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下面将为您全面解析“一元一次方程课件”。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能带来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会逐步深入剖析该领域的重点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篇1】
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3)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重点、难点:
1. 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基本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灵活应用。
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典型例题】
例1.
分析: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中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为整式,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在这里特别注意:未知数的次数及系数。
这三个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y,要想成为一元一次方程就要使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为0。
解:
例2.
分析:此题要明确两点:(1)当方程中含有多个字母时,指出关于哪个字母的方程,这个字母就是方程的未知数,而其它的字母是代替已知数的字母系数,这类方程也叫字母系数方程。(2)方程的解,即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此题从问题出发,求解关于x的方程即要求出x的值,而要求x的值要先求出m的值,如何求m的值呢?已知y=1是关于y的方程的解,即关于y的方程中字母y=1,因此可将y=1代入方程,从而求出m的值。
解:
将m=1代入关于x的方程,得:
例3.
解:
注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以上五步,但在解方程时,要注意灵活运用。
例4.
分析:此题的括号较多,如果按照一般的做法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比较麻烦,所以要观察分析方程找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解:
例5.
分析:此题中分母出现小数,如果用一般的方法先去分母,则比较麻烦,公分母就不好找,所以采取一个巧妙的方法,先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方程中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再用去分母……解之。
解:
注: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用的是分子、分母扩大相同倍数分数值不变,与去分母不同。
解:
例6. 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现有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1分钟,整个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求火车的速度。
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要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而由题意可知,此题有两个不变的量,即车的速度和车身的长度。在题目中不变的量,即可为等量,从而列出方程。例如以车身长度为等量,可列方程,设车的速度为x m/s,60x-1000=1000-40x,以车的速度为等量,可列方程,设车身长为x m
解一:设车的速度为x m/s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车的速度为20m/s。
解二:设车身的长度为x m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车的速度为(1000+200)/60=20m/s
例7. 某音乐厅五月初决定在暑假期间举办学生专场音乐会,入场券分为团体票和零售票
售票的一半。如果在六月份内,团体票按每张16元出售,并计划在六月份售完全部余票,那么零售票应按每张多少元出售才能使两个月的票款收入持平?
分析:此题的等量关系比较好找,即五六月份的票款相等,但团体票及零售票的张数不知道,可用字母表示出来,设而不求。
解:设团体票共2a张,零售票共a张,零售票价x元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零售票价为19.2元。
【模拟试题】
一。 填空题。
1. 已知方程 的解比关于x的方程 的解大2,则 _________。
2. 关于x的方程 的解为整数,则 __________。
3. 若 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_____,x=_________。
4. 若代数式 与 的值互为相反数,则m=_________。
5. 一元一次方程 的解为x=0,那么a、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二。 解方程。
1.
2.
3.
4.
三。 列方程解应用题。
1. 一商贩以每个鸡蛋0.24元购进一批鸡蛋,但在途中不慎碰坏12个,剩下的鸡蛋以每个0.28元售出,结果获利11.2元,问该商贩当初买进多少个鸡蛋?
2. 分别戴着红色和黄色旅行帽的若干同学坐一只船,在公园内划船,突然间,一个戴红帽子的同学说:“我看到的我们船上的红帽子和黄帽子一样多。”这时一个戴黄帽子的同学说:“不对,你错了,我看到的红帽子是黄帽子的2倍。”问:戴红帽子和黄帽子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试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 2.
3. 1,1 4. 5.
二。 解方程。
1. 2.
3. 4.
三。 列方程解应用题。
1. 买364个鸡蛋
2. 戴红帽子4人,黄帽子3人
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3)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重点、难点:
1. 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基本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灵活应用。
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典型例题】
例1.
分析: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中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为整式,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在这里特别注意:未知数的次数及系数。
这三个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y,要想成为一元一次方程就要使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为0。
解:
例2.
分析:此题要明确两点:(1)当方程中含有多个字母时,指出关于哪个字母的方程,这个字母就是方程的未知数,而其它的字母是代替已知数的字母系数,这类方程也叫字母系数方程。(2)方程的解,即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此题从问题出发,求解关于x的方程即要求出x的值,而要求x的值要先求出m的值,如何求m的值呢?已知y=1是关于y的方程的解,即关于y的方程中字母y=1,因此可将y=1代入方程,从而求出m的值。
解:
将m=1代入关于x的方程,得:
例3.
解:
注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以上五步,但在解方程时,要注意灵活运用。
例4.
分析:此题的括号较多,如果按照一般的做法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比较麻烦,所以要观察分析方程找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解:
例5.
分析:此题中分母出现小数,如果用一般的方法先去分母,则比较麻烦,公分母就不好找,所以采取一个巧妙的方法,先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方程中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再用去分母……解之。
解:
注: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用的是分子、分母扩大相同倍数分数值不变,与去分母不同。
解:
例6. 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现有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1分钟,整个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求火车的速度。
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要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而由题意可知,此题有两个不变的量,即车的速度和车身的长度。在题目中不变的量,即可为等量,从而列出方程。例如以车身长度为等量,可列方程,设车的速度为x m/s,60x-1000=1000-40x,以车的速度为等量,可列方程,设车身长为x m
解一:设车的速度为x m/s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车的速度为20m/s。
解二:设车身的长度为x m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车的速度为(1000+200)/60=20m/s
例7. 某音乐厅五月初决定在暑假期间举办学生专场音乐会,入场券分为团体票和零售票
售票的一半。如果在六月份内,团体票按每张16元出售,并计划在六月份售完全部余票,那么零售票应按每张多少元出售才能使两个月的票款收入持平?
分析:此题的等量关系比较好找,即五六月份的票款相等,但团体票及零售票的张数不知道,可用字母表示出来,设而不求。
解:设团体票共2a张,零售票共a张,零售票价x元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零售票价为19.2元。
【模拟试题】
一。 填空题。
1. 已知方程 的解比关于x的方程 的解大2,则 _________。
2. 关于x的方程 的解为整数,则 __________。
3. 若 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_____,x=_________。
4. 若代数式 与 的值互为相反数,则m=_________。
5. 一元一次方程 的解为x=0,那么a、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二。 解方程。
1.
2.
3.
4.
三。 列方程解应用题。
1. 一商贩以每个鸡蛋0.24元购进一批鸡蛋,但在途中不慎碰坏12个,剩下的鸡蛋以每个0.28元售出,结果获利11.2元,问该商贩当初买进多少个鸡蛋?
2. 分别戴着红色和黄色旅行帽的若干同学坐一只船,在公园内划船,突然间,一个戴红帽子的同学说:“我看到的我们船上的红帽子和黄帽子一样多。”这时一个戴黄帽子的同学说:“不对,你错了,我看到的红帽子是黄帽子的2倍。”问:戴红帽子和黄帽子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试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 2.
3. 1,1 4. 5.
二。 解方程。
1. 2.
3. 4.
三。 列方程解应用题。
1. 买364个鸡蛋
2. 戴红帽子4人,黄帽子3人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人,可得。
44x+64=328 (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 (45+x) (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这个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学的方法启发了我们,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将x=1,2,3,4,……代人方程(2)的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数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
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这正是我们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2.补充练习:检验下列各括号内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 (x=3,x=-4)
(2)2y(y-1)=3 (y=-1,y= 2)
(3)5(x-1)(x-2)=0 (x=0,x=1,x=2)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五、作业。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目的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重点、难点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二、新授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6.2.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积累活动经验。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训练一
(1)如果 || = 9,则= ;如果2 = 9,则=
(2)在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数为
(3)下列关于相反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并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C、0的相反数是0
D、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字母表示为、互为相反数则)
E、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0小
(4)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如:
(5)如果,则( )
A、互为倒数
B、互为相反数
C、都是0
D、至少有一个为0
2、由课本P149卡通图画引入新课
3、分组讨论P149两个练习
4、P150:某长方形的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与宽的差为25米,求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米?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米,那么长为(+25)米,依题意可列得方程为:( )
A、+25=310 B、+(+25)=310 C、2 [+(+25)]=310 D、[+(+25)]2=310
课本的宽为3厘米,长比宽多4厘米,则课本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5、小芳买了2个笔记本和5个练习本,她递给售货员10元,售货员找回0.8元。已知每个笔记本比练习本贵1.2元,求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解:设每个练习本要元,则每个笔记本要 元,依题意可列得方程:
6、归纳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m.Jk251.COM
7、随堂练习PO151
四、课外作业
P151习题5.1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篇4】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 (2) 能力目标: 探索总结去括号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 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三)典例教学 例1.解方程 3x-7(x-1)=3-2(x+3) 例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例3.某车间22名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四)课堂练习1.(1)4x+3(2x-3)=12-(x+4) (2) 2.同步P79自我尝试 (五)课堂小结 去括号法则 (六)作业 P102 习题3.3 第2题 , 同步学习P80开放性作业 教后思: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篇5】
本课是针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应用题归类解析——追及问题)设计的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2、熟练掌握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习习惯,从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观察、分析、归纳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信息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找出等量关系。
探究式。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1、行程问题中有哪些基本量?它们间有什么关系?
2、行程问题有哪些基本类型?
二、知识应用,拓展创新:
行程问题应用题是中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很重要的一类,学生难以理解,不容易掌握。行程问题的题型千变万化,导致许多学生感到束手无策,难以适从。其实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行程问题应用题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追及问题、相遇问题和航行问题,而且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保持不变。
三、例题讲解。
解:设x秒后乙能追上甲。
根据题意得5x—3x=100。
解得x=50。
答:50秒后乙能追上甲。
小结:针对本题进行小结、归纳,它属于行程问题应用题(追及问题)。
中的同时不同地问题,以后遇到此类题,该如何解决。
分析:这个问题中,由于黄色马先跑1s(此时棕色马未出发),经过1s后棕色马再开始出发和黄色马同向而行,后来棕色马追上黄色马了。因此两马所跑路程是相同的,但由于黄色马先跑了1秒,所以就产生了路程差,那么这个问题就和前面例1一样了。也可以这样想:棕色马的路程=黄色马的路程+相隔距离。
解:设x秒后,棕色马追上黄色马,根据题意,得6x=5x+5解得x=5答:5秒后,棕色马可以追上黄色马。
小结:针对本题进行小结、归纳,它属于行程问题应用题(追及问题)。
中的同地不同时问题。
归纳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通过审题明确已知量、未知量,找出等量关系;
设—设出合理的未知数(直接或间接);
列—依据找到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求出方程的解;
验—检验求出的值是否为方程的解,并检验是否符合实际问题;
答—注意单位名称。
解答由学生完成。
本节知识归纳:
1、追及问题的特点是同向而行,在直线运动中两者路程之差等于两者间的距离;
2、而在圆周运动中,若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则二者路程之差等于跑道的周长。
3、用示意图辅助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便于我们列方程。
四、作业布置:(见补充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能熟练寻找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追及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3部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学习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课时,示范性强,同时也为下节课探究问题做铺垫,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素质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分析实际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检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整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3、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为。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时候找出最正确的等量关系式十分重要,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
难点: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下面再从学情分析谈一谈。
七年级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我认为学生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还可能存在分析问题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教法:
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采用讲练结合、探索发现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法:让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自己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鼓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我对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本节课开始我将讲解华罗庚的生平,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际数学家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金坛县,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初中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退学,但经过顽强自学完成了高中和大学的全部课程,20岁时进入清华大学工作,6年后前往剑桥大学,他一生的1/5的时间在国外学习。此后,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将余生的34年献给了祖国。
(1)提出问题。
你能算出华罗庚活了多少岁吗?
(2)探究问题。
a.他的一生分为几个重要阶段?
b.如果设他活了x岁,各个阶段如何表示?
c.你能根据题意找出相等的关系吗?
(3)解决问题。
他的一生分为了三个阶段:
国内求学工作+出国学习+归国工作=他的一生。
2、例题讲解。
例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xx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个多少名?分析:
每天生产的螺母数量是螺钉数量的2倍时,它们刚好配套。
螺母的数量=螺钉数量的2倍是本题中特有的相等关系,是解决本例题的重点所在。
每天每人的工作效率x人数=每天的工作量(产品数量),是工作问题中的基本相等关系,上述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列出方程。本题有两个未知数,在此可以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设其中哪个为x都可以。
通过对例1的讲解学习,可以使学生自己寻找问题中的基本相等关系,引导学生体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让学生突破找相等关系的难点。
为了加深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及自我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下面安排了例2。我认为例2可以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自己写出分析过程,从而师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的基本相等关系两时段的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
2、使学生理解在工程问题中把全部工作量简单表示为1,那么人均效率是个平均值,它。
表示平均每人每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3、工作量=人均效率x人数x时间。
下面让学生由以上三道题的过程,自己试着总结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3、归纳总结。
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4、巩固练习。
接下来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练习两道问题,第一题是例1的配套问题,第二题是例2的工程问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我可以及时进行补充,也起到了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易错点进行纠正,并再次强调如何列一元一次方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5、小结反思。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认为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6、布置作业。
让学生举一反三,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作文分享: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作文素材(篇三)07-30
- 跳绳运动加油稿范本八篇08-02
- 中小学学习计划08-02
- 秋夜自然话题作文08-02
- 朋友明天考试祝福语08-02
- 小学感恩课件(精华十二篇)08-02
- 学生会外联部工作总结精品14篇08-02
- 社会我爱妈妈教案七篇08-02
-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4-22
- 感觉越来越疏远的短句08-02
- 小学支教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000字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