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实用课件: 《j q x》教学设计(一篇)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实用课件: 《j q x》教学设计(一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学习目标】

1、学会 j q x3个声母能认清形,读准音,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3个声母与单韵母i和复韵母 i u 拼音,掌握拼音方法。

3、使学生懂得 j q x 与 ü 相拼时,省写两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 j q x 的音形,辩析 q 和 p。

难点懂得 j q x 与 ü 相拼时,两点要省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声母卡片,指名读。

2、指名在黑板上听写声母。

二、教学新课

1、教学 j:

⑴ 看图:

问图上画了一只什么?

追问母鸡的上方飞来了什么?

⑵ 指导读音:

想j怎样读?

师对,把“鸡”读得轻短些就是 j 的音。

范读──指名读──齐读。

板书 j—i—ji

注意声母 j 是舌面音,发音部分和方法是,舌面高抬,抵拄硬腭,稍后稍微放松。

⑶ 记忆字形:

问图的整个画面和 j 的字形有什么关系?

指名说──课议。

2、教学 q:

⑴ 看图

图上画了什么?q 怎样读,图形与 q 之间的关系?

(两人一组开始讨论)

⑵ 检查自学效果,(读音和字形)

指名说──评议──指名读──范读──齐读

板书 q—i—qi

(注意 q 也是舌面音,发音时,舌面高抬,抵住硬腭然后稍微放松,同时要送气。)

⑶ 记忆字形借助图形帮助记忆,左上半圆 q q q。

3、教学 x:

⑴ 看图:

问图上画了什么?图形与x有什么关系?x 怎样读?

(自学声母 x)

⑵ 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说图意──评议。

师对,我们把“西”读得轻短些就是x的音,切开的西瓜图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字母形。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注意 x 也是舌面音,发音时,舌面高抬,近上腭,留一道窄缝让气以窄缝里挤出来)

⑶ 记忆字形,借助图形帮助记忆。

4、四声练习:

⑴ 板书四声音节:

jī jí jǐ jì qī qi qǐ qì xī xí xǐ xì

指名读──抢读──齐声读。

⑵ 抽读四声音节卡片

5、j q x 和韵母 i i 相拼。

⑴ 板书:

j—ü―ju(居)

q―ü―qu(区)

x―ü―xu(需)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ü 有什么情况?

师:对,说得很好,j q x 在普通里不能与u相拼,因此,j q x 和 ü 相拼时,省略两点后,还念 ü。

⑵ 学习顺口溜:

小 ü 有礼貌,见到 j q x 就脱帽。

j q x 三兄弟,ü 在后面把点去,去掉点,还念 ü。

反复练读──抽读检查。

6、ju qx xu :

小组读──指名读──齐读

(看重检查,有没有同学把 ü 或者 ù)

7、直呼音节:

板书 jí mù qì qiù

(积 木) (气 球)

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

8、练读不带调音节:

板书 jiu qiu xiu

(不带调的音节要读轻一些)

9、读课文:

自由读──齐读──女生读──齐读。

10、指导书写:

j: 占上中下格 j—j j

q: 占中下格 q—c q

x:占中格 x––x

11、课堂小结今天通过学习,知道了 j q x 不和 u 相拼。它和 ü 相拼时,要把点去掉还念 ü。

12、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语训。

jk251.coM小编推荐

[实用课件]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篇)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实用课件]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提供一定的学习情景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力目标:在经历认识图形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具体实物和直观操作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初步分辨他们。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体会到“体”的三维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的模型、易拉罐、乒乓球魔方、药盒等日常生活用品。猜物箱,内放规则立体图形。课件。

学具:各种形体的日常生活物品。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认识体。

(一)感知“体”

教师出示袋子(内装铅笔、苹果、书、魔方等)。

师:里面装的什么?想知道吗?怎样才能知道?

师:谁来摸一摸?要求:摸到一个物体,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再说出你摸的是什么。

师:我发现他们都要先摸一摸物体的形状,再判断它是什么,可见物体的形状很值得研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

出示课题:认识物体。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师:(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堆放在桌上)同学们的桌上有许多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请它们帮助我们学习呢!首先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分分类。(小组合作)

2、反馈分类结果

学生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汇报分类结果。

3、命名

师:我们已经把它们分类,再给每类形状起个名字好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请小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种形状,说出它的名称,教师板书名称。

4、抽象直观图

教师说名称,再出示相应的立体图形的正视图,贴在名称下面。

二、操作体验、加深感知“体”

1、师:我们知道了每种形状的名称,现在来感受一下每种形状的不同。组长组织组员各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说一说你的感受。(如:长、正方体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球可以任意滚动等等。)

2、游戏

硬板传送物品,让学生体会各种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特征。(如:球易滚动,圆柱的底接触硬板易传送等。)

3、反馈体会

师:谁愿意讲一讲你的感受?(学生自由选择形状来讲)

三、实践操作、分辨立体图形

1、完成书p36页第二题,说出每个图形共有几个。

2、小组合作,蒙眼摸物。

一学生发指令,另一生蒙眼摸物,其中可以掺放方一些三棱柱、梯形台等未学过的立体图形。

3、猜物体

一学生从猜物箱里摸物体说特征,其它学生说名称。

四、返回生活、解释与应用

1、找出学具盒中所学的立体图形。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

实用课件: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一篇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用课件: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一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在探究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教学难点:改写和省略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把下面画横线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7910000千米。

(2)太阳中心的温度是10000000摄氏度。

(3)2008年8月8日,有150900多观众在现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4)地球赤道周长40075700米。

2.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先分级,再去掉5791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5791万。

(2)先分级,再去掉1000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1000万。

(3)先分级,150900的千位上是0,比5小,把尾数舍去,写上万字,约是15万。

(4)先分级,40075700的千位上是5,够5,向万位后面进1,舍去尾数,写上万字,约是4008万。

3.师: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师:怎样把不是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种方法叫什么?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那亿以上的数怎么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为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做准备,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探究新知

(一)亿以上数的改写。

1.课件出示: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00000000 1000000000 530500000000

2.自主探究:

(1)读一读这些数。

(2)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3.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0000┊0000=2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师:你怎么能很快地找到亿位?(分级)

师:看来,当位数很多时,分级很重要。

(2)师:改写时,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只需要去掉亿位后面的0,不是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10┊0000┊0000=10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3)5305┊0000┊0000=5305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4.小结:怎样把整亿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先分级,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换成“亿”字)

5.练习:做一做第3题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把例3中的三个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使学生将整万数的改写迁移到整亿数的改写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能很快地找到亿位?”和“改写时,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这两个问题,在强调分级重要的同时,使学生感悟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只需要去掉亿位后面的0,不是去掉所有0。】

(二)亿以上数的省略

1.课件出示: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034500000 9876540000

2.自主探究:

(1)读一读这些数。

(2)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3.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0┊3450┊0000≈10亿 先分级,要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就看千万位,千万位上是3,小于5,舍去尾数。

98┊7654┊0000≈99亿 先分级,千万位上是7,够5,向亿位进1,舍去尾数。

4.小结

(1)怎样把不是整亿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分级,看千万位上的数,够5就向前一位进1后再舍去尾数,不够5就直接舍去尾数)

(2)师:与不是整万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一。

不同: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看的是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看的是千万位上的数。

(3)师:无论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还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都要用“四舍五入”法就近似数。都要看最高位千万位上的数来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并且“五入”时不要忘记进1况。

5.练习:做一做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写亿以上的数,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把亿以内数的写法迁移到亿以上的数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改写和省略的区别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

区别

改写

省略

方法

去掉万位或亿位后面的0,换成“万”字或“亿”字。

“四舍五入”法

大小

大小不变,准确数

近似数

符号

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由“一”变成“万”或“亿”

计数单位不变,仍是“一”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使学生了解改写与省略的区别,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加深学生会改写和省略的理解,培养学生比较、概括能力。】

三、知识运用

1.教材第22页第7题。

2.□里最大填几?

5□8492842≈5亿 299□2816831≈300亿 12□35723670≈120亿

【设计意图:巩固求近似数的方法,发散性思维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

实用课件: 画太阳教学设计篇一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课件: 画太阳教学设计篇一”,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多维度红色。

2.尝试跟着音乐的节奏运用红色大胆进行涂鸦创作。

3.体验红色带给人的热烈情感。

活动准备

1.大开素描纸,水粉颜料,水粉笔。

2.马蒂斯《红色的室内》,克利《带小旗的面具》。

3.音乐《欢乐中国年》。 (喜庆、欢快的音乐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随着音乐时而挥洒如流、时而奋笔疾书、时而缓慢涂鸦,从而体验红色的色彩情感)

活动过程

1.活动导人,感受多维度红色。

(1)教师与喜欢红色的幼儿讨论:为什么喜欢红色,红色带给你什么感觉。

(2)欣赏作品,感受多维度红色。

欣赏马蒂斯《红色的室内》,感知红色、橘红色;欣赏克利《带小旗的面具》,感知深红色到大红色的变换。

2.玩红色,创作红色世界。

教师: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点一点,先来个小点点,再来一个大点点,转一转,转出一个大太阳;用手指蘸颜料抹一抹,抹出别样光芒。(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幼儿一起跟着涂鸦)

要点提示

1)幼儿操作时课配合《欢乐中国年》的音乐。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涂鸦。可以对幼儿说:在你们听到节奏比较快的音乐时可以加快手上的动作、加大幅度、加重力量;在听到节奏比较慢的音乐时可以放慢点速度、用轻一点的力……

3)可以不提供画笔,直接用手、脚蘸颜料绘画。

【评析】

在许多国家和一些民族中,红色有驱逐邪恶的功能。比如在中国古代,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红色表示喜庆,比如在婚礼上和春节,人们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

红色是火、是热情的火、是热情的火太阳。

热门课件: 水教学设计(一篇)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热门课件: 水教学设计(一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学生情况:

我们班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对这方面的积累非常少,少数学生家里有条件,可找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不是很强,所以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我们班的学生在识记生字上颇有一番见地,所以对识记生字这一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掌握的情况会较好。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设计理念:

以第一课时为例。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课文。利用小组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通读全文。记字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识记生字,显出学生自己的见地。不是局限于我说出这个字的结构,他们就按照我的话去死记。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3)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些什么?

(4)人民相互泼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说他们找到一些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上这些同学上来讲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以及泼水节的由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4、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泼水节)好,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揭示生字词。

Tǒng桶hù互相

shīlīnlīn湿淋淋

jíxiáng吉祥

xìngfú幸福

kěnlí不肯离去

bǎnnà西双版纳

fèng凤凰花

sài比赛

(1)指名拼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适时纠正)

(2)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们组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各小组讨论后汇报。(有的小组课前查过字典,有的学生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解释词语)

(3)词语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学生争相拼读,气氛活跃)

3、我们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5、分三大组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又解决了哪一个?从哪句话中理解的?

2、组长带领组员概括段意,然后各组交流。

3、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的举例如下)

泼:1)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个“发”字。

2)水把头发弄湿了,就是“泼”。

3)水淋头发就是“泼”。

湿:1)雨过天晴,在太阳下写作业。

2)遇水更明显,就是“湿”。

淋:两根木头遇水,被“淋”湿了。

肯:1)上止下月。(字谜)

2)一天,嫦娥在月亮上拉板车,王母娘娘看到后,让嫦娥停下,告诉她:月亮上禁止拉板车。(小幽默)

3)嫦娥在月亮上跳,被王母娘娘禁止,怕她把月亮跳踏。

吉:士兵张大口。

祥:人们把羊送给神仙,希望自己能吉祥如意。

3、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5、同桌互助描红前五个字。

教学后记:

这堂课我自己感觉较好,运用了课改新理念,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学会自主学习,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先是课前收集资料,让学生得到了自主的一点点乐趣,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兴趣;开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比较有意思,他们学会了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这是学好课文的前提,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能概括出段落大意,理解词语意思。看来,小组合作能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更有信心学好。在记忆生字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让我自愧不如,活跃的思维,大胆的想象,他们用换部首、编口诀、编故事、小幽默、字谜等方式来记忆生字,因为是他们自己想的,而且很有趣,所以记忆也很深刻,这让我觉得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是很好的,他们的能力会提高得比较快,思维也很开阔。这些都给我以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既然这样放手的效果好,那我以后就应该把主动权都还给他们,让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实用课件]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篇一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课件]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篇一”,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地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 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 品味文章的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名画背后的意蕴。

一、 激趣导入

(图片欣赏)

二、 资料简介

1、 《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简介

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顶级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

2、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3、《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1.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1)

2.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平,并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课题——梦回繁华。(2—4)

3.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内容、艺术特色和地位。(5)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题目解读:“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的发达。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北宋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五、精读课文

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

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2、.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

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的行旅。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

3、全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就全文而言,使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4、第3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5、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六、合作探究

1、课文想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平,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它内容。

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法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列数字: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引用: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

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

打比方: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3、品味语言

再读课文,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

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七、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习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有艺术价值。

八、拓展延伸:

课外借阅《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然后说说你对这幅名画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热门课件】 《背影》教学设计精选一篇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门课件】 《背影》教学设计精选一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学习本文匠心独具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充分感知,精读重点文段。

2、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能把握关键语句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父子深情,激发孩子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学习作文也学习做人。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由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2、教学难点:感悟父子情深,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与感染,形成自己的体验。

三、方法指导

先学后导、自主合作、以朗读法、圈点批注法、问题探讨法等学习方式为辅学习本文。

四、教学资源的采用

1、媒体资源

2、学生查找有关朱自清及《背影》的有关资料进行交流。

课件范文: 《轴对称》数学教学设计设计(一篇)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课件范文: 《轴对称》数学教学设计设计(一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说明

1.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观察与操作、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注重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运动这样抽象的概念,必须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同时要注重操作与思考相结合。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本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通过有效地提问做引导,便于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长方形的纸 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引入: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从中发现许多的知识。(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学生观察,自由回答)

2.过渡: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涵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并说一说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认识对称现象。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树叶、蝴蝶、城门图片。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

生1:树叶以中间叶脉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2:蝴蝶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3:城门图片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3)根据同学们的汇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所在的直线对折,折痕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4)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城门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2.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谁能举例说说?

(2)欣赏对称图形。(课件出示: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雪花、剪纸等等)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运用对称的知识,跟老师一起剪一件衣服。(同步完成课堂活动卡)

(1)折一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后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剪后展开,会得到一件上衣的图形。

2.剪其他图形。

(1)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自己动手剪一剪。

(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课件范文: 《母爱》教学设计(推荐一篇)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件范文: 《母爱》教学设计(推荐一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 导入

世界上最深沉、最博大、最崇高的爱就是母爱,当我们上学时,是谁亲切的向我们招手?———是母亲,当我们遇到困难左右彷徨时,是谁为我们指点迷津?———是母爱。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展开一以母爱为主题的活动。

二、指导思想: 1、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素养,促成健康人格的形成。2、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母爱,理解母爱,体验爱心,生发爱心。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同学们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歌曲、优秀范文或片段。

2、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

3、将心中最想与母亲说的话描写出来。

五、活动过程

1、小组内交流课前准备,每组找一个代表展示:

生1:我知道孟郊的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2:我知道郑振峰的名言: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的伴侣

生3:我看过这样一个通过细节描写突出母爱的片段:

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母亲和孩子,他们在船上渡河,有一回,母亲给孩子削苹果,削到一半时,船体突然猛然摇晃了一下,母亲手里的刀在那一刹那间插入了自己的胸膛,为了不让孩子知道,无私的母亲就在一瞬间拔出了刀,继续为孩子削苹果,幸好女儿没有发现,母亲似乎因为女儿没有发现而高兴。其实,无私的母爱让这位母亲不感觉到痛了,对,就是为了多看女儿一眼,为了这个,这位母亲甘愿忍着疼痛坚持了三天,为了爱,母亲坚持了三天,最后才安心的死去......母爱真的是无私的。

生4:有通俗歌曲《妈妈的吻》、还有阎维文《母亲》。接着同学们合唱《妈妈的吻》。

2、选择一件能表现母爱的具体事例,能恰当地运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法。(10分钟当堂练习,然后展示。)

生1:

生2:

生3:

点拨:大家说的都很好,母爱真的很感人,你们说的每一件事例中,感人的地方可能不止一处,妈妈那熟悉的身影,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动作可能都包含着一个浓浓的爱字。把这些细微的地方写出来,母爱就显现出来了,是吗?我也准备了一个片段,大家来共同欣赏一下: 记得有一次,窗外下着小雨,我一起床就快七点了,匆匆吃过饭,背起书包准备换鞋上学,妈妈拦住了我,想叮嘱几句,也许怕我嫌烦,她迟疑了一下,只说了一句“路上小心”就轻轻地打开了门,我穿鞋时,母亲在一旁站着,似乎想为我做点什么,于是她把我的伞打开,看是不是好使,接着又合上,合到恰当的位置,保证我出门一按就能打开,妈妈做完这些,我的鞋带还是没有系好,她索性就蹲下来,帮

助我系好了没系完的鞋带。我匆匆出门,走到村口拐弯处,回头一看,妈妈还在家门口向我这里张望。我能感觉,那眼神将一个字悄悄地写进了我的心里。

交流:文中的那位妈妈是你的妈妈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母爱?

展示:生1 、

生2

生3

教师总结:其实刚才这位小作者把妈妈的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举动上,准备雨伞是爱的细节,系鞋带是爱的细节,路口的眼神是爱的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我们感受到了母爱,不是吗?

3、感情升华。激发学生感恩的情结。 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六、活动总结:

今天老师很高兴,因为从同学们的言语中,我也能感受你们对母亲的爱,你们长大了,知道用心去理解母亲了。下面我们共同聆听《烛光里的妈妈》,把这首歌送给天下所有的母亲,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永

最新课件: 《小螺号》教学设计(推荐一篇)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最新课件: 《小螺号》教学设计(推荐一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学习内容:学唱歌曲《小螺号》

学习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用歌声表达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演唱歌曲《小螺号》的过程中,掌握上波音和上滑音的演唱方法。

3.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简单的伴奏。

学习重点:学唱歌曲小螺号。

学习难点:上波音和上滑音的演唱

学习用具: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材分析:

《小螺号》这首歌曲是第四单元《水上的歌》中的教学内容,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海边美丽的景色,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教法设计:

1.情境创设法:通过给学生讲述美丽的情境,寻找演唱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唱法:《小螺号》是一首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在学习歌曲中用听唱法,在听一听、唱一唱等环节中反复感知、强化,不知不觉中自然掌握。

3.对比法:可以更直观的感受音乐记号的作用。

4.小组合作法:分小组讨论如何创编,让每个学生都互动脑筋,团结、协作的进行创编。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唱问好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听辨声音。

2.学生谈大海。

3.课件展示海生物海螺。

三、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声朗读)

四、初步感知歌曲

1.初听歌曲《小螺号》,初步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学生回答。

3.学习曲调拍号及词曲作者。

王付林,来自北大荒的一个小镇,原来姓耿,后随继父改姓王。施光南曾为他多次谱曲,李谷一、关牧村都演唱过他作词的歌曲。其中,《小螺号》的名声最响亮,“小螺号滴滴滴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小螺号滴滴滴吹,浪花听了笑微微。”音乐是流行歌曲的写法,词句也很细腻,而且还是付林的作曲成名作,词曲和编配都由他一人承担。

五、合作学习

1.朗读歌词,学生跟老师一起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请同学们思考在歌曲中,当小螺号吹起来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事儿呢?(海鸥听了展翅飞,浪花听了笑微微,阿爸听了快快回)

3.学生跟音乐旋律轻声跟唱。引导学生用“啦”轻声哼唱歌曲。

4.突破难点,认识上滑音、波音。

上滑音:从一音向上滑至另一音的唱(奏)法。

波音:是由该音向邻音进行快速交替。

5.试填歌词。教师弹奏旋律,大家加入歌词

6.完整演唱歌曲。(完整、准确、有感情地表演歌曲一遍,教师指出不足,引导学生从歌曲意境出发,用手击打节奏)

六、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1.学生分组。

2..编配伴奏,可以用节奏X。

3.分组学生练习。

4.小组展示。

5.完整演唱,为歌曲伴奏。(钢琴、打击乐器、击手掌)

七、小结本课:

同学们,今天学的小海螺好听吗?咱们还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上滑音和波音,还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今天的作业就是把你学会的认为最拿手的东西带回家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好了,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请你们唱着《小螺号》走出教室吧!

最新课件: 《牧童短笛》教学设计精选一篇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课件: 《牧童短笛》教学设计精选一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3、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综合训练》)。

【教材分析及说明】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两课时,本课时在时间和教学安排上不作重点。

2、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学生自然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

3、口琴教学

口琴教学是我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生活,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扎实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同学们吹奏的庄重、严肃、有力、饱满。

【教学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继续开展乐器进课教学,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训练(P23)要求奏准音高、吹奏的饱满,有力富有弹性。

【教学重点】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课时】第三课时

【教具】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课的类型】欣赏课

【教学步骤】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 2/4

05 13|6 5|5 4|3· 5|2 1|1-‖

B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小黑板)

1=C 2/4

01 34|5-|56 71|5-|56 54|3 1|22 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练习时,宜集中看着教师教鞭指谱进行视唱,要求看清楚划拍的上下动作和所唱的音的时值。另外,视唱时应注意换气,只能在记号处换气,不可在其他地方换气。

注:这两条基本练习,都是以后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复习《我们的田野》作铺垫。因此,一定要注意练好。

四、口琴练习

口琴练习内容在课本P23《综合训练》部分,本曲上节课已学过,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

本曲情绪庄重严肃,具有进行曲的特点,特别是二声部低音的重复,好似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

第一声部坚定有力,精神饱满;

第二声部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具体方法:

1、把学生分成两组,先让学生分别同时认真地听老师弹奏全曲。(老师左右手分别弹一个声部,再弹奏全曲)

2、学生分部学习练习曲。

3、教师指挥,学生吹奏全曲。

4、教师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

第一乐句 65|3·5|13 2|

错 唱 成 65|3·5|13 2|20|

第二乐句 35|6 6·6|5 3|2-|20 32|

错 唱 成 35|6 6·6|5 3|2—|

第三乐句 32|1 7|61 5|

错 唱 成 32|1·7|61 5|

最 后 12|3 3·3|333 25|1-|

错 唱 成 12|3 3·3|2 5 |1-|

2、教师用风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实用感悟】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一篇)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感悟】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一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这里的单元是一个教学主题,由若干节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所组成。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节课相互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其知识、方法、态度等内容也集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板块,不能简单理解为单元就是“教材的单元”。一个教学单元应该有多大,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目标、内容、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确定。

2.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目前,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大多拘泥于单课时内容的就课论课,一方面缺少了整体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各种教学要素的选择和应用缺乏回旋余地。因此,“单元教学”跟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教学,后者是先分散后总结式的教学。化学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科学素养提升的多个侧面。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应当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是难以分割地融合于一体的。但是,就一堂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又有一个更需要突出什么目标的问题。有的课程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的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着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那种将三维目标不加分析机械地套用在每一堂课上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们整合于统一的教学过程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基本单位不应当是一节课,而应该是一个单元。

3.如何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3.1吃透教材,构建单元主题

教材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必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但在课程改革中,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教材”,必须从三维目标的实现的根本立场上去认识和建构教学的单元。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从教材中的单元走出来,将其转化、重组或重新建构适宜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教学单元,“用教材去教”。如沪教版教材中第二章有关常见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学习,由于气体性质与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关系非常密切,制法中的收集方法的选择、生成气体的检验等内容的学习都需要考虑气体的性质,因此考虑构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为单元主题学习也就顺理成章,围绕这个主题把整个单元的各项目标加以整合,再分别把教学目标分配到各课时中,逐一落实,各个突破,就能达到“每课有得,所得不同”的目的。

3.2围绕主题,制定单元设计

一个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不能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呈现、识记或操练,它应该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并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计。下面是笔者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为主题的单元设计:

主题名称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九年级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为了达到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材选取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和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的素材,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又由于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与气体的性质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可按如下的教学思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样学生先知道气体性质可为学习制法作知识储备,先初步了解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到最终掌握、熟练应用制法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方法;

3、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中装置的设计、气体的收集、验证和验满的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课时

教学任务

教学活动

第1课时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1、教师利用设问、实验及影像资料等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要把学生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3、学习氧气的用途时,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第2课时

1、通过对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学习,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对kmno4跟h2o2和mno2制取氧气的对比,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设计发生装置的一般思路;

3、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性质的关系

4、学生熟悉基本实验技能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探究用kmno4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检验氧气。

探究h2o2生成氧气的条件,同时引导学生从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两方面与kmno4生成氧气对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第3课时

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同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

教学思路:

问题情景:自然界里二氧化碳总在不断地消耗、生成。你知道二氧化碳消耗、生成的某些变化吗?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提出问题: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山谷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谷”。当人们牵着小狗穿越山谷时,小狗便会莫名死亡,而人却无妨。当人蹲下去想要抱起小狗时,便也会倒地身亡。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探究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分析概括: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联系已学的反应实例,归纳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特点。

交流讨论:二氧化碳与人健康的关系。

第4课时

1、能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设计实验;

2、理解为什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石灰石或x石与稀盐酸;

3、能根据药品与反应原理设计发生装置;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验证及验满的方法;

4、学生自己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5、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及热爱科学的精神。

1、回忆并写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讨论有哪些方法能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演示石灰石与稀盐酸、石灰石与稀硫酸及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通过分析讨论确定药品;

3、引导学生设计发生装置、收集、验证及验满的方法;

4、学生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完成各项操作。

4.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体会

4.1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

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逐步得以实现。从教学方法看,单元教学不是对单元内各课题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4.2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

对化学教师而言,显然单元教学设计比传统的单课时教学设计更具有挑战性,通过单元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视野从单课时的微观范畴转向更为宽阔的单元宏观范畴,能够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利于使宏观层面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又能使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弹性,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优质课件] 动物教学设计(推荐一篇)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优质课件] 动物教学设计(推荐一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6页—第47页的“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2.15倍。

学生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问题: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爬行多少米?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2)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汇报。

说一说怎样列竖式进行计算,再说一说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小数乘整十数。

问题: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2)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汇报。

重点说一说怎样处理“0”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到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

第3题:练习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第1、4、5题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

四、全课小结。

[精选课件]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精选一篇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选课件]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精选一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相关阅读方法;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所蕴含的哲理利用寓言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寓言,领会其中哲理。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由中外寓言以及作者和作品情况导入,首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其次学习课文停顿及弄懂重难点字词句的翻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已经学过《伊索寓言》,知道古希腊寓言故事留给我们许多生活的思考,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提问相关文学常识

展示课件一(板书课题)

展示课件二:

课文选自于《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

(请全班同学将文学常识读一遍)

三、初读——读准字音停顿,感知情节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展示课件三: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

明确:其父子,其马将胡马而归,堕而折,其髀塞遽好骑跛

1、同学回答,老师范读,全班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读对停顿

例如: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

(请同学根据示例将全文划分停顿,提问学生停顿情况,教师纠正)

2、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3、抽学生读,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4、展示课件五: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学们朗读。让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四、再读——疏通文意,分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展示课件六:强调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示例:亡:逃亡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将:带领居:经过富:有很多

2、翻译句子:对照重难点字词义,翻译相关句子

展示课件七:重点句子的翻译。

示例:此何遽不为福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析情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分为几个情节。

展示课件八: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引导背诵):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情节(图片)复述故事(创造性的复述),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评析的标准:

a、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

b、口齿清楚,表达流畅。

c、态度自然大方。

d、复述准确、生动、形象。

课件精选: 《童年的发觉》教学设计(一篇)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课件精选: 《童年的发觉》教学设计(一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

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

“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计划:

⑴ 找出有关的句段。

⑵ 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⑶ 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⑴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⑵ 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⑶ 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⑷ 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⑴ “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A、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B、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C、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A、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B、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C、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A、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B、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C、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A、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B、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⑶ “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A、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B、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

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C、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⑴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⑵ 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⑶ 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3997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