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九年级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汇总。

时光如电一般的飞驰,一学期即将走完。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教学总结可以体现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九年级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汇总》,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九年级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课堂教学反思:m.jK251.CoM

1. 让学生参与教学: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比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设置互动环节和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注重知识的讲解和落实:物理学科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注重知识的讲解和落实,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和拓展知识。

3. 注重思维的训练和拓展:物理学科是一门注重思维训练的学科,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注重思维的训练和拓展,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物理问题,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4.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比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设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提升。

九年级物理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知识的讲解和落实、思维的训练和拓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方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物理素养和能力。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精选


在知识的舞台上,最渊博的教师也是最谦虚的学生。老师在上课之前一般是会准备好教案的,随着教育的规范化,各大学校对于老师的教案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为此,教师范文大全编辑特意呈上“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篇1)

20xx年公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程目标上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新的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即: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怎样才能实现呢?只有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和学生使用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可以肯定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两种教学的比较

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例如,高中物理课本中《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手段上就有明显的不同,下面予以比较:

“教学目标”的比较:

[传统]1.知识能力:①掌握楞次定律内容,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网络环境下]1.知识能力:①通过自主观察、自主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并理解掌握楞次定律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②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②培养学生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乐于合作、积极探索、动手动脑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的比较:

[传统]讲授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帮助和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练习应用楞次定律内容。

[网络环境下]自我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自己详细反复观察电脑动画课件得到实验现象,在网页中设定的“导学”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或小组合作归纳得出结论(在需要的情况下教师给以讲解)。学生利用网页中设定的“练习与反馈”栏目自主练习、同学间讨论交流、电脑反馈和指导。

“使用教具或媒体”的比较:

[传统]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

[网络环境下]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大屏幕实物投影;计算机多台(每人一台)。

在内容和要求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媒体选择及使用情况就体现出了以“学”为中心,比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从开始到结束),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了90%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定位,网络环境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作用。

尽管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网络教学取代,但网络进入课堂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网络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特别是教学模式等方面正在冲击和改变着课堂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本人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节课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以及通过实践所引发的几点思考。

1.认真选择适合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章节

网络环境的优势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的能力,加强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网络环境下进行。在实践中选用有下列特点的课题:

(1)网络环境有较多信息,而书本的信息远远不够的;

(2)有大量音像资料和模拟实验资料便于在屏幕上建立情景,适宜自学、适宜合作学习、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3)时空上需要扩充、深入,而学生无法或无条件在课堂上动手完成操作实验的;

(4)应用性强,较多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知识的;

(5)动态过程比较繁杂,需要对录像或模拟动画认真仔细观看、分析、独立思考的;

(6)课堂信息量与课时安排上应是比较适合的。显然,课题《自由落体》具备上述大部分特点,适宜进行教学实验。

2.精心制作、收集网络课件,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

制作网络环境教学课件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有利

于师生协作、促进学习的软件环境。包括:

(1)搭建一个有利于网络媒体开发的基于Web界面的协作学习数字平台;

(2)提供一个原创性资料库。在设计《自由落体》一课中,我除了使用平时积累的视频资料外,还用flash软件制作了大量的动画资料。此外,还从国内乃至国外网站上下载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对它们认真地挑选、剪辑和编辑,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学习需要。

(3)设置导航提示。其目的是:

①便于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

②便于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在《自由落体》的课件中,我将页面制成框架网页,按主学习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随意进入载有各认知要点、导学学探教材的学习模块,按有关文字链接所需的学习材料(文字、视频、动画、图片),按资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进入对应的资料区,并找到呈现所需资料的窗口;

(4)准备必要的导学说明。为杜绝盲目上网,学生学习区呈现的教师导学资料要建议学生沿正确的途径搜寻,启发学生总结、概括、讨论,使学生能够参照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使网上协作学习过程能随时得到教师的画龙点睛的引导;

(5)设立广泛的交流空间。课件的界面应设立E-mail信箱和BBS互动讲座区,对各种观点,老师、学生都可以发表见解、进行评价,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协作;

(6)能对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由落体》一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五个问题,对上等生要求解决综合性较强、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学习总是以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为目标。

3.实例《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谈自由落体运动。

(1)教学目标。

①知道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导致快慢不一样的主要因素是空气阻力,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争论和伽利略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

②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并知道它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学策略。

①首先由“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引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探讨的情景。该部分以实验为主线,环环相扣,以故事吸引学生,以问题启发学生,并辅助以网络手段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加以了解,引导学生注重伽利略的思维方法。

②先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想出验证的办法,利用网络教材给出两种类似的办法──频闪和打点计时器,并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数据,在网络上共享数据,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本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③搜索并给出在tom上有关高空坠物的新闻。以新闻中给出的信息计算出高空坠物时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高空坠物的危害性。讨论在校园里还存在某些学生将喝完的空饮料瓶和钢笔等小物品随意抛出窗外的害处。

④利用FLASH、ASP编写程序(或者使用应答器)制作一个可以交互的练习软件,让学生可以分层次练学习和了解自己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⑤将本节课的网络课件放在物理“未来 ”主页上,让学生在回家后还可以利用网络复习今天的内容。

4.课堂教学后的调查和思考

[调查]本节课后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问卷(见附录),在对48名学生调查以后,统计结果。

[发现]①有52%的学生认为“相比较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能更好!”,14.3%的学生认为“还不如以往!”。

②有52.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值得推广”,只有2%的学生认为“不值得推广”。

③影响本节课对知识的理解或掌握的原因是:23%的学生认为“注意力易分散”,只有23%的学生认为“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的知识的能力不够”。

[思考]

①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关键。

大部分学生认同并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或主动性不强,暂时会影响学习效果。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适应后,学生会更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②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有教育者称,教育的艺术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点只有一个,就是教师,教师的行动和语言。学生的注意力源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只要有办法吸引、牵着学生围绕教师的思路走,就能取得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互动课程教学模式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电脑,学生需要在二者之间来回“切换”注意力。学生可能因为电脑和网络的吸引,专心玩电脑,甚至不去学习。教师能否监控学生,能否掌握学生切换注意力的时机,能否让学生适时切换注意力,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仔细考虑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自觉地在二者间切换注意力,这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③应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应该对互动课件的使用作简单说明,作为“操作指南”提醒学生,并下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课后的教学效果证明这个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后有老师和学生说,学习任务单“设计非常实在且具有操作性”,“在让学生自主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教学过程控制得体”,课件操作指南“非常必要”。

④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和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存在着合作不主动、不充分,存在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使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注意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纠正不良心理。

另外,注重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发帖子时,有多少学生“倾听”和“考虑”了别人的观点?可以说现在的状况是多数学生的讨论是一家之言,多数观点是未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其实并未达到理想的“互动”效果。

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学习内容和时间,从而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渠道,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更加多样化、平等化。不过,这种平等而双向的交往主要是通过“人机”的对话来实现,这样就会造成认知、情感的缺失及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减少,会失去传统课堂教学的某些优势。例如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活动,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这种情感暗示在网络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如何有效实现情感交流、情感互动作为一个重要任务。

⑤正确处理好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优势的互补。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网络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应该继承和发扬。因此,在设计网络页面(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使用时机,正确处理网络与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三、我校采取的措施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为了学习必须要掌握计算机这种认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此,我校对新入学的学生采取了强化性的培训手段,主要是基本内容的普及;充分利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网页制作、网络浏览、邮件发送等方面的教学;通过“科技节”中组织网页制作大赛、建立班级网页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通过“校本课”的选修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较高级的应用和操作,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100%的学生能上网获取资料,能下载网上学习资料,能通过网上资源处理信息;55%以上的学生能进行电脑制图,能编制电脑小报。

附录:“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课调查问卷(学生)

亲爱的同学:

你觉得今天的课如何?请根据下列各类选项将认为适合你的感受选择出来,将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或横线上):

1.活力:( )

A──我总是轻松、活跃、精力充沛。

B──我绝大部分时间显得轻松、活跃、精力充沛。

C──没把握。

D──我没把许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E──我感到没有活力,忧虑、消沉、紧张。

2.意识:( )

A──我总是明智和机灵。

B──我大部分时间明智和机灵。

C──没把握。

D──我经常感觉厌倦,反应迟钝。

E──我很少留神注意,我感觉到特别厌倦。

3.相比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我认为本节课:( )

A──能更好

B──与以往差不多

C──还不如以往

4.类似这样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 )

A──非常值得推广

B──可以偶尔试一试

C──不值得推广学

5.作为学生,上这节课时你觉得自己是哪点影响了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A──注意力容易分散

B──应用电脑的基本能力不足

C──应用互联网搜索知识的能力不足

D──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有用)的知识的能力不足

E──填上自己的见解。比如(以上答案都没有,“我能应付自如”、“自觉性不好”等等。)。

6.对于这样的课你给老师提出些建议好吗?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篇2)

这一年来,我担任高一(5)班和三个实验班的物理教师,虚心向洪钟主任和梓欣老师学习,努力借鉴前辈老师的教学经验,再一次看到了科学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一年过得很充实,收获真不少。现在把这一年的一些收获写出来,以博方家一笑。

这一年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感受最深的是,不在于课堂上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能够领悟多少。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关键在于“热情”两个字。不管是学生方面,还是老师方面,都要“充满热情”。有这样一种说法,天才都是具有某方面的狂热。我觉得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学生的学习上。比如高一(3)班的丁一同学,学习物理几乎是狂热的,很多高二的物理知识,甚至大学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知识,都钻研得津津有味。事实证明,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很让人放心,根本不用担心他物理考不出好成绩。

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的热情必须由教师的热情来带动。打一个比方,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一个良好的载体,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我在下面一些上课环节作了尝试。

1.扎实的基本功能保证学生听课质量。比如板书要大而清晰,讲解思路要慢而清晰,关键地方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听懂了,有了收获的喜悦,自然会把热情回馈于你。

2.讲述枯燥无味的物理公式时,可以穿插讲述妙趣横生的科学家轶事。科学家也是人啊,越是大科学家,越有故事讲。

3.通过动画演练一些公式。比如讲平抛运动时,我找来了在飞机上扔炸弹的动画,把它投影在屏幕上并说明了游戏规则,虽然只有10多分钟,但学生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极活跃,完全展示了孩子爱玩的天性,这时候不失时机的点拨,相信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愉快而深刻的印象。

4.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规律,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要点。这个过程肯定也有不少笑料,比如有学生这样描述两个物体的相撞,他这样说:“冥冥之中一种力量让他们相遇,并发生了一次闪电式的拥抱”,底下的同学笑成一团了。

5.习题课中,可以让学生来分析练习题,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思,一方面可以由点及面的把握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抓住学生回答问题时模棱两可的地方不放,深入挖掘,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有些时候可以用一些易错题来迷惑学生,特意误导学生得出相当荒谬的结论,或者自相矛盾的结论,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有很多我自己还做得不够充分。借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来总结,“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会更有效。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篇3)

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我对于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一、注意 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上课开始时,教师利用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出探究问题(探究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然后教师根据探究的难易程度,或让学生直接探究,或把探究目标转换成系列问题再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突破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要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如果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应该说是基本达成。如果学生解决的不好,则说明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二、积极倡导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尝试。

我们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及时进行 交流反馈,适当进行拓展延伸。

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会提出一些新的疑问。在此环节,各小组提出的疑问,先由其他小组解答,其他小组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各小组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以争论,可以辩论。在讨论、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常常会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篇4)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结构ブ饕依据掌握学习的策略,研究如何将多种教学信息集成到计算机多媒体上,提高教学密度、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优化前置教学。由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实例、故事等,引出新问题,以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者是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本环节设计适当的铺垫题为新知识教学打下基础。例“惯性、惯性现象”这节课导入时,我们先动画显示“最便宜的旅游”:在大气球下吊一吊篮,人坐在吊篮里升至高空,地球在篮子下不停地自转,加圈闪烁地球,悬于高空的人便可以领略世界各地风光。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和电脑摸拟,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问:“实际上能做到吗?为什么?”这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②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思维,多媒体CAI技术集多种媒体于一身,利用它对文字、声、图象、动画等信息的处理能力,使教学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教学系统。通过模拟,加快速度、放慢、闪烁、定格、重放及色彩鲜明的动态形象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形象直观的演示过程中得以解决。ヒ浴暗缪埂币唤诘慕萄设计为例。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篇5)

新课程在教材内容、教法等方面都有所变化,需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我于是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同时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那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中老师到底要教什么?学生到底想学什么?是不是中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我说非也,素质教育我们喊了许多年,进入21世纪又遇到新课程改革,怎么还能老思想、老观念呢?课程改革了,我们的思想就要跟上,就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举个例子,初学物理的学生会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原因是在他们的脑海中一些基于他们过去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的直觉经验,所以有这样的“错误概念”;除此之外,在他们的脑海中还包括对学习过程、学科本质和学科知识结构的态度、信念和假设等,如果说前者会成为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障碍,那么后者将影响他们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科学素质的养成。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数据研究表明中国的学生学习知识有一共同的问题,学生总认为老师讲的就一定是对的,老师就是知识的权威,所以在学习时就不假思索的接受了。为什么学生会这么“容易”被动“接受”知识呢?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小孩时喜欢把孩子的的事情全部包办下来,我们的老师也具有这样的教育观念,于是就把学生学习的某些过程自己就不知不觉代替完成了。所以说我们要有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程基本上由教师来完成,学生的学习就是通过阅读课本、认真听讲将外在的知识复制到自己的头脑中并在考试时将其再现出来。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策略等的选择性被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被压抑了。而恰恰许多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现代科学哲学认为,知识是变化的,是能动的,是人努力的结果。对学生来说,知识在被接收之前是不具任何权威性的,因此教师不能以知识的正确性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而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总的来讲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人类建立科学大厦的全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堂物理课老师只讲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原理,然后就用大量的练习来轰炸学生,最终给学生能够留下的也仅是些专业名词、公式和概念。这些专门的词汇、孤立的概念和原理等零散的知识只不过是科学大厦的一些砖瓦,无法让学生看到科学大厦的整体和人类建立科学大厦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觉得空洞乏味,我们应该从人文的角度去处理教学内容。“科学本身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概念的相互关系、世界观、对人类和知识本性的看法”。传统物理教学往往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教师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本学科知识与技术、社会以及相关学科间的关系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观点和概念不是死记公式解题。

学习物理绝不是死记定理、公式,不是空洞、单一的解题训练,仅注重其形式化的表面,是无法把握物理的实质的。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学习的重点也应该是理解观点和概念不是简单的死记公式解题。

4、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生活。

许多学生认为物理知识太难,又与日常生活没有大的联系,所以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物理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但这并不是让物理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使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动力;从学生的生活中给学生以启迪。让生活给学生当一部优秀的课程,让社会给学生当一个更大的课堂,使学生每一时每一刻都能处于教育之中,使学生具有永远鲜活永不干涸的知识源泉;我们还应强调物理课程的个性化、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课程个性化问题实际上也是因材施教的问题。

5、让学生重视数学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老师们早就知道物理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物理学主要是揭示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并使之形成规律。在研究物理中,有时是通过一定的数学手段使自然现象变成物理规律。有时在物理问题中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因此数学知识与物理学存在相当大的联系,正如俗语所讲:“数理是一家”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掌握好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在学好物理,才能更好地应用数学工具处理好物理问题,并能提高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6、增强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动性。

我们很多学生在信息处理上获取能力和努力程度都不够。举个例子,有的同学物理成绩总是不能有效提高,在做物理练习时不能很充分地、努力地挖掘一些隐藏的信息。说白了就是审题不过关这是一个普遍的实际问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习惯不过关,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我认为要努力做到以下八个字:“眼看”、“嘴读”、“手画”、“脑思”。

“科学教育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学习的基础、态度、动机和期望等因素,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反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我们强调要将学生培养成会学习、会思考、具有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的素质型人才而不是一个知识接收器。对于缺乏知识的学生来说,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应该重视这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策略等的选择性,重视这类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对于全体学生,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篇6)

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课堂教学追求的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面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要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构建和谐课堂,使物理课堂体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但在现行的物理教学实际中,还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高投入,低产出;重教法,轻学法;重练习,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重电教媒体,轻板书和课前准备不到位、实验教学不到位等现象,造成学习效果低效或无效,从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目标的表面达成现象或课堂教学假繁荣现象,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发展。

一、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的交往互动,但现有的物理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只注重“形似”,忽视“神似”,不能形神兼备,错误地认为,好的课堂表现就是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按规定完成授课内容,学生也能认真听讲、较好回答问题,教师任务完成了,学生也获得了知识。有的曲解新课程理念,过多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不能坚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致使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而教学目标常常落实不到位。

二、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讲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

课堂教学因为过分强调讲授,使课堂变成了“教”堂,而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缺乏问题意识,仅仅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未能看到学习其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让学习止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习起于提出新问题;缺乏合作意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仅靠自己的苦思冥想,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的形式并不多见,更难见多方对话的情形;缺乏情感意识,忽略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缺乏反馈意识,不能自觉、多元地反馈、交流学习信息,学生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篇7)

这学期,我们科组明确规定了今后教学的方向,用八个字概括为 “聚焦课堂,追求实效”。

我上了一节课——《杠杆》,感触较深。这节课我尽力找一个合适的载体来生动形象的把物理知识融入到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展现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其中有一个道题目是这样的:小明买了一条2kg的鱼,因为现在的商贩有投机倒把的现象,小明想用刚刚学过的知识验证一下这条鱼是否足量。可是身边只有一把直尺和一个量程只有10n的弹簧测力计,还有一根系东西的细绳子。谁能帮小明来验证这条鱼呢?(条件是要保证鱼的完整。)

这道题的内容一目了然,不象有些含混晦涩的题目,读了半天不知所云,最重要的是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是每个人差不多都有过的经历。所以,题目一出来,同学们便跃跃欲试,谁都想大显身手,做个热心人,我便趁机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展开小组讨论,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同时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回到基本的知识点,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能力,还牢牢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最关键的是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哦!原来物理就在我身边,原来物理这么有用!极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们在每节课上都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而不仅仅只交给学生死板的知识点,那么,现在的课堂还会象现在这样毫无生机吗?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相应的训练某些技能技巧。与此同时要特别加强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大家知道,物理学的根本特点就是以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学习物理必须从观察和实验出发,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最后运用这些知识点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使今年的中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篇8)

我外校去听一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课。青年教师有些紧张,脸开始发红。说今天这堂课我们讲评讲义,请同学们把《速度》综合练习拿出来。于是,这位青年教师便开始讲起来,从选择题开始讲到实验题最后讲到计算题,按着题号一题不漏地讲。我轻轻问坐在旁边的学生,老师有没有把讲义收起来,学生说,没有。难怪试卷上我看不到老师批阅的痕迹。因此,哪题学生错得多,哪题学生还有什么解法,老师无法知道。青年教师只好一道一道往下讲,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请学生来回答问题,甚至还出现二处科学性错误。该教师总算把课上完,脸红了一节课,可能有点慌张或许还有些愧疚。

下课后,我们和这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问他,学生的试卷有没有收上来批阅,他说,没来得及。又问没有批你心里没数课怎么能上下去,这堂课你上得感觉如何?他说,上得不好,我不知道你们要来听课,如果知道我肯定会作好准备。

我想,课不是上给其他人看的,而是给学生上课,不管是否有人听课,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每堂课上好,要对学生负责,学校把这个班学生交给你,就是希望你担当起责任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事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这样的课,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学生会怎样对你评价?要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有责任受欢迎的好教师。

我在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肯定会误人之弟。一个没有好的工作态度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因此,我们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更要提升教师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篇9)

从学生成绩来看考的不理想。试题考查的全面基础,多数练过可学生成绩如此是我没想到的。所以对前一轮的复习值的反思一下。

两次的考试都是统一批卷,从学生答题上看,复习中存在以下误区:

一、认为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平时已学过的,应该会了,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复习了。因此,我总喜欢找一些新颖的,平时没见过的习题来让学生练习,然后评讲。认为这样复习效果会显著,会提高学生应试水平。在这次考试中画力臂的题错的很多。前一轮复习中,当学生对已讲过的基础考点、习题还做不起来时,我总是埋怨学生:“我都教了好几遍了,你怎么还不会?我没法子了,是你们的责任!现在一想,教过等于教会,学生就都可以得满分了,也就没有复习的必要了。教过不等于教会了,在下一轮复习时把大多数同学平时学习时存在的普遍问题,记载下来,重点问题重点讲,常错问题反复练,这样复习的针对性有了,效果才会好。

二、在总复习时,认为总复习是为少数学生升学服务的,复习之初,就高要求、高起点,大部分学生对复习内容都听不懂,上课迷惑不解,昏沉欲睡。至使高低分相差悬殊。通过这两次考试也使我认识到中考命题面向的是全体考生,试题一定不会很难,基于此,在复习与训练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同学,对考点不必抠得太深,要不遗余力地夯实学生的基础,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求课堂结构是:低起步、慢坡度、高收尾、留思考。

三、对旧试题的割舍力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或者是对课改力度的确信不够,对以前的偏、难、怪题型经常是欲舍不能,总要时不时地挂上一些,尤其是遇到压强、浮力、电功率等原来题目就特别多的重点章节更是不知能不能舍,或者说是不敢舍,所以造成较多的时间浪费而且人为增加了题目的难度、给学生学习物理造成大的压力、降低了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盲目地采用其它学校的模拟试度,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不够强。以后复习还是用好课本,其次还要用好一本复习资料。不能本末倒置!只要用好了课本,选择好复习教材,才能让学生远离题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各地市的中考试题无疑是最有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而且对今后的教学应具有正确的导向性、对以后的考试具有前瞻性。因而,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要下题海,认真研究近年来中考命题的走向,进而找出合理的复习策略,这也是搞好中考复习、取得理想成绩的最佳途径。

四、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强化重视不够。今年的两次模拟考后,学生们普遍认为物理答得虽然不如数学好,但也不错,自己给自己的估分一般都高于自己的最后得分,有些同学甚至对自己的成绩表示怀疑,我们是任课教师统一阅卷的,我知道整个阅卷过程还是比较公平、公正而且科学化的,出现误判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结合试题及阅卷要求反思,主要原因是有很多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表面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键点或者说是本质上的东西掌握得不够精确,所以答起卷来似是而非,自我感觉良好,在阅卷要求较严的情况下自己是会吃亏的。所以在新的一轮教学中,我一定要在双基方面多下功夫,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物理学本质上的东西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五、对《中考考纲》重视不够。模拟卷到手后,我粗略一看,还真有几道题稍微难一点儿的选择题就是《中考考纲》上原题目的变形,有的是跟中考样题试题形似神似的。

总的说来,新课程的改革刚起步,大家都在摸索探究阶段,只要本着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不死扣难、偏、怪题,不为考试而考试的宗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路,我想学生就不会再谈物理而色变了。每个学科的学习和应试有其内在的规律,只有对教和学不断地深入反思,才能真正掌握科学的学习和应试方法。可以说,时间、练习和方法是学好各门功课、取得优异成绩的三个必要条件,但一味地靠时间、做“题海”是不足取的。真正考出好成绩的同学,诀窍并不在于“题海战术”,而在于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做题。通过对这些典型问题的研解,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炼出同类问题规律性的解法,培养起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在习题的讲练复习环节,我认为选题至关重要。要及时补充自己的习题库,选题要有精品化操作思想。为此,我们积极下海寻觅、查找融知识与能力一体的综合题、身边生活应用题、热点问题思考题等等。不要过份依赖成卷,成卷是别人的东西,不一定合适自己的学生。自己要命制模拟试卷,重视反馈、正确归因、善待学生。在总复习中,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

总体上来看,学生物理学习不可能样样都行,总有部分学生学得不够理想,但我们要正确归因,多问一问自己:课堂是否降低难度、增强趣味性了?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我想:只要我们努力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只要从我们自己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力争人人有所得、堂堂有所获就好。

总复习冲刺阶段,或多或少总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模拟考试考得不理想,这时,我们走进学生的心里,要多关心、安慰他们,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都要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篇10)

课堂教学后,我们要对教学进行反思,我认为反思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成功之处要反思

成功的教学,体现了教师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了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了教学环节。要把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如备课钻研教材时自己独到的见解,经过改进使重点、难点变为突出的方法、形象贴切并简明易懂的修辞方法,带给学生以新鲜感的练习手段和方法的创造性处理,巧妙的新旧知识的衔接与引入等,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定会直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要进行反思。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构建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只有在一种轻松愉快、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例如在《什么是声音》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提出问题: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声音会是怎样的?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出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再让学生做各种能发声的动作和实验,寻找发声体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对《什么是声音》一节内容的学习,在增强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对物理教学是否联系生活实际要进行反思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中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从而强化学生的物理意识,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所以在教学时,应多选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

四、对物理教学中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要进行反思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直观性,要运用语言艺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知识趣味化,这就是说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得深入浅出,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教学语言,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近几年的物理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一直都在努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时刻注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的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我希望自己浅薄的见解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东西。如果能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是我最大的希望所在。

五、对失败之处要反思

教师尽管在备课时力求准确完美,但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难以真正全面把握好每一堂课,因此教学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教学内容安排不妥、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教法选用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练习手段和方法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等等。不管是哪方面的情况,教师都应将问题及时记下来,并积极从主观上找原因,查漏补缺,与同行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改进今后的教学。

六、对教学灵感要反思

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等,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突破备课教学的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这些都是教师智慧的闪光点,它们可能稍纵即逝,如果不注意积累,很快就会忘掉。课后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再经过“精加工”,就会不断改进、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

七、对转变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要反思。

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而教师的传统角色对这种浪费起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需要的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进学生”。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即老师顺着学生发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同时,要参与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与学生交流沟通,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师角色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角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对教学设计要反思

教完每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与总结,根据这堂课的教后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考虑下一次课的再教设计,应及时修订教案,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发现实际教学与备课设想之间的差距,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篇11)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关键在于上好复习课,努力做好章节、专题的“听、评、讲、练”层层过关。但每堂复习课上下来,常感觉学生基础薄弱、被动接受、效率较低。

一、物理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反思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只要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我们就是成功了一半。这就要更新教学理念,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充分的通过身边的生活常识、现象感知认识物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融会贯通后,再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真空不能传声、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基本要求。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败笔。例如,教师在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选择参照物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点,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例如,刚开学初在讲“单位换算”,第一个班级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错误颇多,自己还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后来在学生的反馈中才知道学生没有真正的搞懂。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涨。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如何构建等。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加鼓励和帮助,帮他们树立信心。

其次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注重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最后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及时的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地思考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力争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物理教师。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怎么写


韶光易逝,新学期的篇章即将翻开。无论什么职业通过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该进行一次回顾,教师也是如此,通过这次教学总结我们就能看到自己还有哪些需要学习的,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物理课程的新理念要求我们“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为所有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育经验,不管他们毕业后是否继续学习科学,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物理,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我们的物理课,虽然使所有学生都学好物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和发展却是可能的,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我们要有“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成人成才”的教育信念,对学生要“允许落后,鼓励冒尖”,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反思以下问题。

一、是否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二、一切物理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而任何物理规律都有其局限性,受到具体条件的制约。

三、是否利用物理学科的新成就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利用能源危机、生态恶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四、资源利用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持续发展的理念。

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搞好教学评价, 是否利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学生不断尝试成功的喜悦,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和发展。

我相信只要我们遵循“因材施教”的优良传统,并且在心中时刻装着学生,时刻想着学生的未来与发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我们就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就能充分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素质教育的新蓝图添上我们浓浓的一笔。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2篇)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教案体现了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学,我们整理了物理课堂教学反思,并分享给您,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篇1)

教学二十多年来,听别人上课也不下百堂。每当听别人上公开课时,内心就激情涌动:教学方法多新颖,课堂气氛多活跃,孩子多聪明,回答问题那么准确无误……

当自己走进课堂时,教学环节完整了,重点知识也强调了,而课堂气氛却是死气沉沉,学生学得无精打采。后来,我才终于悟出那所谓精彩的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共演的一台戏,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有对有错,甚至有意外,课堂教学才能起波澜,课堂才会活起来。"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提高。

フ庋期,我任三个班级的物理课。这三个班级的学生层次可谓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情,让我倍受启发。有一天我在其中的一个班级上课,我正讲得津津有味,发现下面有些乱。我以为是学生都会了不想听了,可过一会儿,课代表站起来了,她对我说:“老师,你能不能讲得慢一点,我们有点没听明白”。她这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向我提出这类问题,我以我的教学水平而自居,可它竟然发生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就草草地说:“回家再做一遍,周一再讲”。

回来以后,我就想,是什么原因呢?那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提出来,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我就去调查了一下,发现也有这同一问题。看来,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我总结一下,原因就在于我把我的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没有把学生放在首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老师来说,再简单的知识,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上课前要先研究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班级,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不能千篇一律。表面看老师省事了,可学生却学得稀里糊涂,那老师势必课下要进行大量的辅导,结果自己会更累,而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不好。所以说,“高效”不等于讲得快。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现在要讲究上高效课,原来只停留在表面上,现在算是亲身经历了。看来不改不行。我要感谢我的课代表。

统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而学生也习惯了跟在老师后面走的被动的学习方法,现在一下子把他们推到前面,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们存在畏难情绪和等待心理,一时难以上路等都是正常的,但老师们如果仍以老一套的方法传输知识给学生,迎合学生的畏难情绪与等待心理,那就不正常了。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学习参与者,教师既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民主,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请走进孩子们的中间,以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让我们还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想象的丰富多采的活的课堂。因为:课堂教学 “高效”才是精彩的。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篇2)

这一年来,我担任高一(5)班和三个实验班的物理教师,虚心向洪钟主任和梓欣老师学习,努力借鉴前辈老师的教学经验,再一次看到了科学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一年过得很充实,收获真不少。现在把这一年的一些收获写出来,以博方家一笑。

这一年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感受最深的是,不在于课堂上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能够领悟多少。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关键在于“热情”两个字。不管是学生方面,还是老师方面,都要“充满热情”。有这样一种说法,天才都是具有某方面的狂热。我觉得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学生的学习上。比如高一(3)班的丁一同学,学习物理几乎是狂热的,很多高二的物理知识,甚至大学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知识,都钻研得津津有味。事实证明,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很让人放心,根本不用担心他物理考不出好成绩。

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的热情必须由教师的热情来带动。打一个比方,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一个良好的载体,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我在下面一些上课环节作了尝试。

1.扎实的基本功能保证学生听课质量。比如板书要大而清晰,讲解思路要慢而清晰,关键地方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听懂了,有了收获的喜悦,自然会把热情回馈于你。

2.讲述枯燥无味的物理公式时,可以穿插讲述妙趣横生的科学家轶事。科学家也是人啊,越是大科学家,越有故事讲。

3.通过动画演练一些公式。比如讲平抛运动时,我找来了在飞机上扔炸弹的动画,把它投影在屏幕上并说明了游戏规则,虽然只有10多分钟,但学生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极活跃,完全展示了孩子爱玩的天性,这时候不失时机的点拨,相信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愉快而深刻的印象。

4.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规律,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要点。这个过程肯定也有不少笑料,比如有学生这样描述两个物体的相撞,他这样说:“冥冥之中一种力量让他们相遇,并发生了一次闪电式的拥抱”,底下的同学笑成一团了。

5.习题课中,可以让学生来分析练习题,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思,一方面可以由点及面的把握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抓住学生回答问题时模棱两可的地方不放,深入挖掘,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有些时候可以用一些易错题来迷惑学生,特意误导学生得出相当荒谬的结论,或者自相矛盾的结论,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有很多我自己还做得不够充分。借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来总结,“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会更有效。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篇3)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结构ブ饕依据掌握学习的策略,研究如何将多种教学信息集成到计算机多媒体上,提高教学密度、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优化前置教学。由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实例、故事等,引出新问题,以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者是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本环节设计适当的铺垫题为新知识教学打下基础。例“惯性、惯性现象”这节课导入时,我们先动画显示“最便宜的旅游”:在大气球下吊一吊篮,人坐在吊篮里升至高空,地球在篮子下不停地自转,加圈闪烁地球,悬于高空的人便可以领略世界各地风光。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和电脑摸拟,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问:“实际上能做到吗?为什么?”这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②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思维,多媒体CAI技术集多种媒体于一身,利用它对文字、声、图象、动画等信息的处理能力,使教学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教学系统。通过模拟,加快速度、放慢、闪烁、定格、重放及色彩鲜明的动态形象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形象直观的演示过程中得以解决。ヒ浴暗缪埂币唤诘慕萄设计为例。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篇4)

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我对于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一、注意 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上课开始时,教师利用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出探究问题(探究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然后教师根据探究的难易程度,或让学生直接探究,或把探究目标转换成系列问题再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突破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要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如果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应该说是基本达成。如果学生解决的不好,则说明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二、积极倡导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尝试。

我们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及时进行 交流反馈,适当进行拓展延伸。

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会提出一些新的疑问。在此环节,各小组提出的疑问,先由其他小组解答,其他小组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各小组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以争论,可以辩论。在讨论、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常常会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篇5)

我外校去听一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课。青年教师有些紧张,脸开始发红。说今天这堂课我们讲评讲义,请同学们把《速度》综合练习拿出来。于是,这位青年教师便开始讲起来,从选择题开始讲到实验题最后讲到计算题,按着题号一题不漏地讲。我轻轻问坐在旁边的学生,老师有没有把讲义收起来,学生说,没有。难怪试卷上我看不到老师批阅的痕迹。因此,哪题学生错得多,哪题学生还有什么解法,老师无法知道。青年教师只好一道一道往下讲,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请学生来回答问题,甚至还出现二处科学性错误。该教师总算把课上完,脸红了一节课,可能有点慌张或许还有些愧疚。

下课后,我们和这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问他,学生的试卷有没有收上来批阅,他说,没来得及。又问没有批你心里没数课怎么能上下去,这堂课你上得感觉如何?他说,上得不好,我不知道你们要来听课,如果知道我肯定会作好准备。

我想,课不是上给其他人看的,而是给学生上课,不管是否有人听课,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每堂课上好,要对学生负责,学校把这个班学生交给你,就是希望你担当起责任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事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这样的课,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学生会怎样对你评价?要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有责任受欢迎的好教师。

我在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肯定会误人之弟。一个没有好的工作态度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因此,我们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更要提升教师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篇6)

新课程在教材内容、教法等方面都有所变化,需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我于是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同时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那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中老师到底要教什么?学生到底想学什么?是不是中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我说非也,素质教育我们喊了许多年,进入21世纪又遇到新课程改革,怎么还能老思想、老观念呢?课程改革了,我们的思想就要跟上,就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举个例子,初学物理的学生会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原因是在他们的脑海中一些基于他们过去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的直觉经验,所以有这样的“错误概念”;除此之外,在他们的脑海中还包括对学习过程、学科本质和学科知识结构的态度、信念和假设等,如果说前者会成为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障碍,那么后者将影响他们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科学素质的养成。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数据研究表明中国的学生学习知识有一共同的问题,学生总认为老师讲的就一定是对的,老师就是知识的权威,所以在学习时就不假思索的接受了。为什么学生会这么“容易”被动“接受”知识呢?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小孩时喜欢把孩子的的事情全部包办下来,我们的老师也具有这样的教育观念,于是就把学生学习的某些过程自己就不知不觉代替完成了。所以说我们要有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程基本上由教师来完成,学生的学习就是通过阅读课本、认真听讲将外在的知识复制到自己的头脑中并在考试时将其再现出来。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策略等的选择性被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被压抑了。而恰恰许多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现代科学哲学认为,知识是变化的,是能动的,是人努力的结果。对学生来说,知识在被接收之前是不具任何权威性的,因此教师不能以知识的正确性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而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总的来讲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人类建立科学大厦的全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堂物理课老师只讲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原理,然后就用大量的练习来轰炸学生,最终给学生能够留下的也仅是些专业名词、公式和概念。这些专门的词汇、孤立的概念和原理等零散的知识只不过是科学大厦的一些砖瓦,无法让学生看到科学大厦的整体和人类建立科学大厦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觉得空洞乏味,我们应该从人文的角度去处理教学内容。“科学本身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概念的相互关系、世界观、对人类和知识本性的看法”。传统物理教学往往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教师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本学科知识与技术、社会以及相关学科间的关系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观点和概念不是死记公式解题。

学习物理绝不是死记定理、公式,不是空洞、单一的解题训练,仅注重其形式化的表面,是无法把握物理的实质的。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学习的重点也应该是理解观点和概念不是简单的死记公式解题。

4、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生活。

许多学生认为物理知识太难,又与日常生活没有大的联系,所以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物理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但这并不是让物理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使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动力;从学生的生活中给学生以启迪。让生活给学生当一部优秀的课程,让社会给学生当一个更大的课堂,使学生每一时每一刻都能处于教育之中,使学生具有永远鲜活永不干涸的知识源泉;我们还应强调物理课程的个性化、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课程个性化问题实际上也是因材施教的问题。

5、让学生重视数学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老师们早就知道物理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物理学主要是揭示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并使之形成规律。在研究物理中,有时是通过一定的数学手段使自然现象变成物理规律。有时在物理问题中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因此数学知识与物理学存在相当大的联系,正如俗语所讲:“数理是一家”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掌握好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在学好物理,才能更好地应用数学工具处理好物理问题,并能提高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6、增强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动性。

我们很多学生在信息处理上获取能力和努力程度都不够。举个例子,有的同学物理成绩总是不能有效提高,在做物理练习时不能很充分地、努力地挖掘一些隐藏的信息。说白了就是审题不过关这是一个普遍的实际问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习惯不过关,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我认为要努力做到以下八个字:“眼看”、“嘴读”、“手画”、“脑思”。

“科学教育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学习的基础、态度、动机和期望等因素,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反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我们强调要将学生培养成会学习、会思考、具有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的素质型人才而不是一个知识接收器。对于缺乏知识的学生来说,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应该重视这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策略等的选择性,重视这类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对于全体学生,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篇7)

从学生成绩来看考的不理想。试题考查的全面基础,多数练过可学生成绩如此是我没想到的。所以对前一轮的复习值的反思一下。

两次的考试都是统一批卷,从学生答题上看,复习中存在以下误区:

一、认为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平时已学过的,应该会了,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复习了。因此,我总喜欢找一些新颖的,平时没见过的习题来让学生练习,然后评讲。认为这样复习效果会显著,会提高学生应试水平。在这次考试中画力臂的题错的很多。前一轮复习中,当学生对已讲过的基础考点、习题还做不起来时,我总是埋怨学生:“我都教了好几遍了,你怎么还不会?我没法子了,是你们的责任!现在一想,教过等于教会,学生就都可以得满分了,也就没有复习的必要了。教过不等于教会了,在下一轮复习时把大多数同学平时学习时存在的普遍问题,记载下来,重点问题重点讲,常错问题反复练,这样复习的针对性有了,效果才会好。

二、在总复习时,认为总复习是为少数学生升学服务的,复习之初,就高要求、高起点,大部分学生对复习内容都听不懂,上课迷惑不解,昏沉欲睡。至使高低分相差悬殊。通过这两次考试也使我认识到中考命题面向的是全体考生,试题一定不会很难,基于此,在复习与训练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同学,对考点不必抠得太深,要不遗余力地夯实学生的基础,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求课堂结构是:低起步、慢坡度、高收尾、留思考。

三、对旧试题的割舍力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或者是对课改力度的确信不够,对以前的偏、难、怪题型经常是欲舍不能,总要时不时地挂上一些,尤其是遇到压强、浮力、电功率等原来题目就特别多的重点章节更是不知能不能舍,或者说是不敢舍,所以造成较多的时间浪费而且人为增加了题目的难度、给学生学习物理造成大的压力、降低了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盲目地采用其它学校的模拟试度,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不够强。以后复习还是用好课本,其次还要用好一本复习资料。不能本末倒置!只要用好了课本,选择好复习教材,才能让学生远离题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各地市的中考试题无疑是最有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而且对今后的教学应具有正确的导向性、对以后的考试具有前瞻性。因而,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要下题海,认真研究近年来中考命题的走向,进而找出合理的复习策略,这也是搞好中考复习、取得理想成绩的最佳途径。

四、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强化重视不够。今年的两次模拟考后,学生们普遍认为物理答得虽然不如数学好,但也不错,自己给自己的估分一般都高于自己的最后得分,有些同学甚至对自己的成绩表示怀疑,我们是任课教师统一阅卷的,我知道整个阅卷过程还是比较公平、公正而且科学化的,出现误判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结合试题及阅卷要求反思,主要原因是有很多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表面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键点或者说是本质上的东西掌握得不够精确,所以答起卷来似是而非,自我感觉良好,在阅卷要求较严的情况下自己是会吃亏的。所以在新的一轮教学中,我一定要在双基方面多下功夫,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物理学本质上的东西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五、对《中考考纲》重视不够。模拟卷到手后,我粗略一看,还真有几道题稍微难一点儿的选择题就是《中考考纲》上原题目的变形,有的是跟中考样题试题形似神似的。

总的说来,新课程的改革刚起步,大家都在摸索探究阶段,只要本着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不死扣难、偏、怪题,不为考试而考试的宗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路,我想学生就不会再谈物理而色变了。每个学科的学习和应试有其内在的规律,只有对教和学不断地深入反思,才能真正掌握科学的学习和应试方法。可以说,时间、练习和方法是学好各门功课、取得优异成绩的三个必要条件,但一味地靠时间、做“题海”是不足取的。真正考出好成绩的同学,诀窍并不在于“题海战术”,而在于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做题。通过对这些典型问题的研解,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炼出同类问题规律性的解法,培养起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在习题的讲练复习环节,我认为选题至关重要。要及时补充自己的习题库,选题要有精品化操作思想。为此,我们积极下海寻觅、查找融知识与能力一体的综合题、身边生活应用题、热点问题思考题等等。不要过份依赖成卷,成卷是别人的东西,不一定合适自己的学生。自己要命制模拟试卷,重视反馈、正确归因、善待学生。在总复习中,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

总体上来看,学生物理学习不可能样样都行,总有部分学生学得不够理想,但我们要正确归因,多问一问自己:课堂是否降低难度、增强趣味性了?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我想:只要我们努力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只要从我们自己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力争人人有所得、堂堂有所获就好。

总复习冲刺阶段,或多或少总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模拟考试考得不理想,这时,我们走进学生的心里,要多关心、安慰他们,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都要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篇8)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关键在于上好复习课,努力做好章节、专题的“听、评、讲、练”层层过关。但每堂复习课上下来,常感觉学生基础薄弱、被动接受、效率较低。

一、物理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反思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只要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我们就是成功了一半。这就要更新教学理念,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充分的通过身边的生活常识、现象感知认识物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融会贯通后,再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真空不能传声、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基本要求。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败笔。例如,教师在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选择参照物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点,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例如,刚开学初在讲“单位换算”,第一个班级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错误颇多,自己还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后来在学生的反馈中才知道学生没有真正的搞懂。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涨。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如何构建等。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加鼓励和帮助,帮他们树立信心。

其次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注重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最后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及时的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地思考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力争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物理教师。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篇9)

高中物理课程的新理念要求我们“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为所有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育经验,不管他们毕业后是否继续学习科学,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物理,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我们的物理课,虽然使所有学生都学好物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和发展却是可能的,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我们要有“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成人成才”的教育信念,对学生要“允许落后,鼓励冒尖”,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反思以下问题。

一、是否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二、一切物理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而任何物理规律都有其局限性,受到具体条件的制约。

三、是否利用物理学科的新成就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利用能源危机、生态恶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四、资源利用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持续发展的理念。

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搞好教学评价, 是否利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学生不断尝试成功的喜悦,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和发展。

我相信只要我们遵循“因材施教”的优良传统,并且在心中时刻装着学生,时刻想着学生的未来与发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我们就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就能充分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素质教育的新蓝图添上我们浓浓的一笔。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篇10)

《密度知识的应用》这一节课,如果按照通常的教法,应该先教学生学会查密度表,然后利用公式转换的方法来完成质量和体积的运算,这样的学习方法较为直接,容易灌输,但学生只能在运算中完成课堂任务,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无法满足社会、学生和学科发展的需求。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从整体说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同等重要的,它们都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这堂课的设计中似乎没有刻意教学生如何查密度表,但学生为了鉴别小"金"块,已经自觉地掌握了查表的方法,比起以前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效果更好。通过三次探究式学习外加生活中的应用贯穿一堂课,学生对密度知识的应用会有一定的基础,相信将来想忘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应用教学与探究教学》的实施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高涨,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既培养了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小铝块、小铜块由于颜色有明显差异,又是家庭常见的物体颜色,学生能够很快地加以识别。而轻重不同,只有个别同学能够想到,通过肯定、赞同后,他们的荣誉感将空前高涨,同时带动了周边同学的共同发展。而小"金"块与小铜块虽是同种物质,由于表面颜色的影响,几乎没有同学可以马上鉴别。这给今后假金制品(金圆宝、金佛、金首饰、金砖等)的鉴别指明了方向。银圆用声音可以简单鉴别,黄金用牙齿可以咬凹陷,这些学生都很有兴趣,它们都可以填补学生生活中的空白,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特性"的理解。无规则小零件的质量计算在今后的工作中非常有用,通过这次的探究活动,有的同学可能马上就可以把所学知识用到家长的材料计算中,这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求知而学、自主学习打开更大的空间。

这堂课的时间比较紧凑,有关查表的方法、公式的变形、计算的正确性与否、各种单位的换算、实验的设计等等都交给学生互相纠正。学生的探究时间又不能限得太紧,如果能够完成鉴别物质和质量的探究,后面的体积探究可以适当灵活处理。如果时间有余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适当多补充些密度知识的应用,如:建筑和飞机制造等方面根据密度选用材料,鉴别牛奶、酒的浓度等。课堂小结、归纳总结都转为师生共识、师生教学小结等,这不能只是文字游戏而已,而应是课堂以学生为主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结果比起老师自己下的结论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学习的效果将更好。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篇11)

课堂教学后,我们要对教学进行反思,我认为反思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成功之处要反思

成功的教学,体现了教师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了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了教学环节。要把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如备课钻研教材时自己独到的见解,经过改进使重点、难点变为突出的方法、形象贴切并简明易懂的修辞方法,带给学生以新鲜感的练习手段和方法的创造性处理,巧妙的新旧知识的衔接与引入等,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定会直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要进行反思。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构建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只有在一种轻松愉快、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例如在《什么是声音》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提出问题: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声音会是怎样的?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出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再让学生做各种能发声的动作和实验,寻找发声体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对《什么是声音》一节内容的学习,在增强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对物理教学是否联系生活实际要进行反思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中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从而强化学生的物理意识,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所以在教学时,应多选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

四、对物理教学中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要进行反思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直观性,要运用语言艺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知识趣味化,这就是说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得深入浅出,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教学语言,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近几年的物理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一直都在努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时刻注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的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我希望自己浅薄的见解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东西。如果能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是我最大的希望所在。

五、对失败之处要反思

教师尽管在备课时力求准确完美,但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难以真正全面把握好每一堂课,因此教学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教学内容安排不妥、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教法选用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练习手段和方法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等等。不管是哪方面的情况,教师都应将问题及时记下来,并积极从主观上找原因,查漏补缺,与同行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改进今后的教学。

六、对教学灵感要反思

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等,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突破备课教学的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这些都是教师智慧的闪光点,它们可能稍纵即逝,如果不注意积累,很快就会忘掉。课后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再经过“精加工”,就会不断改进、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

七、对转变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要反思。

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而教师的传统角色对这种浪费起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需要的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进学生”。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即老师顺着学生发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同时,要参与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与学生交流沟通,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师角色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角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对教学设计要反思

教完每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与总结,根据这堂课的教后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考虑下一次课的再教设计,应及时修订教案,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发现实际教学与备课设想之间的差距,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篇12)

这是一堂初中物理中有关《蒸发》内容的展示课,借用了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先后上了三堂课,目的在于探究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同时积极探索“三课两反思”的教学改进实践,也就是用探究型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1、以前上课时用的课件内容很详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实验除了要学生做实验外,还用三个Flash动画实验显示一遍,其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本节课课件中作了一些改进,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是从指尖上锻炼出来的”(某一物理学家语),学生通过三个实验操作已经很好地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并能得出初步的实验结论,再显示三个Flash动画有些画蛇添足,因此,在这个课件中没有采用。

2、“蒸发致冷”部分,小男孩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冷的那副画,以前所采用的是书本上的原图,静态的,不逼真,这节课采用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动画,很形象逼真,看的人也感同身受,效果非常的好,学生的回答也更到位,并且非常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3、以前的课件中实验结论是在屏幕上的;显示过后,留给学生的印象不深,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运用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时,语言表达上不够确切,这次,我把三个实验结论板书在黑板上,虽然多花费了点时间,但留在学生眼中的时间长一些,解释生活中的有关蒸发的现象时,语言表达更到位,当然学生对这块知识的记忆也会更长久点。

4、以前做“蒸发致冷”演示实验时,是我和学生共同做实验,由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学生虽然也能感受到温度计示数变化的方向,但总感觉是由老师在主导着课堂的进程。而这次,在课件中增加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由几个学生共同上台演示实验,我负责在电脑上记录数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接从黑板上看到两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趋势,对比更鲜明,而且下面不参加演示的学生更感兴趣了,课堂氛围显然更活跃些。

5、听了很多老师的《蒸发》公开课,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影响蒸发的因素”的三个实验时,大部分都是先让学生设计实验,而学生大多不能很完整地说出实验应控制的变量,而后再由老师点出。原因并非学生能力不够,是因为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控制变量法(初中一个最重要的实验方法),还不具备应用控制变量法思想设计实验的能力。因此,对控制变量法的教学,作长远打算,分为三个阶级进行:感受→明确→应用。而第一次,以感受教学为主。因此我一改往日的教学思路,直接在课件中显示三个实验的目标及操作步骤,将需要控制的变量用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先感受控制变量法思想。

二、关于“三课两反思”的教学改进实践

第一节课后:

公开课时,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习过《蒸发》,而本次活动的宗旨是:体现真实的一节课,20xx年3月17日上午我借初一班级上课,因为他们在预备和初一学习的都是新综合学科,虽然有点浅,但毕竟有一定的基础,加上我提前利用两节课为他们补习了《熔化和凝固》及《沸腾》,并费力地把每个学生的名字都记住了,所以和学生融合得非常好。

优势1:

这节课我注意了鼓励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以四人一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交流,并要求学生要轮流分次地完成三个实验,避免由一位学生包揽所有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学生相互协作井然有序地进行实验的情景中,这个设计应该是很成功的。在安排实验小组时,我征求了班主任的意见,将活泼学生和腼腆学生搭配在一起,希望能对他们的性格起到一种良性培养,从本节课来看,效果很好,每个组都很热闹地在进行实验,长远来看,相信也能对学生的性格起到好的作用。

不足1:

在实验前,先提出实验的要求,再显示三个实验目标及操作要求,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实验,而有些不认真的学生根本没将操作要求看完就开始实验,没按规定进行实验,因此得出了错误的实验结论。在下次进行到类似环节时,要

让学生先共同熟悉一下操作要求后再动手实验。

优势2:

这个教案很好地把握了《蒸发》的重难点,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程度,妥帖地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各个知识块之间线条明朗,容易让学生区分本节课的几个环节,使他们对本节课思路清晰,易于理解消化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不足2:

各知识块之间既要有区分,也应有联系,老师的一些过渡性语言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对一个知识点理解中顺利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的探究和学习中,而我在这个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没有很好地起到引领作用,所以,在课后,我已经思考并设计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输入教案中,今后讲这节课时,我肯定能做得很好。

优势3:

学习物理是为了利用物理知识来为人类服务。因此,在共同学习了本堂后,我在后面进行了为时不短的STS教育(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缩写),这对学生学习物理是为了利用物理的意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不足3:

在STS教育的第三个页面中,即“火箭的发射台下面为什么建了个大水池?”时应该渗透德育,譬如,可以提到我们国家20xx年10月16日的“神舟5号”载人航天取得成功,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渗透,虽然这一点也是可以找时间弥补,但可能没有那么恰当的教育时机了。德育渗透不仅要在今后讲蒸发这节课时注意,在其他课堂也要注意“时时德育,事事德育”。

优势4:

语言中流淌的情感有时远甚于任何事物。因我性格豪爽开朗,所以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也感染和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过渡语、评价语热情洋溢也不乏幽默,以自己语言中流露的真实的情感和个性来调动课堂气氛。

不足4:

评价语不够丰富,难以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受重视的感觉,但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修成正果。今后,要多看名师的课堂录象,多学习他们评价学生的技巧和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

另外有一个具体的细节,我拿出干皱的苹果问学生:“放久的苹果外皮,切开以后,内部水份流失(是/否)?”有一个学生很响地说:“也有流失!”时,我自己把苹果切开,然后巡逻一周,让全班学生看里面的水分是否流失。课后反思,当时我应该及时地把苹果递给这个发声音最大的学生,让他切苹果验证,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不费力气地把整个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今后,我在处理这些意外的教学细节时应更注意技巧。

优势5:

为了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表现的机会,我注意了提问学生的广泛度。虽然是借班上课,我也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初步了解,提问了每个层面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回答的很好,这说明他们对本节课知识学习得很好。

不足5:

很多回答是学生自己的语言,而我将其引导到了物理的专业语言上来,课后,听课的老师跟我提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答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要用书本上的语言来回答,要尊重学生的语言特色。今后我也要注意相应的方面和环节处理。

优势6:

当王璐同学答出“表面积越小,蒸发得越快”的错误结论时,我并没有慌张,而是询问其他实验小组有没有不同的观点。因为大部分小组都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让他们直接区分出正确与错误来。而后我又询问他们做实验时,表面积大的酒精和表面积小的酒精滴的滴数是否一样,解开了其他学生心中的疑惑,处理得干脆利索。

不足6:

课后想想,这样处理不是最好,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应该加以充分利用,譬如:让得出错误结论的小组自己找出症结所在,并将得出错误结论的过程用语言展示给全班学生,这样的印象会更深刻,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另外,也可以点出,在动手做实验前一定要注意科学规范的实验要求,只有认真按要求去做,才能更好地探索到物理规律,寻到学习的宝藏。此外,因为在课堂上有一学生对语句理解有误,我把语言又作了点变动,改成了不易引起误解的语言。

第二节课后:

优点:

由于我学在上星期三请来了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和华师大二附中的郑桂华老师来上课,是借班上课,郑老师在课前十分钟和学生进行了沟通聊

天,使学生克服了陌生所带来的不适感,上课气氛很活跃,互动很好。通过观摩,使我收益匪浅,借鉴到《蒸发》课中,3月30日下午在洋恒中学借班上课过程中,我与学生配合得非常默契、融洽。

不足:

课堂前面两节《蒸发》课中,在“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实验中,表面积小的滴了一滴酒精,表面积大的滴了多滴酒精,导致得出“表面积越小,蒸发得越快”的错误结论,分析原因:学生没有接触过控制变量法,加上老师陈述实验要求时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要滴一滴,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下次上课时,要让学生先设计一下实验步骤,不管他们是否设计得出来,目的只是为了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我准备在下节课中予以调整。

另外,由于是借班上课,布置的课后作业“沙尘暴的起因和防治”成了一个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不如直接设计进课后的STS教育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植树护林、保护环境的德育教育。

第三节课后:

4月8日下午,借的是我校初一另外一个班级,该班也还没有学过物理课,同时课前没有做铺垫,所以对“进行实验设计”和“得出实验结论”等话语不能很好地理解,往往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出现不适。如:明确实验目的后,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有部分学生却利用了桌面上的苹果进行实验,说明老师的引导语言不够具体,还有部分学生直接开始操作实验,这是在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在今后借班上课时,要更充分地备学生才能避免出现这些不足。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2500字合集


教师范文大全相关专题:“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三尺讲台,是老师展现风采的舞台。教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教案是教师努力理解,认真思考的结果。从哪几个方面才能够写一份完美的教案呢?为此,我们花时间整理了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1

这学期,我们科组明确规定了今后教学的方向,用八个字概括为 “聚焦课堂,追求实效”。

我上了一节课——《杠杆》,感触较深。这节课我尽力找一个合适的载体来生动形象的把物理知识融入到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展现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其中有一个道题目是这样的:小明买了一条2kg的鱼,因为现在的商贩有投机倒把的现象,小明想用刚刚学过的知识验证一下这条鱼是否足量。可是身边只有一把直尺和一个量程只有10n的弹簧测力计,还有一根系东西的细绳子。谁能帮小明来验证这条鱼呢?(条件是要保证鱼的完整。)

这道题的内容一目了然,不象有些含混晦涩的题目,读了半天不知所云,最重要的是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是每个人差不多都有过的经历。所以,题目一出来,同学们便跃跃欲试,谁都想大显身手,做个热心人,我便趁机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展开小组讨论,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同时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回到基本的知识点,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能力,还牢牢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最关键的是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哦!原来物理就在我身边,原来物理这么有用!极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们在每节课上都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而不仅仅只交给学生死板的知识点,那么,现在的课堂还会象现在这样毫无生机吗?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相应的训练某些技能技巧。与此同时要特别加强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大家知道,物理学的根本特点就是以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学习物理必须从观察和实验出发,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最后运用这些知识点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使今年的中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2

这是一堂初中物理中有关《蒸发》内容的展示课,借用了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先后上了三堂课,目的在于探究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同时积极探索“三课两反思”的教学改进实践,也就是用探究型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1、以前上课时用的课件内容很详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实验除了要学生做实验外,还用三个Flash动画实验显示一遍,其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本节课课件中作了一些改进,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是从指尖上锻炼出来的”(某一物理学家语),学生通过三个实验操作已经很好地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并能得出初步的实验结论,再显示三个Flash动画有些画蛇添足,因此,在这个课件中没有采用。

2、“蒸发致冷”部分,小男孩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冷的那副画,以前所采用的是书本上的原图,静态的,不逼真,这节课采用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动画,很形象逼真,看的人也感同身受,效果非常的好,学生的回答也更到位,并且非常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3、以前的课件中实验结论是在屏幕上的;显示过后,留给学生的印象不深,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运用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时,语言表达上不够确切,这次,我把三个实验结论板书在黑板上,虽然多花费了点时间,但留在学生眼中的时间长一些,解释生活中的有关蒸发的现象时,语言表达更到位,当然学生对这块知识的记忆也会更长久点。

4、以前做“蒸发致冷”演示实验时,是我和学生共同做实验,由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学生虽然也能感受到温度计示数变化的方向,但总感觉是由老师在主导着课堂的进程。而这次,在课件中增加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由几个学生共同上台演示实验,我负责在电脑上记录数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接从黑板上看到两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趋势,对比更鲜明,而且下面不参加演示的学生更感兴趣了,课堂氛围显然更活跃些。

5、听了很多老师的《蒸发》公开课,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影响蒸发的因素”的三个实验时,大部分都是先让学生设计实验,而学生大多不能很完整地说出实验应控制的变量,而后再由老师点出。原因并非学生能力不够,是因为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控制变量法(初中一个最重要的实验方法),还不具备应用控制变量法思想设计实验的能力。因此,对控制变量法的教学,作长远打算,分为三个阶级进行:感受→明确→应用。而第一次,以感受教学为主。因此我一改往日的教学思路,直接在课件中显示三个实验的目标及操作步骤,将需要控制的变量用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先感受控制变量法思想。

二、关于“三课两反思”的教学改进实践

第一节课后:

公开课时,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习过《蒸发》,而本次活动的宗旨是:体现真实的一节课,20xx年3月17日上午我借初一班级上课,因为他们在预备和初一学习的都是新综合学科,虽然有点浅,但毕竟有一定的基础,加上我提前利用两节课为他们补习了《熔化和凝固》及《沸腾》,并费力地把每个学生的名字都记住了,所以和学生融合得非常好。

优势1:

这节课我注意了鼓励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以四人一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交流,并要求学生要轮流分次地完成三个实验,避免由一位学生包揽所有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学生相互协作井然有序地进行实验的情景中,这个设计应该是很成功的。在安排实验小组时,我征求了班主任的意见,将活泼学生和腼腆学生搭配在一起,希望能对他们的性格起到一种良性培养,从本节课来看,效果很好,每个组都很热闹地在进行实验,长远来看,相信也能对学生的性格起到好的作用。

不足1:

在实验前,先提出实验的要求,再显示三个实验目标及操作要求,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实验,而有些不认真的学生根本没将操作要求看完就开始实验,没按规定进行实验,因此得出了错误的实验结论。在下次进行到类似环节时,要

让学生先共同熟悉一下操作要求后再动手实验。

优势2:

这个教案很好地把握了《蒸发》的重难点,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程度,妥帖地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各个知识块之间线条明朗,容易让学生区分本节课的几个环节,使他们对本节课思路清晰,易于理解消化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不足2:

各知识块之间既要有区分,也应有联系,老师的一些过渡性语言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对一个知识点理解中顺利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的探究和学习中,而我在这个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没有很好地起到引领作用,所以,在课后,我已经思考并设计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输入教案中,今后讲这节课时,我肯定能做得很好。

优势3:

学习物理是为了利用物理知识来为人类服务。因此,在共同学习了本堂后,我在后面进行了为时不短的STS教育(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缩写),这对学生学习物理是为了利用物理的意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不足3:

在STS教育的第三个页面中,即“火箭的发射台下面为什么建了个大水池?”时应该渗透德育,譬如,可以提到我们国家20xx年10月16日的“神舟5号”载人航天取得成功,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渗透,虽然这一点也是可以找时间弥补,但可能没有那么恰当的教育时机了。德育渗透不仅要在今后讲蒸发这节课时注意,在其他课堂也要注意“时时德育,事事德育”。

优势4:

语言中流淌的情感有时远甚于任何事物。因我性格豪爽开朗,所以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也感染和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过渡语、评价语热情洋溢也不乏幽默,以自己语言中流露的真实的情感和个性来调动课堂气氛。

不足4:

评价语不够丰富,难以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受重视的感觉,但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修成正果。今后,要多看名师的课堂录象,多学习他们评价学生的技巧和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

另外有一个具体的细节,我拿出干皱的苹果问学生:“放久的苹果外皮,切开以后,内部水份流失(是/否)?”有一个学生很响地说:“也有流失!”时,我自己把苹果切开,然后巡逻一周,让全班学生看里面的水分是否流失。课后反思,当时我应该及时地把苹果递给这个发声音最大的学生,让他切苹果验证,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不费力气地把整个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今后,我在处理这些意外的教学细节时应更注意技巧。

优势5:

为了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表现的机会,我注意了提问学生的广泛度。虽然是借班上课,我也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初步了解,提问了每个层面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回答的很好,这说明他们对本节课知识学习得很好。

不足5:

很多回答是学生自己的语言,而我将其引导到了物理的专业语言上来,课后,听课的老师跟我提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答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要用书本上的语言来回答,要尊重学生的语言特色。今后我也要注意相应的方面和环节处理。

优势6:

当王璐同学答出“表面积越小,蒸发得越快”的错误结论时,我并没有慌张,而是询问其他实验小组有没有不同的观点。因为大部分小组都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让他们直接区分出正确与错误来。而后我又询问他们做实验时,表面积大的酒精和表面积小的酒精滴的滴数是否一样,解开了其他学生心中的疑惑,处理得干脆利索。

不足6:

课后想想,这样处理不是最好,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应该加以充分利用,譬如:让得出错误结论的小组自己找出症结所在,并将得出错误结论的过程用语言展示给全班学生,这样的印象会更深刻,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另外,也可以点出,在动手做实验前一定要注意科学规范的实验要求,只有认真按要求去做,才能更好地探索到物理规律,寻到学习的宝藏。此外,因为在课堂上有一学生对语句理解有误,我把语言又作了点变动,改成了不易引起误解的语言。

第二节课后:

优点:

由于我学在上星期三请来了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和华师大二附中的郑桂华老师来上课,是借班上课,郑老师在课前十分钟和学生进行了沟通聊

天,使学生克服了陌生所带来的不适感,上课气氛很活跃,互动很好。通过观摩,使我收益匪浅,借鉴到《蒸发》课中,3月30日下午在洋恒中学借班上课过程中,我与学生配合得非常默契、融洽。

不足:

课堂前面两节《蒸发》课中,在“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实验中,表面积小的滴了一滴酒精,表面积大的滴了多滴酒精,导致得出“表面积越小,蒸发得越快”的错误结论,分析原因:学生没有接触过控制变量法,加上老师陈述实验要求时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要滴一滴,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下次上课时,要让学生先设计一下实验步骤,不管他们是否设计得出来,目的只是为了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我准备在下节课中予以调整。

另外,由于是借班上课,布置的课后作业“沙尘暴的起因和防治”成了一个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不如直接设计进课后的STS教育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植树护林、保护环境的德育教育。

第三节课后:

4月8日下午,借的是我校初一另外一个班级,该班也还没有学过物理课,同时课前没有做铺垫,所以对“进行实验设计”和“得出实验结论”等话语不能很好地理解,往往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出现不适。如:明确实验目的后,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有部分学生却利用了桌面上的苹果进行实验,说明老师的引导语言不够具体,还有部分学生直接开始操作实验,这是在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在今后借班上课时,要更充分地备学生才能避免出现这些不足。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3

教师教学的困惑是什么

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核心设计思想是“让每一位高中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有个性发展”。通过必修课程,保证学生获得共同基础;通过选修课程,保证学生有个性发展。我们的工作是坚持积极、稳妥、创新、务实的基本原则。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反映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趋势,新课程实验是一个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施中逐步加以解决。我们认为新课程要顺利实施,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事实上,目前困扰教师们的最大问题是教学评价。传统的考试还需要吗?考试的成绩还重要吗?考试的重要其实还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作为教师更是无法回避的,在强调这个重要,那个重要的时候,教师最敏感的恐怕还是考试成绩的重要,只要考试不取消。即如何评价教学事实上是制约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的瓶颈,也是教师们心里最关心的问题。

1.1 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核心理念相信教师们都是熟知并认可的。关键的症结在于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体现并落实这一理念。

根据我们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常态观察,目前教师们的常态课更多是一种传统讲授式为主导的改进型,应当承认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当教师试图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纳结论时,由于学生长期形成的习惯于被动接受,依赖于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很难一下子改变,往往不会找,归纳不出来,就等着老师你说出结果,造成教与学关系不协调。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

思考与建议:课堂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事,教师的执教能力是一种默会知识。虽然教师们都经过了市级学科培训,甚至省级国家级培训,但很多在纸面上很容易说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变得很难了,这不是培训就能解决的,还得要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在实践中得到解决才是真正的解决。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使用好新教材,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执教能力,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

1.2 教学过程如何组织实施

新课程必修教材在组织结构和教学内容上都作了适当调整,虽然删除了部分内容,但也增加了一些内容。从本质上看新教材的教与学要求比原教材高,平均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比原教材多,主要渗透了学科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教师们普遍感到课并不如原先想象的那么好上!这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1.2.1 教学目标如何把握

这是实施新课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许多教师可能受多年教学实践积淀的经验干扰,加上教学评价严重滞后,担心过程与情感目标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认为新课程强调了三维目标,势必使教师在课堂上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知识目标从时间上就显得比较紧张,甚至会来不及进行课堂小结、例题的讨论、学生课堂练习,从而导致对知识掌握缺失,课外作业错误增加,会直接影响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

思考与建议:制定教学目标的水平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知识目标的“了解”、“认识”、“理解”、“应用”和体验性要求目标的“经历”、“反应”、“领悟”的区分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经过较长时间有意识的经验积累。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我们要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回归到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应有机整合,不应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们需要仔细研读省“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熟悉、掌握新旧教材变化,体会这些变化隐含的目的从而领会编者意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要求,避免用老方法使用新教材。

1.2.2 教学内容如何取舍

教材组织结构都变了,如教材中的“做一做”、“说一说”、“STS”、“科学漫步”,虽说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但实际操作起来颇感困难。对教材如何处理,对教材提出的要求如何把握,对省“教学指导意见”中提出的要求又如何把握,可能大多数教师还是心中无数。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教材,把教材看成唯一的教学资源,教材里有什么就讲什么,不敢大胆地取舍,更不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不准一节课的具体教学要求,补充旧教材上的内容,无形中加重学生负担,造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新教材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是有所提高,“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频繁出现在新教材中,要求学生既要动口,又要动手,更要动脑。学生自然会感到学习的要求增多了,学习的难度也提高了。例如,直线运动提前到第一、二章后和初中讲的概念完全不同,导致学生由于前概念的缺失,思维能力一下子拔高,学生就可能跟不上。

思考与建议: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共同要求和融合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如何处理各方面的不同要求,课的结构如何安排等等,相信多数课都需要教师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准备很多材料。这些对教师来说也都是新的问题和困难。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课堂上45分钟所呈现的内容,课前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准备。以“教学指导意见”为纲,认真细致的准备,严谨流畅的教学设计,会使教师上课时底蕴十足、如数家珍,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

1.2.3 课时与进度的矛盾

按照省里每周2课时的安排建议,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更不要说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了。好在学校安排的课时多一些。一个模块36课时,相信多数学生会感到非常吃力:每节课的容量特别大,且每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复习与巩固要靠自己课后下功夫。其实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像听报告讲座看电影那样,听过了看过了就算数,它毕竟对学生有一定的教学要求,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对错误的做法和理解也需要反复纠正,这些其实都需要一定时间作保证。例如,必修教材1的第一章就集中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矢量”问题,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新东西,理解上都存在困难,所有这些都不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就明了的,要经过反复的纠正和体会才能较好地掌握。

思考与建议: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设计应当重在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引导学习,铺设恰当的认知阶梯,呈现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让学生应用了原有知识,又启迪学生思维,使知识得以深化。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教师的任务是将学习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恰时恰点适度的问题,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问题引导学习”应当成为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1.3 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教材很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增加了许多探究性教学内容,要求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去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其用意何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探究性教学方式对教师自身的执教能力而言是一个挑战,一是不习惯这样的教法。二是怕费时费力,如果探究活动课时少花了,可能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如果花的课时太多了,过多强调“学习体验”,又会觉得效率太低,疏于其它知识的落实和巩固。探究性学习方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本身也是一个传统的薄弱环节,或者说大多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本身就很低,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取得比较好的成效,还得要花较多的时间。教师要习惯于这样的教法,学生也要习惯于这样的学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教师这样认识,让学生探究,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有时感觉让学生探究太浪费时间,半天还得不到应得的结论,教师干脆把结论讲了算了。

新教材设计了许多科学探究、小课题研究案例,一般学校对这些资源没有很好地实施与利用。一则因为学生课余负担很重,忙于应付作业;二则社会、学校、家长对这方面的意识欠缺。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探究、小课题研究留于表面。教师在教学中有口难言,也只能处于应付状态,无法真正地按课程标准落实到位。

思考与建议: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形式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质上还是一个假探究真活动。我们认为,实验不是探究的本质特征。在思想认识上不要一提到探究,就想到实验。科学探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行为,变求知为已知。其中是否有实验,不是问题的本质特征。如“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这节课,尽管没用实验,但探究的过程却体现得很好。可见,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并不在于什么形式,关键在于是否体现了探究的意识,是否渗透了探究的方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度地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作为教学资源,为教学铺垫。不能片面夸大“体验”的教学功能,毕竟生活世界存在着知识零碎、隐蔽等问题,需要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整合,避免以“学习体验”为时尚的随意、无谓的体验,不应把教学体验等同于录像、照片的展出。新课程呼唤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经历物理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形成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实践告诉我们,新课程需要一种理性回归,尊重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度开展探究性学习。

1.4 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匮乏

1.4.1 作业、练习等教辅资料不配套

有一些发下的配套练习,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基本听懂,但很多题目不会做。仔细研读其中一些题目,窃以为教辅用书依然停留在原教材的套路上,与所学内容脱节。教师们感到,难以找到适合新教材和本校学生的辅导用书和配套练习。

思考与建议:把握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对习题要精心选择,大胆取舍,不要被资料束缚,提倡自编。

1.4.2 教学设备陈旧和实验器材缺乏

新课程中有关实验装备有很多更新,但学校实验室还没能跟上,导致教材和实际实验脱节。例如,我校没有添置教材中介绍的传感器。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信许多教师会有这样的感慨:实施好新课程,任重而道远。新课程,想想是好,做做是难,要想爱你真的不容易。

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习题课教学设计

【《课标》研读】

1.《课标》要求

(一)运动的描述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课标》研读

知识性行为动词2个;技能性行为动词1个;体验性行为动词3个。由此不难看出,新课程在重视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讨论交流,即:活动1“飞机跑道的设计”;活动2“飞机制动系统的设计”;讨论交流“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设计”两个字反映出编者意在把学生放在自主学习的位置,活动中要求学生“1.画出设计分析草图;2.写出设计依据的公式;3.算出你的结果”。也适合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如果在加上“4.拿你的设计方案和同学交流”,就多了一个探究要素。因此,这节课不应该是一节普通的习题课,而应该是一节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课。

考虑到活动1和活动2本身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中将讨论交流“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等内容作为后续课程,旨在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对匀变速运动有一些了解,但是解决问题对规律的应用和理解仍有较大的困难。

【设计思路】

本节的内容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给出的实例比较典型,但是略显平淡。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选择了当年震惊世界的“协和飞机失事”事件为线索,设置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让学生体会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中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使学生在对设计结果的分析、论证和交流中,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真实的、富有震撼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3.通过“协和飞机失事”原因的分析,使学生领悟细节决定成败,提高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分析讲解

【教学资源】

教材、ppt课件、有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通过“协和飞机失事”视频的演示,创设问题情境,强化感官与心灵体验,激发学生对飞机起降问题的关注

赋有“空中骄子”之称的协和超音速飞机是由英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一种超音速客机,它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04马赫(2150km/h)。

1969年10月1日,协和飞机首次超音速飞行; 20xx年10月24日,协和式飞机退出了商用飞机的历史舞台。

20xx年7月25日,协和客机AF4590班机在法国戴高乐机场进行起飞,当起飞速度达到328km/h时,飞机接到塔台传来消息飞机尾部起火。但是,机长还是拉起了飞机。飞机于起飞后约2分钟爆炸,坠毁于机场附近,这场悲剧造成了113人丧生。

教师:让我们把沉重的心情化为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来研究下面的问题。

第二环节:通过对〖问题1〗的探究和讨论,体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问题1〗飞机跑道的设计

请你设计一种飞机跑道,给一种特殊类型的喷气式飞机使用。

该飞机在跑道上滑行以a=4.0m/s2恒定的加速度增速,当速率达到85m/s时就升空,如果允许飞机在达到起飞速度的瞬间停止起飞而仍不会滑出跑道,且能以大小为5.0m/s2的恒定加速度减速,跑道的长度应当设计为多长?

1.画出设计分析草图

2.写出设计依据的公式

3.算出你的结果

4.拿你的设计方案和同学交流

独立思考 ――发现问题

交流讨论 ――修正设计

设计展示 ――规范要求

第三环节:通过对〖问题2〗的讨论分析,深化对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运用价值

〖问题2〗协和号AF4590班机的机长为什么还是拉起了飞机?有关数据:法国戴高乐机场跑道的总长度为4000m,飞机起飞时的加速度约为2.1m/s2,降落过程中加速度大小能够达到约1.4 m/s2,飞机拉起时速度已达到328km/h。

学生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此时速度达到328km/h,飞机已经跑了20xxm,如果此时采取制动措施,还需跑出3000m才能停下来。因此,在地面减速已经不可能了,于是机长拉起了飞机。。。。。。

第四环节:通过对〖问题3〗和〖问题4 〗的思考和讨论,引出飞机的制动系统设计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3〗为了避免AF4590班机空难的发生除了延长跑道长度外,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增大飞机的制动加速度。

〖问题4〗喷气式飞机的制动系统设计

机场跑道长为2500m,喷气式飞机以恒定的加速度a=3.5m/s2增速,当速率达到95m/s即可升空。假定飞机在达到此速率时因故要停止飞行,设计出的喷气式飞机的制动系统至少要能产生多大的加速度。

学生分析计算,得出结论。

第五环节:通过协和式AF4590班机失事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领悟细节决定成败,提高责任意识

(1)协和式AF4590班机失事的原因

事故调查结果表明:AF4590班机在进行起飞时,辗过了跑道上另一架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DC-10班机脱落的小铁条,造成爆胎,而轮胎破片以超过音速的高速击中机翼中的油箱,之后引发大火。

教师: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2)协和式飞机为什么退出了商用客机的历史舞台?

高能耗、高燥声、载客量少、安全性……

教师:人类在追求高速度与保护环境两者之间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

(3)第二代协和飞机将于20xx年上天 载客能力达250人。

教师:让我们关注它吧!

第六环节: 通过师生互动归纳出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小 结〗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

(2)画出物理过程的分析草图;

(3)运用物理规律和方法,分析计算得出结论。

教师:你可以使它更加完善吗?

【发展空间】

汽车的制动加速度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指标,请你尝试设计一种测定汽车制动加速度的方法。

(课外研究)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我们高一物理备课组集体完成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三维培养目标,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为了搭建好这个平台,就需要从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景入手,尽可能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深刻的、真实的、有生活与社会意义与价值的体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协和飞机失事”的视频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灵震撼,这种体验使他们更加主动、热切地投入问题的探究。在真实的情景中,利用所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强化了知识的实际运用意义与价值感悟。课堂上学生们以较大的热情认真思考,积极交流,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高一新生的特点,教学中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规范方法。

但是,随着学生自主活动的增多,课堂的组织略显松弛,对学生设计的展示和交流有些不足。

新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一个更大、更坚实的平台;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面对许多困惑,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在给学生创设“体验课堂”的过程中,也体验着创新、创作的快乐。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800字)

我经历这么多教学坎坷,我对教学理念,物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有了一定的领悟.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踏遍千山和万水,一路走来不能回,而今才发现,一个人,不仅要低头赶路,还要学会遥望远方,更应仰望苍穹,走走停停,回头望望,不断反思总结,为下一段路的风兼程而养精蓄锐。

一、作为二十一纪的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意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特别要求教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要求教学中要有情感,要有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注重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课堂才显得“有血有肉”,“充满生机”,才会激起学生无穷的学习欲望。

二、作为物理教师,不仅应该具有丰富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专业应变能力和专业情感。新课程对物理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课堂教学目标已从过去的“学会”转变为了“会学”,而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直接来自于教师的合理指导。这便首先对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得自己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将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

三、作为新课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教师,应该懂教育学、心理学,掌握高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接受知识的过程与特点。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思想不够成熟,在某种程度上情感的波动对学习的影响较大,而且这时的学生也非常渴望老师的理解、鼓励和关怀。因此,我们应该有健全的专业感情,真心去关爱学生,理解学生,走到学生中去,多和学生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这位老师,更会喜欢你这门学科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感情投资”了,回报要比付出大得多。

教育以学生为本,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脉不和,周身不畅,我将继续不断反思提练,争取最终上为理论,从而更有效的指导我的物理教育教学工作。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三: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2875字)

实施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明确物理学科的思想:把复杂问 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理想化,理想问题模型化,模型问题具体化。其次明确物理教学的任务:在课堂上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格;播撒一种人格,收获一种命运。

有效物理课堂的教学,首先取决我们老师对课堂上应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我们如何实现这些决定,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中也包括对人对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心理成份。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元走向多位。高中物理教学不仅应该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谈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该重视知识的传承,但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对有效课堂教学谈以下几点看法:

1、 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苹果为什么落向地球?如果抛出的石块速度足够大,还会落向地球吗?在光滑的平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很重的铁块吗?在雪地上开车时为什么速度不能太大?如果太大会有哪些危险?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一根木棒哪头是树根?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设法强化、巩固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在活动掌握物理知识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让学生听中学、做中学、听懂以后做出来、做好以后说出来。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高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例如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再如将重心时,拿来一根木棒,然学生开办法找出那头是树根,然后当堂动手找出。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有效物理课堂教学离不开启发讲授式、实验探究式、小组合组式、自主学习式、科学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了“悟”的边缘状态是“愤”、“悱”。说出了启发教学的精髓。通过启发让学生达达“愤悱”的状态:“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 探究式教学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把握好提出问题这个要素,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课堂的中心。爱因斯坦讲:“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一堂有效的物理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真诚帮助、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的方法之中;体现在学生不同方法不同过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怀疑、争论、发散、统一以及自圆其说之中;体现在教师真情实感的批评和表扬之中;体现在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有胆魄的对一切权威的否定之中;体现在教师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的教育教学资源,对预设教案的必要调整和舍弃之中。真实的,才是最美的、最精彩的。

4、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如在讲授 "曲线运动”这一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过山车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刺激的情景深深吸引,有的还会想起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还会以后去试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在高处,为什么过山车在轨道的下面也不掉下来?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再结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导学生思考提出假设,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5、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猜想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猜想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发散过程,通过猜想力的锻炼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求物理知识。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利用猜想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力、观察力、操作力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物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过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探讨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为创造力的孕育、萌发创造了条件。

总之。一堂有效物理课的教学,需要有丰富的“知”和“识”,“知”和“识”是黄金搭挡,只有“知”,而没有“识”,那只能是个容器,所学的东西不能内化为自己的血液,只能是一种外加的累赘,有了“识”,才能化死为活,化古为今,为我所用,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有效物理课堂教学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主要考查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和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暂困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有发展。要充分开展课堂有效教学,一切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学情、讲究实效,正确处理好教、学、练关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4

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课堂教学追求的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面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要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构建和谐课堂,使物理课堂体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但在现行的物理教学实际中,还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高投入,低产出;重教法,轻学法;重练习,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重电教媒体,轻板书和课前准备不到位、实验教学不到位等现象,造成学习效果低效或无效,从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目标的表面达成现象或课堂教学假繁荣现象,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发展。

一、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的交往互动,但现有的物理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只注重“形似”,忽视“神似”,不能形神兼备,错误地认为,好的课堂表现就是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按规定完成授课内容,学生也能认真听讲、较好回答问题,教师任务完成了,学生也获得了知识。有的曲解新课程理念,过多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不能坚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致使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而教学目标常常落实不到位。

二、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讲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

课堂教学因为过分强调讲授,使课堂变成了“教”堂,而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缺乏问题意识,仅仅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未能看到学习其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让学习止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习起于提出新问题;缺乏合作意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仅靠自己的苦思冥想,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的形式并不多见,更难见多方对话的情形;缺乏情感意识,忽略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缺乏反馈意识,不能自觉、多元地反馈、交流学习信息,学生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5

教学二十多年来,听别人上课也不下百堂。每当听别人上公开课时,内心就激情涌动:教学方法多新颖,课堂气氛多活跃,孩子多聪明,回答问题那么准确无误……

当自己走进课堂时,教学环节完整了,重点知识也强调了,而课堂气氛却是死气沉沉,学生学得无精打采。后来,我才终于悟出那所谓精彩的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共演的一台戏,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有对有错,甚至有意外,课堂教学才能起波澜,课堂才会活起来。"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提高。

フ庋期,我任三个班级的物理课。这三个班级的学生层次可谓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情,让我倍受启发。有一天我在其中的一个班级上课,我正讲得津津有味,发现下面有些乱。我以为是学生都会了不想听了,可过一会儿,课代表站起来了,她对我说:“老师,你能不能讲得慢一点,我们有点没听明白”。她这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向我提出这类问题,我以我的教学水平而自居,可它竟然发生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就草草地说:“回家再做一遍,周一再讲”。

回来以后,我就想,是什么原因呢?那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提出来,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我就去调查了一下,发现也有这同一问题。看来,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我总结一下,原因就在于我把我的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没有把学生放在首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老师来说,再简单的知识,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上课前要先研究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班级,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不能千篇一律。表面看老师省事了,可学生却学得稀里糊涂,那老师势必课下要进行大量的辅导,结果自己会更累,而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不好。所以说,“高效”不等于讲得快。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现在要讲究上高效课,原来只停留在表面上,现在算是亲身经历了。看来不改不行。我要感谢我的课代表。

统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而学生也习惯了跟在老师后面走的被动的学习方法,现在一下子把他们推到前面,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们存在畏难情绪和等待心理,一时难以上路等都是正常的,但老师们如果仍以老一套的方法传输知识给学生,迎合学生的畏难情绪与等待心理,那就不正常了。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学习参与者,教师既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民主,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请走进孩子们的中间,以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让我们还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想象的丰富多采的活的课堂。因为:课堂教学 “高效”才是精彩的。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6

课堂教学后,我们要对教学进行反思,我认为反思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成功之处要反思

成功的教学,体现了教师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了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了教学环节。要把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如备课钻研教材时自己独到的见解,经过改进使重点、难点变为突出的方法、形象贴切并简明易懂的修辞方法,带给学生以新鲜感的练习手段和方法的创造性处理,巧妙的新旧知识的衔接与引入等,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定会直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要进行反思。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构建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只有在一种轻松愉快、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例如在《什么是声音》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提出问题: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声音会是怎样的?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出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再让学生做各种能发声的动作和实验,寻找发声体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对《什么是声音》一节内容的学习,在增强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对物理教学是否联系生活实际要进行反思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中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从而强化学生的物理意识,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所以在教学时,应多选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

四、对物理教学中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要进行反思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直观性,要运用语言艺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知识趣味化,这就是说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得深入浅出,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教学语言,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近几年的物理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一直都在努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时刻注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的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我希望自己浅薄的见解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东西。如果能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是我最大的希望所在。

五、对失败之处要反思

教师尽管在备课时力求准确完美,但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难以真正全面把握好每一堂课,因此教学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教学内容安排不妥、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教法选用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练习手段和方法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等等。不管是哪方面的情况,教师都应将问题及时记下来,并积极从主观上找原因,查漏补缺,与同行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改进今后的教学。

六、对教学灵感要反思

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等,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突破备课教学的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这些都是教师智慧的闪光点,它们可能稍纵即逝,如果不注意积累,很快就会忘掉。课后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再经过“精加工”,就会不断改进、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

七、对转变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要反思。

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而教师的传统角色对这种浪费起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需要的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进学生”。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即老师顺着学生发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同时,要参与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与学生交流沟通,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师角色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角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对教学设计要反思

教完每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与总结,根据这堂课的教后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考虑下一次课的再教设计,应及时修订教案,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发现实际教学与备课设想之间的差距,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7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中,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要素。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接引出,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给我一个感触是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案,使课堂变的灵活,本节课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应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为省力何为费力,再进行实验探索,效果会更好,考虑的也不够全面。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忽略了学具的使用,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8

教学不是赶时髦,教学方法的选择标准为:能否提高教学效率。最近网络式课堂教学正大为风靡,大有席卷全国之势。近阶段,本人听了几节教研课,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此教学方法,大多数老师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但教学过程中的硬伤也较明显,教研课一定要采用网络式课堂教学吗?

一、网络式教学的优点

1、课堂容量大

网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以前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其特有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加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能够取得以前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扩展了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放大课堂的“空间”,延长课堂的“时间”。在网络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呈现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已不仅仅是单调的文字,而是各种立体化信息的综合。网络教学可以减少板书的书写时间,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更多的知识要点。

《能源的发展与利用》网络课上教师精心设计了以能源的发展、利用、现状、危机、前景等为分支的教学框架,通过超链接使学生可以进入任何一个界面学习相关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一段“太阳内部热核聚变”的模拟动画,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刺激学生兴味盎然地主动学习。这堂课不但覆盖面广,且结合社会现象,在“能源危机”一栏,还联系美伊战争,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这么大的课堂容量采用传统的线状结构的授课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本堂课运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多方位、全面性地刺激,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视频直观、生动

利用计算机所具备的文字,图象,动画,音频和视频功能,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抽象、复杂,以至于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用其它手段难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例如,物态变化中的汽、液化,升华和凝华;光学中的反、折射规律,各种光学镜,尤其是透镜成像的虚实及原因;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移动及电流的形成;磁场及其磁感线;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其它如声、光、电等各种波的传播等等。这些概念或者运动过程,通过计算机来显示动态图形和过程,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液体压强》课上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电影《深渊》里一艘船沉入海里,随着深度增加,最后海水将船舱玻璃压碎的片段,让学生震撼于水的巨大压力,从视觉的刺激来引发强烈的探究欲。取得良好效果。

《磁体周围的磁场》课上,教师把较为抽象的“磁体周围的磁场”用三维立体视频来展现,轻而易举就突破了传统实验平面展示,容易令学生产生困惑的“瓶颈”。

3、互动及时、反馈面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及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或教师能够同时拥有无限的信息来源,以便实现教学信息交流,资源的高度共享。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论用留言方式写在留言板上,这种方式给了每个同学完全自由的思考、组织语言发表意见的机会优于传统的提问方式发言面窄,且后发言、未发言的同学易受其他先发言者影响。而且,每个同学的留言所有的同学都可看到,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即时的评价,彼此交流。学生的学习是在和计算机的交流对话中完成的,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计算机按照学生的要求提供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判断、调整或修改学习内容,提供新的教学信息。

二、网络教学的不足

1、容量过大,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所学知识。

应用网络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呈现更多的知识要点,但也很容易造成学习的“囫囵吞枣”现象,太大的课堂容量给学生课堂消化增大了压力,有时会手忙脚乱,要听要记要做题,一节课下来犹如走马观花,以至于对所学知识停留在蜻蜓点水式的肤浅的认识上。

2、视频代替实验,让学生产生“假”的感觉,失去了“质”的体验

在《液体压强》这堂网络教学课上教师将“往容器中注水,观察容器底部和侧壁橡皮膜形状”及“压强计的使用”和“用压强计探究影响压强的因素”这些用分组实验可以取得很明显结果的实验均采用视频演示的方式来展示,使学生失去了宝贵的亲身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学生可能对所学的知识很“懂”,但无从体会亲手操作中实验过程的质感和快感,并且容易对视频演示结果的真实性存疑。

3、将人与人的直接交流变成通过网络的间接交流

在《液体压强》这堂课上,教师在学生观看视频后要求学生将猜想“水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用留言板的方式交流,使整个课堂本应非常活跃、热烈的思想的碰撞变成了默然无声的停顿,失去了本来非常简单的用语言交流可以达到的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而人与人即时的交流、多种思想的撞击本就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网络教学所欠缺的。犹如学外语之失去了“语境”。人与人的交流要借助于机器,让人产生慢半拍的感觉。

鉴于网络教学模式既具有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优越性又存在技术、实施中的一些不足,笔者觉得如何扬其长避其短,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思考的。下面谈谈笔者一些初浅的想法。

三、发扬网络优势发展网络式教学应注意:

1、授课内容和形式的适应性

网络教学虽然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

很多优越性,但也存在一些“硬伤”。所以,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网络形进行。笔者认为对于一些传统手段无法展现、较为抽象的新授课,例如“分子动理论”“宏观天体”“能源与通讯”等章节比较适合用网络课来形象、具体地展现不可能直接观察的事物、过程,并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知识面。

再如,在复习课中,如能精心设计,通过网络把相关知识有机结合,放则纤毫毕现,收则脉络分明,让学生高效、全面地掌握所复习内容。还可以利用网络优势把相关练习递进安排,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甚至能否将习题设计成类似网络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采用闯关积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各层次学生都动起来,避免坐“冷板凳”的情况出现。一改复习课炒冷饭的感觉,让学生始终带着兴致、自信主动地复习。

还有,网络课还比较适合于在开设第二课堂、校本课程时以讲座、自学的形式进行。由于这样的形式不受45分钟限制,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课堂容量大,信息多的优势。而有些完全可以通过演示、学生实验甚至生活经验来学习、研究即能获得良好效果的课则完全不必为赶时髦而花费人力、物力非搞成网络形式不可。授课形式应是为内容服务的,切忌割足适履,本末倒置。

2、课程设置的开放性与可控性

最初的网络教学,由于课件的流程设计相对固定,在应用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有一定难度,不利于及时发现课堂中新生成的观点和突发性事件。所以现在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很重视树状、网状式设计,通过多分支、多层次的链接来克服教学预设性太强的缺点。但同时又带来了学生上课时容易开错页面,教师不易掌控,浪费时间,削弱探究的高效性。笔者曾经亲眼看到一些学生在教师请同学对实验进行猜想的时候不小心开错页面,进入了实验结论的留言板中,于是一些学生还没进行实验就胡乱写起结论来;还有些学生耽误了好长时间才找到教师要求进入的界面,额外增加了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课堂无效时间支出,降低教学的高效性性。

3、以全面培养人的素质、能力为根本的宗旨性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操作中去观察物理现象,去体验物理规律的奥秘,所以必须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尤其探究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勇于探索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十分有必要。这些素质的培养靠网络视频演示的方式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通过各种手段重视物理现象,其目的是找到物理变化的内在规律,这就需要把物理变化中某一瞬间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加以观察,认清它的特点,使学生对于物理现象的认识既有整体变化的过程,又有整体变化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具体状态,以利较确切地把握整个物理过程,而这可通过课件来实现,所以物理实验教学和网络的使用是相辅相成的。具体到底采用何种方式教学一定要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能力的宗旨去选择,去整合。

基于以上所谈,笔者认为,网络课堂体现了时代的发展,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优势,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待于解决如下问题:

1、如何改进设施,提高网络的课堂可控性

2、如何培训人员,提高网络的普及性

3、如何提高技术,降低网络制作的复杂性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网络教学才能真正飞入寻常巷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9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结构ブ饕依据掌握学习的策略,研究如何将多种教学信息集成到计算机多媒体上,提高教学密度、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优化前置教学。由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实例、故事等,引出新问题,以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者是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本环节设计适当的铺垫题为新知识教学打下基础。例“惯性、惯性现象”这节课导入时,我们先动画显示“最便宜的旅游”:在大气球下吊一吊篮,人坐在吊篮里升至高空,地球在篮子下不停地自转,加圈闪烁地球,悬于高空的人便可以领略世界各地风光。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和电脑摸拟,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问:“实际上能做到吗?为什么?”这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②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思维,多媒体CAI技术集多种媒体于一身,利用它对文字、声、图象、动画等信息的处理能力,使教学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教学系统。通过模拟,加快速度、放慢、闪烁、定格、重放及色彩鲜明的动态形象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形象直观的演示过程中得以解决。ヒ浴暗缪埂币唤诘慕萄设计为例。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集锦11篇)


教学时间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作为人民教师是需要在课前拟定合适的教案的。教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下面是编辑帮大家整理的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1

从学生成绩来看考的不理想。试题考查的全面基础,多数练过可学生成绩如此是我没想到的。所以对前一轮的复习值的反思一下。

两次的考试都是统一批卷,从学生答题上看,复习中存在以下误区:

一、认为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平时已学过的,应该会了,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复习了。因此,我总喜欢找一些新颖的,平时没见过的习题来让学生练习,然后评讲。认为这样复习效果会显著,会提高学生应试水平。在这次考试中画力臂的题错的很多。前一轮复习中,当学生对已讲过的基础考点、习题还做不起来时,我总是埋怨学生:“我都教了好几遍了,你怎么还不会?我没法子了,是你们的责任!现在一想,教过等于教会,学生就都可以得满分了,也就没有复习的必要了。教过不等于教会了,在下一轮复习时把大多数同学平时学习时存在的普遍问题,记载下来,重点问题重点讲,常错问题反复练,这样复习的针对性有了,效果才会好。

二、在总复习时,认为总复习是为少数学生升学服务的,复习之初,就高要求、高起点,大部分学生对复习内容都听不懂,上课迷惑不解,昏沉欲睡。至使高低分相差悬殊。通过这两次考试也使我认识到中考命题面向的是全体考生,试题一定不会很难,基于此,在复习与训练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同学,对考点不必抠得太深,要不遗余力地夯实学生的基础,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求课堂结构是:低起步、慢坡度、高收尾、留思考。

三、对旧试题的割舍力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或者是对课改力度的确信不够,对以前的偏、难、怪题型经常是欲舍不能,总要时不时地挂上一些,尤其是遇到压强、浮力、电功率等原来题目就特别多的重点章节更是不知能不能舍,或者说是不敢舍,所以造成较多的时间浪费而且人为增加了题目的难度、给学生学习物理造成大的压力、降低了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盲目地采用其它学校的模拟试度,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不够强。以后复习还是用好课本,其次还要用好一本复习资料。不能本末倒置!只要用好了课本,选择好复习教材,才能让学生远离题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各地市的中考试题无疑是最有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而且对今后的教学应具有正确的导向性、对以后的考试具有前瞻性。因而,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要下题海,认真研究近年来中考命题的走向,进而找出合理的复习策略,这也是搞好中考复习、取得理想成绩的最佳途径。

四、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强化重视不够。今年的两次模拟考后,学生们普遍认为物理答得虽然不如数学好,但也不错,自己给自己的估分一般都高于自己的最后得分,有些同学甚至对自己的成绩表示怀疑,我们是任课教师统一阅卷的,我知道整个阅卷过程还是比较公平、公正而且科学化的,出现误判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结合试题及阅卷要求反思,主要原因是有很多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表面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键点或者说是本质上的东西掌握得不够精确,所以答起卷来似是而非,自我感觉良好,在阅卷要求较严的情况下自己是会吃亏的。所以在新的一轮教学中,我一定要在双基方面多下功夫,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物理学本质上的东西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五、对《中考考纲》重视不够。模拟卷到手后,我粗略一看,还真有几道题稍微难一点儿的选择题就是《中考考纲》上原题目的变形,有的是跟中考样题试题形似神似的。

总的说来,新课程的改革刚起步,大家都在摸索探究阶段,只要本着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不死扣难、偏、怪题,不为考试而考试的宗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路,我想学生就不会再谈物理而色变了。每个学科的学习和应试有其内在的规律,只有对教和学不断地深入反思,才能真正掌握科学的学习和应试方法。可以说,时间、练习和方法是学好各门功课、取得优异成绩的三个必要条件,但一味地靠时间、做“题海”是不足取的。真正考出好成绩的同学,诀窍并不在于“题海战术”,而在于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做题。通过对这些典型问题的研解,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炼出同类问题规律性的解法,培养起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在习题的讲练复习环节,我认为选题至关重要。要及时补充自己的习题库,选题要有精品化操作思想。为此,我们积极下海寻觅、查找融知识与能力一体的综合题、身边生活应用题、热点问题思考题等等。不要过份依赖成卷,成卷是别人的东西,不一定合适自己的学生。自己要命制模拟试卷,重视反馈、正确归因、善待学生。在总复习中,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

总体上来看,学生物理学习不可能样样都行,总有部分学生学得不够理想,但我们要正确归因,多问一问自己:课堂是否降低难度、增强趣味性了?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我想:只要我们努力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只要从我们自己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力争人人有所得、堂堂有所获就好。

总复习冲刺阶段,或多或少总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模拟考试考得不理想,这时,我们走进学生的心里,要多关心、安慰他们,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都要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2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关键在于上好复习课,努力做好章节、专题的“听、评、讲、练”层层过关。但每堂复习课上下来,常感觉学生基础薄弱、被动接受、效率较低。

一、物理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反思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只要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我们就是成功了一半。这就要更新教学理念,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充分的通过身边的生活常识、现象感知认识物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融会贯通后,再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真空不能传声、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基本要求。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败笔。例如,教师在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选择参照物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点,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例如,刚开学初在讲“单位换算”,第一个班级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错误颇多,自己还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后来在学生的反馈中才知道学生没有真正的搞懂。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涨。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如何构建等。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加鼓励和帮助,帮他们树立信心。

其次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注重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最后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及时的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地思考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力争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物理教师。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3

教学二十多年来,听别人上课也不下百堂。每当听别人上公开课时,内心就激情涌动:教学方法多新颖,课堂气氛多活跃,孩子多聪明,回答问题那么准确无误……

当自己走进课堂时,教学环节完整了,重点知识也强调了,而课堂气氛却是死气沉沉,学生学得无精打采。后来,我才终于悟出那所谓精彩的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共演的一台戏,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有对有错,甚至有意外,课堂教学才能起波澜,课堂才会活起来。"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提高。

フ庋期,我任三个班级的物理课。这三个班级的学生层次可谓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情,让我倍受启发。有一天我在其中的一个班级上课,我正讲得津津有味,发现下面有些乱。我以为是学生都会了不想听了,可过一会儿,课代表站起来了,她对我说:“老师,你能不能讲得慢一点,我们有点没听明白”。她这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向我提出这类问题,我以我的教学水平而自居,可它竟然发生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就草草地说:“回家再做一遍,周一再讲”。

回来以后,我就想,是什么原因呢?那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提出来,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我就去调查了一下,发现也有这同一问题。看来,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我总结一下,原因就在于我把我的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没有把学生放在首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老师来说,再简单的知识,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上课前要先研究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班级,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不能千篇一律。表面看老师省事了,可学生却学得稀里糊涂,那老师势必课下要进行大量的辅导,结果自己会更累,而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不好。所以说,“高效”不等于讲得快。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现在要讲究上高效课,原来只停留在表面上,现在算是亲身经历了。看来不改不行。我要感谢我的课代表。

统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而学生也习惯了跟在老师后面走的被动的学习方法,现在一下子把他们推到前面,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们存在畏难情绪和等待心理,一时难以上路等都是正常的,但老师们如果仍以老一套的方法传输知识给学生,迎合学生的畏难情绪与等待心理,那就不正常了。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学习参与者,教师既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民主,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请走进孩子们的中间,以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让我们还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想象的丰富多采的活的课堂。因为:课堂教学 “高效”才是精彩的。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4

这是一堂初中物理中有关《蒸发》内容的展示课,借用了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先后上了三堂课,目的在于探究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同时积极探索“三课两反思”的教学改进实践,也就是用探究型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1、以前上课时用的课件内容很详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实验除了要学生做实验外,还用三个Flash动画实验显示一遍,其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本节课课件中作了一些改进,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是从指尖上锻炼出来的”(某一物理学家语),学生通过三个实验操作已经很好地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并能得出初步的实验结论,再显示三个Flash动画有些画蛇添足,因此,在这个课件中没有采用。

2、“蒸发致冷”部分,小男孩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冷的那副画,以前所采用的是书本上的原图,静态的,不逼真,这节课采用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动画,很形象逼真,看的人也感同身受,效果非常的好,学生的回答也更到位,并且非常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3、以前的课件中实验结论是在屏幕上的;显示过后,留给学生的印象不深,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运用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时,语言表达上不够确切,这次,我把三个实验结论板书在黑板上,虽然多花费了点时间,但留在学生眼中的时间长一些,解释生活中的有关蒸发的现象时,语言表达更到位,当然学生对这块知识的记忆也会更长久点。

4、以前做“蒸发致冷”演示实验时,是我和学生共同做实验,由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学生虽然也能感受到温度计示数变化的方向,但总感觉是由老师在主导着课堂的进程。而这次,在课件中增加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由几个学生共同上台演示实验,我负责在电脑上记录数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接从黑板上看到两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趋势,对比更鲜明,而且下面不参加演示的学生更感兴趣了,课堂氛围显然更活跃些。

5、听了很多老师的《蒸发》公开课,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影响蒸发的因素”的三个实验时,大部分都是先让学生设计实验,而学生大多不能很完整地说出实验应控制的变量,而后再由老师点出。原因并非学生能力不够,是因为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控制变量法(初中一个最重要的实验方法),还不具备应用控制变量法思想设计实验的能力。因此,对控制变量法的教学,作长远打算,分为三个阶级进行:感受→明确→应用。而第一次,以感受教学为主。因此我一改往日的教学思路,直接在课件中显示三个实验的目标及操作步骤,将需要控制的变量用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先感受控制变量法思想。

二、关于“三课两反思”的教学改进实践

第一节课后:

公开课时,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习过《蒸发》,而本次活动的宗旨是:体现真实的一节课,20xx年3月17日上午我借初一班级上课,因为他们在预备和初一学习的都是新综合学科,虽然有点浅,但毕竟有一定的基础,加上我提前利用两节课为他们补习了《熔化和凝固》及《沸腾》,并费力地把每个学生的名字都记住了,所以和学生融合得非常好。

优势1:

这节课我注意了鼓励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以四人一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交流,并要求学生要轮流分次地完成三个实验,避免由一位学生包揽所有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学生相互协作井然有序地进行实验的情景中,这个设计应该是很成功的。在安排实验小组时,我征求了班主任的意见,将活泼学生和腼腆学生搭配在一起,希望能对他们的性格起到一种良性培养,从本节课来看,效果很好,每个组都很热闹地在进行实验,长远来看,相信也能对学生的性格起到好的作用。

不足1:

在实验前,先提出实验的要求,再显示三个实验目标及操作要求,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实验,而有些不认真的学生根本没将操作要求看完就开始实验,没按规定进行实验,因此得出了错误的实验结论。在下次进行到类似环节时,要

让学生先共同熟悉一下操作要求后再动手实验。

优势2:

这个教案很好地把握了《蒸发》的重难点,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程度,妥帖地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各个知识块之间线条明朗,容易让学生区分本节课的几个环节,使他们对本节课思路清晰,易于理解消化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不足2:

各知识块之间既要有区分,也应有联系,老师的一些过渡性语言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对一个知识点理解中顺利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的探究和学习中,而我在这个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没有很好地起到引领作用,所以,在课后,我已经思考并设计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输入教案中,今后讲这节课时,我肯定能做得很好。

优势3:

学习物理是为了利用物理知识来为人类服务。因此,在共同学习了本堂后,我在后面进行了为时不短的STS教育(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缩写),这对学生学习物理是为了利用物理的意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不足3:

在STS教育的第三个页面中,即“火箭的发射台下面为什么建了个大水池?”时应该渗透德育,譬如,可以提到我们国家20xx年10月16日的“神舟5号”载人航天取得成功,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渗透,虽然这一点也是可以找时间弥补,但可能没有那么恰当的教育时机了。德育渗透不仅要在今后讲蒸发这节课时注意,在其他课堂也要注意“时时德育,事事德育”。

优势4:

语言中流淌的情感有时远甚于任何事物。因我性格豪爽开朗,所以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也感染和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过渡语、评价语热情洋溢也不乏幽默,以自己语言中流露的真实的情感和个性来调动课堂气氛。

不足4:

评价语不够丰富,难以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受重视的感觉,但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修成正果。今后,要多看名师的课堂录象,多学习他们评价学生的技巧和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

另外有一个具体的细节,我拿出干皱的苹果问学生:“放久的苹果外皮,切开以后,内部水份流失(是/否)?”有一个学生很响地说:“也有流失!”时,我自己把苹果切开,然后巡逻一周,让全班学生看里面的水分是否流失。课后反思,当时我应该及时地把苹果递给这个发声音最大的学生,让他切苹果验证,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不费力气地把整个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今后,我在处理这些意外的教学细节时应更注意技巧。

优势5:

为了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表现的机会,我注意了提问学生的广泛度。虽然是借班上课,我也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初步了解,提问了每个层面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回答的很好,这说明他们对本节课知识学习得很好。

不足5:

很多回答是学生自己的语言,而我将其引导到了物理的专业语言上来,课后,听课的老师跟我提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答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要用书本上的语言来回答,要尊重学生的语言特色。今后我也要注意相应的方面和环节处理。

优势6:

当王璐同学答出“表面积越小,蒸发得越快”的错误结论时,我并没有慌张,而是询问其他实验小组有没有不同的观点。因为大部分小组都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让他们直接区分出正确与错误来。而后我又询问他们做实验时,表面积大的酒精和表面积小的酒精滴的滴数是否一样,解开了其他学生心中的疑惑,处理得干脆利索。

不足6:

课后想想,这样处理不是最好,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应该加以充分利用,譬如:让得出错误结论的小组自己找出症结所在,并将得出错误结论的过程用语言展示给全班学生,这样的印象会更深刻,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另外,也可以点出,在动手做实验前一定要注意科学规范的实验要求,只有认真按要求去做,才能更好地探索到物理规律,寻到学习的宝藏。此外,因为在课堂上有一学生对语句理解有误,我把语言又作了点变动,改成了不易引起误解的语言。

第二节课后:

优点:

由于我学在上星期三请来了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和华师大二附中的郑桂华老师来上课,是借班上课,郑老师在课前十分钟和学生进行了沟通聊

天,使学生克服了陌生所带来的不适感,上课气氛很活跃,互动很好。通过观摩,使我收益匪浅,借鉴到《蒸发》课中,3月30日下午在洋恒中学借班上课过程中,我与学生配合得非常默契、融洽。

不足:

课堂前面两节《蒸发》课中,在“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实验中,表面积小的滴了一滴酒精,表面积大的滴了多滴酒精,导致得出“表面积越小,蒸发得越快”的错误结论,分析原因:学生没有接触过控制变量法,加上老师陈述实验要求时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要滴一滴,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下次上课时,要让学生先设计一下实验步骤,不管他们是否设计得出来,目的只是为了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我准备在下节课中予以调整。

另外,由于是借班上课,布置的课后作业“沙尘暴的起因和防治”成了一个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不如直接设计进课后的STS教育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植树护林、保护环境的德育教育。

第三节课后:

4月8日下午,借的是我校初一另外一个班级,该班也还没有学过物理课,同时课前没有做铺垫,所以对“进行实验设计”和“得出实验结论”等话语不能很好地理解,往往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出现不适。如:明确实验目的后,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有部分学生却利用了桌面上的苹果进行实验,说明老师的引导语言不够具体,还有部分学生直接开始操作实验,这是在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在今后借班上课时,要更充分地备学生才能避免出现这些不足。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5

20xx年公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程目标上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新的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即: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怎样才能实现呢?只有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和学生使用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可以肯定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两种教学的比较

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例如,高中物理课本中《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手段上就有明显的不同,下面予以比较:

“教学目标”的比较:

[传统]1.知识能力:①掌握楞次定律内容,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网络环境下]1.知识能力:①通过自主观察、自主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并理解掌握楞次定律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②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②培养学生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乐于合作、积极探索、动手动脑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的比较:

[传统]讲授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帮助和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练习应用楞次定律内容。

[网络环境下]自我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自己详细反复观察电脑动画课件得到实验现象,在网页中设定的“导学”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或小组合作归纳得出结论(在需要的情况下教师给以讲解)。学生利用网页中设定的“练习与反馈”栏目自主练习、同学间讨论交流、电脑反馈和指导。

“使用教具或媒体”的比较:

[传统]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

[网络环境下]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大屏幕实物投影;计算机多台(每人一台)。

在内容和要求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媒体选择及使用情况就体现出了以“学”为中心,比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从开始到结束),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了90%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定位,网络环境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作用。

尽管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网络教学取代,但网络进入课堂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网络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特别是教学模式等方面正在冲击和改变着课堂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本人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节课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以及通过实践所引发的几点思考。

1.认真选择适合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章节

网络环境的优势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的能力,加强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网络环境下进行。在实践中选用有下列特点的课题:

(1)网络环境有较多信息,而书本的信息远远不够的;

(2)有大量音像资料和模拟实验资料便于在屏幕上建立情景,适宜自学、适宜合作学习、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3)时空上需要扩充、深入,而学生无法或无条件在课堂上动手完成操作实验的;

(4)应用性强,较多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知识的;

(5)动态过程比较繁杂,需要对录像或模拟动画认真仔细观看、分析、独立思考的;

(6)课堂信息量与课时安排上应是比较适合的。显然,课题《自由落体》具备上述大部分特点,适宜进行教学实验。

2.精心制作、收集网络课件,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

制作网络环境教学课件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有利

于师生协作、促进学习的软件环境。包括:

(1)搭建一个有利于网络媒体开发的基于Web界面的协作学习数字平台;

(2)提供一个原创性资料库。在设计《自由落体》一课中,我除了使用平时积累的视频资料外,还用flash软件制作了大量的动画资料。此外,还从国内乃至国外网站上下载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对它们认真地挑选、剪辑和编辑,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学习需要。

(3)设置导航提示。其目的是:

①便于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

②便于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在《自由落体》的课件中,我将页面制成框架网页,按主学习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随意进入载有各认知要点、导学学探教材的学习模块,按有关文字链接所需的学习材料(文字、视频、动画、图片),按资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进入对应的资料区,并找到呈现所需资料的窗口;

(4)准备必要的导学说明。为杜绝盲目上网,学生学习区呈现的教师导学资料要建议学生沿正确的途径搜寻,启发学生总结、概括、讨论,使学生能够参照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使网上协作学习过程能随时得到教师的画龙点睛的引导;

(5)设立广泛的交流空间。课件的界面应设立E-mail信箱和BBS互动讲座区,对各种观点,老师、学生都可以发表见解、进行评价,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协作;

(6)能对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由落体》一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五个问题,对上等生要求解决综合性较强、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学习总是以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为目标。

3.实例《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谈自由落体运动。

(1)教学目标。

①知道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导致快慢不一样的主要因素是空气阻力,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争论和伽利略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

②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并知道它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学策略。

①首先由“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引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探讨的情景。该部分以实验为主线,环环相扣,以故事吸引学生,以问题启发学生,并辅助以网络手段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加以了解,引导学生注重伽利略的思维方法。

②先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想出验证的办法,利用网络教材给出两种类似的办法──频闪和打点计时器,并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数据,在网络上共享数据,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本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③搜索并给出在tom上有关高空坠物的新闻。以新闻中给出的信息计算出高空坠物时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高空坠物的危害性。讨论在校园里还存在某些学生将喝完的空饮料瓶和钢笔等小物品随意抛出窗外的害处。

④利用FLASH、ASP编写程序(或者使用应答器)制作一个可以交互的练习软件,让学生可以分层次练学习和了解自己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⑤将本节课的网络课件放在物理“未来 ”主页上,让学生在回家后还可以利用网络复习今天的内容。

4.课堂教学后的调查和思考

[调查]本节课后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问卷(见附录),在对48名学生调查以后,统计结果。

[发现]①有52%的学生认为“相比较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能更好!”,14.3%的学生认为“还不如以往!”。

②有52.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值得推广”,只有2%的学生认为“不值得推广”。

③影响本节课对知识的理解或掌握的原因是:23%的学生认为“注意力易分散”,只有23%的学生认为“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的知识的能力不够”。

[思考]

①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关键。

大部分学生认同并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或主动性不强,暂时会影响学习效果。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适应后,学生会更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②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有教育者称,教育的艺术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点只有一个,就是教师,教师的行动和语言。学生的注意力源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只要有办法吸引、牵着学生围绕教师的思路走,就能取得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互动课程教学模式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电脑,学生需要在二者之间来回“切换”注意力。学生可能因为电脑和网络的吸引,专心玩电脑,甚至不去学习。教师能否监控学生,能否掌握学生切换注意力的时机,能否让学生适时切换注意力,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仔细考虑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自觉地在二者间切换注意力,这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③应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应该对互动课件的使用作简单说明,作为“操作指南”提醒学生,并下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课后的教学效果证明这个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后有老师和学生说,学习任务单“设计非常实在且具有操作性”,“在让学生自主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教学过程控制得体”,课件操作指南“非常必要”。

④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和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存在着合作不主动、不充分,存在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使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注意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纠正不良心理。

另外,注重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发帖子时,有多少学生“倾听”和“考虑”了别人的观点?可以说现在的状况是多数学生的讨论是一家之言,多数观点是未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其实并未达到理想的“互动”效果。

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学习内容和时间,从而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渠道,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更加多样化、平等化。不过,这种平等而双向的交往主要是通过“人机”的对话来实现,这样就会造成认知、情感的缺失及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减少,会失去传统课堂教学的某些优势。例如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活动,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这种情感暗示在网络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如何有效实现情感交流、情感互动作为一个重要任务。

⑤正确处理好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优势的互补。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网络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应该继承和发扬。因此,在设计网络页面(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使用时机,正确处理网络与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三、我校采取的措施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为了学习必须要掌握计算机这种认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此,我校对新入学的学生采取了强化性的培训手段,主要是基本内容的普及;充分利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网页制作、网络浏览、邮件发送等方面的教学;通过“科技节”中组织网页制作大赛、建立班级网页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通过“校本课”的选修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较高级的应用和操作,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100%的学生能上网获取资料,能下载网上学习资料,能通过网上资源处理信息;55%以上的学生能进行电脑制图,能编制电脑小报。

附录:“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课调查问卷(学生)

亲爱的同学:

你觉得今天的课如何?请根据下列各类选项将认为适合你的感受选择出来,将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或横线上):

1.活力:( )

A──我总是轻松、活跃、精力充沛。

B──我绝大部分时间显得轻松、活跃、精力充沛。

C──没把握。

D──我没把许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E──我感到没有活力,忧虑、消沉、紧张。

2.意识:( )

A──我总是明智和机灵。

B──我大部分时间明智和机灵。

C──没把握。

D──我经常感觉厌倦,反应迟钝。

E──我很少留神注意,我感觉到特别厌倦。

3.相比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我认为本节课:( )

A──能更好

B──与以往差不多

C──还不如以往

4.类似这样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 )

A──非常值得推广

B──可以偶尔试一试

C──不值得推广学

5.作为学生,上这节课时你觉得自己是哪点影响了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A──注意力容易分散

B──应用电脑的基本能力不足

C──应用互联网搜索知识的能力不足

D──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有用)的知识的能力不足

E──填上自己的见解。比如(以上答案都没有,“我能应付自如”、“自觉性不好”等等。)。

6.对于这样的课你给老师提出些建议好吗?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6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结构ブ饕依据掌握学习的策略,研究如何将多种教学信息集成到计算机多媒体上,提高教学密度、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优化前置教学。由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实例、故事等,引出新问题,以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者是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本环节设计适当的铺垫题为新知识教学打下基础。例“惯性、惯性现象”这节课导入时,我们先动画显示“最便宜的旅游”:在大气球下吊一吊篮,人坐在吊篮里升至高空,地球在篮子下不停地自转,加圈闪烁地球,悬于高空的人便可以领略世界各地风光。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和电脑摸拟,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问:“实际上能做到吗?为什么?”这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②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思维,多媒体CAI技术集多种媒体于一身,利用它对文字、声、图象、动画等信息的处理能力,使教学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教学系统。通过模拟,加快速度、放慢、闪烁、定格、重放及色彩鲜明的动态形象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形象直观的演示过程中得以解决。ヒ浴暗缪埂币唤诘慕萄设计为例。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7

《密度知识的应用》这一节课,如果按照通常的教法,应该先教学生学会查密度表,然后利用公式转换的方法来完成质量和体积的运算,这样的学习方法较为直接,容易灌输,但学生只能在运算中完成课堂任务,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无法满足社会、学生和学科发展的需求。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从整体说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同等重要的,它们都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这堂课的设计中似乎没有刻意教学生如何查密度表,但学生为了鉴别小"金"块,已经自觉地掌握了查表的方法,比起以前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效果更好。通过三次探究式学习外加生活中的应用贯穿一堂课,学生对密度知识的应用会有一定的基础,相信将来想忘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应用教学与探究教学》的实施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高涨,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既培养了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小铝块、小铜块由于颜色有明显差异,又是家庭常见的物体颜色,学生能够很快地加以识别。而轻重不同,只有个别同学能够想到,通过肯定、赞同后,他们的荣誉感将空前高涨,同时带动了周边同学的共同发展。而小"金"块与小铜块虽是同种物质,由于表面颜色的影响,几乎没有同学可以马上鉴别。这给今后假金制品(金圆宝、金佛、金首饰、金砖等)的鉴别指明了方向。银圆用声音可以简单鉴别,黄金用牙齿可以咬凹陷,这些学生都很有兴趣,它们都可以填补学生生活中的空白,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特性"的理解。无规则小零件的质量计算在今后的工作中非常有用,通过这次的探究活动,有的同学可能马上就可以把所学知识用到家长的材料计算中,这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求知而学、自主学习打开更大的空间。

这堂课的时间比较紧凑,有关查表的方法、公式的变形、计算的正确性与否、各种单位的换算、实验的设计等等都交给学生互相纠正。学生的探究时间又不能限得太紧,如果能够完成鉴别物质和质量的探究,后面的体积探究可以适当灵活处理。如果时间有余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适当多补充些密度知识的应用,如:建筑和飞机制造等方面根据密度选用材料,鉴别牛奶、酒的浓度等。课堂小结、归纳总结都转为师生共识、师生教学小结等,这不能只是文字游戏而已,而应是课堂以学生为主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结果比起老师自己下的结论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学习的效果将更好。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8

教学不是赶时髦,教学方法的选择标准为:能否提高教学效率。最近网络式课堂教学正大为风靡,大有席卷全国之势。近阶段,本人听了几节教研课,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此教学方法,大多数老师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但教学过程中的硬伤也较明显,教研课一定要采用网络式课堂教学吗?

一、网络式教学的优点

1、课堂容量大

网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以前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其特有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加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能够取得以前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扩展了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放大课堂的“空间”,延长课堂的“时间”。在网络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呈现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已不仅仅是单调的文字,而是各种立体化信息的综合。网络教学可以减少板书的书写时间,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更多的知识要点。

《能源的发展与利用》网络课上教师精心设计了以能源的发展、利用、现状、危机、前景等为分支的教学框架,通过超链接使学生可以进入任何一个界面学习相关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一段“太阳内部热核聚变”的模拟动画,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刺激学生兴味盎然地主动学习。这堂课不但覆盖面广,且结合社会现象,在“能源危机”一栏,还联系美伊战争,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这么大的课堂容量采用传统的线状结构的授课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本堂课运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多方位、全面性地刺激,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视频直观、生动

利用计算机所具备的文字,图象,动画,音频和视频功能,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抽象、复杂,以至于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用其它手段难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例如,物态变化中的汽、液化,升华和凝华;光学中的反、折射规律,各种光学镜,尤其是透镜成像的虚实及原因;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移动及电流的形成;磁场及其磁感线;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其它如声、光、电等各种波的传播等等。这些概念或者运动过程,通过计算机来显示动态图形和过程,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液体压强》课上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电影《深渊》里一艘船沉入海里,随着深度增加,最后海水将船舱玻璃压碎的片段,让学生震撼于水的巨大压力,从视觉的刺激来引发强烈的探究欲。取得良好效果。

《磁体周围的磁场》课上,教师把较为抽象的“磁体周围的磁场”用三维立体视频来展现,轻而易举就突破了传统实验平面展示,容易令学生产生困惑的“瓶颈”。

3、互动及时、反馈面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及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或教师能够同时拥有无限的信息来源,以便实现教学信息交流,资源的高度共享。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论用留言方式写在留言板上,这种方式给了每个同学完全自由的思考、组织语言发表意见的机会优于传统的提问方式发言面窄,且后发言、未发言的同学易受其他先发言者影响。而且,每个同学的留言所有的同学都可看到,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即时的评价,彼此交流。学生的学习是在和计算机的交流对话中完成的,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计算机按照学生的要求提供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判断、调整或修改学习内容,提供新的教学信息。

二、网络教学的不足

1、容量过大,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所学知识。

应用网络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呈现更多的知识要点,但也很容易造成学习的“囫囵吞枣”现象,太大的课堂容量给学生课堂消化增大了压力,有时会手忙脚乱,要听要记要做题,一节课下来犹如走马观花,以至于对所学知识停留在蜻蜓点水式的肤浅的认识上。

2、视频代替实验,让学生产生“假”的感觉,失去了“质”的体验

在《液体压强》这堂网络教学课上教师将“往容器中注水,观察容器底部和侧壁橡皮膜形状”及“压强计的使用”和“用压强计探究影响压强的因素”这些用分组实验可以取得很明显结果的实验均采用视频演示的方式来展示,使学生失去了宝贵的亲身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学生可能对所学的知识很“懂”,但无从体会亲手操作中实验过程的质感和快感,并且容易对视频演示结果的真实性存疑。

3、将人与人的直接交流变成通过网络的间接交流

在《液体压强》这堂课上,教师在学生观看视频后要求学生将猜想“水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用留言板的方式交流,使整个课堂本应非常活跃、热烈的思想的碰撞变成了默然无声的停顿,失去了本来非常简单的用语言交流可以达到的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而人与人即时的交流、多种思想的撞击本就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网络教学所欠缺的。犹如学外语之失去了“语境”。人与人的交流要借助于机器,让人产生慢半拍的感觉。

鉴于网络教学模式既具有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优越性又存在技术、实施中的一些不足,笔者觉得如何扬其长避其短,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思考的。下面谈谈笔者一些初浅的想法。

三、发扬网络优势发展网络式教学应注意:

1、授课内容和形式的适应性

网络教学虽然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

很多优越性,但也存在一些“硬伤”。所以,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网络形进行。笔者认为对于一些传统手段无法展现、较为抽象的新授课,例如“分子动理论”“宏观天体”“能源与通讯”等章节比较适合用网络课来形象、具体地展现不可能直接观察的事物、过程,并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知识面。

再如,在复习课中,如能精心设计,通过网络把相关知识有机结合,放则纤毫毕现,收则脉络分明,让学生高效、全面地掌握所复习内容。还可以利用网络优势把相关练习递进安排,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甚至能否将习题设计成类似网络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采用闯关积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各层次学生都动起来,避免坐“冷板凳”的情况出现。一改复习课炒冷饭的感觉,让学生始终带着兴致、自信主动地复习。

还有,网络课还比较适合于在开设第二课堂、校本课程时以讲座、自学的形式进行。由于这样的形式不受45分钟限制,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课堂容量大,信息多的优势。而有些完全可以通过演示、学生实验甚至生活经验来学习、研究即能获得良好效果的课则完全不必为赶时髦而花费人力、物力非搞成网络形式不可。授课形式应是为内容服务的,切忌割足适履,本末倒置。

2、课程设置的开放性与可控性

最初的网络教学,由于课件的流程设计相对固定,在应用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有一定难度,不利于及时发现课堂中新生成的观点和突发性事件。所以现在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很重视树状、网状式设计,通过多分支、多层次的链接来克服教学预设性太强的缺点。但同时又带来了学生上课时容易开错页面,教师不易掌控,浪费时间,削弱探究的高效性。笔者曾经亲眼看到一些学生在教师请同学对实验进行猜想的时候不小心开错页面,进入了实验结论的留言板中,于是一些学生还没进行实验就胡乱写起结论来;还有些学生耽误了好长时间才找到教师要求进入的界面,额外增加了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课堂无效时间支出,降低教学的高效性性。

3、以全面培养人的素质、能力为根本的宗旨性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操作中去观察物理现象,去体验物理规律的奥秘,所以必须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尤其探究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勇于探索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十分有必要。这些素质的培养靠网络视频演示的方式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通过各种手段重视物理现象,其目的是找到物理变化的内在规律,这就需要把物理变化中某一瞬间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加以观察,认清它的特点,使学生对于物理现象的认识既有整体变化的过程,又有整体变化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具体状态,以利较确切地把握整个物理过程,而这可通过课件来实现,所以物理实验教学和网络的使用是相辅相成的。具体到底采用何种方式教学一定要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能力的宗旨去选择,去整合。

基于以上所谈,笔者认为,网络课堂体现了时代的发展,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优势,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待于解决如下问题:

1、如何改进设施,提高网络的课堂可控性

2、如何培训人员,提高网络的普及性

3、如何提高技术,降低网络制作的复杂性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网络教学才能真正飞入寻常巷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9

高中物理课程的新理念要求我们“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为所有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育经验,不管他们毕业后是否继续学习科学,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物理,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我们的物理课,虽然使所有学生都学好物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和发展却是可能的,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我们要有“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成人成才”的教育信念,对学生要“允许落后,鼓励冒尖”,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反思以下问题。

一、是否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二、一切物理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而任何物理规律都有其局限性,受到具体条件的制约。

三、是否利用物理学科的新成就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利用能源危机、生态恶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四、资源利用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持续发展的理念。

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搞好教学评价, 是否利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学生不断尝试成功的喜悦,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和发展。

我相信只要我们遵循“因材施教”的优良传统,并且在心中时刻装着学生,时刻想着学生的未来与发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我们就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就能充分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素质教育的新蓝图添上我们浓浓的一笔。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篇10

我外校去听一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课。青年教师有些紧张,脸开始发红。说今天这堂课我们讲评讲义,请同学们把《速度》综合练习拿出来。于是,这位青年教师便开始讲起来,从选择题开始讲到实验题最后讲到计算题,按着题号一题不漏地讲。我轻轻问坐在旁边的学生,老师有没有把讲义收起来,学生说,没有。难怪试卷上我看不到老师批阅的痕迹。因此,哪题学生错得多,哪题学生还有什么解法,老师无法知道。青年教师只好一道一道往下讲,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请学生来回答问题,甚至还出现二处科学性错误。该教师总算把课上完,脸红了一节课,可能有点慌张或许还有些愧疚。

下课后,我们和这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问他,学生的试卷有没有收上来批阅,他说,没来得及。又问没有批你心里没数课怎么能上下去,这堂课你上得感觉如何?他说,上得不好,我不知道你们要来听课,如果知道我肯定会作好准备。

我想,课不是上给其他人看的,而是给学生上课,不管是否有人听课,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每堂课上好,要对学生负责,学校把这个班学生交给你,就是希望你担当起责任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事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这样的课,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学生会怎样对你评价?要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有责任受欢迎的好教师。

我在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肯定会误人之弟。一个没有好的工作态度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因此,我们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更要提升教师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

[热搜课件]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其五


韶光易逝,我们的双脚即将跨入新学期。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之后就该写一篇教学总结了,利用这次机会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一学期有哪些进步,那么有哪些优秀的教学总结是能给我们参考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搜课件]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其五”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xx年公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程目标上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新的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即: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怎样才能实现呢?只有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和学生使用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可以肯定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两种教学的比较

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例如,高中物理课本中《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手段上就有明显的不同,下面予以比较:

“教学目标”的比较:

[传统]1.知识能力:①掌握楞次定律内容,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网络环境下]1.知识能力:①通过自主观察、自主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并理解掌握楞次定律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②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②培养学生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乐于合作、积极探索、动手动脑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的比较:

[传统]讲授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帮助和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练习应用楞次定律内容。

[网络环境下]自我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自己详细反复观察电脑动画课件得到实验现象,在网页中设定的“导学”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或小组合作归纳得出结论(在需要的情况下教师给以讲解)。学生利用网页中设定的“练习与反馈”栏目自主练习、同学间讨论交流、电脑反馈和指导。

“使用教具或媒体”的比较:

[传统]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

[网络环境下]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大屏幕实物投影;计算机多台(每人一台)。

在内容和要求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媒体选择及使用情况就体现出了以“学”为中心,比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从开始到结束),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了90%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定位,网络环境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作用。

尽管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网络教学取代,但网络进入课堂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网络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特别是教学模式等方面正在冲击和改变着课堂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本人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节课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以及通过实践所引发的几点思考。

1.认真选择适合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章节

网络环境的优势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的能力,加强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网络环境下进行。在实践中选用有下列特点的课题:

(1)网络环境有较多信息,而书本的信息远远不够的;

(2)有大量音像资料和模拟实验资料便于在屏幕上建立情景,适宜自学、适宜合作学习、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3)时空上需要扩充、深入,而学生无法或无条件在课堂上动手完成操作实验的;

(4)应用性强,较多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知识的;

(5)动态过程比较繁杂,需要对录像或模拟动画认真仔细观看、分析、独立思考的;

(6)课堂信息量与课时安排上应是比较适合的。显然,课题《自由落体》具备上述大部分特点,适宜进行教学实验。

2.精心制作、收集网络课件,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

制作网络环境教学课件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有利

于师生协作、促进学习的软件环境。包括:

(1)搭建一个有利于网络媒体开发的基于Web界面的协作学习数字平台;

(2)提供一个原创性资料库。在设计《自由落体》一课中,我除了使用平时积累的视频资料外,还用flash软件制作了大量的动画资料。此外,还从国内乃至国外网站上下载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对它们认真地挑选、剪辑和编辑,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学习需要。

(3)设置导航提示。其目的是:

①便于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

②便于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在《自由落体》的课件中,我将页面制成框架网页,按主学习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随意进入载有各认知要点、导学学探教材的学习模块,按有关文字链接所需的学习材料(文字、视频、动画、图片),按资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进入对应的资料区,并找到呈现所需资料的窗口;

(4)准备必要的导学说明。为杜绝盲目上网,学生学习区呈现的教师导学资料要建议学生沿正确的途径搜寻,启发学生总结、概括、讨论,使学生能够参照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使网上协作学习过程能随时得到教师的画龙点睛的引导;

(5)设立广泛的交流空间。课件的界面应设立E-mail信箱和BBS互动讲座区,对各种观点,老师、学生都可以发表见解、进行评价,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协作;

(6)能对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由落体》一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五个问题,对上等生要求解决综合性较强、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学习总是以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为目标。

3.实例《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谈自由落体运动。

(1)教学目标。

①知道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导致快慢不一样的主要因素是空气阻力,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争论和伽利略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

②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并知道它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学策略。

①首先由“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引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探讨的情景。该部分以实验为主线,环环相扣,以故事吸引学生,以问题启发学生,并辅助以网络手段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加以了解,引导学生注重伽利略的思维方法。

②先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想出验证的办法,利用网络教材给出两种类似的办法──频闪和打点计时器,并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数据,在网络上共享数据,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本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③搜索并给出在tom上有关高空坠物的新闻。以新闻中给出的信息计算出高空坠物时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高空坠物的危害性。讨论在校园里还存在某些学生将喝完的空饮料瓶和钢笔等小物品随意抛出窗外的害处。

④利用FLASH、ASP编写程序(或者使用应答器)制作一个可以交互的练习软件,让学生可以分层次练学习和了解自己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⑤将本节课的网络课件放在物理“未来 ”主页上,让学生在回家后还可以利用网络复习今天的内容。

4.课堂教学后的调查和思考

[调查]本节课后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问卷(见附录),在对48名学生调查以后,统计结果。

[发现]①有52%的学生认为“相比较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能更好!”,14.3%的学生认为“还不如以往!”。

②有52.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值得推广”,只有2%的学生认为“不值得推广”。

③影响本节课对知识的理解或掌握的原因是:23%的学生认为“注意力易分散”,只有23%的学生认为“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的知识的能力不够”。

[思考]

①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关键。

大部分学生认同并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或主动性不强,暂时会影响学习效果。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适应后,学生会更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②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有教育者称,教育的艺术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点只有一个,就是教师,教师的行动和语言。学生的注意力源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只要有办法吸引、牵着学生围绕教师的思路走,就能取得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互动课程教学模式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电脑,学生需要在二者之间来回“切换”注意力。学生可能因为电脑和网络的吸引,专心玩电脑,甚至不去学习。教师能否监控学生,能否掌握学生切换注意力的时机,能否让学生适时切换注意力,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仔细考虑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自觉地在二者间切换注意力,这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③应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应该对互动课件的使用作简单说明,作为“操作指南”提醒学生,并下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课后的教学效果证明这个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后有老师和学生说,学习任务单“设计非常实在且具有操作性”,“在让学生自主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教学过程控制得体”,课件操作指南“非常必要”。

④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和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存在着合作不主动、不充分,存在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使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注意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纠正不良心理。

另外,注重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发帖子时,有多少学生“倾听”和“考虑”了别人的观点?可以说现在的状况是多数学生的讨论是一家之言,多数观点是未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其实并未达到理想的“互动”效果。

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学习内容和时间,从而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渠道,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更加多样化、平等化。不过,这种平等而双向的交往主要是通过“人机”的对话来实现,这样就会造成认知、情感的缺失及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减少,会失去传统课堂教学的某些优势。例如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活动,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这种情感暗示在网络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如何有效实现情感交流、情感互动作为一个重要任务。

⑤正确处理好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优势的互补。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网络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应该继承和发扬。因此,在设计网络页面(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使用时机,正确处理网络与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三、我校采取的措施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为了学习必须要掌握计算机这种认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此,我校对新入学的学生采取了强化性的培训手段,主要是基本内容的普及;充分利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网页制作、网络浏览、邮件发送等方面的教学;通过“科技节”中组织网页制作大赛、建立班级网页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通过“校本课”的选修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较高级的应用和操作,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100%的学生能上网获取资料,能下载网上学习资料,能通过网上资源处理信息;55%以上的学生能进行电脑制图,能编制电脑小报。

附录:“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课调查问卷(学生)

亲爱的同学:

你觉得今天的课如何?请根据下列各类选项将认为适合你的感受选择出来,将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或横线上):

1.活力:( )

A──我总是轻松、活跃、精力充沛。

B──我绝大部分时间显得轻松、活跃、精力充沛。

C──没把握。

D──我没把许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E──我感到没有活力,忧虑、消沉、紧张。

2.意识:( )

A──我总是明智和机灵。

B──我大部分时间明智和机灵。

C──没把握。

D──我经常感觉厌倦,反应迟钝。

E──我很少留神注意,我感觉到特别厌倦。

3.相比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我认为本节课:( )

A──能更好

B──与以往差不多

C──还不如以往

4.类似这样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 )

A──非常值得推广

B──可以偶尔试一试

C──不值得推广学

5.作为学生,上这节课时你觉得自己是哪点影响了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A──注意力容易分散

B──应用电脑的基本能力不足

C──应用互联网搜索知识的能力不足

D──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有用)的知识的能力不足

E──填上自己的见解。比如(以上答案都没有,“我能应付自如”、“自觉性不好”等等。)。

6.对于这样的课你给老师提出些建议好吗?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通用


光阴易逝,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了。经过一学期的教学生涯之后就可以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做一个总结,教学总结可以体现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通用"这样的内容,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篇1】

密度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如何上好这节课呢?我决定打乱教材的体系,从密度的知识生成讲起,用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去发现未知的密度知识。

我给学生一把刻度尺、一个天平,和一个立方体铁块。让学生研究讨论这些东西,然后问:通过这两个测量工具我们能得到与这个铁块相关的物理量有哪些?学生很快交流讨论得出可以知道铁块的质量、体积、面积、棱长等物理量。

我说,我们今天来研测量质量和体积,同学们互相合作。很快,学生都测出了这个铁块的质量为7.9g,这个铁块的体积为1cm3。我接着问,根据你的实验结论,你能知道0.2cm3的铁块的质量吗?学生很快发现是1.58g,那么你能知道15.8g铁块的体积吗?学生马上说出是2cm3,我马上把这个数据列成表格如下: 质量 7.9g 1.58g 15.8g 体积 1cm3 0.2cm3 2cm3 根据这个表格出发,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同学们议论一会儿后说:质量和体积德比值是不变的。

我马上给同学一个1cm3的木块,我说,既然大家发现这个规律,那么我们不用测这个木块的质量,就知道他的质量是7.9g?同学们说错了,我说为什么?因为它是木块。要知道他的质量还是先要测量。我说我们有没有兴趣测量一次?同学们高兴的动起手来。很快他们得到如下数据: 质量 2.6g 0.52g 5.2g 体积 1cm3 0.2cm3 2cm3

比较这两个数据,我们能得到哪些知识呢?讨论一下,我待会找同学回答。

同学们探讨的非常热烈,我巡回寻问一些小组的结果,发现很多同学认识很到位。我说谁愿意交流一下自己小组的结果?结果举手的小组不多。我马上作动员工作,因为这届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不好,很多同学不愿意和不敢举手。结果举手的同学一下子超过了4/5,我感觉很满意的。

我让一个男同学回答问题,为了提高他的积极性,我说:有请后面的那位小伙子闪亮登场。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回答问题的同学也没有了紧张。他一下子说出了三点: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德比值不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德比值相同;可以根据质量算出体积。我说有补充的吗?一个女同学很快举手,我点名让她回答,她说我们可以算出任意质量的物体的体积,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知道他是什么物质。我说还能知道什么?同学们有窃窃私语了一会。有一半同学举手,我指一个同学回答:我还能根据体积算出质量。我说这不和刚才同学一样吗?结果很多同学反对我的观点。有同学喊着说:两个相反。我笑着说:相反吗?中间一条河,你能从河对面过来,那么我就能从这边过去。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就相当于在质量和体积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呀。我们可以算出任意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也可以算出任意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上面铁块比值是7.9g/cm3,木块的是2.6g/cm3,这个数值是什么意义?

几乎全班同学都说出来了,我点名让几个同学回答,都能说出1cm3的铁块的质量是7.9g,1cm3的木块的质量是2.6g。我接着问:这个比值与质量和体积有关吗?同学们开始都说有关。我说想想再说。一部分同学开始改变自己的答案了。我让他们讨论,结果他们说无关。我说你是怎样知道无关的?有个同学说因为铁块的质量无论怎样变,比值没有变,体积怎样变,比值还是不变。我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质呢?同学们一致说因为它还是铁。我说那就是说,这个比值是铁这种材料的性质,而不是某个铁块的个性,是铁这种材料的共性。同学们会心的点头了。这个比值就是质量和体积间的桥梁,我们把每一种物质的这个比值求出来列成表,以后在质量和体积间的运算就简单多了。其实,这个比值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密度。

我板书了课题和知识框架,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并相互交流,感觉效果很好的。接下来的密度的应用,学生基本上是自学,把我也解放了出来。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篇2】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渗透STS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

此外,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多考虑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的题目,如学习惯性后,解释刹车时人体上半身为什么向前倾的现象。学习杠杆后,解释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省力的道理;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会从地图上测出长春到北京铁路线的长度;学习了光的反射,解释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压强后,解释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四、: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总之,体验式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应有创造力,以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篇3】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效的课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具体看四个指标:一是学生走出课堂有否获得新知,二是学生是否获得新的能力或已有的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学生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四是是否形成了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处理教材,教学内容必须从简单到难,让学生从不会到有点会再到完全会。所谓“高效”主要是指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联系生活,浓缩各种物理现象、题型等

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物理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入门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授课过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现象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可以说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在课堂上“生不动,我动”是一厢情愿,“生动,我也动”才能和谐高效发展,师生才能取得共赢。因此在课堂上通常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经常用目光或微笑扫描到课室的每一个角落去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体会到老师的关注、温暖和支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点点的关注对学生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集体备课要做好、做足。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备课”意义非比寻常,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论自己如何绞尽脑汁备课,到上课时总有不足的感觉。这时,就需要用到集体的智慧了。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体备课正是通过发挥教研组的群体力量,互取所长,使组内教师资源共享,能取得较好成效的一种备课方式。

本学期物理科组在备课前都在认真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还必须阅读同类的其他教科书与自己讲授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综合各家的论点,充实补充教材之不足。做到“五个定”:①定时、②定内容、③定人员、④定场所、⑤定记载(指定专人记载,记录研讨时间、地点、参加者、研讨内容及遇到的困惑等),同时留出一定时间,让不同教学点的教师交流教学设计,评点各自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同时把集体备课内容固定存放在某一固定位置,以便以后使用。每周四在办公室集体备课;固定备课内容:主要讨论下周上课的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等等;固定安排人员整理:每次组内均安排一名教师执笔,把备课内容整理成教案并交打印室打印,在下周四之前发到组内教师;固定修改:各教师领到教案后,根据本班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固定反馈:在下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上次的教后感,以利于今后改进教学。

四、要想课堂变得高效,就要调动学生的五官参与到课堂中。

“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事”,从哲人的话中我们可以明白,教学是要调动学生参与到你的活动中去,当学生体验过后的内容,掌握也就容易得多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谁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也就成了成功的关健因素。

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导思想,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教案与学案互为一体,学生根据“讲学稿”预习时往往能解决新授课50%以上的问题,于是当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的时候,知识对他们就从原先的未知转变为“已知”,而课堂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知识的“再现”,如此,课堂就不单单体现单向传输知识的功能,而成为师生探讨问题、交流观点的场所;并且此时的学生更乐于表现,更能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练、实验、比赛、表扬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教,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因而学生和主体地位被调动起来了,手到、口到、眼到、脑到、耳到,学生的所有感官都用到了学习上,自然成绩也就出来了。

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有效”、“高效”已经成为理想物理课堂的孜孜追求。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物理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篇4】

《认识浮力》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的第一节,学生对浮力现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许多结论和观点是片面的,所以这一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对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给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内容增加了许多

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想和实验,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四、依靠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承认学生有差异,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然后将问题进行综合。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篇5】

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后,我们普遍感到压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前教材中偏难,偏旧,没用的东西不少,而现在教材中有价值且适用性强的内容多了,并且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理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小组学习、师生互动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取决于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师观念转变取决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同时也与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关。作为教师应具有创造力,以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zongjie/10733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