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朝鲜战争读后感

时间:2024-02-13

朝鲜战争读后感分享。

作者所写的作品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应该及时通过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不仅方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去回顾,而且能够更好地吸收和运用作品中的思想和精华。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整理的“朝鲜战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大家认真阅读!

朝鲜战争读后感 篇1

在这个寒冷的假期,我读了一本厚厚的书—《朝鲜战争》,读完后,我觉得这个冬天更冷了,

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们追求和平,可是战争却每一天都在发生,小到同学之间的分歧,邻居间的争吵;大到将一亿人送入天堂的二战,这也包括一九五零年在世界最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朝鲜爆发的战争,主角就是中国和美国。

在朝鲜战争中,中朝以一百一十万人打败了联军一百二十万超级大军。说到朝鲜战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士兵。志愿军虽然衣着简陋,饥肠辘辘,但就是这样,他们往往能够穿着单衣,在大雪地中埋伏数天,然后徒步追击美军的坦克;能够冒着无数飞机大炮穿过死亡屏障,用胸膛将手榴弹顶进敌人的枪口;能够在大冰河上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部队开路……每一个都那么年轻,却牺牲得惊天动地。正因为他们,三年后,战争终于停止在了它发生的地方。

其次,在志愿军的背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时刻支援他们。

在前线,朝鲜人民顶着炮火为志愿军送食物,把他们当自己的儿子看待,拿起斧头,木棒,甚至菜刀冲向联军,保卫祖国;在祖国的东北,无数人民,志愿军家属在家里做炒面,支援志愿军。志愿军四十二军就是从我们齐齐哈尔出发的,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在他们的.队伍中,一家人一起努力,打走美军,这样才体现出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

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难忘的,是战争的最后时刻。停战谈判结束,距最后时刻两小时前,一个士兵冒着炮火将停战的消息送往前线,一个个炮弹在他身旁爆炸,他刚把消息送到就牺牲了,仅差两小时。最后两小时,双方把所有的子弹尽力打出,证明自己的强大,好像又发生了一场大战。停战的那一刻终于来了,那是成千上万人民以及军队一直盼望的事,没想到一盼就是三年。那一刻,没有一丝动静,一种奇特的寂静后,双方他探了头,让后一起欢呼,庆祝,赠送礼品,他们之间拼过命,有分歧,语言不通,但他们都懂得和平,盼望和平。

长大以后,我一要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才能有美好的人间。到现在为止,叙利亚问题还没有解决,美国的军队,还在世界各地“捣乱”,各种核武器还在秘密研发,来往的船只还在忍受海盗的劫持。虽然战争的利益像一座金山,但不要忘记,金山是无数人的生命堆积成的,生命越多,金山才会越高。我们更不要忘记五星红旗就是无数解放军战士用鲜血染成的,我们不要让它,让中国在染上鲜血。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这是七十亿地球人共同的心愿!

朝鲜战争读后感 篇2

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们追求和平,可是战争却每一天都在发生,小到同学之间的分歧,邻居间的争吵;大到将一亿人送入天堂的二战,这也包括一九五零年在世界最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朝鲜爆发的战争,主角就是中国和美国。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和朝鲜用110万人击败了120万盟军超级军。说到朝鲜战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士兵。志愿军虽然衣着简陋,饥肠辘辘,但就是这样,他们往往能够穿着单衣,在大雪地中埋伏数天,然后徒步追击美军的坦克;能够冒着无数飞机大炮穿过死亡屏障,用胸膛将手榴弹顶进敌人的枪口;能够在大冰河上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部队开路……每一个都那么年轻,却牺牲得惊天动地。

因为他们,三年后,战争终于停止了。

其次,志愿军的背后,一直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志持他们:

在前线,朝鲜人民扛着大炮给志愿军送饭,把志愿军当成自己的儿子,拿起斧头、棍棒甚至菜刀,奔赴联军保卫祖国;在祖国东北部,无数的志愿者和他们的家人在家里做炒面来支持志愿者。志愿军第42军从齐齐哈尔出发。我们的祖先可能是在他们的队伍里,和他们的家人一起战斗美国军队,这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

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难忘的,是战争的最后时刻。停战谈判结束时,离最后时刻还有两个小时,一名士兵冒着火灾的危险将停战消息发送到前线。炮弹在他身旁爆炸。他在发出消息前两小时就死了。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双方都尽了最大努力,把所有的弹药都射出来,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好像又发生了一场战争。

停战的那一刻终于来了,那是成千上万人民以及军队一直盼望的事,没想到一盼就是三年。在那一刻,没有动静。奇怪的沉默过后,他低下头,请双方一起欢呼、庆祝、送礼。他们为生命而战,有分歧,没有语言,但他们都知道和平,希望和平。

是啊,谁喜欢战争?其实在朝鲜战争中,谁也没有获胜,双方都因为这场战争让无数家庭破碎,让无数人留下伤疤,谁都不想要战争,但战争却一定要发生。

战争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人类的进步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历史。人类面对对世纪的展望是:

和平与发展。然而,无论对和平的渴望多么美好,对发展的渴望多么深沉,战争仍然每天都在地球上发生。战争的含义是人类社会群体为了某种政治和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是解决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阶级与阶级、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与和平相对应的社会状态或世界、区域局势。它是解决国家、国家、政治集团和不同阶级、宗教派别之间冲突的最高形式的斗争和特殊的政治表现形式。

现在世界的政治格局越来越明朗,美国这个经济强国,试图用经济来托起武力的臂膀,去干涉任何一个发展中、正在发展的国家。而作为世界强国的中国也一样面临着美国的困扰。最近,越南、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等小国在美国的唆使下,多次侵犯中国领土和主权,试图破坏中国和平和谐的生活。

中国人不畏强权,我们热爱和平,但是绝不害怕战争。

回顾朝鲜战争,中国这个刚刚从战争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国家,在宣战当天甚至还没有完全解放全部领土,解放军仍在向西南和西北挺进。在广大解放区,国民党军反对新人民政权的残余势力,仍然是重大的军事问题。连年的战争彻底摧毁了中国薄弱的民族工业,原本处于原始耕作状态的中国农业已经凋零。

就军事而言,中国农民的梭呐夺取国家政权世不争的事实。在1947年至1948年间,甚至连美国顾问们都疑惑他们援助的大批武器装备为什么就是无法支撑那个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为什么拥有先进美式武器的“国军”会在装备原始的共产党军队的攻击下几乎一夜之间便土崩瓦解,为什么“国军”的几百万人会不得不丢弃汽车、大炮和坦克让共产党的士兵和民众用牛车拖走。中国军事上崇尚“得道多助”是与哲学上崇尚“精神力量”相一致的。

当战国时代的军中巫师们烧龟卜占“天时”的时候,中国战争哲学上的“天人合一”思想已初见端倪。中国人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为最主要的因素。虽然中国人在鞭炮上更多地使用火药来驱鬼和燃放烟花来庆祝,但中国人在战争中使用热兵器的时间比西方人早了近千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战争物资的演变,从来没有动摇过中国人民古老而坚实的精神基础,即使他们被迫面对高质量战争物资的沉重包围。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民主,富强而奋斗终身。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傲然耸立。

朝鲜战争读后感 篇3

近段时间,在工作的空闲时间我拜读了王树增先生的《远东朝鲜战争》一书。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实力,我们不禁感慨和思考。

战争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人类的进步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历史。人类面对对世纪的展望是:

和平与发展。然而,无论对和平的渴望多么美好,对发展的渴望多么深沉,战争仍然每天都在地球上发生。战争的含义是人类社会群体为了某种政治和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是解决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阶级与阶级、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与和平相对应的社会状态或世界、区域局势。它是解决国家、国家、政治集团和不同阶级、宗教派别之间冲突的最高形式的斗争和特殊的政治表现形式。

现在世界的政治格局越来越明朗,美国这个经济强国,试图用经济来托起武力的臂膀,去干涉任何一个发展中、正在发展的国家。而作为世界强国的中国也一样面临着美国的困扰。最近,越南、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等小国在美国的唆使下,多次侵犯中国领土和主权,试图破坏中国和平和谐的生活。

中国人不畏强权,我们热爱和平,但是绝不害怕战争。

回顾朝鲜战争,中国这个刚刚从战争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国家,在宣战当天甚至还没有完全解放全部领土,解放军仍在向西南和西北挺进。在广大解放区,国民党军反对新人民政权的残余势力,仍然是重大的军事问题。连年的战争彻底摧毁了中国薄弱的民族工业,原本处于原始耕作状态的中国农业已经凋零。

就军事而言,中国农民的梭呐夺取国家政权世不争的事实。在1947年至1948年间,甚至连美国顾问们都疑惑他们援助的大批武器装备为什么就是无法支撑那个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为什么拥有先进美式武器的“国军”会在装备原始的共产党军队的攻击下几乎一夜之间便土崩瓦解,为什么“国军”的几百万人会不得不丢弃汽车、大炮和坦克让共产党的士兵和民众用牛车拖走。中国军事上崇尚“得道多助”是与哲学上崇尚“精神力量”相一致的。

当战国时代的军中巫师们烧龟卜占“天时”的时候,中国战争哲学上的“天人合一”思想已初见端倪。中国人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为最主要的因素。虽然中国人在鞭炮上更多地使用火药来驱鬼和燃放烟花来庆祝,但中国人在战争中使用热兵器的时间比西方人早了近千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战争物资的演变,从来没有动摇过中国人民古老而坚实的精神基础,即使他们被迫面对高质量战争物资的沉重包围。

世间万事万物,“人的因素第一”,这是领导着一支农民军队创建了新中国的毛泽东的核心哲学思想,这也是中国战争艺术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目前,我国正处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工业化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现在国家加大了国防和军事建设的投入。一大批现代陆海空武器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

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条件下打赢局部战争的能力和信心。 神9的成功,海陆空三军的日益壮大,国民生产总值的迅猛提升。这表明中国是强大的。我们热爱和平,不怕战争。我们不侵犯他国主权和尊严,但不允许别人践踏我们的尊严。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民主,富强而奋斗终身。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傲然耸立。

朝鲜战争读后感 篇4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读书报告

读完沈志华老师的著作《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之后,可以说对朝鲜战争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可以说中苏同盟关系是贯穿整本书重要线索,沈志华老师由此,展开介绍了苏联的远东政策、中苏同盟建立的前期基础与准备、斯大林对于支持北朝鲜发动朝鲜战争的战略考虑、中国出兵援助朝鲜决定的做出、朝鲜战争对中苏同盟关系促进作用等等一系列问题的**。

本书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朝鲜战争的起源,从战后苏联的远东政策,以及中苏关系的不断向前发展,可以说中苏关系的变化对朝鲜战争是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本书还特意花了一个章节介绍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这足以说明中苏同盟关系对朝鲜战争的深远影响。

由沈老师的分析很容易知道,朝鲜战争并非我们以前所知道的那样,是由韩国方面挑起的,是北朝鲜一方主动挑起的。从战争最初的策划,到最后的实施,都是在斯大林与金日成,即苏联和朝鲜之间秘密进行的,中方既未被告知,更未参预其间。但令人好奇的是,斯大林要求金日成得到北京的同意,这导致金日成秘密访问北京。

斯大林为什么背着中国人和金日成策划朝鲜统一战争,同时坚持金日成必须得到中国人的同意?个人认为,这是因为斯大林不能不顾及到1950年中苏两国刚刚签订的那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根据约定,签约双方任何一方进入战争状态,另一方都应予以有效的援助。

朝鲜战争虽然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苏联进入战争状态,但是,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支持者和****商,不能不承担可能的风险。何况,朝鲜战争的任何不测,都势必给只有一江之隔的中国带来巨大的麻烦,斯大林当然不能自行其事,而把自己的同盟者中国人完全晾在一边。同时苏联还是清醒认识到自己是没有实力和美国人正面交锋,如果美苏正面冲突的话可能引发一次新的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所以苏联必须取得中国的支持,一旦美国干涉或者出现其他意外情况,中国能够出兵帮助北朝鲜,随后战争的进程也印证了这一点。

对于苏联方面为何大力支持朝鲜发动朝鲜战争,我个人并不认同苏联在远东追求一个不冻港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苏联十分重视其沿袭沙皇**在远东追求不冻港的历史传统,无论在雅尔塔会议上,还是在出兵中国东北时,斯大林都曾直言不讳地扬言,苏联对日作战的目的,就是要收回沙皇**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丧失的那些权益,但是用战争来获得或保住一个出海口,这里面的风险和代价无论如何都太大了些。何况,斯大林一向谨慎小心,精于计算,他不会看不出,战争万一失利,旅顺港的军事基地将会因为整个朝鲜半岛完全落入美国人的手中而变得毫无价值。

而且,如果战争胜利了,谁能保证统一的朝鲜愿意租用自己的无冰港?在那个时候,谁能保证有朝一日它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想要收回自己的港口呢?斯大林不可能不知道这种风险,所以也许这是原因之一,但不应该是主要原因。

根据沈先生在书中所说的和我个人的看法,斯大林强烈支持朝鲜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是亚欧局势的变化。由于苏联在柏林危机中被迫让步,斯大林显然感到苏联没有权力在欧洲公开对抗美国。正是由于美国在包括中亚在内的欧洲的压力,斯大林才想到另一种分散美国力量的方法。

他过去在亚洲采取缓和政策,因为他看不到谁能在亚洲帮助他,担心双方交战的风险。现在他敢于策动进攻,向美国挑战,是因为他注意到中国革命成功了,新中国能够帮助他在亚洲牵制美国的力量,以减轻他在欧洲和中亚的压力。他积极要求中国共产党承担起指导和帮助亚洲国家共产党的责任,积极帮助中国恢复经济和建设工业,这些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十分显然,正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1949年10月新中国的诞生,以及几个月之后,即1950年2月中苏两国的正式结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苏联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整个力量对比,因而也明显地改变了斯大林在远东问题上一贯小心谨慎的态度。可以说,苏联希望利用远东更多地牵制美国,以减轻其在欧洲和中亚的压力。可以说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整个朝鲜半岛,包括中国都知识美苏全球争霸这盘大棋上的几枚棋子。

根据沈老师书中的分析和前面所说,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中国更像是被苏联和朝鲜“设计”进朝鲜战争的。难道中国甘心被“设计”,就非打这场仗不可吗?这是一个争论多年的话题。

中国刚刚经历了8年的抗日战争和3年的解放战争,可以说国内是百废待兴,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积极整军备战,准备收复台湾,卷入朝鲜战争就意味着失去收复台湾的大好时机。然而,即是面对诸多不利因素,毛泽东也把共识推到一边,毅然做出了向朝鲜派兵的决定。我敢猜测,毛泽东不愿意出兵朝鲜,但他必须出兵朝鲜。

就如前面所说,中国国内的确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而且中国出兵面对不是韩国,而是由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统领的“联合**”,出兵就意味着与这些国家交恶,这对刚刚成立、尚未被世界所接纳的新中国是极为不利的,但是中国还是不得不出兵朝鲜。原因是什么?一方面是与苏联的关系,其一,此前中国已经宣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绝对大哥,如果此时中国不出兵无异于得罪了苏联老大哥,这对于急需苏联援助来恢复国内生产的新中国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其二,还是这个新的中苏同盟互助条约,可以说斯大林开始是极其不愿意签订一份新的条约的,斯大林担心这个会给英美以口实,损害苏联在雅尔塔体系的既得利益,可以说在签订新约的问题上,斯大林是做了极大的让步的,这一定程度上还是惹恼了斯大林的,如果此时毛泽东拒绝斯大林的出兵要求,无异于又一次惹恼斯大林,这对稳定中苏的同盟关系是不利的,毛泽东在此时也要想斯大林表明自己的决心,中国人是敢打的,他毛泽东是有能力领导亚洲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是美国的的确确威胁到中国的****。“联合**”在仁川登陆之后,迅速击溃越过38线的北朝鲜部队,并迅速推进至38线以北,北朝鲜的部队更是在平壤一战中被全歼,“联合**”随时可以饮马鸭绿江。

中国同样担心“联合**”会将战火烧到东北,虽然我们从随后解密的美国档案可以知道,当时杜鲁门**的意思是打到38线即可,只是麦克阿瑟坚决不同意,但是当时的毛泽东并不知道这些情况。其次,如果“联合**”长期占领朝鲜半岛全境,以中国当时与美国的关系和世界形势来说也是极其不利的,新中国大部分的重工业基础均位于东北,俗话说“卧榻下岂容他人鼾睡”。所以说朝鲜的士兵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毛泽东后来承认,这是他一生中最困难的决定。他吃了安眠药也睡不着。

据王明回忆,在中国出兵当天,毛泽东还疑惑地问:“出兵朝鲜对吗?”可见其决定的艰难之处。

历时3年,交战双方终于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可以说朝鲜战争中,中朝美韩四国国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朝鲜丧失了一半的人口却没有从三八线向南前进一步;据苏联官方统计,近100万中国志愿军阵亡,近4万美军阵亡。一直以来我们都说我们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然而面对这样的统计数字,我们的“胜利”也最多是个惨胜,可以说苏联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自己没有直接参与到其中,却牵制了中国和美国,将中国彻底拖到了自己的战车上,并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轻自己在西线压力的目的,就这几点都足够让苏联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了,更别说还有其他获益。

虽然我们在朝鲜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不可否认,中国也从这场战争中获得了很多好处。其一,这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巩固了和苏联的同盟关系,同时获得苏联大量的技术经济援助,这可以说是中国出兵朝鲜的根本目的;其二,就是提高了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在朝鲜战争之前,斯大林一直都不认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政党,通过朝鲜战争中国向苏联正名,也提高了中国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声望;其三,中国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周边环境,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对经历多年战争创伤的中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其四,可以说中**队正是在朝鲜战场上完成现代化的更新换代,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新式装备,战争的后期朝鲜战争更是成了中国的练兵场,几大军区轮流拉到朝鲜进行实战“演练”,可以说朝鲜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队的素质。

朝鲜战争中国究竟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一直大家争论不休的话题。个人觉得这个谁都不能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看法。我希望我们的后代可以从这场战争中学到一些东西。

朝鲜战争读后感 篇5

张宇轩

那是一段荆棘遍布的岁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西方的压迫与忌惮从未停止。偶然间,我读到了王树增先生所写的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霎时间,炎黄之情引领着我,重回了那段峥嵘岁月,遇见了多少已湮没在70年的风风雨雨里的,抛洒热血的战士。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军事冲突,联合国安理会派遣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支援韩国,展开大规模反攻,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硬立场,公然跨过三八线,一时间,战火烧至鸭绿江畔,中国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尽管当时的美国是当仁不让世界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军和空军,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反观中国,多年战乱刚平,百废俱兴,就连高层领导人内部,大部分都倾向于不参战,但美军罪恶的炸弹一次次的落在中国的领土,漫天的浓烟席卷着东北的广袤大地,人民的生命容不得揉捏,中国的国土容不得肆掠。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领导下,跨过鸭绿江,进军朝鲜。

当时几乎没有人怀疑,美国这一世界顶峰的军事实力。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个国家和这支军队将在战争中必胜。但,事实证明,美军输了,输给了中国——一个刚诞生的国家。这是中国军人们用意志夺得的胜利。读了《朝鲜战争》,我深感战士们的不易,没有人质疑,当时条件的艰苦。由于缺少防空设备,缺少炮火支援,后勤补给线完全被美军层层封锁。没有粮食,战士们挖树皮,咽冰雪,食不果腹,在这资源极度短缺的极端劣势之下,是他们怀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信念,肩负着保家卫国的艰巨任务,在寒风凌烈的盖马高原,他们力克美军勇冲锋;在严寒广袤的长津湖畔,他们层层截杀创拐点;在冰原血梦的下隅里,他们尸山血海阻敌援:在凄风苦雨的汉江两岸,他们点水不漏保汉城。上甘岭上的炮火,是他们顽强抵抗的见证,三所里中的血战,是他们迎头痛击的名扬。英雄们纷飞的身躯,如青柏般万古长青。朝鲜冻土之上,多少烈士的英魂在此飘扬。

由于条件落后,面对联合国军的坦克、飞机,志愿军战士只能穿梭于密林,仅仅依靠着双腿,却敢于用微小的身影,怀着必胜的决心,用身体去阻挡敌人猛烈的进攻,用坚守去换取友军存活的希望。士兵,战争中最普通、最重要、最大数量的人,他们不是神,他们也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来自远方故土的牵挂,也担负着家庭的重责。他们中的许多是那样的年轻,生命的活力才刚刚萌发,却牺牲的那样悲壮,那样的惊天动地。我们之所以能赢,是因为我们有着同仇敌忾的勇气和敢于牺牲的信念。遥想抗日战争之时,日本眼望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但他们看不到的是永驻于我们炎黄子孙骨子里的自强不息。当外敌入侵,一切都可以被团结起来,一切都可以焕发出无限的意志力。正如书中所写,面对美军,我们依然无所畏惧,依然以个个渺小的火种去点燃胜利的希望。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读完此书,我一次次的泪眼朦胧,胜利的背后,多少生命的献身。“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在《朝鲜战争》中我与那些英勇战士们相识相知,我相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正是不屈不挠,不言弃的精神。这种精神终将永驻于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心间。也许,这也是朝鲜战争所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

朝鲜战争读后感 篇6

俞信杰

朝鲜战争是1950年6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它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因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王树增的《朝鲜战争》生动地记述一场战争的历史,并且深刻地记述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

王树增在这本书中着力刻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形象。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援助朝鲜,保家卫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俞1950年10月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在各大战役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1952年10月进行的上甘岭战役。“联合国军”在面积不足四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发动了该战役,猛烈的炮火攻击使山头几乎被削低两米。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不断反击,牢牢的守住阵地,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冲向敌人中心火力点时,手榴弹用尽且身体多处负伤,危急关头,他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为后续反击部队的冲锋开辟了道路,而他却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争胜利,民族大义,有着必死的决心,必胜的信念,从容就义。

以黄继光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可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使朝鲜战争最终得以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举动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点点滴滴。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按照预谋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日本,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并炮轰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晚,驻扎在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在双方交涉之际,日军突然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县城。驻守当地的第29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七七事变爆发后,驻守当地的中国军队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同仇敌忾,第29军司令部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增兵华北,进攻北平,天津,第29军副军长冬麟阁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他激励广大将士“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激战中冬麟阁壮烈殉国,132师师长赵登禹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将有必死心,士无偷生念,中国军队有如此坚定的决心,如此伟大的精神,这仗怎么可能打不赢?

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起反抗侵略者。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战争中,根据地军民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归国参战。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抗日战争之前,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给日本侵略带来了契机。日本这一海岛小国竟敢进攻如此一个泱泱大国,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国民党统治下中国精神的乏匮。然而在战争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高度发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再加上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终成功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无论是在朝鲜半岛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还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抗日战争都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才是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在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朝鲜战争读后感 篇7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朝鲜战争》读后感5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中国作家协会委员王树增的作品《朝鲜战争》后,我首先感到的是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那种刚正不阿,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说实话,第一次用手机阅读这样文学作品,令我感到十分的变扭与不适,但书中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内容也渐渐吸引着我。

这是王树增所写的一本纪实类小说。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在美苏冷战的前夕,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热血纪实故事。我也想体会中国战胜美国的热血和热泪,这样才能更好的牢记历史,继续前行。

里面描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读起来的确让人感觉到热血沸腾、肝肠寸断。抗美援朝说这是我们新中国的“定国之战”才显得毫不夸张,但对于这边书,我觉得还是有些地方不太好。

书中说“在与武器装备现代化的联合国军作战中,中国军队赢得胜利的唯一优势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这很明显的在说,本书强调一种观点:中国靠人海战术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令我感到不可思议,之前在网上看过专家和学者反驳和批评这样的观点,虽然在表面数据看来,这似乎合情合理。但这是一本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实小说,说明本书观点深入人心,这让我感到失望和震惊。如果从朝鲜地形,中美伤亡对比、人员素质,装备差距等方面进行反驳,读来才能让人扬眉吐气。

本书写抗美援朝的战争场面似乎过多了,写双方运筹帷幄、想尽办法斗智斗勇,在险中取得胜利的场景太少了。这也让我们学生读起来,感觉不够过瘾。也可能是纪实类小说吧,很多背后离奇故事没有说或者没有说清楚。

本书中描写联合国军,特别是美国高层领导的篇幅有点多,有美化联合国军的嫌疑。这和我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不同。

不管怎么样,这也是一本很优秀的书籍,而且这是关于抗美援朝唯一的一本纪实类小说。

朝鲜战争读后感 篇8

杜沛衡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爆发的一场局部战争。其参战人数之多,战争规模之空前,都是为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的。因此,我们应感谢作者王树增,以六十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前残酷的战争画面,可以说,是字字珠玑,浓缩出了《朝鲜战争》这一套经典的战争记实作品。

朝鲜战争,爆发于新中国建立阶段。人民早已渴望和平,希望可以获得土地,重建家园。人民军队多年征战,也急需休整。但国内外局势复杂,国外美苏冷战,且大部分国家不承认新中国政权,国内有台湾问题,且当时国内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可以说,当时的新中国本不应该也不合适战争。但面对美国强行用武力干扰朝鲜半岛局势,严重威胁了我国的边疆,以及对中国多次发表的和平声明不予理睬。一九五〇年十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横跨鸭绿江,拉开了朝鲜战争的序幕。

朝鲜战争历时两年九个月,志愿军共发动了五次大规模战役,打退了美帝国主义军队,将战线稳定于北纬三十八度线处。我认为朝鲜战争的战绩是斐然的,但志愿军官兵的伤亡也十分惨重,且后勤补给困难,志愿军将士们只能发起“礼拜攻势”。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刚刚从二战的炮火中走出,业已形成现代化军队,补给源源不断,且敌我双方火力差距极大。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不过,在志司的指挥下,即使战场上瞬息万变,在五次大兵团作战中,战术穿擦插、突进、围歼,进行运动战和游击战,把美李军打得晕头转向。

这其中,离不开战略决策者和指战员对敌我双方,对地形气候等因素的考量。战争不是因人多武器先进就决定的。中国战争哲学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朝鲜却是“世界上最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地区”之一,山高路窄,冬季气温可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天时,地利皆不具备,但志愿军战士靠着顽强意志和对祖国的热爱,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

在朝鲜战场上,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用身体堵枪眼的黄继光,坚守高地的杨根思等,这些英烈的鲜血,告诉了我什么是战斗精神,什么是民族气节。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们视死如归,迎着美军的炮火前进,一波倒下第二波跨过战友继续冲锋;也曾在寒冷的盖马高原上徒步追击坦克;在高地上战至最后一人。他们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当时最强大的军队。他们都是那么年轻,却做出了最惊天动地的伟业,他们和我们有着相同的血脉,华夏民族的气节永远传承在我们心中。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逐渐冷漠,大多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人性之中是有自私和重利。可是,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先烈,学习他们大公无私、为公为民的精神,弘扬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学习红色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在新时代中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加强对抗美援朝红色历史的教育,让更多的人纪念英烈,与英烈同在。

我们也要加强对自身的锻炼,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走出舒适圈。志愿军战士们以积极乐观面对联合国军,以苦为荣,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政治热情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本色。那我们是否也有这种热情呢?所以,我会永远铭记志愿军将士们的事迹,并向他们学习。当年将士们以“打出一拳来,换得百拳开”的精神,前人栽树,后人乘荫。在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我们要跟随先烈的步伐,在将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人民谋幸福。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13548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