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优选】规律教案范本汇集,供大家参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创设过新年,学生布置教室的情境。
2.出示课本第88页主题图。
问:图上画了什么?这些彩旗、小花、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挂的?
教师指出:它们的摆放都有自己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感受、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彩旗”图部分。
(1)指最后一面未涂色的旗,请学生猜一猜“会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2.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灯笼”图和“小朋友队列”图。
(1)小组讨论: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有什么规律呢?
(2)小组讨论: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3)学生举手回答。
3.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花朵”排列图(花朵颜色改为红、黄、绿)。
(1)同桌讨论:彩花的排列有规律吗?请猜猜后两朵未上色的小花应该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4.小结:小花、彩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三、运用规律
1.出示课本第89页涂色练习(第1题)的卡片(每个学生一张)。
(1)学生按规律涂卡片上的颜色。
(2)指名学生拿涂色卡片上实物投影展示作品。
2.准备学具(△、○、□),每个学生一份。
(1)学生自己设计规律,按规律摆学具。
(2)把摆好的学具拿到实物投影展示,让其他同学猜规律。
3.联系生活。
(1)问:你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2)学生举手回答。
4.布置教室。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星星、动物玩具、灯笼(每4人小组一份)。
(2)问:你们能按规律摆放星星、动物玩具、灯笼吗?
(3)四人小组领取物品,交流合作,学生动手挂星星、玩具、灯笼。
(4)小组之间互相参观按规律挂好的物品,如发现错误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法。
四、全课总结(总结略)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复习目的
指导学生用画图连线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要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想到可以列乘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复习过程:
一、归纳规律
1、搭配型规律: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如帽子和衣服的搭配)
2、排列:(1)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
二、练一练
1、在4个方格里都涂色,现在有红、黄、紫、绿四种颜色,每次4种颜色都用,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2、学校四年级五个班举行足球比赛,每两个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
3、四二班选出5名优秀少先队员,大队辅导员给他们排成一排拍照,一共可以拍多少张不同排列次序的照片?
4、妈妈买来了三种花和三个空花盆,每一个花盆里栽一种花,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栽法?
5校运动会上,四年级有5人参加乒乓球单打比赛,每人都要和另外4人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6、四个同学在元旦互相赠送一张节日贺卡,一共要赠送多少张?如果四个同学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互相问候,要通几次电话?
7、小芳与小军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一共有多少种出的可能?
8、小芳、小冬、小丽和小强四个同学排成一排合唱。
(1)如果小芳领唱,始终排在左边第一个,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如果不安排领唱,他们4个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9、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从乙地到丙地有4条路。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走?
10、用8、5、2、0这四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四位数?
教学内容:
1、根据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根据排列规律,计算排列中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用除法解决这一问题的优越性。
课时安排:2课时
(1) 找规律(一)
教学内容:第59页-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夜幕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彩灯的映衬下更加迷人。
这是一次展销活动,主办方经常会用飘扬的彩旗来营造热闹的氛围。
商场常见的促销宣传,打折的宣传卡一串串挂满了整个商场。
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彩灯、彩旗、宣传卡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时,让学生一边指图一边说。
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例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初步淘汰画图,学生可能比较倾向于列举的方法,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口答练习。)
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第15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比较例举和计算的方法,得出例举的方法有局限性。)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
15÷3=5(组),
没有余数说明什么?(正好分了五组,最后一个是第五组的最后)
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7÷3=5(组)……2(个)
余下的两个是什么颜色的?和每组的第几个颜色相同?
(这两个和每组的第1、2个相同。)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
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四、练习纸
练一练第1、2题
小组自由练习
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1)▲○○▲▲○○▲▲○○▲▲○……
排列在第19个的是( ),第200个是( )。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第99个字是( )
4、课本62页第2、3题。
五、数学活动,深化认识
拿出每组两种形状或两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各10个。
根据自己设计的规律摆一摆。
展示并提问,照这样摆下去,某一个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自己判断。
六、小组讨论思考
元旦要到了,同学们准备用26个灯笼来布置教室。如果按2红1黄的规律排列,应该准备几个红灯笼,几个黄灯笼?
课外拓展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1÷11,计算器会显示0.09090909…,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100个数字是几?( )
用计算器计算1÷7,计算器会显示0.142857142857…,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21个数字是几?( )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有周期规律的?
(红绿灯、霓虹灯、花布地砖、数学分形等)
板书设计:
找规律
画 想 算
(2)找规律
教学内容: P61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学生交流结果。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6=6(只)
白兔一共有6个2只,2×6=12(只)。
二、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三、练一练
第1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6÷4=6(组)……2(枚) 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6+2=20(枚)
白子:1×6=6(枚)
第2题: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35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瓷砖?
35÷2=17(组)……1(块) 余下的1块为正方形瓷砖。
正方形:1×17+1=18(块)
长方形:1×17=17(块)
四、综合练习:
练习十第4—7题
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思路。
第5题:
明确:信号灯亮的顺序依次是红灯、绿灯、黄灯;从10时到10时15分,信号灯一共亮了42次。
每3个为一组,每组中有一个红灯,一个绿灯和一个黄灯。
42÷3=14(组)
所以红灯、绿灯和黄灯各亮了14次。
第6题:
提示:通常把7天看作一组,11月份共有30天。
每7天为一组,每组中为2天休息、5天工作。
30÷7=4(组)……2(天) 余下的2天为休息日。
休息:2×4+2=10(天)
工作:5×4=20(天)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计算结果。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例2: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试一试:20÷3=6(组)……2(只)
灰兔:1×6=6(只) 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白兔:2×6=12(只)。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让幼儿发展合理推理能力,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幼儿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
使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PPT课件、雪花片若干、幼儿操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设情引课
1、新年快到了,小猫和小青蛙正在忙着装饰自己的家。(出示PPT挂图)
2、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幼儿汇报结果)
3、引入生活中的规律,并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小组讨论。(幼儿汇报结果)
3、随着幼儿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幼儿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幼儿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三、动手体验规律
1、幼儿尝试动手拼雪花片,并说出自己的规律展示自己作品。
2、幼儿根据PPT图片用声音或者肢体动作做出规律。
3、幼儿给衣服设计规律图案。
四、全课结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说明:
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涂色卡,雪花片,空白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师:请你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 动画演示:颜色红青排列的苹果(8个)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个两个地排列的汉堡包(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杯三个地排列的可乐和冰激凌(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在出现每组物体后,请学生回答,教师用动画验证,最后全屏显示上述物体,最后一个物体闪动)
师:真厉害!全让你们给猜中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把下一个是什么给猜中的?
2. 揭题:像苹果青红青红有顺序地重复出现,汉堡包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地重复出来,可乐、冰激凌一个三个、一个三个地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我们今天就要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以圣诞节为载体,深层次地感知规律,找规律
师:昨天晚上是圣诞节,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圣诞晚会,那里的会场布置得可漂亮了。
1. 多媒体出示图画:请你说说会场里有什么?这些东西摆放有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秘密在四人小组里悄悄交流一下。
2.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3. 深入地问,如灯笼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回答一红一紫排列后,电脑依次在每一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每两个为一组,并且电脑动画演示灯笼一红一紫逐个闪动。
4. 同桌说说其他组排列有什么规律。
5. 看到这么漂亮的会场,小客人们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起,画面上出现10个男生女生,有规律地排成一个圆圈,在音乐声中尽情跳舞,音乐停,10个人也停。)这10个人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优质教案]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壹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感受人生挫折中的勇气与坚韧。
2.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设计理念】
1.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
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文下注释,解决初读中遇到的疑难,合作疏通字词句义。
①给下列字词注音。
A.篁竹( ) 清冽() 为坻( )
B.为屿( ) 为嵁() 佁然( )
C.俶尔( ) 翕忽() 差互( )
D.寂寥( ) 悄怆( ) 幽邃( )
②翻译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一提起“艺术”呀,我们总觉得它特高雅,很高深……但艺术也在我们身边。其实我们接触过很多形式的艺术,譬如音乐、美术、电视、电影、舞蹈……对,别忘记了文学,我们语文课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也是艺术,艺术的形式真多,但艺术是相通的,为什么?──因为艺术都是抒写人的内心情感的。今天我们就尝试一下,用其它的艺术形式来解读我们的文学作品。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我们读一篇好的作品时,从心灵深处就会响起一首曲,隐隐约约,脑海中会闪现相关的画面,朦胧或者清晰?
二、整体感知。
1.试读。
2.悟情。
探究:通过试读,你感悟到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是想寄情山水,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明确后继续试读,尽可能把感情韵味读出来。)
3.范读。
播放中央电台播音指导方明的朗诵。揣摩朗诵者在节奏、轻重、语气上的处理。
4.仿读。
探究:如果给朗诵配上音乐,你认为选择怎样的音乐?
──配古筝音乐,很缓很低的古筝乐曲……
教师提供音乐背景,学生朗诵玩味。
──比较古典,有欢乐,但并不欢快。淡淡的喜,浓浓的愁,缓缓地流淌出抑郁哀怨。一代失意的文人,其心态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音乐帮助我们解读了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
三、虚拟聚焦。(慢慢的描)
活动设计:假如你就是一位录像师,请你把文章展现的景物重现画面、声光,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可感知的视觉听觉形象。
活动要求:自行设计,不必拘泥于课文的描述,可以拓展,进行润色、加工。
小组活动:内部讨论。(教师巡回。)
成果展示:由小组发言人语言展示录制的设计和内容。
──《小石潭记》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有水、石、树、竹、鱼、蔓……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很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写出,譬如,“蒙络摇缀”四个字,就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或茂盛、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作者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鸣佩环”,那种由水声带来的快乐也跃然纸上。文中这种例子实在很多。
四、多角品读。(细细的理)
(一)自主完成(投影显示)下列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明写)“闻水声,如鸣佩环”“其岸势犬牙差互”(暗写)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犬牙差互”不仅摹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
6.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投影显示)
(二)教师提出各种专题,供五人学习小组选择,并引导讨论。
1.浓郁的愁、清雅的景,怎样融汇成了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
2.描写的视角转换(“镜头”与“画面”)。
3.文中的“石”与文章的命题立意。提示:注意暗写。
4.文中的“水”。
5.文中“动”与“静”的配合。
6.文中“对比”与“烘托”的运用。
7.短句与浓郁的愁、清雅的景(“景”与“情”)。
8.文中“乐”与“凄”的关系。
9.文中“清”含义。
10.描绘的角度。
五、熟读成诵。
老师不是摄影师,只是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相近的图片,就让我们在音乐中,在图片的变换中,根据提示,试着背诵全文。
六、课堂小结。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
柳宗元的游记就是这样──借景抒情、写景寓情、游踪清晰。他的《永州八记》很值得一读。
艺术就是这样,很美,很高雅,很有魅力,但艺术绝不是难于接近的,不管哪一种形式,艺术是相通的,希望我们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感受文学等艺术的高雅。
七、课后训练。
《小石潭记》把一代失意的文人地心态显现了出来。其实呀,中国文人太多这种遭遇了:怀才不遇,抱负难施,惟有借文学抒写出来,柳宗元是一位,我们从文学作品中还了解其它人吗?(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韩愈、陆游……)那是时代的悲剧啊!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如果有兴趣,大家可利用课外时间,对这一系列的文人作一番深入的了解,从他们的作品中去走近他们内心,去感受人生挫折中的勇气与坚韧。解读失意文人应是很有品味的事。请同学们课下搜集相关的作家作品,组成一幅历史画廊,凝成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曲子。
【课后反思】
教学中对教材有独到的发现,是一种境界;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点拨学生建立“发现”的意识,积聚“发现”的勇气,学到“发现”的技能,则又是一种境界。教师除了引读、讲读,还应特别注意“教读”,特别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本领。
活动目标:
1、通过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让幼儿尝试按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装饰后的裙子一条、字卡(图形、物体、大小、颜色)、固体胶、粘贴小图片若干、各种玩具若干、串珠珠若干、排序图样4种
活动过程:
一、出示裙子,让幼儿观察,找到裙子上的秘密。
——红红小朋友的生日马上到了, 赵 老师为她做了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条裙子上面藏着很多秘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幼儿说说自己找到的秘密。引导幼儿找到裙子中的四处秘密。(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师将准备好的图案依次出示)
——:原来领子和袖口、腰带、裙摆都有秘密的,领子是按照物体的不同排队的,(出示字卡:物体);袖口是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排队的(图形);腰带是按大小的变化规律排队的(大小);下摆上的图案则是按颜色的变化规律排队的(颜色),这样的排队就叫做按规律排序!
二、展示已排好序的图样,让幼儿观察,分析出各种图样属于以哪种变化为规律排序的。
——我们来看看这些图样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序的呢?
三、幼儿尝试按规律排序。
——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有规律的排一排吧。
——请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教师: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有规律排序除了排出来,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呢。
——我们用小猫小狗的叫声来有规律地表示出来。(分成两组喵汪汪,喵汪汪、喵汪汪)
——我们用动作来试试看(如:小鸡小狗小猫的动作,重复三次)
五、幼儿分组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装饰衣服、铺地砖、串彩链、围围墙),进行按规律排序。
——红红准备在她生日那天开个“生日PATY”,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让我们去帮忙,你们愿意吗?四个小朋友一组,在工作之前,每一组要商量好用什么规律来进行排序。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帮助。
——展示作品,师幼一起评析。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里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的排序呢?(观看电脑)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那些地方也是有规律排序的呢?请你把它画来来,明天带到幼儿园来一起交流,好吗?
活动名称:
《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规律给四种不同的物体进行“二”向系列排序。
2.发展幼儿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排序图纸一张,磁性黑板一个。
2.磁性教具小鱼、小鸟、小兔、小鸭各四只。
3.幼儿每人排序图纸和填空图纸各一张。
4.塑料小动物每人四种,每种四个。
活动过程:
1.幼儿做律动,稳定幼儿的情绪。
2.出示排序图纸,告诉幼儿这是小动物们新盖的房子,这幢楼房共有四层,每层4个房间。在这幢楼房里,要求住4种小动物各4只,并要按一定的顺序往下排。
3.在排序过程中,无论是横排还是竖排,必须是4种不同的小动物,不允许有重复。小朋友用手中的材料试一试,看到底怎样排。
4.幼儿用动物学具在排序图纸上进行探索活动,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
5.教师在此版的排序纸上,将幼儿讲述的操作结果排列出来,组织幼儿检查、验证是否正确。
6.让正确排序的幼儿说己的操作经验:
(1)、每次拿出4种不同的小动物各一个进行有效的分房;
(2)、第一次先给4个小动物分别编上1.2.3.4号。按号码横着或竖着排成一行;
(3)、接下来每次排序时都遵循这个顺序进行接龙,如1-2、2-3、3-4、4-1一直排满为止,最后检查是否正确。
7、填空练习:每人一张填空图纸按规律在空格里填画图形。
8、引导幼儿操作幼儿用书中的有关排序内容。
9、幼儿随音乐走出户外,进行有关排序的练习。
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2.能对两种颜色的同一物体进行规律排序,能对4以内差异较明显的物体进行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
1.课件:趣味练习
2.教学具:胡萝卜、红萝卜各种图形卡片若干。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游戏《接龙》,自然导入主题。
教师出示接龙粘帖图,请幼儿讲出规律并按规律继续排下去。
二、展开
1.对两种颜色的同一种物体进行排序。
(1)游戏《可爱的小猫》
出示:小猫、公鸡、小猫、公鸡……的规律排序图。
提问:小猫,公鸡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幼儿说出规律)
小结:按照小猫公鸡的规律排列的。
2.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为胡萝卜和红萝卜进行规律排序。
(幼儿相互检查、教师检查)
提示语:小兔子拔了许多萝卜,请小朋友们把红萝卜和胡萝卜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来。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规律进行排序。
3.对4以内差异较明显的物体进行排序。
指导语:小兔子非常感谢小朋友,它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好看的图片呢,看看有什么?
(1)出示图卡,请幼儿仔细观察。
提问:图片上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各是什么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互说、互发言)
4.游戏《看谁记的对又快》,复习巩固。
教师拿走图卡,请幼儿说出排序的规律。
5.游戏《小小设计师》,复习巩固练习排序规律,教师巡回指导。
方法:为幼儿提供不同颜色的雪花片和图形卡片,小动物图片若干,
请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规律排序,并把自己的结果展示给同伴看,大家互相检查。
三、结束
1.参观作品并讲评:组织幼儿相互参观,并讲述自己作品的排序规律。
2.从幼儿参与性和正确性方面进行总结,师生共同收拾学具,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初步感知A物体与B物体有规律的排序模式。
2、发展思维的准确性,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学具、优雅的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发现AB式的排序规律。
活动过程
1、听节奏做动作,摆棋子。
(1)教师做节奏表演,拍手、拍腿。规律为AB,拍3组。
提问:老师是怎样拍的?你试一试。(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如果拍手用红色棋子表示,拍腿用绿色棋子表示应该怎么摆?
请两名幼儿分别拿红色与绿色棋子来前面根据老师的动作摆放棋子。
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AB式的规律。
(2)请幼儿开阔思维用声音的方式表现AB式规律。反复练习巩固幼儿对AB式规律的认识。
(视情况可以请两名幼儿一名拍节奏一名放棋子进行合作表演)
2、好玩的火车
周老师有一辆漂亮的小火车看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小火车发现规律。
3、请幼儿自己也开一辆漂亮的小火车吧(幼儿练习排序)
(1)听音乐取学具。
(2)请幼儿用红绿两色,红色做车头按AB规律进行排序。
(3)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按AB规律摆出一辆小火车。
4、结束部分。听音乐送学具。(提醒幼儿整理棋盒并检查棋子宝宝是否放好)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可以进行排序的材料。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规律》教案 月度范文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创设过新年,学生布置教室的情境。
2.出示课本第88页主题图。
问:图上画了什么?这些彩旗、小花、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挂的?
教师指出:它们的摆放都有自己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感受、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彩旗”图部分。
(1)指最后一面未涂色的旗,请学生猜一猜“会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2.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灯笼”图和“小朋友队列”图。
(1)小组讨论: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有什么规律呢?
(2)小组讨论: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3)学生举手回答。
3.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花朵”排列图(花朵颜色改为红、黄、绿)。
(1)同桌讨论:彩花的排列有规律吗?请猜猜后两朵未上色的小花应该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4.小结:小花、彩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三、运用规律
1.出示课本第89页涂色练习(第1题)的卡片(每个学生一张)。
(1)学生按规律涂卡片上的颜色。
(2)指名学生拿涂色卡片上实物投影展示作品。
2.准备学具(△、○、□),每个学生一份。
(1)学生自己设计规律,按规律摆学具。
(2)把摆好的学具拿到实物投影展示,让其他同学猜规律。
3.联系生活。
(1)问:你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2)学生举手回答。
4.布置教室。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星星、动物玩具、灯笼(每4人小组一份)。
(2)问:你们能按规律摆放星星、动物玩具、灯笼吗?
(3)四人小组领取物品,交流合作,学生动手挂星星、玩具、灯笼。
(4)小组之间互相参观按规律挂好的物品,如发现错误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法。
四、全课总结(总结略)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具(贴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聪聪找出规律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观察、发现阶段,体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同时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旧知)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演示。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激发提问: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都发现了规律,我们再换一换方法,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教学内容:第60—61页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根据63×58=36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630×586300×586300×580二、生先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6×1536×2600×70060×1536×460×70600×1536×86×7利用规律,直接说出答案。25×20=50025×()=1000()×20=25×()=250()×()=100三、第60页第4题35×108+21775+392+125500-18×1642×(193-48)学生自己做后,集体订正,并说说先算什么?四、第61页第5题学生自己做,集体订正。五、第61页第6题学生自己做,再小组交流,把错改过来。六、第61页第7题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由于题中出现了四位数乘一位数,所以教材提示可以用计算器。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5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