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鲸教案精选

时间:2022-12-25 鲸教学设计 鲸的教案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鲸教案精选”,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合同范本网 36Gh.coM)

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音乐《神秘园》

二、在影音欣赏中回忆旧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看到了什么(鲸)?是呀,在无边无际的蓝色的大海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鲸》。同学们,你们喜欢鲸吗?老师也很喜欢,平时也经常画鲸,想看看吗?(在黑板上画一只鲸),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鲸,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乘着“蓝鲸”探索号,一起去海洋里欣赏鲸,好不好?

生:欣赏图片。

师:这些好看吗?(好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刚才哪幅图的印象最深?可惜没有解说呀?有了解说文字,会让我们了解到鲸的更多知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谁愿意来当一回小小的解说员,对鲸的形体特点为大家解说解说?

生:(解说。)

师:哇,这位同学真不简单,灵活地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把鲸的“大、重、长”这些形体特点介绍给大家,的确做得很好,谢谢你!(板书:特点:大、重、长)

三、在通读课文中质疑问难

师:对于课文,大家除了已知道了鲸的形体特点外,还写了有关于鲸的哪方面知识?

生:学生回答。

可以把它们归纳为:

1、进化过程。

2、鲸有哪些种类。

3、鲸具有哪些生活习性。

4、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清楚?

(教师把学生回答的写在黑板上。)

四、在合作学习中转换角色

师:每种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来源,就像人类一样,是由类人猿逐渐演变为当今的人,那鲸是如何演变的呢?

师: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划出关于鲸进化的重点词。

师:(边板书:演变过程:陆地 浅海 深海)想不想看看鲸的进化图?

(课件展示。)

师:假如上午你回到家,当你弟弟得知你学到《鲸》这一课时,她缠着你,要你扮演鲸讲述你的演变过程,我当成你的弟弟,你打算怎样讲?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讲述的情况进行调控,如随机进行提问等。)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学习了鲸的演变过程?

(自述法。)

师:学习课文,理解课文,除了运用这种方法外,还有哪些学习方法?(表格法、画图法、朗读法)是呀,学习方法很多,但大家必须选择适合你自己的进行学习。

师:(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学生质疑的板书。)我们已经知道了鲸的进化过程,还有哪些问题还未解决?

师:嗯,这些问题,请大家注意看。

(出示自学提示。)

生:学生自学。

师:看到同学们学习得这么认真,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故事讲着,有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最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予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各色各样的鱼都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这个消息,他也想趁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准备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师:通过刚才自学,你知道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吗?

学生汇报。

师:教师小结。

(哦,原来是因为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所以蟹将军才不让鲸参加比赛的。蟹将军言之有理,鲸不得不空叹息了。)

师:讲到这里,老师打算在家里养一头鲸,你们赞同吗?

生:不赞同。

师:为什么?你能结合课内外的资料,来劝说老师改变计划吗?要求:说话要有礼有节,有根有据,有说服力。

主要原因有:

1、淡水无法饲养。

2、食量惊人。

3、睡觉时喜欢围在一起,一头鲸不想自个儿睡。

4、虎鲸、蓝鲸太凶猛。

五、在读写拓展中延伸课外

1、教师总结课文。

2、布置课外作业:

师: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就在谢老师与咱们五年甲班全体同学的愉快的学习声中过去了,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鲸的进化过程、类属、种类及生活习性,你们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吗?因为时间关系,暂时不能解决了。不过,老师告诉你们一些方法,比如可以在《动物百科全书》《海洋世界》等书籍上找答案。

虽然跟我们五年乙班的全体同学相处只有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但你们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们在学习上都是很棒的。今天同学们的精彩很表现。让我想起了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觉得挺适合你们的,便把它下载了下来,你们想读读吗?(出示“招聘启事”)大家课后设计解说形式及解说词。最后,老师建议同学们回去去找一找有关鲸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的资料,做成手抄报,全班交流。

Jk251.COm延伸阅读

课件精选: 《鲸》教案其二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课件精选: 《鲸》教案其二》,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鱼的图片:

同学们,请看这几幅图片,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鱼,分别是鲫鱼、鲤鱼、鲈鱼、鲩鱼。

2、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字,它们的部首都是“鱼”,表示什么?那同学们能告诉我鱼有哪些基本的特征吗?

(板书:生活在水里、靠鳍运动、用腮呼吸、表面有鳞、卵生)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观察、课外积累的、上网查找等。)

3、出示鲸的图片,问:这是什么动物?

⑴ 板书“鲸”,并写上拼音,指名读。

⑵ 观察“鲸”字和“鲩、鲈、鲤、鲫、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从“鲸”这个字来看,它也是“鱼”字旁,那鲸是否也属于鱼类?鲸具备鱼类的特征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小小科学家,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二、学生自读课文,自主探究

1、鲸也生活在海洋里,它们是否也属于鱼类?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学生读书,找出三个句子。

课件出示:

⑴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⑵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

⑶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师:所以说: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全班齐读三个句子。

3、这些特征说明了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那么鲸有鱼的外形为什么不是鱼呢?学习第二自然段你就会明白。

出示第二自然段:

⑴ 自由读读这个自然段,找出最能说明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的句子:

“在很远的古代,…跟牛羊的祖先一样…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⑵ 理解这个句子:

师:哦,从“跟牛羊的祖先一样”我们知道,原来鲸本来就是哺乳动物。后来因为环境的变化,才变成了鱼的样子。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就很清楚了。

出示:“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师:大家都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地球上有恐龙,后来它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没能适应,就渐渐灭绝了。这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锻炼好身体,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4、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除了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以外,还介绍了哪些内容?注意每段开头的句子。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三、细读课文,体会鲸的特点

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这么多的知识,你对哪方面最感兴趣呢?请你们按以下的学习要求,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你的小组成员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全班一起读读:

1、这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来写?

2、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先复习以前学过的说明方法。)

3、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为什么?(词语用“△”标出来,句子用“ ”划出来。)

⑴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部分进行讨论、研究。

⑵ 汇报。

四、交流搜集到的材料,加深对鲸的认识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都知道,鲸分为两大类──须鲸和齿鲸,请同学们把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有关鲸的资料拿出来,跟你们的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你通过搜集的资料,还知道了课文里没有介绍的哪些关于鲸的知识?以某一种类的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作一个自我介绍。

2、出示“蓝鲸的自述”作例子,让学生知道自我介绍该用第一人称。

3、小组互相交流:

个别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

4、汇报后总结:

看来同学们对鲸已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都成了研究鲸的专家了。

五、总结全文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鲸不是鱼,是哺乳动物;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们是怎样进化的;分两大类,80余种;通过搜集资料,丰富见识,拓宽视野;说明方法及好处……)

2、自然界还有许许多多奇妙的事物等着我们去研究、去发现,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积极去探讨,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吧!

六、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的兴趣,请选择下面其中一个作业来完成:

1、继续搜集、研究鲸的有关资料,了解鲸更多的知识。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3、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4、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教案范文: 《鲸》教案3080字


在课前,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 《鲸》教案308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反思:

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一些鲸的图片。

②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右半边的笔顺是。

②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②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③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④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②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④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⑤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⑥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①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②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鲸》教学设计一

北京史家小学分校韩云霞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鲸”)

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自由朗读,自主学习

①按要求自读、自学: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教师巡视点拨,根据需要可出示学生所需资料。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③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a.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

b.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

比较胎生哺乳动物鳍吞进)

c.朗读课文(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d.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

段的主要内容)

④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小结,完成作业

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听写本课生词。同桌互相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②指名说一说本课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①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提示:

a.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具体说说每一方面的内容,可用结构图表示。

b.作者为了说明鲸的某一特点,用了怎样的方法,用什么好处?

鲸的特点:形体大:两千──十六万公斤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种类:须鲸、齿鲸

生活习性: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②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小组同学交流。

③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探讨一:鲸的形体很大

a.从哪里可以看出鲸的大?

b.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说明鲸的形体很大?有什么好处?

用了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c.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探讨二:鲸为什么不是鱼

a.鲸是哺乳动物

b.为什么形体像鱼?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c.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d.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e.课件出示鲸进化过程示意图,让学生看图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f.联系上下文还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用腮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探讨三:鲸的种类与食物

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齿鲸:大鱼和海兽

须鲸:虾和小鱼一顿两千公斤

须鲸、齿鲸的区别(课件出示)

探讨四:鲸的生活习性

a.文章中介绍了鲸的那些生活习性?

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b.请你用不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

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

看课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鲸睡觉的方式也可以用图画表示

c.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

数字法、举例法、对比法。

d.再读课文。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你还知道鲸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回顾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背下来。

②自己整理笔记。

③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教案收藏】 鲸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希望《【教案收藏】 鲸教学反思》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这节课渗透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想,按照“两增强五学会”进行开展。通过小组合作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小组合作自主选择研究主题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在此,导入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鲸是哺乳动物。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了解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式进行重构,转化为新的言语,让语言和知识在转换的过程中再一次得到同构共生。

一、查资料,探索鲸的世界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去学习。首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鲸的相关资料,对鲸的各个方面有充分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查的资料非常丰富,他们的资料已充分证明鲸是哺乳动物,很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让他们进一步交流并用一句话把他们资料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告诉给大家。孩子们的汇报面之广已远远超出课文内容。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不同种类,并通过图片说明须鲸与虎鲸的区别。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史祖,并对鲸的史祖的生活状况展开讨论……

二、巧板书,理清文章线索

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板书时我把题故意写成两条“鱼”的形状,带孩子们进入海洋世界。课题《鲸》也写得很大,经观察孩子们说出鲸的一大特点——“大”。这也是第一自然段的关键。按照这样的方式我让孩子们迅速在课文中找出鲸的其他特点并上台板书。不一会“鲸的演变”、“鲸的种类”、“鲸的食物”、“鲸的呼吸”等就出现在黑板上了。

三、放手读书,自读自悟

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的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在课堂上让小组自主选择研究的主题,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有的小组上台展示鲸的睡觉,小组学生头朝里屁股朝外,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很形象地表演了鲸的特点。有的小组学生通过图画展示不同种类的鲸,并且进一步说出鲸的呼吸特点,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同学们思维活跃,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学生潜力得到了最大的展示。

四、拓展延伸,想象发挥

最后我让孩子们选一个自然段用笔画出他们喜欢的鲸的样子,必须让人一看就知道画的是哪个自然段,是鲸的哪个特点。孩子们都画得很好。大部分孩子画的是“鲸睡觉、“鲸呼吸”、“鲸的种类”。对于比较难于用画表示的“鲸是哺乳动物”,有个孩子先画了个大大的鲸,然后在它身下画了个小小的鲸,非常形象。在画“鲸的食物”时,有的孩子在鲸的前面画了许多慌忙逃命的小鱼小虾,画面生动有趣。作者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为了让学生感悟,请他们画出鲸呼吸的样子,然后加以辨别是须鲸还是齿鲸,还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也体会到这样说明方法的好处。

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通过小组合作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小组合作让课文变得生动有趣。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小组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教学中有些不足之处:

在“鲸的自述”中,由于时间的紧促,展开的也不是很到位。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老师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显得自述很局限。

[热搜教案] 《鲸》教学思考(写作示例)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热搜教案] 《鲸》教学思考(写作示例)》,希望您喜欢。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介绍“鲸”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的说明文。课文很简单,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课文资料及相关的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透过学习该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一、查资料,探索鲸的世界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首先让学生透过各种渠道查阅鲸的相关资料,对鲸的各个方面有充分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查的资料十分丰富,他们的资料已充分证明鲸是哺乳动物,很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让他们进一步交流并用一句话把他们资料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告诉给大家。孩子们的汇报面之广已远远超出课文资料。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不同种类,并透过图片说明须鲸与虎鲸的区别。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史祖,并对鲸的史祖的生活状况展开讨论……

二、巧板书,理清文章线索

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板书时我把题故意写成两条“鱼”的形状,带孩子们进入海洋世界。课题《鲸》也写得很大,经观察孩子们说出鲸的一大特点——“大”。这也是第一自然段的关键。按照这样的方式我让孩子们迅速在课文中找出鲸的其他特点并上台板书。不一会“鲸的演变”、“鲸的种类”、“鲸的食物”、“鲸的呼吸”等就出此刻黑板上了。

三、放手读书,自读自悟

之后同学们自由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找出各段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第一个孩子说他喜欢学习“鲸的睡眠”部分,因为他喜欢睡觉。

于是喜欢睡觉的孩子都和他一齐朗读这一部分。学习“鲸的演变”这一部分时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出了鲸的生活痕迹:从陆地到浅海再到海洋。

学习“鲸的食物”这一部分时我让女孩子读须鲸部分,男孩子读齿鲸部分,这样突出了须鲸的温柔,齿鲸的凶猛。学习“鲸的呼吸”时我出示了两个剪纸:一个是又粗又直的纸条,另一个是又细又高的,“聪明的渔夫”——孩子们一下子记住了鲸喷出的水柱并由此学会辨别鲸的种类。

在教学此部分时我穿插让学生说出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想象发挥

最后我让孩子们选一个自然段用笔画出他们喜欢的鲸的样貌,务必让人一看就明白画的是哪个自然段,是鲸的哪个特点。孩子们都画得很好。大部分孩子画的是“鲸睡觉、“鲸呼吸”、“鲸的种类”。对于比较难于用画表示的“鲸是哺乳动物”,有个孩子先画了个大大的鲸,然后在它身下画了个小小的鲸,十分形象。在画“鲸的食物”时,有的孩子在鲸的前面画了许多慌忙逃命的小鱼小虾,画面生动搞笑。

本课后的作业是写一篇《我是某某鲸》的小作文,作文中要说明鲸的相关特点。

五、反思

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用心性很高,因为课前充分查阅了资料,所以我本以为他们难以理解的部分如“鲸是哺乳动物”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了。看孩子们的画也明白他们已经学懂了这篇课文。教学中有些不足之处:如在学文与找写作方法部分有些脱节,留给孩子们画的时间也不够,对较难画的段落没有充分指导。

透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先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最新鲸教学课件(范例9篇)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教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展示窗口。非常高兴和大家分享一篇网络上非常棒的“鲸教学课件”文章,我们将会持续为您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请您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鲸教学课件(篇1)

《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联系资料体会情感,关注标点、关键词,感受作者内心变化,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诗。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内心的变化后感情朗读。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人问:诗是什么?诗是文字的吟诵,诗是思绪的流淌。而体会文字的温度,感受思绪的变化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诗二首。(板书课题)

二、聚焦朗读

1、先来读第一首《望大陆》,大家自己先读一读。

2、指名朗读 师评价:读得正确、流利

从这首诗中你感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思念 痛苦 渴望 师:作者如此的思念,恨不得一步跨过海峡,我们心中不禁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不回去呢?

(出示资料)联系资料(板书)会让我们有更多的发现。学生读资料后解疑。

3、a 试着体会作者的情感(板书)来读一读这首诗。生读毕,师引导: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句——(永不能忘),不是简单的不能忘,而是永远不能忘怀。这个永字表达了作者心中强烈的思念,所以要突出关键词语(板书),这首诗中仅是这一个关键词语吗?读读看。

关键词语:葬:生前没有实现夙愿,死后,我也要望着我的祖国。望:作者大半辈子的孤苦伶仃,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归,将所有的思念都化作这望中。

师:同学们对这首诗的感受越来越深了,再读一读这首诗,要注意关键词。指读

师:我们一说突出关键词往往想到重读,你看他的处理(举例)还可以轻读来突出,慢读,缓读。b师:同学们,(或者你们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每句诗调有点不一样?也就是作者情感的变化)你们看,每句诗作者的感情一样吗?

把我葬在高山上吧,这样我就可以看见我的祖国——生读

可是大陆看不见啊,我泪流满面——生读

把我葬在高山上吧,我就可以看见我的故乡——生读

故乡也看不见啊,永远不能忘记——生读

我的祖国啊,天地一片苍茫——生读 埋在山上的我,将永远属于我的祖国——生读 师:我们平时所说的抑扬顿挫(板书),就是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变化。指名读

师范读:我跟他的读法不同,但都表达了我们心中的情感。读出真感情才是真朗读。带着你的真感情我们齐读一遍。生齐读

c(音乐起)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见于老先生正站在高山之上,风吹乱了他的满头白发。就这样望着,望着。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的眼睛呢?这双眼睛望着大陆,望着故乡,还会望什么呢? 写话练习:葬我于高山上兮,_____;

____不可见兮,______!指三人,按顺序配乐读后男女生分读。

三、迁移运用

《望大陆》是于老的乡愁,李白的眼中,乡愁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台湾作家余光中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1、自己读 2、同是思念,同是期盼,这两首诗读起来的感觉一样吗?如果说《望大陆》是波涛澎湃的大海,《乡愁》则是——小溪。《望大陆》直抒胸臆,情激山河,《乡愁》更像一个游子在向我们倾吐思念,诉说衷肠。3、指读,大家提出指导意见后分组读。

四、独立实践

自选一首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板书关注标点或在前,看情况)。

五、总结:

师:同学们觉得读诗也好,读文也好,这几点(结合板书)哪个最重要?关注标点、突出词语、抑扬顿挫都是朗读技巧,朗读需要技巧,但在情感的前提下,没有了情感的符号是空洞的,没有了情感的词语是没有温度的,没有了情感的抑扬顿挫是做作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朗读,爱上朗读,将朗读进行到底!

鲸教学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⑵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

⑴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⑵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促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讲授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民间疾苦,尽收眼底;世间疮痍,诗歌表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圣杜甫的《春望》,聆听从他笔下流淌出来的诗篇。

2.知人论诗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3.播放朗读课件,欣赏诗文。

4.学生自由诵读。

①请学生自由的读古诗。

②检查学生读诗的情况。

5.解诗意,悟诗境。

①请生根据课前预习和朗读说说,诗人通过诗句,想要表达自己怎样一种情感,表现怎样一种情怀呢?

②学生再次默读古诗,并且分组讨论交流。

③学生根据讨论交流的结果来全班汇报交流。

(全诗表达出作者对祖国,亲人深切的爱!是爱国情,思亲情的完美体现。)

④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说说自己是从那些诗句体会到诗人的这些情感的?

⑤小组讨论交流。

⑥全班汇报。

(1)“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相机播放视频课件,带领学生和杜甫一同走进被叛军蹂躏的长安城。)

(2)通过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那时的长安是什么样子的?那么,在你想想当中的盛唐时期的国都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3)诗人看到了如今的都城,想到了从前的都城,那么诗人此时此刻留下的泪水应该是怎样的泪水呢?

(悲愤的,愤怒的,伤感的,思亲的······)

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感受诗人的这份情怀吧!

(5)指导学生对诗句进行反复诵读!

(6)教师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7)那么同学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诗人的思亲之情的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为什么在诗人看来,这一封薄薄的家书要比黄金万两还要重要呢?

(相聚的难,家书传递的难,得到亲人平安消息的难,这一切都是连日来的战火造成的。)

(8)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将杜甫对家人的这种思念传递出去好吗?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导。

教师指名朗读,师生互评。

(9)诗人思念自己的亲人,盼望着和亲人团聚,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请生再次感受杜甫的满腔爱国情怀,教师播放配乐画面,请学生全篇诵读。

6.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

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此时

②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③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杜甫却两次落泪,“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就是杜甫,他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他的诗句写出的人民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去走进杜甫。——播放有关杜甫生平介绍的课件。

④这就是爱国诗人杜甫,下面老师再向同学介绍几首杜甫的诗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提升对杜甫的了解

诗人怀着满腔的爱国情怀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名字一定会随着他的诗句,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放出灿烂的光彩。最后,让我们齐读《春望》,送给杜甫!

鲸教学课件(篇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用石头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

2、油画棒、双面胶、勾线笔、瓶盖、彩泥等。

3、各组一块抹布。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头引题师:

1、你们看,这是什么?

2、它是什么形状的?

3、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4、(幼儿回答后,教师任选一位幼儿的答案做示范)现在石头的一面贴上双面胶,再把它固定在纸盒上,然后用勾线笔把它添画完整,如果我再给它涂上颜色,那就更漂亮了,是吗?

(二)、幼儿第一次探索

1、师:现在请你们去桌上的篮子里拿一块石头,看看是什么形状?想一想你能把它变成什么?

2、幼儿自由想像。

3、请个别幼儿发言,要求幼儿尽量描述得完整。

师:你的石头是什么形状的?你把它变成什么了?(请3~4名幼儿回答)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

1、师:刚刚你们用一块石头变出了这么多东西,那两块石头在一起能变出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变一变。

2、幼儿再次自由想像,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发言并示范。师:“谁已经想好了?”

(幼儿讲述完后,请一对幼儿上来示范画,教师再次讲解制作过程)

4、继续提问剩余幼儿。师:你们还想变出什么了呢?

(四)、教师出示范画讲解、总结

师:今天老师也制作了一幅石头创意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用石头变出了什么?漂亮吗?石头画不仅可以用一块石头当做物体的一个部分,就像,也可以用多块石头和其它的材料拼出一个物体,那你们想试试吗?

(五)、幼儿创作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石头,还有一些其他的材料,现在请你们去摆一摆,画一画,制作一幅有趣的创意石头画吧。(4名幼儿一组)

2、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造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作品讲评

师:你们的画都很有创意,谁来介绍一下,你把石头变成了什么?能不能用你制作的石头画来创编一个小故事?(请3~4位幼儿)

教师组织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鲸教学课件(篇4)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9页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简便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2 在探究、发现和讨论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减法运算中简便计算的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我们做凑数游戏。

(1)老师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使两个数的和是整百数。

师:我说59。

生:我说41。

师:59+41等于――

生:100。

师:375。

生:25。

师:375+25等于――

生:400。

(难度可逐步加大,也可以学生说教师接或学生说学生接。)

(2)接下来换个游戏规则,你们说的数要与我说的数的差是整百数。

师:我说173。

生:我说73。

师:173-73等于――

生:100。

师:265。

生:65。

师:265-65等于――

生:200。

(依照前面的方式,适当变换说数与接数的对象。)

2 下面我们口算几道题(课件出示口算题)。

第一组:76-3-7=

85-4-6=

158-20-80=

(指名学生快速口答,边答边用课件出示结果。)

第二组:76-(3+7)=

85-(4+6)=

158-(20+80)=

(学生口答,课件出示结果。)

问:你们喜欢哪一组的算法?为什么?

〔引导比较两组题中对应题目的异同,如76-3-7与76-(3+7)〕

师:同学们都喜欢减整

十、整百的数,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这就是减法中的简便算法。(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解决问题,探索规律

1 教学例1。

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最想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是啊,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你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他在旅行之前要阅读《自主旅行指南》,现在他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助解决。(多媒体出示例1:一本书一共234页,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请同学们说说,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列算式?请你们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教师巡视,留心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

(小组汇报)说说你们小组这样列式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板演。(以下是可能出现的算法,也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

方法一:234-66-34

=168-34

=134(页)

方法二:234-(66+34)

=234-100

=134(页)

方法三:234-34-66

=200-66

134(页)

请学生说说这三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分别是怎样的?有什么区别?结果怎样?

师:不同的算式得到了相同的结果134,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引导学生比较,达成共识:

通过解决问题看出,在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时,简算方法有:(1)从左往右按运算顺序计算;(2)用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3)先减去第三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简便计算。

我们在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时候已经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连减的简便算法也能用字母来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

(1)a-b-c=a-(b+c)

(2)a-b-c=a-c-b

请思考:在什么情况下用第一种方法简算?在什么情况下用第二种方法简算?

2 把例1中的234改成266(出示改编题),想一想,我们该选择哪种方法计算才更简便呢?说说你们的想法。(学生说后用课件出示两种做法。)

三、巩固训练,拓展运用

1 灵活运用

(1)数学小医生:指出错误,算出正确结果。

389-35+65

=389-(35+65)

=389-100

=289

764-146-46

=764-(146-46)

=764-100

=664

247-(147+64)

=247-147+64

=100+64

=164

(2)比一比,谁是计算小能手。(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

学生独立完成后板演,集体订正。

2 解决问题。

奶奶参加小区居委会主任的竞选,有效票共计425张。其中赞成376票,反对24票,弃权有多少票?

四、课堂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者单位

宁洱县宁洱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鲸教学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

2、学会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语句描写事物,以及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具体的句子感悟春的美。

教学方法:

讨论法。学生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春景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应和hè酝酿yùn niàng晕yùn

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山、水、太阳的脸。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软绵绵,写姿态。“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草好,人欢乐。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树,花,蜜蜂,蝴蝶,野花。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呼叫朋友,引伙伴,短笛的嘹亮。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细”和“密”。两个比喻形象生动。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工夫:时间。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去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鲸教学课件(篇6)

《 Chinatown in America 》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单词:mi,sometimes, restaurant, really, dancing。

(2)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子There’s a Chinatown in New are lots of Chinese shops and restaurants there.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There be”描述事物。

(2)完成围绕本课设计的相关练习,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2)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了解中、西文化,让学生热爱英语。。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There is/ There are描述事物。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任务是描述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交流自己周围的事物,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并且“There is/There are”在五年级已经学习过,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课生词较少,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课词语,所以学习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教学策略: 《新标准英语》提倡“任务型”的教学设计,主张“听说先行,然后读写”,要求尽量创建真实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语言,开展多种类型的任务活动,具体采用情境法、“任务教学法”学习新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法”操练。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大胆开口尽可能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2、单词卡片、物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Hello, boys and girls ,there’re twelve groups here .Are you ready for our cla ? Cla begins ! Nice to meet you !Sit down , please .

2、Boys and girls ,Let’s sing an English song 《 Apple Tree》教师放音乐,学生跟唱。(电子屏幕出示歌词)

(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开始新的一课,激起兴趣。)

3、“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Chinatown? ”请学生说一说他们了解的“唐人街”,教师可以适当的根据实际情况多找几位同学说一说他们知道的有关唐人街的知识。

(这个环节,不强求学生能用英语说出完整的句子。只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一说他知道的唐人街。)

二、教授新课

1、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is picture ,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大屏幕出示第一张Chinatown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Chinatown ,并且进一步说出“There’s a Chinatown in New York”.(接着再出示第二张图片)引导学生说出shop ,restaurant ,进而说出句子“There are lots of Chinese shops and restaurants there.”。(然后出示第三张图片)教师提问:What are they doing?进而引出“Chinese dancing”以及“There is Chinese dancing.”

2、教师出示图片,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感知”学习材料。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集中出示本课的重点知识,加强训练。

3、Look and Say。课件出示几幅图,让学生用there is/there are说句子,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原因。(初步考察学生对there is/there are的理解程度)

4、听课文录音,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出示: a) What is Daming doing? b) Does Daming mi China ? c)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考,通过三个简单的问题,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同时这样长久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5、Open your books and read the leon , 逐句跟读,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 (让学生随录音机跟读,有助于形成正确规范的语音、语调。)

6、小组活动。组长组织本小组的成员熟读课文,准备展示。

7、小组展示,提倡个性化的展示。采取互评。展示结束后,请学生评一评,给予相应的奖励。

8、自读课文,并请学生独立找出本课的重点句子,和同伴说一说。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分析总结。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取长补短。

1. There is a Chinatown inNew York. are lots of Chinese shops and restaurants there . is Chinese dancing .引导学生观察句子,总结There is 和There are的用法。

(提请学生注意there is/there are的区别,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9、Look and Say。课件出示几幅图,让学生用there is/there are说句子,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原因。

三、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请学生描述我们的教室,用There is/ There are独立写几个句子,邀请几名同学到前台用投影仪展示一下。

(贯彻“先听说,后读写”的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巩固练习I can remember.全班齐读课文后,关上课本,课件出示汉语词组,看学生能否快速用英语说出来。

五、课堂小结。评出冠军小组。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

Chinatown inAmerica is a Chinatown inNew are lots of Chinese shops and restaurants is Chinese dancing . There is+单数名词/不可数名词 There are+复数名词

鲸教学课件(篇7)

《an en in》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五个前鼻韵母an en in un ?n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 yun ,配有图画。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也是本课时的主要教学部分。包括两项内容:(1)声母与an en in un ?n的拼音,巩固新学的韵母,复习j q x跟?组成音节省写?上两点的规则。(2)看图读音节词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准确拼音的能力。第三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读韵文。韵文中有许多含有前鼻韵母的音节,还有要认的五个生字。第四部分是儿歌,儿歌中有许多含前鼻韵母的音节,随儿歌学习“半、云、她”三个字。 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以充满童趣的小朋友去拼音王国旅游的整个过程来迁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始终边学边玩,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师生、生生互动互学。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也兴趣浓厚,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理念: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去学习拼音的拼读,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教师设计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学习,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读准三拼音节,复习?上两点省写规则。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韵文,了解看图时的方位顺序,看图读儿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儿歌。

教学重点:整体认读音节的识记、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时的重点。

教学难点:三拼音节的拼读以及?上两点省写规则是本课时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拼音王国邀请我们到它那做客,你们乐意吗?好,我们搭上火车直往拼音王国。(齐读歌曲:开火车)

2、(课件出示)瞧!拼音王国到了,拼音王国的门前有好多气球,在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这么漂亮的气球吗?你喜欢哪个就把它摘下来。气球的背后有你认识的朋友,如果你把它认准了就读给同学听,读对了,这个气球就送给你。(教师事先准备好气球)出示:d an t un en in un g k h ?n j q x ?

3、给气球分类。

这些气球可以分为三类,该怎么分呢?先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音乐和故事导入,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王国去旅游。同时,把复习旧知寓游戏活动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渗透了“分类”思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学习拼读两拼、三拼音节。

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出色!你瞧,拼音王国的小兔子来迎接我们,邀请我们去采蘑菇呢!(请几位学生带着小白兔头饰做采蘑菇游戏:认读两拼音节。)

1、出示: d dan \

/ t — an — tan /

\ n nan 师问:声母是谁?韵母是谁?声母d和韵母an做朋友时,怎样拼? A、学生自己试着拼读。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B、指名当“小老师”带读。 C、做“听音找朋友”游戏。

2、通过同学们认真学习,采到了这么多的蘑菇,小兔子替你们高兴。但小猴子遇到麻烦了,请同学们帮忙,你们乐意吗?小河对岸的桃子又红又大,小猴子想去摘来孝敬妈妈。可是桥上有“拦路虎”——三拼音节。谁来帮助小猴把“虎”赶跑?指名做过桥游戏:认读三拼音节。(出示:guan kuan huan juan quan xuan)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j q x与?相拼时要去掉两点?

3、今天天气真好,太阳出来了,真圆!学生尝试拼读yuan,教师点拨引导。

(二)分小组学习由en,in,un,?n组成的音节。

1、启发谈话:刚才同学们热心帮助小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由en,in,un,?n组成的音节。每组由小组长负责好,发挥小组力量,比一比哪组同学最团结,合作最好,我们将评出“最佳小组奖”。

2、小组互相拼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交流,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4、评出“最佳合作奖。”

5、举办拼读音节擂台赛。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师问:谁发现这里面藏有两个整体认读音节?它们是怎样读的?请读准音。出示:yin yun 。请仔细观察,比比谁的眼睛最亮,有新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yin yun是整体认读音节,发音与in ?n相同。)

(四)看图学音节词

1、师问:在拼音王国里玩得多开心啊!拼音王国的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表现真了不起,送来了礼物要送给你们,你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实物图(卷笔刀、字典、文具盒、铅笔、圆珠笔、写字本),然后让同学们认读并上台抽音节词卡片贴在相应的实物图旁边。(指名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

2、小组自主合作认读。(同桌两人,一人抽实物图,一人找相应的音节词来读。)

(五)看图认字读韵文。

过渡:你们获得这么多的奖励,也该去放松放松自己,现在我们一起去拼音王国的郊外玩一玩!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林、果园的画面课件,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2、指导学生按远处到近处的顺序说一说整幅图的内容。教师相机出示词:一座座山、一块块田、一座、果园、远处、近处、左边、右边。

3、指导学生朗读韵文。

A、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评价。 B、师范读;生评师;四人小组读。 C、小组表演读。

4、图上的山、田、树林、果园各有什么特点呢?假如你来到这个地方,将会看见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六)学习儿歌识字

1、谈话激趣:这里的风景真迷人,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吸引了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课件,看图简单回答)

2、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然后分小组读。

3、出示课文注拼音的儿歌,让学生边看图边读儿歌。

4、出示去掉拼音的儿歌,先自读,后同桌互换。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将儿歌中的词语作成若干张词语卡片,开展“我会认”的游戏。(山、田、左、片、右、半、云、她)

2、做游戏:“说出我的悄悄话”。

师示范:师用口形发出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学生说出哪一个。 同桌互相交换进行游戏。

3、做游戏:“看谁找得准,找得快。”

听老师或同学拼读音节,看谁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声母和韵母。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学生在积极的竞争参与中,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培植。)

四、师纳总结,扩展练习。

1、师:时间过得真快,快乐的拼音王国之旅将要结束了!你看,送我们回家的小列车来了,只要你读准音节,我们就能上车了。 (出示课件:ün quán hai tún xuě rén shù lín yàn zi wǒ men)

2、下课后,你可以把今天所学的韵母、拼读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读给你的好朋友听,让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12 an en in un ?n

d dan yuan yin yun \

/ t — an — tan guan kuan huan /

n nan juan quan xuan

鲸教学课件(篇8)

教学设计

新课程提出:思品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同样重要,本节课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充分地讨论知识、交流看法、在情境中体验知识,在活动中感受知识,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轻松地获取知识。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心理上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自尊的需要非常强烈。学习如何树立自尊,体验自尊的快乐,对于学生的品德与学业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辨别自尊的两个误区。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缺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到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难点:通过亲身体验,不断地尝试自尊带来的快乐。

教法学法

1、教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2、学法:理论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学流程

【导入

分别提问两位同学新年过的如何?语气和态度截然相反,一个有礼貌,一个藐视他。让两位同学分别谈感受,从而自然体验出自尊人人都需要。

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自尊的表现有哪些?

自尊的含义

____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____才有自尊。

什么是虚荣心?虚荣心是自尊吗?

深入探究,把握主旨

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写在P5下面的题目处

我不漂亮,但很喜欢自己,因为我很_____

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我已找到原因,我会________

我的父母很平凡,但他们很___________

老师批评我,但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思考:1、为什么作者说人又少了一个?2、真正是少了什么?

人,又少了一个

作者: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 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呯”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作者说人少了一个,真正是少了什么?(少了自尊,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分析辨别,走出误区

(小组合作判断下列想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惟有知耻才有自尊”,我身上都是缺点没优点,这样知耻才是自尊。

P8的三个例子才是自尊”

从而引导学生分析自尊的误区,自卑和虚荣。

课堂小结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愿我们知耻辱、不虚荣,共同感受自尊的快乐。

【作业布置】参考课本第7页的活动内容,为自己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改造方案”。

一、感受自尊的快乐

1、自尊的含义

2、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3、我们要努力寻找自身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二、知耻与自尊

1、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2、沉重的耻辱感对我们的成长非常不利。

三、虚荣与自尊

1、什么叫虚荣心?

2、虚荣不是自尊

鲸教学课件(篇9)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设计》开题报告

日期:2005年9月17日出处:都城中心小学作者:余丹妮编辑:heyq阅读:1442次

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同时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发挥其导向、监控和反馈等功能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强有力的支持。我们英语科组通过研究确定作为试验学校参加广东省“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区的试验,研究子课题《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们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我们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比较单一,重视测试型评价,忽视非测试型评价;重视总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重视老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重视对语言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学一情感、文化意识及综合素质的考查。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评价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甚至成为了阻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拦路虎”。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以教学评价改革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语言知识与技能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英语应用和交际能力不断提高,实现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

2、通过参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在试验过程中不断探索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设计其形式、内容和效果,也在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其它领域进行相辅相成的探索研究,共建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

3、通过参加该子课题的试验,使我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评价理念得到更新,对英语课程标准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教师自己设计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案,收集——归纳——分析——总结——改进——创新,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评价滞后是与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的严重脱节现象。本课题的目标,就要改革后有的课堂评价体系,构建一个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形成性评价和改革终结性评价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我校实施新课标课堂教学提供强而有力的武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教育评价通论》等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作指导,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中探索与实验,设计出一套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和措施。

1、研究的方法

(1)教师把评价有机地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尽可能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评价过程,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自我评价、全体评价,感受老师和同学的期待和肯定,在评价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促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2)实验教材:PEP版小学英语教科书。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5年9月~2006年7月)邀请项目左永莅临指导,对我校全部英语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召开开题培训会,开展试验。

第二阶段:(2006年~2007年7月)中期总结,进行阶段成果和实验工作阶段交流。在伙伴协作小组中的兄弟学校共同组织观摩课和经验交流会,探讨实验中的得与失,及时改进实验方案。

第三阶段:(2007年9月~2008年7月)总结本课题的实践经验,收集成果并及时交流推广。

3、研究措施:

(1)加强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通过每月定时集中学习与个人自觉相结合,更新教学观念,并积极参与由广东项目组发起的“试验区教师读书目”活动,钻研有关评价理论书籍,通过互联网学习有关省级项目专题的《学习心得》,认真学习省级项目组每月一次发来的(2)积极主动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兄弟学校通过项目网站进行交流,向有关专家和前辈老师请教,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吸收他们的丰富经验。

(3)集体研究和个人钻研相结合,根据目标积极进行,遇到新的问题发挥集体智慧,集体讨论,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实施。

4、每年七月组织论文,教研成果评奖活动,对好的论文或案等给予表扬,经由网络上送项目网站及《广东试验通讯》等发表,送县教局等有关单位评奖。

五、组织领导

本子课题直接领导:王燕兰

负责人:余丹妮

主要成员:何柳梅 黄蕾 何婉

教案中教学评价设计模板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中活动设计

教案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6631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