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小木偶的故事 优秀教案推荐

时间:2022-02-03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 续编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部分同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木偶是什么?小木偶又是怎样的?关于小木偶的故事以前曾经读到过的请给大家讲讲。

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木偶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二、自由朗读课文呢

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三、熟悉故事情节

1.如果要排练演戏,课文可以分成几幕戏来演?

2.小组合作,给每一幕戏取一个小标题。

四、指导演戏

1.每个大组排演一幕戏,按顺序确定好戏,快速确定演戏人员:

第一幕:做好木偶,送他出门,演员:老木匠、小木偶。

第二幕:小红狐欺负,反被警察扔。演员:小木偶、熊警察、小红狐。

第三幕:只会笑,被小兔子、老婆婆误解。演员:小木偶、小兔子、老婆婆。

第四幕:女巫施法,表情齐全。演员:小木偶、女巫。

2.演员准备,小组成员指导前的读书,准备指导演戏。

3.分组指导,分组演戏。

五、品味含义

1.课文最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齐读。

2.说理解。

3.导引:为什么笑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只会笑,还是远远不够的?联系生活讲讲。

生活中,我们除了需要笑意外,还需要什么?为什么?

六、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在小木偶的身上,后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作业,四个同学一小组,续编故事,优生开头,二中等生写当中,优生写结尾。)

3.范例,朗读教参上的另一个小木偶的故事。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作文5000网 ZW5000.cOm)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教学反思】

jk251.cOm扩展阅读

语文园地之“成语故事”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运用“胸有成竹”。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成语故事。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

2.师小结并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成语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成语,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38页。

二、初读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

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

三、再读成语故事,理解它的内涵

1.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①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②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③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

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①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因为文与可经常去观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总之,文与可对竹子非常熟悉。)

②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三段话中,猫把那幅当成真的了,并把它抓着玩)

③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

(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一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拓展运用。

1.过渡: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①师举例: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

②学生举例,进一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作业:

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

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

江阴市实验小学李红霞

[案例再现]

师:谁能把盛老师的故事表演出来?下面分小组准备。

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

表演之前的一个小组:

生1:我表演哥哥。

生2:不行,哥哥是主要角色,你还是表演村里人吧!

生1:我觉得我能表演好。

生3:凭你,作业老是不写,成绩也是倒数。别要砸了咱小组的表演。

生4:就这么定了,你表演村里人。

生1低下头,不再作声。

……

师:课文学完了,现在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在这课的学习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分小组积极讨论。

发言之前的一个小组讨论情况:

生1: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把握好时机。因为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啊!

生2:做事情最关键的是要先做起来,我们可以在做中体会其中的道理、奥妙。

生3:做事要抓住时机是对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学习兄弟俩,要学会质疑。

生1:你的说法不对,学会质疑不应在这个时候。

生3:大雁飞走了,还会再来。我们照样可以把它射下来。

生2:关键课文中是告诉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机,不能白白浪费时间。

生4:当我们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除了需要学会请教别人,还需要全面地去分析问题。

生:(众笑)这根本不是课文中要告诉我们的呀!

小组汇报的时候,这一组的答案只有两个:生1、生2。

……

[反思认识]

合作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但我们往往注重的是这种表面形式,却很少有人虑及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意志等。这些都使得合作性学习的实效受到了挑战:学习者是否积极参与了,他们的群体是否善于合作,他们是否能在合作中体现真正的自我,他们的合作是否建立于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以上的这则案例无疑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想,谈合作性学习,必须得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习者自主参与、畅所欲言。不管是优等生,潜能生;强势学生,弱势学生。谈合作性学习,还需注重构建民主、平等的新课堂模式。不仅要帮助学生创设民主的平台,提供给学生平等交流的广阔空间,而且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让学生锤炼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渐渐变得自立、自信、自爱。

小母鸡种稻子教案 优秀教案推荐


课题小母鸡种稻子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9个会写生字7个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懂得白米饭是通过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培养学生爱劳动的精神。

分课时(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9个会写1个生字

2正确的朗读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爱劳动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9个会写生字7个

培养学生爱劳动的精神。

教学准备小母鸡小鸭小猪小猫的图片和头饰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小母鸡)这是咱们的新朋友,一只勤劳的小母鸡,谁和他打个招呼?

2.来,小眼睛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小母鸡种稻子”。(母字边写边教)谁来读读课题(指名)

3.“种”这个字你读准了,真不错。

4.咱们全班一起读读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这只小母鸡是怎么爱劳动的,咱们一起去看看书吧,把书打开到80页,自己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这个老朋友来认识生字。

2.读词愿意种稻子辛苦只好自己白米饭明年我们(指名开大车全班)

3.看,这些字大家都会读了吗?种鸭愿意怕猫猪饭年

(指名老师全班)

4.词宝宝和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看看课文一共有几段,用你们的手势告诉我。

5.老师请四名同学读一读,其他的同学听,他们的字音准吗?句子通顺吗?

6.老师现在想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母鸡请了哪些小动物来帮忙?分别做了什么事?

三.讲解课文

1.谁说说,小母鸡请谁了?帮了什么忙?(贴图板书)

2.来,咱们一起去看看小母鸡是怎么邀请小鸭子的?赶快读读第一段。

3.读了第一段,你们知道了什么?

4.谁来当当小母鸡,邀请小鸭来一起种稻子?

(读小母鸡的话,“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

5.小母鸡是一个热情的、有礼貌的小动物,你能象小母鸡一样用“愿意”说句话吗?

6.小鸭子愿不愿意?你是怎么知道的?小母鸡这么热情而且又有礼貌可还是不愿意。

7.这只小鸭子不是特别爱劳动,是一个怕辛苦的小鸭。谁来读读小鸭的话?

8.咱们现在请同学读读小鸡,再读读小鸭。(分角色)

9.请同学扮演小母鸡和小鸭。

10.那小猪、小猫后来答应了吗?咱们下一节课学习。

四.生字

1.读生字。母和自己米明们

2.观察。“母”

3.范写。“母”

4.书空描红“母”

思品教案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做客的基本礼节。

2.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现,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

情感:

从内心尊重主人,愿意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行为:

做客时做到:

敲门、问好、不乱动主人的东西,走时说再见。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上一课均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待客与做客是互相关系着的两个方面,只有主客互相尊重,互相有礼貌,才能密切双方关系,增进友谊。上一课强调要当好小主人,待客要热情有礼貌,本课以上一课内容为基础,重点进行做客有礼貌的教育。

本课课文设计了一个小学生李明到同学家去玩的故事,既说明做客的一般礼节,又强调小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设有四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想一想”,主要起导入作用。

第二个栏目“说一说”,是对课文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第三个栏目“议一议”,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做客有礼貌、懂礼节的意义并有针对性地导行。

第四个栏目“活动”,目的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客、待客的礼节,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

教法建议:

1.教学中,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对做客有礼貌的道德意义认识的更加深刻,从而激发学生乐于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的积极性。

2.教学栏目四“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本班的具体情况活动内容。例如:有的地区人烟稀少没有条件去别人家做客,教师就可以选择课上演练的方法,现场让学生表演并谈体会,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课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认知:

1.知道学习用品是学习必须用的。

2.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

3.知道应当爱惜学习用品。

情感:

1.产生对学习用品的珍爱之情。

2.愿意爱惜学习用品。

行为:

1.爱惜学习用品,小心使用,尽力爱护。

2.对学习用品不故意损坏,不乱仍,不浪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做客要懂礼节,并能熟练掌握做客的一般礼节。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做客懂礼节的道德意义。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招待客人,大家都愿意做一个热情有礼貌的小主人。你们到过别人家做客吗?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小客人呢?(有礼貌的小客人)

板书课题:九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2.过渡语:

老师认识一位小朋友,他叫李明,李明就是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李明的故事。

讲述内容:与课文内容一致。

2.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李明是怎样去同学家做客的。

3.各小组按李明做客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汇报。

(1)学生汇报李明进门时的做法。

①教师重新演示课件场景一:

内容:李明敲门时情景。

②提问:

李明是怎么做的?他跟同学这么熟悉为什么还要敲门?

板书:先敲门尊重有礼貌

③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时首先要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才能进门,这是尊重主人有礼貌的表现。

(2)学生汇报李明进屋后的表现。

①教师重新演示课件场景二、三、四、五:

板书:问好、跟主人交谈、双手接水杯、道谢……

②教师提问:

李明这么有礼貌,同学会怎么想?同学的父母又会怎么想?

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时,对待主人有礼貌会使主人感到你很尊重他们,他们会从心里欢迎你这样的小客人。主客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密切,友谊会更深。

板书:关系密切、增进友谊

(3)学生汇报李明走时的做法。

①教师演示课件场景五:

②教师提问:

李明是怎么做的?李明同学的妈妈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

③教师小结:

像李明这样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客人大家都欢迎。

三、指导行为

1.说一说

①李明为什么受到周新一家人的欢迎?

②你到别人家做客主人欢迎你吗?为什么?请举例说说。

③教师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要彬彬有礼,懂得规矩,就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真心欢迎。

过渡语:李明是个懂礼貌的小客人,受到了周新一家的欢迎。可是,小熊却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客人,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应如何帮助小熊。

2.议一议(栏目三中的内容)

①教师演示课件:小熊做客的故事。

②学生讨论这样的小客人会受欢迎吗?为什么?

③学生谈观后感,并帮助小熊改掉不足,使小熊成为有礼貌的小客人。

④教师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不仅要有礼貌,还要大大方方,懂得规矩,确实需要主人家的东西时,一定要得到主人的允许,像小熊这样没有礼貌是不会受到主人的欢迎的,会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四、全课总结

学完今天这节课,老师建议大家安排一次到别人家做客的活动,做客时运用做客的礼节,老师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受人欢迎有礼貌的小客人,一个月以后我们搞一次有礼貌的小客人的汇报活动。

板书设计:

九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先敲门

问好、跟主人交谈、双手接水杯、道谢……

说再见

尊重有礼貌、关系密切、增进友谊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争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过程:

1.在一个月内,自己选择一位同学、好朋友或亲戚,利用节假日去他家做客,做客过程中,按照做客的礼节去做客。

2.搞一次谈做客体会的座谈会,交流一下有礼貌地做客,主人对你的感觉怎样。开会时还可以邀请一些家长,请他们谈谈体会,鼓励学生到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

板书设计:

九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先敲门

问好、跟主人交谈、双手接水杯、道谢……

说再见

尊重有礼貌、关系密切、增进友谊

的乘法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1和0的乘法。

重点难点:

掌握1和0的乘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魔术师为大家变出了好多宝葫芦,大家想知道今天魔术师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魔术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3、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1+1+1=()(只)()×()=()(只)

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0+0+0=()(只)()×()=()(只)

4、(在此应该先补充一些关于1和0的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成乘法,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关于1和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三、试一试

1、第9页自主练习1

()+()+()+()=()(棵)

()×()=()(棵)

()+()+()+()+()=()(个)

()×()=()(个)

2、自主练习2

(1)吊椅上现在坐了多少人?

()+()+()+()+()+()=()(人)

()×()=()(人)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小组交流。

3、数苹果

每盘有()个苹果,有()盘,一共有()个。

()×()=()(个)

四、你学会了吗?

1、课件展示情景图。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解答上述问题。

五、丰收园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善于观察但不善于归纳,总结1和0的乘法规律时有困难。

由维生素C的故事想到的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作者:王震震

我们三年级有篇课文就是《维生素c的故事》。讲的是哥伦布带领船队航海时,船员很容易得一种叫做“海上凶神”的怪病,为了不拖累大家,患病的船员就留在了一个荒岛上。返航时大家意外地发现,原来病重的船员竟然在荒岛吃野果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后来才知道是野果中的维生素c救了那些船员的病,而那“海上凶神”的怪病其实就是“坏血病”。由此我想到了目前非常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非典”是突然出现的流行病,它的传染性和严重性都让人们措手不及。虽然现在医学专家还在分析,还没有找到控制病毒的特效药,但相信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阻断“非典”,重给我们社会应有的安宁。以前不是也将“坏血病”视为一种怪病吗?那以后的“非典”也有可能像伤风感冒一般平常。

上完了这堂课,我就让我的学生都去看新闻,查资料,了解“非典”的情况。虽然他们还只有三年级,不太明白这到底是什么病,但从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中,从人们惊慌的神情中已意识到了什么。然而在学了这一课之后,他们也就坦然地面对,相信目前的状况只是暂时的。如果我们每个公民也都能坦然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积极防护,主动配合,那么非常时期也会很快过去。

($1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维生素)

此文转载

/jyw/yuwenzu/readnews.asp?newsid=29

做妈妈的小帮手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2、懂得承担家务劳动既是自己的责任,又可以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

3、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情感

愿意参加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并由此产生愉悦的感受。

行为

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是劳动教育的一个内容,教学时要注意层次。二年级已经进行了学做家务活的教育,但要求比较低,只要求学生从事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儿,如扫地、擦桌子、洗菜等等。对三年级学生,则要从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出发,家务活儿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这个角度,要求他们做爸爸妈妈的小助手,这比学习做家务活儿要高一些,但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所以要求不要提得太高,但要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自己的责任。这样既可以分担父母的辛苦,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我们应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妈妈的小助手。

教法建议:

1、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做家务的能力,此时进行劳动教育是最佳时期。他可以学以致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经常做家务的同学介绍做家务的经验,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现场表演,以树立身边的榜样。

2、本课是属于爱劳动的教育,主要是从“我是家庭的一员,家务活也有我一份,做家务是我的责任,”这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可以通过提问来解决:“你为什么要做家务?”学生会从:爸爸妈妈很辛苦;做家务是爱劳动的表现;做家务可以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等来答都是对的。但要特别强调做家务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是自己的责任。因为你是家庭的一员。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2、懂得承担家务劳动既是自己的责任,又可以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

3、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情感

愿意参加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并由此产生愉悦的感受。

行为

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做父母的小助手,教育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1、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2、承担家务可以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3、承担家务劳动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劳动习惯。)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谈话提问,引发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关于劳动的话题。我们的父母靠劳动给全家带来了富裕、幸福,同时他们也是在为国家、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为他们的孩子,你们了解父母的工作有多辛苦吗?

请同学们看我们的父母工作的情景录像(实地拍摄几个学生家长工作的情景。最好选拍有代表性的。如:出租司机;办公室工作的;记者;工厂工人;等。还可让他们现身说法)

(请学生说一说)

2、激发情感,引出课题。。

听了同学的发言,你们真了解父母,懂得父母的辛劳。工作了一天,辛苦了一天的父母,下班回到家还要干哪些家务活儿呢?

(1)继续看某某同学的家长下班后都干了哪些家务活?

(2)当你看到父母忙着干家务活儿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结: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正像大家所想的一样,我们的父母需要你们的关心,为他们减轻负担,做他们的小助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做妈妈的小助手。

板书:五做妈妈的小助手

二、利用课文,讲明道理。

过渡语:方玲和我们一样大,她是怎么想的呢?

1、演示投影,播放录音。(课文第1、2段)

小结:对,她体谅父母的辛劳,想到应该做点儿家务活儿减轻父母的负担,她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板书:减轻父母负担做家务活儿

过渡语:她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看,方玲放学了。

2、演示投影,播放录音。(课文第3段)

(1)方玲都做了哪些家务活儿?(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

(2)妈妈看到方玲所做的一切,心里会怎么想?(体会情感)

(3)方玲是怎样回答妈妈的问题的呢?(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方玲说得多好呀。不错,家务活儿是为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干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干,只是以前我们年纪太小,什么都做不了,家长全都替我们干了。现在,我们已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我们是家庭的一员,是家庭的小主人,有责任干家务活儿。等我们长大了,逐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4)方玲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方玲这样做,既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使父母能更好地工作。也可以使自己学会一些劳动本领,培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这对自己的将来是很有好处的。

板书设计:

三、联系实际,提高认识。

1、提问:你在家里是怎样做妈妈的小助手的?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告诉他们遇到下面的情况应该怎么做。

(1)妈妈炒菜正等着用盐,让强强赶快去买。强强正在看电视。

(急家长所急,当家长需要时,就应该放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家长的小助手。)

(2)君君放学回到家,看见奶奶正在洗菜,便跑过去帮忙。奶奶说:"这点事用不着你做,你去做功课吧。"

(家长不让我们参与家务劳动时,应向家长讲明道理,说服家长,支持自己当好小助手。)

3、查一查

你在家里常干哪些家务活?请把常干的在方框里画"√"

再对同学们说一说你做完家务活的心情。

小结:我们能做的、会做的家务事要主动做。(板书:主动)不会做的家务活儿,要学着做(板书:学做)家务活儿天天有,所以要坚持做(板书: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当好父母的小助手。

四、辨析练习,巩固提高。

我们来看一看谁知道怎样做小助手?

1、妈妈做完了饭,正往餐厅端菜,小明看了一眼继续玩玩具。

(能做的家务不做,只等着家长做是不对的。)

2、红红高兴时就干家务,不高兴时,什么都不做。

(做家务活儿不能从兴趣出发,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是不对的。)

小结:做家务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时时处处主动、多做家务。

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做妈妈的小助手(板书课题)同学们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干家务活儿。这不仅能够分担父母的辛劳,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养成劳动习惯。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学过这课,都能主动关心、体贴父母,多做家务,做好父母的小助手。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谈一谈

看一看下面的话,谈一谈你的想法

做家务是儿童的必修课

家务,就是每个家庭里同日常生活有关的劳务。做饭、买菜、洗衣、扫地之类的家务,事虽小,确实天天要做。少年儿童从小,学着参加一些家务劳动。一来可以培养自己的劳动习惯,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二来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便利;三来又可以给父母减少一些负担。还可以从小培养家庭责任感。曾有一则报道:一位大学生,本来可以出国深造,但因他在家里什么事都靠父母做,自己什么都不会干,根本没有生活能力,最后只好放弃学习机会。学做家务是少年儿童的必修课,一定不能轻视它。

读一读

爱劳动

好儿童爱劳动,

清早起身就扫地。

扫完地,擦桌椅,

还帮妈妈把衣洗。

写一写

1、跟爸爸妈妈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争取让爸爸妈妈支持自己做家务。请家长把孩子做家务的好处和意见写在下面。

()。

2、你打算每天做哪些家务活儿请写在下面。

()。

说一说

1、你每次做完家务的心情。

2、你在学校做完值日的心情。

听一听

1、家长在工作岗位上是怎样工作的。

2、家长对从小爱劳动的看法。

3、老师对学生作值日是怎样说的。

抄一抄

把你喜欢的有关劳动的名言抄下来。

名数的改写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

教学重点:掌握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改写时应该除以进率还是乘进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课前我先学

成员问题解答

1p67你能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小数吗?

2p68为什么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

3p68例1怎样想?

4p69例2怎样想?

一、堂上合作学习

1、组内交流课前学习结果。

2、请一个组的学生上来汇报。

教师关注汇报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

(1)厘米数改写成米数是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可以了。

(2)米数改写成厘米数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可以了。

(3)学生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4)练习:p69做一做

(5)总结: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反之,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将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2、堂上检测

1、9020千克=()吨7450米=()千米

23分米=()米1350克=()千克

()分米=1.5米()千克=4.08吨

510米=()千米516厘米=()米

2、在括号里填上﹤﹥或﹦

3.61米362厘米284克0.284千克

1480米1.5千米532厘米5.3米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864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