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京剧脸谱初中教案精选

当我们提起初中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初中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京剧脸谱初中教案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

3、情感目标: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知识、设计制作。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四、教学具:

1、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五、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法设计:

①、观察理解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比中年级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②、分析比较法:、学生有很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师教学意图。

③、指导制作法: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但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选择谱式、色彩。让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择自己喜爱的谱式来绘制。

④、多媒体演示法:美术课教学重要大量使用图片、范画,教师也要示范画给学生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很快地进行范画演示,也可以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谱式

步骤一: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②为什么包拯和四大卫士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学生回答: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

[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

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学生回答。(略)

步骤二:介绍知识。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资料。

1、起源:

教师讲解: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

问: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2、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谈一谈的美感)

教师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3、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

介绍特点: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步骤四:

1、演示作业过程:[播放---演示课件]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完成一副的设计制作。

3、[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a、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也可以与邻近几个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套作业,具体分工自己商议解决。如:水浒传、三国等。

b、本课时完成谱式的铅笔稿勾画。

c、注意事项:1、自选谱式;

2、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步骤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

进行辅导:

定中轴线、五官位置;

勾画谱式;

[课件同时播放勾画谱式过程]

步骤六:课堂总结

选优秀作业让作者自己点品;其余同学提出优、缺点;教师表扬优点,不用自己的观点观点影响学生。

步骤七:宣布下节课学生用具:

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色彩

步骤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资料。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脸谱色彩知识

1、教师提问:那位同学知道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学生回答(略)。

2、教师讲解:在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用。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3、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略)

4、教师总结: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jK251.com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步骤三:着色方法

[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1、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

2、再涂颜色,要从浅入深地顺序涂,

3、最后着墨色。

步骤四: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1、完成铅笔稿着色。

2、注意事项:

①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

②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

步骤五: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涂色。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

步骤六:点评学生作业

方式: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步骤七:宣布下课。

jk251.coM小编推荐

京剧脸谱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

3、情感目标: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知识、设计制作。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四、教学具:

1、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五、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法设计:

①、观察理解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比中年级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②、分析比较法:、学生有很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师教学意图。

③、指导制作法: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但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选择谱式、色彩。让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择自己喜爱的谱式来绘制。

④、多媒体演示法:美术课教学重要大量使用图片、范画,教师也要示范画给学生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很快地进行范画演示,也可以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谱式

步骤一: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②为什么包拯和四大卫士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学生回答: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

[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

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学生回答。(略)

步骤二:介绍知识。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资料。

1、起源:

教师讲解: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

问: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2、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谈一谈的美感)

教师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3、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

介绍特点: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步骤四:

1、演示作业过程:[播放---演示课件]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完成一副的设计制作。

3、[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a、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也可以与邻近几个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套作业,具体分工自己商议解决。如:水浒传、三国等。

b、本课时完成谱式的铅笔稿勾画。

c、注意事项:1、自选谱式;

2、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步骤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

进行辅导:

定中轴线、五官位置;

勾画谱式;

[课件同时播放勾画谱式过程]

步骤六:课堂总结

选优秀作业让作者自己点品;其余同学提出优、缺点;教师表扬优点,不用自己的观点观点影响学生。

步骤七:宣布下节课学生用具:

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色彩

步骤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资料。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脸谱色彩知识

1、教师提问:那位同学知道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学生回答(略)。

2、教师讲解:在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用。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3、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略)

4、教师总结: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步骤三:着色方法

[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1、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

2、再涂颜色,要从浅入深地顺序涂,

3、最后着墨色。

步骤四: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1、完成铅笔稿着色。

2、注意事项:

①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

②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

步骤五: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涂色。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

步骤六:点评学生作业

方式: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步骤七:宣布下课。

京剧初中教案精选


课例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艺术。

三、介绍的行当:

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

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以“唱”为主,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b.欣赏《玉堂春》中《苏三起解》选段,并分析青衣唱腔特点。

c.女生学唱《苏三起解》的唱段。

d.欣赏《唱脸谱》,并分析净行唱腔特点。

e.男生学唱《唱脸谱》。

2、念:

a.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

b.欣赏《拾玉镯》中刘媒婆与孙玉姣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c.很显然,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d.再欣赏一遍,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学着说一说。

3、做:

a.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下面请大家看一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b.分别让学生欣赏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

c.再让学生欣赏上楼、下楼片段。

d.学生通过看、说、学进行表演。

4、打:

a.“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b.让学生欣赏“把子功”和“毯子功”的武打场面。

c.介绍“水袖功”、“甩发功”、及“手绢功”,并让学生欣赏。

5、伴奏乐器:

a.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伴奏乐器中的灵魂。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如果“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它的骨骼,一阵锣鼓,既可渲染磅礴的气势,又能烘托演员的表演,并且这种对表演的烘托,是非常细致的,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颤抖。

演员表演往往导引出感情表达需要的锣鼓,锣鼓(节奏、音响)等的刺激反过来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

b.试着让学生学打一段“锣鼓经”。

6、总结:

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这就是,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是诗》这样一首介绍艺术审美特征的诗,或许对我们认识艺术有所裨益:

领:一声“苦哇”!

合:太阳飘了过去(师:把你带入了意境),

领:一段慢板

合:地球转动停止(师:时空操纵在演员手中)。

领:一举杯

合:一次宴会(师:意到笔不到,写意性表演),

领:一转身

合:行程万里(师:时空自由变化),时空的跳跃,浓缩于虚虚实实,

领:“哇呀”

合:花脸的怒吼,

领:“喂呀”

合:青衣的哭泣。夸张的美,含蓄的美。超越着生活的模拟。

领:就说手吧:

女生:一个手势,那是感情的触角,

男生:一个手的造型,那是性格的写照。

领:并拢四指

合:庄重

领:张开五指

合:豪放

领:松弛的手指

合:苍老

领:兰花指

合:描绘出女性的娇丽。一招一式都在节奏中,唱念做打都在旋律里。音乐性可听又可看(师:载歌载舞)

合:在灵感中浑然一体。

领:管弦,声带,打击乐,

合:发出民族的音色(师:绝不是舶来品)。

领:帕瓦罗蒂惊讶地倾听,

合:震得房顶落土的黑头(师:金少山的男高音)羞得云雀远遁的青衣(师:轰动美、苏、日本的梅兰芳)。狂风般的气势,情语般的细腻,胜过普希金的手笔。

领:桨,意识着船,鞭,渲染着马,边锣是水,更鼓是夜。意象纷呈,物象转移。

合:舞台上得其“意”而忘其“形”,观众者知其“形”而解其“意”。是诗,诗是。

音乐教研员申屏娜点评:

是我国的国粹,教师力图通过本课知识的教授,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本课教学进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引领学生学习的必要性)二、新课学习:

1.简介行当——略讲内容(以图文并茂形式呈现)

2.介绍的四种艺术特性——精讲内容(以声像、视听结合形式呈现)

3.简介的伴奏乐器(以锣鼓谱及打击乐实物呈现)

三、以“是诗”作为全课的总结(使学生对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整节课教师以知识为主线贯穿全课,教学程序流畅,语言生动精炼,教态亲和力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新授内容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动静内容交替进行。教师能运用多媒体大容量的展示不同行当的脸谱、人物、剧情、表演、唱腔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了唱、念、做、打的实践活动,更使学生加深了对的体验和理解,并扩展了与音乐的相关文化知识,突出体现了重视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的全新理念。

如果教师课前能自制2-3个不同行当的脸谱面具,在课上能让学生戴上实物参与体验、实践,之后再设计一个评价环节,这样就更有益于促进、提高学生学好中国的热情。

美术教案-例唱脸谱初中教案精选


七年级艺术—《唱念做打传精神》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3更新时间:2004-8-30文章录入:松树]

教材:艺术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

课时:第二课时(共二课时)

教学思路:加深学生对国粹艺术的认识,让我们在动手做脸谱和唱戏歌中体验戏剧,并参与表演,激发他们对戏剧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

教学目标:

1、唱会《唱脸谱》,学会简单的虚拟动作。

2、了解脸谱在京剧表现中的作用,并绘制简单的脸谱。

3、拓展课的内容:提高学生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利用所学虚拟动作及绘制脸谱综合表演,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歌曲的感染和。

教具准备:《唱脸谱》伴奏带、纸、画笔、颜料、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复习

1、音乐:

a、复习歌曲《唱脸谱》。

b、复习京剧知识

(1)产生至今约200多年

(2)分类①传统京剧(《铡美案》);②现代京剧(《红灯记》)③当代戏歌(《唱脸谱》)

2、美术:欣赏并复习点线面知识,对称与均衡;

3、音乐:

学生跟伴奏复习歌曲(唱得不错,但还缺少什么?)--引入新课

在京剧表演中,除了唱腔,还有配合唱腔的动作神情。

二、认识与体验

音乐:

1、学生分组讨论:歌词中的角色有什么动作表现?

2、学生进行表演。

3、教师示范:兰花手、虎口掌、剑指导。

学生学习模仿:强调兰花手表现女性曲雅、秀气、虎口掌,表现男性的勇猛、刚直。

美术:

1、京剧表演除了唱腔动作神情之中,他们的行动也引人注目,脸谱尤为突出。脸谱的作用?塑造个性。

2、《唱脸谱》中的各个角色都有什么样的个性呢?

通过上节课布置查资料任务,请学生讲一讲?

3、分别讲角色故事,总结人物个性。

4、脸谱的颜色。(1)特点:鲜明(观察总结)

5、为脸谱上色。(教师参与)

三、表演展示

1、制作脸谱面具。

2、学生表演《唱脸谱》(加上动作,戴上面具)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1、中国其它剧种。

2、请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

课例《唱脸谱》

课题概述

《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课例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我在这节课中采取的是综合评价方式,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资料库

一、理论依据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也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

二、教学素材

(一)有关脸谱:脸谱是塑造人物的特殊手段,在京剧中是其它角色不能替代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它特点。一般以红色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色代表粗犷、耿直,如"张飞";白色代表奸邪,如"曹操"。各有特定的脸谱,观众一看脸谱,即知其为何人,

脸谱是学习花脸行当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勾脸也是一功,要用画笔蘸色,对镜勾勒,首先勾画眉,次勾画眼窝、鼻窝、嘴角脸膛全部,然后勾画脸纹。

在脸谱中还有一种化妆方法,叫揉脸,将选择的油彩放在手中,揉搓均匀,在脸上拍均匀后,再用笔在管理权限部位,进行勾画,像《四杰村》的余千、《野猪林》的卖刀人、包公戏中的赵虎……都是这样画法。脸谱中,又分多种谱式画法,象三块瓦、元宝脸、整脸、碎脸、老脸、破脸、油白脸、粉白脸、六分脸、歪脸、象形脸、妖魔鬼怪脸等等。

(二)脸谱的化妆技巧

脸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勾脸也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象书法和绘画一样,用笔要准确有力,渲染需浓淡有致,勾勒则惜墨如金,这样才能画得生动有神,惹人喜爱。

勾脸不能按谱照搬,要根据自己的脸型、表演特色和所演剧目,把脸谱勾活,才能生动地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著名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郝寿臣先生有"活曹操"的美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出色表演,他创造的曹操脸谱也起了很大作用。据解剖学家的研究分析,他勾的曹操脸谱脑门部位的线条纹理,恰好与面部神经相应,因而表演时极大地有助于演员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使脸谱与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勾脸来弥补脸型的不足,以改变脸型与面部解剖的关系。脸型窄小,个子不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脸谱进行加工与再创造,花脸演员们常说的"勾脸能变形"就是这个意思。

勾画脸谱要经过以下程序:

1、净脸垫底;2、定位和揉眼、鼻窝;3、勾白粉底;

4、填膛画黑眼窝、勾黑线;5、勾红色通天柱;6、脸谱勾成。

脸谱是花脸表演的重要部分。脸谱是人物内心的外化,是人物内心的表达,脸谱不是死的面具,他是人物外部特征和内心情感最具代表的表现形式。可见脸谱在京剧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经典初中教案音乐教案-中国京剧


中国京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

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b.欣赏《玉堂春》中《苏三起解》选段,并分析青衣唱腔特点。

c.女生学唱《苏三起解》的唱段。

d.欣赏《唱脸谱》,并分析净行唱腔特点。

e.男生学唱《唱脸谱》。

2、念:

a.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

b.欣赏《拾玉镯》中刘媒婆与孙玉姣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c.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d.再欣赏一遍,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学着说一说。

3、做:

a.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下面请大家看一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b.分别让学生欣赏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

c.再让学生欣赏上楼、下楼片段。

d.学生通过看、说、学进行表演。

4、打:

a.“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b.让学生欣赏“把子功”和“毯子功”的武打场面。

c.介绍“水袖功”、“甩发功”、及“手绢功”,并让学生欣赏。

5、京剧伴奏乐器:

a.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如果“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它的骨骼,一阵锣鼓,既可渲染磅礴的气势,又能烘托演员的表演,并且这种对表演的烘托,是非常细致的,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颤抖。

演员表演往往导引出感情表达需要的锣鼓,锣鼓(节奏、音响)等的刺激反过来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

b.试着让学生学打一段“锣鼓经”。

6、总结: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这就是京剧,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京剧是诗》这样一首介绍京剧艺术审美特征的诗,或许对我们认识京剧艺术有所裨益:

领:一声“苦哇”!

合:太阳飘了过去(师:把你带入了意境),

领:一段慢板

合:地球转动停止(师:时空操纵在演员手中)。

领:一举杯

合:一次宴会(师:意到笔不到,写意性表演),

领:一转身

合:行程万里(师:时空自由变化),时空的跳跃,浓缩于虚虚实实,

领:“哇呀”

合:花脸的怒吼,

领:“喂呀”

合:青衣的哭泣。夸张的美,含蓄的美。超越着生活的模拟。

领:就说手吧:

女生:一个手势,那是感情的触角,

男生:一个手的造型,那是性格的写照。

领:并拢四指

合:庄重

领:张开五指

合:豪放

领:松弛的手指

合:苍老

领:兰花指

合:描绘出女性的娇丽。一招一式都在节奏中,唱念做打都在旋律里。音乐性可听又可看(师:载歌载舞)

合:在灵感中浑然一体。

领:管弦,声带,打击乐,

合:发出民族的音色(师:绝不是舶来品)。

领:帕瓦罗蒂惊讶地倾听,

合:震得房顶落土的黑头(师:金少山的男高音)羞得云雀远遁的青衣(师:轰动美、苏、日本的梅兰芳)。狂风般的气势,情语般的细腻,胜过普希金的手笔。

领:桨,意识着船,鞭,渲染着马,边锣是水,更鼓是夜。意象纷呈,物象转移。

合:舞台上得其“意”而忘其“形”,观众者知其“形”而解其“意”。京剧是诗,诗是京剧。

音乐教研员申屏娜点评: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教师力图通过本课知识的教授,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京剧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本课教学进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引领学生学习京剧的必要性)二、新课学习:

1.简介京剧行当——略讲内容(以图文并茂形式呈现)

2.介绍京剧的四种艺术特性——精讲内容(以声像、视听结合形式呈现)

3.简介京剧的伴奏乐器(以锣鼓谱及打击乐实物呈现)

三、以“京剧是诗”作为全课的总结(使学生对京剧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整节课教师以京剧知识为主线贯穿全课,教学程序流畅,语言生动精炼,教态亲和力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新授内容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动静内容交替进行。教师能运用多媒体大容量的展示京剧不同行当的脸谱、人物、剧情、表演、唱腔等,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了唱、念、做、打的实践活动,更使学生加深了对京剧的体验和理解,并扩展了与音乐的相关文化知识,突出体现了重视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的全新理念。

如果教师课前能自制2-3个不同行当的脸谱面具,在课上能让学生戴上实物参与体验、实践,之后再设计一个评价环节,这样就更有益于促进、提高学生学好中国京剧的热情。

音乐教案唱脸谱


我精心设计的音乐教案——《唱脸谱》

湖北宜都谭平

课题概述

《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我在这节课中采取的是综合评价方式,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唱脸谱


音乐教案湖北宜都谭平课题概述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2.通过学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教学重点: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教学过程: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3、脸谱的样式二、活动与体验──㈠新授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㈡歌曲范唱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2、学生自由谈㈢学唱新歌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五、结束课业在京歌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音乐教案-唱脸谱


课例《唱脸谱》

课题概述

《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课例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我在这节课中采取的是综合评价方式,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资料库

一、理论依据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也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

二、教学素材

(一)有关脸谱:脸谱是塑造人物的特殊手段,在京剧中是其它角色不能替代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它特点。一般以红色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色代表粗犷、耿直,如“张飞”;白色代表奸邪,如“曹操”。各有特定的脸谱,观众一看脸谱,即知其为何人,

脸谱是学习花脸行当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勾脸也是一功,要用画笔蘸色,对镜勾勒,首先勾画眉,次勾画眼窝、鼻窝、嘴角脸膛全部,然后勾画脸纹。

在脸谱中还有一种化妆方法,叫揉脸,将选择的油彩放在手中,揉搓均匀,在脸上拍均匀后,再用笔在管理权限部位,进行勾画,像《四杰村》的余千、《野猪林》的卖刀人、包公戏中的赵虎……都是这样画法。脸谱中,又分多种谱式画法,象三块瓦、元宝脸、整脸、碎脸、老脸、破脸、油白脸、粉白脸、六分脸、歪脸、象形脸、妖魔鬼怪脸等等。

(二)脸谱的化妆技巧

脸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勾脸也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象书法和绘画一样,用笔要准确有力,渲染需浓淡有致,勾勒则惜墨如金,这样才能画得生动有神,惹人喜爱。

勾脸不能按谱照搬,要根据自己的脸型、表演特色和所演剧目,把脸谱勾活,才能生动地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著名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郝寿臣先生有“活曹操”的美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出色表演,他创造的曹操脸谱也起了很大作用。据解剖学家的研究分析,他勾的曹操脸谱脑门部位的线条纹理,恰好与面部神经相应,因而表演时极大地有助于演员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使脸谱与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勾脸来弥补脸型的不足,以改变脸型与面部解剖的关系。脸型窄小,个子不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脸谱进行加工与再创造,花脸演员们常说的“勾脸能变形”就是这个意思。

勾画脸谱要经过以下程序:

1、净脸垫底;2、定位和揉眼、鼻窝;3、勾白粉底;

4、填膛画黑眼窝、勾黑线;5、勾红色通天柱;6、脸谱勾成。

脸谱是花脸表演的重要部分。脸谱是人物内心的外化,是人物内心的表达,脸谱不是死的面具,他是人物外部特征和内心情感最具代表的表现形式。可见脸谱在京剧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音乐教案-唱脸谱教案的教学方案


音乐教案《唱脸谱》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初中教案精选


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并记住400、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使学生理解季风活动对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的影响,并记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

3.使学生知道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4.使学生学会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的特点。

5.使学生学会运用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分析我国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学会运用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图,分析、概括我国降水年际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1.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2.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

季风活动、锋面雨带与降水的关系

[教具准备]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气温和降水是最重要的气候要素。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我国气温和温度带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讲授新课)

[提问]让学生看本节课文前面的“想一想”小栏目,提问:七月份正值雨季,这时候出差去吐鲁番是否需要带雨具?九月份我国多数地方秋高气爽,这时期出差去广州是否要带雨具?为什么?(答案:七月份出差去吐鲁番不需要带雨具,因为吐鲁番的全年降水很少,即使在七月份也很少降雨;九月份出差去广州应该带上雨具,因为这时虽然我国大多数地方秋高气爽,但广州雨季还没有结束,经常有阴雨天气。)

[讲述]从上面回答的问题可以看出,了解我国各地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在生活实际中是有用处的。在生产建设中也要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如修建水库或建桥梁时,要考虑当地夏季最大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否则,遇有特大暴雨,水库有溢洪、桥梁有坍塌的危险。

[读图]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练习: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答案:我国东南沿海一带。)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一月份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致的?

(答案:①大致通过淮河-秦岭一线,西接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②0℃等温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哪些地方?

(答案:大致从大兴安岭斜向西南,经过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东段。)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答案: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的西部、北部)

5.找出学校所在省、区、市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答案:略)

4.比较图上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内陆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答案:东南沿海的房屋多有屋脊,房顶坡度较大,上面砌有防水的砖瓦,并留有流水沟,易于排水。西北内陆地区房屋多为平顶,上面也没有流水沟。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房屋建筑,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沛,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特点。)

[提问]从以上读图活动可以看出,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

(可让学生讨论,然后再回答)

[归纳]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板书]一、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对东亚、南亚降水的影响。

[提问]为什么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呢?

(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

[归纳]主要是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板书]1.原因: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读图]让学生阅读课本图4·11和图4·12,回答下列问题:

1.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答案:①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②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2.从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考虑,为什么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

(答案:①深居内陆,距海远。②地形闭塞,有山脉阻挡)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

(可辅以《中国地形图》,或使用叠加投影片效果会更好。)

(答案: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讲述]习惯上,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显著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一般来讲,季风区内降水较多,非季风区内降水稀少。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此线西北是非季风区,此线东南是季风区。

[板书]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读图]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四个城市降水较多的各是哪几个月?

(答案:广州5~9月,武汉5~8月,北京7、8两月,哈尔滨7、8两月。)

2.比较四地降水量的年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答案: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7、8两月降水多。不同点是广州、武汉雨季时间长,年降水量比较大;北京和哈尔滨雨季时间短,年降水量比较小。)

[小结]我国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这个时期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

各地的雨季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讲,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板书]二、降水集中夏秋两季

1.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承转]那么,为什么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雨季长短不一样呢?

[板书]2.季风活动与锋面雨带

[讲述]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季风活动、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锋面雨带示意图”: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教师可边讲述边画出冷、暖气流交汇和锋面雨带形成的示意图。)

[板书]3.雨带推移与各地雨季

[读图填表]阅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图17~20),并结合课文内容,填出下表:

[提问]说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进退和雨带移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归纳]一般年份,从五月中旬开始夏季风便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这里最早进入雨季。随着夏季风势力增强北进,锋面雨带随之向北推移。六月中旬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我国由南向北开始进入雨季。九月,夏季风势力减弱南退,雨带随之迅速南撤,我国由北向南雨季雨带结束。因此,我国各地雨季长短差别很大: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板书]4.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读图]看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示意图,说出六月和七、八两月雨带的分布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关系。

[讲述]六月,夏季风北进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相持,使锋面雨带在这里徘徊时间长达一个月左右,形成连绵细雨。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七、八月份,雨带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随之出现晴朗天气,降水相对减少,形成伏旱。伏旱时期,炎暑骄阳,蒸发旺盛,又正是水稻生长旺盛、极需要水的时期。因此,伏旱往往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

(布置作业)

选做复习题第1、2题。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新课引入)

我国年降水量在时间上分布,除了表现在季节上分配之外,还表现在年与年之间的变化上,这就是降水的年际变化。

(讲授新课)

[读图]让学生阅读“北京1951~198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从1951年至1980年的30年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其降水量约是多少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降水量约是多少毫米?

(答案:1959年最多,降水量达1600多毫米;1965年最少,只有250毫米。)

2.对照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北京的年平均降水量约多少毫米?

(答案:600毫米左右。)

3.结论是什么?

(答案:北京的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板书]三、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讲述]总的来看,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但相对而言,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内陆干旱区更大。

我国各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的原因,主要是有的年份季风活动不规律,夏季风进退反常。例如:在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的年份,北方降水较正常年份就偏多,南方降水则偏少;而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较正常年份就偏少,南方降水则偏多。从而使得我国各地各年的降水量差别很大。如果某些地方在某一年的降水量过多或过少,就会出现水灾或旱灾。

[提问]近几年来,我们这里每年降水量的多少都一样吗?降水量年际变化如何?请举例说明。(学生议论,教师再用当地的降水资料加以说明。)

[板书]四、干湿地区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怎样的?

2.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分布在哪一线?

[讲述]由于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不均,因此各地的水分条件差异很大。有的地方湿润,有的地方干旱。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是由这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所决定的。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就湿润;反之,气候则干旱。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板书]1.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读图]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并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一条等降水量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一条等降水量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一条等降水量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归纳]通过读图我们可以看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可将我国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湿润、半湿润地区,西部是半干旱、干旱地区。东部地区又大致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南方为湿润地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西部则以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大致可分为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板书]2.干湿地区的分布

[读图填表]看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并对照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填写下表:

[讲述]不同的干湿地区,反映了不同的水分条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影响十分明显。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大致相当于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耕作农业区。湿润地区以水田耕作农业为主,半湿润地区以旱地耕作农业为主。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则是我国主要的草原牧业地区。

(复习巩固)

1.课文“想一想”:从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考虑,为什么我国无论是西部还是东部,北方还是南方,发展农业生产都不能单纯依靠天然降水,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利措施呢?(答案: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依靠水利灌溉。东部地区,即使是南方湿润地区,由于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在少雨季节和降水偏少的年份,天然降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也同样要依靠水利措施,才能保证农作物的稳产、高产。)

2.课文“做一做”练习:①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份__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的______带与______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的______地区与_____地区的分界线。

(答案:0℃;800毫米;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②用直线将下列地区与其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连接起来:

寒温带黑龙江省最北部干旱地区

中温带华北平原

暖温带珠江三角洲半干旱地区

亚热带塔里木盆地

热带内蒙古高原半湿润地区

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西北部

海南省湿润地区

(布置作业)

选做复习题第3、4题。

[板书设计]

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一、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1.原因: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二、降水集中夏秋两季

1.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2.季风活动与锋面雨带

3.雨带推移与各地雨季

4.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伏旱

三、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四、干湿地区

1.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2.干湿地区的分布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801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