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案02(3)班级课次周次教者日期教学内容抛掷实心球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抛掷的动作要领及用力顺序。2、初步了解原地侧向掷技术。3、学生能注意听教师讲解,认真观察教师示范,思考掷的用力顺序,乐于练习。4、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过程时间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和学练法运动负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次数时间强度准备部分10分钟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二、师生问好三、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及要求四、安排见习生五、慢跑六、徒手操1、颈部运动2、扩胸运动3、体转运动4、腹背运动5、踝腕关节6、压肩七、感受投准游戏一、衣着整齐,精神饱满。二、声音清晰、目标明确。三、教师喊口令,边讲解边示范。一、教师做各种动作,给学生做师范。二、教师讲解投准游戏的规则和要求。三、投准练习时,教师负责拣球。一、组织:成二列横队集合,快静齐○○○○○○○○○○○○○○○○○○○○△二、全班成两路纵队慢跑。三、全班同学集体练习徒手操。队形同上。四、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动作,听教师口令进行练习,动作整齐一致。一、练习队形二、○○○○○○○○○○○○△三、模仿教师的动作。四、投准练习时,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各种动作进行练习。五、认真观察其他同学的练习。1次4×8拍约2分钟约3分钟约5分钟小基本部分基本部分32分钟一、前抛练习二、后抛练习三、双手头上前掷练习四、原地侧向掷技术一、教法:1、讲解示范,提出要求2、组织练习,及时评价3、归纳诱导,纠正错误4、用口令组织练习二、教法: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2、用口令组织练习,及时评价3、及时评价,纠正错误动作三、教法: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2、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四、教法: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进行示范2、以口令组织练习3、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一、组织:成两列横队。相距20-25米。○○○○○○○○○○△○○○○○○○○○○二、要求:动作要规范,注意向前上方抛球的出手角度,身体要协调用力,两队依次轮换进行练习。三、组织:练习队形同上。要求:背对投掷方向,将球从头顶向后抛出。。全身协调,出手角度适宜,注意安全。三、组织:练习队形同上。要求:双手将球置于脑后,两脚前后站立,后仰时头不能低下,按挺髋—收腹—送肩—挥臂—甩腕的顺序用力掷球。四、组织:练习队形同上。要求:全身协调,出手角度适宜,学生认真观察,理解重点,听口令依次进行练习。3|5次3|5次3|5次5|8次约5分钟约5分钟约7分钟约15分钟中中大大结束部分一、整理放松运动1、手臂放松2、腰腰放松4、腿部放松二、小结三、送还器材四、师生再见一、组织全班集体放松一、组织队形:○○○○○○○○○○○○○○○○○○○○△二、要求:全身放松,跟教师一起练习。4×8拍1次约3分钟小
班级:初二(8)班人数:48人教师:日期:教材:一、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第二课次)二、游戏:圆周接力跑教目标学1、认知目标:学生能熟记并说出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的用力顺序,知道出手速度与投掷远度的关系;记住弯道跑的动作要领。2、技能目标:90%以上的学生在推球出手时无明显停顿,下肢积极蹬地,由下而上协调发力,出手动作快;通过圆周极力跑游戏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并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弯道跑的技术。3、情感目标:学生能自我评价,认真听讲、看示范,积极模仿、积极练习。发展学生上、下肢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果断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课的部分时间教学内容组织教法运动负荷次数时间强度.准备部分1012分基本部分30分结束部分35分一、组织教法: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教师检查人数。4、宣布本课任务。5、安排见习生活动。二、队列练习:1、“反口令”原地转法2、一列横队二列横队4、一列横队两路纵队三、准备活动:1、“∞”字形走2、徒手操:(1)肩部运动(2)扩胸运动(3)体侧运动(4)体转运动(5)全身运动(6)活动膝、踝、腕关节(7)活动指关节一、原地侧向推实心球:动作重点:超越器材动作难点:上、下肢用力协调(用力顺序:蹬、转、挺、推、拨)(一)诱导练习:1、推手击掌练习体会出手高度2、正面徒手做推球动作练习体会蹬地、展体、出手的用力顺序3、原地徒手做侧向推球动作练习体会用力顺序:蹬、转、挺、推、拨(二)持球练习二、游戏:圆周接力动作要领:身体向圆周方向倾,右臂摆动幅度大于左臂;右脚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脚前脚掌外侧着地。体会弯道跑技术。规则:(1)学生沿圆周跑一圈后,以最先跑完的一组为胜。(2)只能在圆周外侧跑。(3)超越时必须从其外侧(4)不得阻碍他人,跑完的同学自动排在本组后。(5)不得抛棒、谁掉棒谁捡棒。一、放松练习:1、两人一组互相抖臂2、“下面条”放松三、小结:本课内容四、布置回收器材五、师生再见:下课一、组织:全班成四列横队集合如图(一)×0000“×、0”学生×0000“☆”体育委员×0000“★”教师×0000☆★(一)二、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见习生随堂见习,做力所能及的事一、组织:如图(一)二、要求:动作迅速、整齐一、组织:1、“∞”字形走如图(二)×0000×0000×0000×0000
(二)2、徒手操:如图(三)
(三)二、要求:走动有序;动作到位教学形式:分组不轮换侧向推实心球→游戏一、组织:1、诱导练习如图(三)2、分组持球练习如图(四)
(四)二、教法:1、教师分解→完整示范并讲解。2、学生模仿练习。3、教师讲明练习要求。4、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三、要求:认真听讲、看示范、积极模仿练习,注意安全。四、教师指导:巡回指导、个别纠错一、组织:如图(五)(五)二、教法:1、教师讲明比赛方法与规则。2、学生按规则与要求进行比赛。3、教师鼓励获胜组。(全体鼓掌)三、要求:注意安全、跑动积极。一、组织:如图(六)××××0000××××0000××××0000××××0000××××0000(六)二、要求:放松、调整呼吸2-34*83-53-53-510-122-32-31-1303-4′1-1301-1301-1306-8′6-8′2-3′小小偏中中偏中中偏大大小预计部分生理曲线图最高心率
165次/分
平均心率125--130次/分
强度指数1.5—1.7
练习密度42%--45%
场地器材田径场半片实心球24只接力棒4根课后小结教
材
1、推实心球;2、素质练习。
教
学
目
标
1、学生能记住原地侧向投掷实心球的预备姿势、握持球方法,能知道推实心球球时由下而上的用力顺序,知道出手速度与投掷远度的关系。
2、70%以上的同学能做出正确的握持球和预备姿势;用力推实心球球时,能做到蹬转动作与推实心球球动作的衔接无明显停顿,将球向投掷方向快速推出。
3、学生在练习中能不怕脏、不怕累,练习积极认真,能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4、学生能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量,并达到一定的负荷。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时
间
学生活动
练习
次数
课前教师准备场地、器材,并告知学生上课地点。
准
备
部
分
一
常规
1.在集合地点观察学生,并检查学生服装。
2.接受体育委员汇报。
3.向学生问好﹗
4.宣布本课任务和要求。
5.安排见习生。
2
分
钟
1.全班成二列横队集合,如图一:
●○
●○
●
△(图一)
2.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并向教师汇报出勤。
3.向老师问好!
4.认真听讲。
5.见习生按要求执行。
二、
慢跑
1.教师讲明练习内容、要求。
内容:慢跑。
要求:安静、整齐,呼吸、节奏配合好。
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
分
钟
1、
●
●
○
○
学生听清内容,,并按要求积极练习:(图二)
三、徒手操:
教师讲明练习内容、要求。
内容:
(1)压指运动;(2)肩绕环运动
(3)扩胸运动;(4)体侧运动
(5)体转运动;(6)腹背运动
(7)弓步压腿;(8)侧压腿。
要求:
动作正确,整齐、有力。
5
分
钟
学生在领操员组织下进行练习,队形如图三。
●●●●●●●
●●●●●●●
●
(图三)
2 8拍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时
间
学生活动
练习
次数
基
本
部
分
一、推实心球: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1)动作要领:
①握球:球置于手指指根处,空出掌心。
②持球:握球手内旋,虎口处球置于同侧锁骨窝处,用力推紧,肘关节抬平。
③预备姿势:身体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左脚尖与右脚根在同一直线上(右手投掷),右膝弯曲,上体右转稍前倾。
④投掷:蹬、转、挺、顶、伸、拨。
2.教师讲明安全要求。
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22
分
钟
1.全班如图一排列听讲,如图四练习。
●●●●●●○○○○○○○
●●●●●●○○○○○○○
15米
●●●●●●○○○○○○○
●●●●●●○○○○○○○
(图四)
2.学法:
(1)认真观看示范。
(2)学生跟练。
(3)学生自练自评。
(4)学生互练互评。
(5)集体练习。
3.练习步骤。
①推手击掌10次。
②推掌练习10次。
③学习握、持球方法。
④学习原地侧向投掷实心球预备姿势。
⑤学习原地侧向投掷实心球用力顺序。
⑥徒手练习原地侧向投掷实心球完整技术。
⑦持球练习原地侧向投掷实心球完整技术。
2
2
4-6
8-12
二、素质
1.教师讲明练习内容、要求。
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8分
钟
学生听清内容要求,并积极练习:
立定跳远15米
4
结
束
部
分
一、
二、
三、
四、
组织学生进行放松。
小结本堂课情况。
布置回收器材。
同学生再见﹗
5分
钟
1.学生能积极进行放松。
2.学生认真听讲。
3.值日生按要求回收器材。
4.同老师再见!
实
施
情
况
记
载
班级
1
2
3
4
5
6
预计
负荷
练习平均
30%110次/分
密度心率
日期
场
地
田径场
器
材
实心球28只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最新教案: 《春天》教学反思1篇,供大家参考。
讲了《祖国的春天》一课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对这节课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学文与习作相结合,促进学生的习作水平
写作,可以说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因此,我把"练笔“这一环节马到了课堂上,放到了学文之后,这是我的一个大胆尝试。不过,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写的还不错,这一点我感到很高兴。如果能多一些这样的训练,我想一定会较好的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二知识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我常常想,学好语文不但能帮助学生读文识字,还能教会学生明理办事。所以在设计上我不但引导学生去听说读写,领略课文内容,还引领他们要学会积极,努力,向上的人生态度,以真正起到学语文的作用。
以上两点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两个重点训练内容,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于成效,但为了给练笔留出足够的时间,我在学文与练笔这两个环节上没有兼顾好,造成以下几点不足:
1学生个人读的机会较少,朗读指导的也不到位。
2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大。
3有些语文基础知识还缺乏点拨。如:文章结构的教学,修辞方法的渗透。
4对文章内容挖掘的不够深入。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教案该怎么写?《最新教案: 《浮力》教学反思(篇一)》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华师大版的《浮力》一节内容安排在八年级第三册第四章第二节中,对力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综合性强,相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有点困难。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力求试验方法简单化,过程易于理解。在安排第一个活动《感受浮体受到的浮力》时,我用一大一小两只空塑料瓶,要求学生用同一只手将它们逐一压入水中,感受水对空塑料瓶的浮力,同时希望学生能得出以下结论: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托力,排开的液体越多,受到的托力越大。在课堂巡视中,却发现有位学生用两只手将两只空塑料瓶同时压入水中,甚至还溢出了一部分水。我眉头一皱,正想上前制止,突然“灵感”顿悟,一个新的实验方案在我脑中形成。活动结束后,在汇报实验结果时,我请刚才那位同学上讲台演示。一开始他不敢把刚才“粗鲁”的动作再做一遍,后来看到我鼓励的眼神,就挽起袖子,伸出两只手将两只空瓶同时压入水中(讲台上溢出了一些水),下面的同学哗然大笑。我趁机问他们:“你们为什么笑呢?”他们说桌子上有很多水溢出来了。“为什么会溢出这么多水呢?”“因为他把两个瓶子同时压入水了!”“这么说浸入的越多,溢出的越多”“是的!”“我们再问问这位同学,是不是费了很大的劲才把瓶压入水呢?如果改用一只手压两只瓶,会是什么情况呢?大家也试试看!”同学们试过之后都说用一只手压两只瓶比压一只瓶累多了!这不就是我要的课堂效果吗?在我表扬那位同学的创新和独到之处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反思一:在刚才的教学环节中,我原来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一先一后把两只大小不一的瓶子压入水中,感受到瓶子越大浸入的越多,手受到向上托的力越大。虽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效果也不错,但我在课前准备这些小瓶子时却费尽了周折(大瓶子是矿泉水瓶,很容易得到),特意到收购废品的地方以大换小换来的,还特别脏洗了好长时间才洗干净!没想到学生比我聪明,如果用他的方法我只要准备任意大小的瓶子即可!“面对学生的不同节奏,不同步伐,教师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随时调整自己的节奏,跟着学生走。”不要被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环节束缚,适时调整,学生在不断生成,我们的教学活动也要不断生成新的方案。我从学生那里懂得了:我们备的不仅仅是教案,更应该备好学生!路培琦老师说过:“不要把我们的科学课上成假装学生什么都不知道!有时候学生比我们知道得更多!只有在充分的备课和备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游刃有余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
如果当时我以粗暴的态度制止了那位学生,不但这么好的课堂“资源”浪费掉,还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后还有哪位学生敢
在课堂上“动”起来呢?学生动起来了,老师便会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完成更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为了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我按照教材的设计,采用了石头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在学生实验时,出现了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石块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相等。难道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吗?这时比较细心的同学还是发现了示数是有差异的,只是比较小而已!我立刻抓住这个契机,在表扬那些细心的学生的同时,灵机一动,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能不能对本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这时很多同学提出新的方案,有的要用盐水代替水,有的要使用更精确的测力工具,有的要把石头换铁块,有的要把石头换木块……马上有人反对:木块在水中时上浮的,不满足下沉的要求。这时有位同学说:“把木头绑在铁块上沉下去。“这是我们以前在测木块密度的实验中,采用排水法测木块体积的方法。我居然事先没想到。我马上让学生去实验准备室拿来木块绑在铁块上,沉入水中,可想而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明显,学生欢喜雀跃,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反思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当课堂问题生成时,如果及时利用教学机智,把生成问题转变成课堂教学资源,反而会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独特的见解。这种独特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
对于教材的处理,要忠于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要带着学生走进教材。本节课后,我对教材里的“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实验作了改进,切割了100多块大小差不多的密度比水大的木块代替石块,作为自制教具放在实验室,和同事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记得爱国诗人陆游有这么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意思我们都很清楚,书本上的知识和学问是抽象的理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才干。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是如此。教案只是教师课前对教学过程一厢情愿的想法,只有付诸实践,才会发现学生其实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带着学生走进课堂,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5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