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教案

最新人音版六年级教案汇集九篇。

关于“人音版六年级教案”这篇文章可以给大家带来更深刻的认识,请相信这篇文章会给您带来不错的收获。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教案是教师带领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工具。

人音版六年级教案 篇1

人音版三年级《好伙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写的是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护林员马哈多带着猎狗在山上救回一只受伤的乌鸦,帮它养好伤;乌鸦叼肉给掉进枯井的猎狗吃。故事真切感人,赞美了人与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本课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视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巡、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4、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伙伴间的情谊以及动物的灵性。

2、理解马哈多为什么激动得流下眼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课件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巡、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孩子们,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好伙伴,对吗?那能说说你的伙伴是谁吗?(学生自由说)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个小故事,题目也是《好伙伴》(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谁和谁是好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过渡:是啊,好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

人音版六年级教案 篇2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为了更好地满足六年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求,教师们精心准备了六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份教案的内容与特色,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份教案。


一、教案概述


六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是为了适配人音版教材而设计的,以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出发点。整个教案包含了六个主题,分别是音乐与人生、音乐与文化、音乐与情感、音乐与技巧、音乐与艺术、音乐与创作。每个主题都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升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教案特色


1.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听、说、唱、读、写、弹、舞等,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


教案设计了富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享受到乐趣。同时,教案也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分明,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见的东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强调学生互动和合作


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集体讨论等互动方式,使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分享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案也鼓励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艺,加强对音乐的表演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实施


1. 教师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


2. 学生角色:


学生在教学中是主体,他们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学生在课后还需要积极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技能水平。


3. 教学评估: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效果,教师会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平时观察、听力测试、口头提问、表演评估等。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差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旨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合理利用教案的内容和特色,相信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音乐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音版六年级教案 篇3


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六年级人音版音乐课程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出的一套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 通过学习音乐素材,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② 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演奏技巧;


③ 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能力目标:


①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②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批评能力;


③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①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②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表达能力;


③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本教案针对六年级学生,内容涵盖音乐的基本知识、音乐表演与创作、音乐欣赏与批评以及音乐与人文历史等方面。


1. 基本知识:


① 音乐符号与乐谱的认识和运用;


② 音乐节奏与节拍的学习;


③ 音乐音阶和调式的理解;


④ 音乐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技巧。


2. 音乐表演与创作:


① 学习合唱、独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


② 创作简单的音乐小品和歌曲;


③ 学习音乐舞蹈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3. 音乐欣赏与批评:


① 学习欣赏不同音乐风格的代表作品;


② 分析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


③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个人感受和批评能力。


4. 音乐与人文历史:


① 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


② 了解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和发展;


③ 探索音乐与社会、艺术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巧。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视频和音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音乐片段和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讲解音乐知识,进行音乐演奏和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彼此的音乐作品和感受。


4. 欣赏与评价:放映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音乐心理感受和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提高: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提高。


五、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同时进行教师的评价和指导。


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身表现和努力程度进行自我评价。


2. 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鼓励合作和分享。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进行评价,提供积极建议和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


1. 音乐教材:提供六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材,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2. 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3. 乐器设备:提供教学所需的乐器设备,让学生进行音乐演奏和实践。


七、教学成果展示


通过学期末的音乐汇演等形式,展示学生在音乐课上所获得的成果和表现,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发展。


在六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合作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音乐的欣赏和批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音乐与人文历史的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认识,引导他们思考音乐与社会、艺术的关系。六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的实施将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人音版六年级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介绍各地民歌。

(二)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三)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三)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四)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河南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三、教学重点:

欣赏各类型的民歌。

四、教具:

录音机、教学欣赏带。

五、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介绍民歌。

(二)欣赏民歌《看秧歌》、《小放驴》

(三)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二、教学重点:感受民歌风格。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VCD民歌片段欣赏并导入“民歌”。

(二)民歌:自学课本关于民歌的介绍。

(三)民歌欣赏:

1、民歌介绍。(略)

2、欣赏:《看秧歌》。

(1)结构:序奏、四个小段、尾声。

(2)启发学生自创图谱表示民歌结构。

(3)欣赏要求:按课本要求进行。

3、欣赏《小放驴》。

(1)欣赏全曲:

①结合放映有关介绍河北景色的VCD,视觉和听觉结合,加强感受。

②图谱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介绍地秧歌“跑驴”,帮助了解作品敞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4、欣赏《大起板》:

①、简介。(见课本内容)

②、欣赏全曲,感受每段旋律的情绪特点。

③、视听结合,着重感受弦乐器音色的柔美与细致。

5、欣赏《沂蒙山小调》

①、介绍小调的特点。②山东民歌。

③、欣赏,了解这种民歌的节奏特点及乐曲的情绪。

教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有更深的思考:一堂精彩的音乐课总是离不开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而那些匠心独具的铺垫与诱人的链接环节则会不断唤起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注重,使其产生新的渴望,就像本节课中一段和三段情绪的对比,速度、力度对比等,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歌曲的学习当中,最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任何一种课堂,都应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着手,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又都离不开实践。因此,学生是否形成学习音乐的能力,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发挥了课堂主体作用。要相信学生,把学生学习音乐的权利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体验中感悟中学习歌曲,使学生的思想在体验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二)仔细欣赏一组民歌。

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略)

(二)聆听《看秧歌》

1、要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叙事性特征及地方特征。必要时,可给学生提供歌词或歌谱,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方言性内容,进而理解歌曲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2、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要把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内容(节奏、旋律、情绪、结构、风格等)放在重要位置上。

3、在理解音乐风格的问题上,不要求面面俱到的分析。但必须抓住几项突出的特点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分析、评说。如:歌词的语言特征、歌曲中衬词的使用、旋律的调式特点等。

4、在可能的条件下,可鼓励学生边聆听边做表演。

(三)聆听《小放驴》及《大起板》

1、初听两首乐曲的时候,要完整地聆听全曲。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并记住其中主要乐器的音色。

2、为深入理解乐曲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唱一唱乐曲的主要旋律。如:《小放驴》的谱例一;《大起板》第一段落的旋律。

3、复听乐曲时,要重点关注乐曲的地方风格表现在哪里。例如:乐曲的音乐体裁(如:《小放驴》为河北吹歌;《大起板》为河南曲子改编成的板胡独奏曲)。乐曲的主要表现手法(如:《小放驴》的“学舌”、“句句双”;乐曲最基本的艺术特色(如:《小放驴》是热情奔放、风趣幽默、歌唱性很强的;《大起板》是热情奔放、粗犷豪爽的。二者都具有我国北方地区音乐文化的共性特征,又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色彩)。

4、为了更好地认识、理解各地音乐的地方风格,最好将几首作品作有比较地聆听、分析及讨论。

(三)积极调动同学的参与精神

为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教师要创设师生共同发现、探索、研究音乐的学习氛围。一切结论性的观点和意见,都尽量交给学生去得出。即或是学生中有分歧意见,也应该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或留待课后继续探讨,教师要避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四)自制乐器的注意事项

用芦苇管制做吹奏乐器应注意以下问题:选择苇管时,要基本成熟但不干透,以免制做中劈裂;将苇管的一端逐步挤压成接近一字形的管口;将压扁的一字管口用小刀适当刮薄,边做边试着吹奏,切勿刮得过分。

用树叶制做吹奏乐器应注意:选类似于柳树叶的叶片;将叶片卷成逐步加粗的圆筒状,管口要保持双簧状;待圆筒做好后,先用细线将其捆住,尔后将双簧管口的一端压扁即成。

制做吹管乐器时,要提醒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是根据音乐课的主题“在体验、感悟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设计的,在第二环节中我主要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上下功夫,首先是聆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拍子、情绪、速度,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歌词,体会歌词的意境,想象游击队员弹琵琶、唱歌谣和战斗时的情景;再通过找出第二乐段中的动词,体会应用怎样声音演唱,让学生对比一段“太阳快要落山了”和三段“太阳就要落山“情绪的对比使学生从一开始模糊的理解,一步一步对歌曲的情感有一定的理解。使学生在体验、感悟的过程中用情歌唱,达到声情并茂。

人音版六年级教案 篇5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芬芳茉莉教案

案例名称:芬芳茉莉

科目:音乐

教学对象:六年级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芬芳茉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1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单元包括两个课时。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今天的音乐课讲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根据课本德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将江苏版、东北版和河北版的《茉莉花》和《东边升起月亮》编排在一起,上了一堂欣赏课。

二、教学目标

1、聆听不同题材、体裁、结构、风格、演唱形式的《茉莉花》,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与形态,感受音乐情境的美,喜爱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追求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2、了解民歌体裁、演唱风格、曲式结构、表演形式等知识,能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歌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节课我想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将音乐、图片、mtv相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音乐为主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了合作、自主、探究的小组合作式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们去探索音乐的语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茉莉花》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凝聚着劳动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切关怀。因此在设计《茉莉花》这课时,特地以课前欣赏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营造氛围,再通过对茉莉花的了解导入新课,进一步通过讲述歌剧《图兰多》的传奇故事,了解茉莉花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激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进而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实践并掌握音乐知识,再通过让学生欣赏比较多种版本的《茉莉花》,螺旋上升拓宽知识面,感受《茉莉花》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同时,尽可能的使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感受民族音乐的美,进而爱上民族音乐。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及对《茉莉花》风格的认识了解。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评价能力。

3、课前搜索相关内容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题:听、问、看

1、教师播放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

2、问:刚才听到的音乐你熟悉吗?是什么?把你了解的茉莉花的形态、色彩描绘一下。

3、看:课件多媒体展示茉莉花的图片。

1、学生听流行版的《茉莉花》。

2、分组讨论、交流。

3、观看茉莉花,了解其形态。

1、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

2、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会用各种方法去了解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花的情感。

二、欣赏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片段《东边升起月亮》。

1、歌剧简介:关于江苏民歌《茉莉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想听吗?

2、播放歌剧《图兰朵》片段和《东边升起月亮》的音乐。

1、学生听老师讲故事。

2、听歌剧音乐。

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于感受和鉴赏领域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唱歌曲《茉莉花》。

1、教师伴奏全曲。

2、教师有感情地边弹边唱,强调歌唱表情和声音位置。

3、你感受到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风格?

4、播放江苏风景课件。

教师:学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后,想不想欣赏江苏的风光。

5、你能把自己总结出来的歌曲风格用歌声表现出来吗?

6、教师播放歌曲范唱。

7、教师分组检查演唱效果。

1、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u”模唱旋律。

2、学生轻声试唱歌词。

3、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婉转、柔美)。

4、欣赏江苏风景。

5、学生轻声跟范唱带试唱。

6、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1、感受茉莉花的柔美、细腻与江南的人文风情也有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四、拓展欣赏(感受与体验多样《茉莉花》)

1、欣赏人声、器乐《茉莉花》片段(黑鸭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演奏、萨克斯演奏)

教师:由于人们的喜爱和民歌的变异性,有了很多版本的《茉莉花》。

2、播放宋祖英悉尼歌剧院演唱会视频片段。

教师:《茉莉花》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在多种重要场合都要奏响它。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了一场世界性的演唱会。就在这场演唱会里,她深情地演绎了《茉莉花》,将《茉莉花》再度介绍给全世界。获得全场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热烈的掌声。

1、学生欣赏人声、器乐《茉莉花》片段。

2、欣赏宋祖英演唱视频。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不同风格,了解民歌的变异性并探究其形成的`根源。

2、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情动于中,有感而发,表达自己对《茉莉花》的感悟。

五、寄语未来。

小结:《茉莉花》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还有许许多多如《茉莉花》一般美的民族音乐。期待着有一天在你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从你们的心田飞向世界!让我们再次高歌《茉莉花》。并在歌曲结束时随音乐离开教室。

再次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

纯真而美好的感情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茉莉花的洁白无暇、高雅真挚,代表了人类共同的理想。

七、教学评价设计

1、你的歌声真美妙,就如百灵鸟一般。

2、你的耳朵真灵敏!

3、你们专注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老师看你听得很认真,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哦!

6、从师生合作演唱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7、从你的表情上让我感觉到江南民歌确实很优美。

8、谢谢你精彩的回答!

9、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4、你说得还不完全,没关系,谁来帮他补充一下。

10、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八、板书设计

《茉莉花》 江苏民歌 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江南风格

教学反思:

为了能使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我作了如下的设计:首先,用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导入,营造一种清新的学习氛围。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认识茉莉花,了解茉莉花,然后通过《茉莉花》的传说引出《东边升起月亮》,并介绍中国民歌《茉莉花》也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而享誉世界。籍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茉莉花的旋律,并回答问题引出本课课题《茉莉花》,学生通过教材提供的知识点,初步了解《茉莉花》及小调民歌特点,使学生初步感知细腻柔美的江南风情,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由于茉莉花的旋律学生非常熟悉,教材中的曲谱较为简单,学生很快掌握歌曲旋律。整节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只有在歌曲结束句的演唱上,由于学生气息运用不是很到位,有个别学生遇到了演唱上的困难。教师要在这里给予学生更多演唱方法上的指导。

人音版六年级教案 篇6

一、教材简析

《詹天佑》是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詹天佑》一文以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的姓名为题,重点写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之一,即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课文从修筑京张铁路时的背景和艰苦的地理环境,说明了修筑京张铁路经历了许多艰难,詹天佑带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使得京张铁路提前峻工。赞扬了詹天佑爱国的思想和杰出的才能,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京张铁路在詹天佑的主持下提前两年竣工,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蔑视,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课文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在具体叙述的段落里,又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的。

通过《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的要求

根据大纲对本册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确定本课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如下: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法选用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体现重点训练项目,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将采用导读法,辅之以示图法、以读助讲法等进行教学。

五、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通过“读--说--画--说”的学习方法弄懂课文内容。

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两部分写作方法基本相同,可采用正迁移的方法,由扶到放,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六、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一)整体再现课文内容。

1.导语 激趣。

19,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极力阻挠、要挟、嘲笑,而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外宾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这一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为什么会赞叹不已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詹天佑》。(板书课题)

2.回顾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从整体内容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矛盾处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石激起干层浪,达到了“愤”与“启”的目的。

1.抓中心句。

(1)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 (杰出、爱国)

(2)詹天佑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2.抓思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①提问: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的?

(板书:接受任务、修筑铁路、提前竣工)

②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修筑京张铁路的?(阻挠、要挟)

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国际形势如何?

③当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时,国内外形势又是怎样?

指导理解“轻蔑”的意思,以及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

④面对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和复杂的地理条件,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充分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二) 深入研读,感悟爱国

1、学习第三段(第4~6自然段)。

①浏览第三段,并分层。

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②学习“勘测线路”一层。

轻声读课文,思考: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并划出有关句子。

抓住“精密”一词,体会詹天佑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和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的工作作风,指导朗读,加深理解。抓住“一定”一词,用高昂的语调,坚定的语气,读出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进一步体现他的爱国精神。

③学习“开凿隧道”一层:

第一步:默读课文,思考:詹天佑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第二步:请学生说说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第三步:根据学生的理解,画出开凿隧道的草图,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画在玻璃板上。

第四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开凿隧道。

(通过读--说--画--说,层层深入,使学生理

解了课文,从而突破了难点。)

④学习“设计线路”一层。

提示学生用“一读二画三演示”的方法学习本段。

一读:通过自读课文,理解本层的内容。

二画: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人字形”线路

图。

三演示:让学生在黑板上边演示火车上山的路线,边解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理解了内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在参与中训练,训练中理解。

师述:詹天佑高度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就是在同当地自然环境的斗争中体现出来的。今后,我们在学习文章时,不但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弄清当地的情况才能对文章理解更透彻。

板书:当时当地的情况。

本段的教学,首先以教材内容为凭借,在学习课文第一层时,就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学习。在学习第三层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其次,以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为中介,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一,在学习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两层时,以读为主,辅之以引导,理解遇到什么困难,采取怎样的办法去克服困难,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草图,实际操练,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 。其二,让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和“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表达方式,将有关内容表述出来,加强了表达能力。其三,采取换词比较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这样,既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又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2、学习第四段。

①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②如今,当游览中国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的铜像,看到京张铁路这一伟大工程,都会赞叹不已,他们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这样扩教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詹天佑确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三)总结延伸,想象写话

1、总结课文:强烈的爱国心和杰出的才能使得詹天佑提前两年完成了任务,给了蔑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事实证实,他的确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光荣的名字一一詹天佑。

2、各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自豪、读出你的扬眉吐气。)

3、想象写话: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已过去了一百年了,但他伟大的爱国情感和非凡的创造才能仍激励着我们。当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塑像下,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内容,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等。

詹天佑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毅然接受任务,他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他用自己杰出的才能和高度的智慧首创了世界绝无仅有的“人”字形线路,采用新方法开凿隧道,成功地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在我国铁路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这不正是我国人民无穷智慧的佐证吗?有这样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光荣的名字一一詹天佑。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一一部分一一整体的教学方法。其次,遵循了实践性与主体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与体会,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 之中”的任务落到实处。

七、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

勘测线路

詹天佑   修筑铁路   开凿隧道      爱国  杰出

设计线路

提前竣工

教学反思:《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记叙,很有代表性。

教学本课,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围绕中心词,主动探索的学法;画一画,浅显明白;演一演,生动有趣等教学方法。例如:课文写“开凿隧道”时,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开凿方法的草图。讲解“人字形”线路时,我在黑板上画出草图,用粉笔刷当火车,请学生示范开火车,讲述情形,然后让大家用橡皮当火车在文中插图上试开,边读边理解。这样,学生对詹天佑的“人字形”线路设计心悦诚服,不住地称赞“詹天佑的确是个杰出的工程师”。

学生通过读书、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有了较深感悟,从而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需要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了启发,对学生起到了导行的作用。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但读的遍数和时间还不是很充分。

2、教学修筑京张铁路那一部分时,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为铺垫,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但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就会水到渠成。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仪篇课文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设计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

人音版六年级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聆听民族管弦乐《瀑布》片段,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乐器,在聆听中认识民族管弦乐队的排列。

2.通过欣赏《瀑布》激发学生对民族管弦乐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瀑布是选自阎惠昌于1982年创作民族交响音乐画《水之声》的第一章。乐曲水之声共有四个乐章:瀑布、湖水、小溪和大海,通过描绘各种水的声态,展现了谁的千姿百态和波澜壮阔,抒发了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此作品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乐器)评奖中获二等奖。

乐曲的第一乐章瀑布:一开始用钹和鼓的敲击,模拟了水流的声音,先是水珠滴滴,继而水声潺潺,接着水波滔滔,飞泻之下,营造了强烈的气氛,把人带入了瀑布的面前,作者用一个特定的和声通过多组乐器在不同位置上的参差进入,使音响的层次厚度不断扩大增强,描绘了山泉由少到多,最后终于汇成瀑布飞泻而下的大自然情景。接着以瀑布音响为背景,有梆笛首先奏出取材于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旋律,其后笛子与笙以不同的高度,以模仿的手法先后再次重复呈现。随着整个拉弦乐器组以激昂的情绪配合吹管乐器和弹拨乐器的泉水奔流的动态,将音乐推向了**。紧随其后的乐段由笛子及弹拨乐的对位,则以清新空旷的音乐格调,将主题变形为悠长的山歌,恍如回到作儿时在家乡放牧吹笛时的情景,抒发了作者面对壮观的大瀑布所产生的种种感受好和联想。

这首乐曲中描绘和表现水的各种形态,打击乐和琵琶、扬琴等乐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乐曲不仅是表现情景,更通过二胡、笛子、笙等乐器表达了人堆自然的真切感受。

民族交响音画《水之声》第二乐章湖水:宁静而有幻想色彩的乐章,以点描绘音乐的手法,在三角铁、木鱼、钹等敲出连续调的跳动的背景上,古琴奏出古谱的主题,表现了湖水的深厚及安宁。

第三乐章小溪:活泼的小快板,描绘了众多溪水时分时合、蜿蜒向前的情景。最后以多调式叠置的手法将这些主题同时结合,表现了众多小溪合奔大海的壮丽景象。

第四乐章大海。弦乐组分成二十多个声部并与其它乐器组合成许多音块,加上打击乐器,表现了海啸的宏伟壮阔,中管奏出的主题庄严沉重、辉煌嘹亮、气势磅礴,音乐犹如阵阵巨浪,全曲达到了**。最后乐曲在惊天动地的海浪声结束。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民族管弦乐《瀑布》片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了解各种乐器描绘瀑布的各种形态,并引导学生认识民族管弦乐队的排列,从而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神奇美丽的,总是会孕育出很多奇妙的景观,你能说出一些你所见过的自然景观吗?

二、新课教学

1.初听乐曲

(1)听到这首民族管弦乐曲,你会联想到什怎样的大自然景象?

(2)简单乐曲:这首《瀑布》是由指挥家阎惠昌创作的交响音画《水之声》的第一乐章。

2.聆听第一部分

(1)请你说一说这段音乐模仿什么声音?

(2)这段音乐一开始用到了哪些乐器?

3.再听全曲

(1)当听到瀑布飞泻的景象时,请学生用动作表现。

(2)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音乐和演奏的乐器。

4.复听乐曲,请学生谈谈哪一部分音乐给了自己最深的印象,并说出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

5.聆听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并唱一唱。

(1)说一说《瀑布》中哪个地方出现了和这首民歌相似的旋律。

(2)简介乐曲中出现了梆笛奏出取材于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旋律。

6.你能说一说你所见到的瀑布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通过乐器来表现瀑布的?

7.民族管弦乐队排列

(1)介绍民族管弦乐队分类及排列

民族管弦乐队一般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

a.拉弦乐器组: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倍革胡

b.弹拨乐器组:柳琴扬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筝

c.吹管乐器组:曲笛梆笛新笛唢呐(高音、中音、低音)笙(高音、中音、低音)

d.打击乐器组:堂鼓排鼓碰铃锣云锣吊镲军鼓木鱼

(2)介绍民族管弦乐队排列

欣赏视频民族管弦乐《瀑布》,请你说一说民族管弦乐队是怎么样排列队形的?

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一般在70人左右,有时会根据作品的需要,乐队在排练演出时,适当地增减演奏员。大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排练和演出席位安排,一般将弱音的拉弦乐器和拨弦乐器排在舞台的前面靠近观众,将强声的吹管乐器排在中间和偏后一些的席位,打击乐器排列在最后席位,这样的席位安排容易获得整个乐队的音量平衡和音色统一,也便于指挥家的指挥和各演奏员的配合。总的来说,弦乐在前,管乐在其后,敲击在最后的最外围。高音乐器在乐团的最里面,低音在外侧,敲击在最后。

三、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民族管弦乐曲《瀑布》,这首乐曲通过用打击乐和琵琶、扬琴等描绘水的各种形态,表现瀑布情景,更通过二胡、笛子、笙等乐器表达了人对自然的真切感受。所以民族管弦乐十分奇特,可以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听觉盛宴。大自然是神奇美丽的,希望同学们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一切。

人音版六年级教案 篇8

《小鸟小鸟》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10册第一单元“春意”里的第一课时,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8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

本堂课将二声部合唱定为教学重点,并采取了“借班教学”的形式,在一课时内完成。总体来说,有一些成功的尝试,但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对其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1、合唱是“重中之重”的思路偏差。

由于《小鸟小鸟》这首歌曲的二部合唱占了较大的篇幅,涵盖了歌曲整个B部分,再加上班级合唱教学是我几乎不曾接触的领域,在看到这个课题时,歌曲中的合唱部分就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时,一切都以“合唱部分”的教学为主,将其视为本堂课的“重中之重”!我甚至认为要节省一切的时间来解决二部合唱的问题,而歌曲齐唱部分的学习、情境的引导都应该以最简略的方式及最短的时间来完成。然而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思路是有所偏差的。首先,一节音乐课应该是完整地呈现一首音乐作品,而不是“去头掐尾”的某一部份内容的学习,这样会使教学失去平衡,也缺乏完整性。第二,忽略作品音乐形象、情绪的引导,过分的强调技能、技巧,既没有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将教学目标细化到“班级合唱”的准确定位。

当我将“二声部合唱”的教学设为重点时,更是将目标细化到“班级合唱”。因为普通合唱团的训练与班级合唱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普通教学班的孩子不像合唱团的孩子那样大都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能受到长期、系统的训练,所以他们的起点不一样,接受能力也无法相比。因此,我在设定教学环节时,一直紧紧围绕“班级合唱”来进行,避免过于专业化的训练手法。在进入合唱之前,我设计了很多让学生逐渐适应多声部旋律的环节,如先以比较形象的方式解释两条声部间的关系、抗干扰聆听练习、与乐器配合唱、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乐器引导下唱等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二声部合作的能力。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确实能够逐步适应多声部旋律的加入,有所成效。

在备《小鸟小鸟》这一课时,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挖掘,如歌曲的情感内涵、结构、创作手法、旋律走向、二声部旋律间的关系等等,然后以图谱、画旋律线、比喻等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理性分析音乐的能力,也提高了课的深度。

在进入这一堂课的二声部合作之前,我设计了一个“抗干扰聆听”的训练,即将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分别用电子琴中两种差异性较大的乐器音色进行录制,先让学生分别熟悉自己的引导乐器,然后再同时播放两段旋律让学生听辨,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觉能力,在能从两条旋律中听辨出自己声部的基础上,再逐步尝试二声部的合作,效果较好。

在借班上课时,对学生的嗓音条件不了解,且由于时间的关系,高、低声部都只能是临时按组分配。但这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些音准不好的学生被分配到了低声部,而个别音域较低的学生又被分在了高声部,难以达成较好的演唱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本节课进行了一个在分声部前,根据学生的演唱现场调配位置的尝试,尽量将学生安排在其适合的声部,效果较好。

在进行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小鸟的形象,如在教唱歌曲的齐唱部分时,把八分休止符比作小鸟休息和看风景的树枝,并通过一张小鸟在树枝上跳动的动态图让学生有更直观、形象的感受。在教唱合唱环节时,把高声部比作鸟妈妈,低声部比作鸟宝宝,两个声部的关系则是鸟宝宝刚学会飞翔,飞得不高,而鸟妈妈为了保护它,飞在离它不远的上空,而且总是保持着几乎一样的距离。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学生对小鸟的形象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效果较好。

1、教唱环节不够扎实。

在这节课中,不管是歌曲齐唱部分还是合唱部分的教唱,都显得不够扎实。由于担心学生的识谱能力有限,不敢在唱谱的这个环节进行细扣,只是带学生唱两遍感受音高,便直接套入歌词演唱,且每次演唱都只是一带而过,缺乏层次感,没有落实好重、难点的解决;另外,教唱过程中,一个声部练两次后,又轮换另一个声部进行练习,原本对旋律的掌握就不够扎实,再加上声部的交替学习过于频繁,学生容易混淆,不利于其唱稳自己的声部。

在进行这堂课的教学时,我还存在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语音语调过于平淡,缺乏抑扬顿挫的变化,不够生动,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自己抛出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1、始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合理平衡技能与情感的关系。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一堂课的完整性。

3、丰富自身语言及语音语调的变化。

4、始终保证对学生音准、音质等质量的要求。

人音版六年级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并通过与“月亮姐姐”的对话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

知识目标:练习二部轮唱合唱,在歌唱学习中尝试两个声部间的协调与控制,体会用声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

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

教学难点

歌曲轮唱部分的演唱。

教学准备

手风琴、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训练:

1、C大调音阶。上行、下行。

2、发声练习:u(长音、气息训练)

3、复习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二、导入

问:你知道什么时候月亮姐姐最圆最亮吗?

三、新授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

2、用划拍视唱的方法教学生视唱第一段,在甜美的音乐里增强对声音的审美感受。

3、老师弹奏电子琴,教学唱歌曲。

4、引导学生用分声部轮唱方法视唱第二段,巩固学生的视唱能力。

5、分小组视唱。

6、全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7、老师提问:歌曲结尾句以渐弱的长音结束,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四、创编活动:

学生试着演唱歌曲,身体自由随着音乐律动,感受三拍子音乐摇曳、流畅的动律感。

五、小结:(德育渗透)

通过与“月亮姐姐”的对话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布置作业

唱熟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

板书设计:

《月亮姐姐快下来》

3/455111|153-|

55111|153-|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5642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