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8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

怎么样去写出令学生听得懂的教案呢?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准备一份教案是老师的工作。教案不是为了应对课堂的,而是为老师上课做准备的,下面是由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大家带来的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1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因为校长听课,我特意认真进行了准备,并且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有了略微的调整,不曾想还是有破绽露出来了。

1.有学生提前就知道了所学平行四边形的公式,追问时很自豪地说是暑假时在补习班学的,我没有放过她,“既然你已经学过,那能不能教我们大家公式的推导方法?”孩子答不上来。但是有聪明的孩子提到了平移,并且表述很完整,我想:这是个教学契机,是就着继续往下讲呢,还是根据设计好的课件先讲“数方格”的方法?最后,还是选择了按部就班。校长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上升到“教学机智”的层面,其实,我认为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对本堂课的内容的表象认识,思考的深度还很不够。我认为复习“数方格”的方法是个鸡肋,用吧,会影响整节课的连贯性;不用,又有些忽略方法多样性之嫌,当时眼睛只看到“应该使用”这个结果,却没有认真钻研“放在何处”这样一个过程。然而,校长在听的过程中却一下子找到了切入点,可见,与名师的差距非一日之寒的。他认为应该先讲平移转化的方法,然后提问:“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看,一下子就解决了,既衔接自然又包含多样。所以,教无止境,学,更无止境。

2.细节方面。当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妥当之后,我忽略了一句话“请大家将实验材料整理到桌角”。其实,我忽略的何止是一句话,那是自己日常教学中根本就不太注重的问题,一旦平常松散惯了,到公开课自然难以上得台面,带来的问题就是需要不断组织教学,难怪昨天师父还发短信强调我要规范语言,可惜还没有学会。一句话忽略的背后是一个数学思想的忽视,是自己问题意识的欠缺,惟有汲众家之长,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能够只从学术的角度谈学术,真是太幸福了。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2

一、学生对圆周率的认识不深刻

(1)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用字母()表示。有的学生填写的是一个固定的数,还有的同学填的是3.14,准确答案是圆周率。

(2)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14倍。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是表示等于,应改为约是才对。

二、学生对圆心的空间观念及字母表示掌握不佳

(1)图上标明圆心O,画有一条半径8厘米,有的学生误认为半径是0.8厘米;

(2)在实际生活运用中不知道自动旋转喷灌装置是什么样的,不能把实际生活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射程20米,15米,10米,是指喷灌面的半径,不是直径。安装的位置,是指圆心。

三、学生对组合图形的周长认识不到

(1)周长是指图形一周所有线的长度,小学六年级阶段所认识的线只有两种可以计算长度的线,一是线段,二是圆形的曲线。学生往往会把不在一周上的线段计入周长,也会不计凹进图形的线,或者减去凹进图形的线的长度。

(2)对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和宽的比,求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掌握不佳。主要仍是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不够,计算是没有考虑长方形是由4条边组成的图形,有2条长和2条宽,而只是直接把周长按长和宽的比进行分配,求出的是两条长的长度和两条宽的长度,没有求出一条长和宽就直接计算了面积。

(3)长方形和其内切圆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看不出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直径,找不出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对应关系,求不出长和宽各是多少,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无从下手。

(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二分之一加上直径,有些同学在计算半圆形的周长时总是忘记加上直径。

四、学生对组合图形的面积掌握情况较好

(1)由于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比较感兴趣,所以对组合图形的面积掌握较好,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到比较简洁的计算方法。

(2)在求半面的面积时,有些学生总是忘记自己求的是半圆面积,忘记乘二分之一或除以2.

五、学生不愿意动手操作

对动手操作题目视而不见,不知道怎样下手的有。告诉了圆的周长,应当先求半径,再画出圆形,标出半径的长度。

六、两个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比的关系

两个圆的半径、直径、周长的比是一致的,半径比是3:1,则直径和周长的比都是3:1,也就是长度单位的比相同;两个圆的面积的的倍数关系,是长度单位的平方倍,长度单位是3倍,则面积就是9倍。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3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通过情境导入引入面积,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让学生拿起数学书,摸一摸它的封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再用手摸一下课桌的桌面,感觉哪个大;再请一位同学再来摸一摸黑板的面,谈感觉;接着总结能摸到的这些叫做这个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有大;最后小结:物体表面的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2.感受封闭图形的大小:通过学过了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认识封闭图形,并认识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从而完整地认识和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认识三个面积单位时,都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有没有这样大小的物体,学生找出牙齿大的小约是1平方厘米、脸的大小、手掌的大小约是1平方分米、半个黑板的大、一个窗户的大小约是1平方米。然后教师引导:记住了生活中这些物体的大小就是记住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三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面积单位的表象。

最后在练习巩固上,我设置了填适当单位(包括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题目,还设置了给定数目的相等的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看看不同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等题,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在面积单位的应用上,学生不能非常准确地使用,如填上适当单位的题目,很多学生都把长度单位很面积单位混淆了,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区别的学习,这与后面将要学习的面积知识与之前学习的周长之间区别的学习同样重要。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4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学习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蕴含着转化的数学思想。对学生以后学习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体会:

一、遵循猜想验证推导应用教学过程。

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前,我先出示了一道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一些学生脱口而出,列出算式,我问他们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猜的。数学结论必须通过验证才有它运用的价值,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接着,我让学生动手量、剪、拼、摆去研究,发现它的普遍规律。学生先用面积测量器量,然后又利用手中的材料,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再拼成长方形,由此研究发现拼成后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充分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归纳、验证得出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参与,验证猜想公式的正确性。使学生得到一种直观上的证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认识。使学生在运用公式时既知其当然,又知其所以然,对知识的应用达到了认识过程的最高境界。

二、注重合作交流,追异求新。

本节课教师尽量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合作交流,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学生在剪、拼的过程中,有的沿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有的是剪下一个直角梯形,拼成长方形,方法之多样,令老师惊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5

《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拼一拼,摆一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多,这是本课中的缺憾。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今后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气氛。

三、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补充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此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我有时操之过急,没给足够的时间,就自己说出来了。还有在重难点的突破方面考虑还不够周全。此外,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仅仅局限于教材所呈现的几种方法,过分强调学生必须把书本中呈现的方法都一一探索出来而忽略了学生在探索时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没有尊重学生的选择,这些都是做得不够的地方。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6

教学内容:

圆环的面积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以圆环,掌握圆环的特征,掌握计算圆环面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计算圆环面积的方法。

2、掌握求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方法:

例证法、类比法、迁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计算圆的面积

r=5厘米d=6米C=15.7分米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实物,认识圆环

出示光盘。提问:谁能用语言描述这个光盘?

2、实践操作,感知圆环

(1)刚才我们简单认识了圆环,现在你们能用手上的工具剪出一个圆环吗?

学生用一张白纸剪一个圆环。

(2)学生操作,动手剪环形。(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3)说出剪圆环的过程。

让学生介绍剪出圆环的过程,体验大圆中剪掉一个小圆的过程,感受圆环的大小就是大圆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3、探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圆环的面积?

(2)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时,边说边演示从一个大圆里去掉一个同心小圆变成环形的动态过程:先求出外圆和内圆的面积,再求出环形的面积。

思考:要计算环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通过师生交流后,明确要计算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外圆(大圆)的半径或直径和内圆(小圆)的半径或直径。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厘米,外圆半径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尝试解答。

(5)反馈解答情况。

方法1: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

方法2:大圆半径的平方与小圆半径的平方差乘以3.14。

观察比较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通过乘法分配律,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转化,其实它们是一致的。

小结: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求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zongjie/8315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