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热门教案」制取氧气教学反思推荐一则”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本节课内容简单有趣,大胆的改变了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制备氧气,通过实验操作,学生知道了该如何制取氧气以及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懂得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获得,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
学生有了亲自体验,课堂兴趣很浓,动手的积极性提高了。但是,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探讨,对一些方法和步骤还比较陌生,有时还不知所措。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指导和提示。同时,随时要紧扣本节教学目标,落实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因此在本节课中,本人因为比较注重学生动手做、动口讲、动笔记、动脑想,所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很多中下等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课前的准备要充分,特别是课件的制作应该符合科学性。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不足之处是没能将每个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因为怕耽误时间讲课,没利用好优秀学生的帮助作用。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这篇《教案推荐: 《认识垂直》教学思考(示范版)》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认识垂直》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平行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相交的,哪些线是不相交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相交的也就是有一个交点存在的关系中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线互相垂直的现象,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互相垂直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画垂线的方法。经历垂直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激发兴趣,发展空间概念。”。因此,在本课开始,我先通过复习上节课关于平行的知识引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有一种特殊的相交关系来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图片把它们抽象出来几种不同的相交关系来认识这种特殊相交的特殊之处。让学生通过观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找一找身边的垂线,生活中的垂线,感受到自己在学习有用的数学,在学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画垂线的操作中,基于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平行线的画法,经历了画平行线的探索过程,在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自学垂线的画法。让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掌握垂线的画法,体会垂线
的意义、掌握画垂线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课堂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在指名交流时可以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让他独立回答,而是很着急地给予了自己的提示帮助等等。这些都让自己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努力改正。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必备] 作文教学思考(示范版)”。
在第一课时的指导课上,学生初步构思、动嘴先说的基础上,我拿出了现在上初一,原六(1)班桂**的习作。在20xx年上半年,包河区小学生现场作文比赛中,她的这篇写美食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既然能获得一等奖,她描写上的过人之处在哪里呢?我给孩子们读了两遍。教室里静静的,好像每个人都在拿自己的习作和她比较。李**说:和课本上的范例比,她的深度更深!“什么叫深度深?”我追问。吴**说:“就是她不仅写了美食,还透过美食写了家乡,写出的对家乡的爱。”孩子们焕然大悟,就像一层窗户纸戳破了一般。每个孩子都想写出好文章,可总是没别人写的好,除了阅读积累少了外,最重要的一条还是缺少了发现、模仿学习的眼光。
但若是老师牵强地反复强调,往往又适得其反,假大空的作品、厌恶的情绪也会蔓延。
认识和钦佩桂**的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向她靠拢。我对学生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感觉,可以单纯写美食,就像一个’吃货‘一样,不失为一篇美文;也可以展示你文笔的功力,思考美食背后的意蕴,但决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套。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做好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实用教案] 小伙伴教学思考(示范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一、换位思考,帮助学生理解
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如果你是玛莎你愿意接受谁的帮助,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孩子的共鸣。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
二、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运用词语。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
三、注重学法的指导,促进学生自读自悟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代讲,读思结合”。从指导维加和玛莎的对话入手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1)抓住标点符号读出感情。利用标点符号进行有机拓展,而后又反回来促进朗读的提高。(2)抓住重点词语读出感情。阅读能力首先体现在对词和句的理解上,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词句为重点,才能使学生顺利地理解课文。教学时,将词句的理解和朗读有机结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分析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再分角色读,进一步读懂课文。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则用行动去关心。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玛莎以及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通过比较、朗读,发现安东具有助人为乐、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质。读后又针对学法让学生自行选择这两种方法练习朗读安娜和玛莎的对话,促进教学的实效性。
四、以读代讲,读思结合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以读代讲,悟出道理,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配音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出感情”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师生共同读等。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让学生分角色来读,学生们非常的喜欢这种读书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这篇《教案范文: 《幸福是什么》教学思考(示范版)》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这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职业对人们作出的贡献,同时也说说自己感觉幸福是什么?进而将其写成小诗,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幸福是什么。
有同学是这样写得:
幸福是什么?
警察叔叔说:我为人们保护财产,人们可以安心生活,因而我感觉很幸福。
幸福是什么?
律师说:我给受冤枉的人主持公道,因而我感觉很幸福。
幸福是什么?
清洁工说;我天天把大街打扫干净,给人们带来舒适,因而我感觉很幸福。
幸福是什么?
我说:我努力读书,长大可以报效祖国,因而我感觉很幸福。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推荐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思考(示范版)》,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乡下人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陈醉云用散文的手法,描绘了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主线,层层深入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
二、抓取重点,扶放结合
在这篇课文中罗列了五个不同的乡村生活场景:瓜藤攀檐图、鲜花笋芽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虫鸣图。因为每一幅图画都很美,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有选择地讲读。因此,我主要引导学生们学习了瓜藤攀檐图、鲜花笋芽图,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虫鸣图等内容根据他们自己的爱好,自由朗读,做到了扶放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反复朗读,深入理解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取教师引读、自由读、竞赛读、男女生对比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乡下那朴素的美、和谐的美和充满生机的美,并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课堂效果非常好。
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感觉效果比较理想。我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引导,整节课学生都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的兴趣也浓厚,收获很多。最后我建议城市里的孩子,也可以选取身边的一处景物,学着作者试着写一写,写出它的独特迷人。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热搜教案: 《火烧云》教学思考(示范版)”。
《火烧云》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内容简单,学生自己读就能读懂内容,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运用前几课的教学方法学习。
新课开始,我让学生谈谈你印象当中的火烧云,用一句话来描述。学生回答完以后,请大家在书中找出描写火烧云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找的准。接下来开始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批注,你读懂什么?我在巡视过程中,看到多数学生已经能通过读书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注在书上,而且归纳的很准确。当汇报的时候,学生举手的人多了,回答的也到位。
学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变化极多”,抓住“颜色多、形状多”,并且能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了解了火烧云的形状后,我设计了随文练笔,展开想象,天空的火烧云还有哪些形状,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可以仿写。学生行动很快,内容写得好,他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应该说本节课按计划教学任务都能完成,效果很好。我欣慰的是前几课的训练学习方法,今天这节课见效了,心里很高兴。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案推荐: 高中语文教学思考(示范版)》。
高中语文组
自己从教已经进入第十五个年头了,按理来说,应该是精力经验最好的阶段,但是同样也伴随着一些不良的毛病,具体表现为:
第一, 重经验轻研究。
我总觉得自己对教材的把握较好了,对课堂的掌控也有度了,因而,总想以不变应万变,轻视了对教材,对学生的研究和重新的解读,到底学生整体如何,个体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如何去解读教材,如何最大化的起到举一反三甚至教是为了更好的不教等作用,这些意识我都有点忽视了。我觉得我个人应该再把自己当作小学生,重新学习,相互学习,加强创新意识,更加的服务学生服务学校。
第二, 拖懒推影响工作热情。
人啊,自觉不自觉中总会出现一些拖懒的思想,如果不“照照镜,整整衣,洗洗澡,治治病”,可能会更加严重。我就是这样,由于俗务过多,自己的想法过多,对工作出现了能拖则拖,能躲则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一点摆老资格,耍脾气。
第三, 门前雪影响大局意识
我们学校最大的毛病恐怕是每位老师都各自为战,没能真正地形成教研组的合力,科研思想,“传帮带”的意识不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我也是一样!我只是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别人怎样,我基本上都是做和事老或者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若关己糊涂至极。因而,我缺乏了大局意识和远见的思想,仿佛自己进入了老龄之年。
第四, 新教改要有新创新
我们这一届是广西第三届进入新课程改革的一届,前面已经有了两届的经验和教训,而我们这一届对我们而言也是新的挑战,既要向先驱者们学习,认真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又要有所矜持,保留自己的原生态,不要迷失自己更不能失去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总之,新教改就要有新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懒懒而独好兮,我如浮萍以终生。
以此自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目标掌握科学规律
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反应类型的判断
策略和方法讲演结合教学媒体有关仪器和药品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复习
导课
新授
氧气可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煤、汽油、酒精、煤气等
本节课来系统学习氧气的有关知识
一、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和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
点燃
co2======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气体co2
2、硫和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
点燃
so2======so2
现象:(空气中)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现象:(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3、磷和氧气的反应:
点燃
po2======p2o5
现象:发出黄光,放热,有大量浓烟生成提问引导
启发学生与生活相联系
演示[1-2]
板书
强调
演示[1-3]
板书
强调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
演示[1-4]
讲清意义和写法思考
讨论
回答
做好充分准备
观察
描述反应现象
掌握
观察
描述反应现象
进行区别
观察
理解
记忆掌握
小结
作业
课后记4、铁和氧气反应:
点燃
feo2======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5、铝和氧气反应:
点燃
aio2======al2o3
6、石蜡与氧气反应:
点燃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与非金属反应:
3、与其他物质反应(石蜡煤气天然气)
1、课本p14
2、目标p12
3、复习已学元素符号
4、记忆化学式
o2n2co2so2no2fe3o4h2oal2o3p2o5co
5、识记5个化学反应式:
反应现象容易发生混淆,应强化记忆
演示[1-5]
注意事项:
集气瓶中应预先留有少量水或细纱
解释原因
引导分析
归纳
观察
理解
记忆
掌握
观察
注意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掌握规律。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推荐: 《磁铁的两极》教学思考(示范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课的教学中发现了几个问题,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
一、如何引导学生作出“磁力大小不同”的假设。
初识教参和参考了一些网上的教案对于这部分的设计都是通过将小铁珠放在磁铁的中间,观察小铁珠最终会滚到磁铁的两端,从而引出学生的猜想,作出假设。
然而实际尝试中,发现要使小铁珠从磁铁的中间滚向磁铁的一端,实际是很困难的,小铁珠往往就会不听使唤从中间直接滚离了磁铁,同组的老师也进行了多次尝试,即使有时通过用手拨动能勉强做到,但不能做到百发百中,对此我们做出的原因解释可能是学校的磁铁磁力有所减弱了吧,一直到最后也没能保证小铁珠百分百从中间滚到磁铁两端。
解决:教科书的插图给了我们一种误区,要让小铁珠从中间滚到一端,却忽略了旁边引入的一段话“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铁珠”,而我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法即摆脱“要小铁珠从中间滚到两端”的影响,从“吸”字入手,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铁珠反而效果非常明显,磁铁的正中、中间部分都不能吸起小铁珠,而小铁珠会轻而易举地被两端吸住,从而成功地引出学生的猜测。
感受:从“滚”到“吸”虽然是很小的改变,却让我收获很大,它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面对问题时决不能含糊妥协,有时交一份真就能够让自己破茧成蝶,最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架起一座通往知识大道的桥梁。
二、随意的标注不能太“随意”,造成不同结果的认识冲突。
准备材料时,觉得随意的作好标注,肯定不会那么巧,出现全班结果一样的局面,所以没有特别在意。然后课上,观察一番,发现很多小组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为了以防万一,我赶紧重新另作标注形成与我观察到的结果不统一的现象,果真学生的交流中竟出现了全班交流结果都统一,幸好我有所防备,于是拿出课上随机准备的“另类”结果,学生亲眼观察,果真一样的磁铁可是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12:1,可是又是亲眼所见,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两种结果不同可是都是正确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不同的结果的呢?学生思考后,即落实到磁铁磁极的标注是随意的。至此才形成了认识上的冲突,下课后我一想如果没有引起注意以防万一的话,本课就没有认识上的冲突了,学生对于“磁铁磁极的标注应该怎样形成正确统一的标准?”就不会产生疑问了,不禁心理一紧。
解决:本是考虑到让每班学生自行进行标注,可是一则材料的准备有些麻烦(每个班要用双面胶粘好纸条粘贴,课堂结束还要撕掉),二则实际意义并不大(只要学生有作好标记的想法就已达到目的),因此还是我进行统一的准备。下课后,我赶紧一一检测,然后根据不同结果进行标注,造成了两种冲突,并且达到“势均力敌”的效果。
果真,下一堂课中,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轻易地发现,班级中形成了两种正确答案,这时我顺势提出问题,学生一下就落到了“磁极的标注”上,并且有些同学已经提出应该给磁极进行统一的标注,此时我提出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下课继续研究,整课的教学感觉顺当了许多。
感受:太多时候,总觉得试验材料准备的应该差不多了,出现的可能应该不多了,所以就想“偷懒”一下不要紧,然而当课堂上真实遇到时就会懊悔,怎么当时不考虑周全些。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之前不仅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还要关注到自己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材料等,当然有时出现的问题可以刚刚好成为一个教学的亮点或是一个很好的生成,不过总觉得把准备作的充足些、保证些对于课堂的益处应该多一些。
三、小组合作并非唯一形式,该“不出手就不出手”,保证试验结果的正确、科学。
关于“怎样测量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的实验设计,学生的反应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并没有想到学生会对这一问题“束手就擒”,因此我当机立断,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教科书的图示,并进行引导“磁铁能够吸引铁的力量叫磁力,那放过来我们可以通过什么表示磁力大小?”双管齐下,学生反应到可以通过挂回形针,以回形针的个数表示。学生由此认识我认为应该可以了,至于让学生亲自探究则存在一定问题,在准备实验前我就发现,由于回形针被磁化后很难被一个个挂上,而如果直接任凭其一个个吸住,则又会出现问题,即中间部分的测量往往吸上几个回形针后就会跑到磁极端了。
解决:其实说实话,就算是教师亲自做这个实验,总会因回形针被磁化而吸住,也是很难控制自如地将回形针一个一个挂上去,而且还得避免因为手的干扰碰到回形针意外掉落;再者当在中间部分挂回形针会遇到问题,由于回形针个数的增多,会往两端移动,此时还必须不断地将回形针移动到中间位置,很是艰难;最后由于正中位置一个回形针都不能吸住,学生会认为没有磁力,参照了网上有些教师的设计,改用了铁粉,可是预实验时改用了大头针甚至是铁粉也不能吸住,因此对于最中间部分的磁力我并没有多作单独的处理讲解,只是将重点落实在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强,中间弱。
感受:亲历科学探究固然是学生基本的科学学习方式,可是这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进行取舍,对于本课研究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我就认为采用教师的演示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注意点即可,这样在达到采集数据收集证据的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同样的探究活动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则适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力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我操作自我发现。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48056.html
下一篇:【课件收藏】 卧薪尝胆教案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