

地球的运动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可以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教学难点:晨昏线的概念。

教学媒体:手电、地球仪、一块泡沫塑料、一支铅笔、量尺、一段塑料绳、两个夹子。

教学过程:

[导入]:现在大家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个地球是一个行星,它和另外八个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人类就住在太阳系中。但是“发现”这个体系,也就是说,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花费了多少世纪的苦功啊?

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天地观的发展。(略)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

[演示并提问]:教师转动地球仪

1)地球怎样自转?(绕轴旋转)

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几点是什么?(确定方向“北”)

3)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P10读一读。(讨论或学生举例)

4)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

[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昼夜半球相交的大圆叫晨昏圈.(用一段塑料绳折成大圆环放在晨昏圈的位置,两个夹子把绳固定在地球仪底座)

2.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

3.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兰色)

[演示并提问]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

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在日本正在卫星实况直播世界杯足球赛,英国的球迷大概要在什么时间观看?美国纽约呢?

[小节]: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

[讨论]:生活在地球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

观察太阳的高度变化。(有兴趣,让学生算赤道的周长)

[学生活动]:弄清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用手画出太阳东升西落的弧线。

[做实验]:(也可留做作业)

在一块泡沫塑料上垂直插入一支铅笔,或木版上垂直钉一个钉子,放在阳光下,使铅笔的影子正好投在泡膜上,用直尺量出铅笔的影长。

利用这个装置,观察记录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铅笔的影长,说明影长的变化规律

时间

正午

影长(厘米)

[板书]:第二节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轴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天

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媒体:

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

教学过程:

[片段]: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

[小节]: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

[演示]步骤:

(1)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

(2)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

[学生活动]由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请观察,地球绕日公转中,直射点的位置有无变化?

一个学生(个儿稍高)当太阳,在中间,向两侧张开双臂,表示平行光

四个学生(个儿差不多)的头当地球,分别站在P1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四个位置上。

[演示步骤]:

1.找齐.“太阳”张开双臂旋转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学鼻子位置。(鼻尖代表赤道)

2.倾斜.A,B,C,D四个“地球”的头同时指向北极星方向(A前倾,C后仰,B,D侧偏)

3.观察.确定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向---A眼睛、C嘴、C,D鼻子)

4.公转.四个“地球”在轨道运行,位置相互替换。辨别新位置(注意保持头的倾斜方向不变)

5.自转加公转。留一个“地球”,让他自己旋转一周的同时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头的指示方向不变)

[分小组演示]:教师指导

[提问]:哪个时间看不到头顶?哪个时间看不到下巴?这两个时间出现的是什么现象?

读一读:极昼极夜

[小结]: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

节气

太阳直射纬度

极昼极夜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

1.绕太阳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56天)

关于“四季和五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四季的产生

2.使学生了解五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四季的产生

教学过程:[片段]

[提问]:1.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带来了一天冷热的变化,早晚冷,中午热。可是一年中同样是正午,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明显不一样,谁能用刚学过的公转的原理解释这个问题?

“想一想”

先让学生回忆地球公转轨道图,重述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了地球在公转中,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

[板书]4.季节变化

2.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可讨论若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会如何?)

[板书]:5.五带的划分

[小组活动](4-5人)

要求:

1.读五带的划分的内容,总结出划分五带的两个依据。

2.画图填写(1)五带的名称(2)五带划分的几条界限

3.(每2组分配到一个带)派代表上台,先在黑板上填写自己所在带的名称,划分的界限。

再介绍这个带的特点,太阳照射、昼夜长短、气候、景观、人们的生活、物产等,可参考书上的图片。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指导并点评。

板书设计:

4.季节变化

5.五带的划分

探究活动

第一课时

请学生在一天当中的早、中、晚三个时段观测太阳高度和热量的情况,并在课堂上总结结论。

第二课时

请学生扮演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第三课时

小组活动,阅读“五带的形成”通过互助学习,找出五带划分的依据,派代表介绍自己所代表的温度带的情况。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0104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