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小编分享:课堂教学总结[一篇]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经过一学期的教学生涯之后就可以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做一个总结,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来总结出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长与收获,我们究竟该如何写好一篇教学总结呢?小编为你推荐《小编分享:课堂教学总结[一篇]》,希望您喜欢。

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事业健康蓬勃地发展,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我校汉语组与教导处联合举行“如何上好一门课”教师演讲比赛。用演讲比赛的形式来加强各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激发我校教师的忠诚感、责任感、主动意识。增强他们的执行能力,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用演讲比赛来展示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进而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学生,为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石。

比赛时参赛选手紧紧围绕主题,结合工作中的的感想、体会、以及身边教学的事迹,以充实的内容、真挚的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对 “如何上好一门课”的深刻理解,讲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参赛教师的演讲以总结与提高教学技巧和能力为出发点、以爱和责任为根本,字字句句饱含真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展示了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汲取、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教学风范。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思考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精彩,用发自内心的快乐,感悟着教育的魅力,用她们不为人知的点滴事迹借演讲比赛这个平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精彩的演讲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jk251.coM

比赛结束后,统计员进行了快速的评分(评分表如下),评委们就教师的演讲进行了总结并宣读了获奖名单(如下)。最后*****做了总结,教师演讲比赛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教师演讲比赛虽然总体很成功,但在整个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备没有准备完全,各环节的间隙安排不够充分等等。所以,在今后,我们要继续地,谦虚地吸取经验,做到办事考虑周到,认真负责。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范文收藏: 课堂教学总结精选一篇


春去秋来,我们的双脚即将跨入新学期。无论什么职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该进行一次回顾,教师也是如此,我们能写一篇教学总结来总结自己的问题,一篇属于自己的教学总结要怎么写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范文收藏: 课堂教学总结精选一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竞赛课堂是教师交流观摩学习的好平台。在丹桂飘香,秋意浓浓的十月,20xx年琼海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拉开了序幕,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活动分为三个赛场进行,中低年级其中的五节课成为了嘉积镇第一小学的主角,这五节精心设计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谓各具特色,亮点凸显。

第一节课是一年级的>,亮点之一:用生动的课件创设学习情境,直观易懂。课开始老师利用小鹿动态的只数变化,让图文结合更加直观易懂,在此巧妙的设计下,学生很容易的发现了数学信息,许多学生踊跃发言。亮点之二:老师肢体语言丰富,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课堂中,老师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学生的回答只是只言片语,老师引导说出完整的话,并提供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多说。不足的是老师设计了几个类似的问题,不分轻重,一个步调扶着学生走,应该先扶后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和>是同一类型的课,其中共同的亮点是在分一分中渗透数学思想。在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分一分,知道了平行与相交这两种位置关系,再引导学生在相交中进一步地分一分,学生发现“当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层层分类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概念的本质。在教学>时,老师通过找一找,圈一圈四边形,让学生对比中概括出了四边形的特征,还通过反例的对比,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四边形特征的本质。两位老师在分类活动中都潜移默化地渗透着数学思想,这对学生持续的学习意义不一般。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两节课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建模过程, >一课中,老师让学生量直角感受互相垂直, >一课中,老师引导学生用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探索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恰到好处,课堂更有效。唯有不足的是两位老师都没能把每个教学环节做实,有点走过场。

>同课异构,别样精彩。何小燕老师的课堂立足学生的生长点,创新使用教材,利用中国数学文化--5的乘法口诀单刀直入,课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整堂课听下来,我感觉最大的精彩莫过于老师的教学富有激情,语言评价多样,学生参与度高,最后的“抢果子”环节把课推向高潮,从学生的争抢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5的乘法口诀多么有价值。而卢夏兰老师的课堂虽循规蹈矩但引入环节恰到好处,课堂中先学习几个5相加得多少,谁能很快说出来,随着数量增多,学生要很快说对比较困难,此处设问很好引起认知冲突,这样顺理成章地进入5的乘法口诀教学。本课的难点是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课堂中卢夏兰老师由扶到放大胆让学生体验编制口诀的过程,但遗憾的是最后学生不会用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教学目标不能较好的实现。而何小燕老师在课堂中却把编制口诀这一难点,轻描淡写,给我们带来了疑惑与不解。

综观这五节课,无不传达着新理念,执教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探索的空间,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还关注了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经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师生互动下,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主动,充满活力,为学生智慧的生发得到锻炼。

“课已停,意犹存”,五节课带来的精彩远不止于此,我们只是窥到了冰山一角。课堂是教师梦飞翔的地方,只要我们珍惜每次学习的收获,不断努力探索,怀揣梦想上路,不忘初心,就能方得始终。

[分享好文]课堂教学总结


韶光易逝,一学期的教学即将在我们身后关闭。通过一学期的工作时间后身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对其做一个总结,通过教学总结就能回顾自己的教学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总结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享好文]课堂教学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化学试卷突出了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实验报告的一部分,理解有关二氧化碳气体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准确地表达出该探究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并正确地挑选二个20xx毫升的量筒、玻璃管、二氧化碳气体和肥皂水来完成这个探究实验。20xx年中考化学试卷中有关实验试题 占据了近三分之一。它考核到药品的取用(51题1)、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50题1)、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药品和仪器(51题3)、运用简单的装置与方法制取某些气体(48题4、5)、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分离(49题3)等,从而检验学生是否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能否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在化学新教材中,化学实验的考试占了近50%。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化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不可否认,实验教学时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比较欠缺的环节,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教师必要的演示实验以外,尽量增加学生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实用]课堂教学总结(篇二)


日月如梭,我们在一天天的成长。通过一学期的工作时间后身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对其做一个总结,教学总结可以体现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课堂教学总结(篇二)”。

接近学期结束了,干什么事情都显得很匆忙,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的教学进度和其他年级比起来稍显慢了两三课时,所以我就显得有些匆忙,看到只剩下一篇课文了,就准备花一个早读课和一节语文课教完它。可是,欲速则不达,因为自己的焦躁,整个早读课感觉孩子们好像都懵了,整个课堂气氛不再活跃了。调整好自己的心绪以后,我决定还是不能赶,按照以往的方式慢条斯理地进行教学,两课时上下来孩子们和我配合默契,自己也感觉轻松自然,整堂课还是比较成功地结束了。

《问银河》是一篇文学性很强的课文,其内容主要是抒发看银河的感想,而不是介绍科学知识。因此上课开始不能急于向学生介绍科学知识,而是先帮他们树立“银河”的概念,告诉孩子,在夏天或秋天晴朗的夜晚,能看见天空中有一条白茫茫发着银光的光带,好像天的一条河流,那就是银河,或叫天河。孩子们有了这些感受以后,接着组织他们美美地朗读课文,让他们感受课文也把银河写得很美。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至熟练后,进一步指导孩子们怎样读得更好,还让他们进行品读,旨在让孩子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而孩子们也读得相当投入,特别是结构相似的一到四小节,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强烈地被勾起了好奇心。

而要使孩子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语文素养,仅仅进行朗读积累还不够。为了拓展孩子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我还创设了以下活动:(一)和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向银河提问题。(二)自己动手画一画银河。 这两项活动,特别是第一个活动受到了学生特别的喜爱。他们几乎是毫不思索地向银河提出了一大堆有趣的问题,而且很多都是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来说的,如:1、“银河呀,你的河底有光滑的鹅卵石吗?在鹅卵石下面有会生小鱼的鱼妈妈吗?”2、“银河呀,在你的河岸边有美丽的大树和幽静的小路吗?嫦娥姐姐会经常抱着玉兔去你那边散步吗?”3、“银河呀,在你的下游有雄伟的瀑布吗?有调皮的小鸟在瀑布边飞来飞去吗?”4、“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戏水的龙虾和慢吞吞的螃蟹吗?它们会在你的河床上打架吗?”5、“银河呀,在你宽广的河面上有美丽的荷叶和荷花吗?大大的荷叶上有青蛙在唱歌吗?”……这些极富个性和想象力的提问,正是学生们创造力展现之处,也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真可谓童趣十足,想象奇特。

现在想来,课堂要充满活力,教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其实是很重要的。而语文课程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只要我们懂得去把握,知道去挖掘,懂得开发和运用,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精彩纷呈。

编辑推荐: 课堂教学总结(7篇)


光阴匆匆而过,一学期的教学即将在我们身后关闭。通过一学期的工作时间后身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对其做一个总结,我们能写一篇教学总结来总结自己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该如何写好一篇教学总结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编辑推荐: 课堂教学总结(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教学总结【篇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这一基本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就必须改进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基于上述认识,我在教法上进行了改革尝试。

1、组织学生看书预习,自主学习。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有些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实践便可学会,这时教师的适当放手无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去发现新知识的新与旧知识的联系,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快乐。自学前,我一般出示读书思考题。思考题的内容大体是:这部分内容包括哪些新概念?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请举例说明你所学到的新知识等。要求学生根据读书思考题边看边想,边写边划。“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划”出书中的重点。

如,在自学比时,我出示如下的思考题:

(1)什么叫比?什么运算时才能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你能写出几个比指出他们各部分的名称吗?你发现比值的求法了吗?你能求出你写出的比的比值吗?

(2)比、分数、除法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由此可知,比的前项还是后项不能是零?

2、组织小组讨论解疑。

对于一些空间与图形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时是否就一定由教师讲解才好?我觉得未必如此。启发学生思维,以小组讨论解疑为主,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要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其次问题要有利于加深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提问:不用圆规怎样画圆?用一张纸能剪出一个圆吗?怎样在一张圆纸片上找出它的圆心?怎样在一块圆铁板上找出它的圆心?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圆的知识有了深化的认识。

通过经常性的组织讨论和质疑,我欣喜地感到:不少同学学习时已不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了。这正是新世纪教学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3、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因为学生对周长的意义已经了解,所以,探究圆的周长时,我进行了分组测量手中圆形纸片、圆形物体的周长,并将结果记录好。在动手实践中,有的组是用滚一滚的方法,有的小组是用绕一绕的方法,而且在活动中,能够在组长的带领下,有序活动,活动有效果。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了规律,正确地推导出圆周长的公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眼、耳、手等各种感觉器官,从感性,从实践到认识,印象深刻,学了也不容易忘了。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改革教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动手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绝不能包办代替什么都“灌”给学生。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万万不能削弱的,教师不仅要讲清知识,而且要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主动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问题一,当课标要求不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的发展时,我的课堂教学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果顾及优生,学困生以冲刺的速度也赶不上,而当放慢速度时,优生又显得无所事事,如何让优生吃饱,差生吃好是值得去思考和借鉴,

2、问题二,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得到了转变,但是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还是放手不足,常常会出现教师的包揽情况。

改进措施:

1、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或网络学习,或通过校本教研,提高自己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能力,确实做到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2、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去做,即使失败也能够看到学生探究过程的成长与进步,在失败中更能发现新知识的新,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掌握。

课堂教学总结【篇二】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接近了尾声。本学期,我们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打造真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使得学生能够及时的掌握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实践加以掌握,也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认真的学习了学校关于“高效课堂建设”的具体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基本做到了:

一、目标的制定。这个环节,我们认为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把握都很到位,紧扣课标,而且语言精炼,简洁明了地让学生能快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学指导的设计。我们在高效课堂培训的时候,就学习过如何制定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中要明确四个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也就是要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多长时间,最后学到什么程度。前三点,我们基本上都能做到,而且能具体到是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但是最后一点,关于学到什么程度,对学的结果的要求提得不够明确。要求就略显宽松、模棱两可,学生在看书之后、交流之前不清楚自己究竟学得怎么样。所以今后我们要明确提出怎么检查。

三、自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知识的难易程度、我们采用了课前或课上或二者结合的自学,并把课前预习作为一种自学的主要方式。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的难点进行设计预习提纲或自学提示,让它成为学生自学的一条线索、一个拐杖。通过预习或自学,使得学生学会一半的东西。

四、先学:在学生“先学”的环节,我们做到了,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和体验的过程,有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一般不过早做裁判,做好军师,静观其变,运筹帷幄。并不时的巡视在学生间发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关注“差生”。在先学阶段,让学生“板演”,展示错误,课堂是允许犯错误的地方,知错改错,就是进步,抓住底部,整体抬高。先学环节不仅只包含看书,还包含检测。看书的时候,老师要提前把要求讲明白,看完书,我们基本做到了,不要讲,直接做题。出现错误后再去说明白。需要讲解、强调的部分到题里结合具体题目在学生纠错的过程中进行说明。

五、后教环节,我们首先是学生先来纠正,即“兵教兵”,所有的学生都不会,然后才是老师纠正。除此之外,启发我们尽量做到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点在要害处、点在模糊处、点在容易出错处、点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

六、做好自学检测和讨论更正:在教学中,我们有机的将自学检测和讨论更正结合起来,避免两张皮、两条线。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学提示就是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在自学检测环节,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各种各样的见解,错误的、偏差的、理解的不深刻的不全面的等等。及时的交流讨论、更正纠错,抓住我们倡导的精讲的大好时机。尽量做到讲在知识的重点处、难点处、易混淆处。

七、当堂训练做到要由易到难,先熟练再拓展。做好练习,在学生真正理解、弄清、弄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消化和吸收的情况做好练习,给足练习的量.,在练习中课堂训练做到有节奏,有效率,有变化,有反馈,作业做到面批面改,课堂结束最终回归目标。

八、自己不但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尤其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和辛苦,对差生的辅导工作自己始终没有放弃过,常为他们做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卸去思想上的包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自己感到是那么欣慰。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完成了学校部署的各项任务。

通过一系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调整,在课堂上,能够体现出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所教知识,做到了讲解清楚正确、明白、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直观、形象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课堂上更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如学生的集体精神,团结互助的精神等。基本贯彻了“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反馈、单元过关”的教学思路,对在实践过程中的得失认真总结剖析,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中得到了锻炼,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的到提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九、教育工作并不是单一的只抓教学的工作,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要使每一个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就必须重视教育的其它方面。学生不仅要会学习,更要学会怎样做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更注重渗透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德育是一门科学,教师工作一应努力向科学化迈进。

十、一个学期以来,虽然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不足之处也有许多,主要体现在由于身体原因,使得精力上明显不足,虽然也一直配合治疗,但效果不甚明显,这也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分看病七分养,得病容易去病难吧”!我们也没办法,痛苦啊!无奈!无形之中也影响了教学的进一步提高。以上是我们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在这个学期里,有成绩也有不足,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给予批评和指正,使我们下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生活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往事就像生命之河中的朵朵浪花,是自己用激情填写的诗词歌赋,是用心血写就的自传,是可歌可泣的人生档案。生活之中的河水奔腾不息,人生之河总有干涸的时候。蓦然回首,人到中年的我愈加感到时光的宝贵,亲情的珍贵,事业的重要。以后的岁月里,怎样才能多出成绩,少留遗憾,无愧于时代。我一时不好做出准确的回答,虽然以后我还会一次次回首,但更多的是义无反顾的前行。

课堂教学总结【篇三】

一、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结业会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二、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三、会考工作落实

在完成教学教材之后,即进入了紧张的会考备考和应考工作。复习过程中,我把中国地理作为复习重点,指导学生以强化练习作为主要手段,以提纲复习为辅,并抓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通过反复识记、理解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点的识记。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结业会考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会考及格率为60%、补考及格率为100%。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不显著、会考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课堂教学总结(篇四)

为了及时了解我校学生对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配合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我们组织了xxxx—xxxx学年第二学期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工作顺利完成。

工作回顾

一、评价工作中,为全面了解教学质量,我们对所有在该学期有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评价。每位教师参评1个课堂,若教师在该学期任教的课堂数大于1,我们选用上课学生数最多的课堂进行评价。本次评价中,全校参评教师共计xxxx人,回收有效评价卡xxxxxx张。

二、评价工作中,为确保评价的质量,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1、评价卡的填写在期末考试前进行,评价结果于教师登记学生成绩之后公布。

2、由班长(学习委员)在课堂上发放评价卡,填好的评价卡现场封装,由任课教师在封口处签名,课后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交给本学院教务秘书,最后由教务秘书将本学院的评价专用袋统一交到教务处。

三、评价结果处理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1、印制评价结果,并且给各学院分发。本次评价中印刷《xxxx—xxxx学年第二学期中国人民大学教学质量评估总册》350册,比上学期增加50册,发给各学院领导、学生、教秘和资料室;印刷各学院的分册发给教研室,每个学院发10本至15本。

2、向各学院发放《xxxx—xxxx学年第二学期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汇总表》。各学院按照课堂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确定的教师学院评价分(满分95分)以30%计入汇总表中的综合评价分,学生评价分以70%计入综合分。

3、积极反馈学生在xxxx—xxxx学年第二学期评价中所提的73条意见。将学生在评价卡背面填写的意见反馈给教师所在学院的负责人。本学期的意见中有10条肯定性意见,占意见总数的13。7%。其余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涉及:教材(9条)、教学方法(24条)、教学内容(10条)、课程设置(3条)、表达能力(2条)等。

4、积极反馈学生在xxxx—xxxx学年第一学期评价中所提的237条意见,并督促各学院做好学生意见的处理工作。要求各学院填写《xxxx—xxxx学年第一学期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意见处理情况反馈表》和《xxxx—xxxx学年第一学期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意见处理情况总体说明表》。本学期学生意见反馈工作完成及时的单位 是:对外语言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理学院、劳动人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和徐悲鸿艺术学院。在各学院负责人和教秘的积极配合下,学生、教师和主管负责人之间进行了较好的沟通,反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反馈情况摘录如下:

(1)“上学期已与相关老师交谈,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老师已积极改进了教学方法。本学期已和全体教师强调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反映的意见,对课程体系的意见已在我的‘深化型教学改革’中得到体现。”

(2)“表示下次开课时会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进行实地教育”

(3)“学院将学生意见个别找*老师做了交换。*老师表示,学生对讲课效果能提意见,说明学生已经对本课程作出了积极思考,这是好现象。……”

(4)“学生反馈的意见如实向授课教师作了了解。部分学生提的意见教师认为是对的,并已和学生做了沟通,在教学中作了改进,如进度过快、课件有错误等。……”

(5)“教研室表示在选用教材时会慎重考虑,而且会开一些选修课供同学更好的学习英语。”

(6)“1、将学生意见当面交给任课教师,并帮助进行了分析。2、教师表示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

有待改进之处

在这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大部分学院的组织工作做得很好。他们录入的课表准确无误,所以下发的用于核对的参评表无需修改,学生填写的评价卡质量也非常高。有些学院在交评价袋的时候,能一次交齐并且按照顺序摆放,使得评价袋的清点核对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希望组织评价的师生在今后认真工作,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一、评价的'组织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1、部分学院提供参评课信息不及时,从而影响评价工作的整体进度。如果每个学院都能及时录好课表,那么提前结课的学院就无需单独提出参评申请并且填写课程的相关信息,方便学院开展评价工作。希望各学院在今后及时地、认真地在网上录入参评信息。

2、在评价袋的回收工作中,部分学院没有按照通知上的要求做好相应的工作。如:未能按时交评价袋,有的虽然按时交了但是没有将评价袋按顺序摆放或者没有按要求一次性将评价袋交齐。这些影响了我们评价工作的进度,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改进。

二、评价时存在的问题有(本次评价工作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卡的填写方面):

1、部分评价卡上的课程编号、教师编号和班级编号没有用铅笔填写,或者不是由2B铅笔填写的,以至于读卡机无法识别。

2、由于个别班长(或学习委员)的疏忽,在黑板上写错班级编号,导致袋内所有评价卡的班级编号与袋上编号不符,影响我们核查和汇总工作的进度。

3、存在极个别代填的评价卡,这些卡都视为无效评价卡。

三、在评价结果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评价结果方面,部分学院未能及时交《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意见处理情况反馈表》,希望各学院能重视学生意见,促进师生的有效沟通,改进教学水平。

今后工作的展望

一、希望各学院认真组织评价工作,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因为任何环节的小问题都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麻烦,影响整体进度。所以各学院要认真对待评价工作的每个环节,及时完成。已经做得很好的学院,在认真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思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方法。

二、希望各学院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课堂质量评价的作用,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和使用评价分,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各学院要肯定教师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学生的好评。对于学生所提的非肯定性意见,各学院要予以重视,进一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希望教师及学院能自主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每学期进行的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总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末才进行的,用于对该学期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判断。要提高教学质量,仅靠总结性评价是不够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希望教师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自主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希望各学院采用听课、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院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性评价,也可以针对以往出现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诊断性评价,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总结【篇五】

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系统过程。以便获得更有效的教学。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课堂教学传播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形成具有本学科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模式。

一、任务的设计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们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如审美、环境、合作、爱国等等, 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

在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是《剪贴图形》,其中包括两个知识点:

(1)会利用“粘贴自”的命令插入图片;

(2)学会利用“复制到”的命令保存图片。

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教材的分析,认为这两个知识点如果作为命令教学、功能教学,操作难度小于理解难度,让学生照着学、试着做几个练习会比较容易,花费的时间也不多,但是,学生在课上恐怕只能学到一两个好用的方法,而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不会很多。信息技术课是在学习技术,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绝不仅仅负有学习技术的责任,而是应该担负起多重职责。只有设计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进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后能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巩固了知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这样,为了让学生在课上得到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决定将本课教材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安排,将“粘贴自”命令单提出来,作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应加以拓展。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插入图片是本课的操作技能。只要告诉学生一两个图片文件的位置,学生就可以试着运用“粘贴自”命令将图片从文件中调出,操作即可完成。但是,这样完成一个任务实在有些无趣。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对于“画图”部分的教学,它和美术课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要画一幅画,要在图中插入图片,就有一个美学问题,如审美能力问题。学生在“画图”中完成的作品,是他们运用计算机所提供的特殊工具,发挥其美术方面的才能完成的。在计算机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本课从能力方面,涉及考虑到应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都是逐步渗透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再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任务本身也会带给课堂一些教育点:如爱国主义、环境教育等等。根据本课的任务,也考虑到一些相应的情感教育目标。

根据以上想法,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知识:(1)理解“粘贴自”命令的含义及作用。

(2)学会利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

能力:(1)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成作品创

作的能力。

(2)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情感:(1)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强调植物、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3)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二、任务教学的设计

为适应本课的教学需要,考虑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一件有趣的事。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把握知识结构、带动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设计了如下的任务:如“画自画像”、在“画图”中插入自己的好朋友的图片、完成作品《大家都是好朋友》

“好朋友”的外延很大,可以是自己的同学朋友,也可以是大自然中的动物朋友、植物朋友,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充分地使用“粘贴自”命令,而且可以让画面变得更加丰富漂亮,同时也符合现代社会讲爱护环境、爱护动物植物的思想。

因此我们的任务教学设计主要可以归纳以下几点:见表1

表一 “在‘画图’中插入图片”

教学目标

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途径

知识

学会在画图中运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

1.插入“好朋友”的自画像图片

2.插入“动物、植物、背景”图片,完成作品“我和好朋友”

能力

1、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分析同学的“我和好朋友”作品

2.欣赏教师选取的对比性照片,对画面的主体大小、构图、情趣等审美因素进行分析解说

3.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情感

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

3、渗透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渗透植物、动物都是好朋友。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完成任务时,要求学生互相帮助、提示要点、出谋划策。

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

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好朋友”这一主题。

4.在“好朋友”主题下提供的资料包括同学的自画像、各种可爱动物、美丽植物的图片,演示作品中也设计为既有人、又有动物、植物,暗示好朋友的范围,调动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

通过这个方案的设计和实践,我们和学生都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个突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对比“复制、粘贴”和“粘贴自”两种方法中我们只选择研究“粘贴自”的方法。

在同一文件中对部分图形进行复制粘贴,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但这个操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操作系统中一般情况下隐蔽工作的“剪贴板”,学生若想真正理解,必须运用想象力,(即便给学生演示了“剪贴板查看程序”以后),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在一个文件中如此,而在两个文件之间进行复制粘贴就更难。现在,要让学生到两个文件之间去复制粘贴,学生若想真正理解,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完整的分析过程,然而对于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除了要考虑本身的技术问题之外,运用复制粘贴方法插入图片,还有可能对源文件造成改动,从而破坏原有文件,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还要考虑文件的只读属性,累加起来的难度更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模仿。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活动时间,与其学生弄一个一知半解,不如还是放弃这部分教学,专心研究“粘贴自”。

2.“粘贴自”命令的教学

“粘贴自”命令的操作难度并不大。但是如果想把它彻底讲清楚是很难的。它同样涉及内部不可见的变化,这种变化到底要不要讲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不合适的。

因此,我们就在让孩子根据已有经验自行探索“粘贴自”命令的使用方法上下功夫。“粘贴自”的命令名由老师告诉学生,它有怎样的作用呢?它应该如何操作呢?我们交给孩子自行去探索。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以后,感受这个命令的作用,感受它的方便快捷。然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的领会,解释“粘贴自”的“自”,这个字理解准确了,这个命令就比较明白了。

四、重视细节处理,合理安排教与学

1、课前的知识准备

整个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大到整个小学阶段、小到一个学期、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应该有整体的设计和构想。让知识、任务前后联系、学习成果互相利用、同学之间达到共享,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知识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项学习成果如果能多次利用,却又有很多新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学生也不会生厌。

对于本课来说,就利用了前面的成果。本课的任务是完成“大家都是好朋友”的作品,这个“大家”从何而来呢?

在前面的画图教学中,安排学生画“自画像”,复习了学生对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颜色的调整等等画图知识。对于学生画画的要求就是:仔细观察自己的特征,表现、适当夸张这种特征,看谁画的最像自己。学生对这项任务非常感兴趣,画自己毕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任务帮助学生把画图的种种工具串联了起来,哪种工具适合完成什么样的操作、哪种选项适合完成什么效果他们都会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的领会。在完成这幅作品的时候,老师注意了与美术课融合的问题,请美术老师给学生讲脸部的造型、讲画人像的基本技法,这样,学生在用计算机画画的时候,所掌握的就不仅是计算机知识,他们的美术知识也不仅只应用于美术课堂。

另外,完成自画像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关于对文件进行保存的操作。文件的保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而“粘贴自”命令要求学生必须到指定的文件夹寻找制定的文件,他们必须对文件的保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方法。画了自画像,可以帮助学生自然地提出保存要求,强调保存文件的操作重点,使学生在运用“粘贴自”命令时相关难度降低。

自画像完成之后,安排了一个与之相关的新任务---做你的双(多)胞胎兄弟姐妹。学生对完成这个任务兴趣高涨,在完成过程中,就涉及了对图片的选定、复制、粘贴、移动、改变大小和位置等多项操作,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这些方法、技巧在完成本课的任务时都用得上,而且教学非常自然、毫不生硬,前后也不重复,学生会通过若干课程的连续学习逐步发现,自己的本领越来越大,作品越来越生动有趣。

2、课堂的引入

灵活、新鲜的课堂引入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引入要有趣、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本课老师利用了学生们画的自画像,设计了“猜猜这是谁”的环节。让学生猜猜画面上的同学是谁。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而且,能够很自然地引出:我们自己在画面上多孤单呀,要是能和好朋友在一起多好!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的合作

小学计算机房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做到一人一机。这当然给教学带来不便,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练习要占用的双倍时间。但这也给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带来了自然的需求。学生两人一组,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否则就会出现矛盾,影响双方的学习。当然,教师还应该给与指导。如:什么时候两个人分别练;一个人练习的时候,另一个人做什么;什么时候两个人一块做,一块儿做的时候两个人怎样分工等等。两个人出现矛盾的时候,教师也要给与解决并及时给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较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习。

4、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计算机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样,光靠老师一人的力量,真难得面面俱到。在本课中,就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对这样的孩子,一般要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以补充他们的时间,还可以请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5、课堂教学评价

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教师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时,应该用希望的语气,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候,也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五、教学实践体会

最后,从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看,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只在“粘贴自”操作的菜单作了画龙点睛式的讲授,大部分时间是通过师生对话和学习讨论,加上教师总结来得出结论。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全节课学生基本处在兴趣状态。一开始从自画像基础上做合影这任务吸引了学生,引起学生兴趣。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展示了更好的内容,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求知和实践的欲望。最后,提出了要取图中某部分的图怎么办?为下次课打下了伏笔,难度适中。

2.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粘贴自……”,不但进行了强化的处理,而且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如开始利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既烘托了气氛,又为后面教学做了铺垫,也进行了语文的教学,一举多得。后面通过学生的解释、讨论,不但使学生把简单的操作上升为概念(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粘贴自”的讨论,不但解决了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渗透教育。

4.这节课不但学习了信息技术,而且也涉及到友爱(把同学的自画像粘贴到一起),语文、构图、爱护动物等知识。是一个综合性课,但又显得自然,不是贴标签、生拉硬拽。

5.这节课不仅仅是学习具体的操作,而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学习其他美学、语文、思想等知识。

但是,本课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不够充分,学生思路还不够放开,今后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上是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旨在考虑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如何讲授任务的设计,考虑的层面应是多角度的、相互之间是融合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差异,教学设计应该有侧重,如何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效果,尚需要进一步与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学会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学科实施教育的点滴体会”

2、“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xx年第4期

3、教育科学研究 20xx年第8期

课堂教学总结(篇六)

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翻新,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学年组在本学期着手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一、具体措施:

开学不久,我们二学年课题组三位成员依据课题方案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即: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有效性研究。每月三个老师轮换上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开展集体备课,精心预设教案。在研讨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集体备课,确立教案认真听课,详细记录专题学习,展开评课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我们将本课题作为学校教研组研究的课题,每次的活动都扎实有效。

二、点滴收获:

心理学研究表明,幻想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富有幻想、好奇心强几乎是所有儿童共有的心理特性。在低年级教材中童话占很大的比重,而童话这种文体,正是以其幻想性、可读性,牢牢地吸引着少年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如何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学习很研究,我们一致认为,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想一想等多种形式,亲近文本,走进文中的角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研讨,认为应该改变第一课时的程式化,学生的“读”要富有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索,努力改变了第一课时的“读”的泛化现象。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既解决了第一课时的共性问题,又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努力做到“课前预习,课中扎实,课后延伸”。

现在的课堂是书声琅琅、“读”领风骚。如何使朗读指导更有效?和于莉、管雪锋两位老师经过探讨,认为朗读不仅是技巧的指导,更是引领学生深层次地读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悟方式,立足文本,创设情境,体现朗读过程的层次性和朗读目标的有效性,注重朗读评价,丰富学生的语感,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三、存在问题: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本课题研究的涉及面比较广泛,我们只能选取目前课堂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也许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甚至可以说是蜻蜓点水,很希望得到专家的专业引领。但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在扎实地做着,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吧,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总结【篇七】

接近学期结束了,干什么事情都显得很匆忙,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的教学进度和其他年级比起来稍显慢了两三课时,所以我就显得有些匆忙,看到只剩下一篇课文了,就准备花一个早读课和一节语文课教完它。可是,欲速则不达,因为自己的焦躁,整个早读课感觉孩子们好像都懵了,整个课堂气氛不再活跃了。调整好自己的心绪以后,我决定还是不能赶,按照以往的方式慢条斯理地进行教学,两课时上下来孩子们和我配合默契,自己也感觉轻松自然,整堂课还是比较成功地结束了。

《问银河》是一篇文学性很强的课文,其内容主要是抒发看银河的感想,而不是介绍科学知识。因此上课开始不能急于向学生介绍科学知识,而是先帮他们树立“银河”的概念,告诉孩子,在夏天或秋天晴朗的夜晚,能看见天空中有一条白茫茫发着银光的光带,好像天的一条河流,那就是银河,或叫天河。孩子们有了这些感受以后,接着组织他们美美地朗读课文,让他们感受课文也把银河写得很美。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至熟练后,进一步指导孩子们怎样读得更好,还让他们进行品读,旨在让孩子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而孩子们也读得相当投入,特别是结构相似的一到四小节,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强烈地被勾起了好奇心。

而要使孩子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语文素养,仅仅进行朗读积累还不够。为了拓展孩子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我还创设了以下活动:(一)和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向银河提问题。(二)自己动手画一画银河。 这两项活动,特别是第一个活动受到了学生特别的喜爱。他们几乎是毫不思索地向银河提出了一大堆有趣的问题,而且很多都是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来说的,如:1、“银河呀,你的河底有光滑的鹅卵石吗?在鹅卵石下面有会生小鱼的鱼妈妈吗?”2、“银河呀,在你的河岸边有美丽的大树和幽静的小路吗?嫦娥姐姐会经常抱着玉兔去你那边散步吗?”3、“银河呀,在你的下游有雄伟的瀑布吗?有调皮的小鸟在瀑布边飞来飞去吗?”4、“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戏水的龙虾和慢吞吞的螃蟹吗?它们会在你的河床上打架吗?”5、“银河呀,在你宽广的河面上有美丽的荷叶和荷花吗?大大的荷叶上有青蛙在唱歌吗?”……这些极富个性和想象力的提问,正是学生们创造力展现之处,也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真可谓童趣十足,想象奇特。

现在想来,课堂要充满活力,教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其实是很重要的。而语文课程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只要我们懂得去把握,知道去挖掘,懂得开发和运用,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精彩纷呈。

最新! 教师课堂教学总结7篇


岁月不待人,一学期即将走完。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教学总结可以体现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那么一篇优秀的教学总结是怎么样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最新! 教师课堂教学总结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师课堂教学总结【篇一】

本着促进舞蹈课堂教学优质化,提高舞蹈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基本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我对本学期在舞蹈教育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做以下报告总结:

一、舞蹈欣赏课

以往要上好舞蹈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搜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

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舞蹈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舞蹈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CD---ROM),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舞蹈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舞蹈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比如:11级的创编课《青春舞曲》这一课中,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新疆舞欣赏资料,给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并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与创作。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民族文化等等。

二、舞蹈设计课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欣赏课、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由于这类教学内容规范、严格,例如:11年级《新疆舞》这一内容可塑性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良好的高中学生来说,运用设计可以弥补模仿学习的单一,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很有利的。三、舞蹈教学的新路子舞蹈的另一个领域是创编,这基本上是一种纯艺术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应用多媒体教学,有着一定的优势。舞蹈创编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舞蹈技能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而让学生了解各个五种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却有是必须的,尤其对舞蹈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把舞蹈创编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那么,我们的舞蹈教育岂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综上所述,在舞蹈教学中实施多形式,多途径教学,有如下积极意义:

1.教学观念更新,既推动舞蹈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又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人才,创造信息化社会的文化环境。

2.手段先进,为舞蹈课实现高层次电化教学提供了方向与做法。

3.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对培养动手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教师课堂教学总结(篇二)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接近了尾声。本学期,我们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打造真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使得学生能够及时的掌握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实践加以掌握,也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认真的学习了学校关于“高效课堂建设”的具体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基本做到了:

一、目标的制定。这个环节,我们认为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把握都很到位,紧扣课标,而且语言精炼,简洁明了地让学生能快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学指导的设计。我们在高效课堂培训的时候,就学习过如何制定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中要明确四个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也就是要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多长时间,最后学到什么程度。前三点,我们基本上都能做到,而且能具体到是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但是最后一点,关于学到什么程度,对学的结果的要求提得不够明确。要求就略显宽松、模棱两可,学生在看书之后、交流之前不清楚自己究竟学得怎么样。所以今后我们要明确提出怎么检查。

三、自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知识的难易程度、我们采用了课前或课上或二者结合的自学,并把课前预习作为一种自学的主要方式。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的难点进行设计预习提纲或自学提示,让它成为学生自学的一条线索、一个拐杖。通过预习或自学,使得学生学会一半的东西。

四、先学:在学生“先学”的环节,我们做到了,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和体验的过程,有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一般不过早做裁判,做好军师,静观其变,运筹帷幄。并不时的巡视在学生间发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关注“差生”。在先学阶段,让学生“板演”,展示错误,课堂是允许犯错误的地方,知错改错,就是进步,抓住底部,整体抬高。先学环节不仅只包含看书,还包含检测。看书的时候,老师要提前把要求讲明白,看完书,我们基本做到了,不要讲,直接做题。出现错误后再去说明白。需要讲解、强调的部分到题里结合具体题目在学生纠错的过程中进行说明。

五、后教环节,我们首先是学生先来纠正,即“兵教兵”,所有的学生都不会,然后才是老师纠正。除此之外,启发我们尽量做到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点在要害处、点在模糊处、点在容易出错处、点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

六、做好自学检测和讨论更正:在教学中,我们有机的将自学检测和讨论更正结合起来,避免两张皮、两条线。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学提示就是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在自学检测环节,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各种各样的见解,错误的、偏差的、理解的不深刻的不全面的等等。及时的交流讨论、更正纠错,抓住我们倡导的精讲的大好时机。尽量做到讲在知识的重点处、难点处、易混淆处。

七、当堂训练做到要由易到难,先熟练再拓展。做好练习,在学生真正理解、弄清、弄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消化和吸收的情况做好练习,给足练习的量.,在练习中课堂训练做到有节奏,有效率,有变化,有反馈,作业做到面批面改,课堂结束最终回归目标。

八、自己不但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尤其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和辛苦,对差生的辅导工作自己始终没有放弃过,常为他们做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卸去思想上的包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自己感到是那么欣慰。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完成了学校部署的各项任务。

通过一系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调整,在课堂上,能够体现出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所教知识,做到了讲解清楚正确、明白、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直观、形象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课堂上更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如学生的集体精神,团结互助的精神等。基本贯彻了“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反馈、单元过关”的教学思路,对在实践过程中的得失认真总结剖析,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中得到了锻炼,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的到提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九、教育工作并不是单一的只抓教学的工作,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要使每一个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就必须重视教育的其它方面。学生不仅要会学习,更要学会怎样做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更注重渗透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德育是一门科学,教师工作一应努力向科学化迈进。

十、一个学期以来,虽然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不足之处也有许多,主要体现在由于身体原因,使得精力上明显不足,虽然也一直配合治疗,但效果不甚明显,这也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分看病七分养,得病容易去病难吧”!我们也没办法,痛苦啊!无奈!无形之中也影响了教学的进一步提高。以上是我们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在这个学期里,有成绩也有不足,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给予批评和指正,使我们下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生活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往事就像生命之河中的朵朵浪花,是自己用激情填写的诗词歌赋,是用心血写就的自传,是可歌可泣的人生档案。生活之中的河水奔腾不息,人生之河总有干涸的时候。蓦然回首,人到中年的我愈加感到时光的宝贵,亲情的珍贵,事业的重要。以后的岁月里,怎样才能多出成绩,少留遗憾,无愧于时代。我一时不好做出准确的回答,虽然以后我还会一次次回首,但更多的是义无反顾的前行。

教师课堂教学总结【篇三】

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系统过程。以便获得更有效的教学。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课堂教学传播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形成具有本学科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模式。

一、任务的设计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们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如审美、环境、合作、爱国等等, 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

在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是《剪贴图形》,其中包括两个知识点:

(1)会利用“粘贴自”的命令插入图片;

(2)学会利用“复制到”的命令保存图片。

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教材的分析,认为这两个知识点如果作为命令教学、功能教学,操作难度小于理解难度,让学生照着学、试着做几个练习会比较容易,花费的时间也不多,但是,学生在课上恐怕只能学到一两个好用的方法,而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不会很多。信息技术课是在学习技术,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绝不仅仅负有学习技术的责任,而是应该担负起多重职责。只有设计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进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后能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巩固了知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这样,为了让学生在课上得到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决定将本课教材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安排,将“粘贴自”命令单提出来,作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应加以拓展。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插入图片是本课的操作技能。只要告诉学生一两个图片文件的位置,学生就可以试着运用“粘贴自”命令将图片从文件中调出,操作即可完成。但是,这样完成一个任务实在有些无趣。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对于“画图”部分的教学,它和美术课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要画一幅画,要在图中插入图片,就有一个美学问题,如审美能力问题。学生在“画图”中完成的作品,是他们运用计算机所提供的特殊工具,发挥其美术方面的才能完成的。在计算机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本课从能力方面,涉及考虑到应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都是逐步渗透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再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任务本身也会带给课堂一些教育点:如爱国主义、环境教育等等。根据本课的任务,也考虑到一些相应的情感教育目标。

根据以上想法,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知识:(1)理解“粘贴自”命令的含义及作用。

(2)学会利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

能力:(1)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成作品创

作的能力。

(2)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情感:(1)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强调植物、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3)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二、任务教学的设计

为适应本课的教学需要,考虑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一件有趣的事。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把握知识结构、带动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设计了如下的任务:如“画自画像”、在“画图”中插入自己的好朋友的图片、完成作品《大家都是好朋友》

“好朋友”的外延很大,可以是自己的同学朋友,也可以是大自然中的动物朋友、植物朋友,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充分地使用“粘贴自”命令,而且可以让画面变得更加丰富漂亮,同时也符合现代社会讲爱护环境、爱护动物植物的思想。

因此我们的任务教学设计主要可以归纳以下几点:见表1

表一 “在‘画图’中插入图片”

教学目标

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途径

知识

学会在画图中运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

1.插入“好朋友”的自画像图片

2.插入“动物、植物、背景”图片,完成作品“我和好朋友”

能力

1、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分析同学的“我和好朋友”作品

2.欣赏教师选取的对比性照片,对画面的主体大小、构图、情趣等审美因素进行分析解说

3.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情感

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

3、渗透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渗透植物、动物都是好朋友。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完成任务时,要求学生互相帮助、提示要点、出谋划策。

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

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好朋友”这一主题。

4.在“好朋友”主题下提供的资料包括同学的自画像、各种可爱动物、美丽植物的图片,演示作品中也设计为既有人、又有动物、植物,暗示好朋友的范围,调动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

通过这个方案的设计和实践,我们和学生都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个突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对比“复制、粘贴”和“粘贴自”两种方法中我们只选择研究“粘贴自”的方法。

在同一文件中对部分图形进行复制粘贴,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但这个操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操作系统中一般情况下隐蔽工作的“剪贴板”,学生若想真正理解,必须运用想象力,(即便给学生演示了“剪贴板查看程序”以后),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在一个文件中如此,而在两个文件之间进行复制粘贴就更难。现在,要让学生到两个文件之间去复制粘贴,学生若想真正理解,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完整的分析过程,然而对于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除了要考虑本身的技术问题之外,运用复制粘贴方法插入图片,还有可能对源文件造成改动,从而破坏原有文件,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还要考虑文件的只读属性,累加起来的难度更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模仿。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活动时间,与其学生弄一个一知半解,不如还是放弃这部分教学,专心研究“粘贴自”。

2.“粘贴自”命令的教学

“粘贴自”命令的操作难度并不大。但是如果想把它彻底讲清楚是很难的。它同样涉及内部不可见的变化,这种变化到底要不要讲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不合适的。

因此,我们就在让孩子根据已有经验自行探索“粘贴自”命令的使用方法上下功夫。“粘贴自”的命令名由老师告诉学生,它有怎样的作用呢?它应该如何操作呢?我们交给孩子自行去探索。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以后,感受这个命令的作用,感受它的方便快捷。然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的领会,解释“粘贴自”的“自”,这个字理解准确了,这个命令就比较明白了。

四、重视细节处理,合理安排教与学

1、课前的知识准备

整个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大到整个小学阶段、小到一个学期、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应该有整体的设计和构想。让知识、任务前后联系、学习成果互相利用、同学之间达到共享,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知识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项学习成果如果能多次利用,却又有很多新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学生也不会生厌。

对于本课来说,就利用了前面的成果。本课的任务是完成“大家都是好朋友”的作品,这个“大家”从何而来呢?

在前面的画图教学中,安排学生画“自画像”,复习了学生对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颜色的调整等等画图知识。对于学生画画的要求就是:仔细观察自己的特征,表现、适当夸张这种特征,看谁画的最像自己。学生对这项任务非常感兴趣,画自己毕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任务帮助学生把画图的种种工具串联了起来,哪种工具适合完成什么样的操作、哪种选项适合完成什么效果他们都会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的领会。在完成这幅作品的时候,老师注意了与美术课融合的问题,请美术老师给学生讲脸部的造型、讲画人像的基本技法,这样,学生在用计算机画画的时候,所掌握的就不仅是计算机知识,他们的美术知识也不仅只应用于美术课堂。

另外,完成自画像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关于对文件进行保存的操作。文件的保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而“粘贴自”命令要求学生必须到指定的文件夹寻找制定的文件,他们必须对文件的保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方法。画了自画像,可以帮助学生自然地提出保存要求,强调保存文件的操作重点,使学生在运用“粘贴自”命令时相关难度降低。

自画像完成之后,安排了一个与之相关的新任务---做你的双(多)胞胎兄弟姐妹。学生对完成这个任务兴趣高涨,在完成过程中,就涉及了对图片的选定、复制、粘贴、移动、改变大小和位置等多项操作,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这些方法、技巧在完成本课的任务时都用得上,而且教学非常自然、毫不生硬,前后也不重复,学生会通过若干课程的连续学习逐步发现,自己的本领越来越大,作品越来越生动有趣。

2、课堂的引入

灵活、新鲜的课堂引入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引入要有趣、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本课老师利用了学生们画的自画像,设计了“猜猜这是谁”的环节。让学生猜猜画面上的同学是谁。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而且,能够很自然地引出:我们自己在画面上多孤单呀,要是能和好朋友在一起多好!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的合作

小学计算机房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做到一人一机。这当然给教学带来不便,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练习要占用的双倍时间。但这也给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带来了自然的需求。学生两人一组,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否则就会出现矛盾,影响双方的学习。当然,教师还应该给与指导。如:什么时候两个人分别练;一个人练习的时候,另一个人做什么;什么时候两个人一块做,一块儿做的时候两个人怎样分工等等。两个人出现矛盾的时候,教师也要给与解决并及时给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较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习。

4、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计算机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样,光靠老师一人的力量,真难得面面俱到。在本课中,就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对这样的孩子,一般要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以补充他们的时间,还可以请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5、课堂教学评价

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教师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时,应该用希望的语气,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候,也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五、教学实践体会

最后,从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看,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只在“粘贴自”操作的菜单作了画龙点睛式的讲授,大部分时间是通过师生对话和学习讨论,加上教师总结来得出结论。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全节课学生基本处在兴趣状态。一开始从自画像基础上做合影这任务吸引了学生,引起学生兴趣。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展示了更好的内容,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求知和实践的欲望。最后,提出了要取图中某部分的图怎么办?为下次课打下了伏笔,难度适中。

2.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粘贴自……”,不但进行了强化的处理,而且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如开始利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既烘托了气氛,又为后面教学做了铺垫,也进行了语文的教学,一举多得。后面通过学生的解释、讨论,不但使学生把简单的操作上升为概念(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粘贴自”的讨论,不但解决了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渗透教育。

4.这节课不但学习了信息技术,而且也涉及到友爱(把同学的自画像粘贴到一起),语文、构图、爱护动物等知识。是一个综合性课,但又显得自然,不是贴标签、生拉硬拽。

5.这节课不仅仅是学习具体的操作,而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学习其他美学、语文、思想等知识。

但是,本课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不够充分,学生思路还不够放开,今后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上是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旨在考虑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如何讲授任务的设计,考虑的层面应是多角度的、相互之间是融合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差异,教学设计应该有侧重,如何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效果,尚需要进一步与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学会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学科实施教育的点滴体会”

2、“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xx年第4期

3、教育科学研究 20xx年第8期

教师课堂教学总结(篇四)

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翻新,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学年组在本学期着手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一、具体措施:

开学不久,我们二学年课题组三位成员依据课题方案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即: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有效性研究。每月三个老师轮换上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开展集体备课,精心预设教案。在研讨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集体备课,确立教案认真听课,详细记录专题学习,展开评课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我们将本课题作为学校教研组研究的课题,每次的活动都扎实有效。

二、点滴收获:

心理学研究表明,幻想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富有幻想、好奇心强几乎是所有儿童共有的心理特性。在低年级教材中童话占很大的比重,而童话这种文体,正是以其幻想性、可读性,牢牢地吸引着少年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如何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学习很研究,我们一致认为,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想一想等多种形式,亲近文本,走进文中的角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研讨,认为应该改变第一课时的程式化,学生的“读”要富有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索,努力改变了第一课时的“读”的泛化现象。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既解决了第一课时的共性问题,又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努力做到“课前预习,课中扎实,课后延伸”。

现在的课堂是书声琅琅、“读”领风骚。如何使朗读指导更有效?和于莉、管雪锋两位老师经过探讨,认为朗读不仅是技巧的指导,更是引领学生深层次地读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悟方式,立足文本,创设情境,体现朗读过程的层次性和朗读目标的有效性,注重朗读评价,丰富学生的语感,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三、存在问题: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本课题研究的涉及面比较广泛,我们只能选取目前课堂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也许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甚至可以说是蜻蜓点水,很希望得到专家的专业引领。但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在扎实地做着,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吧,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教学总结【篇五】

《光的反射》这节课是在建立在我们学习关于直线传播知识以后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所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

我按照教材要求,对本课进行处理。从射击比赛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反射概念→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学习光的反射现象中的名称(小老师讲解、小组内相互记忆、教师PPT再次呈现)→落实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自制实验器材)→运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简单光路图(各小组成员分层上黑板展示)→通过小组体验实验引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现象,以此得出它们的异同。

依照这一过程,一步一步展开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也牢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当然在教学中我也有不足之处,教学语言单调直板,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利于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表面现象,没有深入发现本质。也没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忽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展示不全面,只叫了两组同学,这样得到的科学结论不够客观。总之,我觉得科学是求真求实的,平时教学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发现问题,不能面对问题,在一堂堂的科学课上肯定还会出现更多的“怎么办”,我们的科学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任重而道远”。

教师课堂教学总结(篇六)

一、要创设识字情境,激趣乐学

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维,勇于探索。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更要顺就儿童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应付字的情境,以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识字。让学生先感知、体验,再理解运用。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帮助学生识字。比如,在学习“跑”字时可以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上体育课是怎样跑步的,并做做跑步的姿势,学学快速跑、学学慢跑。这样,抽象的“跑”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识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二、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创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尤为重要。例如:引导学生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指导学生学习最常见的偏旁,运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学习。在教学中,每出现一个新字,教师就可以问问学生:“你们谁有办法记住这个字?”“你是怎样记这个字的?”以此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各种方法来识字。例如在学“男”字时,学生说,“田”加“力”等于“男”,因为男孩子力气较大所以有个“力”。学习“园”字时,学生说,去公园要交一元门票,所以它里面是个“元”。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一个个汉字还原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这样识字,效果当然就好了。

我认为识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具体教学中,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教师课堂教学总结【篇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此可以看出,数学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主体,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价值。 20xx---20xx年是我校教学改革年,对于我来说也是促进自身改革,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一年,下面就针对教育教学改革做如下总结:

一、 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开拓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提倡数学教育教学,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促使学生改变了旧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小组合作时,我们会先指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后小组内展示汇报,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而后班级展示,学生展示,这个环节,倾听与质疑是我重视的两大要素,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对思考思路的共同点和需要质疑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发言找准契合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需要老师去把握的,既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教育课程改革给我的一个更大的感触就是课堂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能给自己以及同伴的学习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个评价来实现自我反思,这种机制特别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引导孩子自我反思,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我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二年级孩子较小对课堂纪律、课堂、小组汇报的评价均有教师把握,,我们是以4人为一小组,编为1号、2号、3号、4号,1号为组长,2号为副组长,4号一般为学困生,这样在组内实行1—4结对,2—3结对的帮扶模式,当有困难时,互相帮助,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种模式。在班内,对于学生的管理实行捆绑式的评价,不针对个人。也就是对整个小队进行评价,这就要求小队内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掉队,有一人跟不上,整个小队就不会得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等,所以小队内每个成员都要帮助相对落后的成员,小队长在家里就会打电话问4号同学知识掌握情况,这样就会出现三个帮一个或四个帮一个的局面。再就是在小组展示的时候,4号回答的40分,3号得30分,2号得20分,1号得10分,这样就不会出现只是1回答问题的现象,可以把机会让给4号,而在有些课堂上,很多时候4号是没有机会回答问题的,因为他学习不好呀。在学习型的组织中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都有一个发展、展示的舞台。这个学习型组织最大的特点把常规管理和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捆绑在一起。小组合作是本学期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变动较大的地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年级低,多数由教师评价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通过实践谈得失。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成绩,在小组结对互帮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个人而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也有些许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评价和学优生评价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得热情,另外就是对学困生的把握不够到位,有时当堂达标时,学困生并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依赖本组学优生的现象。这也是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增加前置性学习。在每节课前,前置性学习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然后让他们在课上展示,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转变了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动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zongjie/2762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