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关于神奇的货币复习学案的高中教案推荐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教学的多方面来写,每一位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怎样才能写好高中教案?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神奇的货币复习学案的高中教案推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神奇的货币》复习学案XX年9月4日

备课人

课型

复习

审核人

批准人

重点货币的职能难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外汇及汇率

教学内容

课堂活动

【课前预习部分】a部分一、填写《步步高》p1“知识整合”并识记二、建构知识网络

1.判断并改正:

(1)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有价值。

归纳:判断商品的条件:

2.判断: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

3.区分货币的职能——尤其是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别(步步高第2-3页)

4.判断:(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纸币有使用价值,是商品。

(3)纸币的面额、发行量、购买力都是由国家决定的。

(4)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5)货币与纸币是一回事。

(6)人民币汇率越高越好。

【课堂探究案】b部分一、汇率与币值的变化及其规律

外币数量

本币数量

外币币值

本币币值

外汇汇率

本币汇率

不变

越多

不变

越少

越多

不变

越多

不变

总结规律:二、汇率升降的利与弊

本国汇率上升

本国汇率下降

弊贸易投资消费重难点释疑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步步高p3)2、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步步高p3)

课后拓展案完成《步步高》课时规范训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jk251.coM小编推荐

关于高中教案封锁导学案的高中教案推荐


《封锁》

文题解读

“封锁”不仅仅是提示宗桢和翠远遭遇爱情的特殊的时间段,它还有隐喻意义:贫乏冗长的日常生存状态对人们的封锁,激情封锁了平庸,激情的瞬间产生又瞬间消失。小说结尾有乌壳虫形象,这只乌壳虫,是张爱玲小说中最有意义的小形象。《封锁》这个小说的名字仿佛也是一个暗示,一切都在上天的封锁之中,重新回到窠里,才是乌壳虫应当有的选择。

走近作者

张爱玲(1920.9.3—1995.9.8),原名张煐,笔名梁京。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炉香)被周瘦鹃发表在《紫罗兰》杂志上。随后接连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代表作。1950年参加上海第一届文代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旅居美国过着“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老死于美国洛杉矶寓所。

她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柢,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背景纵览

小说的年代背景是1943年8月,描述的是旧上海的某一天,电车被封锁的短暂一刻所上演的人情世态,描写出两个在平淡、疲乏都市生活中的世俗男女,在某一短暂而特定的环境允许的情势之下,表现出对各自常规生活的不至于引起后果的瞬间反叛。整个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表面看来都显得漫不经心、简简单单,这样的“封锁”状态常常出现于上个世纪的都市。感情在封锁时开始滋生蔓长,到了“解锁”时便已消失殆尽了。在一个非常态的环境下,一场感情的游戏亦可以被缩减掉许多步骤。短篇小说《封锁》,就是张爱玲对这种社会问题的深沉思考,把人们搁在极端的情况下来考验他们的人性。

字词梳理

1.字音

栅栏(zhà)口涎(xián)水渍(zì)潜移默化(qián)

絮叨(xù)敷衍(fū)讣告(fù)吓噤住了(jìn)

窘态(jiǒng)炽热(chì)搭讪(shàn)模棱两可(léng)

宽宥(yòu)秽亵(huì)窠臼(kē)略胜一筹(chóu)

2.多音字

3.形近字

关于美苏争霸复习教案的高中教案推荐


一、美苏争霸格局形成

(1)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提出一套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2)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二、第一阶段

(1)时间: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

(2)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时刻.优势在美国。

(3)缓和方面:

a.50年代中期,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签订对奥地利的和约。

b.苏联承认联邦德国。

c.1959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美国。

(4)紧张局面:a.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b.1962年“占巴导弹危机”。三、第二阶段

(1)时间:本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

(2)特点: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3)苏攻:

a.苏联加紧发展军事力量,常年保持巨额军费开支,不仅建成一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还使洲际导弹数量多于美国。

b,勃列日涅夫在欧洲用“缓和”战略麻痹西方的同时,在亚、非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活动,特别是1979年出兵占领阿富汗。

(4)美守:a.70年代的美国经济增长缓慢,陷于侵越战争泥潭。b.1969年尼克松任总统后,对外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御,从越南撤军,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c.军事实力相对下降,同苏联就限制战略核武器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四、第三阶段

(1)时间:20世纪80年代。

(2)特点:美国强硬态度;苏全面收缩。

(3)美强硬:a.1981年里根任总统。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b.立足局部战争,排挤苏联势力。c.1983年。提出“战略防御计划”,用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苏联。苏收缩表现:①80年代中期起。戈尔巴乔夫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②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采取从阿富汗撤军、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等措施。③放弃了70年代的扩张所得,放松了对东欧等地区的控制,并最终退出。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741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