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故乡教案

时间:2024-07-08

故乡教案汇集。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要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应当与时俱进,还需包含各个知识点。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也许以下内容“故乡教案汇集”合你胃口!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故乡教案 篇1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把握闰土,杨二嫂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运用对比刻画人物,展示主题的写法。

3.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1.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主题的思想内涵、思考社会人生。

教学难点:对小说主题思想和篇末议论语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自学感悟

1自学提纲

①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②以小组互读互听,指出并纠正误读,错读的地方。

③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④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二.自学检测:出示自学检测题

①将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学汉字

阴晦脚踝()髀骨()潮汛()

・・・・

chī()笑sè()素wǎng()然zì()suī

②本文选自_作者_原名_,字_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家_家_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③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回答: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④作者千里迢迢回到阔别的故乡,体会到的不是激动、喜悦、而是深深的悲哀。究其原因是故乡景,故乡人的变化,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在这些人物中哪些又着墨较多?

三.合作交流

1.学生精读,把握人物形象:闰土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作者用前后对比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写他的变化,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对比的?通过对比突出了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后回答:①外貌对比②动作、对话对比③对“我”、对生活态度的前后对比。

2.学生速读课文,筛选信息,为文中的主要人物写一个小结。

(对交流过程中闪耀着创新光芒的见解要予以鼓励)

3.在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试勾画出“我”的心情,讨论并归纳

①回故乡--()

②见故乡--()

③忆故乡--()

④忆闰土--()

⑤见杨二嫂--()

⑥见闰土--()

⑦离故乡--()

四.质疑解难:学生自由提问,其他同学有能帮助解决了的应鼓励,如有困难老师进行点拨,讲解。

(要激励学生的思维,鼓励个性化的见解)

可能涉及的问题:

1.文中对《故乡》景物的描写有几处?它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吗?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这句话。

3.作者最后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这些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由老师提出,然后合作探究)

五.分层训练

(一).基础题

1.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其中,闰土.杨二嫂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请找出描写闰土、杨二嫂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性词语,分析闰土.杨二嫂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我”是小说中的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一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人物分析,合作研讨小说主题。

(二)链接题

“我”不愿宏儿和水生“如同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同别人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们有“新”生活,展开想象,说说“我”闰土,别人这三类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新”生活又是怎样的生活?联系实际给“新”赋予新的含义。

(三)思考题

1.“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么?

2.“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

3.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今后的做法。

六.拓展延伸

鲁迅笔下的“故乡”来日趋破产,贫困,你的故乡这些年来有变化吗?

请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然后写一篇题为《故乡》的文章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MSN(中国大学网)

故乡教案 篇2

精选《故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2.通过《故乡》的学习,把握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3.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3.小说主题的探讨

教学时数:

三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主要是预习与朗读,二、三课时分析与探讨,解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导语:

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它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

顺便回顾一下鲁迅及其作品。

2.讲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3.情节的把握:

(1) 以“ 故乡、 故乡、 故乡”来简单梳理,其中横线上添一个动词。

(2)用一个动词来归纳全文内容,哪一个词好呢? “变”!自然引出下面的内容。

4.环境描写:

回故乡所见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进行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5.人物的把握:

写了哪些人物的变化?具体有怎样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A.“闰土”:把少年和中年的闰土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把握闰土的“变”。

(1)外貌:

(2)动作:

(3)对“我”的态度:

(4)对“生活”的态度:

结论: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劳苦民众的代表。

B.杨二嫂:

(1)外貌:

(2)职业与性格:

结论: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C.“我”的形象及其意义

(1)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样?

(2)怎样对待闰土?

(3)怎样对待故乡及其人物的变化?

结论: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

6.重点段落的赏读与理解:

(1)最后五段,尤其最后一段的后面一句,体会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

(2)描写捕鸟一段,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7.小说主题探讨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8.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2)配套的资料。

故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芦丛美景和童年。

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体会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热爱故乡的情感,进而学习作者的写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芦苇的风光片、舒缓的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故乡是游子魂牵梦绕之地,在他的记忆中,有一种植物代表着故乡,寄托他对故乡的怀念与热爱,那就是故乡的芦苇。 (板书课题)

二、细读品味,感悟真情。

(一)学习对家乡梦幻般的回忆部分(2-7自然段)

1、故乡有哪些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让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我常常怀念?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文字片:

“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

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

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2)、这个排比句的结尾用了省略号,大家想象一下,在文中省略的可能还有哪些童年的记忆?

2、指导朗读。

(1)、这一段话应当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来朗读呢?(指导学生读出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向往)

(2)、指名朗读,生生互评。

(二)自由读

8、9自然段,欣赏芦苇之美。

1、说一说,你在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2、这一部分中,你最欢哪句话?为什么?

3、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比喻句。

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照样子说

一、两个比喻句。

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魂牵梦绕”。

5、(播放芦苇的风光片)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让我们通过动情的朗读再来感受一下,好吗?(指名配乐读文,师生适当评价)

(三)合作学习10―13自然段,回忆童年趣事。

过渡:这么美的芦苇,一定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下面,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在难忘的往事中感受那一份份快乐。

1、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自由朗读,交流:课文中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说说为什么?(要求:读懂这一部分的每一句话,不理解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讨论;说一说这件事为什么让人难忘;朗读时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其中,读出“童趣”来。)

2、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每一部分的学习重点。

(1)“吹芦叶哨”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童年的快乐。

①出示句子:“孩子们为这美们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呼唤着——”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在那鸟鸣似的歌声中,小伙伴们多么快乐啊!你听,大家吹得多起劲啊!请同学们一边想象这快乐的场景,一边配上优美的旋律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折芦叶船”在重点词句理解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①你能依照作者的讲述,说出制作芦叶船的几个步骤吗?

②他们是怎样试航的?谁能来表演一下他们当时的动作?(注意体会“小心翼翼、欢呼雀跃”。读“开船啰!开船锣”声音更欢快点。满脸笑容地读,体会童趣)

③出示句子:“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句子中的“船队”和“幻想”分别指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④读出孩子们做船的专注和放船的雀跃。

(3)“捉纺织娘”通过文本内容与资料介绍结合进行学习。

①纺织娘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到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②课件展示纺织娘,配以相关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③为什么他们要带着纺织娘的歌声进入梦乡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在这件事情中你体会到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无忧无虑,自由美妙)

④让我们通过朗读也走入那无忧无虑,自由美妙的童年吧。

3、同学们,在本文介绍的三件事中,详略是怎样安排的呢?

(第一件事略,第二、三件事详)

4、读写结合指导:我们在一篇文章中要写几件事时,也应当适当安排详略,使文章内容更为合理。

(四)学习14-16自然段,体会热爱故乡之情

1、课文既写了家乡芦苇的多而美,又写了童年的快乐,作者到底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2、作者为什么爱故乡的芦苇?引导学生从芦苇的外形之美谈到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进而升华到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

3、你们能把作者对美妙童年的追忆,对阔别多年故乡的思念,通过朗读再一次深情表达吗?(齐读)

三、总结

本文的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情绪,使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相信大家也与作者一样,深深热恋着自己的故乡——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土地。那么在我们的故乡有哪些美景,哪些美好的事物值得赞美呢,课后就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一找吧。

故乡教案 篇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铜须门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曲大家听一听,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唱到“故乡”时,让人不禁也想起自己的故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家,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的老家?

师:我们的故乡真美,那里有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当某一天我们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时候,对家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会油然而生,今天来时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感受一位身在异国他乡、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作曲家所作的歌曲《念故乡》

师:《念故乡》这首歌曲是表达思念故乡的,让我们一起朗读歌词,从歌词中去感受那份思乡之情。

①师:前面我们感受了歌曲的情绪是抒情、思念、忧伤的,为什么音乐能表现出思念、忧伤的情绪呢?从哪可体现?(互相交流)

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祖国和故乡,百感交集,写下了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念故乡》选自第二乐章,这段旋律由德的学生填词,后来传入后,由我国老一辈音乐家李叔同结合当时国情填词。

3、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给你什么感受?

故乡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2、学习运用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运用对比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写法。

3、揣摩、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

4、在本文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写法表现小说的主题的写法。

2、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深刻含义。

一、复习导入

听写字词

二、复习有关闰土的描写

对比内容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

语言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对我态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生活态度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

——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三、品味有关杨二嫂的对比描写

四、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齐读第三部分课文,品味、领悟小说语言的含义。(出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从文中看,“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文中的“我”是一个有作者影子,具有进步思想倾向,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形象。

2、回到故乡“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文中的“高墙”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

3、“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讨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讨论并归纳: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4、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这段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段话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

五、理解朗读,积累词语:

“学理如建楼,学文如堆沙”。学习语文,强调的是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词语、格言警句和精彩语段,丰富自己的词汇,为今后的更好地读写打基础,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词语作业,摘抄本文中你喜欢的词、句、段,然后全班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全文,圈划摘抄文中词语。

2、挑生读一读各自摘抄的词语、句子、段落。

六、回顾过程,交流收获:

1、《故乡》这篇小说,我们已经学习完了,通过本文的阅读,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收获?请同学自由谈谈?

2、同学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故乡》?我们是学习按怎样的步骤来学习课文的?请同学们回顾学习一下学习本文的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故乡的学习过程,归纳小说阅读的方法:感知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感悟语言——摘抄积累语词。

七。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欣赏小说,要学会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时,不妨写一写人物小传。请你为闰土写一人物小传。

【板书设计】

小说阅读方法:感知内容——分析形象——品味语言——积累语词。

【设计思路】

课文不过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例子,阅读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读懂具体的课文,而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的语文素养。本教案从营造轻松、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反馈展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形象;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理解朗读,积累词语;回顾过程,交流收获;并在本文的导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习惯,授给小说阅读的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提供借鉴。

故乡教案 篇6


故乡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与之紧密相连的是故乡语言。故乡语言是我与家人、亲朋好友交流的桥梁,也是我与故土父老心灵对话的纽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化的发展,故乡语言正在面临消亡的危机。为了让后代子孙能够了解和使用故乡语言,我制定了一份故乡语言教案,以期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第一部分:目标与意义


1. 保护故乡语言: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故乡语言的认识和重视,防止它的消亡。


2. 传承文化:故乡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故乡语言,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继承我们的文化传统。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1. 发音与声调:学习故乡语言的第一步是正确的发音,因为发音错误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困惑。另外,声调在故乡语言中也非常重要,因为改变一个字的声调可能会改变其意义。


2. 基础词汇:提供一份基础词汇表,并附上词义和用法说明。基础词汇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是建立起故乡语言学习的基础。


3. 语法规则:介绍故乡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如词序、时态等。这些规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4. 口语练习:提供实际对话和口语练习,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故乡语言。


第三部分:教学步骤与方法


1. 理论学习:首先进行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故乡语言的背景、重要性和学习内容。


2. 听力练习: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熟悉故乡语言的语音和声调。


3. 词汇练习:学生通过词汇练习,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运用能力。


4. 句型练习: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让他们根据所学的语法规则进行翻译和造句。


5. 口语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对话和口语练习,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部分:评估与反馈


1. 定期测试: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


2.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家庭作业: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并提供批改反馈。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与支持


1. 教科书:选择适合的教科书,作为学习教材。


2. 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教具,如电子白板、视频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语言社区:与故乡语言社区合作,提供学生与母语者交流的机会,加深语言学习的实践效果。



故乡语言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故乡语言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通过这份教案,我们希望激发人们对故乡语言的兴趣和重视,让后代子孙能够理解和使用故乡语言,在家族间和社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我们的文化多样性,传承下去。让故乡语言的芬芳永远飘荡在我们心中,传递给更多的人。

故乡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为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自读课文,篇幅较长,是篇触景怀乡、回忆往事的抒情散文。文章充满了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寄托作者真挚的思乡之情。本文在对故乡自然景物之美的描写中,弥漫着浓郁的游子思乡的人情美,饱含着意味深长的人文情愫,自然美和人情美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多半能体验思乡情绪,也能感受到文章很美,特别是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他们对散文的赏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他们自己往往“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所以教学本文意在启迪学生如何以我手写我情。 [教学目标]

3、学习本文结构上的独特匠心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构思的匠心和抒情方式 [教学设想]

一课时要完成所有内容的分析理解比较困难,设想用一课时理清作者组材的独特手法及构思上的独具匠心。 [教学过程] 思乡是一曲古老的歌,背井离乡的游子们从古唱到今。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而舒兰则端着一杯“乡色酒”叹道:“你满,乡愁也满。”(《乡色酒》)余光中则临海峡而吟:“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而席慕容更是感叹:“乡愁是一棵没有年龄的树。”(《乡愁》)同学们,你们看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有可能那是故乡绿草如茵的山坡,苍翠欲滴的小树林,漫山遍野的蒲公英,而今天我们要去看看香港作家黄河浪,他把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物上,那么他故乡的榕树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乡的榕树》。

一、作者简介: 黄河浪,香港作家,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79年,他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二、学生快读课文,思考:

1、本文题目是《故乡的榕树》,在文中榕树起何作用?文章写了哪些与故乡榕树相关的景物、事件和传说?

2、作者写这些景物、事件和传说,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请在文中划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和句子?尝试用自己的句子来概括。

3、穿插《弯弯的月亮》的音乐,出示歌词,让学生领会音乐的主题及抒情的方式。

三、学生细读课文,思考:

4、文中学生找出的是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从抒情手法上看是直抒胸臆,请学生思考文中非直接抒情的地方是通过何种方式抒发情感的?

5、其他抒情方式:缘物生情、绘景生情、忆事抒情,请学生尝试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四、学生精读课文,思考:

6、作者是如何由眼前的榕树引入到对故乡的回忆中的?

7、文章主体部分回忆故乡的景物、人事,为了避免散乱,作者是如何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的?

8、文末三段和全文内容有何联系?

学过本文后,对你写作方面有何启发?

明确:

3、采取多种抒情方式,描写人、事、物要真切感人 课后仿照本文,写一篇怀旧的抒情散文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去领会文中的抒情方式及结构上的特点,基本把握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故乡教案 篇8

小学音乐说课稿《故乡的小路》

一、说说教学思路设计:

《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全曲未句,在“”的哼鸣中结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的教法中体现:(1) 审美体验价值(2) 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3) 变难为易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合作、质疑探究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通过创编动作,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唱好二声部合唱,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说关键处的处理: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用柔美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思乡情。在这个环节,我采取教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学生想象美丽景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另外利用游戏的形式,将3/4与4/4变拍子节奏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让它变成一个轻松的可以一笔带过的东西。

四、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听三拍子和四拍子音乐进教室(《苹果丰收》、《我怎样长大》)

边做律动边进教室,通过聆听感受三拍四拍子乐曲的节奏特点,并运用形体的动作增强学生对两种拍子的韵律印象。学生说出两种拍子的不同,你是用什么方式区分的?

2、导课: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听的这两首歌曲是本学期刚学过的,你们谁还记得它是哪个国家的作品?

那么,你们还记得这两首作品的拍号吗?

利用孩子们对竞争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并加以及时的表扬、鼓励。

3、节奏游戏,兴趣引路:

故乡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作为一名教师,对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节歌唱课。

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内心激动的心情。

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仿佛感受到人物对故乡小路的真情流露。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全曲未句,在“嗯”的哼鸣中结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到歌曲轻松、自然的情绪特点,同时能够产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逐步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乐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学生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是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因材施教,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会指导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对能力稍弱的学生需要多鼓励、多引导,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由衷的赞美故乡,并抒发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聆听、分辨等方法,指导学生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音色统一。

知识与技能:掌握并唱好变化音,了解变化音在歌曲中的感觉,并完整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体验旋律的美感,并能够完整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难点是唱好变化音,了解变化音在歌曲中的感觉。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情境导入——感受体验——学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将采用谈话法,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故乡有哪些美景,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了解到同学们的故乡都有着不同的魅力,我会引导学生今天来看看故乡的小路上又有什么美好的事物,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播放歌曲并提问:从歌曲中同学们能听到哪些美好的事物?

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发言,总结出:歌曲描述了故乡的小路,路上的小花带给我们欢乐和幸福。

紧接着我会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发言我会总结出:歌曲婉转优美,稍慢,给人一种舒缓、愉悦的感受。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弹唱歌曲、学生跟琴哼唱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能够按照学习“旋律-歌词-加歌词完整演唱”的步骤,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首先是学唱旋律,我会利用钢琴弹唱,学生看谱哼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变化音,这个阶段他们对变化音把握的还不够准确。我会先给学生介绍变化音,随后用钢琴带着学生反复演唱变化音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音准。

其次,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引导他们说出歌词表达的情感,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歌曲中描写了故乡的小路美好景物,表达了对故乡的赞美之情,抒发自身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最后我会让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提醒学生注意变化音;演唱熟悉后分成高声部、低声部两个小组进行演唱,请学生跟着我的指挥手势共同完成这首歌曲。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创编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

我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并提醒学生注意打击乐器和歌曲强弱规律的搭配。

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最终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学生又可以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也提高了自身的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把今天学唱的歌曲唱给家人听,并搜集一些关于故乡的其他歌曲。

通过这样的方法,在课程结束前学生能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作业的布置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学生能够更好的传递作品表达的情感与人文内涵。

故乡教案 篇10

1、三峡的资料,钢琴、绘画用品等。

2、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3、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5、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6、教学内容:歌曲

7、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

8、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9、教学反思: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10、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

11、教唱歌曲

12、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13、第四课时

14、《织鱼网》

15、《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16、《丰收欢乐而归》

17、活动结束

18、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19、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20、第一课时

21、培养搜集资料,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多种渠道地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广泛地知道各地特产的名称。教学难点:能够找到家乡的特产和自然环境有关,与当地经济发展有关。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

22、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2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24、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5、的第四部分

26、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

27、第三课时

28、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三峡宜昌”的热爱之情。

29、,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30、“颂三峡”、“唱三峡”的主题)

31、《海霞》

32、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

33、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点。

34、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35、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36、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37、教学目标:会唱歌曲

38、教学内容:学唱歌曲

39、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40、小结,结束新课。

41、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

42、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43、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44、: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45、教学过程

46、师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

47、第一遍欣赏乐曲

48、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9、欣赏有关“三峡”系列景色(图片等)

50、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51、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5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

53、: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54、教学重难点:

55、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56、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齐唱;师评价。

57、《赶海的小姑娘》

58、导入:

59、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音乐,作于1983年。

60、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61、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62、结束新课。

63、引导创作:

64、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65、《大海啊,故乡》

66、: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67、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68、教学过程:

69、学唱歌曲:

70、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71、第二课时

72、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

73、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74、教师分乐句教学

75、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76、导入新课

77、跟录音学唱。

78、教学反思

79、《东海渔歌》

80、,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81、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82、舞蹈教学

83、有贝壳、还有礁石……

84、《丰收快乐而归》

85、采用听唱学唱歌曲:

86、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87、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88、教学目标:

89、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90、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91、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7020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