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吨的认识导学案 小学教案范例

时间:2022-02-26 吨的认识教案 封锁导学案

班级:三年一时间:20xx.9.11姓名:

【自主预习要求】

1.个人预习要求: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第11—页例6、例7,独立思考完成基本问题和基本习题,并总结规律方法。20—30分钟完成。

2.组内预习要求:小组讨论时,要抓住提纲中的重点问题来进行探究学习。10—15分钟内完成讨论内容。

3.交流展示准备要求:预习完成后,组长在5—8分钟内布置好组员的汇报任务。

【自主预习提纲】

基本问题:

1、认真观察课本第11页主题图,我得到的数学信息有:牛妈妈的体重是()、马爸爸的体重是()、猪姐姐的体重是()、熊哥哥的体重是()得到的数学问题是: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说一说为什么?

2、通过阅读课本第11页小天使的话,我得出吨是比千克()的质量单位,

1吨=()千克

3、阅读课本第页,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一吨?

4、单位换算:3吨=()千克6000千克=()吨

要想换算正确,首先要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

基本习题:

1、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多少只熊猫约重1吨?

2、思考: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质量单位“吨”呢?

3、我能填:6吨=()千克3000千克=()吨

1500千克-500千克=()吨1吨-600千克=()千克

【达标训练】

一、要求10--15分钟完成独立做---自评---互评-----师评

二、达标训练测试题。

1、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1、2、3题。JK251.com

2、一个小朋友的体重约25千克,40个小朋友的体重约1000千克,也就是()。

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4、有100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货车6辆,2次能将这些货物全部运走吗?为什么?

JK251.com延伸阅读

认识吨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认识吨(1吨有多重)

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千克和克适合计量哪些物体的重量呢?

2、一袋白糖重()千克一个鸡蛋重()克

二、新授。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我们以前学过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如果要计算一头大象有多重,要知道一艘轮船能装多重的货物,用千克和克做单位就会感到不太方便,所以人们又规定了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1)一头水牛重350千克,3头水牛大约1吨重。

(2)一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3)一袋面粉约重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4)我们每人大约重25千克,40人大约重1吨.

(5)吨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

3、感知吨。

(1)请一位体重为25千克的学生,再请一位学生背一背这位学生,感知25千克有多重。

(2)想象1吨。一位同学重25千克,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

(3)想一想1吨与40名25千克重的同学的体重一样吗?

4、简单的换算。

(1)10个100千克是多重呢?10个100千克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吨=1000千克1t=1000kg

1千克=1000克1kg=1000g

(2)观察吨、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进率都为1000)

(3)我们知道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后,你们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吗?

5吨=()千克8000千克=()吨

5、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如第1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6吨=()千克9吨=()千克

4000千克=()吨27000千克=()吨

2、曹冲称象。

第几次12345678

质量╱千克280220250300230250270350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

四、作业。

书上第22页的第2题。

思路:估计重量→引出1吨概念的必要性→寻找1吨的参照物→确定不同物体重量单位→重量单位间的换算

上册认识除法导学案苏教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教科书48—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j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

k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l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320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