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集锦15篇。

一份优秀的教学计划,可以让新的学期教学更有干劲,时光如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教师们可以开始制定新学期的教学计划了。我们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学科教学计划怎么写呢?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1】

一、填空:

1、晴朗的夜空,有时会看到一种移动的星星,它们就是(人造地球卫星)。它是按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1、卫星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之类。

2、(科学卫星)是 、使用各种探测仪器,探测空间环境和观测天体的卫星;(技术实验卫星)适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

3、应用卫星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其中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等等。

4、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的(“斯普特尼克”一号)。

5、(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研制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壮举。它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

6、宇宙飞船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用作(天地往返运输器),可以空间和月球基地等(接送宇航员)和(物资)。

7、宇宙飞船上有许多特别设置的系统,以满足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多种需要。如(环境控制系统)、(报话通讯系统)、(仪表照明系统)、(逃逸救生系统)等等。

8、我知道的宇宙飞船有:“神舟”五号(中国),“阿波罗”号(美国),“联盟”号(俄罗斯),“猎户座”号(美国), “凡尔纳”号(欧洲空间局)„„

我国的人造卫星发展状况怎样?

答: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射了多种类型的卫星,初步形成了几大卫星系列,即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广泛用于通讯,电视转播等);“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应用于气象观测,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发挥作重要作用。);“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由基本形成。

一、填空:

1、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2、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都是靠(运载火箭)送上太空的。

3、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

4、火箭是靠(反冲作用)的力量飞上天空的。

5、中国的(“长二捆”)火箭和法国的(“阿丽亚娜”)号火箭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火箭。

根据实验研究,分析火箭是靠什么力量飞上天空的?

答:实验证明,物体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造成反冲运动现象。火箭飞行时间喷出燃气形成反冲作用使火箭升空。

一、填空:

1、宇宙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天文学家测量宇宙的大小是用(“光年”)作单位的。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

2、银河系的总质量相当于(1400亿)个太阳的质量。

3、哈勃望远镜是一种(太空)望远镜,全长(12.8)米,镜筒直径(4.27)米,重(11)吨。从哈勃望远镜中看到许多类似银河系的星云,它们是(河外星系)。

4、银河系和所有观察到的数以百亿计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在浩瀚的宇宙中,银河系也只是一颗小(“沙粒”)。

1、你了解的宇宙是什么样的?

答:宇宙的时间无始无终;宇宙的空间无边无际;宇宙的物质无穷无尽。

2、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探测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答:随着探测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空间俞深远,观察到的宇宙物质更多。例如:古时候,人们只能用肉眼看宇宙,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16世纪,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当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有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到100亿光年的星体。20世纪90年代美国把哈勃空间望远镜装上了航天飞机,使人类观察星空的视线越来越深远。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2】

②、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慧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③、水星:距离太阳最近,体积最小,温度最高,没有卫星。

④、金星:第二近行星,自转最慢,一圈需243天,自转方向特殊:自东向西转,没有卫星,夜空中除月亮外最亮的星星。金星上的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00倍。

⑤、地球:距离太阳第三近行星,绕太阳一周约需365天,自转一圈需24小时,有一颗卫星—月亮。 ⑥、火星:直径只有地球半径大,体积只有地球的15%,公转周期约两年一圈,自转一圈为24.6小时,有两颗卫星,白天最高达28℃,夜间则降至-132℃。

⑦、木星:体积最大,相当于1300个地球那么大,卫星最多,有63个,自转速度最快,自转一圈

9.9小时。主要由气体和流质物组成。

⑧、土星:八大行星中体积居第二位,卫星个数也居第二位,有34颗。它有一个美丽的光环,光环主要由岩石、尘埃、气体、冰块等组成。

⑩: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远,公转周期最长,60190天,相当于地球的165年。

⑾、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⑿、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有数十亿颗小行星。

⒀、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它的公转周期是76年。

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木星)最大,卫星数目最多有(63)颗;(水星)最小,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没有卫星。

2、(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矮行星,曾划规到大行星之列,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科学家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千米,比地球的卫星——月球还小,(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决议,把行星和太阳系里不是卫星的其他天体定义为三个不同的类型,即(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并确认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把(冥王星)排除在行星列之外。

3、按体积从大到小给八颗行星行星排序: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

4、彗星是由(慧发)、(慧核)和(慧尾)组成。

答: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2、什么是彗星?

答|:太阳系小天体中有一种形状很特别的星,它们拖着长长的尾巴,看上去像一把扫帚,叫做彗星。

一、填空:

1、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是以(太阳)为中心,(行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都围着太阳转,(卫星)围着行星转。

2、制作太阳系模型时,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颗行星的轨道平面,按行星距离太阳系的远近(调整好)行星轨道之间的距离。

二、问答:

做太阳系模型之前,我们先要做好哪些准备?

答:制作太阳系模型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合适的材料,②八颗行星的运动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③要了解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弄清行星的位置、距离和大小,注意行星的体积和与太阳的距离之间的比例。

一、填空:

1、夜空中东起西北,西至西南,有一条明亮的光带,这条光带叫(银河),河中没有水,而是由许多(星星)组成。

2、银河大约包含(2000)亿颗星体,期中恒星大约(1000)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

3、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它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心温度约为(1.2)万光年。

4、从侧面观察,银河系形如一个(扁平的盘子),银河系中心被一庞大而近于(球状)的晕所包围,它的直径约为(80000)光年,中间部位厚度约为(12000)光年,,太阳位于远离银河系中心(33000)光年的位置上。

5、光年是计算(天体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路程,计算公式为(1光年等于300000×60×60×24×365.)=94608亿千米

6、银河系直径=94608亿千米×80000=7568640000亿千米

二、问答:

1、什么是银河系?银河系有多大?

答:银河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它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心温度约为1.2万光年。

2、银河系是什么样子?

答:从银河系的上方往下看,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从侧面看,形如一个扁平的盘子。

一、填空:

1、(1961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发射成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2、(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

3、(10月17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

4、人类在长期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也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哥白尼)的日心说曾被查封;(布鲁诺)因探索宇宙神秘被处死刑;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20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降落时解体爆炸,机上

(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5、我国的航天大事记:13世纪我国发明了火药,14至15世纪发明了火箭,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杨利伟被送上太空绕地球飞行。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完成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 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 号发射成功。6月11日17时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

二、问答:

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人类为了探索宇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虽然探索宇宙是艰辛而又十分危险的,但科学家们为进一步探究宇宙的奥秘,仍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为了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3】

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卷2教学工作总结

河沿小学:邵华

科学有其特殊性,变化无常教育理念,进一步适应新课程要求,强化学科质量意识,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前准备工作,包括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准备教材。专心上课。这个学期,除了每一堂科学课,我们还专注于一些研究课。因为理科老师讲授的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如果上课不努力,课后就来不及补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前准备对提高一个人的课堂控制水平有很大帮助。认真做好功课指导。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及时记录并整理成复习资料,并在期末复习时予以注意。

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并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实行40分钟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我们永恒的目标。认真备课、听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和点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知识面广。 ,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弘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意识,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好好上课。为了一堂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 1. 课前准备,备课,认真学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读懂每一句话,每一句单词,并理解教材。结构、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自由运用,知道应该补充什么材料,如何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好坏,兴趣、需求、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学方法,解决如何将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个班级的活动。

第二,组织课堂教学,关注所有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识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激发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感到快乐.心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以往重复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为全体学生提问,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布置作业,作业越来越精细,形式多样,不限于书面作业,以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业作业,有些学生不能完成作业,针对这个问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把这项工作变成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特别是在学习成绩差的转化中,尽量对成绩差的人友善,比如握手、抚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他的衣服。 从表扬开始,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一个穷学生交谈时,要对他的处境和想法表现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在批评学生工作不充分之前先说出来。

四、积极参加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5.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多去图书馆看书,不断扩大知识范围,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黄金是不够的,没有人是完美的”。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比如课堂语言平淡,考试少,语言不够生动。态度往往不耐烦,这要求我在工作中逐步提高,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教书育人。

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卷2教学工作总结

河沿小学:曹书文

科学有其自身特殊性,转变育人观念,进一步适应新课程要求,强化学科质量意识,认真贯彻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前准备工作,包括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准备教材。专心上课。这个学期,除了每一堂科学课,我们还专注于一些研究课。因为理科老师讲授的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如果上课不努力,课后就来不及补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前准备对提高一个人的课堂控制水平有很大帮助。认真做好功课指导。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及时记录并整理成复习资料,并在期末复习时予以注意。

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并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实行40分钟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我们永恒的目标。认真备课、听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和点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知识面广。 ,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弘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意识,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好好上课。为了一堂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 1. 课前准备,备课,认真学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读懂每一句话,每一句单词,并理解教材。结构、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自由运用,知道应该补充什么材料,如何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好坏,兴趣、需求、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学方法,解决如何将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个班级的活动。

第二,组织课堂教学,关注所有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情绪让他们感到快乐。心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以往重复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为全体学生提问,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布置作业,作业越来越精细,形式多样,不限于书面作业,以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业作业,有些学生不能完成作业,针对这个问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把这项工作变成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特别是在学习成绩差的转化中,尽量对成绩差的人友善,比如握手、抚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他的衣服。 从表扬开始,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一个穷学生交谈时,要对他的处境和想法表现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在批评学生工作不充分之前先说出来。

第四,积极参加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5.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多去图书馆看书,不断扩大知识范围,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黄金是不够的,没有人是完美的”。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比如课堂上语言平淡,考试少,语言不够生动,对待成绩差的态度往往不耐烦。我需要在工作中逐步改进,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教书育人。

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卷2教学工作总结

河沿小学:李志军

科学有它的自身特殊性,转变育人观念,进一步适应新课程要求,强化学科质量意识,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前准备工作,包括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准备教材。专心上课。这个学期,除了每一堂科学课,我们还专注于一些研究课。因为理科老师讲授的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如果上课不努力,课后就来不及补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前准备对提高一个人的课堂控制水平有很大帮助。认真做好功课指导。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及时记录并整理成复习资料,并在期末复习时予以注意。

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并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实行40分钟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我们永恒的目标。认真备课、听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和点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知识面广。 ,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弘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意识,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好好上课。为了一堂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 1. 课前准备,备课,认真学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读懂每一句话,每一句单词,并理解教材。结构、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自由运用,知道应该补充什么材料,如何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好坏,兴趣、需求、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学方法,解决如何将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个班级的活动。

第二,组织课堂教学,关注所有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情绪让他们感到快乐。心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以往重复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为全体学生提问,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布置作业,作业越来越精细,形式多样,不限于书面作业,以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业作业,有些学生不能完成作业,针对这个问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把这项工作变成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特别是在学习成绩差的转化中,尽量对成绩差的人友善,比如握手、抚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他的衣服。 从表扬开始,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一个穷学生交谈时,要对他的处境和想法表现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在批评学生工作不充分之前先说出来。

四、积极参加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5.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多去图书馆看书,不断扩大知识范围,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黄金是不够的,没有人是完美的”。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比如课堂语言平淡,考试少,语言不够生动。态度往往不耐烦,这要求我在工作中逐步提高,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教书育人。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4】

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课程更是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时期。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的制定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和创新能力。

第一单元:科学与我

第一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科学家的工作和科学研究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物质

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学习到各种物质的基本特性和分类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物质的溶解性和燃烧性,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对物质的理解。

第三单元:物体运动

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游戏和实验,学生将学习到运动的速度、力和物体的简谐运动等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体验实验,如用弹簧测定物体的弹性和制作简易的平衡秤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加深对物体运动的理解。

第四单元:能源与能量

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能源的种类和能量的转化。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将学习到各种能源的利用和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水、制作简易的电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能源和能量的应用和转化过程。

第五单元:电流与电路

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通过实验和模拟电路,学生将学习到电流的产生和电路中电路元件的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电路实验,如制作简易的振铃电路和交通信号灯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地球与环境

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环境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和讨论,学生将学习到地质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理景点或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如清理垃圾、种植树木等,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上述教学计划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通过生动的实验、互动的讨论和实地考察,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观察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5】

一、填空:

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

2、课本第4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

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

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 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一、填空:

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生活在(森林)为食。

3、约3000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

4、约万年前,出现了(中新马),它由森林生活改变为(草原生活),适于取食干草,前后肢都是(三趾),但中趾特别发达,第二、四趾(退化),适合在草原上(奔跑)。

5、700万年前,出现了(上新马),前后肢仅剩下发达的(中趾),第二、四趾(只留遗迹)。

6、现代马出现在(300万年前)。

7、(化石记录)表明,从始祖马带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分支,但在长期(生存斗争)过程中大都(灭绝)了,只剩下现代马这一支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

8、现代的马是由马的祖先逐渐(发展)、(进化)来的。

答:生物从古到今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科学家把生物的这种变化趋势叫进化。

2、现代马比它的祖先们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现代马只剩下发达的中趾,体型高大健壮,适合在草原上奔跑,牙齿适应于取食干草。

一、填空:

1、“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生物自然发展的规律。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在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适者生存——生物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4、距今1.3亿年前,地球上有称霸一时的动物叫(恐龙),它们繁殖很快的主要条件是(当时地球上气候温暖,动植物丰富,很适合他们的生存)。

二、简答题:

1、按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学说,讨论现在的长颈鹿为什么颈部这么长?

答:颈长的长颈鹿适应变化的环境,容易存活,颈短的长颈鹿不适应变化的环境,容易死亡。由于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一代代选择,颈部变得更长的长颈鹿更容易存活,导致现在的长颈鹿的颈部这样长。

2、说说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

三是宇宙中的新星爆炸,恐龙又一次大量死亡;

四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发生爆炸,恐龙灭绝。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六(11)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六(1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一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二、教材内容分析 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由“小小工程师”“生物的多样性”“宇宙”和“物质的变化”四个单元组成。四个单元分别隶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物质科学领域”。本册教科书的整体编排,以核心概念的进阶发展为线索,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同时兼顾了四个领域的年段安排,着力促进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发展。“小小工程师”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一个工程建造的系统过程。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房屋建造工程入手,以建造塔台为任务目标,让学生一步步地体验、学习工程的过程:明确任务—设计—建造(模型)—测试—评估—改进。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工程的各个要素,了解设计是工程的核心,同时渗透工程思维,体会到工程实践与科学探究的不同魅力,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学习,是基于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进行的。第 1~2 课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物入手,通过调查、统计等方法,认识到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第 3~5 课扩展到种群内不同生物个体的千差万别,引导学生构建地球生物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概念;第 3~6 课还组织了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存活、灭绝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第 7 课组织学生研究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研究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宇宙”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地球、月球等天体的认识基础上的再次扩展,通过对太阳系、星座和宇宙的逐步认识,学生初步形成宇宙是一个大系统的观点。第 1~3 课是对太阳系的认识,第 4~5 课是对星系的认识,第 6~7 课是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逐步扩大,对大尺度的空间观念也得到了发展。本单元的学习特点是通过建模并结合想象推理,这是学生认识宇宙的重要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空间观念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也是本单元重要的教学目标,为此本单元还设计了一些课后需要学生持续观察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理解概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又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物质的变化”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物质科学领域”的总结单元。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对物体特征、材料性能的研究实践,逐渐发展到对物质变化的探索。本单元从学生身边的物质变化现象开始研究,观察物质变化及其伴随的现象,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学生的探索视野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变化逐渐扩展到地球家园与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通过资料阅读、信息交流、推理论证等方法,发展正确的物质观。通过学习,学生将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变化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物质世界,物质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本册四个单元,是整个小学阶段总结性的单元,也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整册教科书的设计立足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考虑小学阶段的内容进阶,按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要求,精选探究实践的主题。在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助推下,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关科学概念,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2.一项工程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各系统内部需要协同工作。3.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支撑来完成。4.工程无论大小都要经历相类似的建设过程。5.工程的关键是设计,设计需要经历不断改进的往复过程,直至满足建造要求。6.工程建设具有复杂性的特点,需要集合多人的智慧共同协作完成。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搜集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2.能结合自己家的住房,说出住房的基本结构(功能分区)及供水、采光、供暖等主要系统。3.通过查阅资料,能简述出住房及其他工程的建造过程。4.能举例说出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5.能根据建造塔台的具体任务,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制订出建造方案。6.能根据限制条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塔台模型,并能用文字和绘图的方式表达创意。7.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塔台模型,并能宣讲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思路。8.能按照评价表给定的指标测试塔台模型。9.能根据测试结果梳理塔台模型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改进设想。10.能正确评估本组与他组的塔台模型,反思并提出建议。11.能综合考虑各种建议,改进原设计方案,并基于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对塔台模型进行重整。12.能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科学态度目标: 1.对工程建设抱有极强的兴趣与探索愿望,对担当小小工程师的角色充满期盼。2.乐于投入建造塔台的工程实践之中,认识到细心、耐心、务实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3.乐于通过测试的方式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设计,体会坚持与信念的重要性。愿意4.与同学合作、交流与反思,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感受到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认识到工程是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付诸的行动,意识到人工世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2、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 及时查漏补缺, 做到实验率100%。 3、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时 间内 容备注12.28-3.6始业课;第 1 课 了解我们的住房;第 2 课 认识工程;23.7-3.13第 3 课 建造塔台;第 4 课 设计塔台模型;机动1课时33.14-3.20第 5 课 制作塔台模型;第 6 课 测试塔台模型;机动1课时43.21-3.27第 7 课 评估改进塔台模型;单元小结2课时53.28-4.3第 1 课 校园生物大搜索;第 2 课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机动1课时64.4-4.10第 3 课 形形色色的植物;第 4 课 多种多样的动物;清明假期74.11-4.17第 5 课 相貌各异的我们 ;第 6 课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机动1课时84.18-4.24第 7 课 保护生物多样性;单元小结2课时。94.25-5.1第 1 课 太阳系大家庭;机动1课时劳动节假期10

5.2-5.8

第 2 课 八颗行星;第 3 课 日食;机动1课时11

5.9-5.15

第 4 课 认识星座 ;第 5 课 夏季星空;机动1课时12

5.16-5.22

第 6 课 浩瀚的宇宙;第 7 课 探索宇宙;单元小结1课时13

5.23-5.29

第 1 课 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第 2 课 产生气体的变化;机动1课时14

5.30-6.5

第 3 课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机动1课时六一、端午节假期15

6.6-6.12

第 4 课 变化中伴随的现象;第 5 课 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机动1课时 16

6.13-6.19

第 6 课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第 7 课 美丽的化学变化;单元小结1课时17

6.20-6.26

期末复习18

6.27-7.3

期末复习及检测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7】

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二卷教学工作总结

科学有其特殊性,转变育人观念,进一步适应时代要求新课程,强化学科质量意识,认真落实教学套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前准备工作,包括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准备教材。专心上课。这个学期,除了每一堂科学课,我们还专注于一些研究课。因为理科老师讲授的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如果上课不努力,课后就来不及补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前准备对提高一个人的课堂控制水平有很大帮助。认真做好功课指导。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及时记录并整理成复习资料,并在期末复习时予以注意。

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并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实行40分钟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我们永恒的目标。认真备课、听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和点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知识面广。 ,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弘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意识,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好好上课。为了一堂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 1. 课前准备,备课,认真学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读懂每一句话,每一句单词,并理解教材。结构、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自由运用,知道应该补充什么材料,如何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好坏,兴趣、需求、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学方法,解决如何将已经掌握的材料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材料,如何安排每个班级的活动。

第二,组织课堂教学,关注所有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情绪让他们感到快乐。心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以往重复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为全体学生提问,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布置作业,作业越来越精细,形式多样,不限于书面作业,以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业作业,有些学生不能完成作业,针对这个问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把这项工作变成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特别是在学习成绩差的转化中,尽量对成绩差的人友善,比如握手、抚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他的衣服。 从表扬开始,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一个穷学生交谈时,要对他的处境和想法表现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在批评学生工作不充分之前先说出来。

四、积极参加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5.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多去图书馆看书,不断扩大知识范围,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黄金是不够的,没有人是完美的”。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比如课堂语言平淡,考试少,语言不够生动。态度往往不耐烦,这要求我在工作中逐步提高,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进入新世纪,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教书育人。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8】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科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Iquot;(

1、 全册内容情况:amp;B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

“纸”和“米饭和淀粉”6个单元,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u

2、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

Y 探究能力。4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呆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科学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科学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薄弱。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EI=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y-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与发展。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Kr

3、用方法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I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Z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n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74/zvA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x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d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w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z8P|kh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s

七、主要导学方法:S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经历与参与活动效果情况)

第一单元《植物》

1、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形式,获得观察大树、叶子需按一定的观察内容和观察顺序

的经历。

2、有在课外观察大树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交流自己的发现。

3、能说出常见的树叶形状,搜集到处种以上的树叶,制成标本、括印叶画。

4、在活动中学生有爱护树木的表现和意识。

第二单元《动物》

1、能初步按一定顺序、动态、细节观察小动物。

2、有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经历。

3、有尝试改进观察方法的活动经历。

4、课外能写一篇小动物的观察记录或阅读有关资料写出汇编小报。

第三单元《我们自己》

1、用口头或卡片描述自己的体型、外貌特征。

2、设计一张记录自己身高等数据的表格,并作长期记录。

3、制作自己的指纹档案,写一份指纹研究报告。

第四单元《水》

1、调查自己一天的用水情况。

2、调查装水和其它日常生活液体的容器和容量。

3、用饮料瓶作装水研究实验。

第五单元《纸》

1、能观察到关于一张白纸的10个以上特征。

2、根据纸质对常见的纸进行分类。

3、用纸质材料制造一辆可以运动的小车。

4、编制一份有关的主题小报。

第六单元《米饭和淀粉》

1、写一编小论文描述米饭的来历。

2、写一份有关粮食与人的小报。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9】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限制,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要求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

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和“岩石与土壤”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8课时,加上复习和检测时间,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2.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本单元共8课,从种子开始,追随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植物新器官出现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与一年级的《植物》、《动物》单元以及三年级的《动物的一生》单元形成学习进阶。本单元以种植绿色开花植物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育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伴随着植物新器官的出现,引领学生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探究植物体器官的功能,初步建立植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认知。组织学生经历这样的科学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栽培植物的方法,发展学生进行长期观察记录的能力,以及根据观察现象推测植物未来生长变化的趋势等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和珍爱生命的自觉。

第二单元“电路”

学生对电非常好奇,但碍于用电安全的考虑,学生平时对电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本单元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电是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的,电是我们生活中重要能源的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并学会安全用电。整个单元的编排结构严密,学生从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课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

岩石和土壤的特性反映了它产生的环境和条件,是研究地球运动变化历史的重要客观依据,通过研究岩石和土壤,我们能够知道地球演变的许多故事。为此,本单元的设计不只是引导学生观察并初步建构岩石与土壤在特征、组成、类别等方面的科学概念,更重要的是将岩石和土壤放在一个更加广阔和深层次的视野下来展开学习,即岩石和土壤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具体来说,第1课作为起始课,主要从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故事的视角,拉开本单元学习的序幕,2-7课,带领学生们探究岩石和土壤的组成、类别及特征等知识,构建起相关科学概念,培养相应科学探究能力,第8课作为总结课,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认识到岩石、矿物和土壤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对岩石、矿物和土壤的认识获得整体提升。

三、教学目标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种子多种多样,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乳。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由胚发育来的。

●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会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

●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电路”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电路是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在内的闭合回路,可以用开关来切断和闭合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

●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容易导电。

●知道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它可以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

●知道电有时是非常有危险的,知道安全用电的知识。

(2)科学探究目标

●组装简单的电路。

●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给房间设计简易的照明电路。

(3)科学态度目标

●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岩石与土壤”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岩石和土壤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作用的结果。

●土壤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岩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观察、实验、比较等多种方法,描述和记录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将事实与认识相关联,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能根据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对它们进行识别。

●会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3)科学态度目标

●欣赏岩石和矿物晶体的美。

●培养收集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兴趣。

●认识到使用多种方法认识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性。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岩石、矿物和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并合理开发与利用。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落实实验材料,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收集和整合资源,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预定教学内容

实际教学调整备注

1

2.28-3.6

始业教育课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2

3.7-3.13

1.2种植凤仙花

1.3种子长出了根

3

3.14-3.20

2.1电和我们的生活

2.2点亮小灯泡

4

3.21-3.27

2.3简易电路

2.4电路出故障了

5

3.28-4.3

1.4茎和叶

机动

6

4.4-4.10

2.5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2.6导体和绝缘体

清明假

7

4.11-4.17

2.7电路中的开关

2.8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8

4.18-4.24

期中复习

期中测验

9

4.25-5.1

3.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劳动节假

10

5.2-5.8

五一放假

11

5.9-5.15

1.5凤仙花开花了

3.3岩石的组成

12

5.16-5.22

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3.5岩石、沙和黏土

13

5.23-5.29

3.6观察土壤

3.7比较不同的土壤

14

5.30-6.5

1.6果实和种子

3.8岩石、土壤和我们

六一、端午节假

15

6.6-6.12

1.7种子的传播

1.8凤仙花的一生

16

6.13-6.19

期末复习

17

6.20-6.26

期末复习

期末测验

18

6.27-7.3

机动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3、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及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等。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等。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11】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廖家坝小学

曾霞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 “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三、教学目标

总体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所以,本单元学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三单元“热”。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

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一、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

二、进度安排:

三、第一周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第二周 沉和浮 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收到水的浮力吗?

第三周 沉和浮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热 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

第四周 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

第五周 热 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六周 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

第七周 时间的测量 5.机械钟摆;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八周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第九周 地球的运动 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第十周 地球的运动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 第十一周 地球的运动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十二周之后系统复习计划水平测试。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12】

WORD格式

2016-2017年第二学期季教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I.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体验探究式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了解科学的本质,使他们学会探究问题解决策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学业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40人,男生17人,女生23人。从最近几个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非常感兴趣,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观察很多细节,研究氛围浓厚。但是,由于有些学生不习惯科学课的研究方法,不知道如何最有效地观察、探索、描述和总结,不知道如何应用或与实际联系。通过三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加注重课堂学习,小组合作探索更加和谐,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和渴望更加强烈。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我们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科学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需要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化和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此外,重点培养科学探究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5个单元,18课。

Unit 1 不同风格的建筑 本单元在学生了解了各种材料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力的作用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功能。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建筑之美,实现科学与艺术、技术、文学等学科的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单元《奇妙的人体》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探索人体的构成,从细胞中理解层次关系到系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体验运动协调、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的乐趣;鼓励学生关注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所带来的帮助。

Unit 3 有序生态系统 本单元引导学生观察、查阅、分析和整理数据

专业的数据组织

WORD格式

并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习研究生态系统的方法,探索生态系统的平衡,模拟生态系统,设计制作生态瓶,探索如何保持其平衡;分析我们的日常行为对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单元 宇宙与航天技术 本单元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研究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历史,以及人类为了达到目的而设计发明的各种设计和发明。更好地探索宇宙。先进的仪器设备使人类对宇宙有了更好的认识。离开地球去旅行,生活在宇宙中,也成为了人类共同的梦想。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巨大推动力。

Unit 5 像科学家一样工作 本单元从收集科学家的故事开始,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以加强学生对科学家和科技发展史的了解。

4.教学目标:

1.不同风格的建筑,熟悉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了解建筑的美感。 2。奇妙的人体,了解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身体发育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

3.宇宙学与空间技术单位将指导他们参与与日月星辰有关的观测研究活动。 他们将观察月相变化,对月球陨石坑的形成、日食和月食进行模拟实验,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数据建立太阳系模型,以及使用他们自己的活跃观星图在晚上观看。观星

,,,他们还将学习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让他们不仅知道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迷人的世界,而且你会知道探索宇宙对人类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期待他们参与并努力工作。

4.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工作。

五、工作措施:

(1)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准备活动材料,一定要透彻理解教材,设计科学的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力充沛,教好每个学生,努力调整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时调整。

(3)、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学科意识,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答题和作业,整理专业资料

WORD格式

p> 彻底本着表扬鼓励的原则。

(4)在教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将科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贯彻到每一堂课中;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丰富教学过程;把探究作为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认真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六.教学安排:平日教学内容

、常见建筑 2.结构巧妙,建筑精美 题目:做个小建筑师

3回顾第一单元

,人体的组成5、消化与呼吸、呼吸与交换7、循环与运输、生理与适应9、健康成长回顾单元2

期中考试

、小池塘、大世界

11、小瓶子、大学 p>

,小行为大环境题目:做A Little Ecologist

Review Unit 3

,浩瀚宇宙

14. 探索宇宙

,人造卫星 16. 生活在太空中

Review Unit 4

, Approaching Scientists 18, Review of Science Learning

strong>

复习单元 5 综合测试 Final Revi ew 终审

终审

专业资料整理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13】

一、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

本册的三个单元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例如,“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动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体模型……这些科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世界。

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2.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对于运动,学生有许多正确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无法准确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习惯用感觉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等。本单元希望学生经过对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学认识,由此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此外,本单元还将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从而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应用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体会科学实践的成功和乐趣。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如下:第1到6课,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这三方面展开;第7课,设计制作;第8课,综合应用。本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其中第7课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 制造产品的活动”,第8课回归到本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知识应用,实现跨领域的综合学习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本单元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的主题单元。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两条线索:一条是研究蚕的生命周期现象;另一条则是由蚕拓展到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本单元的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

本单元共8课,包括两条线索,第1、3、4、5、6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2、7、8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卵、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本单元是研究三个天体的本质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主题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地球上万物正常运作的基础,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小学生也是如此。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本单元也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共8课,通过学习,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的认识将更上一层楼。前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到第7课,学生将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够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

●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可以用“当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和“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2)科学探究目标

●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描述某个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

●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制作、评价、改进自己小组的“过山车”。

●基于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开展基于证据的科学论证活动。

(3)科学态度目标

●亲历对物体运动的探究活动,表现出相应的探究兴趣。

●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讲述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

●体会到重复测试在提高证据有效性中的意义。

●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过程。

●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2.“动物的一生”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像蚕一样,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

●动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

●动物可以分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的类群,每类动物都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制订研究蚕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蚕的一生。

●能运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能基于证据描述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

●能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对蚕的生长发育的趋势进行预测。

●能对自己饲养和观察蚕的过程、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

(3)科学态度目标

●对饲养蚕以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能客观记录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能坚持不懈对蚕的一生进行长期观察。

●能在养蚕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可贵。

●愿意与人分享养蚕经验和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先进的技术有利于人类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

●了解人类生活可能对生物环境造成破坏。

●初步具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一天之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2)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观察比较图片的方式获取天体信息,并描述天体的外部特征。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推理、论证实验猜想。

●能使用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模拟实验结果。

●能在一天之中坚持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

●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资料。

●能利用维恩图的方式收集、整理、对比两个天体的信息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对探索天文保持兴趣。

●通过模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根据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探究,体会发现规律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分工协作,乐于分享自己的收获。

●能用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意见,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亲历人类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感受技术的进步对人类认知深度的推动作用。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掌握能对人类生活、技术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意识到与其他星球相比较,地球是十分特别的星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教学进度表

教 学 进 度 表

周 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 注

1

2.28-3.6

开学第一课2

3.7-3.13

运动和位置3

3.14-3.20

各种各样的运动4

3.21-3.27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5

3.28-4.3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6

4.4-4.10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清明假期7

4.11-4.17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8

4.18-4.24

我们的过山车、测试过山车9

4.25-5.1

第一单元复习劳动节放假10

5.2-5.8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1

5.9-5.15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2

5.16-5.22

蚕长大了13

5.23-5.29

蚕变了新模样14

5.30-6.5

茧中钻出了蚕蛾六一、端午节假期15

6.6-6.12

蚕的一生16

6.13-6.19

动物的繁殖17

6.20-6.26

动物的一生18

6.27-7.3

复习与检测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特别是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内容需要配合气温和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教学。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14】

一、填空: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49).

2、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其中最大的环形山的直径达(235千米).观察发现,环形山的形状很像火山口和陨星坑。

3、月球表面高低起伏,较高的地方是(高原),较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

4、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昼夜温差大,白天的最高温度可达(127℃),夜间的最低温度可降到(-183℃),因此月球上没有(生命)的存在。

5、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1/6)。

6、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测定月球的年龄约有(50亿)年,比地球古老。

二、简答:

1、你认为月球上众多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2、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将它举起,这是什么原因?

答: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的1/6。

3、月球上有像地球上的风雨雷电吗?

答:没有。因为地球上的各种天气现象是大气和水循环运动的结果,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所以不能产生各种天气现象。

4、月球上有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吗?

答:没有。因为月球上不具备生物生存需要的空气和水等条件。

5、月球上有什么?

答:月球上有高原、有广阔的平原、有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一、填空:

1、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规律:

⑪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东向西)运动。但明亮部分的形状(没有)什么变化。

⑫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自西向东)移动。同时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2、月相变化与月球的运动规律:

⑪、月球(明亮和黑暗两部分的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29.5天。 ⑫、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大约需要(27.3)个地球日,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圈大约需要(27.3)个地球日。

⑬、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3、各时间段月相名称:

农历上半月时:农历初一初二,地球上看不到月亮叫(新月或朔月)。初三初四,月牙缺口(向东),圆弧(向西),是为(蛾眉月)。 初七初八明暗各半的月亮是为(上弦月)。 到了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为满月(或望月)。

进入农历下半月时,月亮出现的时间会每天变(晚),并且逐渐出现(缺口),缺口(向西)。在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二十七、二十八时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称(残月)。

4、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规律:

上半月在傍晚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东)移动,月亮的明亮部分(向西),随着日期的变化明亮部分逐渐(增多)。直至(满月)。

下半月在清晨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东)移动,月亮的明亮部分(向东),随着日期的变化明亮部分逐渐(变少)。直至(朔月)。

5、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与月相的变化都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一、填空: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3、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4、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新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初一)。

5、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满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十五或十六)。[工作总结之家 m.dg15.cOM]

二、问答;

1、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月球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日、地、月三个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也随着变化,这就是月相变化。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15】

随着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也愈发重要。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就是小学生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计划中,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划,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从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等不同方面来考虑。在四年级科学上册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常识,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搜寻和探究精神,具有好奇心、求知欲;

(3)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认识方式。

2. 教学内容

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涉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学生需要学习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成果。

(1)生物

通过对生物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的基本分类、特征和习性等,研究动物与植物的特点和差异,并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种类和特点;动物的分类和特征;有机体间的相互关系。

(2)物理

学习物理是了解自然规律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体运动的速度、力、功;简单机械原理;物理实验等。

(3)化学

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化学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并逐渐掌握实验操作和实验技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和实际应用等。

3.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完成学习任务。

(1)探究式教学

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实验、观察、发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科学规律和知识点。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启发式问题、启发性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协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以上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的具体内容、目标和方法。只有通过每次的教学,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才能在教育中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爱上科学、喜欢科学、理解科学,最终全面发展。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jihua/20027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