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带两个班数学课,两个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周写两篇数学日记。
七、课时安排:
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
认、读、写10以内的数。4
2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4
3第二单元:比较(一)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4
4第二单元:比较(二)
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4
5第三单元:5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
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4
6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4
7第三单元: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4
8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活动:大家来锻炼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4
9第四单元:分类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
10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4
11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4
12第七单元: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4
13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4第七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5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4
16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4
17总复习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4
18总复习一4
19总复习一4
20期末考试4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都受过系统的幼儿教育,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这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一、关于“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的编写和安排
(一)对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安排
1、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第二单元:比较.会比较并用数学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通过多种具体活动的比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比"的方法,并学会有条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第七单元: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以上几单元都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呈现学习内容,让孩子们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数的意义.
(二)关于"加减法"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下面问题.
1、把解决问题和学习“加减法”结合起来.数的分解与合成不再是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化”的过程与学生认识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
2、加法和减法的安排有分有合.
如:加减混合安排的课例: “小猫吃鱼”“猜数游戏”“看电影”“有几只企鹅”“分苹果”“搭积木”等.
在我们看来,加减混合安排的意图,便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实际学习中不断体会,从而运用.有时,同一个情境可以提出加减两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鼓励算法策略的多样化.在传统教学中,“算法单一”“答案唯一”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而目前提倡的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一题多解,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但不存在适合所有学生的最优算法.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培养学生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例:从"操场上"开始提出"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此后,教材至少有5处提出同样的问题和要求.可以说会提出问题比会理解问题更重要.
二、关于"空间与图形"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第五单元:分类。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
三、怎样把握“分类”的教学要求
(一)经历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1、在日常生活的分类活动中,体会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活动的结果与分类标准有关.
2、在"整理房间"时,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在“整理书包”时,由学生自主选择标准,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分类就是把同类的物体划分在一起.这是学生理解数概念的基数含义的基础,可以为以后学习看图数数,学习加,减法含义做些准备,还渗透着集合思想.教学时只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同类的物品用线圈起来,不给学生讲集合这一术语.
四、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经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主观性知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作用.
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
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所获得的经验,而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
当学生对他人(包括教科书,教师)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性活动,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应当首先对遵循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复合型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表现为:①领会题意、明确目标;②寻找解题方向和有效解题步骤;③正确推理和运算,表述解题过程。能力的培养首先应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思想方法的渗透。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广泛迁移的实现。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创新是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综合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最高层次上的概括提炼,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适用于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考查结合进行。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各个阶段的复习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运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其进行多次再现、不断深化,逐步内化为自己能力的组成部分,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
(四)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讲三道题,不如愉快宽松的引导学生探讨完两道题。
我建议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教师有计划的精心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从中精选和改编部分面目新,质量高,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试题,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训练,讲评,以少胜多,提高效益。对学生要求会、快、对,会即有方法,会动手;快强调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对即准确,指解答正确。只有会,才有可能得分;只有快,才能多得分(指整套试卷);只有对,才能得满分(指某道试题)。在复习中,首先要训练学生解题有办法,能动手,但决不满足于此,尤其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眼高手低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以往的月考中可以找出各班的多数学生都有这个通病。要从审题的仔细、思维的严谨、表述的规范、计算的准确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会做的不丢分。要尽可能稳中求快,对基本题提高熟悉程度,才有时间去思考新题、难题,对基础题、中档题要清楚明白,准确熟练,对难题要量力而行。
(五)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
(六)加强应试指导
培养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数学个人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合集五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1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进行,我特制订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总体分析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
教材分为三大块: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教材目的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的是九年级(17)(18)班,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两大共性问题:一是审题不细心,二是思维定势不知变通。为此以后的教学工作,我会重点去纠正学生的学习陋习。
从学生目前学习状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个别学生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老师重点教育和督促并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培优补差措施,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
四、方法与措施1、备好课。
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
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布置有效的作业。
这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布置有效的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争取当天完成。教师对考试和作业要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2本着的宗旨,本学期我们重点放在课堂效益的提高上,问课堂要效益,问课堂要成绩,把课堂内外的知识加以整合,争取把初三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依照教学常规,我从以下三方面制定教学计划:
一、紧抓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把课堂教学的效益加以提升。初三阶段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就是它处于初中生活的结尾阶段,收益性就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家长的热望、社会评价的压力就像潮水一般涌来,我们只有稳住阵脚,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
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大部分构成,其中阅读又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这两大部分,我的设想是在教现代文阅读时注重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紧抓知识点的剖析,对知识点的理解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以阅读促写作,提醒学生注意模仿好的立意与好的结构,把相关内容化为己有。
文言文的阅读贯彻的原则,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理解文意,难懂的字词学会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真正做到的境界。使得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
写作教学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平时材料的积累,指导学生摘录、点评、写随笔,让他们积累广泛的感受材料,以备不时之需;第二步是规范的写作训练,这是指编排在课本中的表达部分的指导与训练,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指导学生学会规范的表达,作文的批改规范到位,以正面鼓励为宜。
二、抓住机遇,结合学校科研课题研究,做好本学科的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校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和人文教育这两个课题,由前期的准备和启动阶段,过渡到这个学期的分类指导、分科实验阶段,我根据所任教学生的特点,拟定一下子课题:以读为导,引入新知――将朗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进行跟踪实验,建立数据库和资料库,在为期一年的实验中,争取出成效,以此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形成所任教班级的特色与亮点。
三、加强课外活动指导,让学生的作品走出校园,为学校争得荣誉,为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出力。在课堂教学之余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悉心指导,让学有余力、学有特色的同学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积极参加市、区作文竞赛和各类征文活动,把他们的作品推出校园,为学校争得荣誉;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读书比赛、书法比赛等,将过程加以摄制,将作品加以展示,为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出力。
俗话说:,我相信,只要我本着的原则,用心去教,定会有所收益。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3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根据我校学生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结合我校“学有所长,优有特色”的办学方针,我们的语文教学最初以“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搭建舞台,陶冶性情”为口号和行动原则,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下面根据八年级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析如下:九年级118、119、120、121班
从以上数据看出,四个班级语文水平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120的差距主要是历史原因,所以现在120班同学在学习兴趣,习惯,态度语文基础等方面都与同级其他班级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教材分析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六个单元有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目标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严格遵守教学的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改理念、新基教育理念自觉运用于教学中;2、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力度,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提供服务。3、利用Internet,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
六、教学总结及反思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七、教学进度
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课时教学进度第一周第三周15课时1、沁园春 雪 2课时 2、雨说 2课时 3、星星变奏曲1课时4、外国诗两首2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3课时第一单元综合复习2课时 机动课 3课时第四周第五周10课时5、乐业与敬业 2课时 6、纪念伏乐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2课时7、傅雷家书两则 2课时 8、致女儿的信 1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3课时第六周国庆长假第七周第九周15课时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2课时 17、智取生辰纲 3课时 18、杨修之死 1课时19、范进之举 3课时 20 香菱学诗 1课时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3课时 机动 2课时第十周第十二周15课时复习 3课时 阶段测试 2课时 段考 9、故乡 3课时 10、孤独之旅 1课时 11、我的叔叔于勒 3课时12、心声 1课时 写作、第十三周—第十五周15课时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2课时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3课时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课时 15、短文两篇 2课时 16、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3课时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2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2课时第十六周___第十八周15课时21、陈涉世家 3课时 22、唐睢不辱使命 3课时 23、隆中对 2课时24、出师表 2课时 词五首 3课时 第六单元复习 2课时第十九周第二十周10课时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3课时 综合复习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4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根据我校学生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我们的语文教学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从期末成绩可以看出,学生成绩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在学习兴趣,习惯,态度语文基础等方面校其他同学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教材分析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六个单元有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过程与方法:在原有基础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矗。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1、严格遵守教学的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改理念、新基教育理念自觉运用于教学中;
2、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力度,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提供服务。
3、利用internet,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
六、教学总结及反思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七、教学进度第一周---期中考试完成第一、二、和第五单元的课文教学,期中考试---期末完成剩余单元课文及表达的教学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5一、班级基本情况所任九(1)班、九(2)班现有学生73人。两年来,本人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自觉贯彻新课程理念,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学习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业绩。经过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新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少同学在历次考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有部分学生,语文学科成绩不够理想,有待九年级进行弥补,争取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九年级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目标及措施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描写方法、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口语交际,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措施
1、严格遵守教学的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改理念、新基教育理念自觉运用于教学中;
2、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力度,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提供服务。
3、利用Internet,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4、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5、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7、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8、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9、认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继续深化“双思三清”教学模式。
10、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统一安排,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1、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12、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避免欠交作业。
1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4、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四、教学总结及反思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进行“双思”,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好“堂清”“日清”“周清”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做好课堂的定向、内化、发展;认真提供资源、了解学情、弄清疑难、点难拨疑、反思教学、引导实践。努力建立起“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思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书香强校、集团治校”的发展思路,致力打造“书香北小、锐进北小、优质北小、幸福北小”,努力开创城北小学教育集团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1、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科研模式,全面提升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与能力,为实现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新突破奠定良好的师资队伍基础。
2、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锻造一支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数学教师团队。
3、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并以增强科组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
4、加强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探索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快速、持续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
5、完善出台“情智交融、深度高效课堂”的数学学科操作方案,让北小的数学课堂做到“理念先进,方法鲜活,课堂生动”。
6、做好珠心算教学实验的研究工作,迎接无锡市、江苏省珠算团体和个人教学比赛。
三、具体措施:
1、夯实教学常规。
(1)抓实备课。备课要提前一周,精心备好每一课,在年级组集体备课基础上突出备课的个性化,以适应不同教师、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数学集体备课不能走过场,要突出对每一个单元教学目标的把握、重难点的突破,个性化备课要适应班级学生的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设计。
(2)抓活课堂。结合学校“锐进”课堂的模式深度推进和校本化落实,做好数学组“三课”研究:夯实常态课。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摈弃沉闷的教学方式,建立学生探讨的平台,创设学生思考的空间,确保学生练习的时间,强化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打磨精品课。通过课题引领,专题研究,主题活动等形式,聚焦课堂,扎实教研,逐步形成各学科的“锐进”课堂基本样式和同一学科不同课型的不同范式。各教研组精心打磨一节课,按照“集体备课—抽签上课—教者说课—同伴评课”的流程进行研究展示。发挥集体智慧,深入研究,一课多磨,力求体现先进教育理念,获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创新示范课。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进行课堂研讨沙龙等系列活动,展示师生风采,积极参与市级及学区联盟课堂展示交流活动,扩大学校“锐进”课堂文化的效应。学校将分学科、分时段安排主要学科精品课的展示。加强听课签到制度的执行,以便有更多教师能参与听课、议课,同学习、共发展;评课要深入做到“三个一”(即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个问题、提出一条建议),扩大评课的参与面,提高评课的思维深度。
(3)抓精练习。对于平时练习,教师要精选习题,严禁“拿来主义”,教研组长要做好教研组练习安排的统一。教师批改作业要做到及时认真,作业批改坚决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切实提高学生作业反馈矫正和评价的有效性。对于单元练习,教研组教师要通过集体研究,共同命题保证单元练习的质量。在每次单元练习之后,组内教师要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找原因,寻对策。通过优质练习,切实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
(4)抓勤辅导。期初,各任课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好培优计划,选好培优对象,科学辅导,培优主要以扩大学生知识面,以班级课堂授课形式为主,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为目标,为一些特别聪明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他们特殊的发展需要。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提高培优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在期初,教师要积极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摸清致差原因,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多鼓励、少批评,多辅导、不放任,可以采取分层、分组的方式,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通过有效提优补差工作力争班级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达到目标要求。
2、探求高效课堂。
(1)扎实培训求提升。通过教师理论培训和课题研究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教研科组的能动性,使其成为引领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促进者和主阵地。
(2)扎实活动求提高。本学期的科组活动时间和备课组活动时间都是每两周一次,科组活动的形式主要是:理论学习,观课、议课、示范课、观摩课、展示课,学习交流等。备课组活动的形式主要以研讨本年级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主。
(3)扎实研究求发展。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本学期学校将完善出台“情智交融、深度高效课堂”的各科操作方案,要让北小的课堂做到“理念先进,方法鲜活,课堂生动”。理念先进:以生为本,学为主体,精讲多练,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方法鲜活:积极倡导生动合作探究性学习,优化教学方式,信息多向畅通;课堂生动:多激励鼓舞,多扬长避短,多互动活跃,多智慧灵动。研究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开发有效的校本资源,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进行有效优化整合,丰富现学的内容,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教学效果。通过各学科“情智交融、深度高效课堂”的研究,积极带动个人小课题研究,以课堂为实践点,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课题为生成点,推进学校“情智交融、深度高效课堂”的纵深发展。
3、打造学科亮点
学科活动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各学科组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精心思考,周密安排,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科体验,强化学科感悟,提升学科素养。
(1)每日一题夯实根基。坚持每日一题训练,形成学校常态化提优举措,并结合每日一题训练,举行学科小竞赛活跃学生思维,创建学校提优训练题库。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以比赛促进教师对每日一题训练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数学周”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结合学科特点,设计数学阅读为主的读后感交流,数学能力为主的计算、口算、思维竞赛等,结合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的,数学广播,数学手抄报展示,通过丰富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3)学科竞赛丰富多样,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低年级口算比赛、中高年级计算比赛、聪明题比赛、小论文评比、数学报纸作比赛等。通过小型多样的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4)珠算教学再创佳绩。加强一到三年级珠算教学的监控,尤其是三年级学生的珠算学习的管理,做好充分准备,期初开始,选拔优秀三年级珠算选手进行针对性训练,为参加省珠心算比赛做准备。
四、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计划,做好开学常规工作检查;
2、开学工作检查前,协助上课老师做好备课工作;
3、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4、做好数学教师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
5、教学九月份常规月考核工作;
6、暑期数学阅读思维小比赛。
十月份:
1、低年级口算比赛,中高年级计算比赛;
2、常规考核一月一重点抽查:备课;
3、举行数学组精品课系列活动——上课;
4、学校珠算交流展示活动。
5、六年级数学质量检测
十一月份:
1、期中质量调研,期中检测分析研讨会;
2、举行数学组精品课系列活动——说课、评课;
3、六年级质量检测、分析会;
4、常规考核常规一月一重点检查:作业批改
十二月份:
1、举行数学周系列活动;
2、常规一月一重点抽查:提优补差辅导;
3、数学骨干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
4、开展各年级期末复习研讨;
一月份:
1、精心组织数学期末测试和分析工作;
2、做好各教研组总结工作;
3、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常规考核工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结构;
(2)会写一些简单的程序;
(3)掌握赋值语句中的“=”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能初步操作、模仿;
(2)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尝试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程序,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计算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增强计算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作用.
难点:准确写出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课题
1.算法的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
2.设计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的基本思路如何?
第一步,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步骤.
第二步,确定每个算法步骤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并用相应的程序框图表示.
第三步,将所有步骤的程序框图用流程线连接起来,并加上两个终端框.
计算机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算法.但是,用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计算机是无法“理解”的.因此还需要将算法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来表示计算机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有很多种.为了实现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语句,并且形式类似.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我们知道,顺序结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基本上对应于算法中的顺序结构.(如右图)计算机从上而下按照语句排列的顺序执行这些语句
步骤n+1
步骤n
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
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分别用来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输出结果的功能.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分别与程序框图中的输入、输出框对应.
在每个程序框图中,输入框与输出框是两个必要的程序框,我们用什么图形表示这个程序框?其功能作用如何?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例1(课本P21例1):已知函数 ,求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的算法步骤如何设计?
算法:
第一步,输入一个自变量x的值.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输出y.
程序框图: 程序:
INPUT “x=”;x
y=x^3+3*x^2-24*x+30
PRINT “y=”;y
END
开始
输入x
结束
输出y
y=x3+3x2-24x+30
这个程序由4个语句行组成,计算机按语句行排列的顺序依次执行程序中的语句,最后一行的END语句表示程序到此结束.
①在该程序中第1行中的INPUT语句就是输入语句.这个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其中,“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它可以用字母、符号、文字等来表述. 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其值是可以变化的量,一般用字母表示. INPUT语句不但可以给单个变量赋值,还可以给多个变量赋值,若输入多个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用逗号隔开. 提示内容加引号,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用分号隔开.
其格式为:
INPUT “提示内容1,提示内容2,提示内容3,…”;变量1,变量2,变量3,…
练习:尝试把输入框转化为输入语句
输入a,b,c
解:INPUT “a,b,c=”;a,b,c
②在该程序中,第3行中的PRINT语句是输出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
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三、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创新设计》,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习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竞赛班的教学进度要加快,教学难度要有所降低,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四、教学进度表(略)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学堂小学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上一学年的经验教训,不断开拓进取。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1)班共有31名学生,从前任老师处了解到的学生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风气上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成绩出众者不多,高分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在同年级中所占比例较少,个别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今后打算如下: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计算练习。一要求计算仔细。二是加强计算的基础练习。三是加强口算训练。四是引导学生使用简便方法。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思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书香强校、集团治校”的发展思路,致力打造“书香北小、锐进北小、优质北小、幸福北小”,努力开创城北小学教育集团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1、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科研模式,全面提升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与能力,为实现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新突破奠定良好的师资队伍基础。
2、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锻造一支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数学教师团队。
3、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并以增强科组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
4、加强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探索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快速、持续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
5、完善出台“情智交融、深度高效课堂”的数学学科操作方案,让北小的数学课堂做到“理念先进,方法鲜活,课堂生动”。
6、做好珠心算教学实验的研究工作,迎接无锡市、江苏省珠算团体和个人教学比赛。
三、具体措施:
1、夯实教学常规。
(1)抓实备课。备课要提前一周,精心备好每一课,在年级组集体备课基础上突出备课的个性化,以适应不同教师、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数学集体备课不能走过场,要突出对每一个单元教学目标的把握、重难点的突破,个性化备课要适应班级学生的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设计。
(2)抓活课堂。结合学校“锐进”课堂的模式深度推进和校本化落实,做好数学组“三课”研究:夯实常态课。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摈弃沉闷的教学方式,建立学生探讨的平台,创设学生思考的空间,确保学生练习的时间,强化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打磨精品课。通过课题引领,专题研究,主题活动等形式,聚焦课堂,扎实教研,逐步形成各学科的“锐进”课堂基本样式和同一学科不同课型的不同范式。各教研组精心打磨一节课,按照“集体备课—抽签上课—教者说课—同伴评课”的流程进行研究展示。发挥集体智慧,深入研究,一课多磨,力求体现先进教育理念,获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创新示范课。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进行课堂研讨沙龙等系列活动,展示师生风采,积极参与市级及学区联盟课堂展示交流活动,扩大学校“锐进”课堂文化的效应。学校将分学科、分时段安排主要学科精品课的展示。加强听课签到制度的执行,以便有更多教师能参与听课、议课,同学习、共发展;评课要深入做到“三个一”(即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个问题、提出一条建议),扩大评课的参与面,提高评课的思维深度。
(3)抓精练习。对于平时练习,教师要精选习题,严禁“拿来主义”,教研组长要做好教研组练习安排的统一。教师批改作业要做到及时认真,作业批改坚决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切实提高学生作业反馈矫正和评价的有效性。对于单元练习,教研组教师要通过集体研究,共同命题保证单元练习的质量。在每次单元练习之后,组内教师要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找原因,寻对策。通过优质练习,切实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
(4)抓勤辅导。期初,各任课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好培优计划,选好培优对象,科学辅导,培优主要以扩大学生知识面,以班级课堂授课形式为主,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为目标,为一些特别聪明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他们特殊的发展需要。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提高培优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在期初,教师要积极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摸清致差原因,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多鼓励、少批评,多辅导、不放任,可以采取分层、分组的方式,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通过有效提优补差工作力争班级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达到目标要求。
2、探求高效课堂。
(1)扎实培训求提升。通过教师理论培训和课题研究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教研科组的能动性,使其成为引领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促进者和主阵地。
(2)扎实活动求提高。本学期的科组活动时间和备课组活动时间都是每两周一次,科组活动的形式主要是:理论学习,观课、议课、示范课、观摩课、展示课,学习交流等。备课组活动的形式主要以研讨本年级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主。
(3)扎实研究求发展。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本学期学校将完善出台“情智交融、深度高效课堂”的各科操作方案,要让北小的课堂做到“理念先进,方法鲜活,课堂生动”。理念先进:以生为本,学为主体,精讲多练,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方法鲜活:积极倡导生动合作探究性学习,优化教学方式,信息多向畅通;课堂生动:多激励鼓舞,多扬长避短,多互动活跃,多智慧灵动。研究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开发有效的校本资源,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进行有效优化整合,丰富现学的内容,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教学效果。通过各学科“情智交融、深度高效课堂”的研究,积极带动个人小课题研究,以课堂为实践点,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课题为生成点,推进学校“情智交融、深度高效课堂”的纵深发展。
3、打造学科亮点
学科活动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各学科组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精心思考,周密安排,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科体验,强化学科感悟,提升学科素养。
(1)每日一题夯实根基。坚持每日一题训练,形成学校常态化提优举措,并结合每日一题训练,举行学科小竞赛活跃学生思维,创建学校提优训练题库。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以比赛促进教师对每日一题训练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数学周”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结合学科特点,设计数学阅读为主的读后感交流,数学能力为主的计算、口算、思维竞赛等,结合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的,数学广播,数学手抄报展示,通过丰富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3)学科竞赛丰富多样,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低年级口算比赛、中高年级计算比赛、聪明题比赛、小论文评比、数学报纸作比赛等。通过小型多样的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4)珠算教学再创佳绩。加强一到三年级珠算教学的监控,尤其是三年级学生的珠算学习的管理,做好充分准备,期初开始,选拔优秀三年级珠算选手进行针对性训练,为参加省珠心算比赛做准备。
四、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计划,做好开学常规工作检查;
2、开学工作检查前,协助上课老师做好备课工作;
3、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4、做好数学教师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
5、教学九月份常规月考核工作;
6、暑期数学阅读思维小比赛。
十月份:
1、低年级口算比赛,中高年级计算比赛;
2、常规考核一月一重点抽查:备课;
3、举行数学组精品课系列活动——上课;
4、学校珠算交流展示活动。
5、六年级数学质量检测
十一月份:
1、期中质量调研,期中检测分析研讨会;
2、举行数学组精品课系列活动——说课、评课;
3、六年级质量检测、分析会;
4、常规考核常规一月一重点检查:作业批改
十二月份:
1、举行数学周系列活动;
2、常规一月一重点抽查:提优补差辅导;
3、数学骨干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
4、开展各年级期末复习研讨;
一月份:
1、精心组织数学期末测试和分析工作;
2、做好各教研组总结工作;
3、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常规考核工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
⑵ 基本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
2、过程与方法
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学习过程中对比我们常见的约分求公因式的方法,比较它们在算法上的区别,并从程序的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严谨,领会数学算法与计算机处理的结合方式,初步掌握把数学算法转化成计算机语言的一般步骤.
3、情感与价值观
⑴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⑵ 在学习古代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利用算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理性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难点:把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方法转换成程序框图与程序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研究一个实际问题的算法,主要从哪几方面展开?
算法步骤、程序框图和编写程序三方面展开.
2.在程序框图中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在程序设计中基本的算法语句有哪几种?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4.思考1: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
5. 思考2:对于8251与6105这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
由于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较大,利用上述方法求最大公约数就比较困难.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较简单的找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呢?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 辗转相除法
思考3:注意到8251=6105×1+2146,那么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公约数和6105与2146的公约数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6105=2146×2+1813,同理,6105与2146的公约数和2146与1813的公约数相等.
思考4:重复上述操作,你能得到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吗?
6105=2146×2+1813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以上我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
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
第二步:若 =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 ≠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 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
第三步:若 =0,则 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 ≠0,则用除数 除以余数 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
……
依次计算直至 =0,此时所得到的 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思考5:你能把辗转相除法编成一个计算机程序吗?
第一步,给定两个正整数m,n(m>n).
第二步,计算m除以n所得的余数r.
第三步,m=n,n=r.
第四步,若r=0,则m,n的最大公约数等于m;否则,返回第二步.
INPUT m,n
DO
r=m MOD n
m=n
n=r
LOOP UNTIL r=0
PRINT m
END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结构;
(2)会写一些简单的程序;
(3)掌握赋值语句中的“=”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能初步操作、模仿;
(2)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尝试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程序,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计算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增强计算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作用.
难点:准确写出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课题
1.算法的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
2.设计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的基本思路如何?
第一步,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步骤.
第二步,确定每个算法步骤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并用相应的程序框图表示.
第三步,将所有步骤的程序框图用流程线连接起来,并加上两个终端框.
计算机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算法.但是,用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计算机是无法“理解”的.因此还需要将算法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来表示计算机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有很多种.为了实现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语句,并且形式类似.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我们知道,顺序结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基本上对应于算法中的顺序结构.(如右图)计算机从上而下按照语句排列的顺序执行这些语句
步骤n+1
步骤n
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
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分别用来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输出结果的功能.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分别与程序框图中的输入、输出框对应.
在每个程序框图中,输入框与输出框是两个必要的程序框,我们用什么图形表示这个程序框?其功能作用如何?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例1(课本P21例1):已知函数 ,求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的算法步骤如何设计?
算法:
第一步,输入一个自变量x的值.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输出y.
程序框图: 程序:
INPUT “x=”;x
y=x^3+3*x^2-24*x+30
PRINT “y=”;y
END
开始
输入x
结束
输出y
y=x3+3x2-24x+30
这个程序由4个语句行组成,计算机按语句行排列的顺序依次执行程序中的语句,最后一行的END语句表示程序到此结束.
①在该程序中第1行中的INPUT语句就是输入语句.这个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其中,“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它可以用字母、符号、文字等来表述. 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其值是可以变化的量,一般用字母表示. INPUT语句不但可以给单个变量赋值,还可以给多个变量赋值,若输入多个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用逗号隔开. 提示内容加引号,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用分号隔开.
其格式为:
INPUT “提示内容1,提示内容2,提示内容3,…”;变量1,变量2,变量3,…
练习:尝试把输入框转化为输入语句
输入a,b,c
解:INPUT “a,b,c=”;a,b,c
②在该程序中,第3行中的PRINT语句是输出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
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学堂小学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上一学年的经验教训,不断开拓进取。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1)班共有31名学生,从前任老师处了解到的学生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风气上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成绩出众者不多,高分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在同年级中所占比例较少,个别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今后打算如下: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计算练习。一要求计算仔细。二是加强计算的基础练习。三是加强口算训练。四是引导学生使用简便方法。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结构;
(2)会写一些简单的程序;
(3)掌握赋值语句中的“=”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能初步操作、模仿;
(2)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尝试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程序,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计算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增强计算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作用.
难点:准确写出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课题
1.算法的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
2.设计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的基本思路如何?
第一步,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步骤.
第二步,确定每个算法步骤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并用相应的程序框图表示.
第三步,将所有步骤的程序框图用流程线连接起来,并加上两个终端框.
计算机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算法.但是,用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计算机是无法“理解”的.因此还需要将算法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来表示计算机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有很多种.为了实现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语句,并且形式类似.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我们知道,顺序结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基本上对应于算法中的顺序结构.(如右图)计算机从上而下按照语句排列的顺序执行这些语句
步骤n+1
步骤n
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
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分别用来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输出结果的功能.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分别与程序框图中的输入、输出框对应.
在每个程序框图中,输入框与输出框是两个必要的程序框,我们用什么图形表示这个程序框?其功能作用如何?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例1(课本P21例1):已知函数 ,求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的算法步骤如何设计?
算法:
第一步,输入一个自变量x的值.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输出y.
程序框图: 程序:
INPUT “x=”;x
y=x^3+3*x^2-24*x+30
PRINT “y=”;y
END
开始
输入x
结束
输出y
y=x3+3x2-24x+30
这个程序由4个语句行组成,计算机按语句行排列的顺序依次执行程序中的语句,最后一行的END语句表示程序到此结束.
①在该程序中第1行中的INPUT语句就是输入语句.这个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其中,“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它可以用字母、符号、文字等来表述. 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其值是可以变化的量,一般用字母表示. INPUT语句不但可以给单个变量赋值,还可以给多个变量赋值,若输入多个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用逗号隔开. 提示内容加引号,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用分号隔开.
其格式为:
INPUT “提示内容1,提示内容2,提示内容3,…”;变量1,变量2,变量3,…
练习:尝试把输入框转化为输入语句
输入a,b,c
解:INPUT “a,b,c=”;a,b,c
②在该程序中,第3行中的PRINT语句是输出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
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积淀,对英语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有少数学生由于原有的`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障碍,学习兴趣也随之减退。为此,在本学期教学中,着重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扎扎实实地从每个学生抓起。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比较理性,教师在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任务性教学在高年级的优化使用,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任务。
同时注意到学生中存在的两极分化,教学内容注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在知识的复现中及时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充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重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培养。重视英语作为语言的交际功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计八个单元,其中第一~第三单元和第五~第七单元为新授单元,第四和第八单元为复习单元。本册教材中的新授单元由八个板块组成,复习单元由四个板块组成。
本册教材和5A、5B一样,按”相结合的体系设计和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情景真实、语言自然、趣味性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并着重综合训练,强调整体优化,突出整体感悟。这样设计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学习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充的过程。与5A、5B相比较,本册教材进一步增加了读和写的内容,提高了读和写的要求
第四、第八单元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练习,有计划、有重点的综合复习所学词语、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这些板块重新组合,也可以适当增加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综合复习所学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能按四会与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发音清楚,语调正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规范整洁。
6、能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7、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二)、情感目标
1、通过听、说、读、唱、演、玩、做等手段,让学生图图画画,唱唱玩玩,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没有压力,进而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2、通过游戏、调查、做手工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和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动手等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同学间的协作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单词和句型的正确书写和流利朗读。
2、准确流利朗读会话,并灵活运用。
3、正确书写单词和句型
五、教学措施:
1、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做到持之以恒,由少积多,以助于创造英语气氛,养成学生听英语,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根据学生的特征,可将每个单元,该单元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科学合理的把单词教学,对话操练,复习巩固融为一体。
3、多以图片、手势呈现英语单词及对话情景,图片呈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该单元所学的内容柔和在一起进行综合操练。如师生快速问候和介绍、学生间连续的相互问候和介绍,创设情景进行表演等,让学生将所学的对话用于不同的情景。采用先听说,后读写,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教学。
4、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学,活跃气氛提高兴趣和学习效率。词汇教学上,尽量利用实物和图片,增加复现次数,反复循环,循序渐进,注重师生操练、生生操练。
5、逐步渗透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活用英语,用英语完成任务的本领。
6、适当增加教学内容量,以滚动式教学,以反复渗透巩固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25人,班级数学成绩欠佳,在升级考试中还需努力。从上学期五年级的期末考试情况看,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人数不少;有相当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提高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 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学习环境,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教研教改。
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课,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作为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
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5、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学期,我们六年级数学要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如今也正是新学期的开端,因此要一个学期的工作都详细的做好计划,对自己的工作要十分的了解和熟悉。所以,我针对我所任的科目进行了详细的揣摩,写出了一份今年的教学计划。我今年教的是六年级的数学,我对本册教材进行了粗略的分析,首先第十二册教材的内容有以下特点: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治时间的联系
2、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着重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表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4、重视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比例(14课时左右)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2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机动2课时
二、圆柱、圆锥和球(12课时左右)
1、圆柱5课时左右
2、圆锥3课时左右
3、球1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机动1课时
三、简单的统计(二)(8课时左右)
1、统计表2课时左右
2、统计图6课时左右
3、实践活动:节约用水1课时
四、整理和复习(25课时左右)
1、数和数的运算6课时左右
2、代数初步知识3课时左右
3、应用题7课时左右
4、量的计量2课时左右
5、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左右
6、简单的统计2课时左右
本学期中我将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的从自身的质和经验上提高自己,使自己能有充分的知识来教授学生。在教学方面我将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来促进班级学生的共荣的进步。在此之中我仍将进行培优补差工作,着重对后进生进行补习和帮助,使他们不再成为整个班级的负担。
新学期,新气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更好地完成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生情况,拟定了以下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
本学期,六(1)班有学生52人,六(2)有学生54人,本年段有学生106人。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但不够灵活,差生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失去了信心。
进一步贯彻新形势下的新教育精神,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班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从小学跨入中学的大门为核心,深入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一)总体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是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下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务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教学观念,让新课程标准走进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虽然教学毕业班,我也要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感悟新的教学理念。
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力求教学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撰写教案,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研、讲、听、评中推敲教学的真谛。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积累经验和吸取教训,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
课堂高效率。
四、后进生转化措施
(一)对后进生要“严”
对后进生一定要严,发现他们有不良思想行为,绝不能轻易放过,应该及时制止,最好是他们的不良思想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对后进生要“宽”
1、对后进生所犯的错误处理要“宽”。正因为他们“后进”,犯错误是难免的,在处理他们犯的错误时要网开一面,不要动不动就训斥、责骂。转化过程中要宽容他们的对抗情绪,要允许他人犯错误,允许他人改正错误。
2、对后进生的学习要求要放宽。后进生的基础差,他们的成绩不要能一步登天,其进步只能是点点滴滴、循序渐进的。要鼓励他们取得的细小进步,不要以对比的眼光把他们与中上层学生相提并论。
(三)要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做好表扬和鼓励。
转化后进生,要讲究措施和方法,归根到底是要有“爱心、细心、耐心”,有爱才能叩开他们的心扉,唤起他们的觉悟。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课堂上争取做到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要照顾到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3、加强教学研究,形成教研之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5、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生掌屋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书不忘育人.
6、加强直观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以期在毕业会考中好的成绩。本期担任初三50、51、5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三个班共有学生人。学生来自于城市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基础较牢,成绩。当然也有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习惯。教师要每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在各自原基础上发展进步。
教材分析:
1、用学生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了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有计划地穿插安排概念,理论和定律。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地,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理论和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概念和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较。
3、从我国的,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习题难度上安排。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理解”的内容教学的,而对要求“”,“常识性介绍”“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调动学生学习的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是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密切,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教材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了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学生的差异还编了9个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化学概念,理解和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科学和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知识生产、自然和社会的,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2)基础知识和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技能,化学在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措施:
(1)概念的教学
化学概念的教学学生学好化学是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的阶段性。概念是发展的,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某些概念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的概念化。在教学中要尽通俗易懂,对实验和事实的分析、抽象、概括,使学生概念,并注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的化学用语,化学用语联想的实物和化学反应。,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分散教学,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工具。
(3)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感性知识。要,帮助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了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并注意化学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作用。
(4)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概念,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的科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质量的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5)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学生化学课外活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的聪明才智等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可包括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和化学史,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可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学生的特长,培养的创新精神。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这是我来四中的第三年,本学期仍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在此期间,我有不少的获得与进步,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根据已有的经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时间,特制订出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以“课改”新理念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并在暑期刚结束远程教育所学内容的帮助下,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发展并提高学生的能力。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突出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要多想方法让学生学生把学习热情保持,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由于八年级学生我没有教过,这时,首先应通过班主任和自己找学生座谈的方式,清楚的了解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树立信心,我校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样,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应用化学实验或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总之,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今天,我从教务处刚拿到教材,今年教材与原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现行教材更合理、更科学、更与实际联系紧密。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导入到微观世界,本单元变化最大,把分子和原子与元素、离子放在了一起学习,这样,更系统、学生更易学习,把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放在了下一单元。
第四单元爱护水资源这一单元专门学习水,已经没有微观概念的学习了。并且,把爱护水资源放在了本单元的首位,充分体现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这一单元让学生懂得物质不生不灭的道理,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学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一些物质着手,对形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进行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同时,增加了很多新的科技材料和图片,更体现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变化的是有三个课题变成了两个课题,而且,更与实际联系,标题的用词更准确、科学。
四、具体措施所以,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
一、学生情况的分析
我校九年级共有1个班,有学生30人。全部来自农村,学生的知识水平参次不齐,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社会学科,物理和生物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但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都有待大力加强。但农村的孩子求知欲望和实验兴趣都比较强。
二、实验条件的`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仪器、药品少,没有专职实验员,没有正规实验室,还有一些仪器药品不全,影响了部分学生实验的正常开设。
三、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 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改造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7、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
8、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9、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10、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探究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1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2、学会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达到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13、学会取用液体、固体药品,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14、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15、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16、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四、实验内容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一)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教学要真正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质,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做演示实验的主角。因此对于演示实验我要做这几个方面的改进:
1、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创造探究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调整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演示实验有:物质的变化、空气成分的测定、氧气的性质与制法、水的组成、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燃烧的条件、合金的性质、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不同的学生因在能力、经验、思考问题等方面不够成熟,会有不同的观察、思考、解决的方法。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实验探究的目的、设计方案、实验仪器、药品的获取方法与途径,步骤及安全事项等,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以确保实验探究的成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进行及时指导并适当的评价,特别是实验探究的报告书写的科学性、严谨性等问题都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在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有:探究蜡烛及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探究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属的探究性顺序;探究燃料燃烧的条件;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探究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自制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PH;测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探究如何提纯粗盐;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探究有机物的组成;探究如何查看服装面料的纤维种类等。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实验措施
1、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做到课前演示。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平日注重实验与操作相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2、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4、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5、实验时注意课堂的有效性指导、实施。
6、实验后要对学生实验探究进行讲评。
7、鼓励并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搞好课外探究,如开展兴趣小组探究、知识讲座、化学实验竞赛、专题讨论、实验教具制作、等等,留给学生空白,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共有七个章节: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物质构成的奥秘、自然界的水、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连同序言,一共25个课题。
二、学情分析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取得好的成绩。由于是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所以学生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要求教师了解学情、因材施教。
三、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五、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
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jihua/23365.html
上一篇:2022范文:培训合同最新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