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
2、能愉快的参与活动,体验唱歌活动的乐趣。
3、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准备:
音乐、图谱 小猪头饰
过程:
一、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听过打呼噜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有一只小猪也总是在睡觉的时候打呼噜,它是怎么打呼噜的呢?我们来听一听。谁来学一学?老师把小猪打呼噜的声音用漂亮的画画出来了,一起来看看一看,小朋友听老师来学小猪打呼噜。一起跟着老师,看着图谱来学一学。(学两遍)。
二、理解歌曲内容。
有一天中午,小猪吃完饭后,肚子又吃得饱饱的,然后就闭着眼睛睡觉了,睡觉得时候,它的大耳朵扇扇,小尾巴在摇摇,不一会就发出了呼噜声,“呼噜噜噜噜,呼噜噜噜噜,呼噜呼噜呼噜呼噜”,你们说这只小猪可爱吗?(边讲故事,边出图谱)
三、学唱歌曲。
老师给这只可爱的小猪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听一听,听完以后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比一比谁听得多。
1、老师手指图谱范唱,让幼儿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小朋友再听老师唱一遍,这次可要听仔细了。(老师带上动作)
3、我们看着漂亮的画,来把这首歌试着唱一遍吧。(弹琴唱两遍)。
4、小猪今天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听的音乐,我们随着音乐来表演吧。
5小朋友站起来我们带上动作,给后面的老师们来表演一遍吧!
四、游戏:小猪睡觉
老师来扮演猪妈妈,小朋友来扮演小猪,音乐一响,我们就学着小猪跳起舞来,音乐停下来,小猪们就赶快找一把椅子坐下来,睡觉,猪妈妈看看那只小猪先睡着。小猪们听清楚了吗?
五、结束;
起床了,小猪们睡的可真香呀?小猪们每天吃完饭后都要睡觉,身体长得棒棒的,很健康,小朋友也要向小猪一样,午饭后也要睡觉,那样你们的身体也会棒棒的。小朋友记住了吗?今天回到家把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活动反思
讲课活动结束了,本次我组织的是小班音乐教学活动————唱歌《小猪睡觉》,总的来说,目标完成较好,活动设计较适合幼儿,大多数幼儿能随着音乐的旋律学唱歌曲,并能快乐的参与活动,兴趣很高。有少数的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我觉得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当我把歌曲编成的故事讲完后,应该以儿歌的形式让孩子看图说两遍,以加深孩子对歌词的理解,这样孩子们学起歌曲来就会很容易。
2、孩子在学小猪打呼噜的时候,如果让孩子一句一句的学打呼噜的声音,孩子更容易掌握,效果会更好。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音乐创编活动。
2、在熟悉歌表演《小猪睡觉》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歌词。
3、能够大胆地与同伴一起歌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几种动物图片)。
2、动物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幼儿集体表演歌舞《小猪睡觉》。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创编歌词。
师:“除了小猪爱睡觉,你们知道还有什么小动物也爱睡觉?
①教师示范。
②结合周围环境,幼儿创编动物睡觉的歌词。
3、幼儿自由选择小动物头饰创编歌曲,并大胆地唱出来。
活动反思:
总结这次的音乐教学,我觉得在选材方面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小猪的形象幼儿都很愿意去模仿。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较以往积极,能大胆表演。在活动的设计上思路清晰,过渡自然。老师教态大方、亲切,与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但听取了老师们的经验指导后,发现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欣赏歌曲的环节太少,没有注意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习惯和喜爱音乐的情感。幼儿表演的空间拥挤,走动得较少。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初步做到用自然的声音,不喊唱。
2、引导幼儿大胆的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3、在游戏中体验唱歌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猪睡觉》课件;大花猫、猪妈妈、灰太狼头饰。
2、经验准备:了解小猪的简单习性,知道小猪睡觉时发出噜噜的声音。
3、教师准备:指导配班教师如何与主班教师配合,如:播放课件、音乐,扮演灰太狼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玩音乐游戏《猫和老鼠》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小动物唱歌》。(小猫、小狗、小猪)
二、进行部分:
1、教师通过提问引出小猪,看课件《小猪睡觉》。
提问:刚才小朋友学小动物唱歌时是谁发出了“噜噜噜”的声音?今天小猪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仔细听小猪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看课件(第一遍完整音乐),教师提问:
提问:(1)小猪在干什么?
(2)小猪怎样睡觉?请小朋友来学一学。
(3)小猪睡觉时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
3、引导幼儿学习小猪睡觉的声音(歌曲最后一句)。
4、引导幼儿了解、学习前半部分歌词内容。
教师:这只小猪睡觉可不老实了,它一边睡一边动,让我们看一看它都哪里在动?
(再次播放课件,熟悉歌词。)
5、教师钢琴范唱
(1)教师弹琴示范演唱
(2)带领幼儿完整说歌词,重点指导最后一句“咕噜噜噜噜,咕噜噜噜噜”的发音。跟琴体会“咕噜噜噜噜,咕噜噜噜噜”(唱三遍)
(3)教师再弹琴唱一遍
6、玩游戏“小猪与灰太狼”。
(1)教师讲解玩法:小猪们和妈妈一起生活在它们的小房子里,山上住着一只
灰太狼,它总是想去小房子里抓小猪。但是机灵的小猪又乖又聪明,灰太狼一只小猪也没有抓到过。你们想当聪明的小猪吗?下面老师当猪妈妈,请小朋友当小猪,当猪妈妈唱到“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摇摇”时,小猪就要睡觉了,我的小猪宝宝要边唱“咕噜噜噜噜”边睡觉,让妈妈知道你们都睡着了。小猪睡着就不要乱动了,一会儿灰太狼来了不让它发现我们好吗?
(2)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教师指导幼儿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最后一句。
①第一遍结束:天亮了我们要起床了
②第二遍结束:我的小猪们起床了
(3)请幼儿和教师一起扮演猪妈妈,重点指导幼儿学习前四句歌词。(请所有幼儿都扮演妈妈一次,可先请能力较强的幼儿。)
③第三遍结束:我睡醒了,你睡醒了吗?
7、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指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不喊唱。引导幼儿表现出小猪可爱的样子。
(1)围着钢琴集体演唱
(2)美美的面对大家演唱
三、结束部分:
1、复习歌曲《找小猫》
2、听音乐出教室《开火车》。
教育作用:
1.初步学习使用勺子,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
2.喜欢用勺舀东西。
材料与场地:
1.户外布置小猪的大嘴(用泡沫板每六块搭一个家)。
2.人手一把勺子,一个小碗,若干彩色皱纹纸。
3.《小猪睡觉》音乐磁带一盒,小猪头饰一个。
4.每组纸棒一根,皮球一只,彩绳若干。
5.每组家庭一条小毛毯。
活动过程:
1.问候时光:躲猫猫
请家长带宝宝面向教师席地而坐,教师与家长和宝宝面对面。
教师:“宝宝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躲猫猫’的游戏吧!宝宝藏在妈妈的身后,当老师问“XXX,XXX,你在哪里?宝宝就从妈妈身后站起来说:‘大家好,我在这里’并坐到妈妈的前面。”
请宝宝躲在家长身后,依次和教师一起游戏。
若宝宝不愿站起来回答,配班教师或家长帮助宝宝站起来一起回答。
2.运动时光:响铃操(第三节)
宝宝能跟着节奏,模仿老师做第三节操。
3.快乐时光:
(1)故事:《小猪请客》。
(2)讲到最后一句时,让每个宝宝尽情想像,无论宝宝说什么,教师都以欣赏的态度接受宝宝的答案,如果有的宝宝不肯说,爸爸妈妈就多给予鼓励。
(3)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喂食。
A.教师出示小猪的大嘴,引起宝宝注意,并问宝宝这是谁?教师以小猪宝宝饿了要吃东西,引出勺子为小猪喂食。
B.教师示范用皱纹纸搓饭团。
C.教师示范勺子的使用方法。
D.宝宝制作饭团,爸爸帮助宝宝搓的动作,当宝宝熟悉后由宝宝自己来制作。
提示家长:做好以后,要将余下的纸团扔过垃圾筒。
E.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来喂猪娃娃。一开始,爸爸妈妈可以握着宝宝的小手慢慢地舀,等宝宝熟悉后,爸爸妈妈可以放手让宝宝自己试一试。教师,爸爸妈妈要及时地鼓励表扬他们,并提醒孩子将舀起的纸团放进猪娃娃的嘴里。
教师重点指导不会使用勺子的宝宝。
4.唱唱跳跳:小猪睡觉
1=C2/4
小猪睡觉
3535|!5|6!!6|53|6!!6|53|
小猪吃得饱饱闭上眼睛睡觉,大耳朵在扇扇,
6!!6|53|5555!|5555!|
小尾巴在摇摇,呼噜噜噜噜,呼噜噜噜噜,
51232|11||
小尾巴在摇摇。
5.温馨时光:
(1)开开心心:赶小猪
教师示范玩法:
A.将绳子一端系在腰上,另一端让宝宝的手拉着。家长用小棒赶球在前面慢跑,宝宝在后面一直拉着绳子紧紧跟随,直到把“小猪”赶回家。
B.教师向家提出指导要求:提醒宝宝抓紧长绳,并根据宝宝活动的能力把握好跑的速度,熟悉游戏后,可让宝宝在前用棒赶“小猪”进行游戏。
C.将宝宝和家长分成3到4组,依次进行游戏。
(2)体育游戏——会飞的小猪
教师与一位爸爸妈妈配合示范玩法:
A.两人双手各抓紧毛毯一端的两个角,在毛毯的中间放上一个小皮球,两人双手前后左右摆,使小皮球在毛毯上前后左右滚动,还可以将小皮球高高的抛起来。
B.提示家长:宝宝游戏时,爸爸妈妈可以蹲下,要以宝宝的高度为准,让宝宝能看清毛毯中间的玩具。
C.游戏自然结束。家长与宝宝共同收拾整理好用具,并与老师道别。
教学要求:
一、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
二、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段,并能简要复述课文。
四、掌握“哆哆嗦嗦、精致、蹒跚、简直、奇异”等词语,会用“因为……”“虽然……但是……”造句。
课前准备:
放大的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自学课文、分段、范读课文、读讲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段1-4节。
第三课时:讲读第二段5-6节、第三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世界著名的丹麦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
介绍安徒生。(资料附后)
这篇童话非常感人,你们自己先读读,看能不能读懂。
二、自学课文
1、我们读一篇文章,先要注意一下什么?(注意题目;提出“卖”的写法)看了题目你怎么想?
2、接着我们要读全文了,在读全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先写的什么,再写的什么)
3、弄清了文章先写的什么,接着写的什么,最后写什么,分段就方便了,现在你们试着先分段。
4、分段、编写段意:
第一段: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敢回家。
第二段:小女孩坐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展开了美好的幻想。
第三段:小女孩在大年三十夜冻死路旁。
一、范读课文。
现在你们再听老师读读。
二、讲读第一段。
1、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一开始我们要弄清故事发生的什么?
(时间―――大年夜,一个下着雪的又黑又冷的晚上。
地点―――街上。
人物―――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2、你们自己读读想想,这一段中哪一句最能概括全段的意思?(可怜的小女孩!)
3、出示图画(或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在寒风中行走。
描述:这幅图把我们带到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远处的高楼灯光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欢度圣诞节,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却怎样呢?
“可怜的小女孩”,后面是一个感叹号,这里寄托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现在我们看图,读读课文,说说小女孩怎么可怜,也可以用这一句话,来结束你的这一段话。
思考、准备。
描述
提示:为了突出小女孩的可怜,还应该描述背景,根据课文描写的内容,天冷,大年夜,又黑又冷,你们想,怎样用背景来衬托小女孩孤苦?
继续描述。
结合学生描述指点:
“天冷极了“与”“天冷“天很冷”“天非常冷”比较。
突出“大年三十夜”“这是一年最后一天―――大年夜”,
“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课文一开始点明这个特定的时间。第一个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注释说明)后面又强调,这第二个破折号呢?(表示进一步说明)这里两次写“大年夜”,因为这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同学们你们大年夜是怎么度过的,你们喜欢过吗:“卖火柴扔小女孩”她是人,而且是孩子,她当然也并不例外地希望在这三十大年夜和家里的人团聚在一起:所以“她忘不了这个,她可忘不了这个”。加上“可”更加强调忘不了。
4、结合朗读一、二两句和第三节。
5、同学们,从课文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女孩家里一定怎样,一个字?(穷)而且是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提示句式:“连.....也”说一句话。
朗读全段。
小结: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能回家。
第二课时
一、描述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了课文的第一段,大年三十夜,天冷极了,小女孩又冷又饿又累,她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着,最后就坐在了墙角里,这样冷的天在雪地里,那该多冷啊!
于是,她擦着火柴来取暖,借着微弱的火柴的光亮,她展开发美妙的幻想。
二、自学课文。
1、现在我们看,前后一共几次擦着了火柴。
看第二段又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指点:这是一篇童话。童话总是充满了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我们在学习童话的时候,应该学会区分哪是写实,哪是幻想,现在我们就一层一层地来学,先学第一次擦火柴,哪是写实的,哪是幻想的,自学分层次。
2、讲读第一层。
指名读第一层。
(1)通过指导来理解句子。
天冷极了,“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冻僵”可以看出她冷的程度,要突出。练习读“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这时她心里产生了什么愿望?
渲染:“她多么需要温暖啊”,于是她想,“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非常肯定的,可见她冷的程度,因此这句中的“小小的”“有好处的”要强调。下面接着她想,“她敢从成把的.....吗?”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她敢吗?“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卖钱的,小女孩是以卖火柴为生的。)
(2)指导朗读:
从“她敢吗?”到“她终于抽出一根”这又说明什么?(她太冷了也顾不得了)朗读时这两句话后面停顿要长些,有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
下面,火柴燃起来了。
要读得欢快些。因为在这一瞬间,小女孩忘掉了眼前的饥饿和寒冷的痛苦。“简直”要强调。再指名读,看好后面的标点。
(3)(出示图画:小女孩坐在墙角擦亮了火柴)
(4)借着这明亮的火焰,你们看着图想,小女孩她觉得怎么样?
女生轮读。
(5)读到这里,我仿佛听见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像听到她们在说什么?(她自言自语地说:“好暖和呀!”“多好的火炉啊!”)
(6)现在你们想想为什么说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因为这一道火焰,使她仿佛看见一闪亮的火炉,而且自己正坐火炉旁边。)“奇异”就是不同一般的。
(7)在幻想中是这样的温暖、舒服,然而当火柴灭了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不要求回答)你们想,表示还是和原来一样,可以用上哪些词儿?(仍然、仍旧、依旧、依然、还是)你能不能选其中一个说说,小女孩还是那样冷;最后能从几个方面说,火柴灭了,“依然是.....耳边依然是.....。她身上依然是.....。”
若更进一层后还可以怎样补充说明,“不,她觉得比先前更冷了。”
(8)朗读全节。
第一层女生轻声朗读;第二层指名女生读;第三层男女轻声齐读。
幻想中这样温暖,现实中是这样寒冷,通过幻想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冷。
4、讲读。第二层:
(5)她又擦了一根,这次她幻想着什么?请小朋友自学。
(6)思考:在小女孩的幻想中,那烤鹅的肚子里,为什么要填满苹果和桔子;又为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蹒跚地一直向她走来?(饿得厉害,马上就可以吃)
(7)最主要的词语是什么?做上记号。“从这一堵又厚又冷的墙”使你联想到什么?
(8)(例话:墙那边一定是富人家,屋里面烧着火炉,暖和和的,他们正围着桌子共进晚餐,桌上是丰盛的菜肴,贫富是多么不同,如同隔着一堵又冷又厚的墙,墙里外两个世界。)
4、讲读。第三层:
(1)当她第三次擦燃火柴时,她感到什么?
释:圣诞树,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过春节,西文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三十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即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感到快活极了。而像小女孩这样穷的人家是不会有这漂亮的圣诞树的,所以她只能是在想象里看到。还不能直接看到,只能是透过玻璃门远远地看着。
(2)课文上先说“她坐在圣诞树下”,后来说她“向画片伸出手”,从“坐着”到“伸出”,这里有哪些动作课文没有写出来,你能想象到吗?在说的过程中,最好能用上“翠绿的”“明晃晃的”“在向她眨眼”。
(3)想象性片断描述。
(4)而当火柴灭了以后,她想的又是什么呢?(“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5)描述:烛光成了星光,离她太远了,因为她是不可能坐在圣诞树下。悲凉的心境使她从落下的星星想到的是“有一个什么人快死了?——是病死、冻死、或是饿死,充满了忧伤。”
(6)“因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她的”,如果请你分析这个句子,说说其中表现奶奶爱她的字眼是什么?(唯一、疼她、活着的时候)这一句描写中,从侧面告诉我们几层意思:
①奶奶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疼她的人,也就是除了奶奶,没有别的人疼她了。
②而这唯一疼她的人又死了,她就更孤苦仃,没有一点爱,不仅在自然环境里,她身体觉得“冷”,没有伶一点温暖,她的生活中,心里也是“冷”的,没有一点温暖。
(7)想想,这句话是怎么说的。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指名读。三个学生,一人读一段。
小结: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划着了火柴,在亮光中小女孩幻想着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
第三课时
一、导入:上一课我们学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三次擦燃了火柴,展开了美妙的幻想,但每一次幻想都随着火柴的熄灭而破灭。
(出示图画:在原先已经出示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坐在墙角擦燃火柴的光圈上方添上了一个幻想的画面:奶奶微笑着搂着小女孩。)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第四部分。
你们看:
1.描述:现在夜已经深了,天还在下着雪,风是这样的尖冷。小女孩还坐在墙角里,她冷得更厉害了。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她仿佛看到了谁?
2.在亮光里,她看到了奶奶叫了起来,她看到奶奶为什么叫起来?她对奶奶说什么?
3.指名读。
4.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亲人,所以一看到奶奶“情不自禁地”,(读“奶奶”)在提示语后面的两句话,哪一句是主要的?“急切地”祈求奶奶把她带走,因为在这儿她再也活不下去了。
现在,假如你们就是小女孩,当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现再你的眼前时,你是怎样的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又是怎样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带走。(通过担当角色,把学生带人课文描写的情境。)
看图齐读。
三、讲读第二段第五部分。
1.为了把奶奶留住,她赶紧又擦火柴,这回不是一根,而是一整把,这是她最后一次擦火柴了。当这次火柴擦亮,她仿佛觉得怎么样?请你读第三部分。
2.自学,做记号。
Δ提出疑问;
Δ分层次;(第一层:写小女孩擦着了火柴;
第二层:小女孩在幻想中和奶奶飞走了。)
Δ在小女孩的幻想中,奶奶怎么疼她,把主要的动词画下来;(“抱起来”“搂在怀中”“飞走了”)
3.再想一想,这一节最主要的句子是哪一句?(“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4.奶奶怎么疼她,又怎么飞走,请看图。
(出示幻想画面)
5.现在请你们抓住这几个动词,看着图想象一下,奶奶见到小孙女会怎么疼她,先怎样,后怎样,小女孩又会对奶奶诉说什么?
看图、想象、描述。
6。她俩飞到哪儿去,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是这一节主要的句子,为什么这是主要的?(概括前面节的内容,这是小女孩强烈追求的境界。)
(1)比较读:
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
②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
为什么要先用“三个”来强调?
(2)练:我们可以从全篇来看。
小女孩为什么幻想着自己坐在温暖的火炉旁?
为佬幻想着喷香物质基础烤鹅正向她走来?
这是为什么?回答时,注意胙“国为”。
(3)这说明之所以用“没有.....没有.....也没有.....”强调,是因为她的生活在极度的寒冷、饥饿和痛苦之中。如果她的生活像我们这样温暖,这样幸福,她会不会产生这样强烈的呢?
轻声齐读部分。
指点:结合朗读指导,尽管安徒生爷爷用没有.....,没有.....,也没有.....来表达女孩临前的美好幻想,但她真的能和奶奶飞到那儿去吗?在十九世纪,样的地方,世界上有吗?在人间,穷人和穷有的孩子,活着就是生活中有寒冷、饥饿、痛苦;只有死了,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因此小女孩飞向那里,实际上是向死亡走去。朗读时既要把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求表达出,又要读出这只不过是美好的幻想,把这种凄凉和悲惨读出来。
正如上面的“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用快乐的语气读,吗?这虽然是小女孩的幻想,但实际上这“光明是什么?快乐又是什么?”
指点:光明只不过是那火柴头上燃起的一点微弱光亮,周围依然是一片黑暗,这快乐只是和已经死去的唯一的奶奶抱在一起,这又是多么的可怜、可悲,所以不能用欢快的语调读。
△朗读示范。
速度要慢,因“光明”实际上是黑暗,“快乐”实际上是痛苦。
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意味着起向死亡。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读起来就知道该怎样的语句。
△齐读。
△女生齐读。
现在你们懂了吗?三次幻想得样美妙,是为了什么?
特点:越是幻想美妙,越感到现实的悲惨。
段意:美妙的幻想,悲惨的现实。
四、读讲课文第三段。
1、导入:事实正是如此,小女孩冻死了,现在我们看第三段。
2、自己轻轻地读读想想,那是一幅怎样凄惨的画面。
(自学、想象)
3、“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一句为什么要重复?想一想,在旧年的大年夜当富人或富人的孩子在做什么的时候,她冻死了。
谁能说一句话,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当富人.....的时候”,冻死了,强调社会的不公平。
4、释疑:她“为什么带着微笑”而小扬科却是“睁着眼睛,眼珠不再动了。”
小扬科被地主管家活活打死,他是含着满腔的仇恨冤屈而死的。而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悲惨,。写小女孩含笑而死,从里表现了安徒生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和爱。小女孩死得太惨,她活着不能得到的,而又是她追求的快乐、幸福,让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幻想中享受一下吧,但这样一写更感到现实的冷酷,我们读者更感到小女孩的遭遇是太凄惨了。
但是,当时人们不理解她。“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他们只知道她穷,她苦,她冻死了。今天我们理解了,想得很多也很深,很好。
五、总结全文。
1、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这个童话写的是什么事,请用题目做主语,把句子补充完整。可以加上时间、环境。
____,_____,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_。
2、现在我们看一下全文。
因为是冻死,课文中写“冷”得很多,请你从课文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一起找。板书:
天冷极了
天又黑又冷
小女孩又饿又冷
更冷了
家里和街上一样的冷
一堵又厚又冷的
请用“冷”组词,然后组成词组,说说小女孩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从天气说起,先说自己然后说那社会。
寒冷的天气
冰冷的雪地冷漠的社会
冰冷的寒风冷酷的世界
指点,深化主题:天气寒冷,雪地冰冷,寒风尖冷,但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界,是这冷酷的社会。
3、现在想一想,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接在上面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句子后面,再加一句来提示这个故事的中心,会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从小女孩的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的悲惨遭遇,我自然地想到我国唐代诗人的两句诗。
提示小黑板: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释:朱门:指做官的有钱的人家。下面的意思懂吗?
这句诗非常著名,它是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缩影。从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到这两句诗,又从这两句诗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说明不仅我国封建社会是这样,当时的丹麦王国也是这样。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穷苦的大人、小孩正生活在寒冷、饥饿,和痛苦的人,让全世界的大人、儿童都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光明、美好的社会里。
六、简要复述。
明确了中心,要复述课文就容易多了。
要抓最重要的。什么时候,什么人在哪儿,怎么样。主要情节、幻想、幻想着哪些,结果怎样。
练习:简要复述。
教学目标
1.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童年。
2.学习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情感及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的表达方法。
3.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及出现的幻景所表达的意思。
2.理解文章中的一些语句及文章结尾段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小珊迪》,安徒生及其作品介绍。圣诞节的介绍。
基础知识:
1.区别字。
烤( ) 焰( ) 烘( )厨( )搂( )
考( ) 掐( ) 哄( )橱( )楼( )
2.正音字。
赤着(chì) 冲过来(chōng) 缩小(suō)
蹒跚(pán shān)填满(tián) 火柴梗(gěn )两腮(sāi)
3.多音字。
juǎn卷起 fèng缝隙 huá划船
卷 缝 划
juàn卷子 féng缝补 huà计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的童话,去结识一下这位苦命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吧!
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小女孩是怎样一个人?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
四、默读课文
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试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
五、深研课文
(卖火柴—燃火柴—灭火柴)
过渡:小女孩为什么要卖火柴?
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一)学习“卖火柴”部分
1.默读思考;从这段内容中,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 鞋
(很大的拖鞋—说明她穷得连鞋都买不起;男孩连拖鞋也拿跑说明小女孩受人欺负)
② 头发
(打成卷,很美丽—说明她是一位很美丽的小女孩,但因为她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③ 灯光与香味(略)
3.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多么值得人同情。在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情。(语调略低沉些,重音要适当,语气、停顿要能表现情感)
4.小结:
小女孩的悲惨生活令我们万分同情。
六、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情感。弹性:合作创编课本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有感情朗读“卖火柴“这部分课文。
2.提问:小女孩为什么卖火柴?
二、研读课文品悟情感
(一)
1.写小女孩擦燃火柴,课文写了几次,每次各出现什么幻景?
2.指导学习第一次擦火柴
① 指导读课文(读)
② 设问思考(想)
③ 带问再读课文(读)
3.提炼学法
① 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
② 再抓重点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③ 重读课文,体会看到的幻境说明什么?
4.自读自悟其他几次擦火柴的内容,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5.小结。
因为冷才幻想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幻想出现烤鹅,因为孤独幻想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而当这些幻想随着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
(这一部分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幻想的原因。反映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6.指导朗读
(说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
1.屏幕出示文章最后两段;
2.认真读一读这两段;
3.思考:
作者为什么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来描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去掉可否?(体会细节描写)
4.讨论:
怎样理解课文结尾这几句话?
教师随机点拔?
(这是一种幻想与现实之间的鲜明、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个原本欢乐幸福特定的时间,更增强了对比效果,加深了对小女孩的同情,也引起人们的深思。)
5.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在朗读时不但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融入你对小女孩同情与怜惜的情感,深情地读出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朗读最后两段
1.练读
2.汇报
3.全班有感情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篇
5.指名分段汇报
第三课时
一、回顾全文学习表达
1.回顾课文内容
(卖火柴—擦火柴—火柴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回忆文章表达方式
①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② 运用合理想象,深化主题;
4.学习表达
(1)大胆合理想象;(2)细节刻画;(3)环境衬托
(用笔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二、总结扩展
1.小女孩如此悲惨的命运令我们同情和怜惜,对此你想说点什么?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吧!要写出真实感受。
3.命运悲惨的岂止是这个小女孩,还有一位卖火柴的小男孩,你们愿意读读他的故事吗?
三、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写一篇读后感;
3.阅读《童年》、《小珊迪》
板书设计
又冷又黑
卖火柴(穷苦生活) 光头赤脚
又冷又饿
火炉—冷
烤鹅—饿
擦火柴(渴望幸福) 圣诞树—没欢乐
奶奶—没幸福
火柴灭(悲惨结局) 飞走人死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那你们当中有没有谁知道“安徒生”呢?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童话《》。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
读前设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2、明确: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卖火柴 擦火柴 人死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3、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4、小结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运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
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 现实 幻景 说明 现实
第一次 寒冷 火炉 渴望温暖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 饥饿 烤鹅 渴望食物 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 孤独 圣诞树 渴望快乐 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 痛苦 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飞走了
3、小结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4、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整体理解课文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读了这篇课文,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感受。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析词句,议内容,领悟中心,引导感情朗读,升华学生情感。学生讨论重难点问题,听录音、看投影、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探究活动
1、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2、卖火柴的小姑娘的形象之所以这么感人,这么令人同情,与作者运用了充分的想象分不开。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了什么地方,过着怎样幸福的生活。然后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