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20

高中化学教学教学反思精选3篇。

老师,如果您是天上美丽的太阳,我们就是地下可爱的小草,是您给予我们新的生命,教师要重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基本功。我们手写的教案还是要遵循简洁实用的原则,分享一篇网络上的好文“高中化学教学教学反思”读完后感触颇深,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

高中化学教学教学反思 篇1

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用心、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与修改,教学资料的安排与组织,教学策略的选取与变换,教学活动的检查以及教学信息的反馈与评估等,都需要教师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与决定,做出相应的决策,并付之于教学过程中。

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此刻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持续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到达最佳效果。

教师应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到达的目标有一个清晰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免目标过高或目标过低,使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潜力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定教学目标,第一,要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要体现目标的整体性,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第三,要突出重点目标。课程目标由系统的教学目标来体现,每一章节的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每堂课的目标要突出重点,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并不是说每节课是平均使用力量,没有重点目标。

首先是对教学资料的深度反思。例如,在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状况不应作太多的涉及,但也不可只字不提。

其次是对教学资料广度的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鼓励各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选用教材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根据实际状况,挖掘教材的教育,或对教材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资料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对盐类的水解教学时,把教学方法改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实验探究为形式,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尝试改善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善、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此刻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免费学习网,使课堂教学到达最佳效果。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潜力的培养。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潜力。

教学过程的反思改善,其实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反思主要是应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善教法,优化教法。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到达高效和高质。课后可从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加以改善,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教学中的细心体会,善于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只有悉心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案。师生间沟通能够是言语的,也能够是非言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能够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善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善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构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

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一节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缺乏知识迁移的潜力,对铁在不同强弱氧化剂作用下的氧化产物,能较好掌握,但一碰到铁与稀硝酸、锌与氯化铁溶液等反应,涉及到因量的关系而引起产物不同现象,往往思考问题就不周全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再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铁的变价特点,掌握Fe0价、+2价、+3价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0价Fe的还原性,+3价Fe的氧化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等。由此引导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这样就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

实践证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潜力。此外,教师反思潜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潜力与教学监控潜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潜力的培养为切入口,能够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潜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潜力不断得以提高,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能够应付自如。

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高中化学教学教学反思 篇2


化学单纯的靠死记也是不行的,我们还要经常去化学实验室多看一下老师做的化学实验,如果自己能够动手那就更好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化学怎么学习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怎么学习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3、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很多同学问过小简:对于高一刚开始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需要做很多题?我的答案是: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一直以来,我对“刷题”这种方法都是持中立的态度的——有的学生题目做的很多,但是有些类型的题目仍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元素化学这一块,如我上面强调的那样,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提高化学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一、着眼新课标教材高一知识举足轻重

明年起我省将采用新课改后的模块高考模式,新教材要求高一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即高一将会涉及到高考化学所有基础知识要点。由此可见,高一化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基石。

二、立足知识体系学习才能游刃有余

纵观历年高考趋势,化学越来越注重能力考核。何为能力考核?就是在考卷中出现学生完全没有见过的反应,无机化学和有机推断中都有呈现。但只要建立了完整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这些题目都能举一反三。

故而学生应在名师引导下,从高一开始理解和掌握化学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明白所学到的知识是如何构建起来的,从而进一步领会教材每一章节的编写意义何在,甚至预测每章节考试的重点。

三、树立起步信心三年学习倍道兼进

1、抓住假期傲人一步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必修一中有元素部分的知识同初中化学内容有联系外,其他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等内容都将是高中进行系统学习的要点,如果抓住初高中的这个暑假起步在先,那么将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三年的学习将倍道兼进。

2、名师引路少走弯路

名师是稀缺资源,即使进入了理想中学,也不能保障配备的都是名师。不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可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高中如何学好化学

提高化学成绩其实比提高物理成绩是简单一点的,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在高中学习化学的方式就不会相同。对于一些在初中没有学习化学的同学,在高中学习化学可能会困难一点,学习的时候,需要把初中的知识学习一下,先把最基础的知识掌握清楚之后,才能学习高中的化学。

而对于初中的时候化学成绩还不错的同学,但是高中成绩不是很好,这样导致成绩不好的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放松了,或者是刚上高中没有适应高中的学习,这种状况,只要你想提高化学,还是比较容易的。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化学成绩不好,我们都是先要在上课的时候把老师讲的内容先消化一下,我们不可能老师上课讲的所有内容我们都不会,我们只要听会一点点也是有收获的。如果自己的化学基础实在是太差,我们可以把重点的内容都记在一个本子上,最重要的就是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在可利用的时间内,去背一下化学的相关知识。

化学单纯的靠死记也是不行的,我们还要经常去化学实验室多看一下老师做的化学实验,如果自己能够动手那就更好了,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了,就不用死记了。

高中化学教学教学反思 篇3

1、学习外语与情意的关系。外语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激励情意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学生在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学习外语和交流情意相互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组成一个整体。情意的产生受学习外语认知活动的影响,学习外语的认知活动能促进情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低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初学外语时,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好奇心不断获得满足,从而又产生了求知欲;求知欲不断获得满足,进而树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与崇高远大的理想相联系和强化,可使兴趣发展得更丰富,从而形成认知兴趣。因此,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目标的完成,又要重视情意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有些外语课堂教学还未把情意目标提到教学议事日程上来,或者有意无意地把它忽视了。

2、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天气预报这一课后,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自由对话外,还找来多期chinadaily,让学生参阅天气预报这一版进行对话。学生在自由交谈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扩大吸收了书本外相关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交际活动中还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

(二)教学理念的反思

面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观念没有更新,新教材、新课程都只能是空谈,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对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进行肢解,使其成为不胜其烦的知识点的堆砌,把reading当成讲解知识点的例子。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在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读、勤教,不以人为本,应试第一,分数至上,把学生基本上看成是挣分的机器,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几乎没有开发,英语教学过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本文由编辑整理。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2、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传统教学是由老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种守成性教育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火种。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由学会转变到会学。

Jk251.coM编辑推荐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韶光易逝,新学期即将来临。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之后就该写一篇教学总结了,而我们则可以利用这次总结来对过去的教学进行一次仔细的回顾,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1

针对上述的反思观点,我把它提交到化学组里让大家讨论得出整改办法。首先我用多媒体播放“酸雨”污染的录像,录象镜头立即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引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思维火花一触即发。二氧化硫到底是怎样一种物质呢?它具有怎样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如此的危害?让学生根据所看录象总结酸雨的危害。然后通过三个创新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硫的危害,在探究中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1:虫子为什么会死呢?(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毒性。)

探究实验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验设计:仪器与药品——pH试纸、火柴、烧杯、酒精灯(让学生仅用给出的仪器与药品来验证二氧化硫溶于水的酸性),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组长汇报实验设计方案,教师给予科学分析与评价,最后得出最佳实验方案。学生做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投影)酸雨——“空中杀手”,酸雨的形成过程图,得出结论:

2SO2 + O2 == 2SO3

SO3 + H2O == H2SO4

SO2 + H2O== H2SO3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得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还原性。根据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启发学生二氧化硫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回答:氧化性)。教师引导学生怎样证明其氧化性?学生设计实验,二氧化硫与硫化氢都有毒,采取全封闭装置。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分析、讲评。最后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探究实验3:花儿为什么会变白?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把红花放进装有二氧化硫的锥形瓶中,观察颜色,颜色逐渐边浅,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同时提出一个探究问题: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一样吗?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2

我们使用人教版化学教材已五年,对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报章书刊,还有专著都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为之鼓掌,但就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结合每节课如何做,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何况学习的主体(学生)各不相同,他们的学情各不一样,这都给教学带来难处。在新形式下如何“教”,我感觉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反思,我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课后反思,还包括在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而且要注意他人的反思,相互交流反思内容。《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课前反思很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使学生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

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

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课后反思,总感觉是亡羊补牢,其实不然,我们不但要反思我们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当的地方,还要反思成功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服务。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3

2017年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一)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 优化思维、 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和反思总结如下:

一 ,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么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真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悟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人物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 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 试题类型、 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4. 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 教材新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 网络信息等。

二.抓纲务本, 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吃力好下面几种关系。

1. 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 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 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应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

3. 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 物理 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 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4. 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 熟练的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李达到最佳的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多思善想。

1. 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至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主,注意知识的全面性、 重点性、 精确性、 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使用和描述要科学、 准确和全面,如规范的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的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前因后果。

2. 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做题、 单元考试、 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的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它更好的解法吗?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二)

一、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普遍现状

高中三年,以两年时间完成新授课,花高三一年时间复习,是国内各中学现阶段普遍的做法。通常一学年的化学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课本顺序回顾整理知识点(大约4至5个月),第二阶段就高中化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小专题复习(大约2个月),第三阶段综合练习、模拟训练(大约1个月)。每个阶段都会辅以大量练习与测试,基中不少是重复性练习。

在这三个阶段中,耗时最长的是第一阶段。而以“炒冷饭”的方式进行一轮复习是常见的做法。在这轮复习中,教师通常会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点、讲解例题、组织化学方程式的默写、测验等,学生听课、填写讲学案、做练习等。这样的课堂往往没有真正的师生互动,没有化学实验,没有真实生动的“情境”。

二、对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几点质疑

以上复习的现状特别是一轮复习的现状,是师生们都觉得枯燥无趣的,但 许多老师“无奈 ”而“认真”地做着,因为觉得那是“有效”的、“必须”的。下面是几点普遍的看法及笔者的质疑。

1. 掌握基础知识是综合应用的前提,所以梳理知识点是必须的。

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才有综合应用这并没有错,但有几点值得思考:①教师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能替代学生的复习吗?学生仅是填写讲学案和默写化学方程式就能有效地促进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性回顾了吗?从众多高三化学复习课堂的现状看,通常是教师准备得辛苦、讲得卖力,而学生无精打彩,多凭意志力在维持学习。教师讲得高效并不等同于学生学习的高效。学习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事,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一切的高效都是“零”。②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工作一定要在课堂上由教师帮助完成吗?作为十七八岁的高三学生,所有知识点都是学过的,完全有能力自己整理、回顾,而整理的过程也是理解知识框架及知识间联系的过程。由教师替代学生完成,看似省时高效,实则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应当用于完成更有挑战性、更有价值的学习任务。

2.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的三维目标在高三复习课中是空洞的,至少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应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纸笔测试并配有标准答案这一评价形式确实使得强化知识点、强化习题训练的方式是有效的。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没有情感的调动,没有积极的参与,何以达成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呢?我们化学复习的现状是不是更多地关注了知识本身,如知识点的'回顾和知识体系的完整,而忽略了学习者本身?知识本位的复习课是否该转变成人本位的复习课?

三、改善高三复习课效率的几点策略

1. 保持复习课的新鲜感——话题式教学设计

复习课的新鲜感来自于对复习内容的重组与整合,不适宜再如新授课那样按模块分开复习,如何整合?寻找一个话题,设置一系列涉及到各模块的问题应当是可行的做法。例如,复习了钠的性质后,设计如下问题: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内,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A硫酸镁溶液B氯化钠溶液C硫酸钠溶液D饱和澄清石灰水E碳酸氢钙溶液。通过该题,可得到钠与可溶性盐溶液的反思:盐溶液中投入钠,先考虑钠与水的反应,再从一下几方面考虑1、水的减少对溶剂质量的影响;2、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对否反应;3、生成的氢气对装置的要求;4、反应放热,对实验环境的影响或对溶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在这里,涉及到对反应体系中反应实质的认识,对反应中反应热,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溶质与溶剂的关系的认识。

2. 复习课应超越对具体事实的认识——进行概念性思维

化学学科的具体事实十分繁杂,这也是中学生对化学学科感到学习困难的原因。过去的复习,往往更多关注对事实(物质性质、具体反应、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的掌握,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超越对具体事实的认识,进行深层的概念性思维的能力。高效的化学复习课,应当将教学的重心从对事实的记忆转移到在事实基础上的深层概念理解上。因为深层的理解力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须的。

例如,复习了钠与水的反应后,设计如下问题:将一小块钠投入分别投入盛A水 B乙醇C稀硫酸的三个小烧杯内,反应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解释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钠与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实质都是钠与H+间的置换反应,H+的浓度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快慢,由三种物质电离H+的能力可以知道H+浓度的大小,从而解答。真实的化学反应体系的情况是多么复杂啊!在这里,对反应体系中实质的认识,多因素地综合考虑复杂体系中的问题等都是超越了具体化学事实的深层思维,它对学生今后是否能处理未知的新问题有极大的影响,应当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总之,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愉快的学习体验是人健康发展,特别是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我们似乎更多地强调了学习的刻苦而忽略了学习的乐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合谐统一的,我们无法忽略情感的体验、过程方法的理解而直奔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由于高考评价为纸笔测试,所以高三的化学复习更易让教师产生一种错觉:急切而目标鲜明地进行复习、应试,那就是高效地教学。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会让我们的学生损失太大:损失了学习的乐趣,损失了深层思维的乐趣,损失了交流倾听的乐趣,损失了动手探究的乐趣,其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危害巨大,这样的高效只能是低效甚至无效。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4

一、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特点

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之间俨然一副师徒关系,从古至今信奉“师道尊严”,教师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修筑的围城里,因此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与单向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更加脱离现实生活,也使学生很难有所创新,这种背景下教师既难“教好书”,更难“育好人”。

而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条件促使教师角色发生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怎么样,新课程更加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评价的侧重点更趋向于教师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有所为,要求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二是学习方式变化,学生由原来忠实的听众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者。三是课程资源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关注学生的范围变化,过去重知识、轻能力、丢情感态度、只看分数,现在要求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些都促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发生新的变化。

二、转换自身角色,优化课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复杂多元的个体,每个教师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如人意之处:其一是不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比如高中化学第二册《工业合成氨》一节,本应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过的平衡理论知识去自学、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有的教师也可能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还是用大量的时间去讲授,硬是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听的累,他们失去了自己对理论感悟的思考时机,这时教师把自己还是定位于“传声筒”。其二是教师引导者的身份不到位,比如高一第一册《环境污染》一节,教师大多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环境污染,但没能深入引导:我们能不能把自己身边的一些对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原因,介绍给大家呢?如果教师加上这样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强化他们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其三是教师没有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中大多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教师布置好讨论的内容之后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观”,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这些都表明教师在新课改中自己的角色还没有演变到位,那么要适应新的形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课改。

三、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全面变革的主旋律,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进程,并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其次,教师还必须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

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研究物质的科学,因此,要把宏观和微观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使推理能力。教师可通过“构—性—制—用”、“构—位—性”等关系,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学生知道氮分子的结构为氮氮叁键,性质不活泼,则可让学生想象,如果氮分子没有叁键,空气的成分将如何变化?又如,让学生根据氟原子的结构去推测氟气的性质。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作用尤为突出。

首先,我们应该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Cu和浓H2SO4反应制SO2的实验中,学生往往观察到生成黑色沉淀,教师可以马上追问:黑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们各抒己见,查资料、上网、实验等,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加强。

其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在讲第一册《氧族元素》时,讲到浓硫酸有一种重要的特性—吸水性,书上没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经过学生的思考,得出了许多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在一只小试管里加入5ml饱和氯化纳溶液,在该溶液里加入2ml浓硫酸,立即析出氯化纳白色晶体。因此,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会有惊奇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创新。

其三,通过对课本的实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我们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同学们对原实验的改进是: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5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rdqu;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通过用设计实验的方法进行化学探究,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经验相联系,让学生体验化学学习的价值,增加学习化学科学的兴趣。

一、 教学中值得发扬的方面

1、本节课在设计思路上和课堂实施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焰火表演、氢弹爆炸、煤炭和溶洞形成等)引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影响反应速率的外因到设计探究实验来印证假想,最终总结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的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动手、用脑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称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是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

2、本节课教学拟采用指导发现与问题解决相结合&rdqu;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生活‐化学‐社会&rdqu;的教学思想,即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抽象出化学理论或用化学原理去解释,回归生活并利用理论为社会服务。

3、课后小调研课题的模块的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教学中反思不足的方面以及后期需要加强的措施

1、由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能充分展开,以及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些薄弱,不能很好的进行探究过程,这有待以后进一步的训练。

2、部分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完成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总结,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和培养,帮助他们掌握物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从个别事物到一般事物的认知规律。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6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bjl/、不想问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问的麻木习惯。所以我们要反思教学观念。过去的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那是一个怪圈。化学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的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进行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可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可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又保护了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要反思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有的教师曾作了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锌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

三、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应注意什么问题?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要“思”之有理,这里的“理”特指思出的道理、思出的门道、思出的规律。其实质就是反思的层面由“现象”向“本质”升华;其过程就是教师的角色由“经验”向“科研”转型。教学是反思的基石,真知源于实践,反思“真经”的获取,都必须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的结果,在目标上,要由“单一”向“三维”转变;在内容上,要由“书本”向“生活”转变;在教法上,要由“灌输”向“引导”转变;在要求上,要由“统一”向“差异”转变;在训练上,要由“结果”向“过程”转变;在评价上,要由“评判”向“诊断”转变。实现了这一宗旨,也就达到了通过教学反思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7

一、认真处理好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

高一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要应对的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对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

初高中的课程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化学用语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化学计算本事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介绍

二、教学中“度”难以把握

教改后高中的化学虽然整体资料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级。新课改后,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

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供给了基本框架,而相应资料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无高三经验教师因为对旧教材不熟悉,使得他们认为没什么可补充的,这样会造成容量不够,而有高三经验教师因为全面的知识积累,经常会凭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很多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程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三、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意识”

探究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资料选择不一样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传统教学方法也不排斥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经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学与问让学生总结说出现象,做出结论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方法。

在这近三个星期的教学活动中,自我深深意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双面过程,让学生活动占主导地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帮忙。因为此刻高一学生学科多,学习负担重,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和所讲过的典型方法遗忘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高一化学第一次周测,有一道书里四个试题,是课本及练习中常出现的,是送分题,而得分并不高。这说明学生课后没及时巩固,所以要异常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认真处理好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教材一味减少知识点,删减有价值的资料,实践教学与专家的设想出现了矛盾,我了解到很多学科存在这个问题,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本事”方面更有深入了解,并且绝对结合了不一样学生的实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备课是要经常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用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尽量把一堂课上得充实些。

很多学生学习后,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知识点不理解,经过批改作业及与个别同学交谈得知,认为初中化学很容易学,所以就不太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方法提炼,没在化学上多做一些练习和巩固,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的化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级分化。要经过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如习题课,讲解试卷,练习册等,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以上谈了我在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这些问题可能是就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不知新课标走向如何,但我能肯定地说这些不可能是新课改所期望的,但课改必须进行到底是必然的。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8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周记

周一: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看着面前一张张稚嫩而期待的面孔,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然而,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化学知识的抽象性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我观察到许多学生表情漠然,缺乏兴趣。因此,我决定要从课堂教学的模式上做出一些改变。

周二: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结合实例来讲解原子结构和化学键。通过使用电子白板和幻灯片,我展示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动画,图像和实验视频。学生们的注意力明显提升,他们投入到了课堂上,积极地思考和互动。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周三:

经过昨天的改变,我发现学生成绩的提升并不明显。我不禁陷入沉思,这是否意味着我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查阅了相关教学资料后,我发现教学的评价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我还记得大部分学生们对于课后作业的评价是枯燥乏味,于是我决定改变作业的形式。

周四:

今天的课堂上,我安排了一次小组活动。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分享给全班同学。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在实验结束后,我安排了一次课堂讨论,并对活动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全面评估。通过这次小组活动,我发现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周五:

今天是化学课程的最后一天,在这堂课上,我决定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知识复习。我准备了一些卡片,上面标有化学术语和定义,然后学生们分成两队进行博弈。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参与度,而且让他们通过游戏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最后,我对整个学期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向学生们讲述了他们在化学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

通过这一周的实践和反思,我意识到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讲解和笔记已经不够。化学作为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因此,我决定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和互动,开展更多的小组活动和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和探索。同时,我也将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不断改进我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水平。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9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学生,不仅要教,更要育!此学期担任高二班化学教学,我深感责任重大!由于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动力足,学习习惯好,但在能力上欠缺很多,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目前教学的困难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虽充满无限的困惑,但也慢慢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借此契机,浅述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思:

一、身正方能为人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口头上传授、讲解,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亲自在行为上示范,是言传的有效手段。面对未知世界,谁都有探奇心理!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的学生,对老师有特别的信任和崇拜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他们的影响极大。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的品行,教师的生活,教师对事件的态度,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身正方能为人范。教师要以正确的思想启迪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优良的行为引导学生。这也正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老师不做警察,而要做学生的良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二、以爱感染

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热爱学生,要努力发现学生的真、善、美,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高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成长是痛苦的,成长路上肯定要遭遇挫折,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包容心,要原谅孩子成长中犯得错,给予改正的机会,不要让一时的错误否定学生成为英雄的可能,不要对孩子过早作出好的或坏的评价。白居易曾有诗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盖棺定论都不可信,何况一时的评价。赞美要语言到位,说到点子上去,切中要害,怀一颗善良的心,用心观察,真诚赞美,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学业更加精湛,人格更加完美。

三、用健康的心理调节学生情绪,规范课堂行为

课堂上,教师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要经常教育学生不讲假话,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用健康的心理去调节学生情绪,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爱岗敬业,有高涨的工作热情,即:健康职业心理;其次表现出活动兴趣、能主动地、直接地从事各项活动,即:健康的生活心理;第三,保持情绪的乐观稳定,不大喜大悲等。总之,教师懂德教育科学,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的个别特点,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克服偏爱、偏见情绪,积极感染与调节学生情绪,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消除学生反感、抵触心情,形成学生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积极地认识周围的美好事物、自觉培养健康的情感与意识,力争使学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与心理上的满足。

学校为教师提供的便利条件,使我们有足够的精力、时间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成长。我相信,教师只要树立好良好的道德观,就不难教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采用多种方法教育学生讲道德、讲文明;培养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从小就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学会分清“是”、“非”的观念,懂得教师的雷霆雨露都是恩。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10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浅谈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不断地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不断地运用课程标准检验自己,从而追求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的一种过程。教学反思是学生学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中化学课和其他科目一样要进行教学反思,长期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教学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化学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一、如何进行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呢?

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要求化学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首先,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要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查不足,改正缺点,弥补疏漏。只有在摸索中前行,时时取长补短,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实践日趋完善,才能有力提高自己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其次,高中化学教师还要善于反思他人。化学教师也可以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深入课堂听同行的新授课,在网络中观看同行的教学实录等,分析他人的得失、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听名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这样也能起到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再次,化学教师要善于集体反思。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切不可闭关自守,更不能妄自尊大,应该积极与同事、同行交流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过程的创新、教育理念的界定、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纳等,听取同行同事的看法,从中取长补短,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提高自己化学课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教学反思《浅谈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

二、高中化学课应对哪些内容进行教学反思呢?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bjl/、不想问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问的麻木习惯。所以我们要反思教学观念。过去的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那是一个怪圈。化学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的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进行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可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可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又保护了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要反思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有的教师曾作了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锌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

三、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应注意什么问题?

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要“思”之有理,这里的“理”特指思出的道理、思出的门道、思出的规律。其实质就是反思的层面由“现象”向“本质”升华;其过程就是教师的角色由“经验”向“科研”转型。教学是反思的基石,真知源于实践,反思“真经”的获取,都必须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的结果,在目标上,要由“单一”向“三维”转变;在内容上,要由“书本”向“生活”转变;在教法上,要由“灌输”向“引导”转变;在要求上,要由“统一”向“差异”转变;在训练上,要由“结果”向“过程”转变;在评价上,要由“评判”向“诊断”转变。实现了这一宗旨,也就达到了通过教学反思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7篇)


日月如梭,新学期正在不远处等着我们。此时就可以总结一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的工作情况,通过一篇教学总结可以回顾自己的教学情况,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1】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学生,不仅要教,更要育!此学期担任高二班化学教学,我深感责任重大!由于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动力足,学习习惯好,但在能力上欠缺很多,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目前教学的困难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虽充满无限的困惑,但也慢慢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借此契机,浅述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思:

一、身正方能为人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口头上传授、讲解,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亲自在行为上示范,是言传的有效手段。面对未知世界,谁都有探奇心理!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的学生,对老师有特别的信任和崇拜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他们的影响极大。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的品行,教师的生活,教师对事件的态度,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身正方能为人范。教师要以正确的思想启迪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优良的行为引导学生。这也正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老师不做警察,而要做学生的良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二、以爱感染

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热爱学生,要努力发现学生的真、善、美,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高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成长是痛苦的,成长路上肯定要遭遇挫折,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包容心,要原谅孩子成长中犯得错,给予改正的机会,不要让一时的错误否定学生成为英雄的可能,不要对孩子过早作出好的或坏的评价。白居易曾有诗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盖棺定论都不可信,何况一时的评价。赞美要语言到位,说到点子上去,切中要害,怀一颗善良的心,用心观察,真诚赞美,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学业更加精湛,人格更加完美。

三、用健康的心理调节学生情绪,规范课堂行为

课堂上,教师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要经常教育学生不讲假话,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用健康的心理去调节学生情绪,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爱岗敬业,有高涨的工作热情,即:健康职业心理;其次表现出活动兴趣、能主动地、直接地从事各项活动,即:健康的生活心理;第三,保持情绪的乐观稳定,不大喜大悲等。总之,教师懂德教育科学,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的个别特点,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克服偏爱、偏见情绪,积极感染与调节学生情绪,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消除学生反感、抵触心情,形成学生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积极地认识周围的美好事物、自觉培养健康的情感与意识,力争使学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与心理上的满足。

学校为教师提供的便利条件,使我们有足够的精力、时间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成长。我相信,教师只要树立好良好的道德观,就不难教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采用多种方法教育学生讲道德、讲文明;培养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从小就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学会分清“是”、“非”的观念,懂得教师的雷霆雨露都是恩。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2】

1、学习外语与情意的关系。外语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激励情意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学生在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学习外语和交流情意相互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组成一个整体。情意的产生受学习外语认知活动的影响,学习外语的认知活动能促进情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低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初学外语时,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好奇心不断获得满足,从而又产生了求知欲;求知欲不断获得满足,进而树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与崇高远大的理想相联系和强化,可使兴趣发展得更丰富,从而形成认知兴趣。因此,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目标的完成,又要重视情意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有些外语课堂教学还未把情意目标提到教学议事日程上来,或者有意无意地把它忽视了。

2、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天气预报这一课后,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自由对话外,还找来多期chinadaily,让学生参阅天气预报这一版进行对话。学生在自由交谈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扩大吸收了书本外相关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交际活动中还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

(二)教学理念的反思

面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观念没有更新,新教材、新课程都只能是空谈,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对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进行肢解,使其成为不胜其烦的知识点的堆砌,把reading当成讲解知识点的例子。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在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读、勤教,不以人为本,应试第一,分数至上,把学生基本上看成是挣分的机器,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几乎没有开发,英语教学过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本文由编辑整理。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2、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传统教学是由老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种守成性教育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火种。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由学会转变到会学。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3】

一、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特点

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之间俨然一副师徒关系,从古至今信奉“师道尊严”,教师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修筑的围城里,因此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与单向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更加脱离现实生活,也使学生很难有所创新,这种背景下教师既难“教好书”,更难“育好人”。

而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条件促使教师角色发生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怎么样,新课程更加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评价的侧重点更趋向于教师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有所为,要求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二是学习方式变化,学生由原来忠实的听众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者。三是课程资源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关注学生的范围变化,过去重知识、轻能力、丢情感态度、只看分数,现在要求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些都促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发生新的变化。

二、转换自身角色,优化课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复杂多元的个体,每个教师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如人意之处:其一是不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比如高中化学第二册《工业合成氨》一节,本应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过的平衡理论知识去自学、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有的教师也可能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还是用大量的时间去讲授,硬是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听的累,他们失去了自己对理论感悟的思考时机,这时教师把自己还是定位于“传声筒”。其二是教师引导者的身份不到位,比如高一第一册《环境污染》一节,教师大多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环境污染,但没能深入引导:我们能不能把自己身边的一些对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原因,介绍给大家呢?如果教师加上这样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强化他们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其三是教师没有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中大多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教师布置好讨论的内容之后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观”,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这些都表明教师在新课改中自己的角色还没有演变到位,那么要适应新的形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课改。

三、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全面变革的主旋律,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进程,并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其次,教师还必须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

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研究物质的科学,因此,要把宏观和微观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使推理能力。教师可通过“构—性—制—用”、“构—位—性”等关系,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学生知道氮分子的结构为氮氮叁键,性质不活泼,则可让学生想象,如果氮分子没有叁键,空气的成分将如何变化?又如,让学生根据氟原子的结构去推测氟气的性质。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作用尤为突出。

首先,我们应该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Cu和浓H2SO4反应制SO2的实验中,学生往往观察到生成黑色沉淀,教师可以马上追问:黑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们各抒己见,查资料、上网、实验等,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加强。

其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在讲第一册《氧族元素》时,讲到浓硫酸有一种重要的特性—吸水性,书上没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经过学生的思考,得出了许多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在一只小试管里加入5ml饱和氯化纳溶液,在该溶液里加入2ml浓硫酸,立即析出氯化纳白色晶体。因此,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会有惊奇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创新。

其三,通过对课本的实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我们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同学们对原实验的改进是: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4】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又迎来了新一届的高一,面对朝气蓬勃的面庞,内心好不欢喜。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中国才有希望。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也深感教育责任的重大。又渡过了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成绩,也有一定的不足。这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一 两个班的化学教学,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加备课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认真研讨课程,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此外,积极参加公开课授课,从他人的授课中学习经验,每一次讲课对自己都是一个考验,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认真设计导学案,有针对性的写好教案,做到多次备课。平时做到提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制定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

二、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三、辅导。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辅导。抓住课间饭间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重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通过辅导使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迅速提高化学成绩。

四、认真批改作业。根据课改的要求,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做到及时的批改矫正。如果有条件,最好可以面改面批,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进一步。

五、坚持听课。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坚持听各种示范课、比武课、观摩课等。在此基础上上好优秀教师观摩课,认真听取其它老师对自己课上表现的评价,吸取教训,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六、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师要不断的充电,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育理念。主动研究近些年的高考题,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积极参加同课异构的公开课,通过公开示范课的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通过对示范课的理解及应用,使得我在教学上有很大的提高。

今后工作中应努力的方向:首先,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其次,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周周清。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最后,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5】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化学的教学工作,紧张而充实的高三教学工作快要结束了,就高三化学复习谈谈自我想法。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本事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如下。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能够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坚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本事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此刻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资料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资料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仅要读,并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资料、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本事的层次要求等。不仅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头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

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本事的关系。基础和本事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本事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本事,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并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能够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并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所以,在复习中能够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本事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本事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本事。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事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经过练习要到达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本事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到达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构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确定、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

化等。应用性是指经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资料相当丰富,能够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资料的复习,并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经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本事。

2.学会反思,提高本事。

本事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本事、思维本事、实验本事和计算本事,其中思维本事是本事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本事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异常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资料,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6】

四、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增强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例如:我们学习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火柴点燃后是否一定能燃尽?实验试验:把火柴点燃后,摆放成各种姿势(竖直、斜放、平放等)进行燃烧实验。

发现问题:火柴点燃后竖直向上,火柴不能燃尽。

作出解释:竖直向上燃烧的火柴,火焰对其下部(接近燃烧处)有预热作用,这样会把其中的水分蒸发出来,水气上升使火焰温度降低,上升的水气又有隔绝空气的作用,最终使火焰熄灭。

验证解释:如把火柴烘干后点燃,都能烧尽。

得出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要有充足的氧气。

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贵在引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给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五、造就良好心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不仅要有牢固的“双基”、较强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等科学品质。例如,要求学生解题时要格式规范、书写清晰、表达准确、思路严谨,单位和有效数字符合规定;测试时要施考正规;讲评时,要全面剖析学生心理因素、不良习惯等所造成得失分;组题时,设计一些有陷阱、干扰因素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接受挫折的机会,锻炼他们坚韧不拔的信心。这样,可以使学生终生收益。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我们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化学教师,我们更需要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加强对学生的要求,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出更多的、新型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7】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块的内容,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就是课堂的最大收获,使之建立起清晰的化学平衡的观点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节课我的教学主线是:1.首先向学生灌输一种化学的思想,也就是化学究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举了工业上合成氨的例子,即如何来正确认识一个化学反应,提出了四个字“质”—质变,反应物可以生成生成物;“量”质量、物质的量;“能”能量的变化,即吸热和放热;“效”—效率、效果,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以此来引入新课。2.回顾化学平衡知识点,提出可逆反应的定义,以及可逆反应的特征。3.从可逆反应入手,结合几个高考里面经常出现的图像,提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有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4.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化学平衡的判据。5.课堂练习题目巩固知识点。

进入高三复习已经两个多月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归结起来也就是:“诊断练习”----“知识点回顾”------“重难点突破”------“课堂练习”----“走进高考,高考真题赏析”。两个多月下来,感觉效果不错,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是课堂上学生活跃力不够。到了高三全是复习课,学生已经有了对知识的认知,以前总感觉这样很正常,但是听了师傅的课才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师傅的课堂,充满了所谓的“人文关怀”,师生配合非常好,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而且有很多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在我的课堂上是没有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讲得还是太多了,生怕学生不会,生怕学生遗漏一些知识点。但是忽略了这是复习课,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的知识点,已经通过自主预习、复习,早已经掌握,因此提不起兴趣也是很正常的。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好自己的个人素质提升,教案也不是越简越好,除了罗列几个标题以外,教学过程的导入、练习都不能少,怎样才能让教育生动有趣呢?根据您的要求,教师范文大全为您整理了“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要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上的更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1)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2)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作为老师的我也真正体会到和学生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的快乐,整个课堂气氛严肃而不失活泼,和谐而平等。我也从学生们的精彩想象、回答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如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一些,应该如何治理等。一点很深的体会就是教师能否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融入学生中去,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大胆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感到整个课堂不会像教师唱独角戏那样沉重。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上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本节课,课堂的不足之处在最后让学生们一起探究大气污染的治理时,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没能让学生充分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个环保工作者的乐与趣,学生的环保观念落实可能会受影响。另外,在组织学生讨论大气污染的危害时,没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只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受到了些许影响。还有在最后结课的时候时间稍显紧张。

总之,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实践更趋合理。当然,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创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3)

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学校下发的文件和学习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主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教学工作不辞辛苦,努力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团结同事。

这一学年,是丰收的一年。

由于是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量较大,但是平时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教学中,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每次上课前都要把教案再看一看。同时保留电子版的,每次上完课后,还能及时将上课心得和新发现记录下来,及时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

化学的题目是比较多变的,要学生做的,我们都能经过筛选,经过自己做了以后才给学生讲题。本年度作业安排的较灵活,有:作业本、《基础训练》、化学总结本、实验手册等。这些作业我都能全批全改,但学生们的作业负担并不重,因为采用了分散加集中在课堂处理的灵活方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也是勤恳工作的表现之一。我在班里经常找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课下多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之间留一会儿,让他们问问题,有时也请他们到办公室里来进行个别指导和解惑。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和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平时多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经常听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听课,老师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现在的高考都是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已经是一种趋势。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4)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反思

近年来,高中化学教育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进行反思,旨在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首先,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乙醇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大重点内容,学生们在学习乙醇时,应该进行实验操作,以加深对实际应用的理解。然而,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很多学校无法提供实验条件,导致学生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现代化学实验模拟软件或通过合作与外部实验室合作共享资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身体验乙醇的性质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其次,高中化学乙醇教学中的教材内容需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乙醇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能源等领域,但在教学中往往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乙醇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乙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另外,针对学生学习乙醇时常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乙醇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制较为复杂,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采用启发式讲解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乙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高中乙醇教学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流程,从实践中探索和发现乙醇的性质。通过实验,学生既可以锻炼操作技能,又可以培养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乙醇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创新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乙醇的研究与应用方面进行个性化的探索,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性的实践。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乙醇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与现实生活联系、解决学生困惑、培养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团队合作与实践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对化学乙醇的研究和应用的兴趣,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5)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潜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以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忙,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个性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构成物理概念,一是在超多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透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用心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主角。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主角,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务必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带给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能够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个性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带给超多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个性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必须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潜力。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6)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这篇文章的作者主要针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所需要体现的三维目标以及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希望对各位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然后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化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如果经常出现口误,就会令学生对你失去信心,听课就无法专心了。另外最好能做到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化学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漂亮的烧杯,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作为化学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试管、烧杯、酒精灯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装置图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化学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高中化学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7)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十分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十分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8)

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每年的化学高考题中都会有一些与近年科技前沿相关的信息题出现,教师如果只重视书本知识,没有在教学中渗透这些新信息意识,学生遇到此类题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畏难情绪,为解题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障碍。因此,教师应注意及时捕捉与化学相关的科技要闻,随时给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把最新的咨讯传递给学生,为学生的备考助一臂之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通过教学反思,回顾近年来的教学,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以下是我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反思:

一、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学困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对学困生要讲清楚化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学困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他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我们不能只讲一些什么复习呀、听讲呀、做作业呀、问老师呀等大道理。面对化学没有学好的学困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学困生的行列。

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同时在辅导时一定要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学困生做不好计算型化学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条件进行转化。

二、善于倾听学生

学生的参与意识强,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中学阶段的化学,一是在大量的的化学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讲解《硫酸》一课时,传统教学设计大多为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主线,以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为学习方法。这样设计,重难点突出,层次明确,有助于学生应试。但过于程序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传统教学的主线,贯穿新教学理念,在层次突出的前提下,着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本节课以鉴别浓硫酸、浓盐酸引入,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设想。再根据学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最终教师再投影出物理性质的板书,强调其中关键词。根据物理性质,再引出硫酸的稀释,告诉学生若稀释方法不当会造成的危害。此时,做模拟烧伤实验,引出脱水、吸水性。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判断吸水、脱水的方法。教师再做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联系判断,巩固知识。此时已经体现出浓硫酸不同于稀硫酸,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差异。讲述化学性质时强调强氧化性,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写出方程式,进行氧化还原分析,自由讨论浓硫酸的氧化性为什么比稀硫酸强。最后,教师进行本课总结,对学生进行习题检测,再次强调本课重点。

三、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分子、原子、分子的极性、原电池原理等概念时,实验很少,内容又较抽象,学生理解往往比较困难,如原电池原理,课堂演示实验结束后,学生仍然对于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电子得失顺序和电子、电流的运动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其放电过程,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再如分子的极性判断,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也可用软件模拟。从而使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描述的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图示,有效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9)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十分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资料分清段落,证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资料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思考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个性是没有思考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十分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必须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用心、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构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篇10)

一、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特点

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之间俨然一副师徒关系,从古至今信奉“师道尊严”,教师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修筑的围城里,因此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与单向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更加脱离现实生活,也使学生很难有所创新,这种背景下教师既难“教好书”,更难“育好人”。

而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条件促使教师角色发生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怎么样,新课程更加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评价的侧重点更趋向于教师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有所为,要求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二是学习方式变化,学生由原来忠实的听众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者。三是课程资源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关注学生的范围变化,过去重知识、轻能力、丢情感态度、只看分数,现在要求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些都促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发生新的变化。

二、转换自身角色,优化课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复杂多元的个体,每个教师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如人意之处:其一是不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比如高中化学第二册《工业合成氨》一节,本应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过的平衡理论知识去自学、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有的教师也可能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还是用大量的时间去讲授,硬是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听的累,他们失去了自己对理论感悟的思考时机,这时教师把自己还是定位于“传声筒”。其二是教师引导者的身份不到位,比如高一第一册《环境污染》一节,教师大多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环境污染,但没能深入引导:我们能不能把自己身边的一些对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原因,介绍给大家呢?如果教师加上这样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强化他们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其三是教师没有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中大多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教师布置好讨论的内容之后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观”,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这些都表明教师在新课改中自己的角色还没有演变到位,那么要适应新的形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课改。

三、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全面变革的主旋律,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进程,并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其次,教师还必须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

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研究物质的科学,因此,要把宏观和微观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使推理能力。教师可通过“构—性—制—用”、“构—位—性”等关系,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学生知道氮分子的结构为氮氮叁键,性质不活泼,则可让学生想象,如果氮分子没有叁键,空气的成分将如何变化?又如,让学生根据氟原子的结构去推测氟气的性质。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作用尤为突出。

首先,我们应该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Cu和浓H2SO4反应制SO2的实验中,学生往往观察到生成黑色沉淀,教师可以马上追问:黑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们各抒己见,查资料、上网、实验等,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加强。

其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在讲第一册《氧族元素》时,讲到浓硫酸有一种重要的特性—吸水性,书上没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经过学生的思考,得出了许多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在一只小试管里加入5ml饱和氯化纳溶液,在该溶液里加入2ml浓硫酸,立即析出氯化纳白色晶体。因此,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会有惊奇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创新。

其三,通过对课本的实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我们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同学们对原实验的改进是: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简短精选


光阴匆匆而过,新学期正向我们敞开怀抱。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之后就该写一篇教学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简短精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1

20xx-2015学年第二学期中,我担任高一 班的化学教学。一学期来,我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如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虽然教学任务重,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了班级学生的好评和尊重。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越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标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也相应作出了很大的改革,比以前更系统,知识拓展较多,但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差,因此要求在备课时,教师要参考很多相关资料,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认真写好教学纲要,尽量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能够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课后及时作出总结,做好归纳,写好教学后记,记录自己的不足和收获,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水平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苏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增添了不少实验和有关图画,图文并茂,趣味性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也更高了。在教学中,我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学生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还严格要求学生,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加强学生的实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努力做到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好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三、共同研讨,提升自我

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新教材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教学重难点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积极与其它老师进行研讨,共同研究教学,取长补短,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邀请领导来听课,广泛吸取课改经验,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四、根据学生实际,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教的两个班中,大部分同学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能够认真听课,学习劲头也较浓,只是个别学生拖后腿,已经跟不上教学进度了,考试成绩也就差,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我私下找他们个别谈话并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兴趣的,我就举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或聊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先打一棍再给一甜枣(即: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对于由于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态度的,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一类的学生,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期末复习阶段,针对班型特点,我重基础,重点分类复习,并把以前的错题拿出来重做,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最终,大家的考试成绩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学期的教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想教好书,尤其是要上好新课标的课,要不断的充电和学习,尽快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优化处理教材的能力、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的能力以及进行良好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改进不足之处,争取更大的进步!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2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

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教师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

初高中衔接要做好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想法及做法。

一、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在通览教材、大纲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搞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对过渡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

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一个实验、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善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要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以上有关高一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教师要做到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3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即“到位但不越位”,避免造成无效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意识,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必修课程模块。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特别是对于现行教材解读不准,容易将教学目标定位过高,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特别是在必修模块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出现定位过高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概念及理论知识同以往相比,较大的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不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设计为螺旋式上升的两个阶段。同样,必修课程中物质性质知识的要求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的时,要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刻意拔高教学目标,造成“淡化双基教学”的无效现象。同时切忌套用旧观念、旧习惯、旧模式进行“一步到位”式教学。否则教学过程中将会不经意间给学生施加了太多的紧张和压力,同时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没能得到有效的深化。

有人以为,从教参上抄下的教学目标就是自己的教学目标了,那只能算是通用目标。最重要的目标是你针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以及对学生原有水平的了解定下的目标。20xx年陕西省将开始实行新课程下的首届高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参考《20xx年全国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尤其是课改地区的“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以《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依据。研究《教学要求》,特别是研究《考试说明》成为时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考试说明》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准确把握新课的教学目标和高三化学教学的复习目标,并以此提高新课教学和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反之,脱离《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盲目设置教学目标,将降低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对比《考试说明》和教材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不少是《考试说明》中不要求的,如果我们老师仍然按照自己的一套方案来教学的话,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了“零教学”。因此,高三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中不要求的内容,应大胆的舍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高中新课程已经在全国各地启动好多年了。在这期间广大化学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同时参与到各种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等带有示范性的课堂中。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手段太多,各有各的有效性。但也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和所谓的“完美”,滥用教学方法,致使化学课堂教学事倍功半,产生了化学课堂教学低效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实验探究”成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中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形式的“新颖”真能带给学生新的收益?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已经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材施教,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如果只是盲目的进行“实验探究”,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容易造成“模仿式”的实验操作。虽然整个课堂热热闹闹的,但学生根本都没弄清楚自己做的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这样整个课堂下来,学生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不仅没有得以实现,同时打击了学生的探究信心与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使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时,还应该考虑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比如,在我校高一化学公开课中,两位老师各开了一堂平行课——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中“SO的化学性质”。其中一位老师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制取SO气体的实验装置图及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该老师的设计意图是非常好的——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该教师也意识到该班学生的基础薄弱,在探究前能给学生一定的引导,降低了探究活动的梯度。可是在整个探究过程却发现,由于SO的制取及其性质的探究比较繁琐,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而且由于SO气体有毒,不一会儿整个班级充满了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不少学生被吓到了,实验探究无法进行下去。而另外一名老师则采用多媒体及实验演示法,实验现象明显,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反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SO的性质的掌握反而更佳。

总之,如果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探究设计的问题要简单,内容要少,开放程度要小,要降低探究活动的梯度,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细致指导。甚至对一些实验应该改“探究”为“演示”,这样反而能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化学课堂教学中“教授——注入”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再不适应时代要求了。而今在各种公开课中却可以看到“教授—注入”教学模式正在被化学教师们所淡化。其实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生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

实践教学活动表明,“教授—注入”教学模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其他教学模式不能替代的,传统的往往是最优秀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主角”。特别是使用了新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后,高中化学实际教学已呈现出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弄明重点和难点,使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教授—注入”教学是不可替代的。

总之,要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好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顺学而导,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课堂教学有无效益,也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主动并及时去分析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真正做到从无效教学到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4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益终生!”把解题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我们应如何应对,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

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5

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用心、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与修改,教学资料的安排与组织,教学策略的选取与变换,教学活动的检查以及教学信息的反馈与评估等,都需要教师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与决定,做出相应的决策,并付之于教学过程中。

一、多总结、多体会,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此刻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持续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到达最佳效果。

1、对教学目标的体会反思

教师应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到达的目标有一个清晰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免目标过高或目标过低,使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潜力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定教学目标,第一,要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要体现目标的整体性,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第三,要突出重点目标。课程目标由系统的教学目标来体现,每一章节的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每堂课的目标要突出重点,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并不是说每节课是平均使用力量,没有重点目标。

2、对教学资料的体会反思

首先是对教学资料的深度反思。例如,在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状况不应作太多的涉及,但也不可只字不提。

其次是对教学资料广度的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鼓励各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选用教材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根据实际状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3、对教学方法的体会反思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资料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对盐类的水解教学时,把教学方法改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实验探究为形式,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加强交流沟通,不断尝试改善

尝试改善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善、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此刻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到达最佳效果。

1、教学理念的反思改善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潜力的培养。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潜力。

2、教学过程的反思改善

教学过程的反思改善,其实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反思主要是应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善教法,优化教法。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到达高效和高质。课后可从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加以改善,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3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中的细心体会,善于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只有悉心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案。师生间沟通能够是言语的,也能够是非言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认真研究,勤于调整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能够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善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善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构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一节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缺乏知识迁移的潜力,对铁在不同强弱氧化剂作用下的氧化产物,能较好掌握,但一碰到铁与稀硝酸、锌与氯化铁溶液等反应,涉及到因量的关系而引起产物不同现象,往往思考问题就不周全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再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铁的变价特点,掌握Fe0价、+2价、+3价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0价Fe的还原性,+3价Fe的氧化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等。由此引导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这样就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

实践证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潜力。此外,教师反思潜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潜力与教学监控潜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潜力的培养为切入口,能够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潜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潜力不断得以提高,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能够应付自如。

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


发现了一篇关于“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的网络文章非常值得一读,希望这个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认为不错请分享给你的朋友。要想知识、技能;方法将符合教材单元的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先把教案提前写好。教案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的先决条件。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1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浅谈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不断地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不断地运用课程标准检验自己,从而追求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的一种过程。教学反思是学生学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中化学课和其他科目一样要进行教学反思,长期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教学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化学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2

针对上述的反思观点,我把它提交到化学组里让大家讨论得出整改办法。首先我用多媒体播放“酸雨”污染的录像,录象镜头立即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引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思维火花一触即发。二氧化硫到底是怎样一种物质呢?它具有怎样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如此的危害?让学生根据所看录象总结酸雨的危害。然后通过三个创新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硫的危害,在探究中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1:虫子为什么会死呢?(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毒性。)

探究实验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验设计:仪器与药品——pH试纸、火柴、烧杯、酒精灯(让学生仅用给出的仪器与药品来验证二氧化硫溶于水的酸性),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组长汇报实验设计方案,教师给予科学分析与评价,最后得出最佳实验方案。学生做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投影)酸雨——“空中杀手”,酸雨的形成过程图,得出结论:

2SO2 + O2 == 2SO3

SO3 + H2O == H2SO4

SO2 + H2O== H2SO3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得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还原性。根据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启发学生二氧化硫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回答:氧化性)。教师引导学生怎样证明其氧化性?学生设计实验,二氧化硫与硫化氢都有毒,采取全封闭装置。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分析、讲评。最后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探究实验3:花儿为什么会变白?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把红花放进装有二氧化硫的锥形瓶中,观察颜色,颜色逐渐边浅,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同时提出一个探究问题: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一样吗?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3

。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同时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2)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合作。

(3)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化学教学要重视“两实一过程”。所谓“两实”,一是指化学教学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实际;二是指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各种教学功能。所谓“过程”是指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课堂中学生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思考、讨论、练习、实验等)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

(4)教学方法多样化、最优化。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归纳法、演绎法……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均应注意渗透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把握课型特征进行课堂教学优化,中学化学知识从其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可分为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型由于其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不同,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就要求不同,这种不同就构成了不同课型的特征。教学中把握了课型特征,就能有目的有规律地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后,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型与课型特征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最基本的课型没变,每种课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没有变,所以,新课程的'实验与我们过去的教学研究,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由于新课程在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实践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

资料共享平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备课的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其作用不容小视。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及时交流,分享资料,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使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教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全面了解教科书体系,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师应全面了解高中必修、选修课程的内容,了解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相互联系,了解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深广度,提高自己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高中必修内容既是会考的重要内容,也是将来化学学科高考的主要内容,必须准确把握,认真落实,打好基础。在必修内容的教学中,不仅要在知识内容上为将来选修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更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上打好基础。

4.以教科书为基础,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除此以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丰富化学课程内容。重视教辅资料的选用,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训练活动。比如其中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在“金属与氧气反应”中,在学习了钠与氧气、铝与氧气反应的性质后一定要结合初中知识,对整个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形成整体知识。在“金属与水的反应”中,教材重点介绍的是钠与水和铁与水两个反应,在教学上,就应充分利用“金属的活动性不同,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材安排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其实冲淡了这一主线,况且前面已有观察方法的训练(钠与水反应),同一堂课中进行两个这么高难度的实验训练,时间紧,探究学习难以充分展开。因此可考虑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把“钠与水反应和铁与水反应”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在第一课时,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操作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主线,又保证了科学探究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总之,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4

一、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特点

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之间俨然一副师徒关系,从古至今信奉“师道尊严”,教师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修筑的围城里,因此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与单向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更加脱离现实生活,也使学生很难有所创新,这种背景下教师既难“教好书”,更难“育好人”。

而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条件促使教师角色发生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怎么样,新课程更加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评价的侧重点更趋向于教师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有所为,要求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二是学习方式变化,学生由原来忠实的听众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者。三是课程资源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关注学生的范围变化,过去重知识、轻能力、丢情感态度、只看分数,现在要求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些都促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发生新的变化。

二、转换自身角色,优化课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复杂多元的个体,每个教师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如人意之处:其一是不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比如高中化学第二册《工业合成氨》一节,本应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过的平衡理论知识去自学、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有的教师也可能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还是用大量的时间去讲授,硬是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听的累,他们失去了自己对理论感悟的思考时机,这时教师把自己还是定位于“传声筒”。其二是教师引导者的身份不到位,比如高一第一册《环境污染》一节,教师大多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环境污染,但没能深入引导:我们能不能把自己身边的一些对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原因,介绍给大家呢?如果教师加上这样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强化他们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其三是教师没有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中大多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教师布置好讨论的内容之后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观”,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这些都表明教师在新课改中自己的角色还没有演变到位,那么要适应新的形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课改。

三、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全面变革的主旋律,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进程,并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其次,教师还必须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

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研究物质的科学,因此,要把宏观和微观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使推理能力。教师可通过“构—性—制—用”、“构—位—性”等关系,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学生知道氮分子的结构为氮氮叁键,性质不活泼,则可让学生想象,如果氮分子没有叁键,空气的成分将如何变化?又如,让学生根据氟原子的结构去推测氟气的性质。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作用尤为突出。

首先,我们应该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Cu和浓H2SO4反应制SO2的实验中,学生往往观察到生成黑色沉淀,教师可以马上追问:黑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们各抒己见,查资料、上网、实验等,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加强。

其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在讲第一册《氧族元素》时,讲到浓硫酸有一种重要的特性—吸水性,书上没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经过学生的思考,得出了许多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在一只小试管里加入5ml饱和氯化纳溶液,在该溶液里加入2ml浓硫酸,立即析出氯化纳白色晶体。因此,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会有惊奇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创新。

其三,通过对课本的实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我们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同学们对原实验的改进是: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5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bjl/、不想问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问的麻木习惯。所以我们要反思教学观念。过去的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那是一个怪圈。化学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的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进行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可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可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又保护了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要反思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有的教师曾作了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锌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

三、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应注意什么问题?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要“思”之有理,这里的“理”特指思出的道理、思出的门道、思出的规律。其实质就是反思的层面由“现象”向“本质”升华;其过程就是教师的角色由“经验”向“科研”转型。教学是反思的基石,真知源于实践,反思“真经”的获取,都必须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的结果,在目标上,要由“单一”向“三维”转变;在内容上,要由“书本”向“生活”转变;在教法上,要由“灌输”向“引导”转变;在要求上,要由“统一”向“差异”转变;在训练上,要由“结果”向“过程”转变;在评价上,要由“评判”向“诊断”转变。实现了这一宗旨,也就达到了通过教学反思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教学反思高中化学7篇


好的教案能让学子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教案可以让学生轻易的消化课堂内容,教案由哪些重要内容组成?教师范文大全编辑选取了这篇文章来为大家解读关于“教学反思高中化学”的最新知识,您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有所收获吧!

教学反思高中化学【篇1】

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已经有十多年了,整体上感觉教材在不断的修改,一些名词、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课本知识的难度在逐渐下降,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在逐年下降。不少老师都在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这也许是事实,我们在教学中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学生学不好化学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该怎样进行弥补和预防?下面中我的几点反思。

一、高一新生在初中学的化学知识有多少?教师该怎样进行初高中的衔接教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们了解到一些情况, 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难理解、习题不好做,学习兴趣降低。一方面是因为初高中学习要求和内容衔接的不好,高一化学突然比初中更系统、更深入,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但更重要的却是第三个原因,即高中化学教师不理解初中新课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看待课改后的初中生,对初中生的化学基础期望过高,平时的教学和测试难度过大造成的。有些知识点在初中的新课本中已经删去或淡化了,高中课本也不再详细讲,就直接拿出来让学生用;有时候为了讲清楚某一道课外习题甚至还要临时补充知识点。学生要记的、要理解的太多,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不停的记笔记,听课习惯不好的学生自然就感到很吃力。

因此,高一的化学教学,必须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育,重点复习初中的“氢气还原氧化铜”试验,介绍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复习和背诵常见元素化合价、复习酸碱盐、溶解度的相关计算,为学习高中化学做好铺垫。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对初中化学课标和教材的学习、加强对当年中考化学试题的研究,多与初中化学老师联系,多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

2.控制教学进度。不能片面追求快速度以赢得较多的复习时间而增加刚开始学习的困难。

3.经常使用“直观性”教学。尽可能以实验作先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进行抽象概括。应用各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应用多种动画课件以增强直观性。要使化学知识尽可能结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向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

4.坚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面对深度和广度都已加强的高中化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想学好是不容易的。要特别引导学生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先理解后记忆是正确的。但是有的知识点暂时不理解也要先记住,如果既不理解也不记住,等于没有学,知识就出现了断层。化学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过程。死记硬背、机械记忆还是必要的,象基本概念、物质性质、试验现象、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是必须记忆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职责就是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记忆的。要善于运用“不求甚解”学习法,“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思想在初学化学时并不都是正确的。从化学发展史看来,化学其实就是对各种试验现象的纪录和分析,学好化学必须记住一些基本知识,才能谈得上理解后面的知识,才具备了问问题和与人讨论与争论的资本。

5.提倡“出声思考法”。在慢速的信息加工中,尤其是解决问题时用“出声法”,可以展示思维过程,给学生启迪与思考。教师先作示范,小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包括遇到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法,尽可能让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也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然后大家讨论,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获取情感体验。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建构中,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一步步跃迁。

6.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询问,在知识的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发问,在总结归纳中要不断追问。日常教学中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改变单一的传授模式,重视课堂提问功能。尤其是学生自己的发问,更能凸现学生内心世界。要求学生抓好听课、消化、整理、提问、反馈、补救、巩固几个环节,独立思考,减少依赖性,自己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一节课老师究竟该讲多少?讲得学生心服口服无言以对不需要思考频频点头才是讲到位了吗?我们学生为什么不会思考、不愿思考?究竟该怎样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辅导时要有耐心,有问必答,不会就讲。但是,学生不停的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学生什么时候用来思考?老师都讲清楚了,学生怎么思考?我们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是给学生灌输知识?我们曾对学生讲过学习“五不问”:学过的内容未经复习的不问、教师提出的参考资料没看的不问、未经深入思考的不问、找不到矛盾所在的不问、提不出自己思路的不问;我们为什么不给老师定个“五不讲”呢?学生没有预习的不讲、照本宣科的不讲、刚讲完就来问的不讲,问的内容是课本资料中的原话的不讲、强调过多遍依然不停地问为什么的不讲。在当今的教师评价体系中,又有几个老师能理直气壮地坚持不讲呢?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要少讲、精讲,要经常运用“蓄势待发”、“引而不发”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学会,不要让学生“全都是听会的、没有一点是自己学会的”。教育的唯一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老师的作用应该是学生登山的向导和路标,指给学生一条前行的路,让学生自己走,跌倒了可以爬起来,脚磨破了包扎包扎继续前行。而不能背着、抱着、拖着学生。当学生登上山顶时,应该有资格自信地大声欢呼:“我付出了,我胜利了!”课本知识是死的,而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是活的。学生不是机器人,也不是只知道接受各种知识输入的电脑;老师更不是复印机和资料库,教学不能是“复制”和“粘贴”。教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不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事实上,过于勤快的家长培养的必然是一个极其懒惰无能的孩子。同样,过于勤快的老师培养的也必然是一群极其懒惰和无能的学生!我们一定要相信学生,一定要“狠心地”看着学生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磕磕绊绊的自己前行!

教学反思高中化学【篇2】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就像一位军事家战前观察作战地形一样,我们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才能知道把学生培养将来的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分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了解反思学生,使一切都了然于胸,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

如:学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叫“习得无助”,是指人在长期的持续紧张或失败后,对自我丧失了信心,即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在面前,或问题非常简单,也不能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已经有些麻木和机械了,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作为教师而言,这是我们课前反思的重点,我们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仅凭熟悉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同。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三、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就象木偶剧的演员那样,手中的成就这样几根,但通过他们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种的造型。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我可以毫无准备地与学生同步思维,共同审题,共同试探解题,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有准备,学生无准备,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学生强的基础上,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四、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这里包括两方面:

1、教师要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教师提问,分段检测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相信学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给学生时间,避免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但要讲究效率,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及时调控,防止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让教学处于最优状态。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高中化学【篇3】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块的内容,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就是课堂的最大收获,使之建立起清晰的化学平衡的观点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节课我的教学主线是:1.首先向学生灌输一种化学的思想,也就是化学究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举了工业上合成氨的例子,即如何来正确认识一个化学反应,提出了四个字“质”—质变,反应物可以生成生成物;“量”质量、物质的量;“能”能量的变化,即吸热和放热;“效”—效率、效果,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以此来引入新课。2.回顾化学平衡知识点,提出可逆反应的定义,以及可逆反应的特征。3.从可逆反应入手,结合几个高考里面经常出现的图像,提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有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4.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化学平衡的判据。5.课堂练习题目巩固知识点。

进入高三复习已经两个多月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归结起来也就是:“诊断练习”----“知识点回顾”------“重难点突破”------“课堂练习”----“走进高考,高考真题赏析”。两个多月下来,感觉效果不错,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是课堂上学生活跃力不够。到了高三全是复习课,学生已经有了对知识的认知,以前总感觉这样很正常,但是听了师傅的课才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师傅的课堂,充满了所谓的“人文关怀”,师生配合非常好,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而且有很多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在我的课堂上是没有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讲得还是太多了,生怕学生不会,生怕学生遗漏一些知识点。但是忽略了这是复习课,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的知识点,已经通过自主预习、复习,早已经掌握,因此提不起兴趣也是很正常的。

教学反思高中化学【篇4】

在模块二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意识到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性。经过半个学期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具体可实施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确立新型的师生观,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创设“我要学”的课堂环境

要发挥能动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生活的交际现实,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体验、领会、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语言强调“language immersion”,让学生在参与、交流、合作中学习和使用。可以是显而易见,教学以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了欢快愉悦、情意盎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浓烈欲望。

三、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合作式教学手段

根据学校的号召,我校展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动。改革的内容就是合作教学。合作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恰当运用合作的心理承受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师生合作。

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时代,学生在某些领域拥有的信息量,极有可能超过教师,因此,师生合作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更是对古训“教学相长”的新发展。例如教一个新单词或新句子前,有些学生己通过其它途径提前接触到,我就先请学生读,当确认他的发音准确无误后,他就可模仿我平日新授方法,使其它学生学会这个单词或句子。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能开拓教师的思路。

(2)生生合作。

在进行英语授课的过程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座位重新布局,组为单位,每组六人,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某些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合作解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这样可以增加学生间的练习机会,增大密度,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又要促进小组组员间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课堂改革中,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灵活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内容

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材不同,一是课本量大面广,灵活性强。要求师生的配合性强,以单元为单位,听、说、读、写较以往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若按以往教法是很难在预定Page 1 of 2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的。二是难度增大,生词量,阅读量增加近一倍。针对这一新变化,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需有新举措。须将其内容活化,按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师生互动,共同投入。

(2)教无定法,活化教学手段。

学知识,如登山,越往上,越困难。降低学习坡度,化难为易,需活化教学手段,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贯彻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实践表明:可采用探究性学习,因为疑问最容易引发探究反映,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热情,不会提出问题,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批判意识,就谈不上有创新。

(3)扩大知识面,使知识融汇贯通。

面对教材中的知识量大,知识面广这新要求,教师应适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就得适当的查找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材料,可称之为收集资料。当然,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资料,通过收集资料以求得问题的完满解决,并将之与己有的知识进行联系,锻炼学生探求新知识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细心地教学生学会学习,激励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创新努力、语言表达努力、互助合作努力等诸多努力。让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塑造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打造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美好的未来。

教学反思高中化学【篇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而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化学确实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这些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使他们对化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下面关于化学教学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教学反思高中化学【篇6】

本课时是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第四章第二节。本章位于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前,是整个高中阶段中较为全面、详细地学习和研究一族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章。因此,这一章是后面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关于卤素性质的内容,是通过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的介绍,及与其它卤素性质与氯气性质的比较,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地、客观地展现这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所以说,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是认识卤素性质,进而建立“元素族”这一概念的入口,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生虽然学习了《金属元素》一章,但是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习惯灌输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注意应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缺乏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准确、合理的加工处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缺乏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不能很好地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高中化学【篇7】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潜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以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忙,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个性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构成物理概念,一是在超多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透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用心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主角。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主角,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务必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带给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能够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个性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带给超多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个性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必须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潜力。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集锦


写教案的标准格式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教案要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书写教案时,要灵活运用知识,避免死板教条,很高兴为大家推荐一篇有关“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的文章,请把这个页面收藏起来下次访问更加方便!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1

2017年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一)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 优化思维、 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和反思总结如下:

一 ,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么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真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悟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人物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 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 试题类型、 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4. 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 教材新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 网络信息等。

二.抓纲务本, 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吃力好下面几种关系。

1. 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 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 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应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

3. 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 物理 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 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4. 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 熟练的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李达到最佳的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多思善想。

1. 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至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主,注意知识的全面性、 重点性、 精确性、 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使用和描述要科学、 准确和全面,如规范的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的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前因后果。

2. 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做题、 单元考试、 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的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它更好的解法吗?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二)

一、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普遍现状

高中三年,以两年时间完成新授课,花高三一年时间复习,是国内各中学现阶段普遍的做法。通常一学年的化学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课本顺序回顾整理知识点(大约4至5个月),第二阶段就高中化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小专题复习(大约2个月),第三阶段综合练习、模拟训练(大约1个月)。每个阶段都会辅以大量练习与测试,基中不少是重复性练习。

在这三个阶段中,耗时最长的是第一阶段。而以“炒冷饭”的方式进行一轮复习是常见的做法。在这轮复习中,教师通常会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点、讲解例题、组织化学方程式的默写、测验等,学生听课、填写讲学案、做练习等。这样的课堂往往没有真正的师生互动,没有化学实验,没有真实生动的“情境”。

二、对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几点质疑

以上复习的现状特别是一轮复习的现状,是师生们都觉得枯燥无趣的,但 许多老师“无奈 ”而“认真”地做着,因为觉得那是“有效”的、“必须”的。下面是几点普遍的看法及笔者的质疑。

1. 掌握基础知识是综合应用的前提,所以梳理知识点是必须的。

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才有综合应用这并没有错,但有几点值得思考:①教师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能替代学生的复习吗?学生仅是填写讲学案和默写化学方程式就能有效地促进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性回顾了吗?从众多高三化学复习课堂的现状看,通常是教师准备得辛苦、讲得卖力,而学生无精打彩,多凭意志力在维持学习。教师讲得高效并不等同于学生学习的高效。学习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事,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一切的高效都是“零”。②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工作一定要在课堂上由教师帮助完成吗?作为十七八岁的高三学生,所有知识点都是学过的,完全有能力自己整理、回顾,而整理的过程也是理解知识框架及知识间联系的过程。由教师替代学生完成,看似省时高效,实则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应当用于完成更有挑战性、更有价值的学习任务。

2.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的三维目标在高三复习课中是空洞的,至少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应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纸笔测试并配有标准答案这一评价形式确实使得强化知识点、强化习题训练的方式是有效的。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没有情感的调动,没有积极的参与,何以达成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呢?我们化学复习的现状是不是更多地关注了知识本身,如知识点的'回顾和知识体系的完整,而忽略了学习者本身?知识本位的复习课是否该转变成人本位的复习课?

三、改善高三复习课效率的几点策略

1. 保持复习课的新鲜感——话题式教学设计

复习课的新鲜感来自于对复习内容的重组与整合,不适宜再如新授课那样按模块分开复习,如何整合?寻找一个话题,设置一系列涉及到各模块的问题应当是可行的做法。例如,复习了钠的性质后,设计如下问题: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内,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A硫酸镁溶液B氯化钠溶液C硫酸钠溶液D饱和澄清石灰水E碳酸氢钙溶液。通过该题,可得到钠与可溶性盐溶液的反思:盐溶液中投入钠,先考虑钠与水的反应,再从一下几方面考虑1、水的减少对溶剂质量的影响;2、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对否反应;3、生成的氢气对装置的要求;4、反应放热,对实验环境的影响或对溶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在这里,涉及到对反应体系中反应实质的认识,对反应中反应热,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溶质与溶剂的关系的认识。

2. 复习课应超越对具体事实的认识——进行概念性思维

化学学科的具体事实十分繁杂,这也是中学生对化学学科感到学习困难的原因。过去的复习,往往更多关注对事实(物质性质、具体反应、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的掌握,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超越对具体事实的认识,进行深层的概念性思维的能力。高效的化学复习课,应当将教学的重心从对事实的记忆转移到在事实基础上的深层概念理解上。因为深层的理解力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须的。

例如,复习了钠与水的反应后,设计如下问题:将一小块钠投入分别投入盛A水 B乙醇C稀硫酸的三个小烧杯内,反应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解释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钠与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实质都是钠与H+间的置换反应,H+的浓度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快慢,由三种物质电离H+的能力可以知道H+浓度的大小,从而解答。真实的化学反应体系的情况是多么复杂啊!在这里,对反应体系中实质的认识,多因素地综合考虑复杂体系中的问题等都是超越了具体化学事实的深层思维,它对学生今后是否能处理未知的新问题有极大的影响,应当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总之,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愉快的学习体验是人健康发展,特别是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我们似乎更多地强调了学习的刻苦而忽略了学习的乐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合谐统一的,我们无法忽略情感的体验、过程方法的理解而直奔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由于高考评价为纸笔测试,所以高三的化学复习更易让教师产生一种错觉:急切而目标鲜明地进行复习、应试,那就是高效地教学。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会让我们的学生损失太大:损失了学习的乐趣,损失了深层思维的乐趣,损失了交流倾听的乐趣,损失了动手探究的乐趣,其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危害巨大,这样的高效只能是低效甚至无效。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2

同学们,请看这一幅灯火通明的图片,这是上海夜景图,我们除了感叹上海的美丽之外,你还想到了什么?是谁给我们燃亮了黑夜送来了光明?是电,正因为电,也让我们的生活世界变得五彩斑斓。我们在化学必修2已认识了一种可以让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原电池的知识内容

通过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及动画演示电子流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没有让学生马上讨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如下表),按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变化电极材料和烧杯里的物质(其中实验6中锌和铜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序号

电极材料

烧杯中物质

预测结果

实验结果

1、Zn——Zn 稀硫酸

2、Cu——Cu 稀硫酸

3、Zn——C(石墨) 稀硫酸

4、Zn——Cu 硫酸铜溶液

5、Zn——Cu 无水乙醇

6、Zn——Cu 稀硫酸

同学们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随着实验的进行,同学们顺利的得出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两极 一液 一线 问:能否写出:锌—稀硫酸---铜”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探究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反应:Zn + Cu2+ = Zn 2+ + Cu,任选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原电池呢? 各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先讨论你们自己的方案,然后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方案的可行性。交流方案: 总结两套可行方案预案:1.锌—硫酸铜—铜 2.锌——硫酸铜——碳棒 然后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从反馈来看,学生似乎掌握得很好了。[呈现问题分析]课后有学生对我说,如果能让他们自己亲手做这些实验就好了。

还有学生问:我家里的电动车里的电池的正负极及电解液是什么?每年要更换电池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延长寿命?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只注重怎样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而不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理论知识。而且理论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要为实际生活服务。我们是否就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缺乏应有的化学素养,只会是一个死读书的学生。

[反思视点]

反思一:本课例是典型的师导生学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但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很多,可以在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方面都有很好的资源连接,例如音乐卡片、废旧干电池、电动玩具、手机、电子手表、照相机、电动车、汽车等等。能不能调整课堂模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来提升学习知识能力呢?

反思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关原电池最关注的是什么?选择什么作为活动的切入点,怎样利用好所有的资源与活动内容进行最佳组合?怎样的形式来展开才能真正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更好地引领学生?反思三:找准切入点后整个活动的顺序安排怎样?从时间、材料、内容、重点难点、学生情况进行有机整合。

[反思教学体会]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最后提出的问题大大出乎意料。如有学生提问:在实验中把导线连接的铜片与锌片一。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特点.口说无凭实验事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本节课以实验事实设疑,又以实验事实释疑,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的结果.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逐步突破原由认识,形成新认识,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高二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老师的讲授敢于质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往往不满足于老师告诉他是什么,而更愿意自己去探索是什么和为什么.并且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在思维发展的层次上,学生的形象思维已充分发展,抽象思维也正在迅速发展之中.实验探究是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探索能力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这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索主体,探索活动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当学生的思考和探索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提示,点拨,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实验探索活动,既不是灌输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放手、放开。

因此,本节课的部分实验是预先设计的,但同样起到了实验探究应有的作用,作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很容易盲目去探索. 本节课应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在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尤为重要.基于以上思考,本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先分别进行以下内容设计,进行整合完成教学设计 :

①知识脉络:(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改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及其发展逻辑)电池装置----原电池工作原理(反应原理)---原电池装置中,电流是怎么样产生的?(产生电势差----发生氧化还原理论---形成持续电流)

②认知脉络:(目的:探查学生已有的概念,了解学生已有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发展线索) 电池(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形成原电池:电极材料要参与电极反应---形成原电池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极材料要参与电极反应-----电流是怎么样产生的

③问题线索:(目的:为学生的认知发展设计合理的问题线索,并确定通过提供哪些素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并实施实验将化学反应中释放的热能转化成电能?(驱动性活动,与必修课程衔接)----原电池中正负极是什么?在铜片和锌片上发生了哪些反应?(借助实验和微观图示,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原电池原理)-----你认为该原电池作为实用化学电源可行么?-----如何 改进装置?(通过设置驱动性问题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转变内已有的概念,开始构建新的概念)----你对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三,构成闭合回路,有哪些新的认识?-----电流是怎么样持续稳定产生的?(发展完善概念)具体流程如下:老师:图片引题,设置悬念,复习原有知识学生:自主思维,设计方案,交流方案,分析可行性老师:指导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开展实验,师生:观察(激发思维)探索(激化思维) 验证(深化思维)归纳(聚合思维)发现问题(发散思维)老师:引导找出原因学生:动手设计,设计方案,老师:分析方案可行性,指导实验学生:开展实验,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3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及高考科目的变化,我们这学期开始学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由于高考科目已改变,但教材没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教学的深浅及难易程度,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参照兄弟学校的做法,及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开学两星期来,我采取了以下做法,在此做一小结,权当教学反思吧。

一,教材版本

现在中学化学教材版本上有多种,主要有三种版本: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人教版则依照知识的内在体系编排,难度适中。同时也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策略

依照学校的指示,及其它同仁的经验,这学期我采用学案教学法,通过半个月的实践,发现效果较好,许多以前不太听课的的这学期也在听课,并且课后都在做学案后的练习,学生反映学案上的练习不很难,可以动手,不像以前练习册上的太难了,看都看不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晚修的时间,我还给学生补习必修一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化学基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具体做法

1、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由两部分组成,必修2教材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侧重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能让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因此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中要注意将必修2与选修5相关知识进行衔接,既要避免重复,又让学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点我特别注意,在讲选修的时候必要迁涉到必修2.

2、有机化学强调“从典型到一般”,“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教会学生体会到这种思想,以便为后续的各类有机物的学习搭建一个理论方法的平台。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搭建好这个平台。有机化学课程是由很多个分散的知识点组合构成的,应注意领会每个章节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有机化学课程是在学习无机化学基础后开设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加强有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要学会对有机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有机化学的零碎知识较多,如果只是无条理地堆积,那么堆积的知识越多,头绪就越乱,也越不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对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条理化、纲领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所谓读书要“从厚到薄”,就是强调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4、习题的选择和处理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堂例题讲解、课堂或课后练习以及习题评讲等教学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练习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通过课堂练习能够及时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加以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高质量地选择和处理习题显得极其重要。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4

我们使用人教版化学教材已五年,对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报章书刊,还有专著都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为之鼓掌,但就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结合每节课如何做,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何况学习的主体(学生)各不相同,他们的学情各不一样,这都给教学带来难处。在新形式下如何“教”,我感觉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反思,我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课后反思,还包括在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而且要注意他人的反思,相互交流反思内容。《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课前反思很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使学生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

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

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课后反思,总感觉是亡羊补牢,其实不然,我们不但要反思我们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当的地方,还要反思成功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服务。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5


化学单纯的靠死记也是不行的,我们还要经常去化学实验室多看一下老师做的化学实验,如果自己能够动手那就更好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化学怎么学习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怎么学习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3、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很多同学问过小简:对于高一刚开始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需要做很多题?我的答案是: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一直以来,我对“刷题”这种方法都是持中立的态度的——有的学生题目做的很多,但是有些类型的题目仍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元素化学这一块,如我上面强调的那样,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提高化学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一、着眼新课标教材高一知识举足轻重

明年起我省将采用新课改后的模块高考模式,新教材要求高一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即高一将会涉及到高考化学所有基础知识要点。由此可见,高一化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基石。

二、立足知识体系学习才能游刃有余

纵观历年高考趋势,化学越来越注重能力考核。何为能力考核?就是在考卷中出现学生完全没有见过的反应,无机化学和有机推断中都有呈现。但只要建立了完整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这些题目都能举一反三。

故而学生应在名师引导下,从高一开始理解和掌握化学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明白所学到的知识是如何构建起来的,从而进一步领会教材每一章节的编写意义何在,甚至预测每章节考试的重点。

三、树立起步信心三年学习倍道兼进

1、抓住假期傲人一步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必修一中有元素部分的知识同初中化学内容有联系外,其他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等内容都将是高中进行系统学习的要点,如果抓住初高中的这个暑假起步在先,那么将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三年的学习将倍道兼进。

2、名师引路少走弯路

名师是稀缺资源,即使进入了理想中学,也不能保障配备的都是名师。不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可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高中如何学好化学

提高化学成绩其实比提高物理成绩是简单一点的,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在高中学习化学的方式就不会相同。对于一些在初中没有学习化学的同学,在高中学习化学可能会困难一点,学习的时候,需要把初中的知识学习一下,先把最基础的知识掌握清楚之后,才能学习高中的化学。

而对于初中的时候化学成绩还不错的同学,但是高中成绩不是很好,这样导致成绩不好的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放松了,或者是刚上高中没有适应高中的学习,这种状况,只要你想提高化学,还是比较容易的。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化学成绩不好,我们都是先要在上课的时候把老师讲的内容先消化一下,我们不可能老师上课讲的所有内容我们都不会,我们只要听会一点点也是有收获的。如果自己的化学基础实在是太差,我们可以把重点的内容都记在一个本子上,最重要的就是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在可利用的时间内,去背一下化学的相关知识。

化学单纯的靠死记也是不行的,我们还要经常去化学实验室多看一下老师做的化学实验,如果自己能够动手那就更好了,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了,就不用死记了。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6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浅谈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不断地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不断地运用课程标准检验自己,从而追求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的一种过程。教学反思是学生学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中化学课和其他科目一样要进行教学反思,长期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教学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化学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一、如何进行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呢?

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要求化学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首先,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要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查不足,改正缺点,弥补疏漏。只有在摸索中前行,时时取长补短,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实践日趋完善,才能有力提高自己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其次,高中化学教师还要善于反思他人。化学教师也可以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深入课堂听同行的新授课,在网络中观看同行的教学实录等,分析他人的得失、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听名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这样也能起到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再次,化学教师要善于集体反思。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切不可闭关自守,更不能妄自尊大,应该积极与同事、同行交流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过程的创新、教育理念的界定、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纳等,听取同行同事的看法,从中取长补短,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提高自己化学课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教学反思《浅谈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

二、高中化学课应对哪些内容进行教学反思呢?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bjl/、不想问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问的麻木习惯。所以我们要反思教学观念。过去的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那是一个怪圈。化学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的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进行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可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可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又保护了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要反思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有的教师曾作了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锌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

三、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应注意什么问题?

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要“思”之有理,这里的“理”特指思出的道理、思出的门道、思出的规律。其实质就是反思的层面由“现象”向“本质”升华;其过程就是教师的角色由“经验”向“科研”转型。教学是反思的基石,真知源于实践,反思“真经”的获取,都必须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的结果,在目标上,要由“单一”向“三维”转变;在内容上,要由“书本”向“生活”转变;在教法上,要由“灌输”向“引导”转变;在要求上,要由“统一”向“差异”转变;在训练上,要由“结果”向“过程”转变;在评价上,要由“评判”向“诊断”转变。实现了这一宗旨,也就达到了通过教学反思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7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bjl/、不想问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问的麻木习惯。所以我们要反思教学观念。过去的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那是一个怪圈。化学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的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进行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可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可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又保护了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要反思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有的教师曾作了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锌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

三、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应注意什么问题?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要“思”之有理,这里的“理”特指思出的道理、思出的门道、思出的规律。其实质就是反思的层面由“现象”向“本质”升华;其过程就是教师的角色由“经验”向“科研”转型。教学是反思的基石,真知源于实践,反思“真经”的获取,都必须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的结果,在目标上,要由“单一”向“三维”转变;在内容上,要由“书本”向“生活”转变;在教法上,要由“灌输”向“引导”转变;在要求上,要由“统一”向“差异”转变;在训练上,要由“结果”向“过程”转变;在评价上,要由“评判”向“诊断”转变。实现了这一宗旨,也就达到了通过教学反思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8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反思

近年来,高中化学教育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进行反思,旨在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首先,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乙醇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大重点内容,学生们在学习乙醇时,应该进行实验操作,以加深对实际应用的理解。然而,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很多学校无法提供实验条件,导致学生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现代化学实验模拟软件或通过合作与外部实验室合作共享资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身体验乙醇的性质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其次,高中化学乙醇教学中的教材内容需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乙醇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能源等领域,但在教学中往往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乙醇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乙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另外,针对学生学习乙醇时常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乙醇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制较为复杂,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采用启发式讲解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乙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高中乙醇教学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流程,从实践中探索和发现乙醇的性质。通过实验,学生既可以锻炼操作技能,又可以培养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乙醇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创新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乙醇的研究与应用方面进行个性化的探索,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性的实践。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乙醇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与现实生活联系、解决学生困惑、培养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团队合作与实践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对化学乙醇的研究和应用的兴趣,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通用(精选7篇)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个老师在工作中都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上课的很好的辅导工具,写教案时有哪些我们会忽略的点呢?这份特别为您准备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通用”一定可以让您心满意足,请认真品读本文同时也别忘将其收藏!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通用【篇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而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化学确实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这些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使他们对化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 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通用【篇2】

四、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增强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例如:我们学习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火柴点燃后是否一定能燃尽?实验试验:把火柴点燃后,摆放成各种姿势(竖直、斜放、平放等)进行燃烧实验。

发现问题:火柴点燃后竖直向上,火柴不能燃尽。

作出解释:竖直向上燃烧的火柴,火焰对其下部(接近燃烧处)有预热作用,这样会把其中的水分蒸发出来,水气上升使火焰温度降低,上升的水气又有隔绝空气的作用,最终使火焰熄灭。

验证解释:如把火柴烘干后点燃,都能烧尽。

得出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要有充足的氧气。

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贵在引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给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五、造就良好心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不仅要有牢固的“双基”、较强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等科学品质。例如,要求学生解题时要格式规范、书写清晰、表达准确、思路严谨,单位和有效数字符合规定;测试时要施考正规;讲评时,要全面剖析学生心理因素、不良习惯等所造成得失分;组题时,设计一些有陷阱、干扰因素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接受挫折的机会,锻炼他们坚韧不拔的信心。这样,可以使学生终生收益。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我们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化学教师,我们更需要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加强对学生的要求,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出更多的、新型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通用【篇3】

高中化学教案后的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任务,每个老师都应该在每一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反思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下面我将就高中化学教案后的教学反思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一节高中化学课程结束后,我会先回顾教学过程。回顾是为了对照教案,看看自己的教学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是否有偏离预期的情况出现。回顾过程中,我会仔细回想每一个环节,评估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如果发现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我会思考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例如,上节课在讲解某个概念的时候学生出现了困惑,下节课我会重新设计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实验或案例讲解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其次,在回顾的基础上,我会检查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不足之处。例如,是否有关键点没有讲到位,是否有思维导图、示意图等辅助教学工具没有使用,是否有相关实验没有进行等。这些不足之处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所以,在教学反思中,我会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

第三,我会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老师自己的思考,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估。我会回顾学生的课堂作业、小测验和考试成绩,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有学生理解困难,我会提供额外的帮助,例如安排一对一辅导或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可以知道自己的教学是否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是否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教学讲解。

最后,我会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我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做出改进。例如,我发现自己讲解化学实验步骤时有些冗长,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下次课我会提前准备好实验资料并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案后的教学反思中,我会回顾教学过程,检查教学不足之处,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这个过程,我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更出色的高中化学教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术成绩,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通用【篇4】

论文摘要: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然而研究有效教学不能只是从一个方面出发,这样视角不免狭窄,我想如果从其反面先来研究无效教学,会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更有帮助。本文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从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两方面,反思高中化学无效性教学,从而摒弃无效的环节,“净化”我们的课堂,让课堂变得实在而有效。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无效性教学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和迫切要求。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话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的无效教学行为。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因此,冷静反思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追问造成课堂教学无效性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总结这些无效教学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进而做到从无效到有效。以下本人将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两方面作探讨。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即“到位但不越位”,避免造成无效教学。

(1)对现行教材解读不准,将教学目标定位过高,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

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意识,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必修课程模块。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特别是对于现行教材解读不准,容易将教学目标定位过高,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特别是在必修模块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出现定位过高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概念及理论知识同以往相比,较大的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不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设计为螺旋式上升的两个阶段。同样,必修课程中物质性质知识的要求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的时,要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刻意拔高教学目标,造成“淡化双基教学”的无效现象。同时切忌套用旧观念、旧习惯、旧模式进行“一步到位”式教学。否则教学过程中将会不经意间给学生施加了太多的紧张和压力,同时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没能得到有效的深化。

(2)脱离《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盲目设置教学目标,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

有人以为,从教参上抄下的教学目标就是自己的教学目标了,那只能算是通用目标。最重要的目标是你针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以及对学生原有水平的了解定下的目标。20xx年陕西省将开始实行新课程下的首届高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参考《20xx年全国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尤其是课改地区的“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以《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依据。研究《教学要求》,特别是研究《考试说明》成为时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考试说明》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准确把握新课的教学目标和高三化学教学的复习目标,并以此提高新课教学和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反之,脱离《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盲目设置教学目标,将降低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对比《考试说明》和教材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不少是《考试说明》中不要求的,如果我们老师仍然按照自己的一套方案来教学的话,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了“零教学”。因此,高三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中不要求的内容,应大胆的舍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二、教学方法使用不当,造成教学的无效

高中新课程已经在全国各地启动好多年了。在这期间广大化学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同时参与到各种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等带有示范性的课堂中。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手段太多,各有各的有效性。但也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和所谓的“完美”,滥用教学方法,致使化学课堂教学事倍功半,产生了化学课堂教学低效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盲目的“探究”行为,降低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实验探究”成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中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形式的“新颖”真能带给学生新的收益?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已经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材施教,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如果只是盲目的进行“实验探究”,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容易造成“模仿式”的实验操作。虽然整个课堂热热闹闹的,但学生根本都没弄清楚自己做的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这样整个课堂下来,学生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不仅没有得以实现,同时打击了学生的探究信心与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使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时,还应该考虑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比如,在我校高一化学公开课中,两位老师各开了一堂平行课——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中“SO的化学性质”。其中一位老师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制取SO气体的实验装置图及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该老师的设计意图是非常好的——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该教师也意识到该班学生的基础薄弱,在探究前能给学生一定的引导,降低了探究活动的梯度。可是在整个探究过程却发现,由于SO的制取及其性质的探究比较繁琐,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而且由于SO气体有毒,不一会儿整个班级充满了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不少学生被吓到了,实验探究无法进行下去。而另外一名老师则采用多媒体及实验演示法,实验现象明显,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反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SO的性质的掌握反而更佳。

总之,如果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探究设计的问题要简单,内容要少,开放程度要小,要降低探究活动的梯度,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细致指导。甚至对一些实验应该改“探究”为“演示”,这样反而能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2)多媒体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喧宾夺主。

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速度快,图文声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由于其确实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被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所采用。但是,是不是多媒体网络就可以完全替代常规教学成为课堂中心?教学手段现代化了就等于教学效果现代化吗?不少化学教师对多媒体这一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着误区。比如在高三复习课上,不少的老师把旧的教学方式——知识点要点、解题过程等毫无变化地设计在课件上,而且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就将幻灯片一晃而过。这种直接将知识“灌”给学生的做法,既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也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如果课堂上长时间、大容量、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甚至是课件的展示盖过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而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做出深入细致的思考的话,那么,如此喧宾夺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难于实现。因此,形式新颖的课件设计虽能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但教师还应尽量避免舍简求繁,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课件,课堂上过分强调形式和过分依赖课件,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根本目标的达成,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性。

(3)淡化“教授——注入”教学方法,制约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化学课堂教学中“教授——注入”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再不适应时代要求了。而今在各种公开课中却可以看到“教授—注入”教学模式正在被化学教师们所淡化。其实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生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

实践教学活动表明,“教授—注入”教学模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其他教学模式不能替代的,传统的往往是最优秀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主角”。特别是使用了新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后,高中化学实际教学已呈现出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弄明重点和难点,使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教授—注入”教学是不可替代的。

总之,要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好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顺学而导,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课堂教学有无效益,也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主动并及时去分析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真正做到从无效教学到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通用【篇5】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bjl/、不想问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问的麻木习惯。所以我们要反思教学观念。过去的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那是一个怪圈。化学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的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进行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可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可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又保护了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要反思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有的教师曾作了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锌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

三、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应注意什么问题?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要“思”之有理,这里的“理”特指思出的道理、思出的门道、思出的规律。其实质就是反思的层面由“现象”向“本质”升华;其过程就是教师的角色由“经验”向“科研”转型。教学是反思的基石,真知源于实践,反思“真经”的获取,都必须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的结果,在目标上,要由“单一”向“三维”转变;在内容上,要由“书本”向“生活”转变;在教法上,要由“灌输”向“引导”转变;在要求上,要由“统一”向“差异”转变;在训练上,要由“结果”向“过程”转变;在评价上,要由“评判”向“诊断”转变。实现了这一宗旨,也就达到了通过教学反思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通用【篇6】

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学校下发的文件和学习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主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教学工作不辞辛苦,努力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团结同事。

这一学年,是丰收的一年。

由于是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量较大,但是平时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教学中,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每次上课前都要把教案再看一看。同时保留电子版的,每次上完课后,还能及时将上课心得和新发现记录下来,及时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

化学的题目是比较多变的,要学生做的,我们都能经过筛选,经过自己做了以后才给学生讲题。本年度作业安排的较灵活,有:作业本、《基础训练》、化学总结本、实验手册等。这些作业我都能全批全改,但学生们的作业负担并不重,因为采用了分散加集中在课堂处理的灵活方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也是勤恳工作的表现之一。我在班里经常找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课下多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之间留一会儿,让他们问问题,有时也请他们到办公室里来进行个别指导和解惑。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和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平时多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经常听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听课,老师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现在的高考都是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已经是一种趋势。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通用【篇7】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

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教师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

初高中衔接要做好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想法及做法。

一、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在通览教材、大纲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搞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对过渡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

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一个实验、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善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要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以上有关高一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教师要做到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精选


您提供的关键词让小编找到了以下相关信息:“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感谢您的阅读请务必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处理文档是任何办公室中必要的基本技能,范文是我们写作时最好的指导老师,学习好的范文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篇1】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习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1 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平时重视学习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2 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 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①怎么做?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3)加强规范教学、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是高考中赋分最高、得分最少的题目,也是考生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因此答好实验题是做好高考化学试卷的关键,也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从平时改卷和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做实验题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文字不简炼,词不达意,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答题,从而造成大量失分。另外,答非所问也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审好题才能做好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分析流程图中每一步的作用,学会分析每一步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定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之,“年年高考题相似,高考年年题不同”,认真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的考查意图和试题命题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大大提高实验备考复习效率。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篇2】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xxx班付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xxx和xxx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xxx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实验专项练习、基本计算专项练习、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习等。xxx老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

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在南海一中首届《科技周》活动中,化学科组全体老师和高二化学班的学生们通力合作,创作了很多有很高水准的节目,表演的效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省实验室工作会议现场交流会》的开展。

xxx老师的论文,在《中学化学》中发表;xxx等四位老师的论文,参加了南海区优秀论文的评选。

xxx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一等奖。

在高考复习指导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向中低档题目要升学率,由胡燕华老师负责编定的《单元基础知识训练题》,对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篇3】

本年度我担任高一(X),(X),(X)班的化学教学工作。过去的教学中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并为每节课都设计了学案,准备学案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此我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具,如一些课件、模型等。课后能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六、认真做好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依据教材内容,对于实验部分基本都能认真完成,本学期我还尝试了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来完成探究实验,虽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但学生很感兴趣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七、存在的不足是: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学生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对个别基础特差、甚至放弃了理化学习,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学办法。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篇4】

转瞬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下面我就本学期的工作做一简要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能够积极的参加政治学习,虚心向前辈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

二 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九年级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三开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强、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依赖心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

2、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图片、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3、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教学中总是提醒学生学法—————“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4、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

初中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要抓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量质合理。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平时就注意培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三、不足与反思

由于时间紧,使得后期教学出现赶进度的情况。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不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和学生接触沟通,学习站在他们的水平思考,对学生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篇5】

在几轮的高中化学教学(个性是高三毕业班复习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觉。有时透过自己查找有关材料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有时透过同行们探讨来到达对某一个问题的一致看法,有时透过学生反馈推荐来到达对教学的改善,有时透过实验解决存在问题,有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中成功之处等。总之,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一位教师都会经历的环节,它完善了每一位教师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捷径。下面,就有关平常教学中所反思的资料,举几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通入Ca(OH)2与SO2通入Ca(OH)2中实验现象相同。

有学生就此提出了自己看法:SO2溶解度很大,若SO2通入Ca(OH)2速率较大,就有可能使SO2+Ca(OH)2=Ca(HSO3)2,也就无法看到现象中出现的浑浊。针对上述观点,我就着手做了有关CO2与SO2通入Ca(OH)2溶液中的实验,结果发现SO2通入Ca(OH)2并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使之变浑浊又变澄清,而是一向持续澄清,之后,经过多次改变外界条件,如SO2进气速率及浓度大小控制,才能看到浑浊。

案例二:生物与化学中均提到的一个知识点:碘遇淀粉变蓝色。

有学生提出,淀粉与I2是如何结合在一齐的,那里面是否还存在I2?为此,我们经过探讨,得出应存在I2,并透过实验得以验证。

实验设计为:将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观察到现象:①溶液先呈蓝色;②Cl2继续通入,蓝色消失→无色。

原因:①+2I-=I2+2Cl-I2遇淀粉变蓝色。

②5Cl2+I2+6H2O=2IO3-+COCl-+12H2

案例三:在有关习题教学中,就能充分地意识到对题型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其中在讲到酯的水解问题时,我就给学生归纳出主要三种考题,如①有一有机物分子式为,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可被氧化成B,求C4H8O2结构简式。②有一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能氧化成C,且B和C互为同系物,若C能发生银镜反应,写出C4H8O2的结构简式。③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几种?

以上三种题型,解题关键可分两种状况,一种是提到的水解生成醇和酸,其中醇能最终氧化成酸,须满足醇中所含C原子与酸中所含C原子相同,且形状一样,并要使生成醇,羰基在碳链端点。另一种是提到酸水解生成醇和酸式相等,就要要求醇中所含C原子数与酸中多一个。透过上述归纳总结分析,学生对这一类型题目就能较好地掌握。

这种教后反思资料还很多,如实验教学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相结合,我们就不难总结出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特点及平常教学应注意问题;还有有机合成题透过习题教学中出现题型,就能想到此类型题且多以酯化反应为背景等等,若平常教学中,能够随时记录这些点滴教学,自己将会受益菲浅。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篇6】

一、认真处理好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

高一化学是处于初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对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

初中高中课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化学用语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化学计算能力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介绍

二、教学中“度”难以把握

教改后高中的化学虽然整体内容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级,新课改后,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

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无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对旧教材不熟悉,使得他们认为没什么可补充的,这样会造成容量不够,而有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全面的知识积累,经常会凭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程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三、 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意识”

探究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传统教学方法也不排斥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说出现象,做出结论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方法。 在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深深意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双面过程,让学生活动占主导地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因为现在高一学生学科多,学习负担重,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和所讲过的典型方法遗忘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有一道书里四个方程式试题,方程式是课本及练习中常出现的,是送分题,而得分并不高。这说明学生课后没及时巩固,因此要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 认真处理好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教材一味减少知识点,删减有价值的内容,实践教学与专家的设想出现了矛盾,我了解到很多学科存在这个问题,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更有深入了解,而且绝对结合了不同学生的实际。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备课是要经常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用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尽量把一堂课上得充实些。

很多学生学习后,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知识点不理解,通过批改作业及与个别同学交谈得知,认为初中化学很容易学,所以就不太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方法提炼,没在化学上多做一些练习和巩固,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的化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

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级分化。要通过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如习题课,讲解试卷,练习册等,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以上谈了我在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这些问题可能是就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不知新课标走向如何,但我能肯定地说这些不可能是新课改所期望的,但课改必须进行到底是必然的。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篇7】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

。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篇8】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作为老师的我也真正体会到和学生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的快乐,整个课堂气氛严肃而不失活泼,和谐而平等。我也从学生们的精彩想象、回答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如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一些,应该如何治理等。一点很深的体会就是教师能否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融入学生中去,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大胆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感到整个课堂不会像教师唱独角戏那样沉重。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上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本节课,课堂的不足之处在最后让学生们一起探究大气污染的治理时,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没能让学生充分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个环保工作者的乐与趣,学生的环保观念落实可能会受影响。另外,在组织学生讨论大气污染的危害时,没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只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受到了些许影响。还有在最后结课的时候时间稍显紧张。

总之,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实践更趋合理。当然,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创新。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篇9】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及成效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初一历史优化练习等等。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

2、精心设计学生练习。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精心准备课堂练习,设计开放性课外习题,制作历史手抄报、电脑报,历史手工制作等,使学生动手动脑。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严抓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且养成了主动复习、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分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减低问题难度,增强其自信心。

6、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22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远古到南北朝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7、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的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高分不多。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篇10】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它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同事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应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贸易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取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资料、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带给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带给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取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取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潜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取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忙学生构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潜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资料特点,思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忙学生构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资料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透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忙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理解学生新的合理化的推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潜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能够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潜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搞笑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务必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潜力,更好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篇11】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X至X班共X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xxx班付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xxx和xxx老师、xxx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xxx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实验专项练习、基本计算专项练习、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习等。xxx和xxx老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

化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在南海一中首届《科技周》活动中,化学科组全体老师和高二化学班的学生们通力合作,创作了很多有很高水准的节目,表演的效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省实验室工作会议现场交流会》的开展。

xxx老师的论文,在《中学化学》中发表;xxx等四位老师的论文,参加了南海区优秀论文的评选。

xxx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一等奖。

在高考复习指导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向中低档题目要升学率,由胡燕华老师负责编定的《单元基础知识训练题》,对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时间过得太快,又是一学期快过去了。身为一名教师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之后就可以对其做一个总结了,利用这次机会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一学期有哪些进步,也许下面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正合你意!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1

时光荏苒,工作已经十个年头了!近几年进行新的课改,随波逐流,我也在不断尝试,经过大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做如下的教学反思:

1.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课改机遇,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1)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同时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2)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合作。

(3)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化学教学要重视“两实一过程”。所谓“两实”,一是指化学教学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实际;二是指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各种教学功能。所谓“过程”是指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课堂中学生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思考、讨论、练习、实验等)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

(4)教学方法多样化、最优化。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归纳法、演绎法……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均应注意渗透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把握课型特征进行课堂教学优化,中学化学知识从其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可分为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型由于其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不同,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就要求不同,这种不同就构成了不同课型的特征。教学中把握了课型特征,就能有目的有规律地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后,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型与课型特征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最基本的课型没变,每种课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没有变,所以,新课程的'实验与我们过去的教学研究,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由于新课程在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实践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

备课的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其作用不容小视。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及时交流,分享资料,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使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教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全面了解高中必修、选修课程的内容,了解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相互联系,了解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深广度,提高自己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高中必修内容既是会考的重要内容,也是将来化学学科高考的主要内容,必须准确把握,认真落实,打好基础。在必修内容的教学中,不仅要在知识内容上为将来选修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更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上打好基础。

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除此以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丰富化学课程内容。重视教辅资料的选用,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训练活动。比如其中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在“金属与氧气反应”中,在学习了钠与氧气、铝与氧气反应的性质后一定要结合初中知识,对整个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形成整体知识。在“金属与水的反应”中,教材重点介绍的是钠与水和铁与水两个反应,在教学上,就应充分利用“金属的活动性不同,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材安排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其实冲淡了这一主线,况且前面已有观察方法的训练(钠与水反应),同一堂课中进行两个这么高难度的实验训练,时间紧,探究学习难以充分展开。因此可考虑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把“钠与水反应和铁与水反应”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在第一课时,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操作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主线,又保证了科学探究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总之,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2

在模块二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意识到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性。经过半个学期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具体可实施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确立新型的师生观,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创设“我要学”的课堂环境

要发挥能动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生活的交际现实,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体验、领会、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语言强调“language immersion”,让学生在参与、交流、合作中学习和使用。可以是显而易见,教学以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了欢快愉悦、情意盎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浓烈欲望。

三、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合作式教学手段

根据学校的号召,我校展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动。改革的内容就是合作教学。合作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恰当运用合作的心理承受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师生合作。

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时代,学生在某些领域拥有的信息量,极有可能超过教师,因此,师生合作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更是对古训“教学相长”的新发展。例如教一个新单词或新句子前,有些学生己通过其它途径提前接触到,我就先请学生读,当确认他的发音准确无误后,他就可模仿我平日新授方法,使其它学生学会这个单词或句子。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能开拓教师的思路。

(2)生生合作。

在进行英语授课的过程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座位重新布局,组为单位,每组六人,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某些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合作解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这样可以增加学生间的练习机会,增大密度,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又要促进小组组员间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课堂改革中,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灵活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内容

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材不同,一是课本量大面广,灵活性强。要求师生的配合性强,以单元为单位,听、说、读、写较以往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若按以往教法是很难在预定Page 1 of 2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的。二是难度增大,生词量,阅读量增加近一倍。针对这一新变化,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需有新举措。须将其内容活化,按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师生互动,共同投入。

(2)教无定法,活化教学手段。

学知识,如登山,越往上,越困难。降低学习坡度,化难为易,需活化教学手段,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贯彻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实践表明:可采用探究性学习,因为疑问最容易引发探究反映,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热情,不会提出问题,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批判意识,就谈不上有创新。

(3)扩大知识面,使知识融汇贯通。

面对教材中的知识量大,知识面广这新要求,教师应适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就得适当的查找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材料,可称之为收集资料。当然,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资料,通过收集资料以求得问题的完满解决,并将之与己有的知识进行联系,锻炼学生探求新知识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细心地教学生学会学习,激励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创新努力、语言表达努力、互助合作努力等诸多努力。让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塑造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打造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美好的未来。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3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就像一位军事家战前观察作战地形一样,我们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才能知道把学生培养将来的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分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了解反思学生,使一切都了然于胸,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

如:学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叫“习得无助”,是指人在长期的持续紧张或失败后,对自我丧失了信心,即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在面前,或问题非常简单,也不能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已经有些麻木和机械了,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作为教师而言,这是我们课前反思的重点,我们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仅凭熟悉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同。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三、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就象木偶剧的演员那样,手中的成就这样几根,但通过他们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种的造型。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我可以毫无准备地与学生同步思维,共同审题,共同试探解题,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有准备,学生无准备,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学生强的基础上,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四、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这里包括两方面:

1、教师要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教师提问,分段检测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相信学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给学生时间,避免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但要讲究效率,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及时调控,防止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让教学处于最优状态。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篇4

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

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xuezongjie/15002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