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友谊中班教案

时间:2024-12-02

友谊中班教案十一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友谊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对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目标的规定有“幼儿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并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并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同时,《纲要》中要求“教师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 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我可爱的好朋友》语言谈话活动通过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好朋友的特征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中班是幼儿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对自己的好朋友比较熟悉,选择描述自己的好朋友的特征作为主题,既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和认知特点,又具有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意义,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乐意与同伴交流,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认知目标:知道耐心倾听他人讲话,有积极表述的愿望。

技能目标:能用基本完整的语句讲述好朋友的外貌和爱好。

重点难点

重点:愿意并学会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愿望。

难点: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好朋友的特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自己的好朋友有简单的了解,有学习过序数的经验。

物质准备:小猪佩奇的音频,PPT,小猪佩奇的视频,小羊苏西图片,音频《找朋友》, 小红旗。

活动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

1.提问问题,听音频猜猜这个好朋友是谁。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可爱的好朋友,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位好朋友是谁呀?(播放小猪佩奇的声音)

小朋友们真棒大家都猜出来了,这个声音是可爱的小猪佩奇。那大家知道小猪佩奇的好朋友是谁吗?(幼儿表达)

小朋友们说了很多小猪佩奇的好朋友。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播放一个视频,大家仔细看一下视频中小猪佩奇的好朋友是谁呢?

2.观看小猪佩奇视频,提问问题

(播放《小猪佩奇》视频)

小朋友们,视频中小猪佩奇好朋友是谁啊?(幼儿表达)

(出示小羊苏西图片)

小猪佩奇的好朋友是小羊苏西,小羊苏西长什么样子啊?喜欢和小猪佩奇玩什么?谁能给老师描述一下?(幼儿表达)

小结:小羊苏西有着大大的眼睛,穿着红色的.裙子,喜欢和小猪佩奇玩滚泥坑。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展开谈话

1.小组谈话

教师:小猪佩奇的好朋友是小羊苏西。

小朋友们的好朋友是谁啊?他/她有什么特征呀?你和你的好朋友喜欢玩什么? 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说说。(幼儿表达)

(在幼儿谈话过程中,教师个别指导提醒幼儿围绕话题展开谈论)

2.教师平行谈话

教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下我的好朋友。

3.集体交谈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能根据老师介绍好朋友的方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吗?

(幼儿表达)

(请 2 到 3 个幼儿面向集体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三、拓展谈话经验

1.教师引导:

刚才小朋友们了解了自己好朋友的特征,知道了自己好朋友长什么样子,穿什么衣服,喜欢干什么。现在小猪佩奇和小羊苏西因为玩纸牌游戏闹矛盾了,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让他们和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和自己好朋友相处呢?(幼儿表达)

2.个别幼儿面向集体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好朋友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喜欢在一起玩游戏。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当爸爸妈妈来接你们的时候向老师描述一下自己爸爸妈妈的特征吧。

活动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活动设计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用规范语言描述自己的特征体会到语言的乐趣, 增加交往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注重五大领域的融合。但是,此活动有规范语言表达环节,幼儿进行规范表达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达不到预期效果,需要教师进行及时关注与指导

友谊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交朋友的快乐。

2、知道只有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找到朋友。

3、学会简单的交往语言和适宜的交往方式。

活动准备:

萤火虫图片;故事《萤火虫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萤火虫,引出故事《萤火虫找朋友》。

教师: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这只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花丛里飞来飞去找朋友,咱们快来看一看,它都找了谁做朋友了?

2、教师讲述故事《萤火虫找朋友》,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萤火虫找朋友》,幼儿倾听。

(2)通过引导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只有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长处才能找到好朋友。

(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是如何交到好朋友的,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3、师幼共同讨论与朋友交往的方法以及应该使用的语言。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教师:我们应该怎样交朋友呢?交朋友时应该怎么对朋友说呢?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请小朋友们来试一试,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

(2)幼儿自由讨论。

(3)针对幼儿讨论出的方法,请个别幼儿进行现场练习。

4、与同伴结伴游戏,体验与朋友共同玩耍的乐趣。

(1)引导幼儿每人找一个好朋友,并根据好朋友的长处说出赞美的话。

(2)请个别幼儿到集体中来说一说好朋友的优点。

(3)幼儿自由结伴,合作玩游戏,如“顶锅盖”、“拍手歌”、“拉大锯”等,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

附故事:

《萤火虫找朋友》

萤火虫一个人在家觉得很没意思,就出去找朋友玩,走到河边,他碰到青蛙,萤火虫说:“小青蛙,大笨蛋,后腿长,前腿短。我们两个交朋友,赶快过来一起玩。”青蛙瞪了萤火虫一眼,跳到水里游走了。萤火虫又碰到了小鸭子,说:“小鸭子,是瘸子,一摇一摆真难看。我们两个交朋友,赶快过来一起玩。”小鸭子瞪了萤火虫一眼,跳到水里游走了。

萤火虫没找到好朋友,只好伤心地回家,一到家,他就扑进妈妈怀里哭了。妈妈问萤火虫为什么哭,萤火虫把刚才交朋友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把小萤火虫搂在怀里说:“孩子,别哭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交朋友时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尊重别人,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谁肯和你交朋友呢?”听了妈妈的话,萤火虫点了点头。

吃过晚饭萤火虫打着灯笼出发了,走了不多远,碰见了青蛙正在捉蚊子。萤火虫说:“小青蛙,本领大,蚊子见了心害怕,我来帮你一起捉,捉完蚊子再玩耍。”又碰到了小鸭子,萤火虫说:“小鸭子,黄嘴巴,游来游去真可爱,我们两人一起玩。”小青蛙和小鸭子笑了,他们成了好朋友。

友谊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会帮助人类做很多事情。

2、知道小动物的特殊本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动物的头饰。鸡、狗、马、牛,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开始导入:

集体舞《找朋友》。

师:和朋友在一起开心吗?为什么?

朋友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2、了解小动物的特殊本领。

今天,李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特殊的'朋友。这几位朋友很淘气,它们有很多特殊的本领哦。

(1)师:听,是谁呀?(狗)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看家、导盲)

(2)师:再听,是谁呀?(鸡)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

(3)师:这个朋友力气很大哦!(看图片)这是谁?(马)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

(4)师:还有一个(看图片)谁呀?(牛)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3、看图讲述各个动物的特殊本领。

4、利用头饰,讲诉各个动物的特殊本领。

5、游戏:谁来帮帮我呀?

根据图片的情境,请拿着小动物头饰的孩子来帮忙。

6、活动延伸。

师小结:其实还有很多动物朋友有特殊的本领,可以帮助我们人类,李老师请你们回去找一找,然后告诉我好吗?

播放《找朋友》的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动物好朋友”,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正确发言,并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不抢话,不插嘴,学说简单而完整的合成句。

为了更加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把儿歌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并借助于课件,孩子们津津有味的看着,不时地用语言与我互动着。

在这之后的几个环节,依照活动前的设计,进行的很顺利,但在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表演儿歌时,却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当我们大家一起说“小山羊”时,我立即问大家:小山羊用什么动作来表演?接连叫了几个幼儿,动作都不是很理想,陈聪平日想法很多,问问他吧,陈聪站起来说:“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对于一句这样有想法的话,我却忽略了,轻轻地对她说:“奥。”所以在这之后,创编动作中,基本都是我来创编,孩子们机械的模仿。

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一句话就是:提高幼儿的索质,张扬幼儿的个性,放飞孩子的思维。

友谊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中小动物与伞之间的关系,学习朗诵儿歌。

2.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型仿编句子。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

1.儿歌大书一本,句卡。

2.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幼儿材料:动物、背景胸卡;绘画纸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导入主题1.师:哗啦哗啦,下雨啦!怎么办呢?

下雨啦!我们可以撑起漂亮的小花伞,那小动物会到什么伞下躲雨呢?

2.认识大书封面及伞字。

师:看!这里有一本大书,封面上有什么?还有一个字呢!谁认识这个字呢?

这本书里讲的就是关于小动物们找伞躲雨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 理解画面,模仿创编1.出示小鸟,引出第一句。 3.请个别幼儿上来翻到第三页,观察画面,引出第三句。

师:小蚂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蘑菇伞,真高兴,谁来接着翻书,看看谁又会在找什么伞呢?(呈现青蛙和荷叶背景图)青蛙怎样到伞下的呢?(出示句卡,尝试模仿讲述。)谁能看着卡片把这句好听的话完整的说出来?(模仿讲述:哗啦哗啦,下雨了,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4.请个别幼儿上来翻到第四页,引出第四句。

师:青蛙找到荷叶当伞真聪明,谁再来帮我们翻大书,看看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能看着卡片用好听的话完整的说一说吗?(看句卡尝试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5.出示小鸡,引出第五句。

师:叽叽叽,谁还在雨里找伞呢?

小鸡找不到躲雨的地方,被大雨都淋湿了,多可怜呀,其实它有一把温暖的大伞,是什么伞呢?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心里感到怎么样?真是一把让人感动的、温暖的大伞呀!妈妈的翅膀就像一把大伞,那为这把伞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小鸡怎样到妈妈的翅膀下?大家一起把这句好听的话说出来吧!(看句卡,创编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鸡跑到妈妈的翅膀下,翅膀伞!)6.翻到第六页观察画面,引出第六句。

师:小鸡在温暖的妈妈伞下幸福地躲雨啦,可是这两个小家伙正发愁着呢!(出示句卡,引导幼儿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松鼠和乌龟的伞呢?)其实,它们的身上就藏着一把伞,找一找吧!什么是它们的伞呢?

7.翻到第七页,引出第七句师:你说对了吗?嘿!大尾巴、小甲壳,不就是最好的伞吗!(出示句卡,尝试看句卡讲述。)师:看!谁来了?

它是怎么来的?你能用动作做做看吗?小鸟有伞吗?

师:其实它也有一把大伞,是什么伞呢?(翻到画面第一页,呈现大树图片)什么伞?

师:我可以说句很好听的话: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鸟飞到大树下,大树伞!(边说边出示句卡,引导幼儿学说第一句)你会说吗?看着卡片和我一起说说吧!

2.观察第二页画面,引出第二句。

师:大树真是一把特别的伞!这又是一把什么特别的伞?(翻到画面第二页,呈现蘑菇图)什么动物会到蘑菇伞下躲雨呢?为什么?

谁猜对了,到底是谁呢?

蚂蚁小,它躲在蘑菇伞下真正好!

蚂蚁怎么来的呀?一起来学学吧!

我们看着卡片一起说一句好听的话吧:"哗啦哗啦,下雨啦,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出示句卡,引导幼儿学说。)三、 问题讨论1.师:小动物们都找到自己喜欢又有趣的伞躲雨,真高兴呀!想一想,小鸟为什么喜欢找大树伞呢?

2.师:蚂蚁为什么找蘑菇当伞?(依次类推)四、完整欣赏1.看句卡完整朗诵儿歌。

师:其实我们已经把它们找伞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伞,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吧!

2.看大书完整朗诵儿歌。

师:在卡片的提示下,我们能讲得这么好听,现在加大难度,看着大图书还会朗诵这首儿歌吗?试一试吧!

五、情境表演儿歌1.集体表演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这首儿歌,我们又会编,又会念,真了不起,那我们把这首儿歌表演出来给大家看吧!

2.分角色表演师:每把椅子下面都有一张胸卡,请你拿出来看一看,自己是什么角色?

六、延伸活动:添加雨伞师:哗啦哗啦,雨还在不停的下,还有这么多小动物没有找到合适的伞躲雨呢!请你们帮忙啦,下课后,请你选择一个动物朋友,然后把你们的话和编的句子放在一起,又变成了一本好看的、有关'伞'的图书啦!

附:儿歌 《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鸟飞到大树下,大树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鸡跑到妈妈的翅膀下,翅膀伞!"哗啦哗啦,下雨啦,松鼠和乌龟的伞呢?

嘿!大尾巴、小甲壳,不就是最好的伞吗!

友谊中班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和生词,常用词语会用。

2、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会发光的,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三自然段。

4、能看图复述课文。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读懂全文。

三、教学难点。

弄懂萤火虫是怎么发光的。

四、教具准备。

挂图放大课文

五、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师问:图上的人都在看什么?(让学生说说)这种肚子上会发光的虫子你们见过吗?在什么季节里见过?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说说)

师:这种会发光的虫叫“萤火虫”,那它们为什么会发光呢?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这些知识的课文。

板书:

21、萤火虫

二、新授。

1、出示课文,教师范读。

2、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

(1)让学生读课文后面的“预习”,明白预习要求。

读课文,想想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再说说“我”怎么样捉到萤火虫的。

(2)学生读课文,思考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3)查预习效果。

(萤火虫全身黄褐色,两根触角像两根头发丝,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和一对纱一般的内翅,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发光的时候,独自还一动一动的。)

3、教师范读。

4、学生读,画出生字新词。

5、教学生字新词。

萤火虫蒲扇编织黄褐色纱布撞倒(注意让学生分辨“荧”与“萤”)

理解词语:

“萤火虫” “蒲扇” “黄褐色”指图理解。

6、让学生读课文。

要求读通、读顺,不添字漏字。

7、指名读课文。

8、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让学生读,思考:

讲什么时候,大家在哪里做什么?

奶奶唱的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3)生讨论,师小结:

讲的是夏天的晚上,大家坐在院子里乘凉。

奶奶唱的儿歌告诉我们萤火虫会发光。

(4)让学生齐读奶奶编的儿歌:

(5)让学生说说儿歌的内容。

三、练习。

1、让学生读生词。

2、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并重点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从奶奶编的儿歌中我们知道萤火虫会发光。那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它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读课文。

五、作业。

1、书写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蒲扇编儿歌黄褐色萤火虫

2、让学生读奶奶编的儿歌。

二、新授。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

(2)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

(3)边读边讨论,师小结:

(萤火虫的肚子后面有一粒能发光的东西,身体两边有许多小孔。一到晚上,它们飞出来,空气进入这些小孔,就会发出光来。)

(4)让学生把讲萤火虫怎么发光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6)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讲了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

2、教学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

(2)讨论,结合挂图理解,师小结板书:

萤火虫:全身黄褐色,两只触角像两根头发丝,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纱一般的内翅,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发光的时候,肚子一动一动的。

(3)从书中画出描写萤火虫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4)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5)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讲了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

三、巩固练习。

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

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

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了解了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及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课后同学们到晚上观察一下,看有没有萤火虫,如有,捉来观察一下。

五、作业。

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

(萤火虫的肚子后面有一粒能发光的东西,身体两边有许多小孔。一到晚上,它们飞出来,空气进入这些小孔,就会发出萤光。)

2、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

(萤火虫全身黄褐色,两只触角像两根头发丝,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和纱一样的内翅,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发光的时候,肚子还一动一动的。)

二、新授。

1、教学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爷爷教“我”怎样捉萤火虫?为什么要这样捉?

(2)让学生边讨论,师边小结;

爷爷教“我‘用手电筒一亮一灭地照,引来萤火虫。因为用手电筒一亮一灭地照,萤火虫以为是它的伙伴,就会向这边飞过来。

(3)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4)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讲了爷爷教‘我’怎样捉萤火虫。)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让学生自由地读。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说说教“我”怎样捉萤火虫?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课文学习完了,课文讲了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及怎么样捉萤火虫。同学们课后可以捉一只萤火虫来观察一下。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第三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揭示课题。

板书:21萤火虫

2、指名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完成课后习题。

1、完成第1题。

(1)出示习题。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第一自然段中奶奶唱的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2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

3爷爷教“我”怎样捉萤火虫?为什么要这样捉?

(2)指导学分析问题。

(3)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2、完成第2题。

(1)出示习题。

填空。

萤火虫全身(),两只()像两根头发丝,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和一对纱一般的.(),()后面有一粒()的东西。

(2)学生读题。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教师检查后小结。

(5)让学生读填好后的句子。

3、完成第3题。

(1)出示习题。

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轻轻地瞧

仔细地照

一亮一灭地摇

慢慢地打

(2)指名连线。

(3)让学生读一读词语。

4、完成第4题。

(1)出示习题。

说说下面的比喻用什么比喻什么。

1萤火虫的两只触角像两根头发丝。

2萤火虫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和一对纱一般的内翅。

(2)读题,讲解题意。

(3)指导学生分析比喻句。

(用“硬壳”比喻“外翅”,用“纱”比喻“内翅”。)

三、作业。

完成课后1、2、3、4题。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揭示课题。

板书:21萤火虫

2、检查学生作业情况。

二、看图复述课文。

1、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对学生提出复述课文的要求。

(1)不要遗漏主要内容。

(2)语句要通顺、有条理。

(3)不要像说话那样,也不要像背书。

3、出示挂图,指导学生复述。

如: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爷爷摇着蒲扇,奶奶拍着小宝弟弟。忽然,有许多萤火虫飞来,我问爷爷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爷爷告诉我:萤火虫的独子后面有一粒能发光的东西,身体两边有许多小孔。一到晚上,它们就飞出来,空气进入这些小孔,就会发光。我捉了一只萤火虫,用手电筒照着仔细瞧,看到萤火虫全身黄褐色,两只触角像两根头发丝,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和一对纱一样的内翅,独自后面有一粒东西,发光的时候,肚子还一动一动的。爷爷还教我用手电筒一亮一灭地照吸引萤火虫的方法捉萤火虫。我按照爷爷教的方法,果然捉到了萤火虫。

三、作业。

看图复述课文

附板书:

21萤火虫儿歌

萤火虫怎么会发光

外形(全身黄褐色,两只触角像两根头发丝,有一对外翅和一对内翅,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能发光。)

教学后记: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时,在扫除生字新词障碍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通过学习集体讨论、教师帮助,读懂句子的意思和自然段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友谊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名称:

快乐的蛋宝宝。

二、活动目标:

1、尝试在圆形的基础上建构椭圆形,能区别出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

2、能用一种颜色建构椭圆形。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了椭圆形和圆形、已学过插空心圆。

2、物质准备:各色雪花片、范例。

四、活动过程:

1、观察圆形与椭圆形,区别其不同之处。(出示空心圆形和空心椭圆形的范例)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他们有什么不同?

2、讨论建构方法。(愿意用语言表示。)

提问:怎样把圆形变成椭圆形?

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尝试,将空心圆形变成空心椭圆形。

3、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用一种颜色建构,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建构出蛋宝宝的手脚。

4、评价。

自由评价:向别人介绍自己将空心圆形变成空心椭圆形的方法。

友谊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知道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找到朋友。

2、学会简单的交往语言和适宜的交往方式。

3、喜欢并愿意多交朋友。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萤火虫找朋友》的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谈话,引出课题。

1、问:“妈妈、爸爸上班去了,家里就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想干什么?”

有一只小昆虫,今天也是一个人在家,他想干什么呢?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萤火虫的故事(出示PPT),故事的名字叫《萤火虫找朋友》。

二、分段讲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PPT,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

(1)萤火虫为什么要找朋友?

(2)萤火虫交朋友时,是怎么对朋友说的?

(3)小青蛙和小鸭子有没有与他交朋友?为什么?

2、 出示PPT,讲述故事第二段。

(1)妈妈是怎样对萤火虫说的?我们来学学萤火虫妈妈说的话?(帮助幼儿简单了解长处和短处的意思。)

(2)听了妈妈的话,萤火虫会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呢?

3、出示图片PPT,欣赏故事第三段。

提问:

(1)萤火虫又一次遇见了小青蛙和小鸭子,他是怎样说的?

(2)小青蛙和小鸭子有没有与萤火虫做朋友呢?为什么?

(3)这时,小青蛙和小鸭子的`心情怎么样?

三、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表演故事中的部分情节,体验角色的情感。

提问:萤火虫第一次找朋友,对小青蛙和小鸭子,他是怎样说的?小青蛙和小鸭子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表现语气、语调)

萤火虫又一次遇见了小青蛙和小鸭子,他是怎样说的?小青蛙和小鸭子的心情变怎么样?,知道只有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找到好朋友。

四、组织幼儿讨论,与同伴交往的方法以及应该使用的语言。

(1)谈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呢?(有礼貌的、好东西和同伴分享的)

(2)在生活中,你们交朋友的方式呢?交朋友时应该怎么对朋友说?(微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好东西和同伴分享等)(你好,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也可以说一些赞扬的话……)

(3)请个别幼儿到集体中来说一说自己好朋友的优点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请出自己的好朋友,像萤火虫一样找出好朋友的长处并说一些赞美朋友的话。

请小朋友来说一说,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

总结:和别人成为朋友的方法很多,如:一个微笑、一句好听的话、一个大拇指、一个拥抱,别人就乐意和你做好朋友。朋友之间只有相互尊重才能赢得彼此的信任。有真诚付出,就会收获真正的友谊。

五、与同伴结伴游戏:参与《喊数抱团找朋友》的游戏活动,使幼儿知道有朋友一起游戏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师:现在我们去交更多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好吗?

《喊数抱团找朋友》玩法:教师可令幼儿站成一个圆圈,沿逆时针方向走,当教师喊:“4个”、“2个”、“6个”时,幼儿应立即与临近的同伴按所喊数字抱成一团,最后剩下没有及时抱成团的人受 “罚”,请到旁边休息。游戏规则:听数抱团时,不得因人数不符而互相推撞人。

教学反思:

首先,我上课的时间过长了,导致后面的时间孩子已经失去耐心,开始出现各种小动作。这一点我会在平时教学中加强注意,严格控制好教学时间。

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本次活动我是通过《萤火虫找朋友》这个故事开始,希望孩子通过故事(目标1)知道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找到朋友,但可以我的引导还是不够,孩子对故事不够熟悉,对故事蕴含的道理还是比较模糊。对什么是长处和短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老师们给我建议是可以让孩子多听几遍故事,带着问题听故事效果会更好。

最后,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发现我们班孩子相比其他班级,在课堂纪律这方面有待加强,并且平常上课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在看到有其他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反而胆怯了。这一点也在提醒我一日生活常规的重要性,要抓好常规,并且应该在平时要多给那些胆怯的孩子机会,鼓励孩子自我表现。

友谊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一、记住歌曲名称,理解歌曲内容,学会跟唱歌曲。

二、通过欣赏梳头、扣纽扣、拉手等动作,激发幼儿学动作的兴趣。

三、让幼儿理解同伴间应互相帮助,友爱相处。

四、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五、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一、 《好朋友》歌曲磁带,录音机。

二、 《拍拍手、点点头》磁带,《举你的右手摆一摆》磁带

三、幻灯片(图片)一套,(梳头、扣纽扣等图片)。

四、音游:小兔躲雨(音乐及材料)

活动过程

一、入场《拍拍手、点点头》及练声《小鸭和小鸡》。 小结: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大家在一起拍拍手、点点头、跳跳舞,真高兴。引入练声《小鸭和小鸡》。

二、引入游戏《举你的右手摆一摆》让幼儿感受在一起玩的欢乐。

三、今天,我们除了玩游戏以外,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图片,你们想看吗?出示幻灯片(或图片)问:她们在干什么?(她们在梳头、扣纽扣),欣赏其动作。学句子: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纽扣。边动作边学句子。品德教育:在幼儿园里,大家都是好朋友,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纽扣,还可以怎样互相帮助?请你用“你帮我来……我帮你来……”说一句话。 小结:大家都怎样?(引出团结友爱)怎样用动作表示团结友爱?(手拉手),让幼儿学动作,学句子。边手拉手边提问: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什么?(我们都是好朋友),学句子,幼儿园小朋友在一起,都是好朋友,同伴间除有玩具大家一起玩,还应互相帮助,友爱相处。

四、学唱歌曲《好朋友》

1、欣赏一次,幼儿个别、集体分别学讲歌名。

2、欣赏二次,熟悉歌曲旋律、歌词,学打拍子。

3、集体跟唱(在位置上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4、集体表演唱(边唱边做动作)。

五、音游:小兔躲雨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了一首什么歌?(好朋友),你们看小兔子也想和我们玩游戏,我们也和它们做好朋友吧。音乐开始:这是什么游戏?(小兔躲雨),请幼儿听音乐戴好头饰,准备游戏。小兔音乐:(小兔跳)兔妈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游玩吧!(轰轰轰……)雷声兔妈妈:下雨了,小兔子快躲进山洞吧!(小兔马上找洞避雨),找到洞避雨的小兔要帮助未找到洞避雨的小兔。小兔:让我来帮助你,小兔子快快来。小兔妈妈:太阳公公出来了,天晴了,小兔子,我们回家吧!(小兔跳音乐)。小兔子说;我们都是好朋友,团结友爱手拉手。小兔跳音乐离场。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友谊中班教案 篇9

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2、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重点:

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难点:

学习与伙伴友好相处

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

2、小班小册2号挂图

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3、师小结幼儿所说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2)教师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

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三、学习儿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

(1)请幼儿进行集体跟诵

(2)集体朗诵、男女分组朗诵

四、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找一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友谊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尝试运用多种手段在纸盘上大胆地制作,表演自己的好朋友。

2、活动中遇到困难会主动请求老师或同伴帮助。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圆形、徒圆形若干,数量等于幼儿人数。

2、制作的工具和辅助材料:水彩笔、绒线、纸及一些废旧材料。

3、活动室内展示老师制作的纸盘,共幼儿欣赏。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说、看看桌子、柜子上又那些材料?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用纸盘来表演自己的好朋友,可以选用那些材料?

3、幼儿制作,老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运用多种表演手法,如:用纸、绒线粘贴头发,用彩笔在纸盘上画武官。鼓励幼儿遇到困难可以请求同伴或老师帮助,并提醒幼儿制作完后要将所有物品归放整齐。

4、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并猜猜“这是谁”,延伸活动:可将幼儿作品布置于墙,供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学习增加同伴间的友谊。

友谊中班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大胆讲述好朋友的特征和爱好。

2、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同伴的关爱。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做好对好朋友的爱好调查

2、《三条小鱼》动画片歌曲《找朋友》音乐《童年》

3、摄像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导入幼儿观看动画片说一说里面唱的是谁?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l两条小鱼在水里游时它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老师又接着问:三条小鱼呢?教师小结:小鱼越多它们的心情就会越快乐,因为有了好朋友,那么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好朋友吗?

二、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教师提问:你的好朋友是谁?他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能清楚的说出好朋友的特征。教师接着问你的好朋友最喜欢做什么?他做什么事情最棒?让孩子学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三、找找自己的好朋友

小朋友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现在请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并和他坐在一起。(幼儿随音乐找朋友,并和好朋友拉手、拥抱……)教师提问:刚才和好朋友拥抱后心里有什么感觉?现在和好朋友在一起最想对他说什么?(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说说自己最想对好朋友说什么话。)

四、悄悄话

现在请大家把最想和好朋友说的话悄悄的说给他听。那怎样才能把好朋友的说话过程记录下来呢?启发幼儿说出最合适的记录方法(教师用摄像机把孩子的说话过程记录下来,完成后与幼儿一起分享悄悄话)

谁愿意把他们的悄悄话和大家一起分享呢?鼓励幼儿大胆讲出自己和朋友之间的悄悄话,用镜头定格的方式找到第二对、第三对……好朋友,通过这种方式鼓励腼腆的幼儿大胆表现。教师和幼儿一同小结好朋友之间应该有好的东西共同分享,对方遇到困难应该互相帮助,不能排挤好朋友。

五、音乐游戏《找朋友》

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拉成圆圈跳舞,边跳边思考怎样使我们的圆圈变大,拉的好朋友越多圆圈就越大,我们就玩的越开心。

活动延伸:

1、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制作小镜框—我的朋友,进一步促进幼儿之间的情感。

2、除了人类是我们的好朋友以外,大自然中还有什么是我们的好朋友?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1738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