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

时间:2023-07-30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精选4篇)。

栏目小编现在向你推荐“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请勿抄袭。很多名言警句都告诉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老师更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篇1)

《鲸》是说明文。这种常识性的课文,或者是被上成自然课,或者是将着力点放在文章是如何来说明此文样事物的,层层剖析,失却了语言实践的功能。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后,我深切地感到,若是再把一些东西通过老师的理性分析硬是去塞给学生的话,学生愿意接受的或勉强接受的肯定是少得可怜,如何改变这种课堂教学存在的“偏差”呢?细细琢磨着《课程标准》的那番话,在备《鲸》这课时,考虑到这篇课文的内容浅易,学生较易读懂,根据“以读为本、读中激趣”的阅读教学思想,我确立了“读中练说、读写结合、了解知识、体会写法”的目标。

本堂课上,我请学生来介绍鲸的吃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积极状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得乐意。如在刚读文时,有些学生认为课文讲了三种鲸的吃法,老师并没有让他们盲目地辩论下去,而始终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在实际的说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解决了课文到底讲了几种鲸的吃食方法这个疑问。我想,这就是他们主动探究的结果吧。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篇2)

在紧张繁忙的一年之后,终于有时间能停下来好好地反思过去一学年的得与失,总结经验教训,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不能不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因为是第二轮带高一,虽然换了新教材,但在实施目标教学和分层教学上,我觉得收获甚丰。分层教学和目标教学是互为基础、相互补充的。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条件则是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适时及时的“查标”和“补标”。

二中的实际情况就是班容量大,这意味着一个班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不能一味地只是照顾大多数中等学生,更要激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及那些能够自学,但需要老师点播的学生。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能爬的爬”,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要求。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目标及分层教学:

一、预习作业的布置。

一开学,我就明确告诉学生,第二学期的教学节奏会有所加快,所以在生词量加大、课文内容增长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充分的预习,在课堂听讲上会有困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A级为串读课文,基本掌握课文大意,查出本课出现的生词;

B级为自己归纳总结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和语法点,不懂的地方用铅笔划出;

C级为精读课文,充分理解课文,争取能够提前背诵精彩段落。

二、课堂讲授。

在课堂新课的讲授过程中,大纲四会、大纲三会及纲外。大纲四会三会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全部掌握,纲外则要求能记多少记多少。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我给他们划出明确的知识范围,要求必须背记;中等程度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及时表扬那些积极性高的学生;课文体裁出现多样化,有童话、寓言、戏剧等风格迥异的原文选读,对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揣摩作者用词的精确度及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多模仿运用,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

三、目标检测题。

在目标检测题的题型和难易度上精心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

A级多为补全单词、方框选词、选择填空等基础题型;

B级多为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根据中文提示完成句子、连词成句等知识能力结合题;

C级为造句、补全短文等能力题型。

四、课后作业的布置。

课后作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A级为每课出现的大纲四会三会的单词、词组、句型以及重要的语法项目;

B级为Word---Sentence---Paage,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后问题改写课文,可用书中原句;

C级为复述原文及缩写课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缩写成60---90、90---120字的短文。

五、作文训练。

根据会考及高考说明的要求,我们在平时加大作文练习的力度,分为必做、选做和自行命题三类。每周一人至少一篇作文,我一般都全批全改,将一些典型的、优秀的作文及时介绍给学生,同时对一些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总之,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获得了很好的成效;当然,在许多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尚须改进。借用古代大诗人屈原的.一句话,勉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篇3)

今天上午,与五九班学生合作,共同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深入体会战士们在执行任务时所面临的困难和需遵守的作战纪律的基础上,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现和“我”的心理描写感知邱少云的高尚品格。

从整节课来说,学生在小组合作环节表现不错,对于合作流程“自学——组内交流——展示汇报”已经基本掌握,在一些细节之处还需教师的规范、引领,例如在组内交流环节小组长要学会安排发言的顺序,交流结束之后小组长要合理安排汇报顺序等等。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够轻松、自如的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通过各教学环节逐步实现“抓住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以及战友“我”的心理描写感知邱少云坚强的意志、严守纪律的高尚品格“这一教学目标,努力将学习任务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努力将学生带入当时主人公所处的紧张、危险的情境之中,努力利用学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当然,这是自己努力追求的,我想有目标就好。

这节课这次已经是第三次讲授,经过这样的磨课过程,我个人最深刻的体会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少而精,不能贪大图全,这样更容易操作一些。在具体环节的设计上,一定要围绕目标,紧扣目标。教师在授课之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就是心中有目标,心中有环节,心中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实现什么目的而确定的,只有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实现学习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的。在学生汇报时,课前的教学预设还是不够充分,因此当学生从意想不到的句子谈起是,自己当时的一瞬间还是大脑空白了一下,这就是说面临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还是缺少一些应急能力,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锤炼自己。

《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追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的文章,人文内涵丰富。

在讲授这一课前,我和同学科的老师对这一课进行了集体备课,达成了共识,课堂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在课堂上我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比如,导入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如果让他们来写这篇作文会如何做,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让学生拿自己的构思与课文进行比较,可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

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我没有想展现太多的东西,只把理清思路作为重点,以此引出对母亲性格特征的把握。这样,课堂上出现一个主问题,便于学生对课堂的把握,便于学生的理解。也避免了课堂上讲的东西过多,学生什么都设计了,最后也什么都没有弄明白。

在学生的回答上,我没有为了让课堂进展的顺利而刻意地去挑选好学生,而是把中下等学生作为重点,如果他们回答不上来,再让好一点的学生去补充。这样既照顾了差学生,又兼顾了课堂。

因而,课堂上我表现的也比较轻松。当然,也存在不完备的地方,如学校要求的`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准确性、逻辑性,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等,这些还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上慢慢去做。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篇4)

1、这篇教学设计共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为主,为后面进一步阅读教学扫清文字障碍,在预习检查的这一个环节里,我培养学生通过预习,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方法,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接着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层层设疑,用课件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进行分析课文,同时,适时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3、 由于学生对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意识较淡薄,因此在“如果你的父母也遇到了小麻雀类似的遭遇,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很牵强,没能挖掘出内在的爱以及有关的反哺之类感恩教育,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渗透类似的教育,让感恩的心伴随着学生的一生!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合集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案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素质、教学方法等实际情况,考虑可能性。教案可以为老师在授课时提供关键的帮助。“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涉及到很多方面现在请跟随我们一起了解它,本网页资讯仅供参考请谨慎处理!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 篇1

《假如》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这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的关爱,诗的内容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展露了儿童博大而又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活、爱护环境的好教材。

我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诗歌最后一节的省略号,启发学生进行补充,创造,试图让他们像文中的小作者那样用一颗善良、纯洁的童心关心他人、关爱生活。同学们的交流很热烈,高高举起的小手左右摇晃,投给我期待的眼神希望我能喊到他的名字,有的甚至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站在座位上不住地喊:“老师,老师,我来……”课堂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于是,我将本次的课堂交流转化为写话练习。

当我翻开孩子们的写话本,细细品味这些细腻而饱含美好愿望的文字时,为他们赞叹,也被感动着,文字背后是一颗颗纯真烂漫的童心。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花草树木画雨露阳光,让它们健康成长;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贫穷的人们画一幢幢高楼和美丽的城市,让他们不再为了生活而愁容满面;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乞丐画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不再四处流浪;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会为灾区的小朋友画一座校园,画许多学习用品,让他们能和我一样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们画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看世界是多么美丽;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台湾的小朋友画片片雪花,让他们摸摸雪花的冰凉,感受一个雪白的童话世界,在雪地上尽情打滚;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个超级吸毒气,让它将每个病人身上有害的病痛都吸走,人们可以不用忍受病痛的折磨,开心快乐的生活;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妈妈画一个能干的机器人,让妈妈不用操心家务,不再那么劳累;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留守儿童画一道彩虹桥,让他们在想念父母的时候可以随时抵达父母的身边;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辆自行车,可以自己回家,不用爸妈接我;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爷爷画一个健康的身体,让爷爷再也不会受到病魔的折磨,而是能到公园里散步听音乐,锻炼身体;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架飞机,飞到天上与鸟儿齐飞;画一艘船,划到海底,与鱼儿嬉戏;

孩子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当他们把纯真的想法化作文字展露时,必定打动人心。在我的语文课上,我已经不是仅仅只期待孩子们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身边的人、事、物,因为在我与他们相处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早已于无形中培植了这些,我知道他们已经拥有。我更期待倾听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看到他们别具一格,打上自己的烙印的文字。每每这时,我的心总能跟随他们飘荡在他们为我编织的梦境,乐而忘返!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 篇2

一,创设情景,感知趣。

这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十一课《赶海》。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我教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教案始终围绕一个“趣”字设计的。课前演示课件,播放《赶海的小姑娘》欢快的歌来创设情景,感知趣。一下子就吸引学生注意力,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仿佛自己就是来到了大海边,以情感共鸣的开端就牢牢把握学生学课文的兴趣,随即导入课题。接下来我想通过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但在这个环节学生没有象往日一样畅所欲言,展开想象。说的都是书本上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寻找趣。

接下来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寻找趣,当学生读完课文后,我没有给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交流,导致这个环节有点形式化。

三,汇报交流,体验趣。

接下来的师生集体汇报交流,体验趣的过程中,我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说到哪件趣事,我就能灵活与他们共同探讨其中的乐趣之所在,有时我通过各种幽默的语言,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会更多的乐趣。比如:在讲到“追浪花”的句子时,钱安其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当时我还以为她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没想到她冒出一句:“我觉得摸海星也好玩呀。”当时我很明白,连续点了她同桌两次回答,都没有说到她喜欢的句子,于是在我还没有讲完这一件事时,她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没办法只好说一句:“我浪花还没追完呢,这么可爱的浪花,我要玩个够,再去摸海星也不迟。”这样不仅能正常进行,更为这堂课增添了不少风趣。比如:当时的我穿得衣服比较厚,再加上那天突然比较热,上课热得我实在受不了,只好灵机一动说一句:“老师玩的好热呀。”顺便把马甲脱了下来。以此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引导他们从理解语言、感受形象入手,在各种自由表演、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己真正朗读的本领,以便举一反三,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并真正体会文中的“我”为什么对童年的一次赶海这么难忘。

四,整体回顾,释放趣。

当四件趣事讲读完后,我采用的是整体回顾,释放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自己感到最有趣的一件事,读给朋友或老师听听。

五,整体回顾,释放趣。

最后以含情诵读,深化趣来学习第四自然段。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真正体会欣赏海边的美景也是赶海中的趣事之一。老师的感情朗诵来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先回忆诗歌,再创造诗歌,让学生真正达到学而所用的本领。本来想边演示各种海边风景图片边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来结束全文。在欣赏完图片这个环节中,我看时间还没到,就顺便问学生:“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呢?”意想不到的是学生能用一些比较高级的语言来回答:“大海,您是我们生活的摇篮。”“大海呀大海,您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大海,您像妈妈一样哺育着我们成长。”这些无意中的生成把我的课堂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六,扩展思维,延伸趣。

布置用这篇课文中的语气词回家写一篇最有趣的一件事,来促进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要他们回家看地图找离我们常熟最近的沿海城市是哪个?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上完这堂课,心中总有不少的感想,既有发扬之点,也有不足之处,只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听了我课的老师多提提宝贵建议,让我在今后的教学方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吧。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 篇3

凤山小学非吉红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教师对语文课改还处于不适应阶段,在这就谈谈我对语文新课改给我带来的一些反思、困惑与相应的对策。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三亚落日》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三亚,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1、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2、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对学生所听:

1、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对学生所言:

1、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

对学生所读: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3、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对学生所问:

1、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对学生所写: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三、反思三:课堂上需要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

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发觉里面的新事物。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提高课堂效率,时间不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3、老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

作为老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

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4、给学生营造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感”

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笼统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主要通过学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5、把教师的教学理念贯穿到行动中去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6、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中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课程的教材,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不敢突破。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教学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要开掘出蕴涵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 篇4

《白杨》这篇精读课文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语文白杨教学反思。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因此,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另外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即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并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单元模块教学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发展”,注重能力的形成,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圈画、思考、讨论、汇报……加上足够的时间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例如在“围绕主题、自主预习”这一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加深体验和感悟,为学习做好知识和情感的准备同时,还能带着问题走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也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深刻,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

预习内容是这样设计的:

1、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结合预习提示读课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可在空白处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自己的疑问。

3、搜集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文本、图片、音像)以及跟课文主题、体裁相同,思想内容相近或同作者的文章。又例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反馈及感悟新疆的恶劣环境和白杨的特点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大家把自己的见解说一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如理解“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一句,体会大戈壁的特点,学生经过自主阅读,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句中的‘茫茫’,意思是不清晰,看不清楚,在本课的意思是大戈壁一眼望不到边,很宽敞。”“我认为‘浑黄一体’在课文中指不管天和地都是黄色的。”“我认为‘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意思是说大戈壁很荒芜。“我想‘不那么清晰’在课文是指天地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高大挺秀’这里是说白杨树的身影很壮美。”“我知道了戈壁滩浑黄一体,十分荒凉,可白杨树却在这儿长得高大壮美,生命力很强……”这样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议、自得,以学生为主体的训练方式,充分表现了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完全符合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这一阅读原理,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学反思《语文白杨教学反思》。

二、注重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文本

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但要体会出白杨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即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有点困难,这也是本课的难点。由于时代的间隔,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一难点,应引导学生抓联系,合作探究文体,让学生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杨的象征意义。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而不知道父母是边疆的建设者;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而不知道父母带他们来新疆安家落户、扎根边疆的心愿,让他们在这里念小学、中学、大学,将来成为第二代、第三代……的建设边疆的接班人;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而不知道边疆还十分荒凉贫瘠,需要付出几代人艰辛的劳动,才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这样,由表层到深层,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义,更挖掘了语言包含的底蕴,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鸣,使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以学生读、悟、问、议的合作学习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先自读自悟,再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带着前面提炼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最后小组合作交流心得。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学生交流情况,及时引导。在学生展开研读时,仍要注意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研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研讨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这一小环节从表面上看往往是静的,看似一段空白,实则是充满了学生整个思维过程的一段宝贵时空。学生只有有了自读自悟后的独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参与合作小组的讨论,倾听和评价他人的发言,接纳别人的合理见解。

在小组作交流,相互合作探究文本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小组讨论。最后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过程中,落实训练点,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教师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己的最深感受来进行深入研读,使学生能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而后再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在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丰厚语文素养。

三、侧重听说读听写训练,落实写作方法的指导

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首先须突出“读”的训练。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会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感情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口诵,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在读的过程中还要进行思维训练。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思维也渐渐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尤其是通过本课所设计的根据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的训练,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对思想内涵的理解深度。再次说、写并举,理解白杨的特点,通过抓关键词句完成,即找出“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两个句式归纳出白杨的特点,并相机用这两个句式练说;等到理解了白杨的象征意义这段文字后,再带着对边疆建设者的崇敬与爱戴,让学生用这两组句式去写话,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而可放手让学生畅谈“你父母对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如何去实现它?”从而潜移默化,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另外,在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时,还不忘指导文章的写作方法,如在文章结尾写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沉思,看到白杨树,他又微笑了。这是又一次由树联想到人,托物寄意,借物喻人。我们在作文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种方法。例如写《植树》,我们就可由小树联想到人(包括自己),联想到一代人的成材;写《蜡烛》时可以联想到辛勤工作的老师或默默无私奉献的劳动者。让学生学会在写借物喻人的作文时,首先要像《白杨》一样,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的性格品质。要注意物与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要恰当、得体。正所谓我们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还得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其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为本单元后面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单元模块主题教学课题实验的思想。

《白杨》教学反思

还深深的记得着装小学宋海燕老师关于文本细读的观点,那就是以不同的身份来读文本,以读者的身份来读文本,以作者的身份来读文本,以教者的身份来读文本,最后就是以学者的身份来读文本。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适用于我们教研的课题------文本细读。在《白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尝试,虽然说还有很多不足,但是,通过这样的尝试,我也有很多收获。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构思巧妙,文字隽永,感情丰富,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这篇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因此,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文本中重要的环节进行细读。

第一处是在讲解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时,让学生先找出相应的段落,然后让学生细读该文本,在细读的过程中,抓住文本中的“茫茫”、“浑黄一体”、重点词来理解大戈壁的环境的恶劣,从而激发学生们对白杨树的敬佩之情;抓住“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这一句话来体现白杨树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另外从 “高大挺秀”一词中,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白杨树的适应力及顽强的生命力是多么然人敬佩。谈完自己的理解之后,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文本,让孩子们的感情来源于文本,在归结于文本。这样,就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学会理解文本,再将自己的理解通过读来展现。

第二处文本细读的设置是在讲解爸爸的话时,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短短的三句话不但向我们介绍了白杨树的特点,同时也借白杨表白爸爸的心。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 篇5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思想的学科,这门学科应用广泛而又极具影响力。学好这门学科其实挺难。对于小学阶段,听说读写都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我们要培养他们的各种好习惯,从基础抓起。

拼音是重点,一年级孩子要借助拼音来认识汉字。如果没有正确的拼出拼音,那么会影响孩子对汉字的识别。相较于拼出拼音来讲,给生字注音似乎要更难一些。有的孩子能够顺势拼读出这个字的音,但要想写出来,就会出现千奇百怪的错误。声调是一个错误点,轻声是一个错误点,相似字母是一个错误点,总之,有时他们写出来的拼音真是五花八门,让我们也匪夷所思。

同音字的区分,对于现在来讲,他们认字程度没有那么强,有时会出现组词上的错误。只要是同音,就能组出别的词语。有时会把这个字安到另外一个词上,这种情况教师加以强调并区分,但后期复习过程效果不佳,他们没有深刻的记忆。

形近字的混淆。这学期学习同学的“同”字和问题的“问”字。这两个字多数同学都分不清楚,听写起来错误连连。还有“有"和“又”这两个字没有什么联系啊,但他们还是能混淆着写,这说明他们对这个字没有建立起概念。需要今后在字形,字义上多下功夫。

除了写字以外,这个阶段还要重点练习读。每天晚上孩子都要在家晚读,无论多少,长短,都要尝试着读一读,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 篇6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因此,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之教学目标。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第一: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第二:我抓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联系起来,我本课的教学定位、定向于此。上完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有“五点”收获,“四点”思考。

一、加强了两个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语言文字训练意识,如,朗读指导贯穿于整篇课文中,强调“边读边思”与“读中理解”,使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有层次。在读的形式上,有自由读、个别读、范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听读、背诵等。同时,我以学生为本,力求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意识,如,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边读边总结读书方法。

1、读书时抓重点词句品味,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内容中领悟中心。这就提示了基本的读中理解词、句、段、篇的方法。不仅体现了以读为本,也体现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全面训练。

二、注重教师评价,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随时注意用丰富的语言评价学生,在评价中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感,向学生教授学习方法。从师生交流中可以看到老师是尊重学生的。如这样的语言:“我有一个心得跟大家分享”、“我想请教在座的小老师一个问题?”……这充分表现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处处让学生尝试有所收获的喜悦。

三、抓联系,挖掘内涵,深入理解体会文中寓意。

应该说,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体会出白杨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已基本达到了。但由于时代的间隔,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作到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一难点,我采用“上接下连”的方法,上接“特点”,下连“三个只知道”,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杨的象征意义。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这样,由表层到深层,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义,更挖掘了语言包含的底蕴,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鸣,使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文和理达到完美统一。

四、在阅读过程中引导质疑。

创新从质疑开始。创新的过程,必然要经历积极思维。这节课,我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并提出问题。如,学生在阅读最后一自然段时,提出置疑:爸爸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了一丝微笑?这节课,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反顾全文的质疑,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又逐一得到了解决。可以看出,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形成。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难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本节课中“白杨树象征着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这一部分内容课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而这部分内容不仅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引导学生探求“孩子们所不知道的”,并用电教媒体介绍边疆建设者当年垦荒的场面,使学生从形象的直观中领悟到“白杨与建设者”之间的联系。同时,展现了今日新疆的繁荣景象。鲜明的对比,更富现实教育意义。电教媒体切实为教学服务,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六、我的思考。

1、整节课,我牢牢抓住核心问题,辐射全篇,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整体性原则。但在学习白杨特点时,我却忽略了,没有从整体入手,而是直接从部分一句句的入手,让学生分别了解白杨树的三个特点,回到整体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体会白杨的直、生命力强、坚强的特点。

2、在后一部分“爸爸表白心意”的教学中,自我感觉教师与文本、与学生的对话不够充分,今后在备课时要进行多种情况的预设。

3、在播放建设者建设边疆的画面时,我如果能配合画面插入一段教师的激情导语,相信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更能产生情感的共鸣。

4、怎样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是我永远的思考。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简短 篇7

1、这篇教学设计共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为主,为后面进一步阅读教学扫清文字障碍,在预习检查的这一个环节里,我培养学生通过预习,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方法,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接着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层层设疑,用课件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进行分析课文,同时,适时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3、 由于学生对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意识较淡薄,因此在“如果你的父母也遇到了小麻雀类似的遭遇,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很牵强,没能挖掘出内在的爱以及有关的反哺之类感恩教育,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渗透类似的教育,让感恩的心伴随着学生的一生!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简短精选


作为优秀的教师可以关注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教案体现了上课的宗旨和内容。通过教案能确保教学工作整体上更为科学化。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精心搜集的“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简短”相关资料请您查看,本文力求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简短(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的“楚潋”等4个生字,会写“断楚”等9个生字。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4、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出”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今天我们将和唐宋两位大诗人一起到安徽的天门山、杭州西湖去游览一番。出示课题。

二、指名朗读,检查预习

1、自由放声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提示七言诗的停顿规则。

4、再次朗读,读出节奏。

三、借助注释,理解《望天门山》

1、提问:天门山是几座山?楚江指的是哪条江?学生回答,表扬学生会看注释。出示古诗《望天门山》“开回出来”四个字红笔标示。

让学生根据注释讲一讲意思。

2、教师引导:默读古诗,看一看这几个动作分别是谁的动作?

3、指名交流。

4、教师梳理:滔滔的江水冲断了天门山,把天门山从中劈成两部分,汹涌而下。江水在这里遇到大山的阻挡,只好折往北而流,形成漩涡。所以称“回”。刚才有同学讲“出”是青山的动作。青山真的会移动出来吗?

5、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你是想说,青山并没有移动,只是因为李白乘坐的小船顺着江水向天门山漂过来,让李白感觉到两座青山像是迎宾一般,相对出来迎接自己。那么课题是《望天门山》,作者在哪里望见的天门山?(引导学生更加明确作者望的位置。)

6、指名配乐朗读。其他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7、用自己的话讲述刚才想象到的画面。

四、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把刚才想象到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2、全班齐诵。

五、理解并感情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1、根据注释,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释,及时引导。

2、作者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

3、把“方、亦、总”去掉可以不可以?

4、想像下雨和晴天的西湖,有感情朗读诗句。师生接诵,全班齐诵。

六、拓展积累与运用

1、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引得无数诗人都歌颂它。你还知道哪些诗句?

2、学生交流,会背的可以一起背。

3、拓展古诗《望岳》

(1)屏幕出示,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试着理解。

(3)提出不懂的地方,讨论后理解大体意思。

(4)师生对读、接读、齐读、熟读成诵。

4、创设情境加以运用。

配乐《高山流水》,师语言描述: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当你来到江南,看到青山绿水时,不禁想起白居易的诗句——(生);当我们来到洞庭湖边,看到湖光山色,不禁放声朗读——;当我们来到茫茫大草原时,禁不住——;当我们看到巍峨的泰山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杜甫的——;当我们荡舟西湖时,不禁想起苏轼的——;当我们来到乘船沿着滚滚的长江顺江而下,望见雄伟的天门山时,我们不禁朗诵——。能把这首诗写下来吗?

5、默写《天门山》

(1)仔细观察生字“断、楚”老师提醒“楚”的中间部分。

(2)学生默写。

(3)全班展示。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简短(篇2)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

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

我要在进一步的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将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们会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并且,学生会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简短(篇3)

在我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古诗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古诗的学习充满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一课时上完了两首古诗后,再利用一课时来继续开展“西湖美”的古诗诵读会便应运而生。一课结束时,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我的课后小记。

一。诵读、吟唱入诗境,放手还给学生一片学习的自主天地

诵读乃学诗之根本,古人学诗为作诗,今人学诗为传承与怡情。在这次活动中,诵读的多样性被灵活的小组学习活动演绎和格外精彩。诵读组的由诵到背,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学习过程,虽然不全是在课堂中背诵出来,但课前的活动准备同样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在课前所准备的诗配乐的活动展中,让我真的惊叹,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他们选乐之合适,按排不同的人读不现的诗,其安排之合理使原本很陌生的一些古诗一下子就走进了课堂,是那么自然,那么流畅。这是学生在课外的自学准备中不仅具备了学诗、悟诗的能力,也同时也发展了他们处理学习中具体问题的处理能力。这是我在开展此次活动之间多少次担心的问题,如今,他们小组成员的构成与诗的学习任务配对得恰如其分。诵读与唱歌能力较强的学生都集中在这两个组中,他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课前那乐此不疲的身影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眼前。一时间,我不由地叹道:“诗海之大,学生有足够的能力遨游!”有时候,再好的“耕种”也不如给孩子一些“自留地”。

二。写诗、画诗入佳境,开拓古诗学习的新途径

一直以来,我们提倡简简单单、轻轻松松教语文、学语文,在不知不觉中很多教师在注意了片面追求效率的同时,却丢失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与艺术性,使语文课直指品词读句的狭隘范围。回头看看我自己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设置中,也不乏语言学习性强的指向,但是我更看好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写诗、画诗这两个实践活动,看似写写画画而已,但实则是本次活动进入另一个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这不仅要求学生读诗,还要求学生把诗读懂、读好。写字,充分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画诗,则是检验学生是否用心读诗的绝妙之处,这个任务是隐藏在这个活动中的,这样的做法避免了学生对品读古诗的畏难情绪的产生。一则发挥了这部分学生特长——画画,二则也让他们在“画什么”“画成什么样”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中真正走进他们能走近的古诗。特别是在学生解读自己的画作时,则掀起了不小的学习热潮。不仅解读的学生密切关注古诗,而且其他听的学生也关注古诗。特别是对于《苏堤春晓》一诗中“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的理解过程很让人回味。在画作中,学生画了一只鸟在晨雾的笼罩下,正在苏堤上飞。另一个学生把上指出他画错了,认为一个“过”字让画面应该停留在黄鹤已由远而近冲破晨雾,飞过苏堤向着朝霞出现的地方。在反复的推敲下,画作学生认识到了自己解读有误,其学生则在此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一个“过”字在全诗中的重要与精彩。

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品味字词的乐趣,西湖美景也在这个辩析的过程中呈现她西子般的秀丽。

三。以教材为依托,再远也有回归的航线

以本为本,是我们在保障教学有效性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原则。如何尽最大可能发挥教材的作用,这是考验我们语文教师智慧的时候。正如很多教师所说,一个学期4个多月,就学26篇课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得到夯实呢?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教材当成一个例子,而且是一个可以得到延伸拓展的例子,可以再度利用的例子。《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除此之外,还有与它相似的或迥然不同的,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时,我们就要着力于为他们寻求多维度的学习空间。在本次的诵诗会上,学生不仅能读会唱,还能写会画,更能说会品,这是由于学习空间的拓展所带来的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时,学生古诗的诵读、积累、感悟能力就与我们的教材要求达到高度的统一。

四。“重诗轻人”,教与学的习惯都有待改进

由于活动丰富,学生在本次活动中主要以展示为主,所以有些方面不能兼顾,这也反映出本次古诗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诗,是诗人生命的再现,当我们接触到一首诗时,应首先读诗人,这在平常的教学中是注意到的,但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大部分都忽略了一点。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诗人的生平与时代背景的了解,我们往往都只注重课堂的“简介”,而没有真正在课前、课后去了解诗人。因此,这导致了我们学生“重诗轻人”的学习习惯,使得这次活动中,学生对诗的演绎缺少了一些真实生命的气息。因此,一切问题的根源还是在“教”的引导上。

一次尝试,一点收获,一些遣憾,在阅读教学之后开展语文综合性学生活动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是一块焕发教材魅力与教师魅力的“自留地”,古诗教学的在此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既要拓展它的短小精悍,也要发挥它的意韵无穷,让一首首流芳百世的古诗洋溢出她最悠远的生命活力。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简短(篇4)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在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后面,安排了10首古诗词背诵,包括7首古诗和3首词。

本册是全套教材的最后一册,前面十一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本方法。教学这10首古诗词,我不像以前教学古诗词那样详细讲解,而是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学习,了解大意,背诵古诗,复习古诗并能积累运用。教学这部分,有收获也有失落:

一、是提高了自学能力。学生根据拼音和工具书,熟读了10首古诗词,利用每首古诗词下面的注释大体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其他工具书,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和同学;通过反复的读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是给了学生一个交流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还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在展示课上,全班同学交流了10首古诗词的大意,介绍了时代背景和作者,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还初步对古诗进行了分类。

三、是注重实践,根据分类的古诗去积累以前学过的古诗,提高学生的板块意识。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分类,如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引领学生背诵了《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咏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咏鹅》《咏柳》《墨梅》;写景诗──《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引领学生背诵《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绝句》等,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同类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

四、是加强古诗运用,结合xxxx学年第二学期天河区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册中的积累运用部分进行练习。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诗中不仅油水、山、鸟……还有春夏秋冬……,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于运用。

但在教学中,我明显地感觉到部分学生的依赖性,让同学老师牵着鼻子走,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总结和自我积累能力,学习效果不佳。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简短(篇5)

以下是对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的简短描述: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需要注意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和写作能力。可以通过解释诗句、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场景、通过让学生自由发挥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和写作能力,可以通过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供写作指导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需要注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听诗、模仿诗歌的语调和节奏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可以通过提供写作指导、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

总结起来,在教学古诗两首时,需要注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写作能力。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简短(篇6)

1、具体说来:

2、庭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3、原为欧阳永叔所作《蝶恋花》之首句,后李易安在《临江仙》序中评说“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4、来日长长长不眠。

5、庭院深深深几许,

6、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7、首先庭院深深,道明庭院很深。而后深几许?到底有多深?只见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一眼无尽也!

8、无成:这里并不是一般意思上的事业无成,而是承上词意,指对“风月”不感兴趣,也不敢去接触,什么也写不出来。

9、梅萼(è):梅花的蓓蕾。

10、数阕:几首。阕,首。

11、声:指词牌。

12、如是,深闺佳丽亦无从看见庭外景象“玉勒雕鞍”,楼高不见章台路,庭深而楼高,再一次暗示深闺寂寞与世隔绝。下半阙更进一步写出寂寞无聊秋千风冷之貌!一切只因庭深,深不见底,暗示些许绝望!

13、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4、《蝶恋花》

15、庭院深深深几许?

16、小可认为,好在词性的转换,好在虚实结合,好在抽象和具体之间的无痕递进。

17、【庭院】院子,泛指院子。《南史·陶弘景传》:“﹝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宋辛弃疾《满江红·暮春》词:“庭院静,空相忆。”清龚自珍《鹊桥仙·秦淮有访》词:“今朝不见,胜如重见,庭院暮寒时节。”

18、文化领域创作者云龙

19、门闩等。在此谓门窗关闭。

20、深与浅相对,庭院深深,毫无疑问是绿树成荫幽静十分了,正所谓曲径通幽。如若你是积极乐观的,那么这些对你而言是妙不可言,享受孤独寂寞带给你的快乐和思考。如:苏舜钦的《夏意》

21、如此深院,豁达开朗极了。

22、李清照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23、山路幽幽幽数里

24、予:我。酷爱:非常喜爱。

25、秣(mò)陵:秦改金陵为秣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

26、网友关关关其尽,

27、那么,这一句倒底好在哪里?

28、字面意思:庭院,院落。一进进幽深亭台院落,到底有多深埃这是欧阳修的词句,看全词才容易领会它的含义。

29、此句愈品愈妙!

30、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双调小令,后用作词牌名。此词上下片共六十字,平韵格。

31、踏雪:谓在雪地行走。亦指赏雪。

32、我想这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应该是出自宋代欧阳修的《蝶恋花》,想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必须要对它处的环境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原文:

33、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34、人老建康城:一作“人客建安城”。建康,又作“远安”。

35、礼部员外郎。

36、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37、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8、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39、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40、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41、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一作:灯花空结蕊,离别共伤情)

42、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4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44、欧阳公:即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蝶恋花》:指欧阳修词作《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45、李清照自幼生活在书香门第的且艺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曾受到当时大家的赞赏。

46、李清照做为词家宗师,其审美高度直可碾压世人一万倍,东坡山谷亦不是其对手,偏偏对这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极度推崇,甚至用了“酷爱”两字来形容,如此鲜明浓烈并且带有具体所指的褒义和赞美,这在她的评论或文章中,好像是唯一一次。

47、可这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深字叠用三次,己不是一种幽静之怡然,转而一种哀思凄苦。所以因人物性格追求不同,面对同样的事物,所见也就大相径庭了。

48、凋零:形容事物衰败。

49、几许:多少。

50、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51、幽径弯弯弯几弦?

52、李清照的小时候随父亲生活于汴京,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以及京城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

53、感月吟风:即“吟风弄月”,指以风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写诗填词,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54、藏书甚富,善属文。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一家人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时代模仿人物。

55、大门闭闭闭何时。

56、试灯: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57、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58、宋·欧阳修

59、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全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用语自然,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6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简短(篇7)

《游园不值》诗文的外在语言显得朴实无华,给人以娓娓道来的叙事感,但在这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却饱含着作者那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诗中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的内在诗句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教学此诗我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来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因此,我在教学本诗时主要注意了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间接接触文本。开始一组配有音乐的图片课件的运用有意识的让孩子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心里埋下对春天的喜爱的种子,为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与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产生共鸣埋下伏笔。

二、用课件中的朗读资料让学生听,会使学生在字音、节奏、韵味上有所感悟,对后面的品读打好基础。

三、充分利用课件的辅助作用,解决了诗中难解的字和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如“屐齿”“柴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多读也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诗的外在语言以后让学生诵读诗句达情、达意。一是扣住“小扣”、“久不开”、“关不住”等诗语,让学生诵读。二是扣住两次情感变化的诗句诵读。三是整体引导诵读,这样采用先理解后诵读,边理解边诵读,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层层上升递进的诵读,多次进行。达到当堂熟读成诵的积累运用效果。,同时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节课上下来,其实我更是感觉到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具有无穷的力量,它能引领着学生走入一种美好的境界,而我在这方面做得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就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有时感到自己都词穷,没法用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我想真正提高自己,是在“行动中”,而不是新在“口头上”。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简短(篇8)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诗人抓住景物的特点,抓住重点,以少总多,景中有情,情中寓理,是陶冶学生情操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学这首诗,要在指导学生弄懂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反复吟诵,从而领会一个道理: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切新生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了的。我教这首诗主要抓住了两点:即理解词句这个难点和启发想象这个重点。

一、关于词句的理解:这首诗有些词义和现代汉语差异很大,而且有些名词如“屐齿”、“苍苔”、“柴扉”等都是学生感到生疏的,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基本了解意思的同学,说说从哪看到的,加强直观教学,效果较好。对差异大的词,我放在句中去理解,如“应”作“大概”讲,“扣”作“敲”讲。首句是全诗的难点,我帮助学生弄懂两个问题,一是本诗中有一个字直接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请学生找到,学生很快找到了“怜”字,二是着重对“怜”字理解:

(1)“怜”字从字面上怎么理解?

(2)“怜”什么?谁“怜”?

(3)从哪看出来?对于次句,我引导学生理解,“小扣”、“久”的意思,并设想当时的情形,懂得诗人识礼知趣,后两句浅显易懂,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

二、关于启发想象:这首诗结构严谨,分两层,第一层写看到的,看中有想,第二层写想到的,想中有看,两层意思联系紧密。我启发学生想象,主要以理解诗意,导入意境为目的。前两句引导学生以久不开而想象园主人心情,想象诗人的心理活动,后两句启发学生想象园中的情景,把万紫千红的景象显示出来。想象越美妙、丰富,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越能受的美的熏陶,从而体验出自然界中春天的生命是旺盛的,无私的,是关不住的。学生不仅体会到诗中表达的对美好春天的赞美之情,还进一步联想到生活的哲理:一切新生的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将冲破一切禁锢茁壮成长。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简短(篇9)

20xx—20xx学年度第1学期,根据本学期的教材特点,按照《课程标准》,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虽然还未进行期末考试,但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成功之处,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反思如下:

1、结合课文和“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2、根据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做到了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精心设计教案,按时批改作业,落实三维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根据本班的实际状况,逐一分析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理解知识潜力的状况,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3、在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潜力。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潜力和创造力。

4、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5、重视学生的书写,平时面批作业时,及时表扬书写好的同学,并在全班交流,稍有进步的总是写上鼓励性的语言或标记,经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资料,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6、与家长及时联系,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加强家校联系,把学生在校的状况及时反映给家长,共同搞好学生的学习。

二、不足之处。

1、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比较努力学习,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四分之一的同学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不用心,理解潜力差、记忆力差,学习用品缺少,家长忙于打工,不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还要继续做思想工作。

2、对后进生的课外辅导太少,使其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住,书写速度慢、潦草,说话不通顺,对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3、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的运用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继续学习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不完成作业或不用心学习的同学重抓到底,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体育投掷教学反思简短精选4篇


有关“小学体育投掷教学反思简短”的内容是编辑为您带来的,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老师就如春蚕吐丝般为学生奉献自己,在正式开课之前,教师都应该提前准备好课程教案。在教案中要详尽写出解题后的方法、步骤的总结。

小学体育投掷教学反思简短(篇1)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持轻物投远)是一年级投掷项目中的一种,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原地正向投掷的技术方法,既掌握投掷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起初,我直接讲解示范,首先让学生明白了投掷的角度是前上方,出手的速度要快,这两个重要的技术原理,接着再让学生照此方法加以训练,没过多久学生就开始偷懒了。我马上调整了教学计划,将游戏与体育教材有机整合,设计了一个开心徒手操的小活动游戏,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炼得十分开心,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投掷的基本技能。起到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智慧的火花,活跃思维,训练技能的作用。

由此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玩是学生的天性,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同时也才能体现探索性学习的思想,他们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着体育课的童趣、情趣、野趣之所在。使学生重视体育实践,让游戏伴随着孩子们学习与活动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这节课上完后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仍然有学生没能掌握投掷的基本技巧。学生掌握技术的反馈评价不及时。课堂的组织还欠周密。

小学体育投掷教学反思简短(篇2)

本课结合新课程理念,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尝试的联系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设置不同远度的距离,让学生树立信心,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受益。教学设计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衔接紧凑。用儿童话的语言和活泼有趣的组织形式将整堂课渲染的富有活力和激情,让学生对本有些枯燥的投掷练习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较好的学习和掌握了教学目标要求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将我本节课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符合水平一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学中遵循目标统领内容的核心思想,精心组织教学过程,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基本达成了原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重难点突出。本节课设计过程简洁明了,主次分明,基本部分的教学利用学生自主尝试体验教师示范讲解,用口诀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分解动作的练习。在徒手分解与完整练习中体会肩上屈肘、蹬地转体、挥臂过肩、快速有力的动作要领,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比较有效。

3、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投掷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调乏味。我在教学中应用儿童话的语言和富有情趣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始终吸引在教学各个环节本身。让学生快乐学习、轻松掌握动作技能。

4、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学各个环节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带给他们的成功,从而不断培养学习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设置不同距离的标志线,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喜悦和满足,达到了既关注个体又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小学体育投掷教学反思简短(篇3)

小学体育《投掷轻物》的教学反思范文

本课教学内容是投掷轻物,是小学水平二(二年级)体育课学习的内容。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想体现“让学生在体育课中玩起来”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

一、玩中学

新课改的.体育课,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玩或者是做游戏。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课,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收获,即玩中学。

1、从课前导入,师生问好的常规及小游戏来看,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一开始就是课的主体,小主人的主体性毫不含糊地贯彻到全课。

2、用一张纸贯穿一节课,先是折成飞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飞机拆开捏成团,这就更紧贴教材,是一种创造!

二、玩中练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

因此,设计了“投西瓜练习”、“消灭害虫”游戏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开展技能的练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习方式,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以上是这节体育课上完后的一个教学心得,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密度的掌控、学生掌握技术的反馈评价的及时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小学体育投掷教学反思简短(篇4)

本课教学内容是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想体现让学生在体育课中玩起来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创。课后的反思:

一、玩中练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玩纸飞机的小游戏,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玩得十分开心,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上课的热身准备活动.在下面的教学中,我始终在贯彻执行这种教学思想,无论是学习投掷技能,还是知识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如:甩纸炮打纸牌投弹练习等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开展技能的练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习方式,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二、玩中学

新课改的体育课,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玩或者是做游戏.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课,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收获,即玩中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原地侧向投掷的技术方法,即掌握投掷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两个小游戏:一个是弹射纸火箭,一个是甩小球.通过组织让学生玩这两个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明白了投掷的角度是前上方,出手的速度要快这两个重要技术的原理,并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平时体育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轻意的学会了这个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以上是这节体育课上完后的一个教学反思,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密度的掌控,学生掌握技术的反馈评价的及时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精选7篇)


光阴匆匆而过,又是一学期快过去了。教学一学期后就该对这一学期的教学进行一个总结,我们能够通过一篇教学总结来看到自己的成长,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精选7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1)

本课教学在细读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赶回”一词,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心之情。结合前一课的《奶奶的白发》中学生的体会:“父母无论多忙,身在何处,只要接到自己在学校不舒服的电话,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来学校。”与自己的亲身感受相结合,体会陈毅元帅的焦急、孝敬之情。

针对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这么想:低年段的阅读教学,重在通过理解生字词来理解课文的内容。第一自然段中,“陈毅”、“元帅”、“母亲”、“故乡”都是生字词,其中,“元帅”、“故乡”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在此可结合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元帅”是国家军队的高级将领,说明陈毅的地位很高,平时工作非常忙碌。“故乡”就是自己的家乡,陈毅元帅平时日理万机,工作很忙,但一听说母亲生病了,就连忙赶回故乡探望,说明陈毅的焦虑与孝敬之心,水到渠成,也帮助学生理解了生字词,事半功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2)

《偷瓜》一文在语言风格上独具特色,使用了许多方言。比如:“毛头娃崽”、“娘啊,我混”、“咋的?不咋的”、“那敢情是”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很适合表演。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改编剧本的作业,并说要在班上表演。这一下,同学们可高兴坏了,利用课下、放学时间进行了认真的排练。在周二的语文课上,我们在班上分组进行了表演,同学们拿五颜六色的气球当西瓜,操着南腔北调的家乡话,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全融入到了角色当中,表演的同学是那样地投入,观看的同学笑得前仰后合,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的掌声,大家都沉浸在了剧情中,经过我再三的示意,同学们才平静下来。我对同学们的表演进行了总结,赞扬肯定了大家对剧本的理解,成功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尤其对郭亚楠一组,我提出了特别的表扬。他们一组在课本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编,表演更夸张,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加突出,是所有表演组里边最出色的一组,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简直使我对他们另眼相看。这次的表演使我想了很多:以往我们的课堂总是那样死气沉沉,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举手回答问题者寥寥无几,学生的积极性丝毫调动不起来,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没有把学生放到主角的位置,让他们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吸收,丝毫提不起一点积极性,达不到应有的课堂效果。以后我们要多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多说,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必要时可以演一演,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老师只起配角的作用,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对学生多鼓励,多启发,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开放、生动起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3)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描写的风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整天在山野间游戏,使得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诗歌想象力丰富,将孩子们经常看到的景物描写得如诗如画.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情境教学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我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2,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朗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发现,鼓励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

4,扩展思维,激发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挖掘教材,因此我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4)

学习了《赵州桥》后,学生开始做作业了。《课堂作业》本上有这么一题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学习课文的时候,学生也讲到过了,估计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可收上本子一看,粗心的学生还是闹了笑话。有的写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看,把小桥洞给忘了),有的写着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桥上还有四个小桥洞(呵呵,把小桥洞都给搬到了桥上了,不知是干啥用的),有的写着没有桥墩,只有四个小洞(这还是桥吗?)还有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我随手在纸上画起了这几位设计师的杰作,画着画着,脑子里冒出个念头,这不正是训练作文的好材料吗?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李春设计的赵洲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谁来说说赵洲桥设计上的特点是什么?

生: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师:不错,李春设计的赵洲桥的确是这样的。咱们班的桥梁设计师是怎样设计赵洲桥的呢?老师读设计方案,请几位同学上来画设计图。

(我翻开学生的作业本读,几位学生画图。教室里笑声不断。)

师:看到这样的设计,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1:我们的设计把世界闻名的赵洲桥给变形了。

生2:我们做作业太不细心了,闹出了这样的笑话。

生3:我觉得学好语文很重要,如果表达错了,最好的设计也白搭。

师:看,咱们把赵洲桥设计成这样,李春如果泉下有知,也会生气的。咱们就把今天的事写下来,将功赎罪,并让其他小朋友也知道咱们的感受,不犯同样的错误,好吗?

(学生欣然同意)

师:那么,题目可以怎么出呢?

生1:赵洲桥变形记

生2:李春生气了

生3:咱们班的桥梁设计师

师:题好文一半,相信同学们接下来的表现会更出色!

(学生热情高涨,写作速度也比平时快多了。接下来的自批互改,佳作点评也进行得十分热烈。此次习作,学生易于表达,也乐于表达,效果还真不错。)

[反思]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曾为如何开发课程资源而大伤脑筋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资源竟在你我忽略处。教学,不是缺乏资源,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有着敏锐的资源意识,即使是稍纵即逝的资源,我们也能轻易地把它抓住。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标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只要留心,都可以成为语文教育的素材,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学习语文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5)

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言文学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以做到传承中华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执教《春夜喜雨》这首古诗时,我注重了一个词——诗情画意,即让学生从读入手,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积累想象诗歌画面,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整堂课下来,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以读带动课堂,分层次达到目标,遵循了教学规律。这样,学生积极性较高,学习氛围浓厚。在朗读上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

(1)让学生读出节奏,读通。

(2)让学生读出韵味。

(3)让学生译读,读懂。

(4)悟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意境,体悟情感。

二、注重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根据情况采取了对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学生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学生做得相当好。另外,对词语的品析,相互间交流得认真、详细。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很轻松的便将学生带入了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了意境美,受到熏染。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待商榷的地方:

一、译读的环节突出不够,有影响学生掌握诗意的嫌疑。

二、时间把握上有问题,导致最后结尾匆忙。

一堂课下来,总是得失兼有。教学就是这样——不断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们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有勇气,有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就一定会在教学的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6)

《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孩子喜欢的儿童歌曲。歌曲中的歌词和课文内容相同。本课需要把语文和音乐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创设一个优美的意境。这首儿歌虽然只有两句话,但短小精炼,词句优美,描写了一幅恬静美好的夜景。我执教的是北师大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小小的船》,这是一篇小韵文,语言优美,适合低段孩子朗读,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本堂课要达成的目标是:1.运用听读识字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2.看图观察能力及想象力的进一步训练。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现将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说明如下: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本环节设计了谜语导入,低段孩子对猜谜语很感兴趣,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接着设计问“晴朗的夜空你见过什么样的月亮?以一幅星星和月亮图来展现课文,为课堂营造出一片美妙的意境,使学生尽快沉浸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出示课题的同时教学生感悟在“船”的前面加上“小小的”你感觉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船,在这个环节中我是抓住关键字“船”入手,让学生学会轻轻地读课题,把它读的小小的,美美的,轻轻的。

环节二,学习儿歌。第一步我采用的是听录音,让孩子学会听的习惯,并让他们听清每一个字宝宝的读音。学生还在学习的起步阶段,每一次的所读都要有所目的和要求,不能听过就算了,读过就罢了。在第二步,我采用学生自由朗读,要求他们把不认识的字宝宝名字圈出来,把它留住,但我在这指导读的环节中有时提的要求没有到位,没能起到一个“扶”的作用,没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特别是课文中的“只”,应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小男孩做在小小的船里是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个环节没有给学生导出来。

环节三,采用游戏识字。我把字放在星星里,只要读准确我指的字宝宝名字,孩子们就可以上来点看星星后面的礼物,本来这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环节,但是这个环节上下来并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我想这是自己在语言激发学生上还没有到位,没有充分地把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还有配乐朗读儿歌,孩子们已经被我美丽的夜空景色画面吸引了,但这时候我还要他们指着书来读,这又一次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机智的把让孩子指着读变成让孩子望着美丽的夜空景色美美地背诵,我想这样才会达到让孩子体会夜空的美。

环节四,品读课文,感悟美。让孩子想象说话,可爱的月亮挂上了蓝天,弯弯的月儿像什么?这时候孩子的想象很丰富,有孩子说像香蕉、像小船、像镰刀,趁着孩子们还沉浸在充分的想象中时,这时我播放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轻轻的晃动身体,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体验儿歌的内容,感受美的意境。这时我应让孩子起身随着月亮船一起摇动,因为有音乐、动作、背景、画面的衬托,和老师的导读,这都能让学生很快领会到这儿歌中所体现的宁静优美的气氛,只有让孩子有了这样的感受,他们的朗读才会更有神采。当我叫孩子睁开眼睛告诉我刚才你飞出教室,飞上蓝天,你看见了什么?有的同学说:“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真美呀!”有的同学说:“我看见我坐在月亮船上钓鱼。”有的同学说:“我看见星星在对我说话。”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议论,听着这充满幻想、天真可爱的童言,我好像捧着一颗颗鲜活个性的童心,陶醉在孩子们天真,烂漫的世界中。

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因此,最后一环节本应是孩子最喜欢,课堂达到高潮的时候,但由于我这一环节考虑不周密,没能让这一环节达到预想的效果,如这一环节能让孩子站起来拍着手,做着动作一起美美地来唱儿歌,这样才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在教学设计及执教方面都存在诸多的不足,在以后的平时教学中还需要更多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7)

《小小的船》属小学语文第一册看拼音读课文识字第二阶段的第32课,本课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儿童诗,这首诗描述的是在晴朗的夜晚一位小朋友仰望一弯明月所看到的情景,展现了孩子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完美愿望。全诗共二句:第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月儿“弯弯”“尖尖”那种惹人喜爱的形象;第二句由“小小的船”展开想象,写小朋友坐上月亮这条小船所看到的无边的蓝天和天空中闪烁的星星。全诗形象优美、韵律和谐,充满了儿童情趣,贴合低年级学生乐于想象、善于想象的思维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确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船、弯、两、头、见、闪、蓝”7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认识部首“舟”字旁,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描述“船、头、看、见”。

2、能背诵儿歌,不加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3、能认识叠词的形式,学会初步运用。

4、观看媒体画面,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想像说话:弯弯的月儿像_______。

5、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

在课的开始,出示静中有动的图画情境,将小朋友们带入了优美的意境中,学生感到新奇搞笑,使学生在简单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顺其自然的切入主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采用分散识字法进行教学

针对一年级新教材特点,学生的识字任务重,本人采用了分散识字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又能够减轻学生的识字任务。

三、注重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一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并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节课中就始终持续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四、注重说话训练和想象力的培养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说话训练到位,说话时想像意境美,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展开说话,扎实培养学生的语感!这首诗有丰富的想象空间,第一句中“弯弯的月儿”可爱而搞笑,在理解月儿和小船之间的联系后,立即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这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第二句的品读中,结合课后说话练习“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了_____星星,_______天”,我加以想象力培养的拓展,改成了“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了__________”,然后综合运用图画、语言、音乐再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情趣盎然的谈起自我坐在小小的船里看到的景色。这样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可谓水到渠成了。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说到火星、流星雨、银河系、外星人等等,进军宇宙的理想种子,也许就在此时此地萌发了。透过想象,扩展了作品的境界,使诗的形象显得更加鲜活,诗的意境更加开阔,而感情也随之飞驰,升华。起到了分析讲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顺利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1、美读不到位。像这样优美的文章,是培养学生美读文章的潜力的大好机会。但文中两个词的读音不到位——“船儿”的儿化音过于僵硬,“星星”的后鼻音过于重,使得整首诗的美读大打折扣。其次,虽然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很多朗读形式,但还是不理想。

2、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课堂教学机智还有待于提高。比如在生字教学中,“头”学生交流记字好方法时,提到找朋友的方法“两头”,我就应顺势引导学生“两头什么?”及时渗透量词知识。这样就不用再另外提问学生“你能说说一头什么?”其次,在学生找朋友“一头老虎”“一头狼”时没有指出他们的错误。

3、课堂教学没有把握好时间。原定的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但拖延了将近5分钟时间,我想教学过程中,自我过于追求学生回答参与面广而没有控制好时间,其次生字教学时间还能够挤出些时间。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简短精选


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学期快过去了。通过一学期的工作时间后身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对其做一个总结,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简短精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简短 篇1

《芦叶船》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七、板书:

芦叶船

做芦叶船

玩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向往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简短 篇2

一节好的语文课,课堂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们在听课时发现,有的老师明明上的是阅读课,一节课下来,却忽略了读书,只注重学生对导学案上问题的解决。即使读书,往往也会来去匆匆,缺乏有效的必要的指导。

如何优化语文阅读课中朗读教学,我认为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读书时间,在读中感悟。

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扩大朗读训练面,在读中训练说话。

你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以读代讲。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4、精选练点,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最后把朗读的归结在写作上,毕竟现在的语文能力的训练讲究是听说读写的整体推进。读得好,也是为了写得做基础。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总之,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学生的语文才能各尽所能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简短 篇3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突破传统的阅读模式与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分析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改变阅读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现状 建议

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碰撞、整合、内化,然后走出文本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绝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领悟、理解的过程。是读者将别人的“言”转化为“意”并内化为自己收获的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通过自主入境,与文本进行直接的交流。

一、传统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1.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2.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方法的指导。

3.对阅读基础知识进行“阅读题海”训练,完全剥夺学生阅读的趣味与快乐。

4.阅读时间不断减少。

5.教师单向的讲解介绍,忽略了学生自读过程。

由此,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突破传统的阅读理论与思维框架,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独立的阅读、分析课文的能力——故作者提出以下建议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1.制定合理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

要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前,先要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目标可分远期、近期两种,远期目标以每学年作为一个阶段,应与大纲的相吻合,让学生明白主要在哪些方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累哪些知识,阅读哪些;近期目标可以一个月或一周甚至一篇作为基本单元。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强调:“关键在培养学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与内在动力,激发他们酷爱读书,指导他们学会读书。教师要唤起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并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指导,要求学生的阅读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阅读,而要把阅读目标延伸到课外的阅读上。通过学生对课外的材料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沉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阅读材料中精彩的句子、段落甚至篇章。提纲型:阅读后,把阅读材料的要点或基本内容写下来,掌握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路。感想型: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提高分析能力。想象型:主要是通过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4.调动学生的阅读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杜威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活动,做学生活动的助手”。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感悟获得语文素养,这个过程教师无法代替,也不是教师通过讲授能够达到的。苏霍姆林斯基还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就是尊重学生阅读的权利,在给予他们适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5.教给学生科学灵活的阅读学习方法

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前提。因此,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介绍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阅读有泛读、精读、跳跃式阅读、比较式阅读和研究性阅读等。资料性质、记叙性质的文字一般宜泛读;必须把握基本内容、观点和精神实质的文字,可采用精读法;筛选主要信息的宜用跳跃式阅读;的内容、艺术表达技巧方面有相似的宜用比较式阅读。研究性阅渎是最高层次的阅读,对的主旨、立意及表达技巧或含蓄深刻的语句进行鉴赏评价,形成鉴赏能力。阅读时,可根据阅读对象、要求及学习的实际,灵活地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还可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6.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阅读心态

阅读是一种从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渎学习心态与阅读效果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直接的、成正比的。阅读心态越好,阅读也就越有效。学生阅读心态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成败。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以审美为突破口,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阅读学习心态,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使学生明白阅读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懂得阅读对提高个人素养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激发强烈的内心需求。其次,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及心理,对他们具体指导,逐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克服不良的阅读心态。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论点摘编[].语文建设,20xx,(1)。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简短 篇4

摘要:随着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化改革,素质教育也越发受到了教师的重视。教师开始积极地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积极探索开展语文阅读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兴趣;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从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能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拓展阅读教学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间接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要积极分析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完善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内容过于严谨

在进行拓展阅读时,学生阅读的作品都是经由教师仔细筛选的,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人生观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教师在筛选阅读作品时,常常主观性地将自身认为有趣的与蕴含哲理的作品挑选出来,让学生进行阅读,却忽略了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与理解能力。许多学生在进行拓展阅读时会出现难以理解阅读内容的情况,对拓展阅读提不起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造成影响。

(二)阅读氛围严重缺乏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从众心理,会不自觉地遵循大多数学生的选择。若是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让部分学生受到氛围影响,主动地进行拓展阅读,就会带动其余的学生,使所有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学生没有受到氛围的影响,在阅读时经常受到其它事物的诱惑,不愿主动地进行拓展阅读,使得拓展阅读的教学效果受到极大的影响,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方法

(一)合理筛选阅读内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较为浅显,并且思维还未发展成熟。受知识储备与思维水平的限制,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若是教师选择的拓展阅读内容较为深奥,就会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使得学生无法通过阅读明确作品的内涵,无法理解作品,从而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在筛选拓展阅读作品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阅读体验,明确每一位学生的状况,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合理地筛选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课本内容进行阅读内容的选择,让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行阅读。例如,在学生学习《狐假虎威》后,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狐假虎威》类型相同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如《伊索寓言》。让学生在《狐假虎威》的基础上理解作品,更快地接受作品,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学生学习《听听,秋的声音》之后,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描写秋天的作品,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使学生享受阅读,深入了解作品,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促使学生主动阅读

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得部分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带动其余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让拓展阅读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布置图书角,在图书角中放置经过挑选后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在教室内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同一本书。随后,教师提出一个关于这本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充满热情地进行阅读,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丰富拓展阅读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人们在网络时代的阅读也更加广泛。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来丰富拓展阅读教学的阅读内容,使阅读呈多样化。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阅读内容,从而打破传统课堂阅读的局限性,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总结

阅读,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是一个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开阔自身的视野,增长自身的见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平辉.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xx(8).

[2]高利婷,宗和杰.有效开展拓展阅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3).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简短 篇5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

1.会认炉、庐、瀑、疑4个字,会写炉、银、流、柳4个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庐山瀑布录像)、幻灯片(词语、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瀑布是自然界中一种壮观的景象,你们想欣赏吗今天,我们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的瀑布。

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

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

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大部分学生从没看见过瀑布,播放瀑布的录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发表见解、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赏析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解说词。先练习再指名说。

(直观形象的画面,将抽象变为形象,减缓了学生体会古诗意境的坡度,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验。)

四、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助,练习朗读古诗,读出李白惊奇、赞叹的情感。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古诗。

4、看录像练习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播放幻灯片《早发白帝城》。

2、学生朗读,课外积累背诵。

(扩展李白的另一首诗,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

六、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生字在不同词语中出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积累丰富的词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飞流三千尺

银河落九天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简短 篇6

一、激励交往热情,低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根据培智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在教学《牙刷牙膏》一课时,针对孩子都喜逛超市、商店的习惯,设置到商店中的情境,让大家说说商店中有哪些物品,学生立即充满兴趣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培养交往技能。培智学生可以说并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对他们提出更正的意见,再重新来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培智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让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说一句话,然后再请同学重复。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逐渐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

三、提供交往机会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强调课堂上的互动交往,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不要老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生交往的机会。教学中注意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

(1)在交往中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自学生字,还可以自制生字卡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供让学生在课堂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伙伴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伙伴可以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2)在交往中欣赏。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制生字卡片,下课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许多学生会做出许多的漂亮实用的生字卡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在伙伴的欣赏中体验亲自动手劳动的快乐。从而更愿意动手去做这些工作。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简短 篇7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课程。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课程,其优美的文字,多变的词汇等都为语文的美增添了很多色彩。语文是中华文化的沉淀,是学生学习传统精神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语文本身的美去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发现语文阅读中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教学重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阅读也是一个学生学习和实践有效的渠道。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和阅读练习,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意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效果提高的重要性,却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导致阅读教学教学效果的事倍功半。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阅读教学停留在静态分析的层面。在面对一篇文章时,教师往往只是带领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并将阅读材料分成几块一块块的进行分析和讲解等。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挖掘到阅读材料中的部分内容,而对于文章的总体结构、布局、语言等,了解不够深刻。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首先就要对传统阅读分析教学的方法进行革新。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和单一,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当前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阅读基础知识掌握的要求较高,往往要求学生不断的练习,对于生字生词的教学也只停留在默写、听写、练习的层面上,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语文教学带来新活力。

二、阅读中的美

从审美角度反思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重复、单调无味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审美的角度培养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1.结构美

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材料往往是经过多次挑选、删改的最适合小学生使用和学习的文本。因此我们小学语文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材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高。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文章分段分节的剖析和讲解,导致学生虽然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掌握了分析和总结的方法,却对于文章的结构等了解的不多,从而难以在作文中进行有效的实践,提高自我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同时语文的学习也讲究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结构美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文本中也是体现的非常明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阅读知识,文本多为总分总、总分、分总等。文章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这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结构美。

2.语言美

语言美是语文的一大特点之一。发现文章的语言美要求学生不断的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咀嚼。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中的语言都是简单易懂却又非常丰满。如课文《鸟的天堂》中对绿叶的描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这一句话中,作者只是为了表达树叶的颜色很明亮,用了“翠绿”“明亮”等形容词使描写的对象形象更加丰富。使那种树叶的颜色通过描写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同时,作者还通过拟人的手法指出“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对那绿叶的喜爱,以及绿叶那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颜色。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文本中的语言之美,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通过美的教学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并通过美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在语文作文中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小学阅读中,语句中的各种修辞手法也是非常多的,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将语文修饰得更为美丽,更全面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视觉。如在《珍珠鸟》这一课文中,作者就将珍珠鸟比作一个小球“它好肥,整个身体就像一个蓬松的小球。”通过这样的比喻手法,没有看过珍珠鸟的我们也能透过作者的比喻想象出珍珠鸟那种可爱的模样,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阅读中的语言美,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语句进行鉴赏外,还要求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多看课外书,实践课堂知识,并通过接触更多的阅读文本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语言教学方面,对语言语句进行模仿和理解是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方法之一。

3.情感美

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美对于小学生情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美有利于学生先进精神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体会阅读文本的情感之美要求学生通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和词句进行探索和思考,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我们生活的常识和实例等,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摸索。如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作者通过描述母亲生病了“我”在抱母亲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母亲很轻,从而想起了“我”一直以来都是受到母亲的照顾,并没有照顾过母亲。这篇文章通过这件事情的描写展示出了儿子对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的悔恨,同时也可以表现出母亲伟大的爱。通过品味文章中的情感美,学生能够感受到母亲那种伟大的爱,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文章中的情感美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并提高自我思想认识。

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阅读是个积累的过程,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帮助学生体会阅读文本中的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时代教育. 20xx(16)

[2]张文学.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xx(08)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简短 篇8

语文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就不必再说了,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

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重于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够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力,时间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作为老师,一定要坚持语文课程改革,将课堂重新归还给祖国的下一代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自信与自立。

老师的责任是巨大的,作为实习老师的我们同样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角色,我们不能再像大学那样散漫,要更多的给学生们树立榜样,老师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平常的言行举止!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简短 篇9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部编版教材的广泛使用,使拓展阅读的重要性愈加凸现。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围绕拓展阅读的内容、方法、评价进行反思与创新,使之为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奠定堅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反思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多元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而拓展阅读就是拓宽学生视野重视学生个人体验的一个平台。

一、教师要严格控制拓展阅读的内容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于阅读、写作等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往往将阅读视为一项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被其忽视,他们只是机械的重复最终取得了教师想要看到的成果。教师在调查学生对于拓展阅读读物的阅读完成率时得到的数据往往比学生自我统计的数据有出入,这需要教师的重视,拓展阅读强调的不是学生“善意的欺骗”而是真正体验多元文化感悟外面世界的过程。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不具备成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因为外部世界的干扰而发生一些心理或者行为上的改变,因此教师要严格把控课外阅读的质量,尽量做到对学生所读的每一本拓展读物都有所了解。部分学校因为资金等问题,班级图书角尚未建立,因此学生只能自行选择课外读物,由于家长的疏忽导致学生受到“黄赌毒”等书籍的影响的现象并不罕见。例如某乡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杜XX在课外读物中注意到有青少年利用晒干的丝瓜藤蔓体验抽烟的快感,其家里正巧有丝瓜的藤蔓,于是一经尝试便沾染上了吸烟的坏习惯,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健康是不利的。教师要克服班容量大学生数量多的现实问题,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展开了课外阅读,还要关心其课外阅读的主题,确保课外读物的主题没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是根据教材上的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推广,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中华文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拓展阅读需要积累和参考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两手空空,仅仅欣赏故事而忽略了表达方式和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可以提供给每个学生一个笔记本,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做笔记。教师要向学生灌输积累的重要性,让学生认知到阅读课外读物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放松的娱乐,更是积累写作素材体会人情冷暖的绝佳机会。

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都要遵循“读书三遍法”。第一遍读书,学生要“囫囵吞枣”,不要求细致更不要求理解只需要学生将其写作主题明确,人物和发生的事件能够一一对应,而不是“路唇不对马嘴”;第二遍读书,学生要仔细观察人物的行为习惯和事件的冲突原因并试图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第二遍读书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跟随者故事情节的发展去思考并进行适当的猜想和预测;第三遍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细致的分析前两遍阅读时重点注意的章节内容,教师要在适当时机点拨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表达手法的使用和文章的结构组成,第三遍阅读要上升到文学的层次上来,学生不能局限的停留在某一个句或者某一段话而是从文章整体出发,判断该部分内容对于整体的事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当然这需要长久的练习和较高的语文素养。

拓展阅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并不是学生一个人的任务,教师在监督学生阅读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让学生经过积累、参考、对比之后有所发现,拓展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为以后的写作教学和其他部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阅读一个文本时很容易进去该文本的世界,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学生更快的融入作者设定的世界中冷眼旁观每件事的发生和结束,以上帝视角总结这所有的一切。但是,某些时候阅读需要参照,需要对比,只有与其他的文本世界对比碰撞,我们才能从中找寻到真正的不同吸取养分实现自我成长的人生价值。诗歌也好,小说也罢,任何的文学作品需要参照,没有对比艺术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我们评价一个艺术品时尽管没有明确的表明该艺术品与其他艺术品的差异,但是我们的`心中已经树立了一个标杆。拓展阅读需要积累,同样也需要参考对比。

三、拓展阅读教学离不开完善的评价机制

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前期,尽管还带有些孩童的稚嫩,但是其努力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往往会让人觉得哭笑不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最需要的是教师的认可,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教师所看见并且认可了自己的学习成果,那种幸福感是无法比拟的。在班级容量较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背景下,完善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教师更客观公正且全面的了解学生。对于学生一段时间的评价,关系着学生今后学习的态度和兴致,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今后会再接再厉,而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是能够吸取教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如今网络全球化,信息数据流的时代,网络极大的优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在线教育日渐成熟,尽管目前市面上投入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都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但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仍起到了正面的作用,简化了教师的任务,让学生和家长随时随地的查看某一时间段内学生学习成绩和知识漏洞。教师将学生平时的成绩数据化,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加以适当的评语,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经过整理分析最终给出学生的成绩折线图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张雯.小学语文拓展性学习策略探析[J].新教师,20xx(08):55-56.

[2]张锦美.小学语文基于拓展阅读的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xx(35):20-21.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简短 篇10

通过《诗词五首》和《愚公移山》两堂课,学生对多文本阅读有了初步的了解,阅读兴趣得以开发,阅读能力得以提高。在两堂课的教学当中,我对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下面从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来详细阐述我对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感想。

一、多文本阅读教学让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变和提高

首先,多文本阅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诗词五首》和《愚公移山》两堂课反复强调学生应该类比阅读、扩展阅读和兴趣阅读,课后学生开始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中国诗词小说、外国名著、中国古今中外的历史典籍、学生杂志等各类书籍,积累了他们学习和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认识了许多新的字词,提高了阅读的语感语速,积累了作文写作的素材。

其次,多文本阅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诗词五首》和《愚公移山》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目的有兴趣地阅读。通过挖掘诗词和寓言的场景气氛、人物故事和写作手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通过拓展故事、代入场景、自由讨论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课后一段时间,老师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在课外沟通和探讨最近阅读的书籍以及书籍中的人物和内容,也明显感觉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在不断高涨。

再次,多文本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写作能力。在《诗词五首》和《愚公移山》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词句为单位整句阅读,并在阅读中快速掌握文句要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许多学生在课外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刻意练习阅读速度,并明显感觉到自己阅读速度有了明显提升,语句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增强。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了做标注、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有意识地将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笔记和作文中,在写作练习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另外,多文本阅读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并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品格。学生在中学这个阶段接触的事物是相对狭窄的,两节多文本阅读教学课程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和积极思考,学生通过广泛读书,增加了在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社会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扩展了学生对学习、对社会、对国家的认识。《诗词五首》展现了陶渊明豁达开朗性格、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李贺报效祖国的抱负、杜牧英发俊爽的气度和李清照幽怨婉约的风格,学生对不同的人物形象的代入和理解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他们自身性格的塑造。《愚公移山》所展现出来的决心和意志更是对学生影响至深,许多学生懂得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变得更加勤奋好学。

二、多文本阅读教学使老师在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首先,老师在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对素质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提升了素质教育教学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两堂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老师从思想和行为上实现了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过去教学只是注重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现在教学更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教学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在讲授老师和社会对课文失望普遍观点和评价的同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把学生的创新思维、道德素质和动手能力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判。

其次,多文本阅读教学促使老师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积累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多文本阅读教学需要老师具有广阔的视野、充裕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这客观上驱动老师对书本知识更深层次地剖析和更多层面的解读,对课外知识更宽泛地汲取,对教学课件更精心地设计,对课堂节奏更熟练地把控,对教学经验更虚心地请教。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老师自己也学到了新的知识,获得了新的提高。

再次,多文本阅读教学增进了师生感情,通过教与学的配合,提高了教学效率。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互信,培养了教学的默契程度,能使老师更快把握课堂内外学生的兴趣和诉求,从而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通过《诗词五首》和《愚公移山》两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越来越活跃,积极参加课堂内外的各类讨论,并敢于同老师探讨不同的意见。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学生的主动好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综上,多文本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尝试,注重阅读范围扩大化、理解分析多元化、师生参与深入化、学生学习自主化,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优质书籍,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并把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老师和同学们深入讨论,通过讨论使自己的想法得以修正,最终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和学习过程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多文本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品格,同时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对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精选(5篇)


岁月不待人,一学期的教学即将在我们身后关闭。教学一学期后就该对这一学期的教学进行一个总结,利用这次机会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一学期有哪些进步,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精选(5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篇1】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师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家长辅导习作,求助于各式各样的作文汇编,却也只是徒劳无功。真可谓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就成了“历史性”问题。当然也有入门的学生,他们却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可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在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下,有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的时间吗?

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送来了缕缕“春风”,为习作教改注入了活力,为习作教学翻开了新篇章。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相机点拨,灵活引导,激发动机,以情造文,让学生重新体验习作的乐趣。

一、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

习作离不开生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在习作教学中,课堂上,我不是指导学生应该写这个,可以写那个,而是安排学生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草木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纵向延伸,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通过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熏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操,从而树立敢写的信心。然后,我又横向拓宽,放低要求,让学生撇开心理负担,自由选材,引导他们在丰富的习作源泉里对号入座,产生生动直观的形象。有纵有横,扫除学生怕作文的阴影,使学生放开手脚敢写。

如,我在教写《我的校园》一文时,我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找好角度,然后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从外到内地让他们参观校园,这样,学生心中对校园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写起来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二、激发创作动机,让学生想写。

习作是一项具定创造性的作业,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好的创作欲望,从而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

教学中我努力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都及时给予鼓励。一旦发现习作中的毛病,并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怎样该好。让学生的热情也能水涨船高。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又给学生增加“营养”,用心评改,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如,教《一件难忘的事》时,我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难忘事,然后相机点拨,鼓励学生把刚说的写下来,自读自赏,动手动脑互评习作。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闪光,从而让学生想写。

《语文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如果学生连说真话的勇气就没有,我们很难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创新,只有敢于说真话,讲实话,才能谈创新。因为只有学生把写作当作是 一种需要,把写作当成是自己情感渲泻,真情流露,价值体现,理想放飞,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舞台时,学生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智力中潜在东西才会涌现,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学生的作文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 假大空 的不正之风。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一次作文,发现有许多篇写自己父母亲生病住院,甚至自己亲人去世的内容。结果作文写得空洞无文,读起来索然无味。这不能不说是 假大空 思想对学生的一种影响。如果这种风气不能及时止住,对社会的危害是无穷的,六十年代的浮夸风已给人们的记忆留下了伤痛,我们不希望那样的悲剧重演。

试想,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连讲真话的勇气都没有,我们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创新,就更别说能为社会有所作为了。当然导致学生不敢讲真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师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有忽视学生讲真话的现象,本来学生讲的是实话,由于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待它,强加一些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甚至把学

生当作异端看待,予以无情地批评乃至呵斥,学生哪还敢讲真话。比如教学中有这样一篇作文,由于学校采取分层次教学,各班所使用的资料不尽相同。于是一个同学针这种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认为学校这是在歧视差生,为此表达了对学校的不满,整个作文可谓情辞恳切,笔锋犀利,表达流畅,写的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想。按理说这是一篇佳作,相比其他学生的作文来说更富有创造性,因为这种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和勇气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然而遗憾的是这篇作文却未能评为优秀作文。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创新性的一种扼杀。同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在无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思想要健康,立意要高远。学生为了高分只好跟着这样一些套话转,能写出真话来吗?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提倡学生说真话,鼓励学生讲实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说真话,抒真情的平台。让作文真正成为表现自己喜怒哀乐,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让学生想笑就放声笑,想哭就尽情地哭。当然,我们提倡学生说真话,绝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是真的就行,不需要引导。

总之,鼓励学生说真话,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篇2】

我想,每个老师在执教初,都会有一个美好的设定:一定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至少不要做自己学生时代厌恶的那种老师。在教师这个圈子里翻滚几年或者多年,不知道我们是否长成了自己欢喜的模样

读熊芳芳《生命语文》,一直伴随着关于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的思考。熊芳芳说,阅读、课堂、写作,是生命语文教育的三大主阵地。教材等教育资源是源客体,学生是近主体,教师是远主体。在三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源客体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会不断生成,近主体和远主体的生命也会获得不同层面的生长。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远主体和近主体的角色进入源客体,形成诸我共同体。

《生命语文》说,对教师而言,从教育的手段和过程来说,生命语文是用生命而为的语文教育。用生命而为!何其壮美。

一、躬身阅读的人

我们感叹熊芳芳老师在课堂随时随处的信手拈来,惊异于她在文学、美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旁征博引和自如切换。她是那样睿智通透。心之所向,目之所及,足之所立,在很大程度上,语文老师的底蕴和面貌,就是这个老师所在的课堂的样子。

行万里路,真实具体的现实生活是一种生活;读万卷书,阅读想象的心灵生活也是一种生活。生活即语文,我即语文,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

从教以来,我一直保持着不带教本进课堂的习惯。它意味着课前我必须素读文本,参读资料,创设学生阅读就近发展区,提供阅读抓手,搭建阅读共享平台。这种长期和常态化的自我挑战,让我练就了更多教学机智,却也让我忽略了自己阅读面狭窄造成的浅薄和虚空。直到工作室做整本书阅读,才发现,习惯快餐式碎片化接受信息的时代,年已不惑的我,要系统地阅读和研究,竟沉不下心,打不通文本、学生和课堂的关联。

好在有工作室师友的指导和督促,我空杯清零,躬身入局,读文本,读书评,读论文,构建整体框架,反复修改方案并不断调试。这个过程,由量变而质变,读懂的不仅仅是整本书,还拓宽了阅读视野,优化了阅读和思考的方式。

用生命而为!用心阅读,求真,向善,尚美。

二、深耕课堂的人

《生命语文》的课例,大多使用了主问题教学法,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理性推进,又可以感性发散。板块式教学,有机扩充了课堂容量,在多个维度联结中,立体地呈现生命的多样生态。泉眼无声惜细流。熊芳芳引领学生带着真实生活体验走进文本,携着文本阅读经验走入生活,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怎样的渠,把怎样的水,用怎样的方式,引到哪里,会产生怎样的效应,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生命语文》的课例,是熊芳芳式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熊芳芳的课堂,个人认为,不必模仿,更不可使用拿来主义,应学其精髓:找准切入点整合文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师生共同体。

每个文本,在不同的阶段、单元和具体的学情下,有其相对科学的定位,如何合理增删,确实考验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初中阶段,学生认知和体验局限,还是不宜剥离文本生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要有云的轻盈。一棵树摇动一颗树,要有树的稳固。一颗心撼动一颗心,要有心的温情。若能营造安全和安心的课堂氛围,巧妙地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必能释放师生共同体的生命光华。

用生命而为!用心教学,格物,致知,修身。

三、热爱写作的人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语文天生浪漫,语文老师总善感多情。微微涟漪,深深悸动,小小确幸,却在不断重复的烦琐的教学日常里,消磨殆尽,再没有闲情看庭前花开落和天上云卷舒。

新课标说,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当然,也给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写作。

我以我手写我心。熊芳芳勤于阅读,也笔耕不辍。她细致地点评学生习作,编辑和推广学生作品,做课题研究,写论文和报告,写出了一本本汪洋恣肆率性洒脱的著作,写出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写作,是与自己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里,我们宽恕他人,善待自我,发现美好。

用生命而为!用心写作,怡情,明志,致远。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的长河向前,向前,只要它流淌,只要它不停滞,它就会在光影变化里,在流年浮沉里,欢唱,欢唱二三十岁美好的年龄,欢唱二三十岁后常变常新的人生。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顺着这条长河,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善听,会说,能读,还不够,还要常写作,写我们琐碎教学日常里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写我们长成自己欢喜的模样的过程。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篇3】

一、工作思路:

以现代化达标为契机,以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为原点,以“科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研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效,凝练学校特色。

二、达成途径及目标

⑴以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⑵以教研合力,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⑶以科研先导,凝练学校教学特色。

三、亮点掠影

(一)以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依据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和现代化达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梯次管理,引领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重新审视修订第三年个人发展计划。首先立足校本培训,加大培训力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以教师发展学校为培训依托,邀请了市、区教研室领导、专家、教研员(王小龙、蔡春燕、张薇)来校讲座、听评课,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外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开阔教师视野。

第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教学论坛、评课、专题教研、师徒结对及示范课等活动,做好各级教师培养、使用和管理;开展的多样的学科技能竞赛如说课、简笔画、朗读、课件制作等,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第三发挥区域合作联盟和学习共同体优势,拓宽教师学习交流途径,为教师专业提升广开门路,一年里的联盟活动、联盟检测、联盟展示都大大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第四为确保教师培训、研讨等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我校规范并创新各项教学的常规管理,将各项培训、技能竞赛、教学活动与教师考评有机结合,通过完善《教师成长记录簿》、《个人成果子集》,整理汇总《教师发展轨迹》等来有效落实教师考评工作,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目前我校共有骨干及以上级教师累计38人,其中首席教师2人,学科带头人6人。

(二)以教研合力,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1、提高教研质效我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层级递进式研讨,分三级实施,探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首先区级指导:结合市、区教研及上级部门下校视导契机,抓住专家面授指导的机会,以学科教研形式扩大指导效果;其次学校推动:开展了多种形式且卓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凸显教研管理的“严、实、细”的要求,如开展的减负增效的校本教研展示五环节模式:首先进行教师课前自主研究(全组充分准备)——其次集体研讨、集体备课,形成思路(以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接着复备课——第四青年教师和相对教学薄弱教师上课——第五研讨评议:组长说课——个人反思——组内及学科大组评课——首席、学科带头人专业引领,整个校本教研模式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队伍的梯次管理,既发挥了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又锻炼和提高了青年教师和业务相对薄弱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实现了学校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第三:教师互动。

学期初,各年级学科教研组制订教研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定点定时的集体教研,根据假期重点备课,组织开展自主教研,进行全册教材分析交流;学期中结合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邀请区教研员跟踪指导;学期末对小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撰写心得进行交流。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焦点问题,有力推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2.提高课堂质效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我校紧抓课堂不放:围绕达标时课堂评价6方面,关注常态课,从新学期的开门课到学期末的复习课,全体行政分年级听课,与及时教师交流并集中反馈,家长开放课、示范课,师徒结对展示课等种种课堂研讨活动以及双优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等赛前培训、演练及展示等活动,使教师在历练中成长。上学期我校有5人获市双优课一二等奖。本学期,我校有1人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7人进入滨海新区首届教师三项基本功决赛。

(三)以科研先导,凝练学校教学特色。

我校坚持“科研先导,课题带动”的科研策略,将科研与教学紧密融合,围绕课堂高效展开课题研究。以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整体建构和谐教学》为依托,引领教师探索减负高效教学策略。通过搞培训——进行专题指导;找问题——查找课堂教学无效根源;勤实践——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常反思——开展“高效教学”论坛。通过一系列实践研究,我校“整体建构主题式单元教学”——“以一带多”教学模式初具雏形,并建立了“以单元为整体”单元教学的策略---知识树,该课题成功结题,在教育科研“十二五“开局之年,我校进一步完善课题经验,撰写的《以一带多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被批准为市“十二五”重点课题。在该课题实验中老师们把积累的宝贵经验以不同成果形式呈现:又自主申请了1项市级一般课题,6项区级课题,本学期有21篇论文案例分获国家级、市区级奖励。(其中国家级4篇,市级14篇论文,区级3篇。王薇薇老师的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天津电教》上发表)

课题延伸的单元特色作业和校本课程成为我校作业改革和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学校致力于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开设了《七彩泥塑画》校本课程,出版了《七彩泥塑画》校本教材,该校本教材在全国教学艺术成果展评中获二等奖,成为塘沽首期区本教材《我爱版画》的实验校,

四、存在问题

问题一:课堂教学效率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学五环节管理欠扎实有效——如个别教师有备课不深不透现象;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能力还需增强;课堂上如何做到“精讲精练”还需深入研究,所以课堂高效有待于从常规管理的扎实有效上下功夫。

问题二:队伍——梯次建设。中年教师已到了高原期,但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恰逢职业倦怠最关键期,如何激发潜能。

问题三:特色未凸现,有待于进一步凝练。

五、今后设想:

(1)坚持“科研和教学有机统一、教研与培训有机融合思路”:围绕高效课堂教学,科研先导、课题带动,深入研究《以一带多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一步落实各学科校本研修,提高课堂质效;

语文:开展“运用有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的校本教研。(结合本年级的阅读重点,总结阅读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以一带多高效课堂阅读训练)

数学:开展“以有效提问促有效课堂”的校本教研。整理汇总本学期“思维拓展训练”。

英语学科开展“以口语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校本教研。

科任学科开展“运用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的校本活动。(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运用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2)创新教学五环节的常规管理(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监测)。扎实、有效

从教研、备课入手——加大学期初教研落实(假期):备课内容的广度、深度(计划)及落实形式。广度深度:(语、数、英、科任各学科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考点的整理、教学进度、课时分配,梳理知识点、与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实践,规整学习方法,重点段落、例题,习题及相关的拓展篇目、习题,竞赛、校本课程开发),资源高度共享。下发家长:共同配合与监督指导

(3)教师队伍建设:中年教师:广开渠道,搭建平台,发挥草根效应,让每个教师展示个人的价值,调动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艰巨任务,需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一年合格,两年胜任,五年成骨干)。

(4)凸显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上下功夫,以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外延课堂特色作业和校本课程建设,突出校本特色。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篇4】

教学目标:

1、 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 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 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 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 学生书写“读读写写”得词语。

4、 师听写

三、 学习“我的发现”

1、 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 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 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 教师小节。

四、 学习“日积月累”

1、 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 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 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 触景生情

1、 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2、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 真情表达

1、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 指导观察和表达

a、 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1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 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以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 在说得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搜集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篇5】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

首先,作文备课要有创意: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然后,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

例如,我在指导写人作文时,不知道从何下手,平时学生遇到作文课都没有兴趣。一天早上,我洗头没干就下楼上班去了,平时总是匝起来的。路上让我班的学生看见了,说没有匝起精神。就这样不起眼一句话,给我带来灵感,就先写我吧,我和他们天天朝夕相处,熟锝很。可是学生要是说出我的缺点,那不对我的批评吗?我怎么办。这时到学校了,每天进班前我都看一看自己头呀、衣服呀、鞋呀。今天就直接进班了,我进教室两步有的学生在小声嘀咕。我就笑了,让他们放下笔看我。我问:我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我平时什么样?

学生七嘴八舌就看说开了,有的同学就问我身高呀、体重呀、衣服呀等等。他们议论10分钟左右。

我又问:你们说的是我吗?我感觉不象我,这是我外貌吗?你们开始说我的发型、脸、身高、体重、平时的衣着。总的来说算不算漂亮呢?我想知道你眼里的我。有些话能说有的话不能说,我会不好意思的,你动手写一段来描述我的。

学生非常积极动手写起来,有的语句让人听了虽然是哭笑不得,但总的来看对我的外貌描述做到:从上至下,有分有总,有重有轻,能抓住人的特点。

我在让同学捧腹大笑时,进行下一步教学。

我说:谁能夸一夸我,我有什么优点,必须有事实根据。同学开始夸我。

我让同学抓住一、两点优点具体写下来,这些事他们清楚,写起来比较容易。

后来,有的同学问我:“老师,我可不可写你的缺点?”

我说可以,但要少写,一两句,不要超过三句,我会不好意思的。同学们全笑。

在以上教学中要及时评价,及时修改。互评互改,自评自改。

我后来布置的作业:写一个你喜欢的人(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邻居等),第二天,我检查作业,同学写的非常好,可称五花八门,重复的少了。

总之,作文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最后,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也来参与自己作文的评改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语要有新意和激励性。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zongjie/10984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