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时间:2022-03-07 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本学期总第43课时本单元第11课时授课日期课题第二节北方地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我国广大领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情况的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若干地理区域。2、使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3、使学生记住北方地区的主要地理事物的特点与分布4、使学生理解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形成条件和本区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重点难点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形成条件和本区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教具电脑,背投,投影仪教法提纲教学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由于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若干地理区域。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中国区域地理的知识。讲授新课(一)基本概况1、位置、范围和面积2、人口和民族(二)黄土地和黑土地展示彩图:黑土地上的农业生产和华北平原上的农业生产1、旱作农业的形成条件2、三大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学生读图11、1,回答我国可分为哪几个区域?位置如何?学生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山脉、河流。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三主要农业地形单元发展耕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农产品5黑土地东北平原地势坦荡,土壤肥沃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黄土地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排水性好,夏季雨量充沛、秋季光照充足小麦、棉花、花生黄土高原开发历史悠久谷子(三)本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水总结利用板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指出重点并加以强调。板书设计:第一节北方地区一、基本概况1、位置、范围和面积2、人口和民族二、黑土地和黄土地1、旱作农业的形成条件2、三大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教后记:本节教学目的比较明确、具体,切合实际,教学策略的选择也比较恰当,教学方法颇具创新性,注重学法指导,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教学目的的实现。

Jk251.coM编辑推荐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初中教案精选


本学期总第44课时

本单元第12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

第二节南方地区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3、理解以水田为主耕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4、知道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耕作业特点重点难点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以水田为主耕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农作物分布教具电脑、投影仪、背投教法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地理区域图》,突出北方地区的范围,由此导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引导学生“越过秦岭—淮河一线,我们来到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了解一个区域,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河湖、气候、人口、民族等基本概况。

(一)基本概况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3、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4、南方地区人口和民族状况如何这些概况对气候有何影响?5、南方地区的北界在哪里?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学生读图《南方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和《南方地区地形图》,分析问题。535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三6、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的等温线相当?与我国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7、南方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几度以上?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8、南方地区属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

(二)鱼米之乡回答下列问题:1、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3、南方地区盛产淡水鱼类的原因是什么?4、南方地区为什么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课堂总结本节课,大家主要了解了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人口、民族、主要地形、河湖、气候等基本概况。学生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和《南方地区农业与农作物分布图》学生自已总结。5板书设计:第二节南方地区土位置、范围和面积一、基本概况人口和民族主要地形区、河湖、气候二、鱼米之乡教后记:这节课把南方地区的地理知识,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成问题,指导学生按照题目来阅读课文、插图和其他展示材料,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水平。

北方地区初中教案精选


日期年月日第周星期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北方地区—黄土地和黑土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对形成差异进行分析。2、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特点

过程与方法

采用列表法、数据比较罚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情感态度

价值观学会运用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提合理化建议

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单元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看图说出本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分布特点

教学具器材

地图

导学过程

批注(一)新课复习介绍上期各班成绩情况,本期学习情况,四月进行毕业考试,六月进行期末考试。任务紧,时间短。(二)新课讲授一、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1、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活动题】读图5.1,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填空①、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0c等温线②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③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④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青藏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平原分布最广的是北方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3、读图5.2,并结合《地图册》,完成下列问题:①找出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区(黑、吉、辽、京等)②看图说出本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分布特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三江平原)③说一说本区的平原分别有哪些河流冲积而成(黄北平原:黄河、海河、淮河。东北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辽河等)4、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本区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耕地已旱地为主,已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5、本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及山地丘陵等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二、肥沃的黑土地1、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东北平原)或两年三熟(华北平原或黄土高原)2、东北林区植被以针叶林为主。3、东北平原黑土肥沃,耕地辽阔,适宜大面积机械化耕作三、干旱的黄土地1、黄土高原是由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吹过来的黄土长期堆积而形成,水土流失非常严重。2、华北平原的耕地以旱地为主,水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处理活动题4、小结

板书设计

北方地区—黄土地和黑土地一、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二、肥沃的黑土地三、干旱的黄土地

作业设计

练习册

小结

八年级地理上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领土四至点和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基本情况。

3、了解我国人口政策和分布。

4、了解我国民族的数目和分布,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重点】

我国的位置,重点省级单位的轮廓特征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回忆我国的位置,找出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其优越性。

板书: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

找出我国领土四至点,看分别位于什么省,分析其纬度和经度的差别。

讲述:我国位于北半球,面积广大,各地差别很大。

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注意其位置,和我国的什么省份相邻。

回忆我国的行政区划,找出三级行政单位包含的机关。

板书: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2、省级行政单位

找出我国重点的省级行政单位,记忆起轮廓,简称,行政中心等。

读图练习:

板书:三、众多的人口

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十个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几个在亚洲。

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

我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板书:四、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找出我国民族的构成。知道个民族的丰富文化。

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复习课本,讨论得出,纬度:北半球,中纬度。海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在图上找出我国的邻国,按照东,北。西北,西,西南,南,几个位置记忆陆上邻国,按照东,东南来记忆隔海相望的国家。

特殊的省份有,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跨纬度最广,邻国最多,临省最多。

重点省份有:广东,云南,湖北,山东,陕西,黑龙江。

有6个在亚洲。

黑河-腾冲一线

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55个,最多的是壮族。

朝鲜族跳板,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摔跤

【作业设计】

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图

降水干湿地区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降水状况;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形成,并初步掌握雨带的移动规律;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2.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各月分配柱状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3.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移动规律;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

本节难点:我国季风区雨带的形成和移动规律;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具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自制投影片)、影响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自制投影片)、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示意图(自制投影片)。

课时2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1.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形成及特点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范围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状况

4.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

1.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

2.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形成

3.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移动规律

4.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

三、干湿地区

1.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

2.干湿地区的类型

3.干湿地区的分布

4.干湿状况对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叫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表的雨、雪、雹统称降水)。

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

学习新教材

第三节[板书]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板书]

1.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形成[板书]

[提问]大家记得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和夏季各吹什么风吗?它们的特点如何?

[教师归纳]我国东部地区冬季主要吹偏北风,叫冬季风,其特点是寒冷干燥;夏季主要吹偏南风,叫夏季风,其特点是温暖湿润。通常把夏季风能够吹到的地区叫做季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

2.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范围[板书]

[展示投影片]看“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

[提问]结合我国地形考虑,我们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状况[板书]

[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地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有何关系?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4.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板书]

[教师总结]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我国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阅读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1页“读一读”的课文,并且观察有关“荫房”的景观图。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讲解]同学们所说的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反映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的规律。那么我国降水在时间分配上又有何特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习新教材

二、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板书]

[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月份分配示意图。

[提问]分析这四个地区各月降水的分配情况,有什么共同特点和差异?

[教师归纳]共同性:降水相对集中,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这说明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差异性:南方降水多,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即雨季长;北方降水少,雨季开始晚、结束早,即雨季短。

[过渡]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有这些特点呢?我们可以从降水形成的原因来解决这个问题。

2.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形成[板书]

[教师讲解]我国东部地区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强烈,雨季的开始和结束,主要受夏季风影响。当夏季风带来的温暖湿润的空气和冷空气相遇时,暖空气因较轻而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暖空气降温,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锋面雨(看“锋面雨’示意图投影片)。由于降水地区大致呈带状延伸分布所以叫“雨带”。这个雨带是随冷暖空气交汇面的移动而移动的。

3.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板书]

[读图练习]结合中国政区图和课本第52页雨带图说出五月,六月,七、八月,九月主要雨带的分布地区。

五月:南部沿海;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华北和东北地区;九月:南部沿海和四川盆地。

[提问]分析六月和七、八月两幅雨带图,当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什么天气?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六月份时长江中下游处于雨季,进入七月份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单一暖气流影响,天气晴朗,降水较少,形成了伏旱天气。

[读课文]指定一学生朗读课本53页“读一读”中的短文“江南的伏旱”。

4.降水的年际变化[板书]

[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阅读“北京1951~1978年降水量曲线图。”

[提问]从曲线图中看,北京哪年降水量最大?哪年降水量最少?两年之间年降水量相差多少?(1959年,1965年,约相差1000毫米)

[教师归纳]可见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足很大的。但是各地的年际变化也不相同。一般说来我国南方降水量年际变化小,北方大,西北最大。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旱涝灾害,在降水过多的年份,常常引起水灾。相反,在降水特别少的年份,则容易发生旱灾。

三、干湿地区[板书]

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板书]

一个地区是湿润还是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的多少,还取决于该地区的蒸发量的大小。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空气湿润;反之空气干燥。人们依据这一关系把全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

2.干湿地区的名称[板书]

[读图练习]在“干湿地区分布图”中读出干湿地区的名称。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3.干湿地区的分布[板书]

[读图练习]指导学生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用投影片),识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4)从上述分析看,我国干湿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从总体看,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致。但又有区别。例如,东北三省的湿润地区,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可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也属湿润区。正是因为各干湿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所以它的分布状况对各地农业生产和自然景观也产生显著的影响。

4.干湿地区对自然界景观和农业的影响[板书]

[教师讲解]湿润区、半湿润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南方湿润区主要是水田,北方半湿润区主要是旱地农业区。湿润和半湿润区自然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较差,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多以荒漠为主,半干旱区以草原为主。

[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各干湿状况比较表”(课本42页表),总结我国干湿地区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重庆教案教案模板


重庆市

课题

第二节“西南山城”——重庆市

课型

新授课

1、了解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中央直辖市

2、了解重庆发达的交通运输,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征订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在西部大工业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4、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投资建设三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重庆发达的交通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具

地图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述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这里因夏长、酷热多伏旱而得名“火炉”;因城市依山建筑而得名“山城”;因冬春时节的云轻雾重之名“雾都”。这里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其历史至今已有30xx年,这就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

(板)第二节“西南山城”——重庆市

一、最年轻的直辖市

(讲)重庆市原来属于四川省,我国原有的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在东部沿海,后来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在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

(板)二、发达的交通

(问)①重庆为什么被称为“山城”?(因城市依山建筑而得名)

“山城”的交通建设有哪些困难?(地势高低差异大,房屋建

设、道路建设困难,交通运输难度大等)

②为什么说重庆的交通发达?(长江与嘉陵江在主城区交汇;铁路干线:成渝、川渝、襄渝;公路四通八达,空中航线多)

(练习)97页活动1、2

(讲)夏季,重庆是我国“三大火炉”之一。

(读)97页阅读

(板)三、经济

(问)①长江沿岸重要的工业城市有上海、南京、武汉,那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哪个?(重庆)

②重庆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③三峡工程的兴建对重庆市的航运有何影响?(大坝建成后,重庆港水位上升,通航能力加大,有利于重庆的货物进出,促进经济发展)

(练习)98页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西南山城”——重庆市

一、最年轻的直辖市

二、发达的交通

三、经济

极地地区


第十章极地地区(学案)

一、知识目标:

1.能在地图上指出两极地区的范围,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环绕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

2.知道两极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差异及代表动物。

3.能在图上找出我国的两个考察站,并能说明在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二、知识结构: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__________________三洲的陆地和岛屿;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以及周围的海洋.

2._______是南极的象征,________是北极的象征.

3.________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目前,已有____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______多年科学考察实验站.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___________,我国于_______年正式加入.

三、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日期是()

a.3月21日左右b.6月22日左右c.9月23日左右d12月22日左右

3.有冰雪高原之称的是()

a.北极b.南极c.青藏高原d.帕米尔高原

4.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依次是()

a欧洲亚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大洋州

c.欧洲北美洲亚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

二、综合题

1.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是_________岛,b是_______洲,d是________海峡,e是________洲,f是__________洲,g是______洋.

(2)c处石油资源丰富,该地属_________国家,f地是北极地区气候最温暖的地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比南极温暖

b.风力比南极大

c.降水比南极多

d矿产资源还未得到开发

2.读南极地区图回答:

(1)图中大洲名称

a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

e是__________,

大洋名称b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

(2)g.h是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其名称分别是g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

我国两个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份,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矿产资源分布的信息看,南极洲的_______________等矿产丰富.已发现的矿产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极地区被成为白色沙漠的原因是。

(5)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535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