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热门十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10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1

我们新教师培训放假前,老师要求读一本很好的书。于是就捧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之后,才感觉到,每天和学生打交道,却不知道该怎么和学生说话,惭愧呀!

这本《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开始就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一群老师的困惑和烦恼。平易近人的语气,似曾相识的经历,仿佛久违了的知心朋友,一下子就走进了我的心里。

我们整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而应该怎样和学生说话呢,我们可能并没有认真去想过。好像天天都在和学生交流,但效果到底怎样呢,尤其是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难以沟通的学生,有的老师常常是苦口婆心,把各种道理翻来覆去的讲上n次,但学生却不愿领情;有的老师少不了严厉的训斥一番,那学生虽然低头聆听,但也许他已心里把老师骂得狗血淋头。我觉得自己就陷入了这样的矛盾之中,所以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在理论上我们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凭借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孩子们总是会反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拥有最先进理念的老师也无法避免这些问题。看了这段话我失衡的心理获得少许的平衡,不仅仅我会面临这种问题,甚至是非常优秀的教师同样也会。没有谁总是会碰上好学生。

书中所举的大量的实例是我最感兴趣的。作者在每个例子后都加上了自己的分析,有时会展示另一种说话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有时则向我们实录一段最常见的师生对话。其中有很多好的见解和方法,让我感受了语言沟通技巧的独特魅力,启发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语言,激励我从一言一行做起,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

记得在《最差师表》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案例:

九岁的马特在做一道连除法算术题时被难住了,他去问老师。老师说道:“我刚才讲这道题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你从来不听讲,你总是在玩。现在你倒想要得到特殊的关照了,可是这里的学生又不止你一个人,我不能单独给你开小灶。”马特回到座位上,虽然他不知道怎么做题,却找到了在剩下的课堂时间里捣乱的方法。老师再忙,也应该为他提供帮助。老师可以这样说:“连除法并不好掌握,我希望我现在有时间来跟你解释,但我现在太忙了,我们另外再找一个方便的时间来解释吧。”

同样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就完全不同。有多少老师在实际中是不想“结果”就贸然“出口”或“出手”的呢?面对马特遇到的难题,老师的语言和行为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还会向老师请教吗?我想,他不会再去聆听老师的指责和数落了。在教育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难题和麻烦时,老师最该做的就是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而不是追究过失,嘲讽、指责学生,更不能以新账翻旧账,细数学生的不是,这样做除了增加师生间的敌意外,没有任何益处。

“一名老师就像一名外科医生一样,不能轻易地开刀划伤,否则,就有可能留下永久的伤口。”对老师而言,每一次的“出手”都应该小心谨慎的,这样才能做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不给学生的外表与心灵留下任何的疤痕。

《最差师表》中的每一个小案例都会让我们看到“应该”和“不应该”的处理问题的不同方法,个个案例都是“现实”的再现,许多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是粗暴甚至野蛮的,也有许多老师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帮助,但“帮助”得不恰当,反而又使学生处于尴尬的境地。所以,为学生提供帮助也要运用智慧,讲究技巧,以使“帮助”达到最佳效果。

其实,如果老师能够充满爱心,从尊重学生出发,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老师自然就摒弃了责难、讽刺、挖苦等语言上的暴力,用智慧和技巧恰当的处理“当下”的.事,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恰当的帮助。

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老师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教师教学的风格。因此,我们要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就像章后的温馨提示说的那样:“怎样为人师表,大概是每个教师都会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不用说,您已经是孩子心目中的最佳师表了。”我会反复翻阅手中《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不断品味,不断实践,不断思索,不断进步!我将在书中的启发下,不断地去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佳师表。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2

寒假有空拜读了美国吉姆·吉诺特博士撰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让我收获了许多有价值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措施和方法,深受启发。

吉姆·吉诺特博士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是培养孩子方面的权威。因此听了同事的对此书的推荐很感兴趣,遂买来一读。在这本书中很少有高深、玄妙的教育理论,大多是一些简短、生动的一线教师与孩子沟通的小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知道了什么样的行为是最佳师表、什么样的表现是最差师表;怎样与孩子进行恰当的交流;如何艺术地表扬孩子;怎样进行常规管理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小例子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教师是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教师个人的方法可以创找出教室里的情境,教师个人的情绪亦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们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耻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落后,教师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书中众多的教育小案例中我感觉最温暖的部分是老师用小纸条、小信件安慰孩子、管理学生的内容。

案例1、老师给孩子们发新书,当发到9岁的保罗时新书发完了,保罗哭了,并且说出“我恨我的名字,我恨学校,我恨每一个人”的话语。在处理这件事时,老师用一张温馨的小纸条及时的安慰和帮助了保罗:

亲爱的保罗:

我知道你很难过。你热切地希望拿到你的新书,但却让你失望了。除了你,每个人都拿到了新书。我会想办法,让你尽快拿到你的新书。

你的真诚的老师

语言不多,寥寥数语,让保罗马上安静了下来,他会永远记住这一温馨的时刻。

案例2、10岁的波特专门爱打岔。别人讲话他都要不请自来的对所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他无可奈何,只好给他写了一张纸条:

亲爱的波特:

我写这张纸条是想请求你的合作,请你每节课限制自己只说两次话,好吗?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还有意见需要发表的话,请你写便条或者写信告诉我。盼望你的回信。

你真诚的老师

同样是简短的小纸条,温暖的两句要求。波特收到老师写给他个人的信后十分得意。他捧着信一读再读,努力按信上的.要求与老师配合。

案例3、7岁的安东尼向来都让老师气恼不已。又一次他在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故意摔倒来干扰全班。老师多次告诫都没有效果,后来老师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他。在信中,老师热切地请求安东尼合作,一起维护好班上的纪律,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第二天安东尼早早就来到学校,并且对老师说:“我不知道我摔下去会扰乱全班,我不会再那样做了”。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还说了:“谢谢你没有告诉我妈妈,她要是知道了,准会发疯的。”

案例4、8岁的安迪成了班上的受罪羊,其他孩子总喜欢欺负他、打他,而9岁的杰是这帮小孩的主要打手和所有恶作剧的头头。老师非常愤怒想要严厉惩罚杰,但她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为了避免争论,给杰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她给杰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杰:

安迪的妈妈告诉我,说他的儿子很不快乐,有很多人骂他、排斥他,使他非常悲伤而且孤独。我对此非常关心。你是班上的领袖人物,所以我想征求你的意见。我相信你对受难者也会非常同情。我们该怎样帮转安迪呢?请你回信告诉我你的建议。

你的真诚的老师

杰没有给老师回信,但是他不再欺负安迪了。杰的老师因为能克制冲动,不施加惩罚又不进行责备,她用含蓄的文字来表达恳求,流露出自热而然的关怀。她注重的是解决问题,跟杰的良心和自尊对话,结果得到了有益的反应。

这些小案例中老师帮助孩子、教育管理学生所用的写小纸条,写信的方式是我在工作中不常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不能立刻见效,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正是这种看似慢进的方式尊重了孩子,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需要教育的学生最温柔的呵护,让人感觉温暖、而且影响效果深远。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跟许多智者学习。这本书不但让我学习了一些教育的智慧,也更让我感受教育更应该充满善良和温暖。正象一位校长对老师们所说的“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加有人性时,才显得重要。”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3

终于读完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被震撼了。这本书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要关注孩子,关爱孩子,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要尊重人性,我们教师责任感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回想我们曾经因为学生拖欠作业而火冒三丈,回想自己平时也许不经意的话语曾伤害过学生,而我们却毫不知觉……回想起考试前班上一个小东西调皮地跟我说:“老师,我喜欢看见你的酒窝,要是你能像从前一样多点smile,那就太好了!”我汗颜!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这让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大家来到校园后,校长说:“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这次可是又坐火车又坐船呢?大家千万注意不要走丢啦!好,出发!”

校长就这么轻松的说了几句就让学生出发了,而且路上显得异常的安静,不像我们平时要到什么地方去的时候,需要这个领导讲,那个领导讲,还要几个老师包一个班级等等。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巴学园的同学们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什么”走路上要整整齐齐排成一行“,”什么是在电车里要安静“,或者什么”吃剩下的食物不要随便乱扔“啦等等。一些良好的品德和作风,例如:见到比自己小或者体弱的人就推推撞撞,甚至欺负人家是可耻的;看到不整洁的地方就要随手打扫干净,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渗入孩子们心灵中去的。”

看来对孩子们的好习惯养成真的不是用“说叫”和“管教”能奏效的。我们平时除了大堆的说叫,让孩子们烦透了,就是用强制的手段——卡学生。把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孩子,限制得和木头人似的。我们看到现在的报纸上又不断的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就如:某某学校的学生又把老师给杀了,某某学校的学生把退休的反聘的老教师羞辱了一番……这些都是上了报纸的,而那些还没有透露出来的就更多了。我们的教师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家长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子方法了?

当然从大环境看,这不是某一个学校的问题,更不是社会上所说的教师素质底下等等简单问题所能解释得了的,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整个教育,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

我现在越来越怀疑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不是靠每周上两节“品德与生活”课就行了呢?或者让每一科的老师在教他们的课时都给学生们渗透“思想教育”就可以教育好学生了?教数学的我们经常在为难,怎么了?因为1+1=2、什么是三角形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很难挂起钩来啊!既是这样能教育好,那学生们天天在“矛盾”教育的环境中,也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什么是“矛盾”教育呢?这是我暂且用的一个说法,实际就是: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天天在喊“要给学生减轻负担,不允许给学生补课”,规定了一二年级学生不允许留书面作业,可我们又是怎么做呢?学校在查我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而我们得给学生讲了很多无奈:两套书即使是在选做,光在校的时间也还是不能完成的,这样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教育学生,我真的在担心我们的孩子们是在接受“教育”还是在接受“教唆”?怪老师吗?老师喊冤枉。那是要怪谁呢?答曰:不知道。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4

这是一个美妙的东西,这是一个丑陋的东西。

世界上美妙的东西,或许是娇艳欲滴,引得无数彩蝶飞舞的鲜花,或许是奔腾不息,一望无垠的大海,或许是那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的美人一笑。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世上最美秒的东西就是语言。世界上最丑陋的事物,或许是某些肮脏灵魂下做出的不堪事,或许是权欲利熏下达成的政治妥协。或许,在某些程度上,世上最丑陋的,也是语言。

语言很神奇,一句话可以把一个人说笑了,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起来。这是一把双刃剑,它美丑与否,全在我们自身。语言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束缚在我们身上。

作为老师,我们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工作对象是一群天真可爱,无瑕的学生。他们的可塑造性,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对语言的学习能力都是我们无法估计的。我们和学生怎样对话,就成为他们将来成长之路上的一个风向标。

所有,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简直就是一门技术活,是艺术。用的好,事倍功半,用的不好,那么带来的后果是无法估算的。

今年暑假,自己在当当上淘书,无意中看到一本书,是由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所编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看到之后,立刻买下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在说话的艺术上,跟老教师相比有很大的不足,完全没有办法驾驭语言这把“双刃剑”。说不定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伤害到了孩子。看到书后,很欢喜。觉得感触颇多。

这本书平白易懂,用了许多鲜明生活的例子来讲诉道理。和国内那些教育学专著相比,少了许多枯燥的大道理、理论知识,但是耐看。书里面列举了许多说话失败的例子,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仔细对比归纳,总结,还是鲜明的感受到,说话好不好,语言用的恰当与否,还是有很大作用的。下面有以下几点和老师们分享一下:

一、老师在对待学生时,要尊重学生,尤其是语言上。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体罚。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这种不尊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的话语中出来了。比如书中有一例子,卡尔同学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平时不是很自信,一次老师让他开窗户,开了小半天也没开好。老师说到:”你连窗户都不会打开吗?你难道什么都不懂吗?”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从来都不是肯定的,公开贬低孩子的智商无疑最会伤害他们脆弱的心灵。我相信,这个老师本意不是这样,只是着急,可是他忘记了尊重这个孩子。而从那以后,卡尔同学更加的不自信了。因为老师剥夺了他的自尊心。

二、有艺术的表扬

表扬包括俩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些什么,孩子对他们自己说什么。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让孩子自己做出评价。

现在许多年轻老师,对孩子的表扬缺乏艺术性,我也是。我基本很少表扬学生,最多是你很棒,不错,好,了不起等等。这些孩子听多了,自然就没有什么感觉了。要是表扬也能有艺术性,用一些生动积极的语言来表述,把你对孩子发展的建议都放进去,我想,这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比如书中举了几个例子:16岁的威廉写了一个短故事,老师对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老师写道:我喜欢你写的这个故事,风格独特,想象丰富,整个故事情节的展开就像一场游戏一样,既有趣又动人,又生动形象。这样有益的表扬,足以让威廉跃跃欲试,再写一篇了。

再比如:14岁的芭芭拉写了一篇关于学校里种族歧视的报告。她的老师并没有评价他写的好不好,正不正确,而是说:芭芭拉,如果你能好好修改下,资料再充分点,你的报告甚至刻意发表在纽约时报上。这句话对芭芭拉来说,比一大堆溢美之词更振奋人心。不但鼓励了她,还给自己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这便是表扬的艺术

三、鼓励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那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学习。答案是:让他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要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孩子对失败、批评和露丑的恐惧。优秀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语让孩子不怕犯错误,不怕失败。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还因犯错误就能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其实鼓励跟表扬有点像,也是讲究说话的艺术。不过,鼓励更多是从孩子的内心出发,给他们自信心。比如你提出一个问题,说答错了要重罚,那因该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回答问题。相反,你鼓励他们,答错了没关系,只要是自己的`观点,自己思考来的,就可以。那么应该会有部分学生举起手来了。再比如,一些差等生对自己学习缺乏自信,你抓住一些小事,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用它鼓励这些孩子,会起到作用。比如毛笔字课上,虽然某某同学平时不怎么样,但今天突然在某个笔画上写的很好,你肯定他的成绩,鼓励他,他会有一种自信涌出的!

人都是渴望被鼓励的。这也是一种成长的动力。

四、恰当的交流

和小孩生活交往,你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处理问题的耐心,你要能适当的和他们进行交流。要“恰当“的交流。某同学取得成绩骄傲了,你要恰当的提醒他还不能伤及他的自尊。某同学淘气调皮了,你要恰当的发个火,无意中提醒他一下。比如走进教室要上课,而学生还在大吵大闹,你可以恰当地给个建议,而不是总是命令学生:安静下来,坐好了,别乱动。跟学生交流的时候,不能冷嘲热讽,不能急于帮助,包括交流的内容也要恰当等等。比如这些话,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是运用不恰当的。你为什么就不能变得乖一点呢?你为什么这么自私呢?

你为什么就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呢?你为什么老打岔?

你就不能把你的嘴巴闭上一会吗?你怎么这么慢?

你一定要当一只害虫吗?你为什么老是惹麻烦?

这题目你怎么老不会?等等

为什么一词本来是用来询问的。可现在往往变成了批评的引导词。这些往往不能起到什么好的效果,孩子对问题的回答会充斥着谎言,不屑,借口,失望等等。所以我们要恰当的交流,交流的内容也要恰当。就比如打岔

A老师:我希望把话说完

B老师:你很没有礼貌,你在打岔

比如老师在布置作业,有俩孩子在讲话

A老师,我现在正在布置作业,你们应该记下来B老师:我看看谁在讲话的?除了说话,你们就没有其他事情做了吗?为什么不把我的作业记下来?

我相信,两件事情中,a老师的交流无疑是有效的,恰当的。而b老师的话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怨恨和不满。这些例子再次证明了语言双刃剑的效果。虽然这本书自己是读完了,而且读了不止一遍。但是这里面所包含的道理是自己要花上很久才能品位的。特别是这里面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更时刻提醒自己语言的褒贬。也将指点我更好地走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5

我们当老师的都希望能够成为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可是,让人喜欢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它是一种感情,感情没有无缘无故的。学生们对老师的评价千差万别,“盼”着上某老师的课,“怕”上某老师的课或“烦”上某老师的课,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怎样修炼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呢?

今天,我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之后,给我启发很大,而且感触很深。那生动而幽默的对话,鲜活的例子,使我顿悟: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更难。为了孩子,我力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读了此书,我收获颇丰: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的优越性,再加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不论是在各方面都是很有个性的,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教育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每个教师教育学生都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说话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有教育家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也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就是帮助我们怎样创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让每个孩子充分相信老师,并获得进步。书中列举了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言行,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中,通过很多小事例,告诉我们“最佳师表”与“最差师表”会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情说出什么不同的话,取得什么不同的效果。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原则: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请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他们持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再次,课堂魅力是师生之间最好的纽带。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则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一句精彩的导语,一句幽默的插入语,一句风趣的笑谈,往往会使学生精神倍增,兴趣盎然,听起来聚精会神,学起来津津有味,那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作为一名好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学习,所以我每节课都尽力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清晰。课堂语言是教学的“佐料”,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再好的方法也不能重复使用,正如山珍海味人人都喜欢,但每天都让你吃,恐怕也食之无味。我们的语言也是课堂的催化剂,恰到好处地的应用肢体语言,也能形成我们独特的“台风”和高超的“演技”。总之,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应了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6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非常普遍的教育行为就是通过话语和学生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指点学生的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我们做得如何?我们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吗?《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书中通过很多小事例告诉我们“最佳师表”与“最差师表”会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情说出什么不同的话,取得什么不同的效果。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原则: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请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他们持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再次,课堂魅力是师生之间最好的纽带。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则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一句精彩的导语,一句幽默的'插入语,一句风趣的笑谈,往往会使学生精神倍增,兴趣盎然,听起来聚精会神,学起来津津有味,那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作为一名好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学习,所以我每节课都尽力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清晰。课堂语言是教学的“佐料”,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再好的方法也不能重复使用,正如山珍海味人人都喜欢,但每天都让你吃,恐怕也食之无味。我们的语言也是课堂的催化剂,恰到好处地的应用肢体语言,也能形成我们独特的“台风”和高超的“演技”。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7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要关注孩子,关爱孩子,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要尊重人性,我们教师责任感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这让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大家来到校园后,校长说:“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这次可是又坐火车又坐船呢?大家千万注意不要走丢啦!好,出发!”

校长就这么轻松的说了几句就让学生出发了,而且路上显得异常的'安静,不像我们平时要到什么地方去的时候,需要这个领导讲,那个领导讲,还要几个老师包一个班级等等。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巴学园的同学们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什么”走路上要整整齐齐排成一行“,”什么是在电车里要安静“,或者什么”吃剩下的食物不要随便乱扔“啦等等。一些良好的品德和作风,例如:见到比自己小或者体弱的人就推推撞撞,甚至欺负人家是可耻的;看到不整洁的地方就要随手打扫干净,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渗入孩子们心灵中去的。”

看来对孩子们的好习惯养成真的不是用“说叫”和“管教”能奏效的。所以,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用智慧的方法去引导我们的学生。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8

这几天拜读了汤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生动而幽默的情景对话,鲜活的事例,让每一个看过此书的教师深感敬佩,更不禁惶恐,原来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正如作者在当老师时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

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回想我们曾经因为学生拖欠作业而火冒三丈,回想自己平时也许不经意的话语曾伤害过学生,而我们却毫不知觉……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

1.语言暴力,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2鼓励孩子

要鼓励孩子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在班级中营造减少恐惧的氛围。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在开学之初,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我想鼓励所有的同学都来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害怕这样做,因为他们怕答错了被其他同学取笑。我希望大家帮个忙,如果有人答错了问题,其他人请不要对他取消逗乐。我不允许我们的班上有同学用语言或者手势暗示别人‘你是傻瓜’,这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从而阻碍了学习上的进步。请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击别人。”这位老师是对他的学生说的,也是对所有的家长和其他教师说的。

鼓励是一门艺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

3.学会倾听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说和听是同时进行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话语,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听这一环节上做文章。

4.拒绝伪善

为人师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伪善。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我觉得优秀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9

“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的确,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时时常会感到自己教育的无力和遭受挫折的无奈。每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真的想放弃教师这个职业,也想只要上课就行,再也不想为班里的学生操心了。每当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所有理论都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下面我结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学习这本书的感受:

一、无言的交流:

“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一张小小的纸条,短短的几行字,安慰了保罗那委屈不平的心,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教学:其实这只是一个偶然:他不算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但是那一次他进步很大,所以我记住他了,批改作业的时候,给他夹了一张小纸条:这次考得不错嘛,进步很大,特此提出书面表扬,继续努力,经老师集体讨论一致认为你很有进步的空间,而且空间还挺大!从此以后觉得这位男生进步挺大,但我始终没有与这张小小一张纸条联系在一起。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他的一张小纸条:老师谢谢您!您一张小小的纸条,使我在一年的时间里二十名左右提到了前十名,谢谢您,虽然我选择了理科,但我会永远记着您,记者您的小纸条!

短短的几句话对我感触很大,没想到整天课堂上语重心长地说,课后反反复复的讲的道理,竟然不如一张小纸条--短短几行字收到的成效大!从此在我的教学中开始使用小纸条,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也不再是简单的划个对号、错号,或是简单的写上日期,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附上几句有针对性的话:或是批评---这一段时间上课听讲不认真,总是走神,我已经注意你很久了,特此敬告!或是提醒---最近学习不在状态,成绩出现下滑趋势,注意了,这种趋势很危险!或是询问---最近感觉你好像有什么心事,有事你说话,咱又不是外人对吧?!也许我解决不了,但是我可以帮你分担,这样你就可以拿出一半的心情去高兴了,不是么?或是鼓励---漂亮的女生,只有漂亮的成绩配得上她,你说呢?····有时交作业的时候学生也会给我附上小纸条,或是向我保证,或是为自己定下目标,或是问我一些学习方法,或是生活上遇到问题向我咨询,有时仅仅用小纸条聊聊天。一张小小的纸条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觉我们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是朋友,我们是一家人,有快乐可以共同分享,有困难也可以一同承担,这次元旦学生跟我的留言中写到:老师

第二学会倾听学生

当我读到关于“最佳师表”的部分时,我想起了刚刚在我们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晚自习的时候,两个女生哭着找到我,告诉我他们已经无法忍受小组里的某个同学了。这位同学从来不交作业,上自习也不认真做题,还经常迟到。即使被其他同学批评,他也不听,还会与人争吵,对我们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对抗性行为……我对这位同学很了解了,他的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性也很差。我曾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改变,但没想到他还是保持原样。当时我的火气突然爆发了出来,冲动地去教室找到这位同学。我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严厉地训斥了他,告诉他我对他感到失望。我说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就随他自生自灭吧!这位同学听完我的话后哭了起来,他问我为什么我不问问他为什么老师和其他同学对他进行对待。他们总是一起说他的不好,即使他做得再好也都会被否定。他问我,难道仅仅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他就该被人看不起吗……看到这个同学的'眼泪,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错误,才明白他有多么敏感,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等他情绪宣泄完毕后,我告诉他其实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的进步,他的作业比以前好了,任课老师也反映他在课堂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他也敢于勇敢地质疑问题。虽然他偶尔会犯一些小错误,但他身上有两种品质是老师非常欣赏的:一是诚信,他会遵守对老师的承诺,即使犯了错也不会找借口;二是他懂得感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付出,这一点在与他父亲的电话交流中可以看出来。所以,尽管他也有缺点,但老师绝对相信他是一个好孩子!我向这位同学道歉,因为我太冲动了。但同时,我也提醒他说说脏话真的是一个坏习惯,而且这个习惯对他的将来没有任何好处。听到这些,这位同学说道:“对不起老师,以后我会改掉这个习惯,请我们组的人监督我!”通过这件事情,我想起了过去,我也经常因为缺乏足够的耐心而用自己的经验来看待学生,不去仔细了解发生的事情,只是简单地通过惩罚来处理学生的错误。学生可能会暂时收敛一些不好的行为,但很快就会忘记。这种惩戒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关键是,我们作为老师是否能主动去了解每一个事件发生时的情况,并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并亲自给予孩子共情和安慰。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正如书中所说,“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需要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幽默,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

三、宽容—取代惩罚的方法

一次,一位老师即将到某少年犯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他忐忑不安,因为第一堂课关系到未来的成败。当他不小心滑了一跤,全班哄堂大笑,这位老师不慌不忙的站起来,挺起胸脯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堂课:一个人跌倒不要紧,但是他必须再次站起来。一片寂静之后,教室响起热烈的掌声,老师这番话被

所有的学生接受了。这让我想起了里根总统的的一件事:里根总统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讲话时,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观众发出哄笑,但是南希却灵活地爬起来,正在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没受伤,便插入一句俏皮活:“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这样表演。”于是南希夫人在200多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管是这位老师还是里根总统,他们都是真正的管理者,他们都善于运用智慧的力量来影响情绪,出丑时,他们都不是通过责罚和恐吓来挽回面子,而是表现出特别出色的应变能力,他们的语言打动了听众,接受了自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老师在管教学生时,不能与之“较劲”,更不能因为他们犯错误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

他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这一点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了解。他的学业成绩非常糟糕,宿舍的卫生也一团糟,上课时总是打瞌睡,课后从来不完成作业。因此,他从来没有受到过表扬。我想,可能他从上学开始就没有体会过被表扬的感觉。很不幸,他就是在我们班上。

那天上课,他又迟到了,这是他本周第四次迟到,并且是在我昨天刚刚开班会强调迟到问题,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进门后他吊儿郎当,一幅无所谓的样子,是呀,批评对于他是家常便饭了,只不过我没有批评他。“坐,”我对他说,“喝水么?”他不可置信的看着我,好像没听明白我在说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水,然后告诉他:“咱相处有一个月了吧?你觉得我这班主任当得怎么样?你觉得老师在管理班级问题上有什么过激的做法或语言么?我今年第二年当班主任,很多措施、方法都在探索中,我需要你们的支持,对于班级纪律的维护,我更需要你们的帮助,你能帮我吗?你回去考虑一下吧!”

那次以后,他没有再找我,但从此以后,上课几乎不再迟到。件事让我认识到宽容的力量。

宽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策略和手段,更是一种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犯有“成长中的错误”的学生,表明他具备深刻的教育思想,拥有广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艺术性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展示了教师的自信和成熟。就像有一位哲人所言:“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何况那些正在成长中、还处于无知之中的孩子呢?

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我们要多给学生留一点自醒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自醒中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语言既具有启发人类文明的力量,又可以引发人类野蛮行为;它既可以伤害人们,也可以拯救人们。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双重成熟的阶段,他们在青春期面临沟通难题。因此,如何与高中学生有效沟通是教师工作的难点与重点。我认为,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首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当他们从内心接纳你时,你的教学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10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作者是海姆。吉诺特,一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也是儿童心理学家。顾名思义,这本书主要谈老师怎样与自己的学生,进行有效地言语沟通,以便更好地教学。

该书全书分12个章节,从“老师的自白”开始,由一群刚刚执教不久的年轻老师的说词开始。一部分人都灰心丧气,想放弃老师这个职业,他们内心充满了不满,失望,沮丧和压力,认为这是个“失望的主题”。一部分人是想继续做老师,却萌发出不愿为学生操心的心理,他们认为,得过且过,没什么大事发生就很好了。一部分人对教学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实践的勇气,他们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也许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变之前,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的课堂呢?”这才是重点。

第二章节“最佳师表”中说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看到这里,我深受启发。联想到以往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时意识到,是时候作出某种改变了,不能将训话作为一个必要的手段,不能想当然地对学生灌输大堆大道理,不能让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了就不是好孩子了,也不能将学生作出保证的行为当成是改过的凭证。想起以前自己,偶尔也会将一件小事夸张化,以为可以杀鸡警猴,谁知成了反效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不好的行为,过后不久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当事人的状况,并亲自给予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其中,还谈到一个核心的事实:“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教施材”有点类似。联合时间上的处理,就显得更全面和有效果。

在第五章节,作者提出了一个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这句总结性的话让我意识到,有时我们会忘却教书的本质区别。谁都知道,作为老师,不光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对生活中的每件事作出判别。正如记忆英语单词一样,强迫学生短时间内背一些单词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怎样有效地去记单词。当作者指出:“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赞赏式的表扬是有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都认为表扬只有一种,现在知道表扬有两种。通俗来说,可以分为直接表扬和间接表扬。很多人都认为,直接表扬小孩不好吗?如果将表扬比喻成药物,我们就能马上明白,药物可以让病人获得暂时的舒服感觉,但也会造成病人长久以来的依靠。表扬也是同理,若它成为孩子心灵上的依赖,孩子便会靠他人来决定自己的欲望和确立自我的价值。

在第六章节的“常规管理”中,我了解到,替代责罚的办法有很多,学生犯了错,老师不一定非要大发雷霆处罚学生才行,也可以避开事端,或者引开话题,提倡用最短的时间去平息矛盾。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应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关于“家庭作业”在第八章节中有说到,这也是每个老师经常头疼的一个老问题。几乎每个班在语数英这三科上欠交家庭作业的现象,仿佛无法根除。看到书中所提的要点,我突然明白自己以前某些过失造成的原因。“如果父母不干涉孩子的日常家庭作业的话,生活会变得简单得多。家庭作业应当是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事务。如果父母过分热心地干预孩子的作业和成绩问题,孩子反而会十分反感并且成绩下降。”反省过后,我知道,以后遇到关于家庭作业的问题,应该怎样去更好地处理了。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察觉以往教学过程中许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改善教学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没有耐心,或者责任心而已。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18619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