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农村工作总结

时间:2024-03-02

农村工作总结。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农村工作总结》,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农村工作总结 篇1

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带输出

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

(2010年12月31日)

各位领导:

按照座谈会安排,现将2006年以来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村总人口约**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占人口总数的**%,其中已经就业的人数为**万人,未就业人数为****人,在已经就业的人员中,从事农业生产*****人。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人,其中就地转移*****人,劳务输出*****人。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局按照上级部署,以“服务企业增效,服务群众增收”为工作的出发点,以实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为工作目标,立足县情,健全机构,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努力拓宽转移就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带输出”的工作思路,转移输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基础建设,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平台

一是建设高标准劳动力市场。**年**月份,我县人力资源市场正式建成使用,大厅建筑面积***平米,现有工作人员**名,1

配备了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触摸屏等网络管理系统,有效的提高了办公效率,劳动者进入大厅能够及时享受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一条龙”服务。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进行了全面升级,新软件可以方便快捷的查询全县劳动力资源总量及每个乡镇、每个村街劳动力的基本情况,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查统计工作。为详细掌握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年底,我们依托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在全县开展了拉网式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了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健康状况、知识层次、专业技能等信息,并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为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输出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扩大就业岗位,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渠道

为给劳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用工信息,减少盲目外出择业,确保求职有门、就业有路、维权有法,我们在巩固县域劳务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毗邻京、津、廊的区位、交通优势,加强与三地用工单位的协调沟通,准确掌握劳务市场动态,通过采取橱窗张贴、电视播放、报纸刊载、上街发放、大屏幕滚动播出等方式,第一时间发布各类用工信息,基本形成了以村街为基础、以乡镇为枢纽覆盖县、乡、村三级信息宣传网络。特别是依托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组织开展的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主题的劳务输出大集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2006年以来,共发放用工信息、《外出求职指南》和《农民进城务工明白卡》等各类资料近**万份,有序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人。

(三)注重提升技能,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

按照“扩大培训规模、增加培训投入、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的总体思路,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村、***村、***三个农民工技能培训点,把握培训方向,严格培训质量,全力推行订单培训。2006年以来,共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人。(其中:2006年完成技能培训****人;2007年完成技能培训****人;2008年完成技能培训****人;2009年完成技能培训****人;2010年完成技能培训****人)

一是严格基地认定,确保培训质量。对培训基地的认定,严格按照《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进行运作,在方便农民参加培训的基础上,认定的基地必须具备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应专业所必备的培训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和师资等基本条件。通过向各培训机构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招标,2007年确定了两个技能培训基地,分别是:劳动技工学校、农广校。二是供求对接,进行校企联合培训。积极整合社会培训资源,主动了解掌握企业用工需求,本着互利双赢、自愿平等的原则,帮助企业与培训学校签订培训用工协议,拟定用工数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三是定向输送,全程服务。培训完成后,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按照订单约定,成绩合格者全部

输送到企业中就业。同时,坚持实行输出人员回访制度,通过打电话、上门回访等形式与输出人员取得联系,帮助他们妥善解决劳务关系、劳资纠纷、社会保险等方面问题,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差,突出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技能型的较少。导致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的建筑、餐饮、保安、家政服务行业。

二是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拖欠克扣工资、任意延长工作时间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不稳定。

四、对策和建议

一是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坚持输出与培训相结合,走技术输出、订单输出、定向输出,从县域经济增长点入手,依托渔具、肠衣、花卉等各类传统产业和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做活县内劳务市场;借助区位优势,不断拓展新的劳务协作单位,开展订单式输出。

二是强化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继续把项目建设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对重点项目实施“三同时”跟踪服务,在新建项目立项的同时把创造就业岗位纳入项目建议书,确定岗位用工信息,建立项目用工数据库,按照项目立项进度,及时发布项目用工信

息,为企业招收合格劳动者。(“三同时”即:在新建项目的同时把创造就业岗位纳入《项目建议书》;拟定项目报告的同时确定用工培训计划;项目建成投产的同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充分发挥“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主体作用,整合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从县域经济发展出发,根据市场需求,广泛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就业培训,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有的放矢为。培训的内容要以市场为导向,培训方式既要有专业性较强的长期培训,又要有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

四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保护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加大宣传和贯彻落实《劳动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定期对各类企业用工情况进行检查,对劳动合同不规范、社会保障不落实、超时工作、工资低于最低标准等问题及时解决,依法查处,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农村工作总结 篇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汇报(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为破解农村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等难点堵点问题,**市以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指引,通过经济为杠杆、党建为引领,带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创新构建了“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以激发群众共谋善治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达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有力增强乡村社会治理效能,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乡村善治共富。

一、构建“五位一体”网络化指标体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为农户、行政村、乡(镇)三个层级设置指标体系。从家庭收入、家庭资产、就业创业等方面构建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指标,全面激发农户通过诚信勤劳争取高分的积极性,引导农户积累信用、增强发展实力;

从爱党爱国爱家乡、热心村级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指标,引导乡村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家,维护风清气正乡村政治生态;

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教学等方面构建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指标,引导农户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遵守意识形态的相关规定;

从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方面构建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指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群众形成和谐团结、互信互助互爱的乡村生态;

从家园干净整洁、爱护公共资源等方面构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指标,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意识,引导村民爱护资源环境,共建生态宜居家园。目前,全市11个县(区)均已完成“五位一体”农村信用指标体系设置,并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完成整县推广,其他9个县(区)已分别完成1个乡(镇)的试点。截至2022年5月,全市已采集农户信用指标信息数77.65万户,占应采集数的88.15%;

已采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指标信息数4721家,占应采集数的69.9%;

全市系统录入农户数共52.7万户,占全市56.5%。

二、树立“信用为本”鲜明时代导向。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指导下成立信用评级小组,制定《农户信用等级测评表》,配置了经济指标占比50%,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分别占比10%、10%、20%、10%的指标权重结构,开展信用等级评价。根据农户实际,评出信用分数和信用等级,将各县(区)所有农户信用分为B级和1A~5A级六个等级。B级农户只评级不授信,1A级及以上为信用户,存在重大负面信息记录的直接列为“失信农户”,3年内不能评为“信用户”。以信用户为基础单元,全村信用户达到70%以上、有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且全村不良贷款率保持在2%以下的行政村,可评定为信用村;

以此类推评定信用乡(镇)。每村每年评选“十佳信用户”,发放“信用牌”,营造讲信用、守信用的“比赶争超”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已完成农户评级9.32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31家,已授信农户2.36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3家;

授信总金额13.64亿元。

三、建立“配套集成”现代化治理机制。根据信用评级和授信情况,把道德与经济、精神与物质、人品与产品“藕联”,推动“信用+N”配套集成。如“信用+金融”,信用户可免抵押、免担保获得金融机构5-30万不等小额贷款,且一次授信、随时用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高效快捷、利率合理,满足农户融资需求,形成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信用+数字乡村”,将“信用建设”“金融服务”“电商服务”相结合,信用农户可获得更多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可优先通过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展示和交易特色农产品。如“信用+人才培养”,在村“两委”干部选拔、党员发展、公务员招录、教师招聘等组织人事方面成为重要衡量指标。如“信用+服务保障”,4A级以上信用户凭信用二维码,可享受县内公共交通乘车费、景区景点门票等优惠;

涉农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扶持、医疗服务等生产生活保障方面,给予信用等级高的主体优先支持。截至2022年5月,全市累计发放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金额12.03亿元。

四、推行“多维管理”常态化保障制度。制定出台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和政策,将农户的信用分变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收益和可享受可感知的社会权益。一旦单个农户失信,将降低全村的授信额度、提高其他农户的贷款利率;

一旦评为信用村,就会提高村内信用户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农户、行政村和乡镇层层嵌入治理网络,并将农村赌博、打架斗殴、治安乱象问题等违法犯罪行为和矛盾纠纷、信访调处、环境保护等纳入考评体系,构建政治、德治、自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在“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的引导下,基层治理、社会风气、村屯风貌明显改善,全市上访案件、恶性治安及犯罪案件明显下降,2022年第一季度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98.86%,排名全区第4位,较2021年度排名上升3位;

全市获评**“绿色村屯”51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14个,2021年有11个行政村纳入自治区级乡风文明行政村示范点。

农村工作总结 篇3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通过现场观摩巨野县和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既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又鼓舞了斗志、坚定了信心。

去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大打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攻坚战,在2019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中,我县生活垃圾治理考核项得分96.5分,位列全市第1名。一是集中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治理期间,共清理存量垃圾4000余吨,清理杂草7100余吨,更新补充垃圾桶1.7万余个,增加垃圾清运车20辆,对四个乡镇的垃圾中转站进行了升级改造。二是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全县75个村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纳入人口88028人,基本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模式,走在了全市前列。三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生活垃圾治理。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大年初二,我局就召开了疫情防控与垃圾清运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防疫期间垃圾清运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实行局党组成员分片包干机制,每个党组成员分包2-3个乡镇(街道),每天入村督导垃圾清运,遏制疾病传播,助力疫情防控。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也是我县三年大变样决胜之年。我局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发力,重点攻坚,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升农村保洁服务水平。在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更新垃圾清运车辆,淘汰三轮清运车,实现垃圾全过程密闭运输。同时提升农村保洁标准,乡镇驻地全面实行机械化清扫保洁。二是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

在去年每个乡镇(街道)试点人口5000人的基础上,今年在每个乡镇(街道)再纳入1万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三是健全长效机制。采用集中督导检查和聘用第三方暗访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督导考核机制。同时,充分发挥第三方测评公司信息传输平台的作用,对农村保洁服务进行实时监管,确保生活垃圾治理常态长效,干干净净迎小康。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农村工作总结 篇4

省、市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后,我县迅速行动: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对会议精神进行了学习、传达、贯彻。3月份以来,我县分别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四大家联席会、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对省、市会议精神进行了学习、传达、贯彻。同时,我们还请省委党校教授到我县就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是落实两个反哺的重要平台。二是成立了领导小组。为了切实加强领导,我县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刘新池任组长,县长曾国平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叶平、副县长祝文广、方立清任副组长,县直2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三是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动员会。4月份,我县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两个文件,对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根据上级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县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办法。试点工作分两年进行,2006年试点村4个,即九宫山镇畈中村、通羊镇李渡村、柏树下村、大路乡洞口罗村;

2007年试点村3个,即大畈镇板桥村、洪港镇三贤村、西坑村。目前,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组建了工作专班。2006年实施的四个试点村,每个村派驻了一个工作专班,每个专班由两名县领导负责,一个县直单位牵头,四个县直单位参与。

2、落实了建设资金。我们坚持群众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办法,积极动员群众投资投劳。同时,积极整合农田水利、公路建设、水库整险、饮水工程、能源建设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到试点村项目建设上。县里决定每个试点村安排资金26万元,其中扶贫办8万元,发展和改革局8万元,省补助10万元。

3、制定了建设标准。试点村的具体建设标准是:五通十有五无:

五通:一是通路(村组要全部通水泥路或沥青路);

二是通电(村民全部用上网电);

三是通水(用自来水的农户达到80%以上);

四是通电视(农户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五是通电话(安装电话的农户达到80%以上)。

十有:一有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有标准化的卫生室(农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90%以上);

三有文体活动场所;

四有舒适的住房(人均面积25m2以上);

五有完善配套的庭院(推广使用沼气能源,一池三改配套完善,院内硬化、绿化);

六有稳定的收入(户平收入不低于1万元);

七有科技致富明白人;

八有战斗力强的村两委班子(村支部达到五好标准);

九有良好的社会风气;

十有民主管理制度。

五无:无违法上访、无刑事案件、无封建迷信、无聚众赌博、无计划外生育。

4、明确了部门任务。为使试点村达到建设标准,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新农村建设现场办公会,把任务分解到了相关部门。

一是改善人居环境,包括改房、改栏、改水、改厕、清洁、绿化等,由建设局牵头,扶贫办、水利局、林业局、能源办参与。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通路由交通局负责,通电由电力公司负责,通电话由电信公司负责,通电视由广电局负责,通水、塘堰整修、渠系配套由水利局负责,办公场所由组织部和财政局负责。

三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培训新型农民由农业局、劳动局、科技局负责,看病难由卫生局负责,劳动力转移由劳动局负责,上学难由教育局负责,文体活动场所由文体局负责。

四是加快生产发展,由农办负责。

五是加强制度建设。村务公开、村民自治、救灾、优抚由民政局负责,计划生育由计生局负责,地基审批由国土局负责。

下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使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通山电视台、政务网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在全县上下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是加大落实力度。按照制定的方案,一项一项抓落实,把资金落实到位,把规划落实到位,把项目落实到位,把措施落实到位,把专班落实到位。

三是加大督办力度。组织督办组进行督办检查,重点督查各职能部门人员到位情况、工作进展情况,并且每两个月通报一次工作进度。

农村工作总结 篇5

去年以来,在县委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部局办委的大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充分结合乡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并实施了“三二一”的工作思路,通过解放思想观念,扬长避短挖潜,励精图治创业,破题克难求变,经济及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县委“三个统筹”、“双带动”发展战略,把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总体来看,经过近两年的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靠前督导、村级组织配合运作、村民自愿参与建设、新型社区全面开花、经济社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1、组织机构建设情况。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工乡长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建办、国土所、财政所、环保办、爱卫会、农办、文化站、民政室、司法所、派出所等站办所作为成员单位,总体领导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二是重视工作督导。以乡建办牵头,挑选部分工作相关的机关干部,建立了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执行、执法监督、工作督导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乡建筑住宅合作社的职能,积极参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三是强化基层主体。注重发挥好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和服务职能,同时发挥好群众的民主参与监督作用,使政府领导、村级自主、村民自愿协调一致,推动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四是纳入村级考核。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规范管理和指导,并制订了考核细则,从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环境容貌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纳入对村级的年度考核之中。

2、社区建设典型确定及进展情况。一是着眼农村发展。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围绕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载体,提升和加快全乡新农村建设上水平、出规模,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二是注重典型示范。以乡驻地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为龙头,从区位环境、组织管理、经济基础、群众状况等多方面考虑,初步确定了以综合条件相对较好的行政村为试点社区有:乡饮社区、南赵社区、郭沟社区及韦周中心村、沙河中心村、金马中心村、龙堂中心村为示范点,循序渐进推促。三是重视规划控制。制定了驻地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村级控制性详细规划。我们正与泰安市城市建设规划设计院对接编制我乡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四是发挥两手作用。依靠政府推动、市场化方式运作,积极探索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乡饮社区建设完成了锦绣园、清华苑两个小区,总建设面积近2万平米,推动了驻地综合开发建设;郭沟社区新村规划建设11栋高层居民楼,现已投入使用1栋,即将完成主体建设1栋,且已全部售出,正在计划启动下一批楼房建设;南赵社区投入200余万元,建起了一栋村委综合服务楼、一栋居民楼,建设面积4千多平米,已投入使用;韦周中心村已完成3栋高层居民楼建设。目前,全乡15个行政村中已有9个村启动了新型社区建设,已开发建设面积8万多平米。

3、推动经济发展。为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乡党委政府重视引导村级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发挥地缘区位优势。乡饮村借助政府驻地村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驻地综合开发建设,通过盘活大量闲置建设用地,增加了集体收入;郭沟村借助近距县城、且已纳入县城规划的地缘优势,及时谋划新村综合开发建设,在优先保证本村村民购买楼房的前提下,将部分楼房向市场开放,增加了集体收入。二是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南赵村依靠传统淀粉制品加工产业,发挥合作社的作用,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加销服务,使小粉皮成为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同时积极探索实行了以集体加农户、效益分成提为特点的林权改革,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40余万元。韦周村依靠原有基础和粘土资源,发展了多家琉璃瓦、钢球、纺织等民营经济,富了集体和农民。三是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围绕土地、林木、粮食、人力等农业资源,各村竞相做文章,招商引资,发展项目。乡饮村积极为巴福巴福生态牧业、振华机械加工制造、圣达食品加工、莉源牧业奶牛养殖等大项目落地协调解决土地租用问题,促进了富民强村,积蓄了发展后劲。郭沟村引入了恒佳运销项目,大力支持鲁森木制品厂壮大发展木材加工业,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业,集体和农民都受益。另外,柳云村的西瓜种植、八官村的山药种植和苗木花卉、金马村的白莲池藕高效种养、汉马村的畜禽养殖、龙堂村借助金生畜业等,都能凭借一定的优势,促进了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

4、提升公共服务。近两年,我们结合乡饮实际,实施了一系列民心工程项目,通过政府投入、对上争取、村级自筹、社会资助、共建帮扶等多途径保障公共投入,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借助世行三期项目、南水北调附线建设及引汶蓄水工程,巩固了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二是实施“三通两改”工程。全乡公路“村村通”率达到96%,“村村通”自来水率达到98%,行政村有线电视“村村通”率达100%。先后对乡饮、南赵、龙堂、郭沟、沙河等10个行政村,进行了电气化改造,总投入达210万元。在崇化、八官、保安、韦周等村推行改厕改气,建设沼气池200余座。三是实施校舍改造工程。先后投入365万元,建设完成了4处中心幼儿园教学楼,全乡中小学幼儿园均实现了楼房化。四是实施文化富民工程。全乡各村均建起了远程教育网,有10个行政村建起了农家书屋、文化大院。驻地建有2处老年人健身娱乐场所,南赵村建起了居民休闲娱乐广场。五是实施城乡容貌综合整治工程。先后投入150多万元,对驻地环境、交通干道、村居容貌进行了综合整治,提升整体形象。六是实施共建帮扶工程。市司法局包村组先后资助乡饮村2万元用于维修道路、制定发展规划等;八仙桥园区捐助3万元帮扶郭沟村完成了文化大院建设;县农业局资助韦周村1万元帮扶运转,并大力扶持该村沼气建设,推进清洁能源利用。

二、下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重点及采取的工作措施

乡党委政府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突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坚持“长远规划、科学布局,典型培育、点面结合,循序渐进、有效推动,强化支撑、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规划布局。按照就进归并、中心聚集、节约资源、利于发展的原则,全乡共布局三个社区和四个中心村,即乡饮社区、南赵社区、郭沟社区和韦周、沙河、金马、龙堂中心村。二是抓好典型培育。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原则,重点抓好以乡饮、南赵、郭沟、韦周四个村居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从实践中探索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有序推进。坚决控制不按总体规划、盲目开发建设行为。三是抓好经济发展。充分结合实际,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搭建全民创业平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集体经济壮大,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

2、注重把握“三个结合”。坚持有序、有效、有力三个原则,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是与推动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政府领导引导、村级自主自愿、社会多元投入,把市场化运行机制导入农村新型社区开发建设,解决好基层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与保护基层利益相结合。坚持政府着眼服务、基层着眼发展,通过新型社区的开发建设,使基层组织在加快发展的资本积累和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上得到实惠,积蓄后劲。三是与促进民生改善相结合。坚持民本为上、民需为先、民生为重,在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引导农民积极趋同、参与新型社区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改造空心村、搬迁偏远村、趋聚中心村、建设新农村。

3、着力强化“三个支撑”。一是强化组织支撑。既要发挥好党委政府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要发挥好基层“两委”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要发挥好社会“两新”组织的辅助推动作用。二是强化民心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制约点在于民心是否趋同认可、是否主动接受参与,因此,必须善于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促进解放群众的思想观念,赢得民心支持。三是强化投入支撑。重点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支持,在物质上帮扶,在服务上用心,在环境上改善,在设施上用力,想方设法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4、积极推动“三个变化”。坚持“三化”目标,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是新村功能社区化。通过多村合并、中心集聚、高标建设,实现水电路医学网居养等设施齐全、功能齐备的社区化发展目标。二是生活条件现代化。通过高起点建设,使农民变市民,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尽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三是居住环境生态化。通过高品位规划,提升农村环境容貌综合整治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社区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农村工作总结 篇6

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近年来,全县牢固树立乡镇政府全方位服务基层和群众的理念。政府的工作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在这个变革时期,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的凝聚民心、汇集民智,全力保障农村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基层政府的核心工作和问题。下面,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农村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认识新情况,把握农村工作新要求

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农村社会的经济体制、市场环境、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政策,确保天桥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镇党委政府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一是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计划。镇领导班子通过全面分析天桥的地理位臵、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基础等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计划,制定出发展葡萄、大葱、西兰花等切合天桥实际的农业发展思路;为改善镇域内的生态环境,制订了天桥水镇发展规划,努力发掘潜在机遇,优化结构,打造出天桥镇各项事业的工作的亮点,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计划。二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强发展活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先后组织各村干部、群众百余人次前往草堂、灞桥、泾阳、长安、上海、南京等省内外示范园学习参观,开阔视野。为了做好政策普及,定期召集群众,向他们讲解的相关政策、发展的优势和前景。通过宣传引导,改变广大群众保守落后的发展思路。同时,为了增强农村经济作物的种植水平,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来我镇为村民讲课,受到了村民的普遍欢迎。三是做好人才培养,确保后继有人。就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实用人才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还要有能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带动身边群众共同发展的技能水平和思想素质,为了缓解由于外出打工、上学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换届以来,在全面摸清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天桥镇党委政府积极结合培优工程,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有重点、有计划地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调动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和当地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优势资源,也向他们征求意见建议、提供便利条件等措施,鼓励他们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二、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确保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从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始终以改善民生为己任,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实现全镇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戏迷大舞台、纳凉晚会、关工委三下乡等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关注特困户、贫困户和五保户的生产生活问题,提高镇敬老院的服务能力,抓好安居工程建设及危房改建工程,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支持,确保改建户早日搬进新居;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确保公共投资要向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交通以及饮水安全等项目倾斜,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农业开发,改造中低产田8000亩。争取交通部门支持,全面完成全镇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年投入资金30多万元,调整充实村卫生清洁队,配备垃圾运载车辆,整治、净化、美化环境,提高村民生活环境质量。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建丈南小学、新建天桥海荣幼儿园已投入使用。

2、要从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农村,当前农民群众的心思是“想致富、缺门路;少技术,缺服务;怕折腾,盼稳定”,充分说明加快发展、实现增收是人心所向、人心所盼,也是转变乡镇组织管理方式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天桥镇充分抓住自己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全力推进“天桥水镇”项目建设。通过分析论证,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对镇域内四个大坑进行水生态修复,改善天桥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划,最终引进了海荣集团投资建设,天桥水镇项目按照小城镇建设要求,在南北四号路两侧,形成以镇区整体规划为统领,以住宅安臵小区为依托,以产业布局规划为支撑,以基础设施规划为纽带,以公共服务为配套的覆盖全镇的统筹规划体系,从而实现天桥城乡统筹新跨越。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促进天桥镇农民增收致富,我们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培育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比如,通过积极争取千企千村项目扶持,帮助胡家庄村成功引进荣华集团到村承包土地600多亩,并成功组建了投资亿元的西安荣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另外,引进户太8号研究所、汪元种植公司、天慧种植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今,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500余亩,发展势头喜人,建设“关中葡萄第一镇”奋斗目标指日可待。

3、要从维护社会稳定上下功夫。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关系包括群众的利益关系处在大调整之中,市场的开放,不同的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日益多样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这些矛盾在利益得失和新旧观念冲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如土地承包、宅基地纠纷、集体资产处臵、村办企业的管理、殡葬改革,等等。同时,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不少农民对某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超过管理干部。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必须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因此,我镇利用各类载体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宣传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市级普法先进集体,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水平

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要打造“守法、亲民、务实、高效、廉洁”政府系统,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要树立科学的执法理念,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规范行政行为。要执政为民,带着感情做农村工作,有视群众为父母的赤子之情,尤其要关心农村特殊群体。要扑下身子,多到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有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政府要准确定位,转变职能,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要减少行政审批,健全便民服务网络,推进电子政务,促进中介组织发展,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做好农村工作要靠创造性的工作去推动,不仅要有信心、热心和耐心,还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科学的方法论。

怎么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汇报

党委书记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汇报

党支部如何做好服务农村工作汇报

农村派出所如何做好宣传工作汇报

如何做好农村学校党支部工作汇报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14199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