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光和影课件

时间:2024-07-03

光和影课件(系列十三篇)。

我们为您推荐了一篇精彩的“光和影课件”文章愿您受益不浅,希望您能够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并向您的朋友们分享它。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 教学重点必须写进教案课件里,才有利于我们备课。

光和影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2、 在游戏中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阳光的天气;报纸、雨伞等。

1、 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有一面墙的宽阔场地,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奇怪奇怪真奇观,我动它也动,我停它也停”,引导幼儿观察墙面影子的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

2、 鼓励幼儿对着墙做各种喜欢动作,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⑵为什么不见了?

2、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1、 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找找自己的影子、同伴的影子和其他物体的影子。

请幼儿自选报纸、雨伞等材料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

请幼儿想想,影子除了太阳下有,还有什么时候会出现?

活动反思:

“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活动。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光和影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2、 在游戏中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阳光的天气;报纸、雨伞等。

活动过程:

一、 我和影子做游戏

1、 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有一面墙的宽阔场地,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奇怪奇怪真奇观,我动它也动,我停它也停”,引导幼儿观察墙面影子的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

2、 鼓励幼儿对着墙做各种喜欢动作,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 影子不见了

1、 带领幼儿回到活动室,提问:⑴我们刚才和谁做游戏的?它还在吗?

⑵为什么不见了?

2、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三、 找影子

1、 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找找自己的影子、同伴的影子和其他物体的影子。

2、 画一画:请幼儿在地面上画画自己找的影子。

四、 游戏:影子躲起来了

请幼儿自选报纸、雨伞等材料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

五、 延伸活动

请幼儿想想,影子除了太阳下有,还有什么时候会出现?

活动反思:

“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活动。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光和影课件【篇3】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喜欢探究,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对周围的事物变化十分好奇,敢于尝试,推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根据大班幼儿的这一 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观察,幼儿认识了太阳、灯、火等会发光,给我们带来了光亮。

2、引导幼儿认识影子。(光线向前直照过去,被东西挡住使光透不过去,就会出现——影子。)

3、关注光和影子的关系,培养幼儿乐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手电筒、玩具娃娃、、晴天、空旷场地。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根据生活实践,什么东西带给我们光亮?

1、白天很亮,什么东西都看得清。是谁发出了光?(太阳)

2、黑夜,要看东西怎么办?(开灯、打手电)

3、没有太阳和灯时,还可以用什么照亮呢?(火)

小结:太阳、灯、火都会发光,都给我们带来了光亮。

太阳发出的光叫阳光。

灯发出的光叫灯光。

火发出的光叫火光。

二、观察:认识影子的形成。

1、猜谜语,吸引幼儿的兴趣。

你跑它也跑,

你站它也站,

有时它长,

有时它短,

没有光它就不出现。

——影子

2、小实验:影子的形成。

老师用手电筒向前方发出一束光,照射在一面空墙上,然后伸出一只手出现在光前,这时,墙面上会出现一个手的影子。同样,手电筒的光前换上一个玩具娃娃,墙面上又会出现一个娃娃的影子。

提问幼儿:影子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影子都是黑色的?

结合演示告诉幼儿:光射向前方,照亮墙面,不论什么东西,当它出现在光的前面挡住光线前进,光射不过去,就会出现影子。

三、手影游戏:

幼儿用自己的双手摆出不同的形态,放在光线前面,互相欣赏“手影”。

四、户外游戏:踩影子

幼儿在场地中央四散地跑,一个幼儿去踩他们的影子,其他幼儿设法不让自己的影子被人踩着。被踩到的幼儿要离开场地,没被踩到的幼儿就是胜利者。

(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互相碰撞,时间随幼儿的兴趣而定。)

活动反思:

1、本活动幼儿非常喜欢。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吸引幼儿的兴趣。

2、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容易掌握知识,不仅获得的印象深刻牢固,还能引起幼儿对光的极大兴趣。

3、将观察和实验结合教学,引导幼儿的观察,扩大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发现问题的乐趣。

4、还有幼儿自己动手做“手影”“踩影子”游戏,吸引幼儿的学习趣味性,加深幼儿的体验,保持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光和影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藕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秘密,并大胆用语言进行表述。

2、通过欣赏农民伯伯挖藕的场景,初步了解藕的生长环境,感受农民伯伯工作的辛苦,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藕、录像、小刀、藕制品、记录表,记号笔、颜色贴、毛巾、盘子

活动过程:

一、逐步展示藕的几个部分,引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猜猜是什么呢?为什么认为它是藕呢?

二、观察藕的外部特征

2、师:藕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得象什么?(象小朋友们的小胳膊,小腿等)

(幼儿通过看、摸、捏、闻等表述藕的颜色、形状、节结、味道等方面的特征。)师幼,集体记录。

三、探究藕的内部秘密

1、师:藕里面还藏着许多小秘密呢?你们知道吗?(幼儿结合已有经验猜测。)

2、幼儿验证,表述并记录发现。(师幼:藕里面的颜色更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孔(像蜂窝、望远镜……),切开的藕有细细长长的藕丝连着,还有白白的藕汁,有的里面有水。

四、观看录像,了解藕的`生长环境。

师:藕长在哪里?(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测回答。)

2、观看录像。(教师适当配以介绍)

师:“你们知道藕长在哪里了吗?它有叶子吗?农民伯伯们是怎么找到藕的?

教师出示带荷叶的藕;农民伯伯们顺着荷叶下的茎用脚先探到藕,然后使劲的用手把它从水下深深的泥里挖出来。看了农民伯伯们挖藕你有什么感觉?(他们很累,很辛苦)

五、藕的作用

师:藕有什么用呢?可以怎么吃?师幼谈谈藕的吃法、营养。

师幼:炒藕片,煮糯米藕、作藕粉、作藕圆、藕罐头、藕汁等、

六、结束活动

幼儿观看藕制品,品尝生藕片。(猜谜语)

师:农民伯伯们挖藕那么辛苦,我们能不能浪费呀?

光和影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定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外形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外形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引言:

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也很陌生.我们知道它是怎样传播的吗?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扙技中哪些应用?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奇妙的光的世界吧!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的影子?(可认让同学和演示)

2) 师生共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人造光源如电灯和自然光源如阳光、电光等。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2)我们再通过下面实验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过程, 得到下面3点: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本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1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有关。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六、作业设计

1实验:观察和测量自己的影子,完成下表

早 上 中 午下 午

太阳在( )丶方太阳在( )方太阳在( )方

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

我的影子长( )厘米我的影子长( )厘米我的影子长( )厘米

光和影课件【篇6】

活动意图:

在人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大小、位置会有什么变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此次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光影的形成条件,在探索中了解物体、光源和反射面的关系。

活动目标:

1感知人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以及所产生的阴影的大小。

2准确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间的关系。

三。让孩子们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和发现现象,并能用演示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人的影子可以在阳光下反射;阴影是在三种条件下形成的:物体、光源和反射面;通过对钟表和日晷的比较,初步认识到日晷是通过太阳投影来指示时间的工具。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阴影的大小和位置的关系。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的欲望。

活动前,老师选择外面的地方,放置一个大钟和一个好的日d。让孩子们猜猜:如果一个人早上9点面向太阳站着,他的影子会出现在**?

在不同的时间,太阳的位置如何变化,阴影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每个参与活动的孩子都负责画一个时间段的阴影,并在阴影上记录时间和他的名字。从早上9点开始,让孩子选择面向太阳的方向站立,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然后让孩子画出自己的影子。引导孩子观察人、太阳和影子的位置,特别是人与影子的连接点。

三。根据9点的阴影,再猜一次。

10点影子会出现在哪儿,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逐渐变大)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验证。

4、11点影子在哪儿。

同样方法猜测、验证。然后通过三次阴影记录,引导孩子观察,太阳升得越来越高,阴影越来越小,反之则相反。感知人与太阳的位置和产生的阴影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5、12点的影子在哪儿。

记录11点钟的阴影后,引导孩子猜测12点钟的阴影在**。(人的正背后)。

6、猜测下午的影子在哪儿。

记录12点影子的时候,请幼儿再次猜测推断下午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又由小逐渐变大,而且左右影子对称)然后逐一进行验证。

7根据记录的结果,孩子们自己总结规则。

记录完阴影后,老师引导孩子观察记录结果,总结出太阳和阴影的变化规律:太阳越低,阴影越大;太阳越高,影子越小;太阳与人重叠时,影子最小。而且还发现了9点与15点的影子一样大、10点与14点的影子一样大、11点与13点的影子一样大,左右对称。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一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影子,总是提醒老师:范老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午饭后,我迫不及待地上楼去画个影子。当我小睡的时候,为了等待影子,我无法兴奋地入睡。

轮到每个人录音时,他们都非常小心,以免损坏影子。

活动前,当教师提出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都说自己是正确的。由于答案之间的差异很大,对实验的渴望越强烈,他们都希望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9点影子出现时,大家都惊讶了,啊!原来影子在这呀!在猜测10点影子时,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断出下一个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争议。

12点时,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测,以后影子是什么样?有人说长,有人说短,王郡桐小朋友说:1点时你不就知道了吗。

中午1点我请没睡的i名幼儿上楼画了影子。起床后,周岐伤心地哭了,老师,为什么不叫我?当大家看到1点的影子后,一下推断出以后每个时间段影子的位置了。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孩子们每隔一个小时画一次影。在记录了整个过程后,没有老师的任何解释,孩子们显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早上9点阴影最大,后来越来越小。

中午12点,影子落在人后,影子最小。下午1点后影子逐渐变大。也就是说,随着太阳(光源)位置的变化,影子也在变化着,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则相反。

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了变化的规律。

太阳与影子观察记录表(一)

太阳与影子记录表(二)

研究太阳、影子、日晷

活动:光影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然事件中把握孩子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老师的敏锐观察,他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并确定了下一步活动的发展方向。整个活动就是通过教师对问题的有效观察、发现和解决,使活动逐步向前推进。

不足之处:

教师的提问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只是表面性的提问,例如,9点的影子在哪儿?10点的影子在哪儿?同时,每小节活动之后及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进行总结性的提升。

光和影课件【篇7】

水中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懂得保护水。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水的作用

2、两个玻璃缸(一缸水内有一条金鱼,一缸米内有塑料彩球),

每组一份果珍、白糖、盐、。

3、盛水容器:小碗,小筐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题

1.出示一杯清水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水)。小朋友知道水有什么秘密吗?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水的秘密吧。

2.出示一缸水,一缸米。

(1)幼儿看看水里、米里有什么?

教师:你们看到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

(水里有金鱼,看不到米里有什么)

(2)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议论:透过水能看到鱼,米里有什么看不到)

(3)你们看看米里有东西吗?

(教师从米里拿出塑料彩球。)

小结:水是无色透明的,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不透明,看不见里面的。

二、幼儿进行尝试操作。

1.盛水活动

(1)教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不同的小容器,

塑料袋,小篮,小碗,请你们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

交流:不同的容器盛上水会看到什么现象。

2.水能溶解

(1)请小朋友从桌上的白糖、盐、果珍中取几样东西放入你的清水中,

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及实物在水中的变化。

启发幼儿相互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3)你发现了什么?

糖、盐、果珍放在水中都没了,水变颜色了。

小结:糖、盐果珍放入水中不见了,这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4)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

三、讨论怎样保护水

1.教师: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怎样保护水呢?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2.课件:水的作用

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知道,没有水,人们和动物将无法生存。

光和影课件【篇8】

教学目标:

3、探究在光照下影子变化(大小、长短、形状等)的特点。

4、能够通过观察老师演示以及自己实验探究,从中体会影子跟成影三要素间的关系。

5、能准确的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

3、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变化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4、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观察和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手电筒,A4纸、橡皮或木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视频节目,请大家欣赏。播放手影《逗趣》。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提问:这是一段什么表演?进行手影表演需要什么条件?板书课题。

2、师生共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1)为什么用手电筒?学生说出理由。引出光源的概念,进而通过多媒体和实物,让学生辨认光源。

(2)为什么用手、橡皮、木块……引出影子产生的第二个条件遮挡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选择A4纸、墙壁?引出影子产生的第三个条件屏,它们有什么特点?

4、(出示课件)从老师拍摄的图片中,你能快速找出光源、遮挡物、屏分别是什么吗?

5、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影子会发生变化吗?那么影子有什么特点?要知道影子是否具备这个特点,我们还需验证。

(1)打开P25,自己阅读实验一的实验方法。找出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在实验中,只改变光源照射的角度而不改变光源的远近,操作容易吗?怎样解决这个难题?

(2)影子变化还与什么有关?阅读实验二的实验方法,有几种方法可以验证?

(3)橡皮各个面的形状一样吗?那么影子的形状会和什么因素有关?阅读实验三。引出投影的概念,同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都运用到了投影。

1、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 )。

2、光源直射时,影子( );光源斜射时,影子(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 )。

3、当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时,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就越( )。

4、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 )有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编排一个手影节目呢?

光和影课件【篇9】

户外做操时,我忽然发现阳阳不认真做操,站在那里一会往前一会儿往后,走来走去,玩得不亦乐乎。我刚要提醒他,只见他又伸出小手,一会儿看看地面,一会儿看看小手,原来他在玩影子。我没有制止他,他一直专注地玩到做操结束。《纲要》中强调“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由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影子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去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孩子们在玩中知道了光和影子的形成条件,在探索中了解了物体、光源和反射面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手影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对其感兴趣;

2、学习几种手影手势,体验玩手影的乐趣;

3、乐意与同伴一起合作,根据手势的变换,尝试将其即兴创编故事情节或对话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影

1、了解手影的形成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的手要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咱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教师在展板上出示自己的手影,幼儿发现)

师:手遇到了谁啊?(手指展板上的影子)

幼:影子,手的影子……

师:谁知道手影是怎么来的呢?

幼:被阳光照到……

教师小结:原来手挡住光线,就产生了手影。

2、了解手影的基本特征

师:手影宝宝可调皮了,如果你和它玩一玩,还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呢,你看!(教师变化各种手势引起手影的变化,并通过手的移动将手影变大变小)

师:你发现了什么?(对幼儿的回答及时作出肯定)

幼:影子在变大变小。

师:你可以上来变一变吗?(幼儿上来演示)

师:你们发现什么时候影子变大,什么时候影子变小了吗?

幼:当手靠近灯的时候影子变大了,手离开灯的时候影子变小了。

师:说的真好,送你一个超级大拇指,你还发现了什么?(变化手势)

幼: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师:这都被你发现了,请你上来试试。(幼儿演示变化手势)

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的手靠近灯的时候影子就会变大,手离灯远的时候影子就会变小了。而且手的形状发生变化,影子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二)变一变手影

1、欣赏手影图片

师:手影宝宝这么神奇,它变出了许多神奇的手影,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教师播放ppt图片,并让幼儿猜想这是谁的手影,让幼儿展开想象)

2、教师带动幼儿变手影

师:哇,这么多神奇的手影,老师也想玩一玩,你们看看我变了什么。(教师在展示台上变手影,幼儿猜想并跟学)

3、幼儿带动幼儿变手影

师:这么好玩。谁想来试一试,变一变跟老师不一样的手影。(教师请3—4个幼儿上来变手型)

师:你变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一起跟学)

师:你可以变一变兔妈妈吗?(引导幼儿将影子变大变小)

(三)手影讲故事

1、欣赏手影故事

师:哇,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变了这么多神奇的手影,有兔子、小鸟、蜗牛……这些手影在一起还能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教师讲述手影故事)

2、幼儿自由尝试

师:手影故事好不好听啊?你们想不想讲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手影故事?那就和你们的好朋友一起,拿起手电筒,到旁边的幕布上讲一讲手影故事吧。看看你们的故事里有谁?发生什么事?

3、幼儿表演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可真认真,真好玩,把你们的故事展现给我们把。(分组表演)

活动反思:

最后一个表演环节,不但操作要求和规范语言不够严谨,而且一下子让幼儿自由表演并展示,难度提高了太多,导致孩子们在操作时不清楚到底该干嘛,最后表演的一组需要在老师的言语引导下才完整表演,其实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我却没有给他们一个过渡的空间,正如老师们的建议所说,本次活动可以进行两次操作手电筒,及时做好铺垫,或者可以在幼儿自由操作后我进行全体提问“你们的故事中有谁”“它们发生了什么事”让幼儿有个思考的空间。

光和影课件【篇10】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 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 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 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七、板书设计

2.1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八、教学后记

光和影课件【篇11】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做操时,我忽然发现站在第二排的张煜程小朋友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双手在胸前来回摆动,根本就不是在做操。我刚要提醒他,只见他又停了下来,一会儿看看地面,一会儿看看小手,原来他在玩影子。我没有制止他,他一直专注地玩到做操结束。做完操,我把原来制定的十米往返跑,改为踩影子游戏。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有关影子的秘密,由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影子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知道了光和影的形成条件,在探索中了解了物体、光源和反射面之间的关系。

下面这个案例只是其中之一,使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了影子形成的条件、影子变大变小、日晷等经验),通过猜测、记录上午9点下午3点之问,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索太阳、人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能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体、光源、反射面三个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钟表与日晷对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问的工具等。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

难点: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前,教师在户外选定地点,放置一个大钟表和调置好的日晷。请幼儿猜测:假如上午9点,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儿?不同时问,太阳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参加活动的幼儿每人负责画一个时问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记录时间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点开始,请一幼儿选定面向太阳的方向站立,便于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再请一名幼儿把他的影子画下来。引导幼儿观察人、太阳、影子的位置,特别是人与影子的连接点。

3、根据9点的影子,再次猜测。

“10点影子会出现在哪儿,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逐渐变大)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验证。

4、11点影子在哪儿。

同样方法猜测、验证。然后通过三次影子的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影子越小,反之,与之相反。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5、12点的影子在哪儿。

做完11点影子的记录后,引导幼儿猜测12点的影子会在哪儿。(人的正背后)。

6、猜测下午的影子在哪儿。

记录12点影子的时候,请幼儿再次猜测推断下午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又由小逐渐变大,而且左右影子对称)然后逐一进行验证。

7、根据记录结果,幼儿自己规律。

记录完影子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自己出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太阳越高,影子越小;太阳与人重叠时,影子最小。而且还发现了9点与15点的影子一样大、10点与14点的影子一样大、11点与13点的影子一样大,左右对称。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一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影子,总是提醒老师:“范老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

活动前,当教师提出“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都说自己是正确的。正因为答案出现的分歧比较大,想实验的愿望就越强烈,都想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9点影子出现时,大家都惊讶了,“啊!原来影子在这呀!”在猜测10点影子时,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断出下一个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争议。12点时,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测,“以后影子是什么样?”有人说长,有人说短,王郡桐小朋友说:“1点时你不就知道了吗”。中午1点我请没睡的i名幼儿上楼画了影子。起床后,周岐伤心地哭了,“老师,为什么不叫我?”当大家看到1点的影子后,一下推断出以后每个时间段影子的位置了。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每隔一小时,孩子们就画一次影子。记录全过程后,不用老师做任何讲解,孩子们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结论:上午9点影子最大,以后越来越小。中午12点,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点后影子逐渐变大。也就是说,随着太阳(光源)位置的变化,影子也在变化着,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则相反。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很清晰地表达了这一变化规律。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教师的观察很重要,只有教师敏锐的观察,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做操时,教师观察到了一名幼儿玩手影,从而生成了主题活动;玩踩影子游戏时,观察到了每个幼儿发现的秘密,从而生成了多个探究点(大小影子、不同反射面的影子、两个物体变成一个影子等);从画影子中,观察到了幼儿对太阳、人、影子的模糊认识,从而引发了下一个活动——太阳、人、影子及日晷,使幼儿清楚地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后又发现了幼儿对影子大小的兴趣,从而又引发了在实验室探究影子变大变小的活动。总之,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2、活动中的不足:

教师的提问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只是表面性的提问,例如,“9点的影子在哪儿?”“10点的影子在哪儿?”同时,每小节活动之后及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进行性的提升。

主要内容:

1、“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并通过踩影子活动把个人的兴趣点激发成全班幼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系列活动,如日晷、彩色影子等。

2、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活动的开始主要以幼儿的表现为依据,收集幼儿的信息如踩影子时,幼儿发现了重叠的影子、弯曲的影子等),然后逐一设计活动,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3、每次活动幼儿都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活动的最后,教师没幼儿提升认知水平,不能使幼儿从经验水平上升为概念水平。

综合评析:

在人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大小、位置会有什么变化?画自己的“日晷”成为加深幼儿对此问题认识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老师第一次让幼儿猜“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而且幼儿都认为自己正确;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猜想与验证,幼儿逐渐地发现了太阳位置与影子大小、位置的关系。

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一整天谈论的话题就是影子;总是提醒教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也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周岐因中午没有叫他上楼画影子,伤心地哭,看来幼儿确实喜欢这一活动。

在呈现个人反思与小组合作反思中,有一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光和影”是一个系列活动(主题活动),反思是呈现对其中一个活动有效性的反思,还是对系列活动之间关系逻辑性的反思?由于,经常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因此无论是个人反思还是小组合作反思都显得有些杂乱。建议:对于这样的系列活动,可以沿着活动的有效性与活动问的逻辑性(系统性)两条线展开不同层面的反思,以帮助教师更清晰系列活动到底应该怎么搞。

光和影课件【篇12】

标题:大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反思

引言: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光和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通过光和影的实践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神奇变化,培养观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本文将通过对一堂大班科学活动《光和影》的教案进行反思,分析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光和影的相关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帮助幼儿从感性认识逐渐转变为概念认识。

二、内容: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1. 游戏环节:通过游戏《猫捉老鼠》引入光的概念。让幼儿扮演猫和老鼠,让猫使用手电筒来寻找老鼠,引导他们思考光如何帮助我们看到物体。

2. 实践环节:在黑暗的房间里,设置几个物体,让幼儿使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影子。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幼儿发现光照射不同物体的影子形状和大小会有所不同。

三、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1. 活动设计: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了简单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合作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2. 互动讲解: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起到引导的作用,还要与幼儿进行互动讲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思考和分享。通过与幼儿的亲密交流,促进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效果:幼儿表现积极,理解深入

通过观察和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幼儿对光和影的认知有了较为明确的概念。在游戏和实践环节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探索和发现的热情。在互动讲解中,幼儿提问和思考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五、经验总结:

1. 提前准备:在活动前,教师应事先准备好游戏和实践活动所需的物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活动设计:活动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认知特点进行设计,力求既有趣又能够突出主题。

3. 互动讲解: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互动讲解,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思考和分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不足与改进:

1. 时间掌控:活动时间过长,导致有些幼儿在活动后显得疲惫。下次可以适当缩短活动时间,以保持幼儿的专注度。

2. 自主探究:本次活动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下次可以考虑设置更多的自主探究环节,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

结语:

通过本次大班科学活动《光和影》,幼儿们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通过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幼儿对光和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了引导与讲解的作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与不足,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光和影课件【篇13】

教材分析

本课从手影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得出结

课题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的第一节《光和影》

教材分析

本课从手影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得出结果,能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1.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影子的产生条件和影子的特点。

2.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光、影子比较熟悉,但是不明白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光与影的关系是怎样。

3. 通过实验,将观察结果用线条和图形准确地进行记录。

教学目标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16940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