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7篇。
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大家会接触或处理各种不同的文档,范文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写范文的意义在于那里?您可以看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或许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如果你认为这份资料有用请将它分享给需要的人!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篇1
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
姓名:蒋华敏
工作单位:云南省沾益县花山中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79311675@
邮政编码:655338
摘 要: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我们不能以不变去应万变,因为这个世界在改变。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百闻不如一见。在不断推进的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教学以其能见的特性占据了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个学科,包括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是传统黑板板书式教学的必要补充,它有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优势
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声音都在不断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语文教学也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学的专家、学者及广大坚守在教学阵地的语文教师都在努力为语文教学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
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学的普通教师,我认为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选择,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在众多学科的教学中都显示了其与众不同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是传统黑板板书式教学的必要补充。
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广大教师习惯了三尺讲台,一只粉笔,因此听到了许多抱怨的声音:很多教师不喜欢多媒体教学方式。这到底是多媒体教学本身的问题,还是在应用时出现了偏差?80年代初,当第一批微机在发达国家学校的课堂出现时,就有人兴奋地预言:计算机将会给教育领域带来一场革命!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场革命在学校里始终没有发生。究其原因,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造成教育领域信息化步伐滞后的最主要原因既不在经济,也不在技术,而在陈旧落后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我想大多是因为应用上的偏差或者对多媒体使用技术的不熟练,不熟练导致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
本文针对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简单谈几点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优势,以期为自己及其他可能阅读到本文的语文教师找到一个切入点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
一、设疑激趣
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它拥有悠久历史,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由于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属于语文知识层面教学,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以及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和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 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长久下
去学生一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没有将危胁到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威胁到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因此必须变死板为不断思变。
信息技术的出现能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寻找知识的来源,探索发现知识的起点,品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例如教人教版初二《桃花源记》时,上课伊始,切入一张陶渊明的画像,学生就会想这人谁呀,他有那些事迹或哪些文学著作呀,这样就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急切的走进作者。
二、化静为动
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还是以《桃花源记》为例吧“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落英缤纷的桃林画面和缓缓轻流的叮咚溪水声,犹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这样的画面能即时再现文中描述的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屋舍俨然,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人们安居乐业,这样的景象,学生凭仅有的生活经验和单一的想象是无法建立的,信息技术把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起来,丰富并充实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造了美轮美奂语文课堂。
又比如学生学习鲁迅作品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如果在教《阿长与〈山海经〉》时先让学生预习,上课再放一些背景知识,课件中再以图片展示阿长的肖像以及长妈妈与我的生活画面。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品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体会到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三、化无声为有声
众所周知,教材上是无声的汉字,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课的特质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富于魅力的朗读,去诱发课文中的美,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诗人般的激情,创设课堂的美的氛围,同时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但是这课文里的语句描写的再
怎么优美动人,如果教师理解得不恰当或者是普通话不标准再或者朗读的功底较差等等原因都可能是语文课堂有些失败。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找到了解决之道,互联网上一搜真是应有尽有,选择其中最优一篇课堂上带领同学们欣赏,既可以代替教师的范读又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再以《桃花源记》为例,我选取了配乐朗诵,朗诵人翟弦和。首先学生听到音乐来了兴趣,紧接着欣赏与课文相对应的美景就来了兴致,再跟着是朗诵人那浑厚的声音,第一遍我只让学生仔细认真的听,可是那情景、那音乐、那声音以及朗诵人那神态简直太和谐太动人了,学生已经忍不住想要模仿、学习。就着学生的这股劲儿,第二遍让他们跟读,学生都很认真,有几个平时就活跃的同学竟然连着间奏的音乐模仿。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
四、提高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一篇课文至少要用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深一些的课甚至要讲一个星期,而老师仍然觉得没讲透,学生仍然难以理解。运用信息技术上语文课则不同,它打破了课堂40分钟的时间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了。再以《桃花源记》为例,这篇游记散文中有很多的文言现象,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等,这些每个都是难点、重点加考点不讲学生不知道,仅用一块黑板加一只粉笔,费时费力,然而课堂40 分钟的时间太有限,真的很难面面俱到,四五个课时下来仍然觉得紧紧巴巴很难圆满。然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把以上所罗列的所有文言现象分门别类的呈现出来,既快捷又全面,至少省下一个课时,学生一目了然,就很容易得到感性的了解, 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一点上,利用休息技术可以使问题形象、直观,重点难点突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能省去教师很多不必要的语言解释。可谓是省时省力又省心。
五、开拓思维
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就是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呢?在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中,可将声像图文等各种
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构造特定的教学情境,它丰富的表现力可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他们思维高度活跃而引发创新的火花,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造灵感。猴子很机灵,却只在链子之一头表演翻腾;大象也神武,却在小木棒下绅士般昂首挺胸。经受不住考验,不做有心之人,只能如艺人手下的猴子、大象一样被束缚住。要不被习惯左右,不被失败羁绊。躲避酷暑,你走进树影;走出树影,你才能找到甘泉。
六、个性化教学。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倡因材施教而且亲身实践。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的优势、劣势,各自特点。孔子的学生很多,但他对学生却下了不少工夫去了解,不仅知其长,而且知其短,所以他在教育活动中能比较好地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由于教师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课堂40分钟之内给每一位学生进行纠错和辅导。因而,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个体需求存在矛盾。现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信息按联想思维方式进行组织与管理,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单元体系,实施教学计划,由于这些单元是可以互相调整和调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分配时间,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一条最适宜的发展途径,再次,可以利用网络空间了解学生动态尽量做到对学生知己知彼。孔子留给了我们这样弥足珍贵的教育理念,结合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更有可能实现个性化教学
七、突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比如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学习《新闻两则》,学生对于新闻并不陌生,但关于新闻这种体裁的特点结构、要素等确实是非常陌生的,那么课堂的导入就可以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报一则简短的新闻。让学生体会新闻的特点,自然而然学生就接受了学习的新内容,学习完后学生可以自己寻找合适的内容尝试播报一则新闻。这样就变学习的接受者为学习的探究者,教师变课堂的讲授者为设计者。再比如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长江》时可以播放渡江战役的片段„„.让学生感受人民百万大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气势磅礴和锐不可当,从而使学生穿越时空,也倍受鼓舞,走进课堂在两则新闻中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然休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
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应用于语文教学还面临着许多困惑,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韵味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绝不能以生动的图像和音乐来替代学生自己对语言的领悟。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只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好钢用在刀刃上。做事成功的要诀就如同钥匙开锁的道理一样,如果你不能准确对号,那么一定无法打开成功之门。
因此针对不同对象做出切实有效的选择才能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促进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
[2]《初中语文教材》(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
[3]《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5]《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比较教育研究》韩雪)[6]《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太白文艺,2007年)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篇2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就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浅略的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声、形动感,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声、形动感手段,采取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
例如,在上《黄河颂》一文时,笔者在课前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同时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色图片。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很容易就进入了课文。这种设计以一种轻松、抒情的方式创造出优美的情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情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信息技术的图像可以帮助学生由抽象变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为了很好地展现这一情景,笔者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踏在老羚羊背上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学生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从而激起了他们对生命礼赞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激发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难以得到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浓郁轻松的教学氛围,深入对课文的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再配以适当的音乐,使学生看得直观、听得悦耳,得到一种美好的视听享受,就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紫藤萝瀑布》为例,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再配以适当的《命运》作为背景音乐。在让学生仔细观看紫藤萝图片的时候,利用音乐的起伏,结合当时作者的心境,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此有何感悟?
通过观看画面,聆听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了紫藤萝花的旺盛与作者内心凄凉的矛盾,进而理解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这一难点,舍弃了教师烦琐的分析,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如我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篇课文时,我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运用信息技术在网上下载了总理为国操劳的工作片断和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记录影响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首先向学生播放了总理为国操劳的影像资料,尤其是深夜工作的情景,使学生深受感动,接下来播放另一个短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引入了长安街肃穆的氛围中,心随着总理灵车的移动而起伏,和长安街的群众一起缅怀敬爱的总理,甚至有的女生实在控制不住情感,放声大哭,情景短片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教学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下来播放另一个短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引入了长安街肃穆的氛围中,心随着总理灵车的移动而起伏,和长安街的群众一起缅怀敬爱的总理,甚至有的女生实在控制不住情感,放声大哭,情景短片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教学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四、运用信息资源库,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最大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所需要的快捷资源。然而资源的丰富甚至是繁杂,就需要我们团结合作,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组辨析。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辨析、总结,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拓展和探究。
如在《绿色蝈蝈》一课的教学之前,笔者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在大量的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学生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学有余力的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集体的、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个性的、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
信息资源是优化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了解到百家思想。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精心考虑应该利用哪些信息资源,如何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最好、最新、最有吸引力的信息。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构建工具,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思考、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应用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蕴含着许多思想教育的因素,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可以强化这些因素的教育成效。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内容后,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这位国家领导人的尊敬与爱戴,受到了强烈的思想教育。为了巩固教育成效,我在班级开展了“共和国敬爱的总理”主题学习活动,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周恩来总理冒着余震视察灾区、朱基总理深入抗洪救灾第一线、温家宝总理日夜指挥抗震救灾等感人场景,使学生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心为国为民的崇高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敬意。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任何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都是为达到所设的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服务的。而且,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也并非每一课都适用。因此,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合理性、适度性,用其所长,补其所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篇3
(一)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复杂而又繁琐,加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常常会感到学习吃力,抑制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语文教学开启一扇门,教师可以有效运用信息资源开展语文教学,提升语文知识的深度和高度。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语文教学从静态变成动态,更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将课本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比如,在教学有关风景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把文章中所描述的风景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提高,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探究文章描述风景所用到的方法,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但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感兴趣的事情会采取实际行动,因此为了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2]。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这些特点,比如,在初中语文描写景物的课文中,枯燥的语言描述展现不了景观的美,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实际的景观图片或视频呈现给学生,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篇4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合课堂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主题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 计算机 利用
教育部在2000年10月提出:从2001年起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校校通”工程,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在全国各中小学的普及。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学者前期比较强调教育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操作程序,现在逐步重视整合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整合中的教学设计和相关软件及工具(即教学资源)的运用与开发。①目前我国教育界则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为“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强调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新型教学方式的构建,传统教学结构的革新。
一、教育信息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学习论基础
中学语文基本的学习方式包括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②因为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名家的遣词造句,来品味和研究作者行文风格、表情与达意,来掌握语言的运用法则与规律。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更注重情、意的因素。
而教育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就是强调以学为中心,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超越教师的视野和想象。
这些语文教学中的改变也必将进一步地改变与修正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的方方面面,这也启发我们同仁去对语文的教学与学习做更深入的研究。
二、传统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诊断与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改进
在我国有两种影响特别深远的教学过程结构模式,其一是赫尔巴特的“四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后继者又把四段发展成“五段”,即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提示(提示新课程、讲解新教材)、联系(比较)、总结和应用。另一个则是凯洛夫的“五环节”,即把课堂结构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学,是教学生学。”而上面的两种教学模式,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知识中心和教师中心,当然受到了当今人们的批判。科技的发展为信息化下的语文提供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改变,也带来了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一系列的变革。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主要是介绍五个人物的出场来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方式。如果课件展示时教师首先展示五人齐聚一室的画面,然后让五人齐聚一室的画面在最后再次出现。这样,学生从第一个画面中获得直观的感知,到最后一张画面中对人物各种特征精确的理解,学生认识也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这样,教学既考查并巩固了课堂所学,教学反馈的目的也水到渠成,同时各种描写方法又在画面的展示中得到了深化。这种教学效果也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正是由于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文精神领域的影响深远。而不论这些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否具有合理的想象力,但是,当他们看到这些唯美的电子画面时,哪怕再迟钝的孩子,也会怦然心动。因为,信息化的语文教学将会填补学生们想象力的不足,而想象力的不足丝毫影响不到这些孩子们对美的欣赏,对美的感悟,对美的追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正如我们新课标提出的那样,“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③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的作用,注重内容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独特体验,这些,都为信息教育下语文的教学方法、价值观的改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便改变了这种乏味的现状。计算机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地讲,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荒岛余生》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荒岛上的生活艰辛,我们可以找来电影《荒岛余生》,并播放了片段让学生观赏,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皇帝的新装》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
又如《月亮上的足迹》,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有许多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抽象的描述变得更为直观。
因此,对于美文、说明文等某些课文而言,多媒体的直观手段确实是一种成功的帮助,它的出现解决了学生缺乏实际的现场感,难以把握抽象理论这一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它展现出来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实例远比教师口头描述精彩、完整,大大便利了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容量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比如:在教读《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教学目标中要求让学生积累有关云与天气变化的知识。以往的教学,是依靠课后练习二,把练习中的问题制成表格,教师讲解并板书表格,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板书上,计划的一堂课时间,根本不够用。使用多媒体时,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将云与天气变化情况设计成表格,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将表格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出来,并且配上每种天气对应的云层变化的图片。每放出一种变化的天气时,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还可指名让学生来说。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又节省了许多板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许多的学习、思考机会和训练密度,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减轻了老师课堂上的压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春》的教学中,我从网上下载了这一课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媒体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同时促进了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多媒体的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大大的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总之,这种让学生更真切地理解教师设置的信息化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有着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根基的,它既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相互交流沟通完成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学习,教学效果显著而且深刻。
四、计算机网络教学在农村中学运用中的困难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城市中学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登陆网络名校,上好远程教育课,学生在计算机房里,便能观摩到远在北京四中、北大附中等网校的作文远程教育课。而在农村中学,要实现这一教学模式,是非常困难的。
学生在计算机上写作,教师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师生间通过人机对话,互通信息,及时交流,解疑释惑;学生写就的文章,可及时上传到教师机里,师生在共同批改中交流得失,增进感情;课堂上未完成的习作,可保存下来,课下抽时间完成;未能在学校计算机房里批改完的文章,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到教师家中的计算机里,这就为作文的批改提供了方便(作文批改从办公室移到了计算机房,由学校延伸到了教师的家中),也为师生间的交流搭起了平台。对有条件的同学,教师则让他们扮演着“小老师”的角色,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收集信息,帮扶同学的兴趣。信息技术对教学全过程的支持,使教师成为了驾驭现代化教学工具的教学设计师。师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开展互动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资料库”的形式,将平时的阅读资料和搜集到的写作素材归类保存;通过填写“学生写作自我预测表”、“个人写作评价成长记录卡”,对每一次的写作水平进行自主测评并作好登记,以便了解自己的写作成长过程。教师通过查看“学生写作定位评价表”、“学生写作成果展示台” 等学生个人写作成长电子档案,分析学生阶段性的写作水平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实现写作教学过程的电子智能化管理。而农村的孩子家里有电脑的微乎其微,对电脑知识掌握的较少,接触网络的机会也较少,所以计算机网络教学只能依靠老师自身的力量来实现。
五、教育信息化下的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使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达到知识与兴趣的相互促进,让语文学科发挥它人文性与知识性的特点。合理地利用好教育信息,需要教师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作支撑。例如,在教《听潮》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涨潮的景观录像,然后再阅读课文。这样的课堂可能比较有趣,但却削弱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的文字符号较之直观的光电画面,会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能力。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是为了达成人的培养目标的一种载体。因此,我们在应用教育信息的时候,还要注意信息技术的价值取向,理性的对待教育信息技术。既不能简单排斥,也不能一味的盲从,切实将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整合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这样才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①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88期,2011年第1期。
②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唐俊龙:《语文信息化教学理论综述与教学探索》,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⑤彭祥生:《论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2005年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篇5
中国移动校讯通杯
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
摘 要: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我们不能以不变去应万变,因为这个世界在改变。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百闻不如一见。在不断推进的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教学以其能见的特性占据了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个学科,包括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是传统黑板板书式教学的必要补充,它有其独特的优势。关键词:
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优势
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声音都在不断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语文教学也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学的专家、学者 中国移动校讯通杯
及广大坚守在教学阵地的语文教师都在努力为语文教学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
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学的普通教师,我认为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选择,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在众多学科的教学中都显示了其与众不同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是传统黑板板书式教学的必要补充。
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广大教师习惯了三尺讲台,一只粉笔,因此听到了许多抱怨的声音:很多教师不喜欢多媒体教学方式。这到底是多媒体教学本身的问题,还是在应用时出现了偏差?80年代初,当第一批微机在发达国家学校的课堂出现时,就有人兴奋地预言:计算机将会给教育领域带来一场革命!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场革命在学校里始终没有发生。究其原因,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造成教育领域信息化步伐滞后的最主要原因既不在经济,也不在技术,而在陈旧落后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我想大多是因为应用上的偏差或者对多媒体使用技术的不熟练,不熟练导致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
本文针对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简单谈几点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优势,以期为自己及其他可能阅读到本文的语文教师找到一个切入点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中国移动校讯通杯
一、设疑激趣
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它拥有悠久历史,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由于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属于语文知识层面教学,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以及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和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 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长久下去学生一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没有将危胁到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威胁到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因此必须变死板为不断思变。
信息技术的出现能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寻找知识的来源,探索发现知识的起点,品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例如教人教版初二《桃花源记》时,上课伊始,切入一张陶渊明的画像,学生就会想这人谁呀,他有那些事迹或哪些文学著作呀,这样就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急切的走进作者。
二、化静为动
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还是以《桃花源记》为例吧“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落英缤纷的桃林画面和缓缓轻流的叮咚溪水声,犹如人间 中国移动校讯通杯
仙境,美不胜收,这样的画面能即时再现文中描述的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屋舍俨然,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人们安居乐业,这样的景象,学生凭仅有的生活经验和单一的想象是无法建立的,信息技术把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起来,丰富并充实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造了美轮美奂语文课堂。
又比如学生学习鲁迅作品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如果在教《阿长与〈山海经〉》时先让学生预习,上课再放一些背景知识,课件中再以图片展示阿长的肖像以及长妈妈与我的生活画面。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品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体会到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三、化无声为有声
众所周知,教材上是无声的汉字,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课的特质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富于魅力的朗读,去诱发课文中的美,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诗人般的激情,创设课堂的美的氛围,同时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但是这课文里的语句描写的再怎么优美动人,如果教师理解得不恰当或者是普通话不标准再或者朗读的功底较差等等原因都可能是语文课堂有些失败。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找到 中国移动校讯通杯
了解决之道,互联网上一搜真是应有尽有,选择其中最优一篇课堂上带领同学们欣赏,既可以代替教师的范读又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再以《桃花源记》为例,我选取了配乐朗诵,朗诵人翟弦和。首先学生听到音乐来了兴趣,紧接着欣赏与课文相对应的美景就来了兴致,再跟着是朗诵人那浑厚的声音,第一遍我只让学生仔细认真的听,可是那情景、那音乐、那声音以及朗诵人那神态简直太和谐太动人了,学生已经忍不住想要模仿、学习。就着学生的这股劲儿,第二遍让他们跟读,学生都很认真,有几个平时就活跃的同学竟然连着间奏的音乐模仿。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
四、提高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一篇课文至少要用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深一些的课甚至要讲一个星期,而老师仍然觉得没讲透,学生仍然难以理解。运用信息技术上语文课则不同,它打破了课堂40分钟的时间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了。再以《桃花源记》为例,这篇游记散文中有很多的文言现象,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等,这些每个都是难点、重点加考点不讲学生不知道,仅用一块黑板加一只粉笔,费时费力,然而课堂40 分钟的时间太有限,真的很难面面俱到,四五个课时下来仍然觉得紧紧巴巴很难圆满。然 中国移动校讯通杯
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把以上所罗列的所有文言现象分门别类的呈现出来,既快捷又全面,至少省下一个课时,学生一目了然,就很容易得到感性的了解, 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一点上,利用休息技术可以使问题形象、直观,重点难点突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能省去教师很多不必要的语言解释。可谓是省时省力又省心。
五、开拓思维
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就是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呢?在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中,可将声像图文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构造特定的教学情境,它丰富的表现力可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他们思维高度活跃而引发创新的火花,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造灵感。猴子很机灵,却只在链子之一头表演翻腾;大象也神武,却在小木棒下绅士般昂首挺胸。经受不住考验,不做有心之人,只能如艺人手下的猴子、大象一样被束缚住。要不被习惯左右,不被失败羁绊。躲避酷暑,你走进树影;走出树影,你才能找到甘泉。
六、个性化教学。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倡因材施教而且亲身实践。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 中国移动校讯通杯
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的优势、劣势,各自特点。孔子的学生很多,但他对学生却下了不少工夫去了解,不仅知其长,而且知其短,所以他在教育活动中能比较好地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由于教师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课堂40分钟之内给每一位学生进行纠错和辅导。因而,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个体需求存在矛盾。现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信息按联想思维方式进行组织与管理,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单元体系,实施教学计划,由于这些单元是可以互相调整和调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分配时间,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一条最适宜的发展途径,再次,可以利用网络空间了解学生动态尽量做到对学生知己知彼。孔子留给了我们这样弥足珍贵的教育理念,结合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更有可能实现个性化教学
七、突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比如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学习中国移动校讯通杯
《新闻两则》,学生对于新闻并不陌生,但关于新闻这种体裁的特点结构、要素等确实是非常陌生的,那么课堂的导入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报一则简短的新闻。让学生体会新闻的特点,自然而然学生就接受了学习的新内容,学习完后学生可以自己寻找合适的内容尝试播报一则新闻。这样就变学习的接受者为学习的探究者,教师变课堂的讲授者为设计者。再比如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长江》时可以播放渡江战役的片段„„.让学生感受人民百万大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气势磅礴和锐不可当,从而使学生穿越时空,也倍受鼓舞,走进课堂在两则新闻中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然休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 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应用于语文教学还面临着许多困惑,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韵味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绝不能以生动的图像和音乐来替代学生自己对语言的领悟。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只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好钢用在刀刃上。做事成功的要诀就如同钥匙开锁的道理一样,如果你不能准确对号,那么一定无法打开成功之门。
因此针对不同对象做出切实有效的选择才能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促进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中国移动校讯通杯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
[2]《初中语文教材》(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
[3]《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5]《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比较教育研究》韩雪)[6]《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太白文艺,2007年)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篇6
一、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学情境的设置。如果只是单纯的读、写、背,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会对语文教学漠不关心,只是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基本没有情感的投入,更谈不上与作品或者是与作者的心灵互动。学生喜欢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能有机整合优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适合学生需求的语文素材,并且不断地变化着视觉和听觉的出现形式和效果,为学生创设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效率。比如,在进行《苏州园林》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听说过苏州园林,或者是从网络上、电视上看见过相关介绍,但基本没有几个学生去过苏州园林,没法体会那里真实的美。教师上课时可以利用ppt展示苏州园林的系列图片,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园林美景。第一组图片主要展示的是园林的流水。那波光粼粼的水面,那淙淙的流水声给学生一种身在溪边的意境,使人望溪止步、流连忘返。第二组图片是园林的花卉。含苞待放的、争先斗艳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水中亭亭玉立的,叫学生目不暇接、凝神静气。第三组图片的是园林的建筑。雅俗共赏、独具风格的一座座亭台镶嵌在林中,使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组组的图片无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二、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过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地位的改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进行《〈孟子〉二章》的教学时,我在课前就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上网查询、工具书查询、同学之间的讨论、搜集生活课程资源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有的小组负责查阅孟子的简介,详细查询孟子的基本信息,包括孟子的生辰、名、字、国别、学派代表人、思想、政治和哲学主张等;有的学生查阅有关孟子的言行记录,有关孟子的大事年表;还有的学生查询孟子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等。通过分任务查询,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短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有很多学生查阅了教师布置任务之外的信息,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课上,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成果交流,并利用ppt或者是flash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可确定一个主持人,并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主发言人,负责本组查阅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小组交流过程中,组间可以实现互动交流。教师在这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过多的言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下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彰显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特色。
三、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监管的关系,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生想办法逃避教师的`管理和责罚。这样,师生之间很难做到友好相处,基本上没有多少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的教学,很难实现新课程理念,很难落实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图片、声音,并通过多媒体、网络的互动效果进行教学,组建班级网络平台,不定期分享教学、教材上的视频资料、课堂训练、专家讲座、名师微课等资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使语文课堂延伸到家庭,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进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时,我利用班级博客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家庭里、在学校、在社会上寻找自己最可爱的人,并把自己最可爱的人的可爱之处告诉身边的人。这一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综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小结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我们语文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科学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语文教学的长足发展,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篇7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文章、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进行最佳的课堂教学。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一系列交互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进来,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好的循环系统,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对所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效果,课堂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从无兴趣向有兴趣转化,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发挥了其积极性、主动性。
如:《雷雨》一课,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时利用课件,把文字、声音、图片让学生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的自然现象。①引导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②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雷雨的了解,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天气变化。③问:“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彩虹是怎么形成的?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知识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让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文本新课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
如:《恐龙的灭绝》一课,利用信息技术,看看多种恐龙图,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色,人们不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呢?” 而昔日恐龙的辉煌,时至今天为何会灭绝,这仍然是一个谜。通过信息技术多了解有关这类的知识,这不仅激发了解和探究的兴趣,还可启发学生再想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人的多种素质发展的基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素质的主渠道就要在高效益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教学课件作为语文教学的媒体,应让学生在用心
爱心
专心
语言符号信息和图象符号信息之间建立相互转化的桥梁,促进形象思维能力。
再者,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通过多媒体网络,引导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的突破时空限制,结合实践和个人生活经验开创造想象,激发学生潜在的求异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如在讲与春有关的课文的时候,为了扩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有关春天的故事,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描绘了一个又一个活的画面,然后教师再展示一些与春天有关的图像、视频等素材,很容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从网络下载所需要的图片或文字重新组合成自己的观点以帮助记忆课文内容,对扩大学生信息吸纳量,激发学生产生新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到有关动植物知识的资源,整理后再配上文字、声音,让他们把学习引向生活大课堂,激发学生观察植物、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就可以了解自然、学习语文一举两得,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层次更深,也切合课文所渗透的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思想。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新课程课改说到:“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应特别重视的问题。”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中,多媒体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海洋时,可为学生提供千姿百态、声情并茂的直观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乐学、好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上一篇:奶茶店开业火爆文案179句
下一篇:员工转正个人总结500字
- 秘书年终工作计划03-28
- 关于幼儿园小班教师工作总结分享03-28
- 行政工作人员个人工作总结03-28
- 信息技术教学总结精选6篇04-23
- 实施部署方案六篇03-28
- 学生写一封信给班主任9篇03-28
-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集锦03-20
- 关于学习广播稿5篇03-28
-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精选03-28
- 中心学校校长述职报告(汇总14篇)03-28
- 2024临床实习个人小总结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