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小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08

小数教学反思通用4篇。

在上课之前把教案写好的每个老师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教案编写工作是增强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我们是否真的清楚该怎么去写教案呢?经过深入的研究教师范文大全为您编辑了“小数教学反思”,希望这个建议会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就分享给别人吧!

小数教学反思 篇1

《生活中的小数》一节第二课时,主要讲的是名数改写中的小单位的数改写成大单位的数。目标和重难点都是要让学生理解小单位的数改写成大单位的数需要除以进率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仍然是由遇到单位不同的题目却要进行比较大小而引出的学习需要,然后再由长度单位的推导让学生明确除以进率的方法。因为学生有了昨天将大单位的数改写成小单位的数的学习经验,所以,今天的教学任务完成起来相对比较顺手了,但仍然有一部分学困生在进行具体的练习的时候总是跟昨天的知识点混淆。

出现了混淆的情况,所以不得不先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先充分的练习小化大的情况,在熟悉了以后才将昨天大化小的知识和今天的内容进行整合,然后给出记忆的方法,让那一部分学困生也能够有个抓手。这样,孩子们学习起来也能有一点成就感!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刚刚能够处理一些基础的名数转化,一节课就结束了,居然没有时间完成拓展练习,当然,课前设计的内容也就没有完成,看样子还需要再加一节练习课来巩固和提升了。

有的时候我也会坐下来静心思考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得当还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这个班的成绩总是垫底,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讲法,在五班讲完总感觉很轻松,可是在二班讲完却感觉相当的吃力,孩子们听得费劲儿,我被刺激的也够呛。这个班的孩子两级分化比价严重,学习优异的孩子总是感觉很轻松就能够听懂,但是学困生却总是要在老师强调或讲解到至少三遍之后才能有些许的理解,这就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到底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这个班的孩子不掉队,能够让我们不需要关心却必须重视的成绩有所提高。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还得继续研究教法哦!

小数教学反思 篇2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问题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置,有些情境因为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我曾经听过一节有关计算的练习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从上课伊始的第一关到临近下课的第九关,学生一开始还兴致高涨,到最后一关时,已经索然无味了,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个同学,大部分同学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是工具,我们应该看到其工具的本质,而不是光看表面。

2 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由于以往我多是展示实物,因此,学生对课本中的透视图认知起来存在困难,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我在重新设计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4 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

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等。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数教学反思 篇3

教学开始,我运用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我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我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由前后两次讲课对比来看,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小数教学反思 篇4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对这部分知识,下面就我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进行自己的教后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的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的教材在安排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24届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课堂小结时我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都选择采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呢?通过比较你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

最后我又强调了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数位必须对齐,小数点也必须对齐。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练习题。整体感觉学生在这部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但是有的学生实在是基础太差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还能应付,到了加减混合和简便计算的时候就一塌糊涂了,这说明在他们的四则运算的能力掌握的还不够扎实,在复习中要注意强化巩固。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完善好自己的教育方式,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正常教学,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为此,编辑花时间整理了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1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节整理和复习的课程。课程的设计的思路起源于校长说的一句话:简便运算其实就是那么几种类型。于是就把学过的简便运算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给每种方法起了通俗易懂,贴切的名字,然后设计了本节课。

本节课从复习引入,先让学生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明确小数乘法在计算时,要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让孩子们口算三组算式,找出这三组算式要分别先算2×5=10,25×4=100,125×8=1000。这三个整数乘法的算式在进行乘法的简便运算时要经常用到,是非常重要的。接着通过填空复习数的拆分,让学生体会到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经常需要将一个数进行拆分,当一个数接近一个整数时可以将这个数拆成一个整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接下来让孩子们说说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复习字母表达式。复习之后开始学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将简便运算的方法分为四类。第一种找朋友法,第二种分配法,第三种提取法,第四种拆分法。通过学生们对相对应的题型的计算让学生们回忆自己犯过的错误,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在进行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分配法中设计了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计算?最后在全课小结后又强调了计算的重要性,并且设计了计算时要注意的事项。

整节课内容设计比较全面,学生整体掌握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至于最终的教学效果还要看今后的作业中反映出的情况。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2

1、学生学习水平不一,思维方法不同,在算理的分析上,也各不相同,尽管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孩子的想法还是出乎我的预料。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课本上和教参书都没有提到的方法,我认为只要学生能讲通道理完全可以给与肯定。

2、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搭建自由表述自己思想的舞台,更应该通过对各种想法的探讨、辩论,纠正思维的偏差,肯定正确的想法,进而总结出具有普遍应用性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对算理掌握的也就更加深刻。

3、同样是知识的迁移,小数乘法中的解题思路迁移到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中同样适用,但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上,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则是截然不同的,再进行迁移则不再适合。让学生明白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也应该是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4、方法重于结果。课堂上,学生在试做例题时,尽管学生想法不同,但根据各自的想法却列出了完全相同的算式。单看结果,好像都学会了,但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分析,学生最终发现,有的方法适合于各种小数除以整数的题目,有的则经不起推敲,换了题目就行不通了。相信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意识到,学数学不仅仅是算出几道题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计算的方法,只有学会了方法,你才真正掌握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3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自认为有一下几点做得比较好:第一,教学时我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进行学习,注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课堂上注意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列出算式7.6÷0.85后,问学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会算吗?自己先试试。”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出现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对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明确,比如:给0.544÷0.16列竖式时,当除数和被除数扩大到它的100倍时,原来的0和小数点没用了就应该划去,课堂上的板书这一点做到了但没有强调,五(3)部分学生没有做好,但五(4)班大部分学生都忽略了显示移动的过程。于是学生就搞不清小数点的位置而导致最后的计算错误。其次,当除数小数位数比被除数多时,学生容易只移动被除数原有的位数而没有添0比如:11.7÷0.26只转化成117÷26。最后,商末尾的0没写,比如:13÷0.065转化后是13000÷65,学生容易得出结果是2,而忽略被除数末尾还有两个0,商应写回这两个0。当然这点与学生原有知识没有掌握好有关。第三,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不够好,上课容易走神,感觉是一团“散沙”。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做了一些补救。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集中的时间不长)的坏毛病。课堂上我时刻注意着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提醒他们。其次,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对一些作业上出错的同学进行面批逐个辅导,效果不错。

总之,每节课下来总觉得有很多的不足。以后应该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有时会有一种课不会上的感觉,有点茫然。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4

本月,我结束了《小数乘法和除法》(一)这一单元的教学,这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口算、笔算和简便运算。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班级的整体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进,很多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大为增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计算水平不理想,加减运算、乘法口诀经常都会出现错误,因此要继续加强日常口算练习,提高口算的准确度。

2、最大的问题还是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在小数乘整数中时常会有学生将积的小数点点错位置;在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后,商的小数点总是不能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尤其是较小的整数除以较大的整数时,有的学生弄不清楚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

3、对于整数运算律的推广到小数的,并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对于乘法的分配律掌握不灵活;而在小数除法的简便运算中,对于一个数除以一个数再除以一个数可以转化成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乘积,学生总是写成除以第一个数而乘以第二个数。

4、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为薄弱,应用和理解偏差,前后知识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于知识的规律性的探索和应用上欠灵活,掌握得不够牢固。

5、个别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不足,还有待继续深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进生的人数还为数不少,需要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

在教学工作中,并对照开学初的计划,我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日常教学。

1、坚持每天的口算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注重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入手。如:紧密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3、在许多学生出错或掌握薄弱的环节上反复强调,强化训练。如:在小数点的特殊性上做强调,重点突出小数点的处理,如在乘法计算中要求学生要先写出积里的0,完整地算出结果,数出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再把积点上小数点,最后将末尾的0去掉。

4、注意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如在简便运算中,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和用运算律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又能对这些知识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5、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能解决小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注重后进生双基的补习,让培优转差落到实处,以提高整体水平。

虽然班级的基础偏差,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只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加强题组训练,突破难点,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更好基础的。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5

《小数除法》教学重难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法就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根据的是“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这是上学期学过的内容。教学时,我首先帮助学生复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当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后,我引出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能否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有的学生直接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划掉了,变成了整数除以整数,有的则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分别扩大了相同的倍数,针对学生的种种做法,我没有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自己讲解,通过学生自己说理,大家都认为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去计算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出现错误的同学明白了道理后,自己改正了错误,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作业反馈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错误较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2.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3.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4.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占位。

现在反思其中的问题,觉得教学中在商的小数点的处理上没有具体的细化分析和引导,学生的理解也没有真正到位。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出现了错误。因此,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不能以为一些问题很简单。教学从学生的新知理解上去展开重点引导,在学生的迷茫处给与及时地指点,这样或许效果会好许多。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6

1、与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太重复,教材为什么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内容标准中规定,“能认、读、写小数”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所以我们本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教材在编排这一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认识和计算的形象支撑,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2、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要求?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在把握教学要求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例1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如何进行教学?

例1是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虽然教材设计了米、分米、厘米这一学生熟悉的素材,但由于学生只是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如果仅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来思考小数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例如,有的教师创设卡通动物(身高1分米)和积木块(厚1厘米)比高矮的场景,并用米尺进行测量。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支撑,避免了仅从抽象的关系去思考。除了教材上所涉及的“分米和米”“厘米和米”这两种关系之外,教师还可以增加“3厘米=0.3分米”这种类型;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反过来思考“0.1米等于多少分米”“0.01米等于多少厘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7

较复杂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发展,是小数乘法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即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在转化的过程中,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是学习的重点。我以为这一节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本节课的课后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出现以下错误现象:1、竖式中的错误:部分学生列竖式时,按照加减法的计算方式对齐小数点的位置列式,显然是对算理没有理解。2、积的小数位数数不对,体现在两方面:有的孩子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算在小数位数里了,导致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多两位;还有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点小数点,从而使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少一位或几位。

对于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错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确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说算理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因为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是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8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五年级上的内容,是计算的关键,其关键在于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由于把除数里的小数点去掉,是根据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来进行转化的,因此先设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接着让学生探究能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从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不论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或从学生已有知识的角度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除数是整数除法的发展。因此本节课围绕除数的转化展开教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我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到超市购买玩具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计算、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将其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学讨论自主 探索的过程,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

反思存在问题:

通过作业情况的反馈,学生对于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错误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四、学生尝试练习中出现格式上错误,出现中间0漏写错误,出现商多添0错误,

采取的措施:

一、进行练习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新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题让学生找错改正,效果大于让学生做书上改错题。把这些错误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即对新知的巩固练习,又起到学生间互相帮助效果,学生印象更深。

二、总结列竖式的过程进行细化:

1、移动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几次变成整数。

2、被除数也移动同样的次数。

3、在商的位置上标上小数点,与被除数对齐。

4、用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突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不够时先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移下一个数。

通过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分析,自己得出了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后面练习发现效果很好。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9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我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多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进行“验算”环节,首先让学生判断例题中计算的对与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鼓励他们大胆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激发有创新的思路。经过交流讨论,同学们有的根据条件来说“鸵鸟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所以鸵鸟的速度应该快,而不是比56小!”说得极有道理,这是上节课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还有学生补充道:“56乘1.3的积应该比56大,因为一个非0的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教材上也有,但这样的.解释更清查明了!更有学生利用上节课“因数与积的小数数位间的关系来解释”,超越教材!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学生在形成技能环节,还需要多练习,还有待提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10

小数乘小数是在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那天正好是家长开放日。课前,我让学生进行预习,当时我自己也不确定孩子们能不能发现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间的关系。经过第一个例题(苏教版64页例7)的数理讲解后,我直接就让孩子们练习67页的“试一试”。在得出答案后,让他们观察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因为有家长在听课,孩子们的表现欲特强,加上他们已预习过,所以很容易发现了规律。在发现规律后,我再引导他们用四个字归纳计算方法:看、数、点、化。看,是指把两个乘数看成整数;数,是指数出乘数中一个有几位小数;点,是指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化,是指小数末尾有0的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通过练习,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们一个学习上的伙伴,而不是那个喋喋不休的“老夫子”!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11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王世友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课堂上注重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积极回忆,加强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比较;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一些现实情境,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我将学生的练习拿来分析,发现学生中错得较多的题主要就是被除数添“0”再除的情况。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整数除法的基础打得不牢,练习的比较少,可能是前面的教学有疏忽的地方。二是课堂上有对算理的理解不够,应该抽更多的学生来交流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三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做题老是丢三落四的,不是忘了打小数点,就是忘了商0,或者是忘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四是训练的量少了,教材在编排时相应的练习较少,课后补充的题也较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

认识到这些后,我对这部分知识的做法:首先就是把这几种有“0”的类型的题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出每种类型中的0的意义的不同,在学生的脑袋里建立起0的不同意义的印象;二是强化对算理的理解,每次做完题都让学生来说说每一步计算的理由,表示的是几个几除以几,或是几个十分之几除以几?;三是让学生尽量能验算,以便更好的检查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四是加大计算的练习量,在课堂上补充了一些计算题给学生比赛算,既达到了训练计算能力的效果,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五是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尤其是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一是可以相互竞争,同时也可以相互学习解疑,这样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也让我明白,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而忽视一些细节问题,应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灵活应对,采取相应措施去补救。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12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内容的呈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和生活为场景,通过人民币、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在具体实践中了解小数的含义。

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小数,学生都很善于观察,说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数,联系了生活,学生都很快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学生会读小数后,再次让学生回归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读小数我也选择了让学生读生活中的小数,重视在具体情境下的表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二、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试读小数和归纳小数的读法时,我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读多个小数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小数的读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教学一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时,我也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学完例1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在通过同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感受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节课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如:在讲授1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学生已经明白,只是组织语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识点带领学生重新说一遍。还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学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正确的做出此题,但我仍然怕学生不理解,又解释了很多内容,结果时间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很紧张。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6篇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身为一名教师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之后就可以对其做一个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来总结出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长与收获,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6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制位值原则书写,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

成功之处:

1.联系旧知,呈现多种算法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呈现买3个风筝多少钱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联系旧知解决问题。学生得出了以下几种算法:

(1)3.5+3.5+3.5=10.5(元)

(2)3.5元=35角35角×3=105角=10.5元

(3)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元5角=10.5元

(4)3.5×3=(3.5×10)×(3×10)=1050÷100=10.5(元)

(5)3.5×3=35÷10×3=35×3÷10=10.5

在这几种算法中,通过第一种算法可以得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第二和第三种算法是已具备整数乘法计算的意识,想到应用名数的改写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第四种算法是通过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想到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第五种算法是想到把其中的一个小数转化成整数,再通过整数四则运算进行计算。学生的这些算法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思考出来的,从第二到第五种算法可以说是集中体现了学生在解决新知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想到联系旧知,通过不同形式的转化成为整数乘法计算,体现了学生积极动脑的优良品质,也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化,更为可喜的是学生已能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养成了非常好的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

2.分阶段学习,弄清每个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度。

在第一阶段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知识目标就是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计算,即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例1只是通过不同算法初步体会计算小数乘法要利用原有知识转化为整数乘法再进行计算,通过对第二到第五种算法的分析使学生想到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的必要性。而例2则是脱离具体计量单位,利用竖式怎样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的问题,再如何点小数点。

在第二阶段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中,知识目标是如何根据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发现点小数点的本质规律。

不足之处:

1.小数乘整数的竖式书写存在个别学生把整数的数位对齐现象,整数末尾有0的竖式书写存在没有按照整数乘法简便计算的书写格式。

2.小数乘小数的竖式书写存在小数点对齐的现象。

3.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法计算与小数乘法计算出现竖式书写和计算错误。

4.个别学生对于几位小数的意义不清楚,不知道小数点后面有一个数字是一位小数。

再教设计:

注意竖式的书写和阶段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把握好教学的度。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2】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参与教材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有大部分的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出以下的内容: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一致的,其实质就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而归纳面成的。因而我本课的重点分为以下三点进行。

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让学生小结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如2.05*4的计算方法,把它们看成整数的乘法计算,然后看2.05有两位小数,积就要点上两位小数。想一想、议一议1.2*0.8那怎么计算呢?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

我们知道,当一个知识点刚刚有一个兴奋的苗头的时候,教师如果就顺着这个苗头直接就说出结果的话,那效果可能不明显,因为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把概念真正形成,因为他们只是通过一道0.8*1.2得出一个较为浅显的表象,因而我这里是这样处理这个环节的,我不急着去归纳,而是出示两道计算6.7*0.3和0.56*0.04,让学生在利用0.8*1.2所得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排列出0.8*1.2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0.96也是两位小数,6.7*0.3中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0.56*0.04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积也有四位小数,从而在这些例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积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进而学生很自然的就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1、突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在计算时简要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如计算0.29*0.07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按书写格式书写,而且要求学生说出0.29*0.07,先29*7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点上四位小数,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

2、突出口算为小数乘法简便运算打基础。

如在课堂上布置了0.25*4、0.125*0.8、0.25*40、12.5*8、1。25*8等多种常用的、常见的口算,这样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而且为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小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3】

一、观察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出几组口算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2)一个乘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或缩小它们倍数的乘积倍。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口头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然后再计算出2.60.8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二、规范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850.4时,受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法竖式和小数加减法竖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为了让学生理解,我就引导孩子思考在计算时我们是把它们看成整数进行计算,也就是计算854,而854列竖式的话应该怎么对齐?应该4和5对齐,所以0.850.4也应该把4和5对齐,也就是末尾对齐,这样讲过之后学生自然就理解了为什么不把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其实就是整数乘法的延伸,用整数乘法算出后点小数点。后来学生在计算象12.723、5.20.64等题时,都能正确列出竖式进行计算了。

三、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在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不足的是学生作业正确率不太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在以后还得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分析能力的培养。总之,在计算的课堂上,要多练习,计算不在多做,而是要精密,做一道会一道做一道对一道。每天练习,持之以恒,终会攻破难关。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4】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对于我出示的例题,学生在课堂上做题的正确率非常高,可是作业本练习做下来发现学生的错误率极高。课后我也对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了分析: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情况,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管是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教师都能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状态才能充分展现,所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暴露无遗。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课后的教学中,我也教学生一些检查的方法,比如验算,估算。我要求学生不但要会笔算,而且要学会“估算”。用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检查作业,从而提高正确率。反思一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再加强一点,也许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5】

1、 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小数乘法应从生活经验开始,采用校园内丰富多彩活动,选择“买风筝”、“换玻璃”活动为背景,这样的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学生接受起来感到亲切。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的教学。

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教学时紧抓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例0.72×5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转化为已知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索新知的本领。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6】

小数除以小数是小数除法单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时,我以复习商不变的性质为基础,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说出在小组交流后对知识的理解。结果学生的思路被完全打开,出现了通过转化单位与利用商不变性质把小数变为整数的两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地掌握了新知,体验了快乐。但课堂练习的结果还是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学生没有划去原来小数部分“0”;当被除数与除数位数不同时,虽然同时扩大,但不是相同的倍数,都把它们化成整数;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没写清楚或者移动不正确等等,不但计算错误率高,而且书面不整洁,计算到后来学生自己都分辨不出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点的正确的位置。学生如何能做到正确地移动小数点,能清晰地体现在除法竖式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尝试让学生不要在一个除法竖式上完成移动与计算(与教材相悖),先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移动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并把结果写在原横式的下方,然后再用竖式计算已转化成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通用


光阴易逝,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此时就可以总结一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的工作情况,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也许下面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通用”正合你意!感谢您的参阅。

第二单元随着昨天看似热火朝天的学标课的结束而告一段落了。这个战线拉的比较长,几乎近一个月的时间都是在操作《小数除法》,直到前两天翻看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计划才发现,现在的教学进度远远慢于开学初的设计上规定的内容。今天,是对于一个单元进行一个总结和巩固,主要内容是梳理整个第二单元的知识要点,然后用典型的例题来辅助我们的梳理,因此,课前在整理知识点的时候,就刻意找了一些近期作业中出错较多的学生作业题作为本节课的训练题来巩固。在集中训练营部分,学生都感慨:“这些题好像都见过”。通过再次尝试从中发现学生现在仍然存在的问题,然后给予细致的巩固提升讲解,这就是我这节课的目的。

本节课体现较好的地方是在梳理板书方面,将第二单元学过的内容都作为了一个知识链给学生呈现出来,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明确本单元的重点。还有,在用练习辅证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选的学生平时作业中出错率较高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二次训练能够看得出来,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计算的准确率是提高了很多,但是学困生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尽管相对前面第一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来说,本单元在课前设计上有了不小的改进,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小的:

1.在板书知识要点的时候自己是做了很精美的设计,但是没有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做笔记的好习惯真是白瞎了自己的精心设计,这样的苦果只能自己硬吞了。也就是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适时的做好笔记,养成一个随学随记的好习惯。

2.本节课在完成练习的环节有教师包办的嫌疑。也谁就是说没有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而是怕学生出错,我在一步步引导的时候尽可能的提示到他们能够说出准确答案为止。其实,有出错才是真正的课堂,思维有了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

3.之前因为考试的时候学生列综合算式的成功率较小,所以一直强调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尽量列成分步算式,这样容易得分,其实,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应试教育的体现,学生列综合算式才能训练思维的完整性,列出来的分步算式在不同个程度上会影响到他分析问题的思路,因此,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让学生列综合算式,完整的体现整个解题思路才是“正途”!

4.本节课在开始呈现知识链的时候,过程有些拥挤,对于做一做的提升上还缺乏方法的多样性的讲解。对于练习的辅助和铺垫作用显得过于厚重了。

综上所述,每每接到新课题的时候,想的更多的是怎样让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才不耽误后边的巩固训练。而拿到复习课的时候想的更多的却是怎样才能使一节课更丰富,不要放过每一分钟,因此,每次做巩固练习一课的时候都是匆匆忙忙赶场子,不踏实就体现在了方方面面。新课需要锤炼,复习课更应该高效,在后期的教学中希望能让每一种课型都能够尽情的绽放光彩,而不是事后惋惜!

[收藏]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


春去秋来,又是一学期快过去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就可以对其做一个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这篇教学总结来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一个总结,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收藏]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

本单元相关学习知识点具体来说,有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由于知识点多,近一段时间又在进行自主教学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情绪不稳定,总体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反思其中的原因,概括如下。

本单元掌握较好的知识点: 小数的产生,同学们很容易接受,都知道是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了小数。而在小数的性质学习时,首先有的学生对“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是很理解,但在进行相关练习后,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及大小比较”这知识,让学生有效结合整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对照,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运用。

本单元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知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掌握不理想。特别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小数如何变化,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判断不准。让我感觉不理想的知识点还有小数名数的改写,总有一部分学生处理不好,原因是对相互改写“单位之间的进率”弄不清楚,所以就改写不准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部分学生在改写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并保留一位、两位小数是总是出错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的相关知识,我采用了很多种方法,感觉有的方法还比较有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比如(1)3.7------37,数变大,点移动一位,就是扩大10倍。10-----0.001,数变小,点移动四位,就是缩小1000倍。(2)把8.4扩大到它的( )倍是84。先观察小数的移动几位,移动一位扩大10倍。看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同样是看小数点移动。因为有的学生总想记住向左移扩大、向右移缩小,所以总容易混淆。还有就是让学生数0,比如3.253×100=,100有2个0,就是小数点移动两位。

小数和复名数:要求学生先找进率、写出进率,再确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比如:1208米=( )千米 除以1000,有3个0 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 1000

5.02吨=( )千克 乘1000,有3个0 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 1000

学生练习时,我都让学生写成以上形式,感觉效果很好。

求近似数:要看清要求,是求近似数还是是改写成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得数。

比如

(1)保留一位小数:8.353 ,该题就是近似数,看十分位的邻居5,要进1,所以是8.4。

(2)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408800000,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408800000=4.088亿。

(3)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937540000,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先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再保 留两位小数。937540000=9.3754亿≈9.38亿。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2

于是反复阅读教材,认真研究教参,也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设计,有启迪亦有困惑。最后确定教学思路是通过直观演示,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然后放手学生利用百格图自主探索出两位小数的意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三位小数的学习,是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推理出三位小数的意义,然后利用课件的直观演示加以验证。

对于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两点:

1、充分利用直观演示,构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直观优于抽象概括,他们的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概念的意义。所以,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正方形、百格图、正方体,通过平均分、涂一涂、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由0.1组成;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由0.01组成;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由0.001组成。有效的构建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2、做到讲练结合,及时巩固。

课堂不是一味的满堂灌,而是要有动手操作活动或者冷静的思考,我认为除此之外,还要有必要的练习,尤其是数学课,必须做到讲练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让老师和学生自己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接下来的学习和教学。

对于本节课缺憾的地方亦有两点:

1、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对学习小数的意义渗透较少。

小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之一。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日常生活中几乎可以不接触分数,却不能离开小数。元、角、分的货币自不必说,老式的“几尺几寸、几斤几两”仍在使用。“0.5千克”、“身高1米63”等现代说法都离不开小数。在这方面本节课渗透的比较少。

2、教学设计不新颖。

对本节课的教学,潜意识里存在一种模式,虽然每个环节的学习力度不同,学生学习方式也不同,但是还是感觉没有新意,没有强烈的质疑问题,没有思维的拓展。

对于本节课还有一点困惑:

关于计数单位,曾学过“个”、“十”、“百”、“千”……本节课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教材上这样说的: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也曾和几个老师交流过小数计数单位的问题,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希望看到的老师参与讨论。

疑惑: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在这里填是不可以的,按照书上所说填“十分之一”是最合理的。那么能不能说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3

本课要求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在创设情境中,我尽量让学生多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小数。如自己的身高、体重、物体的大小或长度等。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实际在生活的应用是非常广的,因此我们有学习小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于小数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基本掌握了在人民币背景下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读写。而四年级的目标是“体会小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转化,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所以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还是肤浅的,可能并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定,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一是从元角分入手,从1角,5角转化成0.1元,0.5元,学生理解0.1元,0.5元所表示的意义再慢慢的抽象出小数的意义。再从一位小数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小数的整体意义的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

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这样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孩子们在静思、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还觉得,小数的意义属于比较抽象的知识,而教学抽象的知识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而且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画起、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画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不过,通过教学也发现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表述、理解、应用还是有困难。可能学生一下要理解抽象的东西还是比较困难,如果能有合适的学具让学生亲自分一分,画一画就更好了。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过程,来感受十进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样一步步的操作,学生的理解也要容易些了。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4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尤其在小数的知识上,不仅能利用米尺将几分米、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利用元角分的关系写出小数,也会用小数表示线段图、面积图中的涂色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复习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回忆起分数和小数的智慧,并初步感知小数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关系。

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复习学案内容以及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尺子图入手,然后再以面积图为主进行直观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而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则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学案和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一位小数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能较好的完成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进而补充了数位顺序表。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开始渗透0.1和1的关系,后面通过课件演示,是学生明确进率为什么是10。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时,学生不知道怎么交流,应该是前面一位小数的学习还是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不牢,所以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出现困难。再如,问到“小数部分有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有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时”,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是因为对小数的意义的掌握时不扎实、不理解。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在教学重点知识时,要慢下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需要继续探究、改进。

【热门】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通用


正所谓“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计划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写好教案都有哪些秘诀呢?以下内容标题为《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是栏目小编为您特意收集,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

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1】

《百分数和小数、分数互化》是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小数和分数的互化,上节课又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学习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并不是难点。但是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后面的学习通常是把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进行计算。为了给学生打下结实的基础,我把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进行单独教学,知识相对简单,知识点较少,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不至于使互化方法混乱。而更好的区别于之后要学的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虽然知识点较少,但是由于本班学生基础并不扎实,我还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一系列的梯度练习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练习方法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

一、巧铺垫

新授前恰当的铺垫,好比是修路前准备好材料一样,一切准备就绪,开工时想用什么顺手拈来。首先是一系列基础知识的铺垫:把小数化成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关键是要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转化方法,并且再次明确小数的意义,因为它和百分数的转化有密切关系。在这两道题之后,又进行了把小数和整数扩大、缩小100倍,的练习。这些旧知识的铺垫,为学生扫清了学习新知的障碍。在复习时如果能加上一道把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百分数的准备题,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过渡到新知识当中。但整个复习时间稍长,如果能再压缩一点效果会更好!

二、敢放手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教师再加以引导,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在教学例1时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把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拓宽思路,发挥互动学习的作用。

三、不单一

重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的新教材的特点,本内容教材最后并没有总结出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做。所以,在学生通过例题探索方法时,我有意从最基本的方法去引导,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化成小数,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再发现其他方法。于是,有学生发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同样可以用分子除以100得出小数,或把小数扩大100倍,就是百分数的分子。把百分数的分子缩小100倍就是小数等互化方法。从本节课的课堂反馈看,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适合的方法,效果不错。

四、重算理

在探究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通过观察做一做的题目归纳互化方法时,有学生提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需要把小数扩大100倍就可以了。这时我顺水推舟地问把小数扩大100倍后和原来的数还相等吗?要使这两个数相等,必须要怎样做?小数扩大100倍小数点怎样移动呢??把学生带入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算理,得出方法,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五、分层训练

首先通过两道口答题进行基本性的练习,巩固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再利用书上练习的1、2题与改错题、判断题进行综合性练习,强化掌握所学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一道比较小数、百分数与π的大小稍有难度的思考题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与敏捷性。

反观整节课,虽然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也基本达到,但有很多地方仍然有待改进:

1、复习的创设过程中时间稍长,如果能再压缩一点效果会更好!

2、在复习时加上把分母改写成百分数的练习或29/100=29/( )=( )%的练习,学生会对算理有更清晰的理解。

3、虽然注重了方法的多样性,但最后并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选择最简便快捷的方法,导致做练习或作业反馈时还有不少学生使用例题的方法,导致计算速度比较慢。

4、在归纳方法时教师着重于引导学生进行算理分析,导致学生对方法的归纳总结说得较少,掌握得不牢固。

5、新课教学后做一个小结,最好让学生看书进行回顾,并把相关例题补充完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回顾后再做练习。

6、课堂各环节可更紧凑,压缩更多的时间完成设计的练习。

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2】

【内容摘要】: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从根本上反思了本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最后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来呼吁教师写教学反思,不要再让教学反思再流于形式。

【关键词】:反思 教学 提高 效果 启示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把分数化成小数以及把小数化成分数。本课是在学生知道怎样把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理解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感觉新课前的“小数的意义”的复习设计的较好,即:小数可以表示成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在复习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回忆,为学习新课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设计了梯度。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把所要学习的内容与小数的意义联系起来,从而认识到小数与分数内在的联系,为知识迁移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和演示法,通过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到分数和小数互化的全过程,直观在展示出了教学步骤,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做练习时兴趣较高,提高了练习的效果和练习题的正确率。再一个成功之处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课上,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一个个

活动来总结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尤其是学困生,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进行评价,对个别学生还用了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课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在小组互动学习中放的太开了,课堂秩序有点乱,对已经讨论出来的结论并不能用准确地表述出来。最后由我来总结出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在这里我有两个疑问,教师能不能替学生总结方法?能不能通过适当的诱导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总结方法?二、我对学生能力估计太高,练习题的梯度太大,优等生勉强能做出来,而中等生和学困生感到力不从心。

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课后的教学反思有时比备好课更重要。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观察身边的一些同事,真正写教学反思的很少,有的只是潦草地写几句应付学校的检查,并没有写出自己在课堂中的成功之处和失误之处。不要再让教学反思流于形式,但愿本文能给你一些启示。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本文在20xx年康乐县教育教学论文及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又于20xx年3月22日登于《临夏教育之窗》第五期第三版。(姬守锋)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更多重视有效参与。所谓有效参与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按照参与活动的方式分类,有效参与可分为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两类。通过回答问题,分组讨论和表演等动作行为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称为行为参与。学生的思考、讨论、争论和写作等活动都属于思维参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

一、转变师生角色,建立平等关系

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因为人在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如果学生处在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就能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保持最活跃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拼搏竞争的氛围。给学生一个舒展灵性的空间,有了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成绩好的同学乐于助人,在助人的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识、形成新能力;成绩差的同学虚心求教,在求教的过程中主动增长知识、增长能力。而有了拼搏竞争的氛围,就会互相激励、人人争先,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风气就会形成。 我想和谐的课堂应该使学生具有以下四感:

(1)安全感(心理安全 心灵自由)

(2)胜任感(如我努力 我自能行)

(3)成就感(学有所获 高效最好)

(4)愉悦感(心情舒畅 乐在苦中)

二、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奠定和谐课堂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感染力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如果一位教师愁眉苦脸地进入课堂,可能使学生原先高涨的情绪像潮水一样退去;相反,如果一位教师以高昂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将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从而给和谐数学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还力求语言的生动幽默,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使语言本身具有形象美和艺术感染力。只有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懈追求着教学的艺术性,努力提升自身的感染力,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永不枯竭。

本文在20xx年康乐县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姬守锋)

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3】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教学的重要立足点。只有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在上本节课前,我们精心设计了课前测题(展示题目),前测题由两大部份组成,1—3题是旧知“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分数和百分数的相互改写”的内容,意在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4、5题是新知“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内容,意在调查学生对新知的了解程度。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学生虽然以前学过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但是已有所遗忘;小数点的移动(向左或向右)容易混淆;对刚学习过的百分数和小数的相互改写基本掌握;学生对新知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有模糊的认识,但对过程和理由不会表达。学生最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的是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另外,学生在经过5年多的小学数学学习之后,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

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有针对性地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引入新知。

通过复习题的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互化”的必要性。同时通过百格题的训练,进行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从而为新知的探究作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因此,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独立运用起点独立尝试把例1中的小数化成百分数,再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经历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过程后,根据迁移原理,引导学生探究并理解百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思考过程,通过“说想法、说变化、说发现、说规律”等环节,探究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

练习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进行设计,达到如下效果:

1、让学生体会到用规律可以很快进行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2、通过互化可以比较小数与百分数的大小。

3、用互化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两处进行了精心设计:一是改错题,让学生在“找错、设错”中提升认识;二是改动了课本中的题目,让部分“粗心”的学生掉入圈套而加深认识。通过有效的练习,让学生今天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成为明日学习的起点。

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们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形成数学技能,为高效课堂的建构提供一种实现的途径。但实际教学中却留下了很多遗憾,如学生在说转化方法上绕了太久,花去了大量时间,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时也不能很顺利地得出规律,导致时间不够,不能很好地完成后面的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4】

下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谈谈教学后的感想。

首先,生活情景引入,体现数学的价值。

环节:小芳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1.15倍;小明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6/5;小丽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110%。问:谁跳的次数最多?

我原设计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跳绳数据改编成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要想比较3人跳绳次数的多少,就必须进行相互的转换,从而感受互化的必要性。但是这个情景并没有达到最大的利用效果,并且只有提出没有解决,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其次,合作交流,确保人人有收获。

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仿写类似的例子。上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举的例子,同桌合作交流,说一说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通过仿写、交流等活动使得每位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些收获。但是如果在后面的练习中能设计一些同桌互相出题、互相批改的环节,或许对本知识的学习更扎实。

最后,探索发现,使得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百分数化小数的合作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当中出现两种方法,方法1是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化成小数,80%的学生都用这个方法;方法2是把分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这个方法只有少部分学生知道,而且他们只是停留在知道的份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方法为什么行得通,我通过设计了一个探索发现的环节,既突破了重难点,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是由于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而是直接说方法2是简便快捷的方法,感觉有点硬塞给学生了。其实可以出一些位数较多的小数,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来做,从而对比得出方法2是快速简便的方法。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过程算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存在较大的困惑。就是像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基本弄懂的一节课,我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该怎么拓展提高?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可以互相转化,这就导致了这节课的知识点杂而又杂。而教案的设计也必须围绕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试做,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后,观察比较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正是有了百分数化小数的学习过程作为铺垫,学生在学习小数化百分数的时候,才有了本节课精彩的自然生成:百分数化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再把小数点左移两位就可。虽然有学生表达不是很清,但思路是好的。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没能兼顾到学习差的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这也是教学中缺少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没能做到互动学习、互动思考的结果吧。不论怎样,这节课有绝大多数学生开放了自己的思维,学得扎实,达成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5】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小数和分数,学生已经认识并经常运用。百分数的知识,在本节课之前学习。那么学生已经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即百分比。只要老师稍加引导,就能够利用已学知识,将百分号前面的数除以一百,就可以把百分数转化为小数。而小数转化为百分数,只要通过观察,逆向思考。即可得出。百分数化分数,主要方法是约分。完全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并总结方法。最后,老师完成板书,引导学生回忆分数和小数转化的方法。形成完整的知识链。百分数本节课我利用反馈教学原理,课的开始首先通过旧知的复习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明确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以及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新知的构建做好准备。在新知的学习中,以小数化成百分数为例,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规律的总结,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探讨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学生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老师帮助一起归纳更加思路清晰。最后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从不同的角度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方法。

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6】

《小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例5内容,松鼠欢欢身长2.1dm,松鼠乐乐的身长是2.4dm,松鼠的尾巴长度占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三,问题(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以前学生学过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鉴于学生这样的认知基础,我设置以下前置作业:1、阅读题目,理解信息和所求的问题。2、列式计算。我的计算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等。3、比较这些方法我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4、分数乘小数怎样计算?写出你的结论。

课伊始,我就让学生进行进行小组交流,小组达成共识之后,全班进行交流,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不同的思想碰撞交流,我惊讶于学生的.无限潜能,同时又被学生创造生成的精彩所吸引,这样的课堂是我所期待的课堂,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但是也有一点小瑕疵。

张金玺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汇报交流,第一个小题,第一种2.1乘四分之三,他们小组呈现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把分数化成小数,用2.1乘0.75,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了新问题,第二种学生把2.1化成分数,然后用十分之二十一乘四分之三,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分数也成功解决新问题,第三种方法学生用2.1乘3的结果6.3做分子,然后再去除以4,然后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四十分之六十三,三种方法呈现后,经过大家的同意,我适时提出一个问题,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达成一致的是化成小数计算时,需要列出竖式计算,有点麻烦,对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各有所爱,喜欢第二种的多一些,原因是化成分数后,约分后乘起来就好了,比第三那种简单,第三种还要用到分数的基本性质,还要约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像就要定格在第二种方法的时候,王嘉加提出问题,老师,我觉得还是第三种简单,比如,五分之二乘1.5呢?2和1.5相乘结果等于3,直接就等于五分之三。天平好像倾向了第三种方法,嗯嗯的声音不绝于耳,“那怎么办呢,到底哪一种简单呢?”我故意装作不知如何是好?“老师,我觉得这道题只是特殊情况,而第二种方法适合很多题……”刘子远发言,大家例举了很多例子,证实了这一发现,“可是王嘉加说的也有道理,怎么办?”“计算的时候,我们先要观察,怎样计算方便,再选择方法”“对,第二种方法具有普遍性,适合小数乘分数所有的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题都要一成不变的选择这种方法,计算的时候,要先观察数据的特点,选择计算简便的方法”,看,这样简单的计算教学,经过学生自己的生成,碰撞,内容就变得厚重多了,学生对于计算就会灵活地选用计算方法。

有了第一题的结论,第二题轻松就过了,学生发现先约分钟后,在计算,要简便的多。然后我引导大家总结分数乘小数的方法,分数乘小数,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根据数据特点,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这个过程,有的地方教学节奏变慢了所以耗时有点多,所以,以后实行生本教学,一定在关键地方,把我好教学节奏,向40分钟要质量。

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运用的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等,都是学过的旧知识。所以小数化分数和十进分数化小数都采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分母是非10,100,1000等的分数化小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或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这样两种方法学生在试算中,已经遇到了除不尽的情况,而恰是这种分数不能化为十进分数,抓住这个学生已经感知的问题,提出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分母的质因数情况,认识到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具体分数的情况去用合适的方法转化,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本节教学中,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既使学生对已学的旧知识加深了理解,也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8】

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以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练习学过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亲自参与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推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讨论,从中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最简分数的特点,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多个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比较问题。

在学生参与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推理过程,掌握了互化的方法后,重点放在总结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上,学生通过练习,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教学中的优点就是学生能准确迅速地把分数转化为小数,不足就是小数化为分数时部分同学还不够熟练,有些学生没有把小数化成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个别学生还不能准确判断能化成有限小数应具有的特点,课堂练习的时间显得不足,原因是部分学生还未完全掌握小数化为分数的方法及最简分数能否化为有限小数应具备的特征。

为了能够彻底帮助学生攻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课后重点是辅导学困生,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深化练习并对学困生进行帮扶,适时调整教学安排,下节课将进行一节练习课,从而真正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9】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同时在探究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中,学习通分的相关知识,体会通分的必要性和意义,为之学习母分数加、减法做好准备。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注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异分母分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母相同或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因此在复习阶段,通过对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帮助唤醒学生已有的只是表象,为新知的学习打好转化的基础。

2、注重探索与交流,掌握方法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计较时,注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掌握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体会比较方法的多样性。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进行分数大小比较的需要;接着,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比较方法。在集体交流中发现,学生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方法外,还采用了化成小数、化成同分子分数等进行比较,我都及时给予了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巩固知识,发散思维

在练习中,重点引导学生用通分的方法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让学生体会到先通分再比较是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但同时在交流中也强调,比较分数的大小,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灵活的方法选择。

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10】

例9中比谁用的彩带长,实际上就是比较0.5和3/4的大小。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大家比较0.5和3/4的大小。学生反映比较热情,归纳学生的发言,学生想出了五种方法,比我预料的多。归纳这些方法,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分数的意义来比较,二是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大小。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说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有了之前分数同除法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把分数化成小数,学生也已理解并掌握。对照比较,不难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易被学生接受。这一点可以从之后的试一试中也能体现,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因为除不尽的往往都是循环小数,也有学生说保留三位小数,不一定要除到第四位。我很欣赏学生们有这样的想法,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书本,不盲目地服从,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喜悦。

例10就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化成分数。因为学生有小数的旧知做基础,这题我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整堂课下来,我感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这是我在这节课中,学生在互动学习里放得太开,学生的兴趣有点收不回来了。呵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加强课堂驾驭的能力。

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1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做好孕伏。

成功之处:

沟通小数和分数的联系,正确掌握互化的方法。在例1的教学中,根据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由此引出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而在例2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比较容易得出小数的互化方法。但是对于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如何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除不尽要根据需要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除此之外,有些题目还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成小数。在教学中注意关注算理,不仅让学生经历依据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还有注意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这样利于减少互化时的错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

学生在进行小数化分数时,主要错在没有养成约分的习惯,没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而在进行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没有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特别是忘记写约等号。

再教设计:

学生对于分子和分母是2和5的倍数能发现进行约分,但是对于3的倍数有部分同学看不出来,导致出现错误,注意加强对学生说明要注意3的倍数的约分,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精选9篇


教师范文大全专题“小数意义教学反思”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老师的教诲像春风一样。准备好教案,才能够让教学计划顺利推行,教师在准备教案时,要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如何才能写出脱颖而出的教案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 篇1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了两次不同的尝试教学:

第一次教学: “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来处理的: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优势,让学生在想象、类推中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如下:

课件演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观察后思考: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学生回答后追问:这样的3 份或7份用分数和小数又怎样表示呢?……学生借助课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后,引导他们观察板书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概念 。 在“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也采用这个方法,让学生在推理、想象中探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1厘米放大。然而课件展示1厘米的长度和1分米的长度差不多。给学生一定的误导。结果是:0。1米、0。01米、0。001米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学生头脑中一点印象也没有。以至于在后面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时感到很空洞,他们不知道“计数单位”是指什么?为什么要以0。1、0。01、0。001……作为小数的计数单位?

反思教学上述教学,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其一、没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0。1米、0。01米、0。001米……具体表象。学生以课件为支撑,借助想象去推理。由于缺乏操作体验的过程,学生头脑中的0。1米、0。01米、0。001只是几个概念而已,至于 0。1米、0。01米、0。001米……实际长度是多少?头脑中没有印象。这样抽象与表象之间缺乏应有沟通,影响了后面“小数计数单位”的教学。第二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缺乏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没有设计用0。1、0。01、0。001……等为计数单位来找小数的体验过程。其三、课件的误导。课件出示1分米、1厘米的放大图,展示给学生的1厘米、1毫米与实际长度相差甚远。反而对学生产生的误导:认为1厘米与1分米的长度相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如下的修改:第一、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如教学110 米就是0。1米时,增加了在直尺上任意找0。1米的活动。让学生知道这个0。1米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单指0—1之间的这一份。同时让学生围绕“0。1米”这个基本的计数单位在直尺上找小数的过程: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出0。3米的?0。3米是几分之几米? 0。3米里面有几个0。1米。或在米尺上找出7个0。1米,想一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让学生在“找”“说”的活动中,把0。1米的实际表象深深印在脑海里,同时也感悟到一位小数都是由几个0。1组成的,1米里面有10个0。1米。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第二、为了防止放大图给学生的误导,在出示课件后安排了让学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1毫米的活动。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1厘米、1毫米正确的表象。

按照上述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直尺上找0。1米”时思维非常活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直尺上找0。1米时,学生欣喜地发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0。1米不仅仅是指0—1之间的长度,8—9之间的长度是1米的110 也是0。1米。“不同的位置为什么表示的长度都是0。1米?”学生面带疑惑。经过观察、比较、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它们都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他们还发现:1米里面竟然有10个0。1米……学生在 “找0。1米”的过程中,“0。1米”的实际大小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同时学生对“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和理解。这个过程正是他们自我吸收、内化新知过程,它较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二是:提问“暗示” 培养对应思维、可逆思维。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教学中我采用提问来“暗示”来突破这一难点,提问时围绕“0。1米”这个基本的计数单位来设计问题: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说一说 0。3米是几分之几米? 0。3米里面有几个0。1米。这个问题意在以0。1米为基本的计数单位,在直尺上找到0。3米,然后根据小数0。3米找到相应的分数。又如在米尺上找出7个0。1米,想一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此问意在让学生以0。1米为基本的计数单位找出0。7米后,找到与之对应的分数。并同时渗透0。7米里面有7个0。1米。这样一正一反的提问,让学生能意识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的分数。有效培养他们的对应思维、可逆思维。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新、求异意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提升学生思维的必由之路。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 篇2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所以新课开始,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做估一估、测一测的游戏引入小数的产生,测量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

第二个环节,以米、分米、厘米、毫米为背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先通过自学体会到了小数的意义,然后全班交流得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律,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从0。1米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数、分数、整数之间的联系,依次类推, 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接着,认识一位小数;以同样的方法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顺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不足之处:

1、 对教材钻研不够。在教学小数的产生时,应再加一个自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自学知道:当计算得不到整数时,也要用小数表示。

2、 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不是很好,在课中就应引导学生回忆并举整数的计数单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 篇3

一、本课设计:

罗静老师上的《小数的意义》这一课的整体设计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无论从教学的引入还是新授课的讲解都让学生自己亲自体验,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充分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较好。

二、听了本课的几点体会:

1、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

2、从生活实际引入,小数作为新的数形出现,学生刚接触对于它的读法及表示的意义仍是难点,教师通过学生已有生活知识引入,处理得当。

3、重点把握比较准确,通过让生自己说小数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就会学到知识。

4、课件制作较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三、我在备课时存在的问题:

1、学生体验少,教学难点的落实不够到位。

2、给学生质疑空间比较少。

四、教学感悟:

1、让学生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2、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即能够与他人一道参与人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

4、学会生存,即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中小学阶段对四个学会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除了继续重视“双基”之外,还应加上培养基本的能力和养成未来公民应有的基本观念、情感和态度,构成“四基”的要求。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 篇4

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分米、米的知识,揭示了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练习中学生在小数表示的意义和小数的写法上还是出现了混淆。我觉得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在作业上容易出错的地方,还是需要通过练习来解决。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初步分成了四部分,先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为什么学习小数,学习小数有什么作用,接着在观察对比中理解零点几的小数意义。第二部分,则在商店中进行把几元几角换成元作单位的过程,引出几点几的小数,并让学生进行相互间的换算。第三部分,让学生自学书本上关于小数的知识,让学生交流读懂了哪些知识。第四部分则是把前三部分整合在数轴上总结练习,感受整数和小数的区别,并在数轴上找到小数从而理解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练习的安排有层次,每个练习的安排也都有它的目的性,讲评时也应该注意轻重缓急,能有重点的进行评讲。

通过反思,我发现孩子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去,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 篇5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的意义与特征,并结合具体的购物环境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首先让学生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又由于新年刚刚结束,学生都有一些压岁钱,购物是三年级学生最熟悉的情境。因此一上课我就创设了购物的情境,并出示商品的价格:笔记本3.50元,让学生说说这本笔记本是几元几角,这是理解小数的意义。在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中,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进行教学的,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易于接受。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从课堂上看,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因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老师在教学中再加以指导,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容易,而且整个课堂气氛也非常的热烈,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6.85读作十六点八十五,一张一角和一个五分写成1.5元。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 篇6

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学完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不仅是学生对前面知识概念的归纳,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观察、迁移、归纳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本案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联系生活,联系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这节课为突破概念形成过程,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宽度,并按要求记录自己的测量结果,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有的学生以“米”,有的同学是用“分米”作单位,有的是用分数,有的是用小数来表示结果,然后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同样是测量一个物体,观察得出:9分米=9/10米=0.9米,这时引导学生思考:9/10米与0.9米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进而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再引导学生写出用“米”作单位的百分数和两位小数,以及用“米”作单位的千分数和三位小数,在此基础上,引导观察,再尝试让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虽然学生归纳语言不很规范,但是我觉得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注重学生探究过程,不仅重视概念形成结果,更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在这节课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在合作、讨论中探索得出小数的意义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且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概念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 篇7

这节课开始谈话直接引入复习课题,同时提出复习要求:个人独立思考整理本单元知识,可以看课本,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交流总结知识收获。知识点较为简单,可不做记录。但是有的小组竟然又问:可不可以作复习记录。我应允了,学生们进入了整理知识收获的环节,巡视时发现个人复习认真,组内交流积极、有序发言,记录员也很迈力,气氛好不热闹。学生单元知识回顾完成后,小组代表回报整理结果,二、三个小组代表就已经把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的很全面了。还有很多小组代表很踊跃、举手,我又给了他们机会,不过往后的小组的同学说的是:我们组还会解决(问题),知道了(细的知识)。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更热闹了,学生们纷纷争取发表个人意见,开始了对本单元题型设计的回顾。这各环节足有近二十分钟,感觉说的差不多了,我方进行小结:大家对本单元知识整理得很全面,同时对本单元的解决问题的题型、方法及注意事项总结的很细致、全面,同学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啊!练习题完成了读、写数、排列大小、把整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并求近似数及名数改写,不过判断和解决问题都只能在下一节数学课来完成了。总之,在本节复习课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很出色,既进行了积极思维,又很好的锻炼了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能力(本届可学生的合作还是很有效的),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是,在学生说会解决问题时就可让其进行习题举例(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化发展),可让大家解决,这样我设计的题目会完成的就较少些,不过完成题型却也会很多。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会更多,而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的。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 篇8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为防止把教学过程讲的琐碎,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三个环节运用点到即可的方法快速讲解,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究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上。

在探究小数的意义时,虽然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在学生列举的小数中,先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让学生运用老师准备的正方形纸片或自己用线段图试着画一位小数,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用自己准备的平均分成10份的纸条米尺,引导学生学生明确0.1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到许多一位小数,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抽象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从而明确一位小数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两位小数的意义。三位小数的意义课本采用将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只是理解这个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就需要很长时间,没有立体感的学生更是不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根据自身不会制作课件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先猜想,再验证的方法学习,然后我运用平均分成1000份的纸米尺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效果不错,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老师引导太多,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今后要加强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小数数位顺序表等,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点分明,但时间仍然很紧,致使各重点的探究不是非常到位,如果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探究,我想小数的意义和小数数位顺序表这两个重点和难点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 篇9

教材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节“小数的意义”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材知识结构展现具有层次性:

(1)首先简要说明小数的产生,帮助学生了解小数是在实际生产、生活、测量、计算中产生的。

(2)教材通过对已经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的复习,使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分数的相关概念,并借此作为本课乃至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和逻辑起点。

(3)引导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概念。

(4)教材最后综合所学内容,用定义的形式概括出了小数的意义: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5)接着教学小数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法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所作的一种拓展和延伸。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利用小数的意义进行单位的改写以及“把——改写成小数,十分位要添上0”这类分数改写成小数的题目。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整体设计合理,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无论从教学的引入还是新授课的讲解都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较好。

二、本课亮点:

1、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

2、从生活实际引入,小数作为新的数形出现,学生刚接触对于它的读法及表示的意义仍是难点,教师通过学生已有生活知识引入,处理得当。

3、重点把握准确,通过让生自己说小数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就会学到知识。

4、课件制作精美,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三、教学建议:

1、加强教学难点的落实。

2、如果在练习中增加一些整数、分数、小数之间对比练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提高练习效率。

3、应给学生更多质疑空间。

在练习内容是否灵活一些,如:例题中已出现了1分米、3分米、7分米、用小数表示,在练习时就没有必要重复例题的内容。

教学感悟:

第一,让学生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第二,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第三,学会共同生活,即能够与他人一道参与人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

第四,学会生存,即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中小学阶段对四个学会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除了继续重视“双基”之外,还应加上培养基本的能力和养成未来公民应有的基本观念、情感和态度,构成“四基”的要求。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模板8篇)


正所谓“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教案对于教师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案的质量高有利于让很多老师能展现自己的特色,我们怎么才能写出一份优秀的教案呢?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比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正确率也较高。

成功之处:

在知识障碍出引发学生的思考,着力解决当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时,积怎样处理点小数点。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特别是小数点的处理。在新知学习中,着重让学生观察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不足之处:

1.列竖式时出现了点错小数点的现象,有的只关注第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的只关注第二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从而出现了虎头蛇尾的错误频出。

2.计算出错仍是学生计算的拦路虎,该进位不进位,该对齐数位不对齐。

再教设计:

1.加强计算的练习,特别是加强口算题卡的练习,强化口算能力。

2.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在课堂上多关注,多留给他们答题的机会。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2】

《小数乘小数》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给我的启发:

1、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我认为书上的例3、例4、例5这3道例题可以统一到一个知识点来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这样,每位学生都会点小数点了。

2、在教小数乘法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在上例3时,要结合学校的.宣传栏,让学生先用米尺去量一量宣传栏的长、宽,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去配宣传栏上的玻璃,学生马上知道要通过乘法计算来确定玻璃的大小。

这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

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3】

今天上午经过精心的准备,邀请实习教师走进课堂听课,课题是《小数乘小数》(教案已发),下面谈谈今天教学后的反思。

说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这节课孩子能说的有课前的复习题:根据乘法算式说出积的小数位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什么可以先用整数乘法来计算;归纳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怎样点积里的小数点;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学生都可以说出来,所以我管好自己的嘴巴坚决代替学生说。而我就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说,说得不完整我再请其他孩子来补充说,需要所有孩子都说得时候,我就让他们同桌互说。

例题是小数乘小数,是新知识;但今天这两节课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独立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我就放手让他们去算,再来说说怎样算的:有的孩子说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就是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来计算,再点小数点,所以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时候,也是先按照整数乘法方法来计算,再点小数点(这类学生是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的);有的孩子说:我先把3.6扩大10倍,再把2.8扩大10倍,然后再把积缩小100倍来想的(这类学生是通过预习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总之是解决难点了。

3、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节课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提问的空间:解决完房间的面积后,我问:你还能提一个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课的最后,我问:你还能提出比较复杂一点的问题吗?孩子们能根据我的设计提出有解决价值的问题,使得练习有了一定的层次性。

在比较中找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在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比较中归纳计算方法。

(1)、例题与复习的比较,从而引出本课教学的重点——小数乘小数;

(2)求阳台面积与求房间面积比较,引出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新问题,但比较后得知,计算的方法是不变的,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从而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最后求总面积的两道算式的比较,引出把整副图看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求阳台比房间小多少的时候,引出先用房间的长(3.6米)减去阳台的宽(1.15米)来计算比较简便。这里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计算,但通过比较使所有学生感知到简便的列式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1)今天首先教学的b班,孩子们表现的很不错,我基本上是按着教案中的预设进行教学的。等到了a班,学生思想活跃,原本的一些设计就要跟着他们稍微调整。估算意识的渗透,b班是先估再算,a班是先算在估,这时处理估算的作用就有不同,a班算完了估,渗透了用估算来演算的教学思路;b班就是提高估算能力的一个小环节。

(2)b班比较顺利,就带来了一个好处:时间宽裕,所以有时间将练一练第二题全部上课堂练习本;a班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就让他们自己任意选一题做,然后进行讲评。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第86——87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房间的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问题:

(1)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3.6×2.8

(2)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2.8×1.15

提问:这两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2、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

1、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估算初步探索: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小组合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把3.6和2.8都看作3,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把3.6看作4,2.8看作3,4×3=12,面积应该比12平方米小一点。

……

(2)笔算进行探索。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已经知道了3.62.8的积大概在9的左右。那么实际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还应该学会计算的方法。通常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进一步启发:回想一下以前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这样你会做吗?

让学生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

讨论:这样后,得到的积是不是原来的积?为什么不是?那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4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再阅读课本86页,进一步弄清课本的竖式图示的意思:

原来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相当于都乘了10,积是原来的100倍,只要把现在得到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正确的积。

问:正确的结果与我们估算的结果接近吗?能正确估算结果的同学真棒。

2、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试一试”

(1)根据刚才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计算出2.8×1.15的结果吗?你能借87页上的示意图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相当于这两个因数乘了1000,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1000倍。要使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只要用3220除于1000。

问:现在的积可以化简吗?结果是多少?

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

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四、实际练习,内化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校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

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

六、完成书面作业:练习十五1、2、3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13.5

×0.5

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么不同。

3、讲算理:即13.5→扩大10倍→135

×0.5→扩大10倍→5

67.5→缩小100倍→675

然而教学效果令人十分失望。当我引导完上述的转化过程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也说得清算理。但计算时,根本未按算理去做,尤其是中差生错误百出。课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上述推算我是严格按教材设计意图、教案要求,且很有条理去教学的,为什么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呢?那是因为教材的推算过程是为教者和学者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把教材的思路用教师所谓的“启发”灌输给学生,否则推算说理就成为了形式。为此,我就尝试了一种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经历感悟的过程中增强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结果按我设计的教学方法学,班级学生不仅计算方法掌握快,算理也说的非常清楚,教学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5】

小数乘法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现在讲一下讲完两节课的感受。

整节课还是我主导的多,学生主动发现的少,是我太心急了。工作一年,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样讲课了。

小数乘法先让学生回顾了小数乘整数,回顾买3个水杯多少钱?

学生口算3.2×3=9.6。

然后提出问题:爸爸又想买草莓,根据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知道单价乘数量就是总价。

列式为9.9×0.4,首先进行估算,需要的钱少于4元。然后进行精确的竖式计算。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对于计算过程也会理解。

但是,真正在交上来的作业过程中,却漏洞百出,让我的内心甚是惶恐。

作业主要出现的问题是:

1.小数乘小数的竖式出现错误:0参与运算过程当中。

2.竖式当中末尾不划0。

3.小数点直接下拉到竖式中或者计算原理不清楚。

上式中,第一幅图片10.5=2.1×5。

第二幅图片0.86=0.43×0.2,0.43=0.43×1。

第三幅图片10.5=2.1×5,6.3=2.1×3,第一位因数按小数计算,第二位因数分别按整数计算。

4.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当中出现。懂原理,但是不会写简便形式。

上式中0.0190=0.38×0.05,0.076=0.38×0.2。

该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呢?下面是预设的解决办法。

假设一:学生不懂原理。该如何解决。

具体方法:说过程。

先出示几道错题,让学生感受下混乱的竖式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引导。

小数直接参与到计算过程当中。

假设二:学生已经懂原理,但不会写正确的计算过程。【老师直接指导】

具体方法:课堂上集中解决。写出几种错误形式供学生参考。

多余的计算:000。

计算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数的大小。

实施效果:再次对交上来的作业,学生的格式情况良好,除个别学生需要再辅导外,基本上都能写出正确的小数乘法竖式。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6】

本课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时,我首选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计算房间面积过程中,既复习了已有知识,激活了新知的生长点,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新的数学问题,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竖式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一估”,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方法很快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同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也能为探索笔算方法提供正确结果的大致范围。

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处。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乘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在这里教学时我设计了一组课件,通过动态演示,适时呈现推理过程,让学生思考虚线框里的箭头图及提示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个推理过程。

例题教学完成后,及时安排“点小数点”、“模仿计算”、“改错”、“口算”等练习,通过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活动,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着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感悟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化策略,同时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体验。探索之后应是发现与提升。通过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然发现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随后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中既有突出重点方法的专项练习、基本练习,又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更有拓展思维的挑战性练习,希望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活动,实现学生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成功之处,在与大家的研讨与交流中受益。努力把数学课上得简单、快乐,使数学课充满生机与乐趣,使数学课成为学生学习创造的乐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数学好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享受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美丽的数学童年,这是数学老师追求的目标。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7】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学生会直观的认为如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一共有两位,积的小数位数也应该是两位,以此类推。当然学生的这一发现是正确的,然而我们应该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明确为什么可以这样来做,即验证的过程也是重要的。学习小数乘整数时,我们是运用了大量举例来验证的,这节课通过推理来进行验证。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先估算,估计出结果的大致范围,一边用已有的经验尝试练习。初步了解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接着通过提问3.6*2.8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其中的算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明白了因数扩大了几倍,要使积不变应反之缩小相应的倍数,这也是积不变规律的运用体现,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系统性、连贯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学生会直观的认为如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一共有两位,积的小数位数也应该是两位,以此类推。当然学生的这一发现是正确的,然而我们应该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明确为什么可以这样来做,即验证的过程也是重要的。学习小数乘整数时,我们是运用了大量举例来验证的,这节课通过推理来进行验证。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先估算,估计出结果的大致范围,一边用已有的经验尝试练习。初步了解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接着通过提问3.6*2.8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其中的算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明白了因数扩大了几倍,要使积不变应反之缩小相应的倍数,这也是积不变规律的运用体现,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系统性、连贯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接着运用刚才的推理计算阳台的面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比较,抽象概括出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深化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数乘小数本小节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注重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决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我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8】

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生活化。对此的片面理解就是数学知识要和生活联系。于是,摒弃了课本中的例题,以为创设了生活情境就是新理念。再加上设计时,只考虑到了:例题中的3。6×2。8和2。8×1。15要体现小数乘法的两种情况,我在设计例题时以超市购物为例,刚开始在设计时有些数据太大了,没考虑到实际作用,幸好后来得到了及时的改正。

这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回答“是不是?”“对不对?”之类对思维很低要求的问题,一旦遇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一类需要将他们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出来的问题,就显得手足无措了。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的计算。

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zongjie/11067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

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6

今天上午经过精心的准备,邀请实习教师走进课堂听课,课题是《小数乘小数》(教案已发),下面谈谈今天教学后的反思。

说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这节课孩子能说的有课前的复习题:根据乘法算式说出积的小数位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什么可以先用整数乘法来计算;归纳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怎样点积里的小数点;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学生都可以说出来,所以我管好自己的嘴巴坚决代替学生说。而我就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说,说得不完整我再请其他孩子来补充说,需要所有孩子都说得时候,我就让他们同桌互说。

例题是小数乘小数,是新知识;但今天这两节课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独立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我就放手让他们去算,再来说说怎样算的:有的孩子说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就是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来计算,再点小数点,所以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时候,也是先按照整数乘法方法来计算,再点小数点(这类学生是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的);有的孩子说:我先把3.6扩大10倍,再把2.8扩大10倍,然后再把积缩小100倍来想的(这类学生是通过预习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总之是解决难点了。

3、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节课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提问的空间:解决完房间的面积后,我问:你还能提一个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课的最后,我问:你还能提出比较复杂一点的问题吗?孩子们能根据我的设计提出有解决价值的问题,使得练习有了一定的层次性。

在比较中找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在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比较中归纳计算方法。

(1)、例题与复习的比较,从而引出本课教学的重点——小数乘小数;

(2)求阳台面积与求房间面积比较,引出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新问题,但比较后得知,计算的方法是不变的,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从而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最后求总面积的两道算式的比较,引出把整副图看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求阳台比房间小多少的时候,引出先用房间的长(3.6米)减去阳台的宽(1.15米)来计算比较简便。这里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计算,但通过比较使所有学生感知到简便的列式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1)今天首先教学的b班,孩子们表现的很不错,我基本上是按着教案中的预设进行教学的。等到了a班,学生思想活跃,原本的一些设计就要跟着他们稍微调整。估算意识的渗透,b班是先估再算,a班是先算在估,这时处理估算的作用就有不同,a班算完了估,渗透了用估算来演算的教学思路;b班就是提高估算能力的一个小环节。

(2)b班比较顺利,就带来了一个好处:时间宽裕,所以有时间将练一练第二题全部上课堂练习本;a班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就让他们自己任意选一题做,然后进行讲评。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7

小数乘小数本来是纯数学化、格式化内容,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为了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避免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如何让一堂计算课上得既有数学味又生动有趣,既具实效性又讲发展性呢?因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法则的探讨过程,由于学生初步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通过已获取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和具有吸引力的现实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讨论中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让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初步完善并总结出计算法则。

学生有了以上的学习经验后,我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计算练习。虽然都是平时常用到的改错、判断、计算题,但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认识再次升华,在练习中出现了逆向思维练习题如:3.已知:367×58=21286给下式的因数点小数点: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 8 6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8 6 如何让这些等式成立呢?同学们陷入了思考中……。课后刘濮龙在他的数学日记这样写到:没写时,我还以为多简单,其实不简单,有一定的难度。刚写完三道才发现难处,心想:“咦?可以点的都点了,还有三道怎么点啊”。想了半天想不出来,老师公布答案了,老师笑着用鼠标把其它三道题剪切了。我一看,才知道我自己上当了,看来还是要认真思考……这堂课使我知道学数学不难,只要用心就会成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注重加强知识应用的思维含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节课下来,我虽然有不少的收获,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还是感到有些困惑:目前我开展计算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在探索阶段 ,还没找到最佳的切和点,我仅仅还是停留在要求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的层次上。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8

1、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这样,每位学生都会点小数点了。

2、在教小数乘法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9

小数乘小数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对难点问题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处理得不到位,所以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

1、方法上的错误:1.2×0。8时,学生能流利的说出先将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这样乘得的积就会扩大100倍,为了使积不变,最后还要将积缩小100倍;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

2、计算中关于0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困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

3、计算上的失误: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10

本节课的内容基于整数乘法上,而进行有关计算的课程,我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知道教学设计

教材并没有归纳小数乘小数的法则,参考人教版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筛骨出几位,点小数点。在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向学生指出,如果积是未化简的情况,这个方法可以使用。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的位置的方法。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避免学生出现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

教学方法上,更多地可以依赖知识的结构间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饿掌握。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首先复习铺垫,沟通联系,由36×28=1008,3.6×28,让学生观察,题目是怎样变化的?那么积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最后总结一句口诀:

一算、二数、三点点。

最后是自主实践,先由一两个错题,通过让学生找错,说理由,进一步深化理解。

总之这节课我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的位置的方法,关注了学生思维的有效生长。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11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根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从由积的变化规律中得出,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思推的高效性,也免计算时的枯燥无味的感觉。而教法上更多地可以依知识的生长结构近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和掌握。

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由于对难点问题——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处理得不到位,所以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1.方法上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例3(2.4×0.8)时,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先将两个因数分别乘10.这样积想当于来100,为了使积不变,最后还要将积除以100;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2.计算上的失误。(1)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0时,先画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2)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4.8×0.24的竖式下直接写出152,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数等,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自已的课堂,审视自已的教学,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本(汇总3篇)


如何编写好教案呢?老师就像花园里的园丁,默默守护着代表着未来的花朵,身为教师应当在教学前准备好一份教案。教师能更加提高教师的自信心,以下由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本”,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本 篇1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小朋友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整节课,从“生活情境”起始,引领学生走进“数学里的生活课堂”。

上完课,反思了很多,也对几个方面颇有感触:

一、从实际生活中精选数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小数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二、让生活经验在数学知识中发生、发展,并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读小数和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本次课堂中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的能力。

三、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回归生活。

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学生自身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活”的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知识与经验积累,设计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题目。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小数,感悟小数。在生活实际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会给人以收获,也会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

1、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尽管我在努力地给学生创造种种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够,导致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再者,还是扶得太多,放得不够。比如:在学了1分米=0.1米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的小数表示法,而不用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导。在这里还可以多加一个7分米,使得寻找发现的时候更容易一些。

2、重难点的突破上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对“1分米=0.1米”和“3分米=0.3米”寻找发现。这一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快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但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匆匆忙忙走过场”,没能真正突破重难点,导致有的学生还不是很理解小数的意义。

我想,每上一节课它能留给你、教会你很多的东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去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本 篇2

线上直播课已经进行了三周的时间了,孩子们也从刚开始的好奇激动,到现在渐渐失去新鲜感,一些网络教学问题也接踵而来。现把这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一部分学生总是不上课。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电话联系家长的方式了解孩子不上课原因。有两个孩子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没有智能机,无法参与线上学习。还有两个学生是因为家里学生比较多,手机不够用,也无法通过直播在线学习。对于这些无法参与线上教学的孩子,我和家长进行沟通,采取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观看河南电视台“名师课堂”的方式进行学习,每天中午我会定时微信或电话与孩子联系,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并给孩子布置相应的作业。

二、随着对网络教学新鲜感的慢慢减退,一些学生开始出现迟到,早退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把全班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安排负责任的小组长。由小组长在钉钉群中创建各自的小组群。每节直播课前负责组员签到。课后汇报给任课教师学生出勤情况。任课教师随后及时和家长联系,实时沟通,确保直播课期间每个学生都可以按时上课。

三、部分学生无法按时提交作业,作业质量不过关。直播课到现在每天都有10名左右学生不做作业。我每天都会在班级微信群中及时总结反馈当天作业情况,并不断提醒,催促不交作业学生,但这几个孩子总是视而不见。为了让这几位孩子家长重视网络教学,督促其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我逐一打电话与这几位孩子家长取得联系,告诉家长,我们的网络教学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为了让孩子不掉队,需要各位家长朋友配合老师多督促孩子。毕竟孩子现在在家,很多时候我们老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希望各位家长能够重视多督促孩子按时上课,认真完成作业。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孩子不掉队,并且学有所得。

四、学生听课效果不好。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们都会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我发现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好。针对这个情况我采取两个措施进行解决:一、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结合注释,将生僻字的读音标注的课文当中;2结合注释,疏通大意。3标注自然段,最好能总结段意。4新版的教材旁边都有很多空白的地方,甚至还有一些问题小气泡。同学们可以做批注,对于一些优美的词句段写上自己的理解,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做出标注,等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就可以认真的去听。5同学们可以直接先看课后题,然后再进行课文的预习,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去预习,效果也许会不一样。)二、要求孩子今后在提交作业的时候也要提交听课笔记。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了解孩子们听课的情况。

直播教学的日子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我会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并调整,把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做好。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本 篇3

1.创设奥运会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中选取了20xx年雅典奥运会10米台跳水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中国队和加拿大队的第一轮和第二轮成绩,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列式,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计算对人类活动的重大意义,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沟通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计算53.40+58.20和53.40-49.80,由于这两道算式的数位相同,学生列竖式计算很容易,轻松的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通过强化了数位对齐,然后让学生计算7.2-6.45,让学生发现只要怎样才能相同数位对齐,从而使学生自然过渡到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了,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通用9篇)


教师范文大全专题“分数小数互化教学反思”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篇1】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下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谈谈教学后的感想。

首先,生活情景引入,体现数学的价值。 环节:小芳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1.15倍;小明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6/5;小丽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110%。问:谁跳的次数最多? 我原设计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跳绳数据改编成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要想比较3人跳绳次数的多少,就必须进行相互的转换,从而感受互化的必要性。但是这个情景并没有达到最大的利用效果,并且只有提出没有解决,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其次,合作交流,确保人人有收获。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仿写类似的例子。上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举的例子,同桌合作交流,说一说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通过仿写、交流等活动使得每位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些收获。但是如果在后面的练习中能设计一些同桌互相出题、互相批改的环节,或许对本知识的学习更扎实。

最后,探索发现,使得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百分数化小数的合作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当中出现两种方法,方法1是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化成小数,80%的学生都用这个方法;方法2是把分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这个方法只有少部分学生知道,而且他们只是停留在知道的份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方法为什么行得通,我通过设计了一个探索发现的环节,既突破了重难点,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但是由于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而是直接说方法2是简便快捷的方法,感觉有点硬塞给学生了。其实可以出一些位数较多的小数,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来做,从而对比得出方法2是快速简便的方法。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过程算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存在较大的困惑。就是像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基本弄懂的一节课,我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该怎么拓展提高?

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篇2】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五年级下册由小数的计算向分数的计算过度的重要知识组成,单纯从知识点上来说,没有什么,但我们教师的内心里首先要有一个意识,对于各种不同的互化方法,我们应该尽量让孩子们了解,并教给他们自己去感知领悟该如何互化,一方面,既利于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更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种学习的气氛,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氛,对于一些知识,我们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而是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提示,让孩子们不致产生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不致让学生产生一种如坠五里云中怎么想也无从下手的感觉,在这节课中,在同学们理解了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我提出了问题,怎样能比较出谁跑得快,同学们很快有了自己的想法,我找两名同学说了他们不同的思路,可以说这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有效地经验和示范,于是再让孩子们自己去动手解决,避免了孩子们的那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也让孩子们在学习上更顺畅,当然,我们要依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有些知识,我们必须提前进行必要的提示,有些知识,我们是坚决不能多说的,三缄其口也许是更好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惟有动态的课堂,惟有让自己的课堂动态起来,才能真正地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成为有效率的课堂。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很可贵的想法,同学们不是简单的用分子除以分母,而是从分数的意义上去理解,对于我们的课堂来说,颇为难能可贵,因为我们不是寻找那种只会做题,只会用数据解决问题的人,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我们需要培养的是那种能够在具体的问题中,把问题的根源掌控在手掌控在脑的人,只有如此,在问题的本质上来解决,才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成为智慧的人,才不会成为数学中的呆子,孩子们把1千米看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2千米,再乘4就是0.8千米,4/5千米很容易地就化成了小数,再进行问题的解决,轻而易举,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常常用自己不恰当的言行和动作或感情让孩子们的想法与思路在无辜中成为了永远也不会露出来的东西,需知长此以往,我们永远也无法让孩子们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孩子去想,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去把分数化成分数呢?孩子们都紧张起来,能紧张起来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而在我们现如今的课堂上,孩子们已经很难得有紧张了,更多的是一种无可耐和,或是一种如梦如醉了!只有小彬把手举了起来,他说“我知道了,就是用分子除以分母”我让大家用他的方法试一试,同学们如梦初醒,掌声不自觉地响起来,原来,还有更加简捷的策略,小彬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能让学生说出来的,教师不再越俎代庖,当我提出怎样把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化为分数的时候,同学们很容易地就想到想把小数部分化成分数,再与整数部分合起来,但另一种方法同学们却不敢轻易地说出来,一个学生说,“我想到了一种方法,但不知道对不对”,我鼓励他“不管对不对,想到了就要说,要不然没机会了!”他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1.4直接写成14/10然后化简,我肯定了他的猜测,希望他下次继续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没准就是对的,只有敢于猜测,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判断自己是否正确,一切都不会错,只有答案是错的,但行动永远都是正确的。

整节课下来,也许会让人觉得有一种紧张感,更或许有些孩子对于所说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但我分明已经从孩子们的表情中体会到了几点,一是要善于把问题交给孩子们。二是对于知识的学习,要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三是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们思考与表达。

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孩子,把课堂学习的职责交给孩子,把课堂的权利交给孩子,我们就会成为一个轻松的教师,我们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地教师。

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篇3】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要求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设计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经过独立的尝试,探索发现分数化成小数和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并自己进行概括和归纳。先组织进行复习,唤起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回忆,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在新知的学习探究中,组织进行独立尝试、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总结等,明确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所有的方法都有学生自己概括,自己总结,老师只是引导,补充。在学习中,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方法,还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学生体会到“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乐趣,更是学生受到了团结合作的教育。

上课下来,发现还是有些不足:首先,对学生已有只是基础预设不足,在复习阶段,学生对小数的意义遗忘比较多,花了过多的时间;再有,在组织学生进行概括总结时,还是放手不够,老师的提示、引导过多,学生在用语言进行总结不到位的时候,往往自己就代说了;留给学生概括的时机也不够,只是几个学生发表了意见,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听;第三、小组的合作学习指导不够,个别小组的合作比较肤浅,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长期,详尽的指导。

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篇4】

本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分小互化的方法,重点是分数化小数。我在备课时一直力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体现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我出示了一个一米长的尺子,标注其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分别用小数和分数这段是多少米。教师随后紧接着问看到这里你能想到什么?有些学生能发现这段能同时用小数和分数表示,所以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由此我导入了新课。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分数与小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了这个关系才能互换,同时也复习了分别用分数与小数如何表示数。这个环节的设计也得到了教研员李老师的认可。小数化分数学生学起来不困难,所以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去说过程,去归纳方法,题题都紧密的与小数的意义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如何得到的对应的分数。小数化分数中有个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自己得出了小数化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分数化小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我是把这部分内容分成了三个层次:

一是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数,

二是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数,但能化成分母是这样的分数,

三是分母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数。

一、三两层学生都很容易的掌握方法,第二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寻求解决的方法,通过交流学生能找到两种方法,待学生得到方法后再动笔计算出结果。

在教师板书的过程中让学生反复强调这两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理解这个难点就比较轻松。教研员李老师针对我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她首先肯定了我对这部分知识重难点的把握较准,其次她指出了更易激起学生思考兴趣的教学方法,就是可以让学生利用口算把分数化成小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发现有些分数很容易倒回去,有些不容易倒回去,这时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有的容易倒回去,有的不容易倒回去。让学生发现关键是分母的不同导致了上述两种情况,再让学生想办法把不容易倒回去的变的很容易倒回去。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就能归纳出什么样的分母能够变成是10、100、1000的数,什么样的不能,最后再让学生归纳出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李老师提出这样的建议也是她在听我这节课的过程中自己反思出的结果,并且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的与例三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听到她这样说我认为象李老师身为教研员都能根据这部分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与内容安排提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不仅使我受益非浅,学会了知识间如何紧密的联系与整和,而且她这种反思的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李老师还提出我在板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更清晰、更严谨的为学生做出示范,是我在今后每节课当中都要随时注意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不断的把课改的新理念贯彻到教学设计之中,抓住中难点。运用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考的价值,同时要不断的反思,学会反思。让反思真正对教学有所促进,并最终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篇5】

本节课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节课的设计自始至终使用一个情景来贯穿,围绕篮球的命中率来做文章,结合计算投篮命中率的实际情景,解决数学问题。教学中,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实施鼓励性评价,教师一个真正的微笑,一缕肯定的目光,一句热情的话语,如:“你的想法真独特!”“善于思考的孩子总会有不同的发现”等鼓励用语,这些评价都会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小组交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讨论篮球命中率的意义,更好地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学生经历了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过程,并把自己遇到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得以解决。在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篇6】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学生在学习分数、小数的意义和分数、小数的读写法后学习的。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不仅可以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深刻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而且为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打好基础。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意义时,已经知道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因此,我在设计上体现“从学生的设计出发,为学生的发展而预设”的原则,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方法,知识运用”等环节,逐步推导归纳出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数和小数互化的必要性

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常常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教学中,通过简单情境的创设与一组小数和分数的大小比较,使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会遇到这样比较分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体会分数和小数互化的必要性。

二、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旧知识,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逐步把学生引入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制造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并在知识的升华处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研究中找到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教学中,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都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特别是分数化小数采用男女大比拼的形式,既激活了气氛,又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领悟到男女赛题的不公平,因为男同学的赛题是分母是10、 100、1000…的分数和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而女同学有些是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学生在尝试中发现不同的方法,并使学生体会根据具体分数的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转化。

三、选择多种方式,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知识体系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逻辑结构系统,而不是一个个概念、一块块知识的简单堆砌。当学生能将数学知识构建成网络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刻且牢固。数学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课中,教师多次通过图示、数线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相等关系,沟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节教学中,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既使学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加深了理解,也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这一辩证法的观念。

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篇7】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小数和分数之间互化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百分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教材中没有把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没有单独做一节课来出示,我在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引导学生回忆小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一位小数化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化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化成千分之几……然后提示学生再把这些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因为学生对于小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早已经掌握,而转化成百分数只是再多了一步,因此学生掌握较快。我没有出示例题,而是直接出示几个小数,如0.5 0.25 0.367 这三个小数,让学生试着练习化成百分数,学生能够根据百分数的特点,把这些小数都化成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转化成百分数,即:0.5=5/10=50/100=50% 0.25=25/100=25% 0.367=36.7%;最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想一想怎样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然后我又让学生思考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呢?学生能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逆向思考并得出结论: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方法能够正确掌握。在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学生只要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利用刚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新问题。

本节课的问题和困惑:

1.学生在解决百分率的问题时,还是出错在算式中不写乘100%的现象。那么不写乘100%可以吗?

2.学生在进行百分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的现象;而在进行百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没有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位小数,另外有的学生对于小数保留三位小数误认为是百分数保留三位小数,导致出现错误。

3.对于类似一个百分数去掉百分号和一个数添上百分号的题,讲时都能听懂,但做题时总弄不清两者的区别,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篇8】

教学的得失: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部分知识,主要是运用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来学习的,所以一开始的复习给学生们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们能够顺利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恰当。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总结等,使学生明确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3、把课堂教学放手给学生,学生们在预习中积极探索,变枯燥为兴趣,变新知为熟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由于时间安排充足,所以例1教学过程比较详细,例2的时间就不是很充足了,挤占了练习的时间,练习量减少了。

学生自主性的表现:

1、大部分学生在课下能够认真预习、积极动脑,课堂上积极举手,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2、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突出重点,找到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有的同学甚至不局限于课本,积极探索,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3、个别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被动,需要积极引导,教师对个别优秀学生能力估计太低,练习题的梯度太小,好学生的潜力还没充分发挥出来。

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篇9】

在教学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时,由于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是最简单的,而且容易掌握。教学时,我就在复习的基础上先进行教学。

把17%、40%、12.5%化成分数。你准备怎样去解答呢?由于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学生很容易想到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我们学会了把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怎样能把分数转化为百分数呢?当学生的思维兴奋、热情高涨时,就需要有个更高“果实”让学生去“摘”,从而让学生保持思维开启的活跃状态,而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正好能达到这个效果。

因为有一个好问题,学生获得了对问题和探索目标的初步感悟,对问题的解决心理处于“愤、悱”状态,而教师又从台前走到幕后,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表现机会全部还给了学生,为学生进行研究探索和提出创造性见解提供了机会和展示的舞台。而且通过先易后难,帮助学生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这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zongjie/110672.html

上一篇:高一学习计划(收藏9篇)

下一篇:铃儿响叮当音乐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