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腊八节社会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学会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
活动目的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
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活动方案
认识腊八和腊八粥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等,让他们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1、活动准备
1、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2、课前对于春节的了解以及对于腊八节的了解;
3、教学课件PPT准备。
2、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记得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什么节日吗?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一家都要做什么呢?
师:想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我们要准备哪些事情呀?
3、和孩子们探究腊八粥的制作过程,绘制腊八粥制作顺序表
①介绍食材
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两位熬制腊八粥的高手,瞧瞧她们是谁?(请两位厨师出场)两位厨师师傅带来了许多东西,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们围在桌子旁时,老师引导孩子说出食材、准备的用具。
②引导孩子大胆表述制作腊八粥的方法
师:准备这些东西是要干什么呀?你们会煮吗?看来小朋友都学会煮腊八粥了!你愿意告诉老师你会怎么做吗?
师:怎样才能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呢?先放什么,再放什么……
4、延伸活动
腊八节除了有好喝的粥,还有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略
学儿歌《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基础知识:
1.生字:枣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仁果核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沸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沸点、沸水、沸涌、人声鼎沸。沸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唾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肿皮肉浮胀:肿胀、肿瘤、肿痛、浮肿、红肿、脓肿。胀体积变大:膨胀、肿胀、热胀冷缩。拣挑选:挑拣、拣择、拣选、挑肥拣瘦。
2.会写的词语:唾手可得、腊月、挑拣、浓稠、仁至义尽、肿胀、沸腾、红枣3.解词
(1)唾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2)仁至义尽: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教材特点:
本文是《腊八粥》一文的节选。围绕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孩子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
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知道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3、通过学会看日历,知道腊八节是哪一天。
4、集体活动体验腊八节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腊八粥。
2、腊八粥图片、材料。
3、日历。
三、活动过程
1、介绍腊八代表的日期:
教师引导:宝贝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农历哪一天吗?
(幼儿自由交流,教师出示绘制好的`腊八节日历并介绍)。
教师引导:今天是十二月初八,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幼儿自由交流,教师告诉幼儿: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传统节日腊八节)。
2、介绍腊八风俗:
腊八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以祭祀祖先,祈求丰收为主要活动。到了宋代,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腊八粥也成为百姓日常享用的传统美食。
3、介绍腊八粥:
教师引导:你们吃过腊八粥吗?吃过的腊八粥里面有哪些食材?(幼儿自由交流)。
教师以图片方式介绍腊八粥的食材(红枣、红豆、绿豆、桂圆等八种食材)。
4、教师展示腊八粥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认识这些材料:
教师具体展示腊八粥材料。
请幼儿形容见到的食材,进一步了解腊八粥食材的名称,例如圆圆的桂圆,胖胖的花生等。
5、品尝腊八粥:
幼儿集体品尝腊八粥。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分清内容主次。
3.聚焦文中的细节描写,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初步感受作者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示课题,走进腊八
1.说说腊八节(展示思维导图)。
2.板书课题《腊八粥》
3.听写词语:腻腻的浓稠深褐搅和熬粥
4.出示第1自然段
思考:这段话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
学生互动交流。
想象画面,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段话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以这个问题为抓手,让孩子去发现开篇的精彩之处,体会作家生动而细腻的.描写,初步感受其语言风格。】
板块二:梳理文脉,初识“八儿”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课文围绕八儿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板书:等粥喝粥)
第2至19自然段是写等粥;第20-21自然段是写喝粥。
引导学生质疑。
3.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想想八儿等粥时想了什么主意?试着补充下面的情节图。
提问: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八儿?
【设计意图:“八儿”无疑是个可爱的孩子,心急而等不了“热粥”的他一连着想了好几个主意。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些情节中认识“八儿”,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情节的展开来体现人物形象的。】
板块三:聚焦细节,再识“八儿”
1.学习提示:自由读2至1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个细节读出来的?用笔勾画出来,再到小组里和同伴说说。
2.交流预设:
(1)“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2)“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3)“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
(4)八儿分粥可是有窍门的,发现了吗?
(5)找一找2至11小节中描写粥的句子,划出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想这里对粥的描写还有什么用意?
3.小组里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正如当代著名学者朱光潜所说,“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作者笔下那一个细微的眼神、一段有趣的对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是那么地富有深意,语言的精妙之处需要反复地品读,才能读出那个味儿来。】
板块四:补充资料,拓展留疑
1.出示句子: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没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的印象里。
2.沈从文的腊八粥里到底还有着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呢?
【设计意图:每一个作家的心里都住着故乡,“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更是如此。那挥之不去的乡音,那软糯香甜的腊八粥,那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都是作者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腊八粥里还有着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呢?”最后提出这个问题,意在指引孩子课后进一步去研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认字,说出带有生字的成语
2、 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 2——19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板书)
二、精读感悟
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 盼粥
(1) 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 想粥
(1)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3) 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 猜粥
(1)男生齐读第十四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2)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
4、看粥
(1)师读第十六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十七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3)找出关键词和第十四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三、回读赏评
1、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2、你喜欢文中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四、拓读升华
阅读沈从文的《腊八粥》全文,出示阅读提纲,指名读
五、作业: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六、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腊八粥
盼迫不及待
想苦苦等待
猜美妙
看惊异
活动目标:
1、品尝腊八粥,知道腊八粥是甜甜的,真好吃。
2、初步了解腊八粥里有什么,分清豆类和米类。
活动准备:
1、腊八粥,各种常见的豆类和米类。
2、勺、夹子、不同大小的容器。
活动过程:
1、腊八粥里的秘密
幼儿品尝腊八粥,看看嘴里都吃到些什么?猜猜会是什么东西呢?(初步感知它的味道)
看看腊八粥,尝试去发现里面有些什么?(可以从颜色、形状、味道上去分析)
小结:原来腊八粥里有那么多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豆类、不同颜色的米类,还有像花生一样的果仁)。
2、豆宝宝、米宝宝来分家
幼儿分豆宝宝和米宝宝(每桌一筐混和着米和豆各一种的教具,让幼儿用小勺或夹子将豆和米分开来,并将豆和米放入不同开口大小的容器中)
展示幼儿分的'结果:
A、看看这些豆宝宝你认识吗?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出示常见的豆类,鼓励幼儿从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区分,并知道它们的名字)
B、豆宝宝有名字,米宝宝也有不同的名字,大家来看一看:看看这些米宝宝都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会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呢?(用显示屏观察比较,初步知道大米、糯米和血糯米)
将米宝宝和豆宝宝送到厨房间,让营养员阿姨做腊八粥。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
糖唾沫浓矮亦胀
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小结。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
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学会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宝贝们,你们知道十二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的来历。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粥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来纪念他。
2、介绍腊八粥
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请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豆、胡萝卜、白萝卜、玉米豆(腊八豆)。
腊八粥里面会有多样不同的食材。
三、结束部分
教师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请幼儿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圆圆的黄豆,
红红的胡萝卜,
胖胖的玉米豆。
四、活动延伸
投放不同材料到美工活动区域,制作腊八粥或以腊八粥为主题,在表演区开腊八粥店。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腊八节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增进家园之间的交流,增强亲子间的情感。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农历腊月初八)
三、活动准备:
腊八粥的材料(各种米、豆子、红枣、桂圆等)以及各种装饰物(如干果、糖果等)。
活动场地布置(悬挂腊八节宣传画、准备热水等)。
邀请家长参加,提前告知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
四、活动过程:
老师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
家长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腊八粥,感受亲子间的温馨与快乐。
幼儿分组进行腊八粥品尝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结束,老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五、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腊八节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传统节日的习俗,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目的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
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认识腊八和腊八粥】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等,让他们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1、活动准备
1、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2、课前对于春节的了解以及对于腊八节的了解;
3、教学课件PPT准备。
2、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记得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什么节日吗?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一家都要做什么呢?
师:想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我们要准备哪些事情呀?
3、和孩子们探究腊八粥的制作过程,绘制腊八粥制作顺序表
①介绍食材
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两位熬制腊八粥的高手,瞧瞧她们是谁?(请两位厨师出场)两位厨师师傅带来了许多东西,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们围在桌子旁时,老师引导孩子说出食材、准备的用具。
②引导孩子大胆表述制作腊八粥的方法
师:准备这些东西是要干什么呀?你们会煮吗?看来小朋友都学会煮腊八粥了!你愿意告诉老师你会怎么做吗?
师:怎样才能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呢?先放什么,再放什么……
4、延伸活动
腊八节除了有好喝的粥,还有好听的故事和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儿歌《过了腊八就是年》
【制作腊八粥】
在对腊八节有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熬制腊八粥啦!在食材的清晰和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尽情感受制作美食的乐趣。(腊八节有着丰富的食俗,比如腊八饭、腊八粥、腊八蒜、腊八冰等,各班级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食育教学内容。)
01准备食材
让孩子接触了解各种粗粮的名称和对人体的作用,感知他们的外形特征,并清楚、正确的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
制作腊八粥的杂粮干果象征人们辛勤之后得来的`丰收,桂圆象征富贵团圆,这些美好的寓意,也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告诉孩子们哦。
02材料加工
带领孩子一起清洗部分食材,剥豆子。
03送入厨房
将准备好的食材送入后厨,由厨师师傅来为我们制作美味大餐吧!
04腊八粥出锅
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咯,和孩子们一起品尝这道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美味吧~
【腌制腊八蒜】
腊八蒜是腊八节的传统美食,酸甜可口,有蒜香又不辣,制作简单,深得孩子喜爱,其神奇的制作过程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科学探究体验哦~01清洗器皿
带领孩子们一起清洗制作腊八蒜的器皿,这里要注意安全操作。
02剥蒜倒醋
准备数量若干的大蒜和孩子们一起剥好,然后放置器皿中倒入一定量的醋。
03打扫“战场”
腊八蒜制作过程简单,做完后记得清扫垃圾收拾“战场”哦~
04认真记录,静待美味开启
制作腊八蒜观察记录表格,让孩子们定期观察蒜的变化情况并做下记录。
活动目标
1.知道腊八节的含义,知道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2.了解了“腊八节”的由来。
3.参加区域活动。
浓情腊八粥,巧手贺新年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认识腊八节
了解了“腊八节”的由来,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又会通过哪些有趣的活动一起度过这个传统节日呢?
动员家长给孩子讲述腊八节的来历和传说!告诉孩子熬腊八粥需要哪些食材,去厨房或者超市认识食材!收集腊八节的儿歌老师和孩子一起分享!
饭桌上的腊八节
大家认识了制作腊八粥需要的各种材料:大米、糯米、黑米,红豆、红枣等等,老师们还将收集到的关于腊八节风俗的许多图片资料对孩子们进行了展示,讲述了有关腊八节、腊八粥由来的民间传说。
今天,蒙氏班的小朋友走进了水区,要自己动手制作腊八粥!期待ing·····
手指尖上的腊八节
在区域活动中,各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别进行了“粘贴画”“夹豆子”“豆豆大聚会”“豆豆排队”“豆豆分类”等内容。
腊八蒜里品年味
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因为是在腊八节这天泡的,所以叫“腊八蒜”。将剥好的蒜瓣清洗干净并晾干,放进干净的玻璃器皿中再放上糖和醋,腊八蒜就腌制好了(一定要密封并放在阴凉处,大约20天即成)
把喝饱了醋的蒜宝宝放在窗台上,让阳光照射,随着时间慢慢的`变绿.....孩子们好期待腊八蒜的变化呀。都向往着过小年吃饺子时可以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呢!一起在蒜宝宝的变化中感受传统的年味吧!
快快乐乐过腊八
粥来喽!在进行了一番活动后,我们的腊八粥终于要出锅了~~在这寒冷的冬日喝上一口热乎的腊八粥,香气飘荡在整个幼儿园温暖着你 我 他。
腊八节里的祝福
幼儿园也为家长朋友们准备了香香的腊八粥,让大家品尝熙城国际幼儿园的暖心粥,以及心里暖暖的爱~
腊八节喝腊八粥,暖心暖胃,快乐、甜蜜、吉祥、如意、好运、平安、幸福、美满、喜气、财气、桃花运统统都到碗里来……祝大家腊八节快乐,开心!
“生活即教育”,我们抓住生活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引导孩子多角度、多感官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愉快和祝福!
教育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教学准备:
1、准备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腊八粥
1、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学念儿歌: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煮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3、全体幼儿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五、认识卡片上的字。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米、枣、红糖、豆、莲子、花生、腊八节
结语:
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的传统,为了让幼儿感受腊八节的习俗和快乐,幼儿园开展了"甜甜的腊八节"主题活动。孩子们通过听听、看看、吃吃,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和传统习俗文化带来的快乐,充满了对新年的美好期待,更让孩子们从小懂得要做一个勤劳的人。
【教材分析】
《过了腊八就是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童谣,讲述了北方人们迎年、忙年的喜悦。童谣内容富有童趣,写出了人们迎年时粘糖瓜儿、蒸馒头的热闹与喜庆,表达了人们忙年的喜悦心情。“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等诗句节奏的律欢快押的,音节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本活动通过引导幼儿收集有关人们忙年的图片和故事,在两两结伴的拍手游戏中朗诵童谣,使幼儿感受传统童谣的语言节奏特点,体验传统童谣的乐趣,加深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
【活动目标】
1、学说童谣,了解民间童谣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
2、能有的律、有节奏地朗通童谣。
3、感受迎年和忙年的热闹与喜庆,体验朗诵传统童谣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26,幼儿搜集的有关忙年的图片、照片、文字等资料,“幼儿学习材料”《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请幼几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照片、图片,初步感受迎年的热闹与喜庆。提问:小朋友喜欢过年吗?快过年了,你们家是怎么迎接新年的
2、请幼儿欣赏童谣,初步感知童谣的整体内容。
提问: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人们都做了什么事情来迎接新年?
3、请幼儿再次欣赏童谣,理解童谣内容,结合图片了解一些北方人民迎接新年的习俗和传说。
提同:腊八是哪一天?为什么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帮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传说。)农历二十三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要粘糖瓜儿?人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了解在农历腊月初八以及腊月ニ十三以后的每一天,人们都有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事情要做,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借助课件,师幼共同朗诵童谣。
5、玩“童谣”游戏,感受童谣的节奏和趣味性。
(1)请幼儿拍手念、拍腿念、跺脚念童谣。
(2)引导幼儿同伴间合作边玩拍手游戏边念童谣。
教师可以和一个幼儿示范玩拍手游戏,其他幼儿一起念童谣。之后,幼儿两两自由结伴边念童谣玩拍手游戏。
【活动延伸】
亲子阅读《拥抱冬天》第26-27页,感受忙年的快乐和喜庆附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别悌,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十三,糖瓜儿粘;ニ十四,扫房子;ニ十五,做豆腐;ニ十六,款猪肉;ニ十七,杀年鸡;ニ十八,把面发;ニ十九,蒸慢头;:三十ル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设计思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和不断传承,慢慢形成的,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在西洋节日盛行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民俗我们小朋友知道的还有多少?就如“腊八粥到底是哪八样东西?腊八节的来历?”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所不知道却又应该了解的。
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想通过绘本故事向孩子介绍“腊八节”,知道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引发幼儿对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的好奇,从而初步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团圆美好的意义。
活动目标
1.听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观察胖嫂家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3.体验故事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屋檐下的腊八粥》、PPT课件。
2.8种腊八食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封面,引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对故事人物感兴趣。
提问:封面上有谁?长得什么样子?她在那里做什么?
2.出示图书名字
提问:书名中提到的东西,画面上有吗?猜猜故事里除了胖嫂,还有一个主角会是谁?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依次播放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猜测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讲述
1.出示PPT,提问:
小燕子一家住在哪里?它们要干什么?(观察景色的变化和燕子一家的变化。)
说说燕子为什么要去南方过冬。
2.出示PPT页,提问:
小燕子看见胖嫂在做什么?
胖嫂准备了哪些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观察画面,用语言简单讲述。)
3.出示PPT
匾里一共有哪几样东西?你都认识吗?猜猜胖嫂要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食材的名称 、颜色。)
4.出示PPT
什么季节到了,小燕子用衔来的八样东西做了什么?
三、记八宝,玩游戏
1.出示实物,分辨和认识“八宝”
小燕子用食材来做项链,打扮自己,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2.游戏:八宝蹲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选择一张食材图片,由一人开始边蹲边念食材名字,被念到食材名称的幼儿需立即回应,继续游戏。幼儿游戏1-2次。
四、自助阅读,自主讲述
1.设疑:胖嫂究竟用这八样食材做什么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和同伴一起看画面(从“吃腊八粥咯“到最后。)
胖嫂煮的是什么粥?
看到小燕子,胖婶一家是怎么做的?
这一天小燕子过得开心吗?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
小结: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腊八节人们都要吃腊八粥、团聚在一起,共享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过完腊八就要过年啦!
活动延伸
欣赏童谣: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真香甜,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美工区:
1.在活动区提供各种粮食、干果小样,帮助幼儿认识了解不同的食材名称和功效,尝试搭配“制作”——我的腊八粥。
2.创设美工活动区,提供各种中国风的绘本图片和金山农民画等图片,鼓励幼儿用剪贴、涂画等方法制作图画,布置成“民俗风”画廊。
阅读区:
1.收集各民间节日的相关图片与书籍,制作中国民俗手册。
2.提供故事图书和图片,鼓励孩子翻阅图书并讲述故事。
3.录制一些关于我国民俗的故事,让孩子倾听、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主题节日背景: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往,这一天人们都会煮上香糯甜美的腊八粥,当吃着香粥时也预示着新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进。而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二、主题总目标:
1.知道腊八节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气氛。
2.了解认识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和营养价值。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主题活动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收集。
4.积极主动的参与邀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共度节日,给爷爷奶奶送上腊八粥。
三、主题领域目标:
健康:认识各种常见粗粮,知道人体需要吸收不同的食物营养,了解一些食物搭配的相关知识。
语言:乐意主动地欣赏诗歌体裁的作品,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话,态度自然,声音响亮。
科学: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意识。
艺术: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的表达,引导幼儿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感受不同音乐形式的演唱风格,对音乐活动产生学习的兴趣。
社会:体验人与人相互交流、合作、沟通、关爱的重要和快乐,乐于与人交流。
四、主题参考课程
健康《多吃粗粮身体好》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基本的外形特征,并用清楚、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2.能主动地参与粗粮的观察与操作活动,合作地完成操作任务。
3.了解粗粮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懂得要爱惜粮食。
数学《数一数》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语言《腊日》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儿喜欢朗读古诗,并能通过声音和动作进行表演。 音乐《拾豆豆》
活动目标:
1.受和表现京剧曲调的韵味,并边唱边表演
2.初步懂得丰收不忘爱惜劳动果实的道理
科学《认识各种豆》 活动目标:
1.在感知各种豆类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豆类的特征及用途。
2.了解、认识各种豆类食品,激发幼儿喜欢吃豆类食品。
美术《豆豆贴画》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豆子的特征及其作用。
2.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各种豆子进行贴画。
娱乐游戏《炒豆豆》 活动目标:
1. 学会念儿歌"炒黄豆",并能边念边做动作。
2.掌握立滚翻的技巧,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乐意和同伴结对玩耍,体验民间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五、主题家长社会资源:
1. 建议家长在日常饮食中,特别是在吃腊八粥时,有意的介绍一些粗粮给孩子认识,并了解粗粮的营养价值。
2. 请家长讲一讲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以及风俗习惯,让孩子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准备。
3. 情感资源:邀请爷爷奶来幼儿园吃腊八粥,感受节日的快乐,增进情感。
六、环境创设:
1.收集各种粗粮实物,放在科学区,让孩子观察认识,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2. 收集腊八节饮食习俗的图片和古诗图片让孩子大胆的讲述。
3. 用kt板制作一只"碗",制作豆贴画。
4. 教室外墙制作两颗祈福树,请家长和孩子在红布条上写上文字,画上图案祈福。
5. 将腊八粥里的八种材料陈列在主题墙上。
七、主题总目标:
教师要利用传统的节日资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唱唱、跳跳、做做的活动中,加深幼儿对腊八节习俗的理解,感受腊八节的欢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注重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自由和动手机会,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意动静交替,让孩子们始终积极参与活动,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感受能力都能得到了培养。各班老师结合班级情况以及年龄特点选上相关课程,及时将教学收获轨迹呈现。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腊八节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对腊八节感到好奇,乐于参加分享腊八粥和感恩惜物义卖会的活动。
2·简单了解腊八节的来历,知道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知道腊八节要吃腊八粥,了解腊八粥所包含的食材。
4·与家人一起为义卖活动做准备,学会布置自己的义卖摊位。
5·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义卖活动,并尝试解决义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6·愿意将自己在义卖活动中通过努力获得的收人贡献出去,帮助更需要的人。
活动准备
(一)活动时间
农历十二月初八下午。
(二)活动地点
1.制作并分享腊八粥
各班教室。
2.感恩惜物义卖会
幼儿园户外操场、廊道及班级.
(三)参与对象
1.分享腊八粥
全体小朋友、各班的家长志愿者。
2.感恩惜物义卖会
全体幼儿,教师及家长.
(四)活动准备
1.环境场地准备
在幼儿园大门口悬挂红灯笼,,在廊道里张贴幼儿平时的剪纸作品或其他美术创意作品,营造出“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节日气氛。
2.活动材料准备
(1)煮腊八粥所需食材,如红枣,花生,精米,红豆,芝麻、黑米,银耳,莲子、薏米、大米、小米、桂圆干等。
(2)义卖活动中需要桌子若干,主席台一个,捐赠箱一个.
3.知识经验准备
(1)认识人民币的常见面值,会简单的货币换算。
(2)有购物的经验,知道简单的卖场推销语言。
4.家长配合准备
(1)提前发放“邀请函”和“家长须知”,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提醒家长在安全、着装、流程及规则上的配合事宜。【详见附件】
(2)以图片的形式引导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自己的义卖摊位招牌。
招牌制作建议一:用幼儿的名字作为摊位名称,如“宝宝杂货铺”,招牌尺寸建议在100 cm x200 cm以内,制作好后粘贴在KT板上,最后用透明胶将招牌粘贴在小椅子或桌子上,以吸引他人注意。
招牌制作建议二:准备一张A3大白纸,然后用彩色马克笔在上面用POP字体书写店名和商品介绍,招牌做完后将其衬在一个衣架上,以方便展示。
(3)提醒幼儿和家长准备一些面值为1元、5元和10元的零钱,用于义卖现场的交易活动。
(4)提醒家长和幼儿整理家中的闲置物品,如书籍、衣物、玩具、装饰品等,并提前为这些物品定好售价,贴上价格标签,如1件衣服10元、1本旧书1元、1件玩具5元等。
活动流程
活动一:制作和分享腊八粥
1.认物熬粥
(1)活动材料:
电饭煲(根据班级人数来确定电饭煲的.数量),分装有各种食材的透明玻璃碗,腊八粥所需食材,一个操作台。
(2)活动流程:
【1】活动导入
教师引导语:孩子们,今天是腊八节,我们要做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们知道做腊八粥需要哪些食材吗?你们认识哪些做腊八粥的食材呢?(师生互动)
【2】介绍腊八粥所需食材
请教师或有经验的家长介绍制作腊八粥的食材,如红枣,花生,糯米,红豆、芝麻、黑米、银耳、莲子、薏慧米、桂圆干、核桃仁、葡萄干等。
【3】食堂阿姨示范并讲解熬粥步骤
第一步,将食材放入锅里(冰糖先不放),加人适量纯净水;
第二步,盖上锅盖后按下煮粥的旋钮;
第三步,熬制40分钟左右后打开锅盖进行搅拌,以防止粘锅(可根据粥的黏稠程度适当加水);
第四步,加入适量冰糖;
第五步继续熬制20分钟左右即可。
【4】熬粥过程中的互动游戏
教师引导词:亲爱的孩子们,腊八粥已经煮上了,但还需要将近一个小时才能煮好,在这段煮粥的时间里,让我们来和腊八粥大家族的米和豆子们一起做游戏吧!
游戏一:找出指定的食材。
将食材展示在前面的桌子上,老师边拍手打节奏边问:“奶奶要煮腊八粥,红豆红豆在哪里?”请幼儿同样用拍手打节奏的方式回答:“奶奶奶奶别着急,红豆红豆在那里.”幼儿说到“那里”的时候要用手指出红豆来。
游戏二:蒙着眼睛猜豆子。
请一名幼儿走到场地中央,教师将该名幼儿的眼睛蒙上,然后选一种食材请该幼儿通过闻一闻、摸一摸等方式猜出食材的名字。待幼儿熟悉规则后,可以请幼儿两两组队玩猜豆子的游戏。
游戏三:花生花生在哪头。
请教师左手捏拳代表公鸡头,右手捏拳代表母鸡头,并偷偷将一粒熟花生米藏在某一个拳头里,然后念儿歌:“公鸡头,母鸡头,花生花生在哪头?”请幼儿猜花生藏在哪个拳头里,幼儿若猜错了就继续猜,猜中了就可以吃掉这粒花生米。
游戏四:猜谜游戏。
请教师准备与腊八食材相关的谜语,请幼儿和家长猜谜语。【详见附件】
2.腊八粥分享
(1)引导幼儿观察腊八粥的形态和颜色。
教师提问:孩子们,闻一闻,熬好的腊八粥香不香?看一看,腊八粥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教师与幼儿互动后小结:腊八粥变得黏黏的、稠稠的,颜色也交红了,这是因为糯米、薏米、黑米有粘黏的特性,而红豆、黑米会把粥的颜色变红。
(2)学会感恩。
教师和家长志愿者一起盛出腊八粥,请幼儿分享腊八粥,并提醒幼儿对熬粥的老师说“谢谢”。(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将腊八粥放凉一些再吃)
(3)分享腊八粥,了解腊八的知识。
(4)餐后清理。
请家长、幼儿,教师一起清理教室,保持教室环境干净卫生。
活动二:感恩惜物义卖会
1.义卖布场
(1)义卖地点:
幼儿园户外操场、廊道及班级内。
(2)布场建议:
【1】幼儿园提前按年级组划分义卖区域,家长和幼儿一起将桌子或地垫按长条形摆放在操场或廊道等地方,并在指定位置设置自己的摊位。
【2】为了进行义卖后的捐赠活动,教师还需在场地的前方布置一个主席台,并在主席台上摆放一个捐赠箱。
【3】播放喜庆热闹的背景音乐,如民族音乐《喜洋洋》《步步高》《花好月圆》等。
2.义卖互动
(1)活动开场
主持人:亲爱的孩子们、家长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就到岁末了!腊八已至,祝大家吉祥如意,团圆和睦!腊八节是家人团聚、整理旧物、迎接新年的日子,是感恩怀德、分享快乐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除了和家人分享腊八粥,还会和家人一起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将义卖所得款项捐赠给xx 基金会,将自己的爱心献给需要帮助的人。现在我宣布,“感恩惜物义卖会”正式开始! 让我们一起奉献自己的爱心,传递人间的温情吧!
(2)全场自由互动,各工作人员组织和指导活动
【1】各班班主任组织和协调各班家长和幼儿在指定位置摆好自己的摊位,架起招牌,并确保每个家庭都有摊位。
【2】班级老师提醒各位家长不要急于引导幼儿买东西,而是引导幼儿先将自己准备的物品在摊位处摆放整齐,并定好每件物品的售价。
【3】家长先帮忙守摊,让幼儿观察了解他人的义卖物品,发现并确定自己想要的物品。
【4】请家长不要随意干预幼儿的交易行为,让幼儿自己解决义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主持人走人现场进行采访,并对热门商品进行推荐。例如:“这里是中班组的卖场,有一家非常棒的绘本小摊,欢迎大家来选购!”或者对最高成交额进行播报,例如:“刚才有一个芭比娃娃以20元的价格卖出去了!恭喜交易成功!”主持人需要活跃卖场气氛。
【6】工作人员做好全场巡视,及时帮助家庭解决问题,提醒幼儿不随意乱扔垃圾,保管好自己的钱财,并通过采访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知识点,尤其是中、大班的幼儿,如:“你买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你卖出了多少件商品?一共挣了多少钱?”或者“有没有买不起的商品?如果想要买下来你准备怎么办?”
3.公开捐赠、清理场地
(1)义卖活动结束,盘点物品,清点现金。
准时响起结束音乐,请幼儿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盘点义卖所得钱款并自愿捐出。
主持人:亲爱的孩子们和家长朋友们,义卖活动即将结束,相信大家都收获满满!现在请所有的家庭盘点剩余物品,清点现金,并将义卖挣得的现金自愿投放到主席台前的捐赠箱中。
捐完款后,请大家在原地稍作休息,10分钟后,我们将开始捐赠公开仪式。
(2)捐赠公开仪式。
【1】工作人员配合义卖公证员现场清点并公布捐款数额,并将捐款数额报给主持人。
主持人:今天我们全体师生和家长共募集善款 xx元!感谢所有的孩子们、家长朋友们和老师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现场每一位的付出!
【2】义卖公证员向全体师生,家长说明善款去向和后期反馈事宜。
(3)整理清场。
家长和幼儿按照小班、中班、大班的离场顺序有序离场,待所有家长和幼儿离场后,全体员工共同清理现场。
主持人:美好腊八节,义卖献爱心。腊八节的甜蜜分享活动即将结束,让我们共同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也将自己的爱与温暖分享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接下来,首先请小班组的家庭离场,然后请中班和大班的家庭依次离场,离场时请大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带走残留的垃圾。
并请各班的爸爸志愿者帮助老师把户外场地上的桌子搬回班级教室,谢谢你们的支持!最后,祝福所有的家庭腊八节快乐、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知道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3、通过学会看日历,知道腊八节是哪一天。
4、集体活动体验腊八节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腊八粥。
2、腊八粥图片、材料。
3、日历。
三、活动过程
1、介绍腊八代表的日期:
教师引导:宝贝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农历哪一天吗?
(幼儿自由交流,教师出示绘制好的腊八节日历并介绍)。
教师引导:今天是十二月初八,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幼儿自由交流,教师告诉幼儿: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传统节日腊八节)。
2、介绍腊八风俗:
腊八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以祭祀祖先,祈求丰收为主要活动。到了宋代,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腊八粥也成为百姓日常享用的.传统美食。
3、介绍腊八粥:
教师引导:你们吃过腊八粥吗?吃过的腊八粥里面有哪些食材?(幼儿自由交流)。
教师以图片方式介绍腊八粥的食材(红枣、红豆、绿豆、桂圆等八种食材)。
4、教师展示腊八粥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认识这些材料:
教师具体展示腊八粥材料。
请幼儿形容见到的食材,进一步了解腊八粥食材的名称,例如圆圆的桂圆,胖胖的花生等。
5、品尝腊八粥:
幼儿集体品尝腊八粥。
活动目标
1.听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观察胖嫂家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3.体验故事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屋檐下的腊八粥》、PPT课件。
2.8种腊八食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封面,引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对故事人物感兴趣。
提问:封面上有谁?长得什么样子?她在那里做什么?
2.出示图书名字
提问:书名中提到的东西,画面上有吗?猜猜故事里除了胖嫂,还有一个主角会是谁?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依次播放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猜测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讲述
1.出示PPT,提问:
小燕子一家住在哪里?它们要干什么?(观察景色的变化和燕子一家的`变化。)
说说燕子为什么要去南方过冬。
2.出示PPT页,提问:
小燕子看见胖嫂在做什么?
胖嫂准备了哪些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观察画面,用语言简单讲述。)
3.出示PPT
匾里一共有哪几样东西?你都认识吗?猜猜胖嫂要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食材的名称、颜色。)
4.出示PPT
什么季节到了,小燕子用衔来的八样东西做了什么?
三、记八宝,玩游戏
1.出示实物,分辨和认识“八宝”
小燕子用食材来做项链,打扮自己,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2.游戏:八宝蹲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选择一张食材图片,由一人开始边蹲边念食材名字,被念到食材名称的幼儿需立即回应,继续游戏。幼儿游戏1-2次。
四、自助阅读,自主讲述
1.设疑:胖嫂究竟用这八样食材做什么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和同伴一起看画面(从“吃腊八粥咯“到最后。)
胖嫂煮的是什么粥?
看到小燕子,胖婶一家是怎么做的?
这一天小燕子过得开心吗?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
小结: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腊八节人们都要吃腊八粥、团聚在一起,共享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过完腊八就要过年啦!
活动目标:
1.知道腊八节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气氛。
2.了解认识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和营养价值。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主题活动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收集。
4.积极主动的参与邀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共度节日,给爷爷奶奶送上腊八粥。
环境创设:
1.收集各种粗粮实物,放在科学区,让孩子观察认识,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2.收集腊八节饮食习俗的图片和古诗图片让孩子大胆的讲述。
3.用kt板制作一只“碗”,制作豆贴画。
4.教室外墙制作两颗祈福树,请家长和孩子在红布条上写上文字,画上图案祈福。
5.将腊八粥里的八种材料陈列在主题墙上。
活动过程:
一、回忆学做腊八粥的过程,了解制作腊八粥的流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记得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什么节日吗?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一家都要做什么呢?
师:想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嫣儿(绘本中孩子的名字)、奶奶、妈妈都做了哪些事情?
2.根据孩子回答的'内容,依次翻阅绘本相应的画面
(1)准备熬粥的东西(大米、高粱、玉米、小米、栗子、核桃、红枣……)
(2)洗好了
(3)准备锅
(4)煮腊八粥
小结:看来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嫣儿、奶奶、妈妈都做了不少事情呢!
一、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二、活动地点:
xx敬老院、xx敬老院、xx敬老院;救助站;流浪点
三、活动背景、目标和对象: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既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然而,在这个温暖的节日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亲人的关怀和爱护。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敬老院里更是聚集着缺少家人关爱的老人。
这个腊八节,xx栈联合东莞时报和花园粥城,送上我们的微不足道的问候,希望能给长者和流浪人员带去关怀,带去温暖。
四、主办单位:
xx时x报、x市志愿者拓展服务总队、xx栈
赞助商:花园粥城
五、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联系并统计各派送点所需粥品数量。
xx敬老院:95份
xx敬老院:110份
xx敬老院:65份
救助站:85份
流浪点:45份
A招募志愿者:xx月7日xxx月9日。
B人员安排:xx月9日,确定志愿者人员。派送人员20人,一个点安排4个人。活动指挥以及后勤人员2x5人与粥城和时报进行联系,并负责调配各小组粥的数量。
C每组派送由4名志愿者组成,组长一人,负责联系和总结。
D人员集中方式:方案一车辆足够时,集中出发;方案二,汽车不足时,自行在指定时间前往指定地方;
E小组分工:每组4人,包括领队1人,活动摄影1人,
F物资安排:粥的运送由粥城负责。相机5台,把活动的记录下来。如有DV,更加理想。
2、活动进行:
A指挥后勤支援提早联系好各个小组的人员,司机,时报负责人。
B穿好队服,戴志愿者工作牌,在指定时间集中或者前往指定地方,并带好相应的相机、DV等。
C派送人员到位后,布置场地,或者组织一些活动,并做好回收活动产生的垃圾准备。
D车辆司机到位,到粥城联系好,领取好粥品,再安全前往指定地方。
E派发时,注意粥品的特点和温度,并且控制好派发的人数和粥品的数量。把冬日的暖粥和你的微笑送上。同时进行摄影。
F派发完,注意回收所产生的`垃圾,处理好场地物资。
G小组合照,组员谈体会,组长负责总结,以文档形式交给活动指挥,并在群共享。分享活动的点滴。摄影组员负责把照片处理,写好照片的介绍和你的感想,并名明,交给指挥。每组上交材料时需注明哪个小组。
H活动指挥和后勤人员,随时候命,协调好各组遇到的情况,及时调动安排,尽量把活动做到完善。
3.活动总结:
A各参与人员,可以在我们的网站(阳光网xx栈版块、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总队网站、xx行动网站)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B组长做好书面的小组总结,可以结合图片一起。
C活动指挥汇总好各小组的材料,做全部活动的总结,及时发布在志愿者等网站上。
六、活动应急:
1.如果参加人员不足时,不再统一进行。可以集中力量,分时段进行。
2.如遇到车辆不足时,根据各个点的距离,确立合理的送粥路线。
教育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教学准备:
1、准备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腊八粥
1、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学念儿歌: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煮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3、全体幼儿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五、认识卡片上的字。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米、枣、红糖、豆、莲子、花生、腊八节
结语:
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的传统,为了让幼儿感受腊八节的习俗和快乐,幼儿园开展了"甜甜的腊八节"主题活动。孩子们通过听听、看看、吃吃,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和传统习俗文化带来的快乐,充满了对新年的美好期待,更让孩子们从小懂得要做一个勤劳的人。
活动目标
1.知道腊八节的含义,知道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2.了解了“腊八节”的由来。
3.参加区域活动。
浓情腊八粥,巧手贺新年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认拾八节
了解了“腊八节”的由来,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又会通过哪些有趣的活动一起度过这个传统节日呢?
动员家长给孩子讲述腊八节的来历和传说!告诉孩子熬腊八粥需要哪些食材,去厨房或者超市认识食材!收集腊八节的儿歌老师和孩子一起分享!
饭桌上的腊八节
家认识了制作腊八粥需要的各种材料:米、糯米、黑米,红豆、红枣等等,老师们还将收集到的关于腊八节风俗的许多图片资料对孩子们进行了展示,讲述了有关腊八节、腊八粥由来的民间传说。
今天,蒙氏班的小朋友走进了水区,要自己动手制作腊八粥!期待ing
手指尖上的腊八节
在区域活动中,各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别进行了“粘贴画”“夹豆子”“豆豆聚会”“豆豆排队”“豆豆分类”等内容。
腊八蒜里品年味
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因为是在腊八节这天泡的',所以叫“腊八蒜”。将剥好的蒜瓣清洗干净并晾干,放进干净的玻璃器皿中再放上糖和醋,腊八蒜就腌制好了(一定要密封并放在阴凉处,约20天即成)
把喝饱了醋的蒜宝宝放在窗台上,让阳光照射,随着时间慢慢的变绿.....孩子们好期待腊八蒜的变化呀。都向往着过小年吃饺子时可以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呢!一起在蒜宝宝的变化中感受传统的年味吧!
一、活动主题:
“我们一起过腊八”(如:腊八话粥、腊八话感恩、腊八话民俗,腊八话……)
二、活动目的
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宣扬传统文化和孝亲敬老尊师之道,促进家校融合。
三、活动内容
1、组织少先队员代表与敬老元的爷爷奶奶一起品腊八粥,营造温暖的腊八节氛围,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敬老活动让学生感受腊八节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
2、请家长和学生一起熬制腊八粥,品腊八粥,讲述腊八节故事,通过孝亲礼仪的宣扬,促进家校融合,同时感受快乐生活、珍惜幸福生活。
四、活动要求
1、听广播:广播时间开展“我们一起过腊八”的专题广播。
2、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腊八节的活动,通过学校提供的关于腊八节的资料了解腊八节的故事,谈感受、话感恩,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
教师要利用传统的节日资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深幼儿对腊八节习俗的理解,感受腊八节的欢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注重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自由和动手机会,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意动静交替,让学生们始终积极参与活动。最后,祝学生能够在这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期末考试顺利。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腊八节创意活动方案教案,幼儿园腊八节创意活动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分清详略。
3.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分清详略。
2.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分清详略。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识记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2.启迪学生对平时生活进行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腊八粥 细腻咽唾沫 汤匙 搅和 浓稠 肿胀 褐色 染缸 脏水 筷子
2.导入话题: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在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中就有对腊八粥的描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那么,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又是怎样的呢?
3.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腊、粥”两个字。提醒学生注意:“粥”字由三部分组成,左中右距离相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主次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围绕“腊八粥”,作者主要写了什么事?
(1)学生边读边圈画。
(2)学生交流。
预设:腊八这一天,妈妈在灶台熬制腊八粥,馋粥的八儿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和家人一起心满意足地喝到了粥。
交流后概括:围绕“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喝粥”这两件事。
2.请学生说一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学生交流文章的详略安排。(“等粥”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
3.学生思考:详写的部分,作者写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1)学生默读并思考。
(2)学生交流:八儿盼望喝到腊八粥、八儿设想如何给一家人分粥、八儿对腊八粥样子的猜测、八儿看到腊八粥。
指导学生将“等粥”部分概括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小部分,相机
三、仿写练笔,练习表达
1.学生讲一讲自己喜爱的食物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2.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自己喜爱的食物。
要求:要抓住食物的特点,可从食物的材料、味道、做法等方面去考虑,尽可能写出对食物的喜爱之情。
学生完成初稿后交流。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完成仿写练笔的初稿,并作修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听写词语,回顾作家笔下的“腊八粥”。
(1)听写词语:腊八粥 腻腻的 糊糊涂涂 浓稠
(2)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腊八粥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课题,回顾课文“等粥”部分可分为哪几个小部分。板书: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过渡:看了视频中的腊八粥,我们再来看看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它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这段文字。(出示第1段)
2.自读第1自然段,说这段文字描写的腊八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深受喜爱”“甜甜腻腻的口感”材料丰富”等角度去说。
3.请学生说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如“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4.学生尝试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美食。
(1)过渡,如果让你来写一种美食,你打算怎样写呢?
(2)用课件出示“包子”“糖堆”“烤鸭”等美食的图片,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喜欢的美食是什么。
(3)思考:怎样把你喜欢的美食介绍给同学?
(4)小组交流: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每位成员把自己喜欢的种美食介绍给组内其他同学。
(5)小组评价,并推荐介绍得好的同学在班里展示。
提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评价或推荐理由,引导学生关注“抓住特点来表达喜爱之情”,不断完善自己的介绍。
(6)小练笔。
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自己喜欢的美食(此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来决定是当堂完成还是在课后完成)。
5.再读第1自然段,说说描写腊八粥时哪些词语给你的印象最深。
教师结合学生提到的词语,如“甜甜的腻腻的”“糊糊涂涂”“大碗大碗”等,总结并过渡:作者描写腊八粥的语言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把一幅幅生活的图景像影视剧一样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三、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文中多处写到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情形,请你画出来并作批注,体会他的心情。
【设计理念】于永正老师说过:“读书一定要留下痕迹。”一定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在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思、所感和所想。因此,在批注中圈、点、勾、画等符号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而教师会随堂巡视,适时点拨,在学生充分感悟后,组织交流。交流时,要引导有感情朗读。
2、小组讨论,1人发言,其他补充。
3、引导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语言这四个方面进行评析
①神态动作: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急红了眼”所表现出的急切心情。
②心理描写: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
此刻的八儿想吃却吃不到,只能想象锅中的美味,体会他焦急的心情。
③“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
从八儿的语言中体会他的天真无赖,这里写出了他对腊八粥的渴望和迫不及待,就如古诗中所说“最喜小儿无赖”。
文中八儿的语言最为有趣,于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
4、情景再现,品读语言
①呈现文中三处对话,学生自由读
②片段一:师生合读片段二三:学生合作演读
【设计理念】采用多种方式,以读促悟。描写、抒情课文,可“诵读欣赏”。
5、在沈从文笔下,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6、八儿这么想吃粥,他吃到了吗?引出最后一段话。
7、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吃腊八粥的情景。
【设计理念】此环节是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完成读写之间的迁移。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八儿等粥与八儿喝粥分别进行了描写,文章重点着墨在八儿等粥时迫不及待的心理,也通过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一系列正面描写的方式,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出八儿的可爱、天真、聪明。又通过略写的方法对一家人喝粥的场面进行简单处理,在整个喝粥的语段中,仅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将腊八粥的香甜可口描写出来。进而让学生明确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并能做到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中。文章对于传统节日营造出来的氛围的把握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可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同时与多媒体进行结合,让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传统节日浓厚的节日氛围,与合家团聚时的喜悦心情。这样才能将重点落实到位,也能更好地突破难点。
一、主题节日背景: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往,这一天人们都会煮上香糯甜美的腊八粥,当吃着香粥时也预示着新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进。
而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通过故事,培养幼儿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感知勤劳和懒惰”。
3、 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三、活动准备
1、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2、课前对于春节的了解以及对于腊八节的了解;
3、教学课件PTT准备。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了解腊八节吃腊八粥。
1、我们每天的.早餐都会吃些什么呢?
(牛奶、鸡蛋、花卷、饼干、鸡蛋饼、面条、包子、粥)
2、那你们都吃过什么样的粥呢?
(肉松粥、八宝粥、皮蛋粥、肯德基粥)
3、观看图片,说说粥里面有哪些东西?(强调腊八节、腊八粥)
小结:这是我们腊八节时吃的腊八粥,粥里面有红枣、桂圆、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栗子、莲子
(二)、欣赏故事。
1、哪一天是腊八节?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3、腊八粥里面都有什么呢?
重点突出:勤劳的人
(三)、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
1、老师向幼儿逐一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简单了解这些谷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对人体的帮助。
2、活动延伸:腊八节除了有好听的故事,还有一个好玩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五、活动反思:
节日活动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国家的节日丰富多彩,但有些节日,我们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根本不知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认识了一些有关制作腊八粥的材料,并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要做一个勤劳人的意识。如果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及品尝那就更好了!
六、腊八粥的故事:
腊八就是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中国人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和我们平时喝的粥是不一样的,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米和干果,好看又好吃。腊八这天喝腊八粥,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从前,有一家人,爸爸妈妈和一个小儿子,爸爸妈妈都很勤劳。所以他们家每年都能收获很多的粮食,日子过得很好。可是小儿子却和爸爸妈妈不一样,每天早上很晚才起床,起床后就出去玩,从来不干活。爸爸妈妈想:他还小呢!也许长大了就会干活了。
小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但还是非常懒惰。“你应该干活了”“哼!我不干活也可以,我爸爸妈妈会照顾我的!”
终于有一天,他的`爸爸得了重病,再也不能干活了。“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啊,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吃得饱,如果你这么懒惰,将来会后悔的。”说完,爸爸就去世了。小儿子难过了几天,想去干活,可他什么都不会,也不想学。过了几天,他又回到了老样子。不久,他结婚了。他的妻子很漂亮,但是也很懒。过了不久,他妈妈也去世了。冬天到了,天气非常冷,他们住的房子破了,家里有没有食物了,怎么办呢?
他们只好四处找东西吃,屋子角落里还有点米,袋子里还有点红豆、花生……终于找出一点点能吃的东西。两人马上做了一锅粥。可是粥太少了,他们喝不饱。这时候他们才想起爸爸妈妈的话,哭了起来。
后来他们再也不懒惰了。每天早早起床干活,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是每年到了腊月的时候,他们还会找来各种粮食,做了一锅粥,告诉自己不能懒惰。
后来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以后,人们每到了腊八这天,就用各种粮食做一锅粥,在吃腊八粥的时候,爸爸妈妈总爱给小孩子们讲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永远不要做懒惰的人。
不过,现在我们喝的腊八粥和以前不一样了,人们把各种好吃有营养的东西都加入腊八粥,比如燕麦、杏仁、葡萄干、桂圆、栗子等等,再加上冰糖或白糖,一锅香甜甜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通过学看日历,知道腊八节是哪一天?星期几?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集体体验过腊八的快乐。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难点:
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集体过腊八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各种制作腊八粥的材料(实物)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
师: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师: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知多少。
师: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口述两三个传说)。
2、介绍腊八粥
师:你们吃过腊八粥吗?
师: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请你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师: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3、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幼:扁扁的`红豆,圆圆的桂圆,胖胖的花生米…
4、宣传“腊八粥”——八宝粥
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腊八节的相关知识,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且懂得关心爱护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们,其他班的小朋友还不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我们赶紧去告诉他们吧,出发吧!
活动反思:
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如果直接给孩子自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孩子们也没有多大兴趣,因此,我通过多媒体PPT课件方式展示腊八节特有的习俗,孩子们看的认真,听的仔细,互相讨论,活动结束后依然沉浸在腊八节的温暖中。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孩子们了解到了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将腊八节的食材和如何看日历的数学活动结合在一起,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年龄特点,提升了有效的经验,体现了活动和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体验母爱是最伟大的爱。
2、通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爱不是一件可以衡量的东西。
3、能发现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爱,并用连贯的语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介绍故事主人公,引入故事。
介绍主要人物:小栗色兔子和大栗色兔子。t:今天老师带来两位好朋友你们看是谁?(小兔子 和大兔子)t:他们的颜色是栗色的所以他们叫小栗色兔子和大栗色兔子。他们是母女关系。
二、和孩子一起阅读理解故事。
1、t:一天吃过晚饭兔妈妈带兔宝宝散步做游戏,小栗色兔子可爱她的妈妈啦,瞧他们多开心!可是时间不早了,小栗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但是它紧紧抓住兔妈妈的耳朵不放对她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兔妈妈说:这个,我可猜不出来哦!
2、t:啊呀,这可急坏了小兔子,它会怎么表达它对妈妈的爱呢?(幼儿讲述猜测)
3、看图片讲述:这只栗色兔子是怎么表达对妈妈的爱?
4、后来兔妈妈和兔宝宝有说了什么呢?
5、教师讲述故事结尾部分
三、故事引申:生活中你对妈妈的爱是多少呢?你可以怎么表示?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简单了解妇女节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2.加深对劳动女性的尊敬和热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挂历一本、红花数朵(幼儿小组活动制作)。
2.请幼儿向妈妈、奶奶等了解她们工作的情况及做出的贡献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
活动与指导:
1.出示挂历,翻到3月8日,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字是红色的?这是什么节日?谁的节日?
2.讲解“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来历,让幼儿简单知道,从前人们看不起妇女,即使她们参加劳动、干了很多活,也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她们觉得很不公平,于是在1909年的3月8日,也就是90年前的这个日子,劳动妇女联合起来,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_,争取到了公平。从此以后,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就把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劳动节。
3.讲解什么是劳动妇女,请幼儿议论一下谁来过这个节日?引导幼儿知道:自己的妈妈、奶奶、阿姨、幼儿园的老师、园长、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劳动妇女都要过这个节,因为她们对社会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请幼儿夸夸自己了解的身边的女性(妈妈、奶奶、老师等),说说她们在工作岗位做出的贡献。
5.在教师的倡议下,引导幼儿给节日的女同志送花表示祝贺。
6.组织幼儿到幼儿园各部门,给园长、炊事员、老师送花表示祝贺,感谢她们为小朋友做出的劳动。
7.晚离园带上礼物给过节的妈妈、奶奶等。
活动目标:
1、品尝腊八粥,知道腊八粥是甜甜的,真好吃。
2、初步了解腊八粥里有什么,分清豆类和米类。
活动准备:
1、腊八粥,各种常见的豆类和米类。
2、勺、夹子、不同大小的容器。
活动过程:
1、腊八粥里的秘密
——幼儿品尝腊八粥,看看嘴里都吃到些什么?猜猜会是什么东西呢?(初步感知它的味道)
——看看腊八粥,尝试去发现里面有些什么?(可以从颜色、形状、味道上去分析)
——小结:原来腊八粥里有那么多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豆类、不同颜色的米类,还有像花生一样的果仁)。
2、豆宝宝、米宝宝来分家
——幼儿分豆宝宝和米宝宝(每桌一筐混和着米和豆各一种的`教具,让幼儿用小勺或夹子将豆和米分开来,并将豆和米放入不同开口大小的容器中)
——展示幼儿分的结果:
A、看看这些豆宝宝你认识吗?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出示常见的豆类,鼓励幼儿从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区分,并知道它们的名字)
B、豆宝宝有名字,米宝宝也有不同的名字,大家来看一看:看看这些米宝宝都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会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呢?(用显示屏观察比较,初步知道大米、糯米和血糯米)
——将米宝宝和豆宝宝送到厨房间,让营养员阿姨做腊八粥。
活动来源:
每年的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家家户户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喝腊八粥。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我们开展了好吃的腊八粥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腊八节,初步了解腊入节的来历和习俗。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能够尝试利用各种粗粮制作腊八粥。
3.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集体过腊八节的快乐。
活动重点:
了解腊入节的来历和习俗。
活动难点:
认识腊八粥的材料。
活动准备:
1.腊八节的由来视频(后附)
2.歌曲《腊八节》、课件《腊八粥》(后附)
3.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电饭煲。
4.请两位家长助教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腊八节,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听一听:师幼共同欣赏歌曲《腊八节》,感受过节的快乐气氛。
2.说一说:幼儿相互交谈自己对腊八节的了解。
师: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里面说到了腊八,你们知道腊八是什么节日吗?
师小结: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3.看一看:教师播放视频,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腊八节的由来与习俗。
二、进一步感知腊八粥
1.听一听:幼儿倾听绘本故事,请家长助教讲述绘本《香香甜甜腊八粥》。
提问:制作腊八粥都需要哪些材料?
幼儿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请个别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师小结: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2.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展示实物材料,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3.讲一讲: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三、制作腊八粥
1.想一想:幼儿与同伴共同研究制作腊八粥的步骤。
2.做一做:请家长助教带领幼儿共同制作腊八粥。
四、延伸活动
1.在欢快的《腊八粥》音乐中,品尝腊八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科学区: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粗粮实物,放在科学区,观察认识了解其营养价值。
3.图书区:收集腊八节饮食习俗的图片和古诗图片,幼儿大胆讲述。
4.美工区:用橡皮泥制作腊八粥,并绘画《快乐的腊八节》。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腊八节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学会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宝贝们,你们知道十二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的来历。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粥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来纪念他。
2.介绍腊八粥
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请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豆、胡萝卜、白萝卜、玉米豆(腊八豆)......
腊八粥里面会有多样不同的食材。
三、结束部分
教师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请幼儿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圆圆的黄豆,
红红的胡萝卜,
胖胖的玉米豆......
四、活动延伸
投放不同材料到美工活动区域,制作腊八粥或以腊八粥为主题,在表演区开腊八粥店。
一、活动目标:
通过腊八节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腊八节的起源、习俗、特色和寓意,增强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三、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腊八节的资料,了解腊八节的起源、习俗、特色和寓意。
准备腊八粥的材料:大米、糯米、红枣、桂圆、莲子、核桃等。
布置活动场地,准备相关道具和奖品。
四、活动过程:
老师介绍腊八节的起源和习俗,让孩子们了解腊八节的文化内涵。
孩子们分组制作腊八粥,老师指导孩子们正确使用厨具,注意安全。
制作完成后,孩子们一起品尝自己制作的腊八粥,分享劳动的喜悦。
活动结束,老师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五、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目的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
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认识腊八和腊八粥】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等,让他们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1、活动准备
1、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2、课前对于春节的了解以及对于腊八节的了解;
3、教学课件PPT准备。
2、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记得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什么节日吗?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一家都要做什么呢?
师:想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我们要准备哪些事情呀?
3、和孩子们探究腊八粥的制作过程,绘制腊八粥制作顺序表
①介绍食材
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两位熬制腊八粥的高手,瞧瞧她们是谁?(请两位厨师出场)两位厨师师傅带来了许多东西,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们围在桌子旁时,老师引导孩子说出食材、准备的用具。
②引导孩子大胆表述制作腊八粥的方法
师:准备这些东西是要干什么呀?你们会煮吗?看来小朋友都学会煮腊八粥了!你愿意告诉老师你会怎么做吗?
师:怎样才能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呢?先放什么,再放什么……
4、延伸活动
腊八节除了有好喝的粥,还有好听的故事和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儿歌《过了腊八就是年》
【制作腊八粥】
在对腊八节有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熬制腊八粥啦!在食材的清晰和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尽情感受制作美食的乐趣。(腊八节有着丰富的食俗,比如腊八饭、腊八粥、腊八蒜、腊八冰等,各班级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食育教学内容。)
01准备食材
让孩子接触了解各种粗粮的名称和对人体的作用,感知他们的外形特征,并清楚、正确的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
制作腊八粥的杂粮干果象征人们辛勤之后得来的`丰收,桂圆象征富贵团圆,这些美好的寓意,也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告诉孩子们哦。
02材料加工
带领孩子一起清洗部分食材,剥豆子。
03送入厨房
将准备好的食材送入后厨,由厨师师傅来为我们制作美味大餐吧!
04腊八粥出锅
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咯,和孩子们一起品尝这道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美味吧~
【腌制腊八蒜】
腊八蒜是腊八节的传统美食,酸甜可口,有蒜香又不辣,制作简单,深得孩子喜爱,其神奇的制作过程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科学探究体验哦~01清洗器皿
带领孩子们一起清洗制作腊八蒜的器皿,这里要注意安全操作。
02剥蒜倒醋
准备数量若干的大蒜和孩子们一起剥好,然后放置器皿中倒入一定量的醋。
03打扫“战场”
腊八蒜制作过程简单,做完后记得清扫垃圾收拾“战场”哦~
04认真记录,静待美味开启
制作腊八蒜观察记录表格,让孩子们定期观察蒜的变化情况并做下记录。
一、主题节日背景: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往,这一天人们都会煮上香糯甜美的腊八粥,当吃着香粥时也预示着新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进。而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二、主题总目标:
1.知道腊八节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气氛。
2.了解认识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和营养价值。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主题活动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收集。
4.积极主动的参与邀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共度节日,给爷爷奶奶送上腊八粥。
三、主题领域目标:
健康:认识各种常见粗粮,知道人体需要吸收不同的食物营养,了解一些食物搭配的相关知识幼儿园腊八节主题活动策划。
语言:乐意主动地欣赏诗歌体裁的作品,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话,态度自然,声音响亮。
科学: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意识。
艺术: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的表达,引导幼儿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感受不同音乐形式的演唱风格,对音乐活动产生学习的兴趣。
社会:体验人与人相互交流、合作、沟通、关爱的重要和快乐,乐于与人交流。
四、主题参考课程
健康《多吃粗粮身体好》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基本的外形特征,并用清楚、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2.能主动地参与粗粮的观察与操作活动,合作地完成操作任务。
3.了解粗粮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懂得要爱惜粮食。
数学《数一数》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语言《腊日》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儿喜欢朗读古诗,并能通过声音和动作进行表演。
音乐《拾豆豆》
活动目标:
1、受和表现京剧曲调的韵味,并边唱边表演
2.初步懂得丰收不忘爱惜劳动果实的道理
科学《认识各种豆》
活动目标:
1.在感知各种豆类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豆类的特征及用途。
2.了解、认识各种豆类食品,激发幼儿喜欢吃豆类食品。
美术《豆豆贴画》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豆子的特征及其作用。
2.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各种豆子进行贴画。
娱乐游戏《炒豆豆》
活动目标:
1. 学会念儿歌“炒黄豆”,并能边念边做动作。
2.掌握立滚翻的技巧,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乐意和同伴结对玩耍,体验民间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五、主题家长社会资源:
1. 建议家长在日常饮食中,特别是在吃腊八粥时,有意的介绍一些粗粮给孩子认识,并了解粗粮的营养价值。
2. 请家长讲一讲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以及风俗习惯,让孩子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准备。
3. 情感资源:邀请爷爷奶来幼儿园吃腊八粥,感受节日的快乐,增进情感。
六、环境创设:
1. 收集各种粗粮实物,放在科学区,让孩子观察认识,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2. 收集腊八节饮食习俗的图片和古诗图片让孩子大胆的讲述。
3. 用kt板制作一只“碗”,制作豆贴画。
4. 教室外墙制作两颗祈福树,请家长和孩子在红布条上写上文字,画上图案祈福。
5. 将腊八粥里的八种材料陈列在主题墙上。
七、主题总目标:
教师要利用传统的节日资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唱唱、跳跳、做做的活动中,加深幼儿对腊八节习俗的理解,感受腊八节的欢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注重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自由和动手机会,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意动静交替,让孩子们始终积极参与活动,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感受能力都能得到了培养。各班老师结合班级情况以及年龄特点选上相关课程,及时将教学收获轨迹呈现。
一、主题节日背景: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往,这一天人们都会煮上香糯甜美的腊八粥,当吃着香粥时也预示着新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进。
而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通过故事,培养幼儿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感知勤劳和懒惰”。
3、 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 幼儿园腊八节教案:活动准备
1、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2、课前对于春节的了解以及对于腊八节的了解;
3、教学课件PTT准备。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了解腊八节吃腊八粥。
1、我们每天的早餐都会吃些什么呢?
(牛奶、鸡蛋、花卷、饼干、鸡蛋饼、面条、包子、粥)
2、那你们都吃过什么样的粥呢?
(肉松粥、八宝粥、皮蛋粥、肯德基粥)
3、观看图片,说说粥里面有哪些东西?(强调腊八节、腊八粥)
小结:这是我们腊八节时吃的腊八粥,粥里面有红枣、桂圆、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栗子、莲子
(二)、欣赏故事。
1、哪一天是腊八节?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3、腊八粥里面都有什么呢?
重点突出:勤劳的人
(三)、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
1、老师向幼儿逐一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简单了解这些谷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对人体的帮助。
2、活动延伸:腊八节除了有好听的故事,还有一个好玩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四、活动反思:
节日活动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国家的节日丰富多彩,但有些节日,我们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根本不知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认识了一些有关制作腊八粥的材料,并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要做一个勤劳人的意识。如果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及品尝那就更好了!
五、腊八粥的故事:
腊八就是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中国人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和我们平时喝的粥是不一样的,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米和干果,好看又好吃。腊八这天喝腊八粥,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从前,有一家人,爸爸妈妈和一个小儿子,爸爸妈妈都很勤劳。所以他们家每年都能收获很多的.粮食,日子过得很好。可是小儿子却和爸爸妈妈不一样,每天早上很晚才起床,起床后就出去玩,从来不干活。爸爸妈妈想:他还小呢!也许长大了就会干活了。
小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但还是非常懒惰。“你应该干活了”“哼!我不干活也可以,我爸爸妈妈会照顾我的!”
终于有一天,他的爸爸得了重病,再也不能干活了。“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啊,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吃得饱,如果你这么懒惰,将来会后悔的。”说完,爸爸就去世了。小儿子难过了几天,想去干活,可他什么都不会,也不想学。过了几天,他又回到了老样子。不久,他结婚了。他的妻子很漂亮,但是也很懒。过了不久,他妈妈也去世了。冬天到了,天气非常冷,他们住的房子破了,家里有没有食物了,怎么办呢?
他们只好四处找东西吃,屋子角落里还有点米,袋子里还有点红豆、花生……终于找出一点点能吃的东西。两人马上做了一锅粥。可是粥太少了,他们喝不饱。这时候他们才想起爸爸妈妈的话,哭了起来。
后来他们再也不懒惰了。每天早早起床干活,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是每年到了腊月的时候,他们还会找来各种粮食,做了一锅粥,告诉自己不能懒惰。
后来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以后,人们每到了腊八这天,就用各种粮食做一锅粥,在吃腊八粥的时候,爸爸妈妈总爱给小孩子们讲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永远不要做懒惰的人。
不过,现在我们喝的腊八粥和以前不一样了,人们把各种好吃有营养的东西都加入腊八粥,比如燕麦、杏仁、葡萄干、桂圆、栗子等等,再加上冰糖或白糖,一锅香甜甜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活动目标:
1.知道腊八节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气氛。
2、了解认识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和营养价值。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主题活动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收集。
4.积极主动的参与邀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共度节日,给爷爷奶奶送上腊八粥。
环境创设:
1、收集各种粗粮实物,放在科学区,让孩子观察认识,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2、收集腊八节饮食习俗的图片和古诗图片让孩子大胆的讲述。
3、用kt板制作一只“碗”,制作豆贴画。
4、教室外墙制作两颗祈福树,请家长和孩子在红布条上写上文字,画上图案祈福。
5、将腊八粥里的八种材料陈列在主题墙上。
活动过程:
一、回忆学做腊八粥的过程,了解制作腊八粥的流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记得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什么节日吗?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一家都要做什么呢?
师:想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嫣儿(绘本中孩子的名字)、奶奶、妈妈都做了哪些事情?
2.根据孩子回答的内容,依次翻阅绘本相应的画面
(1)准备熬粥的东西(大米、高粱、玉米、小米、栗子、核桃、红枣……)
(2)洗好了
(3)准备锅
(4)煮腊八粥
小结:看来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嫣儿、奶奶、妈妈都做了不少事情呢!
教学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小朋友的生活能力。
3、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4、激发小朋友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5、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小朋友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教学准备:
1、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小朋友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小朋友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摸腊八粥
1、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小朋友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小朋友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学念儿歌:
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全体小朋友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
五、认识卡片上的字。
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米、枣、红糖、豆、莲子、花生、腊八节
活动目标
1.知道腊八节的含义,知道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2.了解了“腊八节”的由来。
3.参加区域活动。
浓情腊八粥,巧手贺新年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认识腊八节
了解了“腊八节”的由来,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又会通过哪些有趣的活动一起度过这个传统节日呢?
动员家长给孩子讲述腊八节的来历和传说!告诉孩子熬腊八粥需要哪些食材,去厨房或者超市认识食材!收集腊八节的儿歌老师和孩子一起分享!
饭桌上的腊八节
大家认识了制作腊八粥需要的各种材料:大米、糯米、黑米,红豆、红枣等等,老师们还将收集到的关于腊八节风俗的许多图片资料对孩子们进行了展示,讲述了有关腊八节、腊八粥由来的民间传说。
今天,蒙氏班的小朋友走进了水区,要自己动手制作腊八粥!期待ing·····
手指尖上的腊八节
在区域活动中,各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别进行了“粘贴画”“夹豆子”“豆豆大聚会”“豆豆排队”“豆豆分类”等内容。
腊八蒜里品年味
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因为是在腊八节这天泡的,所以叫“腊八蒜”。将剥好的蒜瓣清洗干净并晾干,放进干净的玻璃器皿中再放上糖和醋,腊八蒜就腌制好了(一定要密封并放在阴凉处,大约20天即成)
把喝饱了醋的蒜宝宝放在窗台上,让阳光照射,随着时间慢慢的'变绿.....孩子们好期待腊八蒜的变化呀。都向往着过小年吃饺子时可以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呢!一起在蒜宝宝的变化中感受传统的年味吧!
快快乐乐过腊八
粥来喽!在进行了一番活动后,我们的腊八粥终于要出锅了~~在这寒冷的冬日喝上一口热乎的腊八粥,香气飘荡在整个幼儿园温暖着你 我 他。
腊八节里的祝福
幼儿园也为家长朋友们准备了香香的腊八粥,让大家品尝熙城国际幼儿园的暖心粥,以及心里暖暖的爱~
腊八节喝腊八粥,暖心暖胃,快乐、甜蜜、吉祥、如意、好运、平安、幸福、美满、喜气、财气、桃花运统统都到碗里来……祝大家腊八节快乐,开心!
“生活即教育”,我们抓住生活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引导孩子多角度、多感官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愉快和祝福!
小百科: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一、活动来源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既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为了让宝贝们了解吃腊八粥的由来,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腊八粥的故事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通过故事,培养幼儿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感知勤劳和懒惰"。
3、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活动准备: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了解腊八节吃腊八粥
1、我们每天的早餐都会吃些什么呢?
2、那你们都吃过什么样的粥呢?
3、观看图片,说说粥里面有哪些东西?
小结:这是我们腊八节时吃的腊八粥,粥里面有红枣、桂圆、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栗子、莲子。
(二)、欣赏故事
1、哪一天是腊八节?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3、腊八粥里面都有什么呢?
重点突出:勤劳的人
(三)、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
老师向幼儿逐一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简单了解这些谷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对人体的帮助。
三、活动反思
节日活动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国家的节日丰富多彩,但有些节日,我们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根本不知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认识了一些有关制作腊八粥的材料,并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要做一个勤劳人的意识。如果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及品尝那就更好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的形式了解腊八节的起源、习俗及相关诗文,增强对腊八节食俗文化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从而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情趣。
2、通过活动,切实锻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及调查访问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自己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切实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兴趣。
活动时间:8课时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第15—17周)
1、提出腊八将至,研究腊八有关习俗。
2、学生对如何举行好这项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最终形成活动方案。
3、自由组建活动小组,讨论小组活动计划与方式,研究确定活动内容。
(1)、探究主题一:腊八节起源
(2)、探究主题二:腊八节习俗
(3)、探究主题三:腊八节诗话
(4)、探究主题四:三代人对腊八节的不同看法
(5)、探究主题五:本地吃腊八粥的情况
4、学生自主选题,合理分组并选定小组长。学习拟定采访提纲、
5、社会交往指导。
实践体验阶段(第18—21周)
个体活动(做好记载)
1、向周围60岁以上的'老人询问腊八的由来与在本地流传的传说。
2、询问周围老人他们小时候怎么过腊八节的?吃的腊八粥是怎样做成的?
3、上网或其他途径查阅腊八节的有关资料,做好资料卡片。
4、询问家长,自己家里过腊八节的情况以及这些年来的变化。
5、在家长的指导下,多次亲自尝试煮腊八粥。
小组活动:
1、根据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多次交流搜集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2、交流煮腊八粥的体会。
3、小组合作煮腊八粥,商量准备汇报的腊八粥的烹制方法。
4、做好阶段实践体验资料统计
一、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增进家园之间的交流,增强亲子间的情感。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农历腊月初八)
三、活动准备:
腊八粥的材料(各种米、豆子、红枣、桂圆等)以及各种装饰物(如干果、糖果等)。
活动场地布置(悬挂腊八节宣传画、准备热水等)。
邀请家长参加,提前告知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
四、活动过程:
老师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
家长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腊八粥,感受亲子间的温馨与快乐。
幼儿分组进行腊八粥品尝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结束,老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五、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腊八节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传统节日的习俗,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腊八节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简单了解妇女节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2.加深对劳动女性的尊敬和热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挂历一本、红花数朵(幼儿小组活动制作)。
2.请幼儿向妈妈、奶奶等了解她们工作的情况及做出的贡献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
活动与指导:
1.出示挂历,翻到3月8日,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字是红色的?这是什么节日?谁的节日?
2.讲解“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来历,让幼儿简单知道,从前人们看不起妇女,即使她们参加劳动、干了很多活,也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她们觉得很不公平,于是在1909年的3月8日,也就是90年前的这个日子,劳动妇女联合起来,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_,争取到了公平。从此以后,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就把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劳动节。
3.讲解什么是劳动妇女,请幼儿议论一下谁来过这个节日?引导幼儿知道:自己的妈妈、奶奶、阿姨、幼儿园的老师、园长、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劳动妇女都要过这个节,因为她们对社会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请幼儿夸夸自己了解的身边的女性(妈妈、奶奶、老师等),说说她们在工作岗位做出的贡献。
5.在教师的倡议下,引导幼儿给节日的女同志送花表示祝贺。
6.组织幼儿到幼儿园各部门,给园长、炊事员、老师送花表示祝贺,感谢她们为小朋友做出的劳动。
7.晚离园带上礼物给过节的妈妈、奶奶等。
活动目标
1.知道腊八节的含义,知道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2.了解了“腊八节”的由来。
3.参加区域活动。
浓情腊八粥,巧手贺新年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认识腊八节
了解了“腊八节”的由来,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又会通过哪些有趣的活动一起度过这个传统节日呢?
动员家长给孩子讲述腊八节的来历和传说!告诉孩子熬腊八粥需要哪些食材,去厨房或者超市认识食材!收集腊八节的儿歌老师和孩子一起分享!
饭桌上的腊八节
大家认识了制作腊八粥需要的各种材料:大米、糯米、黑米,红豆、红枣等等,老师们还将收集到的关于腊八节风俗的许多图片资料对孩子们进行了展示,讲述了有关腊八节、腊八粥由来的民间传说。
今天,蒙氏班的小朋友走进了水区,要自己动手制作腊八粥!期待ing·····
手指尖上的腊八节
在区域活动中,各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别进行了“粘贴画”“夹豆子”“豆豆大聚会”“豆豆排队”“豆豆分类”等内容。
腊八蒜里品年味
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因为是在腊八节这天泡的,所以叫“腊八蒜”。将剥好的蒜瓣清洗干净并晾干,放进干净的玻璃器皿中再放上糖和醋,腊八蒜就腌制好了(一定要密封并放在阴凉处,大约20天即成)
把喝饱了醋的蒜宝宝放在窗台上,让阳光照射,随着时间慢慢的'变绿.....孩子们好期待腊八蒜的变化呀。都向往着过小年吃饺子时可以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呢!一起在蒜宝宝的变化中感受传统的年味吧!
快快乐乐过腊八
粥来喽!在进行了一番活动后,我们的腊八粥终于要出锅了~~在这寒冷的冬日喝上一口热乎的腊八粥,香气飘荡在整个幼儿园温暖着你 我 他。
腊八节里的祝福
幼儿园也为家长朋友们准备了香香的腊八粥,让大家品尝熙城国际幼儿园的暖心粥,以及心里暖暖的爱~
腊八节喝腊八粥,暖心暖胃,快乐、甜蜜、吉祥、如意、好运、平安、幸福、美满、喜气、财气、桃花运统统都到碗里来……祝大家腊八节快乐,开心!
“生活即教育”,我们抓住生活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引导孩子多角度、多感官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愉快和祝福!
小百科: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教育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教学准备:
1、准备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腊八粥
1、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学念儿歌: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煮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3、全体幼儿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五、认识卡片上的字。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米、枣、红糖、豆、莲子、花生、腊八节
结语:
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的传统,为了让幼儿感受腊八节的习俗和快乐,幼儿园开展了"甜甜的腊八节"主题活动。孩子们通过听听、看看、吃吃,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和传统习俗文化带来的快乐,充满了对新年的美好期待,更让孩子们从小懂得要做一个勤劳的人。
设计意图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
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
2、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
3、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2、课前对于春节的.了解以及对于腊八节的`了解;
3、教学课件PPT准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记得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什么节日吗?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一家都要做什么呢?
师:想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我们要准备哪些事情呀?
2、和孩子们探究腊八粥的制作过程,绘制腊八粥制作顺序表
①介绍食材
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两位熬制腊八粥的高手,瞧瞧她们是谁?(请两位厨师出场)两位厨师师傅带来了许多东西,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们围在桌子旁时,老师引导孩子说出食材、准备的用具。
②引导孩子大胆表述制作腊八粥的方法
师:准备这些东西是要干什么呀?你们会煮吗?看来小朋友都学会煮腊八粥了!你愿意告诉老师你会怎么做吗?
师:怎样才能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呢?先放什么,再放什么……
3、延伸活动
腊八节除了有好喝的粥,还有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学儿歌《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一、活动意义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亲子活动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多种能力,帮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的一种活动。因此,随着此次三八妇女节的到来,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这次亲子活动,让幼儿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目。了解妈妈的工作和妈妈的喜好,喜欢妈妈。通过表演节目和妈妈一起游戏,表达对妈妈的祝贺。
二、活动主题
我爱妈妈
三、活动目标
1、知道三八节,并用各种方式向妈妈表示祝贺。
2、通过和妈妈的一起游戏,增进幼儿与家人之间的情感。
3、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四、活动准备
1、通知妈妈或者女性家长来园参加亲子活动。
2、准备游戏需要的材料。
3、布置活动场地。
五、具体活动方案
(一)场地安排:
1、小班各班以班为单位在教室进行活动。
2、中班及大班以年级组为单位在活动室开展活动。(其中,中班做好预案,如天气好,在操场开展活动。)
(二)活动流程:
1、主持教师向妈妈们致欢迎词。
2、幼儿表演节目给妈妈看。
3、亲子游戏。
4、献朵花儿给妈妈。
5、活动结束。
活动时间:
1月27日上午9:30
参加人员:
全体幼儿和老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腊八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
2.体验生活,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和材料的收集
3.认识各种储粮的名称,感知它的外形和营养价值
活动过程:
一、讲述腊八的由来
农历十二月(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每年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在我国,腊八节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而腊八节对于我们幼儿来说相对比较陌生。为了更好的让宝贝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我们开展了关于腊八的活动,以此增长幼儿对传统民俗的了解
二、认识腊八粥里的食材,教室展示食物的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利用各种食材进行贴画
四、自己动手做腊八粥
五、品尝自己做的腊八粥
活动总结:
腊八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大多成人化的色彩较浓,离儿我们幼儿的生活不远,但这一传统节庆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元素,但如果将其直接作为孩子的死板的课程,一定是枯燥乏味,本着关注儿童生命成长的宗旨,使这一传统节日更贴近儿童发展实际。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校对的方式,孩子们了解到了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
活动来源: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既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为了让宝贝们了解吃腊八粥的由来,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腊八粥的故事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通过故事,培养幼儿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感知勤劳和懒惰”。
3、 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活动准备: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了解腊八节吃腊八粥
1、我们每天的早餐都会吃些什么呢?(牛奶、鸡蛋、花卷、饼干、鸡蛋饼、面条、包子、粥)
2、那你们都吃过什么样的粥呢?(肉松粥、八宝粥、皮蛋粥、肯德基粥)
3、观看图片,说说粥里面有哪些东西?(强调腊八节、腊八粥)
(小结:这是我们腊八节时吃的腊八粥,粥里面有红枣、桂圆、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栗子、莲子)
二、欣赏故事
1、哪一天是腊八节?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3、腊八粥里面都有什么呢?
(重点突出:勤劳的人)
三、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
老师向幼儿逐一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简单了解这些谷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对人体的帮助。
活动延伸:腊八节除了有好听的故事,还有一个好玩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活动反思:
节日活动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国家的节日丰富多彩,但有些节日,我们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根本不知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认识了一些有关制作腊八粥的材料,并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要做一个勤劳人的意识。如果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及品尝那就更好了!
附故事:腊八粥的故事
腊八就是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中国人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和我们平时喝的粥是不一样的,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米和干果,好看又好吃。腊八这天喝腊八粥,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从前,有一家人,爸爸妈妈和一个小儿子,爸爸妈妈都很勤劳。所以他们家每年都能收获很多的粮食,日子过得很好。可是小儿子却和爸爸妈妈不一样,每天早上很晚才起床,起床后就出去玩,从来不干活。爸爸妈妈想:他还小呢!也许长大了就会干活了。
小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但还是非常懒惰。“你应该干活了”“哼!我不干活也可以,我爸爸妈妈会照顾我的!”
终于有一天,他的爸爸得了重病,再也不能干活了。“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啊,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吃得饱,如果你这么懒惰,将来会后悔的。”说完,爸爸就去世了。小儿子难过了几天,想去干活,可他什么都不会,也不想学。过了几天,他又回到了老样子。不久,他结婚了。他的妻子很漂亮,但是也很懒。过了不久,他妈妈也去世了。冬天到了,天气非常冷,他们住的房子破了,家里有没有食物了,怎么办呢?
他们只好四处找东西吃,屋子角落里还有点米,袋子里还有点红豆、花生……终于找出一点点能吃的东西。两人马上做了一锅粥。可是粥太少了,他们喝不饱。这时候他们才想起爸爸妈妈的话,哭了起来。
后来他们再也不懒惰了。每天早早起床干活,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是每年到了腊月的时候,他们还会找来各种粮食,做了一锅粥,告诉自己不能懒惰。
后来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以后,人们每到了腊八这天,就用各种粮食做一锅粥,在吃腊八粥的时候,爸爸妈妈总爱给小孩子们讲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永远不要做懒惰的人。
不过,现在我们喝的腊八粥和以前不一样了,人们把各种好吃有营养的东西都加入腊八粥,比如燕麦、杏仁、葡萄干、桂圆、栗子等等,再加上冰糖或白糖,一锅香甜甜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一、活动主题:
“我们一起过腊八”(如:腊八话粥、腊八话感恩、腊八话民俗,腊八话……)
二、活动目的
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宣扬传统文化和孝亲敬老尊师之道,促进家校融合。
三、活动内容
1、组织少先队员代表与敬老元的爷爷奶奶一起品腊八粥,营造温暖的腊八节氛围,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敬老活动让学生感受腊八节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
2、请家长和学生一起熬制腊八粥,品腊八粥,讲述腊八节故事,通过孝亲礼仪的宣扬,促进家校融合,同时感受快乐生活、珍惜幸福生活。
四、活动要求
1、听广播:广播时间开展“我们一起过腊八”的专题广播。
2、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腊八节的活动,通过学校提供的关于腊八节的资料了解腊八节的故事,谈感受、话感恩,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
教师要利用传统的节日资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深幼儿对腊八节习俗的理解,感受腊八节的欢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注重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自由和动手机会,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意动静交替,让学生们始终积极参与活动。最后,祝学生能够在这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期末考试顺利。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体验母爱是最伟大的爱。
2、通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爱不是一件可以衡量的东西。
3、能发现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爱,并用连贯的语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介绍故事主人公,引入故事。
介绍主要人物:小栗色兔子和大栗色兔子。t:今天老师带来两位好朋友你们看是谁?(小兔子 和大兔子)t:他们的颜色是栗色的所以他们叫小栗色兔子和大栗色兔子。他们是母女关系。
二、和孩子一起阅读理解故事。
1、t:一天吃过晚饭兔妈妈带兔宝宝散步做游戏,小栗色兔子可爱她的妈妈啦,瞧他们多开心!可是时间不早了,小栗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但是它紧紧抓住兔妈妈的耳朵不放对她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兔妈妈说:这个,我可猜不出来哦!
2、t:啊呀,这可急坏了小兔子,它会怎么表达它对妈妈的爱呢?(幼儿讲述猜测)
3、看图片讲述:这只栗色兔子是怎么表达对妈妈的爱?
4、后来兔妈妈和兔宝宝有说了什么呢?
5、教师讲述故事结尾部分
三、故事引申:生活中你对妈妈的爱是多少呢?你可以怎么表示?
一、活动时间:1月8日
二、活动地点:
莞城敬老院、东城敬老院、万江敬老院;救助站;流浪点
三、活动背景、目标和对象: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既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然而,在这个温暖的节日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亲人的关怀和爱护。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敬老院里更是聚集着缺少家人关爱的老人。
这个腊八节,送上我们的微不足道的问候,希望能给长者和流浪人员带去关怀,带去温暖。
四、主办单位:东莞时报、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服务总队、瓦蓝栈
赞助商:花园粥城
五、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联系并统计各派送点所需粥品数量。
莞城敬老院:95份
东城敬老院:110份
万江敬老院:65份
救助站:85份
流浪点:45份
A 招募志愿者:1月7日-1月9日。
B人员安排:1月9日,确定志愿者人员。派送人员20人,一个点安排4个人。活动指挥以及后勤人员2-5人与粥城和时报进行联系,并负责调配各小组粥的.数量。
C 每组派送由4名志愿者组成,组长一人,负责联系和总结。
D 人员集中方式:方案一车辆足够时,集中出发;方案二,汽车不足时,自行在指定时间前往指定地方;
E 小组分工:每组4人,包括领队1人,活动摄影1人,
F 物资安排:粥的运送由粥城负责。相机5台,把活动的记录下来。如有DV,更加理想。
2、活动进行:
A 指挥后勤支援提早联系好各个小组的人员,司机,时报负责人。
B 穿好队服,戴志愿者工作牌,在指定时间集中或者前往指定地方,并带好相应的相机、DV等。
C 派送人员到位后,布置场地,或者组织一些活动,并做好回收活动产生的垃圾准备。
D 车辆司机到位,到粥城联系好,领取好粥品,再安全前往指定地方。
E 派发时,注意粥品的特点和温度,并且控制好派发的人数和粥品的数量。把冬日的暖粥和你的微笑送上。同时进行摄影。
F 派发完,注意回收所产生的垃圾,处理好场地物资。
G 小组合照,组员谈体会,组长负责总结,以文档形式交给活动指挥,并在群共享。分享活动的点滴。摄影组员负责把照片处理,写好照片的介绍和你的感想,并名明,交给指挥。每组上交材料时需注明哪个小组。
H 活动指挥和后勤人员,随时候命,协调好各组遇到的情况,及时调动安排,尽量把活动做到完善。
3.活动总结:
A 各参与人员,可以在我们的网站(阳光网瓦蓝栈版块、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总队网站、瓦蓝行动网站)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B 组长做好书面的小组总结,可以结合图片一起。
C 活动指挥汇总好各小组的材料,做全部活动的总结,及时发布在志愿者等网站上。
六、 活动应急:
1.如果参加人员不足时,不再统一进行。可以集中力量,分时段进行。
2.如遇到车辆不足时,根据各个点的距离,确立合理的送粥路线。
活动目的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
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认识腊八和腊八粥】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等,让他们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1、活动准备
1、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2、课前对于春节的了解以及对于腊八节的了解;
3、教学课件PPT准备。
2、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记得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什么节日吗?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一家都要做什么呢?
师:想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我们要准备哪些事情呀?
3、和孩子们探究腊八粥的制作过程,绘制腊八粥制作顺序表
①介绍食材
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两位熬制腊八粥的高手,瞧瞧她们是谁?(请两位厨师出场)两位厨师师傅带来了许多东西,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们围在桌子旁时,老师引导孩子说出食材、准备的用具。
②引导孩子大胆表述制作腊八粥的方法
师:准备这些东西是要干什么呀?你们会煮吗?看来小朋友都学会煮腊八粥了!你愿意告诉老师你会怎么做吗?
师:怎样才能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呢?先放什么,再放什么……
4、延伸活动
腊八节除了有好喝的粥,还有好听的故事和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儿歌《过了腊八就是年》
【制作腊八粥】
在对腊八节有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熬制腊八粥啦!在食材的清晰和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尽情感受制作美食的乐趣。(腊八节有着丰富的食俗,比如腊八饭、腊八粥、腊八蒜、腊八冰等,各班级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食育教学内容。)
01准备食材
让孩子接触了解各种粗粮的名称和对人体的作用,感知他们的外形特征,并清楚、正确的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
制作腊八粥的'杂粮干果象征人们辛勤之后得来的丰收,桂圆象征富贵团圆,这些美好的寓意,也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告诉孩子们哦。
02材料加工
带领孩子一起清洗部分食材,剥豆子。
03送入厨房
将准备好的食材送入后厨,由厨师师傅来为我们制作美味大餐吧!
04腊八粥出锅
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咯,和孩子们一起品尝这道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美味吧~
【腌制腊八蒜】
腊八蒜是腊八节的传统美食,酸甜可口,有蒜香又不辣,制作简单,深得孩子喜爱,其神奇的制作过程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科学探究体验哦~01清洗器皿
带领孩子们一起清洗制作腊八蒜的器皿,这里要注意安全操作。
02剥蒜倒醋
准备数量若干的大蒜和孩子们一起剥好,然后放置器皿中倒入一定量的醋。
03打扫“战场”
腊八蒜制作过程简单,做完后记得清扫垃圾收拾“战场”哦~
04认真记录,静待美味开启
制作腊八蒜观察记录表格,让孩子们定期观察蒜的变化情况并做下记录。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89918.html
下一篇:培训机构工作述职汇报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