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美丽教主之变脸天书读后感

美丽教主之变脸天书读后感(精选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5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教主之变脸天书读后感 篇1

结识新教育,认识朱永新教授。最近在读他的《教育如此美丽》,这本书是朱教授对中国教育的观察和思考,它客观真实地呈现了中国教育的现状。朱教授认为,很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享受不到童年和青春,许多学生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其实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的手段的同时,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中最触动灵魂的地方是朱教授的一段对话:我始终虔诚地相信,理想的教育需要三样东西,爱、激情、人文。他还说,爱与责任同行,激情与创造同行,人文与智慧同行。这些对话引人深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只是一个教育的游客。我背着教育的行囊,不断地行走,不断地寻找风景,在美丽的地方驻足,在精彩的地方赞叹。”在他的眼中,教育如此美丽!他对教育的热情,我望尘莫及,也难怪他有生动活泼的文风,尽管谈非常专业的教育问题,也不让人觉得枯燥。

在谈到老师的现状时,他诗意一般地说道:“如果不燃烧,请悄悄离开”他常对有些教师说,如果你志不在此,就应赶紧另谋生路。如果想致富就应去经商,如果你想要权力就应去从政。“教而优则仕”的'路是很窄的,如果你别无选择,那你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保持洁净的教师品质和人格。作为一名教师,承载着传承文明,编织数十个、数百个年轻个体及其家庭未来幸福的伟大使命,你不能自甘平庸。杰出的人创造生活,聪明的人理解生活,愚蠢的人习惯生活。我们应当像画家一样以征服线条颜色为乐,像音乐家一样以征服声音乐器为乐,像探险家一样以征服艰难险阻为乐,怀着理想从事教育,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在自己的专业道路上披荆斩棘,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在现实社会中,教师是普通的人,工作时间之长,工作要求之高,工作对象之复杂,工作压力之大,难免会让我们愤世嫉俗、动摇信念。在日常工作中我也常常遇到各种烦恼,家长的抱怨,孩子的调皮,工作的繁琐等等。今年我新接手一年级,在我们班有个特殊孩子,上课没有一分钟能坐得住,做题目永远听不懂我的要求……和家长反复谈过话,在家都会,在学校怎么就不会了呢?是呀,我也很好奇,课堂一遍遍讲解听不懂,让我焦头烂额,那不如课后点对点交流,每天一下课我就把他拉到身边,一句一句讲解,他似乎也能听懂,只是慢一点而已。你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足以让我喜笑颜开。在教育事业上,如果我们仅仅为了“活着、活下去”而忙碌,生命就十分可悲。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思想和骄傲。洞彻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因为些许的荣辱得失而踌躇满怀,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好心态,在毕生从事的工作中挖掘幸福的元素,为了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做一个幸福的追梦人,增添自己生命的亮色。

朱教授思路敏捷,精力充沛,待人诚恳,激情洋溢,读他的书很受启发,我觉得在新教育的大形势下,我们应该用双眼和智慧发现教育中的美,在从事的教育工作中挖掘幸福的元素,增添生命的色彩!

美丽教主之变脸天书读后感 篇2

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师生现实生活。比如孙老师发现学校给三好学生颁奖状时,校长双手把奖状递给学生,可有的学生却用一只手把奖状随意抽过去,晃晃悠悠地下了领奖台。孙老师感到难受,她认为,这不是孩子的错,是班主任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从此,她开始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双手接物的行为习惯,并且每天训练。每天发作业本时,孙老师总是双手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忘了,单手来接,她不会递出去,直到学生伸出双手。久而久之,她的学生们形成了习惯,递给来势的哪怕是一快小小的橡皮,也一定用双手来递。孙老师相信,这种良好的习惯会使孩子很有教养的对待长辈。

孙老师在讲到有关批评学生的话题时说:“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批评吗?不是!没有批评就等于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清其要害,是在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对别人、对自己、对集体有什么不好。”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但这并不等于错误无所谓。能否认清是非对错,是能否成长进步的关键。

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老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美丽教主之变脸天书读后感 篇3

《美丽的教育》,一个迷人的书名,读孙蒲远老师的这本书,我陶醉在孙老师的美丽教育中。

孙老师说:“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得更远。”这是孙老师教育的高度总结。她从心灵深处理解和关爱儿童,面对生理机能有障碍的学生,学习特别吃力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她给了他们更多的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自己是孙老师的小天使。申继亮教授称赞说:“孙老师把教育视为事业,几乎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把教育视为科学,孜孜不倦而追求;把教育视为艺术,倾心去创造。”

读读这本书,让孙老师的伟大熏陶我们。

一、全面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班级工作的各个方面。从学生的坐姿到听课,从学生生病到与家长沟通,从课间到课堂,从队会到学生创造,从孩子淘气到爱每一个学生,从教师管理班级到教科研……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好像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美丽的教育》是班主任的百科全书。

二、适用

欣赏着孙老师的《美丽的教育》,我感到熟悉。书中写的那些事就发生在我们的教学中,孙老师的处理总是那么恰到好处,佩服孙老师的同时,也有一种喜悦,我从孙老师这儿又学了一招儿,到班里也试试。

这就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原因了。书中一个又一个来自一线的生动案例,让我感到真实,是我最愿意看的,能具体指导我的教学实践。

三、人格魅力

读着这本书,我更被孙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动。

孙老师的人格魅力在于她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解决。她的成功在于小事细节不放过,小错小病不错过。同时她还是个“以身作则”的好老师,她知道身教大于言传,和同学同喜同悲,融入却不放纵。这些都是她的人格魅力。

孙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她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读书,不断地提升精神境界,提高做人的修养,更新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潮流。从孙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善学、善思、善变通。她说:“学教育理论、看书时,我会边看边记,记的是我看书时产生的灵感,是从书中的观点演变过来的。”“当工作中产生严重的困惑,如果能够认真思考,努力学习,勇于探索,那就是你的教育思想将要产生飞跃的前兆。”“班上稀奇古怪的事情层出不穷,真令人难以招架。……怎么办?学习!我看到美国心里学专家林格伦的《课堂教学心理学》中写道,创造性的孩子一般都不驯服、不顺从。原来我的这班学生是‘创造性人才’啊!难得遇上啊!这样,思想感情就变了,变‘反感’为‘欣赏’,这就看到了光明;变‘学生适合我的教育’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就与时代合上了拍!”

孙蒲远老师用自己的宽容与赏识、爱心与智慧创造了美丽的教育,汲取孙老师的精华,也努力创造美丽的教育!

美丽教主之变脸天书读后感 篇4

有幸读了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一书,全书有八章,但与其他教育书籍不同的是,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而纷繁多样的师生现实生活,与我们的教育实践更为贴近,看来感触更深。书中让我深深到的是,孙老师对学生那份浓浓的爱心。正如本书封面上写到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好恶将回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也正是这个原因,孙蒲远老师的高尚人格对其学生产生了非凡力。

孙蒲远老师,融43年的心血与智慧于一炉,谱写着栩栩如生的儿童生活,展现着爱的力量。这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学,也是新的教育诗篇。全书共八章,罗列了大局部班主任可能会碰到的178个问题。联想到我自己,班主任工作也多多少少碰到过一些类似的问题,因此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我爱我的学生,我的学生感到幸福,我也感到幸福;我的学生感到快乐,我也感到快乐;同样,我也得到了他们最真挚的爱,爱是没有时间、距离的。

美丽,它不是指花枝招展,光荣夺目。朴实无华,润物无声才是持久永恒的美。淡淡的,沉着的,心平气和的,就是一种美丽的心情。

一个老师只有先成为拥有平和心态的人才能成为好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心中才能真正写下“爱“字。孙蒲远老师一个脱离了浮华的爱的。她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从心灵深处理解和关爱儿童,面时生理机能有障碍的学生,学别吃力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她给了他们更多的爱,让每个孩子都到了自己是孙老师的小天使。试想:一个急功近利,心气急躁的教师怎能做到这样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呢?

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比以往何时候都要喧嚣热闹,生存和竞争是大多数人活在世界上必须要做的重要事情,这当然也包括教师。他们积极上进,不甘人后,为了做出成绩日以继夜地扑在工作上,这种拼搏精神是值得人赞赏和敬佩的。可是,你可曾看到,一边是教师在各种比赛载誉而归,不胜荣光,一边却是学生对教师敬意的缺失。难道是老师不够水平吗?当然不是。他教学功底扎实,在课堂上挥洒自如。那是呢?原因出在他的追求上。要超过同行,成为!于是他要不停地参加培训学习,不停地钻研教材,不停地参加各种比赛,不停地拿各种奖。他在意本班的成绩排名如何,在意学生在竞赛中能否获奖,在意自己的论文能否发表,他在意好多好多的和名利有关的事情,与同行们的竞争占据了他大半个心房。

这样功利的他,还能平心静气地聆听学生的声音吗?一个不会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师怎能收获学生的敬意呢?孙老师书中的诸多案例都是怀着一种安安静静的心情完成的,不气不恼,不温不火,就连她写的每一个文字也都流淌着静谧的气息。只有心态平和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宁静的文字吧。

工作中的竞争压力,生活中的锁事烦恼也曾让我带着一脸灰沉的心情走进教室。学生天真烂漫的阳光笑脸没有引起我的审美兴趣,相反,我的目光越发显得狭隘,看到的都是学生们的缺点:怎么那么爱吵闹?一点儿也不遵守纪律;反响真慢,连这么简单的'题也做不了;素质真差,专门欺负弱小同学……一连串的糟糕塞满了我的眼球。于是,批评学生和埋怨别人成了我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后果可想而知,不仅教育效果微乎其微,我的工作情绪也陷入了可怕的恶性循环。在工作中不能发现快乐,创造快乐!其实,只要稍稍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工作中不要急于求成,一切都以一种自然的,平和的心境面对,那么局面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脚踏实地,对学生增加尊重和宽容,对于他人的评论也会不予理睬,心安理得地做着自己认为快乐事。这样,你才会享受到教育工作的美丽,你才会发现美丽原来是藏在平和的心态中。

许多人感慨班主任工作枝蔓纷杂,回首自己的班主任生涯,发现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又好似什么也没做,垫起岁月砝码的日子,就这般消逝于平庸的忙碌里,忙了三五年又忙了三五年,蓦然回首,生命除了收获一把年纪,别无所获,我们给学生解释过“碌碌无为”这个成语,此刻,这成语又是如此真切地描述着教育本身的生命状态。现代教师需要在蜡烛燃烧照亮学生的同时,擦亮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需要改变,改变工作的状态和人生行走的方式,改变蜡炬成灰后连泪也干了的喑哑人生。“投入工作,赢得乐趣”,正是书中给了我启示,正是调整了心态,改变了对学生的态度,我才收获了很多,每年的教师节,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我会收到往届学生最真诚的祝福。假设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教育事业中开掘出快乐和幸福,用宁静的、美丽的心情来看待我们辛苦的工作,那么在未来的生活中,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的生活!就教师而言,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赏心悦目的心情至关重要。用开展的眼光去赞美,所以做孙蒲远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作为一名教师能够从《美丽的教育》中领悟教育的真谛,你的学生也将是幸运的。

美丽教主之变脸天书读后感 篇5

近段时间读了孙蒲远老师的《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读完后,有些许感悟。

全书共分为八章,与其他书不同的是,本书的每章节中又都有若干个以问题为形式出现的子题目。如:你冤枉过孩子吗?为什么班主任在课间要尽量和孩子们一起玩?学生写作业磨蹭怎么办?为什么不要轻易给孩子打坏分数等等。

班主任虽然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班主任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这是我读完《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的第一感受。诚如孙老师所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至高无上的,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气质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孙蒲远老师在书中用她自己细腻的爱抒写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因爱而美丽,因爱而神圣,因爱而光芒四溢。作为教师,没有人不知道不爱学生的。但是,怎样去爱?怎样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孙老师告诉我们:

一、爱是关注

孙老师在《“爱学生”是什么意思》一文中说道: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你要细心的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与需求,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样的语言是朴实的,这样的爱是具体的,所以学生能够感受到孙老师的爱,学生能够被这样的爱点燃希望,积极向上。

记得班中的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平时上课的时候很认真,一双大眼睛会很专注地注视着你。虽然成绩并不太尽人意,可是她懂事,努力了很多,成绩也稍有进步。快临近期末考了,我把她叫来谈话,表扬她的进步,并问她平时的作业爸爸妈妈有没有帮忙辅导下?谁知,她立刻眼泪汪汪了,哽咽着说道:“他们离婚了。”“啊?”我惊了一下。“三个月前就离了。”是女孩太乖巧还是我忽视了她?平时班级中孩子家里有点事,总写在脸上,肯定是我忽视了。只好稍加安慰了几句。爱是关注,在工作中,往往会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忽视了孩子,包括最重要的那些细节上的关注。

二、爱是宽容

在孙老师的班里,上课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去上厕所,这也许没有什么惊奇的,但让我惊奇的是如果碰到去的时间长了还没回来的情况,孙老师会让另一个学生带着手纸去厕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学碰到了什么困难?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孙老师是一个多么宽容的老师呀,在她班里的学生真是感到幸福。孙老师的这种做法让人有些担心的问:您这么宽容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一上课就去厕所的习惯?孙老师摇摇头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孩子没有这样,在孙老师的心目中班主任是在用自己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

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总是以一种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总关注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常常气极败坏、声色俱厉:“昨天上课迟到,今天怎么又来晚了,下午叫家长来吧!”不能容许学生的反复。再看看孙老师,她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是从心灵深处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所以她的学生都愿意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我从中体会到若真想成为学生的良师,就必须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而让学生接受你,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就要向孙老师那样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真心对待这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

三、爱是理解

一次,孙老师接过学生送来的一团看不出模样的用画报贴成的东西时,想笑,看着学生庄重的样子,她忍住了笑,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终于看出来了:“一个机器人!”“对极了!”学生高兴地叫道。试想,如果老师随意一句:“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入木三分,“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孙蒲远老师是理解孩子的,她谢过男孩,并把那个机器人认真地夹在教科书里。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有师生情谊。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四、爱是尊重

当看到后进生小郭举手时,孙老师激动地对全班说:“郭某能积极参与学习,我们特别欢迎,他就是念错十个地方,我也不批评他。”这暖暖的一句话里,有鼓励、有尊重,更让其他同学对小郭也十分尊重。结果这个孩子只在一个地方打了磕巴,没有念错一处!这个孩子爸爸原来几乎天天打他,家里几天就得买一把新扫帚,孙老师及时与他爸爸进行沟通,爸爸就没再打过他。一天,他突然问孙老师:“孙老师,你哪天过生日?”“你问这个干什么?”他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您对我太好了……我想长大了报答您……我有您这样的老师觉得很幸福……”孙老师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地握着他的手。

读完孙老师的书,我情不自禁地对书中调皮而又可爱的孩子露出了笑脸,也被孙老师的教育方法折服。反思自己,很多时候会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学生太调皮,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孩子,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思想;成绩的镣铐,应试的倾向扰乱了心智,所以学生的缺点在我眼中被放大。可孙老师的学生从没有见到老师时有畏惧的感觉。他们都愿意围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与老师交谈,把自己所有知道的事情与老师分享。因为他们喜欢这样一个对他们宽容的老师。

孙老师是幸福的,她爱她的学生;孙老师的学生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这样爱他们的好老师。我想,之所以我不快乐,是因为我整天都埋头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的问题之中,这些使得我疲惫不堪。我要向孙老师学习,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孩子,为孩子们描绘出美好的未来,激励孩子们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我要做真正快乐的、研究型的教师,让学生每天都看到我真诚的微笑。孙蒲远老师就是是一个终生快乐的形象,这一切都源于爱。爱,使她苦中有乐;爱,使她不断学习;爱,使她多才多艺;爱,使她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正如孙老师在后记中写到的:“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当我看到胆子小的孩子变得开朗了,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文质彬彬了,不爱学习的孩子知道主动写作业了,情感淡漠的孩子变热情了……都会从内心产生由衷的喜悦。”教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教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22627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