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数一数课件

时间:2023-06-30

数一数课件4篇。

敬爱的教师们,在学期正式开始之前,需要准备好详细的教学教案课件,每一位教师都要花费心思悉心准备。只有将教学方法与教案相融合,方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我们将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数一数课件”知识,欢迎您阅读并收藏!

数一数课件 篇1

教学目标:(实习报告网 sxw9.cOm)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2、学生每人准备20个小正方体。

3、教师准备10个正方体模型。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谁能从1数到100?他是几个几个数的?为什么29后面的数是30?

2、刚才他一个一个地数了,谁能5个5个地数?

3、你们能10个10个地数吗?为什么你们数了90后数的是100呢?

4、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从1数到100,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数的比较快呢?

(设计意图:以数数活动为引子,既回顾了已学知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又使学生体验了有多种数数的方法,为新课数数部分的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二:

1、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数过的这些数外还有别的数吗?(出示课件资料图片)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大数?谁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3、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大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提出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为引线,先展示老师提供的资料,再交流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活动三:

1、(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这是一个什么物体?(出示课件大正方体与小正方体对比图)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很多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学生汇报完后)谁估的比较接近呢?我们还是来数一数吧。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来呢?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想一想,摆一摆,议一议,怎样数比较好。(学生分5人小组活动,每组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每人20个小正方体,合作讨论数的方法)

3、小组汇报:可以怎样数?(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操作演示)

4、哪一组数的方法比较好?我们一起来这样数一数。(课件演示由10个小正方体到一条,由一条到一层的过程)这就是大正方体中的一层,这样的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是怎样数的?(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5、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层是100个小正方体,那么在大正方体中有这样的几层呢?(课件演示由10层小正方体组成一个大正方体的过程)一起数数看。

6、那么要知道大正方体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就可以象这样几个几个地数了?数了几个100?10个一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设计意图:出示大正方体后先让学生估一估其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然后再数一数,这是一个较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后,评价选择出较好的数的方法,在数出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后,再数出一共有这样的十层,发现可以一百一百的数,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论。这一部分有效的利用了课件,由抽象到具体,突破了重难点,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7、我们知道了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如果有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个呢?4个呢?5个呢?现在你们是几个几个地数的?为什么这样数?那如果有这样的10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一起数数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板书:10 个一千是一万)

8、现在如果有7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教学了数几千的数,一个一个大正方体的出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提问有7个大正方体后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又为以后学习大数的计算打好了基础。)

活动四:

1、请同学们感受一下一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2、请同学们感受十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3、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是50张纸,两本就是100张,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它的厚度,说一说,并用手比划出它的厚度。

4、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5、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0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6、现在你们知道一千和一万谁比较大吗?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天天接触的数学书的教学,让学生对一千和一万这两个数的大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不但巩固了10 个一千是一万,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更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活动五:

1、我们在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个就作为了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谁是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数呢?一千一千地数呢?一万一万地数呢?(板书:个、十、百、千、万……)

2、在这些计数单位中,哪个计数单位最小?哪个计数单位最大?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我们在写数时,为了表示不同大小的数就会把数字写在不同的位置上,这些数字所占的位置就是数位。要表示几个一,数字就要写在个位上,要表示几个十,就要写在十位上,那要表示几个百,就应该写在什么数位上?要表示几个千呢?要表示几个万呢?(板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那么你能在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从右边数起第几位是千位?第几位是万位?为什么?

5、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书28页的填一填。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体验了一千和一万的大小后,继续认识到千和万都是计数单位,他们对应的数位是千位和万位,并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找到他们,提问学生为什么以引导他们了解从右往左数位依次增高,计数单位依次增大,进一步巩固对千和万的认识。)

活动六: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我会填: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 )是一千,( )一千是一万;千位的左边是( )位,千位的右边是( )位,百位的( )边是千位。

3、出示书29页说一说的正方体木块图,先让学生小组试做,在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出示书29页的涂一涂,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并提出要求:想一想怎样涂才能使涂出的方格数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238个小方格。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相互评一评。

(设计意图:通过我会填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说一说木块图的数法是为了掌握大数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大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打好基础,涂色的练习是对前面练习的补充,前面是看形说数,后面是看数摆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数一数课件 篇2

课题:乘法运算《数一数》

科目:小学数学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一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数字的认识和数数。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字的乘法有非常主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学会乘法运算,及更好的理解乘法运算的原理和技巧,教材借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水果及食物等,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首先是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为更好的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2、结合学生经常接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乘法的意义。

3、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让学生领会到学习乘法的实用性及必要性。

4、在学生意识到乘法的简洁及快捷的实用性的同时,喜欢上及更主动学习乘法运算,同时也他们更快地掌握乘法学习的精髓。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过了数字的加法运算,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经常的碰到一些具体的情景,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喜欢吃的水果及喜爱的东西。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想知道他们的具体的数字,或者我们就很容易引导他们去认识,怎么去计算或者运用乘法运算来计算数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鼓励学生多思维思考问题,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

3、切合学生平日里,经常接触和喜欢的小动物和水果,来引导他们思考怎么计算数字和运用乘法运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使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理解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铺垫:同学们,请你们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看看谁能最快的算出下面算式的值:

2+3+4+5=

5+2+8+4= 3+3+3=

同学们都在努力的计算。

通过复习之前的知识,让同学们再一次的巩固自己的知识。看他们谁能最快准确的算出答案,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创造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看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列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小朋友,请问你们看到了多少只小熊猫呢?

同学们很高兴的在看着熊猫图,然后在自由的数数:

生A:我是横着四只四只地数,一共是20只。

生B:我是竖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20只。

通过用小熊猫,大家喜欢的小动物,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观察:同学们,请看几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不一样的,三人一组讨论。然后一起朗读。

大家分组讨论:4+4+4+4:=16

5+5+5=15 2+2+2+2+2=10 4个4连加等于16。 3个5连加等于15。 5个2连加等于10。

通过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还可以这样直接读成:4个4连加等于16。及相比较运算加法运算,他们的结果一样,但是提高计算速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强观察:提供一副苹果图,让大家数一数:这里面有几盘苹果,一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加在一起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那如果是6盘呢,7盘呢,8盘呢?

同学们都在数数:4+4+4=

通过用大家喜欢吃的苹果,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发现相同加数的另外一个运算方法和规律。

3个4连加等于12。6个4连加等于24。7个4 连加等于28。8个4连加等于32。

巩固练习:

如果1个盘子里只有1~9个苹果,一共有1~9个盘子。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讨论一下,大声的说一说,读一读。列出算式。

通过系统的从1到9的加法运算,找到规律,让同学们找到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另一个计算方法(乘法运算)的规律。

七、教学评价设计:

1、首先学生要会计算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从1加到9)。

2、从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里,读出整个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3、简化运算过程,找到相同加数的运算规律,学会乘法口诀(从1到9)。

八、板书设计:

1、横着数熊猫:4+4+4+4+4=20

2、竖着数熊猫:5+5+5+5=20

3、4+4+4+4:=16 5+5+5=15 2+2+2+2+2=10

4、4+4+4=12 4+4+4+4+4+4=24 4+4+4+4+4+4+4=28 4+4+4+4+4+4+4+4=32

九、教学反思:

1、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来优化课堂教学,已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及时给予褒扬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成功的喜悦和劳动的肯定。

2、引入实践,把握教材: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更多的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藏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个逐渐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多数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基本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怎么演变成乘法运算的。不过也有的学生也有不太明白的地方,通过我们多举几个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比如,用他们的铅笔,橡皮,筷子等实例,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乘法运算。

4、课程中,也有的学生,对实物或图片、多媒体里面的东西,想象不是很明白,我想下次如果能给学生从新讲解这节的内容,我希望准备一些具有声形并茂的视频,或者带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实物,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这种实物教学,可能会接受的更快、更直观。

数一数课件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一册数学第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认数、数数,学会从1数到10。

能力目标: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能够数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

情感目标:在数数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学会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过渡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刚入学的小朋友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观察画面往往只对其中色彩、人物等感兴趣。根据学生这个特点,通过创设情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与同桌交流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年级小学生了。咱们这节课来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最会上课,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新书的封面。书上都有些什么,分别有多少呢?

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师:这些都是数学知识,数学课上要学习很多数学知识。大家刚才表现的都很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一数”(揭示课题)。

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

(一)多媒体出示一所“美丽的校园”图。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上都有一些什么?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老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因为老师不认识小朋友,可以请一排或一列的同学依次站起来汇报)

(二)数图中的数量。

1.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生可能回答: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一个足球),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表示出来。

师: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生:用1表示。)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表扬同学们观察的仔细。

师:有2位同学在用单杠锻炼身体;有2位同学很懂礼貌,在向老师问好;有2位同学在看书,讨论问题。那么,2位同学玩单杠、2位同学敬礼、2位同学看书,这些可以用几表示?(生:用2表示。)出示数字卡片2,老师领学生一起读一读。

3.数出数量是3的。

师:图中数量是3的都有哪些?

师:有3位同学在跳绳锻炼身体;有3个板凳。那么,3位同学跳绳,3个板凳可以用几表示?(生:用3表示。)出示数字卡片3,请学生读一读。

4.做一个“火眼金睛”的游戏,依次数出数量分别为4、5、6、7、8的事物。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找到图片中数量分别是4、5、6、7、8的事物分别是有哪些?

师:学生回答,(表扬)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图片中数量分别是4、5、6、7、8的物体分别是哪些,并且在图片中标记出来。

5.认读9、10各数。

通过课件呈现数量为9和10的四幅小图片,让学生分别数一数(左上)小女孩的表情有几种,(右上)颜色有几种,(左下)草莓有几颗,(右下)小提琴有几把。让学生清楚地认识9和10。

(三)认读1-10各数。

1.按顺序认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字,先从小到大读。增加难度:从大到小读。

2.不按顺序读:随机指数让学生读。

三、知识应用

(一)出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每种水果的数量。

(二)出示第二幅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图片中苹果、蜜蜂、蝴蝶等事物的数量,将不同事物对应的数量和数字进行对应连线。

(三)小朋友们都很能干,请同学们任选教室里的事物,数出它的数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比如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

四、学习儿歌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为了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开始讨论。这是新校园,有1根旗杆、2副单杠,3位同学在跳绳...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听清老师的要求。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抑止了学习的欲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激发一个人潜在的能力和自信,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倾听他人的讲话,走向成功。作为教师,把握住这种成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课更专注。

数一数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的;苹果是分堆摆放的。应注意到“数熊猫”和“数圆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是跳着数的方法,后者先数一排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先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数方格”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与交流的机会。“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冗长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重点: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难点: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从前往后数一数我们班的课桌,一共有几排?每一排坐几个小朋友?再从左往右数一数,课桌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数一数熊猫有几个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第一个情境图。

师:这些熊猫跟我们教室里的课桌一样,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这些熊

猫摆成了几排,几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熊猫,你有什么好办法?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的好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好办法。

3.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一个地数,有的是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跳着数。

(2)请两位能跳着数的学生(一个是一排一排地数的,另一个是一列一列地数的)到实物投影仪前演示,一边指一边数。

(3)师:一排一排地数,是5个5个地数,大家再数数看共有几个5?一共是多少?

(生:1个5,2个5,3个5,一共是15。)

(4)师:刚才这样数数计算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达:5+5+5=15(板书)。

(5)师:那么,一列一列地数的计算过程,你们能写出一个算式来表达吗?大家再数一数,然后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3+3+3+3+3=15),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来写算式。

(6)可能有孩子别出心裁地提出:还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有7个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个。老师要肯定这种数法也是对的,特别是数一堆无序排列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方法很管用。但是遇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人们还是习惯于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

活动二:数一数圆片有几个

1.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页)第2个情境图,应用从“活动一”学到的方法数一数圆片有多少个,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列出算式。

3.再请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数的,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数法所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4.教师板书,表示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区别:

6+6+6+6(有4排,每排6个)=24(个)

4+4+4+4+4+4(有6列,每列4个)=24(个)

活动三:数一数有多少个方格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怎样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认真观察我们列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活动四:数一数苹果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3页第4题。

2.把问题引申,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6盘、10盘、15盘苹果的连加算式并算出结果。

3.就怎么计算15盘苹果有多少个,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3+3+3+3+3+3+3+3+3+3+3+3+3+3+3=?

算法1:从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

算法2:从第一个3开始,3,6,9…3个3个地跳着数,数到最后一个3,得到45。

算法3:3个3是9,15个3就是5个9,9+9+9+9+9=45。

算法4:5个3是15,15个3就是3个15,15+15+15=45。

(如果学生没想到算法3与算法4,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特点是简化了原来的连加算式。)

4.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表示原来的算式有没有比算法4更简捷的方法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智慧老人说的一句话:“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

(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三、总结:

1.根据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计算全班人数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做个象征胜利的手势,鼓励一下自己。

2.让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

新课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座位这一生活资源,让孩子通过数一数体会列和排的区别,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数熊猫和圆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地数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数法,再次深入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教师适当地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数熊猫时,教师先逐步引导学生列出横着数的加法算式:5+5+5=15,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竖着数的连加算式。在数圆片的活动中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数学课本中的两种不同方法,使得很多孩子都能从跳着数进一步发展为只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只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在最后的数苹果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构思发生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算法1和算法2,当老师想介绍算法3,算法4的时候,有部分超前学习的孩子叫嚷着用乘法来计算。本来设想用智慧老人的话设置一个悬念,可针对当时的情况教师只能改变设想,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节课的引导和铺垫。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案例点评:

1.学生数数的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是抽象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基础。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教材中在处理4个数数活动时的区别:数熊猫时是跳着数的,数圆片时方法有所不同(数一排几个,有几排;或者数一列几个,有几排);通过这两个活动,体会不同的数法都有相应的算式表示。数方格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交流。

2.数苹果的活动设计有新意。让学生探索计算15个3相加的算法,发现实施分组计算的策略,可以减少连加算式中加数的个数,使算式简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算式是否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下一节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Jk251.coM编辑推荐

教你写课件: 《数一数》教学设计其三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教你写课件: 《数一数》教学设计其三》,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顺序数出物体的数量,会认、读10以内的数。

2.初步掌握用不同的方法数数的过程。

3.初步感受数的规律,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数数。

教法与学法

1.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把“美丽的校园”的情景图制作成挂图或动画课件,也可以用本学校的照片实施教学,还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让学生现场表演,帮助学生观察、计数。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情景图内的事物有序观察,数出图中的人物、物体的数量。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美丽的校园”,教师导语: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校园,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快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你能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吗?由此导入本课课题,教师板书:数一数。(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联想到自己开学时的情景,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利用了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自然而然引入课题。】

预设B拍手歌引入法: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学过的“拍手歌”唱一遍吧!

教师和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你拍1,我拍1,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2,我拍2……唱完后,教师导语:歌中我们数到的数有1、2、3……最后是10,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有数数的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一数。

【品析:通过师生一起合唱“拍手歌”,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对数数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预设C游戏导入法:“寻找小金猴”。

游戏规则:教师组织8名学生,离开座位围成一个圆圈,然后由1名同学开始,从1到10连续报数,报“10”的同学离开,剩余同学继续往下报数,每次报到“10”的那名同学离开,最后剩下的一人就是要寻找的小金猴。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数数。

(1)让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美丽的校园”情景图,提取图中信息:

①国旗高高飘扬,老师和同学在谈话。

②单杠、小木凳、垃圾桶整齐摆放。

③花儿怒放、鸟儿飞翔,远处的大树郁郁葱葱。

(2)提出的问题:

人和物各有多少?同学们都来数一数。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找出各种物体的数量。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组的成果。

(3)老师总结数数的方法。

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如: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如图:

②把图中的事物进行简单分类。如:分别数一数有多少棵树……如图:

③逐一数出人或物的数量。如图:

(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引导学生从情景图中提取图中事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数,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数数的方法。】

◎顺承数数,研学认数。

在总结数数的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认读这些数?

(1)通过数图中事物,知道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表示,有几个事物,就用几表示。如:图中有1面就用“1”表示,2个就用“2”表示,3个就用“3”表示,4个就用“4”表示……

(2)认读1~10各数,可以先从1读到10,再从10读到1,最后老师指一个数学生读一个数,进行集体交流。

(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认数通过读数得到强化,以多种形式进行读数训练,避免练习形式单一造成学生认读疲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当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怎样正确数出其中一种物体的个数?

学生在一起讨论,联系上面学过的知识,总结出方法:多种物体放在一起,先确定要数哪一种,然后寻找相同的物体,用做标记的方法数,就能正确数出这种物体的个数。

【品析:本课学习的数数方法有多种,多种物体放在一起学生容易发生混淆,寻找相同的物体并做上标记,才不会重数或漏数。】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回顾学过的内容,巩固数数的方法,掌握学生对1到10各数的认读情况,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通过质疑的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对于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起到了强化作用,知道数数时按一定顺序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些物体的总数。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和学生探究数数的方法的时候,教师应避免死板地依靠教学时总结的方法,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数数方法。例如,让学生自己先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数的方法和数的结果。

最新高数课件(经典4篇)


请跟随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的脚步一起了解“高数课件”。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要知道教案课件也是老师上课实施过程程的依据。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

高数课件【篇1】

函数的单调性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单调性》,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3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课程,它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模型,而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大特征,它为我们之后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通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已经对函数的增减性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高中阶段,用符号语言刻画图形语言,用定量分析解释定性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后续函数的学习作准备,也为利用倒数研究单调性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教学理念,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函数的意义;

(2)会判断和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概念出发,进一步研究性质的意识及能力;

(2)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合适的例子引发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和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难点:

1.函数单调性概念的认知

(1)自然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

(2)常量到变量的转化。

2.应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代数推理论证。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讨论法。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学法分析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我将先从之前学习的知识引入,给出一些函数,比如y=x、y=-x、y=|x|,让学生作出这些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些函数图像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由此引入到我的新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图像的情况,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从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构建新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讲授新课

1.问题:分别做出函数y=x2,y=x+2的图像,指出上面的函数图象在哪个区间是上升的,在哪个区间是下降的?

通过学生熟悉的图像,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上A点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能用自然语言描述出,随着x增大时图像变化规律。让学生大胆的`去说,老师逐步修正、完善学生的说法,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2.观察函数y=x2随自变量x变化的情况,设置启发式问题:

(1)在y轴的右侧部分图象具有什么特点?

(2)如果在y轴右侧部分取两个点(x1,y1),(x2,y2),当x1(3)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述这个规律?教师补充:这时我们就说函数y=x2在(0,+∞)上是增函数。(4)反过来,如果y=f(x)在(0,+∞)上是增函数,我们能不能得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呢?类似地分析图象在y轴的左侧部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领会函数单调性。师生共同总结出单调增函数的定义,并解读定义中的关键词,如:区间内,任意,当x1仿照单调增函数定义,由学生说出单调减函数的定义。教师总结归纳单调性和单调区间的定义。注意强调: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在定义域某个区间上的局部性质,也就是说,一个函数在不同的区间上可以有不同的单调性。(我将给出函数y=x2,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特点,让他们描述函数图像的增减性,慢慢得到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对图像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了数学关系,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三)巩固练习1练习1:说出函数f(x)=的单调区间,并指明在该区间上的单调性。x练习2:练习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是R上的增函数。②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是R上不是减函数。1③已知函数y=,因为f(-1)1我将给出一些具体的函数,如y=,f(x)=3x+2让学生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并指明在该区间x上的单调性。通过这种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四)归纳总结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结,函数单调性定义,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图像、定义),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五)布置作业必做题:习题2-3A组第2,4,5题。选做题:习题2-3B组第2题。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要设计不同程度要求的习题。

高数课件【篇2】

一、本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采用北师大版(数学)必修1,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本章节9个课时,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本节课《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

三、重难点分析确定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是本章的难点。

四、教学基本思路及过程

本节课《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借助小黑板)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⑴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

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等参差不齐等。

⑵教法、学法

1、本节课采用的方法有:

直观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2、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我一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依据本节为概念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学法方面,学生通过对新旧两种函数定义的对比,在集合论的观点下初步建构出函数的概念。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建构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求法。

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1:提供一张表格,把本班中考得分前10名的情况填入表格,

我报名次,学生提供分数。

情景2:西康高速汽车的行驶速度为8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y与行驶时间x之间的关系式为:y=80x

情景3:安康市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随时间变化图:(图略)

提问(1):这三个例子中都涉及到了几个变化的量?(两个)

提问(2):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将如何?(它的

值也随之唯一确定)

提问(3):这样的关系在初中称之为什么?(函数)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在创设本课开头情境1、2的时候,我并没有运用书中的前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我改成提供给学生一张中考成绩统计单。是为了创设和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引人入胜,第二个例子我改成一道简单的速度与时间问题,是因为学生对重力加速度的问题还不是很熟悉。同时这两个例子并没有改变课本用三个实例分别代表三种表示函数方法的意图。

这样学生可以从熟悉的情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引导分析,探求特征

思考:如何用集合的语言来阐述上述三个问题的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并不急着让学生回答此问,为引导学生改变思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进入本节课的重点。这里也是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的体现,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引。

提问(4):观察上述三问题,它们分别涉及到了哪些集合?(每个问题都涉及到了两个集合,具体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问(5):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对应)

及时给出单值对应的定义,并尝试用输入值,输出值的概念来表达这种对应。

2、抽象归纳,引出概念

提问(6):现在你能从集合角度说说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点吗?

[设计意图]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引出函数的概念。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板书:函数的概念

上述一系列问题,始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学生心情愉悦的氛围中,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3、探求定义,提出注意

提问(7):你觉得这个定义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两个非空数集,唯一对应等)?

[设计意图]剖析概念,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便于理解记忆。

2、例题剖析,强化概念

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

(2)

[设计意图]通过例1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单值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例2、(1);

(2)y=x—1;

(3);

(4)

[设计意图]首先对求函数的定义域进行方法引导,偶次方根必需注意的地方,其次,通过(2)(3)两道题,强调只有对应法则与定义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相同的函数。而与函数用什么字母表示无关,进一步理解函数符号的本质内涵。

例3、试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1)

(2)

[设计意图]让学体会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4、巩固练习,运用概念

书本练习P25:练习1,2,3。P28:练习1,2

布置作业:A组:1、2。B组1。

5、课堂小结,提升思想

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把握,将对学生形成的知识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

6、板书设计:借助小黑板,时间的合理分配等(略)

五、教学评价及反思

我通过对一系列问题情景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时间分配合理,为使课堂形式更加丰富,也可将某些问题改成判断题。在学生分析、归纳、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理解的偏差,教师应给予恰当的梳理。

本节课的起始,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更理想的教学情景(结合各学校的硬件条件)。

高数课件【篇3】

一、说教材

1.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学生认知角度看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3.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不严谨.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灵活运用.

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事物之间等价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过程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

此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动手算了起来,他们想到用计算器依次算出各项的值,然后再求和.这时我对他们的这种思路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做所谓的“无用功”,急急忙忙地抛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做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求和就想到相加,这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事,教师为什么不相加而马上相减呢?在整个教学关键处学生难以转过弯来,因而在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营造知识形成过程的氛围,突破学生学习的障碍.同时,形成繁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2.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在肯定他们的思路后,我接着问:1,2,22,…,263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

探讨1:,记为(1)式,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

探讨2: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1)式两边同乘以2则有,记为(2)式.比较(1)(2)两式,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加”为“减”,在教师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学生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学中应着力在这儿做文章,从而抓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

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老师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反思: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设计意图: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不禁惊呼:真是太简洁了!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3.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这时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

这里,让学生自主完成,并喊一名学生上黑板,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就感.

对不对?这里的q能不能等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q=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sn=?(这里引导学生对q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公式,同时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打下基础.)

再次追问: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如何把sn用a1、an、q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反问精讲,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比和综合的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尽管时间有时比较少,甚至仅仅几句话,然而却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4.讨论交流,延伸拓展

高数课件【篇4】

目的要求

1、能从数、形两方面深刻理解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会用方程法讨论直线与两类(封闭与非封闭)曲线的位置关系。

2、弦长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3、通过曲线焦点的弦的弦长问题的处理,能运用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以求简化运算,使解题过程得到优化。

本节重点:

1、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

2、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本节难点:

1、非封闭曲线,尤其是双曲线与直线位置关系的讨论。

2、充分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从数与形两方面深刻理解相关结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在掌握共性的(方程法)基础上,注意个性(距离法),防止负迁移,做到特殊问题能特殊处理。

教学过程

一、要点归纳:

如何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方程法是通用的方法,

相应方程组的解的个数就是二者交点的个数,若有两个交点,则交点连线的长度就是相应的弦长。基本内容包括:

(一)、位置关系的分类讨论:

1、直线与封闭曲线(圆与椭圆):

以直线与椭圆为例:

因为,所以可以直接讨论判别式:

直线与曲线相离(0个交点)。

直线与曲线相切(1个交点)。

直线与曲线相交(2个交点)。

注意:对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讨论,除此之外,我们常

通过圆心和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定。

2、直线与非封闭曲线(双曲线与抛物线):

以直线与双曲线为例:

(1)、即时,方程有唯一解,直线与渐近线平行,位置关系是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

(2)、时,讨论判别式:

直线与曲线相离(0个交点)。

直线与曲线相切(1个交点)。

直线与曲线相交(2个交点)。

归纳指出:对于非封闭曲线,直线与其仅有一个交点,只是二者相切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二)、直线与曲线相交——弦长问题:

设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交点坐标的唯一来源

是方程组,下面的弦长公式很显然:

(消元后是关于x的方程)

或(消元后是关于y的方程)

结合图象,弄清楚公式的导出方法,是为至要!

特别指出:抛物线的焦点弦性质丰富多彩,以为例,若直线过焦点,关键是注意两点:

(1)、巧设直线方程:

(2)、根据定义求弦长:

高一数学课件汇集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数学课件汇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一数学课件(篇1)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高一上册数学教学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高一上册数学教学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

五、高一上册数学教学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本学期主要完成必修四第三章,必修五全部,必修二的第三章全部,第四章的4.1、4.2节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期末统考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尤其抓好高线和中线的比例的提高。

本学期内容较多,教学时间紧张。三角恒等变换、解斜三角形属于基础部分,重在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数列较为抽象,技巧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不等式要求有所降低,抓好不等式解法和均值不等式的应用是重点。直线、线性规划、圆都是基础内容,知识点较多,要加强内容的推进,留足期末复习时间。

线性规划放在期末前后讲解。

补充内容:1、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升、降次公式;2、乘法公式;3、解斜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方程思想);4、数列中求通项,求前几项和的常用方法;5、数列中的递推关系的处理的常见方法;6、倒序求和、乘比错位相减法;7、不等式中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范围问题)、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和解二次方程的方法;8、直线中的直线与方程;9、圆的有关平面几何性质。

学生已有高一上期的学习体会,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正确。但部分学生上期听讲不认真,思维、动手能力较差,基础也较差。所以老师要注意适时适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习方法。基本题型的过关训练要落到平时,不定期的小测验,筛选抓好学困生。

总体时间半期前上完必修5,期末三周复习。

第八周: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

高一数学课件(篇2)

我们把形如a+bi(a,b均为实数)的数称为复数,其中a称为实部,b称为虚部,i称为虚数单位。当虚部等于零时,这个复数可以视为实数;当z的虚部不等于零时,实部等于零时,常称z为纯虚数。复数域是实数域的代数闭包,也即任何复系数多项式在复数域中总有根。

虚数是与任何事物没有联系的,是绝对的,所以符合的表达式为:

加法法则:(a+bi)+(c+di)=(a+c)+(b+d)i;

减法法则:(a+bi)-(c+di)=(a-c)+(b-d)i;

乘法法则:(a+bi)·(c+di)=(ac-bd)+(bc+ad)i;

除法法则:(a+bi)/(c+di)=[(ac+bd)/(c2+d2)]+[(bc-ad)/(c2+d2)]i.

例如:[(a+bi)+(c+di)]-[(a+c)+(b+d)i]=0,最终结果还是0,也就在数字中没有复数的存在。[(a+bi)+(c+di)]-[(a+c)+(b+d)i]=z是一个函数。

复数z=a+bi被复平面上的点z(a,b)确定。这种形式使复数的问题可以借助图形来研究。也可反过来用复数的理论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复数z=a+bi用一个以原点O(0,0)为起点,点Z(a,b)为终点的向量OZ表示。这种形式使复数四则运算得到恰当的几何解释。

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还没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能否坚持如此,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区别。尤其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老师刚刚讲过的题目类型,因此不能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落实,天长日久,就会造成极大损失。

要把课本,笔记,区单元测验试卷,校周末测验试卷,都从头到尾阅读一遍。要一边读,一边做标记,标明哪些是过一会儿要摘录的。要养成一个习惯,在读材料时随时做标记,告诉自己下次再读这份材料时的阅读重点。长期保持这个习惯,学生就能由博反约,把厚书读成薄书。积累起自己的独特的,也就是最适合自己进行复习的材料。这样积累起来的资料才有活力,才能用的上。

要注意积累复习资料。把课堂笔记,练习,区单元测验,各种试卷,都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每读一次,就在上面标记出自己下次阅读时的重点内容。这样,复习资料才能越读越精,一目了然。

高一数学课件(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单调性》,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从知识的网络结构上看,函数的单调性既是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等内容的基础,在研究各种具体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解决各种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建立过程中蕴涵诸多数学思想方法,对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函数的其他性质有很强的启发与示范作用。

根据函数单调性在整个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单调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虽然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函数单调性概念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采取了: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正确地形成概念。

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顺利地完成书面表达。

在学法上我重视了:

1、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

2、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产生和形成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了下列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音乐)。如图为某地区20xx年元旦这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观察这张气温变化图:

高一数学课件(篇4)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函数的单调性》系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内容,该内容包括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与判断及其证明。在初中学习函数时,借助图像的直观性研究了一些函数的增减性.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延伸和提高.这节通过对具体函数图像的归纳和抽象,概括出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的准确含义,明确指出函数的增减性是相对于某个区间来说的.教材中判断函数的增减性,既有从图像上进行观察的直观方法,又有根据其定义进行逻辑推理的严格方法,最后将两种方法统一起来,形成根据观察图像得出猜想结论,进而用推理证明猜想的体系.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众多性质中的重要性质之一,函数的单调性一节中的知识是前一节内容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知识的延续,它和后面的函数奇偶性,合称为函数的简单性质,是今后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及其他函数单调性的理论基础;在解决函数值域、定义域、不等式、比较两数大小等具体问题中均需用到函数的单调性;同时在这一节中利用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形结合思想将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教学。

二、学情、教法分析:

按现行新教材结构体系,学生只学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所以对函数的单调性研究也只能限于这几种函数。依据现有认知结构,学生只能根据函数的图象观察出“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的变化趋势,而不能用符号语言进行严密的代数证明,只能依据形的直观性进行感性判断而不能进行“思辩”的理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找准学生学习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第一次接触代数形式的证明,为使学生能迅速掌握代数证明的格式,要注意让学生在内容上紧扣定义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在形式上要从有意识的模仿逐渐过渡到独立的证明。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制定:

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以及基于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的真谛,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掌握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的步骤,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用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单调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函数的紧迫感,激发其积极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为线,它始终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是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深层理解,且“取值、作差与变形、判断、结论”过程学生不易掌握。所以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

教学难点:增、减函数形式化定义的形成及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节主要内容如下:

(1)单调性的相关定义: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I,区间AI:如果对于区间A内的任意两个值,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在区间A上是增加(减少)的。此时,A是单调递增(递减)区间。

注:关键词:“区间AI:”、“任意”、“都”。区间AI表明判断函数单调性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任意”表明不可以用两个特定的值来确定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但是可以用来否定函数是增函数或者否定函数是减函数,“都”表示单调区间中的每一个值无一例外。

如果函数在定义域的某个子集上是增加或减少的,那么就称这个函数在这个子集上具有单调性。如果函数在定义域是增加或减少的,那么就分别称这个函数为增函数或减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

(2)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

①单调性的判断:图像法、定义法;(注:两个单调区间的“并”不一定是单调区间。)

②单调性的证明步骤归结为五个步骤:取值、作差与变形、判断、结论。

高一数学课件(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二立体几何(人教版)第九章第二章节第八小节《棱锥》的第一课时:《棱锥的概念和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棱柱的后续内容,又是学习球的必要基础。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棱锥的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猜想、类比、比较、转化的能力。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因此,应该利用这节课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 教学目标确定:

(1)能力训练要求

①使学生了解棱锥及其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的概念。

②使学生掌握截面的性质定理,正棱锥的性质及各元素间的关系式。

(2)德育渗透目标

①培养学生善于通过观察分析实物形状到归纳其性质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观点。

3. 教学重点、难点确定:

重 点:1.棱锥的截面性质定理 2.正棱锥的性质。

难 点:培养学生善于比较,从比较中发现事物与事物的区别。

二、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法: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

在教学中根据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启发性题目,采用启发式诱导法,讲练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大纲》中“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节课概念性强,思维量大,整节课以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采用“多媒体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演示为载体,以“引导思考”为核心,设计课件展示,并引导学生沿着积极的思维方向,逐步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积极探索。

三、说学法:

这节课的核心是棱锥的截面性质定理,.正棱锥的性质。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遵循由已知(棱柱)探究未知(棱锥)、由一般(棱锥)到特殊(正棱锥)的认识规律,启发学生反复思考,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 学程序:

[复习引入新课]

1.棱柱的性质:(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2.几个重要的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

思考:如果将棱柱的上底面给缩小成一个点,那么我们得到的将会是什么样的体呢?

[讲授新课]

1、棱锥的基本概念

(1).棱锥及其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对角面的概念

(2).棱锥的表示方法、分类

2、棱锥的性质

(1). 截面性质定理: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已知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已知:如图(略),在棱锥S-AC中,SH是高,截面A’B’C’D’E’平行于底面,并与SH交于H’。

证明:(略)

引申: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则截得的小棱锥与已知棱锥

的侧面积比也等于它们对应高的平方比、等于它们的底面积之比。

(2).正棱锥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正棱锥的定义:①底面是正多边形

②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①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们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②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引申: ①正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②正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

(3)正棱锥的各元素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结合图形,进一步探讨正棱锥中各元素间的关系,为研究方便将课本 图9-74(略)正棱锥中的棱锥S-OBM从整个图中拿出来研究。

引申:

①观察图中三棱锥S-OBM的侧面三角形状有何特点?

(可证得∠SOM =∠SOB =∠SMB =∠OMB =900,所以侧面全是直角三角形。)

②若分别假设正棱锥的高SO= h,斜高SM= h’,底面边长的一半BM= a/2,底面正多边形外接圆半径OB=R,内切圆半径OM= r,侧棱SB=L,侧面与底面的二面角∠SMO= α ,侧棱与底面组成的角 ∠SBO= β, ∠BOM=1800/n (n为底面正多边形的边数)请试通过三角形得出以上各元素间的关系式。

(课后思考题)

[例题分析]

例1.若一个正棱锥每一个侧面的顶角都是600,则这个棱锥一定不是( )

A.三棱锥 B.四棱锥 C.五棱锥 D.六棱锥

(答案:D)

例2.如图已知正三棱锥S-ABC的高SO=h,斜高SM=L,求经过SO的中点且平行于底面的截面△A’B’C’的面积。

解析及图略

例3.已知正四棱锥的棱长和底面边长均为a,求:

(1)侧面与底面所成角α的余弦(2)相邻两个侧面所成角β的余弦

解析及图略

【课堂练习】

1、 知一个正六棱锥的高为h,侧棱为L,求它的底面边长和斜高。

解析及图略

2、 锥被平行与底面的平面所截,若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2,求此棱锥的高被分成的两段(从顶点到截面和从截面到底面)之比。

解析及图略

【课堂小结】

一:棱锥的基本概念及表示、分类

二:棱锥的性质

1. 截面性质定理: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已知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引申: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则截得的小棱锥与已知棱锥的侧面积比也等于它们对应高的平方比、等于它们的底面积之比。

2.正棱锥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正棱锥的定义:①底面是正多边形

②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1)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相等,它们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2)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引申: ①正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②正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

③正棱锥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课后作业】

1:课本P52 习题9.8 : 2、 4

2:课时训练:训练一

高一数学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模拟方法是北师大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第3节,也是必修3最后一节,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古典概型的基础上,用模拟方法估计一些用古典概型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的概率,使学生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而模拟试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试验分析能力的好素材。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模拟方法来估计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应用

体会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学难点:设计和操作一些模拟试验,对从试验中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应用随机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实际应用,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和处理数据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意识。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探索、发现规律并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过程分析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出用学过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房间的纱窗破了一个小洞,随机向纱窗投一粒小石子,估计小石子从小洞穿过的概率。能用古典概型解决吗?为什么?从而引起认知矛盾,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以实验和问题引导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

通过两个实验:(1)取一个矩形,在面积为四分之一的部分画上阴影,随机地向矩形中撒一把豆子(我们数100粒),统计落在阴影内的豆子数与落在矩形内的总豆子数,观察它们有怎样的比例关系?(2)反过来,取一个已知长和宽的矩形,随机地向矩形中撒一把豆子,统计落在阴影内的豆子数与落在矩形内的总豆子数,你能根据豆子数得到什么结论?

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进行试验、讨论、分析,使学生主动进入探究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探讨数学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根据各小组试验结果,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得出结论:

使学生了解结论产生的背景,轻易地理解了这个结论,并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定理、结论其实离他们很近,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3、类比迁移,注重数学与实际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1)求不规则图形面积

如图,曲线y=-x2+1与x轴,y轴围成区域A,

如何求阴影部分面积?

通过把不规则图形放在规则的、

易求面积的图形中,利用模拟方法

求不规则图形面积,在解决问题时

学生提出了借助不同图形,教师要

引导学生用最佳图形。让学生把不熟

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情

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

的问题,培养学识知识应用、类比迁移的能力。

本例通过介绍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模拟,使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了解另一种模拟方法。

(2)估计圆周率π的值

让学生设计模拟试验,估计圆周率π的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再创造过程。达到本课的目标,使学生了解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实际应用,能够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通过设计和操作模拟试验,对得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解决本课难点。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对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3)几何概型概率计算方法

①通过问题:如果正方形面积不变,但形状改变,所得比例发生变化吗?

引出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和计算公式

把试验的结论上升到理论,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从试验到理论的升华,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并运用理论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

②例:如图,在墙上挂着一块边长为16cm的正方形木板,

上面画了小、中、大三个同心圆,半径分别为2cm、4cm、

6cm,某人站在3m处向此板投镖,设投镖击中线上或没有

投中木板时都不算,可重投。

问:(1)投中大圆内的概率是多少?

(2)投中小圆和中圆形成的圆环的概率是多少?

配套习题是知识的直接运用,有助于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③通过介绍本章开篇中“蒲丰投针”问题,利用计算机动态显示投针试验,使学生对此试验有初步了解,开阔学生视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留给学生课后探究的空间。

4、通过实际问题:小明家的晚报在下午5:30~6:3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间随机地被送到,小明一家人在下午6:00~7: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间随机地开始晚餐。(1)你认为晚报在晚餐开始之前被送到和在晚餐开始之后被送到哪一种可能性更大?(2)晚报在晚餐开始之前被送到的概率是多少?

引导学生利用转盘设计试验,并分组进行试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学生了解模拟形式的多样化,并通过模拟进一步熟悉试验的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小组协调能力。通过问题拓展,介绍用理论解决的方法,激起学生再探究的欲望,留给学生课后思考的空间。

4、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四、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是在采用信息技术和数学知识整合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中提炼数学素材,使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下、在认知冲突中展开学习,通过试验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试验、探究活动中获取原始数据,进而通过数与形的类比,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感悟出模拟的数学结论,通过结论的运用提升为数学模型并加以应用,它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探究、发现的创作经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学们在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探究中获得了对数学价值的新认识。

五、评价分析

本课是使学生通过试验掌握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主要是用分组合作试验、探究方法研究数学知识,因此评价时更注重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正确分析与思考,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一数学课件(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教法分析。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全国统一鞋号中成年女鞋的各种尺码(表示鞋底长,单位是cm)分别是21,22,23,24,25。

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38,40,42,44,46,48,50,52,54,56。

3、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每天的训练量(单位:m)是: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二) 新课探究。

1、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1)“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2)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3)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2、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若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d 即: = +d;– =d 即: = +d = +2d;– =d 即: = +d = +3d……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n—1)d

此时指出: 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d;– =d;– =d……– =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 = (n—1) d即 = +(n—1) d

当n=1时,上面等式两边均为 ,即等式也是成立的,这表明当n∈ 时上面公式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 }的通项公式。

接着举例说明:若一个等差数列{ }的首项是1,公差是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1+(n—1)×2 , 即 =2n—1 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运用

(三)应用举例。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1和例2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 、d、n、 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 :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第二问实际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 =10, =31,求首项 与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础上将例2当作练习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

例3:

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四)反馈练习。

1、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若数列{ } 是等差数列,若 = k ,(k为常数)试证明:数列{ }是等差数列。

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何用定义证明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五)归纳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n—1) d会知三求一

(六) 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P114 习题3。2第2,6 题。

2、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 }的首项 = —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目的: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四、板书设计。

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如定义中,“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等几个字用红色粉笔标注,同时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书充分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高一数学课件(篇8)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北师大版)第一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从0开始,将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的数列是什么?

2.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最低降至5.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 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教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

学生:

1:0,5,10,15,20,25,….

2:18,15.5,13,10.5,8,5.5.

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观察归纳,形成定义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

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

三:举一反三,巩固定义

1.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思考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

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

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200项?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n呢?

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

1判断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 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求等差数列 3,7,11,…的第4项和第10项

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

六:反馈练习:教材13页练习1

七:归纳总结:

1.一个定义: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

2.一个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二个应用:

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教师:让学生思考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给出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本概念.)

【设计反思】

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学采用启发方法,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一数学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现阶段函数的概念,理解定义域的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使用函数模型研究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让学生理解现阶段函数的概念,定义域的概念。

难点用函数模型去研究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变化规律时,如何确定定义域。

学情

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有朝气,有活力,爱实践,爱生活。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函数概念,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法与学法教法:微课视频中包含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使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

1.动画设计《世界在不断的变化》

2.专业录频软件;

3.视频后期处理软件;

4.QQ;

5.其它图片、背景音乐。

课前准备

复习初中数学函数概念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世界在不断的变化》

老师解说:这个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这个世界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这个世界一直在改变”。聪明的人类为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生存,想出了很多记录世界变化规律的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好办法,它就是数学函数,函数是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

1看视频。

2听老师解说,函数是研究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

3了解函数的作用,对函数产生兴趣。

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对学生讲解,让学生了解函数是用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这样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函数的功能,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又回顾初中学习的数学函数的定义。

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更x和y,在某一法则的作用下,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相对应,就称y是x的函数,这时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用一个生活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例:到学校商店购买某种果汁饮料,每瓶售价2.5元,那么购买瓶数x,与应付款y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y=2.5x.瓶数x在自然数集中每取定一个值,应付款y就有唯一一个值与其对应,我们可以运用对应关系y=2.5x去进行方便的运算。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自变更x只有在自然数集中取值才有意义,其实如果我们细心研究所有已知函数,就会发现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使用函数模型描述世界变化规律的前提.

所以我们重新定义函数,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用集合D来表示.

函数的定义:

在某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设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数集D,如果对于D内的每一个x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环节三

知识总结

(1)函数的概念。

(2)强调用函数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前提是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定义域。

学生回顾本次微课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重点,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环节四实例检测

实例:文具店出售某种铅笔,每只售价0.12元,应付款额是购买铅笔数的函数,当购买6支以内(含6支)的铅笔时,请用表达式来表示这个函数.

要求学生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邮箱,及时反馈.学生练习,并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我的邮箱,并通过QQ与学生进行交流实例巩固今天学习的函数概念。

高一数学课件(篇10)

说课的内容是《对数函数》,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编写意图

《对数函数》出现在职业高中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第八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对数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分支,对数函数的知识在数学和其 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指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反映了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蕴含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以后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归纳、数形结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4) 情感目标: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难点: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关键:抓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一要领。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体现“对比联系”、“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4)多媒体演示法。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自得其性质。

(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这样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什么是对数?如何求反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如何?学生回答,并利用课件展示一下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设计意图:设计的提问既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又有利于引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导言:指数函数有没有反函数?如果有,如何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它的反函数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言可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渴望知道问题的答案。

2、认定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3、导学达标

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安排师生互动活动.

(1)对数函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从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及反函数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推导出,指数函数有反函数,并且y=ax(a>0且a≠1)的反函数是 y=logax,见课件。 把函数y=logax叫做对数函数,其中a>0且a≠1。从而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对数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逐步分析,这样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过渡自然,学生易于接受。

因为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及图象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通过比较充分体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内在联系。

(2)对数函数的图象

提问:同指数函数一样,在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之后,我们要画函数的图象,应如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用描点法画图。教师肯定,我们每学习一种新的函数都可以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列表、描点画图。再考虑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呢?

让学生回答,画出指数函数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象,就是对数函数的图象。

教师总结:我们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既可用描点法,也可用图象变换法,下边我们利用两种方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

方法一(描点法)首先列出x,y(y=log2x,y=log x)值的对应表,因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x>0,因此可取x= , , ,1,2,4,8,请计算对应的y值,然后在坐标系内描点、画出它们的图象.

方法二(图象变换法)因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只要画出y=a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就可以得到y=logax.的图象。学生动手做实验,先描出y=2x的图象,画出它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它就是y=log2x的图象;类似的从y=( )x 的图象画出y=log x的图象,再出示课件,教师加以解释。

设计意图:用这种对称变换的方法画函数的图象,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之间的认识,便于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照,但使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更为方便,两种方法可同时进行,分析画法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选择画法。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对数函数的性质

在理解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抓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一要领,讲对数函数的性质,可先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上述两个对数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让学生列表分析它们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然后出示课件,教师补充。

作了以上分析之后,再分a>1与0<a<1两种情况列出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表,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出示课件并进行详细讲解,把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列成一个表以便让学生对比着记忆。

设计意图:这种讲法既严谨又直观易懂,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帮助,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掌握,而且利用表格,可以突破难点。

由于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为了揭示这两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照表(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学生更好地掌握两个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认识两个函数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函数思想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意识。

4、巩固达标(见课件)

这一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从讲解过程中找出所涉及的知识点,予以总结。充分体现“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5、反馈练习(见课件)

习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过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6、归纳总结(见课件)

引导学生对主要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因此,从三方面进行总结: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较对数值大小的方法。

7、课外作业 :(1)完成P178 A组1、2、3题

(2)当底数a>1与0<a<1时,底数不同,对数函数图象有什么持点?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为表格式(见课件),这样的板书简明清楚,重点突出,加深学生对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便于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数学课件(篇11)

学习目标:

探究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掌握性质定理的应用,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新知:

1、注意观察右面两个图,在长方体ABCD-A’B’C’D”中,棱AA’、BB’、CC’、DD’都与平面ABCD垂直,它们之间具有什么什么关系?

2、右图中,已知直线a,b和平面α,如果a⊥α,b⊥α那么直线a,b是否平行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定理:(文字语言)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O (图形语言)如图: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很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理告诉我们,可以由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揭示了“平行”与“垂直”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4、设直线a,b分别在正方体ABCD-A’B’C’D”中两个不同的平面内,欲使a∥b,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a,b满足下面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使a∥b,

(1)a,b同垂直于正方体一个面;

(2)a,b分别在正方体两个相对的面内且共面;

(3)a,b平行于同一条棱;

(4)如图,E,F,G,H分别为B’C’,CC’,AA’,AD的中点,EF所在的直线为a,GH所在直线为b,等等。

高一数学课件(篇12)

一、本节课内容的数学本质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探究二分法基本原理,给出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基本步骤,使学生学会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给定精确度的方程的近似解。通过探究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渗透逐步逼近和无限逼近思想(极限思想),体会“近似是普遍的、精确则是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理解有关内容,通过求方程的近似解感受函数、方程、不等式以及算法等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所以本节课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初步感受程序化地处理问题的算法思想。

二、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作用

“二分法”的理论依据是“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本节课是上节学习内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自然延伸;是数学必修3算法教学的一个前奏和准备;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近似思想、逼近思想和算法思想等。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函数图象与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具备一定的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理解函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符号提供了知识准备。但学生仅是比较熟悉一元二次方程解与函数零点的关系,对于高次方程、超越方程与对应函数零点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比较模糊,计算器的使用不够熟练,这些都给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造成一定困难。

四、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二分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了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方法,会用二分法求某些具体方程的近似解,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体会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想。

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让学生充分体验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程序化地处理问题的思想及其重要作用,并为下一步学习算法做知识准备.

通过探究、展示、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增强合作意识。

通过具体问题体会逼近过程,感受精确与近似的相对统一。

五、教学诊断分析

“二分法”的思想方法简便而又应用广泛,所需的数学知识较少,算法流程比较简洁,便于编写计算机程序;利用计算器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明了;学生在生活中也有相关体验,所以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但“二分法”不能用于求方程偶次重根的近似解,精确度概念不易理解。

六、教学方法和特点

本节课采用的是问题驱动、启发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组合作、互动探究、搭建平台、分散难点的学习指导方法把问题逐步推进、拾级而上,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自主探究二分法的原理。

本节课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以问题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2、注重与现实生活中案例相结合,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以李咏主持的幸运52猜商品价格来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也在猜测的过程中体会二分法思想。

3、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听”有所思,“学”有所获。

本节课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师生交流中产生,在学生合作探究中解决,使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4、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揭示数学本质。

本节课中利用计算器进行了多次计算,逐步缩小实数解所在范围,精确度的确定就显得非常自然,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整个课件都以PowerPoint为制作平台,演示Excel

程序求方程的近似解,界画活泼,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整合。

七、预期效果分析

以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知识作基础,通过对求方程近似解的探究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采用多媒体技术,大容量信息的呈现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掌握二分法的本质,完成教学目标。

另外尽管使用了科学计算器,但求一个方程的近似解也是很费时的,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和产生急躁情绪;况且问题探究式教学跟学生的学习程度有很大关系,各小组的探究时间存在差异,教师要适时指导。

[实用课件] 高一数学教学思考范文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实用课件] 高一数学教学思考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回顾高一前阶段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学生的数学学习呈下降的趋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逐渐失去兴趣,问数学问题的同学在逐渐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呢?

1.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向量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我在这学期为了解学习情况共和学生座谈了三次,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我多次去听了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从高三教学下来的老师,可能在教学中不知不觉以高三的复习要求去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初、高中老师座谈,交流教法。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数电课件14篇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电课件14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数电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电子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是本册书新增加的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因此计算机、计算器这些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进入课堂是历史的必然。计算器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使用计算器,可以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这样既减轻了中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灵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认识和使用方法。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因此教材只通过一幅计算器的外型 结构图,逐渐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数字键,四则运算键,清除数字键),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会这些按键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计算器的具体应用。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一步的四则运算,例2是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例3是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这三个例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具体实践操作,逐步掌握,而不是仅仅由教师告诉学生操作步骤和结论,让学生记住。这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法建议

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并对其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适合采用尝试法或者实验法。在教学计算器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应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计算器,通过尝试,逐渐掌握数字键、四则运算键、清除数字键,等等。接着,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算例1,订正时要强调数字的输入方式(先输入高位数字),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出题练习。教学例2时,要注意与例1对比。例1是一步的四则运算,例2是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实际上是利用了交换律,所以在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调整按键顺序,分布进行运算。教学例3时,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观察:例3和例2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二步思考:还能不能利用交换律运算?第三步验证结论:到底行不行?第四步考虑方法:怎么办?需要应用什么按键?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清除数字键的作用,并学会应用。

数电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对称的概念,引导幼儿利用数学插板进行简单对称的操作。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数学插板幼儿人手一套,PPT,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电子白板帮助幼儿巩固认识行和列。

1、复习行、列的意思。

"在数学插板上横着摆放棋子的叫行,竖着摆放棋子的叫列。"

2、老师在数学插板上摆放行或列的棋子,让幼儿说说那是第几行或第几列。

二、利用PPT进行学习对称的教学活动。

1、观看PPT演示,认识对称轴。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直线,这是一条很神奇的直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①这是一个三角形,一条直线把三角形从中间分成两半,这两半我们把它对折后发现大小一样,完全重合在一起。

②这是一只蝴蝶,一条直线把蝴蝶从中间分成两半,我们把它对折一下,发现大小一样,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条直线真厉害!

小结:从图形或图案中间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图形或图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③一个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对折的两部分大小一样,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④一个图案沿着对称轴对折,对折的两部分大小一样,这样的图案叫轴对称图案。

三、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简单的对称。

"这条对称轴这么厉害,今天让我们在插板也做一条对称轴。请你在第5列插上10课黑色的棋子。"

1、在数学插板第五列插上10颗黑色的棋子,当作对称轴。

2、老师在对称轴左边第4行摆放2颗红色的棋子,幼儿在自己的插板上插上对称的两颗棋子。

3、老师在对称轴左边第8行摆放4颗绿色的棋子,幼儿在自己的插板上插上对称的4颗棋子。

4、老师在对称轴左边用红色的棋子摆放半个三角形,幼儿也在自己的插板上摆出同样的图形,然后再摆出其对称另一半。

5、用同样的方法,用黄色的棋子进行简单对称图形的摆放。

6、幼儿自由在数学插板上摆放出一个简单的周对称图形。

"我们利用这条对称轴可以摆出各种对称的图形或图案,现在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做一个对称的图形或图案。"

四、游戏巩固对称的认识。

1、帮紫色的花找对称的另一半。(按颜色找)

2、帮猴子找另一半脸。(用排除法,逐一排除)

3、给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按对称,不对称进行分类。

数电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部门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想知道咱班学生,谁家没有电话?

师:你家电话每月要花费多少钱你知道吗?

师:你家电话花钱多是什么情况呢?和打电话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节数学课《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老师板书课题)

在学习新课前,我想大家做几道题:(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

240÷30 440÷20 4800÷400(口算)

150÷25 800÷25 20xx÷125(学生板演)

(老师总结)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师:大家来看看这样的一幅图!你说说图中给你了那些数学信息吗?

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

师:和你的同桌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先估算一下。

学生汇报,先汇报估算的情况,再列式精算!

师:今天这2个算式和以前我们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师:现在大家小组内学生探索:

如何计算2.38÷0.34和238÷34的得数是否相等?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练一练:请把下列相等的两式连结起来

练习:

一.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5=□÷325

161÷0.46=□÷□

数电课件 篇4

设计意图:

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学教育也不例外。电话号码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一个事物,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孩子感受到数字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电话号码是由数字组成的,感受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将数字1-9进行不同的组合,排列出不同的电话号码。

3.能动脑坚持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生活中的电话号码:唐老师、时老师、阿姨

2、小动物图片:小兔、小狗、小猪、小鸟、小松鼠

3、小动物的房子

4.数字卡片、记录表

活动重点: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了解电话号码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为每个小动物设计出一个电话号码,每个号码都不能相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经验导入,从幼儿身边的电话号码引入话题,自由交谈

师: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呀?(电话号码)这些电话号码是多少?(请1-2个幼儿说一说)

(二)观察电话号码的特征

师:电话号码是由什么组成的?(数字)有几个数字?哪些数字?这些电话号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数字很乱,没有规律)

教师小结:电话号码由这些数字组成(0-9);他们的个数一样多,都是11个;在一个电话号码里有的数字可能不出现,有的数字可能重复出现;如果给一样的数字,排序不一样,还是不一样的电话号码。

二、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利用数字1-9为小动物们安排电话号码

(一)创设情境,导入环节

师:(出示五座房子和小动物图片)有一群小动物在搬到了他们的新家,他们都要装新电话,但是今天电信局里负责安排电话号码的人有点忙,他想请我们的小朋友帮忙给每个小动物安排一个电话号码,好吗?

(二)出示数字卡片,教师讲解演示

1、师:电话号码有几个数字组成?是哪些数字(一起说,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数字卡片))

2、提出要求

师:时老师问问你们,每家的电话号码能一样吗?为什么?那我们先来给一号楼的小猪安排一个电话号吗吧。(教师用数字卡片示范,幼儿一起跟着教师设计电话号码)

(三)教师提出安排电话号码的要求

师:你们想为其他小动物安排电话号码吗?

1、安排好一个小动物的电话号码,要把它的电话号码记录下来,不然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电话号码是谁的呢!

2、要利用篮子里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要用到

3、每个小动物的电话号码都要不同

(四)幼儿操作(请幼儿搬位置,桌上放数字卡片)

教师提醒幼儿记得要记录,每个电话号码都不能相同

三、评价总结

(一)将个别幼儿安排的电话号码展示在小黑板上,请其余幼儿检查该为幼儿安排的电话号码是否正确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排列的电话号码符不符合要求?有没有重复的数字,有没有一样的电话号码?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师:现在和你好朋友分享你安排的电话号码,看看你们是否有安排得一样的电话号码。

(三)交流体验,师幼小结梳理

师:今天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情?电话号码可以用来做什么?要是你们走丢了,还可以和警察叔叔报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他们就能联系到爸爸妈妈把你们带回家了。

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为了让幼儿能对数字的排列有个概念,我先让幼儿为汽车设计车牌号,幼儿操作情况较好,让幼儿为本次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而且,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对现代通信工具非常熟悉,设计电话号码,让他们知道电话号码数字不能相同,如果数字相同,那么数字之间的位置就要不同,幼儿通过排列数卡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本次活动中,我做到了多元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在第三环节中,幼儿相互讨论,提供了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我还即兴的添加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与幼儿打电话这一环节,让幼儿再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己设计的电话号码,可以玩打电话游戏。我还请了配班老师进行配合,让幼儿与配班教师的互动:让部分没有评价到的幼儿到配班教师那里去检查,这样使得每个幼儿得到了参与评价的机会,能检查到自己的为小动物设计的电话号码能不能使用。

由于幼儿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善,暂时记忆强,长久记忆差,前学后忘的现象时有出现,所以光靠上课复习是不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为提供了操作区的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操作体验。这样许多的数学问题,可在老师个别指导下,教师稍加点拨,让幼儿自己去处理。

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语气语调不够突出、成人化语言较多、对孩子回答的评价有些单一等等,这些都需要日后加强锻炼,争取做到真正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去。

数电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学习难点: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自主学习:

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1.逐个通知,还是分小组快一些呢?

2.请你把你如何通知15个同学的想法写一写?合作探究:

1.你们组有哪些方案?各种方案耗时几分钟?

2.根据用时的多少整理方案,画出示意图。

3.想一想,为什么各种方案用时不一样呢?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

4.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有没有规律?

第几分钟1、2、3、4 ……

接到通知人数1、3、7、15 ……

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总数就是(2n-1)人。 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总结:

(1)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2)从打电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反思:这节课本来就是十分抽象的。这个规律学生找起来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是只要学生找的规律正确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和老师的一样。

数电课件 篇6

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的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学习重点:1、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学习难点:

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道具钟若干个,实物钟,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课件截图

一、课前准备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来了那些客人?(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片段)

2、师:羊村里的小羊们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室和我们一起上课呢?看,村长慢羊羊想给我们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呀?

3、生齐答:想。

4、师:那么老师就请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上讲台来比一比吧!(学生热烈举手参与)

5、师:看看他们俩谁最快把这个图案拼完,好吗?(男女同学齐叫加油)

6、师:比赛已有结果了,你们知道他们拼出来的是什么吗?

7、生:是一个钟

8、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通过运用拼图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拼图体现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已对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拼图顺势揭题就能水到渠成地将最基本的认识迁移到课堂上。

二、自为学习 二、新授——认识钟面

1、师: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两个钟表上都有什么?

生1:有12个大格

生2:有两根针

生3:有数字1-12

2、师:分针和时针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长一短、一粗一细

师:又短又粗的叫什么?又细又长的叫什么?

生: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时针)

师:你们知道分针、时针是往那个方向运动的吗?用你的小手来表示一下。

生:分钟和时针是按照这边的方向走的(做手势)

师:这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方向,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做运动。边指边说顺时针。(全班跟做手势)

师:你们知道是分针走得快,还是时针走得快吗?

生:分针

3、师:同学们,钟表上除了有分针和时针以外,当然还有更细更长的秒针,以后我们会慢慢地学得到。

4、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12个数字的位置呢?

生1:是按顺序的123……到12

生2:12在中间

5、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的秘密,美羊羊说要现在要考考大家,让我们一起看看。

生:好

师:看,美羊羊多高兴,它很满意我们的回答。 1、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仔细观察,并按照“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等步骤引导学生观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2、让学生做手势,感受分针与时针运动的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学习中。

3、在讲授完钟面的知识后出示小练习可以及时巩固新知。

三、认识整时

1、师:咦,听,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懒羊羊家的闹钟响了,它要起床去大肥羊学校上学啦!我们也要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要懒床。

师:现在是什么时间?

生:7点

师:我们要用规范的语言说,7点是我们的口头语,我们应该说7时。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师:(出示课件)一群羊正在午休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1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

3、师:(出示课件)经过一天的学习小羊们放学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4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

4、师:(课件重现7时、1时、4时),看一看这三个钟表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分针都指着12。把你想到的认识整时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小组讨论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聪明的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师:暖羊羊现在要考考我们会不会看钟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看钟面,说时间

生1:6时 生2:9时 生3:8时 1、卡通人物“懒羊羊”上学引入,并以羊羊们在学校的生活贯穿教学,充满趣味。

2、卡通人物班长暖羊羊的个性是聪明善良,采用有特色的卡通人物作小结对识记认整时的方法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的这三个钟表,大家已经能说出时间来,那你能不能写出来呢?

生1:能

师:好,现在请大家听听喜羊羊介绍一下怎样写“7时”吧?(师示范板书)

师:后面的两个钟谁会写呢?

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这种表示法叫做文字表示法,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了。

2、师:还有一种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电子钟)。这是什么?

生:电子表。

师:这种像电子表一样的记时方法,我们叫他数字表示法。

师:谁上来写一写1时和4时的数字表示法?

生: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出示课件)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生跟读)

(强调两个小圆点不能写成句号)

3、师:黑板上的三个钟表,你能不能用数字表示法写出它的时间呢?

4、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喜羊羊对战灰太狼”,灰太狼说如果喜羊羊回答错了,就把它吃掉,看看你们能不能帮帮喜羊羊,好吗?

练习相对比较简单,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中下层有发挥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巩固练习

1、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喜羊羊终于战胜了灰太狼,逃离了被吃的命运。灰太狼不服气,要求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学会了这节课的内容没有。

2、练习1:老师拨一拨,学生说一说(2时、5时、12时)(大道具钟)

3、练习2:学生甲拨整时,学生乙说一说

4、练习3:写一写,用两种表示法写出时间。

5、练习4:画一画,(出示钟面,时刻),学生画出分针或时针。

用投影更正答案

六、总结

爱睡觉的懒羊羊对我们同学们说,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利用了40分钟学习了如何看钟表,还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通过师拨生说、生拨生说、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丰富的习题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知识、内化知识,从而完成认知的建构。

2、通过卡通人物的话语教育学生——时间是宝贵的,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体现了教师善用教学资源,贯彻德育思想,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数电课件 篇7

活动背景:

主题活动《我家和我家附近》中,幼儿们通过参观、讨论活动了解了自己家中的情况,他们对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聚在一起讨论着关于电话号码的各种话题,于是我随机地生成了这个课题,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住宅电话中蕴涵的各种秘密及社会性等方面的知识,并在讨论中寻求问题的答案。活动中,教师注意创设开放的情境,摈弃传统灌输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探究的答案都予以肯定,营造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巩固对10以内数量的认识。

2、激发探究乐趣,讨论住宅电话号码中藏着的秘密。

活动准备:

1、电话机

2、幼儿操作纸两张(分红、黄两色),上面画有格子。红色纸:黄色纸:1-10等数字卡人手两套

3、幼儿与家长记录的调查表(上有家中的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

4、120/114/119/110等特殊电话号码与图片

5、常熟市、湖苑新村等字卡。

6、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1、以“电话铃声导入”,让幼儿讨论电话的用途。

“嘀铃铃,什么响了?”电话有什么用?

2、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1)有事要打电话,那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你知道吗?告诉你就藏在这张神秘的纸条里。

出示视频转换仪:请你看一看纸条上有什么?(出示纸条)纸条上有什么?(数字、点子、两排格子)

(2)小朋友每人一张红色的小纸条,请将纸条上面一排格子里的点子在下面的格子里用相应的数字来表示,你就会猜出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

(3)讨论交流: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出示:52736790)

(评析:在这里,教师通过让幼儿制作教师家的电话号码牌,巩固幼儿对10以内数量的认识,又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幼儿的兴趣昂然,十分投入地进入到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的操作活动中。)

3、制作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牌。

(1)为了方便我们联系老师,也想知道你家的电话号码,我在小筐里准备了一些数字,请你在黄色的纸条上从左往右按照顺序贴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按照顺序粘贴。制作完成的幼儿去自己的调查表前检查你贴得对吗?

(2)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

4、寻找电话号码牌上的秘密。

(1)这些电话号码牌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参观讨论。(幼儿自由参观、讨论)

幼儿通过自由寻找。讨论发现电话号码中的秘密。

幼1:我们的电话号码都是由8个数字组成的。

师小结:住宅电话是固定电话,都是8位数。

幼2:我们的电话号码的前二位数都是52。

师:52代表什么意思?(52开头的表示是都是常熟市的用户。)

——出示字卡——常熟市,代表我们都住在常熟这个城市中。)

幼3:我家的电话号码的前四位与老师一样都是5273。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红的的圆圈,请5273开头的幼儿站在圆圈里,其他的站在圆圈外。(幼儿按照要求站立)。请这些小朋友告诉我们你们住在哪里?

师:原来这些小朋友都住在湖苑新村——出示字卡,所以他们的电话号码的前四位是5273,统计一下有几位小朋友?(师幼一起数数统计。)

师:其他小朋友住在不同的新村,活动后你再去找一找和你的电话号码前四位一样的朋友有吗?是谁?问一问住在哪里?和你一个新村吗?

(2)你还发现电话号码牌上有什么秘密?你可以提出来问问老师和小朋友。

幼4:我的电话号码是527开头,小朋友是523开头的?这是为什么?(幼儿讨论)

师小结:电话号码的第三位代表你家住在哪里?7、8开头的住在城市中,3、1、2等数字开头的住在乡下。询问幼儿的家庭住址,核实答案。

(评析:这一环节需要幼儿观察自己与同伴的电话号码牌从而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师幼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注意创设开放的情境,对于幼儿探究的答案都予以肯定,并带领幼儿寻求答案。所以活动中幼儿的探究欲望极强,发现了电话号码的许多秘密。充分发挥了主动性。)

5、了解特殊的电话号码。

电话号码中藏着的秘密可真多,生活中有了电话真方便!生活中有些电话号码是服务电话,你能说出一些吗?

(幼儿介绍110——匪警电话,遇到危险的事情请110警察帮忙,119——火警电话,120——急救病人,114——查询电话号码,这些电话是碰到特殊情况才用到,平时小朋友可不能乱打。(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出示相应的号码。)

6、结束:今天我们寻找了小朋友家电话号码的秘密,现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住宅电话,还有什么样的电话?(幼儿发散思维)

爸爸妈妈用的手机、小另通的号码是什么样的?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再来研究。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放置电话与电话号码本让幼儿做打电话的游戏。

2、鼓励幼儿继续找出电话号码上的'秘密。

数电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学会运用“化繁为简” 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

2.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讲故事: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他的宰相,就让他提一个要求。当时正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宰相说:“我向大王要米,您只要把我的棋盘上的第一个格里放1粒米,第二个格里放2粒米,第三个格里放4粒米,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2倍,以此类推,直到把这个棋盘放满就行了。”国王哈哈大笑说:“就依你说的。”

当放第一排的8个格时,1、2、4、8、16、32、64、128粒米,旁观者大笑着,指指点点。但放到第二排中间时,笑声渐渐消失了,而被惊讶声所代替,因为小堆的米不久就增成了小袋的米,然后倍增成中袋的米,再倍增成大袋的米……你猜猜看,国王要给宰相的米会有多少?请你简单形容一下。

其实,这是我们数学中的倍增问题,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和它有关。

一、情境导入:

师:学校的“小蜜蜂”艺术团,为有文艺特长的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从学校到中央电视台她们一路成长,也获得了不少奖项。当然,这都源自于她们平日里辛勤、认真地练习。这不,在一个周末,学校又接到紧急任务,合唱队的老师要尽快通知63名队员来学校参加排练,请你说说老师会用什么办法通知呢?(打电话、发校讯通、QQ群发、写信……)

师:哪种办法既方便快捷又能确保对方接到通知呢?(打电话)

师:是的,老师就是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来通知合唱队员的。板书:打电话

二、初构模式

假设打一个电话需要一分钟,所有队员都在家。

1.逐一打(需要63分钟,太慢了)

2.分组打(思考:为什么能节约时间?)板书:同时打

3.教予“化繁为简”的方法

师:63这个数字有点大,我们研究起来不方便,怎么办呢?

4.先从打给“7”位队员研究起。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假设打电话的时间为一分钟,并且所有的同学都在家。那么打给7位同学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打电话的省时方案,并用通俗易懂的记录方式把方案写在本子上。

1.四人小组讨论,在本子上呈现方案;

2.展台展示方案,确定用画图的方式比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更为直观、简单。

四、优化方案

1.生说方案,师将方案展示在黑板上。

方案一(7分钟) 方案二(5分钟) 方案三(3分钟)

2.对比方案,为什么方案二和方案三都比方案一更省时呢?(没有同时打)

3.为什么方案二比方案三多用时间呢?(有人没有打电话)板书:不闲着

五、总结规律

1.回顾最佳方案,当第一分钟结束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当第二分钟结束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完成表格

3.发现规律:每过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就比前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多一倍。第N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就是N个2相乘。

4.继续完成表格:每一分钟通知的总人数。(用知道消息的总人数—1)

5.告诉合唱队的老师,通知63名队员需要用6分钟,应注意:同时打,不闲着,不重复。

六、巩固规律

1.舞蹈队老师通知33名学生需要多少分钟?(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是5分钟半,还是6分钟)

2.打一个电话至少需要1分钟,在5分钟内最多可以通知31名同学。用此方法,6分钟里最多可以通知多少名学生?

3.翻开书第132——133页,看看今天学习的知识,并解决书中的问题。

七、应用规律

阿米巴原虫(一种主要寄生于结肠内的虫)是用简单分裂的方式繁殖的,每分裂一次要用3分钟,请问一个阿米巴原虫18分钟后变成了几个阿米巴原虫?

八、总结全课

你收获了什么?

数电课件 篇9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9以内的数》

目标:

1、学习数形配对,并区分6和9,复习9以内的数字。

2、初步了解数字的不同排列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话号码。

3、通过编电话号码,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

2、小猴、小熊、小兔的图片各一

3、幼儿每人两份操作图

4、铅笔人手一支5、玩具电话机一部

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下个星期,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要来过生日了,我们邀请几个小动物一起来分享生日蛋糕,好吗?请小朋友帮忙想个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呢?(写信、打电话、到家里去请、上网、发Email等)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你觉得这些办法中什么办法最好最快呢?(打电话)

师:那我们就打电话邀请它们吧!我们要先查一查小动物的电话号码。我们先来查一下小猴家的电话。(出示小猴图片、几何图形组合图)咦?怎么只有图形没有数字呢?别着急,号码就藏在这些图形里面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记录数字583469。请6位小朋友一起来示范)这就是小猴家的电话:583469(跟老师读两遍),(请一幼儿上来打电话给小猴:喂,你好!是小猴吗?我是月亮班的小朋友,下个星期,我们有小朋友过生日了,我请你来吃蛋糕,好吗?好的,再见!)

师:小猴家的电话终于打通了,我们还要查一下小熊和小兔的电话。(出示小熊、小兔的图片、几何图形组合图)它们的电话号码也藏在这些图形里,不过,我要请小朋友来找了,找出来了把数字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看谁找的又快又对。(也可考虑分两组同时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请幼儿把正确号码写在黑板上:583496、582734)两组各派一个代表打电话邀请小熊和小兔。

二、感知数字的变化

师:电话终于打通了,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幼儿拍手)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小猴家的号码有几个数字?小熊家的呢?小兔家的呢?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呢?(因为数字的排列不同)观察:这三个号码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小猴家的号码是6、9,小熊家是9、6,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字,有的是2、7)相同的是什么?(三个号码都是6位数,前两位都有5、8)

师:老师经常要把6和9搞错,请小朋友来帮帮我,怎么样才能记住6和9。(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师:这三个号码中一共用了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一个,教师出示一张数卡)还有哪个数字宝宝没出来?(1)出示0:你们认识这个数字吗?(教师给数字宝宝按0——9的顺序排好队:这些有趣的数字宝宝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看:1象铅笔细又长,2象小鸭水上飘,3象耳朵听声音,4象小旗随风摇,5象秤钩秤重量,6象豆芽咧嘴巴,7象镰刀割青草,8象麻花拧一道,9象勺子能盛饭,0象鸡蛋做蛋糕。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师:我们的电话号码就是用0——9这些有趣的数字编出来的,小朋友家也有电话,但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请每个小朋友开火车来把自己带过来的号码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以后有什么事你们可以互相打打电话。

(1)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边读边说说由几个数字组成的)

(2)小结:我们山观地区家里的电话和小灵通号码都是由8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手机号码是由11个数字组成的,常用的比较特殊的电话象110、119、等只有三个数字组成。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可以作为延伸活动)

1、师:这些数字真有趣,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呢?下面我们小朋友来做件好事,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这样就方便大家联系了,你们说好不好?(幼儿自编号码、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念所编的号码)

2、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教师装订)结束语:一本电话簿编好了,我们赶紧出去告诉其他小动物,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数电课件 篇10

活动的生成:

打电话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活动。在午饭后的自由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带各种各样的玩具手机到幼儿园里来,玩“打电话”的游戏。于是,我就抓住幼儿的兴趣,设计了“打电话”的综合活动。本次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活动始终以打电话为线索,贯穿于整个过程,希望通过开展这个活动,激发幼儿各种积极的情感和探索的声音的兴趣,学会打电话的基本方法和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活动目标:

1、享受打电话的乐趣,愿意表现自己的情感。

2、了解电话的用途及对特殊电话号码的了解。

3、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台式电话或手机2部、一次性纸杯、毛线、牙签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引出谈话主题,探讨电话的用途及对特殊电话号码的了解。

教师:“小朋友,你们快帮帮兔宝宝吧!他现在应该怎么办啊?”

教师:“小朋友都打过电话,那电话有什么用呢?”

教师小结:电话对我们来说是很有用的,它使我们的生活联系更加方便了。

如果在我们的周围发生了紧急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走丢了怎么办?

如果我们生病了怎么办?

我想提前知道天气情况怎么办?

2、鼓励

幼儿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

教师:“电话真有用,你们平时打过电话吗?”“喜欢打给谁?”

3、幼儿交流经验:怎样打电话?

(1)小朋友交流经验,老师在适当时示范。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尝试使用礼貌用语 (用手做打电话状)。

(3)小朋友自由尝试打电话。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4、幼儿制作电话,游戏:打电话。

(1)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可是我们没有电话怎么办啊?”

方法:把毛线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然后拉出来,把毛线的这头绑在牙签上,另一头也一样……瞧,电话就这样做好了。小朋友来试试吧。

(2)幼儿两人一组制作电话。

教师:“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跟你一起制作电话,做好了就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打电话的小朋友把话筒放在嘴上,接电话的小朋友把听筒放到耳朵上,说话的时候悄悄的说,看看你的好朋友是不是能听见 。”

(3)幼儿玩打电话游戏,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

对歌:女孩:“喂、喂、喂,你在哪里呀?”男孩;“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教师小朋友唱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来对歌吧,女孩唱:“……”男孩唱:“……”。我们看女孩和男孩谁能干!

5、幼儿把做好的电话机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打电话的乐趣。

数电课件 篇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2至10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板书课题: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我们玩个比赛吧!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这样打电话行吗?为什么?

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能认识你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就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1)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A、展示部分方案,带领学生读一读。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B、选取一个方案解析,优化形成最优方案。

师:请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上前来解释一下。符号分别代表什么?你能将这个方案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7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那就用这个方案和刘老师进行比赛,好吗?

师: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师:第1分钟通知了一人,第二分钟通知了2人,第三分钟通知了4人。要通知第8位老师,明明只多了一人,为什么就要一分钟呢?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16人?

师:那第5分钟呢?第6分钟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第20分钟呢?第n分钟呢?

师: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怎样计算?

师:第n分钟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总结“人数倍增”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数电课件 篇12

幼儿园大班优质数学教案《破译电话号码》

活动目标:

1、通过破译电话号码活动,提高幼儿进行加减式题口算能力。

2、激发幼儿师生、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愿望,乐意与朋友交换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记住自己家的电话号码2.、记录电话号码的表格、笔。

活动设计:

1、引起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了解破译的方法。

2、激发幼儿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

师:"再过几天,小朋友们就要离开幼儿园去上小学去了,你们会想老师吗?

生:会。

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和我联系呢?"生:和老师上网聊天、写信、到幼儿园来、打电话给老师师:那你们觉得哪个方法最方便?能最快找到我呢?

小结:打电话是保持联系的好办法,因为打电话非常方便,也非常的快。

2、破译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师:"你们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码吗?

生:不知道,老师快告诉我们吧师:老师把我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了一道密码题,如果你们能破译出这道密码题,那你们就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码了。我们该怎么破译呢?请小朋友们按照顺序算出这里的每一道题目的答案,那么我家的电话号码就会破译出来了。大家要仔细的破译哦,破译完了以后我们要打电话过去验证的。

请八个小朋友一人破译一道题目。小朋友们破译完了,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他们的题目破译的对不对?第一道题是(…),我们一起来念一下,第二道题是(…),大家一起来破译,这一道是(…),最后,我们破译出来的号码是59650836。

这个号码破译出来了,到底是不是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呢,我们来打电话试一试,谁愿意呢?我们请…来打一下试一试,小朋友们帮她念着号码,…拨号码,拨通以后,请…问一句话,这是许老师家的电话吗?请问您是许老师的什么人呀...

3、尝试破译特殊的电话号码师:刚才我们破译的电话号码是8位数的固定电话,也就是家庭电话。那是不是所有的电话号码都是8位数呢?还有什么样的电话号码?(手机11位,急救电话)分别出示110,119,120电话号码的式题请幼儿破译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紧急的事情,遇到不同的紧急的事情我们可以拨打这些不同性质的号码,但是平时我们千万不能随便打这些电话。

三、拓展思路进一步丰富幼儿知识1.、除了119、110、120,你们还知道哪些特殊的号码呢?

提问:这三个电话号码和家里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在什么时候拨打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呢?(110 匪警 免费 111* 中国邮政 基本通话费 114* 查号 基本通话费 119 火警 免费 120 急救 免费 121* 气象报时等公共服务 基本通话费 122 交通事故报警 免费 123* 政府机关热线 基本通话费)2.、记录朋友家的电话号码。

反思:

这节课总体上下来,条理还算清晰。孩子们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去上小学了,现在的通讯设备都很发达,很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话、手机。他们平时也会利用电话、手机和自己的朋友联系,当然得需要父母的帮忙。上这节课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的了解电话、手机,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他们的感情。我通过算式题来解答电话号码,既可以让孩子们有探知的兴趣,又让他们锻炼一下他们的数学能力。

但是很多孩子都没有把题目做对,可能是他们平时算式题做的比较少,对于算式题还不是了解很透彻,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我上课时的语言不是很精练,还需要再改进。通过每一次上课后的反思去了解自己,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数电课件 篇13

活动目标:

1、体验电话号码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将数字0~9进行多次不同的组合,排列出6组或6组以上不同的电话号码。

3、尝试解决活动中碰到的困难,能动脑筋坚持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

2、教具:教学挂图(一)中0~9的贴绒数字若干,1张楼房图(分别住着小猫、小狗、小兔、小鹿、小猪和小猴),1部电话机。

3、学具:幼儿人手1张记录单,人手1套0~9的数卡。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1)教师:有只小老鼠一个人在家很无聊,它决定打电话给它的好朋友。妈妈说过不要打错电话给小花猫咯。

(2)教师模仿小老鼠与好朋友打电话。

(3)教师:小老鼠的好朋友没接电话,它想电话给小猴子可是发现它们家还没有电话号码呢,你们来帮助一下它们吧!

(4)教师引导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电话号码。

2、引导幼儿发现电话号码与数字的关系。

(1)请幼儿讲述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用数字记录4~5组电话号码。

(2)引导幼儿比较和发现这些电话号码都是由哪些数字组成。

(3)教师小结:电话号码由数字0~9组成,有些号码的数组成是不同的,有些号码中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

3、提出设计电话号码的要求。

(1)引导幼儿观察数卡。

教师: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数字,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数字?

(2)教师向幼儿提出动物电话号码的设计要求。

教师:今天我们用数字0~9帮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每家的电话号码必须用到这些数字,每个电话号码不能相同。

(3)引导幼儿用画小动物标记的方式表示为谁设计电话号码。

4、幼儿操作设计电话号码。

(1)幼儿尝试利用0~9的数卡将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为6个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注意提醒幼儿排一次记一次,在记录单上清楚地记录自己设计的6组电话号码。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相互交流。

(1)请2~3名幼儿展示自己设计的号码,大家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2)不符合标准的请小朋友及时改正。

活动延伸:

提供幼儿用书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给汽车编车牌号”、设计“银行卡的密码”。

数电课件 篇14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记住几个特殊用途的电话号码,练习在相应情景下运用。

2、巩固对数字0、1、2、4、9的认识,学习从左向右排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110、114、120、119号码卡片,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头饰各一个,电话机一部,多媒体课件。

2、学具:电话号码卡片人手一份(用带绳子的夹子夹好,事先放在幼儿的椅子下面),0、1、2、4、9、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提问讨论

1、出示多媒体画面一——着火的小黄狗家。引导幼儿了解发生火灾时应及时拨打119电话求助,并能较清楚地说出地址。

(1)这是谁的家?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看门牌号,准确说出地址。)

(2)小黄狗家发生了什么事情?(屋顶上出现火苗。)用什么办法才能把火扑灭?该找谁来帮忙?怎样才能尽快找到消防队的叔叔呢?(引导幼儿了解发生火灾时要及时打119电话求救。)

(3)教师出示卡片“119”,请幼儿在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1、9,并按顺序排列。

(4)引导幼儿模拟拨打“119”。(如拨打正确,画面上出现消防车,火苗消失。)

(5)教师小结:我们如果遇到火灾要及时打119电话,向消防队的叔叔求救,这样才能很快将火扑灭。但我们不能随便拨打这个号码,只能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拨打。

2、出示多媒体画面二——小猪的家,猪妈妈生病躺在床上。引导幼儿了解并记住急救中心的电话120,并能说清楚病人的情况及具体的家庭住址。

(1)这是谁的家?在什么地方?(重点引导幼儿看门牌号码,准确地说出地址。)

(2)猪妈妈生病了,小猪应该找谁来帮忙?用什么方法能尽快找到医生呢?(拨打120电话。)

(3)教师出示“120”卡片,请幼儿从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2、0,并按顺序排列。

(4)引导幼儿模拟拨打“120”。打电话时重点说明小猪妈妈得了什么病,家住在哪里。(拨打正确并说出具体住址后,画面上出现救护车。)

(5)教师小结:由于我们及时拨打了急救中心的电话,猪妈妈很快被送到了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现在猪妈妈已经康复了。

3、出示多媒体画面三——站在雪地里的小松鼠,家里的窗户开着。引导幼儿知道遇到困难或坏人时可以打110电话,找警察叔叔帮忙。

(1)小松鼠的家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看门牌号码,准确地说出地址。)

(2)下雪了,小松鼠为什么不进屋呢?它发现了什么?

(3)遇到坏人应该怎么办?该找谁来帮忙?怎样才能尽快找到警察?(拨打110电话。)

(4)请幼儿从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1、0,并按顺序排列。

(5)引导幼儿模拟拨打110。先请个别幼儿拨打,然后全体幼儿拨打。重点说明小松鼠的家在什么地方。

4、出示多媒体画面四,引导幼儿根据场景与所需拨打的电话进行连线,巩固所学知识。

二、游戏

请幼儿挂上电话号码卡片,与同伴交流卡片上的号码,从而明白拿“110”卡片的是警察,拿“119”卡片的是消防队员,拿“120”卡片的是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并进行模拟表演,加深印象。

延伸活动:

讨论: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些电话号码怎么办?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使之明白可以拨打114查号台询问,这样就能又快又准确地知道想要的电话号码。

教学反思:

通过特殊的电话号码,让幼儿了解110、 120、119它们的作用以及和人们的关系。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让幼儿说说这些电话号码在遇到什么情况下才能拨打的,孩子们大多数的都知道,但不能很准确地说出。我在想怎样才能让这节课不枯燥而且有趣呢?中班幼儿主要还是以直观思维和游戏为主,所以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形象生动的课件并插入了简单的游戏。并且我通过让幼儿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反复的说,反复的练习,使他们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幼儿在整节课中课堂氛围非常的浓厚,幼儿也很感兴趣,都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整个环节中,也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当然教师引入应点到为止。由于我过于引入,以为幼儿不会回答,给幼儿说的机会不够,使得幼儿并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最后的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我处理的比较仓促。在今后的日子了,我会继续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数星星课件(范例11篇)


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今天分享一篇题为“数星星课件”的文章,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您提供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在上课前准备的,我们需要花时间仔细制作好教案课件。制作精良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数星星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识字,读通课文。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品读感悟,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学习难点:理解“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白天无人下种,晴夜处处开花,过了五更一夜,天明就不见它。(谜底:星星)天上一把斗,星宿里边有,宗师它为尊,文才它为首。(谜底:北斗星)千颗星,万颗星,满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人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灯。(谜底:北极星)不行船,却叫河,没有水,闪银波,河身长长连广宇,嵌满星斗亿万颗。(谜底:银河)

是啊,天上星,亮晶晶,就像同学们忽闪忽闪的小眼睛。古时候就有个爱数星星的孩子,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张衡)昨天,布置同学们了解张衡,看来收获不小啊,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分享你们的成果了。谁先来?

(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张衡,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情绪)

生:我听爸爸说,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是啊,一个博学多才的张衡!】

生:我通过上网,知道了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这标志着人类开始了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他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一个会创造、发明的张衡!】

生:我从书上看到,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四围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这台地动仪,相当灵敏准确。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张衡的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精确的测知距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发生地震,表明他的精密程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欧洲在1880年才制造出类似的地震仪,距张衡已经晚了一千七百多年。【是啊,张衡可真了不起!】

……

师:同学们真不错,通过上网、查书、向大人请教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你们和张衡一样,都是了不起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写张衡小时候的一篇课文——《数星星的孩子》。(板书课题)指名读,生评价:他读得好吗?好在哪里?(轻声读得好)听得真仔细,你愿意读读吗?(生读),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

师:上节课咱们认识了不少生字,还让它们和星星交了朋友,瞧,他们手牵手出来了!快和他们打招呼吧!(齐读词语)拼音没有了,还能认识他们吗?男女生赛读。星星想回家了,咱们送送他们,要读准词语才能安全到家哦!(开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星星回家了,词语宝宝也该回到课文中了,请同学们打开书13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张衡一件什么事?他取得了什么成绩?

生:课文讲了张衡小时候在院子里数星星的事。(真是个会概括的孩子)(师将课题中“数星星”做记号)

生:张衡后来成了一名天文学家。(板书)

四、研读课文

师:是啊,小张衡特别爱数星星,数着数着,就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多神奇啊。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800年前的那个夜晚,一起走进张衡家的院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星空的璀璨……(播放配乐朗读)

师:睁开眼睛,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1、无数星星挂在天上,照亮了美丽的夜空。(老师也看到了)

2、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地好像在向我眨眼睛,我真想和他们交朋友。(相信,你会和他们玩得很开心。)

师:你们想得太美了,作者是怎样描写夜空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师:找出来了吗?谁来读读?(读得真好)(课件出示句子——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师:谁再来读读?

师:夜空美吗?(美)我也同意。

(课件出示句子比较)1、天空中有无数颗星星。

2、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我们将第2句换成第1句好吗?

生:不好。第二句是比喻句,把星星比作珍珠,把天空比作碧玉盘,既形象又生动。(你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师:星星和珍珠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生:都很亮,一闪一闪的。(真聪明)

师:是啊,蓝蓝的天空像碧玉盘,无数的星星像撒在碧玉盘里的珍珠,多美的夜色啊!谁来读读,读出美美的感觉。(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仿佛把老师带到了那个美丽的夜晚。这么美的夜空,你们喜欢吗?谁再来读,读出美美的感觉,读出你的喜欢。(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喜悦)还有谁想读读?都想读吗?那举手的同学都站起来美美的读读。

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繁星点点的美丽夜空,小张衡也很喜欢,他在干什么呢?(数星星)[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他是怎样数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指名读)

师:谁愿意上台来表演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读句子,好吗?

师:你简直就是当年的小张衡啊!谢谢。(师手指天花板)看,天上好多星星啊,咱们和小张衡一起数数吧!(时间为一分钟)

师:时间到,你数得最起劲,数了多少颗?(120)感觉怎样?

师:你呢?(40)怎么那么少?(眼花缭乱的,数着数着,乱了,只好重新数。)【你很诚实也很认真】感觉怎样?(头仰疼了,脖子也酸了……)

师:可是,小张衡数了几百颗,他的手会更(酸),脖子会更(疼),他会更(累),说明他数星星是多么地(认真)。多少个夜晚,小张衡就是这样细心、耐心、认真地数星星。同学们,他可不光是计算星星的数量呢,请同桌分角色读第2、3自然段奶奶和张衡的对话,边读边想,看看张衡发现了什么?

生:1、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

2、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

3、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师: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我们一起读读——

师:张衡小小年纪,没人教就知道这么多,你们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1、聪明【对,你也很聪明】

2、不光聪明,他还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师:是啊,光聪明,不观察,不思考,怎么能发现星星不是乱动的呢?又怎么能发现星星之间的距离总是隔那么远呢?说得多好啊,看来你们也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孩子。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小张衡还发现了什么?

生:他还发现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师:为什么要用“果然”,小张衡看到的和谁说的一样吗?

生(齐):爷爷。爷爷说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师:张衡听了爷爷的话,是怎样做的?老师起个头,同学们接一接。“听了爷爷的话,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花了一夜的功夫来观察,小张衡是多么有恒心啊。孩子们,让我们和小张衡一起数星星吧,边数边听听爷爷的教导,谁来扮演爷爷?孩子们,找到北斗七星和北极星了吗?怎样找到的?【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叫北极星】

【边说边演示】:我们看,这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是(北极星)。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瞧,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它转动一圈需一天一夜。同学们,今天天气晴朗,晚上咱们也去观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好吗?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你们知道张衡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吗?因为——

生:1、因为他小时候就特别喜欢星星,所以……

师:仅仅喜欢就能成为天文学家吗?

生:因为他从小就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长大后刻苦钻研,所以……

师:说得好,怎么知道的?(生读最后一段)

师:喜欢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吗?咱们再来听听他数星星的故事——欣赏全文

五、拓展,延伸

满天的星星,寄托着小张衡天文学家的梦想,同学们,你们想让美丽的星星把自己的心愿挂在夜空,闪耀在浩瀚的宇宙空间吗?小星星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快在抽屉里找找,向它倾诉你的心声吧!写好了的同学请上台来大声宣读你的理想,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你觉得最合适的地方。【生写“星星愿望卡”,上台贴卡。课件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主题曲】

六、激情结课

同学们,老师也有个愿望,我并不想做天上的明星,只想做一个数星星的老师。在每一个晴朗的夜晚,数着美丽的星空。“数学家星座”中有“××星”;“文学家星座”中有××星;“医学家星座”中有××星;“舞蹈家星座”中……;“音乐家星座”中……;“艺术家星座”中……满天的星星让我怎么也数不清。你们说,老师的愿望能实现吗?(能)真是一群自信的孩子,老师真诚地祝同学们梦想成真!希望再见面时,同学们都是天上璀璨的明星!

数星星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张衡其人,知道他从小爱科学,喜欢钻研,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堂课的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数”和“撒”,理解“无数、珍珠、碧玉盘、钻研、天文学家”等词语。

3、能用“著名”说话、写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第一段的第一句话,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数过星星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数一数天上的星星,看看天上的星星有什么奥秘。

展示星空的图片:

让学生边看边数星星,再说说自己的发现。

2、师:在我国汉朝,有一个爱数星星的孩子,他说,天上的星星,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他数星星发现了什么秘密呢?他是谁呢?他就是著名的科学家张衡。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

出示张衡的图片

张衡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张衡的故事。

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张衡。

中的

师:当你知道了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时,你想说些什么?

3、师:我们知道了张衡是古时候一个非常著名的天文学家,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张衡小时候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板书:数星星的孩子。

领全体学生朗读课题。

指导:多音字:数(shǔ、shù)。

正音:数shǔ。“星星、孩子”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

2、借助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识字动画,学生小组自学下列字词:勺、斗、组、睡、玉、数、珍珠、钻研、距离。(重点是读准音,记住形)

4、教师指导:

本课要认的字中,“仰、衡”是后鼻音,“撒、组”是平舌音,“傻、楚”是翘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数”是多音字,在本课中shǔ和shù两个音都出现了,要注意这个字在词中的正确读音。

5、玩字卡游戏。

(1).老师随意说字音,学生按老师所读的顺序用字卡搭一座拱桥。

(2)小组合作,玩字卡组词接龙游戏。

三、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范写。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识字动画,教师指导:

(1)组、睡、珍珠、钻研、距: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珍”字右边的最后一撇长。“研”字右边的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钻”字右边的口字第一笔竖落在竖中线上。

(2)数:左右结构,左右均等。

(3)睡:右边的“垂”字,中间宽,两头窄,注意提示笔顺。离:上窄下宽。这两个字笔画多,要重点指导。

(4)衡:指名读,说结构、偏旁。教师故意板书一个极差的“衡”字,请学生说说该怎么写,并上台板书。

师:三部分要紧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才好看,也就是说大家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写字如此,学习也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学好。希望大家团结一条心搞好学习。

(5)汉:指名读,比较:汉——汗。给“汉”组词。

(6)研:指名读,换偏旁:研——形(研——妍、刑)

2、学生先书写,再临摹。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初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各人画出自己所喜爱的句子反复朗读,再读给小组的伙伴听,请小组成员评价。

(3)朗读展示。选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可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范读视频,纠正学生的发音,让学生在动画中理解课文。

三、.再读入情。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当读到这一句话时,让学生想象夜空的美丽和星星之多)

(2)“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3)“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让学生通过读“一夜”“几次”“果然”等词语体会张衡是怎样认真观察星空的)

四、小结。

师:正因为张衡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造了世界上瞩目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五、拓展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张衡吗?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吗?请读读课后的“我知道”,还可以到书中或网上查找资料。

六、作业

课外阅读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边的科学常识。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张手抄报。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张衡小时候善于观察、肯于动脑,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指名学生朗读

2、师:某某小朋友读的真好,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的词语。

(1)让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词卡。

(2)学生齐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

播放媒体资源的范读视频

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我们又看了动画,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赏析课文。

1、赏析课文最后一段。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1)师:刚才大家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谁?

板书:张衡

(2)师:讲他干吗?

板书:数星星

(3)指名读最后一段,问:张衡是什么时候的人?

板书:汉朝

(4)张衡取得了什么成绩呢?请找出有关词句读读。

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板书:天文学家

a. 学习“著名”:闻名、有名。并用“著名”说话、写话。

b. 简要讨论“天文学家”。

c. 谁知道他怎么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

板书:刻苦钻研。(讨论)

(5)齐读最后一段。

2、赏析课文第一段。

师: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课文。

(1)自由读此段,先说有几句话,再上台来标序号。

(2)指名读第一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a. 师:大家晚上去看过星星吗?像什么?

让学生讨论“满天”和“无数”。

学习此句的比喻含义:

板书:

满天的星星——晴天的夜空

↓ 撒 ↓

无数的珍珠——碧玉盘

可拿涂了黑底的托盘撒上粉笔头以作简单演示,加深理解。

b. 学习这个句中多音字:

数shǔ 数星星 撒sǎ 撒珍珠

数shù 无数 撒sā 撒网

c. 指名学生填空:

张衡把看到的星星写得这么美,说明他心里对星星的()之情。

据回答板书“喜爱”或“喜欢”

d. 用“喜爱”的语气齐读此句。

(3)学习第二句: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师:看到星星这么美,张衡是怎么做的呢?

a. 请多生读此句:

b. 请圈出数星星的动作的词:坐、靠、仰、指、数。(板书)

c. 学生表演数星星的动作。同座互演或上台表演。

(老师或其他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d. 从这些动作当中可以看出张衡数星星的时候做得怎么样?

(据回答板书“认真”或“仔细”)

e. 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

(4)学习第三句: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a. 喜欢读的都读此句。

b. 数星星要仰着头,多累呀!回去睡觉好了,张衡这样做了吗?

他“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说明什么呢?(他不怕烦、不怕累。)

c. 比较句子: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数到了几百颗。

(让学生自由阐述,讨论。)

d. 齐读第三句。

e. 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小结本堂课。

四、当堂练习: 1、猜字谜:

①天真热,一连三杯水,我喝了又喝。(汉)

②我不断地用力,终于推开了一块石头!(研)

③这事太有趣了,我非告诉你不可。(靠)

④白娘子被一根扁担压住了。(百)

2、改错字:

一个孩子座在院子里,造着奶奶,仰着头,只着天空书星星。

( )

3、补句子:

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彩虹

五、拓展活动

1、合作交流。学生把查找的资料在组内交流。

2、各组选派代表展示。

3、班级可开展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

数星星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走进科技世界”的首篇讲读课文。课文记述了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依偎着奶奶数星星的故事,课文中的“数星星”包含着以下三方面:一是通过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和奶奶的话表现他的仔细、认真、痴迷,二是写张衡在数星星的过程中发现了星星的运动规律,三是写张衡通过观察验证了前人的说法。小张衡的性格特点都在人物的言行中充分展现。因为要用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教学二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除了本课已有的生字之外,还有“乱”、“绕”两个字学生没学过,所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准教学起点非常重要,教学时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法渗透。根据年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预设本课教学目标,将识字、学词和指导读书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张衡的品质特点是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同时习得识字、写字的方法。

2.学习并积累词语。如,无数、珍珠、汉朝、天文学家、距离、清楚、钻研等。

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4.学习张衡从小细心观察、乐于探究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观察星空。

教师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cai课件。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要清晰,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星空图,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2.初识张衡,读准后鼻音“衡”。

(1)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出示卡片“张衡”认读,读准后鼻音。

(2)他是——汉朝人,出示卡片“汉朝”认读。

(3)那时的小张衡是怎么数星星的呢?

(二)充分朗读,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自主识字。

学生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书,老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2.检查预习,找准起点。

初识张衡,读准后鼻音“衡”,了解“汉朝”。

出示生字“撒、玉、衡、汉、仰、傻、距、组、楚”,了解学情。

3.指导读句,学习字词。

在句子中认读生字,学习读长句子。

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他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生字变红)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读第一句,指导读准多音字“数”

(3)指导读好句子,无数的星星像珍珠撒在夜空中,多美呀!谁来读?

学法指导:读长句子,要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多读几遍就读好了。

(4)就像这样再读读这两句话,注意生词。

(5)读第二句,学习“距离”。

(6)读第三句,学习“清楚”。

(三)指导读文,读通读顺。

1.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指导读句。

①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导读好“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体会逗号后面停顿要稍长。

2.读第二自然段。

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指导抓住奶奶的表情,读出奶奶亲切的说话语气。

3.读第三自然段。

通过“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理解词语“距离”。

4.指导读第四自然段中爷爷的话。

(1)自由读一读爷爷说的话。

(2)出示爷爷说的后三句话: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3)指导读爷爷的话,在朗读过程中识记“勺”字,写“勺”字。结合星空,理解“一组一组的”,与“祖”对比识记“组”。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伊始,我心甘情愿地让学生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感受语言,熟悉语言。在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识字、学词、感悟、积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读中释词、析句,实现了教学功能的综合化。

(四)示范引领,学习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认真看。

学生自由练读,展示朗读。

(五)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积累词语,巩固识字。

2.指导书写“数”“睡”“距离”,提醒偏旁写法与字义的关系,重视重点笔画的指导,教会学生读贴、描红、临帖,在巡视指导过程中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

3.展示点评。

计意图:二年级写字教学是重头戏,指导要扎实到位,讲究实效。设计中注意指导学生读贴、描红、临帖,习得写字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相关链接:切磋琢磨乃成宝器——《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宁夏会堂赛区

数星星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同时习得识字、写字的方法。

2、 学习并积累词语。如:无数、珍珠、汉朝、天文学家、距离、清楚、钻研等。 3、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

生读好人物对话。

4、 学习张衡从小细心观察,乐于探究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观察星空 教师: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字谜:太阳底下过生日。(星)

IQ题:过年时放烟花,为什么射不到星星?(因为星星会闪)

2、知道你们很喜欢星星,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坐上飞船,一起去看看美丽的星星。(课件出示月夜星空图)

3、喜欢吗?数过星星吗?1800多年前,一个孩子很喜欢星星,还数过星星,一起来认识一下(生齐读)——数星星的孩子。

4、板书课题,范写“数”, 题目中有个多音字——数。谁会组词?要求再读课题。

二、充分朗读,整体感知

1、课题读得好,课文一定读得更棒。

2、读好课文的小窍门:难读的字,课文下面的小卡片可以帮助你;遇到难读的

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预习,找准起点——出示生字:撒、玉、衡、汉、仰、傻、距、组、楚

这些字没在课文中出现之前,你在生活中认识它们吗?怎么认识的?指名说。

了解学情,指生读,互帮互助识生字。

4、 生字藏到句子里面,你还认不认得它?快点自己读一读吧。(课件出示三个

句子。)变红句子中的生字,指名读句子。

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他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他看清除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1) 自读句子

2) 谁来读第一句,“无数”,指导读准多音字“数”;撒的动作;范读,生读。 3) 指导读好句子,无数的星星像珍珠撒在夜空中,多美呀!(学法指导:读长

句子要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多读几遍就读好了。)

4) 就像这样再读读这两句话,注意生词。

5) 读第二句,学习“距离”(请距离我近的孩子先读,距离远的再读,一起读。) 6) 读第三句话,学习“清楚”(轻声的词语读法指导:前面一个字读重一点,轻声的那个字读起来就容易读了!),“清清楚楚”不用轻声哦。

5、 课文就是这样由一句句话组成的,让我们再读课文,读通读顺吧。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里面出现几个人物?主要讲了关于谁的什么事情?

2、你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这个小朋友叫张衡?

3、全班齐读第五自然段。

4、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5、师顺着学生的汇报板书:数星星的孩子——〉张衡——〉天文学家。张衡是怎样成为天文学家的?让我们坐上时空飞船,回到他的小时候去看一看。

师出示第一自然段: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6、想不想读这一段?生自由读。

7、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生:一直数,数了几百颗,想数完天上的星星。师:非常认真、有耐心。读——

8、 让我们放下书本,仰起头,天上的星星可不好数啦,我们一起仰起头来数星星吧!(指导读好“仰起头”、“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体会逗号后面停顿要稍长。)

9、你还感受到什么?觉得哪句很美?

10、老师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课件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句子)指导读好句子。理解比喻用法。

第二自然段,纠正读音。

师:奶奶笑着说,请你渎课文——(生读)

第三自然段,理解“距离”,识记“距”字。

师:孩子说——你接着读。(生读全段)

师:你读得声音响亮,语句通顺。小张衡发现,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隔那么远,就是它们之间的什么没有变?

生:距离。

师:是呀!咱们看这个“距”字,它是个形声字。左边是——(生:足字旁)。右边是——(生:巨)。哪个巨—— (生:巨人的巨)。

师:对!右边的笔顺可不好写了,伸出小手跟老师书空:横,横折,横,最后一笔是—— (生:竖折)。再读这个词。

第四自然段,识记“勺”“组”,理解“一组一组的”。

师:爷爷听了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他又说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爷爷的话,看爷爷说了什么。(生自由读)

(课件出示: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

师:谁来读读爷爷说的这三句话?(生读)

师:这北斗七星就在你们书上呢,找一找,连一连—— (生动手画)。

师:老师也连了起来,(课件出示:北斗图)仔细看,这北斗七星多像一把勺子啊!

(课件出示:那七颗星,连起来( ),叫()。

师:这样你还会读吗?(生读)

这是什么句子?你会说比喻句吗?

让我们记住爷爷说的话——学生齐读。

四、分角色朗读二、三、四自然段,作者的话其他同学齐读。

1、 配乐,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认真看。

2、 自由练读,展示朗读:(如果你笑着读,你能读得更棒!看清楚了,奶奶可是笑着读的。指导奶奶的话,练读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师生练读;生读对话,师旁白。

五、 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 积累词语,巩固识字:课文读到这儿,我相信这些词语肯定难不倒你们,一组一组词语读。

2、 指导书写“睡”“距离”:这两个字可不好写啦,让我们仔细观察,眼皮垂下来就要睡觉啦,把手伸出来跟电脑老师一起写一遍,再跟老师写一遍。写“距离”,注意:距字左窄右宽,离字上窄下宽。(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

数星星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关于数星星方法的文字。

3、启发学生质疑,并联系自己的体验学习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理解词语,通过朗读和默读训练,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除让学生学会字词句和掌握课文内容外,还要让学生获得观察方面的知识,受到唯物主义思想的初步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学习张衡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张衡及他发明的地动仪和浑天仪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自主识字

1、在晴朗的夜晚,你们仰望蓝天,会看到些什么呢?

2、过渡: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孩子也喜欢观察夜空,还数过星星。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3、板书课题。请学生坐端正,齐读课题。

4、请同学打开课本,大声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谁来提醒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5、师提出读书要求:一是遇到你觉得难读的字,一定要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了。二是读书时身子坐正,左手压住书本,右手拿笔,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它。

1、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星空景色。

2、齐读课题。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读课题时不拖音。

3、坐端正,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让学生借助以前的生活体验,把看到过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对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做一定的了解,并对仔细观察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

二合作交流

1、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现在轻轻地把课本反扣在桌上!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读(随时纠正读音错误)。

2、开火车读。

3、齐读。

4、指名接读课文,随时纠正读音。

1、学生举手指认卡片上的字的读音。

2、学生用开火车的方xx流读生字。

3、学生齐读生字。

4、按要求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别人朗读。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读通课文。以读为主,变换方式,让生字词在学生的眼前多次再现,寓教于乐,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数星星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钻研”两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蕴涵的道理。

3、细读课文开头和末尾的段落,体会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比喻句的妙处所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边拍手边唱歌曲《闪烁的星星》

2、小结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星星吗?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吗?古代有一个小孩和我们一样喜爱星星,他还曾经认真地数过天上的星星,你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

3、指导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注意多音字“数”(shǔ),并给不同的读音口头组词。

过渡导入: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自由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组织自由读课文,完成两个要求。

(1)圈圈课文中的生字,想想办法记住他们。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交流

(1)指名读课文后面带拼音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3)出示词语个别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

1、品读课文第5自然段(最后一段)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我们去看看。

出示: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1)指名读,说说明白了什么?

(2)简介“张衡”,知道他不仅是个天文学家,还是个文学家,思想家,而且画画也很好,是个全才。

(3)他怎么才能成为“天文学家”呢?组织学生在这段话中圈出有关词语。

理解“刻苦、钻研”:

a怎么才叫“刻苦钻研”?(组织同桌讨论,再说说)

b指导书写“钻研“。

(4)带着崇敬的语气齐读这段的第二句

过渡: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课文。

2、品读第一段

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1)自由读读,争取一次把它读通顺。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学习第一句

a出示句式说说:这句把——比作——,还把——比作——。

b给“撒“换换词读读,说说哪个用得好,为什么?

c指名有感情地读这句

(4)学习第二句

过渡:看到夜空这么美,张衡怎么做呢?

a指名读第二句,要求学生圈出张衡看星星的动词。

b指名表演读,思考:从这些动词中,你明白了什么?(数星星很认真,很仔细)

(5)学习第三句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a对比读,说说两句有什么不同?课文中为什么用逗号?(张衡数星星一边数,一边想,很认真)

b启发学生想象假如让你面对着无数的星星数,数到20颗会怎样?50颗呢?上百颗呢?那从几百颗你能体会到什么?(不怕烦,不怕累,很刻苦)

c这么刻苦认真的孩子,一直数到几百颗,让我们来夸一夸他吧!指名读,男生齐读第一段。

(6)女生齐读这一段。

数星星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张衡其人,知道他从小爱科学,喜欢钻研,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堂课的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数和撒,理解无数、珍珠、碧玉盘、钻研、天文学家等词语。

3、能用著名说话、写话。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第一段的第一句话,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

四、教学准备:幻灯片或课件或小黑板(课文句子、比较音节、当堂练习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切题。

1、唱《小小的船》。

2、从歌中月儿引出星星。(板书课题)

3、读课题,正音:数shǔ。星星、孩子读轻声。

(二)、初知。

1、比较拼读音节:

zhēn héng sǎ shǎ kào rào zǔ chǔ yáng yán màn hàn

珍---衡 撒---傻 靠---绕 组---楚 仰---研 慢---汉

2、分组分段读通课文。

(三)、赏析课文最后一段。

(出示此段: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1、刚才大家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谁?(板书:张衡)

讲他干吗?(数星星板书)

2、指名读最后一段,问:张衡是什么时候的人?(板书:汉朝)简介张衡。

3、衡取得了什么成绩呢?请找出有关词句读读。

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板书:天文学家)

(1)、学习著名:闻名、有名。并用著名说话、写话。

(2)、简要讨论天文学家。

(3)、谁知道他怎么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

刻苦钻研。(板书之并讨论)

4、学习生字:

(1)、衡:指名读,说结构、偏旁。教师故意板书一个极差的衡字,请学生说说该怎么写,并上台板书。

(师述:三部分要紧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才好看,也就是说大家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写字如此,学习也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学好。希望大家团结一条心搞好学习。)

(2)、汉:指名读,比较:汉汗。给汉组词。

(3)、研:指名读,换偏旁:研形(研妍、刑)

5、齐读最后一段。

(四)、赏析课文一段。

过渡: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课文。

1、自由读此段,先说有几句话,再上台来标序号。

2、指名读第一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1)、大家晚上去看过星星吗?像什么?

(2)、讨论满天和无数。

(3)、学习此句的比喻含义:

满天的星星晴天的夜空

↓ 撒 ↓

无数的珍珠碧玉盘

(可拿涂了黑底的托盘撒上粉笔头以作简单演示,有条件的可放星空的课件以加深理解。)

(4)、学习这个句中多音字:

数shǔ 数星星 撒sǎ 撒珍珠

数shù 无数 撒sā 撒网

(5)、张衡把看到的星星写得这么美,说明他心里对星星的()之情。

(据回答板书喜爱或喜欢)

(6)、用喜爱的语气齐读此句。

3、学习第二句: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过渡:看到星星这么美,张衡是怎么做的呢?

(1)、请多生读此句:

(2)、请圈出数星星的动作的词:坐、靠、仰、指、数。(板书)

(3)、学生表演数星星的动作。同座互演或上台表演。

(老师或其他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4)、从这些动作当中可以看出张衡数星星的时候做得怎么样?

(据回答板书认真或仔细)

(5)、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

4、学习第三句: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1)、喜欢读的都读此句。

(2)、数星星要仰着头,多累呀!回去睡觉好了,张衡这样做了吗?

他一直数到了几百课,这说明什么呢?(他不怕烦、不怕累。)

(3)、比较句子: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数到了几百颗。

(让学生自由阐述,讨论。)

(4)、齐读第三句。

5、教学生字:

珍:提醒右下部三撇的写法。同音字比较:真、针、珍。

靠:告+非。用靠组词。

仰:换偏旁迎。仰卵柳比较。

百:独体字。给百组词。

6、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小结本堂课。

(六)、当堂练习:

1、猜字谜:

①天真热,一连三杯水,我喝了又喝。(汉)

②我不断地用力,终于推开了一块石头!(研)

③这事太有趣了,我非告诉你不可。(靠)

④白娘子被一根扁担压住了。(百)

2、改错字:

一个孩子座在院子里,造着奶奶,仰着头,只着天空书星星。

( )

3、补句子:

弯弯的月儿 像 小小的船。

彩虹

(七)、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3次。

2、每位同学夜里去看看星星,下堂课我们一起交流一下看到的情景。

数星星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长大以后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的结果。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激起学生对宇宙奥妙的幻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星空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极了。我们平常说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词语?

生:很多很多

生:无数

生:多的数不清

师:对呀,天上的星星多的数都数不清,有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真的数不清吗?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数过?

生:没有

师:古时候就有个小孩子,最喜欢数星星,他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现在看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了以后,知道写的是谁。生字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师:现在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张衡是个什么人呢?

生:这个故事写的是张衡,张衡是汉朝著名的文学家。

师:回答的真不错,你是从哪个自然段中找到的呢?请你读一读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张衡是汉朝人。他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师:汉朝是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谁知道天文学家是做什么的?

生:研究太阳,星星的,月亮的

生:就是研究天上的东西的

师:对呀,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下面齐读一下最后这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

四、分段学习

师: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候怎么数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数呢,听老师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

师:(出示星空图)夜晚,满天的星星象无数的珍珠,蓝蓝的天空象碧玉盘,真美!!(学生惊叹不已,好美)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一美景呢?

生:第一自然段

师:自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满天的星星象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师:那珍珠指的是什么呢?和星星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生:都是很亮的,会一闪一闪的。

师:对,回答的真不错,很有想像力!碧玉盘又指的是什么呢?

生:蓝蓝的天空。

师:你们还能用什么比喻星星和蓝天吗?

生:闪闪的星星象妈妈的眼睛。

生:蓝蓝的天空象海洋。

数星星课件 篇9

一、教材分析:

我所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29课《数星星的孩子》。本单元是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的课文,生动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可谓是图文并茂,篇篇文章引人入胜,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与学生一起走进科学世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在本课所讲的是我国汉朝的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认真钻研的精神,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

全文共有6段。前五段具体写出张衡小时候如何爱好天文、细心观察天象,琢磨星星的运行规律。第六段主要讲张衡长大经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课文紧扣题目用五段写张衡小时候的故事,重点突出,同时也告诉人们,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除了长大以后刻苦钻研以外,跟从小爱好天文是分不开的。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等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活动所吸引,我们知道,那是孩子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天性,使孩子懂得自然科学常识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电教演示法”和“朗读法”来教学本课,引导学生采用说说、读读、议议、写写、操作等学习方法,用感情朗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刻苦钻研的精神,从小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让孩子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3、情感目标:学习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五、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查阅、收集天文知识、图片。

2、学生观察星空,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数星星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

2、学生齐读课题。

3、老师: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什么?是什么时候的人?长大以后成为怎样的人?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一段,找找老师刚才的问题好吗?

4、学生回答后,教师随即板书。过渡语:长大后的张衡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这跟他小时候数星星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数星星的孩子》。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1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第1句,体会夜空的美丽:

2、老师:(课件出示星空图):

3、老师:请小朋友看,你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展开讨论,畅所欲言。

5、⑴这星空真美啊!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找找描写美丽星空的句子,用“──”划下来。

⑵请一生反馈,(课件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⑶谁能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先试试看。

⑷逐个请学生站起来读一读。师评价。(你读得真美;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样;我听出来了,你的星星真多;你的星星很美;你的星星最亮了。)小朋友个个是朗读高手,真棒!

①是的,这里的星星就象──珍珠一样美/亮。珍珠是什么样儿的?(珍珠是一颗颗的,很有光泽)所以这里是把星星比作──珍珠。

老师:你觉得这句话还美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

②这里的星星不但美丽,而且也很多,从哪几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星星比较多呢?(满天,无数)请学生来读读这句话。

③不仅是星星很美,夜晚的天空也很美,就象碧玉盘一样。星星在碧玉盘一样的夜空的衬托下显得更美了。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⑸那么美的星空,那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可以吗?师带有感情的朗读此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掉在碧玉盘里。”

⑹学生听完老师朗读,自己也带感情的朗读这两句,体会句子的优美。

⑺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星星“撒”满天空的样子。(课件出示:星星撒满夜空)。

2、张衡看到这么美的夜空他会怎么样呢?

⑴请学生自己读读

二、三两句。

⑵他又是怎么去数星星的?边读边把他数星星的动词圈出来,(板书:坐、靠、仰、指、数),读一读,做一做。

⑶看来你们已经能够理解这几个词语了,好,保持这个姿势,让我们也学着张衡的样子一起来数一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约20多颗)

⑷你们数了多少颗?觉得怎么样啊?小张衡呢?这“一直”是什么意思?(板书;一直)你们数了几十颗就觉得眼花缭乱,手酸了,脖子酸了,头也仰疼了,可小张衡却连续数了几百颗,他会更加怎样?(课件出示: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说明张衡数星星是多么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认真)谁来学学张衡的耐心和认真,来读读这句话。

⑸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3自然段:

⑴这么多的星星,你觉得能数清吗?(学生:不能,能)

⑵多少个夜晚,张衡就是这样仔细、耐心,不厌其烦地数星星,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⑶(课件出示第

2、3自然段)请你读读第

2、3自然段。老师:你读完后觉的张衡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学生:认真、执着、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等,学生各抒己见,答案可以不唯一。奶奶跟你的'想法一样吗?奶奶是怎么想的呢?(不一样,奶奶认为他很傻)那么张衡到底傻不傻?奶奶为什么说他傻?你为什么认为他不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讨论)。你们跟张衡一样聪明,我相信你们的朗读会更棒。

请同桌两人一个学奶奶,一个学张衡,合作朗读对话,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读。

⑸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三)、学习4、5自然段

1、学习第5自然段:

⑴这么多星星到底有没有规律?张衡有没有发现?你从课文的哪里看出来张衡发现了?

⑵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⑶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理解“果然”。“果然”说明了什么?(事实观察到的与爷爷说的一样。)

⑷学生用“果然”联系说话。 ⑸齐读第5段。

2、学习第4自然段:

⑴那爷爷说了些什么呢?(课件出示:第4段)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看看爷爷一共说了几次话?

⑵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其他同学思考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指名说,齐读。

⑶爷爷还告诉了张衡什么?张衡听了爷爷的话,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指名读第二次话。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课件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⑷(课件出示两句子)说说这组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了。)

⑸齐读第4、5自然段。

三、拓展练习:

1、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说说看: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这跟他小时候数星星有什么关系呢?

2、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应该学习张衡什么样的精神吗?

3、扩展:你认识北极星和织女星吗?你还知道哪些星座?(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来说。)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跟他从小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象他一样刻苦钻研,认真学习。

五、播放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

六、板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

坐、靠、仰、指、数

(傻?)

一直,认真

天文学家

数星星,果然

七、教学反思:

老师们,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这节课的目标明确、难,易适度、内容具体、方法得当、思路清晰、组织严格、过程完整、密度合理、手段多样、负担合理、效果显著。在规定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本课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且不同程序的学生都能受到训练,有所收获。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撤在碧玉盘里。”许多人习惯地认为这句话写出了星星的美,引起小张衡极大的兴趣,这当然不错。但我认为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还没有真正体会作者的意图,还没有真正理解作者写这句话的匠心所在。那就是通过“无数、满天、撤”等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星星分布的不规则。这给张衡数星星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为表现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凭着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小时候如何喜欢、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难点是比喻句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思路时,我从概括到具体,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再推导原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教学有起有伏。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课堂内有限的时间与课文内容丰富之间的矛盾,课堂由于时间短,或许我还没有充分地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星星课件 篇10

《数星星的孩子》是新课改教材中的课文,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练习熟读成诵。《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孩子喜欢的文章,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教师在黑板上画了许多的小星星,还画上了奶奶和孩子这两个人物,整个版面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仿佛让学生置身于夏天的晚上,便于学生情感的投入。文章的第一段,教师先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加上恰当的动作给学生范读。(其实教师是背着朗诵下来的。)让学生模仿,激起学生的情感。关于“晚上,满天的星星象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中的“珍珠”的解释,教师又出示了真的珍珠,让学生观察想象。最后,教师出示一些提示语,让学生边演示,边背诵,最终达到教学要求。

二、在教学其它自然段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一环紧扣一环。这篇文章较长,内容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教师给学生出示一条情感线:“夏天的晚上,一个孩子靠者奶奶数星星,奶奶的看法是什么?孩子怎么认为?当奶奶的看法与孩子产生分歧时,爷爷又是怎么说的?对于爷爷的看法,孩子又是怎么认为?怎么做的?”这一系列的问题,使文章穿成一串,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张衡成了天文学家,这与他从小喜欢观察星星是分不开的。教师利用这个契机培养学生从小有各种爱好,长大后刻苦钻研,就一定能成功。

四、知识的延伸。这篇文章内容涉及到“北斗星、北极星、北斗星绕着北极星转”等知识。教师多给学生一些星象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关于张衡这个人物,文章介绍较少,教师也补充了一些知识,便于学生更深的理解文章内容。

附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认读3个字。认识“皿字底”。

2、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自然段。

4、了解张衡从小喜欢观察星星,长大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天文学家的故事。产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1、看到老师黑板上这么多的小星星,同学们就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板书:10 数星星的孩子)

2、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或你们有什么问题?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逐段默读,找出答案。(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

二 逐段学习

1、老师范读第一段,听后你知道了什么?(夜空很美,孩子在数星星。)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句话中的“满天”和“无数”各说明什么?

“珍珠”是什么?

什么像“珍珠”?“碧玉盘”指的是什么?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句话的景象。然后读一读。

“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中的“一直”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边想象边朗读第一段。

根据提示练习背诵:晚上,()撒在()。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 ),(),()。一颗,两颗,()。

2、孩子不停的数,可把奶奶逗坏了,奶奶是怎么说的?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奶奶的话,有谁明白奶奶的意思?(那么多的星星,一闪一闪的是数不清的。)

3、那我们看看孩子是怎么认为的?谁能读读第3自然段?

孩子认为星星数的清,不是乱动,它们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4、奶奶的看法和孩子的看法产生了分歧,怎么办呢?正在这时候,爷爷走过来了,看看爷爷是怎么认为的?(爷爷肯定孩子的看法,还告诉孩子一些新的知识――北斗星 北极星 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数星星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并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三个问题。

3.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2,能说出课后练习3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

2.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

(二)能正确认读本课生词并理解词意。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

三、教学过程

(一)写出课题。提示数(sh()的读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自然段,4~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3.老师简介张衡生平事迹。

张衡(公元78年~139年),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他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由于张衡在天文、地理、历法、地震、器械等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政府于1956年重修了他的坟墓,科学院院长为墓碑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张衡小时候的一件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数:它是一个多音字,在无数中读sh),在数星星中读sh(。

斗:它是一个多音字,在北斗星中读d%u,在斗争中读d^u。

(2)字形:

最后一横略短些。

楚:上半部分是一个林,注意两个捺都改成点,下边的笔顺是:

(3)词意:

一闪一闪:本课形容星星的光,忽明忽暗。

之间:表示在两个事物或时间的中间。

距离: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相隔。在本课是指两颗星相隔。

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的,分布呈勺子的形状。

无数:难计算出数,形容非常多。

清楚:事物容易让人辨认、了解。在本课中是明白的意思。

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

4.指导书写,让学生写字头。

(四)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

(二)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才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了解张衡在小时候是怎样爱好天文,喜欢研究的。

(二)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先学第6自然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1.课文的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第6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

2.读了这段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张衡是汉朝人,后来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3.齐读第6自然段。

(二)学习1、2、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1)出示投影。(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夜空的美丽。然后再读书里写夜空的话。

(3)出投影,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样,但第二句更具体、生动,因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了珍珠那么美丽。)

(4)范读这句,自己练读,齐读。

2.出示投影。(课文第二幅图。)

(1)找书上有关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2)指名有语气地读第1自然段。

3.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了什么?

(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了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他从小就对天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

(2)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说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说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

问:从张衡说的这三句话中,你看出什么?(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3)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三)学习4、5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

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出示投影,说说这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了。)

5.齐读第4自然段,再说说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运行规律。

6.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7.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了什么?

8.如有条件,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2.总结:

张衡长大以后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我们要学习张衡这种精神,提高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长大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五)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抄写课后作业(3)的句子。

3.读课文两遍。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并听写本课生字词。

(二)完成课后练习(2)。

(三)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本课所学生字新词,能看拼音填词语,完成课后练习2。

三、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按小组读,全班读)

再说说张衡为什么能成为天文学家。

(二)巩固字词的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出示小黑板,指名一人到前边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

做完检查对一对这些词,再齐读两遍。

2.给下面的宇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语。

锤()________祖()________

棵()________炬()________

3.用多音字组词语。

4.选字填空。

棵颗组祖斗抖

一()星星小()发()

一()树苗()国一()米

一()小草()合北()星

一()珠子()传烟()

一()红豆()先()动

(填空之前,老师先带领学生查字典,说说每组字的字意,区别一下用法的不同。)

(三)进行句子训练的设计。

1.照样子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例:蜜蜂采了蜜。蜜蜂飞进了蜂房。

蜜蜂采了蜜飞进了蜂房。

(1)张衡坐在院子里。

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原句填空。

(1)满天的星星像()撒在()里。

课件推荐: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推荐一则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课件推荐: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推荐一则”,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最新课件: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其一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最新课件: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其一”,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二、德育渗透点

热爱祖国

三、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四、教学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学生自由谈

以组为单位按要求数数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

观察图片,试着读数。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这两个问题可以让随读生回答。]。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10个一千是一万

拨回去,在万位上拨一个珠子。

10个一万是十万

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

同桌互相数数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全班交流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

数级说出数位顺序表

数位

学生说出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20

三、巩固新知

做一做的1题数数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练习一的第1题9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学生两人一组,按要求数数,互相检查。

学生举例说明3

五、作业:

做一个数位顺序表3

六、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表示8个十万

七、课后反思(结合经验、问题、学生表现以及改进意见进行反思)

相反数课件


通常教师在授课前都会准备好教案及课件,而此刻他们又要开始撰写教案了。为了让备课工作更有针对性,教师应该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高品质教案。那么,如何撰写一份优质的教案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根据您的需求认真定制了“相反数课件”这篇文章,期待您能阅读并借鉴其中的内容!

相反数课件(篇1)

相反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更是数学运算中直接体现的一个概念。在这里,我们来分享一下小学数学中的相反数教学主题范文,以供大家参考。

相反数小班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及性质。

2. 学生能够掌握相反数的求法和运算法则。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相反数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2. 相反数的求法和运算法则。

3. 相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相反数的运算法则。

2. 相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演示法。

2. 实验法。

3. 讨论法。

【教学准备】

1. 视频教学装置。

2. 计算器。

3. 课件。

4.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师生互动

1. 向学生出示一个物体,问:“这个物体有没有相反的东西?” 学生可以自由回答。

2. 学生回答后,老师再补充说:“我们知道,每个数都有一个相反数,它们的和为零。我们今天来学习什么是相反数。”

(二)引出知识点

1. 向学生出示两个数,问:“这两个数有什么联系?”

2. 学生答:“两个数不一样,但它们的和为零。”

3. 老师接着说:“这两个数就是相反数,它们的差也为零。”

(三)巩固知识点

1. 向学生出示两组数据:7与-7,1/3与-1/3,-4.6与4.6。

2. 问学生:“这些数的相反数分别是多少?相加后求和,会得到什么值?”

二、相反数的求法

(一)演示法

1. 向学生出示一个正数,比如六十,让他们求这个数的相反数。

2. 学生可以自由思考,老师辅导学生加上复数符号“-”,表示相反数。

(二)讨论法

1. 让学生找到另一个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 学生可以自由思考,然后两人一起解决问题。

三、相反数的运算法则

(一)演示法

1. 向学生出示两个数,让他们进行加减法运算。

2. 学生可以自由思考,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加减法的规则。

(二)讨论法

1. 让学生找到另一个学生,一起讨论如何运算相反数。

2. 学生可以自由思考,然后两人一起解决运算问题。

四、相反数的实际应用

(一)讨论法

1. 带领学生讨论相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比如在棒球比赛中,两队得分相反,可以得到零和平局。

(二)实验法

1. 给学生一些实验器材,让他们试着进行实验。

2. 让学生参加讨论,了解相反数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总结】

1. 学生加深了对相反数的理解,掌握了求相反数的方法,掌握了相反数的运算法则。

2. 学生了解了相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回应及时调整步骤。

2. 可以针对学生的误解,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相反数课件(篇2)

相反数课件

相反数是指两个数在数轴上对称分布的数,即互为相反数。例如,2和-2,-4和4就是相反数。相反数有很多实际应用,如在代数学中解方程、在几何学中描述镜像和对称性等。为此,学习相反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相反数的定义

相反数的定义很简单,对于一个实数a,它的相反数记为-a,满足a+(-a)=0。这个定义可以解释为:将一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取反,得到的就是它的相反数。

例如,数轴上有点A表示实数2,那么点B表示实数-2,点A和点B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它们是相反数。

二、相反数的性质

相反数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1.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的和等于0,即a+(-a)=0。

2.相反数互为相反数,即a的相反数是-a,-a的相反数是a。

3.对于任意实数a,a×(-1)=(-a)×1=-a。

4.相反数的积是负数,即a×(-a)=-(a×a)=-(a²)。

5.相反数具有数轴对称性质,即对于实数a,在数轴上它的相反数在原点的对称点。

三、相反数的运用

1.相反数可以用于解决代数方程的根问题。例如,若方程2x+3=1,则x的值为x=(-2)/3。因为2x+3=1等价于2x=-2,x=-1。这里的-1就是2的相反数。

2.相反数可以用于描述几何中的镜面对称、轴对称等。

例如,在平面几何中,不难发现,对于一个点A(x,y),它的镜像点A'(-x,-y)关于坐标原点对称。这就是因为A和A'在数轴上的对称性质使得它们是相反数。类似的,对于直线、平面等几何图形的对称性质,我们也可以使用相反数来描述。

3.相反数可以用于计算实数的加减、乘除等。

例如,计算2.3和-1.8的和,可以先将-1.8化为它的相反数1.8,然后进行2.3+1.8=4.1的运算,最后再将结果-4.1化为相反数-(-4.1)=4.1,即为2.3-1.8的计算结果。

总之,相反数是数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具有简单、易懂、易用的特点,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需要对相反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用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相反数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 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 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重难点:

1、 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2、 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千米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3千米处,以学校为原点,分别在数轴表示出小明的家和小丽的家。

问:数3与-3有什么相同点于不同点?4与—4呢?

1 结合数轴揭示绝对值的概念: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典型题:

2、在数轴上记出下列各数,并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

问题1:2 与3 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问题2:-1 和-4哪个大? 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问题3:任意写出两个负数,并说出这两个负数哪个大,它们的绝对值哪个大。

问题4: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与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1、9.5与-1.75的大小。

2、 比较-3, -0.4 , -2 的大小,并用小于号把他们连接起来.

A. -5 B. 5 C. D.

5 、-2的绝对值是( )。

A.2 B.-2 C.±2 D.

相反数课件(篇4)

相反数是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许多数学操作的基础。本篇文章将介绍相反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同时附带丰富的得分点,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反数。

一、相反数的定义

相反数是指两个数的和为零的数,即在数轴上对称的两个数。比如,2和-2、3/4和-3/4、-5和5都是相反数。

二、相反数的性质

1.相反数相加等于0:a+(-a)=0。

2.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3.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4.任何数加上它的相反数等于0,即a+(-a)=0。

三、相反数的求法

1.取反法:将数的符号取反,绝对值不变。比如,2和-2是对称的,-2是2的相反数,2是-2的相反数。

2.加法逆元:对于数a,在数轴上找到其对称的数-a,使得a+(-a)=0。这里-a是a的加法逆元,也是a的相反数。

四、相反数的作用

1.计算:相反数往往用于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

2.方向:相反数常用于表示方向的相反。

3.余数:偶数的相反数一定是奇数,奇数的相反数一定是偶数,相邻奇数和相邻偶数的相反数之和相等。

五、如何教授相反数

1.引导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2.利用数轴与实物展示相反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两个数的相反数是对称的。

3.创造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环境,如出题、打板游戏等,让学生发现相反数的规律。

4.运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相反数的概念,加深对相反数的理解。

5.反复练习相反数的计算,加深记忆,使学生能够轻松运用相反数进行计算。

六、相反数的小技巧

1.边角数的相反数只有两个,即1和-1。

2.正数和负数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它们的大小,还与它们的符号有关。

3.熟记一些常用数的相反数,如2的相反数是-2,3的相反数是-3等,便于快速计算。

4.当需要计算多个相反数的和时,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组,分别相加再取相反数。

总之,相反数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简单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加深对其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希望本文能为小学生学习相反数提供一些帮助。

相反数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相反数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说出相反数的定义。

2.通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够掌握相反数的求法。

3.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反数的运用。

4.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相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相反数的概念和求法。

2.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2.相反数的概念和求法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1)出示一些有关相反数的图片,如:图1和图2。

(2)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

图1

图2

(3)教师说:“相信大家可以发现,这两张图片上的数字都是不同的,但有一个特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可以配对,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个特别的关系,那就是相反数。”

(4)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在数轴上,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相反数,如:+3和-3、+4和-4等对称的数,这些数的相反数就是它们所表示的数的相反数。”

(5)通过这个引导,引导学生认识相反数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说出相反数的定义。

2.相反数的求法

(1)出示一些有关相反数的运算例题,例如:2+(-2)、-3+3、-4+4,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例题来理解相反数的求法。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相反数的求法:

① 比较大小法: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②反补法: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和等于0。

3.简单应用

(1)出示一些生活中需要用到相反数的实际问题,例如:

① 驾驶员行驶车辆时,需要减速25km/h,应该减到多少速度?

② 今天有华氏27度,摄氏温度是多少?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反数的运用方法。

(3)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相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进行一些实际计算时,只要能够掌握好相反数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就会使计算更加精确和有效。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相反数的概念和求法,掌握相反数的运用,并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相反数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许多通过图片、实际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相反数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同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和求法后,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相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在本次课程的教学中,我学到了许多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自我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效果更加显著。同时,我也感到有些收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语言处理和教材呈现,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相反数课件(篇6)

1、先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2.4,0,―,―3,1.

2、一天,汽车司机张师傅从车站出发,沿东西方向行驶,规定向东为正,若向东行驶3千米,记作_____;若向西行驶2千米,记作_____.

3、数轴上表示数―3的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表示数5的点B到原点的距离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4、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个,表示的数是.

1、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km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2km处.

(1)如果把学校门前的大街看成一条数轴,把学校看成原点(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你能把小明和小丽家的位置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

(2)从数轴上看,哪家离学校较近?哪家离学校较远?

2、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用符号“”表示.

3、如图,你能说出数轴上A、B、C、D、E、F各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吗?

4、学习教材21页例题,完成“练一练”.

5、想一想:

(1)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数;

(2)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6、例3:某厂生产闹钟,从中抽取5件检验时,比标准时间多的记为正数,比标准时间少的记为负数,请根据下表,选出最准确的闹钟.

误差不超过5秒的为合格品,否则为次品,问有几台合格?

7、练习:某车间生产一批圆形零件,从中抽取8件进行检验,比规定直径长的毫米数记为正数,比规定直径短的毫米数记为负数,检查记录如下:

指出第几个零件最标准?最接近标准的是哪个零件?误差最大的是哪个零件?

1、填空:(1)|-3|=______, |1|=_____, |-0.4|=______,

|0|=_____, |9|=______, |-2|=________;

(2)绝对值小于3的所有整数是________________,非正整数是____________;

(3)若|x|=6,则x=__________;

(4)在数轴上点A表示-,点B表示,则点___________离原点的距离近些.

2、计算:

(1)|―3|×|―6.2|(2)|―5|+|―2.49|

(3)―|―|(4)|―|÷||

相反数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等能力,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1、请两位同学背靠背,一个向左走5步,另一个向右走5步,如果向右走为正,向左、向右分别记作什么?(生答:+5、-5),+5与-5这样成对出现的数就是为们今天要学习的相反数。

教师提出问题:上图中数轴上的'点B和点D表示的数各是什么?有什么关系?

教师活动:请几位同学说出他们讨论的结果,指出点B表示+2.6,点D表示-2.6,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到原点的距离都是2.6。

2、(板书):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将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3、学生活动: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代表回答后,小结: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4、练习填空:

3的相反数是 ; -6的相反数是 ;-(-3)= ;-(-0.8)= ;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解答,并与同伴交流,师生共同订正。

归纳:化简多重符号时,一个正数前不管有多少个“+”号,都可全部省去不写;一个数前有偶数个“-”号,也可以把“-”号一起去掉;一个正数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后只保留一个“-”号。

2、填空:

①的相反数是 ; ② 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2/3。

3、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

4、若α、β互为相反数,则α+β= 。

5、-(-4)是 的相反数,-(-2)的相反数是 。

-(-9)=; +(-3.5)= ;

-=;-{-}= 。

7、若-x=10,则x的相反数在原点的 侧。

本节课学习了相反数的意义,并认识了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课件(篇8)

相反数课件

相反数,是指两个数在数轴上关于0点对称的两个数,它们的和为0。研究相反数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数学运算和数轴的概念,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和能力。本课件旨在通过讲解相反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相反数,并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第一部分 相反数的定义

相反数是指两个数在数轴上关于0点对称的两个数,它们的和为0。例如,2和-2是一对相反数,-3和3也是一对相反数。可以发现,只有正数、负数和零都有相反数。正数和负数的相反数互为相反数。数轴上每个点的相反数就是它在数轴上的对称点。

第二部分 相反数的性质

1. 相反数互不相等,互为相反数。

2. 正数、负数和零都有相反数。

3. 相反数的和为0。证明如下:

设a和-b是一对相反数,那么a+(-b)=a-b=-(b-a)。根据相反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b-a为另一对相反数,其和为0,即b-a+(-b)= 0,所以a+(-b)=0。

4. 相反数的积为负数。证明如下:

设a和-b是一对相反数,那么ab+(-ab)=0。因为a和-b互为相反数,所以有a=(-b),即ab+(-ab)=a(-a)=(-a)a=0-1= -1。

第三部分 相反数的应用

1. 实现加减运算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数的加减运算。使用相反数,我们可以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从而简化计算。例如,10-5可以转化为10+(-5)。

2. 理解数轴和坐标系

相反数是在数轴上对称的,因此研究相反数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数轴的概念。另外,数轴的坐标系也是由正数、负数和0构成的,因此相反数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坐标系的概念。

3. 计算负数和绝对值

相反数的性质还可以用于计算负数和绝对值。例如,一个数的相反数加上它本身等于0,即-a+a=0,所以-a就是a的相反数。另外,任何数的绝对值等于它和它的相反数之间的较大值。例如,|-3|=3,因为-3和3都是3的相反数,而3绝对大于-3。

结语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相反数的知识经常被应用,掌握相反数的概念和应用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一步。

数鸭子课件(模板11篇)


根据您的意愿我们为您准备了一篇题为《数鸭子课件》的文章,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将教化育注重实效的重要指导。

数鸭子课件【篇1】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1、师播放音乐《凤阳花鼓》,并带学生做律动。

生演唱《凤阳花鼓》,并做律动。

2、认识乐器:学生分小组认识民族打击乐器,看看、摸摸、敲敲、听听。总结乐器特点。组与组之间进行“采访”。

(打击乐器:鼓、小镲、水镲、锣、木鱼、碰铃、双响筒)

(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产生“我想学”的欲望)

(二)主动探讨,巧妙点拨

1、游戏:“找朋友”。

2、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音乐找朋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生看课件,看自己手中的乐器,展开讨论,提出问题。

(用卡通画制作的课件分别出示四类乐器的动画、音效。)

(学生在游戏中辨认了各种乐器。)

3、教师及时解说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4、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语言来描绘声音或用手中纸笔画出声音,表现乐器声音的特点。

生会用不同的答案,如木鱼的声音,有的讲像水珠落在石头上的声音。

(师不断鼓励,启发学生想象。)

(三)巧做伴奏,寓教于乐

为歌曲“凤阳花鼓”做伴奏。

(四)指导欣赏,表现自我

1、师播放音乐片断问:“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生初听片断,回答问题。

2、师播放鸭子走路的片断和快板部分,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

问: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符合学生好动的心理,教师不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集体表演。

4、师播放全曲,同时播放多媒体动画。(小组讨论)

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听全曲,听、看、想象故事,编故事。

(充分利用多媒体把难理解的音乐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音乐形象,用的是哪种乐器?乐曲的音响变化和力度变化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5、师出示音乐片断。

现在请你们两人一组用手掌模拟小镲,表现出“鸭子吵架”的情景。

6、创编音乐小品《小鸭子玩耍》

分组表演:两组模仿敲击(两人敲鼓、镲);二组边唱边表演。

(抓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满足好胜心。)

7、鼓励学生给乐曲起名,学生讨论后,师解释“拌嘴”的意思。

生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五)融入生活,拓展教学

师:打击乐刚刚描绘的是鸭子,你们再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以及长短不同的节奏试试还可以用这些乐器描绘出我们生活的哪些音响呢?

生分组敲击讨论,描绘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有的用三角铁在四周循环敲击,发出长而回旋的声音,模仿闹钟;有的用镲、沙球、碰铃模仿妈妈在厨房里烧饭的声响。

(六)小结本课,课堂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的民族打击乐,还用它们模仿了各种声音,现在让我们欣赏民族打击乐表演。问: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的民族乐器还有许多,美妙的民族乐曲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让中国人所惊叹,它正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的爱乐者为之倾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女子十二乐坊》。学生动作模仿表演。

课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音乐!

(七)下课,听音乐出教室。

数鸭子课件【篇2】

今天我要上的是小班本学期的第周的音乐活动《数鸭子》,这是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儿歌,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歌词有趣,小朋友很喜欢。虽然大家很熟悉,但是歌曲有两段,小班幼儿要在一节课里掌握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分两课时来完成。现在要展示的是第一课时。在活动中,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幼儿通过扮演小鸭引导幼儿感受小鸭的动作及歌曲第一段里出现的部分内容。第二个环节通过欣赏歌曲,幼儿熟悉旋律,并可以简单的跟唱。第三个环节幼儿通过身体动作表演歌曲加深印象激发兴趣。延伸部分是为学习第二段做的一点铺垫。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数鸭子》第一段,并能随音乐简单跟唱。

2、幼儿通过参与活动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数鸭子》音乐,小鸭图片,桥,老爷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小鸭。"小鸭子,妈妈带你们去玩好吗?你们喜欢到什么地方去玩呢?"幼儿:"河里"。

2.随音乐伴奏,师幼学小鸭走进活动室。

3.师:提问"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呢"嘎嘎嘎,用手来表现小鸭子的叫声。师:"咦,前面是什么呀?哦是一座桥,那我们从桥底下游过去好吗?"鸭宝宝游过桥。呀鸭宝宝真棒游过了小桥,今天妈妈带了这么多鸭宝宝到底有多少呢?我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呀太多了太多了数不清呀,到底有多少小鸭子啊,你们也来数一数吧二四六七八。到底有多少只呢,数不清,数不清。

二、基本部分

4.鸭宝宝刚才玩的高兴吗,累不累?来我们坐下休息一下吧。今天鸭宝宝真的很棒鸭妈妈要唱一首歌曲给你们,请小鸭子仔细听。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欣赏,这首歌是唱谁的?对是唱我们小鸭子的,那我们再来听一遍好吗?播放《数鸭子》歌曲幼儿再次听,第二遍可以跟唱。

5.我们听见这首歌心里怎么样?

高兴,对妈妈也很高兴,那我们来用你们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好吗?幼儿自己表演,老师小结;鸭宝宝表演的真好,我们把大家表演的动作放在一起会更棒呢,来试一试吧。播放音乐师幼一起完整表演舞蹈《数鸭子》集体表演,个别表现。

三、结束部分

小鸭子今天玩的开心吗?恩我看出来鸭宝宝们都很棒,咦快看谁来了呀?哦是老爷爷,爷爷要叫我们回家了,来小鸭子们跟爷爷回家吧.播放第二段音乐,跟爷爷回家学学爷爷走路的样子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我要求自己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听众和观众,如:当孩子们想到了一些东西,但不知道自己该这么表达的时候,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该怎么样把它加到适当的地方去;当孩子们唱歌、跳舞时,我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表情、感觉等,进而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发展。该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但是,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词汇积累不多,语言表达力不是很好,在一会的活动中有待加强培养。

数鸭子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知道歌曲名称。借助图饰理解并唱准歌词,在动作的配合下,唱出1—8的递增和递减,形象感受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2、学习用轻快声音演唱歌曲;幼儿能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

3、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发展幼儿的肢体力量,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平衡性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小鸭子头饰和图片各8个、小桥和小桥的图片、歌曲、磁带,平衡木,轮胎若干,小椅子围成鸭宝宝的家。

活动过程:

一、学小鸭子走路进场(听《鸭子上桥》的音乐)

今天,天气真好,鸭妈妈要带鸭宝宝们出去玩。听音乐入场。刚才你们玩得真开心,请鸭宝宝坐在小椅子上。

二、幼儿有节奏地轻声念歌词并随数字变化拍手,做手势,感受数字的递增和递减

谢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小鸭子,现在真的来了一群小鸭子,那我们一起用拍手的方式来欢迎它们好吗?我们听到数字就拍一下小手,跟老师一起拍手。拍的真不错,接下来,换一种比较难的方法看能不能难到你们:扳手指听音乐数一数,听到数字“一”就出一个手指头,听到数字“二”就出两个手指头……

三、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

老师想请小朋友做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玩的,大家围成一个圆圈,你的左手贴着他的右手,用你的右手拿东西送给他,老师示范,认真听音乐,听到数字就把手中的鸭子头饰传给下一位小朋友知道头饰全部传完,由八位小朋友拿着头饰,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鸭子,(8只)

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上桥)八只鸭子上了桥,小小木桥怎么样?(摇呀摇)那他们是怎么上桥的?是不是挤来挤去,推来推去的?(一个挨着一个)对,我觉着我们上桥肯定比他们走得还好,想不想试一试?看哪位小朋友模仿鸭子最像,(幼儿模仿)

四、听音乐教师演示教具

小鸭子是一个挨着一个上桥的,但是它们上桥的速度是不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提问:开始的四只鸭子走得快还是慢?后边的四只鸭子走得快还是慢?1、2、3、4只鸭子走得慢,5、6、7、8只鸭子走得特别快,那大家有没有发现第三只小鸭子和第四只小鸭子上桥之后怎么了?有歌词吗?(没有)有音乐吗?(有)这叫间奏8只鸭子都上了桥,它们把小小木桥弄得怎么样了?你能用动作模仿出来吗?

小鸭子在桥上摇摇晃晃的,小鸭子怎么办呢?(下来了)咱们看看小鸭子是怎么下桥的?(也是一个挨着一个下来的)8只鸭子下来的一只,还有几只?(七只),七只鸭子下来一只还有几只?……

五、游戏,

(出示平衡木)你们真棒,那你们想不想玩上桥的游戏啊?这是一座小木桥,等会儿,老师要请八只小鸭子上这座小木桥,当唱到第一只小鸭子的时候,第一只小鸭子就上桥;当唱到第二只小鸭子的时候,第二只小鸭子就跟着上桥。唱到第几只小鸭子,第几只就上桥。音乐唱到下桥你们就下桥,第二遍音乐起你们再上另一个小木桥,每个小木桥都不好走,你们怕不怕?(不怕)好样的,你们真勇敢。谁想来玩?(带上头饰)

六、师幼一起唱歌曲并模仿鸭子

鸭宝宝,快回家吧,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边拍手一边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唱一遍。嗯,大家唱得真好听!再来一遍,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再唱一遍。

七、结束

小朋友们!跟谢老师玩的好不好?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奥尔福音乐教学法,受益匪浅从中学到很多,使我安排的音乐活动,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同时体现了多元智能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感觉统合。

数鸭子课件【篇4】

激情引趣自读自悟

——《》

师:(用电脑放出)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画面上有什么小动物?

师:你怎么认出的?

生:小公鸡的嘴是尖尖的,脚是分叉的。

生: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象小伞似的。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知道小公鸡喜欢吃什么吗?小鸭子喜欢吃什么吗?

生:我知道小公鸡喜欢捉小虫吃。

生:我知道小鸭子喜欢在小河里捉小鱼吃。

师:小朋友知道得可真多。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帮助别人的?

生:想知道。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特长?他们在一起玩时是怎样互相帮助的?找出有关句子来体会。

生:一起走进草丛中,小公鸡能找到小虫子吃,而小鸭子找不到,急的直叫,于是,“小公鸡看见了,捉到虫子给小鸭子吃。”说明小公鸡特别愿意帮助小鸭子。这也说明小公鸡有捉虫的本领,而小鸭子没有。

生:一起走到河边。小鸭子说:“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虫给你吃。”这说明小鸭子也愿意帮助小公鸡,他有捉虫的本领。

……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生:我认为课文中小公鸡遇到危险小鸭子把他背上岸最感人,小鸭子勇敢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生:我觉得小鸭子让小公鸡在岸上等着,他去河里捉虫给小公鸡吃也是好样的。

生:今后大家谁有困难或遇到危险有求助于我的,我也一定发挥我的特长勇敢地去帮助你们的。

师:你们谈得真感人。下面你们与小伙伴合作把自己认为课文中最喜欢的地方表演一下,好吗?

……

评析:本教学片断采用了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注重了情感的激发,学生能够在“看中讲”、“读中悟”、“玩中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数鸭子课件【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童小故事,课文通过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之后小鸭子又救助不会游泳的小公鸡的故事,告诉我们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读文识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学情分析】

教材倡导“多认少写,随文识字”的识字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上先让学生看图说、读句子识字,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事物与所学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话,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头饰。

[教学目标]

1.认识“块、捉、急、直”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吗?(记得)现在老师出两个问题考考大家,看看谁的记忆力最好。(1)谁在雪地里画了竹叶?(指名答)答对了,老师把那只会画竹叶的小鸡请到了教室里。看,(出示小公鸡图片)就是它,快来和它打个招呼。(贴到黑板上)(2)谁在雪地里画了枫叶?(指名答)对,老师把它也请到了教室里。(出示小鸭子图片)快来叫叫它的名字。(贴到黑板上)

2.看,老师在它们中间写一个字,你认识吗?(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新授

1.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9页,自己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一定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记住它,老师什么时候喊“停”,你再停下来。(生自由读)

2.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相信你一定把字音读准确了。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那我们就找四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眼睛看着书认真听,你们都是小评委。(指名读)

3.小评委进行评价

4.刚才听了他们四名同学读课文,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一定要认真听,听听老师怎样把课文中的小公鸡和小鸭子读活了。(师范读课文)

5.老师读完了,也请你评价一下。听了大家的评价,老师想,你们一定也能读得像老师一样好。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这次只读一遍就停下来。

6.看来大家都读完了。带着拼音的课文你会读了,没有拼音的句子你会读吗?请看大屏幕。(出示带有生字的长句子)

(1)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的很欢。

(2)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

(3)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

(4)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谁来读这几句话?(指名分句读)句子里划线的字你认识吗?它和别的字交了朋友你还认识吗?(用不同的方法适时认读生字)

7.这些句子你们读得真不错,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快和你的同桌一起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词语)

8.指名领读、齐读。

9.看来你们可真厉害!有一个小女孩想请你们帮帮她。她想到楼上去玩,妈妈说只有读对了楼梯上的字,才能让她上去玩,你能帮帮她吗?(课件出示楼梯及生字)请你大声读出楼梯上的字。

10.大家成功的帮助了这个小女孩,真棒!下面我们来做写字操,活动活动我们的小手指,准备写字。

11.大屏幕出示“也”、“他”、“地”

请同学们先观察这几个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都有“也”)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师范写,生书空)再讲解“他”、“地”这两个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提醒双姿。

12.我们把今天认识的字宝宝送回到课文中,请你再读课文,除了要把课文读流利,还要记住故事情节哟!

出示课本上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讲故事。

三、作业

把《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数鸭子课件【篇6】

活动目标

正确数出动物的数量,大胆模仿动物的叫声,学习儿歌。

初步感知儿歌的结构特点,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PPT一份。

每一小朋友一份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引起兴趣。

师:今天,邢老师给你们猜个谜语,仔细听哦

谜语: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直摇晃,唱歌呷呷叫。

师:是谁啊?

幼:小鸭子。

师:没错,就是扁扁嘴巴的小鸭子。小鸭怎么叫的?

幼:……

师:一只小鸭,嘎。一只小鸭,叫了几声?一起来学一学。

(幼儿没叫一声,再来【说一只小鸭叫几声?】)

通过故事,引出儿歌。

讲述故事,学习儿歌。

师:一只小鸭子,没有人和他玩,他很孤单,所以他要去找朋友,有了朋友,就会…很开心。你有朋友吗?你的朋友是谁?

幼:......

师:有了朋友怎么样?

幼:……

师:是呀,朋友越多越快乐。

师:(声音导入)听,谁也来了?

幼:小羊。

师:(出示图片)几只小羊?

幼:2只。

师:小羊的头有什么?(加动作)

幼:2个角。

师:伸出小手,一起来学一学。2只小羊,咩咩。

幼:……

师:2只小羊叫了几声?谁来学一学?

幼:……

师:声音真好听,我们一起来试试。

幼:2只小羊,咩咩。

师:那喜欢吃肉骨头的是谁呀?

幼:小狗。

师:(出示三只小狗的图片)来了几只小狗?

幼:3只。

师:(音乐)听听看,三只小狗,叫了几声?

幼:3声。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3只小狗,汪汪汪。

幼:3只小狗,汪汪汪。

师:谁想来学学小狗,男孩子来试试,来站起来。女孩子也来试试。

幼:3只小狗,汪汪汪。

师:最后来的朋友是谁?

幼:小鸡。

师:几只?伸出小手一起来数一数。

幼:1、2、3、4,4只。

师:4只。那反过来数数看。

幼:1,2,3,4,4只

师:真的是4只。小鸡怎么叫?

幼:咩咩咩。

师:4只小鸡叫几声?

幼:4声。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鸡。

幼:4只小羊,叽叽叽叽。

师:这个小鸭子找朋友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儿歌呢!(出示PPT)看。邢老师,给你表演一遍。听好哦。

师、幼:一只小鸭,嘎。两只小羊,咩咩。三只小狗,汪汪汪。四只小鸡,叽叽叽叽。朋友越多越快乐。

2.分组练习,掌握儿歌

师:都能跟着念啦,真棒!这回邢老师念前面的小动物,你们来学动物的叫声,别忘了几只小动物就叫几声。最后一句,我们一起念。

师:真棒,这次我们一起站起来表演一遍吧。

幼:……

师:你们都很棒,表扬表扬自己。

幼儿根据图片,仿编儿歌。

1。师:(随便拿起一张卡片)又有什么动物来了?

幼:……

师:有几只?

幼:……

师:想想他是怎么叫的?叫几声?

幼:……

师:能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师:(拿起几张)看看还有什么动物呀?

2。师:小篮子里也有许多的动物卡片,找一张,数一数有几只?学一学

叫几声?好,去吧。

幼儿自由操作。

师:带着你们的小卡片回来吧!谁来讲讲,你找到了什么小动物呀?

幼:2头牛。

师:小牛怎么叫的?2头小牛叫几声?2头小牛,哞哞。说得真好,我们一起学一学。

幼:……

将幼儿讲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你们看,这些卡片也可以变成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师、幼:……

师:谁还想来念一念?

师:你们都想来念一念?你们可以念给朋友听,也可以念给后面的老师听。

幼:……

数鸭子课件【篇7】

一、说教材

《鸭子和白兔请客》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了鸭子和白兔互相请客的事。首先写白兔请鸭子到家做客,用鲜嫩的草芽和菜叶来招待鸭子,但鸭子很不高兴,认为白兔太小气;再写鸭子请白兔到家吃饭,用田螺、泥鳅招待兔子,但兔子不爱吃这些东西;最后鸭子明白自己错怪了白兔,因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得生动而富有童趣,渗透了友爱`善于理解他人的教育思想。教学重点除了识字和练习分角色朗读之外,就是让同学从读中感受到要善于理解他人,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就喜欢”这个道理。全文共五个自然段,语言浅显易懂,因此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随文识字,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会认的生字及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善于理解他人,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就喜欢这句话的含义;

4、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这篇课文分为二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并指导书写五个生字。这里我就单说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的2、3、4条及指导书写2个生字。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的,从教材实际,学生学情出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过程中,主要突出两中教学方法:

1、讨论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引导者,能根据情境,让学生自由讨论,在不断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交流各自看法。形成统一认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相机展开讨论:1、看图说说鸭子和白兔互相请对方吃了什么?他们喜欢吗?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别人不一定也喜欢”的意思。3、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过些日子鸭子请白兔吃饭会吃些什么?”等几个问题。

2、情感朗读教学法:

《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课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语句浅显易懂。所以,我没作较多的讲解,而是采用多种朗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言,从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如:同桌合作朗读,互相指导,取长补短;分角色朗读及重点段的朗读等个性朗读训练。这样,学生如果感情把握好,自然而然也就感受到要善于理解他人,明白了道理。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议一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课学习任务。“议一议”让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讨论,“说一说”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读一读”找出课文中对应的自然段,进行不同方式的朗读。这样,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程序安排得科学合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训练重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以下几点教学思路:

(—)复习生字,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认识了,哪些字不认识。不认识的再加以巩固,然后给予组词。

2、说说这节课你想做些什么?或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插图,、展开讨论:

1、鸭子到白兔家做客,白兔请鸭子吃了些什么?鸭子喜欢吗?看插图1讨论并说一说。

2、白兔到鸭子家做客,鸭子请白兔吃了些什么?白兔喜欢吗?结合图2讨论并说一说。

(四)仔细体会课文内容,朗读感悟

找出跟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重点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有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全篇读,重点段读,重点句读,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结束后,我还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朗读的任务:

1、你找出一句最难读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最难读?

2、找出一句课文中你读得最好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3、找出一句课文中你不理解的句子,说说你不明白在哪里?

这样学生对课文理解就更深入了。

(五)归纳全文,进行课外延伸。

说一说鸭子和白兔互相请客后明白了什么?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也喜欢”这句话的意思,从而使学生学会善于理解他人的道理。

(六)指导书写

让学生说说书写“这”和“家”两个字时应注意哪些地方。你要怎样写才更漂亮。并让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两个。

数鸭子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块、捉、急、直”等生字和提土旁;会写“河、说”等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3、了解“不”字的变调读音;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知道鸭子和公鸡的不同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知道鸭子和公鸡的不同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嘴巴尖尖,头顶红冠,脚像竹叶,叽叽叫唤。(小公鸡)

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摆,不是摆架子。(小鸭子)

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领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2、教师范读课文。

3、生字过关。

(1)自由读生字。

块捉急直河行

死信跟忽喊身

(2)同桌合作读词语。

(3)运用字源识字法,讲解“死”字的演变。

(4)开火车去拼音读,老师及时正音。

(5)学生齐读。

三、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出去玩。

学习“一块儿”,认识生字“块”和提土旁,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

2、朗读第2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含的语气、情感。

(2)出示: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

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

(3)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吃得很欢”,因为找到了许多虫子,所以小公鸡尽情地吃,很开心;朗读体会小鸭子捉不到虫子的焦急和伤心。

(4)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通过不同的语气体会并读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心情。

(5)说一说,小公鸡吃虫子,还会吃得怎样呢?小鸭子吃不到,还会急得怎样呢?

(6)在积累“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的基础上拓展积累。

(7)思考为什么小公鸡捉得到虫子,小鸭子捉不到呢?(从嘴巴形状理解小公鸡会捉虫、小鸭子不会捉虫的不同生活习性)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河说听哥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2)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我们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还记得它们。

(1)指名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积累词语。

二、细读感悟

1、朗读第3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朗读句子时所含语气、情感。

(2)指导读好“不”字变调后的准确读音。出示:

不(bù)

捉不()到

不()行

不()信

不()会

(3)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通过不同的语气体会并读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的心情。

2、朗读第4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朗读句子时所含语气、情感。

出示:

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

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

(指导朗读体会小公鸡的调皮、淘气)

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指导朗读体会小鸭子的急切)

引导学生理解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后,句子更生动形象的作用。

(2)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通过不同的语气体会并读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的心情。

(3)分角色朗读3-4自然段,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4)提问:为什么小公鸡不会游泳,小鸭子会游泳?

(从脚掌形状体会小鸭子会游泳,小公鸡不会游泳的不同生活习性)

三、课文感悟

通过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我们明白了朋友之间要怎么样呢?

(互相帮助)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他也地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2)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巩固练习

数鸭子课件【篇9】

教学目的:

1、学会兔、亲、抱、名、宝、办、东、西8个字,会认伤、热、睁、叹、急、翅、膀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感情,并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1、学会兔、亲、抱、名、宝、办、东、西8个字,会认伤、热、睁、叹、急、翅、膀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感情,并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识字游戏,送小鸭子回家。

准备:小鸭子图、小路、鹅卵石(上面写有生字)、小鸭子的房子。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读得好的就在书上给他画个笑脸。

3、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

4、游戏:鹅卵石上的字都读对了,就可以帮助小鸭子回家了,还可以得到爱心天使的称号。

二、朗读课文,口语训练。

1、借助拼音读通句子,同桌分角色读。

2、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估计学生会找到小鸭子说的话:叫爸爸和妈妈。指导读出小鸭子的稚气十足和天真可爱。

3、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有趣?

4、请你帮帮小鸭子,该怎么说清楚。

三、指导朗读,分清角色。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兔。

指名生分析兔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感情,并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感情,并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二、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a)自读课文。

b)同座之间分角色联系朗读。

c)请两对同座起来朗读,大家评议。相机指导朗读。

d)边做动作边朗读。

三、课本剧表演。

1、选择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组合,成立小小表演队。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好课文,互相评议,互相帮助。

3、戴上头饰,在小组内表演,互相评议,也可以邀请老师和其他组同学提建议。

4、请表演好的小组在全班表演。评一评,谁演得最好,注意要结合课文的语言来评。

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如果你不小心在外面迷路了,你想什么办法回家呢?如果你寻求帮助,你能说清楚家里的住址、电话和爸爸妈妈的姓名吗?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感情,并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感情,并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数鸭子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块、捉、急”等13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他、河、说”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的变调;通过角色体验,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4、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出示课件)

板书:小公鸡小鸭子

2、结合图片,说说他们的不同点。(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出示课件)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生字。师: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字词:(出示课件)

他们小河说话也是飞快地听见身边哥哥不信

一块儿捉虫子急得直哭不行淹死跟着忽然喊叫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身边”的“身”读前鼻音。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朗读。

(4)齐读。

3、趣味识字。(出示课件)

(1)用转转盘的方法识字:也——他——地。

①转盘游戏读生字。

②指导书写:“也”是独体字。跟着老师书空笔顺:横折钩、竖、竖弯钩。出示生字“他”“地”,与“也”进行比较,找出变化。(这两个字左窄右宽,“也”的起笔要收,要有避让。)

认识部首“土”。注意第三笔是提,不是横。

③教师范写,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④反馈、评价。

⑤选字填空,区分“也、他、地”。

(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

(3)教师依次范写“河、说、听、哥”,学生仿写。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填空。(出示课件)

(1)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XXXXXXXX,小鸭子XXXXXXXX。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2)小鸭子到河里XXXXXXXX,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XXXXXXXX,XXXXXXXX救了他。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也、他、地、河、哥、听、说”。

2、朗读课文。

数鸭子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鸭子拌嘴》,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产生继续欣赏民族音乐的兴趣.

2、通过聆听、对比、探究、模仿等方法欣赏音乐,了解乐器及相关文化知识。

3、能够感知音乐所表现的形象;能够听辨出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变化;能分辨乐器音色。

学情分析

年龄特点:这个年龄的学生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与欣赏认知能力:够拍击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有一定的感知音乐形象的能力,但是没有感知过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而使音乐形象发生变化的音乐作品;学生聆听过许多器乐作品,但从没有欣赏过没有旋律的打击乐作品;欣赏民族音乐的经验较少。

教学重点:乐曲《鸭子拌嘴》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对民族打击乐作品的欣赏与接纳。

教学过程:

【导入】鸭子拌嘴

一、导入

1.了解归纳,拓宽知识

学生根据制作材质了解中国古代的“八音”,知道乐曲中部分打击乐器(鼓、镲、云锣、木鱼等)的名称和在“八音”中的分类。

2.感知形象,导入情境

教师播放音乐中表现老鸭子和小鸭子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分辨:哪段音乐表现的是老鸭子?哪段音乐表现的是小鸭子?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提问:什么是拌嘴?(你一句我一句地争吵)你和别人拌过嘴吗?

(设计意图:拓展相关中国音乐文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标题,感受音乐)

二、完整聆听

1.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教师完整播放《鸭子拌嘴》,提出欣赏要求:想一想,在音乐中,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当你听到老鸭子和小鸭子激烈地争吵时,请你举手示意。

2.体验探究,回答问题

聆听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进一步了解音乐中的打击乐器。

三、分段聆听

1.听觉领先,探究特点

聆听模仿小鸭子走路的部分音乐,教师提出问题:这段音乐像小鸭子正在干什么?(走路),小鸭子走路的音乐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和一低一高的旋律特点)

谱例:

教师引导学生用跺脚表示低音,用拍手表示高音,演奏谱例;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辨别演奏手法,用双手进行模仿。

通过图片,认识编钟和编磬,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打击乐器。

(设计意图:拓展相关乐器知识,了解中国古老的音乐文化)

四、完整欣赏

完整欣赏乐曲《鸭子拌嘴》

高一数学感悟合集(12篇)


感言其实就是把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言论, 感言是人生经验的结晶,往往蕴含着珍贵的智慧,优秀的感言模板你知道哪些呢?这是我精心为您准备的“高一数学感悟”希望您会喜欢它,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感悟 篇1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部分同学在数学这一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始终没有起色,甚至出现倒退,第一个就栽在数学上。这样导致了不少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失去信心,于是,我对部分同学的数学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访问,造成数学成绩不好,出现厌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很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依然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性,跟随老师的步调一致,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不定计划,课前不预习,坐等上课,对老师讲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做笔记,不主动积极思考,没听到“门道”课后不巩固,不总结归纳。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每天就只是赶做作业,学习一点目的性都没有,应付老师,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极为重要,能够为学生排除其对数学的恐惧,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具体做法如下: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信心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聪明才干及悟性才会一起涌上心头,铺平成功之路,兴趣和情绪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和学习,就会觉得心情舒畅,愉快,激情高涨,效率也高,相反,如果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和学习,则心理感到很压抑,心不在焉,动力不够,缺乏热情,效率极低,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兴趣和情绪的影响。这时培养兴趣的最好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兴趣对学习的影响作用,了解自己学习兴趣以及怎样培养对各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这时可采用讲述名人故事与讨论,自我检测与团体活动,数学兴趣小组等办法,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兴趣并非与生俱来,真正的兴趣是后来培养得来的。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学生学习态度则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内政反应倾向,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对学习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他总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自觉的投入学习,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相反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则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厌恶,逃避学习,总是消极被迫的接受学习,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要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端正学习态度,使其正确对待学习,辅导可通过老师讲故事与学术交流讲座,自我测查,学生角色扮演和交流经验等。通过活动总结只有积极,主动,独立,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高效,深入,钻研地学习。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高一数学感悟 篇2

一、基本情况分析

任教153班与154班两个班,其中153班是文化班有男生51人,女生22人;154班是美术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并且有音乐生8人。两个班基础差,学习数学的兴趣都不高。

二、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研组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每人每学期指定一个专题,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课。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加强对高层次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拔尖人才。

四、教研课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法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集合

第二周函数及其表示

第三周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周指数函数

第五周对数函数

第六周幂函数

第七周函数与方程

第八周函数的应用

第九周期中考试

第十――十一周空间几何体

第十二周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十三――十四周直线与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第十五――十六周直线与方程

第十八――十九周圆与方程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一):认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本学期学完高一数学的全部内容,并力争挤出时间学习高二数学的第一章,为高三学习争取更多的时间。

(二):继续实施“导学案教学方法”完善导学案,形成集美中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做到简单知识自己能学会,较难知识在老师点拔下能学会,难度大的知识在老师的讲解下能轻松学会。

高一数学感悟 篇3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一年级(3)、(4)、(6)班数学课教学工作。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现本人就对一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主要工作。

高一年级是整个高中重要的时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精神上有更多的压力,于是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转折时期显得无所适从。这一变化,对于我这位年轻教师来说是要很大的压力。但怎样让学生尽快适应能够专心的地听你的课呢?这是摆在我眼前的首要任务。

我做为一为老师做到两点: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把数学引到生活当中;二是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于优等生,不掩饰他们的缺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改过,努力使其达到卓越。我班的同学各方面表现相当不错,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就是缺乏胆量,上课时很少积极发言。针对这一点,我找她(他)们谈心,帮她找原因并鼓励她大胆发言。在我上课时,有意找她回答问题,并适当给以鼓励,锻炼她的胆量。通过这样的锻炼取得了一定效。

对于后进生,不歧视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一步一步自我完善。我班也有学习很差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经常不交,课上、课下纪律不能保证,是典型的后进生。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只是批评、指责,他的自信心肯定会越来越少,甚至还会自暴自弃。这时我经常跟他聊天,常常在课堂里教他懂了就叫他上来做题,我都及时发现,并且及时予以鼓励,培养他的自信心。对于后进生,我动员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带动他们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组成一帮一学习互助小组。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我觉得当一位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把微笑送给学生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却相信我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我们班有一些学生,总是爱拖作业不做,因此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意。怎么办呢?训一通吧,不行!我试着寻找他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这个人还真有不少优点:比如,他对人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老师总会笑嘻嘻地打招呼。我便在课上时表扬他,然后在课后再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好了吗?要抓紧一点哟!”他总是边红着脸边搔着头对我说:“还有一点点了。”我还是笑着对他说:“等一下我可是要来查的哦。”他从我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久而久之,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后来还变得在课上敢于发言,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2、把真情送给学生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我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三、存在的问题

有时工作有条不紊,还得加一个“严”字。对学生的热爱不可无,但对学生的严格更不可丢。虽然我意识到这一点上,但我要求的还不很严。在上课时有过几次严打,但只是在老师和领导的帮助下。在这一点上,还需要向各位老师请教。

以上工作中所做的一些尝试和努力,回首这半年的工作,几多感慨,这其中有经验,然而更多的是教训。如果问我当了一年半的老师有什么感受的话,我会说,是很累,但很充实。是领导、学生的信任使我背负着责任,是强烈的责任心使我激流勇进。我可能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功,但面对学生,我可以说一句:你们的老师面对过去,他将无怨无悔!我知道,在工作上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与领导的要求以及和帮助。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的课。

5、多多写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感悟 篇4

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透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潜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潜力中,我们认为思维潜力是核心。这也是本学期教学计划的核心。

一、培养数学思维潜力

我们明白,潜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潜力是人们在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潜力的综合,而其中数学思维潜力是数学潜力的核心。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最本质的特点,数学的抽象性导致了极大的概括性,抽象和概括构成了数学的'实质,数学的思维是抽象概括的思维。因此,抽象概括潜力构成了数学思维潜力的第一要素,除此之外,还有推理潜力,决定选取潜力和探索潜力。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潜力

1.教学中将数学材料中反映的数与形的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来,概括为特定的一般关系和结构,做好抽象概括的示范工作,要个性注意重视"分析"和"综合"的教学。

2.在解题教学中要注意去发掘隐藏在各种特殊细节后面的普遍性,找出其内在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的、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即教会学生善于运用直觉抽象和上升型概括的方法。

3.培养学生概括的习惯,激发学生概括的欲望,构成遇到一类新的题时,经常把这种类型的问题一般化,找出其本质,善于总结。

三、培养推理潜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潜力呢?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推理过程的教学,一开始就要逐步养成推理过程"步步有根据",严密的推理,在熟练的基础上又要逐步训练学生简缩推理过程。

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如几何学科,适宜地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推理潜力。

四、培养选取决定潜力

1.我们明白,直觉决定、选取往往要经历获取信息,信息评价(决定),策略选取几个环节,因此,教学中应首先注意信息的获取,这是培养选取、决定潜力的关键。

2.教学中应逐步使学生建立起恰当的价值观念,因它是选取决定的根据。

3.在解题教学中应训练学生具有选取探求解法的欲望,不仅仅提倡一题多解,而且还要决定几种解法谁?好在何处?

五、数学探索潜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主动地位。

2.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推敲关键性的词句。

3.使学生学会“引伸”所学的知识。

4.从具体的探索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探索过程中要广泛应用各种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一般化、特殊化、归纳、类比、联想、演绎等,要重点给学生介绍逻辑的探索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5.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探索,发扬创新精神,提出独立见解,构成探索意识。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潜力具有和一般潜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潜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潜力的努力中,不仅仅要思考到潜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潜力。

高一数学感悟 篇5

本学期,根据需要,学校安排我上高一数学课,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上学期初我就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上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经过了一个学年,我对教学工作有了如下感想:

上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小结,并认真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的较好的效果的关键。

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他们强调让我一定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的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的到提高。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与方法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的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的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然而,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获的的教学经验还是肤浅的,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也有一些困惑有待解决。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在学生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有的学生不参与讨论,有的虽然参与小组合作了,却不积极发言。合作学习还是没能真正地开始实施。

今后我将努力工作,积极 向老老师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上几点便是我的一点心的,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以便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高一数学感悟 篇6

而对于生物的学习总是力不从心,总觉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使得的生物教学显得特别的被动。

关 键 词 生物 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体会

本学期我主要从事高一生物教学工作,使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初中几乎就没有学过这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总有一种被动的感觉,使得教学经常陷入困境。

一.初中与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问题

1.1初中生物教学透视

初中生物知识并不深奥,往往有许多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入不了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基础普遍较差: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引领下,大部分地区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淡化生物教学,只在初一、初二阶段开设生物课,而初三不开设生物,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出现“断层”现象。

(2)学习兴趣不够浓:生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中考不是考试科目,因此,该学科也就被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辅课,加之高考所占分值也不高,所以学生对其兴趣并不大,短时间内很难扭转这种不良的心态。

(3)错误的学习观点:初中生物绝大多数是通过理论和现象来阐述生命现象和本质的,这样,就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完全寄希望于背诵,而缺乏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思考。当然,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

1.2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分析

进入课程改革以来,教材中增加了若干实验,其中也保留了以前的一些经典实验,但同时也增加了一些要求较高的探究类实验,体现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目标导向。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生物因初中不是中考科目,与高考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进而导致了一系列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考试制度与教学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高一学生对生物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几乎没有一点基础知识。导致高中生物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学习。

2.学习兴趣不够: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既是中考又是高考科目,学生对此很重视,而对生物学习兴趣不大,再加上师资的限制,大多数学校无法开足课时,实验教学无法实施。而这种现状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很难改变。

3.学习习惯及方法欠佳:到了高中阶段,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加,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课前预习,上课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课堂练习不积极,课后也不能很好地复习,不懂又不善于问。学习中仍然沿用机械、死板的记忆方法,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

1.3.初高中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导向方面

初中与高中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初中生物侧重于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生物观念:如“生物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 。但对于具体的要求较低,对知识体系的了解相对薄弱 。主要针对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注重设疑能力的提高,提倡体验过程,而不强调结果,有的甚至没有具体的结果;而高中对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较高,在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面对高考选拔性的考试,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衔接,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及做题也有相当的要求。

2.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的差异:(1)一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听过初中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导致学生对教法的不适应,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2)课改的实施过程使初高中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形成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接受。(3)初中生物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较少,教学进度一般较慢;而高中生物每课时内容较多,进度快,学生对不懂的知识,不能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课堂上又没有太多的时间解释和反复强调,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

二.生物必修一教学的一点体会

苏教版必修一生物教材,主要是围绕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展开的,看似简单,但贯穿于整个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对其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1.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但考试一考就出错。比如能源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很多,有糖类,脂类,蛋白质等,但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当然还有动植物体内各自特有的糖,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指出的。再比如酶的概念,明明讲的是有机物,可总有些同学认为是蛋白质,而忽略了RNA这种酶。

2.考试中但凡牵扯到化学方程式方面的计算,学生大都晕头转向。比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由于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整个过程,而对问题缺乏理解和分析能力,在答题中经常张冠李戴或者以空白作答。

3.面对数学曲线所表示的生物过程,学生都表示看不懂。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将各种曲线在处理习题的过程中都进行了讲解。比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曲线,由于学生未能搞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无法从曲线上看出两种生理过程的变化。

4.对于探究性实验题,相当的同学由于恐惧而多选择放弃。比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问其呼吸过程和方程式都知道,说起实验原理和方法也能理解,可就是由于恐惧,而对于此类题缺乏了主动性。

5.忽略知识间的递进关系,缺乏创新和拓展,忽视对学生原有生物知识的纠偏、更新和整理,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总之,高一生物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新起点,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让学生明白,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夯实基础是才是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不论是谁都不可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只有循序渐进,在掌握基础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学好这一门课程。

高一数学感悟 篇7

一、教师需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学生入学时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举足地位;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初高中数学学法的本质区别,引导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课程学习。然后摸清学生知识基础,深入研究初高中课标,全面了解初高中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从而规划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诸如“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立方和(差)公式”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对高一学生穿插讲解,达到因材施教,为学生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复习旧知识,加强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反复思考相似内容的区别,长期坚持查漏补缺和纠错,达到举一反三,让学生意识到适当调整自己学习方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注意三点:

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学生需备4本(知识归纳本,典型题采集本,纠错本,作业本),做到每时都纠错,每天有训练,每周有小结。上课做到“两前一后”即课前两分钟整理当堂上课所需资料文具等,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课后一分钟反思当堂所学内容;

二是合理搭配成绩、性格差异的学生,让品学兼优的学生默化其他学生自主学习,外向性与内向性学生相互牵制,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三、抽象理论直观化生活化

新课程最大特点就是引导学生探求新的事实、论证猜想、认识事物的“数”“形”属性、规律和处理相应的逻辑关系。如函数学习通过观察图象的变化总结函数性质,分析函数问题。鉴于数学理论的抽象性,教师加强直观教学,并引用生活实例降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难度。如学习面面垂直判定时借助门与地面的关系等。

四、注重情感教育

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言行举止上感染学生,专业知识上震慑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由于大部分高一学生初次背井离乡,独自求学,少了父母的宠爱,家庭的温暖,容易产生失落感、忧郁感,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观察,课后了解,给予适当的关心,尤其是对上课走神的学生给予适当暗示,防止他们产生厌烦、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数学学习。

以上是本人就我校校情及学情的一点尝试。但在新课标下,如何尽快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还需要不断反思总结。

高一数学感悟 篇8

度过了貌似很轻松愉快的高一生活,我们昂首阔步来到了高二,对于数学一科,相当多的同学觉得高一阶段的知识非常可怕,不夸张的说高一阶段的知识比整个初中的知识问题还要多。如今到了高二,是不是知识更多更难了呢?

个人认为并不是这样的,高一阶段的知识强调的是理解,而高二阶段强调的是功力和技巧。差别莘不在于难度,而在于学习的侧重点,可以说高二的很多知识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举个例子,高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函数的相关性质,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单调性。高一我们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会用“比较法”判断单调性,还要通过对图像的分析来对函数单调性有直观的感受。这些都昌对函数单调性的理解。到了高二阶段,文科和理科学生都要学习一样新的工具——导数,也就是我们庆不做函数图像,也不用“取点比较”的情况下直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而这种处理单调性问题的新方法需要的就是熟练掌握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

还有几何方面,高一阶段我们大多数同学学过了直线和圆,这是解析几何的初步,相信很多同学对于解析几何复杂的运算至今还“意犹未尽”。那么到了高二阶段,我们将要学习更加复杂的三类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运算上难度大大增加,图形的复杂度也大大增加,但是就本质来说,考察的核心还是“在图形中寻找线索,在计算中得到结果”的解题思路。另外立体几何中还要引入空间向量的方法,实际也是把几何问题代数化,使同学用在复杂的立体图形中找辅助线了,当然,空间向量法带来的运算量也是相当大的。

最后在一些小知识上也有所深化,还记得当初在学习概率的时候,我们实际没有学习任何的计算方法,当时我们算概率的时候只能一个一个的数出来,如果题目的数稍微大一点的话我们就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数数上,在高二我们就会学到高手是怎样数数的,也就是所谓的计数原理,到时候同学业们就会知道“乘法”比“加法”究竟能快多少。也能彻底搞清楚生活中的随机事件里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数学原理。

总体来说,高二数学的难度比高一要大,但是如果同学们在高一的时候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的话,高二阶段的知识也就只是个深化练习的过程了,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高二的时候造成不要放松,这个时期是最需要大量做题,大量练习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就再也没有机会超越别人了。有人会想高三再努力也不迟,殊不知高三的时候所有好好学习的人都会拼命的做题,拼命地练习,在那时想赶超别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高三环境是不努力的人必然跌入谷底。努力的人也只可以保证不下降。也就是说想超过别人,走在别人前面,高二已经是最后的机会了。

对于高一阶段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的同学,高二也是唯一可能提高的机会了,正像上文所说,高二的知识很多是高一知识的扩展和深化,也就是说如果之前学习的时候没有掌握好,那么高二的学习就既是学习过程又是复习过程。高中阶段学习节奏之快使得一开始落后一点的同学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再回过头来重新学习,也就是说如果想补救之知识漏洞,高中阶段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学习中复习。比如说如果有同学函数没有学好,没关系,高二学习导数的时候会再回来研究函数问题:平面向量没学好,没关系,学习空间向量的进修也可以顺带复习;直线和圆没学好,没关系,圆锥曲线比圆难多了,学好圆锥曲线之后再回去看圆就轻松多了。

总之,在数学学科,如果你想超越别人,高二是最好的机会,如果你想追上别人,高二是最后的机会。我们将迎来高中整个三年中最困难,最有挑战,也是收益最大的一年。高考中数学的重要性无庸赘述,希望同学们能在高二的时候抓住机会,为了能有一个轻松的高三,也为了能有一个满意的高考而努力。

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方法宝典

在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是提高成绩的重要条件。以下我分别从、上课、作业、、、课外学习、实验课等七个方面,谈一下的常规问题。应当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谈的是各科学习的一般规律,不涉及具体学科。

一、预习。预习一般是指在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所以,预习就是自学。预习要做到下列四点:

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给学习新打好牢固的基础。

3、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时特别注意。

4、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二、上课。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不言而喻,上课也应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的决定性一环。上课要做到:

1、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听课要抬头,眼睛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专心致志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5、如果遇到某一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一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而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不懂的问题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6、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观察老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7、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的“开场白”往往是概括上节内容,引出本节的新课题,并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和要讲述的中心问题,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老师的课后总结,往往是一节课的精要提炼和复习提示,是本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8、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最好是一边听一边记,当听与记发生矛盾时,要以听为主,下课后再补上笔记。记笔记要有重点,要把老师板书的知识提纲、补充的课外知识、典型题目的解题步骤和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记下来,高二,供课后复习时参考。

三、作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培养自己的能力。作业必须做到: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只有先弄懂课本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减少作业中的.错误,也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准确运用所学过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作业之后,认真检查验算,避免不应有的错误发生。

4、作业要独立完成。只有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才能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养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准确,从而克服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逐步形成扎实的基础。

5、认真更正错误。作业经老师批改后,要仔细看一遍,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要懂得,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

6、作业要规范。解题时不要轻易落笔,要在深思熟虑后一次写成,切忌写了又改,改了又擦,使作业涂改过多。书写要工整,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作业时,各科都有各自的格式,要按照各学科的作业规范去做。

7、作业要保存好,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四、复习。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同时还要通过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复习要做到:

1、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特别是听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更应彻底解决。重点内容要熟读牢记,对基本要领和定律等能准确阐述,并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对基本公式应会自行推导,晓得它的来龙去脉;同时要搞清楚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注意总结知识的规律性。

2、单元复习。在课程进行完一个单元以后,要把全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有些需要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

3、期中复习。期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复习时,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4、期末复习。期末考试前,要对本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5、假期复习。每年的和,除完成各科作业外,要把以前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重点复习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这样可以避免边学边忘,造成总复习时负担过重的现象。

6、在达到上面要求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阅读一些课外参考书或做一些习题,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考试。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明确努力方向。考试时应做到:

1、要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是检查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考得好,可以促进自己进一步努力学习,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所以,考试并不可怕,绝不应当产生畏考,造成情绪紧张,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2、做好考试前的准备。首先是对各科功课进行系统认真的复习,这是考出好成绩的基础。另外,考试前和考试期间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这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

3、答卷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 ①认真审题。拿到后,对每一个题目要认真阅读,看清题目的要求,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结论,然后再动手答题。②一时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放一放,等把会做的题目做完了,再去解决遗留问题。③仔细检查,更正错误。答完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就要抓紧时间进行检查和验证。先检查容易的、省时间的、错误率高的题目,后检查难的、费时间的、错误率低的题目。④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答题步骤要完整。

4、重视考后分析。拿到老师批阅的试卷后,不仅要看成绩,而且要对进行逐一分析。首先要把错题改正过来,把错处鲜明地标示出来,引起自己的注意,以便复习时查对。然后分析丢分的原因,并进行分类统计。看看因审题、运算、表达、原理、思路、马虎等因素各扣了多少分;经过分析统计,找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做对了的题目也要进行分析,检查自己对题目的表达是否严密,解题方法是否简便等。

5、各科试卷要分类保存,以便复习时参考。

6、杜绝各种作弊现象。

六、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在搞好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课外学习,可以开阔自己的知识领域,发展个人的、爱好和特长,同时对课内学习也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课外学习应注意:

1、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原则是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弥补自己的学习弱点。

2、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一些有关学科的课外读物学习。

3、课外阅读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宁可少而精,也不多而滥,切忌好高鹜远、贪多求全。

七、实验课。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有效地扩大知识领域,培养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形象和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验课要做到:

1、实验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步骤等。

2、注意熟悉实验用仪器设备的名称、功能和操作方法。

3、实验要自己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测定数据,做好记录。同时要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注意安全。

4、实验完成后,要认真而实事求是地写好实验报告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8大诀窍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8大诀窍”,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关于“听话”

高三学生首先要做到“听话”,这里的“听话”是全方位的。如果你认为高三学习是第一位的,而忽视了对自己的日常行为的要求,那你就错了,学校和老师在高三一年中不会因为学习任务的加重,而放松对纪律的要求,反而会强化纪律以保证学习的正常进行。学习上更要听话,教高三的老师都是经历了几次或十几次高考授课,非常有经验,复习的进度、复习的内容、复习的顺序,都是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高考的变化及新要求,都会在复习中渗透进去。而不听老师的教诲,认为自有一套很好的复习方法的学生(每年都有)最后会碰的“头破血流”的。

2.关于“上课”

高考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行为,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听讲”,这就要求学生上课时紧跟老师,仔细听讲,积极思考,倾听别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完成对知识、方法、能力的提高。如果高三任课教师发生变化,大家应该尽快适应。而不应该因为不适应这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就不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就不喜欢这门课程,这样受损失的只有学生自己。

3.关于“复习”

复习每天都要进行,即使今天没有数学课,也要对知识加以复习,这就要求有一个计划,首先对时间加以计划,每天都要有数学的复习时间,四十分钟(一节课)左右,周末应有两节课的时间;其次对学科加以计划,哪个时间段看哪个学科,要做到心中有数,计划有了贵在坚持。

4.关于“作业”

作业应该是检验听讲和复习效果的手段,不应看成一个负担,作业要认真对待,把每一次作业看成一次考试,不能敷衍了事,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与同学研讨,但不要直接抄写,每次作业都是一次练习的机会,不要错过。

5.关于“考试”

高三复习阶段的考试是非常多的,考试是对知识、方法、能力、经验的检验,每次考试都是一个积累,大家应该充分运用它。首先,考试要独立完成,不要看别人的,否则会掩盖你的漏洞,失去老师对你的关注,也会失去对自己的正确估价。一两次考试成绩的好坏,说明不了什么,考好了不证明你就没有问题,考不好也不是说你彻底不行了。考试成绩不真实,最后会在高考中体现出来,吃亏的还是学生自己。其次,考试要注重基础题的解答,要明确考试是靠做“对”会做的题得分,而不是去做不会做的题得分(你得不到分),取得好成绩是依靠做“对”多少,而不是做“了”多少,因此大家要学会“放弃”,不要因为一两个题目而影响整个试卷的成绩。题目做不完没有关系,往往要为整体利益(整份试卷),而放弃局部利益(某些题目)。

6.关于“交流”

学习中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包括同学之间的交流,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尤其应该做好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让老师了解你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帮助你解决问题。不会的题目要注重随时解决,不要积攒起来。这种交流不只是学习上的,高三的复习是很枯燥的,心理上的情况(静不下心、成绩不稳定、时间分配不好等等)出现,求助于老师应该是正确的选择,而你的这些情况在以往的学生中也许都出现过,老师知道如何解决,所以平时应注重多和老师交流。

7.关于“改错本”

历年来,改错本在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受到了学生的一致肯定。改错本就是收集错题的本子,也要一科准备一个,本子要准备的厚一些的,以便于多积累一些错题。错题本忌讳成为难题本,有些学生错误的理解了错题本的含义,把自己不会做的一些难题写在上面,这就失去了错题本的意义。错题本应该积累自己平时做练习和考试中“会做”而做错了的题目,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这些题目在以后考试中,特别是高考中避免出现类似错误。错题本应经常翻看,对一些已经掌握了的不再错的题目要加以删除,考试前复习时只要看看错题本就可以了。

8.关于“身体”

高三长时间紧张的复习也会消耗大量的体力,而“体能”是需要坚持不懈的锻炼来积蓄的。高三学习时间紧,锻炼时间较少,这就要求大家充分利用好体育课、课间操这两个时间段的锻炼机会。课间操在上完两节课后,起到调节作用,使疲劳的大脑得到放松,以利于后面学习。高三每一节复习课的容量都很大,如果不好好利用课间操时间,会影响后面的学习。体育课更是在高三复习阶段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紧张复习阶段的体能基本上要靠体育课上来积蓄,更何况大家还要通过体育会考。

总之,高三第一轮复习大家要重视对内容的“梳理”,用积极的心态进入到高三复习。老师、家长也会全身心的配合你,但复习的主力是你自己,所以每位考生要做好一切准备,迎接这一艰巨的挑战,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8大诀窍”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1、 有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 “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至交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2、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新高三生如何根据高考真题规划复习方向

新备考开始,小编整理高分生经验,和各科方向和同学们分享。

出卷阅卷专家给建议

20xx年的结束了,考生们正在忙着填报志愿。但对于即将升入高三的来说,未来的一年将决定他们的命运。这一年,该如何复习?今年的对这些新高三生有什么启示?昨天,江苏省学会联合智考网邀请20xx年出卷和阅卷组的40多名专家,举办了一场研讨会,旨在找出今年考生的不足,给新高三生好的复习建议。

实例:填空题答得不理想

建议:注意基础的巩固

相对于去年,20xx年的数学试卷并不难,平均分也比去年高了近10分。但昨天,一位阅卷专家在研讨会上却“炮轰”一道数学题,这是附加题中的最后一道题,但根据阅卷的统计,能做对的学生,只有百分之一还不到。

“这样的难度,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这位专家说,虽然附加题旨在拉开成绩的层次,但答对率如此之低,还是史上少有的,大家都没答出来,层次就不会拉开。

而且,这位专家发现,虽然今年的数学卷相对容易,但在填空题的得分上却不尽如人意,填空题总分为70分,根据他们的预计,平均得分应该在50分以上,但结果只有46分。这也说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因此,有专家建议,在复习数学时,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巩固,因为出卷人的意图,还是考量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只是用少部分的题来拉开档次,如果在复习的时候,一味针对高难度的题目进行训练,是不切实际的。

实例:半数考生没“挖”在点子上

建议:课余要多读书多思考

“试卷17题,也是一道探究题。”这位专家分析说,出卷者给出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捧与挖》,但通篇鲁迅先生只写“捧&rdquo 高中政治;,只在文末的时候用几个字提到了“挖”:“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随后,17题要求学生写出“挖”的深意是什么。这位专家说,看似简单的一道题目,想回答好却不容易,根据他们的统计,只有五成不到的学生答到了点子上。

“这也看出,学生的发散性不够。”一位出卷专家说,语文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考的就是学生的理解。所以,学生在课余一定要多读书,同时要多思考。

实例:出了许多平庸

建议:作文尽量不要提名人

一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拒绝平庸》的作文题,却出了许多很平庸的作文。

“应试作文的痕迹太明显。”一位专家说,许多学生的不够,一味说拒绝平庸,却没有说出拒绝了什么方面的平庸。这位专家建议,高考作文尽量不要提名人的名字,一提名人,就知道这位学生没有什么真情实感,“相比较起来,记叙文反而得分高。”

这些也可以给新高三学生一些思路,写作文的时候,该怎么表述自己的感情,打动阅卷老师,这才是关键。

高考数学备考:数学复习注意五大问题

【摘要】小编为各位高三的同学们搜集整理了数学复习注意五大问题,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一直是令学生又爱又恨的学科,也是分数梯度最为明显的学科。如何缩小与高分同学之间的差距,在复习备考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注意:

1、拓实基础,强化通性通法

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抓基础就是要重视对教材的复习,尤其是要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时注意条件和结论的限制范围,理解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对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但要会做,还要深刻理解在解决问题时题目所体现的数学思维方法。

2、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减少无用功

在平时练习或进行模拟考试时,要注意培养考试心境,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认真对考试说明进行领会,并要按要求去做,对照说明后的题例,体会说明对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了解说明对每个知识的要求,千万不要对知识的要求进行拔高训练。

3、抓住重点内容,注重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主体内容是支撑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进入大学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每年必考且重点考的。象关于函数(含三角函数)、 平面向量、直线和圆锥曲线、线面关系、数列、概率、导数等,把它们作为复习中的重中之重来处理,要一个一个专题去落实,要通过对这些专题的复习向其他知识 点辐射。

4、关心教育动态,注意题型变化

由于新增内容是当前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内容,而与大学接轨内容则是进入大学后必须具备的知识,因此它们都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因此一 定要把诸如概率与统计、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算法初步与框图的基本要求有目的的进行复习与训练。一定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高三数学教学与复习,

5、细心审题、耐心答题,规范准确,减少失误

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是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两种培养的能力。可以说是学好数学的两种最基本能力,在数学试卷中的考查无处不在。并且在每年的 阅卷中因为这两种能力不好而造成的失分占有相当的比例。所以我们在数学复习时,除抓好知识、题型、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机会提高和规范 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总结】数学复习注意五大问题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习,为高考做准备,大家加油。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之学习的误区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之学习的误区

误区一:课上听懂知识就掌握了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时便无所适从。这就说明上课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另一回事。波里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

教师所举例题是范例也是思维训练的手段,作为学生不应该只学会题中的知识,更要学会领悟出解题思路与技巧,以及蕴藏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策一:自己重做一遍例题对策二:问自己:为什么这样思考问题。

对策三:条件、结论换一下行吗?

对策四:有其他结论吗?

对策五:我能得到什么解题规律?

误区二:多做题目总能遇到考试题

有这种想法的人总会感到失望。每一份综合试卷,出卷人总要避免考旧题、陈题,尽量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上设计问题。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多做题,不会碰巧和考题零距离亲密接触,反而会把自己陷入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的角度分别对所解题目进行归类,总结解题经验的同时,确认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并确认复习的重点。

对策一:让自己花点时间整理最近解题的题型与思路。

对策二:这道题和以前的某一题差不多吗?

对策三:此题的知识点我是否熟悉了?

对策四:最近有哪几题的图形相近?能否归类?

对策五:这一题的解题思想在以前题目中也用到了,让我把它们找出来!

误区三 钻研难题基础题就简单了

有一个学生曾对我说:“我喜欢做难题,钻研数学难题能让我感到思维中的快乐,简单的题目没有什么意思。”应该说这位同学已经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他对数学开始有自己的理解,可是奇怪的是他的数学成绩总达不到满意的高分,考完试后他总是后悔有一些地方不细心或没注意。其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数学学习中的浮躁状况,老师爱讲难题、综合题,学生想做综合题、难题,在忽视基础的同时,迷失了数学学习的方向。

对策一:告诉自己数学思维不等于复杂思维,数学的美往往体现在一些小题目中。

对策二:“简约而不简单”在平常题中体会数学思维的乐趣。

对策三:“一滴朝露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让我从基础题中找到综合题的影子。

对策四:这道题真的简单吗?

对策五: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我能在平凡中体现出我的优秀。

误区四 思想有点高不可攀

一谈到数学思想方法,有些学生会认为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其实每一道数学题之中都包含着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就应用了转化思想,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方程思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象与解析式反映了数形结合思想,图形的翻折与旋转则表现了运动变换思想等等。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导解题的十分重要的方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组织性。在初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自己不妨把图形动一动、变一变,把条件和结论作一些其它方面的联想,数学化地思考问题。中考题的压轴题往往是在串联几个知识点的同时考查学生猜想与探究、函数与运动、变换与分类等能力,这在能力层面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策一:数学思想方法并不神秘,它蕴藏在题目之中。

对策二:了解一些数学思想,找到几道典型题。

对策三:解题完毕问自己“我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对策四:解题前问自己从什么角度去思考?(方程角度、运动角度、函数角度、分类讨论角度等)

对策五:请老师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高一数学感悟 篇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两个100年的发展目标和时间路线图。其中一个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指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强调“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归根结底的是,我们要承上启下,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红色基因发扬光大,做一名跟党走听党话的新时代党员。

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下,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战略方针,为两个200年的战略性发展目标实现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现阶段时事走向打了强心针,团结人民群众,团结海内外爱国人士。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对内,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国家统一;对外,团结友邦求同存异,为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实现世界和平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个100年,有你有我,一路同行。

高一数学感悟 篇1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一次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为什么党中央会如此重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把中国当前的发展态势与美、英、日、法、德、俄等国家进行对比,即可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资本主义逐步衰落、社会主义走向复兴。这也是世界格局呈现“东起西落”“南升北降”态势与趋势的根本所在。

在此世界发展大势下,进一步确立、巩固、强化国家制度优势,对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汇聚全党、全国各阶层人民意志与力量,推动国家建设创新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进而坚定全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感到此次全会的目的就是进一步确立和巩固国家发展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也只有始终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加速推进“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高一数学感悟 篇11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部分同学在数学这一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始终没有起色,甚至出现倒退,第一个就栽在数学上。这样导致了不少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失去信心,于是,我对部分同学的数学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访问,造成数学成绩不好,出现厌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动学习

很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依然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性,跟随老师的步调一致,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不定计划,课前不预习,坐等上课,对老师讲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做笔记,不主动积极思考,没听到“门道”课后不巩固,不总结归纳。

二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每天就只是赶做作业,学习一点目的性都没有,应付老师,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缺乏自主钻研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极为重要,能够为学生排除其对数学的恐惧,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意对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信心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聪明才干及悟性才会一起涌上心头,铺平成功之路,兴趣和情绪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和学习,就会觉得心情舒畅,愉快,激情高涨,效率也高,相反,如果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和学习,则心理感到很压抑,心不在焉,动力不够,缺乏热情,效率极低,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兴趣和情绪的影响。这时培养兴趣的最好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兴趣对学习的影响作用,了解自己学习兴趣以及怎样培养对各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这时可采用讲述名人故事与讨论,自我检测与团体活动,数学兴趣小组等办法,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兴趣并非与生俱来,真正的兴趣是后来培养得来的。

二注意对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学生学习态度则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内政反应倾向,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对学习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他总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自觉的投入学习,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相反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则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厌恶,逃避学习,总是消极被迫的接受学习,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要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端正学习态度,使其正确对待学习,辅导可通过老师讲故事与学术交流讲座,自我测查,学生角色扮演和交流经验等。通过活动总结只有积极,主动,独立,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高效,深入,钻研地学习。

三注意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高一数学感悟 篇12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周岱文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就是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1)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2)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3)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4)解放学生的嘴使他们能说;(5)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6)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的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深刻见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敢想、敢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他们学习、发展的课堂环境。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为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问题不可取。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若问题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可取。最后还要注意问题有挑战性。要有挑战学生思维的功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发展,但是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要注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所占时间不宜过长。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而给教师的定位与原来数学大纲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总之,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周翠华

随着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不断改革,结合自身实际,本人在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粗浅的做法是:

一、课前教学设计准备

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学生上好地理课的关键,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注意突破三点:

1、目标性——教师授课目标应清晰。在每堂地理课堂上师生需要完成哪些教学目标,怎样完成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考虑好每段小结,在学生每个阶段的活动之后能够给予学生一个简洁、精辟、深刻的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教与学的稳定平衡。

2、针对性——首先教学内容是面向全体,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教师应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了解学生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对教学的这些关键点,教师应提前构思好教学方案,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渡过难关。其次,教育全体学生,但要针对最大群体的学生,这样以牵前引后,扩大学生吸收面。

3、高效性——课堂45分钟时间里应高效地达到或接近目标。这就意味着要最大化地利用好时间成本。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们在想学的前提下,潜意识里计算着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消化最多的知识;或者是在知识一定的情况下,怎样利用最少的时间。这种时间利用的效用都体现着高效性。如果教师没有合理的安排,多出的时间他们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消费。所以,教师教学要想体现出高效性,关键在于如何扩充知识容量或者如何扩展思维的空间。在一般情况下,这两者应相互协调为宜。

二、实现思维的交融,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战场。而课堂也是师生思维火花的交融之地。

要实现思维的交融,首先教师要修炼精湛的语言。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大小。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只有吸引了学生,知识才能进入学生的头脑,思路才能打开。其次,开展多种途径的教学方式,建立多形式的信息交换平台,学生思路才能通畅。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启发式谈话、自学、提问、师生讨论,要求学生回答或绘画地图,以及巡视课堂作业,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保证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信息交换的畅通;同时还包括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包括旧有知识,其它学科知识以及社会实践知识等)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大脑中各系统所储备的信息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学习进步是有重要意义的。再则,提醒或强化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知识过手。由于地理评价目前只是笔试成绩,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忆力也不如正确的笔记记得正确。所以教师应培养学具备在最短的时间记好笔记的能力。另外,在记笔记的基础上,调动五官刺激大脑,该用眼睛定位置的注意观察与比较;该用嘴巴大声读的做到朗朗上口,该用耳朵听的做到声声如耳的地步。在这种高要求之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要求学生答疑,教师最后补充解答总结。特别是每堂课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进行放大,鼓励学生参与自评与相互评价。比如说学生的提问好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受到同学的尊重与赞扬。这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培养了除笔试能力外最易被忽略的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了地理能准确完整地说出来,这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重点,也是真正意义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快捷方式。

三、课外实现创新与常规相结合。

创新思维要解决的是地理教学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常规性的思维解决的是重复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每节课都会留下个别遗憾,创造性地解决常规问题是对教师教育水平的考查。不论何种思维的训练都要针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样的群体。每个班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所以开展好异步目标教学也很关键。大胆尝试,在课外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任务,目的是让聪明的孩子更优秀,让普通的孩子更自信!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动力,他们往往能反馈出我们意料之外的成绩。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10563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