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荐]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8篇。
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一学期的教学即将在我们身后关闭。无论什么职业通过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该进行一次回顾,教师也是如此,我们能写一篇教学总结来总结自己的问题,小编现在向你推荐[荐]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8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1】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课堂小结时,再突出地让学生回想与正确的人生观有关的名句联系起来,会更好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学学《实话实说》栏目的结尾,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并进行引导。
生1、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生2、与其浑浑噩噩的活着,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去。
生3、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
生4、哈尔威船长,你力挽狂澜,挽大厦于将倾。在危急时刻,你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你维护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你是一个尽责的英雄。想起你与船共亡的一幕,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我只想说,船长,走好——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老师真心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用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真正成为太阳底下大写的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2】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在轮船遇到海难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抢险,将船上60人安全救出的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尽忠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从两方面入手: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让学生自己朗读哈尔威船长的话,再指导学生读,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也读出了感情,从而体会了船长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品质。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
新课伊始,我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提问题,更会思考问题。孩子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船长真把自己忘了吗?”“真开枪打吗?”“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等,我把学生提出问题抛给了孩子们。没想到他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的发言竟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闪光点。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这节课,让我发现了孩子的潜力,相信孩子,他们会给你带来奇迹。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3】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诺曼底号遇难记》,本来的设想是在理清小说的情节之后进行人物分析的,从而让学生能对小说的人物性格有所把握,在教学中,我想通过学生的朗读,从船长的语言中体会他坚毅、沉着冷静的品质,最后对教材进行拓展,让学生对价值观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反观这一节课,虽能从小说文体的'特点着手,但整篇文章的切入点却值得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未能从整个单元教学目标着手。
本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编者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设想是通过介绍不同文体的文章,让学生对文学有个初步了解,让学生能喜欢文学,走近文学,理解文学,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在教学中,虽然我考虑了单元主题,虽然我也介绍了不同文章的文体知识,但却没有想到要让学生从各种文学样式的特征中去理解文学的多样性,从而去亲近文学。正是因为没想到这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本册书的第一课,我总觉得很多余,现在想来,在教学中一定不能主观下结论,不能就课论课,一定要在单元分析前多思考,多从整体角度出发,将眼光放高些,古人说高屋建瓴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从细节上来看。
作为一片小小说,虽短却五脏俱全,情节、人物、环境一个都不少,对于初次接触小小说的学生来说,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小说的特征有很明确的了解,通过分析文章,让学生知道小说的情节应该有开端、发展、**、结局四个部分构成,在这块我所给学生的要求显然是高了点,既让学生概括情节,又要用四个字去归纳,虽然给了一个事例,但却未能很好地分析这个短语的结构,所以学生在归纳时总是不知道该如何用四字去概括情节。因此我觉得教师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细节,既然是给了事例,就该带着学生认真分析这个事例,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如何去仿照事例。对于人物的分析,也是同样的问题,虽能介绍小说塑造人物是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进行分析人物,但却没能从其他角度让学生领略小说的人物刻画是通过这五个方面塑造的,很是遗憾,只能在以后慢慢补救了。当然还有情节,本节课没作为重点提出,虽然在分析中也多次提到,但究竟没能给同学们最直观的感觉。
最后就是拓展问题,我本想展开一个辩论,围绕主要人物展开,却忽视了另一个与我们生活紧密的形象——玛丽号,对于玛丽号的行为要比船长哈尔威牺牲值与不值更有探讨的价值,更能接近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讨论中,更能达成一致的共识,也更能引起他们对价值观的思考。
上完课,我思考了很多、很久,觉得在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有很多是没能写下来的。课堂中一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可能会成为我们成长的绊脚石,所以课后常反思常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才会不断成长!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4】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船长大声吼道”(自由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助读、闭着眼睛想想读等等。此外,还注意读的层次,如学生“船长大声吼……”一句时,学生开始读得不到位,我采用了导读的方式,问学生:“怎样吼”学生读得稍好一些了,又提示:再大声些。学生读得又好一点。
二、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读”字上苦下功夫,语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提问题。由此我想,教师只有善待每个学生的提问,学生才能提问。这里的“能”包含着爱提问、敢提问和会提问。爱提问是会提问的前提。一个学生如果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太没有价值而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就会不敢问,也就谈不上爱问,更谈不上会问了。学生由于敢问、爱问,问得多了就会发展到会问。
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才敢问、爱问;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才会问。本节课,我的存疑“大副会真开枪吗”“船长为什么不留下,而选择与船共存亡。”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想:教师只有善待每个孩子的提问,才能使不同提问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会慢慢从没有问题到有问题再到善于提问转变,质疑水平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疑问”会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这不正是当今教育之所需吗?善待每个孩子的问题,课堂中让每个孩子都有感受、体验的机会掌握质疑的艺术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让不同质疑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我在执教本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质疑、释疑、争辩。
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一整节课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四、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
2、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虽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多看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把驾驭课堂的能力再往上提高一个档次。
2、多看文学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具魅力。
3、多听课,多向专家及周围的教师学习。
4、多动笔,课后经常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文笔。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5】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又有了很多的感触,因为以前也教过这课,相比,感受不是很深,更谈不上感动了。首先,在这节课上我经历了我教学生涯中再次让自己感动的40分钟。也许是年长了,容易动情了,也许是独到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孩子,也许是我的情感感染了孩子,也许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孩子,我心落泪了,学生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真挚的情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这节课后我细细反思,有几处感觉得做得比较好、比较实、比较细。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如:“船长大声吼道”(指名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不能,看视频(再男女读、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对体会船长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有帮助。对话部分,让学生分角色读,关于命令的句子指名再读,重点读“够了”,从而体会在危急时刻,在别人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哈尔威船长能做到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让所有的人变得井然有序,更体会他是怎样的人及伟大的灵魂。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
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提问题,更会思考问题。一个月的学会学习模式训练,让学生对提问更深入,更到位。本节课,孩子提了有价值的问题“船长真把自己忘了吗?”“真开枪打吗?”“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即时关注,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他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的发言竟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闪光点。
三、主线清晰,中心明确
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一次次喊话中走入人心。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他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课文中。结尾处在伤感音乐的伴奏下,那声声呼唤催人泪下,那句句真言震憾人心。哈尔威船长那高大的形象,那高耸的丰碑,永远屹立在孩子们的心间。
四、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2、对阅读方法关注还不够。
3、对雾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没来得及总结,其实课文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旨在衬托船长的果断,凸现船长的高大形象。而我却忽视了这一点,说明备课时还需深入些、细致些。
总之,我觉得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给予多多指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诺曼底号遇难记》已经结束,而我对这篇文章,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将继续。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6】
当读完这篇课文,我的心已经被深深震撼。课上,我致力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品质,体会作者引人入胜的描写。
一、引导质疑,激起阅读兴趣。
学生进入高年级,解决自己感兴趣的语文问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有明确的目的性。本节课利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段视频,将文中恐惧、慌乱的场面描写进行直观呈现,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朗读体会,以自己的朗读和想象进行情景再现。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目的。当学生体会到当时场景的混乱之后,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对比。孩子们读到这份资料明显受到震撼,轻叹声传入我的耳中。我即时引导质疑:“读了这两份材料,对比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何君同学立刻提出,“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死了那么多人,而诺曼底号只死了船长一个人?”当然,通过对比,这个质疑很自然会出现。同样是海上遇难,同样开始的时候是无比恐惧和混乱,正是因为诺曼底号有一个伟大的船长,才会让旅客和船员们安全脱险。教师此时抛出问题:“哈尔威船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竟然能够从死神的手中拯救60个人的生命?默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哈尔威船长的品质,写在旁边空白处。同时,可以把有关的重点句子勾画出来。”相信这时候,学生的阅读是有一定兴趣的。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本文的情感性需要学生在字里行间仔细品悟,通过相互交流谈出自己的感动。同时,工具性也不容忽视。本课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其一,认识场面描写。其二,词语的比喻义的认识。第一点是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第二点是根据课文理解的需要自行加入的。关于场面描写,在学生阅读后明确“像这样对于在同一时间内众多人物表现的描写和有关情况的描写就叫做场面描写”,并且适时质疑,“表现船长的冷静,只重点描写船长就够了吧?为什么前面还要有大段的场面描写?不会喧宾夺主吗?”徐晨同学体会到:“不是喧宾夺主,描写人们的混乱,这样对比就能更好地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自若。”这样,学生通过对场面描写的阅读体会到了具体的衬托作用。
三、分角色朗诵体会情感
在学生体会到船长与机械师和大副的对话中能体现船长的果断与镇定时,我指导学生进入情境朗读,第一组陈宇朗读船长的话虽然以洪亮的声音和很快的语速来表现船长的果断,但是欲速过快,朗读时个别句子不够清楚。于是我提示:“船长啊,我给你提个意见。你刚才说话太快了,让别人听了感觉你有点着急。要让别人体会到你的镇定,就在说话的时候冷静些,让自己的话语落地有声!”到第二组朗读时,我让学生去掉中间的旁白,学生朗读衔接紧密,比较好的表现出了当时紧张的情况下船长的果断与船员们的默契配合。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感悟时有形成。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诱发“动态生成”,怎样捕捉“动态生成”的锲机,使“动态生成”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富有生命活力,是我们每位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7】
前段时间认真钻研了一番第九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课已讲完,静下心来反思了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收获如下: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两点,一是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二是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第二个目标自觉落实得还可以,主要体现在如下环节:
1、更改课题。
上课伊始在板书课题时我没有按课文原题写,而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灵魂”这个题目,这时学生自然要提出疑问,我顺势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是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产生的自己的见解,相信你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也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写在书上。”这一举动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对重点训练项目的一个落实。因为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此时更改课题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现成答案,还包括不依赖课本,不迷信权威,要敢于向课本,向权威挑战。
2、讨论船长命令大副开枪这一命令。
通过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反馈来看,对于这道命令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并不理解,所以我先问:“对于这道命令,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围绕到底该不该开枪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A、认为船长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不会真开枪。对于这种观点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让他们接着听其他同学的观点。
B、认为女士优先,男人不该抢在女人前面,所以该开枪。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最多,这时我会提醒一句:仅仅是因为男人们违背了道义就该开枪吗?这时马上出现了第三种观点:
C、当时船上很乱,如果不开枪可能会死更多的人。这样经过相互交流、启发,持前两种观点的同学自然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考虑问题的片面性,进而明白阅读要产生正确的见解,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3、对于船长的以身殉职学生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这又成为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一个好时机。
有的学生认为船长是没有时间或机会逃生,有的认为船长舍不得船,还有的认为船长是出于责任感选择了以身殉职等等。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这些想法后我尽量尊重学生的见解,只要合理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至于本课的情感目标,感觉落实得不到位,虽然学生感受到了船长的崇高品质,但是并没几个学生为之感动,情感上的共鸣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强烈。我想这还是因为老师引导得不到位,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但到底怎样的问题才能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互生呢?我也同诺曼底号一起遇难了。我想今天我之所以会“遇难”,都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够用心,没有很好地去落实新课改。以后,我会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宝贵的试验田,大胆地尝试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更深层次的对话。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8】
片断实录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魂、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学习课文中,我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哈尔威船长在灾难前表现得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在让学生交流了学习中的疑问之后,我就开始要求学生读哈尔威船长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的回答大多空洞而表面化,缺乏那种从心底流淌出的感动,面对这样的课堂局面,怎么办?
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回忆升旗仪式上吴校长关于1994年12月8日我国新疆克拉玛依那场无情的大火,回忆升旗仪式上,校长让同学按顺序(由于天阴沉快下雨)退场混乱局面,吴校长又让全体师生回到大操场上,校长语重心长、掷地有声地说:“刚才如果发生地震或火灾,我们不是被地震或火灾夺去生命,而是被混乱的秩序夺去生命。”学生受到教育后安静有秩序的退场,在学生回忆中,我问学生:“面对灾情,我们该怎样评价不同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再结合有名的《泰坦尼克号》中“大副”的表现,我们重新再来审视哈尔威船长的“英雄行为”,体会到常人背后不平常的表现,这时学生的理解就有深层次不同的感受。接着我让学生写一句最能代表自己感情的话,送给哈尔威船长,没想到产生了未曾预约的精彩。有的同学写道:“面对死亡的'威胁,人的选择往往铸就了人的层次。哈尔威船长是用生命铸就赞歌的英雄。”有的同学写道:“英雄的颜色是七彩的,这是用人格折射出来的光辉。”有的同学写道:“灵魂的伟大是一个人最高的荣誉”。……
从学生的写法不难看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已完全进入课文中了,他们已体会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并且从哈尔威船长伟大人格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后反思:
这未曾预约的精彩应该说我没有料到,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从而使教学演变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篇课文教学如果没有深入联系实际进行回忆,就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无法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下一篇:幼儿园教案大全(汇总11篇)
- 大学生活规划活动方案集锦6篇05-07
- 小学反思日记范文8篇02-12
- 军训动员会学生代表发言稿精选7篇05-07
- 小班幼儿夏天教案5篇05-07
- 2023作文推荐 作文:槐叶遇难记780字10-12
- 小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精选4篇05-07
- 大学生学生会心得体会(集锦9篇)05-07
- 大班保育老师个人工作计划系列(10篇)05-07
- 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计划1000字05-07
- 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简短05-07
- 幼儿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悟(6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