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腊八节的来源50字

腊八节的来源50字(推荐7篇)。

对很多人而言,我们对于腊八节固有的印象可能就是源于腊八节的腊八粥,在寒冷的腊月,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下肚我们这个腊月就有了最温暖的记忆。那么你知道腊八粥的由来和腊八粥的历史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腊八粥的传说故事(精选7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关于腊八粥的传说故事简介吧!

腊八节的来源50字 篇1

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煮粥用的食料大致相同,但它的源流可能就有所不同了。

在皖西太湖一带的说法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有座大庙,庙里的和尚及勤杂人有多少也没有确切数字,反正每餐吃饭要以撞钟为号。烧饭用的铁锅连木围一起将有一人深,铁铲犹如现在的铁锹。

在众多的和尚中,有一个当年被当家师收留的孤儿,此伢十几岁癞痢头,这伢相貌虽丑,但不好吃不偷懒,一庙的大小和尚都喜欢他。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交通受阻,山外的粮食运不进来,庙里开始缺粮了,粮食是十分的省着吃,懂事的和尚伢总是等师父们吃完饭再去吃点剩菜剩饭,久而久之由于重度营养不良,身上瘦得皮包骨头。

一转眼,到了腊月初八,庙里只有最后一餐的粮食了,和尚伢把所有的杂粮收集起来煮了一锅粥,加上油盐,味道确实还不错,粥还没有完全煮好,和尚伢爬上锅台,拿起大铁铲想再搅拌几下,由于人单力薄加上饿饭的`原因,一时头发晕,身子斜着向锅中心伸出去,突然人失去了平衡,倒向滚沸的锅里。

和尚们像平时一样,开饭一齐向厨房涌去,大家吃着香喷喷的粥,到了快吃完的时候,才发现没有小和尚伢,灶下负责塞柴的和尚说:“我记得他还上了灶台呀!”这时有个和尚想再添一点粥到碗里,拿起锅铲向下撬,翻起一看,几根人骨头露在上面,和尚发出一声惊呼:“不得了呀!锅里煮死了人啦”!顿时,全庙的和尚无不伤心痛哭:“我们吃粥把和尚伢吃了呀!罪过,罪过啊!”

和尚们用最好的礼节做了最虔诚法事,超度了舍身的亡魂。从这以后,每年腊月初八都要煮一锅当年同样的粥,为的是纪念这可怜的和尚伢。

慢慢地,这习惯也传到了民间。

腊八节的来源50字 篇2

你们谁知道腊八粥是什么做的?我知道它是用白米、糯米、小米、菱角、红豆、大枣等做的。还有一些用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红糖、葡萄装饰,使腊八粥更加细腻可口。

我也知道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佛伽莫夫原本是印度的王子,后来出家了。有一次他来到一条河边,因饥饿和疲劳而晕倒在地。一个牧羊女用全谷物和野果煮粥喂他。释迦牟尼得救后,发现粥很甜很好吃。他在河里洗了个澡,然后坐在菩提树下修行。农历二月初八成佛后,佛教徒称这一天为“步行节”。一年中的这一天,寺庙里的和尚举行诵经活动,效仿牧羊女用谷物和水果煮粥拜佛。这个习俗慢慢传到民间,就成了腊八节,这一天煮的粥就叫腊八粥。关于腊八节的起源,我省还有一个民间传说。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拉巴,从小养成了伸手拿衣服,吃饭张口的懒习惯。后来他结婚了,娶了他那个懒如腊八的媳妇。拉巴的父母去世后,他们被教导要努力工作,勤奋生活。但是他们不听父母的话,所以不养鸡,不种地。没多久我就吃到了父母留下的食物。腊月初八,锅里没米,灶下没柴,拉和老婆只好扫店底。凑些杂七杂八的吃的,熬一锅粥。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后悔没有听父母的话。为了记住拉巴的教训,以后人们会每天煮杂粮粥,鼓励自己勤俭持家。

现在河北民间还保留着这个节日习俗。人们吃腊八粥,而不是拜佛,已经成为一种简单的节日习俗。

腊八节的来源50字 篇3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夏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地区民间煮以供佛的粥,叫“腊八粥”。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礼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多种食物和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之意。后因佛教的流行,腊八节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而腊八粥也被附会说成是来自于印度。

古代天子或诸侯,在年终时候要举行祭祀八种自然神灵的仪式,称为蜡祭。蜡祭后来流行到民间,其习俗至今还有所遗存,就是腊月初八,南方的人们要吃腊八饭,北方的人们要喝腊八粥。 腊八粥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我国喝腊八粥的风俗,在宋代已十分风行。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月节,农历十二月,人们习惯称为“腊月”。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下令将每年十二月改称为“腊月”。而“腊”这一词到汉代才正式出现。

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的原因:《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八节的来源50字 篇4

马上就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一定要喝腊八粥。

晚上,爸爸用红枣、莲子、红豆、花生、黑豆、麦仁、百合、香米等八种材料熬了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

妈妈把粥盛好,放在餐桌上。我用汤勺轻轻地在碗里划了几下,好让它凉的快一些。然后,舀了一勺放进嘴里。粥熬得烂烂的,放在嘴里很快就融化了。我对爸爸说:“爸爸,你熬得腊八粥可真好喝啊。”爸爸说:“你喝下了这碗腊八粥,就会幸福吉祥的。”听了爸爸说的这些话,我感觉特别幸福。

腊八节的来源50字 篇5

今天一大早去学校的路上,就看到震元堂门口排着长队,有很多老大爷,老大娘冒着雨等待着腊八粥,呀原来今天是腊八节,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在那一天,老百姓就会吃腊八粥等传统的食品来庆祝,这种习俗在我国过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人们会到比较有名的.庙宇拜神,以驱邪避鬼,求家人一年的平安。

腊八节的来源50字 篇6

今天放学回家我问妈妈:“十二月初八是什么节?”她数了三遍手指也没算出是什么日子,最后我指着日历告诉她,“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腊八节了,要喝腊八粥的。”妈妈不耐烦地说:“从没听过这个节日也没过过什么腊八节更没喝过腊八粥。”最后我提议为全家过一个属于我的腊八节,也学北方人喝点腊八粥,妈妈同意了我的提议。

虽然我们家乡还不重视这个节日。但我学了老舍的文章《北京的春节》知道了腊八节要喝腊八粥,也听老师讲了腊八粥的做法。学以致用,我要让爸爸妈妈来见识一下我运用知识的能力了。我早早叫老妈去超市买来做粥的食材,哈哈,一场全家养生行动开始了。

按照老师给我的.食谱,我叫妈妈提前把不易煮烂豆类浸泡一个晚上,第二天再叫妈妈量好米搭配好水,把豆类和米一起放锅里煮,待到豆类煮出颜色再把果仁下锅,并用勺子不断搅动。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浓浓的香味开始从锅沿四溢,飘到了我的鼻子里。“喝粥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那香喷喷的美味粥,闻了一下已垂涎三尺了。再轻轻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我一边喝一边举起大拇指念叨着:“好喝,好喝,真好喝!还是知识好,它不但能让人快乐还能让人填饱肚子”。妈妈笑着说:“没我的实践你去哪填饱肚子啊!”爸爸连忙说:“学习+实践就是美好生活啊!”(M.289a.cOm 生日祝福语网)

腊八节的来源50字 篇7

腊八粥是我国广大农村腊月初八这天喝的。而今天我的故事《腊八粥》却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故事说有一户人家,有老两口和一个娃。老头子天天下地干活,有时还拿回不少银两;老婆省吃俭用。她还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照样穿”。而那个娃子,却好吃懒做。不久,家里什么也没有,只有地缝里的一些食物。最后,小两口死了。小两口死的原因我知道:它们不把老头子和老太婆的话放在心里,而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出,谁也不干活,针不拿,灶房不进,知识不学,油瓶倒了也不扶,人家有困难,也不帮助……这样下去,两小口能干什么?等房顶破了、食物稀少时才真正地明白两老口的'话,可是已经晚了……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出力,不能一直好吃懒做,吃不愁,穿不愁,这可不行。家里的摇钱树,全都是靠双手得来的。

读了《腊八粥》,让我明白:天上不会掉下来馅饼,一定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养活自己!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20768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