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自己课件汇编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及新偏旁“学字头”;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自己学会了飞翔。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小鸭和小鹰开始缺乏自信,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本领的喜悦。通过想象等方法,体验小鸭、小鹰练本领的辛苦和顽强。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小鸭会游泳的原因及动物的本领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这篇童话故事,由衷地佩服自己学会本领的小鸭、小鹰,愿意背诵。领悟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自己做,就能学到本领,懂得从小要树立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性格。
二、课时安排
本文分三课时,第一、三课时略。
教学理念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这种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2、加强理解、体验、感悟。本课的教学是以体验感悟为手段和过程的阅读教学,是个体在情感驱动下的感性化的、直觉性的阅读理解过程,让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朗读、表演,有所感悟和思考。特别是通过反复朗读(包括分角色朗读和合作表演),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并激起对童话故事的喜爱之情。
3、注重实践、综合、开放。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亲自实践,来解决生活问题。
(一)情境导入
[演示课件画面一:美丽山村图]
教师讲述:有一个小山村,景色好美呀!
[演示课件画面二:课文第二幅插图]
教师继续讲述:在山的另一边有一只小鹰正和妈妈说话呢。在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去找一找。[贴小鹰图]
(设计说明:本课两个自然段结构相同,语言相似,可根据需要换序教学)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小鹰和妈妈的对话。
(2)再次读读小鹰的话,想一想,从小鹰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议议,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3)谁来读?把小鹰这种想飞得高些、远些,但又有点担心的心情读出来。
(4)朗读、互评。
(5)读妈妈说的话。
(6)妈妈让小鹰自己去看山那边的风景,可急坏了一旁的麻雀大婶,她说:
[演示课件三:麻雀的画外音]
“你疯了,山那么高,路那么远,如果孩子半路出了问题怎么办?要知道,你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呀!我就从来不让我的孩子单独干点什么,他要我帮他,我都会答应。我多爱我的孩子呀!”
(7)同学们,对于这两位妈妈,你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和同桌的伙伴讨论讨论。
(8)反馈。
(9)如果你是鹰妈妈,你会怎么说才能让麻雀大婶赞同自己的做法?
(设计说明:此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争论,发展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评议,理解小鹰妈妈对小鹰能飞翔是有把握的,它不是不爱孩子,不关心孩子,而是要锻炼孩子,让他们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10)指导朗读鹰妈妈的话,读出鼓励的语气。
(11)小鹰听了妈妈的话后,是怎样练本领的?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板书:自己学会飞翔]
(12)假如你是小鹰,本领练成后,你的心情怎样?会怎么说?
2、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鹰到了山的那边,山的那边风景很美,他看到了什么风景呢?
[演示课件画面一:美丽的山村图]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击出示:
( )的小山村 ( )的小溪
( )的草地 ( )的野花
( )的树 ( )的青山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说美丽的小山村是什么样的吗?
(设计说明:此处的导入环节既能把两段课文的学习有机链接,又能落实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训练。)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正当小鹰欣赏着小山村美丽的风景时,小溪边传来了小鸭和妈妈的说话声,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贴小鸭图]
[演示课件画面四:课文第一幅插图]
(2)反馈。
(3)你从小鸭的话中读出了什么?应该怎么读?鸭妈妈的话又该怎么读?
(4)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指名读。
(5)一旁的小鹰看出小鸭胆子很小会怎么做、怎么说?互相议一议,有兴趣的话还可以演一演。
(6)反馈表演。
[预设:小鹰会指出鸭子的特点,即扁身体,毛上有油,趾间有蹼,适于游泳,还会以自己学本领的经验来进行鼓励。]
(7)小鸭听了小鹰的话,有了信心,果然,过了几天,他就学会了游泳。他真是开心极了。
[板书:游泳]
(设计说明:因为第二自然段已深入学习,第一自然段就可略学,以免重复。安排(5)(6)两个学习步骤,旨在让学生运用前面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感受,同时,还可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鸭子的知识。)
(三)总结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面对小鸭和小鹰,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小鸭、小鹰自己学会了生活的本领,别的动物受到了启发、会怎么想?
[预设:我们也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4、他们都自己学会了什么本领,谁能来说说?
出示:
5、老师想请大家做个小小调查员,看我们班里的同学都自己学会了哪些本领。了解一下这份调查表。
(设计说明:本课教学两份作业的设计——课内课外各一份,体现了综合的教学思想,将课文学习与科学知识、生活实际相结合,强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渗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生字卡片
1、出示课题,读题,你想知道什么?(如:谁让谁自己去,自己去干什么?)
2、齐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开火车读生字,组词并识记字形。
交流,指名说
字音:
自:声母是平舌音
深:声母是翘舌音
您、那:声母都是鼻音
您、深:韵母是前鼻音
景:韵母是后鼻音
吧、吗:都读轻声
字形:
吧、吗、您、会、景、哪:可以用学过的熟字加上偏旁来记。
学:学习新偏旁“”
自与目字形相似,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千万不要混淆。
3、男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比一比。
1、指明朗读第一自然段,评议。小鸭说话时的语气应该怎么样?鸭妈妈说话时的语气又是怎么样的?(小鸭不自信,是胆小的,询问的口气;鸭妈妈应该是鼓励的语气。强调“自己去”)
2、想一想,鸭妈妈爱小鸭吗?——那她怎么放心让小鸭自己去小溪?(她知道小溪的水不深,想让小鸭学会独立。)
小鸭刚下水时心里怎么想?开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学会游泳后心里怎样高兴,又是怎样说的?
如果鸭妈妈带小鸭去,那以后会怎么样?
3朗读这一段话。
1、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自: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先重后轻。“目”要写得居中。
己: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不出头。
东:第二笔注意。左右两笔要对齐。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学生认识了本课生字、初读了课文之后,我决定,把第二课时的阅读学习目标定位于:重点指导朗读,整合科学课程了解一些关于鸭子、鹰的科普常识来突破难点,领悟应该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通过观察、表演、朗读等途径来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东、西”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下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子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自己去吧》。(师板书课题)
2、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又认识了12个字朋友,你们现在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课件出示:自 己 吧 您 带 吗 深 学 会 那 景 美
(点名读,开火车读)
3、师:这些字也找朋友组成了词,它们要考考我们一(2)班的同学是不是认识它们。我们来认一认吧。
课件出示:自己 去吧 好吗 不深 学会 那里 风景 很美
二、朗读感悟,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
伴着着音乐老师讲述:你们看那里有高高的树、绿绿的草、红红的花、清清的溪水,景色真美呀。鸭妈妈也带着小鸭子来到那里散步。小鸭子高兴地“嘎嘎”的叫起来。它看到清清的小溪会想什么呢?
生1:想下水玩一玩。
生2:多想到水里游一游呀。
生3:真想跳到水里去洗个澡!
师:小鸭子到底想到什么?请大家打开课本,找到小鸭子说的话,用铅笔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拓宽课文内容,给课文中的对话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对话,同时,运用合适的音乐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生开始读书。)
师:小鸭子说的是哪句话?
生:小鸭子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你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语气?
生1:急切的语气。
生2:恳求的语气。
师:谁来当小鸭子读一读?
生读。生评。
师:能不能读快一点,让鸭妈妈听了就带你去游泳?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鸭妈妈怎么说?谁来读读?
生读。
师:这只鸭妈妈的语气是怎样的?
生1:很亲切。
生2:有鼓励的语气。
师:谁再读一读?
生读。生评。
师:她读得不错,还会用上手势,摇摇头说不深。还有没有人想读?
(同桌分角色表演读)
[本文主要是对话,要指导学生读出符合不同角色的语气,我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让学生感悟到:小鸭的话要读出恳切、商量的语气;鸭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和蔼、鼓励的语气。]
2、出示课件:
这时,有只鸡妈妈听到了鸭妈妈和小鸭子的对话,她对鸭妈妈说:你真狠心啊,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游泳,要是淹死怎么办?要是我啊,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去冒险呢!
师:同学们,听了鸭妈妈和鸡妈妈的话,你们喜欢鸭妈妈还是鸡妈妈呢?为什么?
生1:(立刻答)我喜欢鸡妈妈,因为她很关心孩子,处处为自己的孩子着想。
生2:我喜欢书上的鸭妈妈。
师:为什么呀?(学鸡妈妈)我对你这么好,怕你淹死的呀。你怎么不喜欢我呢?
生1:因为我很想去游泳啊。
生2:因为我喜欢游泳。
生3:我很想自己去试试。
师:(学鸡妈妈)我真的很怕你们淹死。
生1:小溪里的水不深,不会被淹死的。
生2:鸭子不会淹死的,它们天生就会游泳。
师:(笑了笑)鸭妈妈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她这样做是为什么?我们来听听鸭妈妈是怎么说的吧。
出示课件:
播放鸭妈妈的话:我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我这样做是为了锻炼它自己生活的本领。我的鸭宝宝身体扁扁的,有助于它在水里游;身上有油,使它在水里不易沉下去;趾间有蹼,就像小船的两只桨,一划动,就可以到处游来游去。这些会帮助它自己学会游泳的。
师:听了鸭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生1:小鸭子自己能学会游泳。
生2:鸭妈妈这样做是为了锻炼小鸭子自己生活的本领。
生3:鸭妈妈是让它自己去做自己能做的、自己应该会做的事。
[课文的难点是从读中领悟鸭妈妈为什么要它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普知识,与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懂得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3、师:小鸭子是不是马上就学会了游泳?
生:不是。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课文写了“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告诉我们小鸭是过了几天才学会了游泳的。
师启发想象:小鸭刚下水时是怎么想的?开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克服的?它学会了游泳后心情怎样?你们能不能表演一下?
(分小组讨论、表演)
指名学生表演。(进行评比,予以鼓励)
[根据文本展开合理想象,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分角色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刚才大家的表演真是精彩极了,非常有趣。课文后半部分小鹰学会飞翔的`故事也很有趣,想学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很想学,他这样对我说
课件出示:老师,您能带我们学习小鹰学飞翔的故事吗?
指名生读。
2、师:你觉得我会怎么说?
生1:你去学吧。
生2:你自己去学吧。
生3:这个故事不难学,自己去学吧。
师:这正是老师想说的。那我们就自己学一学小鹰学飞翔的故事吧。
[仿照课文对话设计这样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去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
3、请各小组带着问题表演读或者合作读。
4、生以各种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如:朗读,表演。
四、总结延伸,指导书写
1、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学本领要自己学,从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不依赖父母生活。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怎么样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谁说一说你自己学会了什么呢?
2、生拿着自己的照片上台来说,说的好的同学把照片贴在黑板上。
3、师:大家说得真好,我发现大家在生活中都是勇敢的小鸭和小鹰。真是太了不起了!
能干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课件出示在田字格中的生字:东 西)
(1)师范写,生观察并说说要提醒大家写时注意什么。
(2)生描一描,写一写。
五、作业
1、朗读和背诵课文。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表演给父母看。
3、回家后自己去学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回来介绍给大家听。
【预设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能通过读读、说说,感受自己学会自己能做的事的意义。
⑵ 能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充实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
3、能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充实课文。
【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会干什么呢?你是怎么学会的呢?
2、有些小朋友能在别人的帮助下,或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学会做一样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自己去吧》。
3、读题。(注意吧是轻声。)
4、识记自、己、吧(自是目上加撇、己是起去掉走字底。)
5、书写自和己。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⑴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⑵ 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学生按要求自主读课文。
3、检查反馈:
课文有几个小节?(2个)请2个小朋友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要求:其他小朋友要认真的听,他们是不是把字都读正确了。
4、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出示生字 指名读──齐读。
5、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同桌讨论一下。
三、反馈记字的方法,认识新偏旁
1、开火车读生字。
2、识字反馈,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更通顺。
四、感悟文本,发挥想象
1、出示练习:课文写了 ( )学( )和( )学( )的事。
2、先一起来看看小鸭学游泳这一节。这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 3句)
你能一句句的读好吗?自己试试。
3、(出示课文第一段中小鸭和妈妈的对话。)一、二两句话是小鸭和妈妈的对话。谁能当小鸭,谁能当妈妈来把这两句话读好呢?请学生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
反馈:你的您字读得多标准啊!我们一起来看看,您和你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在我心上,多么尊敬啊!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请三个学生读)一起来试试吧!
4、看,小鸭和妈妈说话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样的呀!(小鸭抬起头对妈妈说话。)
是啊,多有礼貌啊!(师板书:有礼貌)你能有礼貌的来读读这句话吗?
5、(出示练习)小鸭( )地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妈妈( )地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6、还有吗?如果你们是小鸭,面对自己的妈妈,你还会怎么样呢?(撒娇、请求、急切)那么妈妈呢?(平静、慈祥、鼓励、亲切)
7、表演读。
8、后来小鸭学会了游泳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出示: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大家真会读书!谁来读读这个句子。(点名读,齐读)
9、学游泳简单吗?会有什么困难呢?
10、是啊,多不简单啊!想想小鸭是怎么学的呢?(出示:第二天,小鸭来到了小溪边)
小结:是啊,尽管有这么多的困难,但是小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学会了游泳。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小节。(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对12个生字的认识,会写东西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背诵课文。
3、通过自学,展开想象,充实文本。
一、巩固识字
走迷宫。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迷宫。迷宫里有许多汉字,如果你能准确读出每个汉字,就能顺利走出迷宫。选出部分学生参加这个游戏。教师点击鼠标一次,迷宫中就出现一个汉字,学生认读生字,直至走出迷宫。
二、举一反三,自主拓展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鸭学游泳这一小节,一起来背一背吧!我们接着来看小鹰学飞翔这一节。先请你自己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完之后看看这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 3句话)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二小节与第一小节非常的像。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习第一小节的吗?
2、教师与学生一起整理:我们先是读通小鸭与妈妈的对话,然后用小鸭怎么说和妈妈怎么说来读小鸭与妈妈的对话,再是想象小鸭遇到困难会怎么样?那么请你们也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学习这一小节。
出示学习步骤:反复读小鹰与妈妈的对话;看插图,想象他们对话时的心情,读好对话;想象小鹰学飞翔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感情朗读第2小节。
3、自学同桌互学。
4、反馈。
三、文本升华
1、齐读课文。
2、你认为鸭妈妈和鹰妈妈是好妈妈吗?为什么?
3、你学会了什么呢?能不能像课文一样来说说呢?
出示练习:我说:________?
妈妈说:________。
四、写字教学
1、观察东西,请学生说注意点。
2、师范写。
3、生描红,书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能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事,用书上的形式说说。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能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事,用书上的形式说说。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了很多小动物、小朋友独立的文章,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一篇这样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自己去吧)
(教学理念:联系已学知识,能帮学生建构知识。)
(二)揭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自己”指的是谁?自己去哪里?自己去干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学理念:让学生看到课题谈自己的真实想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学生不同的想象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自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2、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巩固识字。
3、检查生字读音。(用生字卡片游戏)
4、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教学理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主识字,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理特点。)
(四)细读感悟
1、刚才同学们在读文的过程中,认识了生字,了解本课的段落结构,看来读书的收获还真不小。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又能有哪些收获?再说一说你是从哪段了解到的?
2、学生的汇报:你读懂了什么,与同学交流。
3、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4、学生再读课文,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提示: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到:遇事要相信自己,要勇于尝试,不要信赖他人。)
5、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并试着演一演。
(教学理念:教师组织学生分层阅读,每次读都有不同的目标,呈递进的形式,遵循了“快乐读屋书”以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获取知识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读书的主体,让学生在感悟读书和角色、表演读书中读得津津有味、身临其境,获得极大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乐于进入“快乐读书屋”。)
(五)拓展延伸:
学到这里,同学们都有了很多收获,可以看出同学们很会读书呀,可是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还没有弄清楚:书上说“小猴子‘这样’就学会了爬树”、“小鸭子‘这样’就学会了游泳”。你们能告诉我它们是怎样学会的吗?
(教学理念:以教师请教同学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表达的欲望,体现了师生共同体的学习策略,同时能激发学生的的表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六)迁移交流:
说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教学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到学本领需要付出努力,并以所学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七)全课小结:
在这次读书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你快乐吗?
(八)板书设计:
自己去吧
小猴子吃桃爬树
小鸭子游泳游泳
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拼读十三个认读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录音机;3、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1、询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吗?
2、生畅所欲言。
3、示课题。
二、揭题引疑
启发质疑:如题目中的自己是谁?去哪里?去干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等等
三、配乐听读感知,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在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进行范读。
2、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生字。
3、师指名读课文(2--3名)。
4、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自己不认识或认不好的字。
5、教师指名识字、正音(2--3名)。
6、小组检查识字、组长对全对的学生进行奖励,并说说不好认的字是怎样记住的。
7、小老师进行检查。(检查时个别字可让学生组组词、或说句话。)四、再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师明确读文要求: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2、采用个别读、集体读、两人轮读等多种方式,力求读通畅。
五、精读体悟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指导学生精读体悟第一段内容。
1、多媒体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妈妈,我要吃果子。--对妈妈的依赖、请求;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突出自己,表现妈妈的鼓励以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样,小猴学会了爬树。--突出学会,体会小猴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学到本领的喜悦心情。
2、讨论小猴是怎样学会爬树的,理解自己亲自去做的必要性。
3、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如当妈妈要小猴自己去时,它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学会摘果子的?它学会后会怎么想等等问题,然后四人小组针对联想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4、交流各小组联想内容。
5、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第二、三段,然后全班讨论学习。
6、分角色朗读。配上音乐,使学生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和感染。
六、作业
1、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认识的人听。
2、制作好你喜欢的文中动物的头饰,准备下节课表演课本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朗读和体会鸭妈妈为什么要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小奖品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文。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动画故事。(课件演示)
2、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呢?
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你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让我们亲切地与他们打声招呼吧!
现在,老师就像一只鸭妈妈,带着我们班41只小鸭子去玩,我们一边玩一边学,好吗?
3、把桌子上的小鸭子贴图,像老师一样贴在胸前,看谁贴得最快。老师手上有许多小鱼,如果哪个小鸭子表现好,就奖他一条小鱼。
4、(出示一只鸭子图案)仔细观察一下鸭子的身体,你们有什么发现?
鸭子的脚连起来有什么用?鸭掌还有什么名字?
扁扁的身体和蹼可以帮助我们游泳,你知道我们鸭子有什么本事了吗?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1、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请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把这个故事读得正确,读好听。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朗读,体会情感
1、点击课件出示第一幅图,你们听,小鸭在与鸭妈妈说话呢?他在说什么呀?
2、请大家打开课本,找到小鸭子说的话,用铅笔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3、小鸭在说什么呀?
教师点击课件,在小鸭上方出示句子:“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哪只小鸭子来读这句话。
你读得真好。谁还想读?把小鸭子非常想游泳的心情读出来。
谁能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同桌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再指名一生演读。
4、听了小鸭的话,鸭妈妈怎么回答?请到课文里去找一找。
教师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自己读读这句话,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哪只小鸭子听懂了鸭妈妈的话?
谁愿意做鸭妈妈来读这句话。
5、这只鸭妈妈怎么这么狠心呀?让刚出世的孩子自己去游泳,要是淹死了怎么办?要是我,我可不让你去的呀。你喜欢哪只鸭鸭妈妈?喜欢我这只鸭妈妈,还是书上的鸭妈妈?为什么?
四、角色表演,活化语文
1、我们班同学读书很好听,你们能不能一边读一边表演?自己先在下边练习练习。谁表演的好就戴上这个漂亮的头饰上来表演。(学生练习自由表演)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上五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对话形式讲了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我们: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炼,就能学到本领。根据教材特色和儿童心理特点,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精神,我设计了如下教学。
一、揭题引疑
在揭题时启发学生就题质疑:自己是谁?自己去哪里?自己去干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
二、听读感知
因为一上学生识字不多,读过的课文又少,因此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前,可让他们带着质疑时的问题听老师范读。用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激发他们读书兴趣,帮助他们整体感知课文。
三、初读感悟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标出小节。读后检查学生初读感悟情况并对字音、难读的句子进行教学指导:轮读课文、评议正音,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平舌音自、翘舌音深、鼻音您、那等字音难点,说说自己对质疑问题的理解,指导读好长句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可个别、可集体,可两人轮读、可分角色读,亦可看着插图读,要让学生充分读,读充分,力求读得通畅,感悟到小鸭、小鹰对它们的妈妈礼貌中略带撒娇,妈妈呢,则慈爱中不乏严肃。体会到小鸭、小鹰经过自己的努力,经过勇敢的实践,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飞翔。
四、细读体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我们可屏示第一幅插图,指导学生细读体悟第一段课文:小鸭请妈妈带它去游泳,当妈妈要它自己去时,它是怎么想的?小鸭是怎么学会游泳的?它学会游泳后会怎么想?鸭妈妈为什么要让小鸭自己去吧?当它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会游泳后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看图,看图读文,从多个角度去体验、感悟、想象鸭妈妈的教育有方,小鸭的聪明可爱。想象母子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通过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读出鸭妈妈慈爱中不失严肃,小鸭子礼貌中略有娇气。教学第二段的思路与第一段基本相同,只是问题有所不同。小鹰为什么想去山那边看看?当妈妈叫它自己去吧,它是怎么想的?小鹰学会了飞翔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鹰妈妈为什么叫小鹰自己去吧?当它看到小鹰学会飞翔后心里怎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想、议、说,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整篇文章的教学都要扣住一个读字,尤其是分角色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要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与感染。
五、演读见悟
用表演诠释对课文的理解,用理解提高表演水平。在细读体悟后,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时可分六步:1、自选角色;,2、揣摩角色(要想演好,必先读好,要记住台词,要揣摩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有些动作和台词还要靠自己想像设计);3、同桌或组内演练;4、代表表演(表演者不仅要演出课文中写出的内容,更要演出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内容);5、师生点评(要从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点评、指导);6、评后再读(这时的读,学生兴趣更浓、神情更专注、情感更投入、收效更大)。因为表演是建立在情境和情感的体验上,因此,此时的表演,学生会用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中的角色,用全部身心展示自己对角色的心理、情感等的体验与理解,努力把无声的教材语言演成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通过表演,学生发展了语言,树立了自信,品尝了成功;通过表演,学生心里播下了我能学好、我一定能行的种子;通过表演,学生会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六、走向生活
语文教学唯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课尾可结合书后练习最近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把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说说自己在学与做时,家长的做法,懂得不能事事依赖别人,体会到自强自立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家长的过多呵护对孩子成长的害处。
这样的设计,遵循了课标精神,体现了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以演见悟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了语言,锻炼了表达,培植了自信,塑造了人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学字头“()”和风字框“几”。
2.会认9个生字。
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习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学”和“风”两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只鹰和一只鸭子图贴到黑板上)有一天小鸭子想学游泳;小鹰想学习飞翔,你们猜猜它们学会了吗?是怎么学会的?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自己去吧!(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读课文,你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3.同桌互读一遍,相互纠正读音。
三.认读生字,读准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2.自己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3.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认字情况。
4.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1)齐读2)开火车读3)领读4)指名读
5.做拼音与汉字找朋友游戏。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认识“学字头”和“风字框”。
1)教师范写新偏旁,随教师读。
2)边书空边说出笔画。
2.自学生字,分析生字的结构,记住字形,边结合词语和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字义。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说后推荐一名同学一会儿给大家讲一讲。
4.请小老师进行讲解,说的不全,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几:用数笔画方法记:撇,横折弯钩。
组词:几个,几只。
自:用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记,“白”字加一个横就是自。组词:自己,自由。
己:独体字,用数笔顺,数笔画的方法记;笔顺:()。注意第三笔不能出头,组词:自己
去:独体字,用熟字加一笔方法记,“白云”的“云”字上面加一笔“竖”就是去。组词:去年,去了。
会:也可以用“云”来记,上面加上“人字头”就是会。组词:学会。你能用“学会”说一句话吗?
我学会骑自行车。
学: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学字头”,下面加一个“子”字就是学。组词:学会、学习。
风:半包围结构的字。包围部分是“几字框”,被包部分是“”。注意“风”的第二笔是“横折弯钩”,不要写成“横折弯”。组词:春风,台风。
5.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及词语,巩固字的音形义。
五、指导书写。
1.结合课后练习3写一写的内容,让学生按笔顺描红,边描红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2.认真观察生字重点笔画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如:“几”字的第二笔“横折弯钩”的“折”靠近竖中线写,第一笔撇尖与第二笔的“横折弯钩”的“弯”在书写时高低一样。
“风”字的第二笔,与“几”字的第二笔在书写上有区别,让学生进行比较。
“会”字的“人字头”应写在上半格。
“自”字的里边第一个横应写在横中线上。
“去”字的第二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横写在横中线上,写长些。
“学”字第二个点写在竖中线上,“学字头”写在上半格上。
3.学生在观察、提示的基础上自己试着把每个字写一遍,写在描红后边的田格中。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及执笔方法。
4.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指导。
(1)电脑屏幕出示2个“学”字。
①提问:你们认为这两个字写得怎么样?问题在哪儿?谁愿意帮助他们写好“学”字。
(第一个“学”字头中的“宝盖”写得太宽,第二个“学字头”中的“宝盖”写得又太窄。)
②教师范写“学”字,强调“学字头”中的“宝盖”与“子”字的横宽窄一样。
③学生试着再独立写一个,同桌同学比比谁写的好。
④写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2)电脑屏幕出示“风”字。
①这个字你认为写得怎么样?哪笔写得你认为不满意?
②点击鼠标:第二笔变成“()”(变红色)
③教师范写“风”字。
④学生再独立书写一个“风”字。
⑤展评书写优秀和进步的。
5.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把每个生字写3遍,比比谁写的正确,漂亮。
(2)抄写词语:自己、几个、学会、大风、去了。
板书:
11.自己去吧
(生字卡片)自己去几学会风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富有童趣。故事内容能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教学难点是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1、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有了一定学习课文的方法和习惯。
2、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具有一定的分析领悟能力。
三、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字“自”。
2、研读课文第一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四、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投影片和小鸭、鸭妈妈的头饰。
五、导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六、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家里自己会干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2、揭示课题。
3、今天,我们学一篇童话故事,看故事中的小鸭子、小鹰会干什么,它们的本领是怎么学会的?
4、看老师写课题,你猜老师想写什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一读课文,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小朋友,现在先把你认识的字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
3、听读课文,识字。
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从这两个故事中你挑选一个喜欢的读给大家听。(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
4、同桌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如果同桌读对了,你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如果读错了,你就帮帮他。
5、识记生字。
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三)、研读课文第一段,感悟故事内涵。
1、出示投影片,显示文中的两幅图片
(学生喜欢哪幅就说哪一幅。)请学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说什么?(教师板书: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2、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段
a、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哪个小朋友把小鸭说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小鸭说的话。
b、这是一只很有礼貌的小鸭,你从哪里发现的?
c、想一想: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小鸭的话?自己练读,同桌互相评议。
读一读,比一比,妈妈,您带我去游泳。
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d、小朋友对谁说话会用上“您”?
3、自己读一读鸭妈妈的话。
a、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要大家帮你解决吗?
分小组讨论:鸭妈妈为什么让小鸭自己去游泳?
b、指导朗读,体会鸭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学生评读。)
采用灵活的形式读课文,如指名读、小组读、打擂台读、男女生比赛读。
4、引读:小鸭学会游泳了吗?(齐读最后一句。)从哪里看出来?出示词语卡片:“几天”、“学会”。(教师板书:学会游泳)你能想象一下小鸭学会游泳对它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5、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小鸭和鸭妈妈说话时的不同语气,读后评议。
(四)、把第一段编成课本剧表演。
1、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a、小鸭,你学会游泳吗?你刚学游泳时害怕吗?为什么不放弃?
b、小组合作模拟小鸭和鸭妈妈在小溪旁对话的游戏情境。
2、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写生字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读一读: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学写“自”,让学生观察字形。
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学生范写、讲评。
(六)、作业
1、把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2、把第二段也编成课本剧表演。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四个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下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子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准备
小鸭子、小鹰贴图、头饰、课文插图、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总97电85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四个字。认识新偏旁。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我们知道,鸭子会游泳,老鹰能飞得很高很高。这样的本领是怎
么来的?(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认“自、己、吧”,读准音。
3、质疑:“自己去吧”这话是谁说的?去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作上记号。
3、读通句子,读正确、注意停顿,词句连接。
(三)、识字
1、检查生字读音。
(1)同桌相互指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拼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
3、扩展词汇活动。
4、小组合作: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自”、“己”、在田字格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么写。
3、比较字形。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五、作业布置:把“自、己”两个字每个带拼音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在田字格中写“自、己”。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总98电86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下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放歌曲《母鸭带小鸭》,学生做动作
1、导语:同学们,我是谁啊?今天老师变成了鸭妈妈,你们就变成鸭宝宝
了。(把准备好的贴图贴起来,每人一个。)
2、向学生介绍有关鸭子的科普知识,让学生知道鸭子扁平的身体,蹼、都
是适应水中生活的。
师:小鸭子们,你们现在知道自己有什么本事了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的鸭宝宝们真棒啊!你们还有只鸭弟弟要出生了!
3、出示一个刚刚出壳的小鸭子课件,再出示课文插图,伴着着音乐老师讲
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鸭妈妈的孩子出世了。他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啊!有花、有草、还有小溪,太美了。小鸭子高兴的“嘎嘎”的叫。他看到清清的小溪会想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4、师:这只小鸭子到底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十四课,小声地读课文,把小鸭子说的话画出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谁找到小鸭子的话了?指名读。
师:原来这只小鸭子想去游泳啊,你们想不想去游泳呢?让我们把小鸭子很想去游泳的心情读出来。(重点指导读出恳求的语气,“您”的发音。)
2、师:鸭妈妈听了小鸭子的话说什么呢?生回答。
师:这只鸭妈妈真狠心啊,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要是我啊,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去冒险呢!小鸭子们,你们喜欢哪只鸭妈妈呢?
学生自由回答
3、师:说得真好,我真是受到教育了。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吧!
4、师:大家读得真好,要是一边读一边表演就更好了,对吗?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表演,我看哪一组表演的好,就请哪一组的同学带上老师这里漂亮的头饰上台表演。
5、小组自由表演
6、汇报表演。
7、师:表演得真好,奖给你一条小鱼吃。
8、师:小鸭子们,你们不仅就学会了本领,还懂得了很多知识,现在啊,又有一个小动物遇到难题了,你们想不想帮助他呀?(出示小鹰的图片)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小鹰和鹰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各小组带着问题表演读或者合作读。(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
1、小鹰怎样对妈妈说什么?2、妈妈怎么回答?3、最后小鹰怎么样呢?4、小鹰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2、汇报。
3、总结:鸭妈妈对小鸭子说什么?请学生上来板书:自己去游。鹰妈妈说什么呢?学生上来板书:自己去看。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怎么样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谁说一说你自己学会了什么呢?(学生手拿自己的照片,当小明星,说得好的贴在黑板上)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布置:
1、表演:回家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家长看。
2、画画。可以画小鸭子、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3、做做。回去自己学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回来介绍经验。
六、板书设计:鸭妈妈对小鸭子说什么?
七、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幼儿衣物、毛巾、玩具、图书、小椅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由故事《妈妈,你来帮助我》引入。
二、展开部分。
1、教师与幼儿讨论《妈妈,你来帮助我》的故事内容。教师提问:张小小不愿意自己做哪些事?妈妈是怎么说的?叠衣服、挂毛巾、整理玩具是谁的事情?应该由谁来完成?
2、分享交流。引导幼儿知道在家里和幼儿园自己能做哪些事情,激发幼儿自己做事的愿望。
(1)讨论幼儿园里哪些事情小朋友可以自己做。
教师:“在家里,我们能做哪些事情?”(自己洗脸、刷牙、穿衣服、帮妈妈拿东西……)
(2)讨论幼儿园里哪些事情小朋友可以自己做。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玩具和用品,你们玩游戏后都没有整理好,该怎么办?哪些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做?”(挂毛巾、自己收拾碗筷、自己睡觉、自己整理玩具……)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分享自我服务的感受。教师:“你们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情,感觉怎么样?”
2、教师小结:小朋友在慢慢长大,所以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事快乐多。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模仿第1段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的妈妈为什么要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欣赏动画片段。(没有声音)
看得真认真,发现动画片里都有谁?(小鸭、小鹰和他们的妈妈。)
你还观察到了什么?他们都学会了什么本领?
师:那小朋友们想知道小鸭和小鹰的本领是怎么学会吗?(想)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4自己去吧》(出示课件)
齐读课题,提示“自”是平舌音,“吧”是轻声。这3个生字,谁有办法记住它们?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读准音
1.师:听老师读课文,把你们圈出的生字宝宝悄悄地记在心里。
生:听
2.师:你们想读吗?好,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自己来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像老师一样读正确。开始吧。
3.学习生字
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由读这些生字,谁会读?小老师领读(纠正错音)
师:在这些生字中我们应该要注意哪些字?
生: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宝宝。
生:开“小火车”读
师:这节课是我们班的男生认真还是我们班的女生认真?
生:男女生赛读
师:真棒!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里的哪个字?哪些生字你早就认识了,是在哪儿见过的?还有几个字宝宝怎么才能记住它们呢?都来开动脑筋想一想。现在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师:刚才大家表现的都不错,不好,字宝宝的帽子不见了,快来帮他找找。
生:戴帽子游戏。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给每个字宝宝都戴上了暖和的帽子。
师:现在,我们来做猴子爬楼梯的游戏。(出示课件)一起读2次,小猴子才更有力气。
师:太棒了!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汉字也有自己的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课件)
师:小朋友自己先去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师:我们一起来叫他们的名字吧
老师范读;小老师领读
师:去掉拼音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出示去拼音的词语)
(指名读(2~3),齐读;比一比哪组读的最好)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生字宝宝和它的朋友,如果这些都跑到课文中你们还会读吗?请小朋友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读课文的时候,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找一找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我。
三、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外面的景色多美呀!小鸭和妈妈一起出去散步。小鸭看见清清的小溪,会想些什么呢?(指名交流)
1.小鸭这么想,又是怎么说的呢?读读第1自然段,找出小鸭说的话,用“——”画出来,读一读。
指名反馈,指导读出恳求的语气。
2.妈妈怎么说?边读边用“~~~~”画出来,指名读。
3分角色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指名读——男女生读——师生读).
4.听了妈妈的话,小鸭就去学习游泳,小鸭都会遇到什么困难?(想象说话)
什么困难都难不倒小鸭,过了几天,小鸭就学会了游泳。(课件出示)
指导朗读。
5.让我们连起来说说小鸭的故事吧。出示:——说:“”——说:“”过了几天,——学会了——
6.练习用上面的句式说话。小猴又来了,小朋友们,你们也帮我编故事,好吗?谁来帮帮他。
四、巩固生字
小朋友这么能干,小猴带来三个句子表示感谢,你们会读吗?
五、指导写字
师:看难不倒大家,小鸭自己学会游泳,你们能自己学会写字吗?你们行吗?我们来写“自”和“己”
小朋友们打开书本113页,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看看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样的?自己练习。
师范写“自”和“己”,“自”是什么字加一笔得到?组词
“己”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没有出头
生:自己描红,写字
真能干,小朋友都靠自己学会写字。小鹰是怎样学会飞翔的呢?下节课再学。
六、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
14.自己去吧
小鸭说
妈妈说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装饰画课件(收藏13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美术第十八册第四课,初三下学期的内容,学业紧张自不必说,安排教学,以学生兴趣和能力为主。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注意情境教学、注意作品范例的多元化,注意融会贯通。先是记住美白装饰画的定义。即,黑白装饰画是用一种颜色通过与纸所形成的对比关系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
美术教室的摆设、范图图例,都应体现课题所应有的艺术美感。教学,贯穿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
辅导作品制作,强调着明快、简洁、生动,方法和技巧多样,体现装饰性和民间的常见手段,如夸张、变化、添加纹饰,表现独特创意。
学情分析:
学生应该知道,最可贵的是把所看到的,和教师引导的东西化为自己所有,最终不仅仅是完成自己的作品,学习和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黑白装饰画,学生实际深入了解的并不多,在大开眼界时,
在了解课题和准备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有了创作的苗头,创作范围有风景、人物、动植物的黑白装饰画。以及将照片改成的黑白装饰画,还有纯抽象、半抽象的黑白装饰画。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完全可以把所看到的作品改改,成为自己的大作!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认识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和多种表现效果,学习黑白画的概括分类方法。
能力目标:艺术的再现客观物体。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图片或形象,发现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创作一副黑白装饰画。提高学生绘画表现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通过欣赏黑白画,使学生感受黑白画的构成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创造美的热情。
教学重点:认识黑白装饰画的表现特征和艺术效果。运用点、线、面,不同材料,通过剪、贴、画等方法创作黑白装饰画。
教学难点:如何将物像进行概括,完成有创意的黑白装饰画绘画。
学习材料:
1、教具:课件、范画、静物、滚轮、油墨。
2、学具:课前收集图片、颜料、黑色记号笔、蜡笔、剪刀、双面胶、单色、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导入新课:教室(画室)两面墙分别设计黑白作品和色彩作品的氛围。
(黑白和色彩的对比)
今天教室布置的两面墙,作品明显有不同,请问区别在哪里?
看来不用色彩,我们也能创作有黑白特色效果的作品来。
(把色彩部分的展板翻转,后面更多的黑白装饰画展示出来。)
出示黑白装饰画和明暗调子表现的作品:
分析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了解黑白画表现方法。
设问:请同学们说出两幅画的区别?
总结:第一幅是我们学过的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是表现物体的明暗调子关系和素描关系是写实的。
第二幅画画面有些夸张、变形、视觉效果更加强烈一些,这就是黑白画。
(明暗调子素描和黑白装饰画的对比)
板书课题《黑白灰构成的美感》
三、讲授新课。
(一)欣赏黑白画课件
1、陶罐
2、中国画
3、插图
4、利用手绘线条图象随意创作的作品而加工的黑白装饰画
5、结合环境有黑白图样的{如2009年7月22日上午全食(日偏食)}现象,联系起黑白画的装饰趣味。
6、结合范例,早点提出本课的作业要求,以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注意事项。
(二)结合作品分析。
1、黑、白、灰的形成:
画面中的黑、白、灰指无彩色和有彩色画颜色明度所构成的明度等级。这里黑、白并不单是指的纯黑、纯白,而是比较而言。黑、白、灰的形成的因素,即调子的归类概括起来,无非是物象的明暗关系和物象的色相关系。
黑:深沉、有力、稳健、强烈
视觉感受 白:醒目、明亮
灰:使画面色调柔和、活泼、富于节奏感
2、黑、白、灰构成的美感
黑、白、灰经过画家的巧妙安排和运用,犹如音乐以高音、低音、中音谱成的乐章一样组成画面的黑、白、灰结构。同时,在对比的关系中显出各自的特色和表现作用,互相衬托,构成和谐的节奏,给画面带来韵律之美。
3、黑、白、灰的布局
在黑白灰的构成中,“均衡与和谐”十分重要。要使黑、白、灰的布局和安排画面上达到感觉协调的目的,既有量的大小,所占位置多少的比例关系,又有总体的构成关系。完美的画面应注意感染力,增强艺术效果。
(三)黑白画的归纳方法。
1、观察构思画面,不需要同所画的一模一样,根据感受将对象夸大、缩小或取其中一部分特写。
2、用铅笔画出物体的形、比例位置和大体明暗关系。
3、根据物体固有色和明暗关系,黑白概括组织画面,将暗、暗灰色块和物体暗部归为黑色,将明、半明色和物体明部归为白色。在画物体时要整体把握关系,将暗部一起看,明部一起看。动笔只画黑色部分、明部空白。
4、丰富画面,当黑白两大色调画好以后,用线条或点将画面半透明色调丰富起来。避免喧宾夺主。
四、作业要求:学习课本中的习作,任选一幅加工改动或创作。
1、注意培养学生对黑白灰构成的认识和理解。
2、提高学生对物象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学会归纳黑白灰的调子。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大胆运用简单与变化的点,线或几何图形等装饰围巾和手套。
2.愿意尝试用新的方法进行装饰与涂色。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各式各样的手套,围巾若干。
2.幼儿自带颜色鲜艳,图案分明的手套和围巾实物,布置教室一角。
3.蜡笔,勾线笔等美工材料。
4.PPT。
活动过程:
导入:
问:小朋友们,现在是冬天天气很冷对不对,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暖和呢?
答:穿棉衣,穿厚的衣服,戴口罩等。
问:那我们的小手很冷,我们的脖子也很冷,我们可以怎么样做呢?
答:戴手套吧,戴围巾。
1.欣赏围巾,手套。
(1)幼儿自由结伴欣赏各自带来的围巾和手套。
问:围巾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颜色的花纹,什么样子的图案?
答:好看的彩色,有条纹,花纹等等。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条围巾,哪副手套,为什么?
(3)结合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围巾和手套,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围巾和手套不同的装饰效果。
(4)观看制作好的PPT,告知幼儿手套变得图案是对称的,两只手是一样的。
2. 幼儿装饰活动:
天气冷了,我们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帮爸爸妈妈制作一份温暖的小礼物好吗?我们一起来"送给爸爸妈妈漂亮的围巾和手套。"(1)建议幼儿为爸爸妈妈设计漂亮的围巾或者手套。
(2)鼓励幼儿用各式各样的线条,图形组成不同的图案,注意颜色要分明。手套的两只手设计时图案要对称的。
(3)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
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装饰的作品,完了让幼儿将作品带回家送给父母。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综合活动:藤蔓装饰画——树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具有藤蔓装饰风格树的作品,感受螺旋形线条的延伸、变化。
2.感受蜿蜒的螺旋形线条的优美,并尝试用水彩笔创作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表现出不同造型的螺旋形树枝,并想象添画或粘贴树上的装饰图案。
3.体验藤蔓的装饰美,能大胆、愉快的创作、表现。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藤蔓装饰风格的树图片7幅,藤蔓的写实图片4幅;
2.幼儿人手一张装饰画框纸、水彩笔、各种小贴贴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藤蔓实物图片2,引起好奇。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是什么样子?请你学一学是怎么长出来的?
二、欣赏具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的作品,初步感受螺旋形的特征。
1.比较藤蔓树的树枝画法。
2.比较藤蔓树的树枝结构的表现方法。
3. 比较藤蔓树的树枝的装饰方法。
4.小结:我们看到的藤蔓树用了许多的螺旋线条来画树枝,这些螺旋线有不同的绕法,有的往左,往右,粗细、长短也不同。还有的一个连着一个往上延伸着,很满。有的又在树枝上添了许多自己喜欢的的图形、图案,让树看起来很丰富、很美,这样的装饰画还可以装饰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环境也有美感。你想做设计师吗?
三、幼儿制作自己的藤蔓装饰画,教师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种特别的笔和装饰画框,想让你们制作一幅藤蔓装饰画——“树”。
四、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师幼共同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事先提供的大型藤蔓背景图上,让幼儿感受藤蔓装饰画的意境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画的艺术价值,感受装饰画的艺术特色,初步掌握装饰画的题材、造型、构图、色彩等独特的艺术语言;能够完成一幅装饰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装饰画与写实画的区别,感受装饰画的艺术特色。通过具体分析装饰画的艺术语言及创作规律,引导学生创作一幅装饰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热爱神火、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增强美化居室的意识,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装饰画的艺术语言及创作规律。难点:能独立完成一幅独特的装饰画作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装饰画图片、相关制作材料、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与导入新课
1.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准备上课。
2.教师展示一组关于房间装饰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思考: ——有哪些方式可以使图片中的房间更有情趣?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引出课题。(二)新课讲授
1.教师讲授装饰画的概念,并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带领学生观察对比: ——装饰画与一般写实绘画有哪些区别?
学生思考问题,了解装饰画的独特装饰艺术,教师总结:装饰画相较于写实绘画更多的运用变形、夸张、概括、归纳等手法,强调的是单纯、秩序的装饰美。
2.教师依次展示克林姆特《爱赫特男爵夫人》、丁绍光《母性》、韩美林《猫头鹰》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上述作品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张?画面上有哪些因素令你印象深刻? ——哪些因素构成了装饰画独特的装饰美呢?
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作品的题材、造型、构图、色彩以及材质等共同构成了装饰画的装饰美。
3.教师继续展示具有装饰性质的美术作品,学生观察,并总结装饰画创作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题材;②设计造型;③安排构图;④选择色彩;⑤巧用材质。教师讲解板书,学生欣赏并思考。(三)实践创作
1.教师多媒体展示作业要求:利用废旧画报设计制作一幅装饰画,课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设计制作。
学生动手练习,体验制作的乐趣,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大胆谈一谈创作思路;同学之间也可相互评价,将完成的作品拍照留念(四)小结作业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关于装饰画的主要内容以及创作装饰画的基本步骤。并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创作的装饰画带回家,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悬挂装饰,为生活增添更多情趣。
【板书设计】 装饰画
装饰画的构成要素: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 装饰画的创作步骤:①确定题材;②设计造型; ③安排构图;④选择色彩;⑤巧用材质 【课后反思】
花卉装饰画
教材分析: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
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课
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教学过程:
伴随音乐,播放一组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幻灯片。美丽的花卉装饰画点缀了我们的环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一下花卉装饰画。
1.让同学们认识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通过 2.探究装饰画的特点,观察分析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更理解花卉的变形
3.讨论装饰画通过变形,组合,黏贴,绘画等形式呈现。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通过回绘制,拼贴而成的图画,欣赏讨论和发言。4试着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装饰画。
5.学生到台前展示作品,口述创作过程和作品内涵,教师及时鼓励的有创意的作品,适时提出建议。
课堂总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制造美得双手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留心观察,大胆想象,用我们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的作品装饰我们的生活。
课后反思: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设计意图;本班幼儿从中班到大班,对绘画方面有很大的兴趣,在这学期里我尝试着让幼儿们初步学习线描画,这节课提供了幼儿喜欢又熟悉的动物小鸟进行组图,通过画小鸟可以直接激发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幼儿会觉得这是那么容易,又那么的美妙!从欣赏到发现让幼儿领受线描画的艺术魅力。
美工活动:印手画小鸟
活动目标:
1. 运用幼儿熟悉的手做基础,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创作与众不同的画面。
2.培养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感受线描画的独特魅力。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色笔、长卷画、小鸟挂图.
活动过程:
一 以游戏猜谜的形式导入(小手).
二 观赏与演示小手变小鸟,了解小鸟的特点。
三 创作要求
把画纸当天空,让小鸟们都到天空中来飞翔。
四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 幼儿自由商量,分工作画.
2 鼓励幼儿运用线描的技能大胆想象,创作。
3 照顾幼儿个别差异,给予适当的辅导。
五 引导评价。
1 鼓励幼儿自由地相互欣赏各组创作的作品。
2 结束:这么漂亮的长卷画,我想隔壁班上的小朋友们肯定也很想看看呢,现在呀我们就带着我们的作品去给他们欣赏一下吧!
各组幼儿扛着画出场。
【课后反思】
纵观整个操作的过程,孩子们非常喜欢。有的孩子在画好鸟的头部后,创造性地将嘴巴同时也画在彩色纸上,一起剪下来;有的孩子在鸟的翅膀处理上,比我预想得漂亮很多,他们的波浪线剪得非常好,有的孩子还特意在造型上剪得非常精致,齿轮形状非常特别。有的孩子做好了一只大的鸟就做一只小的鸟,而且说要完成鸟的一家。有的孩子动作快,在帮忙装饰和绘画背景了,有大树、太阳、小草小花等。于是,刚开始四个人一张纸上还没有飞行的小鸟,转眼就已经停满了各种各样漂亮的鸟,孩子们说着、做着,开心极了。要整理起来了,但是孩子们说还想做,我告诉他们下午的游戏时间,我们再来装饰。
1、观察感知脸谱作品的对称性和鲜艳的色彩,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通过对称的方法学习画脸谱,并且尝试用多种颜色装饰。
3、提高对称装饰能力,萌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1、经验准备:有对“图形对称”的基本认知。
2、物质准备:教具:ppT,椭圆形画纸。
学具:彩色水笔,蜡笔。
(一)谈话引入,幼儿两两讨论,回忆生活中对京剧的认知。
教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京剧呀?在电视上有没有看过京剧呢?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图片
播放ppT,展示京剧图片。
(二)欣赏京剧脸谱,发现对称特性。
1,教师播放ppT,欣赏京剧以及脸谱。(提问回答)
教师:恩,京剧中的服装很漂亮,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图片,你们看看是什么呀?
教师总结:图片上是各种各样的京剧脸谱图。
2,教师慢放ppT,幼儿仔细观察脸谱。
教师:我们来一张一张慢慢欣赏一些漂亮的脸谱,这些脸谱都有秘密哦,看看谁能够发现脸谱的秘密。(提问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都是左右对称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模一样的,色彩也是一样的。
教师: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脸谱和我们人的脸有什么区别呢?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两两讨论,提问回答)
教师总结:他们的眉毛是向上翘的,嘴巴有的是向下的,有的是向上的,而且眼睛的旁边有图案,像这种弯弯的,卷卷的。
(三)教师示范,提出绘画要求:
1,教师示范画脸谱。
教师:接下来呢,老师先给小朋友们发一张画纸,老师画一张脸谱,小朋友们告诉老师怎么画。有什么方法可以保证左右画的一样呢?要怎么折出对称轴?我们先要什么哪?
教师总结:中间画个鼻子,接着在鼻子的上面两边画眼睛,左边和右边都要画,接着在鼻子下面画个嘴巴,画完……最后我们给脸谱做点自己喜欢的装饰图案,注意要对称。
2,提问幼儿,强调绘画顺序。(两两讨论,提问回答)
教师:刚才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呢?顺序是什么?
总结:把画纸左右对称,找到对称轴,中间画鼻子,左右画眼睛,注意左右对称,涂上颜色,左右颜色一样。
(四)幼儿设计,绘画脸谱。
设计绘画要求:
1、先用黑笔画出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后再画两边的图案,最后用油画棒涂色。
2、先上小的色块,大的色块最后上,颜色要丰富,至少三种颜色。
3、脸谱上的眼睛鼻子要有京剧的特色,左右颜色要对称。
(五)欣赏和评价自主设计的脸谱。
教师:我们来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画的漂亮的脸谱吧
1、美工区:将幼儿画好的脸谱制作成面具。
2、表演区:将制作好的脸谱面具投放到表演区,幼儿可在表演区里进行京剧表演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印画的方法装饰手帕。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大胆设计独特的印单画。
3、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
活动准备:
1、几种基本的水粉颜料,水彩笔,方形的各种色彩的皱纹纸(当做装饰用的手帕)。
2、制作印单画的材料:蔬菜,如萝卜、土豆等,另外还有瓶盖,木块等。
3、幼儿用书(快乐园《艺术》)p18。几条色彩明快,图案简洁的花手帕。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出示漂亮的手帕,引导幼儿欣赏手帕的颜色的搭配,图案的组合,介绍活动内容,再观察幼儿用书〈快乐园《艺术》〉p18,感受印单画的美,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2,介绍印单画的各种材料及使用方法,示范印单画的过程,并重点介绍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注意色彩的明暗、冷暖、对比的搭配;注意图案的对称、四方连接的设计等。
3,幼儿尝试操作我的手帕最漂亮,感受装饰画的美。
教学目标:
1、了解围巾花饰的多样,及色彩的丰富。
2、学习用花纹,格子或图样对围巾进行装饰。
3、对装饰画有兴趣。
教学准备:各种图案的围巾,水彩笔,纸(长、正方形的围巾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教师:冬天来了,天气非常寒冷,请小朋友说说,我们怎样来防寒呢?
二、出示各式围巾,让幼儿欣赏;
这是什么?(围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花纹不一样)
花纹什么地方不一样?(有的是围着围巾四周一圈,有的两边有花纹,有的有图案;或是图案不一样,有的是动物,有的是花,有的是格子……)
三、装饰围巾,幼儿作业。
1、我们今天也来装饰围巾,你喜欢什么样的围巾?你会用什么画案来装饰你的围巾呢?(幼儿讲述)。
2、看看我们有什么东西呢?(水彩笔)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能够自己大胆装饰围巾,注意不和别人一样,能自己想方法设计。
4、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进行设计。
四、评讲幼儿作品
1、我们看看这些围巾颜色怎么样?
2、你是怎么设计围巾的?用了什么方法?(线条,图案,色块,花纹)
装饰画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2、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教学准备:图画纸或刮画纸,水粉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画种,它的名字叫装饰画。
板书课题:装饰画
二、新授新课
1.什么是装饰画?你能说一说你听了它的名字后对它的理解吗?(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小结:装饰画一般是指具有装饰意义的绘画,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与一般的图案、图画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欣赏性和装饰性,其价值在于满足人们装饰的需要。
2.介绍装饰画的种类:
以适用环境划分,可分有人物装饰画、家居装饰画等等;以性质划分,可分有抽象装饰画、现代装饰画等等;以制作材质划分,可分有油画、动感画、木制画、摄影画等等;以制作方法划分,又可分有印刷品装饰画、实物装裱装饰画和手绘作品装饰画等等。此外,装饰画作为一种工艺美术作品,它涉及到美术、鉴赏、工艺等的多个范畴,因而可以说它是一种聚集多元化的专业性产品。
3.欣赏书本作品
(1)丁绍光的《乐园之梦》你能说一说作者在这张装饰画中表现了些什么内容吗?
静谧的蓝色密林中,洁白的飞鸟与婀娜的少女相依想戏,引发人们无限美的联想。疏疏密密地交织在一起的金色线条,带给画面一种月色融融的感觉。
(2)平时我们经常画的画叫写实绘画,今天欣赏了装饰画后,你觉得装饰画和写实性绘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装饰画与写实绘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
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
4.装饰画绘画方法
(1)装饰画构图,是我们不断刻苦锤炼的首要课题。装饰画的构图较一般绘画更具鲜明的视觉特点,要求简单明了。一句话,装饰画的构图是体现装饰画特点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当然也是装饰画观点的集中反映。
装饰画的构图的特点是自由性较强。它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是根据作者的观念自由发挥组织画面的。由于装饰画是通过鲜明强烈的视觉语言的传达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因而装饰画的构图一般是比较鲜明的。也就是说,画面大的结构应当清楚鲜明,这样,才能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感受深刻。(边欣赏书本范作边体会)
(2)装饰画的色彩,以固有色为基础,排除自然界中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艺术创造。这些知识我们会在第6课《装饰色彩》一课着重学习。
三、布置作业:
请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学生练习,
师巡回指导
装饰画:围巾
活动目标:
1、了解围巾花饰的多样,及色彩的丰富。
2、学习用花纹,格子或图样对围巾进行装饰。
3、对装饰画有兴趣。
活动准备:各种图案的围巾,水彩笔,纸(长、正方形的围巾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教师:冬天来了,天气非常寒冷,请小朋友说说,我们怎样来防寒呢?
二、出示各式围巾,让幼儿欣赏;
这是什么?(围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花纹不一样)
花纹什么地方不一样?(有的是围着围巾四周一圈,有的两边有花纹,有的有图案;或是图案不一样,有的是动物,有的是花,有的是格子……)
三、装饰围巾,幼儿作业。
1、我们今天也来装饰围巾,你喜欢什么样的围巾?你会用什么画案来装饰你的围巾呢?(幼儿讲述)。
2、看看我们有什么东西呢?(水彩笔)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能够自己大胆装饰围巾,注意不和别人一样,能自己想方法设计。
4、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进行设计。
四、评讲幼儿作品
1、我们看看这些围巾颜色怎么样?
2、你是怎么设计围巾的?用了什么方法?(线条,图案,色块,花纹)
综合活动:藤蔓装饰画—树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具有藤蔓装饰风格树的作品,感受螺旋形线条的延伸、变化。
2、感受蜿蜒的螺旋形线条的优美,并尝试用水彩笔创作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表现出不同造型的螺旋形树枝,并想象添画或粘贴树上的装饰图案。
3、体验藤蔓的装饰美,能大胆、愉快的创作、表现。
活动准备:
1、藤蔓装饰风格的树图片7幅,藤蔓的写实图片4幅;
2、幼儿人手一张装饰画框纸、水彩笔、各种小贴贴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藤蔓实物图片2,引起好奇。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是什么样子?请你学一学是怎么长出来的?
二、欣赏具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的作品,初步感受螺旋形的特征。
1、比较藤蔓树的树枝画法。
2、比较藤蔓树的树枝结构的表现方法。
3、 比较藤蔓树的树枝的装饰方法。
4、小结:我们看到的藤蔓树用了许多的螺旋线条来画树枝,这些螺旋线有不同的绕法,有的往左,往右,粗细、长短也不同。还有的一个连着一个往上延伸着,很满。有的又在树枝上添了许多自己喜欢的的图形、图案,让树看起来很丰富、很美,这样的装饰画还可以装饰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环境也有美感。你想做设计师吗?
三、幼儿制作自己的藤蔓装饰画,教师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种特别的笔和装饰画框,想让你们制作一幅藤蔓装饰画——“树”。
四、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师幼共同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事先提供的大型藤蔓背景图上,让幼儿感受藤蔓装饰画的意境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意画课件(集锦九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等材料撕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2、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完成作品,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成功感。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充分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有趣的撕贴画并表现出色彩对比鲜明,形象生动饱满的画面。
难点:在拼贴时,尽量注意大块的颜色统一,在块面与块面的交接处颜色对比要强烈些,不然很容易“花”。
三、教学过程
1、出示范作,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很多彩纸,老师带这些彩纸来干什么呢?啊!老师把这些纸都撕成了小纸片,老师想干什么?想知道吗?看,这些小纸片被老师拼贴成了一幅漂亮的画。
(2)学生说一说这幅画跟以前接触过得蜡笔画、彩笔画等的区别?
(3)小结谈话:这幅画都是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撕贴成的。它比彩笔作画更加自由、随意,简便易行,且更加生动、自然,更能体现我们稚拙、率真的天性。所以这幅画叫做彩纸撕贴画。(板书课题:彩纸撕贴画)
2、探究技法,师生互动。
(1)撕法探究:
a、教师展示两种撕法,一种是直接撕成大小均等的小纸片,然后以点的组合形式拼贴。一种是撕出具体的物体形象(撕的纸片是事物的每一个部件),然后组合而成。这一种撕法要注意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按着轮廓线慢慢地撕。教师展示由撕贴部件组成的作品。
b、还有没有其它撕纸方法?(如:撕成几何形状、长条形、不规则形等。)
c、学生试着撕一撕,半分钟时间。
(2)贴法探究:
教师演示“撕贴步骤”:
①首先想好要撕贴的内容,选好彩纸用铅笔轻轻画好要撕的形象轮廓。
②选择颜色合适的纸片,在形象轮廓上拼一拼(注意大块颜色的统一)。
③贴根据形象的轮廓线拼接粘贴。
师:可以直接色纸上拼贴,用色纸作为背景,也可以先打底贴出背景后层层遮盖拼贴。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
3、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创意。
课件出示学生各类作品,师生交流。
4、小组合作,表现创意。
(1)、他们做的这些撕贴画内容可真丰富,有人物的,有美丽的风景的,还有贴小动物的呢,他们可真有想法。同学们,我们今天也来搞个“彩色撕贴画展”吧,那你们想贴张什么画呢?
(2)、大家的想法真多,来看一下我们的行动计划吧:
a、四人小组讨论表现的内容和方法,并有一人为主起好稿。
b、分工合作,进行选纸、撕纸、拼摆、粘贴。
特别提示:要注意形象整体些、用纸很巧妙、贴得有美感、色彩要对比,这就像四把金钥匙,帮助我们做出优秀的作品来。
(3)、学生开展创作活动,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5、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组把贴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品,全班评,教师小结。
(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有意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以下几个方面:a画面形象是否整体、清晰?b撕贴的效果是否有美感?c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
6、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的活动都有各自的收获,我们灵巧的手可以用彩纸创造出这么美丽的作品。除此之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材料能做出漂亮的拼贴画(课件展示不同作品),说明我们身边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四、教学反思
在市优质课校级评比活动中,我在三(4)班上了《彩纸撕贴画》这一课,本课要求学生用彩纸代替画笔,用撕贴的方法来作画,创作步骤比较繁琐。课堂上除去老师讲解、示范、点评、拓展的时间真正让孩子表现的时间就只有15分钟。短短的15分钟孩子们能顺利完成画、撕、贴调整这些步骤吗?最后作品能出来吗?这是我课前最担心的问题,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对这堂课的效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课堂上,我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讲解、欣赏、示范、点评、主要以想让学生能自主探索,主动解决问题。三年级段的学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发展。根据学生这一身心特点,本课我以“撕纸事件”导入,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把撕成的小纸片做成了什么?师展示有做好的撕贴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撕纸小挑战”,四人小组,比一比看哪一组撕的纸大小最均匀,形状最规则,桌面最整洁,让撕得最好的一组派代表来介绍撕的经验,师总结撕法,为下面制作“拼贴画”做铺垫。结果没有预期的那样好,学生撕得不够大胆,撕的方法不够多样。
接下来教师简单示范其中一种,直观性的演示填充法的创作步骤,演示时讲解注意事项,便于学生操作,边示范边告知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作业创作中,能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粘贴。通过讲解、示范等使学生了解了撕贴画的基本步骤:选彩纸、撕、贴、调整,让学生作业创作时能胸有成竹。
最后考虑到时间紧凑,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创作美术作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知识收集。作业设计也是通过让四人小组分工合作一幅拼贴画,小组先选出画画最好的一位同学,她负责画画,其他同学先一起撕纸片,然后大家一起合作进行拼贴,我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添加,通过两步完成作业。在最后学生作业展评上,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首先让学生自评,自由选出自己做喜欢的作品,说一说为什么?小朋友们最后非常开心,学习的积极性都很不错,大部分作品的呈现效果也很好。虽然有的小组作品完成的不尽如人意,但是由于她们合作认真,我也给他们投上了鼓励的一票。
但是整个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需要注意的细节也很多,在学生指导方面有欠缺,要善于发现问题,抓典型讲示范。最后的成品作业还可以在提高一个档次,让学生作业引领到一件作品,还需要多要探讨。还有在课堂上最需要提高的是我的课堂组织和协调能力,课堂出现杂乱现象的时候没有及时用好的方法加以干预,导致教的内容学生没有很好的吸收,重难点没有很好的`落实,换句话说,就算我备课备的再精彩,学生吸收不进去,那么老师也在表演独角戏,更不用说课堂效果了。美术课堂教学组织难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将会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只有敢于面对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才有可能使美术课堂教学组织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小学语文教案创意说明1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表达感情。
2.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
3.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谈我们的生活。
1.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2.比一比,谁的生活最美好。
3.议论一下: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美好生活。
(板书:让生活更美好)
二、说说心动的活动。
出示:
微笑、诚信、梦想、创意
运动、集邮、旅行、种花
1.各小组的同学阅读课件上的词语,然后就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谈一谈。
2.指名班内汇报。
梦想:让人奋进,为实现梦想不断努力。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追求永不停步。
创意:美好的创意让生活变得充实、美好,充满诗意。
旅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迷人的风光,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
3.教师小结,评价。
三、写写选好的话题。
1.围绕上面课件上出示的话题写一篇习作。
2.温馨提示:
出示: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把这件事给你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写详细一些。
3.读读优秀的例文
(1)习作前,学生读一读这篇优秀的例文《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课前已经发到学生手中)
出示:
诚信,让生活更美好
诚信就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诚信就像一汪清泉,给你清凉;诚信就像一艘轮船,带你启程远航……在我心中,诚信是那么珍贵。
还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妈妈给了我10元钱,让我去买文具。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文具店里,只见文具店里的文具多得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当天文具店里的生意十分火爆。我看中了一支8元的钢笔,我刚给了钱,当老板要找我钱时,一个顾客又把老板喊了过去。不知是老板匆匆忙忙,还是把钱看错了,老板给了我10元。我心里想:别看是10元,对于大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我们小学生老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10元还可以买许多文具,但是我就变成一个不诚实的孩子了,可是不拿的话,到嘴的鸭子又飞走了。
于是,我颤抖着手接过了钱,拿到钱我马上塞进口袋里,便飞快地向门口冲去了。但没等我跑出门口,老板就把我叫住了。我一惊,心里就想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难道是老板发现多找我钱了。我一转身,老板笑着说:“小朋友,你忘拿钢笔了。”我这才想起来我走得太快忘记拿钢笔了。于是,我接过钢笔,我觉得这钢笔变得非常重,时间又像在和我作对,感觉过得非常慢,我才走了几分钟,就像走了几个小时。我终于接受不了良心的指责,于是,我又回到了文具店里,我向老板承认了错误,但没想到,老板非但没有怪我,反而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我再也不用受良心的谴责了。
诚信是可贵的,拥有诚信的人是幸福的。让我们都拥有诚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2)读完后,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开始习作
四、分享伙伴的作品。
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小学语文教案创意说明2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2.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习作方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难点: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搜集哪些事情让生活更美好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明天会更好》音频、微课《美好生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明天会更好》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学生自由回答)是啊,生活中,听听音乐会让心情放松,愉快;种.种花,把种子种下去,等待发芽、长大,会有成就感;旅旅游看看美景,会增长见识。如何用笔镌刻它,化为笔下灵动的文字,记录这美好生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半命题作文: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合作,审题指导。
1.回忆你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组内自由交流:
师引导点拨:本次习作,其实就是把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感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写下来,能表现生活的内涵,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写法引领,明确思路。
师引导点拨:
1.立意选材,新颖、典型。
半命题作文立意选材范围广,要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新颖、典型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吸引读者。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如:从家庭考虑,可选择美食、亲情、母爱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友谊、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谦让、诚信、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阅读、集邮、梦想、创意等。
2.开篇点题,结尾扣题。
开篇点出文章主题,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要写什么。结尾要扣到主题上,首尾呼应,使中心更明确。
3.行文过程,切入点要小。
习作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能小中见大。从自我生活实际中选择拟题,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4.描写事例,生动具体。
习作时围绕中心,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达到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回顾课文,学以致用。
1.回顾课文《竹节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接着写出“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入迷。
2.仿照《竹节人》的写法,小组合作交流你选择的事例。
五、明确要求,例文导航。
1.欣赏微课《美好生活》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
2习作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写作视角要与众不同,突出一个“更”字。
(2)能结合具体事例,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用心想好后再写,要认真书写,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4)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3.例文赏析:
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傍晚,一抹黑色出现,静静蚕食着天空,路灯逐渐亮了,像是家人对孩子的呼唤,柔和的亮着,指引回家的路。
我和妍骑车穿过一辆又一辆自行车,以极快的速度向家驶去。
到了回家的路口,我向妍道别,然后回过头无奈的看着连续不断的汽车,像窜流不息的小溪一样流过。我粗略地数了一下,竟有三十多辆。
终于看见一条大一点的车缝,我眼睛一亮,正要冲过去,一辆汽车在我鼻前呼啸而过。我目瞪口呆,轻抚着胸口,在那里,我的心脏正急促的跳着……我苦笑不得,继续等待。
突然,一辆车的速度慢了下来,无视后边拼命鸣笛的车龙停了下来。窗玻璃被旋开,一位阿姨扭过头对我说:“小妹妹,你等很久了,你先过吧!”从没想过这种事真的会发生在我身边,我原以为,这座城市,已经被冷漠吞噬了。我惊讶地问她:“为什么?”那位阿姨却笑着说:“曾经,我也像你一样,常常被前面的车堵得不行,直到有一天,一辆车很谦让地让我先过。”
我突然感觉,城市的空气里多了些温度。我向她道过谢,继续向家前行。很快,我坐在了沙发上。回想起那句话,心口暖暖地充满着一种叫感动的东西。
第二天,我骑车去上学。我和另一辆自行车被堵在一条小路上。小径很窄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于是,我偏过头,轻声地对我旁边的人说:“你先过吧。”他感激地看了我一眼就迅速地骑了过去。原来我也可以让人感动啊,想着想着不禁轻笑了出来。我开始觉得,这座城市很温暖,很可爱,很美好。
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六、实战演习,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温馨提示: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5)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小学语文教案创意说明3
教学目标:
1.准确地审题,联系自己的生活,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写作。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3.能够通过观察和体会生活,发现其中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元素。
4.写完习作后,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重点难点:
1.学会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独特感受。
2.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种.种美好。
3.通过对例文的评改和例段的欣赏,学会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熟知习作要求,思考生活中让人感觉美好的种.种事物。
教学过程:
一、审清题意,补充题目
1.浏览习作要求,明确训练重点。
(1)看看课本所给的提示词,打开思路。
(2)阅读泡泡中的文字,思考是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2.回忆脑海中的种.种美好,确定习作题目。
(1)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列出“美好清单”。
(2)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美好清单”,说说自己认为让生活更美好的东西。
预设:可以小组交流,也可以举手发言,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到题目中的“更”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非常多,但这里有一个“更”字,因此一定是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有所思索的事物。
(3)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如何确定题目。
提示:①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作为题目。比如从家庭考虑,可以选择亲情、母爱、沟通等;从学校考虑,可以选择朋友之谊、师生之爱等;从社会考虑,可以选择爱心、宽容等;从自然考虑,可以选择山水美景、花草树木等;从自身考虑,可以选择思考、信心、阅读等。
②切入点不宜太大。作文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才能小中见大,往深处挖掘。如果我们选择“科技”或“自然”这样的题目,就很容易写得空泛、笼统,不能写出真情实感;但是如果我们从小处落笔,写“亲情短信,让生活更美好”或“阳台上的花花草草,让生活更美好”,则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更能写出自己的感悟。
二、选材典型,注重细节
1.紧扣题目寻找典型事例,挖掘材料的独特之处、感人之处。
(1)阅读课本提示语: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明确:典型事例就是最能表现主题的事例,能体现人物的品质或突出事物的特点。
(2)学生就自己选择的对象罗列出该事物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并举出几个恰当的例子,再用排除法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例子,这就是典型事例。
示例:
确定题目:美食让生活更美好
罗列要点:①让我更健康;②让我更快乐;③让我有了出门多走走、多旅行、多发现美食的动力;④自己做美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⑤帮我结交了更多的朋友;⑥家人一起做美食、吃美食,让我的家庭更温馨……
分析排除:第一点太笼统,而且许多美食易让人发胖,所以这一点不太好展开,可排除。第二点确实是一般人最爱美食的原因,因为心情不好时吃一份又好看又可口的食物,能让人快乐起来。第五点、第六点也可以归纳到这一点中,和朋友、家人一起吃美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第三点的切入点比较新颖,世界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美食,而要吃到原汁原味的它们,又体验当地文化,的方法莫过于环球旅行了。当然,我们生活的城市也有各种美食,这可以让我们多出去走走,去发现身边的美好。
确定材料:选择第二点、第三点。分别就每一点选择一个典型事例,事不在大,而在于是否有感染他人的力量。
典型事例:如一次美食“拯救”自己情绪的事例;如一次发现身边的美食的经历。
2.注意细节描写,交流怎么把细节写活。
明确:写作时可根据描写的对象进行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把背景环境、人物的细节描写到位,这样的描写才能打动人。
三、融入感情,完成初稿
1.学生开始写作初稿,教师巡视检查,发现写得不错的片段可记下来,后面进行展示阅读。
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说了要选择典型事例,但这个典型事件不是一定要多么新、多么奇,而是真正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能引起自己思考的事例,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话,肯定是所选的事例并不是自己有所触动、有所感悟的事情,这个时候你就该想想是否事例还不够典型。
2.写完后,同桌交换习作,看看习作中是否表现出了“美好”,而这种“美好”是否能感动其他人。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学生完成完整的习作,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1)所写事例是否典型;(2)是否融入了情感,写出了体会;(3)是否写活了细节,有感染力,让人读出“美好”;(4)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请学生给同伴支着,提几条修改建议,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3.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点评重点:(1)事件记叙完整;(2)内容具体,重点突出;(3)文中流露出真情实感,且融入自己的思考;(4)细节生动,语言流畅优美。
【优秀习作】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今天我看到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一群陌生人在一家餐馆里共同用餐,大家都因小心谨慎而感觉不自在。后来通过传递一只盐罐打破了尴尬的气氛,使餐桌上充满了快乐。①
这个故事让我感慨不已。很多人都慨叹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太厚。其实,这隔膜很脆弱,问题是敢于先打破它的人太少。②哪怕只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次轻轻地点头,你就已经主动地迈出了第一步。只要每人都迈出一小步,你就会发现,一个微笑、一只“盐罐”就能让这层隔膜倏忽不见。③
妈妈一直教导我,要做个快乐的女孩,不仅要自己快乐,也要带给他人快乐。④常把微笑挂脸上,见到熟人要问好。我每天去上学都会见到传达室的伯伯,我总是大声地问候他:“伯伯好!”然后赠上一个甜甜的微笑。伯伯也会开心地挥手大声地说:“你也好!去上学啊!”上学路上,遇见熟人,我会主动迎上去,微笑着打招呼,很多人本来无精打采的表情会一下子开朗起来,热情地回应我。我想,这就是我的快乐感染了他们吧!⑤
多一句问候,多一句赞美,爱的力量就此传递。⑥小的时候,我对妈妈的教导不理解。但现在我明白了,我一个人的笑容也许不能让整个城市都灿烂,但我甜甜的微笑、一声热情的招呼,也许能让我周围的人心情变好甚至保持一整天。而这些人的好心情又会传递给他周围的人,这样一波一波地传递,这个城市也会因为这么多人的笑脸而沸腾起来,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就消融了,人情也就不再冷漠了。⑦
微笑是个最简单的表情,是每个人最美的名片,也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当你的嘴角轻轻上扬时,真诚的微笑就会为你打开一扇心门;打开了心门,你将拥有整个美丽的世界!⑧微笑吧,用微笑传递我们的爱心,让微笑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⑨
句段赏析
①用一个小故事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结合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引人深思。
③点明微笑的作用,和第一段的故事相呼应。
④本段中心句,下文围绕这句话来展开记叙。
⑤通过记叙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微笑的巨大作用——感染他人。
⑥本段中心句,下文主要写微笑能传递快乐。
⑦通过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说明微笑可以消除隔膜,与第二段相照应。
⑧总结微笑的作用。
⑨发出号召,照应文题。
总评:本文的构思十分巧妙。小作者先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启全篇,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结合故事抒发感慨,再引出微笑的重要作用;接着用具体的事例来阐述微笑能感染他人、传递快乐的巨大作用;最后总结微笑的作用并发出号召,深化主旨。本文的语言自然流畅,朴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十分优秀的习作。
4.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对称图案装饰蝴蝶的翅膀。
2、通过涂色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重点
:学习用对称图案装饰蝴蝶的翅膀上。
活动难点:要求幼儿尝试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给蝴蝶翅膀上的图案涂色。
三、活动准备:
1、范画一幅。
打印好的没涂色画幼儿每人一份。
音乐。
4、《美丽的蝴蝶》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播放背景音乐,播放《美丽的蝴蝶》课件):“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漂亮的蝴蝶便成群结队地出来嬉戏了。它们飞啊飞啊,飞到了我们幼儿园。小朋友们快看,它们多美丽啊!你们想不想把漂亮的蝴蝶画下来呢?”(幼儿回答)
老师:“那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涂漂亮的蝴蝶。”
二、观察蝴蝶,积累经验。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图片,着重强调蝴蝶的对称性。
老师:“小朋友们先看一看,这些蝴蝶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呢?它们的花纹又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身上都有些什么颜色呢?”(幼儿回答)
老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些蝴蝶呀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看看是什么呢?大家注意看它们左右两边的翅膀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幼儿回答)
老师:“对了,它们两边的翅膀是一样的,蝴蝶呀都有这个特点,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小朋友们在涂色的时候就要注意这点。”
四、老师引导,幼儿上色。
老师:“小朋友们觉得这只蝴蝶漂亮吗,蝴蝶现在还不漂亮,需要我们给它涂上好看的颜色。大家先想一想,要涂什么颜色才能使蝴蝶漂亮,鲜艳。(幼儿大胆设想)
老师:“小朋友们想得很好,但是大家在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颜色的搭配,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配在一起才好看,还要注意冷色和暖色以及同类色的`运用。”(幼儿涂色,老师指导,并鼓励幼儿运用各种颜色,各种方式涂色)
五、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老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播放背景音乐,让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六、延伸活动:给画面添画
1.我的好爸爸
说一说,教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带来了爸爸的照片,同时,我们也对自己的爸爸进行了采访,下面,请你与旁边的小朋友谈一谈自己的爸爸。(幼儿与同伴介绍自己的爸爸,并自由交流爸爸的职业和爱好。)
教师小结:爸爸们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司机、有的是警察、有的是厨师等等,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是都在努力工作;有的爸爸爱运动、有的爸爸爱下棋、有的爸爸爱打游戏、有的爸爸爱旅游等等,每个爸爸都比一样,他们做很多的事情真了不起。
2.猜一猜
教师:请你们猜一猜有没有爸爸的节日?爸爸的节日是哪一天?幼儿大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与猜测。
教师小结:就像妈妈有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一样,爸爸们也有自己的节日,叫做父亲节。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就是父亲节。
3.布朗的好爸爸
看一看,教师出示绘本图片,幼儿观看图片并说一说自己看到布朗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猜一猜,他会是怎样的爸爸?进一步猜测故事的内容;
听一听,教师结合PPT完整的讲述故事,幼儿认真的倾听;
讲一讲,故事里的布朗爸爸都做了那些事情?
幼儿大胆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幼儿的分享出示绘本图片,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如:钢丝、赛跑、吃饭、举重、游泳等图片,引导幼儿有绘本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
4.猜一猜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布朗爸爸在做什么?布朗爸爸为什么做鬼脸?幼儿大胆进行猜想。
教师: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的爸爸是怎么逗你开心,让你高兴的?
5.爸爸爱我
教师播放爸爸的一句话,幼儿专注的倾听,感受爸爸对自己的爱。
幼儿与同伴交流爸爸为自己做的一件事。
6.我爱爸爸,我最想对爸爸说的一句话
教师:爸爸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你们有没有什么要对爸爸说的话?幼儿完整的用语言表达自己想对爸爸说得一句话,教师用微信语音进行录制,并及时的上传到班级的微信群中。
7.我最想为爸爸做的一件事,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圆形、圆形分割的方法拼贴成一幅画,掌握等份圆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本事。
活动准备:
1、将色粉纸剪成大小不一样的圆形。
2、剪刀、浆糊,水彩笔若干
3、范画一张、图示一张。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这是什么图形?(圆形)圆形象什么?
(1)谁来把它变成半圆形?半圆形象什么?
(2)怎样把这个圆形变成扇形呢?哪些东西是扇形的?
(3)圆形还能够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图形(出示图示)
2、这些变出的小图形能够拼贴成一幅美丽的画(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
3、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1)自我想好要贴什么,再开始剪。
(2)拼贴时注意颜色的搭配。
4、幼儿操作
5、请幼儿讲述自我拼贴的画。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棉签蘸上颜料在树枝上添画果实。
2.迁移观察的经验,在树枝上画上树叶。
3.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注意画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
1.果树图片。
3.颜料以及棉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果树妈妈。
秋天到了树妈妈的身上结满了果实,快来看呀。果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在哪里?树上还有什么?
二、教师示范棉签点画的方法。
1、出示树妈妈,示范点画的方法:棉签站站好,喝点水,轻轻的拿起来。小棉签要跳舞了,它是怎样跳的呢?左边跳、有边跳、上边跳、下边跳。
2、教师带领幼儿空手练习点画,并用语言提示幼儿:“蘸点绿色,轻轻画;蘸点红色,轻轻画……”
三、幼儿使用棉签进行操作活动。
1、提醒幼儿不把不同颜色的面前混合,颜料不撒到桌上。
2、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幼儿给予必要的指点和帮助。
四、展示幼儿的作品。
1、请树妈妈到太阳底下晒晒太阳。
2、看看谁的树妈妈,宝宝最多。
活动反思:
活动中主要让幼儿学习用棉签为树添画。为了避免以前美术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在帮助幼儿学习使用棉签的过程中使用了富有童趣的引导语,如让棉签喝喝水、站站好、弯弯腰等。在引导幼儿添画的过程中我也用语言进行指导,如:小棉签要跳舞了,它是怎样跳的呢?左边跳、有边跳、上边跳、下边跳。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边画一边说:小棉签,站好了,喝喝水。小棉签来跳舞,这里跳、哪里跳……整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投入,作品的效果也不错。
一、现状分析:
现代科学的研究证明,4岁左右的幼儿已具备了初步的绘画构思,能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绘画,表达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画出的形象基本成形,画面中呈现的形象越来越具有个性化。在这个时期,幼儿绘画的能力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无意义的线条,图形减少了。可绘画的新颖性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绘画的兴趣十足,这就是幼儿学习绘画的最佳阶段了。但是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主观性,绘画不受美术技法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因而幼儿画出的画往往生动,形象,有童趣。我带的班是中班,正好都是处在4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由于我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些绘画基础,但思维还没什么定势,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
为了从小更好地培养幼儿想象、联想、创新、求异的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意识。我旨在把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放在首位,以浓厚的兴趣、丰富多样的形式调动幼儿创造性绘画的积极性,不以识绘画的质量为目的,通过多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寓认于玩、快乐学画,由此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本学期目标:
1、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良好的美术活动的氛围,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情趣。
2、利用蜡笔、棉签、油画颜料等多种工具和材料,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中班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3、激发中班幼儿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研究成员:
四、研究对象:
****幼儿园中
一班全体幼儿
五、教育措施
1、在绘画前,根据主题有意识的指导幼儿进行观察。如:在进行命题画《小蜗牛》的活动时,就和幼儿一起饲养小蜗牛,在饲养的同时指导幼儿仔细地观察蜗牛的形状,蜗牛壳的形绘画状,和壳上的花纹,并且还观察到蜗牛活动的形态。
2、教师利用有趣的童话故事进行绘画技能的展示。如:在进行命题画《小蜗牛》的活动时,教师就边讲故事边示范。“在一片绿色的草地上有一间象毛线球的房子,(教师画了一个象毛线球的房子)房子里住着谁呢?你们猜一猜。喔,只见从房子里伸出一个长长的头,头上有圆圆的眼睛,小嘴巴,头上还有两个长长的触角。(教师边说边画,并且教师在示范的时候画的要大)”
3、在教师示范完后让幼儿随意改形状和花纹。在这个时候幼儿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4、让幼儿根据不同的背景去感知去想象。
5、让幼儿根据音乐的内容进行表演,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感受。如:在进行《快乐的小鸭》的活动之前,可以请幼儿随着音乐快活的学小鸭走路,游水,吃食,在游戏中感受。学习歌曲,根据歌词的内容幼儿可以翩翩起舞。教师还和幼儿一起制作小鸭子,使幼儿从中感受到小鸭子的不同姿态,不同表情。然后,在和幼儿一起绘画小鸭子。
6、和幼儿在建构区一起活动。如:在进行《巨人》的活动之前,可以给幼儿讲了个故事〈巨人的幼儿园〉,讲完后。请幼儿在建构区里玩巨人的游戏,(幼儿自己塔建好楼房,城堡和街道后自己在街道里行走,亲自体验巨人的感受。
7、通过感受后进行交谈在绘画。如:在进行《巨人》这个活动时,幼儿在通过亲自体验后,让幼儿互相讨论,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的愉快的环境,使幼儿把自己的体验讲出来互相交流感想,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幼儿再进行绘画。
8、给足幼儿辅助材料,使幼儿自由的添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活动《圆形材料的添加游戏》,教师就可以与幼儿共同收集圆形材料(如:碗,一次性餐盘,和半圆形的材料),再让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动物的外形接近圆形,并且鼓励幼儿在圆形的材料上添加辅助物,创造出不同的美术形象,开拓幼儿的思路,感知材料的可变性。最后,让幼儿互相欣赏,并且让幼儿说一说。
9、根据故事让幼儿进行描述,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的培养。如:在进行〈龟兔赛跑〉的活动时,可以请幼儿听故事,并且边讲边出示小动物,表演故事的情节。幼儿听完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讲故事情节,并围绕故事进行提问,幼儿在回答的时候可以边回答边做动作,这样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再让幼儿绘画,画后引导幼儿讲述,这样可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
10、利用美工角区进行美术技能的培养。在角区可以让幼儿学习线条,色彩。并且进行色彩的欣赏,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想象用色彩,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在活动后注意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丰富绘画表现方法,和经验。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观察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七、实施总结
(1)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例句一:晕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例句二: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例如: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作用: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2)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例句一:燕子贴着墙飞行,速度如风一般快.
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例句一: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例如一: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
(5)作假设
用假设的环境来预设将要出现的状况!例句一: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6)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7)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8)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例如一:《中国石拱桥》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和施工巧妙绝伦。例如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举例子
定义: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看云识天气》
(2)列数字(列数据)
定义: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 )
(3)打比方
定义: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例句: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生动。)
②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4)作比较
定义: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例句:①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
②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二榀钢屋架。
③太平洋所占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
(5)分类别
定义: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例句:①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②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说“屏”》
(6)下定义
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表述的方法:①......是什么。②......叫什么。
好处: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例句: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2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方法
1、指导观察,找出规律
首先必须教会儿童正确的执笔姿势,首先必须教会儿童正确的执笔姿势,即做到“三个一”。正确的执笔姿势不仅有利于书写,还有利于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儿童的骨头较软,身体还未定型,因此写字的姿势一定要科学规范,然而儿童的自制能力较差,难以持久,这就要求老师经常提醒,发现儿童姿势不正确时要及时纠正,对悟性差的同学不应去批评,要积极地鼓励引导。对学得好的儿童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这些方法儿童都乐于接受,其次,在指导书写时,由于儿童活泼好动,要让他们积极参与,这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兴趣,活跃气氛,还能提高儿童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老师只要在重点之处或忽视的地方作适当的提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要把一个字写得漂亮,首先是要把字写得正确,结构摆匀称。在指导学生书写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地范写例字,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笔画的形状和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教学生写独体字,教学生写独体字,我首先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每一笔的样子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少”字,我一面范写,一面指导学生观察:第一笔“竖”写在上半格的竖中线上略斜,第二,三笔似的“点”,分别写在左半格和有半格的中间偏上,第四笔的“撇”,起笔在 横中线的上面,要特别注意收笔(左下格靠下)。
当学生明确笔画之间的搭配之后,我马上在田字格中再写一个,让学生再次观察一遍,使学生明白: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指导学生写合体字时,我同样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他们之间的搭配。
如写“冷”字,我一边示范,一边指导学生观察:左边的两点水笔画少,少占一些空间,让给右边的基本字,它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横中线的两侧,要有一定的距离,“提”的锋尖应对着上“点”的末端,两者的中心处在同一直线上。右边的基本字“令”笔画较多,所占的空间可以大些,它的一“撇”,起笔在上半格竖中线的中段右边,收笔在左半格的横中线的下面;一“捺”的起笔连着“撇”的头部,左右半格的横中线的下面收笔;第五笔的点,应点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的右侧,它同上面的“撇”和“捺”的交叉点以及下面第七笔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
逐笔观察后,我又在田字格范写了一遍,并继续引导观察,找出规律:“冷”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通过逐课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规则: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部分要写得扁宽些,整个字不要写得太长;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要写得狭长些,紧凑些。左右结构的字要看清楚,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右宽左窄,有的则是一样的;上下结构的字,有的上大下小,有的下大上小。
全包围结构的字,要把字的结构摆匀称……总之,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要训练学生摆正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写匀称,写美观。
2、示范演示,知道运笔,弄清笔顺
儿童的模仿性很强,启蒙老师的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教师的一手好字,将使学生受益匪浅。作为低年级的写字老师必须认真写好每一笔,每一画,努力达到完美,不要因为自己无意间的一点随意而影响儿童的写字态度,使儿童抱着任务观点去写字。上课时,如果教师的板书始终工整,清楚,那么这一天的作业,学生也会写得很认真。古训说得好,近朱者赤,这要求教师除了平时努力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还要用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去感化儿童,儿童对自己的老师总是非常崇拜,对老师的每一动作都会刻意模仿。
写字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其间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给学生作示范,让学生静观默察每一笔是否到位,细细体味每一笔的引笔。总之,观察越仔细,范字在脑中的印象就越深,,“眼”中字就会变成“心”中字。随着眼力的提高,写出的字就能准确、顺当、美观。
3、训练操作,矫正姿势,巡回指导
如果指导和示范是针对全体学生,那么巡视阶段是个别指导,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辅导每位儿童,这对差生尤其重要。但又不能按次序辅导,因为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习惯,老师来了认真一点,老师走了又马虎起来,而后面的儿童则迫不及待地等老师,影响学习效果。这时教师可以说:“老师喜欢指导写得认真的同学。”或者说:“老师喜欢执笔姿势端正的同学。”每个儿童都为能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表扬而自觉地认真练习,在这样的环境下去进行个别辅导常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及时评价,总结表彰,激励进取
及时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取的方法,写字教学更应如此。课堂上,对小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适时鼓励,以树立他们写好字的信心。成绩好的学生要树为典型,让学生学有榜样。在表扬学生时,要有导向性,不能笼统地说“写得好”,“写得干净”,“写得正确”,而要根据每节课的学习重点,每节课的不同要求,结合学生本人的特点,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鼓励。如“某同学写字姿势好”,“某同学运笔方法正确”,“某同学写字点画到位”,“某同学写得结构严谨”等等。这样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方向明确,扎扎实实地教,认认真真地学,切实提高写字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从小练写出一手好字,从而终身受益。
3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即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的方式。《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复习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例如学习《别踩了这朵花》这一课可以这样导入:“花花草草花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课前同学们也预习了,这篇课文是讲蒲公英的,蒲公英是我们都知道的,那么为什么引起冰心奶奶的关注呢?它到底是一枝怎样的花呢?那么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咱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设置悬念法
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 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桂林山水》可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则是这个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险,那么秀;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绿,那么静。
谁到了那儿,都会被那奇特的风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导入,学生就会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景色的欣赏中去。
四、故事导入法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对小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五、音乐导入法
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第五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课前用录音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曲家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曲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双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六、名言引入法
名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名言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引用与本课题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学《晨读》时,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人民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老师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周总理说过的话。现在我们就学习《晨读》,这样学生明确了读书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去学习课文。
4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谈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教师要关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培养人的工作中,了解儿童,创设师生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有宽容心,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失败,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完整人格的发展,不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自信,人人有动力,人人有方法。人人有成就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潜能开发,使之成为有创新精神、有独立人格、有良好道德修养、自强、自立、自信、自尊的人,解放他们的大脑和双手。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会感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说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多用一些情境教学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看录像,编故事演情节等等这样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愉快中体验。还有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每个学生都爱听激励的语言,可以多鼓励他们,比如说,你的想法真大胆、有创意,你的颜色真鲜艳,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的构图真是太合理了……我想多用这样的话,会给孩子们很大的鼓励和自信,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从而让他们喜欢上语文。总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去挖掘更多的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三、熟悉理解教学内容
要认真钻研文本,吃透文本精神,精心进行教学预设,这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只有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了,才能更好地制定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所用的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们语文课的内容也有很大的更新,如果课前不进行准备和研究,有的知识就说不透讲不明。
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突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突出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今天我们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熟悉一切语文资源,开发和利用一切语文资源。
创意让我们感受到幻想的魅力,广告让我们进入时尚的世界。
让我们睁开眼睛,一起跃进广告创意的无限世界。
我们的世界,被广告包围;广告,无处不在。广告是我们传达信息和思想的重要手段。生活,离不开广告。
一、信息搜索
(一)广告与广告创意
广告是一种以一定形式向公众公开、广泛地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广告创意是指通过独特的技术手法或巧妙的广告创作脚本,更突出体现产品特性和品牌内涵,并以此促进产品销售。包含了广告活动中创造性的思维,只要是涉及到创造新的方面,从战略、形象,到战术以及**的选择等,“创意”出新的方案,即“广告作品的创意性思维”。
(二)logo
logo,是徽标或者商标的英文说法,起到对徽标拥有公司的识别和推广的作用,通过形象的logo可以让消费者记住公司主体和品牌文化。logo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视觉化的信息表达方式,具有一定含义并能够使人理解的视觉图形。它具有简洁,清晰,清晰的视觉传递效果,是一门非常实用的专题,涉及心理学,美学,色彩科学等主要城市。
在生活实践中经过提炼、抽象与加工,集中以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表达一定的精神内涵,传递特定的信息,形**们相互交流的视觉语言。
logo作为一种识别和传递信息的视觉图形,以其简洁优美的造型语言,体现了品牌的特点和企业的形象。
例如:(3)标志的形式
作为具有传媒特性的logo,为了在最有效的空间内实现所有的视觉识别功能,一般是通过特示图案及特示文字的组合,达到对被标识体的出示、说明、沟通、交流从而引导受众的兴趣、达到增强美誉、记忆等目的。组合方式一般分为特殊图案、特殊字体和复合字体。
1.特示图案:
属于表象符号。独特、醒目,图案本身易于区分、记忆,通过含蓄、联想、总结、抽象等绘画表现方法,进行归纳和形象化。能令人印象深刻,记忆持久。
2.特示文字:
属于表意符号。在沟通与传播活动中,反复名称或产品名,用一种文字形态加以统一。涵义清晰,直接,易于理解,具有认知功能。特殊字符一般作为特殊图案的补充,要求整体风格一致。
完整的logo设计,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logo设计,一般应用中英双语形式,要考虑中英文字的比例,搭配。
3.合成文字:
是表象表意的综合,指文字与图案结合的设计,兼具文字与图案的属性,有偏图案和偏文字的两大类。其综合功能为:
a.直接将印象透过文字造型让读者理解。
b、 文字造型后,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四)logo应具有以下特征
1.识别性。要求必须容易识别,易记忆。无论从色彩还是构图上,都要注意简洁。
2.特异性。要区别与其他的逻各斯,它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3.内涵性。要有它自身的含义,即自己的象征意义。
4.法律意识。注意敏感词、形状和语言。
5.整体形象规划(结构性)。不同的结构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意识。水平线平缓、平稳、连续、平静;竖线则高、直率、轻、浮躁;点的感觉是膨张或收缩,容易引起注意。
6.色彩性。色彩是形、色、质三大基本要素之一。鲜艳的眼色更容易吸引人的目光。
(五)logo的设计技巧
在logo设计中有很多技巧。综上所述,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保持视觉平衡,注意线条流畅,使整体造型美观
② 用对比、对比或边框强调主题
③选择恰当的字体;
④注意留白,给人想象空间
⑤运用色彩。因为人对颜色的反映比形状的反映更敏感、更直接,能激发情感。
2、 活动体验:设计一个小logo
(1) 设计对象:制作品牌标识(命题或自制)
(二)设计形式:文图结合
(三)素材与色彩的运用
三、拓展与习作
为你的物品设计一个标志。
四、交流评价
彼此交换logo,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经验交流。
五、收藏夹
优秀作品展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与“浪花课件”相关的实用信息。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制作科学规范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品味这篇文章带你进入新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了解“走”和“贝”的字理演变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海边玩耍时愉快的心情,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对浪花的无限喜爱之情。
2、学习本课生字,重视笔顺。
教学准备
大海图片、贝壳和海螺的实物、生字卡片、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课题,初步感知浪花的可爱。
1、课件出示大海的录像或者图片。
2、让学生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
3、板书课题,释题,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注意字音和语气。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为自然段标序号,画出生字。
三、激发兴趣,多种方式识字。
1、学习“贝”。
(1)教师出示贝壳,请学生说这是什么?出示字卡贝壳的“贝”。
(2)演示“贝”的字理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它的构形理据。
(3)拼读字音。
(4)“贝”字的扩词:贝壳、宝贝。
2、学习“才”。
(1)教师出示字卡“木”,让学生认读,再出示“才”,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提示“才”是平舌音。
(3)本课“才”指事情结束得晚。
3、同上学习“泪、去、走、浪、沙、眼、家、雪”
四、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字卡。
2、做玩跳棋识字游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认读所学生字。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或者词语体现了小朋友玩耍时的心情。
2、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喜欢浪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浪花送给了小女孩什么礼物?注意雪白和青青都是表示颜色的词。
4、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找一找从哪里看出浪花很“淘气”。
三、指导书写。
四、完成活动与练习。
1、“读一读”。引导学生开火车读。
2、“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3、“提问题”
让学生说说读完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并能够把问题提出来。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的解决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师生课下查找资料解决。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
本文文质兼美,想象丰富,充满韵律美。在教学时,应充分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入情入景,感受诗中描述的情景和乐趣,在读中激发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识字教学重在让孩子们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在互动学习和游戏中快乐识字;写字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字,模仿例字,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按正确的笔顺写好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大海,想象浪花像什么。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或录像,本课的生字卡片、生字魔方。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大海。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或放映有关大海的录像。
2、师:海水哗哗地唱着歌儿,拍打着海岸,卷起朵朵浪花,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海边追赶着浪花(播放浪花拍打沙滩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到美丽的大海边,和诗中的三个孩子一道,在海边愉快地玩耍,让海风吹拂我们的头发,让海水抚摸我们的脚丫,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看那一朵朵可爱的小浪花。
3、出示课题:看浪花。(齐读。)
二、自主识字,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先把生字勾画出来,自己借助拼音认读,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认识情况。
方法一:
(1)生字魔方游戏:出示生字魔方,口中念:生字魔方转转转。学生叫:停。这时可抽生,也可齐读出面向学生的生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2)送词语娃娃回家:字卡或电脑课件出示词语,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读对即可将词语娃娃送回家。
方法二:
(1)利用生字卡片,带拼音抽读—去拼音分组读—容易读错的字,如“金”,小老师教读。
(2)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哪个字?你能用哪个字连词说话?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音乐和图像的背景下,学生自由读文,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想一想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情景。
三、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1、自己读课文,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
2、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句子或词语,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还不明白的地方,全班共同释疑,师抓出重点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1)浪花像什么?为什么说浪花像问号?
(2)孩子们看到浪花想到些什么?
(3)浪花还像什么?孩子们还会想些什么?
4、师小结:孩子们,大海美吗?(海边风景优美,海里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在大海边玩得快乐吗?让我们带着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再一次地来细细读这一课吧!
5、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出这些诗节,体会感情。
四、美读美悟,展开想象
1、配上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领略诗歌的美好意境。
2、生闭上眼睛,听大海的声音录音或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大海的美景,展开想象。
五、画一画,说一说
动手画出美丽的大海,加上你想说的话,向同学介绍你画出的大海。
六、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加一加讠+上扌+包
换一换弯→变
部件记:宀+豕→家月+去+卩→脚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出难写的字(家、脚),并指导描红。
4、生描红,书写。
5、找出写得好的字展评,并介绍写好这个字的秘诀,提醒大家关键要注意哪里。
目标练习:
原地转一圈再蹲下的平衡能力。
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准备:
地上画一个大圆圈。
玩法:
幼儿扮演"小鱼"站在圆圈上,教师扮演"浪花"站在圆圈的中间。
幼儿边听儿歌边逆时针方向在圆圈上拍手走。当儿歌说完,幼儿做"小鱼游"的动作在圆圈里走(小碎步)来走去,而教师扮演的"浪花"就要去捉"小鱼","小鱼"被"浪花"捉到时要原地转一圈再蹲下休息,等到"浪花"走掉了,才可以重新参与游戏。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小百科: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尼尔森在1994年的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与节之间的停顿。
3.了解大海,想象浪花像什么以及孩子们玩耍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生自由回答)有的小朋友可能见过,有的也已经从电视、书本上认识了,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大海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生欣赏)你能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的,那儿有些什么吗?
2、是呀,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有美丽的海鸥,大海边有漂亮的贝壳,大海呀,还有调皮的小浪花呢?(板书:浪花),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到海边,去和三个小朋友一起看看浪花吧!(补全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扫清障碍,自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多读几遍。
2、诗歌里面的词娃娃出来和你们见面了,同桌先认一认吧。
3、 多种形式认读。(自由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4、去拼音认读。(自己认读、开火车认读)
5、再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读流利。
6、这篇诗歌共有几个小节?指名分段读。
三、初步感知课文。
1、听完小朋友的朗读,我觉得小节与小节之间还可以在停顿些,陈老师也想来试试,听完后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谁在干什么?
2、生找出: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强调用上自己的话来说)
3、三个孩子看到的浪花是怎么样的?划出课文中有关句子。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4、把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5、师生合作读、拍手读、男女生合作读。
四、阅读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说说这一节中浪花像什么?师简笔画,像吗?
2.指导朗读:
①突出“像问号”。
②象声词:“哗——哗—— ”,加上动作读。
③注意停顿,注意轻声。
五、阅读二至四小节。
1.默读课文,找一找三个孩子分别想什么。
2.引读文章内容。
第一个孩子回答说:(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
第二个孩子回答说:(我想到海底去打猎,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
第三个孩子回答说:(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
3.你喜欢哪个孩子就读读他说的话。
4.讲解第一个孩子的内容。
(1)看来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第一个孩子,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读这一段。
(2)为什么这个孩子想把海水变淡水?
(3)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一切生命将不复存在。地球总水量约为136亿亿吨,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余下只有2.5%的淡水。有80个国家的15亿人面临淡水不足,全世界60亿人口中约12亿的人喝不到干净的水。目前,中国每年农田受干旱面积有700~20xx万公顷。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我们大家都知道海水是咸的,如果可以把海水变成淡水,那么我们的水资源可以多很多,就会有很多人喝到干净的水了。到时候庄稼喝饱了水,到了秋天,就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4)听了这个小朋友的愿望,我相信大家都会向他学习的,我们更应该从小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那么我们一起把这段读一读吧。
5.学习3.4小节。
(1)自由读3.4小节,说说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马鬃:马脖子上长长的毛
·金疙瘩:疙瘩,原指头上撞了一个包突起的部分,在这句话中指的是宝藏。
·彩绸:当阳光照射着海面,海面上金光闪闪,小朋友又从海底找到了这么的宝藏,可见浪花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2)男女生分段读。
三、阅读第五小节。
1、出示最后一段,师读。浪花听了孩子们的理想非常喜欢他们,你从哪儿知道浪花对孩子的喜爱呢?
①理解“像小手”。
②体会“抚摩”的意思,感受浪花对孩子们的爱抚。
2、读第五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
过渡: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以及孩子们的开心,读读课文。
一、教材分析: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是语文A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张秋生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运用拟人的写法描述了一朵海浪花不小心被留在了沙滩上成了海滩上一面平静的镜子后的见闻和感受。故事题材新颖、情节生动有趣,想象丰富,很受学生的喜欢。在第一课时中我已和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学习了第1、2、3自然段。本堂课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的预设
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个维度”。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先以谈话导入,再按文章顺序理解文本,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经历的事情和愿望;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进行拓展。过程方法方面,通过朗读、比较、对话等深入理解文本,体会女孩、男孩和螃蟹在海浪花变成的镜子中找到了什么,感悟海浪花回到妈妈的怀抱后为什么还想当明亮的镜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给他人带去自信是快乐的。
三、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经历的事情和愿望是本课时的重点。感悟海浪花回到妈妈的怀抱后为什么还想当明亮的镜子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五、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六、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联想想象法(第一部分)点拨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二、三部分)。
七、过程分析
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就是“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照见了女孩、男孩和螃蟹的什么”。 在拓展文本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帮你找到自信的镜子吗?二是大家愿意当这样的镜子吗?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直奔文本主题,又超越了文本的主题,尽显内涵。这样,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直达佳境。导入开门见山,用充满激情的儿童语言将学生迅速引入课堂,营造了一种适合学习童话故事的氛围。
第二部分写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照出了女孩儿的美丽、男孩的健壮、螃蟹的善良。从描写女孩的那段过渡到描写男孩的那段、从描写男孩的那段过渡到描写螃蟹的那段时,我抓住男生的情绪,幽默过渡,巧妙无痕。在后面的过渡中,更是水到渠成。我安排女生齐读描写女孩的第4自然段时,男生会不服气,我就说:“美丽的女孩用美丽的语气读美丽的文章,真是美的享受啊!刚才有一部分男孩子不高兴了,老师不会偏心的。来,我们来自由地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照出了男孩的什么。”言辞优美,尽显母语魅力;这样女生不会有意见,男生会大悦。
第三部分写当浪花回到妈妈的怀抱后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让学生思考,海浪花还想在海滩上当明亮的镜子,他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我在板书大括号时,故意把大括号的上半部分画歪,马上联系本课主题说:“胡老师画了个歪括号,心里很不好受,但我从海浪花变成的镜子里(做照镜子状)发现自己的粉笔字写得还不错,我又有信心了。谢谢你,海浪花变成的镜子!”让学生理解要正确的看待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才能找到自信。
学习效果方面。在学习中,我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文本,对转折关联词中强调哪层含义有了粗略的体会,同时增强了朗读能力,增强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如对“健壮”及“善良”的理解),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如转换角色说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的见闻) ;在朗读、比较、对话等学习方法和过程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
八、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在学会前滚翻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多种滚翻的方法。
2.体验体育活动的快乐,感受成功,获得情感的满足和释放。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幼儿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在活动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1.大小垫子若干张。
2.音乐《天使》。
1.开始部分
一起来听首歌,歌的名字叫《天使》。你们知道天使是什么意思吗?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天使,你们也是老师的天使,天使就是你们,现在我请天使和我一起做健身操。
2.基本部分
(1)咦,你们听,是什么声音?(大海的声音、海浪声、海鸥声)让我们一起去海边看看大海好吗?(幼儿跟着音乐,跑着、跳着到达海边)
(2)幼儿进入场地。你们看大海里有什么?(一艘艘小船)(.教案.出自:.教案网.)我们大家去乘船好吗?(幼儿随机选择一艘船,或坐,或躺)
(3)好大的浪啊!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在垫子上东倒西摇。
(4)看!浪娃娃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做什么?我们小朋友能不能来表演一下?你们会哪些方法呢?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翻滚的方法最多。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突然海浪声汹涌澎湃,小浪花组成了波涛,想想看,我们怎么练习?幼儿跟随浪涛声进行模拟练习,找出方法。(通过练习,得出同心协力才能波浪滔滔)
3.结束部分放松练习。
浪涛声渐远,浪潮退了。我们小朋友一起到沙滩上跳个舞吧!幼儿随意站在场地上,随音乐和老师一起翩翩起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七个会认的字,掌握“浪花、一会儿、雪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通过理解词句,结合画面促进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感情朗读理解句子,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
教学媒体:教学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玩过?演示CAI课件(画面:课文插图伴有海浪的声音)
2、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海滩和美丽的大海中的浪花。(CAI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配乐配图听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一下读书的情况,这些字词你能读准吗?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标出句子。
出示课件:这就是金色的沙滩,我是指谁啊?对了,就是和我们小朋友年纪一样大的小女孩,她呀!正坐在沙滩上玩耍!
2、品读第二句。
渡:咦!听听,这时候谁来了?(浪花来了!)
出示CAI,听听海浪的声音
(1)齐读第二句话。
(2)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句子:出示: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步子,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指出两个句子的区别。(没有了“轻轻地”“悄悄地”)这都是说谁的?
(3)指名读第二句话
(4)怎样才叫做“轻轻地走来了”请一个同学来示范一下
(5)浪花卷上沙滩的声音很小很小,而且啊,他还轻轻地践到了我的小脚丫上呢!
(6)读这句话,读出浪花的“轻轻”,浪花的“悄悄”,读得时候要轻要慢。
(7)自由练习
(8)指名读,谁能读得更轻!
(9)齐读
3、品读第三句
渡:贪玩的小浪花,悄悄地涌上来,又悄悄地退回去,一次次地把小姑娘脚下的黄沙冲走,她的小脚丫痒痒的就好象被一条毛毛在瘙痒着!你们看小姑娘这时是什么样的?
(1)看图说说
(2)指名读第三句(出示第三句)
(3)它是指谁呀?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啊?重点指导读好“哗哗哗”。“跑回家”是什么意思呢?
(4)浪花这个小调皮鬼把小女孩逗得很开心地笑了,同学们你们开心的时候也会笑吗?能笑一个给老师看吗?
(5)谁能笑着来读读这一句,读得时候注意把“笑得我”连起来读。
(6)自由练习
(7)小组选代表比赛读
4、小结:小浪花呀轻轻地走来,悄悄地给我瘙痒,把小女孩逗乐了,又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跟我捉迷藏做游戏!你们觉得浪花怎么样啊?(板“可爱”)
你们喜欢可爱的浪花吗?
5、齐读这一段
6、引导:老师有点不明白了,这可爱的浪花真能够迈着步子走来,真能够瘙痒我的小脚丫,还能够笑着跑回家吗?小女孩把浪花当作了一个和她玩耍的小娃娃啦!
(二)第二段
出示课件:又听这回海浪声大了一点
渡:不久,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又来了。这回它还是悄悄地来吗?
1、指名读第二段,标出句子。
2、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浪花是怎样来呀?
(2)唱着笑着”,对唱着歌儿高兴地来,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3)找两个人对比读读
(4)指名读
(5)齐读
3、读第二句
渡:可爱的小浪花唱着笑着跑来,给我带来了许多礼物。有些什么呀?
1)、指名读第二句话。
2)、这里有不懂的词语吗?“捧来”谁能做做动作,浪花真有礼貌
3)、“捧来”了什么?请小朋友到沙滩上找找(贝壳小虾)
4)、贴词丰富“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复合型的图片)
5)、还可以是怎样的“贝壳”,怎样的“小虾”呢?(丰富他们的词汇,漂亮的贝壳可爱的小虾等)
4、读第三句
看,浪花送她的礼物太多了,她兴奋地说了什么呀?指导注意“装不下啦”向上扬。男女生比赛读
5、激情引导再读读这一段
6、小结:你觉得浪花像什么?(板书:小娃娃)而且是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哪些词语说明浪花像可爱的小娃娃?板书:唱、笑、跑、捧。
(三)第三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淘气、一群。为什么不说像“一个”淘气的娃娃?(有很多浪花)
三、归纳总结
1、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浪花像一群淘气又可爱的娃娃?划在书上,然后在班上说一说:(1.迈着轻轻的步子;2.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3.笑着跑回家;4.又唱着笑着跑来了;5.这次它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6.浪花跑去又跑来。)
2、齐读课文,要读出对大自然的爱,对浪花的爱,要读得亲切,充满感情。
3、课文中的“我”通过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写出了浪花淘气又可爱的动态,把浪花当成了一群淘气的娃娃。出示句子:
浪花象一群淘气的娃娃。
天上的白云像飞奔的马。
彩虹象一座美丽的拱桥。
仿照这个句子来说说话:
小狗的脚印像__________。
弯弯的月儿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象___________。
五、总结升华:学完了这篇课文以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了?
板书:
轻轻的 悄悄地
可爱 淘气 一群娃娃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参与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领悟,使学生生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入情入境,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特别是当学生对描写浪花的语句进行品读之后,再去读课题,那种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得非常有感情。这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学生要怎样读效果好多了。
一年级的生字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但生字教学究竟该放在什么时候教?一边学课文、品句子,一边还要学生字,这定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若要放到课前或课后,又担心离开了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学好,且集中识字对学生来说量太多,难以一下子掌握。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稻穗、天涯、黑鲨、马鬃、海疆、金疙瘩、彩绸。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浪花的美丽。
3、 能仿照课文,想象说话、仿写诗歌。
4、培养阅读兴趣,能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三个孩子看到浪花像什么,并体会他们的美好心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诗句,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什么花飘着开?什么花天上开?什么花走着开?
2、相应板书:“浪花”。
3、揭示课题,读课题——看浪花。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孩子喜欢玩游戏,游戏能激起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扫清障碍。
1.按要求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1)读准字音。
(2)读读、找找浪花像什么。
2.认读词语,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脚丫、稻穗、潜水服、黑鲨、马鬃、彩绸
马鬃:马脖子上的毛。
黑鲨:海里凶猛的一种鲨鱼。
通过直观图片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形象的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学习课文,理解小诗。
衔接浪花话题,顺流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跟三个孩子去看浪花,朗读第一句。说说看浪花是怎么样的心情? 指导情感朗读,读出快乐的心情。
2.请听——,播放浪花声音,触发孩子的听觉感受。
3.指明读第二句,说说浪花像什么?
4.用波浪线划下“一束束浪花像问号”,读句子。
5.小朋友眼中的浪花还像什么,自由读,找到句子画下来。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
6.男女生轮读。
【设计意图】通过心情体验,听觉感受,触发孩子的快乐学习热情,示范重点句子 ,为下面的学习作下铺垫。
四、学习小诗,读中感悟。
导语:这些浪花都有很多美好的心愿,想到大海里去干什么呢?你想做哪束浪花?
【设计意图】以主问题切入,连贯全诗,体现一条主线,抓住重点。
学生任意选读自己喜欢的一节小诗,展开学习。
1.课件展示课文活动画面,如:万马奔腾的场景,万里海疆铺彩霞的情景。
2.多种形式朗读。重点理解“金疙瘩”
3.指导带着自己的情感朗读。
第二小节学习要点:
1.为什么孩子想让海水变淡水?
2.理解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的意思。
第三小节学习要点:
1.去海里探险,这是怎么样的孩子?
2.理解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的意思。
第四小节学习要点:
1.抱出了哪些金疙瘩?
2.理解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的意思。
听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小诗。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五、说说自己美好的心愿,仿写小诗。
导语:知道了小朋友的美好心愿,你想到大海去干什么,你有什么美好心愿呢?
1.生自由说自己的美好心愿。
2.老师示范仿写的小诗。
3.学生根据课文,仿写小诗。
【设计意图】说写结合,举一反三,抛砖引玉,激发孩子的发散、创新思维。
六、分享小诗。
指名读自己创作的小诗,老师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只有分享才能更大地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才能更好提升语文的素养。
板书设计:
看浪花
去探险 浪花像问号
去采矿 浪花像彩绸
变淡水 浪花像稻穗
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搜集张秋生的资料以及他《小巴掌童话》。
有海浪声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阅读过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吧,能给大家说说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吗
2,我们中国也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张秋生。他为孩子们创作了许多童话。
3,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简单地介绍张秋生。
4,是呀,张秋生爷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读一篇他的作品《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板书课题)
(二)出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思考:
(1)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齐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反馈
(1)分段及概括段意。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播放有海浪声的音乐)大海妈妈有很多的孩子,那就是活泼好动的海浪花,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很疼爱,把他们紧紧的搂在怀里。带着他们一起去涨潮,退潮——哗啦,哗啦,哗啦……下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2,学生默读第一部分内容,思考:
(1)"身不由己"是什么意思
(2)海浪花怎么会留在岸边的仅仅是因为他好奇吗
(3)海浪花身不由己地留在海岸边,一开始他习惯吗后来呢
3,指名反馈。
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这部分内容。
(五)小结
一朵活泼好多的海浪花由于好奇,身不由己地留在海岸边,变成了一面平静的镜子。那么,他怎样照出了女孩的美丽,照出了男孩的健壮,照出了螃蟹的善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六)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搜集你喜欢的童话作品,读一读
第二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他怎样照出了女孩的美丽,照出了男孩的健壮,照出了螃蟹的善良探究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他怎样照出了女孩的美丽,照出了男孩的健壮,照出了螃蟹的善良探究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有海浪声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棵
1,几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在海岸边挖了个很深很深的大坑。一多活泼好动的海浪花由于好奇,身不由己地留在海岸边,变成了一面平静的镜子。他照见了蓝天,照见了白云,他照见了过往人们的身影。
2,那么,他怎样照出了女孩的美丽,照出了男孩的健壮,照出了螃蟹的善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出示提示: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思考海浪花是怎样照出了女孩的美丽,照出了男孩的健壮,照出了螃蟹的善良。如果你就是那未女孩,那位男孩,那只螃蟹,还有那个海浪花,你会怎样想
(2)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2,交流反馈。
3,谈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5,小结海浪花变成了镜子帮助别人找到优点,他善于发现别人内的优点;女孩,男孩还有螃蟹也能找到自己的优点,他们都能正确地看待自己。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又到了涨潮的时候,焦急的妈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一伸臂膀,就把这多海浪花抱走了。海浪花又生活再哦妈妈的怀抱里了,可他为什么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呢
2,出示:读一读,体会带横线的词语。
他一遍遍地向妈妈,向兄弟姐妹,讲述他当镜子的见闻。他在企盼有一天还能留在海滩上,照照天,照照地,照照过往的人们。他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3,集体反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要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关心,帮助别人内。下面,你们就说说自己身上有什么优点,找找别人身上有什么优点。
2,以小组为单位给别人,给自己找优点。
(五)小结
是的,"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也要善于寻找自己的长处,这样,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板书设计:
10,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女孩美丽
海浪——→花镜子男孩健壮发现别人和自己的优点
螃蟹善良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能透过语言的美来感受浪花的美,领悟到三个孩子愿望的美好。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小节。第一小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浪水变淡水;到海底去探险;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教学重点
1比闲瓷字。
2备星槔识粒激发想象。
前置学习:
1。熟读课文,认识本文生字,并给每个字扩词。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三个孩子想象到什么?
3。查找有关指是个的资料。
4。自己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5。积累本文中的好词好句。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或录像,本课的生字卡片、生字魔方。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大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这个地方是哪儿?(播放海浪声音)
2。 看,浪花正唱着动听的歌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浪花图)
3。 看着这些浪花,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
2。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好吗?(生自由读)
3。 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已经把这几个词拼熟了,读会了。(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 这些词语的意思都能理解吗?有不能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5。 掌握了这些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更流利了。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不过这次的朗读老师还有个要求。(出示朗读要求:在这3个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像什么呢?请用铅笔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6。 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7。 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几句话,等会选一束你最喜欢的小浪花读给大家听。
三、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浪花的美丽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1。 老师想先选一束我最喜欢的浪花送给大家。(师范读)
2。 因为老师很喜欢这束爱提问题的小浪花,同样也喜欢爱提问题、认真学习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3。 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听见无数的浪花都争着跑过来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在提问呢!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小浪花的声音好吗?(生模仿)我还想听听浪花由远而近的声音,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指导朗读“哗—哗—”)
4。 看老师手势分组朗读,读出浪花由远到近,一浪接一浪的感觉。
5。 让我们开开心心地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读吧!
过渡:下面老师想听你们来读,选一束你最喜欢的浪花吧!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二)“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1。 一起读读这句话。
◆活动目标
1.尝试跟随音乐分角色游戏。
2.能用动作大胆表现浪花和脚丫的不同游戏。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有到大海边游泳、在沙滩上玩水的经验。
◎《浪花和脚丫》挂图(见教具盒)。
◎歌曲《浪花和脚丫》(见语言音乐光盘CD)。
◎游戏《浪花和脚丫》(见音乐光盘VCD)。
◆活动过程
☆谈话出示《浪花和脚丫》挂图并提问,然后请幼儿边倾听故事《浪花和脚丫》(见资源包),边回忆海边的趣事。
教师:看,这是什么地方?
都有谁?在做什么?
☆模仿
1.引导幼儿分成两组相隔一段距离面对面站好,分别用动作表现小浪花和小脚丫(见资源包),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
教师:小浪花在做什么?请一起手拉手来做小浪花吧。
小脚丫又在做什么?请一起和小脚丫做做游戏吧。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拍拍手、走走等动作来表现小浪花和小脚丫的嬉戏情节。
教师:小浪花和小脚丫在一起做什么呢?
☆倾听引导幼儿边看《浪花和脚丫》挂图,边倾听歌曲《浪花和脚丫》,熟悉歌词内容。
教师:听,浪花和脚丫要和音乐做游戏了。
☆游戏
1.播放游戏《浪花和脚丫》(见音乐光盘VCD),引导幼儿观看、学习浪花和脚丫的游戏玩法,熟悉游戏的玩法。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浪花和脚丫做了什么游戏?
2.把幼儿分成男孩组和女孩组,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并播放歌曲《浪花和脚丫》(见语言音乐光盘CD),引导幼儿随音乐玩浪花和脚丫的游戏(见资源包),并能用相应的动作大胆表现浪花和脚丫的不同游戏。
教师:浪花在唱歌时,请扮演浪花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脚丫在唱歌时,请扮演脚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3.提醒幼儿随音乐的结束部分,表现浪花和脚丫在一起嬉戏的情节(见资源包)。
教师:小浪花和小脚丫碰到一起时做什么呢?
4.引导幼儿完整随音乐反复游戏,并互换角色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师:让我们扮演小浪花和小脚丫的角色一起游戏吧。
活动建议《浪花和脚丫》是一首原创歌曲。借助大连海滨城市的地域特色,以轻快的曲调、优美旋律,富有童趣的歌词表现出海边嬉戏的快乐情境。
为方便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可事先在活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1.5-2米的直线,当幼儿游戏时,让幼儿分别站在线上扮演浪花或脚丫的角色。教授游戏的玩法时,可以请配班教师帮忙,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并分角色带领幼儿参与游戏。在最后的第二十一小节~第二十二小节的音乐出现时,可以用语言提醒幼儿手拉手一起做游戏,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左右脚一拍一次交替抬起的动作,表现脚丫踩在浪花里嬉戏、玩耍。
在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可把幼儿分成多组扮演浪花和脚丫,一排排、一组组前后站好。当浪花和脚丫分别在唱歌做游戏时,所有小朋友分组一起完整跟随音乐做动作。也可以让幼儿学唱这首歌曲,调式1=D或1=E,进行表演游戏。
◆资源包●故事浪花和脚丫夏天里,真热闹,大家都到海边来乘凉。看,蓝蓝的大海--浪花一朵朵,哗啦哗啦地冲上岸;小朋友们光着小脚丫在水里走呀走、跳呀跳-------浪花追着小脚丫,小脚丫躲着小浪花,它们追逐着、嬉戏着,玩得多开心啊。
教师:
◆活动目标:
1.尝试跟随音乐分角色游戏。
2.能用动作大胆表现浪花和脚丫的不同游戏。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有到大海边游泳、在沙滩上玩水的经验。
◎《浪花和脚丫》挂图(见教具盒)。
◎歌曲《浪花和脚丫》(见语言音乐光盘CD)。
◎游戏《浪花和脚丫》(见音乐光盘VCD)。
◆活动过程:
☆谈话出示《浪花和脚丫》挂图并提问,然后请幼儿边倾听故事《浪花和脚丫》(见资源包),边回忆海边的趣事。
教师:看,这是什么地方?
都有谁?在做什么?
☆模仿
1.引导幼儿分成两组相隔一段距离面对面站好,分别用动作表现"小浪花"和"小脚丫"(见资源包),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
教师:小浪花在做什么?请一起手拉手来做小浪花吧。
小脚丫又在做什么?请一起和小脚丫做做游戏吧。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拍拍手、走走等动作来表现小浪花和小脚丫的嬉戏情节。
教师:小浪花和小脚丫在一起做什么呢?
☆倾听
引导幼儿边看《浪花和脚丫》挂图,边倾听歌曲《浪花和脚丫》,熟悉歌词内容。
教师:听,浪花和脚丫要和音乐做游戏了。
☆游戏
1.播放游戏《浪花和脚丫》(见音乐光盘VCD),引导幼儿观看、学习"浪花"和"脚丫"的游戏玩法,熟悉游戏的玩法。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浪花和脚丫做了什么游戏?
2.把幼儿分成男孩组和女孩组,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并播放歌曲《浪花和脚丫》(见语言音乐光盘CD),引导幼儿随音乐玩"浪花和脚丫"的游戏(见资源包),并能用相应的动作大胆表现浪花和脚丫的不同游戏。
教师:"浪花"在唱歌时,请扮演"浪花"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脚丫"在唱歌时,请扮演"脚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3.提醒幼儿随音乐的结束部分,表现浪花和脚丫在一起嬉戏的情节(见资源包)。
教师:小浪花和小脚丫碰到一起时做什么呢?
4.引导幼儿完整随音乐反复游戏,并互换角色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师:让我们扮演'小浪花'和'小脚丫'的角色一起游戏吧。
活动建议《浪花和脚丫》是一首原创歌曲。借助大连海滨城市的地域特色,以轻快的曲调、优美旋律,富有童趣的歌词表现出海边嬉戏的快乐情境。
为方便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可事先在活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1.5-2米的直线,当幼儿游戏时,让幼儿分别站在线上扮演"浪花"或"脚丫"的角色。教授游戏的玩法时,可以请配班教师帮忙,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并分角色带领幼儿参与游戏。在最后的第二十一小节~第二十二小节的音乐出现时,可以用语言提醒幼儿手拉手一起做游戏,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左右脚一拍一次交替抬起的动作,表现"脚丫"踩在"浪花"里嬉戏、玩耍。
在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可把幼儿分成多组扮演"浪花"和"脚丫",一排排、一组组前后站好。当"浪花"和"脚丫"分别在唱歌做游戏时,所有小朋友分组一起完整跟随音乐做动作。也可以让幼儿学唱这首歌曲,调式1=D或1=E,进行表演游戏。
◆资源包
●故事 浪花和脚丫夏天里,真热闹,大家都到海边来乘凉。看,蓝蓝的大海--浪花一朵朵,哗啦哗啦地冲上岸;小朋友们光着小脚丫在水里走呀走、跳呀跳-------浪花追着小脚丫,小脚丫躲着小浪花,它们追逐着、嬉戏着,玩得多开心啊。
●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两组在间距2米左右的地方面对面站成两排,两组的幼儿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
音乐开始,幼儿手拉手随音乐的前奏左右摇头。
第一小节~第四小节:扮演"浪花"的幼儿,身体屈膝随音乐左右摇晃;表现"浪花"在海里游戏。扮演"脚丫"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五小节~第八小节:扮演"脚丫"的幼儿,左右脚随音乐节奏一拍一次踏地动作;表现"小脚丫"在水里游戏。扮演"浪花"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九小节~第十小节:扮演"浪花"的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XX|XXX|"拍手。扮演"脚丫"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十一小节~第十二小节:扮演"脚丫"的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XX|XXX|"拍手。扮演"浪花"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十三小节~第十六小节:扮演"浪花"的幼儿,一起手拉手跟随音乐节奏小碎步向前跑。扮演"脚丫"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十七小节~第二十小节:扮演"脚丫"的幼儿,一起手拉手跟随音乐节奏一拍一次向前走。扮演"浪花"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二十一小节~第二十二小节:面对面的两组幼儿手拉手随音乐节奏高高举起再落下;表现"浪花"和"脚丫"在嬉戏、玩耍。
第二十三小节~第二十四小节:全体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小碎步转身跑回原处,音乐结束并站好慢慢蹲下;表现"浪花"退回到了海里;"脚丫"也回到了岸上休息。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教具准备
大海的图片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6)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大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特点。
3.指名反馈:看了这些图片,再次说说对大海的印象。
4.如果你有机会到大海边,你最想干的是什么呢?
5.教师导入课文:有三个小朋友也到了海边,他们干什么也呢?
6.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5)
1.教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读好课文吗?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学生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考察生字的认读情况。
5.反馈认读生字的情况。
6.朗读课文。
三、指导读文,理解内容(17)
1.小朋友看到的浪花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读文后,教师指名反馈,出示相关的句子。
3.出示浪花的衅片,让学生说一说小朋友为什么说浪花像问号?
4.学生动笔画一画浪花。
5.指导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6.是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它在问三个小朋友在想什么呢?小朋友想什么呢、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7.指名反馈,教师出示课文相关的句子。
8.诵读句子,理解内容。
9.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提问题。
10.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7)
1.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继续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5)
1.开火车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办法帮助我们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自读生字并组词。
4.课文中的小朋友,他们看到浪花时有许多的想法,一起来读一读。
5.从这三个小朋友所想的内容中,你们知道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节(10)
1.教师小结:是呀,三个小朋友热爱自然,喜爱探索,他们爱浪花,浪花也爱他们。请同学们读诗歌最后一节。
2.读了这节诗歌,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说浪花也爱这三个孩子了吗?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4.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
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10)
1.学生自由地感情朗读。
2.分角色读一读。
3.学生自由读,试着背一背。
4.指名背诵。
5.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背诵。
6.集体背诵。
四、指导写字(10)
1.明确本课要写的生字,学生读生字卡。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如何写好这些字,并说说书写时的注意点。
3.集体反馈,教师强调,适当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5.教师选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体评议。
五、布置作业(8)
1.抄写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1.看浪花
一个孩子:变淡水浇庄稼
看浪花 一个孩子:到海底探密
一个孩子:采矿抱金疙瘩
教后感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框架,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经过反复比较教师范文大全编辑认为“瀑布课件”是最精华的一篇文章,建议将这个链接添加到你的书签夹中方便随时查看!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注意里边不是卢)。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1.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2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炉:火炉、锅炉、炉子。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疑:怀疑、疑问、质问。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习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五、尝试背诵古诗
六、古诗大擂台,背一背,看谁会背的李白的诗多。
七、补充《早发白帝城》。
诗意:黎明,为我送行;彩云,笼罩着白帝城。一叶轻快的小舟,会把我带到千里外的江陵,两岸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载着我的欢乐,穿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据称殿前井内首有白龙跃出,囚自称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
八、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古诗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自主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
一、引旧入新,激发兴趣
导入: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静夜思》《夜宿山寺》《独坐敬亭山》等。)
大家背得真熟,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1、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写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板课题)
2、现在我们就和李白爷爷一起来到庐山上,跟他一块去看壮观的庐山瀑布,好吗?
二、检查预习
1、李白爷爷又是怎样夸庐山瀑布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打开书76页,注意读完诗以后再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开始。
2、刚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瞧,可爱的字宝宝也说要和你们交朋友了,赶快读一读。
谁来读?(纠正字音)
开火车读。
全班齐读。
3、去掉拼音行吗?男女比赛读。
4、能给这些字找找朋友吗?
全班读一读这些词。
三、学生自读,品词析句
1、生字读得这么准,真棒!下面同位互相听听诗也读准没有?注意同位读的时候字音读准没有,诗句读流利了吗?(板:准、流利)
2、你的同位读正确了吗?谁来说?
全班读一读这首诗。
3、那你们能说说李白爷爷站在哪里看瀑布的呢?(解题)对,所以题目用了“望”字,非常准确。
4、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诗,在不懂的地方划上“?”。
5、谁来说说你有哪些地方不懂?(课件:整首诗)
⑴“香炉”是什么?(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
“生紫烟”是什么意思?(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生:升起)
师: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边想象边读这句诗。
⑵“挂前川”是指什么?用“象”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对呀,李白真不愧是个浪漫的大诗人,随着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象一条大河挂在前面。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谁能读出这种壮观的气势?
这样如诗如画的境界,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色,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二句。
⑶“三千尺”指什么?
(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
“疑”指什么?(象、好似、可能是、如同、就像是)(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落九天”是什么意思?(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6、看到这么壮观的瀑布,要是你是李白爷爷,你想说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7、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请你用“啊!……真……”这个句式来夸夸它吧!(课件)
8、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个别背诗)
9、背得真不错。那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有一天,李白来到庐山上……”,先小组练练吧!
个别汇报。
五、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
六、作业
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奉献给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与你同分享创作的愉悦。小诗人,小画家们快快行动吧!
总述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成长、学会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一是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自主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主动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
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等学习手段。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这种氛围在“一言堂’上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的语文课要允许讨论,允许实话实说,甚至允许有争论,有保留意见。“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三是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任何学习方式,都要有一个习得的过程。要把协作、探究、发展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设计思路: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情感目标: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
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到图书馆、网上查阅有关壶口瀑布的图片及资料。
2.解决生字词,读通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
2.简介壶口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壶口瀑布名字的由来。文章中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在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的段落。
三、研读课文
(一)雨季中的壶口瀑布
1.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
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2.作者是如何将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1.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河水?圈画出能够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体会其表达作用。(小组交流讨论)
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情势。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龙槽壶口:“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一大川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
运用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点,碎成雾,变成了水的另一种形态。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是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或------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眼前的河水:“-----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切出一道深沟。”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
(三)作者为什么再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四)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
想到了人——“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这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想到民族的精神——“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有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两段,教师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在文字中所表达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黄河的美不在终点,而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作者从威武雄壮、奔腾雄壮的黄河水中不仅看到了祖国锦绣的山河,更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民族精神。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第二次:
上游:波澜壮阔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龙槽壶口:碎成点,碎成雾瀑布泉、溪
眼前的河水: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
河——人——中华民族的精神(无坚不摧、坚忍刚强、勇于反抗)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体验自主、有效的合作和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实质,有效的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读悟,有效地互动合作,积极地探究。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使景与情一体解读。以“读→想→悟→背”的学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滚动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庐、瀑、炉”3个生字。
2、朗读、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幅自制的庐山瀑布图、有文字的资料、教师创写的几首小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一、课前谈话。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为学生加油、鼓劲,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旧入新。
1、谈话激发学生背诵二年级时已学过的一首古诗《夜宿山寺》。
⑴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⑵说说此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高)
⑶你认为李白写的诗有什么特点?(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的风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
另一首写景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3、读课题。学习生字“庐、瀑、炉”,并辨别“庐”与“炉”。
4、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学生回忆讨论。
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想、悟、背”。
三、读读诗。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
四、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弄明白后,再把记号改成“”笑脸,让生感受读书的快乐。)
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感受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帮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诗文画面说。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总结全文。(略。边总结边板书)
4、鼓励学生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五、背诵诗。
1、指导感情背诵。
2、自由试背。
3、师生齐背诵这首诗。(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展示投影,让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
各位小诗人,我们已经来到庐山脚下,请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吧。(齐背诵)
4、我们再用歌声来赞颂庐山瀑布的壮美吧。(师生齐唱)
六、延伸拓展。
1、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奉献给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与你同分享创作的愉悦。小诗人,小画家们快快行动吧!
2、展示老师创写的几首小诗。(起一个鼓舞、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都能写,自己也能写。)
一、导入
1、我们的祖国是诗歌的国度,打开诗歌的大门,有无数的珍宝。谁愿意背一首古诗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2、会背李白的诗吗?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李白一生写下了上千首诗歌,现在流传下来的有900百多首,人们非常喜爱他的诗,称他为“诗仙”。
3、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二、理解诗题,认识“庐”、“瀑”
1、看老师写诗题:
望庐山瀑布。
⑴指名读。
⑵范读。
⑶齐读。
⑷再读一遍,看谁能读懂题目的意思。
2、谁来讲讲题目的意思?
从题目我们就知道这首诗是李白畅游庐山之后写下的。
3、认识“庐”:
去过庐山吗?(板书lú)庐山在我国江西省。那里风景优美,很多人都去游览。齐读生词。
4、认识“瀑”:
什么是瀑布(板书:pù)谁见过?能给大家说说吗?
一提到瀑布,我们就想到水从高山陡峭的地方倾泻而下,像一块白布挂在那儿。看,瀑这个字怎样记?对,三点水加暴雨的暴,多急的水流哇!齐声拼读两遍。
5、想看看瀑布吗?我们来看看瀑布:
(课件:瀑布的动态影片)
好看吗?谁来夸夸瀑布?
夸的好!
想不想知道李白是怎样赞美庐山瀑布的?
三、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打开课本第76页,先听老师读一遍。你也想读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古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
(课件出示全诗)
3、你又认识了哪些生字?
⑴炉:又是一个lu字,怎样写呢?(板书:炉)哦,和庐山的庐是同音字,怎样区分?
⑵疑:会用疑组词吗?
4、我们把生字送回诗中,齐读一遍。
四、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过渡:通过读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读诗只读准字音还不够,要边读边想象,才能读懂诗的意思,才能品出诗的滋味。
1、下面,我们就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讲的是什么意思,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就作上记号。
2、来,和同桌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能读懂的诗句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有读不懂的词提出来讨论讨论。
3、还有读不懂的地方吗?充分交流。
4、通过讨论,诗中还是有许多读不懂的地方。没关系,老师来帮助你读懂。
⑴先看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见过香炉吗?香炉原指烧香的炉子(课件:香炉图)寺庙中经常可以见到,点燃香的时候,便云雾缭绕。诗中的香炉可不是这个意思,这里香炉指的是庐山上的香炉峰。(课件:庐山、香炉峰)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形状上尖下圆,经常有云雾笼罩,就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人们为它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庐山香炉峰。
②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样的景象吗?这紫烟实际上是山上的什么?
对,香炉峰上的云雾被阳光染成紫色的了。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香炉峰脚下: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远远望去,瀑布多峰顶的紫烟中飞流而下,像一条大河挂在前面的山川上。在阳光、紫烟、青山的映衬下,瀑布银光闪烁。美吗?
③谁来美美地读读前两句?(课件:诗文)
指名读,范读。
听出来老师是怎样停顿的吗?谁能向老师这样读?多像神话中的仙境啊,谁还想读?听了他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红日、青山、紫烟、瀑布,一幅多美的图画呀。让我们边读边在眼前出现这一美景。
⑵再看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飞流是怎样的水流?
(又急又猛)(水像飞一样地流下来)
谁来读出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古代的三千尺相当于现在的九百多米呢!再读一遍,把它变高。瀑布真的有三千尺吗?哦,是被诗人夸大了。诗人想用三千尺表现瀑布的什么?(瀑布太高了!瀑布太壮观了!)我们齐读一定更有气势。领读一遍。
②银河在哪儿?
(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其实是由许多闪烁的星星组成的。)
九天又是什么意思?
(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处)
银河从天上落下来是何等的壮观,这里诗人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真的是银河从天上掉下来了吗?
(不是,是诗人想象出来的)
是什么样的美景令诗人产生了这样的想象?(课件:瀑布飞流而下)
(啊,瀑布飞流而下的气势是多么壮观啊,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看画面再读后两句。
③我不禁想起李白的另一首诗好像也用到了这个“疑”字,谁知道是哪一首?
(一生背,齐背静夜思)
李白还有一首诗也用到了“疑”字,会背古朗月行吗?
(会背的同学站起来齐背)
由瀑布飞流而下的气势想象到银河落九天,由床前明月光想象到地上霜,看到天上的月亮想象到那是仙人用的镜子,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歌特有的风格。
④看看书上做的记号,现在都能读懂吗?
五、诵读
1、范读引路:
今天,我们跟着诗人李白感受了庐山瀑布的状美景象,喜欢这首诗吗?老师也非常喜欢,能不能让我来读一读。
怎么样,为我评评吧,老师读得有什么特点?
(读诗的一个很关键的方法,那就是缓缓地读,边读边想象,读快了就没有滋味了。还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古人吟诗的时候喜欢摇头晃脑,喜欢加上自己的动作,韵味自然就出来了。)
你来练练,一定读得比老师还要好。
2、学生试读,相机指导:
谁来和老师比一比?
(头摇得太快就没有味道了,慢一点儿,再来一遍。这次有味了!)
谁还想读?
(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读得更慢些,留出想象的空间)
听听女同学读得美不美?
(多美的景色呀!)
听听男同学读得怎么样。
(不愧为男子汉,真有气势!)
3、熟读成诵:
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就是大诗人李白,(课件)面对如此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想不想放声吟诵这首诗?
自己先来练习几遍。
准备好了吗?哪位小李白先来吟诵?要边吟诵边想象画面,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谁还想吟诵?
小诗人们,我们现在就在庐山脚下,让我们放声吟诵望庐山瀑布。
六、拓展
学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老师不由自主地想起叶圣陶先生也写过一首描写瀑布的诗。他笔下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欣赏。
1、课件播放全诗及朗读录音。
2、喜欢这首诗吗?请你也来读读。
3、读了这首诗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远望瀑布雄伟壮丽,叶圣陶先生近看瀑布如烟、如雾、如尘。两首诗相隔千年,写法不同,但是为我们描绘的瀑布图却同样美丽。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收集描写瀑布的诗读一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到3个字,会写7个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诗中的比喻句,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景物的。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景色的壮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诗中比喻句,体会瀑布的壮丽景色,懂得作者所运用的由远到近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1、出示有关瀑布的图片,或放映幻灯、录像片均可,让学生首先感知瀑布的形象。
2、然后由教师讲解,或学生介绍:瀑布是从高山陡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然后引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审题。
学生读题后,由教师介绍这篇课文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描写瀑布壮丽的景色的诗歌。
三、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丢字。读后,可组织学生评议。
四、分段讲读课文。
指名读诗歌第一节。
这一节是写瀑布的什么?
学生首先感知瀑布的形象。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默读、大声读、轻声读、)
2、合作学习读熟课文。(同桌读、小组读、分段读)
3、合作识记生字(小组内说说方法)
4、抽卡认读生字
指名朗读文章
写瀑布的声音。
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的学习理解打基础,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
讲读诗歌第2、3节。
1、指名朗读第2节。
读前提出思考问题:这一节写瀑布的什么?(1)想象一下,“望见瀑布的全身”指的是什么?
(2)作者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
2、指名朗读第3节诗。
读前提出思考题:这一节写瀑布的什么?
①“屏”是什么?
②作者把瀑布比做什么?珍珠的屏是怎样的?珍珠的屏会使人感到怎样?诗里怎么说的?
(指的是从瀑布顶端到瀑布的脚下都看到了。)
(读诗句:“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回答。)
作者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把瀑布比喻成什么?
读后,回答上述问题,然后议论:(“屏”是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可以折叠。)作者把瀑布比做珍珠的屏,珍珠做的屏闪闪发光,十分珍贵,使人感到真了不起。
诗中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在熟练地朗读基础上自己感悟出作者笔下的春雨的美丽,学习拟人的写作手法,并利用想象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在脑海中展现变化多端的春雨。
教师总结
(1)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2)作者用了准确的词语,恰当的比喻,写出了瀑布的壮丽,表达出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感情。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按观察的顺序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学习的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12瀑布
远听见声音像……又像……
较近望见全身衬着一道白银
脚下仰望珍珠屏烟雾尘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
2、品味精练、准确、传神的文字之美。
教学重点:
品读了解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形容、说明壶口瀑布的特点,从而体会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品读法。
教学手段: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家知道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在哪里,叫什么名字吗?为什么它取名“壶口”呢?通过PPT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生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2、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的文章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二、初识壶口
请同学们打开书散读课文。
1、思考: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注意作者此处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所起到的效果,以及当时作者的感受。)明确:气势磅礴。
三、再访壶口
1、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访壶口。
2、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个人圈划朗读;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气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句体现了河水排山倒海、湍急汹涌的特点,在黄色与白色的迸发交融中,黄河仿佛是千军万马在黄土高坡上奔腾,兽脊踊跃,横冲直撞,砂石蔽日。
(2)“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里运用排比句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其他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也使文章灵动多姿。
(4)“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寸寸剁去”作者运用“齐齐”“切”“寸寸”“剁”体现了黄河与命运抗争的坚定的意志与不懈的伟力。
3、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吗?作者是如何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
4、文章描写壶口瀑布的壮美和柔美仅仅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一风景名胜吗?作者想借此传达怎样的心声呢?齐读最后一小节,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四、拓展感悟。
请你来谈谈我们中华民族哪些事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事例如:虎门硝烟、二万五千里长征。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a)摘抄、背诵一段喜欢的语句;
b)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气势磅礴百折不挠
壶口瀑布
柔中有刚勇往直前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课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这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了《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结构: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中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编排意图: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浅到深进行编排,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又可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更好地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基础知识:
1、注意下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迸、伶仃、穗、淀、绽、苞、伫、虬、酿、璞。
2、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
分析理解:
1、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2、结合练习二,品味佳言美句,并能作适当分析。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
3、欣赏能力。
心理目标
1、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
2、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
3、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德育目标
情感渗透:领会本文在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及原因
重点:
1、揣摩作者的感情
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难点:
1、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
2、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3、揣摩语句、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也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
4、揣摩作者的感情又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
5、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3、班级人数多(83人以上)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发现点拔教学法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拔——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拔为主。点拔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拔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读写结合法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途径。”因此,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以课堂训练或课外练笔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练习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一教法而设计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学法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本课的练习设计就是围绕这一学法而设计的。
四、说程序——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利用工用工具书,把预习提示上的生字词或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导入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憾之后有感而发的。叫学生回答刚刚学完的《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它们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导入,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欣赏一幅紫藤萝花的画面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初读课文(粗读)
1、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突破
1、充分利用“预习提示”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
①写作背景——异常的悲痛郁闷是产生感悟的基础;
②中心——生命的永恒;
③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抓住重要语句:
①“我不由提停住了脚步”。(既是心灵被震撼的明证,又造成了悬念。);
②“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正所谓“释怀”!)
③……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释怀”到感悟,作者重获得轻松与活力。
3、作者异常悲愤郁闷的心情与紫藤萝盛开的景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内在联系,是理解作者“睹物释怀“的关键。
4、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
5、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
6、多媒体较好帮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的命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再读课文(精读)
1、指导精读,揣摩语句。
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
②、结合练习二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
2、讨论:
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②.“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
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1、初步欣赏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句。2、以读促学,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4、通过学生质疑来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探究发现: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1、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
2、学以致用。
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另加一个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例如: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生的力量。
2、作文:去留心观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鸟……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吧。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总结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熟读课文。
3、课外练笔。
教学目标:
1.识生字1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预习课文
4.感受山河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2.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古诗《望庐山瀑布》
2.说说你见过的瀑布,或回忆以前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瀑布的
3.示题、读题
二、整体了解
1.自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这首诗写了瀑布的声音、瀑布的全身、仰望瀑布的情景
3.小结:不同的地点看到的景色也不一样,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种“移步换景”的方法是写景的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课文
1.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形容瀑布
(宏伟、壮观等)
2.课文是怎样把这壮观的场面写出来的?
再读课文,圈划有关内容
3.交流:课文用了大量的比喻
把瀑布的声音比作浪涌向海滩的声音,又比作吹过松林的风声
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把水珠比作:珍珠、烟、雾、尘
4.小结:恰当的比喻使文章更生动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复习拓展:
1.学习生字:喻组词
2.补充描写“瀑布”的段落
一、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第四单元《山水清韵》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上半学期古诗文的比例比较大,对现代文的修辞手法赏析基本没有什么接触,所以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初步学会去赏析修辞手法。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
难点:理解黄河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
1、 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初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学会分析运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壶口瀑布有直观的印象及初步的感受:
(1) 导入。
在导入环节,通过老板50元人民币黄河,再引出壶口瀑布,然后再借助观看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对瀑布有个初步的印象。设计意图:通过小戏法的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2) 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学生能找到作者先后两次观赏壶口瀑布。通过齐读来加深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
设计意图:用典型的例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精妙之笔,让学生说说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使学生对壶口瀑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文做铺垫。
(3)品读文章。
学生了解了初识壶口后,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进行赏析在再访壶口的一部分。教师先是帮助分析第一句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第二句师生合作完成,第三句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原本是设计让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而且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发现这种方法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我把这一环节调整为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先是范例性地赏析一句,然后师生合作赏析,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完成由“扶”到“放”的过程。
(4)感情升华。
设问:作者仅仅是赞美壶口瀑布吗?他还赞美了什么?启发学生感悟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的历尽艰难、宁压不弯、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齐读最后一段,指导朗读后,在雄壮的旋律中再读第六段,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仅仅是想赞美壶口瀑布,更重要的是赞美了黄河的精神,而黄河的精神也恰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作者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呈现给我们一个气势磅礴的黄河形象。
(5)拓展练习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6)作业设计:(四选二)
1、抄写并解释“学习建议”“积累”中列出的词语。
2、根据“学习建议”“积累”的要求,写一段话。
3、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4、阅读梁衡的《壶口瀑布记》,并写下你的读后感。
使学生多元化选择作业,选择他们所擅长的部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选自人教版二下的第五组第十七课。这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去感受乐趣,发现大自然的神秘。
二、教学理念
从题目入手,就让学生进入学习古诗的情境,与此同时,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整个过程中,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讲解,大体理解即可,并创设多种读的情境,如:自读,读正确;互读,读流利,赛读,读出感情,评读,读出韵味,熟读,达成背诵。读的充分了,读的入情入境了,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就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疑”4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背诵古诗。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读诗,体会诗中情境,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中国有无数的名山大川,你们去过的有哪些?(生说)
2、是啊,这些名山有的秀丽,有的雄奇壮观,可谓各有特色。今天林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位于江西的庐山(板书:庐山出示庐山云海、香炉峰等的图片)这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就是——庐(lú)山。
3、庐山不仅有奇山,还有秀水。这如梦似幻的云雾就是水蒸气上升形成的。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先去看看庐山的水(板书:瀑(pù)布)
4、以前见过瀑布吗?跟小河里的水有什么不同?那我们就去看看大诗仙李白看到的瀑布是怎样的吧!(板书全课题、诗人,读题)
[这单元是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瑰丽,所以我把庐山瀑布放到美丽的庐山之中,在云雾缭绕中引出庐山瀑布,也对第一句古诗的理解作了铺垫,让他们感受到云烟缭绕的梦幻美]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先去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次,整首诗读到你认为已经字正强圆了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反馈读,指名2——3个学生比赛读,有问题的正音,教师看情况范读,再齐读)
2、现在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肯定会比刚才更好了!还可以边读边参照这幅画,说说李白都看到了什么呢!能说的可以先说给同桌听听。
3、交流李白看到了什么?看谁把李白看到的景象描绘得最生动!
(说大概意思: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从山峰上直泻下来,足有三千尺高,李白还以为是银河从天上掉落了呢! 教师适当点拨,不要求有一致答案,也不要求解释意思一样地解释出来)
[进入文本,我要求学生待读正确读流利后,默读课文,学习借助古诗中的注释,插图,自己理解诗意,给足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三)、研读入境
1、哦,李白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特别的景象!你喜欢什么景象就多读几次,还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感受
2、交流喜欢的景象
a、日照香炉生紫烟
在阳光照耀下,紫色的烟雾飘飘扬扬,很轻很美,轻轻美美地读
b、遥看瀑布挂前川
a、你站在哪里看瀑布呢?(所以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b、你望见的瀑布像什么?(白布……)
小结:这么长这么重的布一下子挂下来,该多美啊!来,读好它!(读好“挂”)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你看到的瀑布什么样的?
b、读出宽面广(银河)、水势强(飞流直下)、落差大(三千尺,九天)。
c、指名读,学生互评;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配上瀑布的巨大水流声音,越来越近)还没看到瀑布,我们就听到瀑布发出的巨大声音,离瀑布越来越近了,声音越来越响,一转弯,我们见到了瀑布!一起来《望庐山瀑布》吧!(全班齐读)
[这里的教学主要看学生的感悟,不要特意拔高。重点是后面两句,学生自己的感受也会很丰富,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得充分了,读得入情入境了,瀑布的雄壮美自然就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了]
(四)、指导书写
听着你们的读,老师感受到庐山瀑布的气势如洪了!用这种气势肯定也能把这课的生字写好了!(出示“炉、烟、流、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让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展示评价。
[写字环节紧跟情感朗读之后,但不是草草收尾,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流程】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而我课前采取“小导游30秒”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游玩过的地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入情入境,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五一节快到了,又是一个旅游的好时光,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美丽的大自然玩一玩,大家高兴吗?
2.在“小火车之歌”的律动下,火车来到了“心语林”车站。课件播放瀑布的声音,猜想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3.了解学情,心中有底。
小调查:学习课文前你们自己都做了些什么?
(读课文、认字、查资料、提不懂的问题、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等。)
l请自己认字的同学读读生字
l请同桌同学互读、互纠、互教、互动。
二、入情入境,感悟诗意
1.小火车开动,来到“快乐林”。
2.欣赏影片,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什么。
3.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学习,并作学习汇报。
(结合指导朗读,随文识字,重点理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4.试着自己美美地读读课文。
三、入情入境,畅所欲言
1.在优美的瀑布声中欣赏各地瀑布图片。
2.我口说我心:说说自己看完图片最真实的感受。
(感悟瀑布的雄伟、壮观,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画外之音】
《瀑布》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清清的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乐趣,在朗读中领悟感情,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烟”,积累识字方法,会写“炉、烟”;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
3.通过画面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4.学习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 “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近瀑布吧。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新词:庐山、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
指名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巩固旧的识字方法;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识字方法:归类和比较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出示三幅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根据图片说说前三句诗的意思:“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生”的含义是什么?从“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你能看出瀑布像什么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和“三千尺”分别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第四句诗不能用图片来概括?“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把瀑布想象成了什么?
李白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前两首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里面同样有个“疑”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又有怎么样的想象吗?情感价值观渗透:我们应该努力向李白学习,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出示汉字“炉”和“烟”,让学生观察汉字;
2.当小老师指导同学书写;
3.师生评点;
(四)化诗为文,情感迁移:
(五)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
1.同学们真棒,老师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交流学习收获,结束教学;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 创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教案和课件中体现出来。如果您需要“帕金森课件”相关的推荐请查看下面的内容,我相信您会从这篇文章中学到很多东西!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疾病的主要症状是肢体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这种疾病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因此,了解帕金森病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帕金森病的病因主要是神经元的退化,而这种退化很可能是由于环境和基因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过度的烟草使用、过度饮酒、农药暴露等环境因素可以促进病症的发展。然而,还存在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要减少帕金森病的风险,必须提高公众对环境健康和基因突变的认识,以及建立预防机制。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一般采用多巴胺制剂,如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可以提高神经元中多巴胺的含量,从而缓解病人的症状。外科手术也可以治疗帕金森病,其中包括深部脑刺激和赫斯特切断术等。物理治疗可以帮助病人改善肢体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并可以缓解其症状。
尽管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但定期锻炼对帕金森病病人也非常重要。通过运动,病人可以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强化肌肉和韧带,并促进新的神经元的生长和发展。
总之,帕金森病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对病人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公众教育,提高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意识,共同为病人创造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帕金森病:引起肌肉僵硬和震颤的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引起肌肉僵硬和震颤。它通常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目前,全世界约有1000万人患有帕金森病。
该疾病的症状包括手臂、腿部、腰部和头部的僵硬,手部和腿部的震颤,平衡问题和协调问题以及运动缓慢和不稳定。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思考、记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帕金森病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传统上,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神经化学失衡。然而,新的研究表明,某些药物使用也可能与帕金森病有关。
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物理治疗。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是利用多巴胺素来增加大脑中缺乏的多巴胺水平。其它药物,如抗胆碱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也可用于治疗该疾病的不同症状。
对于那些症状较严重的患者,手术可以是一种选择。一种名为深部脑刺激(DBS)的手术可以减轻症状,增强症状感知的适度程度,并减少某些药物的使用。物理治疗,如全身锻炼和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协调和身体控制。
尽管帕金森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一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例如,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锻炼和社交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最后,对于那些与帕金森病患者接触的人,理解和同情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疾病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信心,因此,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来帮助和支持那些受到帕金森病影响的人。
帕金森课件是指一种介绍帕金森病的教育课件,其主要目的是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疾病,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本文将从帕金森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对帕金森课件相关主题进行阐述。
一、帕金森病的病因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神经元死亡、多巴胺神经元缺失、脑内黑色素沉着等有关。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帕金森病的病因,但许多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基因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可能对帕金森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帕金森病的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是一个缓慢而逐渐加重的过程,常见的症状包括震颤、僵硬、缓慢、姿势不稳等。此外,帕金森病还可能导致言语困难,情绪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类药物、抗胆碱能药、MAO-B抑制剂等。手术治疗方面,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是深部脑刺激术,该技术可以改善某些症状,并且对药物治疗不好的患者也有一定的效果。康复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帕金森病所带来的各种身体和心理问题。
总之,帕金森课件是一种帮助人们了解帕金森病的重要教育工具。通过学习帕金森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应该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提高对帕金森病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帕金森病,是一种长期缓慢性进行性疾病,会影响到人体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2019年,全球约有1%的65岁以上人口患有帕金森病。此病虽然无法治愈,但早期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以有助于延缓病情的进展。为此,帕金森课件应运而生,成为了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庭成员所依赖的一个重要学习工具。本文将从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状,到治疗及对患者和家庭的帮助等方面,对帕金森课件进行一番探讨。
一、了解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病状,营造科学的认知环境
帕金森病罕见的家族遗传,多数患者是由于环境和遗传的复杂作用引起的。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震颤,也就是手臂抖动不止,同时也会伴随着肢体僵硬、行动迟缓等症状。而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大脑中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减少所致,从而影响了肌肉和运动的控制。
通过帕金森课件的学习,患者和家庭成员可以了解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病状,充分了解多巴胺减少对人体所带来的影响。这有助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更好地与医生沟通,扩大科学认知环境,积极寻求治疗方案。
二、积极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但是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来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康复和手术治疗等。不同治疗方式有不同的优劣,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
帕金森课件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庭成员了解治疗的相关知识,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做好康复训练,练习控制运动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技巧。
三、帮助患者和家庭成员理解和应对帕金森病的各种影响
帕金森病早期期间,病状相对较轻,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求助于家人或者护理人员,无法独立完成日常活动等。而这些影响并不仅仅只是患者自身的问题,它们同样会直接影响家庭成员和身边的社会环境。
通过帕金森课件的学习,患者和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帕金森病的各种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与此相关的社会团体,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疾病带来的生活改变。
总之,帕金森课件对于患者和家庭成员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它可以帮助了解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病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及理解和应对帕金森病的各种影响。对于社区、医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重要的科普教育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帕金森病的认知率,推广相关的治疗和康复方法,减轻帕金森病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
帕金森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肌肉僵硬、震颤、不自主的运动障碍。目前,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因此,学习和掌握有关帕金森疾病的知识,对于我们关心和帮助患者、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将围绕帕金森疾病这一主题,展开一系列的交流和讨论。
一、概述
患有帕金森疾病的患者一般都是中老年人,其主要症状包括四肢肌肉硬度、不自主的运动障碍和震颤,以及平衡和协调能力的下降等。该疾病由于神经紊乱所导致,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但是通过适当的治疗与干预,可以缓解疾病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常见症状
1.肌肉硬度:患者的肌肉变得僵硬,特别是在手臂、肩膀和腿部。常常使得患者的四肢运动起来困难,同时也带来疼痛和身体不适。
2.震颤:震颤是帕金森疾病的经典症状。患者的手,腿或脸部不停地颤抖,有时候甚至还会影响到语言和嚼东西等功能。
3.不自主的运动障碍:患者的动作变得缓慢而有规律,常常会演变成不自主的运动障碍,即认为的“卡住”现象。严重的时候可能甚至会影响到日常行动的能力。
4.平衡和协调能力下降:由于帕金森疾病所致的肌肉合作失调,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也会下降,经常出现摔倒的现象。
三、诊断和治疗方法
1.医学检查:如CT扫描、MRI等医学检查方法,用于了解患者的脑部状况。
2.药物治疗:苯丙醇啶、左旋多巴等药物,可以缓解震颤、肌肉僵硬等症状,但也包含了一些副作用。
3.手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是最常用的帕金森病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意识到患者的手术区域中的运动神经元,可以有效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4.康复治疗:如理疗、运动疗法等,协助患者维护肌肉韧性和增强身体协调性等。
四、帕金森疾病的预防
1.科学饮食: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减轻身体的负担。
2.适当锻炼:适当的身体活动有益于维持肌肉弹性和关节灵活性。
3.避免风险因素:如长期吸毒、香烟等。
总之,帕金森疾病虽然不能说是不治之症,但却需要患者和家人共同的努力和支持,以减轻疾病的不良影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习帕金森疾病的知识,提高对于这种疾病的了解和认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关爱。
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它对很多人造成了困扰和困倦。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但是展开研究和探索这种病的治疗方法可以给患者带来希望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是什么?
帕金森病是一种由神经系统退化导致的疾病, 最常见的症状是肌肉僵直、震颤和动作迟缓。另外还会出现智力衰退、抑郁、行动紊乱等症状。这种疾病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妨碍日常活动。
帕金森病的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通常是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鉴定的标准包括动作迟缓、肢体震颤和肌肉僵硬。此外,医生还可能进行一些神经测试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没有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然而,许多药物和治疗方法可以延缓该疾病的进程,减轻症状。
药物疗法: 帕金森病最常用的药物是多巴胺类药物,它们可以缓解运动的迟缓与肌肉僵硬等症状。 此外还有其他药物,如抗胆碱剂,可帮助缓解肌肉僵硬和震颤。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加强肌肉和延缓肌肉萎缩的一种方法。物理治疗的训练可以帮助帕金森病患者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外科治疗: 对于一些重度患者,外科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外科手术主要包括深部脑刺激(DBS)和静脉注射。
预防和注意事项
预防帕金森病的最好方法是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疾病的风险。戒烟不喝酒,多运动、多休息。减少依赖药物、节制五味,增加维生素的摄取等。
总之,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日常运用药物、物理治疗和外科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症状。我们需要尊重患者,注重保健生活,让他们以尽可能多的方式度过美好的人生。
帕金森课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第二大神经系统疾病,并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为了提高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了解,开展针对帕金森病的健康教育也变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相关主题的详细阐述。
1、 帕金森病的症状和表现
帕金森病的症状和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肢体僵硬、运动缓慢、姿势不稳、语言及咀嚼困难等。其他自主神经症状也常常出现,如体位性低血压、便秘等。对于早期症状的识别和及时重视是对帕金森病治疗的关键。
2、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与遗传、环境、老化等多因素有关。老年人、环境暴露、硝酸甘油、农药等接触者也是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
3、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药物治疗能缓解症状,但对病情的影响是暂时性的。而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刺激某些脑区来缓解运动障碍症状的方法。但手术治疗也并不适合所有患者,需要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4、 帕金森病的预防
预防帕金森病需要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的合理控制等方面入手。如运动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身心健康。此外,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毒素,减少环境污染。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遗传史等,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及早发现并治疗。
5、 帕金森病的护理和康复
对于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护理和康复也尤为重要。如通过物理治疗、运动康复、言语康复等方式,来保持患者身体功能的最佳状态。同时,家属和社会应该也多给予关心、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重拾自信和尊严。
总之,提高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具体防治和康复治疗来说都至关重要。我们应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相关健康教育和宣传中来,为患者和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四肢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减缓,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将围绕帕金森病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
专家认为,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主要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首先,遗传因素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研究表明,存在某些基因变异与帕金森病的易感性有关。其次,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生活空间、工作环境、饮食习惯、毒物接触等。此外,生活习惯也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运动不足、饮食不科学、熬夜等生活方式对帕金森病的发病有直接影响。
二、发病机制
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中一种黑色素合成少量,而导致某些神经细胞损失,从而导致脑部运动控制异常。具体而言,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合成减少,进而导致脑泡中多巴胺水平降低,从而影响到脑部的运动控制。其次,帕金森病还与脑细胞功能障碍有关。
三、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主要特征是震颤、肌肉瘫痪、运动迟缓、行走不稳等症状。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手指、手臂和手腕的震颤,同时肌肉僵硬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其次,帕金森病患者还有许多其他症状,如表情淡、语言缓慢、步态异常、睡眠障碍等。
四、治疗方案
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首选治疗方法,采用多巴胺药物是帕金森病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胼胝体切开术、卵圆窝切开术、核团毁损术等。这些手术可以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但也存在风险和副作用。
总之,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而逐年增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让病患者的生活更加健康和舒适。在预防方面,生活方式的培养和健康饮食的改善可以降低患病风险,加强预防性健康管理和干预,有利于推迟帕金森病的发病时间和减轻症状。
帕金森课件
帕金森病是一种逐渐恶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出现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平衡障碍等。该疾病是由于大脑中的神经细胞逐渐死亡引起的,这些细胞负责控制身体的运动和协调机能。尽管目前仍没有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但随着对其病因和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已经得到了显著进展,也有了更好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的症状和诊断
帕金森病的最常见症状是肢体震颤、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平衡障碍和步态异常等。有些人也会出现非运动性症状,例如睡眠障碍、便秘、抑郁和认知障碍等。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某些脑区域的神经细胞死亡或失常引起的。
诊断帕金森病的标准是通过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学测试来评估他们的症状。影像学和其他测试,例如脑电图、脑磁共振成像和脑脊液检查等,也有助于排除其他病因性疾病。由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医疗保健团队,因此寻求专业医疗建议和治疗非常重要。
帕金森病的治疗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减轻其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补充缺失的神经递质来帮助调节神经功能。例子包括多巴胺类药物和抗胆碱药物等。手术治疗也可以通过摘除不正常的神经组织或使用深部脑刺激来改善症状。此外,物理疗法和语言疗法等康复辅助治疗也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恢复功能。
影响帕金森病的因素
许多因素都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和恶化有关。父母的基因遗传和平时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影响到帕金森病的发展。例如,环境污染、饮食不良和长期的药物滥用等都可能加剧帕金森病的症状。此外,其他与帕金森病相关的疾病,例如癫痫、脑损伤和中风等,也可能增加患者帕金森病的风险。
结论
尽管帕金森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但通过综合治疗和协调医疗保健服务,患者可以减轻他们的症状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了解帕金森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影响该疾病的因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该疾病,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福祉。
帕金森课件主题范文:探索帕金森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所面临的各种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困扰全球老年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课程将重点探讨帕金森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以期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和科学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一、帕金森病的症状
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退行性损伤所致,导致运动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手脚颤抖、肌肉僵硬、行动缓慢、平衡失调等症状。此外,帕金森病常伴有其他非运动系统表现,如认知功能障碍、情感和自主神经紊乱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帕金森病的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多种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运用帕金森病的评分工具,如Hoehn和Yahr评分法、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等,对患者的运动、认知和情感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还需通过脑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和生物标志物等检查手段,确定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展趋势,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神经系统疾病。
三、帕金森病的治疗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药物治疗是目前帕金森病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通过给予多巴胺药物、抗胆碱药物、淀粉酶抑制剂等药物,改善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深脑刺激术和消融术等,以降低患者的运动障碍。此外,康复训练也是帕金森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通过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认知训练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帕金森病的症状、病因和发展趋势。
2.学习帕金森病的诊断方法和评估工具,能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该疾病。
3.掌握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和康复训练手段,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和全面的治疗方案。
4.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需求,掌握专业化的护理技巧和心理支持能力,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互动答疑。
2.通过影像资料、实物展示和模拟演练等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和治疗过程。
3.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病人探访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调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帕金森病康复护理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实践机会,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帕金森病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掌握更为全面和科学的帕金森病知识和护理技能,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肌肉僵硬、震颤和不协调等症状。本文将从帕金森病的症状、病因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早期症状包括轻微的手部震颤或肢体僵硬,出现频率较低,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年龄的自然现象。但当病情加重时,病人的动作变得迟缓,表情消失,甚至还会出现昏迷等严重症状。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已证实与遗传、环境和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关。
二、病因
帕金森病的病因还没有完全解释清楚,但医学研究发现,多巴胺系统的受损和脑部神经元的损伤是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在大脑中产生快乐感和奖赏感。当多巴胺系统受到损伤或缺乏时,就会导致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此外,慢性毒性物质的暴露,如煤尘、农药和化学物质等都可导致此类疾病。
三、治疗
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方式。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药物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如肌肉僵硬、颤抖和动作迟缓等。但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无法治愈疾病。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进行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该手术可以改善症状,但需要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物理治疗主要是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肌肉活力,减少肌肉僵硬、颤抖和动作迟缓等症状。
总之,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治愈方法,但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措施来改善病人的症状,让他们更好地面对这种疾病,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论文题目: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
摘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虽然已经有许多的研究,但是对于病因和治疗方面还存在很多的未知。本文主要从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帕金森病和相关研究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 病因
帕金森病的病因仍然没有彻底解决,目前认为其主要是由于特定的神经元丧失引起的。这些神经元分布在黑质、脑干和中脑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但是为什么会引起丧失仍然不明确。目前的研究认为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帕金森病的发生,包括遗传、环境、氧化应激等,但是具体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 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其中最常见的是手颤、僵硬、运动缓慢、饮食障碍、精神障碍等。这些症状会逐渐加重,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都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研究者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进行诊断,如利用影像学技术来检测大脑的代谢活动,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寻找帕金森病的生物标志物等。
三、 治疗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主要是利用药物和手术等方法来缓解症状,但是因为病因不清,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多巴胺激动剂,可以补充和替代脑内缺失的多巴胺,从而缓解运动障碍等症状。但是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良影响,如副作用、耐受性等。手术治疗因为风险较大和限制较多,也只适用于部分病人。
总之,目前帕金森病的研究还有很多的困难和未知,但是我们能做的是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加强对病因的研究和理解,让更多的病人受益于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会在老年人身上出现。该病会导致智力、语言和行动方面的缺失,甚至会使病人完全瘫痪。针对这个问题,医学界一直在积极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将通过帕金森课件,对该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详细说明。
一、病因
帕金森病的病因主要与神经元的死亡有关。神经元是一种负责调节运动的神经细胞,如果神经元的数量减少或死亡,就会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因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死亡,这种退行性死亡主要是由于脑内环境中纤维蛋白沉积过多所导致的。
二、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三大类:运动障碍、非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是最为突出的表现,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缓慢等。而非运动障碍则包括嗅觉、睡眠、消化、尿布等生理问题。而认知障碍则主要影响病人的记忆、思维和语言能力。
三、治疗方法
目前,巴金森治疗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物理康复疗法等。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疾病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和增加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等来缓解病情。而外科手术则主要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植入特定的电极来刺激患者的深部脑结构,从而减轻病情。而物理疗法则主要是帮助病人通过做一些针对性的运动来减轻病情。
四、预防措施
由于不明确帕金森病的病因,因此目前没有明确的方法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不过,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习惯的调整来降低患该病的风险。首先,适当地进行运动和锻炼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也可以帮助降低患病的风险。此外,不要过度饮酒和吸烟,可以有效降低患上帕金森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严重的危害,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来帮助患者缓解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在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方面,也需要我们注意自身的生活习惯,从而尽量避免患上这种疾病。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根本。栏目小编向大家提供了仁爱课件,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
Unit 1 Playing Sports Topic 1 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Section A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and 2. 本课重点活动是1a和2。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1.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lmost, against, term, cheer, cheer … on, team, win, row, quite, bit, quite a bit / a lot, join, club, skate, volleyball, tennis, table tennis 2. Learn some useful sentences: (1)I saw you play basketball almost every day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s. (2)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cheer us on? 3. Learn the future tense with be going to: (1)We are going to have a basketball game against Class Three on Sunday. (2)Are you going to join the school rowing club? 4. Talk about preferences: —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cycling or rowing? —I prefer rowing. 5. Talk about sports and games. Ⅱ. Teaching aids 教具 图片/海报/教学挂图/录音机/小黑板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Step 1 Review 第一步 复习(时间:7分钟) 复习学过的运动项目名称,引出生词。 1. (展示一些有关运动的图片,并通过师生对话,引出新的运动项目名称。) T: Welcome back to school, boys and girls. The new term begins. This is our first English lesson this term. Did you enjoy yourselves during your summer holidays? What did you do during your holidays? Did you do sports during your summer holidays? Ss: … (板书并要求学生掌握。) term T: We all know doing sports is good for our health. Now let’s review some sports and learn some new ones. (展示学生在打篮球的图片。) T: Look at the picture. 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S1, please. S1: 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 T: 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1: Yes, I do. / No, I don’t. T: How many players are there in the basketball team? (板书并要求学生掌握。) team S1: There are five players. (展示学生在打排球的图片。) T: What are they doing? S2, do you know? S2: They are playing volleyball. (教师帮助该生回答。) (板书并要求学生掌握。) volleyball (用同样的方式引出生词cycle, row, skate, tennis, table tennis, ski。) (板书,并让学生跟读,要求学生理解cycle, ski;掌握row, skate, tennis, table tennis。) cycle, row, skate, tennis, table tennis, ski 2. (用黑板上有关运动的生词操练,导出prefer的用法。) T: Which sport do you like better, cycling or rowing? S3: Rowing. T: Good! The phrase “like … better” means “prefer”. (板书并要求学生理解。) prefer T: S4, 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basketball or soccer? S4: I prefer basketball. …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10分钟) 通过师生对话,呈现1a中部分生词及功能句,并使学生初步掌握be going to句型。 1. (利用plan to do sth.,导入“be going to+do”结构。) T: I’m very glad you all like doing sports and know a lot about them. Do you want to play volleyball tomorrow afternoon? S1, please. S?1: Yes, I do. T: So you plan to play volleyball tomorrow afternoon, right? S1: Yes. T: OK. When we plan to do something, we can say we are going to do something. (板书,学习新语法。) be going to do sth. T: When I tell you my plan, you retell it with be going to. OK, boys and girls? Ss: OK. T: I plan to go out for dinner tonight. S2, please. S2: You are going to go out for dinner tonight. T: I plan to climb mountains tomorrow. S3, please. S3: You are going to climb mountains tomorrow. T: Good! When we express something that is going to happen or we plan to do something, we can use be going to. 2. (教师让几个学生说说明天户外活动的打算,并引出be going to结构的一般疑问句式,过渡到1a。) T: OK, S4, please tell me what you plan to do tomorrow afternoon. S4: I’m going to swim with my brother tomorrow afternoon. T: Are you going to swim? S4: Yes, I am. (板书,学习新句型。) —Are you going to swim? —Yes, I am. (教师视学生掌握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要进行更多的操练。) 3. (展示一幅即将进行篮球赛的海报,引出单词against, cheer和短语cheer … on。) T: Now look at the poster. Here is the news. Our class is going to have a basketball game against Class 3 at 5:00 this afternoon. Would you like to cheer them on? Ss:Yes, we’d love to./I’d love to. (板书,让学生猜词义,并要求掌握。) against, cheer, cheer ... on (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片猜测对话内容,导入1a。) T: Look at this picture. They are Kangkang and Michael.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Can you guess? Please listen to 1a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出示小黑板。) (1) Which class is Michael’s class going to play against? (2) Is Kangkang going to cheer them on? (听后核对答案。) 4. (学生朗读1a,画出疑难点和关键词,然后教师解释疑难点。) (出示小黑板,领读关键词;解释并要求学生掌握almost和win。) basketball—saw—play—almost—every day—against—Sunday—game—term—come— cheer … on—I’d love to—hope—win Step 3 Consolidation 第三步 巩固(时间:10分钟) 创设情景,编对话,在真实的语境中培养学生口头交流能力。 1. (根据小黑板上的关键词,分角色表演对话。) T: OK. Now you can use the key words above to act out the dialog in roles.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新学期的计划来操练be going to+do句型。) (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 T: S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term? S1: I’m going to learn English better. T: What about you, S2? S2: I’m going to study math hard. T: Oh, it’s a good plan. S3, do you know what your partner is going to do? S3: Yes. He is going to learn rowing. T: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what you are going to do this term. 3. (创设情景,依据1a编对话,巩固1a及be going to+do句型,完成1b。) T: Just now you talked about your plans for this term. Now suppose you meet your classmate on the playground and you want to talk about your plans for this week. Please make a similar conversation with your partner according to 1a. You can use the key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板书) be going to, play, I’m afraid, homework, summer, play against, I hope (学生两人一组编对话,教师进行鼓励启发,必要时应给予帮助。) Example: S4: Hi, S5. S5: Hi, S4. I am going to play … Are you going to play with us? S4: I’m afraid I can’t.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first. By the way, I saw you play … almost every day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s. S5: Yes. You know I am going to play in the … game against Class 2 this Saturday. 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cheer us on? S4: Of course. I’d love to. And I hope you will win. (让几组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类似的对话,评出表演组及演员等。) (教师出示2中运动项目的图片,引导学生巩固be going to + do句型,使他们熟练掌握其用法,并自然过渡到2。) Step 4 Practice 第四步 练习(时间:10分钟) 完成2和3,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并通过大量操练,使他们熟练运用含有be going to的一般疑问句及掌握prefer的用法。 1. (通过看图片,练习be going to的用法,导入2。) T: 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Ss: (Picture 1) They are going to go skating. (Picture 2) They are going to go skiing. … T: 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 or …? S1: I prefer … T: What about you, S2? S2: I prefer … T: S3, do you often go swimming? S3: Yes, very often. T: Good. You can also say “quite a lot/a bit”. “Do you often go swimming?” means “Do you go swimming much?” (板书,并领读,要求学生掌握quite, bit和quite a lot/a bit。) quite, bit very often = quite a lot/a bit I go swimming very often.= I go swimming much. T: S4, do you go rowing much? S4: Yes, quite a lot/a bit. T: S5, do you go skiing much? S5: Yes, quite a lot / a bit.(肯) S6: No, seldom.(否) T: Oh, you don’t like sports. It isn’t good. I think you should join a sports club, and maybe you will like sports there. (板书,教学生词,并要求学生掌握。) join, club T: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which sports club you would like to join. S7: I am going to join the school rowing club. S8: … (学生两人一组完成2,除了可以用书上所给的运动名称,也可用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运动名称进行对话。) 2. (让学生听3录音,并完成3。) T: Michael and Kangkang like doing sports a lo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sports they often do on weekends?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fill in the chart in 3. (再放录音3,核对答案。) 3. (做一个运用“be going to+do”句型的游戏。) (挑选若干学生上台,做关于运动的动作,该动作要能使同学们明白并成功猜出运动名称。猜到的同学要用be going to+do询问做动作的同学,以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T: Please do an action about your favorite sport. (S10表演一个动作。) S9: 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S10: No, I’m not. S9: Are you going to play volleyball? S10: Yes, I am. … (让学生尽量多表演动作。) Step 5 Project 第五步 综合探究活动(时间:8分钟) 通过作报告和写句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所学语法及重要句型的能力。 1. (小组活动,在小组中做采访并向全班同学作报告。) T: Work in groups. Ask your partn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en give a report to your classmates. (1)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 or …? (2)Do you … much? (3)Are you going to … next week? 2. Homework: 用be going to造五个句子,要求用不同的人称、句式。 板书设计: 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Section A prefer be going to + do sth. cheer … on We are going to have a basketball game against Class Three on Sunday. quite a bit / a lot 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cycling or rowing? I prefer rowing. Are you going to join the school rowing club? Yes, I am./No, I’m not. I’m going to …
我说课的内容是仁爱版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TopicI中的SectionA。这一单元描述hobbies,每个话题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第一话题Ilovecollectingstamps不单是谈论有关集邮方面的爱好,还有听音乐、做运动等。这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通过谈论彼此的兴趣爱好,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下面,我将从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与突破,教学过程设计等几方面简单加以阐述:
一、指导思想:
从新课标的理念出发,贯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对原教材内容重新加以处理。力求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及认知规律,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关于兴趣、爱好方面的词汇
②了解感叹句
③能够运用语言谈论自己及他人的兴趣和爱好。
2、情感目标: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唱歌曲、做游戏,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团结协作。
3、学习策略目标:能热情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注意力集中;积极地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方式谈论兴趣、爱好、并初步认识感叹句
2、教学难点:usedto的用法
四、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师生同唱一首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师生的距离)(热身)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2、复习love,like,prefer,enjoy+v-ing结构,为新课作准备
①教师简介家人的兴趣爱好My sister likes dancing, but she doesn’t love singing, My brother enjoys skating. He also prefers swimming
②师生对话谈论喜欢做的事情,反复应用What do you love/like/enjoy/prefer doing?巩固用法,增进师生间了解.
3、导入:根据对话内容,教师表达Swimming is A’s hobby. Singing is B’s hobby. Read is my hobby.
①大标题:
学生猜出“hobby”含义,然后老师口述:I like singing and I also enjoy playing table tennis. Singing and playing table tennis are our hobbies(板书Our hobbies)
②小标题
教师拿出部分收集的邮票,边让学生看,边表达,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 too. I love collecting stamps.导入Topic1标题。这样创设情境,自然贴切。
4、导入1a(呈现)Do you know? Maria also likes collecting stamps. Why does she like it? What does she learnfromit?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接下来)对la进行听、读、说的练习。
a.听前,提出听的任务,让学生听录音后回答问题。如:What’s Michael’s hobby? Does he often listen to rock music now?
b.然后,教师通过以旧带新,对比法呈现新pleased,collect,painting,valuable.并且推出usedto通过上下文学生会很轻松猜其含义,借助例句知其用法usedtodosth.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为SectionB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c.学生朗读la,并能运用几个关键词进行角色表演。
d.由What beautiful stamps!这个句子让学生理解何为感叹句,并通过举例子让学生归纳生what引导的感叹句的结构(板书结构)
e.引导学生运用感叹句描述身边的人或物。
5、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编对话,谈论彼此的兴趣、爱好,学生可以利用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实物(故事书、邮票、钱币等)也可随意发挥。教师应适时给予帮助和引导,最后请2~3组同学将所编对话表演出来。
6、呈现2a,2b
①通过同学们编、演对话表现出的浓厚的兴趣,引出格言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然后对学生说:I hope you can be interested in English.进而呈现新词语,be interested in由两个例句让学生归纳出它的用法:(板书)
be interested in sth
be interested in doing sth
②组织学生运用2a中的图片信息进行看图说话练习,进一步巩固beinterestedin的用法。
应用语言,突出重点
③看图片2b,听录音,录音放两遍,第一遍学生进行搭配练习,第二遍学生在横线上写出所听原句子,培养写的技能。
7、综合探究活动
展示8幅图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比赛形式,在八幅图中任选其一,进行看图说话或对话练习,要求:重点运用本节呈现的语音知识,不少于5句话。准备时间不超过2分钟,表现最好的一组,给予奖励,小组研讨,培养合作精神;对话交流,提高综合语音运用能力。
a.习题巩固语言知识
b.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c.布置梯形任务作业。
总之,本节课我力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新课改的理念出发,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会新知识,并能应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谢谢大家!
Unit3 My hobbies
Topic1 I love collecting stamps SectionA
Love/like/prefer/enjoy doing sth please→pleased
be interested in sth/doing sth paint→painting
value→valuable
what+a/an+adj+单名!
What+adj+复名/不可数名!
1 .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时,他们确信他们是从墙上的一个孔看一个真实的场面
2 .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 . 没有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拖累身心。
4 . 一条彩虹,从绿葱葱的田野里升起来,直通到天上,真像一座绚丽的天桥。
5 . (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6 . aswellas也,同,和;同…一样
7 . 。Shespendsatleasthalfanhourinthegymeveryday。每天她至少花半小时在体育馆。
8 . notonly……butalso不但……而且
9 . 。Doyouskatemuch?=Doyouoftenskate?你常滑雪吗?
10 . (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上的教材是由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话题二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第一节。
二、说教材特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认识朋友、谈论喜好、家庭成员及就餐的话题展开。本话题通过谈论家庭成员、职业和工作地点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这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话题的第一课时,主要呈现有关询问职业的词汇和句型,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teacher/nurse.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朗读下列词汇和重点句型并在实际的对话操练中加以应用:home, kid, glad, mother, father, doctor, parent, office, worker, farmer, cook, nurse。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teacher/nurse …
2、情感目标:
(1)采用小对话、小表演、游戏等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2)通过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通过学生畅想未来想做的职业,激发学习动力,为达成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学习有关打招呼、询问职业等信息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对话操练。
五、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主张学生自主探讨学习,教师在整堂课中充当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的探讨学习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并导入学习新单词、新句型。检查预习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强帮弱,一对一。词汇教学我采用了图示法、语境法以及音标来帮助学生记忆。句型教学我使用个人照片,结合语境,旧单词套新句型,降低学习难度。
(二)新课呈现:
1、看视频,理解对话内容,并引导学生看图回忆对话,加深理解与记忆,同时训练口语。
2、让学生练习听力并获取必要信息,要求学生通过填表格、完成对话等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三)练一练。
(1)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是否有不懂的知识,并扮演角色演练对话,加强小组合作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需要在旁边全面观察,以随时给予学生引导与协助。
(2)通过听力检测学生对对话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听关键词和进行信息转换的能力。
(3)玩游戏。我设计了一个记者采访的游戏,以小组长为主体,引导尽可能多的学生开口说英语,学以致用,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小结。鼓励学生以对话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树立标兵,激励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
(五)课堂检测。通过练习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达到补遗的目的。
(六)情感升华。通过询问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设想,激发学习动力,为达成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七)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在上完七年级的这节英语课后,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是普遍存在的,就看老师怎么去引导、激发。而我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学习进步空间。且在引导学生去大胆尝试,大胆表现,从而建立自信心这一方面,我也存在较大的不足。俗话说,不攀高峰不知道自身渺小,不参与比赛不知道自己不足。通过这次比赛,激发了我学习提高的动力,也思考着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引入有效的良性竞争机制,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为学生设置情境,帮助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回答,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1. 掌握如何礼貌地发出、接受、拒绝邀请: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Yes, I'd love to. / Sorry, I can't. today,tomorrow, the day after tomorrow, next week, lesson,invitation
2. 掌握如何谈论自己或别人必须做的事情:Ihave to ...
(二)能力
能够根据日程表中的计划安排自己的活动。
(三)情感
礼貌地发出、接受、拒绝邀请,礼貌地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
礼貌地发出、接受、拒绝邀请。Can youcome to my party? Yes, I'd love to. / Sorry, I can't. today,tomorrow, the day after tomorrow, next week, lesson,invitation
四、教学难点
根据日程表中的计划安排自己的活动并对邀请做出适当回答。
五、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仪、邀请卡片
六、教学过程
1.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先播放一段有关“聚会”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导入新知。
2.完成任务,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任务一:Planning abirthday party.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某位同学筹备一个集体生日聚会,讨论在生日聚会上大家可以做哪些活动并列出清单。
任务二:Writing aninvitation card.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制作邀请卡向其他组的同学发出邀请,请他们来参加本组的集体生日聚会。注意邀请卡的用词和基本格式。
任务三:统计聚会人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假设班上要组织一次野餐活动,一个学生为组织者,询问组员并统计本组参加的人数及不参加的原因,并做好记录。
group member
Yes / No
reasons
完成任务可能要用到的语言结构:
We are going to have apicnic. Can you come?
When is it going tostart?
I'm sorry. I haveto....
3. 拓展学习:
学生设计假期某一周的日程安排。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合理安排好学习、休闲娱乐等各项活动,并留出一些空余时间。要注意有自己的特色,能联系拓展所学的知识。
七、评价方法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①课堂参与情况:积极主动,声音响亮,较流畅地用英语表达自己要说的话。
②合作学习情况:与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③知识掌握情况: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能很好地运用。
本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材以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为中心话题,围绕着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展开,学习和运用一般过去时态的一般疑问句Did you go/see /buy…? Were there any…?询问过去的事件,让学生学会谈论和分享过去发生的事件。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换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Section A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复习一般过去时态和动词的规则与不规则变化,学习一般过去时态的两种一般疑问句: Did you…? Were there any …?教材安排了许多听,说,读,写的任务活动,我将灵活运用这些活动,将其中的一些活动进行变化或整合,如:1c,2c和3c的Pairwork活动内容相似,我将把2c和3c整合成一个Interview(采访)的任务活动。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我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1、知识目标:单词:学习掌握词汇aquarium, gift shop, seal, shark, hang out等。
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 I went to the aquarium. 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any sharks.I saw some sharp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2、语言技能:听: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并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能听懂本课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做出较得体的回答。
读:能正确朗读本单元对话和句型;能查阅工具书为完成任务做准备。
写:能写出本节课学习的单词和句型,能运用简单的句子写出过去的活动和感受。
3、学习策略: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必要时借
助手势和表情。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和他人合作。
4、情感目标:通过描述过去所做的事,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喜好,增进情谊。
5、文化意识: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或自己的观点;了解英、美国家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世界意识。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 Topic 1的Section A。本课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教学部分,以口语练习为主,主要学习购物时的简单交际用语并学会用简单的词汇谈论衣服,同时也学会用1000以内的数字谈论价格。它上承上个单元学习就餐时的表达话题的教学,下接Section B与以后有关英语教学。本部分是前后知识的载体,本课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说: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
① 掌握单词及词组:
madam , try, try on, How much, buy, thirty, forty, fifty, sixty, seventy, eighty, ninety, hundred,
②掌握句子(日常交际用语)
1、What can I do for you?
2、May I help you? / Can I help you?
3、I want…
4、I’d like …
5、Can I try it on?
6、You look very nice.
7、How much is it/are they?
8、It’s /They’re ……
9、We will take it.
② 掌握语法:
How much is/are…?
It’s/They’re…
(2)能力目标
在连贯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快速反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应用What can I do for you? Can /May I help you? How much is it/are they? It’s/They’re 70 yuan.同时应用1000以内的数字谈论价格。
(3)情感目标
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交际用语,向别人提供帮助和寻求别人帮助,利用对话形式,学会简单问衣服的价格等。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情感,并从教用英语问价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为生活奔波的艰辛,告诉学生应该关心理解父母。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掌握和熟练运用词汇、日常用语、句型
本课学习了用What can I do for you? May I help you?这类向别人提供帮助的句型,通过用How much is it/are they? It’s/They’re…这些句型的操练,来熟练运用交际用语以及熟记20-999这些基数词。
难点:数词(20-999基数词)的表达。
确定重点与难点的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所呈现的知识及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人任教于农村中学,教学辅助资源有限,学生的整体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偏低,发言不踊跃,同时农村学生的学情特点,英语学习对学生有一定难度。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基础,学生必定在课堂上不敢发言和交流,所以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课堂气氛,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创设生生和师生交流。
三、说教法
本课以交际为核心教学,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1、听力训练法
听录音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
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通过问题的回答提高听力能力。
2、提问引入法
通过提问,集体、分组回答,或个别学生回答形式开展教学,检查和巩固新旧知识。
3、情境教学法
我充分利用课文对话,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学生一旦进入情境,教材所介绍的购物场景都会一下子推到他们的眼前,引起他们的关注,激起他们应用新学的购物场景句型的热情。与此同时,学生对教材语言的感受也会随之而敏锐起来。
4、任务型教学法: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交往。
5、竞赛教学法:通过背诵、提问抢答、给学生以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降低学生理解句型的难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四、说学法及学法指导
1、创造条件,发展听力
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大有好处。
2、储备知识,实践中学
学生必须了解语言规律,掌握丰富的词汇,熟知语法规则,会熟练表达由各个话题而展开的交际内容。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
凡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
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1、利用短片,激趣导入(约5分钟)
短片中出现的日常购物和母亲的艰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从影片中所呈现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导入本课教学。
[设计意图]: 引出课题,放松而愉快,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自然引入学习情境之中,而购物问题能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用旧学新,突破难点(约12分钟)
① 复习第3单元所学过的单词: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② 复习所学过的数词,让学生背诵1-19的数词。
③ 听录音跟读P78/2a,结合板书设计让学生总结数词的构词规律。
④ 完成2 b听录音注意数词的发音及重音区别,带读、跟读。
⑤ 任务型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竞赛记忆20-999基数词的表达。小组竞赛后选出优秀选手,教师进行当场提问。
[设计意图] 复习基数词1-19后学习20-999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板书让学生能轻松的掌握基数词的写法。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小组合作并竞赛的方式,实现掌握基数词读写的目标,感受成功;让学生用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本课基数词读写难点的突破。
3、创设情境,学习重点(约12分钟)
①看图片学习句型 How much is it/are they? It’s/They’re…
并做大量操练练习。(用图片)
②完成2c听录音并将服装与相同的数字匹配。(请个别同学回
答)
③听录音P77/1a两遍(不看书),回答黑板上两个简单的问题,然后校对答案再听录音。
④教新单词,学生自己解决读的障碍,学生扮演角色。
⑤让学生找出不明白的语言点。
[设计意图] 把枯燥的任务转换为用图片同桌问答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目标性强,学习有动力,通过反复的语言操练运用,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情景对话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实际的听说读写水平,有梯度的让学生学习新知,学生自己解决读的 障碍,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4、情景交际,主动发展(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按照交际方式和学生对话(看图片或自编对话),也
可以让学生与学生自由对话,做到人人都要开口说话。最后推荐优秀组合表演对话。
[设计意图]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说过:“外语教学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浸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的新对话后,有机会现学现用,最后推荐优秀组合,适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书本上的对话变成学生的日常交际用语。
5、读写结合,巩固新知(约5分钟)
完成1b练习(完成对话填充,然后分角色表演对话)。
[设计意图]听说读最终的目的是写,通过写与表演相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输入,学生可理解的输入越多,语言习得就越多。
6、画龙点睛,引起重视(1分钟)
本节课主要以口语为主,我们学习用 What can I do for you? May I help you?这类向别人提供帮助的句型。我们也学习了用How much…?句型来谈论衣服的价格,通过这些句型的操练,学习运用了20-999的基数词。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是“压台戏”。由于一节课结束前,学生的思维一般比较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用概括、简炼的语言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这样既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起到及时强化复习的作用。
7、作业布置,拓展知识(1分钟)
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给学生布置作业。
①复习本节课内容,熟背单词及句型、对话。
②完成《同步训练》P47-48。
③课后每三人一组,准备一个以购物为话题的小对话表演,下
节课表演。
④问问母亲日常食物的价格。
[设计意图]只有记忆语言材料才能应用,因此熟背是必要的。完成练习册拓展学生写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本课已学知识,布置学生三人一组,准备一个以购物为话题的小对话,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最后渗透情感教育,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多元观。
六、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新课标教育理念下,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可见这堂课的效果。我努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学生们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多次组织孩子们质疑问难、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参与、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使不同层次的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处于自信、放松的良好学习状态下突破难点、掌握本课重点。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当然,在设计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期盼各位领导老师帮忙指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处理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项目是谈论个人兴趣爱好,共三个话题,整个教学内容主要以Hobbies为中心,围绕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如兴趣爱好,音乐等而展开的。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三单元的第二话题,主要介绍了音乐的分类,如classical music,pop music和folk music 并介绍了一些乐器,乐队,歌手等的情况,让学生会使用英语谈一谈每个人自己的爱好,包括以前的和现在的业余生活,与学生喜欢的非常接近,能较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话题中,语法be going to 的用法贯穿始终,为下一话题学习过去进行时做好铺垫。本课是Topic2的第一课,主要学习一些乐器名称和谈论音乐会,及学习英语海报的制作。作为话题的第一课,首先是为后面的内容提供话题和语境,同时具有为后面的学习扫清语言和文化障碍的作用。因此,本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功能用语谈论音乐方面话题的能力及了解各种乐器,用懂得的材料进行语言交际训练,为进一步谈论音乐及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打基础。
2)教材处理
本课课型为听说课。Section A分为五个小部份。重点活动是1a,2a和2c部分。本课时的重点是通过谈论音乐会来复习be going to 的结构并着重学习感叹句,同时学习部分乐器名称。课改提倡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将部份内容做了调整。
首先,1a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一般将来时和感叹句呈现的部分,因此我先播放《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 ,通过谈论歌手Celion Dion的音乐会来呈现重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次,1b部分是“同一首歌走进大别山”的海报,我把它设计成“同一首歌走进福安”让学生对此充满新鲜感,更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在用中学,在学中用(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
最后,2a ,2b主要谈论乐器及个人对乐器的喜好,所以我将他们整合为同一部分。既节省了单独处理的时间,又可以使课程衔接更加自然流畅。
2、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话题的任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学习和掌握词汇concert pity lend singer violin drum pa
理解词汇:hip hop musical instrument artist folk
短语:at the concert give the concert go to the concert
lend?toplay the piano
b: 句型:How exciting!
It sounds great!
Wonderful!
What a pity!
Who is going to sing at the concert?
Where is she going to give the concert?
c.语法: 复习be going to 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掌握what/how引导的感叹句的构成方式
(2)能力目标:能使用一般将来时来表达将要发生的事情;能听懂并领会说话者对事物表达的情感;能够正确使用适当的形容词评论事物,学会使用感叹句来表达说话情感;能制作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抓住英语表达的机会。
(3)德育目标:学会通过谈论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来打破交际中的僵局;了解他人的喜好,增进情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复习一般将来时,学习感叹句。 这些语言是本单元及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为感叹句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语法之一,本课时是对该语法教学的第一课,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入,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难点:①感叹句的两种方式,学生常常将what和 how混淆。
② lend ? to 把?借给. borrow ? from 向??借(入)
二.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本课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并配以丰富的图片及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根据教育心理学,如果学生对于一件事物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就会排除主观和客观的种种消极因素,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
2.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有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本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功能用语谈论音乐和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我主要选择了五指教学法(Review、Presentation 、Consolidation、Practice 、Project)作为基本的上课脉络,同时使用交际教学法及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交际来完成任务。因为五指教学法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而通过交际完成学习任务,符合课改要求,让孩子体验所学知识会让他们学得更多更好。
在具体教学中以直观教学及活动教学为主。利用图片、多媒体、录音等直观教具和电化手段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和思维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他们不停的动脑子将零散的语言组织到一起,并积极表达出来,达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学法及学法指导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据课改的精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2、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如步骤一的谈论个人兴趣爱好;步骤三的表演对话等。
3、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如步骤二的听录音回答问题;步骤三的编写与1a类似对话并表演对话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学习策略的指导
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的学习小组,如步骤五的动手制作海报,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创建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有意识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如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画面,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认知策略;让学生表演对话,实现交际策略;引导学生交际,主动练习和实践,是调控策略的体现;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等是资源策略的体现。
五、教学程序:
主要流程:谈天说地,切入主题→寓乐于学,激趣呈现→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旧知新用,情景再现→活学活用,综合探究
本节课采用五指教学模式:复习、呈现、巩固、练习、综合探究活动贯穿教学过程。
Step 1 Review (时间:8分钟)
1 . 检查上次作业,请2~3名学生口头表述my hobby,其他学生认真听,如有错误,指出并改正。
2.再请一个学生将上次调查结果向全班学生做汇报。
设计意图:回顾如何表达自己及他人的兴趣爱好,达到交际目的,并巩固used to do sth 的句型。
3.教师放一首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让学生听,然后设计一个语言情景,并由此导入新课1a.
设计意图:欣赏歌曲,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打好基础。
Step 2 Presentation(时间:10分钟)
1.通过step1对音乐会的渗透,设置听力任务,呈现屏幕上的问题。
(1)What is Sally going to do this Sunday evening?
(2)Who is going to sing at the concert?
(3)Where is she going to give the concert?
(4)What time is it going to start?
(5)Is Jack going to the concert ? Why?
(学生听完录音,抢答问题。如有困难,可再听一遍。学生回答后呈现答案,为下一步学生不看书表演对话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任务性听力训练,然后进行抢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思想素质、情感素质和英语语言素质。
2.让学生看1a对话,划出感叹句。然后叫几个学生读出感叹句,并翻译成汉语。(教师将感叹句写在黑板上。)
3.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根据提示使用what/how 引导的感叹句来表达个人情感。
设计意图:采用图片形式进行语法讲解既达到练习及巩固新语言项目的目的,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3 Consolidation (时间:10分钟)
1.教师放录音1a,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
2.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成男女生,朗读对话。
3.让学生准备三分钟表演对话。学生不能看书,但可以根据屏幕上的问题和回答及感叹句,不局限于原对话。(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分别从学生朗读的流利程度、语音、语调等方面进行评价。)
4.通过呈现明星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同一首歌走进福安”大型演唱会制作一张海报。
5. 根据海报,编一个与1a类似的对话。(请2~3组同学到讲台前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跟读,朗读,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全方位,多角
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小组间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练习使用所学语言。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勇敢表达,逐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获得成就感。
Step 4 Practice (时间:12分钟)
1.通过呈现图片,认识乐器,学2a部分与乐器有关的单词及短语。
(教师在这个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上感叹句,巩固本话题的目标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展示乐器图片,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记住所学新单词,提高教学效果。
2.听录音,完成2a。
3.创设情景,导入2c。阅读2c中的短文,选择正确答案。
(学生读完短文,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Step 5 Project (时间:5分钟)
假设你是本校文娱部成员,元旦即将到来,班里要办一个文艺晚会,欢迎全体师生来观看。请你设计一个海报(四人一小组),并附上节目单。
设计意图:我设计了制作海报这一目的明确的教学任务,并把完成任务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需要用语言来交际完成任务,从而本课需复习、巩固、掌握的有关“打算做某事、感叹句”等交际用语就自然地融入其中。这样就符合了《课标》中 “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Homework:
(1) 完成step 5 中海报的制作。
(2)复习本课的内容。
(3)上网查询有关音乐的资料,做好Section B的预习,以便下节课谈论。
六、板书设计:
Topic 2 It sounds great!
Section A
1. lend ? to ? Can you lend your book to me?
borrow ? from ? May I borrow your book?
2. play +the +乐器(play the piano/guitar/violin/drums)
3. 感叹句的结构:
What +(a, an)+形容词+可数名词(单数)+主语+谓语 What a pity!
What +形容词+可数名词(复数)+主语+谓语 What beautiful stamps!
What +形容词+不可数名词+主语+谓语 What bad weather!
How +形容词或副词+主语+谓语 How exciting!
七.课后反思:
1.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我比较成功、顺利地实施了本课的教学。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感叹句的两种方式,并通过谈论音乐会比较自如运用了be going to 句型来描述将要发生的事情,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2. 备课时,我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比如,通过呈现学生喜爱的明星照片导入“同一首歌走进福安”演唱会,极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3. 通过任务型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课中,我设计了制作海报这一目的明确的教学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此外任务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内,因此我还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完成制订海报的任务,将任务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4.充分运用和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本课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如对乐器的展现,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语言教学变得趣味化。
5. 但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另有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很少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个别学生合作不主动,而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学习困难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到每个合作小组成员的合理编排,又要注意到自己教学内容的设计、话题的趣味性以及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的调动起来。
其次,本节课我利用了五指教学法,倡导通过交际完成任务,但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对学生这头放手得不够“松”,还没达到真正去体现了放手,由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果能够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操练,课堂效果会好一些。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今天要说的是初中牛津英语7A第一单元(This is me)中的第四课时的语法这一部分。该单元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和别人,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教材《牛津初中英语》以任务性教学为主导,十分重视语法教学。语法部分是整个单元六个板块中的第四板块,主要是梳理本单元出现的重点语言现象,对前面出现的语言现象进行的归纳和总结,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法规则。同时也为本单元后面几个板块中新词汇的运用,尤其是后面的Task写作课奠定基础。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用图表的形式呈现了本课学习内容,be动词与各种主语人称的搭配用法以及be动词在一般现在时态中的肯定句,否定句以及一般疑问句形式。其次,设置be动词运用的真实语境。第三,综合运用,循序渐进的使学生对be动词的使用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这种安排方法虽然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但是直接把语法内容不经修饰呈现出来难免使学生觉得枯燥。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be动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好,还有部分学生you’re和第三人称单、复数分不清。而本课正好起到一个巩固和扩展延伸的作用。结合教材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听说读写本课四会单词和短语。如:classroom和overthere
2).能理解be动词一般现在时态中的用法.3).掌握be动词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的构成和一般用法。
2、能力目标:学生会正确完成本科时的相关练习和能流利地用be动词以及所学句型结合本单元话题进行情景会话。
3、情感目标: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的同时还能通过讨论发现交流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理解和掌握be动词的相关内容和用法,能够正确使用be动词的三种句型,能较好完成be动词的相关练习题目。
难点:运用be动词结合本单元话题进行简单的情景对话。由于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如果直接展示语法规则,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师生共同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重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针对本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对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采用启发式、情景教学式、导入式和归纳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一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分别体现为图片演示以及小组对话两种形式。而“归纳法”主要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归纳总结出来的语法会加深他们对语法的理解,更易于记忆,又使学生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选用了一些图片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通过新旧知识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任务型操练法,从而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员参与,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 1.Lead in
通过复习Reading部分与be动词有关的重点句子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be动词。并通过语言描述向学生呈现一般现在时和本课的学习目标。
2、Presentation 利用多媒体上的例句和图片创设情境,向学生呈现一般现在时中be动词的各种形式和用法。尤其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人称代词和be动词的正确搭配,缩写形式,以及与名词的正确使用。接下来我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出be动词的用法。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利用出示图片或英文解释的方式直观教学,学生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口诀的使用能帮助学生很快的记住规则。接下来我做了投影练习以及一个游戏,其目的是想再次帮助学生巩固了be动词的用法。
3、Presentation
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向学生呈现be动词的否定句,启发学生根据例句归纳总结改写be动词否定句的变化规则。紧接着我用练习巩固。利用相同的方法,向学生教授了be动词的一般疑问句的变化规则。这种例句感知、讨论归纳总结、实践操练地教学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效果良好。
4.Practice
再次点出本课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完成书本P12的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nsolidation
1).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内容,简单介绍一下别人。
2).通过课课练本课时的练习查漏补缺、及时巩固
6.Homework
五、教学创新
1、注重教学内容呈现的多样性。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图片的展示,可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器官参与英语活动,能更容易地引起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课堂互动与以学生为主体
整节课我始终坚持先让学生例句感知、归纳讨论总结规律、再加以练习实践操练地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英语教案是对将要进行的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预设,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内容,提供有力的教学保障,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Topic 1 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subwsay
2.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begin, have classes, while, go to bed
3. Sum up the useful expressions in this topic.
(1)Happy New year! The same to you!
(2)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3)Nice talking to you.
(4)Work must come first!
(5)She goes to bed at about a quarter to ten.
4. Review and sum up the grammars.
(1) Review words and phrases of frequency.
never, seldom, sometimes, often, usually, always, once/twice/three times a week
(2) Sum up the present simple tense.
①Do you often come to school by bike? Yes, I do. / No, I don’t.
②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subway.
③I seldom walk to school.
④I never go to school by subway.
⑤They always take a bus to the zoo.
⑥How does Maria go home? She sometimes takes the subway home.
⑦How often do they have ball games? Four times a year.
⑧He usually plays soccer, but he doesn’t play basketball.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复习节日问候语、谚语,复习Section C,完成4b和5。
1. (用生日歌的旋律唱Happy New Year导入本课,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又为下一步进行4b做准备。)
T: Let’s sing the song Happy New Year together.
T & Ss: Happy New Year to you!
Happy New Year to you!
Happy New Year! The same to you!
Happy New Year to you!
(
(2)(呈现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和Work must come first!并翻译成汉语, 勉励学生勤奋学习。)
T: In this topic, we have learnt two useful expressions. They tell us we must work hard and can’t waste our time.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m?
Ss: Yes. One is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and the other is “Work must come first!”
T: So you must study hard every day.
T: Well, let’s listen to 4b. Follow it loudly.
T: Boys and girls, 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Ss:
T: Good! In the last lesson, we learnt about the school life of American students. Today let’s survey your classmates about the school life. Fill out the form in 5 with
your survey results. Then compare the school life of American students with yours and write a passage. You may begin like this:
The school life of American students is different from ours OK, let’s begin!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5分钟)
T: 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the passage. What does Jane usually do at 6:20 a.m.?
Ss: She usually gets up at 6:20 a.m.
T: What does she do at half past seven?
T: Good! Let’s listen to 2 and fill in the rest blanks. Ready?
T: Now, let’s check the answers. Who wants to share the answers with us? S1: Let me try
T: Very good. Next one?
S2:
T: Wonderful! Now let’s read this passage carefully and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T: Now, let’s look at the table and retell this passage. Any volunteers?
Step 3 Consolidation 第三步 巩固(时间:16分钟)
巩固2,完成4a和3。
Topic 1 Nice to meet you!词汇和重点句型:1. Excuse me! 对不起,打扰了!(用在事情发生之前) Sorry! 对不起(用在事情发生之后)2. Nice to meet / see you. = Glad to meet / see you. 很高兴见到你。3. Welcome to China / Fuzhou / Changle! 欢迎你到中国/福州/长乐来!4. 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常用于官方或者对小孩子说话) My name is Maria. = I am Maria. 我叫Maria。5. Stand up. 起立。(反义词) Sit down. 坐下。
6. How do you do? How do you do? 你好! 你好!(初次见面时打招呼使用)7. Have a nice day! You, too. 祝您一天愉快!您也是!8. How are you? 你身体好吗? I’m fine / OK / well. Thanks. 我很好,谢谢!(可以缩略为:Fine, thank you.) Not bad, thanks. 不错,谢谢!9. See you later! = See you soon! 等会儿见! See you tomorrow! 明天见! Good-bye! == Bye-bye! = Bye! 再见!10. This is Mary. This is Tom. 这是Mary. 这是Tom. (用于第三者介绍他人时)
语言点:1. Good morning. 一般用于黎明时到中午十二点之前 Good afternoon. 一般用于中午十二点以后到下午六点。 Good evening. 一般用于下午六点到晚上十点左右。 Good night. 一般用于睡觉前,表示“晚安”。 Good day. 一般在白天问好时用,表示“日安”,尤其是澳大利亚和美国英语中使用较多。2. be的使用:(记住口诀)我用am,你用are;is用在他、她、它;单数is复数are;你、我、他们也用are.。
Topic 2 Where are you from?词汇和重点句型:1. be from = come from 来自 Where are you from? = Where do you come from? I’m from China. = I come from China. Are you from China? = Do you come from China? 2. be动词的一般疑问句提问与回答: Am I in New York? Yes, you are. No, you aren’t. Are you from the USA? Yes, I am. No, I am not. / Yes, we are. No, we aren’t. Is she Maria? Yes, she is. /No, she isn’t. Is he Tom? Yes, he is. /No, he isn’t. Is it my book? Yes, it is. /No, it isn’t. Are they from England?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3. 两个疑问词where、who的使用: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ina. I’m Chinese. Where is she / he from? She / He is from Japan. Where are they from? They’re from France. Where is Beijing? It’s in China. Who is he / she? He is Michael./ She is Jane. Who are they / you? They are my teachers. / We are Maria and Jane. / I am Diana. 4. 要求了解一些较重要的西方国家的国家、城市、人民的名词。5. What’s your telephone / cell phone / fax / BP number? It’s 0591110
Topic 3 What class are you in?词汇和重点句型:1. 数词:1-20。2. 不同人称对年龄的询问与回答: How old are you? I’m 14. / We are 14. How old is she / he / it? She / He / It is 14. How old are they? They are 14 years old. 3.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toy. What are these / those? They are buses.4. Is this / that a book? Yes, it is. / No, it isn’t. Are these / those desks?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 5. How do you spell apple? A-P-P-L-E. 6. What class / grade are you in? I’m in Class 3 / Grade 7. 7. a high school 一所中学 a high school student 一个中学生8. in the same class 在同一班级 in Class 2, Grade 7 在7年级2班语言点:1. 班级年级的表示:(以教师教学用书为参考)英国英语表达时通常班级在前,年级在后。如:Class 2, Grade 7.美国和加拿大表达时则年级在前,班级在后。如:Grade 7, Class 2.其实美国在班级表达时,都是根据老师而决定的。如:Mr. Smith’s class2. a, an的使用:(记住口诀)a、an一对双胞胎, (a和an都是不定冠词,译为“一……”长得像来分不开。 表示一个没有特别指定的人或事物。)姐妹二人都勤快, 天天都把单杠抬。 (a和an后只能跟可数名词单数。)an姐姐干活爱跳舞, (an用于元音音素开头的单数可数名词前。但名词前有修饰词时,则近身元音离不开。 根据最邻近的修饰语的第一个音素来决定。如:an apple; an English book.)妹妹a她更勤快, 富余单杠她全抬。 (其余辅音音素开头的单数可数名词前用a。)物代指代来做客, (但名词前有物主代词、指示代词时,不能使用不定冠词。姐妹二人歇下来。 如:a my book; a that bike 都是错的。)
3. 名词的复数形式:① 名词后面直接加s,如:apples, bananas② 以s, x, sh, ch结尾的名词在后面加es,如:classes, dishes③ 词尾为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名词,将y变为i再加es,如:family - families④ 词尾为f,fe的单词,改fe为ves,如:knife - knives特殊单词:man - men woman - women mouse - mice foot - feet Chinese - Chinese
Unit 2 Looking differentTopic 1 I have a small nose.词汇和重点句型:1. movie star 电影明星2. not…but… 不是…而是…
3. in the same school 在同一所学校 in different grades 在不同班级4. 身体五官及各部位名称;部分颜色词语5. 反义词: small - big / large / wide long - short black - white tall - short new - old 6. I have a big nose = My nose is big. I have big eyes. = My eyes are big. She has a big nose. = Her nose is big. She has big eyes. = Her eyes are big. 7. Do you have long hair? Yes, I do. No, I don’t. / Yes, we do. No, we don’t. Does she / he have big eyes? Yes, she / he does. No, she / he doesn’t. Do they have new friends? Yes, they do. No, they don’t. 8. I’m thirteen years old. = I’m 13 years old. = I’m 13. = I’m thirteen.语言点:1. 在五官描述上,要注意英美人习惯。在西方国家进行外貌描述时,不说a big mouth,而说a wide mouth。他们的a big mouth往往用来指一个人嘴巴多,喜欢在背后说三道四。2. 特别注意第三人单数时表达有时使用的是has。
Topic 2 What does she look like?词汇和重点句型:1. give something to somebody = give somebody something 给某人某物 Give the book to Maria = Give Maria the book. 把书给Maria.2. right away 立刻,马上 3. dark skin 黑皮肤 light yellow skin 黄皮肤 fair skin 白皮肤4. the boy over there 在那边的那个男孩 the boy under the tree 在树下的那个男孩5.look like 看起来像 look the same 看起来一样 6. different looks 不同的外表7. good friends 好朋友 8. look at the picture 看着图片9. the pair of shoes / trousers 这双鞋/裤子10. 表示颜色的词语11. 关于颜色的提问:What color…? -- What color is the skirt? -- It’s white. -- What color are the shirts? - They are white. 12. which疑问词的使用 Which girl? The girl in red. 哪个女孩?穿红色衣服的那个女孩。 Which bag? The blue one. 哪个包?蓝色那个。13.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她看起来怎么样?14. 区别以下两种问题: Mike’s pants are blue. What color are Mike’s pants? The blue pants are Mike’s. Which pants are Mike’s?15. Which color / bag / clothes do you like? 你喜欢哪种颜色/哪个包/哪件衣服? These are my favorite clothes. 这些是我最喜欢的衣服。
Topic 3 Whose jacket is this?词汇和重点句型:1. What does she / he look like? She is young with long legs. / He is short with black hair.2. Is the boy tall or short? He’s short. 注意:选择疑问句的选择部分前部分要读升调,后部分读降调。回答时要有具体内容,而不能用Yes, No回答。3. 反义词或对应词: small - big new - old old - young fat - thin long - short man - woman boy - girl doctor - nurse dad - mum 4. 副词so、too、very的使用:so fast 如此块!这么快! too fast 太快 very fast 很快5. It will fit you soon. 它很快就会适合你的。 6. blue and white 蓝白相间 dark blue 深蓝light blue 浅蓝
tall and thin 又高又瘦 8. curly / long / short hair 卷发/长发/短发9. on a blue bike 在蓝色自行车上in the black car 在黑色汽车里 in the pink blouse 穿着紫色衬衫的
10.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使用:Whose toy is this? It is my toy. It’s mine.
It’s your toy. It’s yours.It’s his toy. It’s his. It’s her toy. It’s hers.It’s its toy. It’s its. It’s our toy. It’s ours. It’s their toy. It’s theirs.
语言点:1. ’s的所有格形式:Wang Hai’s mother 王海的妈妈 Jim’s sister Jim的妹妹2. 物主代词的使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Unit 3 Getting togetherTopic 1 Do you have a pen pal?一、单词1. in the same class 在同一班 2. study … with… 与…一起学习…3. No problem 没问题 4. by the way 顺便问一下5. speak Chinese 讲汉语 6. only a little 只有一点点7. Of course =Sure 当然 8. helpstudy each other 互相帮助/学习9. live in … 居住在… 10. the same age as … 与…同岁11. want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 12. come to China 来到中国13. in English 用英语 14. help sb. with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15. the Great Wall 长城 16. at the English corner 在英语角17. be helpful to… 对…有帮助 18.each other 互相
二、句型:1. May I do sth.? 我可以做某事吗?e.g. : May I knowhaveask your name? May I study English with you? May I call you Mike?2. like … very much a lot 非常喜欢…… like … a little 有点喜欢… not like … at all 根本不喜欢……
三、语法:(一) 一般现在时1.肯定句: We speak Chinese 否定句: We don’t speak Chinese. 一般疑问句: Do you speak Chinese? 回答: Yes, we do. No, we don’t.2.肯定句: Mike speaks English. 否定句: Mike doesn’t speak English. 一般疑问句: Does Mike speak English? 回答: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3.动词第三人称单数构成形式(二)代词人称代词:人称 单数 复数 主格 宾格 主格 宾格第一人称 I me we us第二人称 you you you you
第三人称 he him they them she her
it it 主格:在句中当句子主语e.g. I have a good friend. He has a good friend.宾格: 在句中当动词的宾语或介词的宾语,形成动宾或介宾结构.Please call me Mike. (动宾)Give it (动宾) to me (介宾) .Help us find him. (动宾)人称代词排列顺序:(可记住口诀)you, he and I; we, you and they; he and she口诀: 对你尊重you在前,谦虚礼貌I最后; 我们人多力量大,we要排在you之前,they委屈垫在后; 两性并列不平等,绅士风度放一边,he 在前she在后。特殊情况:1. 为了强调某人称,或是出现在承认错误之类的句中时,应把第一人称的I,放在前。2. 当说话人I的身份很高或回忆往事时,可以先说I。
物主代词:数 人称 性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名词性物主代词
单数 第一人称mymine 第二人称your yours第三人称hishis herhers its its
复数 第一人称ourours 第二人称 your yours 第三人称their theirs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也称非独立性物主代词,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名词共同使用.e.g. my name your mother his friend their teacher
Topic2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一、单词1.职业名称 teach (教) --------- teacher (教师) study (学习) --------- student (学生) work (工作) --------- worker (工人) drive (驾驶) --------- driver (驾驶员) farm (农场) --------- farmer (农夫) cook (烹调) --------- cook (厨师)1. 对应词: teacher --------- student nurse --------- doctor2. office worker公务员 policeman警察 waiter男服务员 --------- waitress女服务员 salesman 男售货员 --------- salesgirl女售货员3. 家庭成员 grandfather --------- grandmothergrandpa --------- grandma father --------- mother Dad--------- MumUncle --------- aunt
son --------- daughter brother --------- sister cousin
二、词组1.工作场所:in a school 在学校 in a hospital 在医院 in an office 在办公室in a shop / store 在商店 on a farm 在农场2. a student of Grade Seven 一名七年级的学生 on the sofa 在沙发上 have a job 有一份工作 look after… 照顾……; 保管…… a photo of my family 一张我家的相片 have a look 看一看 the young woman in yellow 穿黄衣服的年轻女士
三、句型:1. I’m home. 我回来了.2. Come in and make yourselves at home. 请进, 请别客气.3. What a nice place! 多漂亮的一个地方!4. Please have a seat= Please sit down. 请坐!5. My parents are both office workers. 我父母二个都是公务员. We all love our work. 我们都喜爱我们的工作.注意:both指两者“都”; all指三者或三者以上“都”
澄?2. would like = want 想要 Would you like some eggs? = Do you want some eggs?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 What do you like to drink?3. Give me some meat. = Give some meat to me.4. Why not have some milk? 表示提建议5. Let’s have some milk. 表示提建议 6. May I take your order? = May I help you?(限于用餐)7. Wait a moment, please.请稍等片刻.8.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offee? = How do you like the coffee? 你觉得咖啡怎么样?9. 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me? (表邀请) Ok. I’d love to10. I’m very glad to be here.我非常乐意呆在这儿11. Any more rice? 再来些米饭怎么样?12. They are all friendly kind to墒? rice porridge bread meat chicken fish beefDrink: (不可数) tea milk Coke coffee water juiceEat (吃) + drink (喝) = havesomething to drink 喝的东西 something to eat 吃的东西have dinner 吃饭;吃正餐have breakfast 吃早饭 have lunch 吃午饭have supper 吃晚饭
二、句型;1. help oneself (to sth) 请自便 (吃些某物)2. would like = want 想要 Would you like some eggs? = Do you want some eggs?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 What do you like to drink?3. Give me some meat. = Give some meat to me.4. Why not have some milk? 表示提建议5. Let’s have some milk. 表示提建议 6. May I take your order? = May I help you?(限于用餐)7. Wait a moment, please.请稍等片刻.8.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offee? = How do you like the coffee? 你觉得咖啡怎么样?9. 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me? (表邀请) Ok. I’d love to10. I’m very glad to be here.我非常乐意呆在这儿11. Any more rice? 再来些米饭怎么样?12. They are all friendly kind to me.他们都对我很友好。
三、语法: 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量(一)可数名词: 可直接用基数词表具体的量表“一”:a cake ook hamburgerike an apple orange eggtwo cakes three books four apples five eggs(二)不可数名词:可用数量词来表示具体的量a cup of tea coffee two cups of tea coffeea glass of milkwaterjuice three glasses of milkwater juicea bowl of … 一碗…… two bowls of … 两碗……a box of … 一盒箱……two boxes of … 两盒箱……a bag of … 一袋…… two bags of … 两袋……a bottle of … 一瓶…… two bottles of … 两瓶……a kilo of … 一公斤…… two kilos of … 两公斤……a kind of … 两种…… two kinds of… 两种……a plate of … 一盘…… two plates of… 两盘……a basket of eggs … 一篮/筐鸡蛋…… two baskets of eggs… 两篮鸡蛋……a pair of … 一双/副/对…… two pairs of… 两双/副/对……(三) 模糊的量some既可以修饰可数也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
some apples 一些苹果 some meatwater 一些肉水a few + 可数 表示若干一点 a little + 不可数 表示若干一点a few friends 几个朋友 a little water 一点点水
many + 可数 许多 much + 不可数 许多 many friends 许多朋友 much water 许多水
Unit 4 Having FunTopic 1 What can I do foryou?词汇:1. 数词:21-101 注意:A. forty; eighty; B. 读音: ~teen 与 ~ty2. 名词: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划分3. 词形变换:also (同义词) too each (同义词) everyexpensive (同义词) dearkilo (复数) kilos watch (复数) watches mouse (复数) mice waiter (对应词) waitresstry (第三人称单数) tries sell (反义词) buy4. 词语与短语:on the fourth floor 在第四层楼 try on 试穿be on sale 减价(出售) another pair of pants 另一条裤子 two yuan a kilo 每公斤两元 sell / buy… for… 以…价出售/ 购买 have a look 看一看 a clothing shop 一家服装店 run over to… 跑到… two bags of salt 两包盐two kilos of eggs 两公斤鸡蛋 six bottles of milk 六瓶牛奶 Thanks anyway /all the same. 仍然感谢。 Don’t worry. 别担心。Here is your change. 找你零钱。
5. 购物用语:服务员或营业员: What can I do for you? Can / May / Could I help you?回答: Yes, please. I’d like (to buy ) … I want ( to buy ) … I’m looking for… Do you have…?谈论事物: How do you like…? = What do you think of…?How do you look in this dress? Not bad. How do the pants fit? They’re too long. 询问价格:How much is +主语(单数或不可数)? How much are +主语(复数)?How much do you want for something?讨论价格: How / What about thirty yuan?That’s too expensive. It’s a good price. The price is good. 表示感谢: Thanks a lot. Thanks very much. Thanks anyway.回答: Not at all. That’s all right. You’re welcome.请求帮助:Could you do me a favor? = Could you do a favor for me? = Could you help me?决定与否: I’ll take / have / get / buy it.
易错点:1. some 常用于肯定句;any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e.g. I have some friends. I don’t have any friends. Do you have any friends?some 用于疑问句时,希望得到对方肯定回答或征询意见e.g. Would you like some bread? Do you want some corn and wheat?2. try on the dress try the dress on try it on (T) try on it (F)3. a pair of pants / shoes / glasses an umbrella4. How much is this pair of shoes? (T) How much are this pair of shoes? (F)
Topic 2 Would you like to go for a picnic?词语与短语:be free 空闲;自由visit a friend 拜访朋友 on Sunday 在星期日
go to West Hill 去西山 make a plan for… 为…制定计划
tomorrow afternoon 明天下午 tell somebody about something 告诉某人有关事项right away 立刻;马上 discuss something 讨论某事 go swimming 去游泳
go out for a picnic 出去野炊 make a telephone call 打电话 have a discussion 讨论do shopping 购物go home 回家 make a picnic plan 订一份野炊计划
Don’t forget 不要忘了。 speak to somebody 跟某人说话take a message 捎口信ask somebody to do 叫/要求某人做某事call somebody back 给某人回电话give somebody a call 给某人打电话give somebody a message 给某人口信/消息carry water 提水collect firewood / garbage 捡柴火/垃圾 prepare food 准备食物
wash the dishes 洗碗筷 eat an apple 吃苹果sing a song / songs 唱歌 have a picnic 野炊 look at a picture 看图 read a book 看书 play the guitar 弹吉他fly a kite 放风筝run after somebody / something 追逐某人/某物eat / have dinner 吃饭listen to the radio 听收音机 have a meeting 开会
电话用语:1. - Hello! -- Hello! 2. 自己:this; 对方:thate.g. This is … 我是… Is that …? 你是… 吗? Who’s that? 你是谁?3. What’s up?4. May I speak to …, please?4e字母结尾的动词,先去掉e,再加 -ing have - having drive - driving prepare - preparing see - seeing ③ a. 在重读闭音节中 b. 末尾是一个元音字母+一个辅音字母(r除外)两者兼备时,双写末尾辅音字母,再加 -inge.g. open – opening listen - listening (缺a条件) eat - eating (缺b条件)
Topic 3 We want to go to the zoo!词组与短语:go to the zoo 去动物园 the king of all animals 兽中之王
like something b (两种)1:00 one o’clock1:05 one - o - five five past one 1:15 one fifteen a quarter pasC3不“e.g. We must study hard. I have to look after my mother at home. She is ill.
2. 现在进行时:1. 构成: be (am, is, are ) + V-ing (口诀:有be还有ing)2. 用法:表示说话时正在发生或进行的动作。3. 现在分词的构成:① 在动词原形末尾加 -ing wash - washing collect -- collecting② 以不发音e字母结尾的动词,先去掉e,再加 -ing have - having drive - driving prepare - preparing see - seeing ③ a. 在重读闭音节中 b. 末尾是一个元音字母+一个辅音字母(r除外)两者兼备时,双写末尾辅音字母,再加 -inge.g. open – opening listen - listening (缺a条件) eat - eating (缺b条件)
Topic 3 We want to go to the zoo!词组与短语:go to the zoo 去动物园 the king of all animals 兽中之王
like something best 最喜欢某物 climb trees 爬树 play with a ball 玩球pick bananas 摘香蕉 on the bus 在公车上 be lost 迷路talk about something / somebody 讨论某事/某人 be excited to do something 做某事很兴奋
at night 在晚上Thank you all the same. 仍然谢谢你。See you next time. 下次见。have lessons 上课have lunch 吃午餐have sports 进行体育运动go to bed 去睡觉pass me a banana = pass a banana to me 递给我一个香蕉
重点句型:1.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 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2. -- How long do elephants live? -- About sixty years. 3. How many hours do elephants sleep at night?4. What time is it? = What’s the time? = Could you tell me the time?5. It’s time to do something.6. I have no watch. = I don’t have a watch.7. What’s wrong with you?8. Don’t cry.9. It’s very kind of A2on在时间表达上的用法:(口诀)at用在钟点、night;上、下午、晚上都是in;具体某天、星期要用on,即便上下午包在内;
季度、年太长%t one 1:30 one thirty half past one1:40 one forty twenty to two 1:45 one forty-five a quarter to two
Recycle 2 Review of Units 3 - 4词语与短语:help people to buy things 帮人家买东西 look after patients 照顾病人cook food 煮东西 ride a bike 骑自行车Thanks anyhow. 无论如何,仍然谢谢 think about… 考虑 …have fun 玩得愉快in the afternoon / morning 在下午/ 上午go to school 去上学chat on the net 网上聊天
复习要点:1. 职业名称及工作场所;询问职业 2. 复习现在进行时3. 树状家谱;复习家庭成员及名词所有格 4. 询问价格5. 复习询问时间及时间表达法
at、in、on在时间表达上的用法:(口诀)at用在钟点、night;上、下午、晚上都是in;具体某天、星期要用on,即便上下午包在内;
季度、年太长,才与世纪同用in。
Topic 1 I have a small nose.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2a and 3a. 本课重点活动是1a, 2a和3a。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1.Learn some new words:
(1)Learn words about parts of the body:
nose, eye, head, face, hair, ear, mouth, neck
(2)Learn some other new words:
guess, have, small, has, big, know, right, round, long, wide, girl, boy, short
2. Learn some useful sentences:
(1)Oh, I know.
(2)Yes, you’re right.
3. Learn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with“have/has”and adjectives of description:
(1)I have a big nose.
(2)They have round faces.
(3)She has long hair.
(4)It has big ears.
4. Learn how to describe people’s appearances.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根据图画和文字信息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
(出示小黑板上的图画和文字信息,师生进行互动问答,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表演对话。复习描述人的基本情况。)
School: Beijing Ren’ai International School
T: What class is she in?
S4: She is in Class Four, Grade Seven.
T: What’s her telephone number?
S5: It’s (010)9267-6929.
T: Well done! Now we have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Jane. Do you like her? Is she beautiful? Then how to describe her appearance? First, 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parts of the body. Now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12分钟)
利用图片,借助体态语,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1. (教师利用Jane的图片教授2a中人体部位的名称,并在图片的相应位置板书单词,然后领学生拼读。注:教师应按照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讲授人体部位,以便帮助学生记忆。)
T: Please listen and follow me, then touch the parts of your body when you say them. Please go!
head face hair eye ear nose mouth neck
T: Let’s 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s this?(手指画着头部的图片。) S1, please.
T: How do you spell it, please?
3. (以做游戏的方式呈现新单词和短语,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具体方法如下: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轮流选出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人物头像。每个学生画一个身体部位。例如,第一个学生画的是一张圆脸,教师就帮助学生说a round face。板书并解释。其他身体部位以同样方式呈现。直到把所有本节课所涉及的描述性形容词都呈现出来为止。可以多画几幅图,完成后,每组学生轮流用短语描述人物外貌特征,说得准确流利者为胜。)
T: Nice work, boys and girls. Now let’s play a game. I’ll divide you into four groups. Each group chooses a student to draw a part of the body. And you should describe it with a phrase. OK. Let’s begin!
S2: (画一个圆脸) A round face. (教师帮助学生说。)
S3: (画一双小眼睛) Small eyes.(教师帮助学生说。)
S4: (画一个大鼻子) A big nose.(教师帮助学生说。)
…
(以同样方式呈现a wide mouth, big ears, long hair,要求学生掌握。)
4. (出示3a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突出的外貌特征,巩固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和部分形容词。)
T: OK, now look at these pictures. Let’s talk about their different looks. Is this nose big?(教师指着图片1的鼻子,并借助手势问。)
T: Good. He has a big nose. Are they big, too?(教师指着图片②问。)
T: Very good. They are not big. They are small. They have small noses and small eyes.(教师指着图片2的鼻子和眼睛说。)
5. (在熟练掌握人体部位和描述人体部位形容词的基础上,结合3a的教学图片,让学生操练形容词+人体部位的短语,然后教授have和has的用法,进而过渡到完整的句子。)
(教师说出一个人称代词,让学生结合3a的教学挂图说出用have还是用has。)
T: Next, please practice the sentence patterns. I say personal pronouns, you complete the sentences.
T: Look at Picture 1. “I …”
Ss: They have round faces.
…
T: Listen to 3a and repea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T: Let’s sum up the usages of“have”and“has”.
① have: S(I/We/You/They) +have …
② has: S(He/ She/ It)+has …
(2) (教师带领学生运用身边的实物,练习用have/has造句。)
She has a big pencil-box.
He has a beautiful bag.
…
Step 3 Consolidation 第三步 巩固(时间:8分钟)
完成3b和4。通过小组竞赛,接龙游戏,替换练习等活动,进一步操练have,has的用法。
1. (小组竞赛。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书面完成3b。核对答案,并让学生复述have/has的用法,最后让学生齐读这七个句子。)
T: Now, let’s P.K. Can you complete the sentences in 3b on Page 26 as quickly as you can? Then I’ll divide you into two teams. Boys must choose the sentences which they use “have”. Girls must choose the sentences which they use “has”. Please go.
2. (接龙游戏。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第一人称说一个句子,学生模仿练习。)
T: Well done. Now let’s play a game in chains. You can say a sentence to describe yourself. Please use “I have” to make sentences, for example, I have a big nose. Begin!
S1: I have a small nose.
3. (根据学生的描述,有意识板书一些句型,运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替换练习。)
T: Nice work. Huang Lin and Huang Hao, please.
Huang Lin: I have a small nose.
Huang Hao: I have a small nose.
T: You can say together like this: We have …
Huang Lin and Huang Hao: We have small noses.
T: And the whole class can say like this: They have …
Ss: They have small noses.
Huang Lin: I have a small nose.
Huang Hao: I have a small nose.
(引导他们用we来描述,注意单复数形式,其他同学用they转述。教师板书。)
Huang Lin and Huang Hao: We have small noses.
Ss: They have small noses.
T: Read the passages and draw pictures.
5. (两人一组,一位描述,另一位画,画完后同桌交流。评选出优胜小组并将其画贴在墙上,以资鼓励。)
T: Let’s draw a picture in pairs. One reads, the other draws. Are you ready?
S5: This girl has a round face, big eyes …
…
完成1a,1b,2a和2b,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的功能项目,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1. (用学生画得较好的图片进行问答,问答过程中教师板书新内容,并进行简单解释。)
T: Nice work. Do you know the boy? He has a round face, big eyes, a small nose, a wide mouth and small ears. His hair is short. He is a boy in Group Three. Can you guess?
You’re right.
2. (播放1a录音,请学生跟读并注意语音语调,然后判断下列问题的正(T)误(F)。)
T: Listen to 1a and repea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Then mark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rue (T) or False (F).
(2)Kangkang has a small nose. ( )
T: Now practice the dialog and then I’ll ask two students to act it out.
T: Listen to your partner and touch the parts of your body he/she says.
…
Step 5 Project 第五步 综合探究活动(时间:7分钟)
通过综合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1. (教师分别请一男生、一女生到黑板前,请下面的学生描述他们的外貌,教师先示范,然后以滚雪球的方式继续活动。)
(1) T: This boy has a round face.
S1: He has a round face and small eyes.
S2: He has a round face, small eyes and a big nose.
(2) T: This girl has long hair.
S4: She has long hair and a big nose.
S5: She has long hair, a big nose and a small mouth.
T: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Listen carefully. He is a boy in Group Five. He has big eyes and big ears. He has a wide mouth and a big head. He has a small nose and long hair. Who is he?
T: Now I’ll divide our class into four groups. Do as I do, please.
…
3. Homework:
(1)复习Section A。
(2)预习Section B生词。
(3)描述一位朋友的外貌。
板书设计:
I have a small nose.
1. I know.
2. You’re right.
3. (1)I have a big nose.
(2)We have small eyes.
(3)They have round faces. I/We/You/They + have …
(4)She has long hair. He/She/It + has …
(5)He has a wide mouth.
(6)It has big ears.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3 and 4. 本课重点活动是1a、3和4。
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1. Learn some new words:
favorite, movie, star, Chinese, again, look, arm, hand, leg, foot
2. Learn some useful sentences:
(1)—Who is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It’s Bruce Lee.
(2)Guess again.
3. Continue to learn the description of people’s appearances:
(1)Her eyes are small.
(2)She has a small face, big eyes and a small nose.
4. Continue to learn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with have/has:
(1)—Does he have long hair?
—No, he doesn’t.
(2)—Does he have a wide mouth?
—Yes, he does.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目标语言,引出并学习本节课新句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 (检查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教师把学生分成十二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描述他的一个朋友,然后请两个学生向全班同学描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
T: Hello, boys and girls. From last period, we learnt how to describe someone’s appearance. Now I’ll divide our class into twelve groups. Then you talk about your friend’s looks in groups. You can begin like this: I have a friend. He is a boy. He has … And then I will choose two of you to report it in the front.
2. (教师出示28页5a的教学挂图,请八名学生依次到黑板前,按教师指令,触摸玩具的身体部位,并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相对应的单词。)
T: Very good! Next, look at the doll. I’ll ask eight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blackboard one by one. Please touch and write down the names of the parts of the body on the blackboard. Do you understand?
Touch her face.
…
(复习学过的身体部位的名词后,教师指着图片教授并板书新单词arm, hand, leg, foot, 同时强调foot的复数形式是feet。在学生会读并理解词义后,教师继续发出指令,让所有学生做相应的动作。)
T: Great! Let’s go on learning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When I read, please touch the parts of your body. Please go!
Touch your hand.
Touch your leg.
Touch your foot.
T: Look at the doll. Does she have long hair?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T: Does she have small eyes?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does Does she have …
Yes, she does.
doesn’t No, she doesn’t.
T: Well, now practice the drills above one by one. One asks, the other answers. Please go!
S1: Does she have big ears?
S3: Does she have a small mouth?
…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10分钟)
通过1a对话,使学生初步掌握动词have/has的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并学习新句型Who’s your favorite …?。
(在星星下方板书star,引导学生推测出词义,并要求学生掌握。)
T: 《赤壁》is a nice movie.《功夫熊猫》is a movie, too. Can you guess what’s the meaning of“movie”?
T: Nice work. What’s the meaning of “movie star”?
T: Good! Who is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T: You all have your own favorite movie stars. Who is Michael’s?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m? (指着图片。)
T: This is Michael’s favorite movie star. Can you guess who he is? S1, please.
T: No. Li Lianjie is my favorite movie star. Guess again. S2, please.
T: No. He is from China. He is Chinese and has a big nose. OK. Now listen to 1a and guess again. Who’s Michael’s favorite movie star?
3. (学生听录音猜测图片上的人物,教师鼓励他们谈论自己最喜爱的电影明星,可让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操练。)
T: Who’s he? S3, please.
T: Yes. You’re right. Now practice the dialog in pairs like this:
S4: Who is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S5: My favorite movie star is Li Lianjie./It’s Li Lianjie. He is tall and strong …
…
T: Listen again and repeat. Pay attention to you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第三步 巩固(时间:10分钟)
通过听说读写的练习,强化动词have/has的用法及描述人的外貌特征的方法。
T: OK, just now, you talked about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Can you talk something about your favorite teacher with your partner? You can use the sentences: “Who is your favorite teacher?” “Guess, he’s …” “Does he have …?” “No. Guess again.”
2.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学生照片说:“假定这位学生是你的朋友,请根据1a,表演对话。)
T: Suppose this is your good friend, Lin Wen. Make a similar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1a, and act it out.
S1: I have a good friend in my class. Guess who is my favorite friend?
S2: Is your friend a girl?
S1: Yes, she is. She has a big nose.
S2: Does she have long hair?
S2: Does she have small eyes?
S1: No, she doesn’t. Her eyes are big.
3. (看2部分,听录音填数字,要求学生使用has句型进行核对。做得好的给予掌声鼓励。完成2。)
T: Nice work. Now let’s look at the kids with masks on Page 27. They’re Maria, Michael, Wang Junfeng, Kangkang, Linda and Jane. Can you guess what they look like? Next, please listen to 2 and match the following phrases with the right numbers. Then describe the kids with the sentence patterns: Maria has a small mouth. She has a small mouth.(核对答案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be动词来重复学生的答案,并板书。)
T: OK. Let’s check your answers one by one. S3, please.
S3: Kangkang has a big head. He has a big head.
T: Yes. That’s right. His head is big. S4, please.
S4: Jane has a small face. She has a small face.
T: Right. Her face is small. S5, please.
S5: Wang Junfeng has small eyes. He has small eyes.
T: Good. His eyes are small. S6, please.
S6: Linda has long hair. She has long hair.
T: Very good. Her hair is long.
(板书句型,引导学生使用be动词来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并提醒学生注意人称代词主格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之间的替换。)
He has big eyes.→His eyes are big.
She has long hair.→Her hair is long.
T: Well. What about Kangkang? S7, please.
S7: Kangkang has a big nose. He has a big nose.
Ss: Yes. His nose is big.
T: Good. Now let’s practice the drills with your partner.
(根据黑板上的信息,让学生使用be动词描述2中人物的外貌特征。)
Example:
I have a round face.→My face is round.
4. (教师利用简笔画或图片帮助学生完成3。教师可向学生说明描述人的外貌有多种方式并要求学生掌握。)
T: Look at me. My face is round./I have a round face. Now look at the picture in 3 on Page 28 and rewrite the sentences using have or has. Then make more sentences. Finish 3.
让学生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完成4。完成5a,5b,进一步巩固身体部位的名称,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T: Listen to 4 and learn how to judge and mark the intonation.
B: She’s my friend, Mary.
A: Look, she has a small face, big eyes and a small nose.
T: Listen to 1a and mark the intonation.
3. (完成5b,巩固5a。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当听到Bobby says时才能做动作。把学生分成四大组,先小组操练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讲台,由教师发出指令,四名学生做动作,做错的淘汰,选出最终获胜者,教师给予奖励。)
Step 5 Project 第五步 综合探究活动(时间:8分钟)
通过真实的任务,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本课所学的目标语言。
(这个游戏是通过问与答来猜测对方的要好朋友。游戏内容:一位同学事先在纸上写下同班中要好同学的姓名,折好交给另一个同学,让这位同学猜测到底是谁,允许这位同学提三个有关外表的问题,然后通过回答判断,最后打开纸张看是否猜对。)
S1: I have a good friend in our class. He is a boy. Guess! Who?
S2: Does he have a big head?
S2: Does he have small eyes?
S2: Does he have a round face?
S1: Yes, you’re right. Great!
(如果回答为No,就打开纸张核对。然后同桌间继续进行猜谜游戏。)
2. (以My favorite teacher/classmate/friend/…为题,要求学生试用3中的不同句式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2)复习Section A和Section B的单词。
(3)预习Section C单词。
(4)根据1a及3中的句式编对话。
板书设计:
I have a small nose.
1.—Does he have long hair? 2. Who is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No, he doesn’t. It’s Bruce Lee.
—Does he have a wide mouth? Guess again.
—Yes, he does. 3.①Her hair is long. = She has long hair.
②His eyes are big. = He has big eyes.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and 2. 本课重点活动是1a和2。
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1.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come, come from, student, sister, different, knife, don’t=do not
2. Continue to learn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with“have/has”:
(1)Do you have a knife?
Yes, I do.
(2)Do they have long legs?
No, they don’t. They have short legs.
(3)Does he have a ruler?
Yes, he does.
3.(1)Talk about the introduction and review the description of people’s appearances:
①I come from England.
②I’m a student.
③I have a sister.
④She has a round face, big eyes, a small nose and a small mouth.
(2)Talk about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s:
W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but in different grades.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通过复习,巩固表示人体部位的单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教师出示一块小黑板,同时叫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纸和笔,先看示范,然后在纸上作图:head, hair, nose, mouth, ears, eyes, legs, arms, feet。注:可以画出不同的姿势,学生边画边用英语说出所画部位,教师巡视并督促学生大声说出单词,然后在全班范围内对所画的图进行介绍,如big eyes, a small nose, a wide mouth等。)
T: Let’s draw a picture of the people. Take out your paper and pens, and follow me. Begin! Head.
2. (1)(教师让两个学生以“Who is your favorite friend in your class?”为话题,根据Section B中的1a编对话并表演。)
T: Make a conversation to talk about“Who is your favorite friend in your class?”. Please go.
S1: Oh, I have a good friend in our class.
S1: No. She is a girl. She has a big nose.
S2: Does she have long hair?
S1: No, she doesn’t. She has short hair.
S2: Does she have small eyes?
S1: No, she doesn’t. Her eyes are big.
T: Come to the front, please, Hu Xue.
T: 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including your appearances?
Hu Xue: OK! My name is Hu Xue. I’m a girl. I’m thirteen years old. I’m from China. I have a big nose and big eyes. My hair is short.
T: Great. Are you a Chinese teacher?
Hu Xue: No. I’m not a teacher, but I’m a …
T: Good. You’re not a teacher. You’re a student. Do you have a big nose?
Hu Xue: Yes, I do.(教师帮助学生回答“I do”)
T: Do you have small eyes?
Hu Xue: No, I don’t.(教师帮助学生回答don’t,并说明don’t=do not。)
T: Do you have a sister?
T: Are you in the same school?
Hu Xue: No, we’re not in the same school.
T: Good. You can also say “we’re in different schools”. Do you come from China?
T: Thank you. Go back to your seat and sit down.
(板书生词,分析并强调相近或相反的词、词组,加快记忆。然后带领学生朗读并要求掌握,板书新句型。)
student (teacher) Do you have …?
sister (brother) Yes, I do.
different (same) Do you have small eyes?
come from=be from No, I don’t.
T: I know a boy. He has a sister.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he boy and his sister look like? Now listen to 1a.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7分钟)
学习1a,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T: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1) Is the boy a student?
(2) How old is his sister?
T: Right. How old is his sister?
T: Yes. You’re right. Now listen again and repeat. When you’re reading, you can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找出正确图片后,让学生归纳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关键词语并板书。)
T: Please find the key phrases in 1a.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今天要说的是初中牛津英语7A第一单元(This is me)中的第四课时的语法这一部分。该单元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和别人,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教材《牛津初中英语》以任务性教学为主导,十分重视语法教学。语法部分是整个单元六个板块中的第四板块,主要是梳理本单元出现的重点语言现象,对前面出现的语言现象进行的归纳和总结,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法规则。同时也为本单元后面几个板块中新词汇的运用,尤其是后面的Task写作课奠定基础。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用图表的形式呈现了本课学习内容,be动词与各种主语人称的搭配用法以及be动词在一般现在时态中的肯定句,否定句以及一般疑问句形式。其次,设置be动词运用的真实语境。 第三,综合运用,循序渐进的使学生对be动词的使用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这种安排方法虽然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但是直接把语法内容不经修饰呈现出来难免使学生觉得枯燥。
be动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好,还有部分学生you’re和第三人称单、复数分不清。而本课正好起到一个巩固和扩展延伸的作用。结合教材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听说读写本课四会单词和短语。如:classroom和overthere
2).能理解be动词一般现在时态中的用法.
3).掌握be动词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的构成和一般用法。
2、能力目标:学生会正确完成本科时的相关练习和能流利地用be动词以及所学句型结合本单元话题进行情景会话。
3、情感目标: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的同时还能通过讨论发现交流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 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重点:学生理解和掌握be动词的相关内容和用法,能够正确使用be动词的三种句型,能较好完成be动词的相关练习题目。
难点:运用be动词结合本单元话题进行简单的情景对话。由于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如果直接展示语法规则,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师生共同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重难点。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针对本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对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采用启发式、情景教学式、导入式和归纳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一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分别体现为图片演示以及小组对话两种形式。而“归纳法”主要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归纳总结出来的语法会加深他们对语法的理解,更易于记忆,又使学生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选用了一些图片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通过新旧知识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任务型操练法,从而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员参与,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通过复习Reading部分与be动词有关的重点句子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be动词。并通过语言描述向学生呈现一般现在时和本课的学习目标。
2、Presentation 利用多媒体上的例句和图片创设情境,向学生呈现一般现在时中be动词的各种形式和用法。尤其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人称代词和be动词的正确搭配,缩写形式,以及与名词的正确使用。接下来我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出be动词的用法。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利用出示图片或英文解释的方式直观教学,学生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口诀的使用能帮助学生很快的记住规则。接下来我做了投影练习以及一个游戏,其目的是想再次帮助学生巩固了be动词的用法。
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向学生呈现be动词的否定句,启发学生根据例句归纳总结改写be动词否定句的变化规则。紧接着我用练习巩固。利用相同的方法,向学生教授了be动词的一般疑问句的变化规则。这种例句感知、讨论归纳总结、实践操练地教学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效果良好。
再次点出本课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并完成书本P12的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1). 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内容,简单介绍一下别人。
1、注重教学内容呈现的多样性。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图片的展示,可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器官参与英语活动,能更容易地引起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整节课我始终坚持先让学生例句感知、归纳讨论总结规律、再加以练习实践操练地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寻找“画画课件”所隐藏的神秘之谜,请继续阅读本文。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帮助您。老师们都会根据精心准备的教案课件来进行授课,每位老师都会全心全意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案。教案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正确理解课文的资料,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回想课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教师板书:“我”、同学们、父亲、老师)这篇课文的题目《画杨桃》那么他们对画杨桃这件事各自都有怎样的看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能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资料进行学习。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请大家自学。
二、自学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我”画杨桃的资料时,说一说“我”是怎样画的?(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资料进行分析。)老师问:小作者为什么这样画?生答:因为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叮嘱他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板书:叮嘱)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教师提示:你能举例子说说怎样叫“想当然”?
过渡:小作者正是牢记父亲的话,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那么怎样读父亲的话。指导读父亲的话。你还喜欢哪个人物的资料请汇报。
2当学生汇报到老师的资料时。指导重点分析老师的话。
出示老师的话提问: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学生讲到“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貌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是不是这样,老师拿出一个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说一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杨桃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呢?刚才同学们理解的十分好。你还理解了哪句话。
学生讲到“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请你用“不要……要……”练习说话,说的时候最好要有一个前提。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老师的话很朴实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就应怎样读老师的话?“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这样的语气试着读读老师的话。读后找生讲评读的状况。大家读的很好那么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吗。给时间背诵。
3、当学生没有汇报同学们的看法时,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汇报了我和老师对画杨桃这件事的看法,没有人选同学们的看法,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资料呢?学生说明理由(教师板书:嘲笑)那么小作者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练习说一说。同学们说的十分好,当时小作者心里是很难受。读到这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小作者听了你的话必须会高兴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他的话不仅仅教育了小作者,也教育了同学们,这种教育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正像小作者最后写到的“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一齐读最后一段,请大家快速把这一段背下来。
过渡: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请你把这样的事讲给同学听一听。透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小结:老师学完这篇课文也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齐分享,老师读自己写的话。
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要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三、实践练习:
1、当作者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后,他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杨桃》的读后体会。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田字格出现要写的12个字(丹乌艺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其中,“乌”字的第二笔──竖折折钩、“艺”字最后一笔──横折弯钩、“陈”字左边的“小耳朵”──横撇弯钩、“转”字右边的“专”的第三笔──竖折撇都要呈红色。2.生字卡片。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中小朋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行为和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布置自学
1.谜语:摸不着,看不到,花儿见他点头,小树见他弯腰。
2.谁会画风?想不想展示你的画风的本领?
3.(课件:展示台)今天,我们就来展示画风的本领。展示分两步,第一步,先替课文中的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第二步,展示自己是怎么画风的。现在,各小组自学课文,准备替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展示。注意,可要进行比赛的。
4.谁说说该怎样自学?
5.好的!小朋友们一起自学课文,准备展示吧。
答案
1.风
2.想
4.(1)先读课文,请拼音帮忙识字。(2)再读懂课文,理解意思。(3)最后要把课文读好,读出感情。
5.分组自学
展示自学成果
1.(出示图标:展示台)可以展示了吗?
2.第一项:现在展示大家自学生字的本领。请看老师手中的卡片。(抽读。)
3.“涛、显”二字组词。
4.“陈”字“左耳旁”几笔写成?“艺”字下边的横折弯钩也就是“乙”字是几笔写成?
5.小朋友们,可要记住哦,不要把“横撇弯钩”写成了两笔。
6.第二项展示:读懂课文。读懂了吗?
7.谁能说说课文里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8.嗬,真不简单。都读懂了。
9.小朋友们,该展示你们的朗读本领了。两个小组敢不敢比赛?
10.每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另一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帮助读叙述的部分。各小组再练练。注意读准多音字“杆”
11.开始比赛。你们先开始。
12.现在该你们组了。
13.小朋友们,你们比完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吧。
答案
1.可以了。
2.认读卡片上的生字。
3.浪涛
波涛
波涛汹涌
显示
明显
显眼
显示器
6.读懂了。
7.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陈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赵小艺还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9.敢!
10.各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12.分角色朗读。
拓展练习
1.刚才大家替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了画风的本领,展示得很好。现在,该展示你们自己画风的本领了。
2.不过,这次展示的方式有点特别:我想请大家把自己画风的方法写下来,然后再读读和大家交流。可以吗?
3.(出示图标:展示台)下面,展示开始!谁先来?
2.可以。
写有关画风的句子。
3.分别朗读自己写的画风方法。(3~4人即可)
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我想问大家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哪些字有一个笔画是一笔写成的,可猛一看像是几笔写成的。
2.(在指导喧声述说的同时板书重点笔画。)请大家写写这几种笔画。
3.小朋友,请你先把“乌、艺、陈、转
眨”这几个字写两遍吧。
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有几个字写的时候都不能加点,你能说说是哪几个吗?
4.再看看其他的`字,书写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5.你们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希望老师写给你们看吗?
“艺”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丹”的第二笔:横折钩。“乌”字的第三笔“ㄣ”:竖折折钩,转字右边第三笔:竖折撇。
2.练习写笔画。
3.书写“乌、艺、陈、转”。
丝、乌、丹
4.各自发表意见:“斜”字的第二笔。
5.眨、陈、涛(提示横的长短,竖撇的起笔处。)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教研中心,感谢姜主任给我这样一次和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7课《画风》。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动手和动脑、实践创新这个主题展开的。《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动脑思考自己如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文需要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本节课也就是第一课时我设计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个:1.会认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识字和朗读。结合我区正在开展的“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为了突出重点,在本节课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学情 突出重点 顺学而导
识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备课时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发现这节课识的字不多,大部分生字都集中在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当中。而且有一部分字比如“宋、陈、赵”等孩子在课前,可能已经认识。在设计中我就做了大胆的尝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都是给按照给生字加拼音、去拼音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主要采取了以下识字方法:
1.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这是主要的识字形式,特别是在二年级下册及其以后各册,更是最主要的识字途径。本课在初读完课文以后,顺学而导,引出带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句子,即: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然后由这句话引出三个名字,再由名字引出单字来进行反复认读。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种符号,人的大脑对符号信息的输入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少三四岁的小孩都会认字,而大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记忆而获得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生活中识字与课堂复现相结合。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们都要仔细想想,看哪些生字学生已经在生活中认识了,就不用老师再多讲。在本课中,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的字大部分学生已经见过,所以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识字的环节,即:这些生字在你的名字当中或者你周围的人当中有没有见过?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大家都争着把在生活中早就认识的生字读给大家,这样的识字方式既是生活化识字的延伸,也尊重了学情,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3.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识字。
到了二年级下册以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一堂课上要识的字越来越多,同时也是越来越难。我初步算了一下,在二年级下册课文中最多的是24画家和牧童一课要识17个生字,一堂课中,要求认识的字比较多,一下子全放到一起集中认字,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有机结合起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把要识的字分作了两部分,一部分放到了认识画风的小朋友的名字这一环节,一部分放到了具体的语句当中,这样就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
4.识写结合,以写促读。
低年级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教识字易,教写字难。难就难在没有把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本课中,我指导书写了两个上下结构的字“忽”和“显”,让学生先认后写,找出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难写的“忽”,放手让学生学写“显”,这样由扶到放,识写结合,也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教给方法 自主阅读 有效训练
在“践行小学语文‘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再思考”的讲座中,姜主任指出“导学议练”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 以训练为主 以激励为主” 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那在本节课上如何更贴切地做到这一点呢?我就反复读教材,查找资料,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现课文中分别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他们虽然通过不同的表现方法画出了风,有的是画的飘动的旗子,有的画了弯弯的小树等等,但是在句式表达上又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为了避免平均用力,我想以赵小艺为切入点,重点学习赵小艺画风的部分,在这里我分了几个层次:
①是让学生把字音读准,把整段话读通顺。
②是找出表现风的词语,就是“飘”字,让学生观察发现飘字的右边就是一个风,然后读出风。
③是体会赵小艺当时画风的心情来进行感情朗读。这样循序渐进反复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象赵小艺画的风,读好表现风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他两个小伙伴画的风。随后再通过同桌互读汇报交流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逐步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通过这样有效地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评议结合 发挥想象 拓展说话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在本节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三处说话练习。第一次在学赵小艺画的风的时候,让学生练习说:风来了,——飘起来了。第二处是指导读画风的句子时,让学生体会赵小艺的心情,用上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达,赵小艺——地说;第三处在分角色读完全文以后,让学生拓展说话:你想怎样画风。在练习前,先给学生创设一种有风的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同桌合作,生生互动的方法想象一下你想怎样画风,最后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说好的基础上练习写话。通过这样三处说话的训练,也促进了“导学议练”模式中“练”的环节的扎实有效,还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近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 “导学议练”磨课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和组内教师一起研讨,同一节课反复试教,研讨、修改再打磨。我也深刻体会到“导学议练”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在本堂课中融合得还不是很彻底,也需要我进一步去探索,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设计想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朗读
1、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2、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师:读读这两段话你发现了什么?指读,听出了什么?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文中节选的,同学们体会的对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画杨桃
二、透过这两段对话,可以让我们再次回想到文中的场景,
那节图画课上(出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读,师:怎么看就是认认真真地看?位置、角度?(正对着我)板书:看(认认真真)
师:怎么画就是老老实实地画?(看到的根本不象平时看到的那样)板书:画(老老实实)既然这样为什么还那么画呢?
出示: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父亲说的话在哪?读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是叮嘱?你来叮嘱读这段话,你来叮嘱…你来叮嘱…你要强调什么?(是…就…不要想当然)怎么就是想当然?想当然会怎么样?父亲这样叮嘱我,我又是如何做的?再读那句话
三、当老师看了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画的杨桃之后怎么做的?老师的做法与同学们有何不同?
指读(生读)审视?会怎么审视呢?审视之后神情严肃了有时为什么?
老师让同学们也轮流看了,能形容他们眼中的杨桃吗?
出示实物,能形容你们眼中的杨桃吗?
出示:1、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2、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读读说说,此时再读这句话你能了解他们想法吗?
四、刚才表情严肃的老师现在又如何呢?(和颜悦色地说)你认为老师说这段话了时候会是怎么样?(和蔼地、亲切地、面带微笑地)对了,这就是和颜悦色。谁来学着老师和颜悦色地读读,指读
师:你想告诉同学们什么?(生说)老师是很条理地说的,我们一个一个地看
a、角度不同我们回顾课文找文中,我画杨桃时的角度。读读,不由让我想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确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b、不忙着发笑什么是忙着?(想都没想,没有站到别人的角度去审视)
c、看到…就…听听是否很很熟悉(爸爸说过)的确真的很像
出示: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对比读读,你觉得哪像(做事情要事实一致、与事实相符,不能想当然)
师:是啊,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教我们做事要与事实相符这些教诲怎能不使我受益终身呢?
板书:
(认认真真)看
画杨桃
教学理念: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探究,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从而拓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关注大语文观的形成,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能力。
学习目标:
1.以自主学课文为主,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
2.领会课文中小动物的创意。
3.初步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办法。
4.养成及时积累的好习惯。
5.开拓思维,参与新的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读懂课文。
2.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尝试通过动脑筋想办法参与新的创作。
课前准备:
课件贴图
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
平时喜欢什么?
(从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入手,亲近学生,亲近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规律,。)
2.出示题目,导入课文:
今天就来读一篇和画画、和动脑筋、和小动物都有关的有趣的小文章
和老师一起写上课题,好么?(板书课题比画风,学生书空)
(带学生参与课堂,随时注意写字的指导。)
3.自由质疑:
看了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自由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读书)
(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4.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赶快打开书第40页,带着你的问题出声读一读课文,尽量注意想方设法把字音读正确。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自主解决问题。)
5.突破重点,理解课文:
同学间交流。
(1)谁:小猫、小狗、小猪
(2)怎么画风?
潘老师提一个建议,我们大家一起替小猫、小狗、小猪在我们的黑板上通过我们的画来证明我们把课文读懂了。
师生一起画,小组准备,展开竞赛,集体交流。
(老师有指导,小组活动时目标任务明确,师生共同参与,以竞赛为手段,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投入,真正读懂课文。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各种情境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探究,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你觉得我们的动物朋友怎么样?
(动物们聪明、肯于开动脑筋。)
(4)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找出写小动物正在开动脑筋的句子?
(自由读指导不同的读法练读展示)
小猫用笔杆轻轻敲着嘴唇,眨着眼睛,想了一会儿,说:我能!
小猪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说:我又想出来了!
(抓住重点,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鼓励学生读出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5)多读,是我们学课文时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专家告诉我们:只要你认真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问题、新的发现或新的收获。默读课文,看看能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发现或收获。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无形的东西可以通过有形的东西含蕴的方式巧妙地表现出来;)
(随时注意学法的指导,理解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难点,不强求学生必须弄懂,初步有了解就可以。)
(6)怎么样?和大家交流一下。
6.摘录积累书中的词语:
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两三个词语,愿意多画也可以。
(边画边交流)
板书:聪明(或其它词语)愿意和我一起写么?(书空)
在书下面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注意尽量把字写工整、写漂亮,注意写字的姿势。
(随时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学习就是随时积累的意识的培养)
7.休息一会儿,看一段小录像。
你看了这段录像,你联想到什么?(自由说说和风有关的事物、词语、诗句等等)
老师适时指导。
你还联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拓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指导。)
8.留个选做作业吧:参加到比画风的竞赛中去,把你联想到的和风有关的内容画下来,用彩笔、用电脑都行!再试着用12句话说一说或写一写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风,然后,请你的家长或朋友一起来欣赏你的作品。潘老师相信:留心生活,留心我们身边美妙的大自然,勤于动脑,勤于动笔,你们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出色!
(在作业中,给学生留有更广阔的发挥余地!)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四、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⑵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五、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⑴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⑵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⑶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画杨桃》原文阅读推荐: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教学目标:
1、认准生字、读通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2、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分板块解读文本,逐步挖掘主题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并且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平别人的画。
教学重点:
1、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分板块解读文本,逐步挖掘主题
2、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并且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导入新课
1、盲人摸象
从前在印度有位国王,一次,他对身旁的大臣说:「你去牵一只大象来,给瞎子们『瞧瞧』。我想他们所说的『瞧』,一定要靠手去摸了。」不久,象牵来了,这批失去视觉的盲人,果然以手去替代眼睛,慢慢地在象身上摸呀摸的。过了一会,国王便把这些瞎子叫到自己的跟前,问:“你们刚才所看到的象,究竟是像什么样子呀!”
这一群盲人里面,其中有一个因为是摸到象的牙齿的,就说象的形状跟一支又粗又大的萝卜一样;另一个摸到象的耳朵的,就说象的形状,和扬米去糠的簸箕一样;第三个摸到象脚的,就干脆说象的形状,类似舂米用的石臼;再下去一个摸到象的背脊的,就说象的形状是一张平坦的床;第五个摸到象的肚皮的,就说象的形状似瓦瓮;第六个摸到象的尾巴的,就说象的形状,跟一条绳索一样……。总之,说来说去,彼此各执一词,谁也不肯承认谁错。而实际上他们所接触到的,仅仅是象的一部份而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不要像盲人摸象那样,仅仅只知道一部份,就乱下结论,这样不但会发生错误,与事实的真相不符,而且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我们必须要仔细观察,小心求证,从事实的全面着手,才不致于闹出笑话来,暴露出我们的无知浅见。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也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
2、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也可以轻轻地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思考: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请注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生交流
3、出示主要内容,齐读。
一次我在图画课上写生,因想起了父亲的嘱咐,便按前排靠边靠座位的视角,将两个杨桃如实地画成五角星的样子。事后,老师严肃地批评了那两个学生。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
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把它画成怎样,不要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小结:小作者的画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我们在午会课时也画了杨桃,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1、在你们评价的时候,老师可是有个要求:
你只要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来评价学生的作品,你在评价的时候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选画得正确的,重点指导评价方法。要坐到别人位置上去看再评。)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么样的看?(理解“审视”)
现在知道了该怎么正确评价了吗?
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学生学会用文中语言来进行评价: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也选画得正确的,重点让大家从评价中明白画时是怎么画的。)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指名进行评价)
(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学生评价: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评第三幅画(选一幅画得不太像的画,重点让学生理解不能想当然画画。)
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画走了样)为什么画走了样?(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相似)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学生评价:
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1、2段倒数2、3段)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小结: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指名)
出示:
第一步: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
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
概括父亲话中的重要词句: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2、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作者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4、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老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5、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作者说: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自然不仅在于画画。那还可以在哪些地方呢?
知道什么了?(指名说)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板书: 实事求是
小结;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6、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出示作者简介)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现在,让我们看着大屏幕再来整体感知一下全文,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1、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通过一件小小的事情你由此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请以简短的讲讲你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煦、环、犁、耕、俨、嘴、棚、厂、盲”。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慢条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品质。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品质。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
2、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我画什么》。板书:3我画什么
读题。
3、文中的5位小朋友也想有马良那样的神笔,那他们想画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听清:小朋友们用神笔画什么?
2、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通过各种方法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俨然、七嘴八舌、欲言又止
(3)读通课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填空:
五个小学生羡慕(),都希望自己(),用它()。
3、检查反馈
(1)检查字词学习。出示词语,指名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学习课文
1、轻声读课文3——15节,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五位小朋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读读,填填:
例:(卷发)的小曼
()的周明()的元元
————————————
()的张小丽()的王斌
————————————
2、交流朗读文中的句子并概括。
板书:卷发的小曼
戴眼睛的周明
翘鼻子的元元
男孩似的张小丽
认真提议的王斌
师:作者通过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神态特征来描写五位小主人公。
小试身手:你能根据不同的特征,来描写人物吗?试试看:
()的()()的()
————————————————————
3、文中的几个小学生分别想用神笔画什么?找到句子多读两遍,读正确。
4、同桌交流找到的句子。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句子。
(1)“慢条斯理”的语气怎么读?
(2)提问:“欲言又止”是什么意思?小丽为什么这样?读出语气。
(3)假如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大家一定先让小丽是因为()。
6、四人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9——15节。
7、想象说话:如果你有神笔,你想画什么》
四、总结
这些小朋友的心灵是多么善良啊,他们都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想到了需要帮助的人。
五、复习巩固
1、根据注释填写适当的词语:
(1)“我呀,”周明动作缓慢,不慌不忙地说:“要画一个凉棚,给大街上的民警叔叔挡风遮雨。”()
(2)“我……”张小丽想要说又停住了。()
2、想一想,写一写
(1)假如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大家一定先让小丽画,是因为()
———————————————————。
(2)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想画什么?写几句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
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7.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本课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熟读课文后,结合班级实际,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并通过读文理解句意。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风的特点、作用和种类,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3)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语感目标
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聪明机智。
4、德育渗透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且学生会勤于观察生活、遇事动脑、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设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定难点为:培养学生动脑想像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勇于求知的兴趣。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四线并进。《画风》一课,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通过朗读自己体会,重点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画风的,以及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故而我在这堂课中主要选用自主学习、读书体会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以及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课文;最后,让学生大胆思维:你还可以怎样画风,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的方式。这一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效果更好。在动手、动嘴、动脑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领悟”是我教学这堂课文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我班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让学生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达到营造主动、互动、合作和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小学生如同棵棵春苗,需要春风细雨才能拔节竞长。课堂里应当春意盎然,可不能寒霜似剑。要消除压抑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凝固、沉郁的气氛,换回满园春色。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作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和氛围,让学生能动地学起来。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要去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去分析,不分析怎么办?变老师的分析为学生进行扎实的、生动的、有效的语言实践、能力体现和思维的有效发散,以此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据此,在《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教学法意识、训练意识,着眼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扎实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结构
《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结构从总体上分为四大环节:⑴猜谜语导入新课。通过猜谜语激趣从而自然的引入课题。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主要区别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二年级下半学期已经掌握了一些自学方法,读书的遍数要多,要求一步步地提高,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⑶自主学习,读书体会。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这一设计在自学环节中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对学生小组内质疑、解疑,从课文中找相关语句的方式,学生能自己解决课文,理解到李卫、丹丹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画风的经过,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分角色对读、老师引读)体会课文,从而为最后一个环节(即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⑷拓展。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画风,并让其将风画出来,最后上讲台将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并将其中的内容描述给大家听。这一设计体现了修订版大纲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说与画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重、难点的处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第三、四个环节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的方法,自由发挥他们各自体会的情感,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学生劳动成果,将学生的语言积累转化为语言运用,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用语言来表达、用手去创造。
(三)美语体验、培养语感
朗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内容达到共鸣,使他们的心态化入言语特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的情感朗读(分角色读、引读),使学生体会到李卫、丹丹是如何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会画风的经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以实现培养语感的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读中感悟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例,并指导学生运用本段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媒体:
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疑设悬
1.板书课题;《画杨桃》。
2.出示杨桃,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3.设置悬念进入新课。
二、互动交流,学会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质疑。
2.学生反馈。
三、深入研读,悟情明理
(一)读懂“我”画杨桃的态度。
1.找出有关些写小作者画杨桃的句子。
2.归纳小作者画杨桃的态度。(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抓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品读句子。
(二)读懂同学和老师的不同态度。
1.体会同学的嘲笑。
(1)学生交流。朗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2、读懂老师的态度
A小组讨论:
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B全班交流反馈:
(1)课件出示老师审视杨桃的句子,抓住“审视”品读分析。(看)
(2)课件出示老师变得“严肃”的句子,抓住“严肃”“半晌”品读分析。(想)
(3)再现老师引导那几位同学到“我”座位上看杨桃的情景。(做)
3.体会老师说的话(说)
(1)课件出示老师说话的句子。
(2)老师的话告诉我们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再次朗读。
4.读懂作者的收获
(1)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板书:一生受用)
(3)课外延伸理解含义。
(板书:实事求是)
四、以读促写,深化主题
五、作业设计,阅读延伸
1.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2.阅读课外书《小故事大道理》。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说: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一生受用)
老师说: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坏。你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课前准备:识字卡片、苏珊的画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设计: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画画,看,他画的漂亮吗?(出示苏珊的画)说起这张画呀,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那咱们快读读课文吧。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小红花作为奖励。
3、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理解课文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识字情况很好,你们能把课文也读这样好
吗?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谁想到前面展示一下?大家来听,认真倾听别人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
(指名读书,相互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预想课堂情境:
生:老师,我喜欢读的是第四段,我要给大家读读。
生读完后,师:我要和你握握手,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读的好。
师:知道好在哪儿吗?因为你读出了苏珊高兴的心情。
可苏珊为什么高兴呢?谁还能再这样读一读?我们读书就要这样,把课文读准确、有感情。谁还想读?
生:我想读第六段。
师:你认为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读出了苏珊得第一后的高兴心情。
师:如果也你们觉得他读的有感情就为他鼓鼓掌吧!
生:谢谢!
师:就因为你读的好,你才得到了这么热烈的掌声,老师真为你高兴。
生:我喜欢读第二段。
师:第二段还用高兴的语气读吗?
生:是伤心。
师:为什么伤心呢?
生:因为他把要画好的画弄脏了。
师 :那你快读读吧。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评价后师:平时你爸爸和你说话时用什么语气?(生畅所欲言)这篇课文中爸爸说了几次话?你认为怎样读合适?试着读一读。看谁读的象?
读后问:你们喜欢文中的爸爸吗?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他把坏事变成了好事”问,爸爸把什么坏事变成了好事?
师:还有哪段要用高兴的语气读?为什么?读一读。
师:我发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读课文读得用一个字说,那就是——
生:棒!
师:好了,现在咱们就把对每一段的感受送到课文中读一遍,要读出自己的滋味。
小结:通过刚才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为苏珊爸爸说的话有道理吗?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当时是怎样解决的?如果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呢?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认真倾听,在互评中提高自己。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反复阅读讨论,真正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其中情感。
使学生养成遇事动脑的习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指导“比、第”的笔顺。
3、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4、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 惯。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的基础材料。值得一读的“创意画课件”文章我们强烈推荐给大家,如果您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址!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和《幼儿园美术纲要》的引领下,吸取以往的教学工作经验,结合美术绘画创意班实际情况,特此拟定了20xx年10―12月半学期美术绘画创意班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新的学期里我将运用多元整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开放的态度,陪伴孩子们一起经历一个有意义的新学期。
一、目标
本学期的活动开设面向园内全体中班幼儿,所以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将教学目标拟定为: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使幼儿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学习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4.运用各种线条和块面大胆地表现在生活中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画画。
5.通过多种材料的手工创意活动,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的能力,给孩子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奇思妙想,提高其动手动脑的能力。
6.通过欣赏名画家的代表作、欣赏民间工艺品,节日教室布置,欣赏和评价同伴的美术作品,提高对美的欣赏力。
二、兴趣小组成员:
幼儿园中班50人左右
三、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星期二三四下午吃完餐点后
四、活动地点
中一班
五、指导教师:
XXX
六、具体措施
1.为了能更好地展开美术教学工作,在幼儿开课第一节课,我会按照我的教学惯例对所有幼儿进行一次简单的绘画测评,掌握幼儿个体绘画水平。
2.开学初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件手工创意作品,带到班上,目的在于孩子们可以通过作品的欣赏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以便以后的手工创意教学顺利展开。
3.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孩子们的绘画水平、审美能力及学习兴趣,如与班上老师、家长积极沟通,做到大致心中有数,以便更好的因材施教。
4.分阶段进行幼儿作品的纵向比较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做出反思,及时改进,提高每位幼儿的绘画及动手创作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一些比较突出的孩子,从而起到带动其他孩子共同进步的作用。
5.为了更好地将绘画教学和手工创意融为一体,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我将活动内容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成为一个整体。不仅画了而且动手做了,启迪孩子们的智慧。
6.在园内进行幼儿作品展览,让他们体验成功,分享快乐的同时,让家长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做好家园共育。
7.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从点、线、面的练习到形体组合绘画;由静物到动物、人物绘画;从命题画到意愿画;从单色涂色到接色涂色。
8.为了更好的完成手工创意教学,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做到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搜集大量的手工活动素材。
《图形创意》教案
第一章导论
图形创意是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创造图形新形式和有效传达信息的视觉语言的基本技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现代设计的艺术观和审美观。
今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图形作品,它们奇特的形态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意味深长的符号给我们无限遐想。这些睿智的图形不仅让我们赞叹,更让我们产生创作的冲动,图形设计课将使更多人了解如何去欣赏图形、理解图形、创作图形。
图形创意课程的基本内容
图形创意研究的是图形语言,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分为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方法论两个部分。其中理论知识点包括:图形的概念,图形发展的历程,现代图形的特征和创作原则、创意图形的构成形式等,同时穿插介绍与图形相关的视觉心理
学、符号学、思维模式等方面知识。方法论部分则包括: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现代图形语言的表现形式、创作技巧以及图形的延展运用等。
图形创意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开设图形课程的目的是双重的,一是培养学生创作图形想象的能力,包括构思和表现两方面的能力,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视觉想象与呈现的手段;另一个目的,也是意义更深远的目的,则是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学习如何在面对问题时通过恰当的思维过程多方位地挖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图形创意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承前起后的过渡位置,它引导学生将前期已经具备的表现能力转向后期的专业设计中,而这个过渡就是通过创意思维来实现的。
图形创意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图形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在修学这门课之前学生应该已具备一定的能力,特别是基本的形态描绘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在图形创意课程中有能力将自己想象的图形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图形课程所表现的元素是具体的事物形态,而以此为研究内容的课程还有一些,它们之间容易产生混淆,因此搞清其中的区别将有利于我们对图形的正确认识。
在视觉传达领域,需要分清图形与图案的关系。应该说图案在创作中有时会用到图形创意的手法,而图形在表现上也会借鉴图案的形式,但并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图案强调的是装饰效果,虽然是对具象事物进行抽象概括的表现,但仍是在现实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追求的视觉上的审美效果。
图形创作的是以主观需要为出发点的形态,根据一定目的重新构建创造新的形态,这种新形态较之于图案对形态的变化在视觉上更为写实,但在内容上则更为“荒诞”,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图形与插画
在现代插图中,有许多作品都是以图形创意的语言来表现的,一些插图作品也经常被作为成功案例在图形课上示范给学生看,同时图形作品的表现形式也非常像插图作品,但这并不等于两门课程可以等同视之。
插图课是一门独立的设计专业课,它研究的是插图创作中的各种思路、技巧、风格,图形创意只是其中一种思维方式、表现手段。
对于图形课来说,插图是图形语言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的领域之一,是将基本思维方法结合具体媒介的后续实践,两者间是一种交叉与延续的关系。
第二章关于图形
图形,顾名思义是一种非文字的形态,用通俗的话说是一种图画。图形的英文是Graphic,原意为图解、图示,引申为说明性的视觉符号。现在比较公认的关于图形的定义是:图形是介于文字与美术之间的视觉传达形式,能够在纸或其它表面上表现、能通过印刷及各种媒体进行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它通过一定的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概念,将设计思想可视化,使设计造型成为传达信息的载体。
图形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种视觉符号。所谓符号是指“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作代表其他事物的任何存在物”。符号都具有两个属性,即能指和所指,能指是符号的可被感知的形态,图形作为符号中的一个分支,具有符号的这些基本特征,它的能指是对某一个或多个元素组合的蓄意刻画的和直观表达的视觉形式,包括形状、结构、色彩、风格等,而所指就是这些可视形态背后所象征的事物、观念、情感和价值。
一.图形的起源和发展
从根源上来讲图形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图腾纹样、岩洞壁画等原始图形符号。绘画最初产生是出于现实的需求,为了记载事实、表现思想,古人在岩壁上绘制图案不仅是为了装饰,更重要的是寄托某种精神与宗教的信念,具有一定的实际目的。
在人类的传达史中,图是先于文字产生的,是最初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包括早期的象形文字也是在描摹客观事物以表达抽象概念的原则上产生的,在形式上更接近于绘画。这种图画的形式不断发展、分化,逐渐向四个方向演变。
一是日趋抽象,从具象形态的描画中脱离出来,最终形成以特定的点线组合结构指示一定发音、表示特定意义的文字。
二是逐渐弱化信息传递的实用功能,侧重于追求表现形式上的风格技巧的发展、强调精神领域的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绘画艺术。
三是强调装饰作用、大量运用于生活之中的装饰图案艺术,这一分支所描绘的形态或具象或抽象,创作遵循的是形式美的法则。
四是成为独立于文字语言之外的视觉形象语言,它们是以传达为目的的设计语汇,图形、标志符号都属于此类,它们遵循的是传播学、符号学的原理,同时兼顾美学需求,利用象征的手法表情达意。
1.东方传统图形
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天人合一”,追求的是“形神兼备”,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艺术与设计都更多地体现出主观因素在创作中的主导性,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如女娲、伏羲——我们祖先创作出的人蛇合一的形象,著名的“马踏飞燕”等图形,都显示出一种有意识的组合、创造超越了现实世界的.束缚,蕴含了图形创意的精髓——以创新的形象表达特有的含意。
2.西方图形的发展
在西方早期文明中,理性的思想占据较为主导的地位,直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一直以摹写和客观写实为主流,所以创造性的视觉形象不像东方那样俯拾皆是。尽管如此,古希腊神话中的人马兽之类的形象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图形创意的影子。在中世纪,书籍成为重要的设计领域,精美的羊皮书虽然多以宗教内容为主,但其中也不乏创作者创作灵感的展示:首写字母为达到装饰效果被进行了精细的图案化设计,其中有些形象运用了图形创意的手法。
西方图形的真正发展和飞跃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工业发展迅速,由此成为思想最为活跃的年代,现代艺术空前繁荣,涌现出现了各种流派,在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上都对传
统艺术的写实主义进行了大胆的超越和否定,它们从形式语言、创作观念和美学思想等方面对现代设计产生冲击,其中有些流派对现代图形影响深远,使图形的思维角度与实践都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二.图形的传达优势
更具吸引力:由于图形是一种直观生动的形象语言,丰富的造型手段相对于以抽象线性为主的文字对受众更具有吸引力。
更具感染力:图形在表现上可以更具艺术气息,表现的余地和空间非常广阔,通过塑造形象、营造氛围等手段建立起与受众间的情感桥梁,使信息传达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触动受众,增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易识别、易记忆:好的图形都是有个性的形态,不同的图形视觉形式差异明显,而在不同的文字从整体结构上看却是相似的,这就使图形具有更好的识别性。也正是由于图形是通过具象形态的象征意义来完成信息传达,受众在阅读时要借助自身对形态认知的经验去理解图形,这种深层次的体验介入有助于加深印象,加上人们对具象形态的较强记忆能力,保证了图形具有更强的可记忆性。
传播更广泛:由于各民族大都有自己的文字,而人们对文字的阅读必须建立一定教育基础上,这使得用文字传播信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图形可以跨越这种语言障碍,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发挥作用。
三.现代图形的特征
广义上讲,现代图形具有:准、奇、美三大特征。狭义上讲,现代图形的特征为:象征性、形象性、指示性。准指传达信息的准确。现代图形往往挖掘观念的核心内涵,用恰当的形象语言去表达,直观有力。
奇指图形表现的创造性。好的图形必然是具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往往是通过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视觉形象获得的。今天的人们在面对司空见惯的画面时早已麻木,只有出乎意料、带来惊奇感的形象才会诱发进
一步深入的兴趣。差异化、个性化、原创性是优秀设计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美指图形表现的艺术性。图形的优势很大部分源于它的审美价值,我们现在除了关注图形信息传达的功能实现,也更趋于追求表现上的诗意化,优秀的图形作品在视觉效果上无论是简洁还是繁复的、传统还是前卫的,总是通过生动的线条、完美的色彩、恰当的构图来创造符合形式法则的形象,给受众带来情感上的满足。
象征性
运用隐喻的符号暗示和启发人们产生联想,一些图形的形象和其表征的事物并没有相似和直接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是建立在社会约定的基础之上的。
形象性
指通过“形象相似”的模仿或图似存在的事实,借用原已具有意义之事物来表达它的意义,直接明了,视觉效果丰富,可视性高,是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信息媒介。人类原始的绘画、雕刻艺术,都竭力的使用大自然的形象,表达所欲代表的意义。
指示性
图形具有命令、指示、传达的作用四.现代图形的设计原则
????通俗性、准确性
图形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符号,通过形象来完成传达信息的过程。在传播学中,信息传达的过程是这样的:
信源—编码—信号—媒介—信号—解码—信息
在图形传达的过程中,设计者将信息通过设计也就是编码转化成一种可视信号,即图形,通过一定媒介呈现在受众面前,受众看到这个信号(图形),基于自己对该信号的理解进行解码,还原成一定的信息。在这里,受众解码后得到的信息是否是设计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就决定了整个过程的成功与否,因此设计者在创作中选择的符号必须建立在一般受众对该符号的理解之上,否则就可能造成误解。要达到这点,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尊重受众,了解符号的一般社会含义。?创造性
?创造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创造性地挖掘图形。二是表现手法上的创新。?艺术化
?今天的图形在传达信息的理性之中更强调表现形式的艺术化。可以借鉴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风格、加入中外文化的审美情趣,在时代感、文化性上走得更远,提升图形的价值。
?总的说来,现代图形创意追求的应该是“意料之外的外在形式,情理之中的内在逻辑。”
第三章图形创意的思维过程
现代创意图形展现出丰富多变的形态,洋溢着设计者富于创造性的思想。图形创意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两个步骤: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图形创意的起点,把与主题相关的各种形象元素寻找出来,只有找到了恰当的元素才有进一步去处理原始、塑造形象的可能。
通过联想获得了表现素材,下一步则要通过想象对素材进行深层次的处理,创造出符合创意要求的新形象。想象的过程又分成两步:解构和整合。解构是对元素的分析,寻找创意的突破点。整合是在解构的基础上,对已有元素进行打散重组,通过具体的图形表达方式创作出新的图形形象。
一联想的定义
联想是图形创意的起点,为想象寻找处理的素材。图形创意中创造的新形象是以现实中存在的物形为基础进行再造的,而这种基础物形的发掘寻找是通过联想来实现的。
所谓联想是根据一定的相关性从一个事物推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可以是由一点出发呈面状向四面发散,如由圆形的形态联想到各种具有这一特征的事物:钟表、光盘、水管的断面、太阳、风扇、波纹等;也可以是按意识流从一点开始层层推演以线型发散,如:从圆开始,到画圆的圆规—文具—使用者学生—教室—教学楼—建筑设计师??
联想普遍存在于传播的过程中,设计师通过“意—形”的联想找到描述思想的符号,观者通过对所视符号“形—意”的联想体会其中的含义。一个人的联想能力是建立在知觉和记忆的基础上的,不仅需要对事物具有深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更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形态、内涵的记忆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联想的方式
当具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并在大脑皮层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只要一事物出现,就会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在与图形相关的联想方式中,根据联系线索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相似性联想:形似联想;意象联想2.连带性联想:接近联想;因果联想3.对比联想(相反联想)4.借代联想
第四章图形创意的思维与方法
一、关于思维
哲学、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借助于语言、符号与形象作为载体来间接概括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思维是大脑物质基础上的精神现象。思维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通过联想和逻辑过程来实现。
思维是创新的源头。有了创新思维才能开始创新活动,有了创新活动才能产生创新成果。
大家都知道大脑主要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或者是左右两个半球。左右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加州大学的罗杰斯拜雷博士提出的。
根据左右脑理论,右脑控制创造力的部分。当一个人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如听音乐,绘画,做白日梦,或者是专注于颜色,图像,运动或是节奏的时候,他的右脑会比左脑活跃。
我们的右脑主要用于创意,而我们的左脑在我们进行逻辑的、理性的、客观的、分析性的思考的时候较之于右脑更加活跃。
二、关于思维误区
人们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某种思维误区。关于思维误区,我们把它区分为三种,即定势思维、封闭思维和惯性思维。这三种思维方式就像无形的线缠绕住了人类思维的脉络,使思维总是囿于原地而无法取得突破。
三、怎样解决
“你了解的越多,看到的就越多。”
——《视觉理论》
这说明你所能看到的视觉信息取决于你大脑的思维,你会选择性地去“看”,根据你的理解去“看”。理解视觉信息的是大脑,而不是眼睛。
1、学会观察
观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
观察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对平凡事物的观察,敏锐地发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事物中所蕴含的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并将其概念准确地提炼出来,从事物的表象中挖掘出事物隐含的属性,洞察事物的本质。
观察力是一切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一个艺术家和设计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艺术来自生活,而真正的创意就来自你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爱迪生说:“构想是在空气中”。
那些撼动人心的创意,恰恰是对生活中细节的观察,把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提取出来,作为创意的元素,从而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学会了观察,才会发现生活中与众不同的角度,或是被大家忽视和遗忘的细节。
用心观察
用“眼睛”去看只能称之为“看见”。
我们的眼睛对于大多数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来说,采取的是“视而不见”的模式。只有用“心”去看待事物时,才是“观察”,不但“看见”了,还应有察觉、感知和发现。艺术的创作就是用心去看,去体会,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看到与众不同的世界。
观察角度
同样的一个事物,不同的角度,就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征,它会直接影响到对事物判断的结果。
2、细节决定成败——记忆的训练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记忆的训练能激发想象力,发挥你的创造力,触发感受神经,会使你的感受能力更活跃、更敏锐。
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3、突破成规的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逆反思维,是指从反面(对立面)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以悖逆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侧向思维是一种通过把注意力引向外部其他领域和事物,从而受到启示,找到超出限定条件之外的新思路的思维方法。
这种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与人眼睛的侧觉能力相类似,故称为“侧向思维”。
贝尔曾说:“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
模糊思维是与精确思维相对立的,但是模糊思维现象并非含混不清,更不是抛开逻辑,放弃精确,而是辩证思维,已达到模糊与精确相统一,逻辑与非逻辑相结合,使之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多向思维也称发散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求的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它是一种不受常规束缚,寻求变异,寻找多种解题途径的思维方式。
多向思维是立体的和开放型的思维,具有思路广阔、流畅、新颖等特点。它不满足与现成的模式,既得的答案,它用“以变应变”的策略来处理不同的问题。
聚向思维亦称收敛思维、汇聚思维、聚合思维。与多向思维相反,聚向思维是从已知的前提条件(如方案、设想、思路、知识、经验等)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将思维聚集到这个中心点,通过分析、比较后,寻求出一个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聚向思维是一种单一目标的、闭合式的思维。提高聚向思维能力也就是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构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综合多种思维方式于一体,它是多向思维与聚向思维的辩证统一,也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第五章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
在图形创意中最常用的手法是将现实中相关或不相关的元素形态进行组合,以会意的方式将元素的象征意义交叉形成复合性的传达意念。这种组合不是简单的相加、罗列,而是以一定的手法整合为一个统一空间关系中的新元素,从视觉上看具有合理性,而从主观经验上看又是非现实存在的。这是一种创新的组合,组合的手法建立在对原型进行解构后发掘的可塑性研究上。
拼置同构是将两个以上的物形各取部分拼合成一个新形象的图形构建方式。拼置的组合方式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原形中保留下来的部分应是特征性的,保证原形能被受众判断识别出来;二是拼置连接的过渡部分要自然,组成的新形象具有视觉上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置换同构又称替代同构,指在保持原形的基本特征基础上,物体中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物形素材所替代的一种图形构造形式,从而产生具有新意的形象。好的置换效果一般要求用以替代的物形和被替代的原形部分一般存在形态上的相似性,而在意义上具有差异性。
置换与拼置在表现上有些相似,一般而言,置换同构的图形从整体上看还是用以组合的原形中的一个,只是其中部分被改变了,而拼置并不在意产生的形象是否是大家能认知的某种事物形象,可能和组合前的原形均存在较大差异。
置入同构是将用以组合的元素中的一个轮廓作为外形框架,将其他物形填置在这个外形中,形成外轮廓形态与内部元素间的组合关系。
肖形同构所谓“肖”即为像、相似的意思,肖形同构是指以一种或多种物形的形态去模拟另一种物形的形态。异影同构是以影子作为想象的着眼点,以对影子的改变来表情达意。影子可以是投影,也可以是水面倒影或镜中影像等。异影同构可以将事物不同时空下的状态、事情的因果关系、事物的正反两面、现象与本质等不同元素巧妙的组合在一起。
正负形同构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在一种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在图形创意中,正负形共生带有视觉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具有动感。由于图地之间公用一条轮廓线,因此正负形同构可以说是共生同构中的一个特例。正负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画面,使结构非常紧凑,在标志设计中应用广泛。
延异图形延异又称异变或渐变,指一个形态经过一定过程逐渐演变成另一形态。这类图形将两种形态元素分别完整呈现,借由中间的过渡步骤将二者组织在一起,也是形与形的一种组合方式。在图形创意中,这种变化过程往往是非现实的,需要依赖设计者的视觉想象能力去构建变化的步骤。
隐歧图形又称一形双意,是指图形具有“同时性”,即一个画面元素,由于观察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可以看到两种事物形态,从而象征两种含义。现代设计中,设计师通过预计受众的观看方式,巧妙的将两个形象融为一体,使画面的趣味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加。设计师可以通过改变视距或正看反看等转换角度观察画面,同样可以产生一形双意的效果。
混维图形是将不同维度空间的形态进行错位混合的图形构成方式,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之间的跨越,或者不同空间层次的移位同构都是产生混维的方式。
矛盾空间图形建立在一些基本的矛盾结构上,这些矛盾结构利用了人的视觉关注中心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画面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
透视角度,对同一形态在不同视觉区域进行不同的空间界定,从而形成了看似合理、实则充满矛盾的画面空间关系。在图形表现中运用矛盾空间的目的是为了使受众对画面结构产生疑问和矛盾,引起好奇,具有独特的形式魅力。
创意图形的设计准则?1.以传播为目的?2.以策划为先导?3.以创意为内核?4.表达力求完整?5.形式力求简明?6.手段力求多样
活动目标:
1、了解夏季带来的变化,感受夏季的色彩。
2、尝试运用冷色调,描绘自己对夏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3、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夏天的图片;彩砂纸;记号笔、蜡笔;
1、师:夏爷爷来到人间,大自然的变化可大了,你们知道会哪些变化呢?
2、师小结:夏天,可真美啊,绿色的大地,绿色的树、你是一个绿色的世界,是你给世界带来了绿意于清新的空气,我们爱你——夏天。
1、师:你觉得夏天给你怎样的感觉?(很热)画中主要运用了哪些颜色?
2、师:小朋友,你们说的很对,粉和红色会给我们暖的感觉,它们是暖色调的,还有绿的、黑色的`也属于冷色调的,夏天主要是以暖色调为主来表现的,使用的面积比较大,冷色系为辅,可以不用,或者少用。)
师:今天我们也来画一画美丽的夏天,你想画什么呢?
你准备选哪些颜色用到今天的画中呢?
1、鼓励学生大胆画出自己心中的夏天。
2、教师随机指导,要求学生要注意画面的工整以及布局的合理。
3、提醒学生选用暖色调画夏天。
4、涂色时,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鲜艳的颜色,但块面要小,那样画出的画才会更漂亮。
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感受夏天的色彩,比一比谁的作品更能让我们体验到夏天的美丽。
设计意图:
1、活动材料:围绕本园的美术课题《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的园本实践研究》 方案,以“农村幼儿园生活化美术创意活动的实践和研究”为基点,袋子是我们班进行美术创意活动的主材料。它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生活化的废旧物,收集较方便;制作可爱的小动物需要一个神奇的“魔术袋”,而制作的材料就是水果网袋和塑料袋。按不同方向摆放“魔术袋”,发现可以变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不同的摆放方向更加能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不同方位摆放“魔术袋”,制作各种小动物。
2、能根据“魔术袋”大小绘画五官,并粘贴在正确的位置上。
3、能大胆想象,耐心操作,并保持桌面整洁。
活动重难点:
不同方向摆放“魔术袋”来制作各种小动物。
制作好的“魔术袋”,彩色纸、剪刀、固体胶、黑色勾线笔,垃圾盆以及轻音乐。
⑴ 师: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叫“猜一猜”。我给你们几张动物耳朵的图 片,看看你能不能猜出它可能是哪些小动物呢?
⑵ 教师小结:长长的耳朵是小兔,尖尖的耳朵是小猫等等。原来不同的动 物有着不同形状的耳朵。
⑶ 师:除了动物的耳朵,这里还有许多动物的眼睛和嘴巴。
师(挑选特别的嘴巴、眼睛):仔细观察一下,它可能是哪只小动物呢? (点评:每个小动物都长有独特的耳朵,所以通过出示耳朵的图片,让幼儿猜一猜,感知不同的小动物造型。为下面幼儿变不同小动物的造型,提供铺垫。)
⒉ “魔术袋”摆一摆。
⑴ 师:上次,我们制作了“魔术袋”。今天,我们就用它加上动物的耳朵、眼睛和嘴巴来制作可爱的小动物,好吗?
点评:“魔术袋”其实就是将白色的水果网袋塞进白色塑料袋,扎成的一个袋子。教师将它称为“魔术袋”不仅为了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也是起到了一个暗示作用:我们要来变魔术,要来用它变出可爱的小动物。
师:我将“魔术袋”正着摆,看看你能把它变成哪个小动物?
师:我变了一个,看看是什么?(小狗)我给它贴上两只大大的下垂的耳朵,加上一个鼻子,还有一张像倒着的数字3的嘴巴,就变出了一只可爱的小狗。 (点评:将“魔术袋”正着摆一摆,幼儿猜想可以变成小狗、小猫、狮子等小动物。接着,通过教师出示变出来的一只小狗,用语言表述添加眼睛、鼻子、嘴巴的过程,间接的起到一个示范、讲解的作用。)
师:我也变了一个,是谁?(小鱼)我给它贴上一只黑眼睛,一张圆圆的嘴巴,还给它添上了鱼鳞,小鱼就变出来了。
③ 倒摆。
师:我还可以将“魔术袋”倒着摆呢,看看现在它又可以变成什么了呢? 师:我呀,变了一个?(小兔子)我给它贴上两只长长的.耳朵,加上一个鼻子,一张倒着的数字3的嘴巴,可爱的小兔子就出现了。
(点评:为了突破活动的重难点,教师将“魔术袋”按3个不同的方向(正摆、侧摆、倒摆)示范摆一摆。然后让幼儿想象可以变出什么小动物,这里就充分体现幼儿的“创”了。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也根据前期绘画动物的经验,想象能变出什么动物来。通过教师出示3个变出的小动物,幼儿能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制作的过程。)
⑶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摆一摆,变一变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呀?
师:请每个小朋友将椅子下面的“魔术袋”拿出来,自己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你想做什么小动物呢?
(点评:通过教师的示范摆弄变出很多不同的小动物,这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而让幼儿自己摆一摆、变一变,就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自己来尝试操作,与同伴交流,能集思广益、丰富动物的造型,更能激发幼儿求异的热情。)
⑴ 充分摆一摆“魔术袋”,正着、侧着、倒着看一看。
(点评:一个小小的要求非常关键,更是为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提出的。以往幼儿操作之前,拉起笔来就画,拿起剪刀就剪,作品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雷同的较多。在操作之前摆一摆、看一看,更能丰富幼儿的思维,有想法之后的作品是完美的。)
⑵ 添画小动物五官时,要将“魔术袋”放在彩色纸上比一比,画得大一些。 (点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画出来的事物总是很小的,这样提出“比一比”的要求之后,幼儿更有目的、有范围的去画,将不会出现五官太小而脸很大的不协调现象了。)
⑶ 剪下的垃圾要及时的放入垃圾盆里,保持桌面整洁。
(点评:教师在提出才做要求时,要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技能着重讲,平时一直强调的则可省略,这样不仅节约时间,更容易让幼儿掌握操作重点,达到理想的效果。)
⒋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点评:在幼儿操作时,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然后教师的指导不仅要关注强弱个体差异,而且要掌握一个“度”:既能通过你的引导来启发幼儿的操作,同时还要注重幼儿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
⒌ 评价活动。
请幼儿上台展示作品,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做的什么小动物。
(点评: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幼儿摆弄“魔术袋”来创作不同的小动物造型。所以,在结束的时候,回归重难点,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做出的是什么小动物。在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时,幼儿体验的是一种创作后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达到了一个情感上的升华。同时,也让其他幼儿借鉴有创意的小动物,拓宽创作的思路,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儿子的创意”,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儿子的创意”选自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2单元第3课,也是本文的第7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儿子看见杂志上征集建筑创意的比赛,为了获得免费的国外观光旅游而大胆创意,最后创意成功的故事。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儿子的精彩创意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本文拟用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主要讲解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通过工具书理解新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准确概括课文内容,复述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子的精彩创意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在新课标的要求与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子的精彩创意给母亲带来的震撼
三、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迅速融入本课的情境之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多媒体出示多幅创意建筑的图片(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让学生谈一谈有什么感受?提炼出创意一词,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7,儿子的创意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标出文章的段落,勾画出本科的生字词和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工具书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2、教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能力和情况。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出现错误时,及时给予纠正。随机抽取学生朗读生字、组词、造句。出现错误时,及时给予纠正。
3、深入学习、理解生字词。举例说明有哪些字与今天学习的生字在字音或字形上相似的?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语文新课标对每个学段都对识字有要求,对小学高段的学生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小学高段的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求高段的学生能够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因此,本课的识字环节,我采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结合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第三环节: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2、要求学生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创意?找出文中儿子都有哪些创意?
3、要求学生再次深度课文,小组讨论,在儿子在创意的过程中,与妈妈发生了几次争论?通过争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儿子和母亲一共发生了三次争论,通过三次争论,感受到母亲对儿子能力的怀疑、不信任;儿子勇于创新、大胆尝试,面对阻挠毫不言弃的精神板书:妈妈:怀疑儿子:勇敢正是由于儿子勇于在母亲的怀疑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最后获得了成功,面对儿子创意的成功,母亲相当震撼板书:震撼成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亘古不变的主题因此,本环节,我在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了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儿子的精彩创意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第四环节:板书设计7,儿子的创意妈妈:怀疑→震撼儿子:勇敢→成功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通过比较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及时地理解与掌握
第五环节:。小结与作业布置
教师运用正确,简练的语言,将本课学习的知识整理归纳,使之系统化为了巩固本课的生字和词语的理解,本课的作业设计为:
1,将本课生字各写5遍组两个词。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用带点的词语造句各位评委。老师,本堂课我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学生处于轻松、积极、愉快地氛围之中提高认知水平,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来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中的第一课《创意美术字》,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变体美术字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是一种艺术的创新,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创作、体验等活动,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并能根据字体的变化规律进行创意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本课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紧扣“创意”,突出趣味性。在设计时,为了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游戏、动画融入教学环节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复习巩固、联想构思和创作实践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总结归纳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并创作出富有含义和趣味性的美术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创作、体验等形式,增强设计意识,提高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变体美术字的创作,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并总结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试着自己创作变体美术字。
难点:根据字体的变化规律进行变体美术字的创意表现。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A4纸、铅笔、橡皮、彩笔、等。教学设计:
通过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标题文字导入,让同学们感受标题文字和黑体字、宋体字的不同之处,说出变体美术字的特点。(板书:生动、有趣)
教师小结并导出课题:这种在黑体和宋体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变化、具有装饰性的字体,就是变体美术字。它具有生动有趣、新颖活泼等特点,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设计意图】《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动画片,片头文字创意十足,好玩又有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与黑体、宋体进行比较以引出课题。
可见,你们都在哪些地方见过?
2、小游戏——猜猜看,了解身边的变体美术字。
教师出示三幅图片,每幅图片只露出一小部分,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猜一猜他们是什么。
【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并把重点放在世博会标志上,点出变体美术字不仅有趣,还有深层次的含义,从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展示字形变化、结构变化、笔划变化有特点的几个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总结出这些字的变化规律。
2、课件展示“高”(字形变化)、“点”(笔画变化)、“歪”(结构变化)这三个字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复习刚才学过的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自查掌握知识的程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找出变体美术字最基本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三个小动画的演示,巩固学过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
刚刚我们了解的是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称为“原型变化”或母形变化,如果要把美术字变化的更加好看、更加好玩,就需要我们发挥什么?(想象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几种常见的变化方法。
出示图片“水煮鱼”、和“寿”,引导学生观察:谁能说出这两组字是怎么变化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字体变化的第一种方法:形象变化。
教师出示春、夏、秋、冬四个字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么变化的?
教师归纳:这是在宋体的基础上添加了花纹和图案,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装饰变化”。
教师接着出示“福禄寿喜”四个字的三种装饰方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三种方案你更钟情于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提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美观,还要契合于字的含义。
运用“土”的动画去介绍立体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师生问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使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
课件播放一组优秀的变体美术字作品,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欣赏优秀的变体美术字作品,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下一步的创作打开思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创意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词组。要求:字的形体明确、结构合理,变化要有依据。
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适时地提出合理的建议。
七、作业点评:
教师展示学生作业,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作业进行点评。
教师总结:大家都用心的去设计了自己的作品,并且创意飞扬。只要我们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就会把毫无表情的字体注入丰富的内涵与生命力。变体美术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引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最后,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他给我们带来的心灵震撼吧。
创意素描课件是一种教育工具,帮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创意素描课件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创意素描课件,是一种集合了绘画技巧和创意思维的教学工具。它通过丰富多样的绘画素材和创意题目,鼓励学生锻炼表达和想象能力。这种课件可以用在各个年级和科目,既可以在艺术课堂中使用,也可以在各个学科中作为创意发散训练的工具。
创意素描课件的特点之一是题目多样化。它包含了各种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如自然景观、动物、人物形象、抽象等。这些题目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例如,对于小学生,可以选择简单明了的题目,让他们在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而对于高中生,则可以选择更复杂的题目,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思考社会和文化议题。
其次,创意素描课件还提供了不同的绘画素材。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线条、色彩和纹理素材,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并使用。这样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意识。通过使用这些素材,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同时也能够展示出自己对绘画表现方式的独特见解。
创意素描课件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除了提供题目和素材,课件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不同的绘画方式和技法。例如,学生可以尝试使用非传统绘画材料,如油画棒、水彩笔等,来创造独特的效果。同时,课件还提供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转化为视觉表达。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深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意素描课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通过观察和模仿不同的绘画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其次,创意素描课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和揣摩对象的形态和特点,并通过绘画将其表达出来。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其他学科中也能受益匪浅。最重要的是,创意素描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它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大胆尝试新的创意和表达方式。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对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创意素描课件是一种多功能的教育工具,它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题材和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并培养他们在创意思维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创意素描课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2、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3、六对反义词做成的头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幅画。(出示挂图)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这幅画画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1、谈话:古代有位诗人就以《画》为题,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把“山、水、花、鸟”四个字都用上了,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出示整首诗)
A、自由读,找出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B、出示生字卡片,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小老师?
C、指名认读,同桌对读。
D、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较长,做上记号。
E、学生自由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3、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A、小朋友在读这首诗时,有没有对诗句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和自己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为什么“近听水无声”?春天过去了,花为什么还在?……)
B、小朋友的问题,我们看看黑板上的画就都能找到答案了。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教师引读全诗。
C、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D、图和诗对照着读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
A、小朋友,这么美的一幅画,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表演给爸爸妈妈看?那我们一起来吧!
远远地看画中的山,配上“远看”的动作DD远看山有色;贴近画侧耳听DD近听水无声;想像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DD春去花还在;到画前驱赶鸟儿DD人来鸟不惊。
B、小朋友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C、课件把古诗的“山、水、花、鸟”四个字留下,其它隐去。小朋友,现在上面又出现了这四个字,谁能把没有了的字背回来呢?(可结合挂图来背)
D、这首诗讲的就是这幅山小画,画美诗也美,让我们一起面对着这幅画再来背背吧!
回家找谜语,开展猜谜语活动。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1、理解“远”和“近”。
A、示“远”和“近”两个词,请第一桌和最后一桌的一位小朋友站起来,问: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
2、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3、把写有六对反义词的头饰分给学生戴上,做“找朋友”的游戏。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做游戏的形式复习要认的生字。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这些字该怎么记?
2、这节课我们来写“人、火、文、六”,你能写好这几个字吗?写好这几个字的关键在哪里?(重点练习“点”)
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反义词,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思维的几种常见的联想类型,掌握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了解变异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联想的合理性、创新性,学会用相似性联想表现事物。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性地进行图形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基本思路:结合一些优秀作品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创意设计的'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图形联想的几种方式,使得其掌握图形创意的创作,达到完成图形创意联想设计目的。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分析与讲解、手绘图形。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1.展示教师电脑手绘果树:
提问:苹果树上除了结苹果还能结出其他东西吗?
学生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结论:遵守常规:苹果树上结苹果打破常规:苹果树上结地雷
2.赏析马格利特油画作品。提问:同学们通过观察画面会发现哪些不寻常的地方?
二.新授:联想——图形创意的起点
1.图形创意:如何找到迷宫的出口(几种方法)
教师展示课件,学生思考想得多、想得有创意。
2.联想方式:a.变异:影子b.置换
3.“有趣的手提袋”。
4.图形联想创意方法:
a.改变物理性质,如软与硬、直挺与扭曲、穿透、打结、溶化等等。
b.结构重组,如错位、分割、置换等等。
三、创意联想的表现手法:直接展示、对比衬托、趣味模仿、合理夸张、喜剧幽默、感官联想……
展示创意图片,请同学对作品进行分析归类。
视频欣赏:《幽默的联想》
四、创意设计活动:学生创意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过山崖》或指纹创意设计
2.《杯子》要求:在对杯子进行解构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变化,图形保留杯子的可识辨性,又创意新颖,设计两个以上图形。先画草图再画正稿,绘制工整。
五、总结,点评展示。
活动目标:
1.喜欢艺术活动,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通过剪、贴、涂色等方式制作不同的花朵。
2.知道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工艺装饰品。
3.感受创意美工作品的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用鸡蛋盘、纸杯、吸管、毛根等材料创造出自己喜爱的花朵。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简单接触过纸杯花、毛根,有过涂色经验。
2.物质准备:立体花瓶图、水粉颜料,鸡蛋盘、纸杯等材料做成的花朵半成品、各色纽扣、吸管、双面胶,棒棒胶,花朵图片、音乐。
1.教师出示立体花瓶图,请求幼儿帮助。
师:老师今天收到了一个寄给中二班小朋友的神秘包裹,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从包裹拿出一封信)
读完信之后出示没有插入花朵的立体花瓶图。
小结:小松鼠要给好朋友小熊送一瓶花,但是,由于现在是冬天,花儿都谢了,小松鼠采不到漂亮的花朵,所以想请我们中二班小朋友帮它把花瓶插上满满的花朵。它还告诉了我们它想要的花朵,连做花朵的材料都为小朋友准备好了。
1.欣赏花朵图片,说说这些花朵的特点。
师:哇,好想知道小松鼠想要的花朵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花朵图片请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认识操作材料。
师:小松鼠想要的花朵我们都了解了,想不想知道小松鼠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做花的材料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带幼儿认识材料,强调小松鼠说的废旧材料,请幼儿说说你想用这些材料做什么花?)
教师小结:小松鼠真是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想要我们班小朋友用废旧材料来做花。接下来就交给小朋友们了,请大家用这些废旧材料,来帮助小松鼠为它的花瓶插上满满的花朵吧!但在制作花朵之前,老师有几个小要求:①仔细观察材料,想好自己想做的花朵再动手;②颜料不能涂到其他人或者自己的身上,也不能涂到桌子上;③一种颜色用完了要把笔洗干净,在抹布上擦一擦,再蘸下一种颜色;④小心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3.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听音乐有序上桌,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将幼儿完成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三、结束部分。
1.展示幼儿小组合作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请幼儿说说自己都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你觉得哪一幅更好看?为什么?
2.教师评价幼儿作品并做出小结。
教师总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你们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做的花朵都漂亮极了,老师要全都寄给小松鼠。
3.观看图片,欣赏废物利用再创造的作品图片。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用废旧材料做的漂亮手工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废旧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既环保,又漂亮,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希望我们班小朋友也可以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美丽的手工作品。
此次活动基本能按照教案流程进行,教师教态较好,有激情。但活动时间把握不够准确。本节课选取了“纸杯、纽扣、吸管、毛根、鸡蛋盘”作为操作材料,旨在让幼儿通过多种材料和形式制作花朵,通过观察各种花朵的图片,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操作材料有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让幼儿亲身体验废旧物品也可以
制作出好看的装饰品,懂得废物利用的道理。
优点:
1.活动目标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
2.在材料准备上,能做到丰富性、层次性,充足的数量使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
3.在活动过程中,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花朵的图片,用启发性提问,调动幼儿观察、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幼儿想象力;再通过观察材料使幼儿有创作的欲望,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2.幼儿的互动交流还不够;
3.对个别能力很弱的幼儿关注不够;
4.没有突破重难点。
5.各环节时间没有合理分配,导致活动结束部分没有开展,评价交流一带而过,既没有幼儿自评与交流,也没有教师点评。
6.教师忘记将“花瓶”立体图展示给幼儿,幼儿在制作花朵过程中很明显没有把花朵往花瓶里插的意识。立体“花瓶”图如果晚一点发给幼儿,可能就会避免颜料将图面弄脏、弄湿。
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思维的几种常见的联想类型,掌握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了解变异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联想的合理性、创新性,学会用相似性联想表现事物。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性地进行图形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基本思路:结合一些优秀作品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创意设计的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图形联想的几种方式,使得其掌握图形创意的创作,达到完成图形创意联想设计目的。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分析与讲解、手绘图形。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1.展示教师电脑手绘果树:
提问:苹果树上除了结苹果还能结出其他东西吗?
学生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结论:遵守常规:苹果树上结苹果打破常规:苹果树上结地雷
2.赏析马格利特油画作品。提问:同学们通过观察画面会发现哪些不寻常的地方?
二.新授:联想——图形创意的起点
1.图形创意:如何找到迷宫的出口(几种方法)
教师展示课件,学生思考想得多、想得有创意。
2.联想方式:a.变异:影子b.置换
3.“有趣的手提袋”。
4.图形联想创意方法:
a.改变物理性质,如软与硬、直挺与扭曲、穿透、打结、溶化等等。
b.结构重组,如错位、分割、置换等等。
三、创意联想的表现手法:直接展示、对比衬托、趣味模仿、合理夸张、喜剧幽默、感官联想……
展示创意图片,请同学对作品进行分析归类。
视频欣赏:《幽默的联想》
四、创意设计活动:学生创意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过山崖》或指纹创意设计
2.《杯子》要求:在对杯子进行解构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变化,图形保留杯子的可识辨性,又创意新颖,设计两个以上图形。先画草图再画正稿,绘制工整。
五、总结,点评展示。
希望你会喜欢我推荐的“画太阳课件”,如果您认为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将它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 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苹果、梨、香蕉等水果的外形特点,理解各种水果之间的重叠关系。
2、运用绘画表现观察到的水果,并尝试表现各种水果重叠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苹果、梨、香蕉、柿子、石榴等水果实物。
2、课件PPT一蓝水果。
3、绘画好篮子的图画纸一张、蜡笔、勾线笔人手一份。
二、观察讨论,了解水果的外形及其重叠的关系。
1、教师出示水果实物,请幼儿观察外形特点。
2、再次观察,发现水果之间重叠的关系。
(1)看看这些水果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看一看,想一想老师是怎么放这些水果的?哪个在前面哪个在后面?你们觉得这样放好看吗?为什么好看?
三、学习绘画一篮水果。
1、教师示范绘画。
2、教师介绍绘画要求。
(1)先画在前面的水果,再画后面的水果,依次由近到远。后面的水果一部分看不到的就不用画,从看得到的地方开始画。
(2)画好水果外形后再涂色。
(3)涂色的时候注意从左往右涂。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要把水果画在篮子里,先画前面的水果,后面看不到的部分不用画。
(2)指导幼儿画出水果的外形特征。
(3)提醒幼儿认真仔细涂色,保持画面干净、整洁。
(4)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进行绘画。
四、欣赏、讲评。
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3、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进行总结。
【活动背景】
小班创意美术《太阳娃娃》是我们在开展建构式课程《石头大玩家》主题活动中产生的。在《石头大玩家》主题活动中,我们按照主题目标,和孩子、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我们发现,石头很有趣,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像小山,有的像饼干,有的像岩石,不仅形状不同,还有不同的颜色。我们和石头玩起了铺路、造房子、斯诺克、石头造型、画石头、夹石头等游戏,石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和快乐。其中孩子最喜欢的就是鹅卵石了,它们圆圆的,光滑的外形,使孩子不时地摆玩着,有的说它像花心、像大饼、像脸蛋、像太阳……在幼儿充分想象的基础上,我们开展小班创意美术《太阳娃娃》,帮助幼儿提升对于石头的经验,获得想象和创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根据鹅卵石外形特点,大胆使用橡皮泥,用团、搓、压、扭等方法制作太阳娃娃。
2、大胆想象,表现太阳娃娃的可爱,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鹅卵石、蛋糕盆人手一个;各色橡皮泥每桌一份;电子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材料,引出课题。
1、组织幼儿观察桌上材料。
师:今天,我们桌子上有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对,我们桌子上有五颜六色的橡皮泥,有蛋糕盆子,还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的鹅卵石。
2、引发思考:不用小手碰,仔细看看,你觉得鹅卵石像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小结:鹅卵石像……,它还像太阳。
展示课件太阳娃娃,鹅卵石像太阳娃娃的什么?
3、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就用鹅卵石和橡皮泥来做一个可爱的太阳娃娃。
(评析:这个环节,由观察桌面材料引出,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引导孩子发现今天活动的具体活动材料,引出主要材料——石头,然后通过简单的提问、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帮助幼儿梳理鹅卵石的特点,为后面用鹅卵石制作太阳娃娃做铺垫。)
二、师幼互动,探索制作太阳娃娃的步骤、方法。
1、怎么做太阳娃娃呢。出示并演示课件。
①步骤1:选择一块鹅卵石,转一转,看一看,怎么放才适合做太阳娃娃的脸,然后用一点点橡皮泥捏在鹅卵石后面,压在蛋糕盆上,将鹅卵石固定在盆子里。
②步骤2:接下来就来做太阳娃娃。太阳娃娃的脸上有什么?眼睛、嘴巴可以怎么做。
涂手练习:团一团,团成一个小圆子,压一压,变成一双小眼睛。团一团,压一压、捏一捏,变成弯弯小嘴巴。
③步骤3:太阳娃娃的五官做好后,接下来做什么。太阳娃娃的辫子可以怎么做呢?
涂手练习:搓一搓,搓得细细长长的,变成根根小辫子。
师:太阳娃娃做好了,他笑眯眯的,有好多辫子,发出许多光芒,照得我们满头大汗的。
(评析:这个师幼互动、交流分享的环节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电子白板课件演示,使孩子一目了然地了解了石头怎样摆放最适合做太阳娃娃的脸,运用课件演示同时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孩子了解太阳娃娃了解制作太阳娃娃五官的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兴奋状态,通过说说、看看、学学,帮助孩子掌握了搓、团、压、卷等技巧,孩子兴趣浓厚。)
2、拓展想象,表现太阳娃娃的可爱。
①出示太阳娃娃范例2,组织幼儿说说:这个太阳娃娃和刚才我们做的太阳娃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小结:他们的眼睛、嘴巴的形状不一样,而且,他们的辫子也不一样,我们做的太阳娃娃的辫子是搓一搓做成的,这个娃娃的辫子是搓一搓后,再扭一扭做成的,而且颜色也不一样,刚才用了一种颜色,第二个太阳娃娃用了两种颜色,看上去更漂亮了。
②出示范例3、4,组织幼儿说说,喜欢哪个娃娃吗?为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这个娃娃的辫子制作的方法又不一样了,它是用先搓一搓,再卷一卷的方法,像个小蜗牛,而且用了五颜六色的,像彩虹。
第四个娃娃也是用团一团,捏一捏的方法,看上去像只孔雀,真漂亮。
(评析:环节中,教师依次出示了几个不同的太阳娃娃的范例,引导孩子比较观察,说说这些太阳娃娃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个?想想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帮助幼儿知道,嘴巴、眼睛形状不同,制作出来的太阳娃娃也各不相同,太阳娃娃的辫子可以用搓、团、卷等各种方法制作,可以选择几种颜色制作,可以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等。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欣赏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对太阳娃娃的认识,提高了孩子制作的技能技巧,还进一步提高了孩子比较、观察和欣赏美的能力。)
3、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太阳娃娃?
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操作,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加深对自己想象的印象。
(评析:这个环节给了孩子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将孩子思考的及时进行在课件上展示出来,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这是将想法落实在行动上的一个最好的说明,使孩子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设想,并及时梳理、调整,使孩子获得了更多的经验,这个环节,将孩子的想象、表述上了一个新台阶。)三、幼儿创作。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孩子天生就是爱游戏的,如果利用游戏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游戏情境中来体验和享受自我创作的成果,无疑是最适合的。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都十分熟悉的“太阳” 为题材,采用集体帮蛋糕盆打扮,巧妙制作成一个个太阳宝宝的形式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在操作后玩耍、再次游戏,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而纸又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撕纸的特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又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活动主要分为了三个环节:首先出示蛋糕盆,以魔术的方式变成太阳。再出示彩纸,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跟着秘诀学会撕纸。最后,让幼儿在音乐中自由动手操作。
不足之处:
1、在导入部分太过僵硬了,孩子没有被吸引住,变魔术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吸引孩子的过程。我想这还需要不断经验去累积。
2、在提出问题:“你能猜出光芒是由什么来做的吗?”,没有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只是我一个人在说。
3、在示范时,我想应该要把它全部贴满,我说了要全部贴满再那勾线笔画眼睛,可是孩子们似乎没有听进去,有两组的小朋友先拿好勾线笔了。
经过这次的活动,我发现我的不足远远胜过优点,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我的方法、不足之处。
活动中幼儿自始至终都置身于游戏情境中,兴致勃勃、大胆想象,积极创作。在与“太阳宝宝”玩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无限的创作潜能,从孩子们完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太阳宝宝”正是他们愉悦情绪的充分体现,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1、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角色的对话。
2、萌生运动兴趣,愿意早起参加锻炼。
1、背景图。
2、自制蚂蚁、小花狗、小青蛙图片。
一、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2、教师边讲述故事第一段,边出示由大海背景的黑板。
二、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太阳宝宝在睡懒觉吧?小动物们着急了,叫太阳宝宝快起床。
2、依次出示小蚂蚁、小花狗和青蛙的图片,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讲述时,教师控制黑板后方的鱼线,表演太阳逐渐升起的情景。
三、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角色的对话。
1、哪些小动物去喊太阳宝宝起床了?
3、教师帮助幼儿依次回忆故事中三个小动物呼喊太阳起床的对话:
小动物:太阳,快起床!我要和你一起玩!
太阳:玩什么呀?
小动物:我们一起玩皮球(飞盘、跳高)游戏吧!
太阳:好啊!谢谢你们!我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和大家一起运动啊。
4、幼儿大声呼喊后,教师配合着拉升“太阳”,使之露出“海平面”。
四、教师和表演,激发幼儿愿意早起参加锻炼。
教师:听,什么声音?(配班老师睡觉打呼。)
教师:我们一起来喊张老师起床吧!(引导幼儿和张老师玩跳舞的游戏。)
幼儿:刘老师,快起床,我要和你玩游戏。
配班:玩什么呀?(懒洋洋的回答)
幼儿:我们一起玩跳舞的游戏吧!
配班:好呀!(师幼共同跳舞)
配班:和你们一起玩游戏跳舞,我真开心,以后我再也不会睡懒觉啦!
内容与要求:
1、感受夏天的太阳,尝试画圆形的图案。
2、尝试绘画短和直的线条,画太阳。
材料与环境创设:
剪刀、胶水、蜡笔、白纸
过程与指导:
一、讨论夏天的太阳是怎么样的
师:“夏天的时候我们会感觉怎么样啊?”
“热”
二、教师示范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画太阳”
先画一个圆,然后在圆的线条外面画上像数字1的线条,但是这个线条不能太长,否则就不好看了。
三、幼儿画画。
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结束
1、锻炼幼儿的模仿能力。
2、让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音乐。
一、开始部分。
与客人老师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
1、见过机器人吗?见过机器人刷牙吗?请小朋友探索,(老师示范)接着老师示范机器人洗脸的动作,幼儿一起跟着做。
飞船准备出发啦——嗖。
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动作。
3、请幼儿说一说机器人刷牙,洗脸,是什么程序?(老师引导幼儿做一遍),再次听音乐做一遍。
三、机器人首领听说高邮湖非常美丽,决定来看看——放音乐,做动作。
1、机器人看到一个地球人在钓鱼,请一个幼儿模仿机器人怎么钓鱼。(放音乐,让一个幼儿模仿地球人钓鱼,其他幼儿模仿机器人看地球人钓鱼)。
2、放音乐,让一个幼儿模仿地球人划船,机器人(其余幼儿)跟着学。
3、请一个地球人(幼儿)把刚才的钓鱼,划船连起来听音乐做一遍,其他机器人(幼儿)跟着一起做。
四、飞船降落在了我们高邮的体育馆(让幼儿站在小凳子后面)请幼儿说一说在体育馆看到了什么(跑步,举哑铃)?让幼儿用动作表示出来。
老师示范机器人做跑步,举哑铃的动作,听音乐,老师,幼儿一起做跑步,举哑铃的动作。
五、游戏——地球人找机器人做朋友。
(1)放音乐,另一个老师做地球人,其余做机器人,听音乐,做动作(地球人,机器人的动作不一样),音乐一停,地球人去找一个机器人做朋友(找到朋友后要手对手)。
六、活动结束。
听着音乐用机器人的方式和客人老师再见。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150604.html
上一篇:专利协议书汇总
下一篇:最新外贸心得体会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