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year}小学语文六下教案

2024小学语文六下教案(精品十二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4小学语文六下教案 篇1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⑵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三、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2024小学语文六下教案 篇2

一、设计思路

1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新课标和大纲制定的有关六年级的各项要求,理解其中的每一项标准、尺度、重难点。

2学习教材课后练习和理解作者的编排的意图,理解每一项知识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

二、教学目标

1是调查学生的心理状况。我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调查会,了解学生对考试的看法和态度,了解他们对复习有什么要求:分析学生的心理层次,给学生一些精神食粮,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期末复习中来。

2是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漏洞,了解学生最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难题;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我可以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复习中有满足感,能较好的受到复习的效果。

三、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依据教材和卷子、对本班的学生状况都做个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2、复习时间:我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安排语文基础知识的单项复习,第二阶段我安排阅读和习作的复习,第三阶段我安排的是单元综合和模拟综合的测试。第四阶段我安排的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3、复习方法: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4、复习内容:我把所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基部分、阅读部分和习作部分、口语交际部分。

四、复习的实施方法

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第三阶段:习作部分--反复修改 写好日记由于我平时对学生的日记、读中学写、课后习作都抓得很紧,指导及时,讲评反馈比较到位,所以我班学生习作的复习重点不是反复的写作文,而是把重点放在反复的修改上。

1、组织修改一个方面:可以是作文中的重点段、可以是人物的一段对话、可以修改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2、欣赏日记:我让学生从四个一练习修改日记

(1)一事一议(练习写事的,把过程写清楚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2)一景一描(练习写景的,抓住景物特点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3)一人一写(练习写人的,要让人活起来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4)一感一想(练习想象的,想象事实结合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3、日记交流:三至五个人进行日记交流,交流日记的方法是自己读、自己评、同学评、老师导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渐提高习作水平,而且不乏味。 据学生的实际,我把前边的单项复习进行综合检测,以集中审题和单独审题的方式进行检测,可以是整体检测,主要是做一些综合练习,(接把自助餐搬进复习课的内容出示相应的题目进行审题并进行口头作文)

2024小学语文六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奴隶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们起义反抗的必然性。学习从人物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从斯巴达克和奴隶们的对话中,了解奴隶的悲惨命运,体会奴隶起义的原因。

教学构想:

本篇课文的教学以自学为主,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片、道具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题目中的奴隶英雄指的是谁?(中等生)

3、简介时代背景: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3、这篇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4、根据剧情的发展,把这个剧本分成四个部分,看看各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全班学生)

⑴通过两个男女观众的对话,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交代斯巴达克的身份和特点。⑵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司令官下令让他和十个奴隶打,带上武器。⑶斯巴达克启发奴隶诉说苦难,激发他们的仇恨,鼓动他们起来反抗。⑷奴隶在斯巴达克的带领下冲出铁门,举行起义。

三、体会人物内心,理解课文中心。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2、自己读一读,哪个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互相交流)

3、你认为斯巴达克是一个怎样的奴隶?他是怎样由奴隶变为英雄的?讨论交流。

4、总结中心。

四、小组组织同学上台表演,评出优胜奖。

作业设计:

表演课本剧给家长看。

板书设计:

奴隶英雄

没有人身自由

仇恨、反抗没有生活保障勇猛起义

没有生命保障

2024小学语文六下教案 篇4

这篇课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的情景,体现出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用结构严谨,典采用倒叙的方法,来逐步展开作者对老师的回忆。通过对工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态度。这篇这篇文章也是写人文章典型的范文。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主学习。

二、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体会刘老师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8月8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奥运会开幕)那你们知道2008年9月6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

(可能有许多同学不知道)

2008年9月6日,是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日。这其实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而这当中又许多人身残志坚,在与自己的命运搏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可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病床上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霍金年轻时就身患绝症,可他身残志不残,凭着顽强的精神与命运挑战,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一位老师,他没有张海迪、霍金那样闻名,可他同样用他顽强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他的学生。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理想的风筝》。

2、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这个老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二、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文。

三、读后交流。

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感悟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老师的品质

四、再次读文,深入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围绕“阅读提示”内容探究

(1) 本课“阅读提示”中为我们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2) 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4、围绕“阅读提示”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

①、从作者回忆的两件事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怎样理解课题?

③、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2)、按照提出的问题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①、从中我们体会到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体会到他那顽强执着的精神。

②、从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我们体会到:放风筝除了代表刘老师对生活的向往执着追求,还寄托着老师对学生寄托的希望。

③、 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五、品读课文

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读读,谈谈你为什么感动?

1、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2、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3、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

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4、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六、总结

1、感情读文。

2、谈读后感。

七、作业

搜集有关“身残志不残”的有关故事,下节课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附:板书设计

上历史课 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14、理想的风筝

放风筝 顽强执着、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情回忆,深刻反映了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而又感人,读后无不让读者为之感动。

这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的合作探究来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体会人物品质。内外通过朗读、品读来更深层次的感悟文中的人情美。

2024小学语文六下教案 篇5

一、学生基本情况

1、所任课程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

班级:六(2)

人数72

人平分:113.19

及格率:100﹪

优分率:100﹪

2、优生与后进生的情况分析: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能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基础不扎实,以至于成绩不太理想。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三、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双基要求

(2)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课文中难懂得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着重开展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习作的习惯,并能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2、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概括想象创新等能力。

(2)培养学生大胆的动手、动口的能力,树立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

(3)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3、思想教育

本册教材旨在使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受到思想教育:

(1)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3)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4)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四、单元进度授课计划(附后页)

五、本学期的科研课题或教研课题

1、研究什么课题

拓宽小学生阅读空间的实践与研究

2、实施哪些措施

(1)要求学生大量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

(2)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3)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

3、期望取得什么成果。

希望通过实践研究使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得到提高,并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024小学语文六下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窿、炽、罩、碳、焚、轴、陨、妥、渺”,会写“罩、氧、碳、混、批、跌、维、抹”。查字典理解体会四组近义词的区别:维持----维护、渺小----微小、炙热----炽热、充斥——充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特点,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地球的可爱之处,从而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2、理解文章结尾宇航员的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亲。今天老师就带来几张地球母亲的照片,就让我们一睹地球母亲的容颜吧!(播放地球的图片)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母亲,看到它你想说点什么吗?(谈地球给自己的印象及自己对地球的了解)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地球,你最想用哪个词?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可爱的地球吧。(板书:可爱的地球)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你想对自己提点什么要求呢?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

2、你学会了哪些生字?

课件出示课语

用的什么好方法?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

3、学生汇报自学生字情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5、对于课文你还了解到些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一、各抒已见,感悟可爱

1、带着遇到的问题再来读读课文吧,再读课文之前先看看预习提示还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读阅读提示,进一步明确学习要求,

提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地球的“可爱”的?

课文最后用“微小、美丽而脆弱”来形容地球。这是什么意思?

3、带问题自学课文。

4汇报学习情况:

a: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地球的“可爱”的?

(地球有美妙的大气层、地球有斜轴、地球自转一周是二十四小时、地球的引力、地球上的气候、运转不停)

b你喜欢地球吗?喜欢它的哪些方面?把自己喜欢的地球的特点介绍,或是读相应的段落。

c地球母亲无私的养育我们,他曾经是那样美丽壮观,那样和蔼可亲。但就在今天,就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母亲却不断的发出悲惨的哭泣。

播放(地球被污染的图片)

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d:因此宇航员目睹了地球母亲的容颜之后,不禁发出感慨“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你是怎么理解宇航员的这句话的?

(相对于太空来说地球很小很小,很美丽,而且是那么容易被伤害,需要我们人类共同维护、倍加珍惜。)

二、升华情感

1、带着对地球母亲深深的热爱之情,你最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

如果让你说一句话来号召大家共同保护地球母亲,你会怎么说?(设计广告语,号召大家保护环境)

2、课堂

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近几年,世界各国都重视环保,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制定了各种环保纪念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可爱的地球!

三、作业:

1、完成对广告语的设计。

2、办一期“可爱的地球”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18、可爱的地球

微小美丽脆弱

妥善保护倍加珍惜

2024小学语文六下教案 篇7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9名,其中男生21名,女生28名。学生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状况: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差生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个别学生失去了信心,有待加强思想教育。

二、教材简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册教材有如下特点: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本册课文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6组,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三、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素质教育“两全一主动”的教育思想,确立“一切为了孩子发展,一切为了发展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书后还附有6篇供选读的课文。本册要求学会80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七、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2、认真学习新课表,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全学期不少于全册教材的80%),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2024小学语文六下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诗歌,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节意思。

3、引导学生模仿第二节续写诗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

4、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

1、能读懂诗歌,理解第三小节意思。

2、引导学生模仿写诗句。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个人的时光》配乐曲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激趣谈话:有人说,生活是一支歌,一支饱含人生酸甜苦辣的歌;也有人说,生活是一幅画,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同学们,你认为生活是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2、学生谈对生活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的画面,看看这些画反映的都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相机提问:这几幅图画的是什么?分别介绍图意。

3、介绍作者

师:是呀,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有一位诗人写了这样一首关于生活的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国的诗人,他于1942年在延安写下了这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

(二)初读诗歌

1、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同学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仔细读读这首诗。

2、小组内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自己不懂的词互相交流。

3、诗人在第一小节中说:“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那么,广阔的不仅仅是海洋,还有什么呢?(天空、草原、星空----)谁能仿造课文第一小节说一说?指两名学生说。

4、齐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人用什么词语来概括了他感受到的生活?(广阔、芬芳)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小节?你的理由是什么?生活是怎样的广阔呢?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

(三)再读诗歌(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阅读教学)

1、学习第二小节

(1)分小组自由读第二小节。

(2)出示多媒体课件,请一小组同学有感情读第二小节。

(3)同学们,生活还可以怎样的广阔呢?诗人生活在战争的年代,而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又应当有怎样广阔的生活呢?想想,我们在课外做些什么呢?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

我们也来学习当一当小诗人,写一写反映自己生活的诗句。

(4)学生自己尝试写诗。

(5)小组成员共同创作诗歌。

(6)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引语: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交换一个苹果你还是得到一个苹果,可是交换一个快乐你就会得到两个快乐。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快乐的生活抒发出来,和大家分享,好吗?

(师生评议)(设计亮点:小组成员共同创作诗歌让小组成员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然后推荐代表交流展示,又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结:你们都说得真好,看,我们的生活也是多么丰富,多么广阔。生活的广阔蕴含于什么之中呢?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呢?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1)课件出示第三小节,指名有感情朗读。

(2)小组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a、小组内交流讨论。

b、班上汇报。

(3)创设情境朗读第三小节:请你告诉老师说——请你对着同桌热情地说——

请你抚着自己的胸口自言自语地说——

最后请你大声地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位朋友说——

老师:孩子们,现在的你快乐吗?激动吗?所以(齐读最后小节)

(情境朗读让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熏陶,也更好地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补充时代背景: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何其芳先生当时在写这首诗时,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局势下吗?本诗写于1942年,诗人身处延安,当时抗战的炮声在中国大地上轰响,由于国民党长期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当时延安的各种物资严重匮乏,所有机关、学校的物质生活都相当艰难困苦。住的是窑洞,伙食标准一般是,每人每天一斤小米、一钱油、两钱盐。主食主要是小米饭,基本上没有什么副食,肉更是难得吃上一次,几乎顿顿是盐水煮土豆、白菜汤或南瓜汤。每个月有一两次馒头或肉丁烩面条,就算是改善伙食了。在这样艰苦,物质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而解放区的天空却一片湛蓝,一天清晨,作者坐在窑洞门口,望见山底下浮着白雾,空气中带着露水似的微冷,黎明在变成白天,就像花朵在慢慢开放,山底下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飘荡在山谷里,诗人并没有畏难情绪,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透着热情冲动,反而觉得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情不自禁地唱出“生活是多么广阔”的激昂诗句,原因是什么呢?诗人渴望自己也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当时诗人还有感而发,他一口气写了两首,其中一首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生活是多么广阔》,还有一首就是《我为少男少女歌唱》,所以有人说:他是新中国的百灵。有人说:他是文章能手。有人说:他是一位自觉的艺术家。这就是何其芳先生。

(5)播放配乐曲《三个人的时光》,请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师:如果说读书是和文字对话,那么朗读就是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到那热火朝天的1942年,回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再次重温诗人那荡涤我们心灵,鼓舞我们生活力量的动人华章吧。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篇课文吧。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体验了生活的快乐,真不简单,我们用眼睛摄像,用心灵感悟,用嘴巴诉说,平凡的日子不平凡,这就是感悟生活快乐的真谛所在。同时,这节课我们也过了把当诗人的瘾。其实,写诗和作文一样,生活即作文。下面,老师根据平时的写作积累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小窍门,我把它毫无保留地送给大家。(课件出示:1、生活是习作的源泉;2、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课外阅读推荐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魔法灰姑娘》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设计亮点:课外拓展是语文学习的又一渠道。小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阅读量还很不够,我们教师应该在每篇课文学完后进行有意识地激励,补充课外读物,这样来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2024小学语文六下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出示生字词,小组合作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感情。

2、懂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巩固本课的生字词。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一、复习探究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匆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重点字词。听写重点词语。强化记忆,识记字词。

二、合作交流

1、试答追问

学习交流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2、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1、交流体会文章的`后两个自然段。

2、交流名言警句。

三、指导朗读

1、带着体会有感情的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背诵。

3、分小组朗读比赛。感情朗读、背诵片段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四、巩固延伸

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2024小学语文六下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并默写本诗。

2.通过注释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的诗句意思。

3.结合相关诗句,体会这首描写春天的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师:一年之计在于春。生活在严冬中的人们对春天总是有着强烈的企盼。是谁最先发现了春的踪迹?李白说是柳树,于是李白这样写道:“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苏东坡说是鸭子,他则这样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毛泽东说是飞雪,他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其实都是诗人们以独特的眼光观察和描写到的春天到来的迹象。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诗歌,看一看诗人韩愈是怎样发现春天的特点的。(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的诗奇崛雄伟,力求清新精辟,想象奇特,风格自成一派。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呈(chénɡ)”和“酥(sū)”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呈:恭敬地送上。

天街:京城街道。

绝胜:远远胜过。

烟柳:形容绿柳成荫,望去如同烟雾笼罩的样子。

皇都:指京城长安。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最是一年春好处”。)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理解诗的第一、二句。

(1)学生借助预习,理解“天街”“润如酥”。(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第一、二句所描写的景象。

(3)教师归纳小结这两句诗的大意。(初春的小雨落在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滋润细腻,绿茸茸的细草,远看有青青的颜色,走近却看不出草的颜色了。)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2.理解本诗的三、四句。

(1)理解“绝胜”的意思。(绝胜:远远胜过。)

(2)师生共同交流第三、四句诗的大意。(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早春时候,远远胜过京城杨柳成荫的暮春景色。)

(3)“绝胜烟柳满皇都”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

3.引导学生朗读全诗。

(1)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生看图听教师朗诵。

(2)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3)抽学生单个朗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相应作指导。

(4)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4.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小雨、小草。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将早春草色与什么作对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好在哪里?

(这首诗将早春草色与满城“烟柳”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3)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出了早春的美丽景象,呈现给我们无尽的美感。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一些关于“春”的写景的诗词名句。

板书设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 如酥

草色遥看无

最是 春好处

绝胜 皇都

教学反思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写景诗,赞美了当时京城长安的早春微雨时的优美景色。指导学生学此诗的关键在于领悟“早春”二字。而早春景象,是由诗的前两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来体现的,应将此作为教学的重点。

2024小学语文六下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繁星璀璨夺目。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尤为推崇两个人,他曾经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

2.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师: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乃(nǎi)潜(qián)俱(jù)花重(huā zhònɡ)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大意。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于是,就。

潜:秘密地,偷偷地,这是指静悄悄地。

润物:指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润。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诗的第一、二句采用拟人手法,说春雨仿佛知道春天的到来,及时地下了起来。第三、四句诗人点出了春雨降落的具体时间——夜间,并写出了其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第五至八句不直接写春雨,而先写春雨中野外、江上两处的景色,后写想象中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雨后景象,那种喜悦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了解一下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诗歌,《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呢?

(这首诗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时。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在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3.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好雨)

(1)理解“及时”: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

(2)从哪儿看出来它是及时的好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师: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雨中夜景图;欣喜)

4.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刚刚我们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1.见诗如见人,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首诗,也读懂了一位诗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2.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实际上是为谁而喜?(为百姓而喜。)

3.课后收集杜甫的诗,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及时)好(润物)喜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读为主,根据情况采取了诵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学生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小组成员之间认真、仔细地交流。

2024小学语文六下教案 篇12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作文。

3.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二、教学安排

1.导语。

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同意吗?

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各自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说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2.范例及讲评。

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先想一想,谁愿意说说?

讲评重点:有无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

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清楚

3.练习。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4.大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得较好?

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介绍各自的特点。

5.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6.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7.小结。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9235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