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案

毕业设计课件

时间:2024-09-29

毕业设计课件范例。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毕业设计课件范例,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毕业设计课件【篇1】

摘要:为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应根据生物制药专业培养方案,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实验课改革、教学手段改革以及考核方式改革四个方面对高职高专生物制药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基础化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课程包括无机化学、仪器分析、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其相应的实验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专业学习提供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本课程通常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所以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掌握和运用,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依据本校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现状对基础化学课程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高职高专的学生总体基础薄弱,我校生物制药专业招收的学生类型有:普通理科、普通文科、农学类,有的同学甚至没有高中化学基础。因此,部分学生对基础化学的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有些学生甚至因为惧怕学习基础化学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迎难而上,克服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使其学习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需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满意感,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基础化学的魅力,了解到基础化学和专业课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基础化学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讲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时,可以举几种新药、特药,或者众所周知的药物来分析,说明这些药物具有某种作用是由于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某一基团的缘故,让学生明确基础化学知识是学好专业知识必备的基础,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外,在课堂上及时介绍本专业发展动态,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本专业的研究热点,使他们尽可能多地掌握具有超前和应用价值的新知识及新信息,学生对这些前沿的、能学以致用的内容非常感兴趣,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有了学习兴趣,还得有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对基础化学学习的畏惧的心理致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对所授课程应抱有积极、热情的.态度去感召学生,学生由于对教师的尊敬而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迎合教师的期望,教师也往往会从学生积极的反馈中获得自身的价值,增强做好教学工作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其次,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要进行赏识教育,多鼓励,少批评。

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时有的放矢。同时应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要信任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的自信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其所取得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使学生在学习基础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

比如,在学习滴定分析时,我们重点讲解酸碱滴定法,学生运用对照学习法,学会了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的终点确定方法、滴定突越范围确定、滴定误差以及指示剂选择等知识,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从而改变了原来对学习化学知识的逆反心理,消除了学习的恐惧心理,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基础化学实验是基础化学课的一部分内容,实验对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思维方式是非常好的途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高职高专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做实验。为此,在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验课的力度。

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可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素质,这种教学体系既能使枯燥的基础知识易于被高职学生接受,又符合高职院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要求。比如: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这部分放在实验室讲解,让学生在溶液的配制实验中学习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通过亲自动手获得的知识要比课堂上被动接受获得的知识更能灵活应用,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课内容的选取要与专业密切相关,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具备一定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可尝试安排1-2次设计性综合实验。比如:在掌握滴定操作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测定某种药物中某一成分,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配制溶液,设计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与一定的指导。通过开设设计性实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思维方式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多种设计中得到启发,达到教学为科研和生产服务的目的。

3.1多媒体辅助使教学更生动

基础化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通过视频、动画、声音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抽象、枯燥的化学知识的印象。比如:在讲到物质结构这一章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学生可以直观感受、主动思考,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杂化轨道的类型、各种类型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有机化学部分内容的讲解中多媒体手段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比如:通过多媒体演示来理解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过程,一些药物分子的结构分析等。

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很容易出现屏幕代替教案的现象,致使教师照本宣科,这样就起不到多媒体的作用,笔者认为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需要配有传统的黑板教学,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在黑板教学熟悉的前提下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化资源。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力发展质量工程,积极鼓励教师创建网络课堂,教师需将本课程相关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课后习题及答案、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其他教师和学生均可以登陆查阅,可以教学平台上进行在线答疑、在线讨论和布置作业,克服了传统教学受课时、地点的限制,这样不但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进行交流,提升了教学的效果,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

采用平时考核、实验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及作业完成情况,要求学生不得旷课、迟到和早退。

擅自旷课者每次扣5分,旷课学时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迟到和早退者每次扣1分,这种扣分制度可以督促学生按时上课,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占总成绩的20%;实验考核包括出勤、实验报告书写、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及实验方案设计,每一个实验教师都要制定评分标准,实验过程采取学生自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这样可以敦促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实验。

这部分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为理论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占总成绩的40%;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又体现了技能获得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化学基础扎实了,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董泽华,刘宏芳,邱于兵,等.工科基础化学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1:38-41.

李志华.兴趣理论在高专药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轻工科技,2013,4:166-167.

廖强强,杨延,任平,等.基础化学课程中的电力特色教学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3,2:94-95.

林春田.浅谈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支持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教育与职业,(14):100-103.

萨仁图雅,白哈达.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职教通讯,2013,15:54-56.

毕业设计课件【篇2】

[摘要]为了落实我国教育部鼓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政策,肇庆学院将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园林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进行试点加强应用技术型教学。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可以建立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宗旨,加强课程教学管理,并对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创新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园林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一、前言

201X年,我国高等院校将由“学术型”向“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发展模式转型,重点鼓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指于1999年以后新成立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

[1]肇庆学院就是一所公办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立足肇庆,服务广东,面向全国,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按企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园林专业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而毕业设计是在校本科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2]它是对学生在校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本科学生毕业及取得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还是衡量园林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针对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将对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还对其他应用技术型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供参考模式,从而提高我国同类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近年来,肇庆学院园林专业积极探索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在与企业进行“学技交流、双导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共赢”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现状调研分析

目前,各个高校的园林专业都是自行制订教学大纲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而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与其他研究型高校教学模式是有区别的[3],主要在于毕业设计的“专业技术性”和“地方应用性”。现针对肇庆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的现状、问卷调研结果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一)毕业设计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应进一步完善

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本研究对肇庆学院2008届到2015届的园林专业毕业生共100人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分析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改革的建议。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指导教师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

1.毕业设计教学对学生的培养重结果、轻能力从图1可以看出,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大部分认为毕业设计对他们的就业是有帮助的,极少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对他们留学有帮助,但只有11%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提升了他们专业技能。在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目的方面(图2),有52%的学生选择“为了对自己四年专业学习的总结与应用”,也有44%的学生选择“只是为了完成学习教学任务,获得学分,顺利毕业”,还有4%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具体目的”。

2.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如图3所示,毕业设计的选题中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科研项目指定和由指导老师指导而定的占了63%,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是由指导老师来确定选题的。学生没有主动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基本上就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在完成毕业设计期间,大部分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以约见和QQ的聊天等方式为主,而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现场考察、讨论和分析的教学方式很少。

3.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参差不齐根据此次问卷调查发现,毕业设计的题目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差别较大,有些题目甚至脱离实际和地形地貌现状,没有应用性价值,也没有体现地方特色。大多数毕业设计内容仅仅停留在某个公园、广场等特定的.几个城市绿地地块的改造规划和设计上,缺乏设计深度和广度,也没有与行业需要结合起来进行某个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

(二)指导教师专业技能和应用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的撰写部分都进行了指导,但主要是修改设计的合理性和图纸的规范性,也有少部分教师没有给予指导,仅仅帮学生修改格式和结构。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有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但也不排除有些青年指导教师因为参加科研、工程设计和实践的训练不够,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缺乏工程背景和工作实践经验,所以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完成其毕业设计。

(三)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建设方面应该加强

1.毕业设计答辩时间安排应更合理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需要完成的工作量适当,且完成它所花费的时间需要3个月左右,希望答辩时间能安排在毕业前1个月。因此,答辩时间安排应该充分考虑到毕业设计工作量的大小和学生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且不应该与大学生就业的大型招聘会和研究生考试等时间相冲突。

2.毕业设计成绩考核不应该流于形式,要具体且细化考核标准对于毕业设计的成绩考核,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有形式大于内容,考核标准不科学、不规范、不具体、可操性不强等问题,这样会导致出现教师评分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也很难客观评价学生的作品。由于考核标准的不规范而导致学生成绩出现偏差,这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三、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一)毕业设计课程体系完善

1.加强课程教学方面管理要进一步修订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主要针对教学目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这门课程与常规课程不一样,原本就是无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的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方式相结合来进行课堂内外、校内外的教学,真正起到综合性、实践强、应用型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来给学生进行指导,提出构思、讲解方案;也可以由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去现场进行调研、考察、现场测绘,回校后再一起探讨,确定设计定位、方案初稿等;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学,以建立毕业设计群,就学生的问题和一些想法进行实时联络和跟踪教学。对于课程教学的时间安排,学校在第六个学期就应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在第七学期开展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再在第八学期开学进行答辩申请、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程序。这样才能使程序更合理,工作更细化,时间更具体,有利于敦促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完成任务。

2.课程教学指导教师定位针对这门课程特点,指导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一的单独辅导和教学,因此指导教师应该具有比对待其他课程更高的责任心和热忱去完成课程的教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而非主导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综合化,及时与学生沟通、联系、探讨,定期对学生进行课程检查。

3.课程教学学生的定位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应该主动参与教学,而非被动地接受教学,否则在学习中很难有创新精神。园林专业应用性非常强,要随时紧跟时代的步伐,与企业紧密联系,与社会接轨。企业中采用的设计软件是多种多样的,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及时跟进并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设计技术手段,以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与社会对接。

(二)毕业设计应与学生专业实习相结合

学生专业实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让学生去企业第一线以便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而毕业设计也是一门体现综合性实践能力的课程。故将这两门课程结合起来,在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时候,企业中的师傅可以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并结合企业正在进行的一些项目来安排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具体操作如下:

1.毕业设计选题选题方式应该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5],选题内容更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校内教师和实习企业中的师傅作为指导老师,应对选题进行论证和把握。选题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己直接选择的与社会、企业挂钩的一些项目,也可以以指导老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为背景来设置毕业设计内容,把握和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还可以以指导老师承接的一些工程或设计项目为题。

2.毕业设计导师确定“双向导师”制度是指由校内外两名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全过程。[6]校内的指导教师侧重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学术性理论知识方面,校外指导教师则强调实践应用工作能力的指导。为保证毕业设计新模式顺利运行,且与学生的专业实习相结合,学校与地方企业应该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聘请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第一或者第二导师。同时,院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必须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计划的要求,共同商量并实施选题。

3.毕业答辩应聘请地方企业高级工程师、设计总监等技术人员当评委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设计总监等专业技术人员在多年来的实际工作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知识,这些是企业中的核心技术内容,也是我们学校教师所缺乏的企业实战经验。因此,特聘这些高级技术人员来当答辩评委可以让校内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相互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做出来的作品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直接跟市场挂钩,这样就更好地避免了学生的毕业设计仅仅只是纸上谈兵的情况。

(三)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针对上面提到的现象,肇庆学院专门制订了一套考核标准。园林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确定了专业细化具体的考核标准。学生毕业设计的成绩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论文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分成绩的总评,每部分成绩均以百分制来评定,它们分别各占20%、40%和40%的比例。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要求、文献资料与实践能力、外文翻译能力等方面,这部分成绩主要由指导老师评定。论文成绩主要考核论文的工作量、理论基础、专业技术水平、研究成果、结构与文字表达等。这部分成绩主要由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各自评定分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

答辩成绩包括陈述设计内容部分(60%)和答辩部分(40%),每位评委各自给出评定分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答辩成绩。如果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被企业直接采用或实施,或作品在专业比赛中获奖,该学生作品可以直接评为优秀等级。(四)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示对于学生优秀的毕业设计,学校应该制订一个详细的实施方案在校内、地方企业、同等地方院校等地方进行作品展示。展示的毕业设计作品内容应该包括设计图纸展板、设计作品模型展示、设计作品三维动画展示三个部分。优秀作品展示可以让校内和同等院校的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也可以让企业了解我们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真正让学校和企业相互沟通,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四、小结

从此次整个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对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整个课程教学的时间安排应该要合理,学校应尽早公布毕业设计时间安排,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准备等方面。选题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需要,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单人工作量太大、项目完成的深度和创新性很难有所突破,甚至有些毕业设计选题没有实际应用意义。而学校安排毕业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项目中,增强综合实践运用能力,希望学生能更好、更顺利地融入社会,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做好铺垫。本研究所建立的新模式框架如图4所示,具体特色是采用“一对一”课堂教学、现场实地调研测绘教学、网络平台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肇庆学院园林专业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首次强调必须明确教师和学生各自在课程中的定位,将毕业设计与学生专业实习相结合,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最终成绩评定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将优秀毕业作品在校内、同等院校、企业单位中进行展示,展示作品包括图纸、模型和视频动画内容,让园林专业教学成果最大限度的被社会所认可。

毕业设计课件【篇3】

毕业设计题目及专题:东方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出口交易磋商工作流程

题目类型       应用型         题目来源         学生自选

毕业设计时间:自 年 12 月 10 日开始至 年 1 月 5 日止

1. 毕业设计完成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1)对东方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简单的介绍:介绍了公司的当前发展状况、产品与服务以及该公司的成就。(2)对东方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简单地分析:指出该公司的问题所在及其解决措施。(3)介绍东方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与曼谷服装进出口公司的交易磋商过程:建立业务关系、询盘、发盘、还盘、接受。(4)东方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与曼谷服装进出口公司订立合同。

要求:(1)结合外贸外贸业务员岗位,为东方国际有限责任公司设计该商品服装的出口的交易磋商工作流程及方案。(2)要用所学知识结合工作实践来写,为其设计服装的出口的交易磋商工作流程及方案时,要具有可操作性。

2. 主要参考资料:

贺.贸易行情论坛.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出版,.12

刘.造成我国丝绸生产与出口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商业经济研究,1996.1

3. 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指导老师:          刘           (院)系教学主管:       余

毕业设计课件【篇4】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任务的最后一站,是设计类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室内设计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企业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录用。对于那些面临毕业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阶段自然也是毕业生必须经历的阶段,但是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设计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毕业设计专业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总结三年的学习成果,还能够实现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完成正式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毕业设计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就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都没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有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毕业任务,为了让自己能够顺利的毕业,他们并不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研究,也不会在意毕业设计作品的意义。此外,由于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找工作上,没有时间进行毕业设计,由于精心设计毕业作品的学生较少,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也只是流于形式,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进行毕业设计。

(二)教学中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很多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并没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大学毕业或者是研究生毕业就直接进入院校教书,他们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市场和室内设计行业没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认识不足。此外,高职院校盲目招聘导师,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衡,较大的教学压力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到企业中接受培训,同时也不能够亲自勘察室内装饰工程项目的现场,这样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教学的方法最终难以保障高职毕业设计教学的效果。高职毕业生面临步入社会进行实践工作的问题,社会对他们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毕业设计阶段教师却只能够进行理论教学对实践锻炼没有较多的接触,学生自然也无法从教师教学中得到具体的经验,这样会使得他们走向社会因缺乏实践经验而与更多企业失之交臂。

(三)教学中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

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中,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来完成设计任务,在理论方面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体系,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这会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时缺乏具体的目标,表现的比较盲目。现代艺术教育中,不少毕业设计已经有相关的实际研究,并且其研究成果已经在教材中被大量的出版出来。即使毕业设计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毕业设计过程在教材中被大量的阐述,但是具体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教材中被阐述,毕业设计理论知识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而且理论研究的一些期刊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意义又不大。因此,高职院校缺乏一个科学理论指导体系对毕业设计进行指导。

二、加强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选题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选题形式,从多方面考虑毕业生的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不仅要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选题要体现全面性、代表性和可实施性的特征。任务量的布置不宜较多,并且需要对学生作品设计深度有明确的要求。采用多种选题的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室内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的边缘性质的学科,设计课程不仅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要想达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作品设计的要求,其本身应该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体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掌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体系,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穿插,实现各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让教师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就业相联系

毕业设计作品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生就业状况,学生设计的作品比较好,还会获得作品发表的机会,这些荣誉将会成为他们踏入社会获得企业评价的依据。但是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受到快节奏生活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毕业之际大多都是奔走于各种招聘现场,很少将时间花费在毕业设计方面,一些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与找工作的时间会产生冲突,不仅给学生带来较多的困难,同时也给指导教师带来了教学的难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在校园内部开展招聘会,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进行毕业设计。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还能够通过学生的毕业作品看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从中选择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生也能够通过认真设计毕业作品的方式找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从而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

参考文献

[1]任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2]焦煜博.浅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J].包装世界,2010,03:88-89.

[3]赵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03:106-107.

毕业设计课件【篇5】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建设,总结报告全面回顾了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近年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情况,系统地总结了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发展高职教育的一些经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高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围绕高职培养目标与规格,就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这对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是当前社会所广泛关注的话题,就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及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如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人才培养的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内容的选择、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等。服装艺术系自开始校内教学改革工程――服装设计专业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及其研究,经过全系教师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已较好地完成了初始目标与任务;许多研究成果已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教学效果良好,主要做了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建立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计划设计成功与否,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第一是计划的构建应努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从专业设置上,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面向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来开发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专业。第二是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在教学计划设置中,正确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具体而量化且贴合实际;第三是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将实践环节以点、线、面、体的方式贯穿于教学计划的全过程;第四是建立专业课程群与教学模块。开发与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相适应的专业课程群,根据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组合新的教学模块;第五是结合办学与培养实际,努力体现优势与特色。

2 、以职业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理论与技能为基础,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广泛的社会调查表明,高职服装学生就业岗位群大多是生产第一线的服装生产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经营、策划岗、各级生产操作岗位等;其工作职能是在生产第一线,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与技能去解决服装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服装生产的特点是注重实际的操作能力,因此不必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重要的是加强从事本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强调基本素质教育和具体岗位技能培养。故尔从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出发,构建职业岗位技能课程结构体系,确定应开设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进而梳理出支撑该课程所必须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岗位知识课程和岗位技能课程,必须的专业实践课程和技能实训课程、生产实训和生产实习课程、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和综合职业能力应用课程,必须基本素质课程和围绕职业岗位群的专门化管理和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课程等。努力使每一课程模块均构成课程体系,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从而合理地配置出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要求,构建新型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3、优化课程结构,增加以高新科技成果应用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上,将服装专业的《服装设计学》、《结构工艺学》、《成衣工艺学》三大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进而带动相关课程的发展。其方法是运用“三位一体”教改思路:将三大专业课综合为一门专业大类,以专业课基础,专业课技能进行分解,最后以专业课综合加以提升;始终把握以设计为先导、结构为依托、成衣为结果的这一整体连贯的教学形式,完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优化相关课程与教学环节,以体现“三位一体”的“款式--结构--成衣”为结构主线,安排与构建其他教学环节,校内与校外的教学要求,科学合理地配置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构体系,每学期均需安排有“设计―结构―成衣”的“三位一体”的实践课程教学环节,完全体现出“理论--实践、实践--理论”这一原则与特色,以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构建其他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明显。

根据岗位及岗位群专门化管理和技术要求以及知识与技术发展特点,开发与职业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相应的专业课程群与模块,建立诸如基于工艺方向的结构工艺学、成衣工艺学等专业课程及课程群建设,根据不同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从中优化组合出最佳课程模块,以《服装结构工艺学》课程建设为抓手,成功地解决了以服装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需求为基准,建立面向“现代综合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并以此为契机而带动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加速专业建设与发展。

5.  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

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高职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只有开门办学,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以及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是教师,我们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抓好“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也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二是坚持专兼相结合的方针,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改善专业师资结构以适应专业变化要求。只有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学改革才会有明显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职业岗位多样性和多变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并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服装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这样的形势下,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合格人才,这不仅是服装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服装专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发展高职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是高职服装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将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不断进取、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发展高职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再创业绩。

  教育部.高教司.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教育部.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北京:2000.

  周胜等.基于5个高职试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

毕业设计课件【篇6】

【摘要】文章阐述了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发展要求,突出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着重说明了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建设思路:改革工科专业卓越班毕业设计模式,提高工程项目结合;文件标准化改革;毕业设计信息化建设等,提出面向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措施:深化校企结合机制、形成高水平教学团队、强化教学质量监控评估。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开展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创新教学方式等,对本科卓越工程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展望。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毕业设计;项目引导;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系列化建设与改革,构建贯穿大学四年,是由简单到复杂,逐层提高、能力进阶的系列化项目教学。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四年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工科本科生培养的终端学习过程以及反映工科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加紧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针对目前高校工科专业高级应用工程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中本科卓越班本科生毕业设计和改进实践教学模式为目的,通过改革卓越班毕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建立项目引导下的毕业设计选题、开题、设计、结题等流程一体化工作模式,完善毕业设计的运行措施。因此,针对本科卓越班本科生毕业设计从论文选题、论文时间安排、教师指导与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系列化建设与改革,对提高培养高级应用工程型人才质量,保证“卓越工程师计划”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建设思路

1.改革本科卓越班毕业设计选题模式,增加来源于工程项目的组合题目的比例

基于项目引导和任务引导原则,引导学生构思设计方案,在项目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各项任务子系统的集成设计,目的是增强卓越班毕业生在实际工程环境下的团队协同工作意识和能力,在真实的项目和工程环境中完成毕业设计,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挖掘创造力,培养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这些年的局部实验已证明,这一模式弥补了学生单兵能力偏弱的问题。另外,此项改革牵涉到考核机制的变革,针对这一改变,在原有评分标准的基础上,需增加所在设计小组成绩加权项,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要有组长的评分加权等改革。这一改革已在课程设计的评分机制中实验,证明是可行的。

2.本科卓越班毕业设计文件标准化改革

卓越班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每一环节,学校均有相关文件模板用以规范各环节的文件撰写,这是我们的优势和基础,但实践中,学生往往还不能够依此撰写出合格的`设计文件,指导教师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多次的往复审阅和批改才能完成。因此,研究建立规范化的设计文件样板集以及撰写指南,对规范设计文件、合理减少文件写作和指导时间具有积极的作用。控制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文件具有很多共性的问题,总结规律,随着本项目的不断推进,提出各类控制系统的标准化设计文件集供后续的毕业设计参考。

3.建立本科卓越班毕业设计信息网站

网站主要介绍卓越班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各项规范及文件撰写指南、设计信息搜索、信息公告、检测控制器件和装置软硬件厂商资料搜索下载、选题操作、标准题库、问卷调查等,为控制系统集成设计提供有力工具,目的是体现本项目服务的特色。

4.改革毕业设计课题设置适应学生未来规划

按不同学生(继续学习和直接毕业)的不同需要,明确研究、设计型课题分别适应的对象;规范校外选题的设计与指导流程;逐步减少虚拟课题的比例等。校外课题采用双导师制,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强调工程实践,采用3.5+0.5模式进行教学安排,在条件具备后,并向3+1模式积极推进。以上四项改革主要体现出本项目的“以工程视角,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规范毕业设计,提供优质服务”的立题宗旨。

二、面向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的相关措施

1.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新机制,创新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树立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教育新观念,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对前期改革与实践的“定制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与深化,借鉴国内外先进工程教育理念,形成“行业企业全程深度参与”的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挖掘企业内部需求,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设立“流程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智能化”“智能检测”等专业方向,由相关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在完成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探索由企业、学校共同主导的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将企业原有应届毕业生“实(见)习期”培训内容与培养过程有机结合,将行业共性工程技术作为培养计划一部分。从招生计划、培养方案、理论实践教学、基地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到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等环节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紧密深度合作,优势互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设计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逐步转变为联合培养单位,缩小原有的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间的鸿沟,使所培养的学生更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

2.健全师资培训新机制,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师资,围绕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河南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已有部分教师以“企业博士后”“科技特派员”等身份深入企业一线,积累科研与工程实践经验,本项目仍将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以企业博士后、挂职锻炼、项目合作、企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到企业交流,积累、丰富工程实践经验。选聘和培养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工程设计和工程创新能力的教师。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洛阳市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考察选聘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作为工程实践教育兼职教师。校企共同细化明确卓越计划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联合确定实习内容、毕业设计题目等实践教学环节,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校内专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基础课和理论性强的专业课教学任务。企业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性强的专业课教学任务及企业实践环节、企业文化、行业标准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毕业设计环节采取双导师制,由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联合指导。高水平的师资是保障卓越计划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通过开放、竞争、合作的管理模式,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并总结其中的制度、模式。通过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形成一支了解行业需求、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3.强化和完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管理和考核体系是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通过建立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评价体系、联合培养单位质量反馈体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建立试点专业的专门学生考核与评价机制,以学生工程能力评价为主体,建立以课程、实践、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工程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的评价,突破传统教育中以知识为主的考核方式,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

三、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创新教学方法

项目以卓越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培养为目标,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积极探索交互式教学新方法。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以教学团队中的研究生导师为主体,构建本科生导师队伍,学生融入导师研究团队,在导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参与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潜力与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实现人才培养共性和个性的协调发展。

2.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Jk251.Com

由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主转变;由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由教师绝对权威向教学相长的观念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推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型学习方法,整个学习过程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传统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以剖析自动化领域相关工程原理形成过程为载体,以分析、研究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工程实际问题为主线,以团队合作为形式,将知识学习与问题研究相结合,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思考、分析和探究问题过程中主动获取并应用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实践能力,在团队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在研究型学习中的作用则是合理设置学习研究专题及项目,介绍相关知识,提供主要参考资料及其获取途径,提出学习与研究的要求和评价标准;组织学生学习研究和安排进度,进行必要的答疑。形成教师“导”、学生“演”的工程场景式学习氛围。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方法的训练。

3.探索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创新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项目为对象,通过全程参与工程项目或设备的构思、设计、开发、调试,学会应用已有知识,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技术,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方案评价与比较,达到项目设计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参与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技术,而且能从系统的角度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能够提高其认知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针对当前高校工科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学习中单兵作战、能力较弱的特点,我们采用分组设置毕设题目的方式,避免每个学生在进入课题的过程中均耗费大量的精力,这样既遵循了客观规律,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技能,增加了每个学生投入的实质设计的时间。学生应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毕设题目,从事工程课题后,无论工程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资料的查阅能力、规范性文件的撰写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均会有所提高。通过项目引导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科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学生将具有更优秀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国际视野,牢固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等生产和研究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等研发工作,在未来将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彭熙伟,王向周,郑戌华.关于提高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15-116.

[3]李德才,王俊.关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几点认识[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53-57.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9142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