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最新教案设计大全

时间:2023-03-29

最新教案设计大全合集。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最新教案设计大全合集,带给大家。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最新教案设计大全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

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四、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3、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4、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1、朗读的感情基调:

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2、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3、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最新教案设计大全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与《行行重行行》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古诗、《古诗十九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2、学生掌握诗中所运用的叠音、比兴、对比的艺术手法。

3、学生通过梳理大意和逐句赏析,体味诗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艺术特色。

4、学生通过学习此诗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更懂得珍惜与亲人相聚的时光。

教学重点:

1、分析诗中运用的叠音、比兴、对比等修辞手法。

2、梳理诗歌大意并分“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两部分逐句赏析。

教学难点:

体味诗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讲述法、朗读法、谈话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25分钟)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这里的古诗,是指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称古诗或古体诗。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其中收录了东汉末年文人创作的十九首五言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行行重行行》就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篇,因此被称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

二、 梳理诗歌大意

1、 学生浏览全诗和注释,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

2、 学生齐读全诗,思考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3、 诗歌表达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那么它是如何表现这种抽象的情感的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梳理一下全诗的大意。请一位同学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整首诗。

参考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最后一句也可以理解为女子自己安慰自己,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三、“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两部分逐句赏析

1、经过刚才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诗歌包含了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从诗歌第一句到第六句“会面安可知”,这是思妇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抒发离别之恨。第二部分则是从“胡马依北风”到结尾,这一部分着重刻画了思妇的心理活动,抒发相思之苦。思妇的离愁别恨就通过这两部分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2、分析到这里当然还无法领略这首诗的.魅力所在,所以接下来我们要通过逐句的分析来深入细致地体味诗歌表情达意的高妙之处。

(1)我们来看第一部分——离别之恨。请大家把第一部分一起来朗读一下,注意用缓慢忧伤的语调。

“行行重行行”,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相连。“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大家思考一下,用这种叠音的手法有什么好处呢?叠音形成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于是,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接下来思妇又以“与君生别离”一句将离别之恨直接地抒发出来了。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接下来思妇以空间上的具体概念 “万余里”来告诉读者游子远行的距离,两人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正所谓“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正因为“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才路远难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这一部分抒发思妇的离别之恨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现的,突出了路远相见之难。

(2)我们再来看第二部分。

先请同学们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丈夫越行越远,会面越来越难,女子的思念也越来越浓烈,在极度思念中思妇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也是我们才学过的手法——比兴。飞禽走兽尚且不忘本,何况人呢?这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那么我们来看看“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两句又是从什么方面来联想啊?——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的薄幸,这里用浮云遮住太阳来比喻丈夫在外面被别的女子迷惑这样好坏两方面都被思妇想到了,说明她的相思确实很浓烈。而前两句写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分别的日子越来越久,女子的容颜越来越憔悴,身体也越来越消瘦,而游子呢?却在外面“不顾反”,这里用了一个对比,将女子的思念和游子的不顾反对比,更突出了前者的相思之苦。当然猜测、怀疑是无济于事的,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里的“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看上去衰老。“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红颜易老。

最后,女子一改前面的哀伤,而勉强振作,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这里体现了思妇的无奈,无奈之中更包含了哀伤。

这一部分抒发的是思妇的相思之苦,那么它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的呢?和空间相对——时间。

(3)总结诗歌表情达意的方法。

诗歌的两个部分从内容上说分别抒发了思妇的“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在手法上写“离别之恨”时主要从空间的角度来表现,而写“相思之苦”时主要从时间的角度来表现,这样,时间与空间相互交织,再加上叠音、比兴、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思妇的感情抒发得充分到位,淋漓尽致。

三、 介绍写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接触过《古诗十九首》的同学可能了解,其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那么为什么在那个年代会出现这么多表现离别的诗歌呢?这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行行重行行》因而也成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

四、 总结诗歌的艺术成就。

《行行重行行》不仅因为它的题材成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同时也因为它的“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

五、 布置作业。

这首诗非常值得我们熟记于心,剩下的时间就请大家自由诵读这首诗,准备下次早读课上默写。

《行行重行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时代背景。2、理解诗歌含义。3、准确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意境,理解深刻内涵。

三、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真情至理。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同学们自读书以来,已经学了不少的诗词,其中有不少是反映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请大家回顾一下所学的诗词,并举出一例。(学生举例)

这些诗歌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人生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带着一份轻松的心情一起来赏析一首五言古诗—《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这是一首妻子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的诗歌,抒发的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二)题解:

1、问:《古诗十九首》是一部书还是一组诗?是谁编选的?

明确:这是由南朝梁萧统收编的《昭明文选》中的一组诗。这组诗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是中国东汉五言诗的代表作,语言炉火纯青。钟嵘在《诗品》中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问:《行行重行行》产生的时代背如何?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明确:是离乱时代。东汉后期党争激烈,杀伐不休;官僚垄断仕途,文人士子备受压抑。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找出路纷纷背井离乡,因而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本首诗属于“思妇”诗。

(三)、学生自读:

1、把你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写在草稿纸上。

2、你最喜欢哪一句诗?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老师检查自读情况,强调以下汉字的读音和意思:

重(chóng):又。行(xǐng):走。 巢(cháo):鸟窝。

缓(huǎn):宽。 蔽(bì):遮挡。 餐(cān);吃。

(五)、诵读并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层(前6句):写离别。 第二层(后10句):写相思。

(六)、分析理解诗意:

1、研读第一层。指名朗读前6句,师生共同讨论:

(1)问:“与君生别离”是一种怎样的离别?“君”指谁?

明确:是活生生地离开。另一种理解为:生当死别离。这是一种痛苦的、难舍难分的离开。“君”是指女主人公的丈夫,与下文的“游子”同。

(2)、问:“相去”是什么意思?与后文的“相去”有什么异同?

明确:意思是距离,和后文的“相去”意同,但前者侧重空间,后者侧重时间。

(3)、“各在天一涯”怎样理解?

明确: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以“各在天一涯”。

(4)、“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是怎样和上文呼应的?

明确:“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与“天一涯”相呼应,指路途坎坷曲折;“长”与“万余里”呼应,指路途遥远,关山难度,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事频繁,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小结】:这六句是写别离。由无可奈何的生别,到各在天涯的远别,再到早归无盼的怨望,思妇的哀惋之状,浓浓的愁思情意,质朴而真实。

2、研读第二层(后十句)。生诵读并讨论。

(1) 问:怎样理解“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意思是飞禽走兽尚且思念故土,何况是人呢,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这两句用了比兴的手法。

(2) 问:如何理解“衣带日已缓”的妙处?

明确:自别离后,思妇日益憔悴,日渐消瘦,衣带渐松,游子啊,你怎么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无声的心灵呼唤,千百年来,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惋叹。

(3)“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怎样理解?

明确:“浮云” 象征彼此间情感的障碍。游子为什么长时间不归呢?是被他乡的女子所迷惑还是别的原因。思妇陷入了痛苦的猜疑、彷徨之中。

(4)、“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的“老”、“晚”如何理解?

明确:“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是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指的是因极度的相思,导致形容枯槁,心力憔悴。“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5)“努力加餐饭”这一句表现了思妇怎样的心理状态?为什么要“努力”?

明确:这句是在坐愁相思无果时的自我宽慰。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思妇尽量想把不开心的事扔到一边去,但对于一个相思憔悴的人来说,要加餐又何尝容易,所以要“努力”。这两个字透露出思妇那种在绝望中强自挣扎支撑的苦心。

(6)思妇这种刻骨铬心的相思之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今天的社会有怎样的期盼?

明确:动乱的社会是思妇痛苦的根原,建设一个和谐平安的社会是今天人们共同的期盼。对于学生则还需要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

【小结】:游子久行未归,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兽犹如此,人何以堪?憔悴消瘦的思念,担心意外的疑虑,青春蹉跎的愁伤,勉强解脱的宽慰,读之使人悲感万端,为女主人公的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平实中见真情。

(七)总结全文:

本首诗写了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一对长期远离的情人的沉痛思念之情;抒发了思妇的离别之苦,相思之痛,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曲折心理,表现了人类共有的复杂情感,因此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措词明白浅显,而内容丰富深厚;运用比兴手法,表现深刻而曲折的主观心情。

(八)指导背诵。

(九)练习:

1、背诵《行行重行行》

2、完成练习第二、三题。

《行行重行行》教学思路

1、导入:女性命运,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离乱之歌,更给人沉重的压抑感。下面就让我们去感受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

2、让学生谈“我了解的古诗十九首”明确: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其中收录了东汉末年文人创作的十九首五言诗。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这里的古诗,是指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称古诗或古体诗,《行行重行行》就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篇,因此被称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

3、学生浏览全诗和注释,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

4、让学生齐读这首诗,请一位同学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整首诗。

参考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最后一句也可以理解为女子自己安慰自己,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5、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思妇的离愁别恨)

经过刚才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诗歌包含了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从诗歌第一句到第六句“会面安可知”,这是思妇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抒发离别之恨。第二部分则是从“胡马依北风”到结尾,这一部分着重刻画了思妇的心理活动,抒发相思之苦。

6、谈谈思妇的离愁别恨的是如何表现?

7、作业:背诵全诗

8、板书:

最新教案设计大全 篇3

课 题: 2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初知诗意。

3、能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

1、通过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2、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思想教育

1、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教学难点:对诗的意境理解。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

21、古诗三首

空山幽静(以动衬幽静)

深林幽暗(以光衬幽暗)

鲈鱼美

风波里

苍山、白屋

柴门、犬、夜归人

教后感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古诗《鹿柴》

教学要求:

1、理解《鹿柴》的意思,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美。

2、朗读、背诵《鹿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鹿柴》(板书课题)。

二、教学古诗。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反复读诗歌,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请几个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4、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描述的意境。

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⑵诗中没有写林子里静寂、幽暗,只写了人语响、返景、复照,怎么会给人以幽静的感觉呢?

⑶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⑷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三、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试着背诵诗歌。

3、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江上渔者》

教学要求: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对劳动者的同情,对不劳而获者的讽刺。

2、学会生字新词。

3、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以前,我们学习了几首写劳动人民生活痛苦的诗歌,记得哪些,背一背。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写渔民生活的诗歌。(板书:江上渔者)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理解词语。

三、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再自由读古诗,读准节奏。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⑴学生自学。

⑵学生交流。

⑶学生汇报。

⑷师归纳。

4、生讲诗意。

5、师指导生再说诗意。

6、指导朗读

四、背诵古诗。

五、小结。

《江上渔者》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同学们学了诗歌应该尊重

劳动人民的劳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要求: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意及诗歌表现的意境。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鹿柴》、《江上渔者》谁能把它背诵出来?

2、请几个学生背诵古诗。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范读全诗。

2、自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题目的意思。

3、学习生字的写法。

4、再读全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讨论交流。

5、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句意思,讨论交流。

6、精读诗歌,体会意境。

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⑵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

⑶读诗歌,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一句?为什么喜欢?

7、指导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节奏。

8、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作业设计:(自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1、根据诗歌意思填空。

《鹿柴》这首诗描写了 这个地方 时候

的景色。前两句诗以 反衬 ,后两句诗以 反衬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幕( ) 苍( ) 犬( ) 逢( ) 蓉( )

暮( ) 仓( ) 大( ) 缝( ) 容( )

3、默写古诗三首。

4、读读背背。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最新教案设计大全 篇4

活动目标

熟悉乐曲的旋律及性质,学习语音总谱和身体动作。

能根据总谱的结构及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进行节奏表演。

表演中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使自己的节奏与同伴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

《雷神》图片、乐曲图谱。

乐曲《雷神》。

幼儿人手一个乐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雷神》

教师出示《雷神》的两幅画面场景,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快看:天上怎么了?

幼儿:闪电、打雷、下雨……教师:那打雷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学念句子:雷声轰隆隆。

教师:下过了雨,天又会变得怎样?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儿:开心、高兴……教师小结:有一首乐曲讲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评析:通过两张简单的图片,在幼儿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然后直接进入主题,引出《雷神》这首乐曲。 )

二、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雷神》

教师配上说词和身体动作表演。

(评析: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幼儿对乐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采用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通过大的图谱,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意境里,并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三、理解A段音

尝试用语言图谱和身体动作来表演。

1.教师配乐念图谱。

教师:乐曲中都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卡,并逐句练习。)(评析:这一环节教师起到了示范作用,为下一环节幼儿跟念做好了铺垫。)

2.幼儿跟着音乐念图谱。

教师:小朋友也一起跟着乐曲说一说吧。(播放音乐,幼儿集体念语音图谱1-2遍。)

3.教师示范身体动作。

教师:现在小手也想来参加呢!我们一起看一看。(教师示范动作。)教师:刚才小手都做了哪些动作?

幼儿:摇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我们来试试看。(教师可用夸张的动作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转换部分。)

最新教案设计大全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知

作者余光中简介(大屏幕显示)

二、诵读乡愁

1、生自由朗读,根据课文提示划分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2、师示范朗读后,师生共同总结朗读要求(感情深沉语速舒缓)

3、生朗读(齐读、分组读或指名个人读)

三、解读乡愁

(一)、欣赏图文并茂的录音朗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他是通过哪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

2、分析四种意象,每种意象各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乡愁?

3、想景悟情,通过想象,演绎诗歌内容,感受表达诗人情感。

(二)、欣赏诗歌

这首诗美在哪里?从结构、修辞、意境等去欣赏。

(三)背诵诗歌

四、拓展训练

1、仿句,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

乡愁是。

2、诗词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诗名句。

附:板书设计

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家愁

乡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

愁坟墓—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

海峡—离开大陆对故土的眷恋国愁

||

托物寄情

最新教案设计大全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3、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2.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教学难点:

1、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叙述了解狼的本性与人类的智慧

2.认识狼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

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拓展:

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3、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我们不能因为出于“夯实基础”的需要,而一味的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情节引人的优势,赋予教学过程以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局地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小局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大家知道关于狼的成语吗?(狼心狗肺、狼吞虎咽、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狈为奸)

从这些成语中大家可以看出狼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贪婪、阴险、狡诈

狼的出现,是动物版图上最奇妙的一笔,凶残是自然界赋予它的本性,而在狼的凶残之中,又渗透着智慧的成份,这就使它成为人们比对其他猛兽更感兴趣的话题。古今中外,有关狼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也要来欣赏记录在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记录的一个关于狼的故事……

2、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以提问方式出现)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聊斋志异》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讲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生讲、再点评)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读,下面老师先请同学来试读一下,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如何。

1、 指定个别学生(最好是程度较低者)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

2、 其他生点评,师总结。

3、 注意正音,纠正节奏停顿的错误。

我们读文言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读准字音,这个的生字比较多,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齐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细听,听时注意:听清节奏、体会感情。

朗读注意事项: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读得平缓;次句才是情节开端,略带紧张语调;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狼缀行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说效果,无妨读得平缓些。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发生转折之处,再改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此刻,屠户已由完全被动状态转入半主动状态,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悬念,可用设疑语气轻声调——其实是为高潮蓄势。“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节奏,至“亦毙之”止。末两句是结局,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

读后学生点评。

三、自主学习、疏通文义。

大家想和老师来个比赛吗?先别急,成功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读文言文最高的要求就是读出感情,为什么刚才我们同学读的时候感情读得不到位呢,就是我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下面我们大家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待会儿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当堂将课文翻译一下。

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要点补充:

1、“途中两狼”,按现代口语应当说,半路上碰到两只狼。

2、“缀”,这里要引申为紧跟

3、“投以骨”,把骨头扔给它。现在也说“报之以笑”(拿笑来回答别人)。

4、“并驱”,今语有“并驾齐驱”,“并”,亦齐(一起)也。

5、 “恐前后受其敌”中“敌”字名词作动词,胁迫、攻击的意思;“顾”,转头。屠户回头则见狼,当是转头看两侧。

6、“苫蔽”,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遮盖之意。

7 、“奔倚”,表现两个动作:跑过去,把背靠着。

8、“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此处用引申义。

10、“犬坐”,犬,比喻坐的姿势如犬。今语,开会时排入场叫“鱼贯而入”, “狼吞虎咽”,皆属这种用法。

11、“一狼洞其中”的“洞”字名词作动词,意为打洞。

12、“隧入”,从隧道入。

13、“意暇甚”“意将隧入”中的两个“意”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神情,后者指内心盘算。)

13、“盖以诱敌”,原来是想麻痹对方。

注意重点句的翻译:“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恐前后受其敌”、“其一犬坐于前”

我们对整篇文章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下面请大家放开喉咙大声地读课文,并把生字词在课文中注好音,同时注意语句的停顿。

出示自读要求:在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的情况下要读出轻重、读出快慢、读出抑扬。

生自由读。

个别生读,其他生点评。

注意停顿的句子:(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创新阅读,评读故事

这篇课文用181个字写了一段波澜起伏的人与狼生死搏斗的故事,我们试着从屠夫的角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屠户:(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在这个过程中屠户的心理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语

表明屠户心理的词语:惧狼——“俱”、“投以骨”、“复投之”——表明屠户害怕及侥幸的心理;

御狼——“窘”、“恐”——表明处境危急;

——“顾”、“奔倚”、“驰”“持”——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明了他的机智;

毙狼——“暴起”、“劈”、“转视”、“断”等表明了屠户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屠户从遇狼到毙狼这个过程虽然最终时有惊无险,但也让我们着实为屠户捏了一把汗,那我们也来充当一下屠户,让那惊险的一幕再次生动地呈现出来,下面给我们各个大组的同学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文中自选一段,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屠户当时的心理。

五、合作思考:

1、这篇文章中的人和狼都怎样的特点呢?

人——机智、勇敢、果断

狼——狡黠

2、文中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它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人你应该怎么办?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义就能战胜邪恶,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一定能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六、读出情境,整体欣赏

请生再次有感情地读课文。

最新教案设计大全 篇7

一、课前三分钟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让我们先共同步入每周一次与古人同行。(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到这首诗,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先出示诗人画像,再出示诗作)

生:王维。

师:对,这位就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课件解说)

师:了解了王维,让我们走近今天的第二位诗人。(出示诗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杜牧。

师:对,这就是杜牧。(出示画像,课件解说)

师:让我们走近今天的最后一位诗人苏轼。(出示画像、诗作、课件解说)

[点评:通过课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又了解了几位诗人,这其中的东坡先生有句诗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自从上学期我们开设了每日古诗以来,大家学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入古诗长廊,(板书:古诗长廊)让我们共同分享诵诗的乐趣,体味赏诗的意境,施展作诗的才华,领略祖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诵诗

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是学好古诗的前提。(板书:诵诗)从上学期到现在我们背诵的古诗已经有100多首了,现在出示的就是其中的80首诗的目录,这些诗也是大纲中规定的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我出题目,大家一起背诵,准备好了吗?(随意点击2首《游子吟》、《长歌行》)

生:(齐背诵)

师:大家掌握得不错,真金不怕火炼,我们请台下听课的老师也来点两首诗,好不好?

生:好!

(台下老师现场点题《江雪》、《江畔独步寻花》)

生:(齐背诵)

师: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我们展示的时间很短,但大家在课后下的功夫可真不少。英雄自有用武之地,老师的考验还没有结束呢!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欣赏画面,然后说说你想到了哪些诗句?(播放录像《江南春色》)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迟日江山丽,春城花草香。

生: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师:你想到了黛玉的《葬花吟》。

生:昨夜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生: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你找到了《江畔独步寻花》的感觉。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看来这江南春景的确令人心旷神恰,不知下面的画面又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播放录像《沙场征战》)

师:谁想来说说看?

生:将军战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精神。

生: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你想到了作战的艰辛困苦。

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师:这是何其豪迈的气概!

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师:这是曹植的《白马篇》,其中的视死忽如归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

生:视死如归。

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你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吗?

生:《木兰诗》。

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师:领略了铁马金戈的豪气,让我们共同步入另一方神奇时空。(播放录像:《高山流水》)

师:你联想到了哪些诗句?

生:杨柳青青江水平。

师:它的下一句是闻郎岸上踏歌声。你想到了《竹枝词》。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九千仞岳上摩天。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师:由奇山秀水想到了滔滔黄河,真了不起。

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生: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师:简直就是人在画中游,不过要注意一个字:是趁 chèn而不是cèn。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能不忆江南?

师:看来以画想诗难不倒大家,下面老师提高难度,抛开画面,我说一句诗,请你说出所能联想到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这是一轮塞北的明月,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师:你想到了《春江花月夜》。

生: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更深夜色半人家,北斗栏杆南斗斜。

生:不如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师:听了明月的诗句大家是对答如流,现在老师只出一个词,看看你是否也能说出相关的诗句:美酒。

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花既不解饮,影图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生:岁月沧桑香如故,莫道美酒不识君。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刚才大家的诵诗真称的上是过五关斩六将了。难怪古人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看来大家的确是饱读诗书,胸中有丘壑。

四、赏诗

师:如果说诵诗令我们受益匪浅,那赏诗就更其乐无穷了。(板书:赏诗)我们都知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所以说,每首好诗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平时我们一起欣赏了不少好诗。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幅画面,是不是似曾相识?

师:你能用这学期我们课内学过的一首诗来描绘一下吗?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对,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就让我们再来进一步从欣赏的角度自己读一读,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说说你是如何欣赏这首诗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谁先来谈一谈?

生: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老朋友孟浩然时写下的。

师:你为大家介绍了这首诗的背景。(板书:背景)你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么?

生:在桃红柳绿、阳光明媚的阳春三月,老朋友告别了西边的黄鹤楼,顺流东下前往美丽的扬州。小船扬帆而去,越走越远,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眼前只有一江春水,滚滚东去,流向天的尽头。诗人目送老友,不忍离去;那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多像诗人绵绵不尽的思念啊。

师:听了她的发言,我们对诗的意思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板书:诗意)那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作者虽然和老朋友离别,但起初心情是愉快的,因为他们分别的季节和景色美极了,我是从前两句看出来的。但当老朋友的船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时,诗人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情谊,这也是诗中表达的主要的思想感情。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但我们月共一轮。

师:看来我们欣赏古诗不但要理解诗的意思,而且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诗情)同学们看,这么丰富的内容,这么深厚的感情,作者仅仅用了二十几个字就表达出来了,可见诗歌的语言是多么精炼,为了使大家更好地欣赏这首诗,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录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真是找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假如你现在就是李白,你能诵读出对老朋友的那种依依惜别的情感么?谁想试试?

师:读得不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诗人对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来诵读这首诗。

生:(齐声诵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诵读,老师觉得同学们真的进入到这首诗的境界中了。(板书:诗境)

五、作诗

师:看来赏析古诗真是让大家受益匪浅,如果能把赏析所得变成自己的东西就更了不起了。所以南宋大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我们不但学会了诵诗。赏诗,还学会了作诗。(板书:作诗)后面听课的老师也想考考大家呢,课前给大家出了两个题目。(板书题目:未来、小草)好,请大家按照古诗的形式进行创作吧,限时2分钟。

生:老师,作散文诗行吗?

师:可以。

生:老师,作词行吗?

生:作四言古风行吗?

师:可以,只要能表达你的感情,什么诗体都可以。(放音乐)

教师巡视。

师:已经有同学完成了,请你仔细品读推敲一下。

师:(两分钟后)好,小诗人们请停笔。好,谁先来诵读自己的大作?(出示投影)

生:我作的是《未来》:展翅高飞十万路,望至天涯身影无。未来高楼拔地起,来时仙境去时苦。

师:这是一首纵横古今的绝句。刚才是才子,下面有请一位才女。

生:我作的是一首十六字令《草》:草,春气芬芳满天飘。绿如碧,衬饰春光好。

师:真是清词丽句必为邻。谁再来一展风采?

生:我作了一首律诗《未来》:展望新时代,鲜花朵朵开。渐入高科技,儿童新时代。人生亦幸福,万红涌心坏。科技来致富,开心天天来。

师:短短两分钟就作出一首律诗,真是功夫不浅。

生:我也写了一首十六字令《草》:草,绿如碧丝异妖饶。草衬花,颜容别样俏。

师:真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还有吗?

生:我作了一首散文诗《未来》:她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她是一个久远的传说,她是一个可爱的童话,她是一个不变的承诺。她是什么?她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她是一首饱含笑泪的歌,她在何处?她就在我们凝视的远方。

师:真是美不胜收,再请一位。

生:我作了一首四言古风《小草》:不比花香,不比树高。苍天之下,青青小草。

师:好,刚才我们听了几位同学不同形式与风格的诗作,下面让我们来点评其中的一至两首。就让我们先来点评一下纪建辉的这首《未来》。纪建辉,请你再诵读一下。

生:(读)老师,我想说一说我作的这首诗有个特点:每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展望未来。

师:真是风格独运。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下面就请各位小诗人们海阔天空,尽情评析。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妙不可言。第一句,写飞得高,看得远。第二句,写通往未来的路长而远,望至天涯。最后两句写未来的建筑和未来的科技,用词很精致。

师:你是从诗的意思方面来谈的,看得出你也是满腹经纶。谁想再来谈谈?

生:我认为他写得不错,但有一个字可以改:路,我认为改成里讲得通。

师:作者同意否?

(作者考虑)其他生举手。

师:好,你来说。

生:我认为路好,十万路给人的感觉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到达未来。

生:可是里更好,我们本来就是刚迈出了十万里科技长征的第一步。

生:我同意路,这个字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尤其是展翅高飞十万路,给人感觉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到达,这种用法在古诗里常见,写出了自己的东西。

生:对,我也同意路,我们都说走出人生灿烂的路,可没说灿烂的里。

师:看来刚才大家谈到了诗的写作方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还想谈?

生:我认为他后两句写得好。说明了科技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停滞不前的,表达了对未来科技的向往。

师:对。你是从诗所表达的情感方面来谈的。

生:我有一点不明白,想问问诗人,就是最后一句来时仙境去时苦是什么意思?

师:好像带着样的意味。

其他生举手。

师:好,你先替诗人说说吧。

生:我觉得是不是说以前很落后,到未来就很辉煌,像仙境一样。

师:你谈到了诗的意境,不知作者的本意是不是这样的呢?

生:我的意思是当一个人来到未来世界的时候,他会觉得像仙境一样,所以在他死的时候会非常痛苦:我为什么要死去,我为什么不能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一天呢?

师:看来刁乾龙和纪建辉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刁乾龙不像作者说得那么精辟,但也说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好,这首诗我们点评到此,哪位同学喜欢,请你跟着作者一起高声诵读。

(纪建辉领诵,其他学生齐诵)

师:本来老师真想多点评几首诗可是同学们都知道,写一首好诗是多么不容易,古人就深有体会。诗人贾岛曾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来形容写诗的不易;王安石更用捻断三根须来形容作诗时冥思苦想的样子;而杜甫更写出了一生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千古绝句,誓用一生来研究诗作。所以我们想在课堂上完成一首好诗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没关系,就请同学们课下与你的诗友们继续斟酌,好不好?

生:好!

六、总结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古诗长廊中,大家不仅收获了不少古诗方面的知识,更用满腹诗书为长廊增色不少,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生:各领风骚数百年。

师:通过诵诗,我们重新认识到积累祖国古典文化的重要性,正可谓好雨知时节。

生:当春乃发生。

师:而通过赏诗,我们让诗的精神渗透心灵,陶冶了情操,这不正是随风潜入夜

生:润物细无声。

师:通过作诗,我们懂得了虽然现在自己的诗作很稚嫩,但只要反复推敲,坚持不懈,总有一天我们会写出传唱千古的名篇,到那时,真是晓看红湿处

生:花重锦宫城。

师:所以我们今天的作业,也是一生的作业,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弘扬祖国的古典文化,愿我们的生活如古诗长廊般永远充满诗情画意!

最新教案设计大全 篇8

一、猜谜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听好谜面: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猜一猜,是什么?(雨,相机板书雨)

2、你能说出带雨的成语吗?(毛毛细雨,雨过天晴,风雨无阻。。。。。。)

是呀,下雨过后,天放晴了,所以说阳光总在风雨后。

3、大雨过后,地上有很多小水坑,这个时候你最想干什么?

4、出示图,看,这些小朋友们不等雨停就急着跑出来玩水了。夏天的雨不仅小朋友们喜欢,冰心奶奶也很喜欢,所以她写了一首有趣的诗歌,名字就叫雨后。(完善课题)

5、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让我们一起记住诗歌的'名字吧!(齐读)

6、你了解冰心吗?谁能来介绍介绍?

二、初读诗歌

(一)初读想象

1、《雨后》是一首非常有意思的诗歌,你们想听吗?那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欣赏,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尽情地想。(师范读)

2、睁开眼睛,谁能来说说,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二)自读

1、这么有趣的诗歌,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那就请小朋友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通顺。

2、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读的真不错,不仅声音响亮,而且把句子读通顺了)

在这个小节中,有几个陌生的词语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把!

A.出示“嫩绿”谁来读读这个词?你见过嫩绿的什么?

课文中是嫩绿的什么?

B.出示“树梢”。谁能读准这个词语?(你把翘舌音读准了)

你能指出这棵树的树梢吗?

C.接着往下看 出示赤脚,这个词准会读了?你记住赤了吗?

什么是赤脚?(赤脚就是光着脚)所以赤就是光着

有一个成语叫“面红耳赤”,这里的赤还是光着的意思吗?

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里,相信你会读的更好。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3、课文越读越好了,谁还想接着读?

⑴ 指名读2,3小结。

⑵ 这两个小节写的是谁在玩水?他是怎么踩水的?

使劲是什么意思?(用力)所以“劲”右边半部分是“力”?

你们什么时候会使劲呢?

⑶ 小哥哥尽情地玩耍着,但还不忘跟身后的——妹妹。一起读好这个词。

⑷ 下面这个词谁来读?(发射)谁记住了“射”?(认识身字旁)

你能给射找找朋友吗?(发射)

你以前有没有听过发射这个词语?发射什么?(卫星,火箭)

课文中是发射了什么?(兴奋和骄傲)

⑸ 谁能读好这个词?(兴奋)【注意:兴是后鼻音,奋是前鼻音】

这里还有一个多音字呢!兴

“奋”谁记住他了?你能给他找找朋友吗?(勤奋)我们要勤奋学习。

现在谁愿意来当小哥哥读读这两小节?男小朋友齐读。

4、小哥哥通红欢喜的脸上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小妹妹又是怎么玩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第四节)

⑴谁愿意读读这一节?

⑵ 这里有个字特别难,谁会读?(撅着)

我们平时会撅着什么?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那“撅着”就是什么意思?(翘着)

课文中是撅着什么?谁撅着怎样的小辫?(短粗的小辫)

⑶ 这个词还是我们要认识的生字呢!谁记住了?(识记“短粗”)

短:认识新偏旁。短的反义词是长。

粗反义词是细。

⑷这里还有个难读的词语呢!谁来试试?(咬着唇儿)

你能做一个“咬”的动作吗?因为要用嘴,所以咬是口字旁。

你能再说一说像“咬”一样带口字旁的字吗?(吸,叫,喝)

谁再来读读这个词?注意读准儿化音。

课文中还有一个像这样的词儿呢?谁能读好?(提着裙儿)

齐读词语。

难读的词语都能读好,相信这一节你能读得更好,谁来试试?

女小朋友齐读。

(三)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拿起书,让我们一起读好课文。

三、识写生字。

课文读通顺了可不能忘了生字呀!

出示生字:射、短,仔细观察,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些什么?找准关键笔画。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8445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