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导学案教学设计课题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间总学时课程目标:1.说明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的规律。2.知道四季的形成和划分。学习重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学习难点:昼夜长短的分布。学习流程:★前置补偿: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情景导入:人们常说“东升西落”而且习惯以日出地平线的一点代表东方,日落地平线的一点代表西方,在人们心中,太阳的出没点是判断地面东西方向的标志,那么人们以这种标准来判断东西方向正确吗?你仔细观察了吗?我们这儿夏季和冬季太阳东升西落的方向一样吗?★预习交流:1.看课本说出晨昏线、昼弧、夜弧的含义,并说明昼弧、夜弧的长短与昼夜长短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课本说出四季更替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学研度及探究:探究一:1.北半球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长短一览表时间太阳直射的范围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北极附近极昼极夜状况北半球昼夜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夏半年冬半年二分时2.二分的时候,晨昏线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几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什么时间,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几点?赤道与昏线的交点为几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1.产生四季更替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填以下内容四季的变化3.中、低、高纬各地区的季节变化状况一样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三: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及我国的四季和西方国家的四季有什么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延伸拓展:1.当黄赤交角为0°时,会出现什么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时,五带的范围会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结构: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堂练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图中四点所示日期:abdcd(2)图中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3)由a到b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ac(4)由b点到c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b(5)当地球处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区域为:。(6)当地球处于c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律是:课后反思
我的疑问
问题解答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设计
吉林省前郭县第五中学王彦峰
学习目标
1.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开发的条件及评价。
2.了解山西省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明确我国能源基地建设的一般途径。
3.通过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4.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山西能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xx年山西煤炭行业税收大幅下降。山西省国税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该省煤炭生产入库增值税30.8亿元,同比下降38.1%,减收18.99亿元,而与煤炭相关联的电力、焦化、钢铁、机械行业入库增值税总规模虽然仅有11亿元,却分别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作为煤炭大省,在实现工业新型化的举措上,山西省确定的“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路径和以实现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跨越的战略初见成效,正沿着以煤化工为主的路线走多元化道路。山西省是如何实现产业的升级改造的呢?
导入二:有人说,山西有煤,是福也是祸。山西省委主要领导认为,祸不在于山西有煤,而在于没有牢牢遵循科学发展观。去年8月,山西省确立了“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构想,并得到中央的肯定和支持。重构能源优势的决战迅速席卷山西大地。如何评价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复习课阶段特征: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有新的内容。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开始控制清政府,中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近代史开始。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体。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这个被卷人资本主义市场。对外关系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闭关自守政策破产。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萌发。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高考知识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闭关自守政策饿含义是;18世纪中期中国出超的原因是;英国输鸦片到中国的直接原因是;道光禁烟的根本目的是;鸦片危害甚大是指;虎门销烟的最大作用是;南京条约的哪一内容反映了英国的侵略意图;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最大我影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是;封建经济解体是指;新思潮的实质是;量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地区是;开台湾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美俄调停的目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是因为;俄国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与英国不同);辛酉政变的实质是;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封建主义和侵略者和好的基础是;天下多男子说明;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是;《天朝田亩制》的实质是;其核心思想是;不能实习的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的全盛以埋下了隐患是因为;太平天国后期取胜的根本原因是;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海国图治的区别是;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态度是;太平天国革命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指。
第四课时(2.1,2.2)教学目的:1.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方法(直接法、换元法、判别式法);掌握二次函数值域(最值)或二次函数在某一给定区间上的值域(最值)的求法.2.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学重点:值域的求法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在某一给定区间上的值域(最值)的求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一经确定,值域就随之确定。已学过的函数的值域二、讲授新课1.直接法:利用常见函数的值域来求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y=3x+2(-1x1)②③④2.二次函数比区间上的值域(最值):例2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与值域:①;②;③;④;3.判别式法(△法):判别式法一般用于分式函数,其分子或分母中最高为二次式且至少有一个为二次式,解题中要注意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的讨论及函数的定义域.例3.求函数的值域4.换元法例4.求函数的值域5.分段函数例5.求函数y=|x+1|+|x-2|的值域.三、单元小结:函数的概念,解析式,定义域,值域的求法.四、作业:《精析精练》p58智能达标训练
[课题]:高一化学第三章硫硫酸第一节硫
[目的]:1、使学生掌握硫的主要性质;
2、了解硫的重要用途。
[课型]: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重点]:硫的性质
[教法]:比较法和讲练法
[教具]: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坩埚钳、铜丝、硫、铁粉
[复习旧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讲评作业。
[引入新课]:比较卤族元素的知识来引入新课。
[新课]:
第三章硫硫酸(板书)
第一节硫(板书)
一、硫的物理性质:(板书)
复习初中所学过的有关硫的一些知识,简要介绍一些硫的知识及重要性。
硫的物理性质:黄色,很脆,固态,密度约为水的2倍,不溶于
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学性质:(板书)
通过比较硫和氧的反应,来推知硫的化学性质。
1、硫跟金属的反应:(板书)
演示实验:P63,3-1
现象: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铜。
化学方程式:△
2Cu+S===Cu2S
演示实验:P64,3-2
现象:移开酒精灯,反应继续红热地进行,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
化学方程式:△
Fe+S===FeS
比较硫和金属,氧和金属,氯和金属的反应。
结论:硫能跟许多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但硫的非金属性比氧和氯弱。
2、硫跟非金属的反应:(板书)
复习初中硫和氧气的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S(固)+O2(气)==SO2(气)+296.6KJ
介绍硫和氢气的反应:△
S+H2===H2S
三、硫的用途:(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内容,介绍硫的用途。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P65,1、2、3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内容标准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二.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本教材打乱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按照“为何生产”(消费)———“是谁生产”(生产)———“为谁生产”(分配)———“怎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系安排了全书四个单元,才将这两者活生生拆解开来。虽然体系变了,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丝毫没有因此而改变。只有讲清讲透、学会学好这部分内容,才能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接下来的第二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则是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虽然由来已久,但在党的xx大上又有新的发展。只有学好这一节,才能使学生做到与时俱进地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unit2词组总结
1.befamousfor
2.maincharacter
3.china’sfirstmannedspaceship
4.collectinformation
5.completeatask
6.letoutaparachute
7.expresswishes
8.explorespacepeacefully
9.feelgravity
10.liftoff
11.choose…from
12.separate…from…
13.soarintothesky
14.21-hourspaceflight
15.circletheearthtwice
17.landsafely
18.millionsofpeople
19.alloverchina
20.wavetothecrowds
21.beinterestedin
22.doresearchon/into
23.takeoff
25.callanambulance
26.makeup
27.fightfor
30.agreewithyou
31.fightagainst
32.organiseprotests
36.openahospital
37.continuetowork
38.protectanimals
39.judgeby
41.befullofdrugsandviolence
42.sincethen
43.lookback
44.bestrictwithsb
45.competeagainsteachother
47.expressakeeninterestin
48.cometoanend
49.theroadtosuccess
50.makefantasticprogress
51.disabledpeople
52.dothedishes
53.bekeentodosth.
56.belinkedwith
57.fallfromthehorse
58.onone’sown
60.raisealotofmoney
61.promotemedicalresearch
62.makespeeches
63.drawpublicattentionto
64.livewithallkindsofproblems
65.cometounderstand
66.pullthrough
67.feelsorryforoneself
68.commitsuicide
69.reactto
1.因……而闻名
2.主角,主要人物
3.中国首架航天飞机
4.收集信息
5.完成任务
6.放开降落伞
7.表达愿望
8.和平探索太空
9.感到重力
10.升空,发射
11.从……当中选出
12.与……分离
13.飞上高空
14.21小时的航天飞行
15.绕地球转两圈
17.安全着陆
18.数百万的人
19.遍及全中国
20.向人群招手
21.对……感兴趣
22.做研究
23.起飞
25.叫救护车
26.编造
27.为……而战
30.同意你
31.与……做斗争
32.组织抗议游行
36.开办医院
37.继续工作
38.保护动物
39.依据……判断
41.充满毒品和暴力
42.自从那时候起
43.回首
44.对某人要求严格
45.相竞争
47.对……表达浓厚的兴趣
48.结束
49.通往成功的道路
50.取得巨大的进步
51.残疾人
52.洗盘子
53.热衷做某事
56.与……有关
57.从马上掉下来
58.独自
60.募捐
61.推动医学研究
62.做演讲
63.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64.忍受各种问题
65.渐渐明白
66.度过难关
67.为……感到遗憾
68.自杀
69.对……做出反应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导言:
1、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
39页:
市长承诺:新增加就业岗位6万个。实现再就业2•5万人,按照就业困难对象4000人。培训2万人。
新建乡村柏油路1579公里,使94%的村通公路。解决6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
建立动物防疫监督站,
改建校舍20-万平方米。
新建两座医院,新增职工参加保险6万人。
讨论:
a\市长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b\市长的承诺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
坚持为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
政府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要认真实干,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使政府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考验。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
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3、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政府求助。政府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
(1)方式和途径:
开设热线电话
设立信访部门
发展电子政务
依法建立行政仲裁
(2)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作用和意义
这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改进工作。
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大,但听的人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浆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雕刻一样物品但最后放弃了它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化学经历了史前的实用技术阶段到以原子-分子论为代表的近代化学阶段,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化学阶段
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我国的化学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第一步。
化学理论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通讯;没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还会这么丰富多彩吗?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讲解]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
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3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