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经典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经典案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经典案例 篇1

一、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本节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是一个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物理模型模拟等,使这一内容直观化;侧枝内容是RNA的种类及遗传密码的概念、种类、特点等。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繁杂,我将它们置于本节课之前和之后分别讲解。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用2课时。由于课时调整,我在上完DNA结构后直接跳跃讲述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因此,本节教学主要是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描述,而且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达到理解层次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为什么是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呢?”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本节教材的另一特点是插图多而且复杂。插图包括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翻译过程流程图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示意图等。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DNA分子结构后,已经能够建构DNA的分子模型,并掌握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同时对DN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DNA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但是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因此在每节课前都有一个复习旧知识的环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能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理解密码的简并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让学生能利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基于以上分析,在整体上我决定,一方面从学习目标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完成什么是转录?怎么转录?什么是翻译?怎么翻译?这四个问题。另一方面调整课堂结构,不再利用传统的'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教学叙事程序,而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先了解全貌再深究细节的程序;在策略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设置问题串,层层设疑,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法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模拟等形式,把抽象、复杂、微观的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宏观化。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又能节省时间。但教材中的八幅图表不能放弃不用,否则就会忽视了学生的识图、辩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在学法指导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经典案例 篇2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举例说明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3、通过渗透实验说出细胞吸水或失水情况,指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异同点。

【重点难提示】

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难点:渗透实验

【学习展示】

一、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方式 (一)被动运输

知识梳理阅读教材P47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

1、概念:物质梯度进出细胞,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的扩散。

2、扩散:由于物质而产生的物质现象,即一种物质从区域向区域迁移的过程。

3、类型 :

(1)简单扩散(或自由扩散):分子质量相对或的物质,在不需要参与的情况下通过进出细胞的方式,如、、、、等的运输。

(2)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需的参与,从区域到区域的扩散,如进入红细胞。

4、动力:。

5、渗透:水分子从通过等结构向水分子区域的。简单的说就是水分子以方式通过细胞膜等结构称渗透。

(1) 动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 失水

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失水

(二)主动运输

知识梳理阅读教材P45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

1、概念:物质梯度进出细胞,既需要膜上的参与,又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的运输方式。[

2、举例:植物根细胞对的吸收,、进入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3、意义:

(1)使活细胞主动选择吸收,及时排出 和对细胞的物质,保证细胞的顺利完成。

(2)体现了细胞膜的,即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收的或小也可以通过。如应用于人工肾的。

[思考讨论]

1、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什么异同?

2、画图表示主动运输和简单扩散、易化扩散有什么异同?

3、低温会影响物质的主动运输吗?为什么?

4、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1-3,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A﹥B>CB.A

C.B>A>C D.B●植物细胞壁是结构,即和其他物质均能通过。①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但由于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作用,因此观察不到细胞明显变化现象②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 度,细胞失水皱缩,但由于细胞壁比细胞膜和细胞质收缩性小,因此会观察到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分离的现象③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处于动态平衡,观察不到细胞明显变化现象二、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进 出细胞膜方式知识梳理阅读教材P49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1、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作用进入细胞(简称胞吞);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胞吞作用过程参见课本。实例:白细胞吞噬、变形虫吞噬等。2、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作用排出细胞外(简称 胞吐);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胞吐作用过程参见课本。实例:分泌蛋白的产生等。[思考讨论]阅读教材P49“拓展探究”,归纳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与小分子出入的异同。【知识小结】用简略形式归纳本节内容【交流思路】【例1】物质进出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的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两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两种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1)指出A、B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A是,B是。(2)上述2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例2】将人体血液置于9%的食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呈现()。A.质壁分离B.正常状态C.细胞膜破裂D.细胞皱缩【例3】在马铃薯中用打孔器取两圆柱体块P和Q,p放在蒸馏水中,Q放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渗的盐溶液中,1小时后测定处理的圆柱体是否与原来的孔刚好合适()。A.P不合适,但Q刚好合适.B.P不合适,Q也不合适c.P精确地合适,Q也精确地合适D.P精确地合适,但Q不精确地合适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经典案例 篇3

一、教学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对比法、讲述法四、教学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提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板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讲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 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第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以内部生物群落为核心的,有着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范围的。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提示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而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从而保证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讲述在生态系统中关于正反馈的例子不多,例如,有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的死亡。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因为物种的减少往往使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下降,抵抗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和其他干扰的能力下降。而在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中,拥有着生态功能相似而对环境反应不同的物种,并以此来保障整个生态系统可以因环境变化而调整自身以维持各项功能的发挥。因此,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要比物种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板书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学生活动阅读P110第三段~P111第三段。讲述“抵抗力稳定性”的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干扰”是指破坏稳定状态的外界因素;“保持”是指与干扰同时表现的系统内在的自动调节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破坏”是指受外界因素影响使生态系统较远地偏离了原来的稳定范围;“恢复”是指外界因素消除后,生态系统重新建立稳定状态。以往认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是相关的,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低。也就是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但是,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合理。例如,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然而,在热带雨林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也能较快地恢复。相反,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也十分漫长。因此,直接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比较,可能这种分析本身就不合适。如果要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则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好,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板书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讲述我们要明确以下观点:(1)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2)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定状态;(3)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经典案例 篇4一、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二、教学重点: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四、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提问学生,设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进入情境,回答问题(二)致癌因子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三)癌症的防止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治疗手段。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经典案例 篇5一、教材及学习任务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3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本章第一节的知识延伸,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揭示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和特点。能量的流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不论从个体层面还是群体水平,都是存在的。我们学习时,一般在群体水平上研究,这种将群体看作是一个整天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同时,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能量流动的概念以及能量流动的方式和过程。能过具象化的表示或阐述能量流动的流程。能够概述能量流动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尝试调查周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二、学习对象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建立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之上的,它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有基本的了解,但是缺乏将个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分析的能力,这样会导致分析能量流动时以个体的.视角审视,无法深刻领会能量流动的内涵。同时学生缺乏具象化思维能力,可能会无法分清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方向。三、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渠道和研究目的。2、概述能量流动的特点。3、说出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能力目标】1、使用数据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2、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计算能量利用效率。【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形成生态学观点。认同科学服务于社会观点。四、学习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五、学习研究目标1.在群体水平上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2.阐述能量流动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六、学习思路设计本节教学可以从“问题探讨”出发,引发学生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能量角度考虑,并提示学生“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段的获取能量才能够生存”。进一步引导学生“那么什么是能量呢?能量一般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呢?不同的生物获取能量的方式是如何的呢?”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学生能够逐渐明确能量的存在形式,可以将抽象的“能量”概念具象为“食物,阳光”等实物。然后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回答“是不是获取了能量以后,所有的能量都被利用呢?能量是沿着什么线路进行流动的?”。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短暂性思考,铺垫后面的知识内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之上,提出能量流动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我们如何研究能量流动最能够直观的表现能量流动的脉络呢?”七、学习准备网络资料的准备:制作能量流动的多媒体视频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经典案例 篇6

【学海导航】1.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2.能力方面(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基础整理】一、被动运输: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的扩散。2.类型(1)自由扩散①特点:物质通过简单 进出细胞。②实例:水、 、 、 、乙醇、苯等。(2)协助扩散①特点: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的扩散。②实例:葡萄糖进入 。二、主动运输1.运输方向:由 一侧运输到 一侧。2.所需条件(1)需要细胞膜上相应 的协助。(2)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 。3.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 ,排出 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三、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运输方向 ___浓度→___浓度 ___浓度→___浓度 ___浓度→___浓度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 氧气、CO2、水、甘油、乙醇等 葡萄糖通过红细胞 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补充:大分子的跨膜运输1. :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如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啐片及衰老的红细胞等。2. :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如分泌蛋白的分泌等。3.实现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细胞膜具有 ,这一生命活动过程所需的ATP主要通过细胞内线粒体进行的有氧呼吸提供。【跟踪训练】1.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2.水稻吸收Si4+多,番茄吸收Ca2+多,原因是()A.土壤中Si4+和Ca2+的多少B.细胞液中Si4+和Ca2+的多少C.细胞提供的能量多少D.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3.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B.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4.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 B.脂肪酸、水C.葡萄糖、水 D.钾离子、氨基酸5.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相同点是 ( )A.都需要消耗ATPB.都顺浓度梯度进行C.都需要借助载体 D.都能按生命活动需要吸收物质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胞吞、主动运输B.主动运输、主动运输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7.下列关于主动运输意义的论述,不合理的是()A.使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时摆脱了浓度的限制B.使细胞可以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C.使细胞吸收所有营养物质大大加快D.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8.图A、B、C表示的是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A是自由扩散B.图B运输速度的限制因素是能量C.图C是主动运输D.图C细胞内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说明该物质进行逆浓度运输9.在哺乳动物体内,葡萄糖进出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10.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中需要载体的是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B.O2进入肺泡C.K+ 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 D.CO2进入毛细血管11.对于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物质来说,下列哪一项是该物质进入细胞的必要条件:A.必须是动物细胞B.细胞必须提供能量C.细胞的该物质的浓度一定比细胞内高D.细胞必须有大液泡12.轮藻细胞中的钾离子浓度是它生存的水环境的63倍,这与轮藻细胞的哪种结构或生理作用是无关的 ( )A.细胞膜上的载体 B.细胞质中的线粒体C. 细胞膜的被动运输D. 细胞膜的主动运输13.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 ②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③肾小管壁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 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下列物质中以相同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甘油和二氧化碳 B.氨离子和水C.氨基酸和水 D.葡萄糖和糖元15.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自由扩散区别于协助扩散的是( )A.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B.需要载体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D.不需要载体16.小肠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与这一结构特征相适应的细胞膜功能(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17.透析型人工肾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A.流动性特点 B.选择功能C.选择透过功能 D.主动运输18.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吸收则不受影响。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Ca2+载体的活动C.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 D.改变了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19.在法囊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很不相同,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的离子浓度,未涂阴影部分代表海水中的离子的浓度。(1)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等在细胞液中的'含量低于海水中的含量,这表明。(2)K+和Cl-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向是 ,这种吸收方式叫 ,这种吸收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和 。(3)Na+和Ca+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向是 ,它们的吸收方式属于 。(4)法囊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 。20.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如图所示,为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1)据图指出A、B、C所示物质运输方式:A是 ,B是 ,C是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酶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3)乙醇、CO2和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 、 。21.下图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的模式图(黑点代表物质分子),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22.人工膜(在特定条件下人工形成的磷脂双分子层如下图)常被用于膜的透性的研究。科学家用人工膜实验发现:K+很不容易透过,如果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的缬氨霉素(一种短肽),K+便可以通过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1)缬氨霉素在此处的功能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Na+做同样的实验,缬氨霉素不能协助Na+通过膜,说明:_______________。(3)K+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将若干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K+溶液中,l小时后,分别测量这些细胞内K+的浓度,并据此做出曲线图(图5),K+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从A点开始,细胞内的K+浓度不再增加,原因是K+的运输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有关。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基础整理】一、1. 顺浓度梯度2.(1)①扩散作用②氧气、CO2、甘油、(2)①载体蛋白 ②红细胞二、主动运输1.低浓度 高浓度2.(1)载体蛋白 (2)能量3.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 否 是 是是否消耗能量 否 否 是代表例子 氧气、CO2、水、甘油、乙醇等 葡萄糖通过红细胞 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补充: 1.胞吞 2.胞吐3.一定的流动性【跟踪训练】1.C 2.D 3.D 4.D 5.C 6.A7.C 8.B 9.B 10.C 11.B 12.C13.B 14.A 15.B 16.C 17.C 18.B19.(1)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2)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主动运输 载体 能量 (3)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主动运输(4)细胞膜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20. (1)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2)主动运输(C),因为主动运输需细胞呼吸提供能量(3)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21.(1)需要载体 (2)需要消耗能量(3)主动运输(乙)22.(1)K+的载体(2)缬氨霉素不能作为Na+的载体(3)主动运输 离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经典案例 篇7

一、细胞核1.细胞核的存在除了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2.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上有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2)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3)核仁:由染色体片段构成,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核基质。3.染色质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染色质是粗或细的丝状物,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两者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4.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趣味思考:把变形虫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分离,然后单独培养,结果都不能成活;把另一种变形虫的细胞核移植到该变形虫的去核的细胞质中,继续培养,变形虫能够分裂增殖,说明了什么?提示:说明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也说明了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二、原核细胞1.原核细胞结构(1)拟核: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拟核。(2)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真核细胞中的其他复杂细胞器。(3)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起着保护并维持细胞形状的作用。(4)其他:荚膜、鞭毛。2.种类:细菌、蓝藻(蓝细菌)等。3.生理:能进行细胞呼吸,细胞膜是细胞呼吸的场所;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场所是细胞膜内折叠,上面有光合色素。核心解读1.分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染色质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不同时期”指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期或不再进行分裂的细胞所处的时期。其关系可归纳如下:特别提醒染色质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它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线粒体、叶绿体内)遗传物质仅单独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没有蛋白质与它结合形成染色质(体)。在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说,原核细胞内没有染色体。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判别特别提醒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核膜的有无;原核细胞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题例领悟题型一 细胞核是代谢与遗传的控制中心【例题1】 下图所示为再生能力很强的原生动物喇叭虫,将之切成①②③三截,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②和③解析:本题考查对细胞核功能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②中含有细胞核,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喇叭虫再生的全部遗传信息。答案:B反思感悟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题型二 细胞核的遗传功能【例题2】 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将甲伞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中心ks5u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D.第一次新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实验能力,在证明或探究某一结论或现象时,通过设置对照可以使结论更准确、更具可靠性,也更符合科学性答案:C反思感悟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性状表现。【例题3】 下列结构中的遗传物质,能形成染色体的是…ā 。A.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B.受精卵细胞核内的DNAC.细菌、蓝藻体内的DNAD.病毒体内的DNA或RNA解析:染色体仅存在于细胞核中,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叶绿体以及原核细胞中的DNA都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不形成染色体。答案:B反思感悟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其次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题型四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例题4】 识图作答(题中[ ]内填写图中指示结构的数字)。(1)上图是_______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结构。(2)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_______和[ ]_______。(3)上图中的动物细胞也含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解析:该细胞的显著特点是有细胞壁、叶绿体、中央大液泡,所以据此判断它是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尖分生区细胞是幼嫩细胞,所以不含中央大液泡,且也不含叶绿体。动物细胞除了不具有叶绿体和中央液泡外,其他细胞器都含有。答案:(1)高等植物 ③ 细胞壁 ④ 叶绿体 ⑤ご笠号荨。2)⑤ 大液泡 ④ 叶绿体 (3)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反思感悟动植物细胞的判断思路:①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②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③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植物的未成熟细胞也没有大液泡。随堂训练1.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生出的小羊大多数性状( )A.难以预测 B.像甲 C.像乙 D.像丙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体主要遗传性状,因为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内也含有少量DNA。答案:B2.下图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解析:由图中信息知道,受精卵分裂过程中,只有含细胞核的细胞才能分裂发育成胚胎,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答案:D3.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A.核膜 B.核仁 C.染色质 D.核孔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主要在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质。答案:C4.下列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B.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是一样的C.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形态是不同的D.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是有较大区别的解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答案:D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经典案例 篇8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过程与方法:1.在资料分析中,进一步掌握归纳总结的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资料一: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资料二: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是通过细胞体现的`。资料三:人的学习等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资料四:生物体的某一种细胞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小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经典案例 篇9一、教学目标1.说出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2.通过观察讨论,运用归纳与概括,得出群落的空间结构。3.能够利用群落的结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4.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概念。难点:影响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因素。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提问:种群的空间结构包括哪些?(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2.追问: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二)新课教学1.垂直结构(1)播放森林植物和动物的一段视频,观看视频,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小组讨论,并提问:视频中植物有哪些?如何分布的?(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由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植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什么原因导致的?(出现分层现象;由于光照导致。)教师补充讲解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把这种分层的现象称为垂直结构。(2)结合材料,提问: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什么条件呢?(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展示植物不同分层,鸟类种类不同的图片,提问:植物的垂直结构会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教师展示某草地群落水平结构的图片,讲解水平结构的概念。展示某草原的分布图,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影响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师生共同总结。(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都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三)巩固提高。出示热带雨林的一幅图片,学生描述动植物的分布以及导致这种分层的原因。(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回顾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作业:回家搜集一下我国的立体农业资料。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19554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