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三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1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学目标本册由“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和“探索宇宙”五个单元组成。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身体能发出热,养成乐于和善于观察身体事物的习惯。知道摆的规律,。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通过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探索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追寻达尔文”,能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信息资料,对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探索生物进化的问题中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人类的进花历程。了解生命的几种观点,认识人类对社会起源的过程。
三、本册教材的重难点: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具体活动安排小制作:
1、做一个听话摆
2、做一个电磁起重机
小发明:自制手电筒
体验活动:
让身体热起来
观察活动:观察葱叶的启示
实践活动:摩擦会产生热量
手抄报:《未来的家园》
五、具体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第一周第一单元第1课
第二周第一单元第2、3课
第三周第二单元第4、5课
第四周第二单元第6、7课
第五周第二单元第8、9课
第六周第二单元第10、11课
第七周第三单元第12、13课
第八周第三单元第14、15课
第九周第四单元16、17课
第十周第四单元18、19课
第十一周第五单元20课
第十二周第五单元21课
第十三周第五单元22课
第十四周第五单元23课
第十五周至期末研究与实践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2一、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谈说宇宙五个单元,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教学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六、教学进度表:周次
单 元 名 称
教时
课 题
教时
1
第一单元
人的一生
5
1、细胞
2、我从哪里来
1
1
2
3、人的一生
4、我像谁
1
1
3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
8
第一单元复习检测
5、让身体热起来
1
1
4
6、摆的秘密
7、钻木取火
1
1
5
8、通电线圈(一)
9、通电线圈(二)
1
1
6
10、无处不在的能量
11、开发新能源
1
1
7
第三单元
地球的面纱
5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
12、地球的面纱
1
1
8
13、风从哪里来
14、降落伞
1
1
9-10
15、小帆船
第四单元检测
1
1
周次
单 元 名 称
教时
课 题
教时
11
第四单元
信息与生活
5
16、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17、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1
1
12
18、电脑与网络
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1
1
13
第五单元
探索宇宙
5
第四单元检测
20、太阳家族
1
1
14
21、神秘星空
22、探索宇宙
1
1
15
23、未来家园
第五单元检测
1
1
16
研究与实践
4
1、寻找达尔文的足迹
2、 调查生活中的伪科学
1
1
17
3、 我的科学学习历程
复习
1
1
18
复习考试
2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三、教材分析: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目,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 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 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学兴趣小组的各项活动。
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本班共有39人,两级分化较严重。总体上看,优生不够尖,后进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懒惰,而且有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
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习,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
5、用学有所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材分析与措施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同样要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因此,实验教材的编排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
(4)不再出现文字叙述式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5)调整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问题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7、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8、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2周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3周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45周
第四单元:比 68周
第五单元:圆 911周
第六单元:百分数 1215周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16周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17周
第九单元:总复习 1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能把稍复杂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数学思考:能牢固掌握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解决问题: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学会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复习梳理,再现知识。
1、复习一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两条信息,生根据这两条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水彩画50幅;蜡笔画80幅。
(2)合作交流。
在小组中相互说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3)讨论梳理。
比较归纳各题的相同点。
板书:找出单位”
2、复习二、三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如下信息:
A、蜡笔画有80幅 B、水彩画有50幅
35
C、水彩画比蜡笔画少—
88
让学生从以上信息中任选两条,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2)交流探讨。
屏幕出示四种情况。(略)
(3)总结梳理。
以上各题的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弄清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后两条板书)
(4)类推延伸。
教师点拨:如果把以上几道应用题分率句中的分数改为百分数,你会做吗?这说明什么?
小结:在一般情况下,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应先找出分率句中的单位”,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术或方程来解答。
三、加强联系,综合应用。
1、迁移方法,完成练习卷上的第1题练习。
(1)生独立思考解答,后集体订正。
(2)师小结。
2、出示”的第1题。
(1)生独立思考解答,再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2)师点拨:废品率、合格率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纸上的第2、3、4题。
2、讲评。
五、总结归纳。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指导看书P111的例4,并补充完整。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2、3、4题。
板书设计
1、找出单位”;
2、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3、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
《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说明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把复习课上得轻松愉快又富有实效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同样,要上好数学复习课,也应该切实转变复习方式,突出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才能全面提高复习效率。现结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谈谈具体做法。
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负数、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与复习等。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重点: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难点: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任务或目标1.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负数。
2.进一步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会解决有关比例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探索并掌握他们的面积和体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
5.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6.整理与复习。
主要措施减负提质:
1、认真学习新教材,读懂新课标,领会精神,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做到超周备课2、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
3、平时多看一些教育书籍,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及时有效地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学生辅导:
1.上课多加提问,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下,为学优生的提高,增加一些有梯度的练习;
2.多和学困生进行课下交流,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强课外辅导,成立学生辅导小组;
4.做好家访工作。
教学检测及评价:每个单元学完以后及时进行单元检测,再加期中和期末各一次。
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内容课时第一周第一单元负数3第二、三周第二单元百分数(二)6第四、五、六周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12第七、八、九周第四单元比例12第十周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3第十一——十八周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32
一、班级情景分析:
1.基本情景:本班共计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
2.“双基”掌握情景: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必须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必须的学习数学的本事。
3.学生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进取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我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4.学困生情景: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异常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二、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百分数四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本事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本事。分数四则运算本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当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本事。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位置与方向在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已经学习,但还得巩固提高;经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本事。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明白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五、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数学广角。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构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齐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经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一样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仅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八、教学进度:
(略)
一、学习情况分析(知识、能力、学习习惯等)
本班共有学生48人,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班级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很多,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生率。
二、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对“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的原来”,会用“鸽巢问题的原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现有教具,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时数
备注
一
2.13-2.19
负数的认识、在直线上表示数、折扣
4
二
2.20-2.26
成数、税率、利率、解决问题
4
三
2.27-3.05
生活与百分数、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4
四
3.06-3.12
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
4
五
3.13-3.19
圆锥的体积、整理与复习
4
六
3.20-3.26
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
4
七
3.27-4.02
正比例、反比例
4
八
4.03-4.09
比例尺
3
清明节
九
4.10-4.16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4
十
4.17-4.23
自行车里的数学、复习
4
期中考试
十一
4.24-4.30
鸽巢问题
4
十二
5.01-5.07
数与代数
3
劳动节
十三
5.08-5.14
数与代数
4
十四
5.15-5.21
数与代数
4
十五
5.22-5.28
图形与几何
4
十六
5.29-6.04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3
端午节
十七
6.05-6.11
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
4
十八
6.12-6.18
综合复习
4
十九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锦集八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切实地帮助到自己将来的工作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1一、教材分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七、教学进度第一周歌曲《爱的奉献》欣赏《欢乐颂》2课时
第二周歌曲《歌声与微笑》欣赏《爱星满天>2课时
第三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欣赏2课时
第四周歌曲《说拉弹唱》欣赏2课时
第五周欣赏《梅花三弄》欣赏2课时
第六周歌曲《阳关三叠》欣赏2课时
第七周欣赏《嘎达梅林》2课时
第八周歌曲《举杯祝福》2课时
第九周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歌曲2课时
第十周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欣赏2课时
第十一周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欣赏2课时
第十二周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欣赏2课时
第十三周欣赏《远航序曲》2课时
第十四周欣赏《街头少年》2课时
第十五周歌曲《同一首歌》2课时
第十六周欣赏《告别时刻》1课时
第十七周活动毕业联欢会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2一、指导思想: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担任六年级六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六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不好,识谱能力也较弱,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两声部的合唱,对歌曲的声音统一、音准节奏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现象,及时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强音乐教育实效性。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补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国民歌一首,外国民歌一首。
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
欣赏曲目共有七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了解一些西方音乐文化,提高音乐修养。
2、审美教育。
用热烈而又欢快的情绪,轻松、柔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欣赏和感受美的能力。
3、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竖笛吹奏能力,会自己看谱,读懂力度、速度等音乐符号,用竖笛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旋律,并为自己创编的.旋律配上歌词,用竖笛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六、教学难点: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七、工作措施:(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3一、教材分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4一、指导思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担任六年级六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六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不好,识谱能力也较弱,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两声部的合唱,对歌曲的声音统一、音准节奏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现象,及时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强音乐教育实效性。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补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国民歌一首,外国民歌一首。
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
欣赏曲目共有七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了解一些西方音乐文化,提高音乐修养。
2、审美教育。
用热烈而又欢快的情绪,轻松、柔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欣赏和感受美的能力。
3、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竖笛吹奏能力,会自己看谱,读懂力度、速度等音乐符号,用竖笛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旋律,并为自己创编的旋律配上歌词,用竖笛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六、教学难点: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七、工作措施:(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八、教学进度安排:1、青春放歌--------------------------------------------------四课时
2、亚洲弦歌--------------------------------------------------四课时
3、DOREMI--------------------------------------------------四课时
4、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四课时
5、火车来了--------------------------------------------------四课时
6、大合唱---------------------------------------------------四课时
复习3课时、考查4课时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5教学总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 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的小知识; 了解歌剧以及歌剧音乐的作用;了解曲艺以及曲艺音乐的特点及作用;认识乐器埙、古琴、马头琴,并了解其音色特点。
2、能力目标:学生能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情地进行歌唱。通过音乐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以及合作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进行简单的音乐创造。
教材总分析:本册教材分为十个单元,即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第八单元;第九单元;第十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教材重难点分析: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时,注意演唱歌曲的准确性, 并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音乐。要适度而不夸张。
2、通过唱歌、欣 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2、 继续引导 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 造能力,合作能力。
采取措施:1、利用课堂时间提供学生练习、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2、针对学生实情,进行教授的同时,注意个别学生的潜在因素,发挥 学生特长,以个别带动整体,提高总体水平。
3、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织班级兴趣小组。及时总结、反思,以促进 教学。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4、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 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5、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因材施教,课堂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6、根据学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 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6教学总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的小知识;了解歌剧以及歌剧音乐的作用;了解曲艺以及曲艺音乐的特点及作用;认识乐器埙、古琴、马头琴,并了解其音色特点。
2、能力目标:学生能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情地进行歌唱。通过音乐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以及合作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进行简单的音乐创造。
教材总分析:本册教材分为十个单元,即第一单元“开心的感觉”;第二单元“春之声”;第三单元“红土地的歌”;第四单元“大家园”;第五单元“世纪之约”;第六单元“放飞希望”;第七单“粤桂飘香”;第八单元“月光下的歌谣”;第九单元“一支永远传唱的歌”;第十单元“美好
好的收获”。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教材重难点分析: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时,注意演唱歌曲的准确性,并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音乐。要适度而不夸张。
2、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2、继续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采取措施:1、利用课堂时间提供学生练习、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2、针对学生实情,进行教授的同时,注意个别学生的潜在因素,发挥学生特长,以个别带动整体,提高总体水平。
3、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织班级兴趣小组。及时总结、反思,以促进教学。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4、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5、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因材施教,课堂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6、根据学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7一、教材分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目标1、演唱 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 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 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 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七、教学进度第一周 预习课本
第二周 歌曲《爱的奉献》 欣赏《欢乐颂》 2课时
第三周 歌曲《歌声与微笑》 欣赏《爱星满天> 2课时
第四周 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欣赏 2课时
第五周 歌曲《说拉弹唱》 欣赏 2课时
第六周 欣赏《梅花三弄》 欣赏 2课时
第七周 歌曲《阳关三叠》 欣赏 2课时
第八周 欣赏《嘎达梅林》 2课时
第九周 歌曲《举杯祝福》 2课时
第十周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歌曲 1课时
第十一周 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欣赏 2课时
第十二周 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欣赏 2课时
第十三周 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欣赏 2课时
第十四周 欣赏《远航序曲》 2课时
第十五周 欣赏《街头少年》 2课时
第十六周 歌曲《同一首歌》 2课时
第十七周 欣赏《告别时刻》 1课时
第十八周 活动 毕业联欢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8一、教材分析: 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
1、演唱 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 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 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 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七、教学进度第一周 欣赏《爱的奉献》
2课时第二周 歌曲《歌声与微笑》
2课时第三周 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2课时第四周 歌曲《说拉弹唱》
2课时第五周 欣赏《梅花三弄》
2课时第六周 歌曲《阳关三叠》
2课时第七周 欣赏《嘎达梅林》
2课时第八周 歌曲《爱我中华》
2课时第九周 欣赏《举杯祝福》
2课时第十周 欣赏《天上有颗闪亮的星》
2课时第十一周 欣赏《告别时刻》
2课时第十二周 歌曲《同一首歌》
2课时第十三周 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2课时第十四周 欣赏《街头少年》
2课时第十五周 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2课时第十六周 欣赏《老友进行曲》
2课时第十七周 欣赏中外优秀儿童歌曲
2课时第十八周至期末 毕业晚会
关于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合集9篇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1一、指导思想: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担任六年级六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六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不好,识谱能力也较弱,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两声部的合唱,对歌曲的声音统一、音准节奏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现象,及时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强音乐教育实效性。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补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国民歌一首,外国民歌一首。
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
欣赏曲目共有七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了解一些西方音乐文化,提高音乐修养。
2、审美教育。
用热烈而又欢快的情绪,轻松、柔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欣赏和感受美的能力。
3、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竖笛吹奏能力,会自己看谱,读懂力度、速度等音乐符号,用竖笛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旋律,并为自己创编的旋律配上歌词,用竖笛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六、教学难点: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七、工作措施:(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2一、教材分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欣赏《爱的奉献》2课时
第二周歌曲《歌声与微笑》2课时
第三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2课时
第四周歌曲《说拉弹唱》2课时
第五周欣赏《梅花三弄》2课时
第六周歌曲《阳关三叠》2课时
第七周欣赏《嘎达梅林》2课时
第八周歌曲《爱我中华》2课时
第九周欣赏《举杯祝福》2课时
第十周欣赏《天上有颗闪亮的星》2课时
第十一周欣赏《告别时刻》2课时
第十二周歌曲《同一首歌》2课时
第十三周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2课时
第十四周欣赏《街头少年》2课时
第十五周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2课时
第十六周欣赏《老友进行曲》2课时
第十七周欣赏中外优秀儿童歌曲2课时
第十八周至期末毕业晚会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3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学生都来自农村,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本学期,请加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学生识谱视唱能力。
教学总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 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的小知识; 了解歌剧以及歌剧音乐的作用;了解曲艺以及曲艺音乐的特点及作用;认识乐器埙、古琴、马头琴,并了解其音色特点。
2、能力目标:学生能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情地进行歌唱。通过音乐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以及合作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进行简单的音乐创造。
教材总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十个单元,即第一单元“开心的感觉”;第二单元“春之声”;第三单元“红土地的歌”;第四单元“大家园”;第五单元“世纪之约”;第六单元“放飞希望”;第七单“粤桂飘香”;第八单元“月光下的歌谣”;第九单元“一支永远传唱的歌”;第十单元“美好的收获”。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教材重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时,注意演唱歌曲的准确性,并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音乐。要适度而不夸张。2、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2、 继续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采取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提供学生练习、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2、针对学生实情,进行教授的同时,注意个别学生的潜在因素,发挥学生特长,以个别带动整体,提高总体水平。
3、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织班级兴趣小组。及时总结、反思,以促进教学。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4、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5、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因材施教,课堂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6、根据学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4本学期任教六年级音乐,校本课程声乐.一、教材分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歌曲《爱的奉献》欣赏《欢乐颂》2课时
第二周歌曲《歌声与微笑》欣赏《爱星满天>2课时
第三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欣赏2课时
第四周歌曲《说拉弹唱》欣赏2课时
第五周欣赏《梅花三弄》欣赏2课时
第六周歌曲《阳关三叠》欣赏2课时
第七周欣赏《嘎达梅林》2课时
第八周歌曲《举杯祝福》2课时
第九周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歌曲2课时
第十周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欣赏2课时
第十一周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欣赏2课时
第十二周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欣赏2课时
第十三周欣赏《远航序曲》2课时
第十四周欣赏《街头少年》2课时
第十五周歌曲《同一首歌》2课时
第十六周欣赏《告别时刻》1课时
第十七周活动毕业联欢会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5一、教材分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6一、指导思想: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担任六年级六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六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不好,识谱能力也较弱,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两声部的合唱,对歌曲的声音统一、音准节奏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现象,及时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强音乐教育实效性。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补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国民歌一首,外国民歌一首。
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
欣赏曲目共有七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了解一些西方音乐文化,提高音乐修养。
2、审美教育。
用热烈而又欢快的情绪,轻松、柔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欣赏和感受美的能力。
3、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竖笛吹奏能力,会自己看谱,读懂力度、速度等音乐符号,用竖笛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旋律,并为自己创编的旋律配上歌词,用竖笛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六、教学难点: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七、工作措施:(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八、教学进度安排:1、青春放歌--------------------------------------------------四课时
2、亚洲弦歌--------------------------------------------------四课时
3、DOREMI--------------------------------------------------四课时
4、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四课时
5、火车来了--------------------------------------------------四课时
6、大合唱---------------------------------------------------四课时
复习3课时、考查4课时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7一、教材分析:
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
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
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
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
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欣赏《爱的奉献》2课时
第二周歌曲《歌声与微笑》2课时
第三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2课时
第四周歌曲《说拉弹唱》 2课时
第五周欣赏《梅花三弄》 2课时
第六周歌曲《阳关三叠》 2课时
第七周欣赏《嘎达梅林》 2课时
第八周歌曲《爱我中华》 2课时
第九周欣赏《举杯祝
福》2课时
第十周欣赏《天上有颗闪亮的星》 2课时
第十一周欣赏《告别时刻》2课时
第十二周歌曲《同一首歌》2课时
第十三周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2课时
第十四周欣赏《街头少年》2课时
第十五周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2课时
第十六周欣赏《老友进行曲》2课时
第十七周欣赏中外优秀儿童歌曲2课时
第十八周至期末毕业晚会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8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
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活动以及动手搜集资料的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十个单元,即第一单元“开心的感觉”;第二单元“春之声”;第三单元“红土地的歌”;第四单元“大家园”;第五单元“世纪之约”;第六单元“放飞希望”;第七单元“粤桂飘香”;第八单元“月光下的歌谣”;第九单元“一支永远传唱的歌”;第十单元“美好的收获”。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四、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
(2)、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的小知识。
(3)、认识和了解音乐家贝多芬、比才及其音乐作品。
(4)、了解歌剧以及歌剧音乐的作用。
(5)、了解曲艺以及曲艺音乐的特点及作用。
(6)、认识乐器埙、古琴、马头琴,并了解其音色特点。
2、能力目标:
(1)、学生能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情地进行歌唱。
(2)、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自制打击乐器并为歌曲伴奏。
(3)、通过音乐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以及合作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进行简单的音乐创造。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五、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时,注意演唱歌曲的准确性,并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音乐。要适度而不夸张。
2、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音乐活动的创造性、丰富多样性。学生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1、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2、继续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互相学习的能力。
六、教改措施1、利用课堂时间提供学生练习、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2、针对学生实情,进行教授的同时,注意个别学生的潜在因素,发挥学生特长,以个别带动整体,提高总体水平。
3、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织班级兴趣小组。及时总结、反思,以促进教学。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4、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5、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因材施教,课堂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6、根据学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认真组织舞蹈队进行活动。
七、教学进度:
1—2周第一课3—4周第二课
5—6周第三课6—7周第四课
8—9周第五课10—11周第六课
12—13周第七课14—15周第八课
16—17周第九课18—19周第十课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9一、指导思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担任六年级六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六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不好,识谱能力也较弱,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两声部的合唱,对歌曲的声音统一、音准节奏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现象,及时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强音乐教育实效性。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补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国民歌一首,外国民歌一首。
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
欣赏曲目共有七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了解一些西方音乐文化,提高音乐修养。
2、审美教育。
用热烈而又欢快的情绪,轻松、柔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欣赏和感受美的能力。
3、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竖笛吹奏能力,会自己看谱,读懂力度、速度等音乐符号,用竖笛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旋律,并为自己创编的旋律配上歌词,用竖笛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六、教学难点: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七、工作措施:(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八、教学进度安排:1、青春放歌--------------------------------------------------四课时
2、亚洲弦歌--------------------------------------------------四课时
3、DOREMI--------------------------------------------------四课时
4、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四课时
5、火车来了--------------------------------------------------四课时
6、大合唱---------------------------------------------------四课时
复习3课时、考查4课时
【精品】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四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1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2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孩子能够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而且素养培养得非常赞,好奇心极强,乐于动手,善于操作。课程难度值增加之后,也能够非常认真的学习,科学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学科。
我所任教的二个班大多数学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不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课后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一部分学生思维有些局限。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还应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2.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 及时查漏补缺, 做到实验率100%。
3.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3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二、目的要求1、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2、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
4、初步学会认识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5、初步学会通过调查收集证据以及对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推论。
三、重难点1、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学生素质分析本学年我上六年级(3)班和(4)班,经过六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较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六(3)班养成习惯较好,学习科学的氛围较六(4)强,但部分男生也是学习不够认真,六(4)班基础比较薄弱,学生两级分化明显,后进生较多,学习愿望不强,学习习惯差,依赖性强,不愿学,使老师在教学起来时比较吃力,存在很大的难度大。
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补差措施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2、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
3、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4一、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1.“微小世界”单元
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关于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汇总八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1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胡志强、裴玉琴、陈建宏)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方法: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学习方式: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2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共由“人类祖先的足迹”、“绿色社区调查”、“养好小金鱼”和“雨具的改进”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注重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人体与细胞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有序的生态环境从小世界看大科学。
四、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和场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略)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3一、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1、“微小世界”单元。
(1)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2)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3)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4)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1)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2)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1)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2)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1)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2)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3)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B、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C、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D、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E、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F、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G、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H、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B、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C、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D、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B、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C、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3、实验清单:
(1)放大镜观察物体;制作自己的放大镜。
(2)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放大镜观察蚜虫。
(3)放大镜观察实验、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制作食盐晶体。
(4)制作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5)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洋葱皮表皮细胞切片。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切片。
(7)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质的变化”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习。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B、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C、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E、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F、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B、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C、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D、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E、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B、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C、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D、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E、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F、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G、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H、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3、实验清单:
(1)观察物质的变化。
(2)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制作神秘的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食盐;检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5)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6)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7)观察铁钉生锈的快慢。
(8)制作饮料。
(三)“宇宙”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八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近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7课: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8课: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B、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C、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D、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E、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2)过程与方法。
A、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B、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
C、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D、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E、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B、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3、实验清单:
(1)制作“月球卡”。
(2)画月相;模拟月相变化;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3)模拟造“环形山”。
(4)模拟日食;模拟月食。
(5)建太阳系模型。
(6)建星座模型;认识星座。
(7)制作活动观星图。
(三)“环境和我们”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B、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C、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D、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E、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F、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G、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H、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A、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B、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C、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D、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E、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F、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B、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C、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D、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E、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实验清单:
(1)统计一天的垃圾。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设计垃圾填埋场。
(3)观察比较商品包装盒;设计废旧物品的重新使用。
(4)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5)统计一天的用水量;制订节水计划。
(6)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参观污水处理厂。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4一、学期课程总目标。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5.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鼓励他们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教的六年级有学生75人,其中女生33人。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特点分析。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四.教学措施。1.积极转变观念。(1)、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4)、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注意整体把握。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五.减负提质措施。1.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报、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六.潜能生转化措施。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七.评价措施。本学期将采取平时评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结合,而不是靠一张试卷定成绩,而且重在平时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作业、处理问题的情况。再结合家长及同学们的评价情况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评价。
八.环境教育。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九.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课文课时
1男生和女生2
2朋友之间2
3、学会和谐相处2
4、只有一个地球2
5、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2
6、当灾害降临的时候2
7、战争风云下的苦难2
8、放飞和平鸽2
9、我们手拉手2
10、我的成长足迹2
11、临别感言2
12--16期末复习1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5一、学生情况分析: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矗
四、各单元主要目标、要求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建筑物的审美。
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他们去参与和努力。
4、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他们向科学家那样工作。
五、具体措施 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第一周~第四周)
第二单元(第五周~第七周)第八周五.一休息
第三单元(第九周~第十周)
第四单元(第十周~第十三周)
第五单元(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复习、期末评价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6一、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在原有基础上稍有变动,新增选择统计图的内容,删去众数和中位数。前移转化的策略,增设选择策略解决问题,合理整合“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内容。此外,教材还前移了实验教材中《百分数的应用》,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增设了“探索规律”的活动——《面积的变化》。本册教材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第七单元是总复习,教学的新知识仍然有四个领域的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和《正比例和反比例》。
《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单元没有安排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材教学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决新颖问题、复杂问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比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两个内容分别属于两个知识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代数的内容。本单元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来教学,是因为这两个内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支持。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这个相当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联系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含义,图形的放大、缩小有助于学生形成比例的概念。本单元还增设了“探索规律”的活动——《面积的变化》,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正比例和反比例》本单元在比和比例,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者积一定的变化,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让学生在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的同时,受到函数思想的熏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基础。与过去教材相比,本单元不要求应用正比例、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安排了2个单元,《圆柱和圆锥》和《确定位置》。
《圆柱和圆锥》是在圆的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和圆锥都是平面与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本单元主要是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探索并应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培养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
《确定位置》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但那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统计与概率”领域:教材安排了1个单元《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是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的。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综合与实践”领域: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筛选与重新整合。全册共安排了三次活动,分别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安排的《大树有多高》,以及在《总复习》单元安排的《制订旅游计划》和《绘制平面图》。其中,《大树有多高》由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比例等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制订旅游计划》由实验教材中的《旅游费用的预算》改编而成,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解决旅游行程规划、旅游费用预算等问题;《绘制平面图》是新编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绘制简单的平面图。
此外,第七单元是总复习,本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数学知识,既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将圆满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总复习的教学内容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综合与实践”四部分编排。
二、全册教材重难点分析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7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学目标本册由“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和“探索宇宙”五个单元组成。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身体能发出热,养成乐于和善于观察身体事物的习惯。知道摆的规律,。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通过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探索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追寻达尔文”,能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信息资料,对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探索生物进化的问题中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人类的进花历程。了解生命的几种观点,认识人类对社会起源的过程。
三、本册教材的重难点: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具体活动安排小制作:
1、做一个听话摆
2、做一个电磁起重机
小发明:
自制手电筒
体验活动:让身体热起来
观察活动:观察葱叶的启示
实践活动:摩擦会产生热量
手抄报:《未来的家园》
五、具体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第一周第一单元第1课
第二周第一单元第2、3课
第三周第二单元第4、5课
第四周第二单元第6、7课
第五周第二单元第8、9课
第六周第二单元第10、11课
第七周第三单元第12、13课
第八周第三单元第14、15课
第九周第四单元16、17课
第十周第四单元18、19课
第十一周第五单元20课
第十二周第五单元21课
第十三周第五单元22课
第十四周第五单元23课
第十五周至期末研究与实践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8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我担任这四个教学班的科学课教学。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本学期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收集证据、整理证据、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的探究过程。还要求学生能够用查阅资料、制定调查计划、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能够通过实验、记录收集证据,能够通过表格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数据、能够通过讨论、交流、展览等方式最终形成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微小世界。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2、物质的变化。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宇宙。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4、环境和我们。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比较分类能力。
2、学习宇宙知识。让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认识放大镜是“凸”“透”镜。
2、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
3、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4、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习制造放大镜。通过放大镜、显微镜对物体的观察、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2、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4、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六、教学进度安排(略)
精选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三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1一、教材分析:六年级《科学》下册共由“人类祖先的足迹”、“绿色社区调查”、“养好小金鱼”和“雨具的改进”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教学目标:(一)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知识
1、注重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人体与细胞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有序的生态环境从小世界看大科学。
四、学生情况分析: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和场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五、基本措施: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略。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2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和家长及课任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在展示学校风采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展牌,展示学校的内涵,通过开展征文、演讲等活动赞美学校。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活动安排1、二月份到三月份围绕中国传统春节文化进行系列活动;
2、五月份到六月份围绕《高淳环境》地方课程的内容展开活动;
3、七月份到八月份与少先队配合以暑期自主管理及环境保护为主题开展活动。
4、劳动与技术部分内容随进度开展。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3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共有6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我们长大了》。第二单元是《遗传与变异》,第三单元是《进化》,第四单元是《共同的家园》,第五单元是《神奇的力量》,第六单元是《拓展与运用》。在各个单元学习中均有过程与技能训练。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目的要求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
初步学会认识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初步学会通过调查收集证据以及对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推论。
重难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学生素质分析经过三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教学措施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用】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三篇
时间一晃而过,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1一、本学期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与教材分析(一)学期目标
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坚持进阅览室学习,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象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几位学生,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二)教材分析
本年级的美术教材大多
多以动手能力为主,以符合现代少年儿童成长为特征的教育教学。初步学习素描,掌握素描基础技法,进一步加强造型能力。进一步学习标志设计,增强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用油画棒、广告颜料表现郊区、城市风景。
2、巧妙创意,运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组合,进行造型设计。
3、利用卡纸、纸壳及其它废旧物品进行立体构成制作。
4.欣赏名人名作,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学画国画山水、人物。
5.学习制作印章。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方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美术有困难,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三、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1、认真备课、上课。
2、深钻教材,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PPT教学课件。
3、做好课前师生的各项准备活动。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教研教改专题(一)专题《校本教学剪纸深入创作》
(二)目标、要求:
通过学生对剪纸的深入学习,促使学生增强学习剪纸的自信心,养成学习剪纸的"耐心"、欣赏剪纸佳作的"细心"、品评剪纸作品的"诚心"的良好习惯。
(三)具体计划与实施:
1、益智、启美,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2、感受、熏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唤醒学生感知能力。
(2)训练学生观察能力。
(3)熏陶学生鉴赏能力。
3、团结、合作、参与、分享,促进学生审美发展
(1)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艺术潜能。
(2)鼓励审美,提升学生艺术表达。
(3)立意创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2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预测: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美术有困难,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二、教材的认识和分析: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 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 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 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 了解木版画的制作,并进行制作。
6、 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 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 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 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五、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坚持进阅览室学习,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象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几位学生,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教学时间安排。全册19课书, 共计19课时,
机动2课时 考试1课时
一、学生现状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运用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书作品的特征,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熟悉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教材分析: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六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9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
四、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造型·表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合适自己的各种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运用对比和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重点: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美术的学习特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难点: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并且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3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预测: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美术有困难,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二、教材的认识和分析: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了解木版画的制作,并进行制作。
6、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五、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坚持进阅览室学习,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象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几位学生,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教学时间安排。全册19课书,共计19课时,
机动2课时,考试1课时。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jihua/1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