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随笔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随笔7篇。

有哪些感言是你印象深刻的呢?当我们面临一些重要的时刻时。这些感言也是记录难忘的经历的证明,这些感言也是记录难忘的经历的证明。栏目小编为您找到了以下与您需求相关的资讯:“初中化学教学感悟随笔”,希望您可以从本文中获取到一些参考!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随笔 篇1

观《课题3 水的组成》一课有感

---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全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示范观察活动

琼海市嘉积第三中学王冬容

2016年10月20日有幸聆听和观摩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在当天下午第2节听广西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参赛选手施德宝老师的一节优质观摩课《水的组成》,现将听课感受总结如下:

1、 重视化学发展史的教育价值

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本节课利用发展史让学生知道科学家探索水的组成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体会到科学家们探索真相的执着可贵精神;同时,认识到水不是元素,通过实验认识到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育人的作用

上海制定《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率先响亮地提出学科德育,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作用,坚持“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只有教学与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如:本节课通过微课学习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实验来获得水的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而推出水的组成。在这过程施老师抓住育人的契机,教育同学们要坚持探索,不然真相与我们擦肩而过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做学问要不断地坚持研究和探索,其实真相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学到了水作文的知识和方法,还学到了坚持探索真理、体现教书育人作用的感受。

因此,我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有些课堂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今后可能不会再接触了,但是老师育人的情怀可以影响大部分学生的一生,所以育人比教书还要重要。教学是教师的中心工作,但它不是全部工作,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教学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塑造、改造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关注学生群体实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北京大学严宣申教授说:“化学上的规律、理论都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查。所以没有实验,我们就不能成为化学,更不用说学习化学了。

”可见,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本节课将教材中水的电解实验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透过实验现象看本质,体验归纳总结知识的形成过程。

4、 增加课堂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直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我国文坛巨人郭沫若说得好:“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本节课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游戏的主题是物以类聚,将游戏分为四个小组,混合物小组、单质小组、氧化物小组和其他化合物小组。每一个同学手里都拿着一种物质(用化学式来表示),根据物质来找你是属于哪一个小组的,同学们重新组合坐在一起。这时,一个带着二氧化碳的男孩不知道坐在**?

掀起了这堂课的高潮,学生们哈哈大笑。同时,找出学生课堂教学的盲点,为课堂教学服务。在其他团体的帮助下,这个男孩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样的设计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在游戏中学,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

5、 教学有深度,学生思维绽放

在这节课中,施老师对教材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挖掘,学生的思维也随之绽放。例如,在水的组成实验中,氢和氧的体积比大于2:

虽然学生很难得到正确的答案,但他们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会遇到思维的碰撞。另一个例子:当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时,你认为酒精含有哪些元素?

学生根据水的合成和水的分解两个反应中利用元素观的观点分析水的组成的这个方法,成功地推出酒精的组成,酒精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老师问:如何验证酒精中含有碳和氢?

学生1:首先用一个干燥的冷空气烧杯把火焰盖上,然后迅速地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去

学生2:你怎么知道生成的水滴或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

学生3:不一定是一次性的实验,但是两个实验可以分开进行。首先,使用干燥的冷烧杯覆盖火焰,然后使用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覆盖火焰。

学生思维在教师设计的深层次问题中绽放,在冲突中产生思维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六、渗透化学观念---元素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因此,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如:

在本节课中施老师通过水的合成和水的电解正反两面去揭发水的组成,顺其自然地渗透元素观,学生的头脑中立马闪现出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再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推出水的组成,学生懂得运用元素观的观念去解决问题,再应用到解决酒精的组成做好铺垫,从而更好地渗透元素观。

七、个人思考

一。不善于捕捉生成性资源服务课堂教学

一个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活动实师生成的。生成性资源的发现和处理,不仅体现了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也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智慧。

如:老师问:“酒精中含有哪些元素”有一个学生说:

酒精不含氧,应该是其他化合物。在这环节中我个人认为在这里应该展示出酒精的化学式,再让其他同学起来评价这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理由。制造新的认知冲突,捕捉好生成性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合物和氧化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调整课堂教学,巧妙利用和发挥好生成的教学资源,因材施教,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高。

2。未能及时处理生成性资源解决学生困惑

课堂永远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的世界。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与学生沟通、合作、碰撞的过程。然而,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真实而宝贵的课程资源。它是一面镜子,可以知道教学的得失。

通过学生的错误,教师不但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不足,还可以引起犯相同错误的其他学生的注意,更可以加深其他学生对生成性资源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新的课堂教学资源,最终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但这一课并没有及时处理生成资源,而是忽略了它们。

例如:小组实验结束后,学生共享交流环节。这里的生成资源是

生1:两极都有气泡

学生2:用小木棒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时,有微弱的**

:3: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再次点燃

生4:燃着小木条放在正极产生的气体时木条熄灭了,重新用燃着小木条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时结果燃烧了。

这个环节中第四组的实验现象与其他三组的不同,此时老师没有处理生成性资源,学生存在的错误并没有及时地得到解答,而是施老师说科学家是经过不断**才能成功的,所以少数服从多数。我个人认为,确实是科学家经过不断**才能成功研究出水的组成,但是教师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此处的知识。在这里本身就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可以利用,有四组学生实验,只有一组不一样,说明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基本理解,可以利用这四分之三的学生帮助这个小组解决存在的问题,正确理解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及其验证方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和思考,产生新的认识,又可以加深四分之三学生的理解。

又如:在验证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的环节时,学生纷纷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场面很激烈,我久久不能忘怀。

学生1:首先用一个干燥的冷空气烧杯把火焰盖上,然后迅速地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去

学生2:你怎么知道生成的水滴或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

学生3:不一定是一次性的实验,但是两个实验可以分开进行。首先,使用干燥的冷烧杯覆盖火焰,然后使用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覆盖火焰。

在这环节中学生产生了质疑、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互动中产生碰撞,在碰撞中产生的火花,因而学生的思维得到绽放,令人赞叹!同时,令人思考!学生们说,你怎么知道生成的水滴还是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

学生的想法很好,但是施老师没有等学生发言之后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里,我个人认为,等学生激烈的交流之后,教师再进行正确地引导,在第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是学生不知道的是澄清石灰水中本身就有水,所以不是水而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让学生知道在这环节中一次性验证也对,二次验证也对,但是大胆质疑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也正因为有大胆质疑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在这里,施老师并没有说学生们必须认为只有第二个验证实验是正确的。可能是生成的水滴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因此,教师应及时处理课堂错误的生成资源,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加深学生对错误知识的理解。

因此,每个老师在课堂上都会遇到意外。我想,让意外生成精彩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还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他们的亮点,还要发现他们理解的偏差,再因势利导,才能更好地教学。

总之,非常荣幸地听到2016年全国初中化学优质展示和观摩课,不仅目睹优秀教师的风采,学习他们的亮点,还能促进我反思,一箭双雕。以上是我个人的想法。如果有什么不好说的,请提出,让我在你和我的沟通中取得更大的进展!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随笔 篇2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

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我来谈谈自己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巨大力量,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形势,引导他们消除不利于学生认知兴趣发展的因素。帮助他们清除学习障碍,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自觉地学习。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

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

而且觉得学好化学知识有多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他们这样做,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要记住更多的知识,有时很集中。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运用**、模型、幻灯片、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影响

对困难的恐惧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意愿,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在教学中形成“填鸭式”、“注射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初中化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这些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励和引导。

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强化教学,不仅要与教材内容相协调,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实质是突破重点,取总,设疑解难,创设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把握他们的内在联系,辨析他们的异同,进行比较,形成网络,把握他们的本质,就可以事半功倍。

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备装置、原理、收集和检测。

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实验和测试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自学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随笔 篇3

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施的几年来,无论是教学和评价都在发生着彻底的改变。一方面是课本中的练习题量却相对减少,并且主要是一些实践类题型和一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题目。另一方面,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形式及考查内容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命题思路正在努力体现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生产生活实际和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的试题大量出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常以给予信息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所以反映出目前进行化学习题教学不能再沿用过去的“题海战术”并且就题讲题,而应该改变教学习题的方式和方法,一定要根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习题、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讲解习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求知与兴趣、实践与认知等方面的发展。以达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目的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益。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随笔 篇4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通过化学课程对学生进**感态度教育,把情感态度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新教材内容丰富,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和态度的良好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新课标的必然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运用多种手段,可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情感态度

1、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必然要求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教师通过化学课程对学生进**感态度教育,把情感态度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这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即要求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符合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具体落实到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是要努力促使学生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也就是使认识、情感、意志相互促进,达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指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自主性、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即非智力因素,关系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目前,许多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不合适,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化学是困难的。我认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未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活动与情感变化同时进行的过程。它们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它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初中化学教材的编排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渗透了兴趣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创造化学,使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心理需求。强化这一需求,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营造互助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积极的动力。所以有些人称之为营养和学习的助推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持续保持下去,最后形成志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优先而集中的注意、愉快的情绪、活跃而深入的认识、坚持不懈的学习行为等。

对学生来说,很好地学习化学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手段。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从不同的信息渠道剪辑、**和制作一些生动活泼、**并茂、富有启发意义的课件。

从而在情商教育过程中产生互动与互动,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教学目的。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随笔 篇5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与反思。经过这几年的教与学,有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会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

1、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1)搞好课前热身活动

在课堂教学热身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视屏(最好能跟课文内容有关)。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动人的旋律中有所收获。

(2)通俗易懂而且简洁的问题

(3)适时的幽默

(小组学习与讨论相结合

2、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作业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作业少而且由浅入深,紧扣知识点,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那么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加,反之,作业铺天盖地,而且难度较大,学生就很难完成,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打好扎实的基础,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中考,试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设计注重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等知识的考查。这些初中化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化学必须要牢固掌握的。

关注社会,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

这些试题涉及了化学发展史、环境污染与保护、人类健康等,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价值。

精心设置探究情景,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对比近几年中考我校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一些常见物质如: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达不到非常熟悉的程度,化学语言掌握不到位容易错写漏写、少写等。

2、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掌握的方法不全面

综合性强的试题、读图识图、信息迁移、科学探究、实验能力的试题的得分率较低。

3.计算分析和数据处理基本功差

主要错误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质量分数不会计算;已知数据带入错误;比例式列的方法不正确,比例式计算错误;溶液中溶质分析不全,溶质质量计算错误;等。

从试题的要求和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抓好复习工作

有效地复习,可以使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因此制定好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认为:

掌握、运用;三是实验的设计和科学探究。特别是化学语言的掌握,因为我认为化学语言贯穿全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语言也是九年级化学的难点,而且全书的知识点都与之有联系。掌握了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学生更愿意学习化学,更能对全书融汇贯通。其次是常见物质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2、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

为适应中考化学学科的试题特点,根据中考常见题型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试题特点综合专题可分为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基本实验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设计和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溶液pH值的确定,守恒思想的应用,常见酸、碱、盐及其与单质、氧化物的关系,物质的鉴别与推断,化学图象、图表专题。……

3、是进行专项训练,人人过关。

必须熟记元素符号、物质的化合价,并且反复听写,掌握了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式的书写练习,要形式多样,必须达到人人过关,有了上述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方程式的书写就简单了,最后必须训练与溶液和酸碱盐有关的、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这类计算我是把它放在中考前半个月左右进行,因为它综合性强,要有较过硬的基础知识效果才会更好,同时也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心理训练的一种方式,学生只有在经历了较难的题后,上考场后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总感觉这些题没有平时的训练难。

4、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是一个团队,除了资源共享外,集体智慧,好的想法也可以共享。老教师经验丰富,出事老道;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思维开放,思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我们要经常向老师们请教,更要向优秀的教师请教。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

5、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心与学生交流。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随笔 篇6

初中化学教师教学经验

新化学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成为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现实、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教师要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也让学生转变相应的学习方式。

1.做开放和谐课堂氛围的创造者

过去,教学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死气沉沉的,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更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新课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营造包容、持久、易于接受的课堂氛围,努力营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 2、主角变配角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完全由老师控制。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就被老师禁锢了。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从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到学生让老师回答,学生为老师服务,而不是老师为学生服务。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的作用是引导、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可以是知识、方法,也可以只是一种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里;以及需要加强哪些方面。在教学实验之后,我让学生问了一些问题,他们问了很多,有些甚至我没想到,有些问题其他学生可以回答。

第1页/总3、有的只需一点点功夫就可以解决,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且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是也很深刻,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当然,有时我也很困惑。比如,学生会提出一些很难正确回答的问题,比如:航天飞机的外壳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它有什么优点,飞行时应该注意什么,纳米服是如何发明的,还有很多问题,从高科技到生活小问题,比如如何辨别塑料袋的好坏,为什么有些面料不着火,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等等。我只能和他们一起上网、查资料、研究和学习。因此,现在我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我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甚至是他们的同学甚至学生。学生设计实验,提出计划并实施计划。我只起到参考作用。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的迅速膨胀和信息传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现代知识,更新自己的思想,拓宽知识视野,启迪思想。 3、在传统的师徒交友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界限十分清晰。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过程已成为教条式的局面。老师是传授知识的大师。它严重抑制和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他们的成功。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是“导师”和“教练”。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民主意识,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人”,培养与学生在精神上沟通、人格平等、知识上“引领者”的人。比如我们在研究有机物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师先解释其性质的异同,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解释的正确性。结果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忽略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其他现象。学生将来遇到新物质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研究。所以,在新课改下,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结构异同,然后推测性质上可能存在的差异,然后根据推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实验中的问题?当学生在设计、实验、指导、指导、协调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偏差时,教师会及时出现,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目标,并识别和协调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使他们不仅掌握这部分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掌握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当学生犯错,或者回答问题的学生开玩笑时,你不应该训斥学生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给予鼓励,然后改正。补充。在小组讨论中,要与学生讨论,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真正成为群众中的一员。在有益朋友的基础上,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第3页/共3页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随笔 篇7

提升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顺利掌握教师传授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让师生在教与学中获得快乐,这是每位教师都期望和追求的。

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各学科组内进行研讨和实施。化学学科组共三位教师,在集备活动中先对此模式的方案进行了研讨,再通过相互听课进行交流,以下是对此模式明确提出符合化学学科特点的点滴想法。

一、教师充分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制定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备课组及每位教师都明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讨中老师们就都表示“不讲就会的可以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也可以舍去”,高效的教学是必须有大胆的取舍的,这就需要教师们在备课时要充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钻研考试的动向,要了解教材和学情,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要有预见性,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对时间的安排把握得更精准。同时对备课组集备的实效性要求也就更高了。

二、精讲多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在组内进行此模式的实施和听课过程中,教师们对课堂的基本流程的时间安排明确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如果按此流程来安排教学内容,就要将知识拆得很零碎,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知识的不完整会让很多学生明显感觉到不适应,学生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更多时候还需要教师最后再进行归纳,费时费力。可以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要求、不同的课型来进行时间上的安排,但一定要避免的是不能再象以前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同时必须要有学生的学习反馈。

其次,先讲后练的模式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适宜,很多象化学这样的理科更适于边讲边练,但老师们也明确提出了确实要精讲精练才能达到高效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学生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教学过程中,只要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通过精讲多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从而达到提升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如若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质疑,明确提出问题、阐述自身的观点、把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吸收。这样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做实验是非常盼望的,对实验的现象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课堂上要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接触或亲自做实验,教师要善于将演示实验转化成学生实验,同时在学生实验之前要明确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善于捕捉课堂中随时发生的教学资源,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使实验失败并不可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入,同时保持了一种好奇心。经过长期的实验教学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学生思维参与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同时教师要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通过课件、Flash动画把一些无法完成的实验或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形象起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健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巨大的工程,只要每一位教师都坚持不懈,都努力去实践,都不断的去思索,相信我们会形成一种适于学校特色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14376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