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实用教案:《我要的是葫芦》教案wps文本

时间:2022-11-05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做好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教案:《我要的是葫芦》教案wps文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设计意图:

我们知道,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你看,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我们身处农村,教学对象是边远山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生教育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受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知晓课文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文,对于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了。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认读会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葫芦图)它是——(生答)葫芦。

2、谁愿意和它打个招呼,亲切地叫它一声。葫芦的芦单个读第二声,放在词语中读轻声。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课件出示课题)— 14 我要的是葫芦。

4、齐声读课题,自由读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课本去读一读课文吧,出示温馨提示: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3、生字宝宝也来了,我们一起学一学吧,指名读生字、词语,齐读生字词语。

4|、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三、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四、说话:Jk251.CoM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五、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六、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5、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jk251.cOm扩展阅读

2025教案推荐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其三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案该怎么写?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2025教案推荐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其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3.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是教学的重点。

2.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或CAI课件一葫芦的实物标本。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实物标本或CAI课Pte-一葫芦,形象生动地描绘葫芦,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

1.课文共有几幅图?

2.按顺序观察每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图上有几个人?在干什么?

3.想一想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分为几自然段?在每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找出与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

4.范读课文,听准字音。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达图意的。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6.重点指导:

四、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

芦:上下结构,下边是“户”。

挂: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

居:认识“尸”(尸字旁)。半包围结构。

感:上下结构。

2.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第1自然段描绘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2.第1自然段写了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3.这棵葫芦长得好吗?画出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4“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为什么用“挂”,不用“结”?(出示第一幅放大的挂图或CAI课件,对照课文观察葫芦的长势,凭借图理解“挂”的含意。)

5.句一中的“葫芦”和句三中的“葫芦”各指什么?

6.比较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为什么?

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小花。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7.指导朗读:读出小葫芦长势很好和种葫芦的人特别喜爱小葫芦的语气来。

8.这一自然段主要写这棵葫芦长得很好。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读第2.3自然段。

2.葫芦的叶子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对待叶子和葫芦的态度是怎样的?把有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3.比较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体会反问句、感叹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要强烈些。)

4.理解:“自言自语、赛过、邻居、光、盯着”几个词语。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中“怕什么!”要读出不在乎的语气。“我的小葫芦,快长啊……”读BIP音要轻,要表达出喜爱、期盼的语气来。第3自然段中的对话“你光盯着葫芦…、·快治一治吧!”要读出规劝的语气。“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6.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只要葫芦,他要到了没有?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看图,比较一下第一、二幅图,看看这棵葫芦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神态又有什么变化?

2.读第4自然段。

3.小葫芦为什么落了?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种葫芦的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他又不虚心听邻居的劝告,不去治虫,所以葫芦都落了。)

4.看到葫芦都落了,那人会怎样想?

5.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五、理清文脉。

1.齐读全文。

2.说一说葫芦先长得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课后反思:

作为成年人,我们知道 植物生长一般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个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务之间的联系。而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以理解。于是,教学前我让学生查了资料,教学中以“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会落?”作为突破口,引领学生学习,贯穿整篇课文,并穿插同类的成语与谚语。最后,让学生说说道理.这样的流程下来,似乎蛮顺道。但是,在第二天的复习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并不能把自己心中的所想用语言描述出来。原因有二:

1、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说话你训练面还不够广;

2、本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措施:1、开展课前一分钟讲演活动;2、课后多开展表述类活动。

热门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之四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这篇《热门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之四》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做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我要的是葫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学词、学句,结合图画理解葫芦叶子和果实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关注识字的情境,让字词句教学有生命力

语言文字的学习一定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如果脱离了语境,让孩子单纯地去识某个字,不但字形不容易记,而且字音也很容易遗忘,字义的理解也就更难了。所以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识字,真正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比如:学习“藤”字时,我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藤,直观了解藤的特点,再由“葫芦藤”拓展到生活中学生见过的黄瓜藤、葡萄藤等,进而让学生更好地识记这个“藤”字;在“谢”字教学中,我在和学生的交流中给学生创造一种语言环境,让学生明白在“谢谢”这个词中,“谢”表示感谢的意思,在“花谢了”这个词中,就表示的枯萎凋落的意思,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谢”的字义。

二、关注语言的应用,让字词句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语言。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比如,在“慢”字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比较句子体会小葫芦慢慢变化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想想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什么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这个问题一下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想到了----,想到了----,想到了----,我想,孩子们在用慢慢说句子的时候,他们的脑子里面是有画面的,是有情境的,这样的字词句教学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的,是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也是有生命有活力的。

三、关注汉字文化,让字词句教学增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个汉字都承载了及其丰厚的文化内涵。本节课在“慢”字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古文字深入理解“慢”的字义,同时了解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由于本人经验有限,课堂上还有很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教案收藏」教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与反思实用模板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下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教案收藏」教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与反思实用模板”,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设计意图

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通过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昨天,我们已认识了小葫芦(出示实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可爱的“小葫芦”,好吗?(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就把葫芦送给学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它们长得怎么样呢?(看图一说话)

2、我们来读读第一段,看看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板书:绿叶--小花--葫芦)

3、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板书:每天、几次)指导朗读(评议)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看图二说话)。(板书:变黄---落了)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

3、小朋友,面对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4、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我们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四、学习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再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板书:要葫芦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二)学习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知道这话的意思吗?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4、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5、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拓展活动(续编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

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对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一次人文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附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

绿叶---小花---葫芦每天几次

变黄---落了

要葫芦不要叶子

叶和果有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新小朱慧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这堂课我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语言感受。

而语言感受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读”。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下,针对性地多读是很重要的。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实物“葫芦”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课文形象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听说能力。从而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抓重点段,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抓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赛读、范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

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和技能。

不足之处是:提问多了些,散了些,学生回答的面不够广,以后要在优化提问上下功夫。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5683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