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小学美术课件

时间:2023-11-10

小学美术课件(精品14篇)。

编辑经过仔细挑选后,为大家整理出了这篇最新的“小学美术课件”,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希望您能够收藏我们的网站,随时获取最新的信息。在老师上新课时,通常会准备一份教案和课件,但其中的知识点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课件(篇1)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的应用

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如对《我的飞机飞上蓝天》一课的绘画讲解,使学生学会运用彩纸折叠的方法制作出飞机的形状。教师先出示飞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再让学生分析飞机的外型及制作的材料,学生说出了飞机的种类及性能。运用教师教的几种方法制作出多种飞机。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飞机试飞比赛,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速写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感。在对《速写游戏活动》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游戏活动,学会了如何构图进行绘画。抓住了游戏活动的特点进行描绘。

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亲自动手,利用自己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制作一个《童话的城堡》,可以在里面钻来钻去,是一件多么另人激动的事!本课就给同学们这样一个动手圆梦的'机会,因为美术学习不但是知识技能的

传授,而是要贴近儿童的年龄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现活动。学生能够选择适合的颜色,剪出建筑的各部的基本形,摆一摆,看一看。在装饰细节时注意添加一些有生活情趣的物品,如窗帘、小路等,只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就是成功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在上完美术课《名字的设计》后,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形式设计自己的名字。开始我以我的名字用两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导入主题。说出自己的设计想法,然后开始绘制。 整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设计出了多种造型的名字形状。而且还图上了美丽的色彩,在笔画的形状上学生有多种的造型。如“点”,有的学生用七星瓢虫,还有的用水珠等表示。总之通过本节美术课的学习,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我在上低年级美术《幻想动物》时,开始我以龙来举例。龙是由:鹿、牛、蛇、鹰等动物组成的动物。并出示龙的图片,学生分析图片。他们的兴趣被好奇感激发出来,我再引导他们创作学生心中的怪物。先以牛头、猫的身体的动物为例,可以由两个或三个或更多的动物组合。接下来由学生创作,可以运用不同种类的工具制作或绘画。学生创作出许多有趣的怪物,并为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的特点,以龙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掌握孩童的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在《幻想未来的景色》的绘画中,我通过图片、故事的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未来。孩子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了未来的景色。孩子对未来都充满希望,因此产生了绘画的兴趣。教师再正确的引导他们创作。由此,也会产生很大的效果。有的学生把未来的房子建在云彩上,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现实事物进行再创造。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知识。

五、美术的教育作用

在上美术课《谁最美》中,学生通过教师讲故事和图片,使学生了解故事。从中学到了美的真正含义。

在教学中,我先展示图片让学生观看,要求他们分析出图片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的理解图片的意义。这时我再把图片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且能发自真情实感的完成老师留给的绘画内容。

总之,社会在进步,方法在更新。要想与时俱进必须不断的反思过去,从中发现优点进行总结应用。

小学美术课件(篇2)

小学美术课工作总结

近两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美术老师,长期从事着小学美术教育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于这些工作逐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见解,也有了更多的收获和体验。在此,我将对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心得进行总结,希望有所启示与帮助。

一、工作总结

1.教育思想的转变

在教学初期,我认为美术只是一个表现形式,只是纸上的艺术,因此你画得再好,也只是你自己的事情,从不会去考虑孩子们的想法和情感的表达。后来,通过研究美术教育课程和教学设计,认识到美术教学不仅是技巧的讲解和展示,更重要的是注重孩子们的思想和情感教育,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了解周围事物的本质,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美学意识,这样绘画才会更加优美,有内涵,更具表现力。

2.教学策略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孩子们思想和情感的关注,要引导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进行引导式教学,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在教学之前,要了解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因材施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绘画题目,培养孩子们探究、创新、实验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3.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扩充

我一直都坚持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教学书本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将日常生活、科技、艺术、文化有机的融为一体,通过多种媒介的展现,不同角度的解读,让孩子们有自由的联想和思考,产生趣味性,激发探索性,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4.作品评价标准的制定

在美术课中,作品的评价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质量、教师的评价标准息息相关,对作品的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的制定是关键。作品评价虽说是小学美术课堂中常见的事,但要注意引导孩子们树立积极的心态,不能压制孩子的创造性,以及坚决抵制为评价而评价的刻板和陈旧的观念,引导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二、经验总结

1.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赖于书本的知识进行授课,还需要通过实物展现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孩子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思维和表达技巧还未完全成熟,所以教师们要在课堂上运用情景模拟、讨论、问答等互动方式,促使孩子们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轮番出击的方法,可避免过程冗长、乏味。课堂中可以轮流利用示范、点拨、修改、纠正等方式,这不仅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意和艺术表现能力。

3.注重提高每个人的绘画技巧

尽管有许多的小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非常感兴趣,但是他们在技巧上和眼光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而这必然需要在美术课堂上严格的引导,提高每个人的绘画技巧。教师要明确审美标准、行业背景、色彩搭配、绘画观念等方面的知识要点,引导孩子们实现创造性思维。在完美辅导绘画技巧的同时,在课堂上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和艺术表现能力。

4.多角度的评价

一个老师对一个孩子的评价常常是客观的、多角度的。老师应该从角色相对的两个方面去认识和评价学生,即学习水平和创造性表现。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来提供定期的学习测试,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绩水平,及时给予肯定,更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绘画中追求高品质。另一方面,评价的角度要有所取舍,及早发现孩子的创造性,鼓励孩子的个性想象和创造能力,以此提高孩子在艺术方面的专业技能。

总之,作为美术老师始终要坚持素质卓越,注重教育和服务,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理念和形式,从而使课程成果更完美和优质,让孩子们有机会感受到美术的力量和魅力,为未来的美术生涯铺平道路。

小学美术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乐意积极地参与美工活动,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2、能力目标:按规律给纸杯剪“花瓣”并进行装饰,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通过剪、贴的方法制作太阳花,感受太阳花的形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表现力。

运用剪刀在纸杯上面剪条状的“花瓣”,散点粘贴彩纸球。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运用剪刀剪纸条,并请家长带孩子到植物园去参观,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花儿的各种各样的形态与颜色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纸杯、彩纸球、剪刀若干,乳胶、即时贴(眼睛、嘴巴若干)“太阳花” 作品一幅。

教学过程:

1、通过谈话激发兴趣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里的各色各样花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欣赏春天里的花观看课件《春天里的花儿》,开阔幼儿的视野与对颜色的初步运用。

3、欣赏老师作品欣赏老师的作品后,请幼儿把喜欢的地方说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明白制作的方法。请幼儿观看教师的制作过程,加深对制作的了解。

4、实践操作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剪贴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太阳花的外形和颜色表现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田里的花的认知。

5、评价欣赏把幼儿们的作品都展示到本班《春天》主题墙上面,在请他们欣赏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课件(篇4)

今天上午,最后一节课是美术课。老师问我们:“水彩笔、卡纸和剪刀都带了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带了。”老师说:“好,今天我们就剪吉祥图案。”说完,我们就开始了。

我拿出卡纸,看着美术书,书上有鱼儿图案、小猫图案、还有很多的花儿图案……可我就是不知道该画什么好。想了又想,最后还是决定画小花图案。

我拿起笔,开始画了,我画了又擦,擦了又画,总觉得不是太好看。这时,周婧跑了过来,对我说:“谢琪瑶,你能借我卡纸吗?”我说:“不能,因为我只有几张。”“求你了。”我看到她一脸无助的样子,就心软了,就借了她一张半。不一会儿,方欣怡又来问我借卡纸,没办法,我只好把剩下的一张半又借给了她。后来,还有好几个同学来向我借卡纸,可是我一张都没有了呀。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也不知道今天是怎么了,好几个同学都忘带卡纸了。

我的花儿画好了,现在开始剪了。我右手拿着剪刀,左手拿着画,小心翼翼地剪着。剪下来了,打开一看,呀!这么丑,这哪是花呀,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怪物”了。我想:一定是刚才我没有用心画,才变成了个“怪物”。

后来,我看见有几个同学要老师帮他剪喜字,我也好想老师帮我剪一个呀。可是,我已经没有卡纸了。要是我刚才不借她们卡纸就好了,那么我也可以让老师帮我剪喜字了。

唉,真是太可惜了!

小学美术课件(篇5)

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绘画工具。

(教师),水粉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实验引入,揭示课题。

(1)在一个大玻璃杯里倒入黄颜色的水,然后慢慢地加入蓝颜色水。提问:请问玻璃杯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颜色慢慢地由黄变绿直到变成蓝色)

(2)小结:色彩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神奇!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色彩理性方面的知识,我们将认识色彩的三大要素: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像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

出示课题:《色彩的世界(二)》。

2.排列游戏,理性分析。

(1)将刚才两种颜色水的变化用色彩卡片排列出来(由黄色排到黄绿色、绿色、蓝绿色,再排到蓝色)。

(2)将黑板上的其他色彩卡片按照颜色的渐变排列(由绿到粉绿到白色,由绿到黄绿到黄色),并作相关的色彩实验游戏。学生观察、感受。

(3)出示示范图片,让学生把眼睛眯成一条线来观察,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

(4)小结:

①色相: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色彩在变化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相貌,这就是色彩的色相。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色相。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

②纯度(彩度、饱和度):在活动中我们还看到色彩在渐变过程中其纯度也发生了变化。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

③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

色彩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在色彩学上也称它们为色彩的三要素。

3.深入生活,感受色彩渐变。

我们不仅要感激色彩为我们带来的视觉美,更要学会用心灵捕捉生活中的色彩。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有时不用具体的形象,美丽的色彩世界通过一年中四季的变化,它就可以告诉你它存在的意义。

(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早上朝霞升起的时候能看到渐变色,晚上很多大型霓虹灯色彩是渐变的,天空是渐变的,海水是渐变的……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渐变色彩,实际上有一种绘画中也常用渐变色彩,就是装饰画。

(提示:讲解色彩知识包括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的理解,阐述色彩的冷暖变化。)

4.欣赏教材,观察分析。

(1)提问:观察这些不同的色彩推移作品,说说它们的色调特点。运用渐变色彩画出来的画与普通的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小结:画面有十分奇妙的光感与空间感。

5.讲解示范,明确要求。

(1)选择好渐变的色彩,想一想将这种色彩变成另外怎样的色彩。

(2)颜料里不要随意加水。

(3)渐变色彩的第一格颜色就是直接挤出来的色彩,比如红色,然后慢慢地在红色里加入黄颜料,要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越往后黄色越多,最后一格就直接用黄色涂上。

(4)不要涂出框格子外。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在一排方格内完成三组色彩的推移。如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

(2)选用恰当的颜色,运用色彩推移的方法为空白图案填色,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

7.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色彩绘画中多尝试渐变色,并出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进行欣赏、小结。

准备一幅你认为最有色彩感觉的绘画作品在下一节课展示。

小学美术课件(篇6)

美术课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不仅是因为美术课一星期只有一节,还因为美术课让我见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实践学习,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我的想象力。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别开生面的美术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剪窗花、折青蛙、画自画像,现在我们又可以学习新的技能——画水笔画。

刚开始,我们对此次美术课的内容很疑惑,水笔能画出什么呢?水笔明明是写字的'工具,怎么能用来画画呢?很快,老师通过PPT展示了自己的水笔画。有好看的长发女孩、清爽短发的男孩、高大挺拔的大树、高耸入林的城市,虽然只是简单的水笔画,但是变化多样,非常吸引我们的目光。

同学们蠢蠢欲动,纷纷表示要学习水笔画。老师笑逐颜开,对我们的积极性感到很欣慰,讲课的过程中也很耐心。首先,我们需要在纸上构思作品的大致线条和在纸上的位置,然后用水笔描上第一次线条,最后利用水笔的阴影效果,创造出黑白分明的视觉效果,这样,一幅水笔画就完成了。

虽然步骤很简单,但是过程可没有这么简单,第一次尝试时,很多同学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效果,但是,老师鼓励我们不要灰心,通过不断尝试、练习,一幅幅水笔画从同学们的手中展现。

这真是一节快乐的美术课。

小学美术课件(篇7)

1、学习版画藏书票的有关知识。

3、提高学生读书、爱书、藏书的兴趣及对书籍装饰的审美情趣。

同学们,在上节课,老师请你们回去查找有关《藏书票》的资料,你们找到了吗?谁能起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即:1、什么是藏书票?2、藏书票的特点有哪些?3、世界发现最早的藏书票叫什么?4、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是什么?5、藏书票用途是什么?问题用课件出示,如果学生有图片资料,可随时切换到展示平台)你可以回答其中的一道题,也可以针对别人已经回答了的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刚才大家都回答了这些问题,老师感到非常满意,那么,究竟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课件,教师即时讲解: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它们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它是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贴在书籍扉页上。它通常是小幅版画形式,增添书的珍贵和美感,作用如同中国传统的藏书印章,成为读书人的掌上宠物,有“纸上宝石”、“版面珍珠”之誉。本世纪初传入我国。藏书票一般的规格、格式和用法如下:

1、一小张纸,不能太大,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2、多是用版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用印刷制版;3、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的意思;4、要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5、贴在书皮或扉页上。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藏书票制作于1470年的德国“刺猬”藏书票,是德国人勒戈尔制作的,画面上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刺猬,脚下踩着几棵被折断的花草,口中衔着一朵被折下的花,飘动的缎带上,,幽默地写着:“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字样。

这是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长宽为6.5×9.5公分,内容是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在翻箱倒柜之余,正秉烛展卷,潜心攻读,四周散落大量的线装古籍和卷轴,图案上方书‘关祖章藏书’五个大字,大小两只书箱上分别标有‘书林’‘易书’字样。这真是一枚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质。)(2分钟)

看了这些,我们感觉到,藏书票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啊!那么,藏书票具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起来说一说。(3分钟)(课件出示两张藏书票)

(藏书票包括图画和文字组成,第一是应该有藏书者的名字或书的种类、用途、名称等;第二是应该有简洁优美的图画,达到装饰书籍的效果。颜色上可用彩色,也可用单色。尤其注意的是藏书票不要做成一张复杂的版画,一定要简洁,体现自己的个性,。)

现在,我们对藏书票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一下一些优秀的藏书票吧。(出示课件,欣赏藏书票,时间:1分钟)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那些藏书票真是太漂亮吗?今天,我们就要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藏书票,刚才我们知道,今天要做的藏书票是用版画来制作的,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方法,现在,谁能根据前面所学到的知识,来说一说藏书票的制作步骤,你们说一步,老师跟着做一步,好吗?(5分钟)

(在上面步骤中,教师还应根据步骤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

好,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老师的这一张藏书票就做好了,(出示实物),下面就看你们的了,同学们,开始吧(1分钟)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课件伴随音乐循环出现各种藏书票。)(26分钟)

请两位同学上来说一说这节美术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出示已经贴有藏书票的书)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藏书票的制作,今后我们可以在书的扉页上贴上自己刻印的藏书票,使我们的书更加漂亮、美观。

小学美术课件(篇8)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习,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e.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①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发现玻璃水彩制作的基本方法,并汇报总结,接着我示范讲解玻璃水彩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欣赏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并进行示范。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小学美术课件(篇9)

活动目标:

1、关注周围的事物在秋季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

2、大胆尝试在纸筒上绘画,合理布局画面表现秋天的美。

3、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纸筒、黑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一年中有哪些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关注事物在秋天的变化)

二、欣赏图片,引导幼儿谈论“我知道的秋天”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美景。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觉得哪里好看?

2、提问引发思考,秋天是什么样的。

提问:你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

(幼儿大胆介绍“我知道的秋天”)

三、画一画我知道的秋天

1、出示纸筒。

我们一起把看到的多彩的秋天画出来吧!不同的是我们今天要把秋天画在纸筒上。

2、出示纸筒画,幼儿欣赏,激发创作的兴趣。

3、幼儿尝试拿纸筒作画的动作,教师小结并示范。

四、幼儿自由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 幼儿大胆表述。

2、根据个别幼儿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五、展示作品,相互欣赏。

请幼儿介绍自己 的作品,评价并相互欣赏。

活动延伸:

幼儿根据纸筒画的内容创编故事,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小学美术课件(篇10)

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活动”录相课中,有一课是天津市河西区闽侯路小学的黄嬿娜老师执教的《用彩墨画鱼》。这让我受益匪浅。我之所以选择这门国画课,是因为我曾经教过国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一直是中小学美术课的薄弱环节,许多美术教师感到尴尬。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一、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些教师因此而不愿涉足其中。

2、 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力较弱,在教学中很难理解毛笔的笔力、意境等抽象名词。

3、 在教材中,国画课程很少,很难开展国画教学。

4、 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有足够的国画教学能力。这次,我认真听了这节国画课,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工具材料更新,产生新奇感

在中国画的影响下,学生心目中画中国画的材料是毛笔、水墨和中国画颜料。而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用水粉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还可以用油画棒等材料来作画,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

二、用玩训练技法,激发学***

玩耍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非常活跃,敢于画画。在课堂上,老师抓住孩子们的这一特点,熟练地运用中国画的工具来玩彩墨游戏,让学生先用笔练习水墨,使他们在玩墨的过程中了解和体验水墨的明暗变化和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在巩固技法的基础上,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彩色水墨画的其他特殊技法。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如漂染、点染、泼水、搓纸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彩色水墨和宣纸的特点,体验彩色水墨画的乐趣。

三、拓宽教学内容,促进发散思维

,又**了一段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录像,让学生感受鱼的造型、色彩、动态的美,知道鱼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点,为表现做准备。再通过韩美林的彩墨画鱼的作品及同龄儿童的作品,感受彩墨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促进他们的想象力,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

四、突出示范作用,提高表现能力

中国画的技法丰富,包括纸、笔、墨、水、色等。如果我们脱离了这些技巧,我们的学生将学到更少的传统文化,就像一种表达方法。因此,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演示必须把整个教学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步骤清晰,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在教师演示下用笔、用色、用墨的方法。

最后,教师通过投影仪的“图像冻结”方法,将一张“完整”的图画作品定格在投影屏幕上,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通过观察学***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技能、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五、题材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蘑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标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黄老师让学生们联系他们的生活,画一张他们看到的鱼的**。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表现他们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物。

总之,对学生进行国画教学和训练,有利于拓宽儿童的知识面,丰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增强创造力。只要处理得当,就会凸现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价值。

小学美术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学生自主欣赏教材的作品,并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在吹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

2、这些画和以往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比较抽象)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构图知识:

①要有主题,有情节。

②画面要饱满、丰富。

三、布置作业:

1、根据上节课的吹画效果,展开想象,进行添画。

2、比一比,谁的画添得巧、添得妙。

四、学生练习: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流动的颜色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有趣的玩耍留下的画面,发挥想象,运用组合添画的方法,创作出一幅有趣味的作品。

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有些学生对如何更好地在滴、吹、流后对画面进行创意想象添画有困难,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

小学美术课件(篇12)

一、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透叠法”画出炊具与餐具的线条或色彩装饰画。由于我校四年级学生大多数平时不注意炊具与餐具有不同的外形、色彩特点,因此,在这部分教师应先着重讲解“叠透”、“重叠”的方法,进而向学生说清楚用“透叠法”画出的炊具与餐具的色彩如何表现。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能画出主体物突出、画面丰富多变、重叠色表达准确的炊具与餐具装饰画。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构图尝试体验,如物象“大与小”的对比,“简与繁”的对比,“深与浅”的对比等。

能力目标:

1、将炊具、餐具画成平面形;

2、用重叠的方法画一组炊具、餐具。

情感目标:

发现、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儿童绘画的过度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儿童,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日渐丰富,观察能力逐渐提高,而表现技能却难以跟上,因此,在学习《炊具与餐具》这一课时,虽然学生每天都与厨房的用具打交道,但让他们真正运用在画画方面,大多数学生画出的炊具与餐具种类很少。所以,可以借这节课,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在这一课中我主要是用了“情境启导教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参观实物,增强感性认识,有利于对审美客体的深度了解,更深刻细腻的表现审美对象。如《炊具与餐具》这一课,老师找了大量相关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马克思美学观告诉我们:“美的根源不是人的主观感受,而是人的社会实践。”利用课堂,展示生活原色,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审美活动。扮演角色再现生活,培养学生主体实践意识。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丰富强烈的。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欣赏教学中伴随着音乐的渲染增强了学生对作品画面的理解: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它将形象直观地作用于学生的感知。图画的再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样的教学引人入胜,达到事半功倍的审美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炊具与餐具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具。课文引导学生观察厨房常用的锅碗瓢盆,感受平时不注意炊具与餐具有不同的外形、色彩特点,同时让学生体会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激发他们尝试运用“透叠”、“重叠”的方法,进行炊具与餐具的创作画。

课文以现代的厨房炊具与餐具导入,目的在于:

1、了解什么是炊具于餐具(锅、勺、铲、药罐、碗、盘、碟、筷、等);

2、比较过去与现代炊具与餐具的变化,体会社会与科技的发展;

3、引导观察,炊具与餐具的外形、色彩特点,激发学生记忆与想象的兴趣。

课文中提供“透叠”画法,是让学生感知:如果两个物象,后面的物象被前面的物象挡住一部分,假如想象前面的物象是透明的,把被前面物象挡住的部分也画出来,这种绘画方法叫“透叠法”。教学时,可以通过课文中的图例说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如:

1、用卡纸剪出或直接画出记忆中的炊具与餐具的外形,注意选择外形、大小、高低不同的炊具与餐具,感受外形美;

2、尝试用剪出的炊具与餐具进行不同的组合和疏密有序的重叠摆放,培养美的创造表现能力;

3、探讨重叠部分怎样表现和着色才美观、好看。

课文提供的“学生作品”分析:

1、用线条表现透叠的画面,注意构图饱满、画面丰富,注意炊具与餐具的.外形、大小、高低不同的组合;

2、用色彩表现重叠的画面,重叠部分的颜色应用前后两部分的颜色调和而成。

用“透叠”的方法,画出线条或色彩装饰画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表现“主体物突出,画面丰富多变的重叠装饰画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主体物的位置、大小和添加物的关系及前后的重叠关系,对画面进行合理安排,以解决重点、难点。

①出示一些“炊具与餐具”的“剪影”,让学生猜猜“像什么”,引导尝试“概括”表现物体的方法。

②小组线描接力赛:尝试把自己熟悉、见过或想象的“炊具与餐具”画出来,看哪一组画得多,画得外形美观、线条流畅,。

③把自己课外收集的“炊具与餐具”与同学交流、共享;结合课文,提供一些传统的“炊具与餐具”,说说传统与现代的炊具与餐具有什么不同?哪些造型好看?有什么功能?体验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提高,“炊具与餐具”产品日新月异的“厨房交响曲”。

2、尝试“剪与刻”,感受概括美。

①比一比:运用学过的“剪纸”手法――阴刻,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炊具与餐具”的外形,比一比谁的“炊具与餐具”的外形概括、具体。

②思考:想想如何把“炊具与餐具”的外形进行切挖,使形象更具象、更美。

①观察思考(课文中提供的作品):想想作者是怎样用线条表现“炊具与餐具”的重叠部分的。

②尝试重叠摆放,例如在小组里,从大家剪的“炊具与餐具”外形中选4―5个进行各种组合、重叠摆放,议一议怎样摆才美观。

①观察:用有色彩的透明胶片剪出各种形象,进行重叠组合,感知重叠画面与重叠色彩的设计。

②尝试:表现重叠部分的色彩(重叠部分的颜色应该是前后两部分的颜色调和后的色彩)。

5、个人或与同学合作创作,感受运用透叠法感受法表现的装饰画及其丰富多变的艺术效果。

①欣赏课文中提供的学生作业。

②用“透叠法”创作一幅“炊具与餐具”的线条或色彩装饰画。

5、评价。

①作业评价点:主题突出、构图饱满;造型概括、美观;重叠部分自然;画面丰富、疏密有序。

平面形:抓住物体的主要特点,只画出它外轮廓的图形。

透叠法:如果两个物象,后面的物象被前面的物象挡住一部分,把被前面物象挡住的部分也画出来,

厨房交响曲单元是以“人与生活经验”为取向的课程,是通过有一定指向的课题内容,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尽早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

以“学生与生活”为切入点,通过与“厨房”有关的炊具、餐具、围裙、厨房帮手、盘子、蔬果、盐为内容,运用绘画、设计、泥塑等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设计与应用”与“造型表现”,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体验亲情、体验生活美,调高表现生活周围美好事物的能力。

“炊具与餐具”是以家庭的炊具与餐具为表现内容,以概括、写实、装饰的手法表现生活中的“炊具与餐具”,并进行透叠画创作,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为妈妈设计围裙,或设计能为妈妈减轻家务负担的“好帮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创造想象力;“漂亮的挂盘”是让学生知道天天盛菜用的盘子也可以设计成美化环境的艺术挂盘,进而认识国内外不同风格的瓷盘艺术,并学习运用多种材料,通过绘画、泥塑等方法,体会“挂盘设计”创造过程的乐趣。“瓶子的化装舞会”以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学会利用废弃瓶子进行彩塑想象与创作为主要目的;“蔬果的童话”是让学生通过对蔬果的切、刻、雕、挖、插等制作手法,进行蔬果固有色、质感的联想和合理搭配,创造美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设计思维能力;“盐的妙用”是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一种特殊技法―撒盐派遣法,体验生活用盐通过合理的制作过程所产生的水墨肌理,而感受“笔墨”外的“意趣”。

本课程重点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平面与立体物的想象创作与装饰美化,培养环保意识和“变废为美”的能力。

重点:1、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平面与立体物的想象创作与装饰美化。

1、口头描述或用线条描绘炊具餐具的形状、色彩及用途。

2、作使用设计,帮助妈妈减轻家务负担。

3、装饰挂盘、瓶子。

4、了解蔬果的种类,结构及营养,并运用蔬果进行创作。

5、知道生宣、熟宣、画纸的不同性能特征,盐能溶于水。

1、探究如何设计用实际用途的帮助妈妈的用具,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感受各种材料制作挂盘的不同方法和不同美感。

小学美术课件(篇13)

师: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啊?你们喜欢过圣诞节吗?为什么?圣诞节都有什么啊?

师: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爷爷会来给小朋友松圣诞礼物,你们开心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圣诞老人

师:现在小朋友们看看老师都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这些圣诞老爷爷都有什么不同?新年快到了,圣诞老爷爷身上都有什么颜色?(圣诞老爷爷都是穿红红的衣服,带着红红的帽子,有着白白的胡子,红红的鞋子)

那圣诞老爷爷旁边都有什么啊?那等等小朋友们要先画圣诞老人,画完以后再在上面画上礼物、雪花等等别的装饰物。

师:那小朋友的看看这两幅图的构图有什么不一样?你们可以自己选择画.3画画要求

注意不同颜色,不能用同一根棉签去沾。

(1)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圣诞老人,尝试画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圣诞老人

(2)可以用不同的背景来装饰圣诞老人的背景,但是背景的点点要画的比较小些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画面上下左右的关系的处理,合理的安排画面,提醒能力强的幼儿画与黑板上不同的圣诞老人。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今天大家都表现的很棒,用手中的蜡笔画出了心目中的圣诞老人,还给他们画上了美丽的背景。

这节课上得不是很好,虽然有节日的氛围,小朋友们很喜欢兴趣很大,但是圣诞老人难度有点高,对小朋友们而言不是那么的容易掌握,我也没有把重点拿出来,也没有示范画圣诞老人,小朋友很多都不会画圣诞老人,目标都没有达到,所以不是很好.

小学美术课件(篇14)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习,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e.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①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发现玻璃水彩制作的基本方法,并汇报总结,接着我示范讲解玻璃水彩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欣赏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并进行示范。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11904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