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实用教案] 粉刷匠教学思考季度范文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从音乐本身来说,八分和四分组合的节奏型也正是中班幼儿需要掌握的。从旋律上来说是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第一、二、四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旋律稍有变化,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受。从歌词内容上来说琅琅上口,幽默风趣的。
如何让幼儿能够较好的歌表演呢?在活动中首先根据歌词内容制作图谱,帮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结合八分和四分节奏让幼儿说一说歌词,在歌唱前说准歌词。接下来必须注意“听”的环节,分层次、有目的的让幼儿听,只有让幼儿充分的感受音乐的美,才能更好地表现美,对于歌曲有了良好的铺垫之后,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歌曲学唱方面,用聊天导入的方式,幼儿倾听旋律拍手,再让孩子们模仿粉刷匠劳动的姿势,愉快地跟老师边做动作边读歌词,然后跟着琴声模唱,使得幼儿能够用活泼、轻松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特别是最后一句“哎呀!”的声音的可上扬或是下滑,可根据幼儿的情绪变化来演绎。最后通过《粉刷匠》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来将孩子已有的陌生而又熟悉的零碎生活经验整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扮演粉刷工人,通过动作表述更加的加深孩子们对歌词的理解。
通过这次音乐活动让孩子们不仅喜欢赋予表情地歌表演,还在表演的过程中真正在感受到了劳动中音乐的乐趣,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让孩子们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情感教育。了解了“劳动创造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装扮美丽的世界。
《画杨桃》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3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老师
教诲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这篇《教案范文: 《手指》教学思考季度范文精选》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手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学五个手指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把它们的特点画下来,加以熟悉。在小组汇报交流时,请同学们说说它们的特点并以做游戏 的方式让全体同学出示自己的手指逐一印证。随后提出问题:你觉得作者喜欢哪个手指?学生纷纷议论,一致得出结论:“无爱憎在其中”五个手指都喜欢,缺一不可。
我听到窃喜,随即引申本文的主旨: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团结就是力量”是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对这个道理的感悟。如:球赛、作战、团队合作等。他们都纷纷说出自身上发生的事例。这样本课的教育内涵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这是我觉得很成功的课堂教学事例。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5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