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案

大班音乐气氛的感受教案范例

时间:2022-02-12 新年的感受教案中班 音乐教案大班

记音乐欣赏《金蛇狂舞》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和孩子共同表演金蛇狂舞是很久之前的大班了。那时侯的孩子年龄普遍较大,自我控制力强,但是老师们都觉得这节课挺累,孩子学不好。往往是一节课还没完,连老师都觉得有点无趣了。现在想来,那时侯大家都急于完成欣赏的表演,音乐欣赏只是作为了乐曲的开始部分而已,接下来的都是;看着老师,作动作,用音乐所以特别是看这蛇头变动作变成了最难的了。

现在,我觉得让孩子象蛇一样一个接着一个跳并不是很的难,那是很有趣的事。问题是怎样可以十分开心的兼顾运动和欣赏音乐呢?

考虑再三,我觉得,既然是音乐欣赏那么,最重要的还是欣赏部分,对欢快乐曲有了舞动的兴趣,只要我把表演的要求定低,只是成为辅助欣赏的一部分那么这个活动会学得那么的有趣了。把较难的思路拆开来,一下子变得明朗,下面就是我设计的简单环节。

1、听音乐猜想:金蛇为什么这么的开心?

2、随乐感受乐曲ABA结构,并一起随乐跳舞。

3、请几名幼儿和老师一起做狂舞的游戏,教师带头,在乐曲中表现ABA的结构。轮流全班分成四次完成。

4、幼儿带头和老师共同舞蛇游戏。

幼儿对一个音乐光有兴趣还不行,得让他觉得在他适度的努力之下,一切都是那么的有趣和简单。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和老师的情感交流是那么的自然融洽,水到渠成。

jK251.COm精选阅读

推荐心得: 大班毕业感受教育随笔感悟1320字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推荐心得: 大班毕业感受教育随笔感悟1320字》,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毕业季又来到了,孩子们言语的瞬间,难掩幸福的味道。今天刚拍完毕业照,明天就要去小学面试了,孩子们整个身心像要飞了一样。于是,浓浓的不舍使我们在无奈和伤感中,一边责怪岁月流水似的无情,一边珍惜着和孩子相处的最后一段时光。

这段时间,孩子们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小学生:看他们背着书包来上学、看书、用铅笔写字、小声说话,哦!真像小学生了。

我们终于吁了口气:孩子长大了。

一天“下课”的间隙,我看见几个女孩在角落里用有限的玩具玩“娃娃家”。我静静地看了一会,发现虽然玩具不多,但她们却依然玩得风生水起。渐渐地,还吸引了一群男孩的加入,其中,用玩具以物代物的水平达到高超境界。

我吃惊之余,脱口而出:“啊!都快做小学生了,还玩角色游戏啊!”

大家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一个男孩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还是蛮有劲(意为好玩)的!”一个女孩接口道:“是啊,以后上小学就没得玩了呢!”

哦!我的心一沉,不禁若有所思。是啊,在幼儿园无忧无虑地游戏和玩耍的日子,对他们而言,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吧!

我和搭档周老师商量后,决定重新摆放角色游戏区域的玩具,然后以小学35分钟一节课为时间段,允许孩子开展游戏活动。

由于带着珍惜的情怀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我没有预设太强的目标,我发现:“学校”校长组织教师开会,“美容院”“健身房”也纷纷开起会来;孩子说“大人都要开会的……妈妈很晚回家,就是开会了”;校长让教师教学生唱毕业歌;美容师为每个伙伴点上红痣作为今天出勤的标记;健身房的会议主题是怎样帮助客人减肥,还让我教客人做减肥操……

尽管仍然是童真的游戏环境,但反映的却是孩子眼中的大人们的生活;从不再童真的游戏情节和内容中,生动地折射出了孩子心中不甘心当孩童的成长念想。

每个孩子都期待长大,可成长总在义无反顾的丢弃中进行,哪怕丢弃的是美好的事物。我们却希望在最后的时段,为孩子们制造美好的印记。

为了提醒孩子们不要遗忘自己的任务,我和班上的孩子玩起了悬疑游戏:离园前,我告诉孩子们一个明天的暗号。第二天早晨,我告知第一个来园的孩子今天的暗号,如“鞋子”“杨浦小学”等名词或短句,由他站在教室外的一个角落,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见自己班的小朋友,便悄悄地上前“咬”一下耳朵,传达暗号。当孩子走进教室时,我说今天的暗号,孩子赶紧说出昨天的暗号,对上号的便被视为“自己人”,可获得奖励。

一次,一个男孩和几个孩子一起走进教室,我一不留神忘了上前对暗号。男孩便围着我不停地嘀咕:“天没下雨!”“天没下雨!”我顺口回答:“是啊,天气挺好的。”他听了便皱着眉头说:“你不是自己人啊?”

啊?原来是在与我对暗号!但昨天的暗号应该是“夏天的雨”啊。于是,我诡秘地说:“你才不是自己人呢!”看着孩子求对暗号的样子,还真有点像谍战片的场景呢!

为了应对孩子做事拖拉的毛病,何洁老师和孩子们玩起了另一个悬疑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选三个时间节点,如早晨来园8:15前、中午用餐期间即11:30前、下午起床用点心2:45前,教师给守时的孩子传递密码。每个孩子在准确获得三个密码后,即可获得心仪的小奖品。

于是,孩子们早早地来园,很少有人迟到。一天,何老师早晨的密码是“今天上午”。一到中午,一个“小懒虫”对伙伴说:“不用急,现在的密码一定是‘今天中午’。”没想到何老师的密码换成了“小狗”,孩子懊悔极了。

无论是“暗号”还是“密码”,都是教师的煞费苦心,目的仅为了让孩子在游戏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独立做事的能力,进而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目的仅在于希望孩子快乐地沉浸在童年的时光里,感悟独有的成长方式。

其实,尽管一直声称要尽可能地留存美好的印记给孩子,却未尝不是将这一切也留给了我们自己。

所以,在孩子们唱响毕业歌前,我们要共同珍惜!

大班音乐跳舞的小米粒教案范例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区分音的强弱、轻重,创编鼓声的不同节奏型。

2、在反复听赏的基础上,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体验鼓上的小米粒弹跳的乐趣,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鼓、彩色米粒活动过程:

一、听鼓声进行节奏练习,并创编鼓声的节奏型。

1、师:;看,这是什么?听,小鼓在歌唱。

1、X XXXXX(1)小鼓唱了什么?(咚咚 咚,小鼓在歌唱。)我们一起学学。

(2) 听小鼓又唱了什么?X.X XX X小鼓唱了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2、创编节奏型。

小鼓还会怎样唱呢?

二、出示小米粒,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音的轻、响,强弱,米粒跳跃的高低变化。

师:;瞧,你们动听的声音把可爱的米粒也吸引来了,它想在鼓上为你们跳舞了,想看吗? 仔细看看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听音乐敲)师:;你发现米粒是怎么跳舞的?;怎样跳来跳去的?为什么跳的高?说说学学。

小结:原来,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得低。

师:;我们一起有节奏的把米粒跳舞的样子来说一说好吗?

师:;听,小鼓敲的有什么不一样?X.X XX X(2次)

;敲的响用什么声音来说?那我们用有力的声音一起说一说。敲的轻用怎样的声音呢我们试试。

师:;我们完整的把米粒跳舞的样子来说一说。

三、感受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并能区分音的强弱。

师:;有一首歌就是讲了小米粒在鼓上跳舞的样子,听小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幼儿说师唱)哦,原来是这样跳舞的。我们一起学学。

师:;小鼓还唱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听音乐范唱)四、幼儿学唱歌曲。

1、师:;嗯,听的真仔细,下面我们跟着小鼓一起来唱一唱吧。

2、小鼓说你们唱的真好听,还想听一次,你们愿意唱吗?

3、你们想表演米粒在鼓上跳舞吗?那请小朋友一只手做鼓,一只手做米粒,边唱边表演。

师:;刚才发现有的米粒能随音乐的强弱一会儿跳的高一会儿跳的低,其他的米粒你们行吗?那我们再来表演一次。

五、分析、处理歌曲。

1、师:;在歌曲中有两句: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你觉得这两句怎样唱更好听?敲的响你觉得用什么声音来唱?我们用有力的声音学学。那敲的轻呢应该唱的怎么样?我们用轻一些的声音唱唱。

2、师:;经过小朋友这样处理唱的更好听了,我们把它们唱到歌曲里去吧。

3、师:;小米粒在鼓上蹦蹦跳跳可开心拉,那我们应该怎样来演唱呢?;那我们有表情的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唱好吗?

4、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呢?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嗯,就叫《鼓上的小米粒》,这首歌曲叫?,下面我们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把这首《鼓上的小米粒》唱一唱吧。

六、创编节奏型演唱。

1、师:;刚才我的小鼓是:咚咚 咚 ,咚咚 咚这样唱的,你的小鼓是怎样唱的?他的小鼓会这么唱的一起学学。我们把它的小鼓唱的编到歌里去好吗?

2、师:;你们的小鼓还会怎么唱呢?我们把它的小鼓唱到歌里去。(2-3个)七、拓展练习,进一步体验歌曲中小米粒的乐趣。

师:;嗯唱的真好听。小朋友,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有趣吗?你觉得什么地方很有趣的?想不想来学一学、跳一跳啊,那我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大鼓,我们做小米粒听着音乐边唱边跳舞好吗?

随音乐跳出去。

反思:

以上活动过程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所以本节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不停的操作,振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一种物理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触觉为手段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振动,其感受相对比较微弱。在;会跳的小米中,将喇叭较为细微的振动借助小米的跳动使其更为明显,更易为幼儿所觉察。这一做法在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构思上无疑是别具匠心的。在这一活动中老师摒弃了;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孩子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极具操作性的活动,使孩子沉浸在欢乐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自主活动中,使其思维和感官处在兴奋与敏感的状态,最终使孩子的情感表现、感知效果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境地。在现场,孩子们活动的热情使旁观者深受感染。

大班音乐天鹅教案范例


活动目标

1、了解钢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及感受两种乐器共同演奏所产生的优美、高雅的旋律特点。

2、能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生活经验准备:课前给幼儿观看天鹅在湖中游玩的情景。

2、材料准备:《天鹅课件》、录音机、磁带、头饰及衣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感受钢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

师:今天有两位好朋友想和大家一起学本领,我们来看看,他们到底是谁呢?

1、点击钢琴。

提问:这是谁呀?怎样能让它发出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钢琴美妙的声音吧。

2、点击大提琴

提问:这是谁呀?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提琴的声音吧。

师:刚才钢琴的声音和大提琴的声音我们都听到了,那么他们

要是合起来演奏会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

(二)、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感受乐曲优美、高雅的旋律特点。

师:待会儿请你来说说,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这段音乐是怎么样的?你想到了什么?

1、点击课件,提问:这段音乐比较适合哪个小动物在跳舞?为什么?

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听的这段音乐名字就是《天鹅》,这段音乐听起来非常优美、舒展、高雅,就象美丽的天鹅在湖中跳舞一样。

(三)、让幼儿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的时候想一想,天鹅在湖中干什么?可以做一些什么动作?

1、请个别幼儿来做动作,大家一起模仿。

2、启发幼儿做一些互动的动作,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

(四)、欣赏乐曲MTV,增进幼儿对乐曲特点的理解。

活动反思

《天鹅》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对音乐的感受、审美、音乐文化、音乐形象的对比、创造性思维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等作为教学的艺术特点。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045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