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案
微课教案12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 直观生动的教学课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优秀教案课件素材?您所需要的《微课教案》小编已经准备就绪,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微课教案 篇1
一、教学任务与对象
1、教学任务:什么是文化强国
2、教学对象:20xx级人力资源管理、民政管理、园林艺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法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强国的内涵;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当前世界文化强国的主要特征,在情感上感觉我国目前离文化强国还有距离,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
2、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3、学法指导:讲授式指导
4、教学媒体: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第一张PPT:设问:文化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呢?
讲授:常言道“唾沫星子淹死人”,这里表达的意思是人言可畏,杀人的是一种舆论,其本质就是一种文化。
2、展示第二张PPT:
春运的图景。
讲授:人们春节回家,按照经济账来算是很划不来的,经常是出现一票难求的境况,车票涨价,气候寒冷,回家还得购买礼物年货,散发压岁钱等等,有很多人打工一年攒下的钱过一个年就花完了,但是,大家每到春节还是不厌其烦的奔回自己的家乡,过团圆年,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春节文化所起的作用,可见文化
1 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这个问题上,文化起的作用比经济要大。因此,建设文化强国意义非常重大
设问,那么,什么样的国家才是文化强国呢?
3、展示第三张PPT:什么叫文化强国
讲授: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表现为:
A、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
B、发达的文化产业。
C、理念与价值观的海外输出。
4、展示第四张 PPT:,较高的国民素质
讲授:案例,比如日本国是一个较高国民素质的国家,很讲究公共秩序和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边走边吃 ,垃圾分类盛放,公共场所不随地丢垃圾,待人彬彬有礼等等。
5、展示第五张PPT:发达的文化产业。 美国、英国、日本。
讲授:美国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0%左右。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占据了40%的国际市场份额, 美国的图书市场为世界之最,每年出书4万种,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美国影视业是全美国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可与其航空航天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
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几乎是本土经济的两倍,即使是在好莱坞的阴影下,巩固的电影业依旧很发达。
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日本漫画畅销到欧洲美国及亚洲国家,除了漫画,日本的动画片也风靡全球,如《铁臂阿童木》、《聪明一休》、《花仙子》、《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都是中国包括港澳新加坡地区许多儿童和成人熟知并喜爱的对象。 据日本政府统计,目前日本文化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左右,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第一大支柱产业。
6、展示第六张PPT:世界文化市场各国所占份额。
讲授:从图中可看出,美国所占份额为43%,欧盟34%,日本10%,澳大利亚5%,中国所占的份额非常少,只有3%,我国文化产业与我国大国地位非常不适合。
2 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20 世纪90 年代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登陆中国大陆,一股强劲的“韩流” 一夜之间吹遍大江南北,它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更让年轻人变得如痴如醉、疯狂前卫。年轻人纷纷把韩国影视剧明星当成偶像来崇拜。
7、展示第七张PPT:韩国原文化观光部长官南宫镇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
8、展示第八张PPT:理念与价值观的海外输出。
讲授:设问,我们现在有哪些理念和价值观受西方影响呢?
吃饭等集体开销采取AA制;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愚人节等 用玫瑰花来表达爱情也是源于西方文化。
9、展示第九张PPT:20xx年5 月 9 日上午,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东区,一名男生送女友千朵玫瑰花,引来了众多学生的火热围观。 讲授:设问: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是什么花呢?
10、展示第十张PPT:并蒂莲。
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朵是并蒂莲,通常人们画或者绣的鸳鸯鸟是在荷塘里成双成对的游玩嬉戏的,表现一种幸福祥和轻松的画面意境,而荷花表达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朵所蕴含的理念和价值观是非常美好和强大的。但是这种表达爱情的理念和价值观并没有走出国门。
从前面讲的文化强国的特征来看,我国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讨论,当前中国在理念与价值观输出中存在哪些问题?
五、教学设计与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内容与图片展示相结合,设问与讲解相结合,案例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自我评价: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逻辑严谨,观点明确,学生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可以达到深刻理解什么是文化强国的教学目标,增强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微课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实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学习,了解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难点: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水是由 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 构成的,用符号 表示。氧气由 构成,一个氧气分子由 构成,用符号 表示;氢气由 构成,一个氢分子由 构成。
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前期学习的相关知识,便于本次新知识的理解。
二、观看手工视频
设计意图:利用手工视频,将学生看不到的分子、原子等微粒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
观看动画视频
设计意图:观看动画视频,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水通电分解的连续的、动态的微观认识。
知识升华
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水分子分解成 , 有重新组合成 。
设计意图:知识升华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规范描述语言、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巩固练习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了( )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D.电解水的试验中水分子没有变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微课教案 篇3
1、背景
20xx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中提出在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络信息,获取知识和技术,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和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从这一描述中可以看出,新《大纲》强调以媒体为辅助的任务式教学模式,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合英语》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尽可能多的英语信息,便出现了消极灌输知识的现象,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真正的培养起来,综合英语课程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未能够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被抹杀了。
自20xx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自20xx年以来,全国高职教育领域已经建设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网络视频课程。但是因为视频时间较长,难以保证学生在长时间内保持高度注意力,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这些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也不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迅速步入“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名词早已深入人心。在教育领域,“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在中小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微课”概念最初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信息技术中心胡铁生老师提出,并在佛山市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中进行尝试建设(简称“佛山模式”)。如今,全国高校纷纷加入到“微课”建设与推广的行列中,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xx)》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这也有力推动了国内“微课”教育资源建设的步伐。
2、调研目的和意义
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比较大,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要求,特别是接受能力差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课堂所学知识非常有限。但是成功的微课程一旦制作成功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使广大师生获益。课前学生可以在家或者宿舍观看视频自学,课内教师针对学生看视频后产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并且能够针对学生的预习和课堂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更强。同时,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教师一对一的指导这些形式使得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比以前更多,这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而且,微课程实际上是把课内学习延伸到了课外,所以微课程的设计成了关键。微视频不是课件,是比预习更有深度的学习,其效果不亚于原本教师课堂上讲授知识的质量。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就一定能掌握所学知识或者技能,除此之外还能收获学习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这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微课程视频不仅是可以永久保存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师间相互学习的资源,教师通过观看他人的微课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好的学校、优秀教师的微课程是师资培训的好教材,而且加上网络便捷的传播手段,很容易宣传推广。
3、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微课视角下综合英语课程项目化建设的设计研究及应用,旨在根据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以课程大纲为依据,确定综合英语课程项目化建设的模块并构建综合英语知识体系;以构建知识体系为依据,结合课程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科学组织设计许多不同的教学单元,构建单元教学体系并设置教学任务单和学生学习任务单;根据教学任务单制作微课视频,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学习任务单布置任务并设置考核评分标准。
4、综合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微课设计及应用
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应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训练,结合教学实际完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微课项目化教学优势。总结高职综合英语项目化课程微课教学经验,在课程微课资源平台建设方面可以自制微课,依托共享资源,学生参与资源建设等多种方式实现。
通过调研发现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对专业相关工作有很高的意愿,对毕业生回访验证具备良好英语能力适应作环境。建立微课资源平台要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微课在线等国内优秀资源平台。与企业合作启用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平台,积累海量资源,从专业资源库和共享名师名课中搜集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微课资源,不断学习中搭建特色微课资源平台。教师可以在校内实训中心拍摄或通过图片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制作微课,对课程教学场景模拟再现展示英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在微课资源平台上为学生提供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微课具有运作简便、空间随意等优势,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很多课程彰显其神奇魔力,要有序把微课教学嵌入高职综合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将微课应用于课前自学、课后巩固等环节。课前教师登录微课资源平台发布项目任务,通过微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工作场景。课堂中微课承担任务导入,或工作过程演示、或答疑解惑等不同任务。教师通过微课资源音视频、PPT等方式创设教学情景,采用情景模拟等不同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工作模拟中熟悉英语课程知识。课后师生同微课资源平台及时反馈交流实践成果,强化学生体验经历。
微课教案 篇4
一、复习引新,揭示概念。
1. 我们调查了20xx 年至20xx年的每月天数。回想一下:这些年份的每月天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除了2月以外,其余各月的天数都是相同的。
有的年份2月是28天,有的年份2月是29天。
2. 引新:
根据二月份的天数,这些年份可以分成几类?怎么分?
生: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分一类,这些年份二月都有28天;20xx年、20xx年分一类,它们的二月都是29天。
3. 揭示平年和闰年概念:像上述年份中,二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二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板书)
4. 说一说:我们调查的这些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教学反思:自然地引出了“平年”“闰年”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一次分类思考的活动过程;积累了思维活动经验。】 二、自主判断,探寻规律。
1. 出示1997年至20xx年的2月份月历卡。
根据每年二月的天数,找一找: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并用“平”或“闰”字样在旁边标出来。
2. 指名汇报。板书如下:
平 平 平 闰 平 平 平 闰 平 平 平 闰 平 平 平 闰
3. 找规律。
从1997年开始,大家读一读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有没有规律?能否读出来?
生(读):平平平闰 平平平闰 平平平闰 平平平闰。
谁能说一说,从1997年开始观察,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平平平闰”一组一组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教师同时圈出:平平平闰)
像这样每4年为一组,从1997年依次向后第50组的第1年是什么年?(平年) 那如果从1997年向前数第100组的最后一年呢?【教学反思:要求学生以“读”助“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不断试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探索规律的过程。当学生能够按照“平平平闰 平平平闰……”每四字一停顿、有节奏地读出来时,就充分说明学生已经发现了平年和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引导学生适当地向前、向后联想延伸:“像这样每4年为一组,从1997年依次向后第50组的第1年是什么年?你是怎么知道的?”“那如果向前数第100组的最后一年呢?”这样,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平年和闰年“排列规律”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判断闰年的一般方法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三、应用规律,构建算法。
经过努力,我们已经找到了平年和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那就是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应用规律,就能判断某一年份是不是闰年。比如,要判断20xx年是不是闰年,怎么想呢?
方法1:从20xx 年开始依次向后写,平平平闰。
方法2: 20xx年按照每4年分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列式计算:20xx÷4=504(组)。
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20xx年按照每4年分成一组,可以分成504组。但第504组里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方法是看不到的,怎么办呢? 因为第504组里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方法跟黑板上的“第一组”排列方法是一样的。“第一组”里最后一年是闰年,所以20xx年也应该是闰年。
你认为以上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接下来,判断:20xx 年、1971年、1988年、20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观察这些竖式,你有什么发现?(结果有余数的都是平年,而结果没有余数的都是闰年。)
(出示“你知道吗?”材料)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365.2422天。为了方便,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四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通常,每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指出:通常公历年份是4 的倍数的是闰年。并说明,如果是整百年份,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教学反思:以判断20xx年是不是闰年为例,鼓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认知水平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或“写”、或“算”,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无论学生选择“写一写”“数一数”,还是“算一算”,都是基于对平年和闰年排列一般规律的充分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自主建构。 对比优化“ 计算法”作为判断闰年的一般性方法。接下来,学生在继续判断“20xx年、1971年、1988年、20xx年是平年或闰年”的过程中,不断地感知、思考和体验,进而发现“结果有余数的都是平年,而结果没有余数的都是闰年”。最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材料,整合经历探索发现的深切感受和丰富体验,不仅理解了平年与闰年“规定”的合理性,而且实现了判断“方法”的有效建构。】
微课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兰原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她17岁那年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在接受治疗期间,她以“桑兰的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们。这篇课文共有7个小节,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表现出了这位中国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课文的重点是3——6小节,难点是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
描写桑兰受伤后表现的的句子最能体现桑兰的坚强,这些语句需要学学生通过揣摩并加以体会。在课堂上学生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感悟了主人公是如何向命运挑战的,也就能懂得一个人只有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才能感悟主人公的坚强,才能感悟“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这篇课文是母语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之文。
二、学情简介
这个班是我本学期新接的班,师生之间在很多方面还需要磨合。因此在课堂上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梯子,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训练来提高他们语文能力。这篇文章从文字本身来说理解其来并不是很难,但要通过桑兰的所为,让学生思考如何自主面对生活,引导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懂得面对困难、挫折。从这个角度说,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上这课之前,我上了35课《创造奇迹的人》在课堂上学生同过品词品句,理解海伦凯勒与病魔斗争的一生。通过拓展延伸懂得了在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总是难免的,但是要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总会取得一定的成功。学生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就为52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目标二:运用课外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目标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兰的坚强。
四、具体实施
这篇课文可以抓住三个词串连课文:不幸——坚强——微笑。本课学习共分四个板块,具体实施如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简短的介绍:同学们,万人瞩目的xx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这位坐在轮椅上的阳光女孩名叫桑兰,是星空卫视《桑兰xx》体育特别节目主持人,而7年前的她还是一名在跳马比赛中身轻如燕的国家体操队的队员。7年前,7年后,命运如此改变,在桑兰脸上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微笑)
(上课伊始多媒体出示桑兰坐在轮椅上主持节目的照片、及她还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的照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直观地就发现了两张照片的共同之处:那就是桑兰的微笑。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情感,使学生进入情景,又暗示了课文的中心,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学生带着微笑第二次读课题的时候从感情上已做好了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桑兰
1、请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描写桑兰的运动生涯的句子?
2、就在这短短的运动生涯里,桑兰赢得了许多荣誉,
(多媒体出示桑兰获得的荣誉。这个课外资料的补充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学生在饶有兴致的朗读中对桑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桑兰是一位多么有前途的跳马选手,为理解句子“这真是天大的不幸”起辅助作用)
3、这些荣誉足可以看出桑兰是一位多么有前途的跳马选手,可是1998年7月21日的晚上,(引读、生:桑兰……)
(以读带讲很自然地就进入了第二节重点句的理解,避免了烦琐的讲解)
4、突如其来的一切,对桑兰来说,这真是天大的不幸!
①齐读句子。
②看书思考:天大的不幸是什么?
(让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对重点的理解,真正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一切对桑兰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
③指导朗读:再来读读这句话,把我们刚才理解的通过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同样内容的朗读,却读出了各自的韵味。有的学生用沉重的语气读,有的用惋惜的语气读,体现了个性化朗读。)
三、研读课文,感悟品质
(一)、抓重点词句
1、不幸中之大幸,桑兰的命保住了,面对这天大的不幸,桑兰表现得如何?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概括吗?
(找到了“坚强”这个词,也就找到了这篇课文的突破口。)
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桑兰表现得非常坚强?请默读3——6小节,划出有关句子。(出示四个句子)
(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研读这些句子呢?在试讲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让学生谈谈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感悟人物品质,但老师们感到这些句子理解起来不是很难,要让学生去谈,也谈不出什么,这样设计效果不是很好。经过一番思考后,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l在桑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她(没有掉一滴眼泪),这令(队友们)感动。
l在桑兰配合医生治疗时,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令(医生)感动。
l在桑兰纤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时,她(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这令(周围的人)感动。
l在无数关心她的人面前,桑兰(总是带着动人的微笑),这令(所有的人)感动。
(词句所蕴含的情感只有“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练习涵盖了文本中3——6小节的内容。学生要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必须先要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练习,。它将学生学习内容画繁为简,画难为易,体现了一个语言训练的过程。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可以从书上直接提取答案,可以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学生既习得了教材的内容,又进行了语言的操练,达到了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发展,从而积累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就沿着这四个句子铺设的心路一步一步走进这位坚强的小姑娘。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感动了(队友们)、(医生)、(周围的人),所有的人。此时此刻孩子感动,老师感动。我认为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课时,千万不可丢失掉这份美丽的“感动”。)
3、现在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读读这几个小节,肯定比刚才读得好!
(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朗读,他们的内心会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他们饱含深情和敬佩,真正走进了文本。他们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次体现出来这是一种在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以读促情,以读悟情,学生对桑兰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二)、审题,提升认识
1、现在,没我们再回到课题上看看,微笑着承受一切,桑兰要微笑着承受一切,这一切指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经历了前面的学习过程后,学生的认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将前面所理解到的内容联系起来从桑兰身体上要承受的的伤痛到心灵上要承受的的伤痛全面的来谈。对理解文章的主旨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就真正理解了课题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一)、关注桑兰的现在
1.同学们刚才所讲的这一切,不管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是精神上的痛苦,桑兰全都承受了,而且是微笑着承受。桑兰就是在用微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就是因为坚强,天大的不幸并没有让她成为一个不幸之人,无用之人。相反,是坚强使她成了一个大幸之人,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桑兰在做什么?忙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关注桑兰的现在。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相关信息?
2、想看看老师收集的资料吗?这一幅幅画面,这灿烂的微笑,已证明了桑兰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
(从今天的桑兰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桑兰能由一个不幸之人最终成为一个大幸之人的原因。学生在寻找这个信息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让学生与现在的桑兰建立对话的过程,学生看着他的现在,想想8年前,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母语教育一定是深刻的。学生的感悟得到步步提升。这种资料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他们就会感觉到如何面对挫折,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学生阅读信息足了,生存教育、共存教育的本质才能走进学生。)
(二)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坚强人物的事例还有许多。贝多芬就是其中一个,老师将许多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工,最后才制作这样一个幻灯片。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在老师的基础上有创意地制做电脑小报,幻灯片。
(课外资料的补充,目的有两个:(1)、引导学生阅读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扩大学习空间,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人生体验。2、起一个导向作用。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在平时的学习中,上网获取的资料应进行再加工,而不应是一种信息的叠加。学生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在以后的实践中他运用信息的时候就会像老师一样进行整理加工。时间长了学生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增强。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就能得到提高。)
2、诵读小诗,情感升华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52课,感悟桑兰的精神。现在,桑兰已经是自信、乐观、坚强的代名词。她的微笑已经被人们称之为“桑兰式的微笑”。让我们也来学着像桑兰那样微笑吧!笑一笑。让我们带着微笑读读这首小诗。
当我们遇到烦恼时,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让我们微笑吧!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
(创设情感,让学生进入诗中,感受其境,感受其情。我本人是很喜欢诗的,也喜欢用自己对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学。诗是一种创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拥有这种创造。这也是母语教育要思考的,要做的。这首小诗很简单,简单的学生一读就懂,但诗的美韵,诗言有意而意无穷的境界,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却是无穷的。教师以情激情,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了学生人生态度、生活品位提升的过程。最后很诗意地结束这堂课的教学)
从这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到教师应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中自然流淌,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随着二期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有许多情况是教师难以预料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这堂课结束了,但我认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新一课刚刚开始。
微课教案 篇6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辅助教学的方法,很多老师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制作成一个完整的、适应教学需求的微课呢?
以前总觉得微课的制作应该与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差不多,虽有过相关的培训,但是对微课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所制作的微课感觉比较粗糙,虽能阐明所要讲的知识点,但是还存在问题。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让我对微课的制作有了更新的认识。
微课的设计是制作微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制作微课时,首先要制作课件,怎样才能设计好课件呢?微课中课件的制作不同于常用的课件制作,它要求我们用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述所讲的知识,而不是像上课时需要详细的写出所有的语言,只有简洁、清晰的语言才更利于学生的记忆,而且我们在语音上要形象。在设计课件时,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形象,充分发挥形象的多媒体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加工,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在以后的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中要锤炼语言,以达到简洁、清晰、形象。
色彩搭配是微课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塔配的功能是衬托、突出主体信息,增强课件的艺术性。在设计微课时,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要让文字的色彩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不显得杂乱,让人觉得整个画面色彩过多。
好的微课在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还很多,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应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制作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
微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审美特征。
2、初步尝试为奇石命名。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璧石的审美特征。
难点:对赏石文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精选实例进行知识讲解,讲解中不断设疑,促使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最终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
展示上海世博会上安徽馆前的迎客松灵璧石。
提问:1、你认识它吗?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吗?
通过提问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讨新知:
(1)初识赏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称“观赏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图例)
(2)提问:你知道清朝乾隆皇帝曾经为哪种奇石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吗?
“发现之旅”——探寻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其审美特征
(灵璧石的成因很复杂,这里只概括了主要原因;灵璧石的种类也很多,只能选择几个典型石种稍作讲解;灵璧石的审美特征更是牵涉到许多美学概念。本微课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引领到赏石文化的门前,学生还需自己迈进门槛,做进一步探究,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奇石的命名
先举例说明命名的方法,再请学生尝试为奇石命名。
(4)小结:
灵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含蓄。
三、课后拓展:
赏石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爱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 、南唐后主李煜不爱江山爱美石的传说等等。
如今,赏石逐渐成为国际潮流。除了灵璧石,还有许多著名的石种,请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赏石知识。
思考:你对赏石文化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探索大自然馈赠我们的奇美,请参考中国灵璧石网。
(通过欲扬先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提供相关网站,作有效引领。)
测试题:
1、奇石又称(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
A、观赏石 B、巧石 C、石玩 D、雅石
2、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灵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 B、雨花石 C、大化石 D、英石
3、清朝乾隆皇帝曾经为(A)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
A、灵璧石 B、太湖石 C、英石 D、昆石
4、灵璧石种类很多,主要有(AC)、五彩灵璧、白灵璧等。
A、磬石 B、吕梁石 C、龙鳞石 D、菊花石
5、灵璧石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形 、(ABCD)等方面。
A、声 B、色 C、质 D、纹。
进阶练习:
1、搜集1—2首描写、评价灵璧石的诗词。
2、搜集1—2个历史名人与灵璧石的小故事。
3、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其它观赏性奇石。
微课教案 篇8
教学背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修作文的情况,关注他们修改文章的态度、过程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本节微课是给学生在堂上修改作文前进行集体学习的,通过讲名家修改文章和诗词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微课的介绍让学生明晰修改作文的方法,并且当堂进行运用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体会修改的乐趣;
2、了解修改作文的简单方法,并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
1、掌握修改文章的常用方法。
2、正确运用修改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
激趣善导
1、蓝精灵讲《王安石》的故事
2、引出主题:文章不厌百回改
3、明确目标:
修改作文:发现问题
对症下药
方法指导1、小结修改文章方法。
师:修改文章,不外乎有两步:
第一步:诊断——读文章,找“病症”。
第二步:对症下药
师:对症下药包括如下几步:
大手术——另起炉灶法
打针输液——增补内容
吃药调理——修改符号
2、复习修改符号。
师:本微课着重学习如何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作文,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用的修改符号:
删除:取消某字、词、句
改换:将某字、词换成某字、词
增补:加进某字、词、句
换位:词句调换位置
恢复:修改错了,恢复原样(PPT)
牛刀小试
师:既然大家已经熟悉了常用的修改符号,那下面我们牛刀小试一下:
1出示范文:(PPT)
暑假的一天,天气晴朗。我和同学们到外摊一起去玩。望着广阔的黄浦江,心里高兴开心极了。江面上大轮船许许多多地停着。几只海鸥展翅飞飞翔,一会儿冲向蓝天;一会儿飞近江面。也有一些轮船在缓缓行驶。远处,蓝天白云和滔滔的江水连成一遍。突然,江面上括起一阵大风,飞溅起朵朵浪花,拍打着江面。黄浦江水多美啊!
1、课后拓展:学生在练习纸上修改。
同学们,我们改同学的作文,一定要端正态度,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认真修改。如果你同桌的作文水平略胜一筹,那你有幸一睹同桌的文采了;如果同桌的作文稍逊一筹,那你要当好他的老师了,从你的批改中让他学会如何写出更好的作文来。我们改作文的目的是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互相欣赏,以达共同提高写作能力目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认真批改,从中发现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
教学总结:
本节微课以名家注重修改自己的创作作品作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具体的范例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修改,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改的方法,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微课教案 篇9
一、学情分析: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它贯穿于小学各个阶段,识字教学中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辨析,是各年级段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同音字字形难解,组词易错,形近字又读不准音,组词更易错。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重点、难点呢?这一节微课,我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例,教给学生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为提高识字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做一探索教学。
二、教学目标:
1、能区分本册中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并能正确地运用。
2、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重点联系,使学生掌握。
3、让学生学习几种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3、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各年段中学以致用,避免错别字的出现,为识字打好基础。
四、教学过程:
引入:(简介课题)
(1)、认识汉字
我们祖国的汉字十分神奇,几个简单的笔画就可以组成有灵气的汉字。(日、人、目、火)关于汉字的构造规律,古代人把汉字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字四种汉字造字法。其中大部分汉字是形声字,而且有些字非常相像。这些被称为形近字。
(2)错字可怕
对比粗心和细心的同学在测验中的识字效果
(3)、如何辨析
那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有哪些方法呢?
针对一些同学容易混淆弄错。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它们概括为这几种方法。
1、同音字归类辨析法
2、分类记忆法
3、比较联系识字法
4、联想识字法
5、编儿歌或顺口溜法
怎样减少或消灭这常见的错别字呢?
1.要认真学好生字。
2.使用时要注意严格区分形近字。
3.书写时要认真。
4.端正学习态度,在读书看报时,对字要细心观察辨认。反复练习,讲究方法。
(四)、模拟试题
【举例】——四年级上册中的字词
吨()描()鸽()观()
钝()猫()鸡()现()
掘()琢()副()辐()端()
倔()啄()福()幅()瑞()
喘()线()浅()场()扬()
揣()钱()践()汤()杨()
陵()钩()官()脑()顿()
棱()钓()宫()恼()吨()
融()煲()杖()注()载()
隔()堡()仗()柱()栽()
堤()凌()唯()洪()伏()
提()陵()维()哄()仗()
峡()怀()抱()祖()编()
狭()坏()胞()租()篇()
燥()洽()幻()该()瞄()
躁()给()幼()核()描()
竿()桨()规()株()梢()
杆()浆()现()珠()稍()
蜡()浑()铺()茎()柄()
腊()挥()捕()颈()炳()
痕()豪()泽()掘()扒()
狠()毫()择()倔()叭()
偷()拆()代()历()躺()
愉()折()伐()厉()倘()
饮()侍()脾()蹲()洪()
吹()待()碑()遵()供()
领()性()搞()彩()梅()
邻()姓()稿()踩()霉()
微课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M.jk251.coM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微课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复习“探讨文章内容安排特色”
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知识,结合文本明确作者写作过程中内容材料的选取和安排意图;
2、理解作者写作中内容材料安排顺序的目的:
3、能将学到的知识逐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内容安排的目的。
教学难点:能让学生学有所用。
教学过程:
一、单元复习:出示:知识树从文章出处、作者、体裁方面复习。
二、回顾文本,体悟写法
(一)第一课《藤野先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本文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课文开头五个自然段却一句都没提到,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
答案提示: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写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艰苦生活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
温馨提示: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二)第二课《我的母亲》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的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答案: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生活得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三)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丑陋外表的描写,会影响后边对大文豪形象的刻画吗?
参考答案: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就说过,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三、小练笔: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铺垫”“衬托”等写写我们可爱的妈妈。
微课教案 篇12
微课名称:
说明文语言类考题的答题技巧
知识点描述:
说明文语言考核是说明文阅读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教授学生掌握此类题的不同题型和答题方法,
教学类型:
讲授型启发型
适用对象:
九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以一篇说明文和相关题型为例,结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等特点,来归纳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30秒以内)同学们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天说明文语言考查的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30秒以内
二、讲解(6分钟)一、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问:你知道说明文的语言具有什么特点吗?
特点:平实、严密、准确二、掌握说明文考查的各种题型和答题方法。
问:根据这一特点,说明文语言的考查将以怎样的题型出现,我们又该如何做答呢?下面请同学们看示例:
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表达效果?(抓住说明文语文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如答案:“多数”表大部分的意思,说明当时大部分人
例:“换句话说,直到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这句中的“多数”有何表达效果?
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但还有少数部分没有,“多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2、加点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题型3、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不能删去。
2、解释加点词意思。
3、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xxx”,与原句不符合。(不符合实际)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删去。“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
意思变成了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原句
(实际)不符合。“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分钟
三、课堂演练。
结合范文,课堂演练
四、结尾
总结本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关于说明文语言考查的各种题型和答题方法。
上一篇: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计划8篇
下一篇: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 学校安全培训个人心得体会10篇04-26
- 小学生名著读后感心得感悟(汇总7篇)04-26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04-26
- 跳绳教案12篇04-21
- 幼儿小班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1篇04-26
- 小学安全计划书怎么写集锦12篇04-26
- [荐]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3篇04-26
- 女儿12岁生日微信说说(30句)推荐04-07
- 学习目标计划(推荐6篇)04-26
- 精选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系列04-26
- 教学培训年度计划精选11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