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英语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饮食习惯”的文章,包括传统饮食习惯的改变日常饮食选择,旨在让学生明白健康的饮食习惯的养成是拥有健康体魄的前提。本篇文章生词量较大标题较抽象,各段主题句分布不太明显(大部分分布在段落中间)。且大部分学生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如人体每天必须摄入的六种基本营养成分的来源、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什么是绿色食品等)了解较少。因此,本文的学习难度较大。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a)使学生了解protein,calcium等基本营养成分的来源和主要功能,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保证,以及素食主义等信息。
b)学习掌握有关营养成分与食物的词汇,如:protein、calcium、carbohydrate、fibre、mineral、vitamin、vegetarian&vegan、greenfoodandcleanfood、eco-foodandorganicfood等,以及keepupwith,Thesamegoesfor?以及as和only引导的倒装句的用法。
2.语言技能目标:
a)使学生学会克服生词障碍,通过略读,寻找文章的主题句,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通过查读,捕捉文章的重要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b)使学生学会运用各种猜词技巧,猜测部分生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含义。c)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用英语为自己所熟悉的一个人设计一份“healthydiet”,并阐明设计的依据。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
a)使学生学会审视自己、审视食物,提高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意识。b)使学生懂得:健康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要想有强健的体魄,除了合理安排好一天的生活以外,还需要有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每天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青少年必须有健康的身体,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位具有现代科学文化,适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劳动者。
c)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并养成较强的合作意识。
d)让学生了解一些不同的饮食观念及主张,加深对世界饮食文化的了解,弘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精髓,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饮食对健康的重要影响。
2)侧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结构的把握,突出培养学生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
a.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b.根据主题快速捕捉文章重点细节的能力。
c.猜词能力。
3)重点掌握有关营养成分与食物的词汇,特别是人体每天必须摄入的六种基本营养成分的词汇以及这些营养成分的来源和主要功能。
2.难点
1)如何使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
2)如何使学生学会提取、筛选和重组文章中关于健康饮食的信息,并灵活运用于语言实践中,达到语言实践能力的扩展与提高。
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1.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成各种各样任务的过程。任务型学习强调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本课组织学生四至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个人设计一份“healthydiet”,并口头阐述设计的理由。该设计基于课文内容,但又不局限于课文的范畴,旨在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策略,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任务,体会、掌握语言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动活动,。合作学习教学法有利于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调整学生的语言焦虑感。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外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因此,本课打破传统的“稻田式课堂教学结构”采用“四至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的课堂教学结构,来组织教学,旨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互相交流,降低语言焦虑感,获得愉快的学习经历,从而对学习本身和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感。
3.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要求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进行语篇阅读训练,即从“整体”开始,以“整体”结束的“三段式”阅读教学法。本课采用从整体略读——分段细读——听读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即是这种教学策略的体现。
(四)学法指导
1)认知策略:指导学生运用已学会的抓重点、做记号、摘笔记等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归纳。
2)调控策略:继续培养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习惯,鼓励学生增加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英语的体会和经验,学会科学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进一步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交际策略:创设有意义的情景和任务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围绕课堂任务分工合作,相互探讨、相互交流,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说教学程序
1.Pre-task: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8分钟左右)
引入话题,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教师通过一个问题“Doyouthinkitimportanttohavegoodeatinghabits?”呈现文章的标题“Wearewhatweeat”。紧接着引导学生解读文章标题、预测文章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处于主动认知状态。虽然本文标题较抽象,学生可能一下子无法正确理解其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可再采取通过分析句子成分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eat”进行大脑风暴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来降低理解难度。考虑到文章生词量较多,且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背景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在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的同时,有必要在讨论“Whatkindofwordswillbeusedinthepassage?”这个问题时,引出人体每天必须摄入的六种基本营养成分的单词:protein、
calcium、carbohydrate、fibre、mineral、vitamin。这样既可向学生展示本环节的重点单词,又可为阅读扫清文化背景障碍和语言障碍,又可为突破本文的重难点作好准备。
2.Task-cycle:课文主体内容的教学与操练,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过渡(27分钟左右)
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在阅读的不同阶段,灵活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限时阅读训练,引导学生略读文章内容,归纳段落大意,理清全文线索,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设计思路】:本环节针对课文的主旨,提出两个预测性问题,要求学生在5分钟之内,略读文章内容,快速找出各段的keysentence,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在两个预测性问题的帮助下,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文章的主题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针对各段主题句分布不太明显,学生寻找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一情况,教师可通过先展示文章基本脉络,提醒学生根据文章脉络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结合自己在阅读之前对文章的预测,快速找出各段的keysentence,归纳各段大意。此外,教师还应通过限定阅读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等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2.精读部分语段,侧重培养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细节的能力和猜测生词的能力。
【设计思路】:本文的主要生词和重点细节主要集中在第二至第四段(特别是第二段材料)。因此,可引导学生通过查读第二段材料,找出人体每天必须摄入的六种基本营养成分及其来源和功能。此外,考虑到这六个词汇的知识含量较高,且难于记忆,故笔者在设计上作了一个小小的创新。即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本文的重点细节,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各种营养成分来源的规律,为学会给未提及的食物作营养成分推测,培养信息归类能力,作好铺垫。然后再通过直观手段,以图片结合文字的形式,再次展现文章的重点单词与细节,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为突破本文的重点与难点:“Designahealthydietandlistyourreasons.”打下扎实的基础。相对于第二段材料,
第三段和第四段材料的生词量较少,且大部分生词通过使用各种猜词策略,就可理解他们在文中的意思。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两段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猜词悟义能力。具体可引导学生先通过推读生词所在语段,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所使用的猜词技巧与猜词经验,来提高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最终获得独立自由阅读的能力。根据对教材内容的科学分析,确定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使用各种猜词策略(通过上下文、课文线索、词的形式、以及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等),猜测、理解“vegetarian”、“vegan”、“eco-food”、“organicfood”、“greenfoodandcleanfood”、“diet”、“supplement”等词在文中的意思。同时为加深学生对“greenfood”的理解,还特地引出绿色食品的标志。此外,还可在这一环节中适当处理一些语言难点(如keepupwith,Thesamegoesfor?及only和as引导的倒装句的用法),以上语言难点在SBp131-p133中,有详细的分析。因此,课堂上不必占用太多时间,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体会这些词组、句型的用法。其它的一些语言难点可随机处理,也可通过练习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去课文中寻找答案,体会他们的用法。
3.Post-task:展示成果,交流成果的过程,语言实践能力的扩展与提高(9分钟左右)
采用交际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完成本文的主题任务。达到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到知识的扩展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设计思路】:本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为大家所熟悉的某一个人(如:自己或班上的其他同学或者本校的某位老师)设计一份“healthydiet”,并列出设计的依据。由于Pre-task和Task-recycle两个步骤中的许多活动,已从各个方面,为学生顺利完成本活动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故学生完成这个任务的难度,估计不大。但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本环节还特地以生动有趣的gif动画和图片为学生提供了foodgroups。针对主题任务,本环节还设计了小组间的设计成果竞赛与小组间的互相评价两个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的平台。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的`输人,提取、筛选和重组文章中的重要语言信息,并通过用英语进行交流,达到从课文知识的巩固到自身知识的扩展与创新能力的形成。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因词汇障碍的影响,而用普通话甚至闽南语进行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基础”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扮演自身作为“设计者,研究者,组织者,促进者,协调者”的角色,并“动态”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督促学生坚持用英语作为课堂交流的语言。
4.SumupandHomework:课文内容的巩固、延伸与拓展(第四和第五两个环节预计只需1分钟左右)
【设计思路】:课外作业主要以提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Sumup”环节中,通过“Dietcuresmorethanthedoctor.和Thebalanceddietisthebest!”这两句健康英语谚语,结合播放《健康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Homework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Givealectureonhealthyfood.
2)Makeasurveyaboutvegetarianism.
【设计思路】:每个学习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其中一项任务,旨在尊重学生个性,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让其通过各种资源渠道,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更多关于healthyeating的信息,进一步延伸与拓展课文的内容,这也有助于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内容;
2、能够按照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3、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 drink ? I’d like…询问并回答自己想吃什么、喝什么。
4、能够在语境中理解新单词sandwich, drink和thirsty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教学重难点
1、能表演所学对话;
2、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 drink ? I’d like…询问并回答自己想吃什么、喝什么.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1、火眼金睛:课件呈现食物和饮料单词,学生快速说出。
3、师生对话,复习上节课句型
T: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
S: I’d like …
Step 2 Presentation
1、情景导入
(1.) T:It’s 12 O’clock now. I am hungry((教师做出饥饿的表情).Let’s go to my kitchen. I have a lot of food and drink! What can you seein my kitchen?教授句型并让学生表达:I am hungry. I’d like ________.
(2.)T:Now I’mthirsty. I’d like some tea. What would you like todrink? (教师做出喝水动作帮助学生理解thirsty和drink)
教授句型并让学生表达:I’m thirsty. I’d like ________.
2、课件展示Sarah一家就餐对话图片
T:Sarah is hungry(教师做出饥饿的表情).What would she like to eat ?
Now , let’s listen tothe tape.
3、Play Let’s try. Students finish the sentence.
填空:She would like some ____ and ____.
4、T:Sarah’s father is hungry and thirsty. What would he like to eat and drink?Now,let’s listen to the tape.
呈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和思考:
(1.)What would Sarah’s father like to eat ?
(2.) What would Sarah’s father like to drink?
5、After listen tothe tape ,student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group.
6、Students listenand follow the tape.
7、Students actout the dialogue.
Step 3 Consolidation
1.Role play:让学生仿照Let’s talk重新编写对话,四人一组练习。
2.创设情景:和朋友一起去吃自助餐,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和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相互询问,表演对话。
Step 4 homework.
Step 5 Board writing
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A Let’s talk
I’m hungry. I’d like …
I’m thirsty. I’d like some…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
I’d like …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I’d like …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和中西方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听说读写都是围绕这个而展开的。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中国的绘画艺术的历史和风格及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而展开的。通过做听力训练和热身,让他们对艺术和绘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为接下来西方艺术的学习垫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aims of knowledge(知识目标)
1) to know the information about art
2) to know some relev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2.aims of abilities(能力目标)
1)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by guessing the content and setting down the key words
2)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rief short histor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3.affective aims(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to arouse the patriotic spirit of th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team spirit by doing the group work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虽然这是选修七第一单元的第一个课时,学生在语言理解上会有一定障碍。我们班学生男生为大多数,普遍听力较薄弱,也比较缺乏兴趣。但是高二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高中英语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而且在听听力之前教师会让学生做热身,先熟悉目标词汇,使听力难度降低。在课堂上通过播放自己制作的视频来显示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同时播放《江南style》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舞蹈,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听力课上的紧张情绪。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students-centered teaching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2.task-based teaching
听力环节教师创设情境,设置不同的听力教学任务,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 to know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2. to set down the key words while listening
六、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
2、学生活动
3、设计意图
step1:warming up
(1) show the art works of fruit
(2) brainstorming
(3) enjoy a video of chinese painting
(4) learn the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在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后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q1.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q2.do you feel happy after seeing them?
q3.can you think of any other art styles?
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艺术和绘画这个话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
step2: pre-listening
talk about the artworks and guess what period of chinese history each artwork belongs to .
preview the relev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这些作品所属的年代
学生猜词意,读单词
图文并茂加上老师的讲解,让枯燥的知识生动化,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意识产生的自然过程,并能够较快接受相关词汇。为听力打好基础。
step3: first-listening
put the words of time into order
听完材料后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听力中相关的年代和时期,在之前热身中已熟悉,把时间排序,提高对数字听力的敏感度。
step4:second-listening
listen again and take some notes for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who &when)
分组讨论思考。学生回答问题。
听细节,此作品是什么人在什么年代创作。
提高学生听力中把握细节的能力。
step5: game time (江南style)
学生观看视频再上台表演
小游戏是一个小高潮,气氛顿时活跃,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step6: conclusion and evaluation
思考讨论并回答。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反思自己所学。
让学生反思的过程其实是让学生做自我评估,对自己的英语学生有一个及时的了解。对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有一 定帮助。
一.课题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正确听、说、读、写词汇stayed,went, visited等。
(2)正确听、说、读、写句型Where did you/she/he go on vacation? I/she/he went to ….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能用英语询问别人在假期做了什么,描述自己在假期做了什么。
(2) 运用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与人沟通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及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听、说、读、写句型—Wheredid sb. go on vacation? —Sb. went to sp.
2.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
四.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
Step 2 lead in— aninvestigation about students’ vacations.
Step 3 presentation—showsome pictures to students, and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m.
Step 4 practice—studentsmake up dialogues.
Step 5 review— analyzethe rule of the sentences and read these sentences.
Step 6 homework—write ashort article to introduce your vacation.
五.板书: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He went to Shanghai.
She went to Sydney.sb. + went to + sp.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听说认读单词:tall,short,big,small,fat,thin。
过程与方法:借助具有典型体态身材特征的人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读体态和身材的单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力,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体态差异。
二、教学重点、难点:
单词的`读音。
掌握short和thin两个单词的正确读音。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let’ssing!
2、日常口语练习
whatarethey?theyare……。what’sthis?it’sa……
二、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引出单词:fat,short,big,small,fat,thin。
2、认读单词。
3、听录音或看课件认识不同体态的形容词,并跟读单词。
4、学生小组讨论:这些图片中的的体态特点。
5、小组活动:把图片和单词配对。看看谁最先完成。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单词卡片和人物图片等,一个人出示图片,另一个人说:it’sshort alligsmallfat hin。让学生反复练习句子。
6、听录音,跟读对话。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两人一组用图片进行对话。
2、let’schant。
听录音,跟着说唱。
四、作业(homework)
听课文录音,熟记单词和图片。
课堂检测:
把图片和单词连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Get students to learn som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
2. Get students to read the letter.
3. Let students learn the prohibition, warning and permission.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and enable them to learn how to use different reading strategies to read different reading materials.
2. Enable student s to understand how to give advice.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and acting this play.
2. 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group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
教学重点
1.stat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in own words
2.ways to become addicted to cigarettes
3.the harmful effects of smoking
4. suggestions to quit smoking
教学难点
1. sorting out major idea and minor idea
2. master key words in key sentence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Show some proverbs on health
1.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2.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Step 2 Skimming
1How many parts does the reading text consist of?
2. Who wrote the letter to whom?
3. How many ways can a man become addicted to smoking?
→Step 3 Scanning
1.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e letter shows James granddad().
A. lives a healthy life B. is addicted to sitting in the garden
C. has nothing to do at home D. is tired when cycling 20 kilometers
2. 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we can know granddad ().
A . never smoked B. likes smoking
C. used to smoke heavily D. still smokes now
→Step 4 Detailed reading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pairs.(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书面形式)
1.Different ways people can become addicted to cigarettes.
2. Harmful effects for smokers
吸烟的危害
3.ways to quit smoking
→Step 5 Post reading
Write some advice to persuade smokers to quit smoking
→Step6 Discussion
How to live a healthy life?
→Step 7 Homework
1. write down the suggestions given by granddad
2. try to persuade one to give up smoking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学习新课标各理念及精神。按照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念,用心进行"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潜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位学生自信且成功地成长。
二、具体措施:
1、师德方面。
我将继续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自我的师德修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
2、教学方面。
①本学期实践“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认真备课,使各个环节都紧密的衔接。明确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学。以学习为中心,采用群众、个人、同伴、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对于小组的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将每节课的评价要及时的总结和记录,起到一个长期激励的作用。尽量做到单元清
②作业的资料要形式多样,而且体现分层作业,加大读背的力度。作业做到人人面批,及时改正,提高书写的质量。
③课堂上照顾好"两头",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3、学习方面
多读书,读好书,利用课余时光学习生活教育理论以及研究"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随时记录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用心听课,以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参加校园组织的培训,并做好笔记。
4、教研方面。
准时参加校园的教研活动,并认真学习和记录。主动参与讨论,对于学习目标、自学指导以及训练题等,要用心研究,取长补短,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5、纪律方面。
严格执行校园的各项管理制度。提前侯课,按时下课。不坐课,不随意调课。严格履行校园的请假制度。认真的完成校园交办的各项任务。
总之,本学期要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用心性,提高课堂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光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都能更上一层楼。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为主线,针对我校高二学生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的实际,坚持“夯实基础,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要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
3、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 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 高二英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能力的灵活运用。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提高高二英语的教学质量,在高二英语教学中我将常抓基础知识,有梯度地拓宽词汇,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更进一步提高英语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依然担任XX,XX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 从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来看,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①在思想上、态度上放松或放弃的现象有所表露,读,不会读,就谈不上听得懂,看得懂,从而导致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②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灵活运用语言的技能相对薄弱。
③运用能力不够强实。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等均不能较好地适应考查要求。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只有通过学习者亲身的体验和摸索,才能学会并掌握语言知识,从而达到在交际中灵活使用语言的目的。
三、教材简析
本学期我们依然采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英语基础模块(下册)为教学主体,本学期我们依然以学习6个单元的内容为主,当中语法知识涉及到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Attibutive Clause;Modal Verbs;The—ing Form of Verbs and Subject Clause。通过语法和课文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
四、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措施
高二年级是高中的重要阶段,又是高中三年的承上启下阶段。因此,让学生在高二年级打好学科基础并有所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下列目标应在本学期内达到:
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缩小与上学期期末考试时平均分与其他兄弟班级的差距。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此外,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狠抓基础及单词、句型及语法等,扎实基础知识,突击写作训练,为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具体方法如下:
1、钻研并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灵活使用,发挥教材特点。
2、内容要求学生一定要过词汇关,反复朗读、默写单词、以便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摒弃不切实际的教学步骤,抓重点,搞强化,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语法意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坚持默写单词及重点句型。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以这些材料为基础,扩充学生词汇量,做到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进行词汇检测。拓宽教材,扩展学生阅读量,努力补充学生的词汇。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词汇教学以新带旧,从而达到巩固扩充词汇的目的,做到经常督促、检测。
4、加大基础写作训练的力度,大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并要求学生背范文、教师精选的课文段落、写作必背句型,使学生熟悉英语的句式结构及习惯用法,从句到篇,从而写出完整的英语文章。另外每周进行一篇的写作训练,鼓励运用背过的句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综合检查。准备每一单元做一次练习或测试,主要以结合当前教学内容为主要测试内容, 间或分块测试,习题的训练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在教学中尽量按照高考的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性题目。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精讲,让学生在书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源泉,学会思考、整理和归纳。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只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这篇文章名为“高中英语初中教案”教师范文大全特意为您精心整理,希望您能将此文加入您的收藏夹中!
高中英语是学生学习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高中生的英语水平,教师需要制定具体有效的教案来指导教学。本文将分析高中英语初中教案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个详细的教案示例,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教授英语课程。
第一部分:高中英语初中教案的重要性
1. 学习目标的制定:教案有助于教师在每堂课之前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2. 教学资源的准备:教案还有助于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料等。这样可以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充分利用教学时间。
3. 教学活动的设计: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各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评估和反馈: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和提供反馈的重要依据。通过设计合适的评估任务和评分标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二部分:教案示例
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学习目标:
1. 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词汇和表达;
3. 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引入主题,并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词汇(10分钟)
利用图片或单词卡片教授与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词汇,如“古迹”、“遗址”、“文化”、“自然遗产”等。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三:听力训练(15分钟)
播放录音,听一段描述世界文化遗产的对话。然后,让学生回答与对话相关的问题,检查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步骤四:阅读训练(20分钟)
提供一篇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短文给学生阅读。随后,设计一些问题以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引导他们提取信息和作出推测。
步骤五:口语训练(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所了解的一个具体世界文化遗产。鼓励他们使用相关词汇和表达,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步骤六:写作训练(20分钟)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世界文化遗产,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介绍其历史、特色和重要性。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尽力运用所学知识。
步骤七:评估和反馈(5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进行评估并提供适当的反馈。给予学生认可和建议,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案是高中英语初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制定详细而生动的教案,教师可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希望本文提供的教案示例对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标题: 创新的高中英语初中教案
导语:
英语教学在初中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这是学生打下良好英语基础的时期。本文将提供一份创新的高中英语初中教案,帮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语言能力。
高中英语初中教案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掌握语言技能。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二、教学内容:
1. 语法:根据学生的水平,从基础语法知识到复杂语法知识的渐进性学习。
2. 词汇: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与话题相关的词汇进行学习。
3. 阅读:通过选读课文、短文和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 写作: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真实场景,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和应用英语。
2.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和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活动:
1.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特定角色,通过对话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2. 演讲比赛:学生准备主题演讲,培养他们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
3. 阅读讨论:学生阅读材料后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 写作比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并进行评选,激发他们的写作潜力。
五、教学评估和反馈:
1. 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语言掌握情况。
2. 提供课堂活动和作业的反馈,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3. 鼓励学生自主评估和反思学习过程,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动力。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辅材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来显示图片、视频和音频,丰富教学内容。
3.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英语相关的书籍、杂志和新闻,扩大他们的词汇和阅读能力。
高中英语初中教案的设计需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只有在积极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学生才能在英语学习中不断进步,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
高中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决定了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能力水平。而初中英语教学则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篇高中英语初中教案,旨在帮助教学者更好地展开高中英语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课所学习的词汇和句型;
2. 学生从课文中能了解当代社会中的某些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如如何写一篇图表报告等。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阅读理解和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1. 阅读理解:学生将阅读一篇关于当代社会中的某个重要问题的文章,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观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写作:学生将就给定的一个图表撰写一篇图表报告,要求学生在报告中简单描述图表的主要内容,并提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和当代社会有关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思考;
2. 阅读理解:教师提供一篇有关当代社会的文章,学生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出重要信息;
3. 阅读理解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文章中的观点、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记录下来;
4.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阅读理解的相关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纠正;
5. 写作指导:教师将具体介绍图表报告的写作结构和技巧,然后提供一张图表给学生,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报告写作;
6.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给图表进行写作,写完后互相交换作品,并进行互评;
7.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并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相关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记录来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图表报告作品来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掌握的写作技巧;
4. 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
1. 学生可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更多的写作训练,如写一篇关于当代社会问题的议论文或社论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更多的阅读理解和讨论,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更多的当代社会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
高中英语初中教案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并结合合适的教具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上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这样的教案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语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每一次走入各位同仁的课堂,都让我品味精彩。
同年级组的刘长瑜老师,课堂组织有序,皆顾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Sports Day在课堂上得以实现,在动中学英语,学生学得不死板。
布珊珊老师的Eating Out一课,活动设计的有趣味性,整个课堂有层次性,让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拓展性练习,课堂容量大,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李琳老师将我们带入了Splendid China,课堂设计突出,用一封电子邮件引课,从而开始介绍中国各景,学习研究名胜地图,最后要求学生回复邮件,整个课堂内容丰富却浑然一体,体现了教高年级的特点。
李宏宇老师的常规课与公开课一样,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天衣无缝,常常叫人觉得换一个教法几乎没有可能。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最难开展的事课堂活动,因为它常常易于使孩子们处于混乱的局面而不是开口讲英语。但是李老师的课上得很老到,从容自如,不慌不忙组织多个活动,让孩子有秩序的动起来。
徐红艳老师的课上的很精致,用数学计算式导课,用精美的自制教具复习前次学习过的'知识,并将课本知识用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并用多种活动巩固知识。
柯琦霞老师的课可以用这几个字来形容:扎实、丰富、轻松。要是错过了这个听课机会,你会感到遗憾。
赵耀的Space一课,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八大行星用科教录像片分段呈现,各个环节自然流畅,体现了教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并且赵老师上课教具常常使用的丰富而有创意,致使课后老师们竞相观摩。
新加盟小学英语组的寇丹丹老师,不愧为一年级英语老师,深谙儿童认知特点,把音乐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孩子在英语课上兴奋不已。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其实就是“This is a…”,寇老师使用多种方法,操练到位,使孩子们将此句型运用的烂熟于心。
很遗憾我只听到了这几位老师的课,错过了领略其他同仁才华的机会。
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黄亚红老师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黄亚红老师就用多媒体图片导入新课,图文并茂,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而且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制作“banana milk shake”。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
黄亚红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黄亚红老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黄亚红老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黄亚红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听力练习,获取新的语言知识,并通过讨论如何做水果沙拉将所学语言应用到对话中。在讨论如何做水果沙拉时,黄亚红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同学的意见,最终得到一份菜谱。设计这样的任务能让学生结合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样语言运用才能真实自如,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个任务需要学生充分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建议和黄亚红老师的评价来给出最终的菜谱,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此外,在小组讨论时学生需要用全英文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制订菜谱,这样可帮助学生练习之前所学的句型和词汇,巩固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大限度地突破难点。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
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本课最为精彩的是黄亚红老师运用实物进行制作“banana milk shake”的演练,把英语课堂带进生活,学生兴趣高昂,学生当堂就能品尝到美味可口的香蕉奶昔。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于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黄亚红老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的几点建议
1、在教学中,巩固练习的处理顺序在教学过程的安排有待商榷。
2、可在巩固练习中加入重点单词和短语的练习。
3、可适当扩展知识,比如turn up/down等。
在过去24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我发现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高中英语教材的巨大变化令人钦佩。《人民教育版》和《牛津版》都吸收了当代语言的教学理念,强调功能、理念、结构,主题的组合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以语法为中心的编排体系。现代高中英语教材的编排模式曾使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交际,不重视或不进行语法教学,导致英语教学中语法的淡化,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在任何时候,语法教学都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基石。
然而,从目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来看,一些高中教师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忽视语法教学的倾向。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过分追求'交际的教学过程,忽视语法教学,使学生失去分析句子结构和掌握句子成分的能力。在口头交流中,当他们遇到与文本一致的材料时,他们会张开嘴,变得流利。如果他们稍有改变,就会犯错误和遗漏。在写作练习和测试中,他们会犯错误,语言的逻辑性、规范性和灵活性都很差。对教学大纲要求的片面理解也轻视语法教学。
因此,教学方法改革的第一步是更新观念。多年来,“弱化语法教学”的口号一直很响亮。但这与实际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新教学大纲对语法项目的要求确实降低了。它强调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语法教学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交际性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交流是基础,但语法是方法。没有语法的指导,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语言交际的根本目的也难以实现。
在认真学习了英语语法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英语语法体系的研究后,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甚至理解了以往语法教学观点的片面性和错误性。接下来,我将提取我的感受,与我的同事进行讨论。
通过这次听课评课活动,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
一、情意
我不仅是一位英语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又要达到知识目标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去。这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用OK,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
这两节英语课都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和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诸如,采用实物、卡片、图画、简笔画、录音、投影、身体语言、电脑、多媒体以及利用英语本身和上下文创设情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能使难点化易,在情景中讲解语言知识能突出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课文内容通过导读,清晰易记,能加速理解、记忆和交际的进程。在情景中对话交际能促进思维的条理化、逻辑顺序化,有利于提高口头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三、知识
教师都重视在操练中讲解英语语言知识,在情景中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指英语语言的音、词、句、篇的结构和意义以及词形变化和选词造句的`语法规则。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讲解英语语言知识,能突出重点难点,注意难点化易。采用matchwords方式讲解新词语,既精炼精确、省时、易于理解词语意义,又可避免单词开花,形成教师一言堂的弊端。教师利用图片,多媒体采用问答式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教师重视通过板书和在多媒体投影等创设的情景中对语法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
四、交际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交际的能力作为目的要求。教师都能运用已学英语知识,特别是刚学习的新的语言材料,使新旧语言知识相互整合,并联系学生实际或通过想象创设的情景,完整地进行语篇的思想交流。这样既交流了信息,拓宽了思路,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用英语进行创新的交际的能力。
五、过程
教师都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首先,教师通过真实的或创设的情景使学生理解所学的新的语言知识,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并使语言知识转化成技能,然后在新的情景中通过对子和小组活动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达到掌握听说读写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教师采用实物、图片、电脑、多媒体和自己弹奏音乐等手段创设新的语言情景,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英语信息源和大量的信息,拓宽视野,从而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使课堂富有节奏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作为老师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在这个“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让自己的学生更喜欢?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要多学习,要走出自我这个狭窄的区域,走到蓝蓝的天空下面,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必然是明媚的蓝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讲到“高中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源,拓宽学习渠道并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围绕英语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实验,不仅可以扩大英语阅读的“面”和“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诸如“信息的获取、信息的重组和加工以及信息的交流”等多种信息素养。网络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交互化的学习模式。学生带着问题借助网络查询信息,进行信息交流,由此“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策略在这里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使教师把信息技术和网络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把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来。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熟悉“发表看法,提出建议”的口语技能。
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和信息素养。
三、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材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5》,Canada---The True North 与以往接触过的介绍国家的文章相比,本课的内容没有整体介绍加拿大的地理概况和风土人情,而是透过一个旅人的眼睛来看加拿大。相比较而言,这样的课文难度更大。
教学重点:
①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②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重点突破】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利用“任务驱动”方法,使学生利用资源自主探究、解决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作为问题的精心设计者和疑难问题的点拨者,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①对课文内容中细节的理解。
②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学习效率问题。
【难点突破】 设置情境,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设置富有情趣的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 ,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①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
②设计创造性思维问题。所谓创造性思维问题即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问题。创造性思维问题的设计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题型具有开放性、解题富有挑战性。
【教法】:
①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动画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微观知识的把握,并从旧知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
②评价阅读法:将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内化而形成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
③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热身活动:猜单词。
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两组前一节课学过的词,分别让两组同学上来猜。所采用的方式类似于《幸运52》:单词是出现在屏幕上的,其中一个同学背对着屏幕,他是猜者;另一个同学则是解释者,他要用英语或辅以动作将单词的意思表现出来。两组同学之间展开竞争,看谁猜得又快又多。这个活动不仅可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令同学们很快融入课堂氛围。
第二步:读前活动(一):自由展示。
在上这一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是介绍你最想去的地方。Which country or plac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Why?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powerpoint展示文件。在课堂上,由本小组的发言代表上来进行展示和介绍。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重头戏。
第三步:读前活动(二):自由交谈。
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加拿大,你最想看什么?If you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anada, what would you expect to see there? 先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
第四步:读前活动(三):小组讨论。
经过了前面的大量的有关加拿大的信息的冲击,你愿意用哪三个词语来描述加拿大?What three word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Canada? Why? 请小组代表发言。
第五步:加拿大概况综述。
这一步骤是对上几个步骤的总结,同时也是教师整合并优化了有关加拿大的各种信息所进行的展示。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加拿大的了解,对他们所获取的知识进行 梳理,也为下一个步骤展开铺垫。
第六步:略读课文。(first reading)
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了8个问题,让同学们带着这8个问题来阅读课文。读完后回答问题。
1.Why are the cousins not flying direct to the Atlantic coast?
2.What is the continent they are crossing?
3.What is “The True North”?
4.Why do many people want to live in Vancouver?
5.What happens at the Calgary Stampede?
6.Where does wheat grow in Canada?
7.Why would ship be able to reach the centre of Canada?
8.Name two natural resources that Canada has.
第七步:精读课文。(second reading)
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了5个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让同学们判断正误。如果该句是错的,请给出正确答案。
1.The girls went to Canada to see their relatives in Montreal.
2.Danny Lin was going to drive them to Vancouver.
3.You can cross Canada in less than five days by bicycle.
4.The girls looked out the windows and saw Native Indians and cowboys.
5.Thunder Bay is a port city in the south of Canada, near Toronto.
第八步:复述课文(retelling)
给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second largest
go eastward
mountains/lakes/forests/rivers
5,500/from west to east
here in Vancouver
surrounded by
ski/sail
从事高中英语教学二十四年来,我发现我们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开展的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新课改后,高中英语教材的变化之大令人折服,无论是人教版的还是牛津版的,都吸取了当代语言的教学思想,它强调语言的功能、意念、结构、话题之间的结合,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以语法为中心的编排体系。现代高中英语教材的编排模式曾一度使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教学中的交际化,不重视或不进行语法教学,致使英语教学中语法被淡化,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其实在任何时候,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为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流的基石。
但从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来看,一部分高中教师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忽视语法教学的倾向。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忽略语法教学,使学生丧失了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子成分的能力,在言语交际中,遇到与课文内容一致的,张口就来,十分流利,稍加变换便错漏百出,在书写练习和测试中,下笔就错,语言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及变通能力很差。而对大纲要求的片面理解,同样轻视了语法教学。
因此教学法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多年来,“淡化语法教学”的口号喊得很响。但与实际教学大相径庭。新大纲对语法项目的要求的确是降低了,它强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并不代表把语法教学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是交际的。因此必须认识到,虽然交际是根本,但语法是路子,离开语法的指引就会失去航向,从而迷失方向,也就谈不上实践能力的提升,语言交际的根本目的就难以实现。
通过认真学习英语语法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对英语语法体系的研究,我觉得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我从中了解和学到了许多宝贵东西,甚至还明白了以前语法教学观点的片面性和错误性。下面我把自己的感受摘录于下,以供与同仁商榷之用。
一、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
首先要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语音基础打好了,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二,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诸如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第三,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来识记。
二、重视培养学生听力解题技巧和良好的听的习惯
学生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听力内容不难但做起题目来没把握。问题就出在听力解题技巧不够或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第一,教会学生听前快速浏览习题,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消息。第二,专心致志,抓住要点,联系前后内容。在听的时候,不管是听几遍,都不可掉以轻心。要注重句子和短文的整体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和要点,不要强求听清每一单词。可根据预览效果以及听到内容来捕捉正确答案的有关信息。第三,眼耳并用,动笔记录。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写、长句抓住主要成分。
三、重视日常教学的听力训练
提高学生的听力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要是加上必要的手势、表情、简笔画等,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想办法去听懂老师的话;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材料,如录音带、同步听力练习册及目标测试中的听力练习等,要坚持随教学进行训练。
四、做好听后纠正工作
学生听一简单内容问题不会很大,但对一些较灵活的、容易出错的题目我想老师应重听,也可让学生多听几遍,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切实做好听后纠正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听力。
上课的内容是话题作文Health,执教的是xx老师,感谢xx老师给我们带来非常精彩的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语言知识得到有效训练,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教学效果非常好。我受益匪浅,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学习内容有趣,符合学生胃口,大量的输入,保障了学生语言的`输出。她利用多媒体课件,容纳更多地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
2、课堂环节层层深入,衔接自然。xx老师有很强的亲和力,面带微笑,教态自然。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于老师的问题能及时做出反应。学生在本堂课中真正起到主体地位,老师起到主导地位。
我想每堂课最美的其实就是教学的过程。教师在精心备课之后,只有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轻松愉快的合作,课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才是我们教师所能得到的历练,教学才能相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的含义:
anecdote, annual, witness, accommodation, shore, yell, pack, flee, drag, depth, lip, tongue, abandon, relationship, help out
2.帮助学生掌握文中一些描述事物和情景的生动手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精髓。
3.帮助学生通过两个故事,对生活在大洋的虎鲸能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对虎鲸给予我们人类忠实的帮助产生由衷的感激,从而加强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的含义:
anecdote, annual, witness, accommodation, shore, yell, pack, flee, drag, depth, lip, tongue, abandon, relationship, help out
2.帮助学生掌握文中一些描述事物和情景的生动手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精髓。
3帮助学生通过两个故事,对生活在大洋的虎鲸能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对虎鲸给予我们人类忠实的帮助产生由衷的感激,从而加强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Step1 Lead –in &Warming-up(5mins)
问题导入——教师呈现问题和图片
T: Have you seen plants andanimals that live under the sea? Where did you see them? What’s this? Yes,they’re killer whales.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m? I’ll show you a shortvideo.
意图说明:在读前这个环节,通过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原有的对海洋生物的知识储备,再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认识一些常见海底动物的英文名称。最后出现虎鲸的形象,以抛出问题What’sthis?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m?来引出今天阅读的主角——虎鲸。先播放一段视频——“虎鲸捕猎”的场面。
Step2 Pre-reading (Predicting)(2mins)
T: Now please look at the title“Is Old Tom an old man?” Right, it’s notan old man. It’s the name of a killer whale. Here are two pictures of thekiller whale. 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to him?
意图说明:标题导读是指导英语阅读的重要方法。通过解读题目,观察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内容,这样更能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Step3 While-reading (28mins)
Task 1 Fast-reading(3mins)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complete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 text consists of two ()written by Clancy.They are mainly about how Old Tom helped the whalers ()a whale and savedJames from the().
Explain new words:
anecdote: short, usuallyamusing story about a real person or event
意图说明:采用完成句子的形式来给出文章的大意,这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完成,从而产生成就感。
Task 2 Careful-reading(3mins)
Read the first story again and finish the chart.
Fill in the blanks.
意图说明:训练学生寻找细节信息的阅读技能,同时突出本课的生词和短语。要求学生不看书来完成,这样更具有挑战性。
Task 3 Discussing and Speaking(5mins)
Discuss in pairs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s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Old Tom and the whalers?
意图说明:活动2的填表活动只是帮助学生对故事主要情节有大概的了解,而这个环节的提问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文章,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Task 4 Read the second story again and finish the chart.(2mins)
Fill in the blanks.
Task 5 Discussing and Speaking(15mins)
Read the second stor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How did Old Tom help James?
2. As far as you know , what other animals everhelp out human beings in history?
意图说明:这里给学生时间去交流他们所知道的动物救人的奇闻轶事,然后请个别小组来汇报讨论结果,与全班同学来分享故事。如果学生知道的不多,教师可让他们阅读以下三个小故事。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过一件奇事:音乐家阿里昂乘船返回希腊时,水手们意欲谋财害命。阿里昂乞求水手们允诺他演奏生平最后一曲。他奏完乐曲就跳入大海,一头海豚游过来驮起这位音乐家,将他送到了伯罗奔尼撒半岛。
有一个车老板赶着马车从山上往山下走,这时辕马的套掉了,老板俯下身想拣起来,没想到穿在身上的棉大衣被压在车轮底下,将人带了下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辕马一口将车老板叼起,随着巨大的惯性向山下跑去,一直跑到安全地带,车才慢慢停下来,把人轻轻放下,这时马跑了一身汗。”战兽医师说,“这个老板心地非常善良,平时与马很有感情,从来不打马,这次有难,是马救了他。
” 1999年《哈尔滨晚报》登载了这样一条新闻:黑龙江省阿城市有一个聋哑人,有一天坐在火车道上,当火车路过这里时,怎么鸣叫他也听不见。这时,在路边吃草的一只山羊见到了,它拼命地跑了过来,用角把这个人推出了道轨,而它来不及躲避,不幸壮烈牺牲。)
3. What conclusion can we come to after weshare these stories?
意图说明:通过交流几个动物救人的感人故事,学生会由衷地产生对动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会认识到大自然的一切,我们都要感恩,都要爱护,我们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世界才会更美好。
Step4 Languageappreciation(10mins)
意图说明:接下来这个环节是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章中语言的美,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部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给出他们认为写的精彩的句子,以及给他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场面。
In the first story, which sentences do you thinkbest describe the scene of the whale hunt and the actions of Old Tom? In thesecond story, what scene impresses you most?
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可着重分析以下几个句子。
We ran down to the shore in time to see an enormousanimal opposite us throwing itself out of the water andthen crashing down again.
我们及时赶到岸边,看到对面有一个庞大的动物猛力跃出水面,然后又坠落到水里。
throwing itself out of the water形象地表现了鲸跃出水面的动作。throw的用法很灵活,能表达出丰富的含义。如:
I felt discouraged when he threw cold water on myidea.
他给我的想法泼冷水时,我感到很沮丧。
She threw herself into a chair and began to cry.
她倒在椅子上,哭了起来。
The fire threw hundreds of workers out of work.
大火使几百个工人失业。
…when we approached him, I saw James being firmly held up in the water by Old Tom.
当我们靠近他的时候,我看到老汤姆在水中正稳稳地托着詹姆斯。
Step4 Homework
1. Surf the Internet andlearn more about the killer whale and other marine animals.
2. Try to retell the story using your own words.
今天,作为一名年轻的高中英语教师,我怀着学习的心态认真观看了纪筠老师的教学录相,受易良多。
首先,听纪老师的课,给我很舒服的感觉,纪老师口语流利,教态自然,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步骤清晰,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语言清晰,表达准确。没有刻意做秀的表演,很真实。纪老师的课,在我看来有以下几处亮点:
1.对生单词和短语的处理。纪老师没有象传统的教学那样,告诉学生其汉语意思,而是给出生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来猜测该词的含义,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这之后,又立即带着学生举例运用该词汇,让学生学以致用。
2.课堂设计新颖,任务性强。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纪老师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给学生安排了任务,尤其是在discussion这部分,师生完成的特别好。首先纪老师选了学生们所熟悉的三位不同风格有着不同人生的三位名星,让学生去辩论他们是否愿意当明星,并阐述理由,使课堂氛达到了高潮。在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纪老师在屏幕上循环播放了一些名星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和一些生活照,旨在通过这些照片给学生们以引导,可谓用心良苦。当然,学生们的精彩演绎也给这节课增色不少。
金老师在本次阅读课中,在第一节reading for information的基础上,就科技文文体的文本进行了针对性教学。金老师在本节课中花了约1/4的笔墨,挖掘课文配图的两张表格的信息,教学设置源于文本,而又有所提升。如对于graph 2 “Carbon dioxide content in the atmosphere”一图,通过对图像中线条的走向,使学生说出temperature increase steadily等信息。本文图标的运用,可以说是科技文的点睛之笔,也是该文体与其他问题的重要区别,图片信息可能学生也能够读懂,但是经老师课堂上的刻意设置,引起学生对图标阅读的.重视,也有其不可忽略的学法指导意义。至于对于信息重复处理的问题,若时间允许,可以在课外选取相似文体练习进行配套训练,其教育意义一定会大大提升。
金老师对文本语言的深入挖掘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在过程中更是将词汇学习的意识潜移默化、贯穿始终,忠于学生词汇学习困难的基本学情。如,教师在文中“Dr. Foster thinks that any trend in which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by 5 degrees would lead to a catastrophe.”一句中,抠出关键词“increase”,并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词汇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从而使学生进行了思维的发散训练,并在首字母的帮助下成功作答出2个词汇,二而教师更在此基础上,补充了climb一词也有同意。
这一步骤用时可能1分钟都不到,然而却启发了学生将知识块状化的记忆方式,并进行了有效训练,这样的巧妙设计,值得学习和借鉴。在经过多组词汇的发散训练后,教师更是整理出了语言使用的两条tips,起到了很好的提纲挈领的作用。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高中英语必修2教案。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pen pals。主要语言功能项目是talk about countries, cities and languages。语法结构为 Where…from; Where…live and whatlanguage…speak。先以Activity1复习语言与国家的配对练习入手,Activity2a, 2b一个综合的听力训练来展示学生的听力能力,并以听力内容为基础,通过Activity2c中假设的两人对话操练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多沟通与多交流。
Activity3a是一篇email形式的阅读文章,并有相关问题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回答Activity3b 是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填空的写作练习,Activity3c是一篇模仿写作,让学生给自己的笔友写一封关于本人信息的email。我在各课时教学中设计各种各样的小活动,通过Discussion,Classifying,Guessing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用学会的知识与外国的笔友自如的交谈是学习本单元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语言目标
a. 重点词汇:
Countries: Canada, China, France,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Singapore,Australia,The United Kingdom, Paris.
Cities: Sydney, New York, Toronto, Toyo, London
Languages: English, French, Japanese, Chinese.
b. 重点句型: -Where…from? -She‘s/He‘s from…
-Where does…live?-She/He lives in …
-What language does she /he speak? -She/He speaks ….
2、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在文段中寻找信息的能力;
b. 学会用英文给笔友写回信,简单介绍个人情况;
c. 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
d. 在连惯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快速反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
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新句型来谈论年龄和日期。
3、交际目标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使学生学会用各种方式与世界各国朋友交流。
4、德育目标
了解世界,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风俗;学会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
三、单元重难点分析
重点: 1. 谈论国籍、民族及其语言。
2. 询问并回答人们的住处。
难点: 1. 含from的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
2. 含live的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
四、课时结构
为了能较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将本单元授课时定为四课时。
Period 1 Section A 1a—2d
Period 2 Section A 3a—Section B2c
Period 3 Section B 3a---3c
Period 4 Summing up Section A and B and the grammar.
五、教学过程设计
The First Period
Teaching aims:
1.Learn to express the main countries and cities.
2.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countries.
3.Master where- sentence structure.
Key points:
1. Words: pen pal, Australia, Japan, Canada, France, the United states, Singapore,the United Kingdom, country, Sydney, New York, Paris, Toronto,Tokyo world
2.Sentences: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He‘s from Australia.
-Where does he live? - He lives in Paris
-Where is John‘s pen pal from ?
Teaching aids:
Some cards with cities and countri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Lead—in (1a&2a)
First greet the students. Then teacher begins the topic with the Spring Festival. Do you have a nice Spring Festival? Do you go to many places? I do. Then use the fresh pictures through computer to teach the students names of countries, cities.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then show the flags and pictures, let them guess the names of countries and cites. At last finish 2a on page2. 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完成本单元的新单词的导入,通过提供给学生每个国家的地图,让学生猜出国家名称及相应的城市,学生能有意识的记忆国家及城市的名称,并为整节课任务的完成奠定最基本的词汇基础。在看图片时学生能够做到精神集中,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2.Practice(1c&2d)
①Teacher says: I goes to many place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so I have many pen pal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One of my pen pals is Sandy. She is from the UK. She lives in London. Ask the students: Do you have a pen pal? Some say yes, some say no. Then go on with ―Where is she/he from?‖ and ―Where does she/he live? Ask some students to stand up and practice with teacher.
②With these sentence structures, ask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m in pairs.
③Make a Survey to understand your classmates better.
上面这些句型的操练都是为了最后一个任务作铺垫。操练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然后让学生填写调查表,了解全班同学的笔友分别来自哪个国家以及居住在哪个城市,同时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国家和城市相关地理文化知识,
拓展学生的视野, 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where…from和where…liv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综合运用目标语言, 询问并回答人们的国籍和住处。
Step3.Listening comprehension(1b,2b&2c)
After practice, do a lot of listening exercises. Finish 1b on page 1 and 2b & 2c on page 2.在口头练习的基础上,在他们熟练掌握本课时句型以后再做这些听力应该是不难了,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并且这些听力材料的设计也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层次,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Step4.Homework
Revise Section A1a—2d
Make a similar dialogue about pen pals
The Second Period
Teaching aims:
1. Go on to learn the countries and cities.
2. Master where- sentence structure.
3. Learn the new sentence structure: -What language does she/he speak ?
- He/She speaks…
Key points:
1. Words: language, Japanese, French, in English.
2. Sentences: -What language do they speak?
-What language does she /he speak ?
-She/He speaks ……
Teaching aids:
Some cards with cities and countri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Revision (Brain Storm)
Use fresh maps of some countries, let the students say the names of these countries as quickly as possible.用这样一个小小的游戏,既复习了上一课时的单词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为这一节课新知识的教授作好了衔接。使新课的导入自然又轻松。
Step2.Lead—in (3a&SectionB1)
The teacher says we have known the names of these countries, but do you know what languages do people speak in these countries? Let‘s look at the map and guess. Then do a matching exercise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At last do 3a and sectionA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知道那个国家讲什么语言,学会说这些语言的单词,为下面的任务做准备。
Step3.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B2a&2b)
Do some listening exercise to review what we learned before.通过这个听力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为下一步的学习举了一个范例,相当于一小步导入。
1My pen pal is . She is from speaks has .
2.Teacher shows the information of pen pal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 students and asks them to choose their favorite pen pals, then Ss introduce their own pen pals.
The structures::My pen pal's name is... He/she is from.... He/She lives in... He/She speaks…. He/She likes….
3.Discuss with your deskmate.
4.Make a survey about the information about other students' pen pals, including their names, ages, nationalities, countries, cities, languages,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是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好,今天我来给大家推荐一首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古今中外的诗人们,以其妙笔生花的精彩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歌,经过时间的磨砺,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别、超越时空的不朽文明,扣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熏陶。
这是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语言清丽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致橡树(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必修一module2
1.thefirst impression of 2.avoid doing 3.make progress 4.dare to do 5.at any time 6.on time 7.in time8.the first time 9.as a result
10.do badly/well in 11.fall asleep 12.tell a lie
13.tell a joke/tell jokes 14.tell the truth
15.be brave enough to do something 16.be afraid of
17.be late for school/come to class late 18.admit doing 19.a period of time 20.be true of 21.be true to life 22.respect for
23.obey the discipline 24.so that
25.translatesth.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26.be popular among/with 27.make a choice about 28.take an exam 29.refuse to do
30.look for /hunt for/search for 31.break into 32.see to sth.33.a summary of 34.talk sb.about sth.35.get dowm to doing
对…的第一印象 避免做… 取得进步 敢做
任何时候 准时 及时 第一次 结果
在…做的不好/好 入睡 说谎 讲笑话 说实话
足够勇敢做某事 害怕
上学迟到 承认
一段时间 适用于 栩栩如生 尊重… 遵守纪律
因此,目的是
将一件事物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 受…欢迎 对…做选择 参加考试 拒绝做… 寻找
破门而入 办理,照管 一个…的摘要 与某人谈论某事 认真开始做
(部分倒装是把be动词、情态动词、助动词放到主语之前。如果句子中没有这些词,要在主语之前加助 动词do/does /did等,而把原来的谓语动词变成原形放在主语之后。) 句首状语为否定词或半否定词的句子。
这类词或短语主要有never, neither, nor, little,seldom,rarely,hardly,scarcely,no sooner, not only,in no way,at no time,few, not,no等 Not a word did I say to him.
Never have I foun d him so happy.
Little does he care about what I said.
I ca n’t swim. Neither can he.
No sooner had he gone to bed than he fell asleep.
Hardly/Scarcely had he gone to bed when he fell asleep.
only+状语放在句首,要部分倒装 Only by this means is it possible to explain it. (介词短语)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math. (副词)
Only when the war was over in 1918 was he able to get happily back to work. (从句)
OnlyWang Ling knows this.
so或so引导的短语放在句首,要部分倒装 I saw the film, so did she.
So loudly did he speak that even people in the next room could hear him.
“Not only+分句,but also+分句”句型中的前一分句要部分倒装“Not only + 分句,but also + 分句”句型中的前一分句要部分倒装 Not only does John love Chinese, he is also good at speaking it.
但not only...but also...连接主语时,不倒装。
Not only the mother but also the children are sick.
Not until放在句首,从句不倒装,主句倒装 Not until last week did they find the lost bike. (简单句)
Not until my son had entered the universit y did h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ime. (复合句)
as/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Proud as these nobles are, he’s afraid to see me.
Tired as he was, he kept on running.
Tired though he was, he kept on running.
=Though he was tired,he kept on running
Child as he is,he knows a lot.(注意:child前没有冠词a)
在以often, well, many a time, now and again
等方式或频度副词(短语)开头的句子中,要用部分倒装结构 Many a time has John given me good advice.
Often have we made that test.
在虚拟结构中,条件从句的谓语含有were,
这些词移至主语之前。 Had I time (= If I had time), I would go and help you.
Were I you (= If I were you), I would go abroad.
Should he come (=If he should come), tell him to ring me up.
用于某些表示祝愿的句子里 May you succeed!
完全倒装 There be结构。另 外,在此结构中可以用来代替be动词的动词有:exist, seem, happen, appear,live, rise, stand等 There stood a dog before him.
There exist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is question.
“Here,There, Now, Then + come (或be等) + 主语” 结构
说明:本句型中there是副词,应重读,强调地点。而前一句型中的there是引导词,本身没意义 Here comes the old lady!
Then came the hour we h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There comes the bus.
Now comes y our turn.
除了then引导的句子用过去式以外,其余的均用一般现在时,表示一种生动的描述。其次,如果主语是人称代词,就不用倒装。
Here you are.
There she comes.
表示方向的副词out, in, up, down等置于句首,要用全部倒装。 In came Mr White.
Up went the arrow into the air.
Away went the boy.
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 (如on the wall, under the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in the middle of the room等)放在句首时,要全部倒装 On the top of the hill stands a pine tree.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 is a playground.
They arrived at a house, in front of which sat an old man.
其 它形式的完全倒装 Present at the meeting was Mr. Green, a headmaster.(形容词短语)
Such was the story he told me.(代词)
East of the city lies a new railw ay. (副词短语)
First to be completed was the seven-storey teaching building. (不定式短语)
Gone are the days when my heart was young and gay. (过去分词)
Lying on the floor was a boy aged 15. (现在分词短语)
用于某些表示祝愿的句子里 Long liv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必修一Unit2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第二课时
阅读课
一、教学内容: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p.9)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能够从篇章结构的角度出发描述英语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
2)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主要的阅读信息进行记录,并能根据这些信息对原文进行复述。
3)学生能够列出影响一个国家语言发展的所有因素并对此能够进行解释。2.词汇目标:
official, voyage, because of, native, come up, apartment, actually, AD, based, at present, gradually, Danish, vocabulary, make use of, spelling, latter, identity, fluent, Singapore, Malaysia, such as 3.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英语的发展史,激发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图片音频文件等来进行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引导、开放式探究、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复习导入新课(2分钟)
1.通过图片对话展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
2.利用连线题进行英美英语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比意识。
【设计意图】
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从一上课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课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英语的发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话题,所以学生头脑中可能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只能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步骤
二、阅读听说理解文章(20分钟)
1.fast reading 部分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找到文章主旨大意,并完成填空题。2.careful reading 要求学生逐段细读,能够根据阅读回答每段问题。【设计意图】
通过对阅读过程一系列活动的设计,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使用预测、预览和记录主要阅读信息来实现对文章表层信息、深层信息和推理信息的掌握。步骤
三、练习反馈概括收获(8分钟)1.做true or false 练习题,回顾文章。2.再熟读一遍课文并根据课文填空。【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中的知识对比,再次回顾文章,加深理解。步骤
四、课后讨论提升能力(8分钟)
把学生分组,根据课件上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每个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1.Why do you think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English? 【设计意图】
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激励参与,培养他们说的能力。并且,帮助他们深层次理解英语,加强他们对英语的了解和热爱。步骤
五、布置作业迁移应用(2分钟)
根据学生以上讨论的问题及学生的不同兴趣来自主选择一个话题写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选择话题,既照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整个教学环节更加完整。
教学活动设计:
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听说读的能力。本课采用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等多种形式,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
have trouble with sb/sth 同某人闹意见;做…有困难
throw away the friendship 放弃/终止友谊
have the/a habit of doing sth 有做…的习惯
1. I wonder if… 我想知道是否….
2. It’s because… 这是因为…. 此从句中because不能用since或as 代替
3. 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like? 你认为一个好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4. While walking the dog, you were careless and it got loose and was hit by a car.
=While you were walking the dog, …在遛狗时,你不小心让狗挣脱了绳子,结果狗被车撞了。
(当while, when, before, after 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的主语与主句的主语一致时,可将从句中的主语和be动词省去。)
5.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你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吗?
6.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我已经很久不能去户外,所以我变得对自然界的所有东西都很感兴趣。
7.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我记得非常清楚,曾有一段时间,湛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月光和鲜花,从未使我心醉神迷过。
8.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这是我一年半以来第一次目睹夜晚。
9. 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give me some advice. 如果您给我提些建议,我会非常感谢的。 (I would be grateful if… 委婉客气提出请求)
10. It’s a good habit for you to keep a diary. 记日记对你来说是个好习惯。
11. S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settle and…
12. This series of readers is very interesting.
13.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14. People are told that their actions should be as gentle as the wind that blows from the sea.
play a role/ part (in) 在…中担任角色;在…中起作用;扮演一个角色;参与
play an important role/ part 在…中起重要作用 because of 因为;由于
make (good/ full) use of (好好/充分)利用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从一处到另一处
present sth to sb / present sb with sth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一门国际语言 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一个国际组织
1. However, they may not be able to understand everything.
2. This is because Britain ruled India from 1765 to 1947.
3. All languages change when cultures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4. What the British call “petrol” the Americans call “gas”.
(美国人把被英国人称作“petrol”的东西称作“gas”。 此处what引导宾语从句)
5. Actually,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present day English.
6. …those who reported the news were expected to speak excellent English.
7. The US is a large country in which many different dialects are spoken.
(in which= where, 其引导定语从句。 美国是一个大国,国内说着许许多多的方言。)
8. …there is more than one kind of English in the world.
(more than one+单数可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用单数)
9. It is not easy for a Chinese person to speak English as well as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把英语说得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样好是不容易的。)
句型:It is + adj/n+ for sb to do sth 对于某人来说做某事是…
扩充:It is + adj+ of /for sb to do sth
当句式中形容词修饰to do sth 时用for; 若形容词修饰sb,则用of.
eg: It’s kind of you to help me carry the box.
附:
1. either…or…和neither…nor…连接两个名词作主语,谓语动词采取就近原则。
三个表示最后最终的用法:
⑴finally: 按照顺序的最后,常与first, secondly 等连用
⑶in the end: 经过长期曲折斗争努力,终于… 如:战争等
4. 与人交谈,常会有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的情形,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开口呢?
⑴Pardon?
⑵I beg your pardon? I don’t understand./ Sorry, I can’t follow you.
对不起,我没听懂,请再说一遍好吗?
⑶Could you say that again, please? / Could you repeat that, please? 请再说一遍好吗?
⑷Could you speak more slowly, please? 请你说得慢一点好吗?
5. include ─ including; included
actually ─ actual (adj); rapidly ─ rapid (v)
wide (adj) ─ widen (v); broad (adj) ─ broaden (v)
foreign ─ foreigner;
6. petrol------gas ;
lift------elevator;
film------movie; sweets----candy;
dream of/ about doing sth 梦想做某事
persuade sb to do sth= persuade sb into doing sth 说服某人做某事
persuade sb not to do sth= persuade sb out of doing sth 说服某人不做某事
insist on (one’s) sth/ doing sth 一定要;坚持要
the best way of doing sth/ the best way to do sth 干某事的最好办法
determine to do sth ( 动作) / be determined to do sth (心理) 决心干某事
can’t wait/ can hardly wait to do sth 迫不及待想干某事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用来引出某事的理由)一则… 二则…
1. It was my sister who first had the idea to cycle along the Mekong River.
强调句基本句型:it is/ was…. that….其中指人时可用who(主),whom(宾)。
2. Although she didn’t know the best way of getting to places, she insisted that we (should) find the source of the river.
insist that….(should)+ v原形 坚持要;坚持要求
3. Have you ever seen snowmen ride bicycles? (metaphor)
4. To climb the mountain road was hard work but to go down the hills was great fun.
5. Good luck on your journey.
6. The lake shone like glass in the moonlight. (simile)
a great/ large number of =a great many/good 大量的
be trapped in/ under 陷入……/ 陷在……下面
the high school speaking competition 高中演讲比赛
have sb do sth= make sb do sth= let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come to an end (vi) = put/ bring sth to an end = put/ bring an end to sth 结束某事
be proud of / take pride in 以……而自豪
one-third 1/3 two-thirds 2/3
seventy-five percent 75%
right away= right now= at once= immediately 立刻
happen= take place= come about= break out
1. It is always calm before a storm.
2. Now, imagine there has been a big earthquake. 此句为There be 句型
3. Mice ran out of the fields looking for places to hide. 现在分词表伴随
4. It seemed that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5. Water, food and electricity were hard to get.
句型:主语+ be + adj + to do 其中to do 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
6. All hope was not lost. all 与not 连用 表示部分否定
7. 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falling leaves 正在落的叶子 boiling water 正在沸腾的水
fallen leaves 已经落在地上的叶子 boiled water 开水
Unit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
lose one’s heart to sb/sth 爱上,喜欢上
be out of work = lose one’s job 失业
as a matter of fact = in fact = actually 事实上 beg for 乞讨
set about 着手做某事 (set about doing sth)
set out 陈列,摆出;开始(set out to do sth)
be active in = take an active part in 积极参与,在……活跃
keep sb from doing sth阻止某人做某事 die for 为……而死
put sb in prison= throw sb into prison= send sb to prison 把……投入监狱
have problems/ difficulty/ trouble with sth
have problems/ difficulty/ trouble (in) doing sth have a go= have a try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 以暴制暴
equal (adj)------equally (adv)------equality (n) violence (n)------violent (adj)
cruelty (n)------cruel (adj)------cruelly (adv)
educated (adj)------education (n)
1. 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
only 放在句首且后接状语时(作状语:副词;介词短语;状语从句),要使用部分倒装------才用一般疑问句语序。
Only yesterday did his father tell him the truth.
Only when his father came back did he go to bed. (从句无需倒装,主句要倒装)
2. He strongly believed in the three principles: nationalism; people’s rights; people’s livelihood.
3. I felt bad the first time I talked to the group.
链接:It’s the first time that 现在完成时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过去完成时
4. He taught us during the lunch breaks and the evenings when we should have been asleep.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3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