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storytime部分
1、本部分呈现的是zoom到西餐厅进餐,当他点完餐却发现自己的冰激凌被小狗吃光了的故事。
2、学生要能听懂并会用oh,no!这个感叹语。
3、学习生词ice-cream。
culture部分
不同民族的人们有不同的饮食文化,除了食物不同,甚至使用的餐具及对刀、*、碟等餐具的摆放都有讲究。
二、教学步骤
storytime部分
(1)让学生听录音了解故事内容。
(2)教师就听到的对话内容向学生提问,开始可问用“yes"或“no"回答的问题,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如可问:whereiszoom'sice-cream?
(3)鼓励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1aunit5let'seat(c)。
funtime1
part3
教学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同学之间合作的意识,提高人际互动能力。
教学重点:
同学间互动学习简单的交际用语,提高人际互动能力。
教学难点:
同学间互动学习简单的交际用语,提高人际互动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2.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步骤
1.project
项目制作:afamousperson
1)每组同学要想出一位著名人物并通过查找资料对他或她进行描述。
2)通过这个项目制作,学生要运用自己所学语言查找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课本中的项目制作是以居礼夫人(mariecurie)为例。
参考资料:
1)mariecurie是一位科学家。她同法国籍丈夫pierrecruie于100多年前发现了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镭)。今天放射性元素已被人们广泛运用。如:x光透视、微波炉和癌症治疗。
2)mairecurie出生在一个波兰家庭,姊妹三人,父母都是教师。在父亲的教导下,她的数学和物理都非常优秀。她的父亲鼓励她努力学习并资助她到巴黎读大学。在她完成学业后,继续同法国著名科学家pierrecurie一起从事科研工作。后来她嫁给了pierrecurie,成为众所周知的“居里夫人”。
3)mariecurie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事实上,她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第一次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是诺贝尔化学奖。
2.presentation
项目展示
1)学生在进行项目展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下列已学过的语句:
whoishe/she?
wheredoeshe/shecomefrom?
whatdoeshe/shelooklike?
whatdoeshe/shedo?
2)教师要留意学生是否正确运用了人称代词。
3)每组学生应以问答形式来描述本组的著名人物。
4)教师根据小组成员的口头表达能力、小组合作情况以及项目内容丰富程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3.culturallink
1)讨论有关儿童节的图片。了解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的儿童节。
2)讨论在中国孩子们如何庆祝儿童节。
3)听录音,学唱歌曲happychildren'sday!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相关的内容。
1)要求学生先阅读信件内容,根据信件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转述具体细节信息的能力。
2)要求学生阅读三组句子,然后根据句子内容圈出正确的时间。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3)提供一些常用的口语熟语,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lesson10:howmanyapplesdoyouhave?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选自陕西旅游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lesson10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数字1—5和名词简单的复数变化。运用“howmany”提问及会用数量词回答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整合思路
为了直观、方便的教学数词,解决单看书本所产生的枯燥、单一。我们利用视频,动画、音乐等手段,生动而真实的突现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看似枯燥的单词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英语流畅地说数字1,2,3,4,5。
2.能认读单词one,two,three,four,five.
3.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练习对话以及单词,使学生熟悉并能在日常交往中灵活使用英文数字。
【教学内容】
1.词语要点:学习单词one,two,three,four,five.
2.交流要点:howmany______doyouhave?
【教学重点】
1.howmany句型的使用。
2.大胆灵活地运用所学英语数字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
three,five的发音。
【教学用具】
电视机、dvd、配套光盘、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热身与复习。
1、.师生对话,练习日常。(见光盘let’stalk)
2、.通过游戏复习单词。
footballdolljigsaw
二、呈现新知
1、通过课件展示单词。
onepearfourpears
oneapplefiveapples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讲授单词的单复数变化。
2、.拓展数词,读一读。
12345
onetwothreefourfive
3、.老师示范书写,学生仿写。(强调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正确占位)
三、互动式学习
出示图片,记忆单词
播放光盘,利用简单的对话巩固所学单词。
例如:howmanyapplesdoyouhave?
oneappleortwoapples
四、布置作业。
1、所学单词说给家长听。
2、制作单词卡片。
利用问候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参于,利用猜谜游戏,激发学生用英语交流的兴趣。通过播放光盘,给学生创设与本课有关的情境,用于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中。
水果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通过对水果的图像回忆,多媒体的展示,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把与思维紧密的联系起来了。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利用图片,互相交流,看图说话等形式,在多媒体创见设的环境中,即可以强化学生对新知的练习,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
教学流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充气雨衣,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读了它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三、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有关中国食品的名称:rice,fish,beef,soup,noodles,vegetable.并能运用句型canihavesome.......?yes,ican./no,ican't.进行问答.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在单词新授部分学得很快,只是对两个单词的发音有些许困难(noodles,vegetable).
2.由于本节课的句型在以前有所接触,当教师进行询问时,不少学生就能用sure.hereyouare.进行回答.
3.情景的创设缺乏真实性.
(1)对菜单的理解模糊.
(2)不能询问价钱.虽然教师有所提示,但学生不能进行运用.
(3)学生的关注点没有放在对语言的运用上,关注点有所偏离.
(4)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准备服务员的围裙与帽子,导致学生对角色的定位不够.
(5)在进行语言输出之前,教师的铺垫不够.在本情景中,如果能引导学生除了用上canihavesome.....?sure.hereyouare.之外,拓展到whatwouldyoulike?i'dlikesome........,howmuchisit?it's......yuan.hereisthemoney.thankyou.等句子,情景表演将会更加真实,学生也会更加明确的理解语言的使用语境.
4.课堂纪律松散,可能是由于下午的课,学生情绪激动,过于兴奋,教师感觉难以把持.
三.改进建议
1.课前准备更加充分,要准备好道具和实物.
2.在进行语言输出之前,要适当拓展情景用语,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在充分铺垫之后,再鼓励学生的灵活运用.
3.教师的示范表演要到位.
4.课堂可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控制学生的过度兴奋.如采取小组比赛爬排行榜的形式.对于纪律好的小组另有奖励,对于纪律差的小组也有惩罚.最后再从在排行榜中位居第一的小组中选出表现最佳者给予奖牌鼓励.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在取得成绩和胜利时不能骄傲,懂得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2.能举例说明正确对待成功和表扬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对戒骄戒躁的人产生钦佩感,对骄傲的行为产生厌恶感。
行为:
1.取得成绩和受到表扬时不骄傲。
2.把成绩看作是前进的阶梯,继续前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勇敢坚毅”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而设置的。设置本课的目的是因为小学生经验少、幼稚,常常在取得成绩,受到表扬时,就自以为是,骄傲起来,以致影响进步,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胜不骄的教育,这对他们不断进步有重要意义。同时该课也是对学生进行一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启蒙教育,使学生懂得骄傲可以使人从进步转到落后、从胜利转到失败的道理。
教法建议
1.本课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三点:一是知道在取得成绩和胜利时,不能骄傲;二是懂得骄傲会导致失败;三是明白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成功和胜利。
2.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懂得,胜利只能说明过去,在胜利面前如果不保持清醒的头脑,盲目地骄傲,忘乎所以,就会使自己退步,由胜利转化为失败。
3.教学的难点是为什么骄傲会导致失败。教师可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懂得骄傲的害处,即骄傲会使人停顿不前,不再进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最后导致失败。也可以分析巴甫洛夫的话,把这一难点讲清楚。
4.教师在教学本课时,要着力于对课文事例的分析,并进行一些对比,让学生认识到骄傲的害处。同时,教师还可补充一些生动的事例来进一步说明观点。
教学设计示例
第四课胜不骄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在取得成绩和胜利时不能骄傲,懂得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2.能举例说明只有正确对待成功和表扬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对戒骄戒躁的人产生钦佩感,对骄傲的行为产生厌恶感。
行为:
1.取得成绩和受到表扬时不骄傲。
2.把成绩看作是前进的阶梯,继续前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当你取得了成绩,受到老师、同学或家长夸奖时,是什么心情?当时有什么想法?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叫小东的上海中学生,他在第34届世界中学生数学邀请赛中,获得满分第一名后做到了胜不骄。为什么要胜不骄?怎样才能做到胜不骄?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板书课题:胜不骄
二、学文明理
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小东获第一名时,大家怎样向他表示祝贺的?(人们向他寄来一封封热情的祝贺信,说出了一句句称赞的话。家人还为他设宴。外公把奖章、奖状挂在墙上。)
2.面对大家热情洋溢的祝贺,小东是怎样做的?(悄悄把奖状、奖章—一摘下来,收进箱子。取出校长的题词挂在墙上,从零开始,继续努力。)
3.小东对待成功的态度说明了什么?(获得胜利和成功后不骄傲,在成绩面前保持冷静。)
板书:成绩面前保持冷静
4.小东为什么能做到胜不骄呢?(因为他从生活中吸取了教训,懂得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5.上面的事例使你懂得了什么?(一个人在做出成绩。取得胜利后,一定要做到不骄傲,要加倍努力,争取新的胜利。)
板书:加倍努力争取新的胜利
三、深化认识
1.出示“骄傲使人落后”的名言。
师:为什么骄傲会使人落后呢?请同学们听故事《骄傲的将军》。
问:将军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骄傲。)
2.请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由骄傲导致失败的事例。
3.请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后讨论:
(1)当你在班上取得了铅球比赛第一名时,在全校或全区比赛会出现什么结果?(也许什么名次都拿不到。)
(2)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3)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所取得的成功和胜利?(把成功和胜利当做继续前进的起点和阶梯,当做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
四、行为指导
1.出示“议一议”中的题。
2.请学生列举班上或学校里同学胜不骄的事例。
3.读“读一读”中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的话。
五、学习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胜不骄的重要性,知道胜利只能说明过去,骄傲会使人落后和失败。因此,我们在取得成功和胜利后,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倍努力,为新的胜利而奋斗。
板书设计
四胜不骄
科目:数学第2课执教时间:XX年月日课题认识米编写者: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观念教学准备: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提问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可补充人身上的三把尺的介绍,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感性材料的积累)(二)学习新课1.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操作发现)1米=100厘米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选择恰当的单位名称一棵树高15()一本书的厚度约为2()一张床的长度是2()铅笔盒的长度约是20()(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修改意见:
备注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8023.html
上一篇:乡下人家 教案精选
下一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优秀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